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宿舍文化论文

2022-04-27

摘要:高校宿舍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对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文明习惯的养成、人际关系的处理、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等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宿舍文化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点,我校在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形势下高校宿舍文化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形势下高校宿舍文化论文 篇1:

高校公寓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摘 要 高校公寓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前线,公寓文化建设承载着重要的思想教育功能,同时也是营造优良育人环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由于新时期下高校公寓文化建设受各种环境的影响,又面临新形势下的诸多挑战,高校在宿舍管理中宣传发扬公寓文化建设、在文化建设中有效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本文通过研究高校公寓文化的内涵及特征,对比公寓文化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作用,总结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 公寓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The Construction of Apartment Cultu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ANG Zongliang

(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Communication, Hengshui University, Hengshui, Hebei 053000)

1 高校公寓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高校公寓文化是“一种大学生在生活、学习、娱乐、人际交往等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的总和”。高校公寓文化可分为公寓物质文化和公寓精神文化。大学公寓物质文化是指在大学生公寓区范围内一切物质条件及在物质条件下开展的精神文明活动成果所共同呈现出的环境形态,包括公寓生活环境的物质条件本身,如公寓建筑、宿舍内部设施、公寓文化建设的多种设施等,还包括公寓区内师生员工开展的公寓文化活动优秀成果的物质体现,如公寓板报、公寓文化墙建设、公寓宣传栏和宿舍文化节作品展等。公寓物質文化是大学生公寓文化的物质载体,是进行一系列文化建设的基础保障。大学公寓精神文化是指大学生在公寓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制度认可和精神风貌特征所呈现的总的文化样态。制度认可是大学生对公寓制度文化的自觉遵守,主要是指公寓组织与公寓主体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所制定的各项条例及各种规章制度,制度认可不仅是规范学生行为的重要支撑,还是促进公寓正确管理和规范运行的根本保障。精神风貌特征包括公寓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人际关系、文化传统等,是大学生精神世界的重要体现,也是整个公寓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形态的抽象表现。

高校公寓文化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自主性。公寓是高校学生的生活区,公寓生活由于其长期性和固定性在大学生情感上会形成一种安全感,从而表现最真实的自我。大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喜好来布置宿舍,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参加公寓的各项活动。学生在公寓可以具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从而每一个人都能够在结合自身多重因素的情况下,不同程度地参与到公寓文化建设中来,具有较强的自主性。

(2)辐射性。学生公寓属于集体生活,具体宿舍更是朝夕相处的小集体。大学生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总会在有意无意间受到身边人的影响。一个人的良好精神风貌往往能够带动整个宿舍的文化环境,宿舍的良好氛围也会对学生个体产生影响。不同的学生之间会互相感染,而不同宿舍之间的影响带动了整个公寓文化的认同感。互相感染、层层辐射,是高校公寓文化的重要特征。

(3)多样性。高校大学生往往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地域的不同习惯和风俗为学生公寓带来了多元的文化。多重地域文化的交织碰撞,给大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人际交往带来了挑战,同时也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包容精神,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融汇合和吸收借鉴。多样的宿舍文化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也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公寓文化。

2 公寓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和效应

2.1 公寓文化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的全新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指的是“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公寓文化在不断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完成了文化活动和教育传播活动二合一的关键步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也开始走出课堂,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依托,显然,在各方面条件都已成熟的情况下,公寓当仁不让地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承载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多个方面的内容。高校公寓文化的内涵及特性,决定了公寓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多重优势。

首先,公寓文化建设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文化领域的内容和形式。传统教育“往往满足于单纯的特定价值准则传递,停留在道德知识 ABC的宣读和伦理谈话上。”公寓文化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相结合,在筹备、参与、总结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使大学生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活动集思广益,很多甚至直接由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准备和筹办,公寓文化活动的自主性和与大学生自身生活的贴合性,使大学生能够更具能动性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更加深刻,提升实效性。公寓文化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

