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剧的创作

2024-05-14

课本剧的创作(共14篇)

篇1:课本剧的创作

今天是星期二,是我们柯桥小学第一届课本剧比赛的日子。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比赛,我心里又紧张又兴奋。坐在台下,我暗暗给自己鼓劲:终于到了展示的时候了,一定好好好表现哦!加油!

“下面请欣赏四(1)班带来的课本剧《皇帝的新装》。”随着主持人的下台,我们的表演拉开了序幕。“皇帝”一亮相,就引起了台下观众的哄堂大笑。笑是会传染的,站在台上的我忍俊不禁,但一想到谭老师赛前提醒过我们不能笑场,于是我只好把头侧向大屏幕,硬着把笑意给憋了回去。

随着第一幕的结束,第二、三幕相继上演,但我觉得最精彩的还要数第四幕。这一幕虽夺人眼球,可当“皇帝”的更衣布展开始,我还是转过身去了。大家应该猜到这之后发生了什么吧!唉!真不知台下的观众看了此情此景会是什么感受。

接着我们还观看了四年级其他班级的表演。说句实话,我觉得除了《我的梦想我知道》,其余的都不能跟我们班的节目相媲美,这可不是我自夸哦!不过转念一想,万一我们取得了第一名,那六一节岂不是还得再演一次?天哪!我想对这个结果最在意的、最想拒绝的应该就是“皇帝”了吧!

第一届校园课本剧表演真的精彩纷呈,希望明年我们的表演会更出色,更成熟!

作者:柯桥小学四(1)班 钱思语

公众号:活力作文

篇2:课本剧的创作

第一幕:我要新衣服!“皇帝”(芮诺晟)来一句开场白:“我乃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的呜哩哇啦国的国王——酷毙王。各位呀,看见我是不是酷毙了?帅呆了?哦呵哈哈哈--”。他边说还边做了一个superman的手势,成功地戳到了我们的笑点,全场爆笑。“皇帝”要新衣服还要搞笑。“皇帝”要打仗,也要新衣,还说:“否则就有我风流的形象了!”我竟无言以对。一位“宫女”捧着“衣服”,弱弱地说:“皇上更衣。”“皇上”说:“不要,不好看(扔地上)。”“宫女”又重演一遍,皇上又说:“不要!(一屁股坐地上,一边蹬腿),我要新衣服!我要新衣服!我的新衣呢?”芮诺晟精彩的表演又让全场爆笑。

第四幕:皇上什么也没穿。皇帝信了两骗子的话,啥都没穿就上大街游行了。最初排练时,换衣服那一出只是把披肩拿了。结果上台演出时,布一遮,真扒了!哦,买嘎的,全场再一次沸腾。

老师在微信群里发照片后,家长们好评如潮:

夏妈妈:期待!为艺术献身

芮妈妈:我们家的衣服真扔

马妈妈:期待视频 ……

我用两个字形容我们班表演的节目:完美!而且我偷瞄了一眼评委老师的打分,96分。哦耶!

作者:柯桥小学四(1)班 周依诺

篇3:试谈课本剧的功能

其实,课本剧活动不但能强化深化课堂教学的内容,而且使课文立体化、形象化,开拓了语文教学的空间,使学生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最近,我作为一次课本剧比赛的一名组织者,耳闻目见,深有体会,缕述如下,以求教于专家。

一、有助於提高语言课教学质量。

当今的小学课本,有上些世界名著选入。这些作品,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无论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历经时间的磨洗而愈见底蕴深厚、风韵独标。因此,以当今一般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要想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实在有相当的困难。这就需要开通多种渠道、运用多种方式扩充学生们的见闻,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提高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感知能力。课本剧正是这样一种集知识与训练欣赏与理解、体验与表现於一体的好形式。课本剧首先是课本,其次是戏剧。通过对课本的戏剧改编,使课本内容立体化和形象化。使课文的中心内容格外得到强调和凸现,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戏剧情境中理解课文的语言、人物和情节,不仅入脑而且入心。

对课本剧活动会影响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担心是缺乏根据的,是对语文教学作狭义解释的结果。应该说,课本剧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必要的补充,它对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有着不可抵估的直接作用。许多参加课本演出的小学生的共同感受是:“也许过多年以后,其它课文有可能忘记,可我们自己演的这一课,将永远忘不了。”就是观看课本剧的小学生,也会在感同身受的艺术欣赏的氛围中,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这与教育界新提倡的“愉快教学”十分吻合,它使学生不把学习作为一种负担而产生心理抗拒,而在戏剧唤起的“内模仿”中产生积极的参与意识和学习乐趣。

二、有助於强化德育深化美育

整体化的集中,是戏剧的基本特征,在表演上是这样,在内容上亦如此。人们在使用“戏剧化”这个概念时,通常意义是指冲突激烈、矛盾尖锐、性格鲜明、事件典型等。因此,作为戏剧的一种样式的课本剧,它在表现崇高与卑鄙、正义与邪恶、美好与丑陋、真诚与虚假的对此和斗争中,必然格外地爱憎分明,产生震憾心灵的力量。一般地课堂讲述开会训导,绝难取得戏剧对情感的这种征服效果,即如《会摇尾巴的狼》、《东郭先生》、《西门豹》等,学生们从舞台上获得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析标准,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而且,这种教育是在娱乐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的正确的思想、规范的道德观念犹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一样,净化着学生们的心灵,利于他们身心地健美成长。

