农民减负工作总结

2024-07-02

农民减负工作总结(精选6篇)

篇1:农民减负工作总结

**乡2010农民负担工作

总 结

今年以来,**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农监办的有力支持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农民负担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把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稳定放在首要位置,进一步完善制度,强化措施,积极有效地做好了减负工作,确保了全乡经济社会稳定、快速发展。现将2010年农民负担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落实减负工作。成立了由乡长任组长,分管乡长任副组长的农民负担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5名骨干力量具体负责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与各村、乡直各部门签订了农民负担目标责任书,明确了村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

二、强化宣传,公开透明,使农民负担工作深入 1

人心。

利用宣传车、村喇叭、标语、条幅等一切宣传手段,广泛宣传农民减负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提高减轻农民负担各项政策的透明度,广造社会舆论,使各项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农民负担监督卡发放时,召开了乡、村干部专项会议,安排发放工作。发放过程中,实行区长负责制,乡村干部分包到户,落实到了具体责任人。同时,对发放的农民负担监督卡全部加盖乡政府公章,并制定了农民负担监督卡发放册,统一标准,一户一卡,实行“六签名”(户主在发放册上签名并按上手印、包区领导、包村乡干、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小组长),并加盖村委公章后交乡农监办整理存档。

三、积极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坚决制止加重农民负担行为。

对涉及农民的农村义务教育、计划生育、农民建房、户籍办理等方面的收费,我们明确要求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的标准进行,决不允许出现违规收费和 2

超标准收费现象。对农村义务教育全部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严禁私自收取教辅、作业费用;对户籍办理的准迁证、身份证严格按照公安部制定的统一标准收取费用,不准私自己提高收费标准和搭车收费。对于各种收费项目,我们采用定期或不定期对各职能部门开展专项治理,避免了乱收费等违规现象的发生。

四、严格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确保农民群得到实惠。

1、全乡严格执行农电每度0.56元的标准。

2、计生部门严格执行上级政策,确保了**乡计生目标的实现,没有出现以罚代生的现象。

3、公安户籍管理严格按照上级制定的标准,不存在搭车收费问题。

4、严格农村义务教育收费管理。坚决执行“一费制”,没有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不存在乱收费行为。

5、卫生院认真执行新农合政策,没有发生一起因新农合补助到县、市上访现象。

6、落实农村订阅报刊费用“限额制”。各村公费订阅报刊的费用合计后没有超过限额标准。

7、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管理使用,均及时拨付,主要用于村干部工资和日常办公需要,不存在挤占挪用。

8、各项减免照顾政策和赈灾补助政策落实到位。低保工作我们认真按照“4+2”工作法认真抓好了落实,确保了应保尽保。

9、粮食直补、综合直补、退耕还林。组织人员对各村农户数、土地面积、种粮面积等进行核对,并进行公布、让各户群众签字,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公正、公平,在群众无异议的情况下发放粮食直补通知书和直补资金,无截留、挪用现象。

10、“家电下乡”补贴资金及时发放。

11、积极做好计划生育扶持资金发放,严格执行一胎、二胎证发放标准。

12、严格实施村财乡管,乡财政所负责各村财务审计,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双签字,凡不合理开支一律不与入帐,由支出人自己负担,确保了村级财务支出的合理性。

13、“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无跑冒滴漏和截留,新农村建设按标准进行。

14、农民负担卡发放规范、到位。

五、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杜绝不合法收费现象。

实行村财乡管,由乡会计核算中心对各行政村的收支帐目进行统一管理,村财会人员定期到会计核算中心报帐,村里不再经手现金收支,用制度对村级组织收费和农村财务管理进行规范。全面推行民主理财制度,建立村务公开和政务公开栏,坚持将财务、政务等信息定期向群众公布,完善了村民主理财小组和理财制度,使农村财务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六、强化督查,规范操作,有效推动了农民负担工作的扎实开展。

乡纪委、农监办加强对农民负担工作的监督和指导。派驻工作组进村入户,通过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查阅有关账册资料等,对农民负担工作进行指导,督促检查。同时,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职能,按照“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的要求,规范操作,有效保障了农民负担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农民负担工作中,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县委、县政府和农监办的要求还有差距,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存在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减农、惠农、为农为己任,继续抓好农民负担工作的监督和管理,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加大工作力度,把农民负担工作做细做实,为全乡经济社会的稳定、快速发展做出更大努力。

**乡人民政府 2010年11月22日

篇2:农民减负工作总结

减轻农民负担,落实惠农政策是我镇几年来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岩口铺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减负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把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稳定放在首要位置,进一步完善制度,强化措施,积极有效地做好了减负工作,确保了全镇经济社会稳定、快速发展。现将2012上半年减负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落实减负工作。

成立了由镇长莫文刚任组长,陈自军、唐飞等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减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屈强为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与各村、镇属相关部门签订了农民减负目标责任状,明确了村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

二、强化宣传,公开透明,使减负工作深入人心。

利用宣传车、村喇叭、标语、横幅等一切宣传手段,召开镇、村干部专项会议,广泛宣传农民减负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提高减轻农民负担各项政策的透明度,广造社会舆论,使各项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三、积极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坚决制止加重农民负担行为。对涉及农民的农村义务教育、计划生育、农民建房、户籍办理等方面的收费,我们明确要求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的标准进 1

行,决不允许出现违规收费和超标准收费现象。对农村义务教育全部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严禁私自收取教辅、作业费用;对办理生育证、流动人口证明严格按照计生条例实行零收费;对户籍办理的准迁证、身份证严格按照公安部制定的统一标准收取费用,不准私自己提高收费标准和搭车收费。对于各种收费项目,我们采用定期或不定期对各职能部门开展专项治理,避免了乱收费等违规现象的发生。

四、严格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确保农民群众得到实惠。

1、计生服务所:严格执行上级政策,免费为群众办理生育证、流动人口证,认真落实农村奖励扶助政策及独生子女保健费的发放,没有出现搭车收费的现象,确保了岩口铺镇阳光计生工作目标的实现。

2、派出所:公安户籍管理严格按照上级制定的标准,不存在搭车收费问题。

3、学校:严格农村义务教育收费管理。坚决执行“一费制”,没有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不存在乱收费行为,并及时向社会公布“一费制”的执行情况和治理乱收费情况以及学生开营养餐的情况,给家长一个明白,一个放心。

