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师德师风

2024-06-29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精选8篇)

篇1:高校教师师德师风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思考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对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2018年11月,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提出倡导希望,划定基本底线,通过深入研究准则能进一步促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文章从准则中的“六新”和出台的背景意义出发,提出落实师德师风建设的建议,通过明确主体责任、加强制度建设、增强教师关注度,以及与各项工作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关键词:师德师风;教师行为准则;高校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学生成长的“提灯人”,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深远的影响,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至关重要,也是高校教书育人的根本。教育部出台的《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简称为《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为高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职业行为提供了依据和可操作的方法。全体教师应深刻领会师德师风内涵,将国家对教师师德师风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1《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的“六新”

第一,“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是在新时代发布的,同时也是首次由教育部发布的通知,与该准则一起发布的还有另外两个准则(有关中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准则),三个文件都强调了“新时代”,说明师德师风建设一直是国家强调的重点,是

伴随着教育的产生而随之产生的,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变迁,人民群众对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相对应的对教师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时代赋予了教师师德师风不同的内涵,因此文件的名字强调了“新时代”,既是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延续,又体现了新时代的新要求[1]。第二,“新高度”:第一标准。文件将师德师风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强调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这个第一标准是直接与教育方针和教育法的规定联系在一起的。教育要探讨“为谁培养人”,“怎么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这三个问题至关重要,将师德师风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强调其是评价的第一标准,也就是在强调国家培养未来的接班人需要教师过硬的素质和德行。第三,“新精神”:依法依规。国家对于师德师风问题是零容忍,面对师德失范行为需要依法规进行处理。这也强调了师德失范行为不能在学校出现,一旦出现必须要依法依规进行处理,也让师德失范行为有规可依。第四,“新要求”:底线。文件再次明确了底线的要求,也是对于社会上被重点关切的师德师风问题进行了回应,对高校教学中碰触底线的行为的界定着重进行了回应。第五,“新措施”: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新措施中提到的除了大家熟悉的“一票否决”外还有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在过去如果出现了师德师风失范问题,在一个学校受过处分后教师可能从这个学校离开再去别的学校就职,可能在别的学校还会出现师德师风问题,但是在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启动后,这种情况就会避免,这一系统就是教师的电子档案,国家将教师管理与信息化联系在一起,加强对师德师风的管理,把不符合教师队伍要求的教师清出教师队伍。第六,“新机制”。在文件中明确规定了高校要落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主体责任,要求各高校要将师德师风建设摆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上。高校的校长和书记是第一责任人,高校需要落实这个机制,如果不落实就会依据文件对第一责任人追责。

2《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出台的背景意义

首先,准则的出台有一个历史背景,就是从来没有否认广大高校教师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广大教师总体是好的,但同时也要面对一个问题,尤其是在网络化时代的今天,个别理想信念模糊、育人意识淡薄的教师也是一直存在的。这类教师在放松自我要求甚至出现违反师德的行为的时候,对于整个教师队伍的破坏是非常大的,曾经出台过一些规范,政府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投入很多经费去宣传,但是在网络化时代,某些教师的违反师德的行为在网络上流传,可能足以让很多的工作和努力付诸于流水,所以个别教师的失德行为对全体教师或是学校的影响不容忽视。这也是出台行为准则的背景和要求,总体来说,教师对于我们整个教育的作用效果是好的,我们更应该把那些个别影响整个教师队伍,给教育带来破坏的失德教师分离出去。而这一点也是上层在做决策的时候和广大教师达成一致的地方。其次,新时代文化活动发生变化给教师队伍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如果我们仅仅将教书理解成教知识的话,就面临一个特别现实的问题,知识是可以存储的,可能从单纯的知识储备、机械的记忆上来讲,教师可能不如电脑。那为什么说在这个信息化、智能化、人工智能存在的今天,教师的作用还是不可取代的呢?这就涉及到对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的理解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个德就是师德师风,正是教书过程中教师“德”的作用才真正使得培养学生达到了先成人后成才的目的。文件中也明确地说明了制定职业行为准则针对的是主要问题、突出问题,划定基本底线,文件的出台也体现了对于人民群众的需求的回应。因为在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个案会影响到教师队伍的形象和建设,因此要回应人民群众对于师德师风有问题的教师的处理要求,因而出台了行为准则———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既告诉教师应该怎样做,也明确地告诉教师不能怎样做,也就是告诉了教师向前需要努力的方向,向后要注意的底线[2]。第三,教育部发布行为准则后,全国各地都在落实,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发布本省的师德师风准则,高校也根据细则要求制定具体的内容。师德师风建设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制定非常具体的教师职业行为准则以及失范行为处理办法,其实无论是教育部、省级还是学校制定的各项师德师风行为准则,都是让教师回归到对于教育本身的深刻认知。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在一起。全社会要尊重教师,师道尊严不是靠外界强加给教师的,是靠教师内心的自信,自律,自尊,自立而实现的,这一点不管是高校的管理者还是教育行政部门都要共同认识的问题,意识到了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的重要性,才能够继续理解并把这个准则落实到教师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从入口到过程到最后的出口[3]。例如在教师招聘环节也必须贯彻落实好准则,守底线。拟招聘的教师如果有师德师风问题,高校要拒绝,上文中提到的全国教师管理系统就为高校提供了辨别的渠道。同时,教师聘任合同中要明确师德失范

