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支付管理规定

2024-04-22

现金支付管理规定(通用9篇)

篇1:现金支付管理规定

现金支付管理规定

1.职工工资、各种工资性津贴。

___个人劳务报酬,包括稿费和讲课费及其他专门工作的报酬。

___支付给个人的奖金,包括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奖金。

4.各种劳保、福利费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如转业、复员、退伍、退职、退休费和其他按规定发给个人的费用。

5.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6.向个人购买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支付的价款。

___支付各单位间在转账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支出。

企业与其他单位的经济业务,除上述规定的范围可进行现金结算外,都要通过银行进行转账结算。

企业与其他单位在使用现金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l)现金支出必须有合法的凭证

现金支出要有凭有据,手续完备,借款必须持有效的借据,不能以“白条”代借据。

(2)在规定限额内支付个人现金

各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使用现金,开户单位除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以及出差人员随身携带的差旅费支付现金外,其他对个人支付现金的限额为___元,超过限额部分可以转办储蓄或以支票、银行本票支付,确需全额支付现金的,经开户银行审核后,予以支付现金。

(3)购买国家规定的专控商品不得使用现金

单位在购买专控商品时,一律采用转账方式支付,不得以现金支付。国家专控商品销售单位不得收取现金。

(4)单位之间不得互相借用现金。

篇2:现金支付管理规定

(2)现金支付的适用范围。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及《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开户单位可以使用现金进行支付的范围是:①职工个人的工资、奖金、津贴;②职工的抚恤金、丧葬补助费和各种劳保、福利费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③个人劳务报酬;④根据国家规定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奖金;⑤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⑥ 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⑦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支出;⑧经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现金支付的结算起点定为1000元。结算起点的调整由人民银行确定,报国务院备案(《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第5条,《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6、7条)。但机关、团体、部队、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购置国家规定的专项控制商品,必须采取转账结算方式,不得使用现金(《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第8条)。除第⑤ 、⑥项外,开户单位支付给个人的款项中,支付现金每人一次不得超过1000元,超过1000元的部分,应根据提款人的要求在指定的银行转为储蓄存款或以支票、银行本票支付;确需全额支付现金的,经开户银行审核后,也可以予以支付(《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第6条,《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8条)。

(3)现金支付的具体规则。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及《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开户单位办理现金支付应遵守下列规定:

第一,开户单位支付现金,可以从本单位库存现金限额中支付或者从开户银行提取,不得从本单位的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即坐支)。因特殊情况需要坐支现金的,应当事先报经开户银行审查批准,由开户银行核定坐支范围和限额。坐支单位应按月向开户银行报送坐支金额和使用情况(《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11条第2项)。

第二,开户单位根据需要支付现金,从开户银行提取现金时,应当写明用途,由本单位财会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经开户银行审核后,予以支付现金(《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第1 1条第3项)。

第三,因采购地点不固定、交通不便、生产或者市场急需、抢险救灾以及其他特殊情况,办理转账结算不够方便,必须使用现金的,开户单位应当向开户银行提出申请,由本单位财会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经开户银行审核后,予以支付现金(《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第11条第3项)。

第四,开户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现金账目,逐笔记载现金支付。账目应当日清月结,账款相符(《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第12条)。

第五,对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发放的贷款,应当以转账方式支付。对确需在集市使用现金购买物资的,由承贷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开户银行审查批准后,可以在贷款金额内支付现金(《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l3条)。

篇3:现金支付管理规定

2007年3月1日起施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 规定了大额交易报告的内容、方式, 并将大额现金支付报告作为大额交易报告的内容之一。其中第九条规定“金融机构应当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告下列大额交易: (1) 单笔或者当日累计人民币交易20万元以上或者外币交易等值1万美元以上的现金缴存、现金支取、现金结售汇、现钞兑换、现金汇款、现金票据解付及其他形式的现金收支。 (2) 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银行账户之间单笔或者当日累计人民币200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20万美元以上的款项划转。 (3) 自然人银行账户之间, 以及自然人与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银行账户之间单笔或者当日累计人民币50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0万美元以上的款项划转。 (4) 交易一方为自然人、单笔或者当日累计等值1万美元以上的跨境交易”, 第七条规定“金融机构应当在大额交易发生后的5个工作日内, 通过其总部或者由总部指定的一个机构, 及时以电子方式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没有总部或者无法通过总部及总部指定的机构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送大额交易的, 其报告方式由中国人民银行另行确定”。

二、我国大额现金支付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商业银行大额现金支付管理职能弱化。

商业银行作为大额现金支付管理的中心环节, 没有能够把好大额现金支付管理的“第一关”, 其大额现金支付管理职能尚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甚至有逐渐弱化的趋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绩效考核压力下, 各开户银行为争取客户、稳定存款, 加强与开户单位的“友好往来”, 往往对开户单位大额现金支付管理网开一面, 迁就纵容。造成核定库存现金限额、大额现金支取用途审批、账户开立和日常管理等法律法规赋予商业银行的大额现金支付管理职责无法履行、名存实亡。一些不法分子甚至和银行内部人员勾结, 利用大额现金交易进行洗钱、逃债、逃税、套汇等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2、大额现金支付管理手段落后。

