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2024-06-04

支付风险管理的必要性(精选8篇)

篇1:支付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论统一评标专家费支付标准的必要性

摘要:多年来,评标专家们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为我国招投标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国家和地方级专家队伍规模扩大,评标专家劳务费的支付标准也亟待统一和规范。本文将围绕统一评标专家费支付标准的必要性展开论述,以期能对此项工作的开展有所益助。

2000年1月1日《招标投标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在工程、货物、服务中的招投标活动有了法律规定,我国招标投标法律制度开始逐步完善。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提高项目质量,维护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充分体现公平、公正、科学、择优原则,法律明确了评标工作由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以及评标专家进行评标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法律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01年颁布了《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2003年颁布了《评标专家和评标专家库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有关部委根据本行业的不同特点陆续颁布了工程建设、政府采购、机电产品、公路、铁路、民航、水利等评标专家管理办法及评标办法等规定。一系列的规章分别从评标委员会的组成、评标专家的权利义务、评标工作要求、评标工作内容及评标标准等方面作了具体要求,形成了我国招投标活动体系中有关评标专家的现行制度和评标规范制度。多年来,评标专家为我国招标投标事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专家们用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严谨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依法评标,确保推荐的中标人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确保招标人能够选择到优秀的供应商。正是基于评标专家在招投标工作中的重要性,2011年12月颁布的《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国务院有关机构和各省级政府需要建立综合评标专家库。这一立法目的,一是建立国家级和地方级的综合评标专家库以规范国家和地方专家队伍,二是充分肯定评标专家制度在我国招标投标中的重要作用,继续强化这方面的工作,对评标专家进行规范,以利于评标环节更加认真严格。

根据我国《招标投标法》的规定,评标专家需为相关领域工作满八年并具有高级职称或者具有同等专业水平,才能加入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专家名册或招标代理机构的专家库中。所以说,评标专家均是在本行业达到高级职称并有一定学术成绩或科研成果的知识分子。专家们在被抽取为某招标项目的评标专家后,都是请假从工作岗位上到评标现场进行评标,根据评标项目不同,少则一天,多则三五天,甚至还要晚上加班,他们审阅、评审、对照和比较大量的招标文件,工作量和工作强度相当大,工作非常辛苦。有时,在评标工作中还要排除各种干扰和影响,公正地评选出最合格的中标人。正是由于这些评标专家付出的辛勤劳动和在招投标环节中的重要作用,才能有效

地保证招标质量,保护招标人的利益。招标人应当充分尊重评标专家的工作,付出合理的报酬,积极配合和支持评标专家完成好评标工作。

关于专家的劳务报酬问题,我国评标制度与评标专家制度建立后,针对专家们的工作,有关部门也下发了相应规定,发改委2002年在颁布的《招标代理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评标专家的费用由招标代理机构从其收取的代理费中支付,在2004颁布的《集中招标采购药品价格及收费管理暂行规定》中也确定了专家的评标劳务费由招标代理公司从其收取的代理费中支付。2005年建设部和国家工商总局共同颁发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合同示范文本》规定,在招标业务范围内所发生的费用(如:评标会务费、评标专家的差旅费、劳务费、公证费等),由委托人与受托人在补充条款中约定。在货物和服务及政府采购中的评标专家的劳务费用数额及支付上,针对评标中意见集中反馈较多的现象,有的地方招投标协会出台了指导性意见,如山西省招投标协会出台了《山西省评标专家咨询服务费标准指导意见》。但专家费用支付多少,如何支付,国家没有统一明确规定。因此,在实践中,招标代理机构一般都是按每天800元人民币/人或以下标准支付评标专家劳务费,工程类的或者工作量较大的评标则按每天1000元人民币/人劳务费支付。但随着招标投标的规模越来越大,评标工作越来越多,一些招标代理机构或政府采购中心在支付评标专家报酬也出现了各种内部规定,表现形式五花八门,各种各样:有的规定专家评标劳务报酬为每天600元人民币/人,半天300元人民币/人;有的每天支付为500元人民币/人;有的从成本考虑把明明需要三天完成的工作量压缩成两天,仅支付两天的费用;还有的在评标时不说明评标报酬标准,完成评标后,如未能达到其理想结果,则以各种理由变相的克扣;还有的明明是两个评标工作,在完成后不考虑评标工作量,仅按一个评标工作支付报酬。评标专家很多时候都以一种“给多少,算多少”的心态,不会据理力争,同时,也出现过因专家费过少而拒绝在评标报告上签字的案例。总之,现在出现的问题是评标专家的劳务报酬越来越低,造成在抽取专家评标时,有的专家根据以往经验判断费用是否合理才决定是否参加评标,专家拒绝参加评标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些都是笔者在评标工作中亲身经历的,这个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专家的评标工作积极性和认真程度,长期以往,不利于招标投标活动的有效开展。如果一味地压低评标专家的劳务报酬,势必影响专家参与评标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对评标专家支付劳务报酬的问题应该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只有统一规范地支付评标专家的劳务报酬,才会使评标专家的评标工作更加规范,也会使专家更加认真负责地完成评标工作。

笔者认为,评标专家费的标准应体现合同法的等价有偿原则,合理确定评标专家费的政策指导标准有利于规范专家库管理。标准过低将降低评标专家的工作积极性,影响评标工作质量;标准过高则加重招标人及招标代理机构的负担,并

