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系毕业感言

2024-06-07

音乐系毕业感言(精选9篇)

篇1:音乐系毕业感言

音乐系毕业感言500字

杯盘碗盏,觥筹交错,祝酒词在你耳边回响,“一路顺风”,“经常联系”,“有事通知一声”……酒杯撞击酒杯,“啪啪”的声响像是在演奏一首钢琴曲……

回到寝室,推开门,你惊呆了,室友全等着你,啤酒开好了,“给!”啤酒递到你手里,一切尽在不言中,“咕咚咕咚” 一饮而尽……

邮箱里收到一封信,八百多字的信读了一遍又一遍,似乎她就在一旁,轻声对你说“谢谢你给我的.幸福和感动……”噢,这是多么婉转动听的歌声,顿时回忆占据了你的脑海,四年,是的,四年……

决定回一封信,一千来字,几乎是一气呵成,你敲着键盘,“噼里啪啦”的按键声像是动听又忧伤的音符……

“一起把书卖了吧?”哦,是的,该卖了。你和室友一起把书抬下去,当成废纸,4角一斤。“卖来的钱怎么花?”“呵呵,这还用说……”

“陪我去买车票吧?”“好!”……“什么时候的车?”“明天下午2点……”“嗯,我送你……”“嗯……”

“这个给你!”是一幅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谢谢!”“留着啊,以后就值钱了!”“恩恩,哈哈!”“你送我啥呢?”……

托着箱子往校门口走,轮子与地面摩擦发出沉闷的“隆隆”的声响,像是一首交响乐,似乎是在向你诉说着什么……

篇2:音乐系毕业感言

回到寝室,推开门,你惊呆了,室友全等着你,啤酒开好了,“给!”啤酒递到你手里,一切尽在不言中,“咕咚咕咚” 一饮而尽……

邮箱里收到一封信,八百多字的信读了一遍又一遍,似乎她就在一旁,轻声对你说“谢谢你给我的幸福和感动……”噢,这是多么婉转动听的歌声,顿时回忆占据了你的脑海,四年,是的,四年……

决定回一封信,一千来字,几乎是一气呵成,你敲着键盘,“噼里啪啦”的按键声像是动听又忧伤的音符……

“一起把书卖了吧?”哦,是的,该卖了。你和室友一起把书抬下去,当成废纸,4角一斤。“卖来的钱怎么花?”“呵呵,这还用说……”

“陪我去买车票吧?”“好!”……“什么时候的车?”“明天下午2点……”“嗯,我送你……”“嗯……”

“这个给你!”是一幅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谢谢!”“留着啊,以后就值钱了!”“恩恩,哈哈!”“你送我啥呢?”……

篇3:音乐系毕业感言

为了寻找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源所在, 有效地引导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端正他们的就业观念, 更好地为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改革提供第一手资料, 我以苏州科技学院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 对就业情况进行了长时间的跟踪调研, 以期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新思路和切入点。

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以苏州科技学院音乐学院已毕业的2009届和2010届学生为例, 毕业学生共计118人, 其中男生17人, 女生101人。以下为毕业生基本统计资料。

从表一可以看出, 我院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比较稳定, 但签约率呈下降趋势, 这基本上和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态势, 以及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的现状相吻合。前些年, 我院的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绝大多数从事教师职业, 并且有一部分毕业生进入高校就业。而近两年, 本科学历毕业生已经基本上进不了高校就业, 甚至进入中小学校就业都比较难。这也充分说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变化也要求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择业观念趋于理性与现实。

表二表明, 我院的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在职业选择上被迫做出更多的分流, 专业对口的职业选择比例在下降, 不能进入教师行业的学生比例在上升。具体而言, 116名毕业生的总就业率是92.24%, 其中12.93%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和幼儿教育工作, 18.10%从事各种音乐、舞蹈培训工作, 6.9%选择继续学习来缓解就业压力, 16.38%进入企事业单位, 23.28%选择自主创业, 14.66%改行从事了其他职业 (如大学生村官、公务员、社会工作者等) , 从统计结果看,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向社会培养合格师资的职能已经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表三是对我院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统计。就业质量主要体现在工作与专业对口的比率、离职、薪资方面。工作与专业对口的比率越高, 体现出专业培养帮助毕业生得到的市场价值实现越高;离职率低, 稳定性较强, 反映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匹配度较高, 说明毕业生满足了用人单位的需求, 用人单位也符合了毕业生的期望;薪资的高低, 也反映出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质量在市场价值中的高低。表中显示, 我院的专业对口率呈平稳发展趋势, 近两年平均专业对口率为71.53%, 与74%的省音乐教育专业对口率较为接近, 这也表明我院实施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就业指导等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虽然略有成效, 但我注意到我院音乐教育专业学生长期存在“重专业训练, 轻理论学习”的观念, 并且在说课、试讲能力和面试技巧方面存在不足, 这也是专业对口率平稳不走高的原因所在。

二、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困境解析

社会舆论将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归咎于“扩招”:音乐类专业扩招政策降低了大学的门槛。尤其是音乐教育专业填报的“高烧不退”, 虽然增加了全民教育普及率, 提高了人民综合素质, 但在发烫的“艺考热”背后, 严重的就业难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客观来说, 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总量的阶段性猛增, 的确对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的自然增长形成了一定冲击, 总量性的矛盾有所表现, 但这并非是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题的根源。我认为, 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学校乃至大学生自身的结构性矛盾, 主要体现于以下三点。

(一) 扩大招生与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

我国普通高校从1999年开始扩招, 随着国民收入的普遍提高, 很多父母都鼓励孩子学习音乐, 使得学习音乐的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而音乐教育专业的专业技能要求又比专业音乐院校稍低, 且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教师工作, 社会地位和薪资高, 所以很多考生在报考学校时都会选择音乐教育专业。