由于没有建立相应的大额现金支付数据库和实时查询系统, 目前各商业银行对大额现金支付管理工作基本上停留在原始的手工操作上, 没有能利用现代科技进行实时监控和全方位管理。商业银行工作人员面对越来越多的现金支付工作量, 单纯依靠手工登记, 效率低、准确性差, 对开户单位异常大额现金支付的监控只是落实在形式上。同样, 由于没有大额现金支付数据库, 人民银行也就无从对辖区大额现金支付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特别是现金管理工作由货币信贷管理部门调整到货币金银部门后, 面临的困难和安全问题尤其突出。

3、大额现金支付管理制度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现状。

随着市场商品经济的发展, 《现金管理条例》的部分内容已不能覆盖现金流通领域的全部, 不能满足国民经济活动对现金的正常需求。如在管理对象、账户、单位库存限额、结算起点、现金支付对象、个人转账结算不得超过5万元等方面, 原《条例》或规定的不够具体, 或可操作性差。又如对私营企业、个体经营者大量使用现金结算造成商品交易同质不同价的问题;故意掩盖真实的商品交易而逃税、逃债使用现金结算的问题, 《条例》中均缺少明确的规定。

4、大额现金支付管理工作人员相关知识掌握不够。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职能, 担负着许多的行政监管任务, 在现金流通与管理中更是处于柜台临管的第一线, 如果离开商业银行的监管现金管理工作就失去了基础。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柜台工作人员则是前线的第一道关口, 而近年来由于商业银行的深化改革, 人员变动较大, 新进员工较多, 对现行大额现金支付管理的法规与规章制度接触较少, 缺乏相关法规与规章制度的学习培训, 造成对大额现金支付管理的许多规定缺乏理解和掌握, 导致在业务操作过程中经常出现违规行为。加上现金业务量逐年增长, 传统的大额现金支付管理手段已难以应付管理要求, 致使柜台办理现金业务过程中发生大额现金支付漏审批或超权限审批、大额现金支付未登记、未报备的违规现象也就难以避免了。

5、大额现金支付管理工作缺乏良好的社会氛围。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并不断完善, 有些人认为大额现金支付管理是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 国家继续实行大额现金支付管理有碍于市场配置资源优势的发挥, 有碍于包括金融业在内的经济充分竞争。部分社会公众对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还继续加强大额现金支付管理更是难以理解和认同, 认为大额现金支付管理有悖于“存款自愿, 取款自由”的原则。由于认识的问题金融机构加强大额现金支付管理缺乏充分的社会基础。

6、人民银行的大额现金支付管理执法检查有待加强。

人民银行大额现金支付管理工作的重点是监督商业银行是否真正履行了应尽的管理义务, 因而人民银行只有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 才能增强开户银行的大额现金支付管理责任感, 规范开户银行的大额现金存取业务, 促进金融机构完善内控制度, 加强内部管理, 提高现金管理水平。而现实中当前人民银行主管大额现金支付管理工作的货币金银部门由于人手少、困难多、有关管理人员业务知识相对缺乏等原因, 很难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要求对辖区金融机构的大额现金支付管理业务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的现场检查。这种现状的存在将会损害人民银行大额现金支付管理的权威性, 进而严重削弱大额现金支付管理法律法规、制度的严肃性。

三、加强大额现金支付管理的对策建议

1、完善大额现金支付管理制度, 强化大额现金支付管理制度落实。

完善大额现金支付管理, 今后应着力从规避风险、反洗钱和打击诈骗等领域来强化大额现金支付管理。强化制度的落实, 严格按规定操作大额现金支付的使用范围、开户者的库存现金限额以及超过使用现金限额应当以支票或者银行本票支付。强调单位之间的经济往来, 除特被规定的内容外必须通过银行进行转账结算, 人民银行、各金融机构共同做好开户者大额现金支付管理工作, 避免其套取、坐支、买卖、转借现金现象失控。

2、加快支付工具创新的步伐。

应加大开发适应当前经济发展, 尤其是针对私营经济和个人的新型结算工具。同时, 要加大对结算工具的宣传力度, 增加公民的金融意识, 提高使用结算工具的自觉性。引导个体私经营者办理转账结算, 坚决制止客户将生产经营性资金通过开立储蓄账户进行运作, 逐步扭转利用储蓄账户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结算的现状, 有效避免现金体外循环。

3、建立大额现金收费制度。

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 对储蓄账户大额现金支取实行收费制度, 提高我国大额现金使用成本。一是制定合理的大额现金支取收费标准, 取现量越大收费越高, 从而积极引导个体户开立基本账户进行转账结算, 减少大额现金的需求量, 降低金融机构一线人员的工作量, 使金融机构人员的精力转移到规范现金支付上来。二是利用行政和立法手段对大额现金携带采取限制措施。只有这样, 才有利于控制开户单位和个人对大额现金的提取;有利于遏制由于大额现金交易所引起的支付用途失真;有利于提高现金项目统计的正确性;有利于银行加强反洗钱工作。