其次,公寓文化建设的有效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创造能力,公寓文化建设过程中培养的优秀人才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公寓文化建设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开展文化活动的目的也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该目的和德育工作目标的共同之处即为公寓文化建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增长点。在公寓文化建设中表现突出的教职工和学生,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者和带动者,在活动参与中评选出的优秀人才,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树立典范,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新生力量。

2.2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效实施引导公寓文化的发展

要保证高校公寓文化的社会主义方向,建设和谐的公寓文化,需要学校和师生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引领。“高校是西方敌对势力进行‘和平演变’的重要前沿阵地”,在文化竞争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的国际形势中,不同民族文化的力量不容忽视。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素质教育的主体,对他们进行文化思想传播是关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是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致力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切实符合我国教育的人才培养办法。开展积极有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构建和谐稳定的公寓文化的必然要求。

3 加强公寓文化建设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相关策略

在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加强公寓文化建设,将公寓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利用公寓文化建设的优势探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相关策略,是一项需要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任务。

3.1 以人为本,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育是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充分说明了要想达到真正的教育效果,学生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化建设也是如此。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公寓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支持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大学生为文化活动建言献策,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自愿自觉地投入文化建设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文化建设活动,成为公寓文化建设活动真正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文化建设活动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让大学生在文化活动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活动的参与切身感受到科学思想的价值和意义,在文化建设活动过程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最大程度地发挥大学生公寓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3.2 完善制度,建设特色公寓文化精神

制度文化是高校公寓精神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制度认可是建设和谐公寓、形成良好公寓文化氛围的保障,是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和教育工作的基础。公寓制度体系建设的完善,是增强公寓文化凝聚力、建设特色公寓文精神的前提条件。公寓制度要保障学生利益,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性,让公寓管理人员和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互相尊重,配合工作,才能构建和谐的公寓关系,为文化建设的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奠定基础。

公寓制度还应具有切实的可行性,公寓制度不应是纸上的条条框框,而是让学生有章可循自觉贯彻的行为原则,是学生和教职工联系的纽带,贯穿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其中。

3.3 建设高质量队伍,服务和育人相结合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建设一支包括公寓管理人员、辅导员、后勤学生干部在内的高质量管理队伍,将学生公寓的服务工作和育人功能相结合,始终不忘“为学生服务”的初心,坚持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实现学习和教育的共生,以自身为表率,在整个队伍的身体力行中感染学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下转第95页)(上接第59页)

原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文化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也是大学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和特征。”每个高校都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公寓文化,創办有个性的文化活动,形成学校自身的“文化精神”,在这种文化精神的推动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建设携手走进公寓,将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李丽琴.浅谈高校宿舍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赤子,2014(12).

[2] 黎媛.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 罗冲.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4).

[4] 柴国华,朴树阁,孙志新.推进宿舍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1(3).

作者:王宗良

新形势下高校宿舍文化论文 篇2:

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探析

摘 要: 高校宿舍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对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文明习惯的养成、人际关系的处理、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等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宿舍文化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点,我校在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 高校 宿舍文化 建设

一、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2004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兴组织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该文件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方式把大学生主要生活场所——宿舍的管理与建设纳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由此可见宿舍管理在高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而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是高校宿舍管理中的主要方式之一,切实做好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大学生宿舍文化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高校作为建设精神文明的创造地和传播源,有着责无旁贷的作用,而宿舍又是高校中最能体现其作为建设地作用的地方,是高校的有机组合之一。宿舍文化最能展现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体现高校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

2.高校宿舍文化对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大学生是一群情绪多变,崇尚自由的群体,他们极力想要脱离管束并拥有自己的空间。因此,部分大学生就会脱离集体,不利于健康宿舍文化的形成。经调查显示,大学生在宿舍里的时间占据了整个课余时间的80%以上,而89.3%的大学生对宿舍有归属感,其中54.8%的学生有强烈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另外,77.1%的大学生认为良好宿舍文化对自己的组织策划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思想道德素质有促进作用。