戏剧是综合艺术。它所调动的一切艺术手法,诸如音乐、舞蹈、美术、音响、灯光等等,都是为了塑造戏剧典型。学生在排演课本剧的过程中,他们从课堂上所学到的一些艺术门类的知识将得到充分的综全应用;而在应用中,他们将逐渐熟悉人们是按照规律来创造这一真理,逐渐培植起艺术的分寸感。审美意识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很难对其作定量分析,它的内涵,在某种意义上大概正是“养成教育”所要表现的一个对象,而课本剧活动的长远意义,也表现在它是“审美养成”的一个极富成效的载体。

三、有助于创造性思想的激活和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中的高级形态,它具有主动性、积极性、独创性和新奇性等特征,而模糊性、飘忽变换、捉摸不定又是它的基本品格。一般来说,创造性思维不是来自新知识的增添,而是产生于对积累的咀嚼、怀疑和发挥,“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简洁地概括了生产它的艰辛和产生它的喜悦。在这里,联想和想象是它腾空飞翔的两翼。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为了激活他们潜伏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应该寻找新的途径加以指导,让学生编演课本剧便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课本剧无论编演,都不是对课本的力解,而是再创造。例如,典型环境的设计,只有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才能完成。典型人物的塑造,是艰苦的二度创作,人物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举一投足,都需要发掘学生潜在的创造性思维去表现。《西门豹》中那个背井离乡的老人,距今实在是太遥远了。当由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扮演而又要求演得真实可信的时候,如何弥缝时代的跨度和年龄的跨度,除了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别无他法。这个学生在谈他的创作感受时说:“我的动作要表现出老人背井离乡时的悲痛心情,是通过想象来完成的。我说的每一句台词,都联想到一些生活困难、身体不好的老人的语调和语气,考虑重音放在哪个词或哪个字上。”这种细腻的推敲,正是进入创作态的一种表现。作为欣赏者的学生,由于演戏是他们熟悉的伙伴,所演剧目是他们熟悉的课文,因此,他们在扩展自己期待视野的同时,或赞叹或遗憾,就都具有发挥创造性思维的意义。

目前,日本对小学生进行创造力培养的基本法之一,就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日本学者认为,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是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所以,日本的许多小学都设立了学生活动角,让学生参加自己感兴趣的课外活动,以期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极丰富的表现,使创造性思维赖以得到长足的发展,而创造性思维一经觉醒,将对各学科的学习都具有无法估量的引爆作用。

四、有助于学生历史和社会的理解

当今的小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安定幸福所致,对中国的昨天和前天既缺乏了解的基础,又缺乏了解的兴趣;而不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则无力肩负中国的未来。课本剧对于学生了解历史、接受历史为了将自己扮演的角色完成好,他们就不能不自觉地通过文学和音像资料来深入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了解当时社会的阶级关系和阶级生存状况,从而对封建社会人吃人的本质有了直观的感知和对比强烈的认识。

学生由于自身生活的局限,对社会的了解往往浮泛而又似是而非,这对于他们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需的耐受力和适应力的养成极其不利,“社会大舞台,舞台小社会,”课本剧借一方舞台,浓缩社会的各种关系,各种冲突、各种矛盾,使学生们置身于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中,感受、了解社会的五光十色,对于他们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将来走上社会时把持住自己,无疑会有莫大的帮助。

篇4:幼儿绘本剧的创作与指导策略

陶行知说过:“只有解放儿童的手、解放儿童的脑、解放儿童的嘴才能使孩子的智慧与能力得到发展。”为此,笔者将小儿童话故事改编成绘剧本,再运用音乐、文学、动作以及美术等多种手段来表现绘剧本的内容,如此一来,不仅能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还能提升幼师生综合学习的能力与绘剧本运用的能力。

一、根据幼儿熟悉的童话故事创设绘剧本

在幼儿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启蒙教育帮助他们获得良好的学习经验,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而在此过程中,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以及合作者。为此,幼教可以通过各种合理的方式在限定的时间内让幼儿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并在其中获取大量的经验,从而帮助其发展表达、思维、创造以及动手的能力。通常情况下,幼儿多喜欢童话故事、游戏、音乐等,同时又具有较强的求知探索欲,为此,幼教可以将幼儿熟悉的故事结合音乐、表演等艺术手段创设出有益于幼儿的绘剧本。

好的童话故事里有丰富的想象力与生动的人物形象、美妙的语言内容等,不仅能活跃幼儿的思维,还可以帮助其初步理解人生、认识社会,甚至可以引导其明辨是非、通达事理等。若在幼儿教学的过程中,将“听故事”变成“表演故事”,相信更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如《聪明的乌龟》《羊与吃饱了的狼》《狗、公鸡和狐狸》等,其中《聪明的乌龟》这个故事主要阐述了一只狐狸想要吃掉正在抓害虫的青蛙,而聪明的乌龟不仅机智地救出了青蛙,还成功地进行了自救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内容简单,情节丰富,容易理解,还有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培养其明辨是非的能力等。

