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新模式论文

2024-06-07

当代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新模式论文(精选9篇)

篇1:当代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新模式论文

当代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新模式论文

【摘要】大学生公寓建设模式的多样性和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造成了大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的多样性。在强调公寓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学生们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与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生活质量,保证了公寓管理的安全性、教育性、整洁性,使大学生公寓管理始终在良性轨道上健康运行。

【关键词】学生宿舍;安全意识;内务卫生;网络;心理健康

一、大学生宿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学生宿舍是当代大学生的“第一家庭”、“第二课堂”,是学生工作、学习、休息和娱乐的主要场所。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宿舍中度过,宿舍里的学习气氛浓,整个校园的学风自然也会好起来。因此宿舍内的读书学习状况是衡量一个学校学习风气的重要指标。为了响应学校文明素质养成的号召,加强在校大学生在公寓中素质文明教育,促进广大青年学生健康成长,高校中大学生公寓管理工作重心必须前移。

2、宿舍内的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宿舍不仅是休息睡觉的地方,而且更是一个温馨和睦的大家庭。如果宿舍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独特个性,再加上学习的压力、就业的压力等,极易造成宿舍成员之间关系不和睦、互不理睬,就会产生孤独、难受、内心彷徨的情绪,甚至还会产生一些矛盾,情况严重后会产生许多危险事件,例如近几年的高等院校投毒事件。所以如何解决他们的这些问题,使得他们和睦相处,并能很好的发展自身,这是十分关键的,为了丰富大学生宿舍生活,使学生在寂寞之余感受到家的温暖,加强学生宿舍的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大学生宿舍管理存在的问题

1、高校大学生宿舍存在的安全问题

火灾每年发生在学生宿舍里的火灾可达数千起之多,烧毁同学们的财物,烧伤烧死学生的事例屡见不鲜。由于现实原因,学生宿舍的电线线路很多有上百年或几十年的历史,学生宿舍年代久远,其中的电线线路老化严重。以及学生私自乱接乱拉电线,无视学校规章制度,使用电饭锅、电水壶、热得快等大功率电器,有的宿舍还会利用酒精炉做饭,在宿舍晚上十一点断电之后有的点蜡烛,在夏天有的点蚊香,宿舍成员经常吸烟这些现象几乎在每个宿舍都存在。以上这些情况极易引发火灾,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偷盗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在办学模式和管理模式上都有很大的变化,社会化程度愈来愈高,校园内人员越来越复杂;宿管员不可能认识所有的住在本栋宿舍的学生,不可避免的会让一些社会外来人员进入;以及在学生内部,有些学生受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而监守自盗、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和学生宿舍盗窃案件的低破案率等,导致了大学生宿舍的.盗窃发案率居高不下。

2、高校大学生宿舍内务卫生问题

宿舍卫生差是所有高校宿舍管理面临的共同问题,尤其是男生宿舍,普遍存在早晨起床后被子不叠、鞋袜乱扔、衣服乱挂、地面不扫、烟头满地、垃圾成堆等状况。虽然各个高校都会定期检查宿舍卫生,但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宿舍整体卫生状况差的现状。主要原因是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自己动手打扫卫生的习惯,另外也有些学生的思想认识不正确,认为宿舍是自己生活的地方,学校没必要管理自己的生活习性的自由;也有很多同学认为打扫完之后很快又会变脏,感觉没必要保持那么干净;少数同学也会认为打扫宿舍卫生必须所有成员一块干,要不就会不公平,认为自己干了会吃亏。

3、高校大学生宿舍网络管理问题

目前,高校学生宿舍都铺设了网络,这拓宽了学生学习信息的来源,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隐性安全问题”,如在网络聊天中致使部分学生上当受骗甚至堕落犯罪,而且很多学生上网时间过长,沉溺于网络游戏。在检查学生宿舍时,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埋头电脑前专心游戏,对于外界的事情不闻不问,一心专注于虚幻的网络游戏。很多自制力弱的同学沉溺于网络,不节制地长时间上网,经常逃课躲在宿舍内上网,导致部分学生精神涣散、无心学习,也无心进行正常的社交与集体活动,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对于宿舍网络存在的这些弊端,一定要引起重视,积极想办法解决。

三、大学生宿舍管理需要创新

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事关安全文明和谐校园建设,事关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要站在全面育人的高度重视宿舍管理,改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突出大学生公寓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等职能,全面提升学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探索出学生公寓管理的长效机制,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全面推进我校公寓管理工作更加合理有序的开展。

1、开展创新活动强,加强宿舍文化建设

爱心公寓建设:以“小宿舍,大爱心”为主题,收集废旧书报等变卖成现,设立爱心募捐箱,并在全校招募爱心宿舍。学校定期举行宿舍思想交流活动,各宿舍长针对宿舍成员的思想动态及时交流,同时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在宿舍大厅设有便民服务台,杜绝违规用电现象,增强服务意识;为加强宿舍秩序的管理,成立楼管会,主要负责宿舍秩序;以“畅想青春,风采寝室”为主题,同学们齐心协力,共同动手装饰自己的宿舍,设计出属于自己宿舍特色,共同营造一种“家”的温馨;宿舍原创文体活动,对个人或集体创作的书法、篆刻、绘画、剪纸、十字绣等艺术作品均可,展现特长,挖掘潜能,反映学生宿舍文化特征,衬托宿舍生活环境。通过文化建设活动,给全校宿舍文化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

2、加强宿舍网络管理,增进宿舍网络文明

对于宿舍网络存在的这些弊端,一定要引起重视,积极想办法解决。通过调查我校公寓中大学生互联网使用基本情况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行为特征和心理特征,以学生公寓为平台,探索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疏导的有效方法。研究大学生浏览网络信息的关注焦点。再通过思想教育等一系列活动,转变学生们对网络利用的方式,让更多的同学把网络变为一种学习的工具。

3、重视学生宿舍自主管理组织建设

学校可以设立考研宿舍、就业宿舍、科创宿舍、党员宿舍、团员宿舍等。考研宿舍门前贴出休息时间和个人目标,并与学习部联系交流;就业宿舍成员明确自己兴趣,确定就业方向,并与就业服务部紧密结合,为毕业时就业做好准备;科创宿舍成员与科创部紧密结合,并做出宿舍成员的科创计划,展示已获得的科技成果;党员宿舍培养学生党员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发挥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通过宿舍的挂牌活动起到模范宿舍的带头作用,充分尊重学生、贴近学生、依靠学生、保护学生、服务学生,并且推动全校的宿舍建设活动。