容易造成评标专家过分看重个人收益而忽视评标工作本身。

总之,规范和统一评标专家的劳务报酬是完善评标制度的一部分。韩国是全世界公认招标采购制度最为规范和先进的国家。笔者随中国招标投标协会赴韩国调达厅访问时了解到,韩国的专家费一般规定在每天1500~2000元人民币/人。众所周知,韩国的政府采购制度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值得我国借鉴。根据我国国情,考虑评标专家专业水平及在招投标工作中的作用和招标代理公司成本,参考有关专家授课的劳务报酬,适当进行统一规范,我国评标专家的劳务报酬应统一在每天1000~1500元人民币/人较为适宜。建议相关部门应出台规范专家评标费用支付标准。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笔者希望招标人及招标代理机构能注意到这个细节,能够在实践中重视并予以研究解决。招标人与招标代理公司在签订招标代理合同时,也应就评标费用问题明确加以约定。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我国的评标制度及评标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作者:周淑梅 作者单位:北京市国联律师事务所

篇2:支付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新浪支付资金托管项目组调查报告

“跑路”、“倒闭”等负面新闻让高速发展的P2P平台陷入风口浪尖,在百度输入“P2P跑路”的关键词即出现一连串的平台倒闭消息。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有将近80家网贷平台跑路或者倒闭。今年以来,又有近20家关门。用乱象丛生来形容新兴的P2P行业一点也不为过。

硬币的另一面是,饶是百度等搜索平台全面下线了P2P平台的推广,各路媒体不断发文提示行业的高风险,但P2P仍展现出惊人的生命力。最新数据称今年上半年全国P2P平台数量高达1200家,行业成交量达818亿。在金融重镇深圳,旺旺贷跑路事件余波未息,又有一大波新军杀入。1日,联投网将总部迁入中航中心,此前,其总部设在河南郑州。与此同时,更有招商银行、民生电商等“正规军”也杀入P2P领域。

P2P网贷野蛮生长

在互联网金融的大潮中,P2P网贷平台数量呈现出井喷式增长,据统计,2010年全国P2P网站仅有20家左右,截至目前,国内P2P平台总数量达到千家,交易规模近千亿元,同比均实现百倍的增长。

作为创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P2P网贷最吸引用户的是动辄两位数的高收益,搜索各个平台推出的收益率,基本在10%以上,更不乏20%这样的高收益诱惑,正是依靠明显高于其他理财方式的收益和方便快捷的优势,P2P迅速渗入小贷市场,风靡全国,掀起了一股新型投资浪潮。

对于P2P的火爆,新浪支付资金托管项目组认为有其内在逻辑。他分析,P2P行业的出现是利率化市场与互联网相结合的产物,对现有金融体系无法满足借贷需求的补充,也是创业人士面对传统金融创新瓶颈的一个大胆尝试。“鉴于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庞大的民间融资需求无法被传统金融机构消化,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P2P网贷会很多用户理财的主渠道之一,将在互联网金融中持续占据重要地位。”

有研究机构最新发布的P2P网贷平台报告称,P2P网站的交易量高峰在夜晚,浏览量则集中在上午和晚上,用户的平均浏览时长近半小时,对借出的关注明显高于借入,贷款用途多为淘宝经营。用户主体为30-40岁中青年男性群体,关注P2P网站的人群以商业人士居多。而且 P2P人群与关注股票的人群重合度最高,最受P2P人群关注的投资类产品是股票,最受P2P人群关注的贷款类产品是银行信贷。

自律应成P2P平台共识

与P2P高速发展相生相伴的是不绝于耳的“跑路”事件,今年以来,至少有20多家平台倒闭,其中,旺旺贷事件影响最为恶劣,受害投资人多达600余人。此事之后,业界都在追问P2P平台的风险监控和行业监管。的确,作为新生事物,P2P网贷行业安全性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新浪支付资金托管项目组分析,由于目前P2P网贷平台还处于发展初期,加上我国的信用体系不完善,各方面还不够规范,监管方面主要是靠行业自律。因此,怎样进行严格风控,保障投资者权益,从而给投资者带来安全感,是目前所有P2P平台发展的根本所在。他认为,在实际操作中,P2P平台为了防范借款人违约风险,首先应引入欺诈防范策略系统,同时,还要依靠平台风控团队线下实地考察借款项目,考核小微贷款经营者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通过双重风控评估标准评级,完全合格的借款项目才能被发布到平台上,以此来降低平台坏账率。

分析称,造成行业乱象的现状,除了目前监管政策空白的原因,征信系统的缺失也极大阻碍了P2P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征信系统不能做到成熟完善,行业数据不能实现共享,无疑会对P2P机构进行信用评估、利率制定和风险控制上增加运营成本。余建军表示,如果P2P平台能早日接入央行的征信系统,在保障借款方隐私的前提下于行业内实现数据共享,那对借款人是否有多重负债、是否逾期等方面就能够更好地规避违约风险,加速审贷过程,减少运营成本,平台也能为投资人让利更多空间,促进资金流动,从而保证P2P市场高效地配置信贷资源,惠及草根市场。

来自监管层和业界的专家们齐声呼吁P2P机构接入征信,央行征信中心副主任王晓蕾回应称,只要P2P被主管部门认定为放贷机构,就能实现央行征信系统的接入。据悉,目前央行征信系统还有5亿自然人没被采集到征信报告,这对于P2P机构来说是一个发展机遇,只要在这部分人中找到细分市场,掌握这个群体风险控制的核心,就能极大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

深圳市场大有可为

不可否认,P2P作为互联网金融的新兴融资渠道,是真正能为融资困难的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助力,拉动投资增长、激发经济活力的有效途径。正因为此,银行、PE、产业资本相继闯入这个新兴领域,一举打破之前民间资本唱主角的格局。