4、加强支付结算宣传, 大力推广转账支付工具。

扩大银行结算制度宣传, 提高转账结算的信誉。吸引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到银行开办基本账户, 将其经营性资金从储蓄账户中分离出来, 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资金结算体制。要在大力发展现有票据的基础上, 继续推广个人支票、网上银行、定期借记、定期贷记等支付结算工具, 继续完善各银行之间银行卡联网工作。

5、创新管理工具, 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

目前, 大额现金支付管理业务仍采用手工操作方式显然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 因此必须充分运用先进科技手段, 尽快研究开发相应计算机管理软件, 实时监控本辖区、本系统大额现金支付情况, 随时获取商业银行收付活动数据并能够全面汇总查询和分析, 完善对大额提现审批、记录和备案制度, 建立相关台账和数据资料库, 加快监测网络建设, 促进管理信息的横向交流, 与公安、司法、工商、税务等部门互通信息, 实现多层次监督管理的有机结合。分析研究现金流通状况、特点、趋势, 针对新情况、新问题, 研究制度管理措施和处置方案。形成以月度报表制、季度报告制、定期检查制、违规通报制、旺季监测制等5项制度为体系的大额现金支付监管机制。

6、不断加强大额现金支付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要利用多种渠道向社会公众宣传国家有关的大额现金支付管理法律法规, 提高金融工作透明度和加大群众的监督力度, 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大额现金支付管理氛围, 促进社会公众理解和遵守现金管理制度, 为金融机构的大额现金支付管理工作增加助力。

7、履行监管职责, 加大检查和处罚力度。

篇4:现金支付管理规定

【关键词】商业银行;支付结算;现金管理;交易银行;营销策略;营销模式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经济增速放缓、新型经济形态持续涌现等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往商业银行依赖存贷款利差的经营模式受到挑战,各家商业对于资本占用低、业务风险低、中间业务收入稳定的“交易银行类”产品愈发重视,国内商业银行纷纷将结算与现金管理业务作为应对“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互联网+”、“人民币国际化”等外部变革以及实施业务转型的重要服务载体。

一、 支付结算与现金管理产品的定义、特征及价值

1.产品定义

支付结算类产品是各类金融机构向单位和个人提供的货币给付及资金清算类工具,包括票据、银行卡、汇兑等结算方式。现金管理类产品是指各类金融机构围绕客户资金流,依托物理及电子渠道,提供的涵盖账户管理、资金收付管理、资金流动性管理、投融资管理、供应链管理,以及涵盖资金流、信息流乃至物流的综合性管理工具。

2.产品特征

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与现金管理类产品具有客户群体广泛、产品专业性强、业务嵌入程度高、经济资本占用低、业务收入稳定等特点,同时服务于商业银行最广大的客户群体和最重要的客户群体,是商业银行为目标客户提供的最基础、最常用、最稳定的服务内容。支付结算与现金管理产品可与电子银行、投资管理、融资管理、风险管理、卡类业务、个人业务等众多银行产品和服务搭配组合,向客户提供综合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方案。

3.产品价值

从企业角度看,各类结算与现金管理产品的组合应用能够帮助企业厘清账户体系,降低资金成本,提升支付效率,规避交易、税收、利率风险,实现跨国,跨区域,跨银行的高效资金管理。企业通过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的集中整合,有效支撑企业生产经营,并与银行建立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从而获得更优质、更全面、低成本的综合金融服务。

从银行角度看,结算与现金管理产品对稳定客户存款、防范贷款风险、提升银企合作粘性、稳定中间收入具有重要价值。未来,商业银行的竞争将从依托信贷资源竞争转变为依靠结算服务竞争,企业的主要结算合作银行将有更多的机会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创造的效益也越大。

二、支付结算与现金管理产品的营销困境

1.客户需求个性化以及产品复杂程度提升对现有营销模式的挑战

随着大型集团客户资金管理需求的提升,客户需求的个性化程度迅速提升,对银行产品柔性定制和市场敏捷反应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全球化运营对跨境资金结算、全球资金管理的需求迅速扩张,银行产品的复杂程度也迅速上升,商业银行现有的依托柜面人员和客户经理的营销模式面临挑战。

2.各类金融、非金融机构间的竞争呈现白热化

一是商业银行间产品的同质化严重,商业银行间拼价格、拼投入的情形突出。二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和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在支付体验、信息加工、大数据应用、短期投融资等领域对银行业产生巨大挑战。三是国内外财务软件供应商纷纷搭建资金管理平台,借助其掌握的各家银行系统接口以及对企业运营的嵌入优势,搭建跨银行资金管理平台,在业务流程、操作界面、信息集中、操作体验等方面对银行系统形成挑战。四是各类供应链核心企业搭建的电商交易平台,在供应链范围内形成特定优势。

3.结算与现金管理专职产品经理的配置不充足

在传统商业银行中,结算和现金管理产品主要由客户经理和柜台人员营销。然而,随着银企直连、多模式资金池、票据池、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等复杂产品陆续推出,对营销人员专业化水平的要求持续提升,银行需要更多懂产品、会营销、善实施的综合专家型人才。商业银行各级经营机构中结算与现金管理专职产品经理的配置不足的状况日益凸显。