4、大学生融入宿舍促进自身心理健康

促进学生把宿舍当成学校的“第一家庭”。面对新环境、新同学,新生要自觉努力,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把宿舍当成自己的家,因为宿舍将伴随你度过整个大学时光,用实际行动从“我”做起,从“家”做起,维护自己家庭中的成员,从一点一滴做起。注重个体行为与集体规范的一致,正确处理个体行为与集体成员之间的矛盾,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要维护寝室成员的集体利益,要与舍友的正确行为相适应,和谐相处,从而激发全体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并努力维护这种荣誉感,形成互帮互学、团结亲切的良好氛围,共同营造和谐、健康的宿舍人际关系。

总之, 宿舍是大学生进行自律、自理的重要场所。和谐校园首先应从和谐宿舍做起, 所以我们应该共同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以发挥出宿舍教育管理服务的整体功能,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同时宿舍建设也是一种宿舍文化, 只有加强宿舍文化的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才有更丰富的内涵。因此我们需要探索出学生公寓管理的有效机制,创建成为“标准化学生公寓”,开创学生公寓管理工作新局面,全面推进学校公寓管理工作更加合理有序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刘铁英.浅谈高校学生宿舍管理[J].锦州医学院学报,,19(2).

[2]赵泽明.美国的防火安全教育[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8): 60-61.

[3]余宏明. 美国高校安全管理及启示[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Vo114 (8): 47-50.

[4]李楠,等.正视大学生安全教育[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 Vo115 (10): 39-42.

[5]侯文华.大学生公寓与学生思想教育[J].江苏高教,

篇2:当代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新模式论文

5S模式在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中应用初探

高校学生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的重要场所,而作为学生宿舍管理最重要的内容--宿舍卫生管理也被日益提上日程.本文从当前高校宿舍卫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分析了“5S”模式在宿舍卫生管理应用中的可行性,探讨了“5S”模式在学生宿舍卫生管理中运用的步骤和方法,以期有效地解决宿舍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达到改善宿舍的.卫生环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和品质等目的.

作 者:王洁 陈胜雷 作者单位:宿迁学院,江苏宿迁,223800刊 名:管理观察英文刊名:MANAGEMENT OBSERVER年,卷(期):“”(12)分类号:G64关键词:学生宿舍管理 5S 宿舍卫生

篇3:当代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新模式论文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上述矛盾, 我尝试从深层次探究该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并由此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设想与建议。

一、高校宿舍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

如上所述, 高校宿舍管理目前普遍采用第三方物业公司委托管理模式。较之一般意义上的物业管理行为, 高校宿舍物业管理服务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不仅仅是因为物业服务对象上存在差异性, 更重要的是对物业管理公司服务行为的购买、评价、决策机制上存在本质区别。下表详细列举了高校物业 (宿舍) 管理服务与普通物业管理服务之间的差异。

上表清晰地反映出, 普通物业管理服务在整个购买、评价、决策机制上, 业主或业主委员会始终具有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地位。整个物业服务的购买行为, 只有两个主体, 即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业主委员会仅是物业业主的自治组织, 体现了全体业主的意识, 可以看成是业主的代言人。其决策行为可以认为是全体业主意愿真实的表达。所以, 普通物业管理服务相对来讲比较简单。与之相对的高校物业管理则比较复杂, 因为其存在三个主体, 即学校、学生、物业管理公司。三个主体在物业管理服务购买行为中所扮演的角色存在差异, 地位不对等, 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正是这种雇佣者、决策者、体验者、评价者在服务的购买行为中角色上出现了分离的现象, 从而带来了高校物业管理工作的复杂性。所以, 由此也为高校宿舍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二、高校宿舍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于对高校宿舍管理矛盾本源上的探究, 我们不难发现, 采取“委托管理模式”的高校, 之所以出现宿管与学生之间的矛盾与摩擦, 其根源在于购买过程中, 各种角色主体发生分离。具体来讲, 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 管教分离, 管理缺乏内涵性。

在传统宿舍管理模式下, 高校后勤部门肩负着为学生提供简单式、基础性的保洁、安全等服务职能。但对学生的管理与教育功能仍由高校学生工作者来承担。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 作为教育的重要阵地, 高校宿舍仍处在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范围和视野之内。这就使得高校宿舍管理始终与学生管理的主旋律保持一致, 学生管理更具效率和内涵。然而, 在委托管理模式下, 宿管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辅导员, 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学生在宿舍区内的管理和教育工作。但是, 从实践来看, 从事宿管工作的人员, 普遍文化程度不高, 在教育上缺乏方法, 在形式上缺少创新, 在内容上缺乏内涵, 与高校学生需求和特点不相适应。另一方面, 专业公司为了降低成本, 为每个宿舍区配备的管理人员数量有限, 在人员配备上仅能维持正常的宿舍管理工作, 更谈不上教育工作。此外, “委托管理模式”也弱化了辅导员对学生宿舍的管理和学生的教育工作, 宿舍内的事务更依赖于宿管人员来担当。使得本该由辅导员承担的对学生的教育功能大为削弱。这种“管教分离”的现象, 使得学生在宿舍区内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缺少了应有的内涵和实效。

(二) 购评分离, 评价缺乏客观性。

在传统模式下, 由高校后勤或总务部门统管学校的后勤服务工作。宿管按照其岗位职责, 提供合乎标准的服务。高校后勤部门根据宿管的岗位职责, 对其工作绩效进行评价和考核。作为高校的职工, 宿管也享有规定标准的薪酬。因此, 此时高校兼具了物业服务购买者、评价者和服务提供者的多重角色。在这种情况下, 对物业服务提供者的评价也就失去了其意义。但与之相对应的, 在“委托管理”的模式下, 宿舍管理服务由专业化的第三方机构来提供, 其与高校后勤主管行政机构是合同的甲方和乙方的关系, 而不是从属关系。对第三方物业管理公司雇员的考核、评价及选聘工作, 是由物管公司自己来完成。作为服务的购买方, 高校没有决定权。而对物管公司所提供的服务质量最有发言权的是服务的体验者———学生, 此时在整个评价过程中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他们的意见只能通过高校宿舍管理的行政机构“间接、有限”的表达。所以, 在该管理模式下, 购买者与评价者分离的客观现实, 使得对物管服务的提供者评价也缺少了客观性。