一边是轰轰烈烈的扩招, 一边是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不容乐观。对于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来说, 就业门路狭窄是大家一致的观点, 中小学校音乐教育不受重视, 音乐老师趋于饱和的现状使毕业生们忧心忡忡。在目前应试教育气息浓郁的氛围中,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块鸡肋, 除少数重点中小学比较重视音乐教育外, 绝大多数中小学校的音乐课只是做做样子, 一个学校有个两三名音乐老师足以应付全校的音乐课。在这种大气候下学校提供招聘音乐老师的机会就少之又少了。

(二)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建设, 是与高校培养符合中小学校音乐教育需求的合格师资这一任务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然而, 目前高校教育体制僵化、学科设置不合理、专业结构老化等问题依然存在, 高校重视知识教育、轻视能力培养, 导致培养出的学生理论基础薄弱, 教学技能不足, 仅仅会一两项音乐表演技能, 与中小学校音乐教育需求严重脱节, 无法胜任中小学多元化的音乐教学内容和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

(三) 毕业生择业设想与就业现实之间的矛盾

目前导致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家长和毕业生对就业岗位期望值太高, 形成了“高不成、低不就”、“就业不难、择业难”的局面。许多家长从孩子很小的时候便开始培养其艺术素养, 买器材、请老师, 参加各类等级考试, 投入比一般学生要大, 从初中、高中到大学毕业, 可以说, 音乐生除了学校正常科目的学习外, 学生和家长在时间和金钱上都付出了更多。所以, 在找个专业对口单位很难的情况下, “有业不就”的现象就较突出了。

三、提高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对策

(一) 树立正确择业观念

在当前这种就业困境大环境下, 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必须拥有知己知彼的能力和正确择业的观念。所谓“知己知彼”指的是正确分析自身的能力, 深入了解就业市场的格局。绝大部分毕业生一方面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 使得用人单位连连感慨毕业生普遍眼高手低, 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对本专业对口或可挂钩的行业、单位、团队的总体状况、战略发展、行业前景、优劣势比较等缺乏较为宏观、全面的了解, 往往只看重用人单位的薪金待遇。

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前要引导他们明确目标, 平和心态, 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就业遇到困难时要能及时疏导自己的情绪, 摆正心态。另外, 毕业生应树立科学、正确的择业观念, 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值, 只要是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地方, 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 只要是能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地方都可以尝试考虑。要转变传统就业观念, 开阔就业视野, “先就业, 后择业”。一些“非学校不进, 非教师不当”、“只考公办学校, 不进民办学校”的陈旧观念只会让自己陷入就业迷局, 错失良机。

(二) 加强自身综合能力

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面对就业竞争时, 能力普遍较弱。因为中小学校要求毕业生具有“一专多能”的特质, 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音乐教学上比非师范院校的学生要优秀, 但是在钢琴、声乐、小器乐等表演, 以及组建学校管乐团、合唱团等方面, 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看都要比专业音乐院校的音乐表演专业的毕业生逊色许多。

为提高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高校必须教育学生摒弃专业上的“主项”意识, 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使之成长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鼓励学生精通一种音乐技巧, 掌握多种音乐技能, 并且拥有既能上讲台又能上舞台的综合素质。

(三) 改革学校课程设置

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沿用专业音乐院校模式, 开设的专业课程有钢琴、声乐、器乐、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合唱指挥、和声、音乐史、曲式分析等, 其中钢琴和声乐占了绝对比重, 而其他课程教学时间较短, 这就使得学生只是“一专”, 即专长钢琴、声乐或器乐, 许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才发现, 由于在校的专业学习太专一, 无法胜任中小学多元化的音乐教学内容和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使得毕业生能够与就业市场“无缝对接”, 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出“新”, 开设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专业, 要适当打破专业界限实现“通才”教育, 培养出符合市场标准、顺应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四) 强化就业导向作用

随着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下降, 高校也开始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教育。但目前的就业教育方式相对单一、教条化, 普遍把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理解为毕业前进行的就业指导, 认为是短期培训, 无须进行系统化学习和培养。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课通常就是就业讲座而已。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担负着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形势与政策宣传和求职择业的方法技巧指导等功能。高校应建立和培养一支既懂业务、又热心为毕业生服务的相对稳定、结构合理、互补性强的专、兼职师资队伍, 加大就业指导课的开设力度, 完善就业指导课的内容体系, 增强就业指导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从而提高毕业生对就业政策的认识, 帮助毕业生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 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

摘要:在当今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 就业现状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现实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 必须从社会、学校和毕业生自身等多方面入手, 采取综合措施。

篇4:新兵连女兵的“毕业感言”

别样的年纪,别样的精彩。每个人都是用心度过了这样类似的日子。

这里,采撷沈阳军区某通信总站几位新兵初到军营的故事,透过她们点点滴滴的情节,可以找到从学生到军人转变的“答案”。未佩戴肩章帽徽的作训服,映衬着一张张稚嫩的脸。而那又有些紧绷的脸,仿佛泄露着她们的理想、志向。短短的军营生活,已让她们有了兵的模样。

在新兵连“毕业典礼”上,她们说:“军营中,不管经历多少风雨,我们都要学着成长。”其实,每个人的故事,都是从如何成长开始的。

【关键词】阳光

那仁通拉嘎是个女孩的名字,寓意阳光明媚。采访中,这个从锡林郭勒草原走来的蒙古族女孩,一直在微笑,还时不时地笑出声来。阳光一样的名字,阳光一样的女孩,也有着阳光一般的心灵。