据不完全统计,招行、平安银行、农行、浦发银行等多家银行开始杀入P2P行业,布局互联网金融。6月,包商银行旗下互联网金融理财平台小马Bank上线,主打产品之一即债权投资产品。7月15日,背靠民生银行的民生电商P2P平台“民生易贷”也上线,首个如意3号1000万元项目额度4分钟售罄。此前,率先推出P2P产品的招行其5000万元投资额度的产品当天就被“抢购”一空。

篇3:支付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一、当前人民币跨境贸易支付渠道

目前由于我国资本项目存在管制, 人民币跨境贸易支付基本由两条渠道完成。一是通过香港、澳门的清算行系统, 也就是境外贸易结算的参加行委托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或中国银行澳门分行担任清算行。二是境外参加行委托境内的人民币贸易结算代理行代理结算业务。以中行为例, 清算行具体操作流程如左图所示。

在现有支付条件下, 清算行和境内代理行与境内结算银行必须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的大额支付系统办理人民币跨境资金结算业务。清算行为境外人民币资金提供了最主要的回流渠道和人民币存款的定价基础。比如, 香港大部分人民币存款通过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存入人民银行深圳分行的清算账户, 目前年利率为0.72%。这个利率构成了香港人民币存款利率的重要定价基础。同时, 由于人民银行给予清算行和代理行一定的人民币购售额度, 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民币的流动性。而境内代理行因为可以在境内银行间拆借市场拆入和拆出人民币资金, 也为境外离岸市场提供了额外的流动资金。

二、我国支付系统增加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功能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快速发展, “十二五”规划提出了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要求。有数据显示, 2011年, 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量超2万亿元, 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量超1100亿元。伴随金融市场和资本账户逐步放开, 以大额支付系统为唯一载体的人民币跨境资金结算业务渠道已经无法满足跨境支付业务发展需求。在资本项目可兑换之后, 央行将没有必要继续给清算行和代理行以人民币购售额度, 也没有必要继续为清算行提供在境内银行间拆借市场拆入和拆出人民币资金的额度。与此同时, 清算行将不再是境外人民币的主要回流机制和离岸人民币存款的定价基础, 而是很大程度上将由市场提供。届时, 清算行的功能将“退化”为一般的代理行。换言之, 目前意义上的清算行将消失其作为进入境内大额支付系统的“接口”功能也可以被中国银行取代。那么, 目前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渠道与支付系统的构成就无法满足资金清算需求。

因此, 在资本账户的开放过程中, 我国应在原有支付体系基础上尽快建立一套资本流动监测体系, 尤其对人民币跨境贸易支付应该尽快建立一整套风险监测和监管体系, 对跨境资本流动进行有效统计、跟踪、预测和分析, 减少国际资本流动冲击的负面影响。同时, 进一步扩大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范围, 在推动进出口业务开展的同时, 促使人民币有序回流, 畅通人民币跨境贸易支付渠道, 不断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支付清算基础。

三、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实施的近期构想

我国跨境贸易支付渠道现已基本形成, 所以在一段时间内, 为有序进行资金导流和新系统更换, 还应该继续维持目前中银香港分行和澳门分行的清算行体制, 但同时可以考虑将清算范围进一步扩大, 这样既可以为跨境贸易支付扩充渠道, 也可以为新系统的上线实施搭建好一个转换平台。

由于未来美元走势的波动较大, 大多数东南亚国家愿意利用人民币来做对冲, 规避外汇风险。为推动贸易及投资流动性, 中国已经同新加坡、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近20个国家的银行签订货币掉期协议, 并保障人民币供应稳定。而相比之下, 美国并未同多个亚洲国家签订这样的协议, 当欧债危机加剧, 美元的流动性趋紧, 其供应就会受到影响。因此, 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研发过程中, 我们可以依据上年跨境支付量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选择性地扩充清算行, 在新系统上线之前为我国跨境贸易支付搭建多元、畅通的支付渠道, 为一下步的系统上线提供转换平台。

四、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功能及意义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CIPS) 开发的主要功能在于:连接境内、外直接参与者, 处理人民币贸易类、投资类等跨境支付业务, 满足跨境人民币业务不断发展的需要;采用国际通行报文标准, 支持传输包括中文、英语在内的报文信息;覆盖主要时区 (亚、非、欧、美) 人民币结算需求;提供通用和专线两种接入方式, 参与者可自行选择。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CIPS) 主要处理人民币跨境支付业务, 业务处理时间和业务类型均独立于大额支付系统 (HVPS) , 两个系统之间相互独立, 但互联互通。境内机构可以同时作为HVPS和CIPS的直接参与者, 境外机构不再与HVPS直接相连, 而作为CIPS的直接参与者或间接参与者。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开发与运行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现代化支付体系, 对于中国2011年至2015年支付体系的发展有着多方面意义。

首先,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运用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性支付清算结算, 完善国际国内支付体系标准衔接机制, 在支付结算国际规则与国际标准制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建设为跨境经贸往来和金融中介活动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清算结算安排, 确保了我国金融信息安全。

其次,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运用有利于推进支付服务市场对外开放。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建设对进一步开展国际结算业务有积极作用, 在风险可控和经济可行的前提下, 新系统的建设运用可以推动业务、机构不断向境外延伸, 不仅畅通了人民币跨境支付渠道, 完善了人民币跨境清算体系, 更提高了人民币国际支付效率。