(三) 聘享分离, 指令缺乏执行力。

在传统宿管模式下, 高校在选择和聘用物业管理人员方面具有决定权, 对从业人员的工作绩效有直接的评价和考核权, 同时也是物业服务的直接受益者。物业管理从业人员根据高校制定的标准提供规定的“产品”。对于高校的指令, 从业人员也可以高效地响应并即刻执行。这种直线制的管理, 使得宿舍管理工作掌控在高校自己手中。但在“委托管理”模式下, 我们不难发现, 高校对选择物业管理公司虽具有决定权, 但物业从业人员的选聘是由第三方物业管理公司来完成。高校虽可以对物业管理公司进行考核, 但不能决定从业人员的去留。从法律关系来讲, 宿管从业人员与物业公司之间是合同关系, 从业者对物业公司负责, 并及时响应物业公司的相应指令。作为与第三方物业公司委托管理合同的甲方, 高校只能通过物业管理公司间接控制从业人员。从业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完全取决于其自身觉悟和物管公司监控管理的力度。另一方面, 学生虽是物业服务的直接体验者, 但由于高校宿管服务与一般意义上的物业管理服务相比存在差异性, 作为“业主”的学生, 由于对所住的“住宅”没有所有权, 学生与物业管理公司之间并没有法律意义上的合同关系, 因此, 也无法在物业公司选聘及从业人员的选择上具有决定权或直接影响力。在这种情形下, 学生的诉求能否得到宿管人员的响应、响应多少、响应速度如何, 完全取决于从业者的主观意愿。

三、解决高校宿舍管理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应该肯定地说, 高校宿舍管理模式的改革虽然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但其积极的意义我们不能忽视。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尽快建立起配套的约束和管理机制, 从而进一步促进高校后勤体制的变革和稳定发展。我认为,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建立行业准入体系。

目前, 与物业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地方性政策文件比较丰富。如规范物业管理活动, 维护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的合法权益的规范性法律条例———《物业管理条例》;建设部颁布的《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管理试行办法》, 则是对全国物业管理单位的从业资格进行了规范, 并确定了等级标准和资格审批管理部门;人事部和建设部颁布的《关于印发〈物业管理师制度暂行规定〉、〈物业管理师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和〈物业管理师资格认定考试办法〉的通知》, 则是将物业管理师纳入国家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体系之中, 从而建立物业管理行业职业准入制度。《南京市物业管理公司经营资质审批暂行规定》则从地方实际情况出发, 对物业管理公司经营资质的审批进行了细化;应当说, 这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确实有力促进了物业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但是, 高校宿舍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物业形式, 具有区别于一般物业管理的特点和内涵。作为教育的主管部门应该从高校宿舍管理的自身特点出发, 在现有的物业行业法律体系之下, 借鉴对高校采购公寓化物品的管理模式, 对进入高校宿管的物业管理企业进行规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资质认证制度。

从事高校宿舍管理的物业管理企业除了依据国家相关法律取得物业管理从业资格以外, 还必须经过教育主管部门的从业资格认证。更重要的是, 这种认证不应该终身制, 而应以3—4年为一个周期实行动态的管理。

2. 职业资格制度。

从事高校宿舍管理的管理人员除了应依法取得物业管理人员从业资格证书外, 还必须经过教育主管部门的培训和认证, 可以规定每年要具有相应学时的继续教育经历。

3. 从业规范制度。

教育主管部门可以从教育管理的特点出发, 制定从事高校物业管理的行业规范制度, 指导物业企业开展物业服务工作, 保护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利益。

(二) 建立行业通报驱逐制。

行业通报驱逐制是高校宿舍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行业准入体系规定了进入行业的规范标准, 而通报驱逐制则是建立了行业的退出机制。对进入高校宿舍管理的物业企业, 在从业过程中, 如果发生重大事故、未按标准提供物业管理服务的、在3—4年的动态管理周期评估不达标且在规定期限内没有整改到位的, 一经核查属实, 就应实行“行业通报驱逐制”, 立即逐出高校宿舍管理市场。

(三) 建立协作评价机制。

物业管理服务作为一种无形商品, 其服务的质量因接受服务个体的差异而不同。不同的高校对宿舍管理的需求不尽一致, 不同背景的学生对宿管服务的体验也不同, 因此, 仅由高校主管部门, 或是高校、学生、企业中的一方来评价企业的服务质量都会存在问题。我认为应该建立起四方互动协作评价的机制。通过学生与物业管理企业的互动, 可以帮助物业管理企业提升细节服务的品质;通过高校与物业管理企业的互动, 可以使物业管理企业更加契合高校管理个性;通过教育主管部门与物业管理企业的互动, 可以进一步规范高校物业管理服务;通过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互动, 可以有效形成行业内部互学互效的氛围, 从而有效推动高校宿管市场的良性发展。

高校宿舍管理改革是高校后勤改革的重要内容, 有赖于教育主管部门、高校、物业管理企业的共同努力。各方必须站在政治的高度上, 从全局出发, 以高度负责的态度, 互相支持配合, 不断探索与实践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模式, 达到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目标。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正在推动我国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深刻变革, 传统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模式正在悄然发生转变。物业公司“委托管理”式的宿舍管理模式, 虽然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在实施过程中, 该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与之相配套的运行机制。

篇4: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模式初探

摘 要:本文通过探讨宿舍管理在高校政治思想工作中的作用,并总结了目前高校宿舍管理出现的传统管理模式、半社会化管理模式、经营管理模式,对当前出现宿舍管理模式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探索社区化管理模式的设想。

关键词:高校;宿舍管理模式;社区管理

一、宿舍管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1.学生品德教育作用。宿舍是学生生活、社交、娱乐的场所,是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如学生自我意識很强,集体观念淡薄,经常出现乱扔垃圾、卫生差、随地吐痰等现象,通过检查宿舍卫生,考核打分,宿舍成绩与综合测评、评优评奖挂钩等方式,增强集体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遵守社会公德、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良好品德。良好的生活环境,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学生文化修养作用。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包括校园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也包括同学们的价值观念、群体心态和校园舆论等等。宿舍文化具有导向性、感染性、创造性,影响宿舍每个成员,同时也影响着校园文化。

3.学风建设作用。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是学风建设的重要阵地。从调查情况来看,出现的“考研宿舍”、“学习宿舍”、“党员宿舍”等等,都是宿舍成员在学习上相互促进的结果。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每个成员相互学习,形成一种“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最终形成和谐、健康、向上的学风。

二、现阶段高校宿舍管理存在的几种模式

1.传统管理模式。传统管理模式主要由学校后勤部门、保卫部门、学生部门和学生所在院系共同管理,各部门根据职责对宿舍进行管理。后勤部门主要管宿舍卫生清洁、水电、物品维修和检查学生卫生等;保卫部门主要管宿舍安全、消防等工作;学生部门主要是检查、组织竞赛活动等;院系主要是日常管理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半社会化管理模式。半社会化管理模式主要由校外物业公司、校内后勤部门和学生所在院系参与管理。校外物业公司企业化经营,负责宿舍安全保卫、卫生清洁、水电供应和维修等工作;校内后勤部门主要是对物业公司进行监督,向他们反馈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提供的服务给予评价;院系主要是学生日常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和宿舍检查等工作。