4.商业银行内部利益协调及利益补偿机制面临挑战

在为大型集团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时,为保证存款、贷款业务的份额,各家商业银行通常会对结算与现金管理服务的收费予以减免,导致商业银行内部考核时无法完全体现结算与现金管理业务的价值贡献,降低了结算条线业务人员的积极性。此外,随着资金池服务的逐渐普及,资金跨区域归集以及后续提供跨区域协同服务时,存款考核指标未予相应调整,直接影响协办分行积极性,对于银行内部管理会计和利益协调机制提出挑战。

三、结算与现金管理产品营销策略

1.创新支付结算与现金管理产品营销服务模式

商业银行应顺应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知识经济、体验经济等新型经济形式,推进结算与现金管理产品营销服务模式创新与转型。

一是以结算与现金管理产品的核心功能和附加利益为出发点,针对客户需求、痛点和业务场景,找到客户营销切入点,开展产品营销。

二是以满足客户的认知需求为出发点,开展知识营销。针对财务管理知识密集、专业性强的特点,与客户交流政策变化、行业领先实践、业界成功经验、新型管理工具。

三是实施品牌营销,以拳头产品和优质服务为抓手,通过产品广告、媒体宣传、客户推介会、客户沙龙、案例宣讲、口碑营销等多种方式,占据目标客户的“心里份额”。

四是以满足客户感知需求为切入点,开展体验式营销。在所有与客户接触的点,从客户角度出发、重视客户感受和满意。通过系统优化、流程再造、大数据匹配等方式,提升客户的感官体验、浏览体验、交互体验和信任体验。

2.实施产品精细化营销,强化综合集成服务

商业银行应结合各类结算与现金管理产品的特点,分类施策,加强产品的组合化、方案化应用,做好各类重点产品的本地化、行业化应用场景创新。

一是针对简单结算与现金管理产品,实施“套餐化”营销。商业银行可根据客户特征和实际应用场景,整合账户开立、对公网银、结算卡、电子回单等常用产品,设计“普惠型”产品套餐,促进产品普及应用。

二是针对票据池、多模式现金池、全球现金管理等复杂高端产品,以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促进产品应用。将结算与现金管理产品作为基础和必须部分纳入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以账户管理和资金结算产品嵌入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以票据池、现金池等产品加深银企合作深度。

三是强化客户化、综合化方案营销,提升现金管理综合咨询服务能力。商业银行应协同多条线、多部门,针对客户需求,整合现有产品服务,实现从单一产品到多产品综合覆盖的转变,提升现金管理综合咨询服务能力。

3.开展客户精细化管理,制定差异化营销策略

一是细化客户分类,制定差异化营销策略。针对银行战略客户、重点客户、商业银行应整合多类银行产品,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力争成为重要客户的主要结算合作银行;针对新开户客户、中小企业客户、规模以下无贷客户,应设计多种产品套餐,提供优惠服务价格,实现产品套餐化批量签约;针对“圈、链、会、平台”等重点客户集群,应准确把握群体客户共性需求,设计产品服务方案模板,开展标准化、批量化、规模化的营销。

二是持续关注政策、环境变化、捕捉营销商机。商业银行应密切关注国家重点领域、政策导向、监管部门动向,加强对新兴行业、国家重点扶植领域的市场研究及客户需求挖掘,从客户类型、规模、需求等多维度细分市场,捕捉新型业态领域的市场商机。

三是用好大数据分析工具,对产品营销和客户应用开展精细化管理。通过客户、产品、渠道、时间、交易对手等多维度分析,构建基于大数据的目标客户挖掘模型、产品推荐模型和客户流失预警模型,厘清供应链客户交易链条,梳理关联客户名单,开展链式营销、网状营销,提高产品营销效率和精准度。

四是定期开展客户结构分析。商业银行应定期开展本行客户结构分析,掌握目标客户群体构成、客户行业分布、产品覆盖情况,掌握新兴产业集群、平台、圈、会的发展情况,总结目标客户群体的营销覆盖率、营销成功率,发掘各地行业性、区域性、结构性营销机会,针对性制定后期营销计划。

4.组建专业化产品经理团队,提升营销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商业银行应在各层级配备专职结算与现金管理产品经理,确保人力资源和财务费用配置到位;发挥结算与现金管理产品经理熟知产品功能的优势,完成重要客户营销、人员培训、产品创新应用和综合服务方案设计;产品经理积极参与重要客户组团营销,定期拜访、跟踪目标客户需求,发掘重点产品营销机遇。

5.强化协同联动营销,做好银行内部利益补偿

一是加强联动营销,做好跨层级、跨条线业务联动。坚持“客户至上、利益共享、责任明确、资源优化配置”的联动营销原则,加大行际间、部门间的协同联动,搭建联动营销平台,实现信息的快速集中和资源的有效共享,形成产品部门、客户部门良性互动机制。

二是完善利益分成机制,做好银行内部利益补偿。商业银行应探索建立部门间、机构间利益分享机制,坚持“谁营销、谁受益”原则,确立利益分享标准,探索双边记账和内部转移价格计量方式,对协办行在产品收入、存款等方面进行利益补偿和收益调整,保证主办行、协办行客户服务积极性。