“一票否决”,为什么“一票否决”?“一票否决”为何意?———是教师一旦师德失范就不能够再得到更好的东西,高校要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查处师德违规行为,态度坚决一查到底,不管涉及到谁,高校要回归教育的本质,回归教育的目的。既然一切是为了学生,那么对于有严重侵害学生行为的,一经查处,撤销荣誉称号同时将奖金追回,撤销教师资格,清除出教师队伍,不得再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3落实师德师风建设的建议

高校要积极贯彻教育部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精神,扎实开展教师队伍作风建设工作,专题部署,对教师提出明确要求,抓好学习和纪律教育,深入开展自检自查,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早抓小、防微杜渐,针对问题制定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整改措施,整章建制,强化执行,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3.1明确主体责任,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道德素质,明确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高校的党委书记和校长要负起师德师风建设责任,明确工作机制后要做到层层把关,问责必严。文件中强调师德师风是衡量教师的第一标准,因此,对于师德师风失范问题问责要严,学校的书记和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现在要主动向上级主管部门做出说明,对学校的师德师风问题要学会自我诊断。“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如果出现师德师风问题,开始时忽视或不重视,不处理不汇报,那么可能会出现大事,所以对高校的管理者提出了要求———学校出现师德失范问题,分管校领导要向学校做出检讨,而且学校应在上级主管部门督导下进行整改,主体责任还体现在出现问题后要

“治病”,将处理办法进行备案,这也是准则颁布后要去做的内容。高校的管理者权力可以下沉,其实责任也可下沉,将责任下沉到院系的行政负责人,让院系负责人负起师德师风直接领导责任,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也负有直接领导责任。党政同责,那么如果教师出现问题,基础单位要向学校做出检讨,学校也要处理。这样只要出现问题,不管是学校层面还是院系层面,都会有问责的行为,这也是主体责任分层发挥作用的体现。对于教师而言,自身要加强师德修养,并且自觉遵守。学校层面把师德师风纳入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简单来说,就是将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以德立学。通过责任下沉形成教师个人、院系部、学校三级整顿梯度,教师通过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院系部结合日常工作中的问题帮助教师进行整改,学校针对各系部形成的自检自查总结制定校院的整体整改措施。通过动员大会使全校教师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教师作风整顿建设的重大意义,真正把教师队伍作风整顿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强化责任,精心组织,确保教师队伍作风整顿建设取得实效。3.2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强化教师立德树人责任,进一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可出台《师德师风标准及考核办法》,师德师风是教师职业的灵魂,是执教之本。完善师德师风考核制度,是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主要举措,是全面提升教师师德素养的推动力,可从师德师风考核标准、考核程序、考核等次确定、考核结果运用等方面进行严格规定。同时为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准确评价全体教师的师德表现,督促教师自查互查,并为教师奖惩、职务评定及聘任、评选评优、后备干部选拔等提供依据,可制定《师德师风建设规章制度》,从师德师风建设要求、师德师风规范

(政治思想规范、业务工作规范、教书育人规范、为人师表规范)、师德师风教育、师德师风考核、师德师风考核结果应用等方面进行规定。实行师德失范行为“一票否决”制。“一票否决”就说明未来可期待的收益没有了,包括取消在评奖、职务晋升,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工资晋级,干部选任,申报人才计划,申报科研项目等方面的权利。处理师德师风失范问题时要秉持公平公正,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对师德师风进行处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依据程序进行,手续完备。3.3增强教师关注度,加强教师自身建设。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能够延绵不断,教师起到关键的作用,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中使学生明理,掌握各项专业技能,让学生具备立足社会的基础。但更重要的是,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识,更要引导学生先成长后成才,为何先成长后成才?只有学生成长了才能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成长的路上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引导得好学生成长得好,加之学识会成为有益社会建设的人才,相反,若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较好的引导,让学生误入歧途,即使学生掌握了很好的学识,那也只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学生的成长比成才更为重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影响占有很重要的份量,教师以健全人格影响学生的人格,用为师的真情实感去唤醒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榜样力量是巨大的。教育使人精神充盈,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正因为这样不可取代的作用,才更应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让优秀的教师作为充实学校的力量,做学生的“提灯人”,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将师德师风失范的教师拒之门外,还教育净土。在此前提下,就需要增强教师对于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关注度,可通过学校大会、部门大会、文件学习等渠道宣传,高校教师往往不太关注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问题,认为这是学校层面应该考虑的,学校应该承担师德师风建设的主体责任毋庸置疑,但是教师同样需要关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尤其要关注学校要做什么事情、相应的规定是什么,高校加大师德师风建设的力度,对教师既要正向引导,又要规定禁止的行为,时刻为教师敲响“警钟”,如果有教师不顾国家要求、学校规定触犯了师德师风的底线,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3.4师德师风建设与各项工作相结合。在师德师风建设上,应该将师德师风建设与教育教学相结合,教育教学是教师的工作重点,也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将师德师风建设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可以让教师在增强学术能力的同时又践行师德师风,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工作,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活动[4];把师德师风建设贯穿学校工作的始终,强调师德师风建设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把师德师风建设与面向全员相结合,教育活动面向全校每一位教职工,确保人人参与,人人重视,人人知规,人人守责,做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与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高;把师德师风建设与正面教育相结合,加强对广大教师的人文关怀,以教师为本开展工作,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让教师无后顾之忧,安心教学,以身作则,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光荣感,引导广大教师主动查找和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不弱化问题、不降低师德师风建设质量,增强教师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自觉性,同时发挥群体作用,相互监督相互提醒,并利用各种表彰活动表彰先进,同时再次强调师德师风的重要性,使全体教师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