3.高校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折射,对高校校风与学风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创建良好校园文化的基础。大学生宿舍文化是在校园文化下大学生自觉构建的结果。在不断地选择、吸收、内化和加工中,宿舍文化在校园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逐渐凸显出来。此外,宿舍对于大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思想交流、文化渗透、信息沟通起着关键作用,也是校园文化重要作用的体现之一。此外,以和谐理念与和谐思想为主题的宿舍文化也是维护高校稳定的需要。

二、我校宿舍文化建设现状

1.我校宿舍物质文化建设的现状:我校各个校区都实现了四人间公寓,学生公寓内设施较齐全,由公共卫生间转变成的独立卫生间、计算机校园网、饮水机、上床下桌式的床铺,甚至我校部分学生宿舍还配置了洗衣机和空调。但其中因计算机校园网导致了电脑游戏与影视娱乐的风行,使得这种“机文化”近乎成了宿舍的主流文化。在学校有关宿舍管理规定的约束下,宿舍相关管理人员定期对宿舍进行检查,督促大学生积极参加学生宿舍卫生评比,优化学生公寓环境卫生,有利于让大学生拥有舒适的住宿环境。

2.我校宿舍制度文化建设的现状:为建设良好的宿舍文化,我校制定了相关规定,其中包括:(1)为提高学生节约用电的意识,规定每间宿舍用电量补贴为130度,如超过则以每度按0.7元标准收取超额费用。(2)设定晚熄灯制度,逾时关灯超过三次宿舍将停止供电。学生若想恢复供电,则需进行书面检讨,并对遵守学校宿舍相关规定做出保订。(3)流行疾病突发时期,我校高度重视应对方案的制订,如登革热流行期间,制定由“舍长—班长—辅导员”的汇报流程,实时监控异常状况,派发灭蚊药物,预防登革热的发生。但在宿舍制度管理的各项规定中,也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如:(1)安全监控存在盲区,偷窃、抢劫的事件时有发生。(2)宿舍门禁时间把控不严,出入规定松懈,导致大量学生晚归,人身安全和宿舍安全得不到保障。对此,我校不断举办宿舍安全知识海报展,让同学们从思想上形成预防意识和学会应对措施。

3.我校宿舍精神文化建设的现状:我校一直以来对于宿舍精神文化的建设非常重视,各学院定期举办各种各样的宿舍文化活动促进各学院学生宿舍文明建设和优良舍风学风建设,如:(1)管理学院的“宿舍之星”暨宿舍形象设计大赛、“管院杯”宿舍文化节等。(2)自动化学院举办的“让宿舍成为温暖的家”心理情景剧。(3)轻工化工学院举办的“Dress for you”宿舍形象设计大赛。(4)商学院举办的“宿舍文化大赛”等。各学院一系列的宿舍文化大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宿舍文化生活,对于推动和谐校园建设,创建安全、文明、温馨的大学住宿环境有着莫大的意义。

三、各学院在加强宿舍文化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

1.管理学院成立学院宿舍管理委员会,施行“宿舍管理委员会会长—班级生活委员—班级各宿舍舍长”的管理模式。主要职责为承办学校“宿舍文化节”相关活动及监察学院1800余间学生宿舍对日常管理制度的遵守。还设立宿舍党小组等,以宿舍为单位进行学风情况总结表彰,通过设立”学习最TOP宿舍、学习飞跃奖宿舍、学习最给力宿舍”等奖项,引导同学们自觉投入到学风建设中。

2.政法学院以学生宿舍为纽带举办了宿舍文化节,开展了一系列宿舍文化活动,“宿舍爱心信使,传递你我心声”、“宿舍文明标语征集”、“宿舍吉尼斯”、“宿舍形象设计大赛”、“宿舍文明公约签署行动”及“缘来一家人”电子杂志宿舍回忆录等活动一一登场。力求通过此活动,增进每间宿舍的凝聚力,切实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3.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为建设良好宿舍文化,创办了宿舍文化月,开展“港湾”宿舍文化促进会、举办了的“宿舍治安十大招”征集比赛、“我形我宿”宿舍设计大赛决赛、宿舍长的心理知识内部培训活动、“宿舍门牌设计/宿舍故事演讲比赛”等比赛。