4、卫生院:认真执行新农合政策,没有发生一起因新农合补助到县、市上访现象。

5、经管站: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管理使用,均及时拨付,主要用于村干部工资和日常办公需要,不存在挤占挪用。

6、民政办:各项减免照顾政策和赈灾补助政策落实到位。低保工作我们认真按照“4+2”工作法认真抓好了落实,确保了应保尽保。

7、财政所:种粮补贴、粮油综合补贴以“一卡通”存折100%发放到农户手中。今年,镇财政所向种粮户发放早、中、晚到粮食直补,油价综合补贴307万元,有才补贴7.2万元,玉米7.6万元,家电下乡39.8万元,能繁母猪补贴14.8万元,已全部发放到位,没有发生抵扣截留,挪用现象。

8、林业站: 139.5万元的2011退耕还林款已全部到位。

9、严格实施村财镇管,镇财政所负责各村财务审计,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双签字,凡不合理开支一律不与入帐,由支出人自己负担,确保了村级财务支出的合理性。

10、我镇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作为惠民生、促和谐的重要载体,完善制度,狠抓落实,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充分尊重农民意见,严格规范议事程序,准确界定使用范围,合理确定限额标准。

五、强化督查,规范操作,有效推动了减负工作的扎实开展。为切实抓好我镇的减负工作,镇政府于4月17日研究通过《邵阳县岩口铺镇关于进一步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意见》。由镇纪检、监察部门加强对减负工作的监督和指导。通过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查阅有关账册资料等,对减负工作进行指导,督促检

查。同时,充分发挥村民监督委员会职能,按照“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的要求,规范操作,有效保障了减负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减负自查自纠情况

自县里下发《关于做好减负迎检工作的通知》后,我镇立即组织人员,细致严密地逐项开展自查自纠。减轻农民负担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本镇实际情况针对各项强农惠农资金一项项进行了详细清查。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已初步理清,并进行归纳汇总,完成了初步自查自纠工作。经自查,我镇各项强农惠资金管理制度健全,各项涉农补贴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户,不存在多头申报、虚报冒领、套取资金的现象,不存在截留、挤占、挪用资金问题,更不存在滞留资金使用效率较低、帐户设置和资金划转和违反制度规定等方面的问题。

在农民负担工作中,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还有差距,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存在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减农、惠农、为农为己任,继续抓好农民负担工作的监督和管理,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加大工作力度,把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做细做实,为全镇经济社会的稳定、快速发展做出更大努力。

邵阳县岩口铺镇人民政府

篇3:浅谈农民的内在负担及减负对策

经过近三年的努力, 传统的农民负担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但由于各级地方政府--特别是乡级政府对精神文明建设认识和投入不足, 农民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不高, 加之受传统的思想观念束缚以及畸形的消费心理影响, 农民婚丧嫁娶的过度开支、人情往来的非正常消费以及封建迷信费用等内在负担日益突显出来, 成为当前农民的主要负担。

一、农民的内在负担日益加重

由于经济发展状况、教育水平和传统习惯的不同, 我国农民的内在负担存在程度和形式上的地区差异, 但总体上看内在负担都正日益加重。

(一) 人情负担

互助互济、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人们可借以促进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感情沟通, 借以加深友谊、缓和矛盾等, 因此, 几千年来一直受到国民--特别是质朴、善良的农民的高度重视。

然而, 任何事物都会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异化, 礼尚往来也不例外。近年来,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外在负担的减轻, 农村的人情往来的名目越来越多, 礼节越来越重。传统的“礼”已经超越了“情”的本意, 渐渐异化为“无情”的负担, 压得农民喘不过气来。

1. 名目繁多。

过去人情消费只限于婚丧嫁娶、砌屋上梁等少数几个项目, 现在则花样百出, 增加到几十种。诸如小孩生日满月、乔迁新居、升学参军、工作调动、开业庆典、老人祝寿等等, 都要大操大办, 收取礼金, 甚至连购买车辆、家用电器, 盖一个蔬菜大棚等, 邻里都要有所表示。

2. 范围扩大。

过去的人情消费只限于亲朋好友, 现在则扩展至一般邻里, 人情圈中出现了不少一般关系或较远关系者。然而, 所有的人情礼都是要还的, 人情往来的范围越大, 意味着背负的人情负担就越多。

3. 数额升高。

过去的人情消费一般是三、五元, 十元八元, 现在则提升到几十元、一二百元。这还只是一般的人情礼, 关系亲密者 (富裕地区) 则是几百元、几千元。据朱德林等人2003年的调查统计, 农民每年户均人情开支达872元, 占其年均纯收入的22.3%, 许多人因此不堪负重。

4. 频率加快。

过去的人情消费一年之中只有三次五次, 现在由于名目增多、范围扩大, 则增至平均每月三至五次。特别是每年的“春节”“五一”“十一”等节日, 是结婚的黄金时节, 其人情开支频率最高。还有, 在升学、参军的日子, 接到的人情消费的通知往往是应接不暇, 有的一天就得几份。有的人一年到头给别人送礼, 自家却啥事没有, 感到吃大亏了, 于是也想出种种名目来请客“吃”礼, 比如给过世多年的曾祖父曾祖母、祖父祖母、父母过阴生日之类的活动这也是人情消费频率加快的原因之一。

(二) 婚丧负担

办婚丧既是当事人的沉重负担, 又是亲友邻里的人情消费项目。

1. 婚丧操办倾其所有

在文革期间一度兴起的婚事新办 (简办) 之风, 如今在许多农村已经荡然无存。现在, 农民操办婚事愈来愈讲排场, 比阔气, 赶时髦。开始向城里看齐, 也要雇婚车、租婚纱、拍写真、请司仪、搞摄影录像等等, 当然还要在家里或酒店大摆筵席, 少者十几桌, 多者几十桌甚至上百桌, 烟、酒、糖、菜也追求高档、阔气。婚礼支出少则八、九千, 多则两三万。这对绝大多数尚不富裕的农民来说是沉重的负担!他们可能倾其所有, 拿出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全部积蓄。