她毕业于内蒙古财经学院,在鄂尔多斯的成吉思汗陵当了三个月的导游。然而,她并不喜欢那份工作,她向往草原以外的世界。父母都是牧民,家族里走出草原的人寥寥无几。

那仁通拉嘎身上有着蒙古族女孩特有的一股积极上进的热情。她很享受军营这样的生活,这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的。她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兄弟姐妹5人,每顿饭都是十五六个人围坐在一起,早已习惯了彼此之间相互照应。在这里,她会像关心姐妹一样去关心每一名战友。时间久了,战友间产生了深厚的友情,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称自己的班为“咱家”。那仁通拉嘎懂得珍惜这样的集体,也感到了一种责任。她也学着班长去用心做好每一件事。班里的小值日、倒垃圾、念条令、打扫卫生等一些琐事,她都干得有板有眼一丝不苟。

“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她牢牢地记住了班长说过的这句话。对未来,她希望能够学到网络方面的技术,这是她的心愿。在这个网络时代,她的家乡却一直与网络无缘。短暂的新兵生活,让那仁通拉嘎懂得了做好一名合格兵的许多道理,既然从遥远的地方来这里,分到哪里都是一样。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要努力做好自己所能做的一切。

【关键词】坚强

每到周末,哈尔滨姑娘槐先琦最兴奋的事,就是给家里打个电话,快快乐乐地向父母报个平安。

槐先琦有着“90后”鲜明的时代烙印,她独特的生活和成长环境,决定了她行为方式凸显以追求自我价值的特征。入伍前,她已考上黑龙江艺术学院,古典吉他专业。她因为不喜欢,决定复读。当她从网络看到招女兵的消息时,又决定从军。用她自己的话说,这是个“精彩”的选择。尽管当兵的哥哥给她打过预防针,可站在操场上,凛冽的寒风、严格的纪律约束,都与她想像的不一样。她敲起了退堂鼓,后悔当初“精彩”的选择。

第一次出早操跑步时,第一圈,她就挺不住了。班长在她身旁轻轻地说了一句:“别人能做到,你也可以。”一瞬间,就是这么一句普通的话,竟让她想流泪。一圈、二圈,再坚持一下,跑到前面那棵树就是第三圈了……她紧紧盯着前面的那棵树,心里一直默默数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脆弱和困惑,但每个人又都是擦干眼泪挺了过来。她说:“部队是磨练意志的地方,当兵的目的,就是要让自己的人生经历能够丰富些。”

她感悟到,每个人的成长都会伴随着一些因素,而让自己变得坚强,从而磨砺意志,找到人生的奋斗目标,寻找让心灵充满激情的“底色”。

【关键词】目标

陈慧文说,她当兵的目标就是考军校,成为一名特帅的女军官。

在陈慧文的记忆里,建国60周年大阅兵时,年轻英武的女军人,迈着威武雄壮的步伐走过天安门,让她热血沸腾。女兵这个名词赢得了她的尊重,绿色军营生活已成为她心中追求的目标。她对军营有着美好的憧憬。她暗暗发誓,只要有机会就要成为像她们那样的优秀军人。女军官这个称谓折射出金属般的光芒,深藏着自豪与浪漫,深深吸引着陈慧文。

2011年11月,同学恰巧看到一则征兵广告,便告诉了陈慧文,她欣喜若狂,马上报名。经过层层遴选,她终于成为一名携笔从戎的阳光女兵。

陈慧文为了心中的目标,每天从清晨起来就要好好表现,认真做每一件事情。练站姿、练稍息、立正,每天都练得筋疲力尽。她咬牙挺着,心里一直有这样的信念:只有经过这样的磨练,才能做好今后的事情。在这里,陈慧文真正体验到了什么叫分秒必争,洗脸、叠被子、换衣服等都是用分秒来计算。虽然在军营吃了些苦,早已没有了在大学时的“养尊处优”,但她却找到了人生的另一种价值。她很喜欢听全连跑步时,“刷,刷,刷”,很整齐的声音。这时,她就不觉得累了。

现在,陈慧文无论做什么,都感觉非常有意义,就连做好一个队列动作都觉得很有成就感。她说她相信了那句话:当兵后悔3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

【关键词】感动

应该说,在重庆女孩夏晗还是一粒埋在泥土里的种子时,部队这个熔炉就已经在滋养着她的精神血脉了。她出生在军人世家。

当她终于破土而出成为长江师范大学商务策划专业二年级学生时,她清楚自己的未来将在商海里拼搏。大学生活让她迷茫,她陷入了沉思,并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她彷徨,焦虑。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她选择了当兵。她也是这个军人世家里第一个女兵。

冬季的北方,银装素裹,气温降到-20℃至-30℃。这样的天气,让夏晗很不适应,自然而然地念家心切,她一直在偷偷地抹眼泪。随着春节的临近,新兵营里已是张灯结彩,一派节日气氛。姐妹们兴奋地聆听着窗外寒风裹挟着夜幕一点点临近的春节的步伐。偏偏,夏晗病倒了,发起了高烧,浑身一点劲都没有,躺在床上,整个人迷迷糊糊的。晚上,几位战友一会儿喂她吃药,一会儿端水给她喝。半夜里,她隐隐约约感觉到有人将大衣盖到了她的身上,还用手摸了摸她的额头。她知道,那是班长王慧娟。刹那间,夏晗被她们感动得鼻子直发酸。她的心好似春天来临,温暖起来。

这种感动,只有用心深深地去感受。病床前的嘘寒问暖,失意时的善意理解等,虽是件件小事,却弥足珍贵,都会像朝露一样湿润着你的心田。病好后,夏晗也用自己的言行感动着别人。战友病了,她打来病号饭;当小值日的战友站完岗,她会端来洗脚水。

在这里的每一天,夏晗都在体验着一种感动。现在,她想留在部队,即使考不上军校,就转士官,就想在部队干一辈子。只要经历了这样的感动,她就一辈子再也割舍不掉它了。

【关键词】适应

每天,踏入房间,北京女孩辛悦望着叠得像“豆腐块”的被子,铺得平平整整的床,心里感觉非常舒服。回想当初,她略有羞涩地笑了。

辛悦做梦都没有想到,来到军营,每天都得“侍弄”那个软绵绵的被子。全班的牙刷还要摆成一律朝北;去吃饭或者去宿舍的路上必须走直角……这让她不理解,难道说这些“清规戒律”能叠出部队的五彩生活?能摆出让人澎湃的军魂?能走出履行和平的使命?