3.经营管理模式。经营管理模式,也可称为完全社会化管理模式,随着高校建设规模的扩大、建设资金的紧缺、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高校与开发商达成协议,宿舍建设由开发商投资建设管理,学校长期租用,开发商向学生收取住宿费并提供服务,采用经商式的管理模式经营自负盈亏。

三、现阶段高校宿舍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

1.传统管理模式。(1)权责不清。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责任推诿、相互扯皮等现象,最终出现无人管理,造成不良后果;(2)管理成本相对较高。各部门花精力参与管理,管理成本相对较高;(3)服务质量不高。学校后勤部门为了节约成本,聘用离退休人员或临时工,缺乏服务意识。

2.半社会化管理模式。(1)服务人员对宿舍管理缺乏认识。这些人员来自于企业,没有经过专业学生工作教育培训,对学生工作的规律性缺乏认识;(2)缺乏服务意识。(3)宿舍管理与学生管理相脱离。

3.经营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形成了学校管理处于真空状态,开发商追求利益最大化,在学生生活区开网吧、舞厅等娱乐场所,这使得学校的纪律制度很难实施,对学生很难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四、探索社区管理模式,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坚持以生为本,构建多元组织体系。多元组织体系必须要根据宿舍管理、宿舍服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构建,成立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专业的宿舍管理服务队伍、宿舍社区社团、宿舍社区党团组织等等,依靠他们进行宿舍内的服务与管理。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作为学生宿舍常设机构,它在学校的指导下,通过召开学校各方代表参加的学生宿舍代表大会,对学生宿舍进行管理。委员会成员由学校主管学生工作领导、学生工作主管部门代表、后勤部门代表、物业管理代表、各院系领导、辅导员代表、学生干部代表、普通学生代表组成。在委员会中,各方代表地位平等,集体进行管理决策。

2.宿舍管理由学校主导向主体自主过渡。由于历史原因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在现阶段学校在宿舍管理中的主导地位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学校的主导地位不可能持续下去的。如果学校总保持主导地位,学生宿舍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就很难实现,在宿舍管理的优化过程中,应当逐步由学校为主导向学生自治组织自主过渡。宿舍管理的理想状态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但现阶段学校不可能一下子就弱化主导地位。

3.加强宿舍民主建设,真正实现“三自”。宿舍事务应当通过民主程序,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促进学生参与宿舍建设,增强学生对宿舍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要积极听取学生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终实现宿舍的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5:当代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新模式论文

——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的后勤社会化改革 摘 要:大学生宿舍最能反映大学生的生存现状,其管理成效关系着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如何将思想政治工作潜移默化地融入宿舍管理中,对于净化校园育人环境,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和培养合格大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当前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存在的问题解剖入手,以重庆文理学院对宿舍管理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例进行论述,关键词:大学生 宿舍 管理 探索

取缔楼幢管理,实行区域统管 所谓楼幢管理就是每幢楼一位生活老师。这种管理模式将一个生活社区划块管理有很大的弊端,且多数生活老师将自己的工作职责看成是管好学生保平安。其实不然,在大学生生活区。最主要的是思想渗透,这就要求生活区的辅导员要具备知识,修养,资质,要能够做好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度。耐心,公平地处理好生活区的各种问题,与学生多交流,常沟通,日复一日,使学生真正能够做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但据目前我国大学生宿舍区的管理情况来看,具备这种师资条件的大学生生活社区很少。根据本人近两年在大学生生活区工作的情况来看,要管理好一个大学生宿舍区,最好还是区域统管效果较好。整个生活区的卫生,文化,安全等都是统一管理模式,几千人左右的宿舍区由3到4人按分工管理,这样的效果真的很不错。当然这几名管理人员一定要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

许多高校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以后,学生宿舍由后勤公司进行管理,从管理权限来讲,他们只能对学生住宿及宿舍管理过程中的财、物进行管理,对学生住宿进行服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住宿环境,而对学生行为管理权力十分有限,更谈不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当中出现的违反学校纪律但对宿舍或公寓设施没有任何影响的行为时,出现有时想管,但不敢去管;有时该管,但不愿管。长此以往,就容易出现学生管理部门或管理者与后勤集团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在学生宿舍管理工作当中的“两层皮”。这种情况,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建立良好的学生社区(宿舍)文化氛围,寓思想教育于宿舍文化建设之中。学生公寓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活动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公寓文化氛围对于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因此,应高度重视学生公寓文化建设,通过在学生公寓设置宣传橱窗或宣传栏,经常性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竞赛活动,如“文明宿舍评比活动”、“最佳床头设计活动”、“宿舍装饰比赛活动”、“我爱宿舍”征文比赛等方式,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爱国、爱校的热情,提升学生公寓的生活品位,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工作的开展。

一、齐抓共管,做到服务、管理、自律三线合一。

齐抓共管,提高文明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学生宿舍的管理,是一个需全校多方协调配合的系统工程。要将学生宿舍管理好,做好学生宿舍的思想教育工作,不能只依靠后勤公司或学校的某个部门,只

有相互协调、配合、齐抓共管,才能做到密而不疏,管而不漏。构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律线”。学生公寓工作中学生是主体、是内因。建立一支学生自我管理队伍和民主监督机构,让部分优秀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公寓的管理和服务,监督各项制度的执行。在宿舍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才能最终达到管理目的。

二、把学生在公寓的表现纳入德育考评

把学生在生活区的表现,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考核、学籍考核的内容,作为评优、评定奖学金和助学金等的重要依据。探索具体的考核方法和途径,合理确定分值,使考评准确、真实反映学生在公寓中的表现,真正起到导向作用。在考评中,吸收公寓管理等部门参与,实行一票否决制。

此外,把学分引进学生公寓,把学生在公寓中的表现列为思想品德课的实践环节。学生在公寓中的表现,由任课教师、楼长、辅导员和学生干部负责考核,考核内容为:遵纪守法、爱护公物、内务卫生、安全意识、团结友爱、文化建设等。考核采取检查、抽查、突出问题记录、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每周统计,每月汇总。公布出每学期成绩,作为思想品德课成绩的一部分。

三、积极推进学生党团组织进公寓。

把学生党团组织建到公寓,积极探索在公寓建立学生党、团组织,扩大覆盖面、增强辐射力的具体形式。既可以在现有校、系(学院)、年级、班学生党团组织体系的基础上,以寝室为单位建立学生党团小组,也可以根据公寓规模的大小,以一幢或几幢公寓为单位建立学生临时党团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员宿舍”,设立“流动红旗”,张榜公布学生党员名单,让其身份公开化,建立双向的监督机制。