;把师德师风建设与发扬民主相结合,充分尊重教师的民主权利,竭尽全力调动教师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榜样示范的作用引领教师争先创优,形成良好氛围,用学校文化的“润物”作用感染每位教师,并使教学自觉践行;把师德师风建设与注重实效相结合,坚持从有利于学校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来开展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校内宣传媒体的作用,形成浓厚的师德建设氛围。可收看《师德启示录》等师德教育记录片,把师德建设与学习先进模仿人物结合起来,将省级或国家级师德先进个人的事迹进行宣传,并放置宣传栏进行展示,充分发挥师德师风典型的榜样和师范作用,推进高校教师师德水平的提升,同时,切实解决教师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务求实效;把师德师风建设与提升服务意识相结合,在服务意识上,增强服务意识实现教师角色的重要转换,变“教育者”为“服务者”[5]。与时俱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面向全体学生组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加强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的教育,同时提升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4结语

长期以来,在加强教师队伍作风建设过程中,各高校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做到了培养教师敬业精神,塑造师德风范,提高育人水平,也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学识广博、身心健康,能够胜任课程改革的优良教师队伍,但高校也应认识到工作中仍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高校还需要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来抓,正视解决各种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奠定良好基础。

篇2:高校教师师德师风

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正确、健康运用现代网络手段,不利用信息技术和现代通讯工具,故意捏造、虚构、歪曲事实进行恶意诋毁、中伤、诽谤、威胁,努力构建友好和-谐、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

三、关爱学生,教学相长。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满腔热情关爱学生健康成长,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或讽刺、挖苦、歧视、侮辱学生,建立友爱融洽的师生关系,积极营造温馨的教育环境。

四、爱岗敬业,创新创优。自觉服从学校工作安排,积极完成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不擅自缺课、调课或离开教育岗位,不在课堂上拨打或接听手机等通讯工具,不酒后进入课堂,以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五、规范收费,廉洁从教,“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认真遵守学校收费规定,不擅自组织学生统一征订教辅材料、不向学生推销教辅材料及其他商品,不巧立名目乱收费。自觉维护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不利用节日、招生、或职务之便等索要、收受学生家长钱物,或要求学生家长为其谋取利益。

六、确保安全,促进健康。为学生生命美奠基,切实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尽职尽责保障学生安全和健康,不因失职、渎职造成学生安全事故。

七、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志存高远,追求卓越,不断吸收现代文明成果,丰富文化底蕴,奠定发展基础。

篇3:高校教师师德师风

"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是青年教师自身发展和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 是促进高校教师队伍自身建设的需要, 是改进高校教风学风的迫切需要, 也是适应新时期形势发展对人才培养要求的需要。"因此, ]建立科学的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显得尤为急迫,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建立科学的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1 积极的政策和舆论导向机制

青年教师刚刚走上岗位, 对于良好的师德形象还比较模糊, 积极的导向机制对于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至关重要, 政府的政策导向和社会舆论氛围直接影响着广大青年教师价值取向和外在行为。因此, 须建立积极正确的政策导向机制和社会舆论机制。在政策导向机制方面应着重通过教学评价制度、科研评价体制改革、人事制度, 构建利于良好师德师风形成的制度保障环境, 做到公平、公开、公正。社会舆论机制方面,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通过一系列的主题宣传活动, 挖掘典型示范事迹和人物, 大力宣传, 在社会中树立教师良好的社会形象, 提高教师地位和形象, 展现人民教师的良好风貌。

2 不断完善的激励制度

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调动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逐渐引导青年教师养成符合社会、学校所倡导的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因此, 促使青年教师形成符合学校期望的师德师风观念和行为, 就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 可以从三个面努力:一是构建合理的科研激励机制。青年教师的发展与其科研能力的提升和相关科研成果直接相关, 而学校整体的教学、科研等基础条件以及评价的科学性、学术研究规范和公平性都决定着青年教师能否发挥其科研主动性。学校应尽可能创设条件, 为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奖励。二是重视情感激励机制。这要求学校的领导和管理者与青年教师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 切实解决他们在学习、个人发展以及思想等各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 营造团结、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增强其归属感。三是学校在工作津贴、职务晋升和职称评定等直接关乎教师利益的方面给予青年教师一定扶持政策, 并逐渐提高薪酬待遇, 快速改善生活物质条件。

3 科学的评价制度

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形成要靠教育引导, 更多的依靠靠科学的评价制度为保障。要将师德师风评价作为其重要措施和内容。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的激发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对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考核体系。考核是评价的基础, 在考核中应尽量量化各考核指标, 重点考核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成果和职业道德, 并将考核结果分为若干等级, 并及时公布考核结果, 根据考核等级给予相应的奖惩。二是建立对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评价体系。应建立科学完整的师德师风评价体系, 应包含为人师表、教学态度、价值取向等方面内容。只有公平、公开、公正的科学评价过程才会有效激励教师切实提高师德师风水平。