是的,初入军营,她们身上有着太多的问号。

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入伍动机的多样化等,是这一代人的“胎记”。作为哈尔滨体育学院三年级的学生,辛悦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青春风采。可是时间久了,她才发现,自己好像什么都没有学到。她正值青春韶华,却没有了激情。因而, 她想到部队,希望经过一番锻炼找回自我,找到人生的奋斗目标。

从第一次站军姿的那一刻起,辛悦就體会到了部队的严明。在随后的日子里,部队的严谨、纪律、责任、有序,让她有些不适应。

新兵营组织新兵座谈讨论,新兵畅所欲言。大家一致认为,个别规定虽然有点形式主义,但是都有道理。在军营,每个细节都决定着军人的素质,让人一看便知你是个军人。

辛悦说,在学校时,老师说一句,她能还十句。现在,班长怎样批评,她心里都会觉得舒服,那是从心里发出的服气。叠被子、摆牙刷,是体现军人作风的一些细节。明白了这个道理,还有什么不适应呢。

回味自己在军营的这段日子,辛悦颇有感慨,从青年学生到合格军人,路会很长,这只是起点。但她说,只有从这个起点出发,才能锤炼品格、磨砺意志,才能为释放知识和智慧,成就事业找到厚实的土壤。

新兵连,是一个人寻找一条别样生命轨迹的地方,每个人都在自觉不自觉地续写着自己的另一种历史;更让她们纤弱的肩膀上,在成长的途中有了一份责任和担当。

篇5:音乐专业同学毕业感言

人们苦苦追寻的缘

是不可强求的是双溪上的小舟载不动的是无法带上前路的在茫茫人海中

我欲寻一知己

可遇而不可求的得之我幸

不得之我命这种缘令人叹服

尽管《明天》就要分离,尽管有些《来不及了》?但相信这些话我《只对你说》:

好想《冻结》那个《被风吹过的夏天》,尽管我们都《害怕》《距离》,但是要我们《相信无限》,就一定《会有那么一天》。

篇6:毕业感言佳句-毕业感言

1、 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2、 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3、 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

4、 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5、 大多数的人(不是所有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6、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接受的。

7、 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来面对这一切。

8、 好好生活。你的生命只有一次!离开学校,踏进社会。是我们人生新的起点,我们要做一个有崇高理想和高尚品格,能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人;做一个有决心、有恒心、有信心的人;做一个学识广博、视野开阔、勇于创新、敢于拼搏的未来人和世界人!

9、 特地穿一次西装,看看自己和几年前变化的地方在什么方面。

10、记得留下每一个你觉得是朋友的联系方式,然后留下你的电话。

11、为宿舍的同学打扫一下卫生,提一次水。(不管你曾经是否做过)

12、花一些时间整理你的东西,把书带走。把球衣送给学弟,CD送给学妹,但还是把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带走。

13、论文答辩可能是你最后一次课堂作业了,请认真书写每一个字。

14、尽可能地送每一个你能送的同学,他是你几年的同学,他们中的人,可能是你最后一次能见到的人。

15、再认真地逛一次你的校园,特别是要去去图书馆(我对图书馆是有着深厚感情的)。

16、与全班同学,还有你很好的朋友合一张影,这是你一生永恒的回忆,可能你现在并不觉得。

17、认真地在你不喜欢的食堂吃一次饭,它的气味你会在很多年后还能记得。

18、归还你所有的证件(借书证、学生证等要求回收的证件),诚信有时候就体现在这样的细节上。

19、越是临近毕业了,就业的压力就越大,但无论你怎么去想,地球还是一样的转,太阳还是每天从东方升起,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20、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将来所面对的事情是很随机的,你无法预知你的人生际遇。

21、你必须相信你自己,大千世界,总有属于你的角落。

22、把更多的注意力用在提高自己,这样你就会慢慢的享受着你努力所带来的喜悦了。

23、分别之前,一定要对你喜欢的女生(男生),很认真地告诉她(他),我爱过你。

24、离别之际,一定要向自己一直没有勇气道歉的朋友说声“对不起”。

25、拜访一次你最尊敬的老师,在毕业时,认真地记住他曾经给你人生的经验与忠告。

26、班级体的最后几次集体活动一定不要借故溜走(如果还有的话),因为大家在一起的日子不多了。

27、不管你曾经多么内向,一定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认认真真地讲一次话,或唱一支歌。

28、在一个太阳还没升起的早晨,去操场跑一次步。

29、对象的选择和客户一样,慎重。找一个理解你的人做妻子。

30、你要明白:社会上的标准和学校的是不同的,要注意调整心态。

31、找工作的时候最好与同学或者朋友保持信息互享,这样机会就多一些,也是减轻压力的另一个方式。

32、给自己一个远大的前程和目标。记得常常仰望天空。记住仰望天空的时候也看看脚下。

33、从某种意义上说,你们并不是真正离开学校。因为学校不仅仅只是一座建筑物,而是走过大学校园路径的一代又一代人,从过去到现在,同样地从现在伸展到未来。

34、从此以后你要记住,你已不是学生,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开始学会自己面对,不能逃避不能抱怨,不能以自己是刚毕业的学生心存侥幸,或者以自己刚毕业来安慰自己。