二、自制剧本表演道具,吸引幼儿注意力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且幼儿常对新鲜的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因此,幼教可以抓住这一点,在创作绘剧本时,自己制作一些故事表演中所需要的道具或服装等;同时,在制作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进来,自己动手画一些图案或教授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装饰品等。随后,在幼儿完成相应的任务之后,幼教再给予其适当的表扬,这样一来,不仅能成功吸引地幼儿的注意力,还能使其心理获得一定的满足,并感受操作过程带来的快乐。

例如,在《聪明的乌龟》中,教师在制作出乌龟的壳时,可以选用一次性餐盒、方便面盒,用颜料刷好颜色,再用颜料画壳线,或者可以即时贴剪出壳线再贴上,注意,在刷绿色颜料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幼儿参与进来,也可以在上面添加一点装饰,如蝴蝶结或小花等;在制作小青蛙与狐狸的表演道具时可以让用一块绿色的围裙或者桌布等充当披风,然后制作小青蛙与狐狸的纸质头冠,青蛙的纸质头冠可以多做一些,尽量让饰演青蛙的小朋友都有。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还能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加其参与性。

三、角色安排需合理,台词设计需简短

很多幼教在将故事改编成绘剧本的时候,常常犯着相同的错误,就是从自己的角度、以自己的理解能力,去设计剧本的台词与内容,不仅内容超出了幼儿的理解范围,台词的句子也过长过多,幼儿不容易记住,这往往会达不到绘剧本最初想要的效果,还有可能适得其反。因此,幼教必须合理安排绘剧中的角色,并在台词设计时要简单且不能太多,同时还要合理地改变故事的剧情,使剧本的情节具有逻辑性。在表演过程中,幼教还要注重幼儿自由发挥的能力,不一定非要按着剧本里的台词,而是让幼儿自然而然地跟着剧本的发展情节表演,而不是一味地去背、去念、去读。

还是以《聪明的乌龟》为例,幼教可以让两名幼儿饰演小乌龟,剩下的学生饰演小青蛙,教师自己则顺应剧情饰演狐狸,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角色。同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台词:“青蛙在专心地抓害虫,狐狸轻轻地走到它后面,正要去抓青蛙,却被小乌龟阻止并大喊:‘小青蛙,小青蛙,你快跳到水里去,狐狸要抓住你了。小青蛙连忙跳到水里,伸出脑袋,对小乌龟说:‘谢谢你,小乌龟。小乌龟说:‘不客气。”在表演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加入一些自己的动作与表情,让故事显得更真实。通过合理地创设绘剧本,不仅让幼儿大胆勇敢地表现自己,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使其感知到集体的归属感。

四、結语

绘本剧是一种艺术表演的手段,根据故事的内容创作出幼儿感兴趣的绘剧本,不仅能调动幼儿的多个感官,还能增加其参与性,更能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篇5:关于课本剧的作文:课本剧表演秀

第一幕开始了,“皇帝”坐在王位上,只见在他面前的几个“宫女”跳起了舞,但是我却看不懂她们在跳什么。突然,“皇帝”站了起来,几个正在跳舞的“宫女”马上让开了一条。皇帝说了一大串自恋的话,语气傲慢,台下的观众听了哄堂大笑,可是马上又停息了下去。“大臣”跑了过来,和“皇帝”谈了一些国事,“皇帝”说要换一件新衣服,可就是找不到一件他满意的。说着他竟然在地上打滚,观众们又开始大笑起来。但我们演出的同学却没有笑,一本正经地继续演着他们的戏,很专业的样子。

最精彩的不是第一幕,而是第四幕。当“皇帝”光着身子在游行大典上大摇大摆地走着时,男生笑得前仰后合。台下有几个观众看不下去了,就用手把眼睛遮住,但还会时不时瞄几眼。这时我们几个群众演员就上场了,指手画脚地说他的新衣服如何漂亮精致,“皇帝”如何有品位。正在此时,闹哄哄的人群中,一个“小孩”说话了:“咦?他怎么什么都没穿?真勇敢!要是我这样,妈妈一定会打我的。”“皇帝”突然想到自己肯定没穿衣服,于是就开始跑起来,骗子见势不妙也想溜,可是为时已晚,他们俩已经被士兵抓住。看到这一幕,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我们班的课本剧伴随着此起彼伏的掌声和欢呼声落幕了。我们班的课本剧是多么精彩啊!

作者:柯桥小学四(1)班 章烨鹏

篇6:难忘的课本剧作文

星期四下午我们班举行了《皇帝的新装》课本剧,而我就是饰演其中的“包租公”。

课本剧如期进行,演员们陆续上场,而我则在一旁手忙脚乱地背台词。就快到我上场了,老师给我花了装,又穿上了戏服,这时就像一个被打肿了脸的胖小丑。“死了,我化成了这副模样,还怎么好意思上场啊?”现在我更加没信心了,原本的勇气都飞到了九霄云外。

到我上场了。上场了的“村姑”不停地摆手叫我上场。我却在门口傻愣着,鼻子上不停冒着冷汗,心想:死了!怎么办呢?就这样上场的话会被人嘲笑的。真是自作自受,李栋林啊,你为什么要举手呢?真是活该啊!可是别人又演得那么好,而我却……还没想完,就被后面的人给推了出去。我只好马上调整情绪,接上了台词。只见我叼着“雪茄”,大摇大摆的走上去。“村姑”问:“包租公!为什么会霎时间没水的,没水我怎么洗苹果啊?”我装作生气,喊道:“吵什么吵!水不用钱啊!”