2. 丧葬操办靡费铺张

农村的许多地方, 老人在世时子女对之不孝, 左邻右舍可能无动于衷, 但死后的丧事操办不隆重、不气派, 他们就会骂其是不肖子孙。因此, 不论贫富, 一旦家里不幸死了人, 操办丧事都很铺张。像打棺材、搭灵棚、扎彩楼、请和尚道士念经、哭灵等等, 都很讲究。有些地方还有看日子、选风水、做道场、施葬礼等铺张性项目。这样, 一桩丧事下来, 少则四、五千元, 多则万余元。亲人的离去在给家人带来悲伤的同时, 也让他们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三) 迷信活动负担

20世纪80年代之前, 国家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破除封建迷信活动, 封建迷信一度在农村基本上销声匿迹。然而, 到了90年代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后, 由于政府对这方面教育的缺位以及农民收入的增加, 封建迷信活动在农村部分地区死灰复燃, 并肆意蔓延。不少农民把辛辛苦苦赚来的钱随意地浪费在迷信活动上。建庙、弄神、拜鬼的费用日益增多。近几年, 农村各地修庙塑神之风愈演愈烈, 修建经费全部由农民捐款 (往往带有半强制性的) , 捐款从几十元到上百元甚至上千元不等。修建的庙宇, 往往成为一些人 (其中有僧侣, 也有村干部) 侵吞农民钱财的工具, 他们要求农民定期进庙烧香敬神, 缴香火钱。在当下农村, 各种迷信活动日趋频繁:农民建房要请风水先生看风水;生病要找“巫婆神汉”恩赐“灵丹妙药”;择偶要请算命先生测算生辰八字;生男育女要到庙里求签问卦等等。此外, 每逢清明、阴历七月十五 (鬼节) 、逝者周年等祭祀时日, 为了缅怀逝去的亲人, 人们还得呈上各种各样的祭品。在一些祭祀活动中, 人们常常用竹篾和装饰纸扎成楼房、汽车、摩托、冰箱、电视、驴马等模型做祭品, 而这些东西需要消耗很多钱财。根据笔者最近对江苏省海门市某镇农民的调查, 该镇每年户均用于封建迷信活动的钱达760元。

二、农民内在负担加重的原因

农民的内在负担, 不是在外在负担解除后才产生的, 而是在外在负担解除后逐渐突显出来的。从文化习俗视角上说, 红白喜事、祭奠先人, 本是生活内涵的一部分。农民在婚丧嫁娶、对先人的祭祀等活动中有一些花费, 本是必要的, 是无可非议的。但是, 如果这种消费在生活支出中的比率过高, 就突显为一种负担了。农民内在负担加重的原因是复杂的, 既有政府的原因, 也有农民自身的原因;既有历史的原因, 也有现实的原因;既有思想文化的原因, 也有社会历史条件的原因。

(一) 农村干部认识不到位, 精神文明建设不力

近30年以来, 农村中许多领导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认识不足, 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模糊认识。如有些县、乡级干部看不到精神文明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 把发展农村经济看作是“硬指标”, 是考核干部政绩的主要依据, 而把精神文明建设看作是“软任务”, 是务虚的, 抓不抓无所谓。由于认识不到位, 工作上就表现为“一手硬, 一手软”对经济建设雷厉风行, 说干就干, 对精神文明建设往往是“说起来重要, 干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因为放松了精神文明建设, 不重视对农民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进行科学教育, 积极健康的文化产品没有及时占领广大的农村阵地, 以致消费盲目攀比之风、封建迷信之风、丧葬靡费之风等愈演愈烈。

(二) 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投资渠道单一, 设施落后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投入主体单一, 而且目前农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 无力投入。尤其是取消农业税以后, 农村绝大多数基层政府财政捉襟见肘, 成了吃饭财政, 哪里还有钱搞精神文明建设之类“虚”的东西呢?由于缺乏资金, 以致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差, 文化建设人才少、队伍散, 娱乐活动少。虽然早在“六五”时期国家就提出了“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乡有文化站”的目标, 但由于文化建设投入主体单一, 投入严重不够, 以致这一目标至今尚未完全实现。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统计, 我国目前有近3万个村庄还处于广播电视覆盖的“盲区”, 尚有15万个村庄看不到电视, 听不到广播。许多农村地区文化馆 (站) 、图书馆 (室) 建设也有不少空白。“十五”期间, 全国尚有42个县、3个县级市没有文化馆, 38个县没有公共图书馆, 2934个乡镇未建文化站。此外, 农民看电影、看书、看戏难的问题依然突出, 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民仍然过着那种“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的单调乏味的生活。在农村精神文化活动缺失的状况下, 他们去大操大办婚丧、去烧香拜佛也就不足为怪了。

(三) 农村基础教育落后, 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偏低

目前,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仍然落后, 农民的文化教育水平仍然偏低。据统计资料显示, 全国4.97亿农村劳动力中, 初中占37.3%, 高中 (中专) 占11.8%, 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0.6%。全国92%的文盲、半文盲在农村。由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偏低, 加上农村科学知识不普及, 广大农民易于接受封建迷信的说教, 被传统观念和习俗所束缚。

(四) 农民消费不理性, 攀比、从众、补偿等心理严重

农民遇事大操大办不理性, 客观上是由于收入的增加, 而更主要的是受从众心理、攀比心理、补偿心理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1. 从众心理所致。

社会心理学指出, 个体在群体中往往会不知不觉地受到群体的压力而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 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倾向, 即从众行为。所以, 即使大部分农民都属于被动性消费, 但迫于颜面和社会、他人的压力还是只有随大流。

2. 攀比心理所致。

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巨大的改善。在这一情况下, 出于相互攀比和虚荣之心, 以致婚丧嫁娶追求讲排场、摆阔气, 以显其能。调查中发现, 有的家庭明明经济比较困难, 无力大操大办, 但碍于面子, 还是到处借钱铺底请客, 到头来却得不偿失--因为人情最后还是要还的。

3. 补偿心理所致。

由于人情风越刮越盛, 人情支出越来越多, 一些人认为遇事不操办就意味着自己吃亏。因此, 就刻意在生活中“制造”各种值得庆贺的事 (如“小孩12岁生日”等) , 以达到收回礼金的目的。