篇6: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探讨论文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高等学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大学生的思想、心理、身体、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对学生知识的摄取、品格陶冶、个性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但是,随着近年来高校的扩招、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学生公寓管理的社会化等一系列高校改革政策的实施,一方面使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等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另一方面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探索适应新时期、新挑战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成为必然。

一、新时期高校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

在时代变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尽管大学生“追求理想、追求真知”的主体要求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也给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带来了冲击。

1、个体意识强,集体意识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成就,随之而来的思想文化事业也呈现出空前的繁荣。这样,不但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信心,而且激发了“天之骄子”的大学生的自尊自强精神,强化了大学生在社会中的主体意识:注重自我,崇尚自我,追求自我。在主体意识增强的同时,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和集体的得失,造成集体观念淡薄,利己思想和行为盛行。

2、参与意识强,协调意识弱。现在的大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满竞争、优胜劣汰的环境中,由于主体意识的增强,激发了大学生的参与意识,使他们更注重自我价值的体现和实现。比如,他们参与到社会中,从事一些有偿性的社会服务工作等,但对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矛盾和麻烦,他们往往难以找准问题的症结,对待问题无所适从,难以协调。

3、享乐意识强,忧患意识弱。现在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讲虚荣、摆阔气,把高档消费作为一种派头。大把大把花父母的血汗钱,下饭馆、穿名牌、互相攀比、挥霍浪费,全然不顾父母的承受能力。整天生活在洒脱与浪漫中,缺乏面对现实,证实现实的勇气。

4、时代意识强,责任意识弱。21世纪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社会高度开放、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也充分认识到了时代的特点和对个人所提出的要求,有强烈的时代使命

感。但是他们不明确这样的时代赋予了自己什么样的责任,以及怎样去履行责任。

二、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导致了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变化;现代科技的高度发展,引起了社会环境的变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多样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如社会经济成分和利益关系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等等,所有这些都影响甚至改变着大学生的成长氛围。另外,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学生扩招以及后勤社会化的改革,都使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发生着相应的调整和变化。这些变化了的因素从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从而增添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新时期下面临着新的挑战。

1、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在高校的任务不再是培养安处象牙塔的大学生,而是要培养大批能勇敢面对知识经济挑战的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面对现代社会人才的激烈竞争,一些大学生由于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产生了种种心理困扰。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20.3%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陷入精神困扰和痛苦之中。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2、扩大招生规模与毕业生就业难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自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一方面加快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步伐;另一方面也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增加了“工作量”。由于高校的扩招使得毕业生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一些学生悲观地认为“毕业就意味着失业”,因此产生厌学情绪,甚至会成为学生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的诱因,增加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3、学费涨幅大与贫困学生增多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实行收费制度以来,我国高校的学费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993年普通高校生均交纳学费610元,到1996年翻了一番,达到1,319元,1999年则又翻了一番,达到2,769元。扩招后学费又大幅上升,2000年比1999年上涨28.2%,2001年达到生均3,895元。直到2001年、2002年教育部等部委先后两次发文规定高校不得提高学费标准,学费上涨的趋势才得以缓解,从2001年开始,各高校的学费基本在4,000~6,000元之间。而相应的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幅度则不大,远远落后于学费增长幅度,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总数的比例逐年升高。而贫困的经济状况又给贫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一方面为了生计忙于赚钱,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另一方面部分贫困生由于经济上的重负,造成精神和心理上的贫困,容易出现一些心理疾病,如焦虑、自卑、孤僻等。所有这些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也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增添了复杂性。

4、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需求层次的提高、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变革成为一种必然,由原来的“学年制”变为“学分制”。学分制的推进和实施在扩大学生选课自由、拓宽学生知识的同时,也给学生管理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诸如班级概念的淡化,宿舍概念、专业概念、社团概念的凸现等。

5、后勤社会化改革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打破了原来计划经济条件下高校的教学、科研、生活服务由学校后勤全包的封闭式的自我封闭方式,更主要的是,实行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后勤职工与学生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后勤人员由管理者变为经营者,由此后勤人员的谋利意识增强,育人意识淡

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会导致各种不文明现象的发生,更增加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三、美国高校学生管理及启示

高等学校的学生管理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在高校的学生管理上也非常重视,并且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可以从这些经验的借鉴中,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

1、高校学生管理中尊重学生的自主权。美国高校学生的管理在各方面都尽量体现学生的自主权,对学生的自主权非常尊重。他们在学生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上,注重平等,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实行一些制度,比如“荣誉制度”,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良好品德,从而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一种信任制度,并且学校的许多规章制度都保护学生的自主权,在管理方法和方式上,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兴趣和需要,实行灵活多样性的管理方式,并给予学生参加学校事务和管理的机会。

2、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美国是一个法制化的国家,非常崇尚“依法治国”,这种精神也同样体现在高校的学生管理中。美国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就是依据国家法律和学校的规章制度进行的,不仅规范化,而且有极高的透明度和严格的程序。

3、高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化。美国高校非常重视学生管理工作的队伍建设,注重学生工作队伍学历层次的提高。学生工作人员大多是获得教育学、精神病学、心理学方面的硕士、博士学位的专家,美国高校富有成效的学生工作与学生工作队伍的专家化是分不开的。

四、新时期高校管理模式的重构

1、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权,树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理念。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的素质关怀是不够全面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而现在的教育理论研究表明,缺少发展人的个性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因此我们在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一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情感世界和个性发展;二是与学生进行全面的沟通,为学生的健康心理创建条件;三是在学生中实行激励机制,可以实行目标激励、情感激励和榜样激励相结合的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

2、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法制化建设。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我国高等学校的不断发展,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受到政府和学校的高度重视。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队伍虽有一定的学历层次,也有来自不同的专业,但学生管理人员大多是本校毕业的学生,而且专业也限定在本校范围内。现实的状况是学生越来越多而专职管理人员相对较少。因此,优化学生管理队伍,加强学生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设成为必然。一是要从结构上优化管理队伍,要求有政治素质过硬、工作热情高、组织协调能力强的人参与到管理队伍建设中;二是适当增加心理学、教育学专业人员的比例;三是加强在职人员的培养进修;四是建立相应的考核晋升体系,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同时,在学生管理中还要加强法制化建设,目前涉及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高等教育学生行为准则(试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的若干规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宿舍管理的通知》等。尽管我们在认识和实践上都重视学生管理法规的建设,但我国的学生管理法规还存在有不完善、滞后性、临时性、不统一、不严密的缺陷。因此,建立和完善学生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设是实行依法治校的关键,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3、实行开放式的学生管理模式。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对学生进行封闭式的管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学生管理工作也要适应这一潮流,进行开放式管理,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和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有不同程度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允许学生参与管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意识和探索创新能力。