6.做好组织推动、开展各类营销活动

针对重点目标行业、客户,开展主题沙龙、客户答谢、产品推介会等多种形式的推介活动,借助案例分享、专家讲解、宣传手段,在客户管理人员心中加深印象;通过开展专题营销活动,做好人员培训、工具支持、过程通报;开展知识、技能大比拼活动,以营销技能竞赛、产品知识竞赛、营销案例大赛、营销先进个人表彰等形式,提升基层业务人员知识水平、筑牢客户服务基础,提升从业人员的荣誉感和认同感。

7.多渠道开展宣传,提升品牌运作的专业化水平

综合运用平面媒体、网络媒体、户外渠道以及APP、微信公众号、官方微信等新媒体,多渠道、多方式开展产品宣传。积极主动利用重大节日或重大活动开展专项宣传,加大品牌推广力度;加大电视、广播、报纸、电影院线等媒体以及机场、车站等区域产品广告投放力度,推动多渠道、多维度的品牌宣传推广,有效增加与目标客户的接触点与接触频次,提升品牌的专业化宣传运作水平。

参考文献:

[1]申志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商业银行现金管理服务研究.财经界,2015.(12).

[2]董兴荣,杨妮妮.何止于金融,基于转型战略下的交易银行.财富风尚,2016(01).

[3]董兴荣.迈向未来的公司银行——供给侧改革下的商业银行转型和金融创新. 财富风尚,2016(05).

[4]蒋志芬.商业银行现金管理业务发展新路径探析[J].商业银行,2014(02).

作者简介:

篇5:现金支付管理介绍

现金支付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货币发行权集中于中央,有计划地调节货币流通,节约现金使用,稳定市场物价。中国的现金支付管理始于1950年4月7日政务院公布的《关于实行国家机关现金管理的决定》。1977年1 1月28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实行现金管理的决定》,这是中国现金支付管理制度的基础 。为贯彻执行《关于实行现金管理的决定》,人民银行于1978年8月18日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现金管理实施办法(试行草案)》。1988年8月16日国务院第十八次常务会议通过了《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并宣布自1988年1O月1日起施行,《关于实行现金管理的决定》同时废止。为与国务院的步调保持一致,人民银行于1988年9月12日发布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并自同年l0月1日起施行。《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及《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施行至今。

篇6:大额现金支付登记备案规定

为加强现金管理,维护结算纪律,保证开户单位正常的现金需要,控制不合理大额现金支付,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以及《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现就大额现金支付登记备案问题作如下规定:

一、凡办理现金收付业务的商业银行、城市合作银行、城乡信用社(以下简称开户银行)都必须建立大额现金支付登记备案制度。

二、实行登记备案的范围限于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体工商户以及外国驻华机构(以下简称开户单位)的大额现金支付,工资性支出和农副产品采购现金支出除外。对居民个人提取储蓄存款暂不实行登记备案。

三、大额现金的数量标准由中国人民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根据当地开户单位正常、零星的现金支出的实际确定,并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备案。

四、开户单位在提取大额现金时,要填写有关大额现金支取登记表格,表格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支取时间、单位、金额、用途等。开户银行要建立台帐,实行逐笔登记,并于季后十五日内报送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行备案。

五、开户银行对本行签发的超过大额现金标准、注明“现金”字样的银行汇票、银行本票,视同大额现金支付,实行登记备案制度。

六、开户银行要配备专门人员或指定兼职人员,做好这项工作,经常分析大额现金支付情况,发现疑问,及时检查。对重大涉嫌案件要报告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行,对开户单位违反规定提取大额现金,或故意化整为零、逃避监管的,要给予相应的制裁。

七、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行要定期检查开户银行执行大额现金支付登记备案规定的情况,对于开户银行不按规定建立台帐,不按期向人民银行报送备案的,视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并责令其限期改正。

八、中国人民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要按季对辖区内大额现金支付情况进行分析和汇总,并报送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如遇有重大问题,要及时报告。

篇7:现金支付管理规定

(中纪发〔2001〕6 号2001年3月26日)

第一条为保证各级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根据2000年12月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精神,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各级领导干部一律不得接受下列单位或者个人的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

(一)管理和服务的对象;

(二)主管范围内的下属单位和个人;

(三)外商、私营企业主;

(四)其他与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领导干部,是指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中担任副科级以上职务的领导干部,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相当于副科级以上职务的领导干部,国有企业的中层以上领导人员。

第四条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后,领导干部接受第二条所列单位或者个人赠送的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的,不论数额多少,一律给予警告以上的党纪处分直至开除党籍,或者责令辞职、免职、解聘、辞退等组织处理。

需要给予行政处分或者其他纪律处分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处分。

违反本规定,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条 领导干部的父母、配偶,子女接受与该领导干部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和个人赠送的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应当追究该领导干部的责任,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查实本人知道的,依照本规定第四条处理,第六条 向领导干部赠送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的个人和单位,应当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责任人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七条 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前接受和赠送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主动如数上交、如实报告组织的,根据情节,可以不予处分、免予处分或者减轻处分;不上交、不主动报告组织的,依照本规定处理。