最后, 新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现代化支付体系, 在资本项目逐步开放, 跨境人民币支付量激增的前提下, 完善、高效、低成本和安全的现代化支付体系必定是支持资本项目开放的关键, 同时也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无疑开创了我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国际化的新纪元。

摘要:人民银行决定组织开发独立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本文通过对我国跨境贸易支付现状的分析, 从多角度论述其研发、实施的必要性和近期构想。新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将进一步完善现代化支付体系, 在资本项目逐步开放的前提下,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无疑开创了我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国际化的新纪元。

篇4:支付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关键词:恶意欠薪;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必要性;实施现状

从2010年的8月23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被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草案(八)》开始,在经过了半年时间的审议和讨论,最终于2011年2月2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第十九次会议上获得了通过,而最终的罪名也在2011年4月27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于2011年5月1日得以正式实施。本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草案(八)》的第四十一条规定,在刑法典中是第五章侵犯财产罪中的第二百七十六条破坏生产经营罪之后增加的一条。

一、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法背景

用工单位拖欠劳动报酬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由来已久。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私营经济、合资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发展,政企分离,国有企业实行自负盈亏,导致公司与公司,公司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见的三角债,连环债层出不穷,而且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不仅包括了农民工,教师,医生等,甚至公务员的工资被拖欠也并不少见。因此,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从一个社会容易忽视的小问题,逐渐发展成了当今社会的热点大问题,其从中所产生的社会负面效应,甚至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持续发展。

(一)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现象的现状研究

肆意拖欠劳动者报酬的丑恶社会现象,正式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则始于2003年10月温家宝总理帮助重庆农夫熊德明丈夫讨回劳动报酬的报道。由此,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存在于各行各业的欠薪现象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这也是该项立法的社会基础和发展由来。但是情形不容乐观,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根据国家统计农民工被拖欠劳动报酬的数字显示:其中保留工作只是回家过年的农民工4.4%被拖欠劳动报酬,需要重新找工作的返乡农民工有8%被拖欠劳动报酬,因金融危机导致企业关停返乡的农民工有13%被拖欠劳动报酬,因企业裁员而返乡的农民工有5.7%被拖欠劳动报酬。此外,欠薪逃匿事件也呈上升趋势

(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动机研究

目前,规制不支付劳动报酬的法律主要有《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法律规范。这些法律规范虽然明确了用人单位在侵害劳动者时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但是,从这些法律规范的强制性和威慑性上来看是远远不够的,欠薪者发生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时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仅仅是被责令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和责令支付赔偿金这三种责任形式。这些简单的民事救济途径相对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所能获得的利益形成了巨大反差,显然不足以震慑那些利欲熏心的用工者。

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法意义

纵观世界立法发达的国家,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在美国、波兰、泰国、韩国、法国、加拿大等国都已经规定为一种犯罪,甚至我国的台湾地区也有规定:“雇主必须在确实可行的范围内尽快支付工资,任何情况下不得迟于工资期届满后7天内支付,雇主如故意及无合理辩解而违反规定即违法,经定罪最高可判罚款35万元新台币及监禁3年。”因此,在充分学习域外先进立法的基础上,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入刑,既增强了我国法律法规适用的强制性,也促进了我国刑法学的研究和完善,意义深远。

(一)增强法律法规的强制性

在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入刑之前,劳动者遭遇欠薪纠纷,主要有以下五种救济方式:劳资双方协商解决,通过调解组织进行调解,由劳动监察部门责令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报酬,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些救济途径看似较多,然而,由于用人单位占据优势地位,劳动监察部门处罚措施不够严厉,违法成本极低,相对的是劳动者讨要薪酬的过程及其漫长、费用颇高,这对于本就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因此,要通过立法,来提高用工单位的违法成本,对用工者处以更为严厉的处罚,增强法律法规对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适用的强制性。

(二)促进我国刑法学的研究和完善

关于劳资方面的刑法规定,在国外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英、法、美、德、日等发达国家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逐步步入福利社会过程中产生的刑法分支学科,这正是劳动法和刑法交叉融合的产物——劳动刑法,作为一种交叉型的法律规范,既具有劳动法规范的属性,也有刑法规范的属性。因此,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入刑,有利于完善我国刑法的规定,更有利于我国刑法立法技术的提高。

三、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展望

徒法不足以自行——只有将法律制定与法律有效实施结合起来;将政府行政作為与社会力量结合起来;将劳动者的利益始终放在第一位,那么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就不会成为一纸空文,它一定能更好的保障日益增多的劳动者权益。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入刑后的惩罚并不是目的,目的是如何保障和救济劳动者的合法利益;同样,立法也不是以频繁使用为目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规范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希望在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实施过程中,逐步实现由每年少量案例到每年大量案例再到每年少量案例的变化过程,因为从刑法规范本质来看,这种变化正是实现良好道德风尚——诚实信用的真实写照。

参考文献:

[1]《胡锦涛温家宝多次批示要求切实维护民工权益》.新华网,2004年1月17日,

[2]《2008年末全国农民工总量》.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2008年

[3] 邓志勇.《浅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在实践中的适用》.法律图书馆网,2012年4月28日

[4] 徐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若干问题研究》武汉大学,2011年5月

[5] 林子焜.《浅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构成要件》中国法院网,2012年12月7日

作者简介:

篇5:微信支付潜在的三大风险

一、微信支付须绑定市民个人身份证、银行卡账号及手机号码等信息,几乎将与支付相关的个人信息全覆盖。但智能手机的配套插件和支付安全系数,远远低于PC终端。

二、微信作为新生事物,缺乏传统金融业长期发展的制度沉淀,巨量支付的过程中产生的风险难以掌控,行为也难以追踪,有可能成为洗钱或者金融犯罪的另类渠道。

三、缺乏传统金融业的金融储备和金融监管缺位,一味求大和抢占互联网金融地盘,一旦出现公司财务黑洞或链条断裂,也可能爆出“支付危机”。

微信支付的常见安全隐患应对 为此,江门市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联合会对市民使用微信支付时的安全问题进行了调查整理,针对微信支付几类常见的安全隐患,向市民提供相应的防范对策。

隐患一:信息泄露后易冒用

市民刘先生发现自己的微信账号最近四处向朋友借钱,通过调查了解,原来是他之前所用的手机号码停用后,没有及时与微信解除绑定,导致被他人冒用。刘先生后来才发现,他和旧号码的新用户共用了一个微信号,导致他的个人隐私和信息都被泄露了,如果没及时发现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防范对策:

旧手机不能随便丢,里面可能存着个人的电话簿、短信、照片、个人账号等信息,要特别注意换手机号后,还要和微信解绑。如果不解绑,就可能造成信息泄露。同时,智能手机可能包含大量私人信息或涉密信息,且与普通电脑相比,智能手机自身信息安全防范能力弱。不要轻易将密码告诉陌生人,针对不同的网银设置不同的密码,如果身份证等物品丢失,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进行挂失和补办。

隐患二:微信点赞获奖品是圈套

市民蒋女士在微信上看到一个某公司发起的活动,称“集齐50个赞,即可免费赠海南三日游,转发有奖„„”当她集齐50个赞后,却收到了一张需要自己付费的旅游套票。蒋女士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活动名义上是送旅游,实际上,后续项目都需要自己付费,市民如果用微信支付,就一步步落入了骗子商家的圈套。

防范对策:

微信集赞的一些骗子商家,只是用这种方式宣传品牌。因此市民在遇到这种活动时,要提高警惕,保持理性。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的美事。避免盲目跟风,上当受骗。看到不能兑现或者不确定性的承诺,如果没有公布程序的内容,就不要参与。同时,不要随意转发商家集赞活动的消息,防止自己上当受骗还散播了负能量,导致更多人上当受骗,也中了不法商家的圈套。

隐患三:易克隆、假冒微信头像

市民钟先生称,由于微信只是聊天工具,无法绑定身份证等个人信息进行实名认证,同时微信头像和昵称可以随意更换,存在一定身份认证漏洞,容易被不法分子盗用好友头像和昵称冒充身份。

防范对策: 在使用微信时,可以通过添加个性备注或设置聊天背景来区分类似名字的好友。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方发送消息后,还要仔细查看其资料,如果存在怀疑,应及时查证,避免上当受骗。

隐患四:一旦盗刷,账户被清空

不少市民担心,现在很多人都习惯将自己所有的资金存放在同一个银行账户内,平时经常在微信上使用打车软件和缴费等等,将所有钱存放在一个账户里,支付起来很方便,不用担心余额不足。但是,在便于管理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如果用这张存放全部资金的银行卡开通了微信银行,如果一旦被盗刷就可能将账户内的资金全部清空。

防范对策:

篇6:支付清算系统风险排查情况的报告

我行核心业务系统托管在**银行张江数据中心机房,由**银行专职团队-银行合作中心(总行一级部门)负责应用系统的日常运维工作,同时通过**银行代理大小额系统接入人民银行支付系统。

一、信息安全管理方面

(一)制度建设

银行合作中心作为中小银行应用系统托管服务的主办部门,在遵照总行相关IT制度外,还根据应用系统托管运维服务的特点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相关制度包括《***》等文件,对托管信息系统日常工作中涉及到的机房管理、人员管理、运维流程、用户密码管理、数据管理等方面做了详细说明和规范,确保信息系统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有效防范化解金融电子化风险。主要情况如下:

(二)、数据安全

**银行作为银行业机构重点外包服务提供商和同业托管机构,严格遵照银监会相关监管政策规范我行向同业机构提供的各项信息科技外包服务,确保委托行数据安全。主要情况如下:

1、在数据安全管理方面,主要措施有:

在日常生产运维中,我行采用了安全技术和工具保证运维操作做到事前审批、事中双人复核、事后可追溯审计,并按照“必须知道”和“最小授权”原则设定严格的访问控制权,保证信息安全,在数据信息管理方面做到“严格审批、有据可查、操作留痕、主动反馈”。凡涉及本外币核心系统主备机的业务数据修改操作,密码管理人员必须监督操作过程。数据修改必须在指定的终端操作平台进行登录、操作,并对操作进行7×24小时进行录像监控。

生产数据备份包括操作系统备份、动态生产数据的备份以及核心业务系统及各非核心类业务系统的静态生产数据的备份。

对生产数据备份介质进行异地存放,确保在突发事件或不可抗拒的灾难发生时能快速恢复生产,是保障生产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有效手段之一。

(三)、外来人员管理

外来人员进入托管数据中心机房需填写《外来人员进入机房申请表》,经银行合作中心和**银行数据中心有权人审批通过后方可进入,并由银行合作中心专人陪同。外来人员进入运行维护室需填写《外来人员进出运维室登记簿》,并在指定区域在专人监控下对系统进行维护操作。

二、网络管理方面

我行网络结构为全冗余设计,所有支行与总行计算机机房均为双路由器双运营商冗余专线(电信、移动)接入。

三、系统运维方面

(一)组织架构

运行维护处负责托管数据中心主机房、灾备机房日常管理、托管数据中心信息系统日常维护、受理合作行数据变更、业务咨询、二线技术支持等工作;