4 完善的培训制度

德为人之本, 立人先立德, "要进行师德理论和知识规范的学习教育, 然后才能内化为师德意识, 形成师道情感, 磨炼为师道意志, 进而才能外化为师德行为"。因而完备的的师德师风培训机制至关重要。首先, 应对青年教师进行全面的岗前培训, 严格监控培训过程。"按照《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和《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逐一落实培训, 对青年教师开展包含师德师风等各项培训, 严格考核, 不符合要求绝不允许上岗。二是开展在岗培训。定期开展青年教师岗位培训, 明确师风师德要求, 增强责任感。同时, 宣传师风师德先进模范事迹,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建立教学导师制。各部门应为每位新进青年教师配备一到两位教学经验丰富和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其教学导师, 实行"传"、"帮"、"带"。教学导师不仅要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指导青年教师, 要重要的是在师德师风方面给予引导和培养。

以教师为本, 依靠教师办学已经成为共识。青年教师作为教师的主干力量, 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 因此, 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必须得以有效加强和改进, 才能促进和保障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高校应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深入分析师德失范的原因, 为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形成逐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N].中国教育报, 2007, (2) .

篇4:修师德树师风,做合格高校教师

【摘要】师德师风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高度负责的态度是师德师风的重要标志,棱角分明的职业操守是师德师风的重要基础,笃实的职业规划蓝图是师德师风的重要组成因素。“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琢玉人,教师只有具备以德为镜的道德准则,才有资格称之为人师,才能更好的培育和感染学生。只有以德服人的人才能成为典范,成为别人学习的标尺。

【关键词】师德师风 负责 职业操守 职业蓝图 五种意识

“智能手机真实用,随时随地不离手。手指一点知天下,可惜忘了基本功。”一首没有华丽的词藻修饰、也没有别有深意的意会所指,有的只是对学生至情至性的关爱与操心!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严肃的外表下有着的是对同学们的谆谆教诲和殷殷期冀,风风雨雨,坚守本心,兢兢业业,奉献自我青春,这就是一名高校教师的工作真实写真。

一、高度负责的态度是师德师风的重要标志

学生为父母之希望、学校之责任、祖国之未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就是对父母、对学校、对祖国负责,只有道德建设到一定高度,才会有为人师表的动力,力挽狂澜的勇气,更少不了对教师的那一份热爱。这是一个教师的职责所在,更是一份对教师职业操守,只分高低,不分贵贱。教师的责任有三个方面:一是对社会的责任,只有培育出合格的、能用得上的人才,才是作为高校教师的真正意义所在;二是对家长负责,学生是父母的希望,唯有将孩子培养成才,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才能不负父母的期望;三是对学生负责,学生来到学校都是想学习,身为教师要全力以赴,以坚韧的毅力去化解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努力做到学生的良师益友,更要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做到为人师表的实际行动。综上所述,所有的源于一点,那就是要具备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负责意识,也正是师德师风的重要标志。

二、棱角分明的职业操守是师德师风的重要基础

万物群分皆因种类繁多,社会繁荣皆因职业众多,老师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是塑造人才的匠师,地位崇高,受人尊重;而甘于舍身投入教师事业的人,都有一定的职业操守,他知道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知道教师职业的责任,更知道教师职业的重要性,所以会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是必不可缺的素养之一,为了更好的完成自己职业使命,只有增强自身文化、思想、道德教师,才能为人师表,真正被人信服。在完善自己的同时,更要有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认识,因为教师是祖国栋梁的塑造者,承担着建设祖国栋梁之大任,良好的的师德师风是最基本的要求,有琢玉之精致,莲子之苦心,树人之底蕴。永无止境的完善自己,不仅仅是对教师职业的负责,更是懂的自身职责的特殊意义,身兼要职,任重而道远。因此,棱角分明的职业操守是师德师风的重要基础

三、笃实的职业规划蓝图是师德师风的重要组成因素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好的成就是源于对职责的未来规划。教师职业规划,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组成因素,真正的教师集大成者。真正为学生着想,使学生受益,使教师自豪;面对工作上的压力,要有敢为人先的不服输的精神,以良好道德素养,战胜对工作上的压力,四年的育人艰辛,铸就学生下半辈子的幸福,这是一个教师的最欣慰的笑容。做好本职工作,一个笃实的职业规划蓝图是离不开的,更是师德师风的重要组成因素。

四、找准角色定位,培养“五种意识”,做百年树人的栽培者

作为一名承载着育人工作的高校教师,要做一名心怀爱心的“园丁”,培养博学爱才的“园丁”意识。关爱每一名学生的生活、学习及成长成才,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真诚的工作态度,努力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引路人和呵护者。要敏锐的发现学生中的“后进者”、“三困生”——学习困难、生活困难、心理困难、留守学生,要努力做到给他父母一样温暖的爱,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管着、惯着。

作为高校教师团队中的一员,要心中有集体,培养与学校荣辱与共的“主人翁”意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高校中的每一位教师都要以提高自身素质为己任,做一个爱笑乐群的无私奉献者,因为小溪只能泛起小小的浪花,大海才能迸发出惊涛骇浪, 师资队伍的壮大靠的是每位教师不断加强教学科研,增强自身知识储备。作为高校育人者,要用全力、凭己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书匠”。