35、不要再向家里要钱,可能你的家里很有钱,做为一个成人,你必须养起自己,如果养不起自己就想办法养起自己,无论多苦多累都不能轻易告诉家人。毕竟你已长大了。

36、生活压力和环境的变化在一个人身上产生什么影响完全取决于其个人的态度。

37、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并让动力实践于自己的运动中,对事情怀着乐观进取的.态度,面对困难与压力,不要轻言放弃。

38、要勇敢地去做,不要害怕出错,没什么大不了的。坦白地说,有许多人希望你会被自己的错误所击败。

39、毕业了就预示着自己开始独立生活,自己要有自己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不要象无头苍蝇到处乱撞,随便到哪个公司混经验,要知道你的第一份工作有可能就决定你将来一辈子要走的路。

40、你可以不拥有任何东西,除了对生活的激情。

41、毛遂自荐,好处多多。让别人看到你,知道你的存在,知道你的能力。

42、留一点空间给你的主管,当主管也需要安全感。勿当众辱骂你的主管,那会让你无路可走。

43、事越烦,越要耐烦,天底下没有不烦的事。

44、向不同的行业的人吸收新知识,记住要用请教的态度。

45、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46、请尊重那些似乎生活状况不如你的人,因为这样才是尊重自己。

47、历史告诉我们:先知先觉是机会者,后知后觉是行业者,不知不觉是消费者。

48、伤心和委屈的时候,要嚎啕大哭。哭完洗完脸,拍拍自己的脸,挤出一个微笑给自己看。不要揉,否则第二天早上会眼睛肿。

49、不要轻信你听到的每件事,不要花光你的所有,不要想睡多久就睡多久。

50、要快乐,要开朗,要坚韧,要温暖。这和性格无关。

51、记住:那些敢于承担最大风险的人才能得到最深的爱和最大的成就。

52、正视你的弱点,躲避别人的陷阱。光明正大,脚踏实地,不痴心妄想,便可避免踏入陷阱。

53、要原谅这世界和自己。要告诉自己,我值得拥有最好的一切。

54、同流,但不合污。

55、守时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56、工作了,要坚持经常给爸爸妈妈打电话(我一直坚持这样做),如果不行,至少在心里想着他们。

57、保持交朋友的弹性,敌人也可以变朋友。好朋友也要保持距离,这样的友谊才能长久。

58、记住三个“尊”:(Motivational model yuedu.mipang.com)尊重你自己;尊重别人;保持尊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59、勿满足于眼前的小小成就,你要问自己,我这辈子只有这样吗?

篇7:毕业感言:毕业感言经典语句

学的珍贵,并不仅仅是这许多的第一次,更重要的是涵盖着许多的最后一次: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可以不断修正自我的成长历程;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容、纯洁,可以置身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理想环境。

就算想念,就算留恋,总要挥手潇洒的说再见,朋友不会总在身边,脚下的路要靠自己前行。二职,毕业季!再见了,有你们的青春!

毕业的钟声即将响起了,我就把我三年来一直藏在心里的一句话送给你们: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嘀!

开心的是,我们不再是囚笼里的鸟儿,可以飞往属于自己的天空;悲伤的是,我们就要结束校园生活,离开母校,离开老师,离开同学,独自拼搏。一切只因我们将毕业!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就算宴席散了,我们的情意还在。踏出这一步就是我们各奔东西的时刻,虽然宴席总有敬的时候,但情意始终不会停,请为我们自己的梦想向前飞翔吧!

感谢曾经拼命努力的自己,为学习努力三年多以后,你的大四就可以过猪的生活了,为了笑到最后,请努力学习。

毕业了,带走你们深深的祝福,是时候扬风起航,开始新的生活篇章!

在时间的隧道里构筑蓝色的梦想;在岁月的长河里架设坚定的信念;让我们在未来放飞梦想,燃起希望吧!

毕业是个残忍的季节,成熟与不成熟的都要一同收割。

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这是一个不公平的不可逆转的命题。

踏出这一步,我们有万般无奈,但它还是,变成逝去的回忆,成为一个飘忽的梦,总会在夜深人静悄然浮上心头。

毕业了,无论我们身处何方,都会彼此祝福,因此,我们微笑告别了,共赏一片夜空。

三年了,我们见证了学校的成长,学校也见证了我们的成长,这将是我们与学校共同的美好回忆。

时光一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在这三年的时间见证了我们的友谊,愿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

以前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接下来,我们将要增多一份任务,那就是工作,因为我们毕业了!

当我们插上翅膀,翱翔蓝天时,回头仰望,三年蹉跎,已成为一抹深刻而甜美的回忆!