(二)运维管理制度

银行合作服务中心在遵照总行相关IT制度外,还根据科技输出业务的特点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相关制度包括《**》等文件,对托管信息系统日常工作中涉及到的机房管理、人员管理、运维流程、用户密码管理、数据管理等方面做了详细说明和规范,确保信息系统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有效防范化解金融电子化风险。

(三)托管数据中心信息安全

1、数据安全

在数据信息管理方面做到“严格审批、有据可查、操作留痕、主动反馈”,主要情况有:

四、应急管理方面

篇7:支付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来源:移动支付网 2015-3-10 10:45:3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及时了解和掌握某地非金融支付机构业务和经营风险情况,防范支付风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10〕第2号,以下简称2号令)、《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0〕第17号)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建立支付机构监管报告制度的通知》(银发〔2012〕176号)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某地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管理办法所称非金融支付机构(以下简称支付机构)是指在某地开展业务的已获支付业务许可的机构,包括法人支付机构和非法人支付机构。

本管理办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简称银行机构)是指与支付机构合作开展支付业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第三条 本管理办法所称支付业务报告是指支付机构和银行机构向中国人民银行某地中心支行(以下简称某地中心支行)报送的与支付机构支付业务相关的报告,包括重大事项报告、月报、季报和年报。

第四条 支付机构和银行机构的报告事项要真实、准确、全面、及时。

第五条 支付机构和银行机构应指定专门的业务报告部门和联络员,负责报告事宜。报告部门或联络员发生变动时,应及时报告某地中心支行。

第二章 重大事项报告

第六条 支付机构因突发事件导致支付业务中止超过2小时,应当立即将有关情况报告中心支行。未采取书面方式报送的,在事件发生后3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报告事件的原因、影响及应急补救措施。

第七条 支付机构涉及以下重大报告事项时,应于事件发生2个工作日内向某地中心支行报告。

(一)发生集体上访、客户集体投诉等群体性事件。

(二)发生客户、商户、交易信息泄露和支付业务系统被恶意攻击等信息安全事件。

(三)发现或发生与客户、商户从事与欺诈、套现、洗钱、恐怖融资或其他犯罪有关的可疑交易或实际交易。

(四)支付机构或其股东发生重大案件、诉讼、仲裁、对外提供担保、重大资产被质押(扣押、抵押、冻结、查封);或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受到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

(五)支付机构或其股东因新闻媒体负面报道等引发自身公共关系危机,可能对自身经营、社会稳定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

(六)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正本和副本)在有效期内非因不可抗力灭失、损毁的;

(七)支付机构累计亏损超过其实缴货币资本的30%;

(八)支付机构签订、变更、终止备付金存管协议的;

(九)支付机构实缴货币资本与客户备付金日均余额比例低于10%;

(十)支付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发生变动,或涉及刑事诉讼或受到刑事处罚;

(十一)持有5%以上支付机构股权的出资人或者实际控制人,其持有股份或者控制公司的情况发生较大变化;

(十二)支付机构股东违规处理其出资行为(如抽逃或变相抽逃注册资本、以资金信托、股权托管、质押、秘密协议等方式私下转让出资);

(十三)其他临时发生的、对支付机构经营发展具有或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风险事件或重大突发性事件的重大事项。

第八条 银行机构涉及以下重大报告事项时,应由其备付金账户所在支行在事件发生当日至迟下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某地中心支行报告:

(一)发现支付机构的实缴货币资本与客户备付金日均余额的比例低于10%的;

(二)收到支付机构违反2号令第二十五条至第二十八条相关规定转移客户备付金的申请或指令的;

(三)发现其他客户备付金被违法使用或其他异常情况的。

第九条 银行机构与支付机构签订、变更或终止客户备付金存管协议或业务合作协议的,其某地区分行或管辖行应于事件发生后2个工作日内将相关情况及协议报某地中心支行。

第三章 月报

第十条 支付机构按月报送《某地支付机构支付业务数据月度统计表》(见附1),相关材料应于次月3个工作日内报某地中心支行。

第十一条 银行机构(备付金账户所在支行)应按月报送支付机构合作情况、备付金存管、使用(含余额)和监督情况等信息资料,相关材料应于次月5个工作日内报某地中心支行。

第四章 季报

第十二条 支付机构应按季向某地中心支行报送《支付业务季度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支付业务开展情况、备付金管理和使用情况、备案事项变更情况、业务创新情况、舆论报导及宣传情况、违规问题规范整改情况以及业务开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措施等,同时填报《某地支付机构支付业务数据季度统计表》(见附表2),相关材料应于季后5个工作日内报某地中心支行。

法人支付机构还应于季后10个工作日内报送财务会计报表,财务会计报表应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财务报告说明。

第十三条 银行机构(某地区分行或管辖行)应按季在季后5个工作日内向某地中心支行报送《备付金协管季度报告》,报告应分各支付机构分别说明,说明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一)支付机构在本行开立的所有银行账户信息(账户名、账号、余额),其中备付金存管账户还应包括本账户的收支明细;

(二)对各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情况的监督情况;

(三)对各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安全及风险的研判;

(四)相关问题及建议。

第五章 年报

第十四条 法人支付机构应当在每个会计结束之日起4个月内向某地中心支行报送上一会计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

第十五条 支付机构应当根据某地中心支行确定的监管主要内容,认真进行自查,于每年4月30日前向某地中心支行报告《自我评估报告》,并同时填报《支付机构自我评估报告附表》(附3)。