虽然我顺利接上了,可我又慌了,心想:死了,我演得一定很难看,以后肯定被人笑死了。果然,笑声犹如洪水般毫不留情的`向我涌来。正当我死的心都有时,我从笑声中听到了掌声,而且越来越大。我恍然大悟,原来这笑声不是在嘲笑我,而是我给同学们带来了欢笑,带来了快乐。我立马充满信心,努力把下面的戏演完……

篇7:演课本剧的作文

今天,8人小组正式登台,按抽签的次序依次上台表演。课文主要写的是三国时期,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华。于是用三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诸葛亮利用大雾天气和曹操的多疑心理,巧妙地用草船借了十万多支箭,粉碎了周瑜的害人训划。

首先上台表演的是查洋小组,查洋扮演的诸葛亮最形象。神态从容镇定,走起路来左手背在身后,右手摇着一把不知从哪儿拾来的破蒲扇,真像个文质彬彬的蜀国军师。他和扮演周瑜的李静对话时,说话的语气、摸胡子的动作、喝酒的姿态,简直和古人无异,我打心眼里佩服他的演技。相比之下,李静演的周瑜一点气概都没有,哪像东吴大都督,和卖烧饼的武大郎差不多,而且小肚鸡肠的样子没能表现出来。

接下来轮到我们小组表演。我和周鹏扮演立在船头当靶子的稻草人。当故事情节发展到曹操命令弓箭手射箭时,乔宇和庆克亮出场了。他们将皮筋绑在小竹棍上当弓。用筷子当箭。不过,这两人的射箭本领也太差劲了。“箭,。纷纷射到了“江里”,就是不肯朝我和周鹏身上招呼。弓箭手乔宇最厉害,连续两“箭”飞进了小船,射中了诸葛亮的胸口和头部。这诸葛亮竟然如神人一般,不仅没有假装晕倒,反而照旧和鲁肃在船舱里饮酒奏乐,谈笑风生。我看见座位上的观众眼泪都笑出来了,连秦老师也忍不住大笑。笑声几乎都要把教室的屋顶给翻了。不用说,我们这组演砸了。

不过,接下来几个小组的表演也有失误。有的扮演的诸葛亮看?着手腕上的手表说:“凌晨一点了,可以开始擂鼓呐喊了”;有的扮演稻草人,却自己动手拔掉插在身上的箭;高阳演曹操,由于太紧张,一张嘴台词说成了:“雾天曹军突然来犯,小心有诈!”最好笑的是任文文演的周瑜,在表演快结束时,他长叹一声:“周瑜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自己称赞自己,周瑜的脸皮真够厚的了。

篇8:小学课本剧的改编探究

一、课本剧改编的方法

小学课本剧多为教师和学生一起自编自演, 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课本剧的排演, 首先要完成剧本的改编。

(一) 内容和表达形式的选择

小学课本剧的戏剧情节来源于小学生课本内容, 但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适合改编为课本剧。除了要遵循课本剧的一般特点外, 表演性和戏剧性是选择适于改编课本剧题材的前提条件。小学课本剧在题材的选择上, 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 故事情节集中, 具有戏剧性。无论是哪个学科的教材, 只要内容具有一定的故事性, 即具备了可以成为戏剧冲突的戏核就可以进行改编。所谓“戏核”就是一个完整的核心事件。这个核心事件有完整的发生、发展和结局过程, 符合事物存在和发展的逻辑规律。如《苦柚》是一个买柚子的故事;《小猫种鱼》是一个小猫学农民种地却种下小鱼的故事等。而像《古井》这样偏重于状物抒情的文章就不适合改编为课本剧。

选定了故事, 着手进行课本剧改编时, 同样要遵循戏剧创作的原则和规律。首先要从戏剧冲突入手, 将激烈的戏剧矛盾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而要表现最激烈的戏剧冲突, 就必须选择冲突较为集中的情节。如果选定的教材内容枝节较多, 可以适当删减, 确保戏剧情节集中突出。例如对于教材中静止状态的描述, 如人物和背景介绍, 缺乏动作性的情节等, 可以进行适当的处理。与主题无关, 或可有可无的内容也可以删去。如在改编《小英雄雨来》时, 有的改编者就删去了课文中背景介绍部分和对雨来顽皮性格的叙述, 而把戏剧冲突集中在雨来和日本鬼子斗智周旋上。这样就较好地突出课本剧的戏剧性特点, 使小学生易于接受和表演。需要注意的是, 不管是考虑小学生的接受能力, 还是因为演出需要, 对课本内容进行改编时, 其中的重要情节线索和人物都必须忠实于原文。

2. 人物形象鲜明, 富有表演性。人物形象是否鲜明突出, 直接关系到课本剧改编的成败。如《猎人海力布》等课文, 人物形象在文章中就已经非常丰满, 因此改编较为容易。因为高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都有所提高, 这类课文可以采取话剧的表达形式。让主要演员有较多的对白, 充分展示人物的形象特点和戏剧语言的表现力, 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然而有的教材的完整的事件, 却没有人物。如自然教材中对自然现象的描述, 就没有具体的形象。因此, 在选择可改编的内容时, 要求所选教材内容有人物形象, 或是能够用拟人的方式处理的动物、植物、物品和自然现象如风雨雷电等。只有将表演内容处理为可用戏剧方式呈现的人物形象, 才能进行排演。如学习“磁铁的作用”时, 可将磁铁设计为磁铁人, 用对话或自述的方式来讲解磁铁的功用。就可以达到生动形象、寓教于戏的效果了。