篇8:对音乐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思考

关键词:音乐学专业,本科设计,毕业论文,音乐会

毕业设计是音乐学专业学生对本科四年学习的总结,是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所学,提高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的有效训练。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全面检验。完成好毕业设计,事实上就是完成一次专业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飞跃。

音乐学是一门侧重实践与舞台表演的专业,需要演唱、演奏者对艺术作品进行二度创作,从而大胆演绎出来以达到良好的舞台效果。基于学科更加注重舞台表演和社会实践这一特点,音乐学专业毕业生毕业设计采用独唱音乐会、独奏音乐会、作品音乐会、舞蹈专场表演等等形式更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还可以全方位的表现音乐专业的特色。也能更好地结合专业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保山学院为例,音乐学专业学生在四年学习中,后两年的专业方向各有不同,有理论作曲、声乐、键盘(钢琴、手风琴)、民乐(琵琶、古筝)、舞蹈等。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专业方向,指导学生选择不同的毕业设计思路。

一、毕业论文写作思考

从近几年的毕业论文开题及答辩来看,大部分同学的写作基础较差,从论文的题目、框架开始,更多的同学依赖论文指导教师。自己提不出见解,更不清楚究竟要写什么。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更多采用的都是网络拼凑、资料的照搬等等,没有起到论文撰写的实际作用,很难达到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和意义。另一方面,音乐专业学生从进校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始终围绕音乐专业的特点,融入大量的实践实训类课程,学生的学习侧重点本身就在专业学习和舞台实践上。对于文化学习,写作能力的培养尤为欠缺。基于以上存在的现实问题,音乐学专业毕业生本科毕业设计选择毕业论文写作的同学可以占少数,侧重于理论方向和理论功底、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安排上也应该选择科研能力较强的老师担任。在选题方面,更多应该结合地方特色以及专业学习的体会和感悟等等,题目不大、一目了然,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楚、表达流畅足以。

二、毕业音乐会设计思考

以保山学院为例,音乐学专业从2010年招生,至今毕业了三届本科生。对于毕业设计的改革,我们才刚刚开始并在不断完善。从以往的毕业生论文写作能力不难看出,未来本科毕业设计需要大胆革新。结合音乐专业的特点,凸显专业特色,也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毕业音乐会将成为一项改革的重点内容。

(一)音乐会的目的和意义

音乐会的举办是对学生四年专业学习的一次总结,一次反馈。也对音乐会的中演唱、演奏、策划、人员调度、现场进度控制以及舞台临场发挥等方面都能得到全方位的历练和提升。同时也为在校的学弟学妹们设定了形象化的学习目标,专业努力方向,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也为后来者们提供一个参考模式和依据。

(二)音乐会策划

一场音乐会的准备工作,从大三甚至更早就应该提到日程上来,音乐会的策划无疑是最关键的第一步。以声乐方向为例,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根据学生的演唱能力、表演能力、作品风格把握能力等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量,挑选曲目、拟定音乐会名称、时间地点、经费计划、宣传手段等等的确定,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音乐会的准备也极大的锻炼了同学的实际动手能力、协调能力。比如一份节目单的制作,从设计到排版,都锻炼了学生的电脑操作能力。

(三)曲目设计思路

从曲目的选择、设计与思考着手,要完成一场成功的音乐会,曲目设计是核心内容,从曲目的创作时代、创作背景、演唱、演奏风格进行了解分析,比如中国声乐作品,要考虑是近代艺术歌曲、古诗词、改遍民歌、创作歌曲还是歌剧选段。曲目安排的顺序也颇为讲究,是选择节奏明快、热烈,旋律欢快的曲子,还是抒情悠扬、甜美宁静的,这些都要综合考量。作品的安排需要经过长期反复斟酌而定,其中任何一首作品,任何一个出场顺序的背后都要有缜密的思考。

(四)曲目分析

众所周知,要演唱、演奏好一首曲子,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练习技能、技巧,除此之外,需要对曲目的创作背景、歌词内涵、旋律特征等细节方面进行详细的作品分析。这样才能更好的表达作品,对每首作品的练习感受以及对乐曲内涵的诠释,是真正决定着一场音乐会质量的关键所在。正所谓,“台下十年功、台上三分钟”,音乐专业的特点决定了一场音乐会,他所涵盖的内容如此丰富,所有这一切,足以表现一位歌唱者、演奏者、舞蹈者的专业功底和综合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音乐学专业的特殊性,舞台实践、社会实践等的历练尤为重要,本科毕业最终成果的展示,可以有多方面的选择。选择依据便是“扬学生所长,而避其短”。针对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专业老师给予指导,采用毕业论文写作、音乐会等任何方式,只要能很好的展现学生四年的学习能力、专业功底,就是一份优秀的本科毕业设计,就能为四年的大学学习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参考文献

篇9:音乐系毕业感言

1966年“文革”开始,十年浩劫使老一辈音乐教育家白白荒废了光阴,新一代音乐老师耽误了培养和进修的机会。1976年“拨乱反正”之后,中小学音乐教师严重短缺,教具教学资料残缺不全,许多中小学开不出音乐课,情况十分严重。

1981年,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院长先后到了长春、沈阳、贵阳、昆明、成都、重庆,每到一处召开中小学教师座谈会,亲自做报告,搞调查研究,向省市有关领导反映情况,然后来到北京,向教育部、文化部、宣传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

1982年,教育部张文松副部长在报告中提出三点要求:第一,各级教育部门、学校领导应当重视音乐教育,切实加强对音乐教育的领导;第二,要努力加强音乐教师的配备、培训和提高工作;第三,要积极采取措施,逐步改善音乐教学条件。

“春江水暖鸭先知”,浙江温州以温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音乐教研员林虹为首的几位资深音乐老师编辑、出版、发行了教辅材料“活页歌选”,除了适合中、小学音乐课教唱的歌曲外,还附有指导教学的短文,起到了雪中送炭的应急作用。

温州人会做生意是众所周知的,没有刊号不能做广告,如何销售?他们收集到全国各省市甚至农村的中小学的名称和地址编成了“联络图”,借用了“文革”中“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的做法,十分风趣。样品发到全国各地,订户纷至沓来,虽然售价不过几分钱,但赚的钱可真不少,这笔钱先后进入温州教师进修学院和温州市文联的财会部门,如无正当理由不好随意支用,这就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创办的经济支柱,刊物的全部经费向温州报销长达数年之久,包括编辑部人员的办公用品莫不如此。初办时刊物价格极低,每册售价0.25元。据温州文联负责人说,几年中汇给刊物编辑的钱款高达数万元。