第十六条 支付机构的自我评估报告包括支付机构基本情况、支付业务开展情况、财务稳健性分析、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报告期内的重大事项等内容。

支付机构基本情况应反映支付机构从业人员概况、公司治理状况、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变动、客户备付金的管理与使用、在某地内所设分支机构的数量、提供各类支付服务的机构数量等内容。

支付业务开展情况应详细反映支付机构年内各类支付业务开展情况、支付业务创新情况,并附数据分析说明。

财务稳健性分析应包括支付机构资产与负债、盈亏状况、资本充足情况分析。资产负债分析应反映支付机构应对流动性冲击的能力及客户备付金安全保障、风险准备金计提等情况。盈亏状况应列明支付机构各类支付业务的盈利状况及支付机构主要盈利来源。资本充足分析应反映支付机构实收资本充足情况,以及实缴货币资本与最近90日客户备付金余额的比例情况等。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情况应反映支付机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内部控制制度贯彻落实情况。

报告期内的重大事项指辖区内支付机构临时发生的、对支付机构经营发展具有或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风险事件或重大突发事件。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七条 本管理办法所涉及的报告,支付机构和银行机构应以正式公文形式书面报告某地中心支行,并同时报送光盘电子版。

第十八条 支付机构和银行机构的各支付业务报告情况将纳入某地中心支行对各支付机构和银行机构的综合评价,并作为日常监管和执法检查的依据。

第十九条 本管理办法实施期间若与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等产生抵触,以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为准。

第二十条 本管理办法由某地中心支行负责解释和修改。

篇8:支付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近几年, 农村公路得到快速发展, 截至2011年, 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56.40万公里, 占公路总里程的86.79%。现行体制下农村公路建设所需资金主要来自于县、乡两级财政, 中央和省市级财政投入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以补助的形式拨付, 具有补助性质。按照“十一五”期间中央政府投资农村公路的比例, 中央政府投资不到1/3。加大农村公路建设, 是中国发展农村经济的长期策略。从中国财力情况看, 财政资金大量集中在中央及省一级, 县、乡财政困难, 农村公路建设规模大, 地方政府很难继续承担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资主体。

2011年4月24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完善投融资政策促进普通公路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办发[2011]22号) , 提出“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财力可能, 建立以公共财政为基础、各级政府责任清晰、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投融资长效机制, 实现普通公路的持续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农村公路是普通公路的主体, 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公共性, 这些特性决定农村公路投资主体为政府, 资金的拨付方式应通过规范的转移支付进行。而从目前农村公路资金按“凡建即补”方式拨付看, 这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转移支付, 要实现《若干意见》中提出的总体要求, 建立一套规范的农村公路财政资金转移支付方式势在必行。

一、从农村公路的投资主体分析

由于农村公路的基础性、公共性, 政府作为农村公路的投资主体在理论界基本达成共识。但应把哪级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在理论界是有争议的。目前主流的观点认为, 农村公路属于俱乐部公共产品, 应该由各级地方政府承担供给主体的责任。《公路法》第八条规定, 县乡两级政府承担县乡级农村公路的建设、维护的主要任务。《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2006]第3号令) 第四条具体规定, “农村公路建设应当由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其中, 乡道由所在乡 (镇) 人民政府负责建设;在当地人民政府的指导下, 村道由村民委员会按照村民自愿、民主决策、一事一议的方式组织建设。”

虽然法律和规定已经明确了农村公路的承担主体, 但有学者如刘勇、张庆 (2007) 从分税制改革后财力主要集中于中央和省两级, 县乡财政普遍困难的角度, 提出中央政府或者省级政府应成为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资主体。

确定投资主体为哪级政府不能仅仅考虑受益范围, 更重要的是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政府间的职责划分;二是哪一级政府支出更有效;三是政府的财力状况。根据政府间职责划分的原则, 中央政府负责稳定政策、再分配政策的实施。地方政府负责受益范围存在于某一区域的地方公共产品的实施。

近几年, 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值在拉大, 各年份相对值也都超过3倍, 成为世界上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同时, 中国目前社会经济区域发展差距大, 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及不平衡。农村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目前主要的社会问题, 是中国的一个全局性问题。只有中央从全局着眼, 通过政策的倾斜, 才能最终达到财富的均等化。

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资, 其实是一种财富的分配, 中国目前二元社会结构扩大化, 与前一时期交通基础设施城乡、区域配置不均等有着必然的联系。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于城市及发达地区, 这种公共基础设施投入上的差异加剧了中国地区和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农村公路作为基础设施, 政府可以以农村公路的投资为契机, 改变基础设施的分配格局, 缩小城乡差距, 促进城乡和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农村问题、区域均衡发展问题都是当前中国的一个重要问题, 从社会的稳定、再分配的职能, 从解决的效率及中国财力分配状况看, 都应由中央政府承担农村公路的投资主体 (或者主体之一) 。如果将中央政府定位为农村公路的投资主体, 大量的财政资金将通过转移支付进行, 建立规范的农村公路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制度提到日程上来。

二、从大规模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投入分析

近几年来, 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 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策略选择。“要想富, 先修路”, 公路基础设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早已被人们认可。但我们也应看到,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不但投资巨大, 而且占用大量的土地, 在农村公路建设面临良好发展机遇的背后, 必须进行冷静思考, 在土地、资金等条件的约束下, 如何合理安排建设序列使农村公路的建设进入可持续发展状态。