(二) 注意舞台呈现的需要

仅仅有充满戏剧性的故事情节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的课本剧, 还不完美。为了便于舞台呈现, 改编者应当选取动作性较强的情节和人物, 才能丰富课本剧的表演性和戏剧性。课文本来是静止的, 如果课本剧改编后也只是几个人物站在舞台上干巴巴地朗诵, 那就和朗读课文没有多大区别了。有动作性的情节和语言既能表达人物自身的心理活动, 还能表现人物间的矛盾冲突, 充分显示人物情感的变化, 使课本剧的节奏更明快, 戏剧效果更强烈。

因此, 改编者要注意舞台呈现的需要, 从教材中寻找那些具有表演元素的内容, 使人物尽可能地活动起来。这样, 才能体现戏剧的视觉效果, 增强内容的表现力。如改编“磁铁的作用”时, 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点就具有很强的动作性, 甚至可以改编为一场磁铁舞。身穿两色衣服的小演员, 不停地吸引、碰撞、排斥, 用动作将磁铁的特点表现得生动有趣。

尤其是低年级的课本剧改编, 更应当注重戏剧的动作性特点。低年级的小学生容易接受具有游戏性质的歌舞剧形式, 因此, 很多低年级的课本剧被改编为歌舞剧。在改编《小猫钓鱼》等篇目时, 就可以采用载歌载舞的表达形式。形式活泼的对话或唱词, 加上演员用舞蹈语言作为讲述故事的辅助手段, 低年级的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接受课本剧的内容。

二、改编的原则

教材的内容不尽相同, 因此改编的方法也应当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何种方式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教材内容。目前课本剧的改编大致有两种不同意见。两种意见实际上就代表着课本剧改编的两个原则。

(一) 忠实原文

第一种观点认为, 课本剧也可以理解为是以课本为依据的剧本。因此改编时, 必须忠实于原文。不能对原文中的主题、人物和情节进行改动, 不能在人物的增减和情节的安排上与原文有任何的出入。

这种观点的理由是, 小学课本所选教材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 对小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各种能力的提高都是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课本剧的改编过程中, 编剧对教材中的部分观点进行强调或忽略, 都可能产生新的观点。所以, 在课本剧改编时, 如果增删情节或人物可能改变教材主题或人物形象内涵, 就不能有丝毫改动, 必须忠实于原文。

(二) 改变原文

第二种观点认为, 适当改变原文, 如增减次要人物、丰富情节等, 可以起到加强戏剧冲突, 增强主题表现力, 激发学生欣赏兴趣的作用。

《苦柚》一剧的改编, 可以实践这一观点。课文叙述的是老华侨和他的女儿一起去买柚子的故事, 但文章中没有提到他的女儿在整个买柚子过程中的行动和语言。如果忠实于原文, 女儿这个人物既没有动作也没有对话, 这样的人物形象在舞台上是没有意义的。因此, 在改编时, 对这个人物可以有两种处理方式:第一种方式, 可以将老华侨的女儿略去不写, 将戏剧冲突集中在老华侨和小姑娘身上。第二种方式, 可以增加老华侨女儿的戏分, 可以由老华侨的女儿来介绍人物和剧情的发展, 或给她增加一些对话, 以烘托气氛。

在教学实践中, 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教学活动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保障。为了增强学生参与排演的积极性, 有的课本剧甚至加入大量无关紧要的群众演员或由同学扮演的背景。例如, 安排几个小学生举着树叶站成一行, 代表作为大树的背景;或者让其扮成没有一句台词的蝴蝶从台上走过等方法, 都可以增加参与排演的人数, 大大调动学生的兴趣。

篇9:课本剧的编演

一、课本剧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表演课本剧前,要让学生反复阅读文本,圈画出重点词句,如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在讨论中把握角色,通过深入研读,真切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鲜活的对话、形象的动作及传神的表情等内容。学生们有很强的想象力和表演欲,老师要迎合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在自由演出中深化对课文内容的感悟,演出自己的风采。这样,表演时,学生才会把自己融入文本,对人物的性格作准确的把握,体验角色、体会隋感,声情并茂,并且发挥想象,大胆创造,超越文本。在教学实践中我以为这种做法可以取得“一箭三雕”的精彩效果。其一,学生在改编的时候,会在剧本中融进大胆的想象和自己的感受、个眭和观点,实际上已经对文本进行了一次重新创作,为“演”出精彩奠定了基础。其二,学生是生动活泼的生命体,他们的表演并不是一成不变地“行进”在事先的设计里,往往在表演中突发灵感,横生出令人眼前一亮的“经典杰作”。其三,在演出过程中,时有意外发生,如道具跌落、说错台词等,但学生灵机应变,巧妙圆场,也是“精彩之笔”。学生们在尊重课本的前提下对文章内容进行了创新,既具有教育意义,形式又生动活泼,表演者们用感情饱满的台词、丰富的肢体语言,将剧本中的情节演绎得淋漓尽致。