4、建立健全困难学生救助机制和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机制。自高校扩招以来,加之收费标准的逐年提高,使一些学生很难一次性支付全部或部分学费,致使各高校拖欠学费的现象也愈来愈严重,所以各高校可以建立捐资助学专门办公室,联系各方有识之士,扶贫济困;开辟第三产业多种服务途径为贫困大学生解决衣食之忧,使他们安心学习。

另外,高校的扩招也带来了大学毕业生安置的困难,因此高校有必要建立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指导在校大学生的素质发展方向,引导大学生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转变观念,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5、寻找经济规律与教育规律的最佳结合点,优化学生公寓育人环境。后勤社会化改革在使高校摆脱发展束缚、集中精力办教育的同时,也给高校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变化,使学生管理工作出现了更多复杂的新情况,尤其是在投资经营者的思想与学校培养目标不一致的问题上,高校很有必要建立起有效的后勤监控体制,使后勤实体在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上遵循教育规律和经济规律。全面营造文明向上、环境舒适、服务到位、经营有序的校园后勤服务氛围。

参考文献:

篇7:当代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新模式论文

运用学习型组织管理模式加强高校宿舍文化建设

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在高校学生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伴随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我国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不断增加,同时也面临很多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是摆在高校学生工作着面前的一道难题.将学习型组织这一成熟、先进管理模式引入高校宿舍文化建设,顺应当代高校教育管理改革发展趋势.

作 者:刘洁  作者单位: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学生科,广东,广州,510182 刊 名:黑龙江史志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HIZHI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48 关键词:大荦生   宿舍文化   学习型组织   高校  

篇8:当代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新模式论文

一、国外宿舍管理的模式

1. 模式多样, 且有高层领导参与

国外高校后勤事务运作的一个重要特点, 就是学校一般不完全包揽后勤事务, 而是将后勤事务分为高校直接参与型、专门机构负责型、高校与专门机构共同举办型三种运作模式。在美国和英国高校中, 设置专门的后勤事务管理部门, 通常由1名或若干名副校长负责。校方直接参与后勤相关事务的管理和运作。美国高校后勤事务管理中, 除大部分社区学院以外, 在许多较正规且规模较大的大学中, 设置一个以校长和副校长为首的专门系统, 该系统负责后勤事务运作。在该系统中, 非直接负责教学的副校长需分担部分后勤事务管理。此外, 在规模较大的名校, 例如宾夕法尼亚大学, 除了设置分管后勤的副校长外, 还专门设教务长或教务长助理, 专门主持日常的后勤事务。[5]

2. 管理人员组成不一, 但素质较高

以美国为例, 高校后勤人员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正式的后勤服务工作人员, 包括后勤管理、自办食堂以及宿舍服务人员。第二部分是引进的社会相关企业工作人员。第三是从事勤工助学的大学在校学生。虽然后两部分成员不归校人事部门管理, 但是, 他们由高校后勤部门负责引进, 通常依据一定的工作标准和要求进行相应管理, 重点管理在于他们的服务态度和质量以及经济效益和对学生的经济回报等。为保证管理人员素质, 高校非常重视对后勤人员的定期考核。校人力资源考核部门对工作内容进行充分调查研究, 在此基础上, 针对各个工作岗位, 分别制定出科学、规范和合理的岗位职责及相应的工作规范, 以此进行考核。

3. 较完善的宿舍管理制度

美国高校宿舍管理建立了完善的制度, 以保证良好的宿舍秩序。在美国, 高校宿舍管理制度相当严格, 通过执行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行为, 以此管理好宿舍。主要内容包括:提交申请与签订认证制度、安静宿舍时间制度、会客管理要求及客人的留宿管理制度、宿舍清洁卫生制度、家具使用要求及电器使用的规范规定、吸烟管理要求制度、饮酒管理要求制度、安全撤离危险制度、安全保障制度、及四严禁制度——严禁赌博、吸毒、私自将动物和枪支弹药带进学生宿舍。

4. 宿舍的硬件条件好

国外高校学生宿舍的硬件条件设施齐全, 宿舍的房型多样, 住宿价位有不同档次,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喜好进行选择。比如, 在美国, 学生宿舍的房间一般设有独立卫生间、建有厨房和配备常用家具, 有的学生宿舍设立公共卫生间和洗澡间。宿舍类型分为套房、单人房、双人房间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和实际需要, 选择不同级别和房租的宿舍房间。另外, 为便利和丰富学生宿舍生活, 美国大部分学生宿舍附设文化、学习和生活设施, 有的设有大型的自助餐厅, 有的设有自修室、图书资料室、计算机房、电视室、小健身房、乒乓球室、棋类室等, 房租较高的宿舍设有小型教室, 方便住在楼内的教师帮助学生或共同讨论问题。[6]

二、国内宿舍管理中的问题

1. 功能单一且内容贫乏

一直以来, 我国高校仅把学生宿舍管理看成单纯的后勤服务, 没有把它与学生的学习、休闲和娱乐相联系, 忽略了宿舍的潜在育人教育功能。由于宿舍功能的定位比较单一, 随之而来的是学生宿舍的生活设施比较固定, 设施设备不够完善。除必要的宿舍中的生活起居设施之外, 几乎别无他物, 非常不利于丰富宿舍生活, 更不能发挥其应用的育人教育作用。近年来, 尽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一定的重视, 学生宿舍作为育人重要场所的观念也逐渐被广大教管工作人员所认识, 但是高校宿舍的育人功能并未得到应有的发挥。[7]

2. 观念落后且人员配备不足

一般情况下, 国内高校学生宿舍只配备1名管理人员, 负责日常管理和宿舍服务。实际上, 宿舍管理人员基本上只担负了门卫的角色, 管理人员缺乏, 难以对学生宿舍生活状态全面了解。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在宿舍一旦遇到需要尽快解决的实际问题, 通常很难及时寻找到相应的帮助。国内高校宿舍管理和服务人员的配备, 通常由后勤物业部门聘用, 管理和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技能, 也不能得到有效的职业培训, 导致宿舍管理和服务人员在履行工作过程中难以起到管理有序和服务到位的效果。

3. 现行管理规章制度有待完善

综观当前宿舍管理制度, 基本都是由学校宿舍管理科全权负责, 建立简单的住房管理、门卫管理、钥匙管理、内务管理、公共设施和设备管理、安全管理、奖惩制度等。而发挥宿舍育人功能的相关制度并没有体现出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 大学生宿舍管理规章制度建设逐渐受到重视, 然而仍旧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有待尽快解决。比如, 现有的规章制度在内容上通常多为禁止性条款, 而授权性的条款比较缺少;义务性的条款偏多, 权利性条款颇少。在宿舍管理层面上强调服从和执行的较多, 而实际上从文化层面上, 学生则不能较好地认同, 更不能发自内心地接受。