第八条本规定由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负责解释。

篇8:现金支付管理规定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现金管理

为进一步强化预算约束和财政监督, 有效地堵塞政府支出管理上的漏洞, 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003年我市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正式启动。全市近300个预算单位分批依次纳入了国库集中支付范围,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应看到, 随着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纵深发展, 我市集中支付工作的配套制度、工作流程亟待完善的问题日益突出。下面将结合工作实践, 着重对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中的现金管理问题进行探讨。

一、目前现金管理中存在问题

以财政资金集中支付为核心内容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 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发展的客观要求, 也是从制度上、源头上防范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改革后, 财政资金的支付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方式。财政直接支付指财政部门根据部门预算和预算单位的支付申请, 将资金直接支付到商品、劳务提供者或用款单位;财政授权支付指预算单位根据财政部门的授权, 在批准的额度内, 自行开据支付令, 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 将资金支付到收款人。由于财政授权支付允许单位提取现金、自行办理资金支付, 决定了对其管理和监督的难度增加。

(一) 现金管理的主体缺位

由于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保持预算单位预算执行的主体地位, 不改变预算单位级次, 不改变预算单位对经批准的预算资金使用权, 不改变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权及会计核算职责, 因此, 由谁来行使资金的监督权成为现金管理模式构建的首要问题。《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 各级人民银行应当严格履行金融主管机关的职责, 负责对开户银行的现金管理进行监督和稽核。开户银行依照条例和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 负责现金管理的具体实施, 对开户单位收支、使用现金进行监督管理。实践中, 主要是由商业银行根据财政的代理协议进行柜台监督。但是, 开户行与开户单位之间更多的是一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特别是在金融业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 预算单位在受到开户银行管束时, 很容易采取转移资金、撤销账户等手段来“倒逼”银行放松监督甚至放弃监督。由此, 出现个别代理银行对预算单位的大额提现登而不审, 甚至“出谋划策”, 帮助用款单位虚填支付用途, 也就不足为奇了。很明显, 财政、人民银行的双重监管设置在现金管理领域实际上是缺位的。

(二) 管理制度建设严重滞后

目前, 我国现金管理的基本规章制度仍是1988年国务院颁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 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一些条款已经过时, 对当前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没有做出规定, 给现金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难度。很多方面都需要对财政资金制订更为具体的管理规范, 比如严格控制专项资金的投向, 专款专用。为了加强对单位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和管理, 财政部门对现金的管理尚需补充、完善。

《中央单位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支付管理办法》中规定:“预算单位需要从银行支取现金时, 必须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从零余额账户提取”, 但对预算单位提取现金的数额未做出具体规定, 对现金的用途和流向难以实施有效监管。我省关于现金管理的规定可散见于一些会议、通知, 例如, 《河北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省级财政资金首府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财政授权支付有关问题的通知》 (冀财库[2004]10号) 规定:预算单位要切实加强对现金支出的管理, 按《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 根据实际用款需要提取现金, 不得无故提取现金、大量库存现金;代理银行要严格按照财政厅批准的用款额度及《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等规定, 受理预算单位的现金结算业务。但在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进程中, 仍不断会出现各种关于现金管理方面的业务因缺乏具体依据而难把尺寸, 不利于集中支付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三) 预算部门财务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

预算单位的财务活动集中于资金运用上, 财务管理的重点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对于预算编制中项目不能进一步细化, 且项目执行过程中确需提取现金或有小额零星开支的, 实行财政授权支付。对于这部分资金, 如果预算单位缺乏加强财务管理的自觉性, 不能严格执行预算, 通过零余额账户实施现金管理将存在隐患。

比如, 一些预算单位提取现金后, 具体支用时存在不同项目之间的挤占, 不能做到财政资金专款专用。在工作中还发现, 个别部门因财政不允许将资金转出零余额账户, 就采取提现的方式绕过财政监督, 备用金的管理亟待规范。可见, 如果预算单位不加强财务管理, 势必影响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安全、有效。

二、对进一步加强现金管理的思考

预算单位年现金使用量原则上不得超过公用经费预算的10%, 且单次或当日累计提现不超过5万元。年底未用完的现金, 应于12月28日前退回零余额账户。个别现金使用量较大的预算单位, 可适当提高现金使用比例, 具体比例由财政部门确定。随着公务卡结算方式改革的深入推进, 预算单位现金使用量应逐步压缩。

(一) 预算单位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等规定要求, 将现金支出严格控制在以下范围

一是按规定支付给临时聘用人员 (连续工作时间在6个月以下) 的个人劳务报酬 (含讲课费、稿费等) ;

二是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非本单位职工个人的各种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资金;

三是工作人员到乡镇出差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四是按规定退还个人的现金缴费;

五是因抢险救灾、救济、抚恤、慰问等, 需要使用现金支付的支出;

六是社会保险机构、医疗保险机构等部门按规定支付给个人的保险赔付金、离退休人员报销的医药费;

七是支付给个人的一次性劳务报酬;

八是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

九是在个别不具备刷卡条件的商业服务网点发生的、金额在500元以下的零星支出;