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具有很大的潜力,只要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就会充分地展示出自己的组织才干、活动能力、表演才能、文学潜质等。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的各种能力就可以得到极大的促进和提高,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只要教师指导得法,学生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主动地探求知识的良好品质;只要教师敢于放手,舍得放手,学生就会进发出自身所蕴藏的巨大的创造力,表现出令人敬佩的创新精神。

在特定的课本剧表演情境中,学生置身其间,成为文本的主体,从而感悟到凝聚其中的真实,体味着鲜活与灵动,并在其中享受阅读的快乐。学生乐于去做,因为这是让文本活灵活现地成为自己手中的文本,自己就是文本形象化、生活化、趣味化的创造者了。学生语言之丰富,想象之奇特,表达之新颖,令我叹为观止。尊重学生在课本剧表演中的独特个性就是尊重学生阅读,就是尊重阅读教学,让在课本剧表演中形成的最真实、最真切、最有效的阅读发展成为学生快乐阅读的发动机。

没有冗长的灌输,没有刻意的雕琢,一切是那样的自然而又恰到好处。学生在表演中不知不觉走进了课文的情境。一改教学严肃的面孔,寓教学于娱乐之中,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演在学生和文本之间架起了一座“情感的桥”,在表演中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求知欲大大增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课本剧促进了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

学生编写课本剧的过程,是对课文由浅入深的自我探究、自我创新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还得到另一个收获:写作知识远远超出作文课上、语文课中所获得的,大大提高了写作能力。小说《变色龙》撷取社会生活的一个片断——街头巷尾极为平常的狗咬人的小事,表现的却是一个尖锐的重大社会问题,即官僚警察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专制制度肆无忌惮地欺压人民。为揭露沙皇警察的丑恶,作者极尽讽刺之能事,不厌其烦地描写奥楚蔑洛夫的五次变化过程,通过人物的不断变色,自我表演、自我暴露,将其置于矛盾冲突之中,对人物性格进行层层展现和淋漓尽致的讽刺。语言不动声色、不加议论,却含蓄地表达出好恶感情,让文章充溢着强烈的讽刺意味。学生将课文改编成剧本,要将很多叙述性语言转化为对话,因为课本剧是通过对话来推动情节发展的。对话语言强调个性化,学生需要对人物性格进行揣摩并注意对话语言表达的技巧。学生在改编中增加对话语言,使人物形象更鲜明。表演时,把人物的声调、动作表现得细致生动。学生做到了,也就说明学生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同时对人物的性格作了准确的把握。可以肯定,学生培养了把语文知识迁移至实际生活的能力,提高了对生活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要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写作,就得使写作成为让学生感到快乐的活动。

成功的课本剧表演,就如同一场精彩的电影,让人回味无穷。他们的表演声情并茂、亦诙亦谐,美妙精彩,这可以从学生的作文中看到课本剧表演不仅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还极太地丰富了他们的写作素材。亲身参与的快乐体验会长久地留在他们的记忆中。演者动其容,观者动其心,—篇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也歙应运而生了。

学生作文片段:一阵阵笑声从班门口传来。哦!原来是同学们在表演课本剧——《变色龙》。一场场精彩的表演吸引着所有人的眼球,一句句生动幽默的对白、一幕幕鲜活深刻的场景,让我们在笑声中记住了欺上媚下的“变色龙”警官。虽然挤不出太多的时间来排演,但是同学们凭借自己敏捷的思维和机智的应变,却也表演得有模有样,入木三分。最有创意的,要数肢体语言最丰富的“张警官”一组了。张同学一组首先闪亮登场。他本人扮演的奥楚蔑洛夫誓官很是敬业,还特地做了个假发,上书“火红”两个大字呼应原文,一身黑色的服装,敞开的大衣,果断的动作和威严的语气……身后的跟班又是端萘送水,又是帮警官扇风,忙得片刻不停。一句“哎哟喂”的地道无锡话,立即引爆全场气氛,没想到他们竞然用无锡话来演绎!让故事离我们的生活近了不少。仿佛就悄悄地发生在自己的身边。看似波澜不惊的表演又蕴藏着怎样深刻的讽刺和批判!台下的同学都伸长了脖子,瞪大了眼睛,把嘴张成了“o”型,全神贯注地欣赏着表演,就连平时最不安分的王同学也聚精会神地观看着,眼晴一眨不眨,还时不时跟着同学乐呵呵地傻笑,完全忘记了他还有一项重大责任在身——他是“路人甲”的扮演者,旁白的同学对他挤眉弄眼,又推又搡,他方回过神来,顺利完成了“任务”。

值得称道的,还有“阴险狡诈”的“李警官”。这个警官脸上表情不多,讲起话来却头头是道。思维镇密,丝毫不给对方辩解的机会。当然,“变脸”速度也让人惊叹。“叶尔得林,给我把那条狗捡起来。”一个“捡”字,不

经意间便流露出了对狗的态度的不屑,更是笑翻了全场。一句“你以为它是跳蚤”又是笑得大家人仰马翻。有些同学捂着肚子蹲到了地上,有些同学笑得“泪眼婆娑”,还有同学趴在桌上,不停地用手拍着课桌……笑声快把屋顶掀开了。连平时不怎么表现的魏同学也使出了浑身解数,在台上出尽了风头。我甚至有些怀疑,这还是平时那个说话舌头打结,上课回答问题会脸红的魏同学吗?……