高校教师要做乐于奉献的"烛光",培养春泥更护花的“奉献”意识。教师就像是一支熊熊燃烧的蜡烛,师德则像是那一抹烛光,教师如烛,最让人感动的是:燃烧自己的同时照亮了别人前行的路。胡锦涛总书记在优秀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广大教师要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习主席在北师大的讲话中也说到: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更要有仁爱之心。选择了教师这个行业,就选择了奉献,选择了无私,为成为一名高校教师而自豪感爆棚。

高校教师要做勇于创新的“冲浪者”,培养开拓创新的“冲浪”意识。很多人热衷于“冲浪运动”,因为这项运动是一种拼搏进取精神的体现,而且更能体现一种尊严,作为高校教师,要有“冲浪者”那种挑战精神、无畏精神,这是人生价值的体现。面对学生求知的眼神,探索的乐趣,高校教师要怀有这种“冲浪者”的精神,不断刷新自我的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培養创新精神,工作中出新招,立足实际在育人道路上闯出一条阳光大道。

五、结语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华丽的言辞只是漂亮的外衣,扎实的工作和显著的成绩是强有力的证实,热爱着崇高的教师职业,更少不了对自身的文化积累,道德素养,真理的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职业真正光辉灿烂,我们因教师职业而自豪,教师职业因我们而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关继国.新时期师德师风刍议[J]..知识经济,2012

[2]李妍.谈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成人教育工作者[J]..知识经济,2011

篇5:高校教师师德师风

一、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不良现象:

1、放松和忽视理论学习,政治观念不强,发表不利于学生成长的言论观点,导致负面影响;

2、人本意识淡泊,对学生缺少关爱,不愿意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思想政治工作乏力;

3、缺乏进取精神,不钻研业务,得过且过;

4、学术道德修养不够,科研意识不强;

5、整体协作精神不强,把个人的利益看得过重等。

二、学术腐败五大症候

(一)、七拼八凑编教材

近年来各种版本的教材层出不穷,新教材大都是直接或者间接抄袭旧教材的,有些教材虽然有了一层“学术前沿”和“最新学术动态”的包装,但实质内容上却是“换汤不换药”。

(二)、洋虎皮做大旗

现今高校学界十分流行扯洋虎皮做大旗,其目的是想唬一唬中国人抬高自己的身价。一位北京某著名高校的知名学人,典型的“学术二道贩子”,他做访问学者回国后,便四处宣扬他在国外与某某世界著名学术大师交往甚密,对大师的全部著作又做报告又写介绍文章,俨然一副世界著名学术大师的中国学术代言人的模样。更有一位曾经在英国某大学作访问学者的国内某高校学人,自称是某世界级著名文艺理论家的国内惟一弟子,回来为中国文学大师重排座次,被国内同行贻笑大方。

(三)、泡沫与浮夸

中国的学术领域“注水”现象严重,中国的大学教授,专著、论文数量名列世界前茅,但中国有国际影响的大学教授,或者有国际影响的学术专著和论文却不多,这从每年全世界自然科学的三大检索上就可以看得出来。

从前一些孜孜以求的学者一年发表一两篇论文,一辈子只出两三本专著。现今一些急功近利的青年学者,在学界混了几年就敢称“著作等身”,专著三四十本,论文好几百篇。更有甚者,有些人连百万字都羞于出口,因为现今学术界流行:十万字原地踏步,百万字才起步,千万字水平才算数。

(四)、奖项之乱

学术评奖和立项(争取研究课题立项)中的腐败也为广大学人痛恨。尤其是评奖,有种说法在人们口中流传:“评奖就是评委分赃,你给我,我评你,剩下十之二三,再拿来装门面。”

(五)、剽窃与抄袭

篇6:高校教师师德师风

教育是人育人的事业。即教师教育和培养学生成长的事业。作为教师这一特殊的职业,直接担负着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历史重任,所以,师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加强烈的典范性,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每个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时代的要求。树立良好师德师风,塑造良好教师形象对推进社会向前发展和整个国家的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爱岗敬业是师德的基石

敬业,就是敬重自己从事的事业,热爱自己的事业,专心致力于自己的事业,千方百计将自己的事情办好。爱岗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更是一种责任。对于教师来说,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就是忠诚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社会与人民对教师寄予重望,因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学生本人和家长对教师也寄予很高的期望。教师被称作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因为教师的责任是培养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追求真理、善于创新的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良好素质,而其中敬业精神是首要的、最基本的素质。

二、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

在当前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人民群众进一步期待着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应该以爱与责任为核心。一个人最崇高的爱

是爱别人,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身心地去爱每一个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志。许多教育家都指出,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各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爱心”就是前提。“以己之爱,启他心灵。”教师要真诚地热爱学生,视之为子女,以满腔热情教育学生,用爱营造平等、民主、温暖、和谐的学习氛围。

三、为人师表是师德的灵魂

纵观教育发展进程,“为人师表”可谓是师德话题中永恒的主旋律。“师表”意思是指学习的榜样。为人师表是对教师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多元化随之带来了教育的多元化,教师对社会公众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公众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直接。“为人师表”的内涵正从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刻板的“师表”向多元化转变。为人师表是任何国家、任何时代、任何学校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它既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命题,又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命题。