4. 科技化管理手段不足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我们的宿舍管理也理应面向现代化。现如今, 信息技术高度发达, 自动控制技术突飞猛进, 这些最新涌现的新技术完全可以应用于现代宿舍管理。比如, 现在的监控设备、门禁卡、公众广播等, 都反映了这个时代科技化特色。但是, 如今各种偷窃、隐私被侵犯甚至宿舍纠纷杀人案件还是频发。可见, 除了加强宿舍育人这一根本外, 还有必要通过利用最新科技对宿舍进行现代化管理, 让宿舍管理变得更加方便, 也更加有效。

三、大学生宿舍管理的几点新思考

国外宿舍管理情况和国内有很大不同, 国外高校普遍经济实力雄厚、学生人数较少、住宿率不是很高、缺乏宿舍育人的管理方式和理念。中国因其特殊国情, 一般高校学生人数较多, 而且普遍住宿。因此, 应从我国宿舍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出发, 结合国外合理的管理措施和经验, 提出切实可行的新方法。

1. 提高“宿舍”地位

大学宿舍绝不仅仅是一个学生住宿的地方, 宿舍教育应得到重视, 甚至可以提高到和教室教育同样的高度。曾有相关研究者提出, 积极争取学校领导有关部门对大学生宿舍环境建设的重视, 以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8]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 高校学生的宿舍管理实际上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涉及学校的许多部门和处室, 不能把学生宿舍简单地看成单纯的后勤服务。这是因为宿舍生活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很大一部分, 许多不当的生活问题是在宿舍中发生的。比如, 酗酒赌博、打架斗殴、破坏公物和不正当男女生交往等行为, 以及因缺乏及时管理和教育, 在宿舍中滋生的懒惰、不求上进、沉湎于玩网游、打扑克及不团结等不良现象。学生宿舍管理不能只是单一地解决学生的生活服务问题, 而要在宿舍中及时发现不良行为并进行教育, 以培养学生端正的生活态度、高尚的行为品质、良好的情操。[7]例如马加爵宿舍杀人事件, 让社会各界人士认识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然而, 对于此事件中所突显出来的宿舍思想环境建设的缺乏, 却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近年来, 清华、复旦宿舍投毒案, 再一次引起人们注意, 但是极少有开明人士或教育界人士认识到, 如果确实能够加强宿舍的教育功能, 发挥宿舍的育人作用, 那么一个个悲剧就不会再重演。因为, 宿舍生活才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最直接最真实的体现。课堂教育可以很好地传递专业知识, 但是在一个人三观形成方面却有局限, 特别在人口众多的中国, 充分发挥宿舍功能, 可以弥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乏和思想观念教育的不足。所以, 宿舍管理理应受到应有的重视, 发挥应有的重要教育作用。而事实是, 很多教育工作者和学校领导忽略了其应有的重要的教育功能。可见, 提高宿舍在育人方面的地位尤显重要, 而相应的宿舍管理理念或模式方法就更应该得到改变。

2. 转变管理理念

宿舍管理队伍建设, 需要有教师水平的工作者。在中国, 因为大多数人忽略了宿舍的教育地位, 所以宿舍管理普遍由一些社会低文化水平、年龄偏高的劳动者组成。有的学校甚至直接包给物业公司管理, 犹如社会住宿小区一般, 缺乏学校的教育因素。宿舍的育人作用难以发挥, 甚或消失殆尽。因此, 转变宿舍管理理念, 要从提高宿舍管理员的素质开始, 建立全新的宿舍管理人员招聘制度。学校要有专门机构参与宿舍文化、宿舍制度建设。比如, 可以尝试回聘退休教师, 但必须是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真正为学生着想的老教师。他们虽在晚年但仍精力充沛, 是想要发挥自己光和热的好老师;还可以兼聘在校年轻教师, 他们有精力、有时间, 最重要的是可以和学生打成一片, 真正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 教育学生, 这种影响和教育对学生将是一生难忘且异常珍贵的;还可以募聘本校学生参与管理, 实行工资制度, 让有能力的学生发挥特长, 并从中得到锻炼。另外, 可以提高宿舍管理人员的招聘标准, 招聘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高素质人才。

3. 扩充管理内容

管理宿舍要扩充其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功能。大学宿舍绝不仅仅是一个后勤招待所, 更应该是一个教育的前沿阵地。如今, 大学生晚睡晚起现象特别严重, 有的学生网游成瘾, 把宿舍当成网吧等。这些现象警示我们, 宿舍教育应受到高度重视, 特别是宿舍管理人员应当承担这方面的主要责任。通过扩充管理内容, 发挥宿舍的教育功能。比如, 发展早睡早起和禁网运动, 建立和发展宿舍文化节, 进行宿舍文明比赛, 宿舍和课堂教育活动结合等。

4. 调整管理制度

调整宿舍管理单一承包给物业管理的制度, 将学生的辅导员、班主任、团支书、党支部等融合进来, 创立一个全新的真正发挥大学生宿舍教育功能的制度模式。比如, 建立宿舍和教务系统的联动制度、建立宿舍和学生社团的合作制度, 建立宿舍和学校领导层的指导制度、建立宿舍人员招聘制度、建立宿舍规范制度、建立学生参与管理制度等。特别是建立学生参与管理制度, 即建立学生定期投票选择最佳宿舍管理员, 可以从关心学生、对宿舍的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价, 并且可以将其纳入宿舍管理人员的量化考评中, 学校对得票数最高的管理员应给予适当资金奖励, 得票数相对较少的要求提供良好的反馈, 多次最低的要给以应有的处罚或者开除。这种措施有利于激励宿舍管理人员参与优化管理的积极性, 还能提高宿舍管理的民主性, 增进学生参与宿舍管理的积极性, 让学生真正成为宿舍的主人, 让学生真正关注大学的第二课堂——宿舍。

5. 开设科技管理模式

当前宿舍管理中, 可以利用现代技术, 提高管理质量和效果。在消费管理方面, 可以配备自动售货机, 既可以方便学生的临时所需, 又可以杜绝宿舍内私人买卖行为的出现。在信息管理方面, 可以在宿舍门口设置投票装置, 学生可以及时查看各宿舍管理员的相关信息, 并投入有效一票, 使整个投票过程自动、快速和制度化, 并可以将每一个宿舍入住的学生进行信息登记。这个投票装置可以采用计算机技术, 据悉, 有人根据当前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 设计了基于Web的学生宿舍管理系统。[9,10]在宿舍门口还可以设置滚动式的大屏幕, 及时公布各种学校或宿管信息, 以辅助学校将相关信息传达至每一位同学;同时, 这样的大屏幕还可以在闲时播放各种新闻, 扩展学生的时事信息量。在安全管理方面, 设置必要的监控设备, 实时监控偷盗、火灾、隐私侵犯等;建立互联网设施, 定期对学生进行宿舍安全教育, 还可以以此建立宿舍的医疗急救应急系统, 使突发疾病的学生能及时得到治疗, 甚至挽救一个人的生命。