4.计算机学院举办宿舍信息员心理知识竞赛决赛、“宿舍杯”微电影等,参赛选手虽然没有专业的摄影设备,也没有资深的编剧经验,仅仅通过一部手机,几百次NG,拍出纯真的学生生活、诚挚的同伴情意,留下了美好的大学记忆。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尝试新鲜事物的热情,还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娱乐生活。

5.创建学风建设标兵宿舍,发挥党员先进作用。材料与能源学院开展“我的宿舍我的家,学风建设齐参加”的优秀学风宿舍评比大赛,自动化学院召开宿舍学习竞赛表彰会,外国语学院举办精彩缤纷show魅力宿舍展、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举办“温馨宿舍情,快乐情景剧”比赛,等等。

为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各个学院举办的活动百花齐放,借助文化节等各项活动的开展为契机,帮助大学生养成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良好生活习惯。这样能够以点带面,共同构造积极向上的生活环境促进学风校风建设,有效配合学校“评建创优”各项工作的顺利落实。

四、我校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有待提高。首先,在思想认识上,我校大部分同学对宿舍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功能认识不足,仍然仅赋予宿舍以简单的生活起居功能。高校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的影响及学校管理者和大学生群体对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认识偏差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其次,在工作职能上,以龙洞校区为例,宿舍管理机构只有管理学院的学生会,负责承办学校“宿舍文化节”相关活动及监察宿舍学生对日常管理制度的遵守,但这一机构的宿舍文化监管往往只是流于形式,没有深层展开,也没有带动大部分宿舍对宿舍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2.宿舍文化内涵研究有待深入。宿舍文化不仅包括物质文化层次,还包括精神文化层次。但学校和大部分学生只注重物质文化建设而忽略了精神文化建设。近年,学校不断完善学生宿舍基础设施和环境,但是对宿舍精神文化的开展没有创新,只是依照往年的惯例开展宿舍活动,精神文化建设没有跟上宿舍物质文化建设的脚步。然而,宿舍的精神文化应该包括以下四个基本原则: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刻苦钻研的良好学风;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整洁大方的空间环境。

3.宿舍文化建设模式有待统一,标准有待规范。为端正宿舍风气,建设良好的宿舍文化,我校的各校区都在宿舍文化建设上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强宿舍文化建设。但是这些工作大部分是基层学院学生会所属部门具体操作,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操作标准,也缺少统一的领导机构。学校管理者和学生会对宿舍的管理包括宿舍内务卫生,安全检查等仅停留在肤浅层面,没有标准的宿舍文化建设规范,导致学生在宿舍文化建设上无方向,亦不会主动推动学校的宿舍文化建设活动,导致无法贯彻宿舍文化建设的宗旨。

4.学生参与宿舍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为了深层次地进行宿舍文化建设,我校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活动,如文明宿舍评比(政法学院)、“宿舍门牌设计/宿舍故事演讲比赛”(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宿舍形象设计大赛(商学院、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政法学院)、“宿舍杯”微电影(计算机学院)等各类活动开展学生对宿舍文化建设的信念教育,营造浓郁的宿舍文化氛围,但是学生参与宿舍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宿舍文化的理念难以传播。

五、加强宿舍文化建设的对策

1.突出精神内涵,使大学生宿舍精神文化深入人心。明确和突出精神文化内涵是宿舍文化建设中重要的一环,利用各种方式和途径将其贯穿于宿舍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使大学生宿舍精神文化深入人心,充分发挥精神文化在整个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例如,要利用校内广播台等校园媒体,积极报道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和先进典型;建立微信平台之类的社交APP,为学生提供正面的、有益的信息和资源,并及时反馈学生提出的和关注的问题,实现多方互动、交流。