十是经省财政厅确认, 需要现金支付的其他支出。

上述所列支出, 应优先选择公务卡 (银行卡) 或转账方式支付, 尽量减少现金支付。

(二) 强化财政部门对现金管理的主体地位

首先, 明确财政、国库和银行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财政部门作为为委托人, 必须须定切实有效的制度加强现金管理, 对预算执行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真正达到按部门预算控制预算执行过程, 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其次, 严格审核预算部门向下属事业单位、相关社会团体的资金划拨。除工会经费、住房公积金外, 预算单位严禁从零余额账户向本单位其他账户划拨资金, 确因特殊事项须划拨的款项, 财政部门应该完善审批程序, 从严把关。最后, 为防止现金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外部循环, 应认真贯彻执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配合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和省直部门预算执行等专项检查, 坚决查处财政违法行为。财政部门有权审查预算单位现金账簿, 尝试财政与预算单位签订备用金管理责任书、公务卡结算管理等办法。

(三) 建立、健全现金管理实施的政策环境

高效的现金管理是以国库集中支付为前提的, 因此政策环境的创建十分重要。虽然我市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已走到全省前列, 但仍存在向纵深方向拓展问题。应继续向未实行改革模式的预算单位延伸, 并进一步推广公务卡制度、完善工作制度, 规范和简化工作流程, 提高资金拨付效率;推动县级由财政集中支付向国库集中支付模式转换。

(四) 优化国库集中支付资金结构

逐步扩大财政直接支付的资金范围。现阶段, 除财政统发工资和政府采购外, 财政直接支付的范围还包括设备购置费、网络建设费等专项公用经费、大专项资金以及未实行改革的二级和基层预算单位的预算经费项目。同时, 为了发挥预算单位财务管理的能动性满足单位财务灵活性的需要, 财政授权支付成为重要补充, 但需要严格界定资金支付范围, 与财政直接支付协调发展。其次全面推进政府采购改革, 稳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及规模;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工作, 研究制定政府采购招标文件范本和评标标准, 规范政府采购招标工作。

(五) 规范财政预算编制, 完善财政国库动态监控机制

财政支出标准体系对节约财政资金, 规范省级支出预算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在已建立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和技术规范标准体系的基础上, 逐步建立和完善公用经费定额、专项业务经费支出定额、县乡基本支出保障定额等三大支出标准体系。特别是, 明确划分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的界限, 防止公用经费变相对专项资金的挤占、挪用, 比如专项业务检查费等项目被用作人员、公用经费的补充资金。

(六) 完善财政国库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尝试在国库支付系统中设置部门预算数据库, 有利于国库支付机构准确、及时拨付资金, 为建立涵盖预算指标、预算执行、决算与绩效评价等财政核心业务功能的“大平台”准备条件。提高对预算执行的监控水平, 强化实时动态监控, 设置专门的现金审查功能模块, 动态提供统计分析数据, 及时发现和处理大额、违规提取现金等问题。

(七) 不断提升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胜任能力

篇9:现金没落,电子支付

在所有的支付方式中,手机支付越来越受欢迎。NBA亚特兰大鹰(Atlanta Hawks)队的球迷测试了特别改造的手机,该手机与他们的visa卡捆绑,只要携带手机便可进入体育馆和购买零食点心。欧洲一家公司的管理顾问称在奥地利,你无需带任何现金、信用卡或贷记卡,只需有手机,便可以购物。

现金的没落时代

多数人已不再对现金怀有偏执,相反,人们却总在担心现金的不安全性。据估算,全世界使用手机支付的金额由2003年的32亿美元,到2008年将攀升至370亿美元。智能卡和移动手机等电子支付方式正在迅速取代现金消费。

在日本,从购买火车票到日用品等等,顾客只需将手机经过如图所示的设备来支付。这样的交易每天会发生几十万次。确认已支付时就像老式收银器那样“嘟”一声。

今年2月12号,分布在100多个国家的19位电话运营商称,人们可以用手机将钱汇到国外通过万事通即将开通的系统,人们可以发送短信汇款。而对那些没有银行账户的人来讲,可利用自己的信用办理可以预先购物的手机预付卡。印度最大的移动电话运营商Bharti Airtel老板Bharti Mittal说,“这将会是一次转账业务革命。”

即使小孩也可以使用手机,可见手机变成“钱包”的吸引力在于其独有的普遍性。比如,要买火车票,报纸或在上班路上买一杯咖啡,你只需动动手机就行了,这比匆忙地摸索口袋找钱付账又要等找零方便得多了,比使用要打印账单或签名的信用卡或贷记卡也便利多了。

与香港地铁的“八达通”(Octopus)卡和伦敦地铁的“电子悠游卡”(Oyster)一样,预付卡和智能卡对运营商和乘客都提供了许多便利。伦敦运输部称,自从引进“电子悠游卡”(Oyster)三年来,地铁和公交车现在已有3/4的路程用卡收费。现金购票则下滑至只占5%。现金购票比使用智能卡要贵得多,两者的差价促进了卡的使用。高速增长的情况也出现在北京的“市政交通—卡通”的使用人群中。