学生从一个细节、一句话人手,不仅把握了人物各自的语言特点,还把人物说话时的动作和表情都表演得惟妙惟肖。在激情、自主的表演中深深地融入了课文的情境,进行丰富而又多元的感悟。在想象与表演中,他们领略到了文字内涵的丰富意蕴,捕捉到了字里行间的爱憎情感,在亲历的过程中体验了生活。他们独到的见解与表演让学习活动变得喻悦多姿,他们相互的激发与启迪让闪光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这次活动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更激发了他们自觉学语文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而愉悦的求知空间。

引导学生编演课本剧,既能使学生根据作品的描写唤起对文中景物和情景的想象,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理解,又可以使学生在独立或集体的创作中打开心灵的窗户,展示个体的潜能,充分享受创造的快乐,培养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阅读心理学研究表明:阅读是自外而内的意义吸收,写作是自内而外的思想表达。当学生走进课文的情境以后,往往会有许多体验需要倾诉与表达。只要教师积极为学生架设起生活与课堂联系的桥梁,拓展语文课堂空间,就必能激发起学生参与的热情,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带动学生语言的训练,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篇10:《争论的故事》课本剧

争论的故事

时间:早上

地点:山下小村庄

人物:哥哥弟弟众人

第一幕

[幕起:太阳刚刚升起,大山脚下的一座小村庄,屋里出来兄弟俩,他们各自背着几支箭,拿着一张弓,打着呵欠,一前一后走出来,一群大雁从他们头上飞过。]

哥哥(指着大雁)我要是能把大雁射下来就煮着吃。

弟弟(望了望大雁)最好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依我看,只有用火烤才好吃。)

哥哥(不以为然,大声争辩)你这话不对,大雁就该煮了吃。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味道?

弟弟(很不服气,据理力争)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兄弟俩指手划脚,争论不休。)

[幕落]

第二幕

[幕起:村子里众人围着兄弟俩,听他们诉说各自的理由(哑语)众人听后,对兄弟俩的说法都表示有一定的道理(做出动作)]

突然,从人群中走出一个人(村民),示意大家静下来。

村民(建议)你们把大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兄弟俩(频频点头)太好了!太好了。真是两全其美。

(兄弟俩仰起头,四处张望天空中的大雁,大雁早已无影无终。兄弟俩你看我,我看你,流露出失望的样子。)

篇11:有趣的课本剧比赛日记

上周,我们学校举行了课本剧比赛,我便是其中一员,我既高兴又紧张,我高兴是因为我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我紧张是因为怕万一忘了词什么的,就该拖后腿了。

这样担心着,比赛开始了。在前面的表演中,我最喜欢的是一年级表演的《咕咚来了》。两只“兔子”正在采花,突然“咕咚”一声,把他们吓坏了,其他“动物”看见小兔子逃跑,也跟着跑。最后,还是“狮子”揭开了谜团。他们演得像极了,小兔子和其他动物的害怕,老虎的软弱,狮子的威严都被他们演出来了。

很快就该我们了,我们一上场,大家都被工具的新奇,服装的华丽,人物的.形象吸引住了。见大家都张大了嘴巴,我们高兴极了,绘声绘色地演起来。这是我们排练以来演得最好的一次了,“楚王”没笑场,“晏子”没忘词,旁白字正腔圆,感情饱满,连“囚犯”的挣扎也引来掌声。看到这种场面,我觉得我们这次赢定了。果然,主持人宣布:“五年级97.125分,全校第一!”

“哇!”五年级集体欢呼起来。

篇12:难忘的演课本剧

语文学习是丰富多彩的,除了读书以外,还有课内外组织的参观、访问、办报、演课本剧、开故事会、举行辩论会、进行社会调查......其中有让我非常的。

那时候是星期3,第2节是语文科,我们刚刚学完《景阳冈》这一课。老师叫我们把桌子放在两边去,这样,中间就空出一个很大的空间来。

老师说:“同学们,我们刚刚学完《景阳冈》一课,大家一定对武松打虎的情节很熟悉了。那么,请大家来演武松打虎,好不好?”

“好!”“那么,请李楠和贵杰来吧。”

他们演完了,全班无语......只能勉强地鼓掌......

“接下来,请XKK和蚊子出场!”

XKK是老虎,我来扮武松,原来老虎抓武松,武松是三般闪,而我,闪着闪着,就被“老虎”追到教室外了,惹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连老师也笑了。

真是难忘的一节演课本剧。

语文学习是丰富多彩的,除了读书以外,还有课内外组织的参观、访问、办报、演课本剧、开故事会、举行辩论会、进行社会调查......其中有让我非常的`。

那时候是星期3,第2节是语文科,我们刚刚学完《景阳冈》这一课。老师叫我们把桌子放在两边去,这样,中间就空出一个很大的空间来。

老师说:“同学们,我们刚刚学完《景阳冈》一课,大家一定对武松打虎的情节很熟悉了。那么,请大家来演武松打虎,好不好?”

“好!”“那么,请李楠和贵杰来吧。”

他们演完了,全班无语......只能勉强地鼓掌......

“接下来,请XKK和蚊子出场!”