2.在管理方面应该调整思路,完善管理,强化机制。首先,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应遵循、有利于学生学习、生活,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和育人环境,有利于实现学生宿舍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原则。其次,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直接关系到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能否有效进行。学校应当健全学生宿舍区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聘用、上岗培训(包括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培训)和考核制度。

3.积极培养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并对其加强教育和管理,使他们在宿舍教育管理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学生干部是介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一条纽带,充分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可以在对其他同学的教育引导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宿舍管理过程中要依托学生会,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纽带作用,在学生干部培养方面,要注重其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的提高。

4.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坚持大学生宿舍“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宗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活动,加强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并进一步营造宿舍育人氛围。宿舍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鼓励学生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宿舍文化活动。这样既能为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提供更开放的舞台,又加强了舍友之间的沟通,联络了同学间的感情,带给学生家的温馨。

参考文献:

[1]郭晓莉.加强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思考[J].南方论刊,2009,05:67-68.

[2]董丙剑.新时期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模式探索[J].长春大学学报,2013,02:226-228.

[3]董玉清.新时期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探索[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01:158-159.

[4]陈德静.论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J].江苏高教,2004,01:96-98.

[5]崔大勇.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9.

基金项目: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学生工作课题《大学生宿舍管理、生活指导和文化建设》阶段成果。

作者:王珊珊等

新形势下高校宿舍文化论文 篇3:

学习贯彻全国思政会议精神,构建大学生党员教育长效机制

[摘 要] 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着诸多考验,如何与时俱进推进高校党建工作,构建大学生党员教育长效机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在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思政会议精神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面临的整体形势和学生党建的实际情况,从不同层次剖析高校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常态下对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方法的研究,探索多角度解决方案,进而构建全面提升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

[关 键 词] 思政会议精神;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

一、高校党建工作的新形势

高校教育迅速发展,现已形成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局面。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学生为本。首先,高校肩负着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过程中,高校党建工作顺利开展既是前提也是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思政会议上针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的重要指示和明确要求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的思想指南、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其次,随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生就业形式的多元化,随之而来的是高校党员数量的增多,这对处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校基层党组织来说,无疑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挑战。因此,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有效开展党建工作,如何做好大学生党员教育,成为新时期党员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党建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学生入党动机复杂化、受多元价值体系冲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各种文化的激烈碰撞,大学与社会的联系日趋紧密,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大学生受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互联网+”时代在带来便利快捷地传递信息的同时,也诱发了很多不良因素。目前高校大学生入党热情日益高涨,但仍存在部分学生入党后不能真正理解党员的意义和责任,不能对党有明确的认识,这对高校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而言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挑战。

(二)大学生党员缺乏发挥模范作用、争当合格党员的意识

部分学生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正式党员,不能充分认识到自己身份的重要性,容易忽视对自身的要求,没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个别学生由于入党前后心理上的反差,不能端正工作和学习态度,导致学习成绩下滑,各方面表现欠佳,对个人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三)高校学生党组织活动形式单一、创新性不足

一直以来,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活动形式单一,内容创新性不足。活动内容并未贴近学生党員就业、学习和生活等切身问题,而是主要开展文件学习、视频观看、参观纪念地等活动,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主动性不足,处在被动接受状态。并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作为知识传播、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如果不主动创新活动形式,只采用传统活动形式,很难被学生接受。

(四)高校学生党员的后续培养教育不足、教育机制不健全

“重培养、轻教育”的现象在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培养发展和继续教育不能做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对发展对象和积极分子在发展前的教育,高校党支部都能做到按照规定进行层层选拔和考核,但缺乏对正式党员的培养和健全的管理机制。这样很可能会给高校学生党员带来消极影响,造成大学生仅在入党前能够在思想和行动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认真学习,努力寻求进步,在入党后却出现懒散懈怠的情况。高校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提高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促进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的发展和完善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三、落实全国高校思政会议精神,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