最早提出创办《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设想的是林虹。刊物的前身是在温州出版的《中学生活页歌选》以及分上下两册出版的《小学音乐教学手册》。手册没有书号,不标明印刷、发行部门,没有售价,只有温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的一篇前言说明编写出版的目录。手册于1981年8月出版,仍然依靠“联络图”销售到全国各地,大大火了一段时间,但它没有书号,难以进一步推广。适逢吉林省教育学院音乐教研员吴斌(后曾任人民音乐出版社社长),接受领导布置下来编写小学音乐教学参考书的任务,而苦于稿件一时难以组齐,经上海市教育局音乐教研员郁文武介绍找到了林虹,林虹和我商议后决定将全部提供给吴斌。

日后,由吉林人民出版社于1983年正式出版的《小学音乐教学参考书》的基础就是我们在温州出版的无书号的《小学音乐教学手册》。前者在前言中说明该书的编辑是:吴斌、林虹、郁文武、靳卯君。吴斌在原稿的基础上做了相当多的补充,林虹是原书的策划人,郁文武是吉林与浙江合作出书的牵线人,我是原书的执编者,成书前林虹邀请我到温州,住在柴桥巷温州地区招待所日以继夜地进行全书的编排、修改工作。

我们的“教学手册”是1981年出版的,吉林的“教学参考书”出版于两年之后。就在这两年之间,在温州定稿、排版、印刷、发行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办起来了,1982年2月、4月、6月连续三期试刊,一炮打响。虽然没有刊号,但贺绿汀、丁善德、周小燕、黄友葵、廖乃雄、罗传开等音乐教育家都为我们写稿,钱仁康的大部头著作《乐歌考源》从试刊第二期起提供给我们独家长篇连载,满百期后由上海音乐出版社于2001年出版单行本。

《中小学音乐教育》出版前,林虹曾专程去北京向中国音协负责人孙慎和教育部分管艺术教育的同志汇报请示,他们表示支持。从1982年初试刊起直到80年代末,刊物封面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孙慎所题写,不过他没有署名。

刊物的创办人是周大风、林虹、靳卯君,用大风的话来说:“三个老头办起了一份音乐教育刊物。”我与林虹是国立福建音乐专科学校的同窗学友,1946年,音专还设在福州郊区竹屿的一所破庙中我们就朝夕相处。1973年,谭启龙、严永洁夫妇从福建省调到浙江后,严永洁因在山东任省委宣传部长时抓过《奇袭白虎团》京剧“样板戏”创作,在福建任期内又组织了一个新的京剧本子《崇武海战》,到上海音乐学院要求支援作曲人员,指定要调与于会泳同在一个系的教师。而我正好1965年从作曲系调到民族音乐理论系开设“音乐评论”课,严永洁亲自调阅了我的人事档案后做了决定。我便应聘到了杭州(这部戏因剧本出了问题而下马)。我与林虹老友重逢无话不谈,林虹编《中学生歌选》和《小学音乐教学手册》我是全力配合。林虹与我在温州商谈办音教刊物之事,我提出一定要请周大风参加,他在省内出版部门有熟人,借重他在省文艺界的地位和影响才有可能解决刊号问题,刊号是办刊物所遇问题的重中之重。林虹同意了,我回到杭州找到大风,请他担任主编,讲明办刊经费全部由温州解决,我在上海音乐学院读书、教书数十年,又被借到上海文艺出版社当过音乐编辑,组稿、编稿、改稿都可承担,只要求他写些重点文章并做指导即可。我们就这样一拍即合。

初创时,编辑部实际是在我家中,文稿处理由我全权负责,美编及歌稿件由林虹负责。1982年试刊三期在温州排版、印刷,1983年起先后在杭州、余杭排版、印刷,由我到印刷厂校对。必要时林虹到杭州来,我们三个人开会共议办刊的方针大计,配合相当默契,可称刊物的“铁三角”。

由于我的工作单位是浙江省群众艺术馆,绝大部分时间用于编刊物,在单位中难免会有闲言碎语,周大风时任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席,他说:“我把你调到省音乐家协会,专职编刊,音协的其他事情都不用管。”并说好我就在家里编刊,不必到音协办公室坐班。这时,由于周大风的争取,将已出版多年的《浙江音乐》刊物的刊号给了《中小学音乐教育》。虽然当时省内音乐界有些不同意见,但浙江省文联领导人为音乐教育在全国还是个薄弱环节,将《浙江音乐》停刊、改出音乐教育刊物是填补国内空缺,便毅然予以批准。《中小学音乐教育》至今已有30年历史,出版超过250期,在全国以至国外有很大的影响。当全国各省市的音乐报刊出现不景气甚至倒闭的情况时,它的发行却相当稳定,还在不断上升,可见它是符合社会需要的。北京创办《中国音乐教育》是在1989年,比我们晚了7年,可见我们当时的观念和举措多么超前。endprint

浙江是文化之邦,“五四”以后的新文学的先驱鲁迅、茅盾、夏衍……都出自浙江。开创我国普通音乐教育事业的重要人物李叔同及其后继者丰子恺、吴梦非、刘质平等也都是浙江人,可惜的是,在筹办《中小学音乐教育》刊物时,在全国约三十个省市自治区中,浙江是唯一既没有音乐学院又没有师范学校音乐系科的省份,可说是有愧于前辈。但这份刊物恰好是诞生于浙江,为什么?