三、减轻农民内在负担的对策

基于以上原因, 笔者认为减轻农民的内在负担,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 转变认识, 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者队伍的建设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解放干部思想, 扭转干部认识。这就要求着眼于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骨干队伍, 加强农村“两委”班子、基层党员和村代表等各种组织建设, 培养和造就一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带头队伍。通过各种方式加快培养各类乡村文化建设的专业人才的步伐, 逐步建立一支开展文化活动和引导文明乡风的骨干队伍, 影响和带动农民群众自觉抵制各种陈规陋习。

(二) 开拓农村文化建设渠道, 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

必须加大投资力度, 逐步改变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滞后的状况, 为村民提供一个娱乐、休息、学习的场所。当然, 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仅仅依靠政府投入的单一渠道无论如何是难以完全奏效的。这就要求我们要转变观念, 拓展思路, 努力建立起一个多渠道的农村文化建设投资新体制。要制定优惠政策, 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兴办农村文化娱乐活动的设施和场所;在建设和完善各种文化娱乐活动设施和场所的基础上, 从农村实际出发, 采取大多数农民所喜闻乐见的形式, 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 以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 普及高中教育, 创办农民教育学校, 努力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根据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 加强科学文化教育, 提高农民素质, 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首先是普及农村高中 (包括中专) 阶段的基础教育, 使绝大多数农民不仅能够识文断字, 能够读书看报, 而且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其次是乡级政府要创办农民教育专门学校, 定期开展对农民的科普教育。一要进行无神论教育, 向农民传播科学知识, 宣传科学思想、科学精神;要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唯物论教育长期化、经常化、通俗化, 切实提高农民群众对封建迷信的鉴别力、抵制力。二要狠抓农民思想道德教育, 认真贯彻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建立、实施农村文明规范, 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村民守则等, 切实提升农民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水准。三要坚持正确的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方向, 大力宣传社会主义的新思想、新风尚、新观念, 弘扬健康向上的民族风俗和传统美德, 净化农村的文化生活环境, 引导农民树立与社会主义文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

(四) 加强乡风建设, 破除陈规陋习和封建迷信

1. 移风易俗, 破旧立新

农村在婚丧嫁娶等方面的陈规陋习有很大惯性、惰性和历史延续性, 必须持久深入地开展移风易俗、破旧立新工作。首先, 要大力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思想意识, 使农民正确看待和处理红白喜事, 提高农民破旧立新的决心和意识。其次, 要正确理解民族和地域风俗习惯与传统, 不能把迎合陈规陋习当作继承优良传统, 从而为确立新的红白喜事办事方式指明方向。再次, 要积极宣传和表彰移风易俗、新事新办、减少人情消费的范例和榜样, 使农民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逐步摆脱陈规陋习的枷锁。第四, 要努力采取必要的组织手段 (如, 动员农民和村民委员会制定相应的乡规民约, 组建相应的民间管理组织等) , 规范、管理农村红白喜事。第五, 要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 引导农民自觉变革观念, 抛弃因袭传统、继承祖制、相互攀比、盲目从众的心理定势和不良倾向。

2. 破除封建迷信, 促进科学普及

封建迷信的死灰复燃, 一方面源于落后、愚昧的思想意识和封建残余的影响, 另一方面也与基层政府对此忽视、放任不管有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用先进的思想和文化占领农村阵地, 要大力推进农村科学文化教育, 促进科学普及, 帮助农民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消除陈规陋习的影响。另一方面, 乡 (镇) 政府要坚决扭转对封建迷信无人管理和放任自流的局面, 依法取缔那些以骗取钱财为目的的封建迷信活动, 对骗钱害人的“巫神”“半仙”“僧侣”的行骗行为要进行严厉打击, 对那些触犯刑律的要依法严惩, 以形成对封建迷信活动的巨大震慑力;要引导和组织农民积极开展文明、健康的文化活动和其它有益的社会活动, 努力把封建迷信活动挤出农民的生活空间。

(五) 农民要重视自我教育, 自觉走出消费误区

农民自己应重视自我教育, 自觉走出消费误区。要转变落后的消费观念, 自觉克服从众心理, 摒弃爱慕虚荣、盲目攀比的观念, 树立“节约光荣, 浪费可耻”的理念, 在行动上自觉走出愚昧型、浪费型消费的误区, 步入文明、健康、正确的消费轨道, 做到适度消费、理性消费、健康消费。

减轻农民负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和必要条件。各级地方政府, 特别是乡级政府和农民自己必须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摘要:当前农民内在负担的内容主要有人情负担、婚丧负担、迷信活动负担等。农民内在负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干部认识不到位, 精神文明建设不力;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投资渠道单一, 设施落后;农村基础教育落后, 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偏低。消费上, 农民存在攀比、从众、补偿等心理。为此, 要转变认识, 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者队伍的建设, 拓宽农村文化建设投资渠道, 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普及高中教育, 创办农民教育学校, 努力提高农民素质;加强乡风建设, 破除陈旧陋习和封建迷信。农民应重视自我教育, 自觉走出消费误区。

关键词:农民内在负担,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朱德林:《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 (8) .

[2]赵云旗:《中国当代农民负担问题研究》 (1949--2006) [J].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7, (3) .

[3]苏娜:《农村税费改革与农民负担问题》[J].理论界, 2007, (1) .

篇4:国家如何为农民减负

记者:在全面取消农业税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为什么要出台《意见》?

有关负责人:随着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加快推进,各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加快,农村公共服务逐步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不断增多,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涉农乱收费问题不断出现,向农民集资摊派现象有所抬头,惠农补贴发放中乱收代扣问题时有发生,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实施还不够规范,部分领域农民负担增长较快。同时,在农业连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情况下,一些地方对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重视程度下降,监管力度减弱,农民负担反弹的隐患仍未消除。《意见》的出台,有利于进一步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切实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记者:当前农民减负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您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有关负责人:一是有些地方的领导对当前农民负担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零农业税等于零负担”,对农民负担问题的敏感性降低,责任意识淡化,工作力度减弱。少数地方虽搞了检查,但流于形式。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机制不健全,政府与农民投入责任界限不清,很多地方特别是西部地区一些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没有落实,形成向村级组织和农民集资摊派的“钓鱼工程”。三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发展农村各项事业采取硬性摊派的办法,将配套资金缺口转嫁到村级组织和农民头上。

记者:为给农民减负,《意见》中有哪些重要的具体措施?