除了父母,教师与学生相处时间最多,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影响极大,尤其是行。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在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才能为人师。教师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学生总是以老师作为模仿效法的对象,老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不断进取是师德的生命

如果说高尚的师德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动力,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基础的话,那么精湛的业务则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教师首先要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要把单纯的以传授知识为目标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黄炎培先生早就主张: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应是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

篇7:高校师德师风

———高校师德师风之我见

“建设什么样的师德师风,怎样建设师德师风”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的根本问题,它是建设优良校风的关键,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基础,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保证。加强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在本人看来必须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

一、找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切入点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一个关系到教育本质、教育效律等基本理论的重大问题。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校各项教育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杜威指出,“最好最深刻的道德训练,恰恰是人们在工作和思想的统一中跟别人发生适当的关系而得来的。”教育中的师生双方生命主体从各自自然生命出发,经由精神生命的融合,再到他们共有的社会生命的生成。在这种生命超越生命的相互创造中,教化者和受教化者双方的生命质量都会不断地得到升华和提高。西方国家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尤其强调师生关系,认为师生关系是教师道德的核心内容。我国目前的师生关系现状难以令人满意,师生之间缺乏沟通的现象比较普遍。正因为如此,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要以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切人点,对教师而言,尤其是要热爱与尊重学生。

热爱学生与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前提与关键。热爱学生,就要把学生的成人成才作为我们教师工作的最高目标追求,为学生顺利走入社会打下坚实的知识与能力基础;尊重学生,就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充分理解学生、宽容学生、欣赏学生。

教师热爱和尊重学生,就要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创造一种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及创新能力,实现“主体性”和“客体性”的统一,并从思想、情感、生活等方面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服务学生,优化师生情感关系,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和教育攻能的发挥。

二、明确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侧重点

当前,我国高校师德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大多数高校教师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能不断地传承师德,应对挑战。但是不可否认,高校师德建设中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如部分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不高、职业价值观模糊、学术功利倾向凸显、育人意识淡薄、敬业精神不强、合作精神欠缺、师表形象不佳等。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之一是没有处理好个人与国家、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围绕这个问题,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应明确以下几个侧重点: 第一,在高校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上,高校教师要牢固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热爱高等教育事业;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重点突出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社会利益的合理协调,物质与精神的有机结合,奉献与索取的合理平衡;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自觉规范自己的教学、学术行为。

第二,在维护学校声誉上,侧重强化集体本位观念,强化个人服从组织。这里提出的“集体本位”既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义利观,也非忽视个人利益的官僚主义或独裁,而是摒弃当前由于个人主义恶性发展而导致的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种种道德异化现象。“校荣我荣,校辱我耻”,教师的个人发展离不开学校,反之,学校的发展也需要教师的推动。教师的“荣”首先应体现在珍惜学校声誉、热爱学校、尊重学校上。每位教师都要以学校利益为重,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去保护学校的无形资产。具体而言,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就是维护学校声誉;注重细节,维护大局,就是维护学校声誉;遵守准则,依法施教,就是维护学校声誉;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就是维护学校声誉。

第三,在高校教师间的人际关系上,侧重形成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关心、真诚合作的同事关系。高校人才培养的任务,不可能依靠个别教师独自完成,而是教师群体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强调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通过交流与合作,教师之间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从而提高自己业务水平。我国的师德规范建设在这一方面比较薄弱,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规定,在实际工作中也表现出“文人相轻”、协作意识不强等问题。

三、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着力点

高校内各教学院系是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直接责任单位,围绕师德师风建设,应着力加强以下工作: 首先,学院党政要齐抓共管这项工作。要明确地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同学院其他党政工作一同规划、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检查,要把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与教师的学历职称提升工作同等对待,坚决克服师德师风建设是“软任务”、学历职称提升是“硬任务”的错误观念与做法。

其次,做好师德师风建设要求的细化量化工作。目前,系统地评价高校师德水平的科学模式尚未建立,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考评往往比较空泛、流于形式;在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体系的设计上也存在着科学性和合理性不足的问题。因此,在评价标准上,要结合教师具体工作实际,明确其思想政治素质要求、道德修养要求、教学工作要求、科研工作要求与班主任工作要求等,尽量从师德考评的指标中分解出一部分可以量化的指标,使高校师德评价便于操作;在评价程序和方式方法上,要采取民主公开的方式。在学期开始与每一位教师签订师德师风建设目标责任书,使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在考评时积极建立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和组织评价相结合的考评机制,考核结束后公布考核结果,奖优罚劣;在评价的激励机制上,落实对优秀师德教师的各项政策,营造师德高尚为荣的环境,从而使外在的师德规范变成教师的道德行为习惯。

再次,定期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教育。开展理论研讨、师德经验交流、评选、表彰师德先进标兵及邀请师德典范人物做专题报告等活动。通过学习和教育讨论,使教师认识到立业德为先、执教品为先,认识到师德与育人的密切关系,提高其加强师德建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职业神圣感和使命感,并自觉确立起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相适应的道德素质,从而把外在的规范内化为自我认知,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转化为自觉行动。