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根据学生党建工作呈现出来的特点,在教育管理的内容、方法、形式、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下功夫,探索高校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长效机制,探索出适合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举措。

(一)创新载体,健全高校学生党员理论学习机制

在高校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理论学习占据了很重要的一部分。首先,要坚持“三会一课”学习制度。先进的理论知识是推动政治走向成熟、素质不断提高的源泉,有助于高校学生党员保持思想先进性,增强本领。其次,要坚持使用行之有效的理论学习方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有效地拓展了高校党建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党建网站、党建微信、党建微博等多种多样的互联网平台为创新高校党建工作载体提供了基础条件,坚持开展广大学生党员乐于接受的理论学习活动,坚持以学生乐于接受的途径发挥党建宣传、教育和培养功能,从而形成围绕思想核心建设的理论学习长效机制。

(二)完善标准,建立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

党员考察、教育和监督机制的局限性是当前阶段高校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要不断完善标准,建立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首先,要建立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的具体标准和要求。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广大学生党员应牢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标准,“树旗帜”“做表率”“争模范”“创一流”,在学习、生活和工作等方面谨记自己的党员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在广大同学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争做合格党员。其次,要建立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的监督机制。目前高校学生党员监督机制的不健全甚至是缺失,造成了高校学生党员数量增加而质量却出现下降的现象。监督机制的建立是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关键内容,党内同志的互相监督以及党外同学的监督,有助于学生党员充分履行职责,发挥核心作用,树立良好形象,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最后,要制定高校学生党员评价考核体系。对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党组织的长期教育和评价考核办法缺一不可。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和党员制定完备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其内容可以包括理论学习、责任意识、创新能力、工作作风、自律意识等方面。

(三)强化引导,建立大学生党员科学完善的组织管理机制

科学完善的组织管理机制是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重要保障。首先,完善组织,进一步加强高校党建队伍的建设。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的合理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点,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党建工作队伍,进一步扩展党建工作的深度和宽度。实现党组织活动与高校的生活、学习之间的有效融合,在完成党员发展、考核、转正的过程中形成完整的管理机制,将党建工作覆盖到高校的各个领域,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其次,强化引导,健全党员后续教育引导。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群体的“90后”特点日益突出,身处互联网时代的他们更容易受到多元文化价值观冲击,因此在构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过程中,要重视党员的后续教育管理。大学生思想活跃,作为这个群体的优秀代表,学生党员往往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根据党建工作的实际情况建立起长效的培养教育机制,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状况及时掌握,并进行引导,是高校基层党委的工作重心,要鼓励基层学生党支部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开展“红色经典诵读”“党史知识竞答”等活动,切实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并将学习、活动开展情况及时向上级党委汇报。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观看爱国教育等主题影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动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最后,要充分发挥学生宿舍的党建工作阵地作用。基于学生宿舍建立学生党员工作站,建立党员示范寝室和党员示范岗,将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融入学生的生活中,融入每一名学生的血液中。作为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的新阵地,实现高校学生党员工作站与学生党支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建立起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

高校的主要功能在于为社会培养人才,与时俱进地推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尤其是培养一批具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坚定的大学生党员更是关系到党能否赢得美好未來的重大问题。因此,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对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长效性具有深远意义,探索符合当代党建工作实际的教育管理服务模式以及保障措施,有利于推动高校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有利于学生党建工作水平的切实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甜甜,张照辉.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研究[J].考试周刊,2017(4).

[2]范勇.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研究[J]. 农业教育研究,2017(2).

[3]翟立,王淑珍.以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引领大学生学风建设[J].改革与开放,2017(15).

[4]王斌.构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研究[J].企业文化旬刊,2017(5).

[5]祝洪涛,赵炜.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研究[J].学理论,2015(34).

作者:陈国秋 梁媛 聂国东 鞠茵妮

上一篇:糖尿病人膳食护理策略论文下一篇:住宅的给排水设置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