有关负责人:严格管理涉农收费和价格。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计划生育、农民建房、婚姻登记、生猪屠宰等领域乱收费的重点监督,深入开展行业专项检查,解决农民反映的突出问题。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要坚持学生自愿购买教辅资料的原则,不得突破“一教一辅”;突出学生食堂的公益性,合理控制饭菜价格,不得按学期或年度向就餐学生收取餐费;严禁以赞助、捐助的名义向村级组织摊派教师工资和活动经费。对不符合有关法律规定生育子女的农民,除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外,严禁收取其他费用。对依法利用农村集体土地新建、翻建自用住房的农民,除收取土地和房屋权属证书工本费外,严禁收取其他费用。对办理婚姻登记的农民,除收取婚姻登记证书工本费外,严禁收取其他费用。对生猪养殖户,严禁在屠宰环节多收乱收费用。对农民的各种补贴补偿款,不得抵扣和代缴其他费用,不得“搭车”收费或配售商品。

《意见》指出,各省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本地区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实施办法。从2013年开始,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限额标准按绝对数额确定。一事一议项目不需农民投工或农民投工难以完成的,不得筹劳;确需农民投工的,要按实际需要合理确定筹劳数量;自愿以资代劳的,要严格控制数量、比例及工价标准,防止用自愿以资代劳名义变相向农民筹资。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操作程序,按照民主议事、方案审核、政府补助、验收检查等环节操作,规范组织实施。

严禁将应由政府承担的建设和服务费用、部门工作经费转由村级组织承担,严禁地方有关部门或单位委托村级组织向农民收取费用。村级组织不得擅自设立项目向农民收费,严禁用罚款和违规收取押金、违约金等方式来管理村务。严格执行村级组织公费订阅报刊“限额制”,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村级组织摊派发行报刊、图书和音像制品等出版物,逐步加大主要党报党刊向村级组织免费赠阅力度。

建立和完善农民负担监管制度。抓紧建立健全涉及农民负担政策文件会签、信息公开和备案制度,各级有关部门出台涉及农民负担的政策,必须会签同级人民政府农民负担监管部门。全面推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审核制度,对各级部门实施的建设项目,应由政府投入的,要及时足额到位,不得向农民和村级组织摊派;需要农民筹资筹劳的,必须经过同级人民政府农民负担监管部门审核,防止向村级组织和农民转嫁负担。建立农民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机制,提高农民民主议事能力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度,及时更新内容,标明举报电话,以便于农民监督和反映问题。建立和完善农民负担监测制度,扩大监测范围,提高监测质量,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严肃查处涉及农民利益的违规违纪行为。加大对涉及农民利益违规违纪问题的查处力度,对向农民、村级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违规违纪收取的各种款项,坚决予以退还;对违规使用的农民劳务,按当地工价标准给予农民合理补偿;对擅自出台、设立涉及加重农民负担的文件和收费项目、建设项目,坚决予以撤销;对擅自提高的收费标准,坚决予以降低。严格实行农民负担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政策规定、加重农民负担或影响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的相关责任人员,要依照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减轻农民负担是党和国家在农村的一项基本政策,各地各有关部门应进一步提高对深化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认识,绝不能因为农业税的取消而思想麻痹,绝不能因为农民收入增加和农民负担水平下降而工作松懈,要继续保持减轻农民负担的高压态势,以新的思路和举措坚持不懈地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 (来源:农业部网站)

篇5:县域农民减负工作开展总结

县域农民减负工作开展总结

今年以来,县进一步加大中央、省惠农政策落实力度,努力探索和建立落实农村政策,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长效机制,做到了思想不忪懈、力度不减弱、措施更到位,巩固了税改成果,促进了全县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政策宣传,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减轻农民负担是党在农村的一项基本政策,是一项十分严肃的政治任务,我县始终把减轻农民负担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化认识,强化管理,狠抓落实。

1、加强政策宣传,提高思想认识。

为切实将中央和省市委新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进一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县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贯彻活动,使政策做到了家喻户晓。一是召开会议宣传贯彻。年初,县镇村层层召开会议,及时传达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使中央和省委两个“一号文件”精神很快宣传到户。县委及时召开常委会进行专题研究,针对新时期减负工作的新特点,集中时间对全县国家干部、财经干部和村主职干部进行政策培训,重点学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农业部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的通知》、《省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条例》、《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省财政厅省农业厅关于做好2010年扩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通知》、《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省财政厅省农业厅关于印发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方案的通知》及粮食直接补贴、综合补贴和水稻良种补贴的有关政策,提高了基层

干部依法行政水平。二是干部入户进行宣传。全体包村干部、包村财干进村入户,采取走访农户、召开党员会、户主会,发放公开信和政策宣传单、刷标语、办专栏等多种形式宣传政策,全县共印发学习资料12万份,召开各类会议5000 多次。三是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真正做到让政策进村入户,深入人心。

2、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为了确保减负工作取得实效,我县全面加强了对减负工作的组织领导,严格落实了各项工作责任。一是调整充实领导力量。鉴于人事变化,县委、县政府及时调整充实了我县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力量,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两办”主任及县直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同时,各镇也调整了相应的领导班子,为减负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二是强化领导责任。县镇两级党的一把手为减负工作第一责任人,行政一把手为直接责

任人,继续实行县“四大家”领导联镇、镇干部包村工作制度,做到每个村至少有1名国家干部和1名财干驻点,县镇村各级都以责任状的形式落实了工作责任,并纳入全年工作目标考核;三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继续实行农民负担“一票否决”制和“笼子”管理制以及连带责任追究制;四是严格实行部门负责制。县直有关部门对本部门本系统农民负担工作负全责,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违反、查处谁”的原则认真执行。通过强化工作责任,全县上下形式了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配合抓的减负工作格局。

二、严格落实政策,为农民减负增收打造牢固的政策平台

2010年,中央、省委进一步加大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力度,出台了更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惠农政策。我县进一步严明政策,严肃纪律,加大政策落实力度,真正让农民享受到政策实惠。