四、把握师德师风建设的结合点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搞单打一,不能靠短平快,要坚持几个结合: 一是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校园文化是一种隐性文化,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特有的校园文化。每个大学的校训,标志性建筑,甚至一草一木,都具有独特的文化个性。环境教育比思想道德灌输更具有感染力和渗 透性,教师所处的环境对教师的影响不是强制性的、有形的影响,而是潜移默化的、无形的影响。这些影响使得教师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感染、情操的陶冶,使教师的思想感情发生变化,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提高。校园文化会对教师产生强大感召力和凝聚力,并对他们的职业道德行为进行规范和矫正。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会让身临其中的教师产生“校荣我荣”的自豪感,从而全心全意投人到教书育人工作中,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

二是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与健全体制机制和严格管理相结合。任何道德规范在其转化为主体内在需求前,如果没有相应的外来监督因素的话,对人们行为的调节、约束就很难落到实处。高校师德规范的内容,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和文件中,它必须贯彻于教育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因此,高校师德监督要以学校监督为主,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通过设立师德督导、巡视组,建立师德监督网站等形式,让学生、教师以及社会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价,对高校教师师德加以警示,建立领导、教师、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师德师风建设监督网络,既加强师德师风的监管工作,营造良好的监督氛围,同时不断鼓励教师严格自律。通过建立健全约束与激励机制,造就师德师风建设自律及他律的强大合力,把高校师德建设落到实处。

三是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学、科研、学生工作相结合。要把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容有机地融人到教学、科研、学生工作之中,明确规范高校教师教育、学术、服务等工作中的道德要求,从而进一步强化高校全员育人。

四是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与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师德建设一定要关注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实际,为教师创造一个温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使广大教师有用武之地,少后顾之忧,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篇8:高校教师师德师风

一、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从目前我国的教育现状和大量的教育实践来看, 大多数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总体上是好的。绝大多数教师能够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严谨治学、遵守职业道德,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积极向上的追求, 受到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但不可否认在青年教师队伍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理论修养, 缺乏政治敏锐性。有些教师思想政治观念淡薄, 理想信念模糊, 对因改革开放而体制与法制的不完善导致的腐败现象不能正确对待, 人生理想和信念淡化, 对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 对同学们的思想道德状况也不关注, 不能较好地关心学校发展, 对学校存在的暂时困难有着失望情绪。甚至有些教师认为, 只要把业务搞上去就行了, 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干部和政工人员的事, 完全把教书育人割裂开来, 不能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是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当前,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 各种价值观念碰撞, 道德规范冲突, 再加之商品经济的冲击, 思想的多元化, 一些传统的价值观、道德观受到冲击, 造成了部分青年教师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规范上的混乱, 出现了所谓“人生理想趋向实际、价值标准注重实用、个人幸福追求实在、行为选择偏重实惠”的倾向。以至于急功近利、轻思想重学术、轻奉献重索取, 道德取向功利化, 不甘清贫, 弃教从商, “身在曹营心在汉”, 干几年就想转行, 更甚者向学生索要礼物, 致使有些教师的价值取向功利化、实用性化, 敬业精神弱化、责任意识淡化。

三是教学、科研和学术态度不够严谨, 心态浮躁。有些教师缺乏孜孜不倦的勤奋钻研精神, 对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不足, 无心探索新的科研成果, 无心致力于教育教学的攻关, 不研究教学方法及规律;一部分高校青年教师经不住金钱和物质利益的诱惑, 将自己的主要精力用于第二职业, 甚至从事低水平的同自己业务提高关系不大的工作, 而将教学放于次要地位。进而使教学、科研水平下降;有些教师为了追求学术产量, 剽窃别人的成果等, 严重影响了教学、科研质量和学生的成长成材。

四是缺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和精神。有些教师思想僵化、观念陈旧、知识贫乏、不求进取, 工作无动力、不学新知识、不钻研业务, 教学上墨守成规、缺乏创新, 危机意识不够, 竞争意识不强, 得过且过, 只求“过的去”, 不求“过的硬”。

五是缺乏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一名合格的教师, 特别是高等院校的教师应该注重自身修养, 在各种场合都要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但由于受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 少数教师的职业道德出现了下滑趋势, 职业情感淡漠, 职业行为失范。表现为对学生教育、关心、爱护、尊重、鼓励不够, 对学生冷嘲热讽、挖苦责备;有些教师语言不洁、衣装不整、行为不雅, 不认真备课, 讲台上任意发泄、考试中送人情, 甚至有的青年教师晚上沉迷于网络游戏、歌厅酒吧, 白天上课无精打采, 随便应付了事, 缺乏敬业精神, 事业心、责任感不强, 不能从实现国家的强盛、民族复兴的高度, 增强培养合格人才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二、师德师风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冲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 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一方面催生了教师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 由于市场经济的趋利性、竞争性、开放性, 诱发了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 出现了一些违背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要求的不合理现象, 高校教师身临其中, 难以抵制诱惑, 甚至部分青年教师随波逐流, 好坏难辨。并且随着我国的文化服务性行业逐步开放, 西方文化、价值观随着西方的影视、音像、书刊进入我国, 这既为我们吸收和借鉴西方有益的科学文化成果提供了方便, 也必然会使得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念受到西方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致使教师在理想、信念和追求上产生动摇、困惑、彷徨, 引起思想与行为上的失衡, 造成思想观念的剧烈冲突。