6. 农林院校宿舍的管理特色

基于农林院校的特色, 其宿舍管理模式应有所调整。因为, 农林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农业领域的高科技人才, 涉及一些重要的实训基地, 比如, 种植大棚、试验田、养鱼塘、动物医院等, 是学生特别感兴趣的场所。受此影响, 不少学生在宿舍种植花草、养鱼和养宠物。然而, 出于安全和管理的考虑, 这些想法和做法是禁止的。结果是一方面学生的兴趣受到抑制, 另一方面有的学生私自在宿舍种植或养殖, 反而带来一定的潜在隐患。为解决这种矛盾, 农林院校因其培养特色人才的需要, 可以尝试既能适应学生兴趣, 又能避免各种不良隐患发生的管理模式。比如, 可以试行在宿舍的专门区域建立水箱、宠物区、植物区等, 统一管理, 这样就可以取得一举两得的效果。此外, 建立具有农林院校特色宿舍文化也十分必要, 可以尝试在宿舍楼道悬挂各种农林业专业板报, 一为装饰, 二为做潜移默化之用。最好还能建立小型图书馆, 在每一层楼中间或者两端处建立一个书架, 以营造一种优良的学习风气。

篇9:当代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新模式论文

摘要:近年,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逐年增长,宿舍管理力度逐渐不足,宿舍安全防控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研究以郑州大学为例,依托学生宿舍自律委员会这支专业队伍,采用行为安全管理中“行为—诱因—干预—结果—反馈”的研究模式,设计安全检查表,探索行为安全管理模式在高校学生宿舍安全防控中的应用。

关键词:行为安全管理;学生宿舍;安全防控;高校:安全检查表

高校是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维护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非常重要。宿舍作为在校大学生生活起居、学习交流的最重要、最频繁的场所,保证其安全就更为重要。然而,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多,电器设备的日趋多样化和使用的频繁化,安全隐患也日益增多。新形势下,如何找到有效的、便捷的、操作性强的管理体系,以维护高校学生宿舍安全防控工作尤为必要。

一、当下学生宿舍存在的不安全行为和安全隐患

(一)用电安全隐患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电子产品和通电设备被学生在宿舍中使用,其中不乏变压器、移动电源等新进电器,也存在热得快、吹风机、暖手宝、电饭锅、电熨斗等宿舍禁用的大功率电器设备,甚至还有伪劣电器。同时,这些电器设备的不恰当使用和不安全存放大大增加了发生用电事故的可能性。

(二)消防安全隐患

消防安全一直是室内空间安全关注的焦点。学生宿舍楼属于人员密集型场所,大学生又缺乏安全逃生的演练,一旦发生火灾,后果非常严重。然而,在这样的形势下,宿舍仍存在抽烟、点蚊香、用蜡烛等使用明火的行为。不安全地使用电器设备也容易引起火灾。

(三)财产安全隐患

当下学生的消费水平显著提高,然而,无论是对于钱款,还是对于手机、电脑、相机等贵重物品的保管能力与保护意识都还是比较滞后的。例如:手机、电脑、相机等贵重物品常随意置于桌面或放在储物柜中,没有上锁以及随手关门的习惯都增加了失窃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二、行为安全管理模式探索

行为安全,简称BBS,主要是基于行为科学、安全管理科学、心理学等学科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安全管理方法。它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促使人们形成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做出安全行为,即通过对学生在宿舍中的不安全行为的行为收集、诱因分析、实施干预和结果反馈,按照“行为一诱因一干预一结果—反馈”的模式,对学生的不安全行为进行循环管理,促使良好安全氛围的形成,从而提高学生宿舍的安全水平。

把抓安全的出发点和切入点都放在学生身上,即抓行为安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学生的安全,抓行为安全的基础是依靠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高校将行为安全管理模式引入高校学生宿舍的安全防控中,通过观察不安全行为并收集相关数据,对个人行为过程进行干预,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解决办法,然后再次进行过程干预和结果反馈,适时地调整管理模式,以形成良性循环。

三、行为安全管理模式在高校学生宿舍安全防控中的应用

基于以上理论,笔者建议以郑州大学成立的学生宿舍自律委员会为例,依靠安全工程学科知识体系,以安全检查表为载体,多部门协调管理,将行为安全管理模式应用到高校学生宿舍的安全防控中去。

(一)不安全行为的识别与收集

高校可以通过查找资料、座谈、走访、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行为收集,将大学生在宿舍生活学习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宿舍物品使用中存在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缺陷等详细如实地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高校要列出系统、完整的安全检查表,重点包括控制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避免学生自律委员会在检查过程中的走过场和盲目性,从而提高行为安全管理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二)针对“不安全行为”的分析

基于大量的调查问卷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笔者发现只有约60%的学生对宿舍安全有较高的关注度。而私拉电线、滥用变压器、抽烟、点蚊香等使用明火的行为在学生宿舍中仍屡见不鲜。高校可以通过对不安全行为人的严格管理,对他们加强安全教育、检查和督导,使其明确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不安全性,以及可能引起的后果的严重程度,从根本上防微杜渐,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此外,学生宿舍的生活设施不完善,无法满足相关需求也是不安全行为发生的重要促因。针对此因,高校应当联系后勤保障部门,解决不合理的方面。

(三)事先传达安全行为的干预方法与要求

行为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应用事前预防的基本原理,通过事先传达安全行为的干预方法进行管理,这有利于形成安全行为先入为主的思想和环境。走近学生,深入接触,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是行为安全管理模式的前提;开展日常教育,宣传安全相关知识与安全事故案例,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和坚持安全的行为举止是基础;进行过程干预,改变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是补充和保障。这三个关键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长期、大量、细致的工作。

(四)形成良性循环的结果反馈

观察不安全行为并收集相关数据,进入一线场所了解一线资料,对正确的行为给予激励,对不安全的行为在出现时就进行纠正和指导,对不能现场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在后期解决,这对于行为安全管理模式的应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要进行理论分析,探讨问题存在的原因和规律,提出解决办法,并协调各部门进行过程干预。例如:结合学生自律委员会的检查情况、辅导员的走访情况与后勤的管理情况,综合结果反馈,适时调整管理模式,并对个人行为过程进行干预,阻止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并反馈相关的结果。

四、结语

上一篇:有关于老师的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标准辞职申请书的格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