1、规范政策监督卡填发工作。农村政策监督卡是农民的明白卡,农村政策的宣传卡,也是基层收缴和发放资金的重要凭证。今年是实施电脑打印发放监督卡的第一年,5月10日,县减负办与综改办联合,对农村政策监督卡打印与填发工作组织专门培训,并组织专班驻镇督导,确保监督卡打印规范。在打印过程中,各地严格以镇财政农经所为单位,由包村财干集中测算、集中打印、集中审核,确保了11万份政策监督卡全部按要求高标准、高质量落实到户。

2、严格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综合补贴政策。2010年是国家对种粮农民实施补贴的第七年。粮食直接补贴在补贴的规模、资金发放时间上都发生了变化。针对新的变化,我县坚决实行 “五个统一”、“九个严禁”,把好政策落实关,确保了补贴资金的及时足额到户。“五个统一”,即统一补贴品种,粮食直接补贴和综合补贴的品种定为水稻、小麦、玉米,水稻良种补贴的品种为早稻、中稻、晚稻;统一补贴对象,粮食直接补贴、水稻良种补贴和综合补贴的对象为我县所有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户;统一补贴办法,2010年粮食直接补贴面积以实际种植面积为依据;统一补贴标准,粮食直接补贴的标准为元 /亩,水稻良种补贴标准为早稻10元/亩,中稻15元/亩,晚稻15元/亩,小麦良种补贴标准10元/亩,玉米良种补贴标准10元/亩,棉花良种补贴标准 15元/亩,综合补贴标准为元/亩;统一补贴发放形式,粮食直接补贴、水稻良种补贴和综合补贴一律以存折方式发放到户。“九个严禁”,即严禁违背政策搞平分,严禁抵扣税费,严禁抵扣债务,严禁划转,严禁迟拨迟发,严禁挪作他用,严禁打白条,严禁弄虚作假冒领,严禁镇、村干部代领、代发。通过采取上述措施,2010年全县粮食直接补贴资金万元,良种补贴资金 万元,农资综合补贴资金万元,全部由包村财干以存折及时发放到户,使党的惠农政策落到了实处。

3、严格“一事一议”管理。在“一事一议”筹资的管理上,我县坚持“有事则议,无事不议,控制上限,严格程序”的原则,先由村委会提出方案,交村民大会讨论通过,形成会议纪要,并由80%以上的农户签字认可,报镇审核,由县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以文件直接批复到村。2010年全县共批复“一事一议”筹资万元,人平元,主要用于水利、村级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一事一议”资金收取统一使用由财政部门监制的“一事一议”专用收据,并严格票据领用、审核、结算手续,实行以票控费。同时实行常年检查,年终审计,唱票通过,张榜公布,据实结算,使“一事一议”筹资得到全面规范。

4、积极引导农民投工投劳。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引导和鼓励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意见》,我们通过广泛宣传,全面动员,以群众恳谈会的形式统一思想,用足用活现有政策,积极鼓励群众投工投劳。全

县审批投工投劳数额万个,劳平10个。同时,我们针对基础设施建设群众直接投工投劳效益低、效果差的实际,允许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以劳折资。以劳折资严格按照村委会提出的方案,逐户征求意见,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镇人民政府审核,报县减负办审批后方可执行。通过发挥基层组织的引导作用和农民的主体作用,改变了过去基础设施建设由政府统揽包办、农民被动投劳的做法,初步建立起了农民自愿参与、村组自发组织、政府协调服务的有效模式。

5、扎实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试点工作。今年,我县被确定为全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按照“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思路,在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积极探索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机制,切实解决村级公益事业兴办难的问题。一是成立了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二是建立了奖补工作制度。主要有《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方案》、《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暂行办法》。三是认真开展项目的实施。根据鄂农综改办 [2010]28号文件要求,全县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村232个、占全县村数的 %,实施的项目250个,财政应补贴资金880万元。目前已将省预拨的财政奖补资金343万元全部下拨到镇。已动工项目186个,占%。全县各村应自筹资金1345万元,其中一事一议筹资1205 万元。已筹资 439万元,占应筹的%。一事一议资金已收取337万元,占28%。

6、严格管理涉农收费。一是大力推行涉农收费项目和价格公示制。涉农部门将面向农民的各项收费在年初分别通过电视,公开信以及政务、村务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将收费项目、依据、标准、范围、监督单位、投诉电话进行全面公示。全县在每个镇镇直单位聘请义

务监督员2名,每个村聘请义务监督员1名,共聘请义务监督员 439名,全面加强了对涉农收费的监督管理。二是狠抓涉农收费专项整治。7月14日至18日,县委、县政府决定,由县减负办协调,从县物价局、县农村财政管理局、县综改办等部门抽调人员,成立3个工作专班,对涉农收费进行明查暗访。同时,组织教育、国土、建设、电力、计生、公安等10多个部门对农村中小学收费、农民建房、农村电价、户籍管理、计划生育等涉农收费进行了一次专项检查,没有发现部门乱收费行为。三是规范经营性服务收费。工商、技术监督、物价等部门对各项经营性服务收费开展经常性检查,全县经营性服务做到了自愿、有偿、协商,杜绝了强行服务,强行收费现象。那一世范文网

三、强化检查监督,严防农民负担反弹

近年来,我县始终把坚持检查监督作为减负工作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确保农民负担控制在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

1、健全网络抓监督。一是在全县聘请16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担任农民负担监督员,依法监督,及时反馈农民负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建立农民负担信访制度。县委、县政府设立了农民负担投诉中心,公布了举报电话,设立了举报箱,纪检、农办、财政部门也设立了投诉电话,今年以来共受理农民来信来访8件,其中来信 3件,上访2起6人次,电话投诉3件,基本做到了农民来信来访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2、强化督办抓检查。一是领导督办。县“四大家”领导分片把守,定期以驻镇入村,负责督办所包镇的减负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与镇委书记和镇长交换意见,督办整改,落实到位。二是专班督办。15个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常年深入镇、村、组、户开展检查督办,定期碰头,跟踪通报。三是暗访调查。县委、县政府从县直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建农民