(二) 网络文化对师德师风建设的挑战。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尤其是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的时空界限, 给人们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特别是青年教师影响越来越大。网络信息和文化鱼龙混杂, 良莠不齐, 难辨真伪, 以及其开放性、虚拟性等特点, 致使学生和部分青年教师产生心理异化、违法乱纪等现象, 出现了一些师德失范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既损害了人民教师的形象, 又严重地影响了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精神文明。也给传统教育中的师德师风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 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给师德师风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高等教育发展规模扩大, 这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补充师资, 很多高校不惜采取提高住房待遇、改善生活条件、增加科研经费等措施引进人才, 这虽造就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的教师队伍, 但也使一些思想道德水平较低和责任感不强的人进入了教师队伍, 给师德师风建设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三、新时期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思考

要使高校青年教师真正领会师德的真正内涵, 必须从各个方面培养师德师风, 在当前新的形势下要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增强青年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青年教师的素质如何, 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影响到未来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因此, 对青年教师, 要经常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强化职业道德观念, 不断增强广大青年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爱岗敬业精神, 让他们真正认识到教书育人的光荣, 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业务水平, 为培养新世纪高质量人才而勤奋工作。教书育人是一种无尚光荣的事业, 青年教师要自强、自爱、自尊、自重, 牢固树立职业的光荣感。同时, 又要遵纪守法, 严于律己, 为人师表, 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给学生带来的影响, 不仅要“言传”, 还要做到“身教”,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 怎样做人, 怎样生活, 怎样与社会和和谐相处。

第二, 树立先进典型, 发挥榜样作用。青年教师刚走上讲台, 对自己心目中的师德典型还比较模糊, 因此要大力表彰先进、树立教师中的典型, 充分发挥榜样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示范作用, 使青年教师学有方向, 赶有目标。[5]教育战线上许多先进人物、典型事例都是进行师德教育活的教材。因此, 一是要宣传历史上优秀教师的事迹。二是学校应把先进人物请进来, 给青年教师作报告, 或者组织青年教师走出去参观、访问, 让青年教师直接接受生动的教育。三是要树立生活中的学习榜样, 选出模范教师的典范, 请他们作师德报告, 用他们教书育人的高尚品德和甘为人梯默默奉献的蜡烛精神教育、影响、规范大学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 弘扬正气, 树立信心, 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四是大力倡导新老教师的“传帮带”活动, 使青年教师从老教师身上学到精湛的师能、高尚的师德。五是举办师德表彰活动, 在表彰先进的同时促进落后的发展。通过这些活动, 让青年教师去认识和体验, 进而“见贤思齐”, 形成合乎规范的道德行为。

第三, 引入激励机制, 提高师德师风修养的自觉性。青年教师工作时间不长, 工作经验不足, 又缺少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和教育, 这是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一个薄弱环节。但是, 另一方面, 青年教师上进心强, 具有强烈的实现自身价值、得到承认肯定的愿望, 对竞争机制适应性强, 易于被激励。因此, 在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引入激励机制, 奖优罚劣, 将有力促进青年教师对师德师风规范的认识, 提高师德师风修养的自觉性。如完善和深化学生评教、同行评教、师德师风考核等一系列制度, 对评价优良者及时地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 发现和肯定青年中的突出人物, 及时对符合条件的青年教师不拘一格地给予破格晋升等各种机会, 对不符合条件的给予惩戒等等。

第四, 进一步调整教师队伍结构, 优化青年教师资源配置。一是积极适应人才竞争与人才流动的形势, 因势利导, 加大力度, 调整教师队伍结构。应通过补充优秀本科毕业生、研究生、吸引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及向社会公开招聘高水平教师等措施, 调整和改善教师队伍的学历和职称结构, 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二是为适应学科发展的趋势, 根据高校自身特点, 改革、调整教学和科研组织方式, 优化教师资源, 做到人尽其才。应加强校际合作, 加大学科交叉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积极组织以学科群为基础的高层次人才协作。教师也要积极适应这种变化, 充分主动发挥自己的优势, 以自己所熟悉的研究方向为根据地, 在这个广阔的学术空间遨游。三是充分发挥学科优势, 积极吸纳高层次的高校教师, 形成人才储备、骨干遴选和人员流动的有效机制, 加强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力量, 使基础学科、尤其是应用学科教师队伍始终保持活力。

第五, 改善青年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解决青年教师的实际问题。师德建设需要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一方面, 国家一直在大力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 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为教师提供优越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另一方面, 高校本身也应积极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的良好教育条件。可以说, 环境对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 高校的党政领导应掌握青年教师心理特点, 通过各种渠道和各种形式, 主动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与他们交心、交朋友, 为他们排忧解难, 在条件许可情况下, 积极争取改善他们的福利待遇、工作条件和学习条件, 为他们创造一个稳定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使青年教师安心于教育事业。真正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将思想道德建设寓于多做实事、好事的实际工作中, 在为青年教师的服务工作中增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郑海味.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自我认识[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 2001, (05) .

[2]马新峰.高校应加强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J].平原大学学报, 2002, (03) .

[3]张文学.关于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02, (02) .

[4]袁丽君.论高校青年教师的基本素质及其培养途径[J].吉首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04) .

[5]蒋宗珍.论高校青年教师的合作学习[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5, (04) .

上一篇: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下一篇:国际货物买卖合同适用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