全国农村公路的建设始于2003年, 从2004年开始, 对农村公路的投资逐年增加。表1为2005—2011年国家对农村公路投资状况, 从绝对数看, 除了2010年, 每年农村公路投资都比上年有所增加;从农村公路在公路总投资的比例明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公路的投资。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2005—2011年度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看, 2005—2011年农村公路占总投资的比例平均为22%。说

从中央政府投资看, “十一五”期间, 中央对农村公路建设投入资金达1978亿元, 年均递增30%。“十二五”全国农村公路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90万公里, 国家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随着国家公路建设投资转向普通公路 (主体为农村公路) , 各级政府将加大对农村公路的投资力度, 而且交通运输部规定2012年后农村公路财政资金将全部通过政府转移支付进行, 这急需一套科学规范的农村公路转移支付制度, 来指导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分配和使用。

三、现有农村公路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 中国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在地方自筹资金到位的情况下, 上级 (包括中央、省和市) 根据修建农村公路的里程及等级, 依据一定的标准采用“凡建即补”的转移支付方式。规范的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应能体现效率与公平原则, 中国现行农村公路资金的转移支付未能体现效率与公平原则。从效率角度看, 现行农村公路建设决策基本上是行政命令, 除了县级农村公路进行可行性评价, 乡、村级农村公路基本没有进行可行性评价, 也就是说农村公路的建设没有从效率角度去衡量是否建设。从公平角度看, “凡建即补”的投资政策往往造成富裕地区由于修路多而得到的补助也多, 相反, 贫困地区得到的补助较少, 从而出现所谓的“马太效应”。

表2为2010年中国东、中和西部农用地公路密度。从表2可看出, 农村公路地区分布极其不平衡, 东部地区农用地公路密度是中部地区的1.89倍, 是西部地区的4.33倍。虽然近几年农村公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对方便农民出行, 改善农村面貌、发展农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也应看到农村公路的发展存在着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这一问题, 应该说这与现阶段农村公路财政投资政策有着很大的关系。

资料来源:农用地数据来源于2010年统计年鉴;农村公路里程来源于2010年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及调研数据

自2003年开始的大规模农村公路建设基本任务是通乡通行政村, 决策依据主要是政府命令, 截至2011年农村公路通村率达到99%以上, 第一阶段的通乡通村农村公路建设基本完成。新一阶段的农村公路建设由过去以建设为主向‘巩固、提高、完善’方向转变。新一阶段的农村公路建设不能再仅仅依据行政命令, 也要考虑效率。同时, 作为基础设施的农村公路, 其资源的分配要考虑公平, 向均等化方向发展。

财政资金转移支付, 尤其是以均等化为目标的转移支付, 是缓解地区间财政能力差异、保证落后地区的公共服务达到基本水准的最重要手段。从农村公路的建设来看, 不同的地区财力是不同的, 如果按区域的财力进行建设, 势必造成富裕地区由于财力充足而建设的多, 落后地区由于财力缺乏能投入的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就少, 从而造成贫富地区拥有农村公路基础设施的数量差距悬殊。公平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转移支付, 就是使拥有不同财力的区域, 都有足够的资金, 投入到有效的农村公路建设中, 从而使各区域享有基本相等的农村公路基础设施。

四、规范的农村公路财政资金转移支付的取向分析

规范的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应体现公平与效率原则。中国现行农村公路资金的转移支付未能体现公平与效率原则, 从农村公路建设决策看, 基本上是行政命令, 没有考虑效率;从资金拨付看, “凡建即补”这样一种投资方式, 虽然能体现谁投资谁受益, 但由于富裕地区资金多, 修路也多, 得到的补助也多;相反, 贫困地区得到的补助少, 产生“马太效应”, 可见这种资金拨付方式没有考虑公平原则。基于公平与效率原则, 农村公路财政转移支付的依据应为区域的运输需求及财力状况。

规范的财政资金转移支付从形式上看, 应采用公式化确定转移支付数额。从国外发达国家看, 上级对下级的财政转移支付 (包括整体或专项) 早已采用公式化拨付形式, 如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及英国实行的均等化拨款, 印度联邦财政委员会 (Finance Commission) 的无条件拨款也采用的是公式分配的方式。2011年7月1日财政部公布《2011年中央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办法》 (财预[2011]392号) , 办法中对各项财政支出列出了详细客观的公式。由此可见, 我国财政资金转移支付也在向公式化方向转变。中国农村地区发展不均衡, 地方财政薄弱, 大量的资金需要通过上级拨付, 公式化的转移支付能避免操作的随意性。

综上所述, 系统研究规范化的农村公路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势在必行, 从理论上可弥补目前农村公路财政资金转移支付理论的缺失;从实践看, 可有效解决目前农村公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从而为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平台。科学、规范的转移支付要体现公平与效率原则, 在转移支付的数额上应体现向贫困地区倾斜, 在形式上采用规范的公式化方式。

参考文献

[1]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路交通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1) [EB/OL].http://www.moc.gov.cn.

[2]李盛霖.农村公路发展要坚持两个不减三个不动摇[J].交通运输经济, 2011, (2) :89-90.

[3]李丽、刘艳娜、徐星.农村公路财政资金转移支付方式[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12, (1) :95-101.

[4]刘勇、张庆.我国农村公路建设投资主体辨析[J].综合运输, 2007, (5) :25-29.

[5]马骏.论转移支付[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8.

[6]谷成.基于财政均等化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设计[J].财贸经济, 2010, (6) :40-45.

上一篇:学校环境卫生工作自查报告下一篇:激发写作乐趣,使学生乐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