负担暗访组,分别对各镇进行暗访调查,将查访情况随时通报,有力地促进了减负政策的落实。

篇6:如东县农民增收减负工作情况汇报

如东县人民政府

二00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今年以来,我县各地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两大主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农民增收减负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农民负担不断减轻。农村经济保持了健康、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农民增收减负工作的成效与特点。

(一)农村经济难中求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今年,我县农业生产克服自然灾害频发、病虫疫情多等不利因素,农村经济基本保持了平稳的发展态势,农民收入在去年基础上实现稳步增长。预计2005年实现农业增加值29.6 亿元,比上年增长2 %,按统计部门口径测算,预计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4730元,比2004年增加425元,增长10%。具体特点表现为:

一是粮食总产稳中有升,农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今年由于遭受台风、龙卷风和冰雹等自然灾害的袭击,以及发生水稻条纹叶枯病、棉花盲蝽蟓以及二代棉铃虫等病虫害,粮棉单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由于各地注重粮食生产,狠抓技术服务、良种推广等关健措施的落实,粮食总产仍有所增长,粮食面积194.6 万亩,总产77 万吨,比去年增加3.1 万吨,增长4.2 %,棉花种植面积16.9 万亩,总产1.52 万吨,比去年减少0.18万 吨,下降10.6 %。全县区域化种植格局基本形成,兵房、大豫、长沙、苴镇等沿海镇形成了15万亩棉花基地;掘港、马塘、岔河、双甸等如泰河沿线镇形成了40万亩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基地;苴镇、兵房、掘港等镇形成了10万亩瓜果基地。新品种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快。今年以来,全县种植业推广新品种20个,累计推广和示范面积220万亩,新品种推广覆盖率达90%。但由于水稻、小麦等主粮价格下跌,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上升,农民从种植业得到的收益与去年相比总体上略有下降。

二是畜牧业生产总量有所上升,但效益不及往年。全年预计生猪栏存104.82万头,能繁母猪14.15万头,肉猪上市64.57万头,外销苗猪200多万头,家禽栏存1128.44万只,家禽上市2472万只,五肉产量38742吨,禽蛋66465吨。均比去年有所上升,但由于7、8月份我县部分地区出现了生猪“高热病”,导致部分生猪死亡,生猪价格下挫,最低单价下降到300元/担以下,生猪出栏一度下降。部分养猪户经济效益受到严重影响。畜牧业受禽流感防控和猪高热病影响,累计损失6000多万元,其中禽流感防控影响损失2000多万元,猪高热病及其它疫病影响损失4000多万元。蚕茧全年发放 18.34 万 纸张,比去年增加1.38 万张,总产量6036吨,比去年减少1464吨,但今年平均单价达到22.87元/公斤,比去年高出5.54元/公斤,收入仍比去年增长6.2%。

三是渔业经济持续发展,海洋捕捞基本保持稳定。全县投产海洋捕捞渔船1300艘,实现捕捞产量3.3吨,总产值3.8亿元,基本与去年持平。海淡水养殖发展迅速,全县发展海水养殖61万亩,淡水养殖面积11.5万亩,其中特种水产品养殖面积6万亩。水产品加工流通也有新的突破,目前已有水产品加工企业110多家。全年水产品总产量预计达到20.2 万吨左右,同比增长5.5 %。其中,淡水产品总产量4.5 万吨左右,增长3%;海水产品总产量为15.7 万吨左右,增长6.2 %。

四是农外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工资性收入增速明显加快。预计今年我县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2200 元,比去年增长28.7 %,增幅高出去年6 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一是近年我县农村劳务输出力度加大,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全年预计新增转移劳动力达1.9 万人,其中新增外出务工人数达 0.2 万人;二是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拉动了农民增收,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进一步恢复和扩大。农外收入的快速增长,成为全面拉运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

五是减负支农政策使农民得到了实惠。今年全面免征农业税后,人均减负58 元,同时,水稻直补政策的落实,给种

nbsp;

(三)加快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农民增收的直接有效途径。我县通过强化载体建设,逐步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高效、稳定输出。一是充分发挥能人效应,充分利用劳动力转移能人的带动作用,邻帮邻、亲帮亲,放大劳动力转移的“葡萄串”效应,建成了一批有竞争力的专业劳务村。二是广泛建站设点,发展中介机构。为充分发挥民间中介机构的作用,县政府积极鼓励发展民营劳务输出中介服务,县各相关部门对符合条件申办成立“劳动服务公司”的,及时办理有关手续,为中介机构的成立和运作提供了宽松的环境。目前,我县劳动服务中介机构已发展到75家,从业人员257人,为全县劳动力输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技能。充分利用就业培训中心、农广校、职业学校、成教中心以及社会办学力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劳务人员进行就业前培训。在培训内容上,不仅进行上岗技能的培训,还进行法律常识、劳动纪律、安全生产等专题知识的培训,全面提高转移人员的素质。目前,全县已建各类培训机构59家,内容涉及服装、建筑、财会、电脑、家用电器、机械、交通运输等训,参培人员超过10万人,大大提高了我县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就业能力,拓展了就业的空间。四是依靠外引内联,建成一批稳固的劳务基地。通过我县现有的三资企业和规模以上的内联企业及一些中介机构,我们加强与国内外大型劳务需求企业的合作联系,定期向国外输送外派研修生,向国内大中城市输送工人,在国内外建立了一批稳固的劳务市场。五是依托资源优势,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特色产业消化劳动力。建筑业、纺织服装业、海洋渔业是我县三大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开展项目竞赛、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三大特色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吸纳了全县已转移劳动力总量的50%以上。其中建筑业转移近些年8万人,占到转移总数的28%;目前全县有20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吸纳劳动力2万余人。特别是近几年,我县的个体纺织业发展很快,吸纳了大量剩余劳动力。预计今年三大特色产业吸纳劳动力将达到转移劳动力总量的50%。以上措施的落实,实现了新办企业吸纳一批,通过拓展建筑市场 带出一批,通过发展农业基地型企业转化一批,通过中介劳务组织向外输出一批,通过发展 家庭手工业就地消化一批的战略思路。目前我县农村劳动 力转移的总量已达30.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9.2%。今年预测,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收入将达到 农民人均收入的48%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中有65%来自劳动力转移。我县还进一步加大了农民工工资清欠力度,保护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