XKK是老虎,我来扮武松,原来老虎抓武松,武松是三般闪,而我,闪着闪着,就被“老虎”追到教室外了,惹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连老师也笑了。

篇13:课本剧进课堂的教学探索

1.课本剧适合孩子特点。儿童的认知特点是以形象为中介, 许多进行过课本剧实践的教师反映, 直观、生动的课本剧既顺应了语文学科的性质和要求, 也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因而达到了优化学习过程的目的。重庆市永川区一所小学的教师说, 课本剧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热情, 能写的编剧本, 爱想象的当导演, 善于模仿的做演员, 能画的设计布景, 实在什么都不擅长的还可以当评委和观众。总之, 全体投入, 一个都不少。学生在课本剧编、排、演的过程中, 不知不觉增强了能力, 语文教学也因此变得更加愉快而高效。

2.教学新形式的一种补充。近年来, 语文教学形式的创新尝试不断涌现, 如开设语文综合活动实践课, 让学生走向自然, 走入社会, 体验生活, 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观察、理解等能力的目的。开设演讲课, 让学生将所学内容编写成演讲稿, 既锻炼了写作, 又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唐山市外国语学校高中语文教师认为,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学生是被动型学习, 课本剧这种教学形式的创新, 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将课本内容化抽象为形象, 学生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就会去深入解读课本, 对课文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透彻。这种教学模式的创新, 使学生真正做到了自主学习, 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篇14:课本剧教学的作用

一、课本剧的表演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与记忆

学生学习一篇新课文,如果能够按照作品中的角色的思想、感情、对话和动作,站在角色的立场上去表演。就可以体会到文章中语言文字使用的准确性,加深对部分重点词语的理解。有些词语老师讲了许多,不如表演时的一个动作、一个神态。通过表演,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引起他们的共鸣。如教学《三袋麦子》一课,这篇课文是学生比较喜欢的课文,文章对小动物的形象、性格都刻画的栩栩如,富有童趣。所以是课本剧表演的好课文。教学中,我在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表现作品中每一角色的语言和动作,表现他们的性格。学生表演的兴趣很浓,小猪的憨厚可爱,小牛的勤俭节约,小猴的聪明机智被学生形象逼真的表演了出来。表演的学生从中对三个角色的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观赏的学生也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教学效果明显。这样的表演使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故事的情节,体会文章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二、课本剧的表演 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

现在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爱表现自己,一站起来答问题就紧张,胆子比较小,说话脸会红,这跟胆量的锻炼有很大关系。课本剧的表演无疑为学生的胆量锻炼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学生对有兴趣的东西,会很想去尝试,这样就会克服自己胆怯的心理。参加课本剧的表演是有勇气和有信心的表现。学生表演课本剧必须面对观众,直接展示自己的言语、形象,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演绎水平。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主动去表演,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胆量。在表演课本剧时,我会让几组学生进行表演,有意识的为那些胆量小些的孩子创造机会,让他们进行锻炼。一开始这些孩子很拘束,表演多了,时间长了也就自然了。他们的胆子也大了,表演也能放开了,表演的效果也好多了。所以说课本剧的表演有利于学生交际水平的提高。经常性的表演课本剧学生会变得大胆勇敢,不再怯懦。

三、课本剧的表演,可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小学是发展学生语言的重要时期,而语言的发展要在语文实践中去进行。那些美好的课文,有趣的课文,学生会主动去看,去说。会在快乐中进行语文的实践。语言优美而生动的童话或故事,特别能吸引学生。如果能加以课本剧的表演,那更能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学生在表演中很自然地熟记作品中的语言,富有创造性地表现出符合角色的神态、表情、动作、语言等。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吸引语言发展水平较差的学生去表演,这样不但能提高了他们语言发展的水平,更能促进他们语言学习的兴趣。

四、课本剧的表演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创新思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富有想象,丰富的想象能力是创造性的前提。小学阶段是学生富于奇思妙想的年龄。课本剧表演的过程也是学生想象活动的过程。学生所扮演的角色是假的,但情感是真的,在表演中所使用的道具或用玩具代替,或用彩画纸做成。在表演中,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适当增减一些对话、情节以及角色,这一切都是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结果。如让学生表演《狼和小羊》中的角色时,表演狼的学生极力做出凶狠的样子,扮演小羊的学生会尽力做到温和、善良。表演中他们的对话、动作、神态等,学生会根据课本中的语言,充分发挥合理的想象,尽量使表演形象逼真、生动感人。在表演中想象发挥的越充分,越丰富,则表演也就越逼真,越生动有趣。

五、课本剧的表演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本剧的表演大多数学生都喜爱,这本身对活跃课堂气氛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教学一篇好的童话或故事时,适当的讲解对理解课文是很必要的,可如果单靠讲解,学生往往听得不够带劲,老师也会觉得疲乏。如果课文合适,适时地插入课本剧的表演,那课堂的气氛立即就变得活跃起来,学生也会立刻来了精神。如我在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一文时,在学生基本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课文语言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来表演课本剧。剧中的骆驼妈妈带领小骆驼到沙漠中走一趟,使小骆驼懂得自己长得并不丑,当学生把文中的情节表演完后,我又提示学生接着文中的情节继续表演下去,小骆驼又一次见到了小红马又该如何说呢?学生讲的绘声绘色,学生听的更是兴趣盎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教学的效果很明显。

上一篇: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下一篇: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