手机消费是否来临

要看清手机消费的前景,还需从东京开始。大多数日本人至少有一张信用卡,不过他们一般只会把它装在口袋里。日本人认为自己的手机是安全的,很多电话有现金卡信用卡、输入密码及身份证等多种功能,手机丢失或被盗时可以远距离锁定以保护现金、信用卡及其他与之联系密切的重要信息。

东京某技术咨询公司撰写的新报告中提到,小全额电子支付正在改写信用卡行业的规则,“我们相信移动运营商和日本国内外的信用卡公司正在考虑如何在移动支付系统上策略性地有准备地取得成功。”

另一个优势是,手机支付账号可立即开通,且多数无需信用审核。在日本,手机存款可用现金购买,或在自助取款机上存入,或通过在线银行服务购买。有些卡和电话同员工的ID卡一样还可以捆绑在一起,并且可以在零售店、邻近餐馆和自动贩卖机进行消费。

以往,很多智能卡的系统不能彼此兼容。不过,今年3月18号后开始,情况有所改变,大东京地区(包括市区和郊区)的26家铁路公司和75家公交公司将开始共用新的一套名为Pasmo的储值系统将以智能卡或内置手机的方式发行。

储值卡还可运行匿名支付,类似一些旅游卡或“到期即付”移动服务所提供的服务。由于操作过程简单且无需签合同,虽然花费贵一些,但还是受到大众的欢迎。自动充值的便利及其他的服务都促使很多消费者为自己的手机开设了正式账户。

与日本人不同的是,美国人更倾向于持卡购物。但手机支付基础建设同样正在成型——预付卡市场则已超过1800亿美元,预付卡包括电信卡、visa签发的预付卡、万事通卡、美国运通卡(American express),dis-covery卡以及像由盖普(Gap)和星巴克(Starbucks)这样的零售商签发的礼物卡等等。还有医疗保险卡和政府救济卡等。例如,美国人驾车经过高速公路无线电收费站时使用易码通(EasyPass),所扣金额后来便列入他们的信用卡账单,还有由埃克松石油公司发行的非接触式密码连锁的迅通卡(SpeedPass),可在加油站使用。

付账时分

电子支付系统可能会很盛行,比如PayPal就已开始推动自身移动手机支付服务的发展。如果一位每天搭车上下班的工人通过他的手机支付车票、报纸及咖啡等费用,这些费用不是出现在他们每月的信用卡账单上,而是出现在手机服务供应商或像PayPal这样的在线支付公司的账单上,这时,银行就可能变成“非中介”机构了。但账单处理仍是关键。

如果客户不用信用卡或贷记卡支付,而是直接从银行账户扣账(无论通过手机服务还是银行在线服务),那么支付联盟必输无疑。为了实现在线账单处理,银行会尽量向客户收费,但是过去的经验表明这种做法行不通。另外,某些没有投资于支付系统的小型银行,可能会让客户用手机直接从他们的账户扣账支付,并由这种方式最大地受益。

对投入了大量资金构建品牌的信用卡公司及银行而言,他们并不希望看到其他支付系统发展壮大。金融服务咨询和研究公司Celent的高级分析师丹·斯科特(Dan Schatt)称,这将对银行构成威胁。银行向来控制着硬件(支票簿及贷记卡/信用卡)和分销点(分行及网站等等)。而移动银行及非接触式智能卡则会避开他们的控制。斯科特称,银行可能会因此流失一批客户。

果真如此吗?银行及信用卡公司称,如果手机真要取代现金,他们将成为过渡角色的员。十年前,某些观察家预言网络银行会让大街上的银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实际情况是:现在人们光顾银行的次数甚于以往任何时候,可见JP摩根、美国银行及其他银行的地位依旧坚如磐石。再者,即便手机及智能卡能取代现金,但谁能从中收取手续费还有待探讨。

Tips

手机支付的费用成本

1、成本有多高?

各式各样“非接触式”支付系统都依赖近距离无线通信(NFC)技术:当卡接近或接触到读卡机时,置于卡内的NFC设备便会产生反应;设备内部发生感应。造成短时数据交换,比如从储蓄值中扣除某种费用。

由于NFC成本只是几分美元,它可以内置于每个手机之中。那么我们身上只要携带手机就可以了,无需再另外带卡。另外,从储蓄值中扣除支付金额相对而言风险较低。这对商家来讲,支付有保障而且安全,因为如果储值卡或手机丢失或被盗,可使用金额便会受到限制。

不过手机比智能卡更加“智能”:手机可以远距离操控锁定;手机的屏幕可以显示信息,比如贷方余额及产品信息;手机键盘可以输入信息,可以和别人联系。这意味着人们还可以通过直接在手机上输入密码授权支付更大笔的费用,或无需通过自动取款机,经过在线银行账户就可以为储值卡自动充值。

2、手续费足够低吗?

由于顾客使用信用卡时,商家要支付手续费,他们强制性限定了最低消费。假如使用智能卡和手机收取的手续费足够低的话,现金消费相对而言就很昂贵了,可见现金消费很可能会额外收费。

上一篇:竟 职 演 讲下一篇:斑驳的墙壁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