(四)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减负增收。

今年,我县以全面免征农业税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管理,严防农民负担反弹。

1、规范和完善了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严格实行上限控制。以村为单位,一事一议筹资人均不超过20元,一事一议筹劳每劳不超过8个工日,农户自愿以资代劳的,每工日不超过10元。全县一事一议实际筹资总额为1748.79万元,人均19.9元,全县承担一事一议筹劳的折实劳力为30.61万个,筹劳总工日244.7万个,每劳负担8个工日,卡内以资代劳工日168.4万个,均控制在政策规定标准以内。严格履行议事程序,认真制定预算方案。各村在广泛听取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本着“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先急后缓、分批实施”的原则,认真编制村内急需兴办的生产公益项目和预算,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对2005年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方案进行讨论表决。并将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议决表在村务公开栏内予以张榜公布。全县一事一议筹资1748.79万元,预算用于农田基本建设377.6万元,用于修建村级道路583.09万元,用于农村改水170万元,用于植树造林36.03万元.用于村以下广播维护105.5万元,用于偿还村级债务428.2万元,用于其他方面48.37万元。筹劳总工日244.7万个,预算用于农田基本建设119.8万个,用于农村改水38.11万个,用于植树造林7.27万个,用于跨村工程用工15.79万个,用于其他方面63.73万个。以资代劳实行自愿原则,按规定程序征求农民意见并履行签字手续。没有发现在规定筹劳工日以外以“用工结算”的名义增加筹劳的现象。今年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资金收取,我们采取定时定点与村干部到户收取相结合的方式。各地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开展征收,强化依法征收管理,严禁违背政策向农民超标准收取,不得擅自出台收费项目向农民收费。农民负担监督卡以外的涉农经营性收费,按有关规定向农民进行公示,不列入监督卡收取。税费征收过程中,各地严格执行政策,没有发生一例组织“小分队”或动用警力上门强行收款、扒粮抬物现象,没有发生一起因收费引起的涉农负担严重事件和恶性案件。由于各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基础工作扎实,宣传工作到位,服务协调有力,当年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征收率已达到97.1 %。

2、严格执行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度和涉农收费公示制

&

nbsp;我县严格执行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度、征收票据管理制度、涉农收费公示制度,确保农村税费改革及农民负担管理政策真正落实到位。一是规范填制并及时发放农民负担监督卡。各镇、村按照层层审核批准的农民负担方案进行归户计算,并据此填制农民负担监督卡。监督卡内负担内容只允许包括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不得在卡内另外增加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经过县督查和抽查,监督卡入户率在96%以上。二是严格税费票据管理。向农民收取一事一议筹资和一事一议筹劳以资代劳款,开具由省减负办统一监制的票据。严禁白条收款,严禁使用不规范的票据收款。三是建立健全了农民负担信访处置机制和网络。通过设置举报电话、896政风行风热线等多种形式,接受农民的咨询和投诉。并严格按照政策及时查处,做到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今年农民负担信访比去年大幅度下降,没有一例因处置不当而激化矛盾。四是继续推进和完善涉农收费公示制,坚持“公示、自愿、谁服务谁收费”的原则,规范涉农收费行为,提高收费政策的透明度。

3、加强监督,切实落实好各项整改措施

一是建立和完善了各级农民负担管理责任制和涉农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县委、县政府将减轻农民负担列入了2005年县对各镇农业和农村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并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领导人的责任。

二是健全农民负担信访处置机制和网络,及时向农民宣传政策,为农民解惑释疑,对农民反映的问题及时派员调查核实处理,做到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同时县还通过896政风行风热线、设置农民负担举报电话等多种形式,接受农民的咨询和投诉。

三是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今年,我县按照省市有关要求,继续开展了农民负担专项治理工作,特别是加大了对农民反映强烈的教育、水利、交通等捐资的查处和整改力度。从今年起,教育捐资已全面停止收取,对少数村以化解债务、农业综合开发等名义准备实行道路和改水集资的,及时予以纠正。未在政策之外出台任何面向农民的收费项目。

三、农民增收减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虽然我县农民收入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农民负担显著减轻,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依然面临许多严峻挑战:

一是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真正确立。农业生产能力相对低下,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种粮比较效益低的问题依然突出;农民增收渠道相对单一,农民内部间、城乡居民间收入差距继续拉大;农业组织化程度相对较低,农民难以顺利走向市场;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力相对较差,缺乏辐射带动农民普遍增收的能力。农民增收还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因素。2005年免征农业税后,惠农政策对农民收入增加额的贡献力度已经有限,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保持农村发展好势头的任务非常艰巨。

二是村级债务居高不下,村级组织运转艰难,农民负担仍有反弹隐患。近年来,我县按照中央和省、市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了村级债务化解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村级债务规模仍居高不下,新债增长的势头难以有效遏制,村级债务矛盾比较突出。至2005年9月底,全县299个村的账面债务总额为9845万元,村均账面债务为32.9万元,账面债务超过100万元的村18个,占总村数的6%;50—100万元的村42个,占总村数的14%;10—50万元的村149个,占总村数的50%;5—10万元的村39个,占总村数13%;债务5万元以下接近“零债务”的村51个,占总村数的17%。新债继续增加的趋势难以遏制,今年1—9月份,全县共化解了2021万元的债务,同时又新增债务1768万元,还不包括相当部分到今年年终才结账的各类工程欠款。账外隐性债务控制难。近几年,农村改水、农村道路建设、全民创业等工作推进的力度较大,不少村通过举债或欠账完成任务。巨额的村级债务,不仅让村级组织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不从心,运转艰难,也带来了农民负担反弹的隐患。

三是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后,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成为村级集体进行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兴办公益事业的唯一资金来源和投入渠道。但低标准的筹资筹劳根本满足不了现实投入的需要和农民的愿望,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矛盾仍较突出。资金筹集到位的力度也越来越大,对少数不履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义务的农民缺少法律约束。

针对我县农民增收减负工作实际,今后我们的工作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目标要求,采取更加有力的综合措施,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努力构筑我县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实现农村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上一篇:人民防空工程平时开发利用管理办法下一篇:优秀作文感恩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