原因之一是:温州人的敢为天下先,温州最早兴办家庭工厂、民营企业,率先搞活经济,有钱好办事。原因之二是:靠近上海,以上海为坚强后盾。试刊第一期,上海稿件占了一大半,包括上海音乐学院钱仁康、沈旋、蒋一民,上海中小学优秀音乐教师张瑞华、刘德昌,上海市教育局音乐教研员郁文武等人的文章。

试刊第一期的首篇文章是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孙慎热情洋溢的文章《祝贺中小学音乐教育试刊》,他在文章中说:“试刊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它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探讨音乐教育中的问题,交流教学经验,提供教学补充材料和学习资料,提高教学水平,必将发生积极的作用。”

试刊的第二期重头文章是贺绿汀的《在上海市中、小、幼音乐教学研究会上的讲话》,我应邀去参加了这次会议,并亲自记录、整理,再带回来发表。另一篇重点文章是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黄友葵的《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期望》。这些音教前辈对刊物的大力支持,使我们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它办好。

正所谓“得道多助”,刊物符合社会需要,形成了巨大凝聚力,在刊物的早期就坚定地支持我们并惠赐稿件的有:北京的音乐教育家李凌、赵沨、张肖虎、姚思源、曹理、汪毓和、米黎明、平士方、王次炤,辽宁音教界的知名人士方萌、李亚丽、谢正恭、谢严森、金亚文、王英奎,天津的缪裴言,山东的孙继南、李嘉评、韩映红,河南的张兆瑞,湖北的邱刚强、杜磊、朱则平,江西的冯斗南、肖鉴铮、罗艺峰,安徽的廖家骅、齐从容,江苏的潘振声、秦德祥、费承铿、芮文元、施友云,广州的谭林、丁振华、梁得灵,福建的朱一平、黄光荣,贵州的石应宽等。上海市和浙江省音乐界音教界历来是我们的坚强后盾,姓名不胜枚举。上海音乐学院有:贺绿汀、丁善德、周小燕、钱仁康、廖乃雄、罗传开、赵佳梓、汪培元、马淑慧、陈应时、沈旋、巢志珏、孙维权、万里、葛顺中、郑小维等;上海市有:崔启珊、薄兰谷、李丹芬、郁文武、陈蓓蕾、孙幼丽、顾丽丽、张瑞华、刘德昌、曹云芬。浙江有:俞绂堂、韩春牧、管明若、王家祥、徐绪标、陈祥文、陶爱凤、严震中、史崇义、许为通、洪嫦、吴净兰、范盈庄、杜希范等。虽然分处全国各地,他们都热爱音乐教育,心意相通,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我们通过书信和共同参加各种有关音教的活动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最早参加的音教社团名“乐泉社”,人员有北京平士方、上海的薄兰谷、广州的丁振华等,出过会刊,在广州编印。其次是“基础音乐教育研究中心”,人员有江苏常州的秦德祥、辽宁铁岭的谢严森,湖北蒲纺的杜磊等,也出过会刊。还有“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中、小、幼音教研究中心”。我与林虹都曾参与活动,也编过几期会刊,还曾一起办过几期音乐教育培训班。

我们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的联系一直非常紧密。《中小学音乐教育》创办之时,正好是世界四大音乐教学法系统地输入中国之际。1982年,弗吉尼亚·米德教授在上海音乐学院进行两周的示范教学,对瑞士的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学”的理念及操作进行了全面的讲授。上海音乐学院廖乃雄去向德国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创始人卡尔·奥尔夫完整地学习了他的课程,回国后就任上海音乐学院的音乐研究所所长,以广传奥尔夫教学法为第一要务,在全国范围内办了几期奥尔夫讲习班,日后成为中国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学会会长的李妲娜就是首期讲习班的学员。廖乃雄再次出国后任音研所所长的罗传开从学生时代起就大量编译出版日文著作,介绍日本铃木音乐教学法不遗余力。而上海音乐学院的汪培元教授是国内推介匈牙利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代表之一,译文著作颇多。《中小学音乐教育》有了他们几位的支持,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音乐教学法方面获益匪浅。凑巧马革顺教授的女儿马淑慧专程去美国学习了美国新创的“综合音乐感”音乐教学法,号称世界第五大音乐教学法,回国后立即在上海选了一家幼儿园进行试点,全国各地音教同仁纷纷赶来听课取经,我作为刊物的特派记者闻讯赶到上海。

此时上海掀起了学习四大教学法并结合本国特点勇于创新的热潮,出现了先进人物,那就是上海市第一师范附小的陈蓓蕾、崇明路小学的孙幼丽、长白一村小学的顾丽丽、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的张瑞华,由于都是女老师,大家称她们“四小名旦”,还有以合唱教学为特色的男老师刘德昌,我们就一个一个地轮流去听,乘公交车有时要转几次车,幸好有上海第六师范的资深音乐老师崔启珊的引领。取经队伍中年纪最大的是广东省音协副主席谭林,他永远精神抖擞,不知疲倦。来自北京和东北的音乐老师都比较年轻,我在与他们的交往中自然对全国各地中小学音乐教育出现的新鲜事知道不少,大大有利于编刊。

《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浙江的创办顺利、成功,首先是由于浙江省文联领导对我们的支持、历届省音乐家协会领导的关怀、协助,教育部艺术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国音乐家协会领导的扶持,温州市文联、温州教师进修学院领导批准发给办刊经费长达数年之久;其次是北京、上海以及全国各地前辈音乐教育专家学者、中青年的音乐教育骨干、基层的普通音乐教师的指导、关心、提供信息和稿件;然后是大风、林虹和我,三个老头的不辞辛劳、团结合作,虽然创业艰难,但都不以为苦,当作乐事。

随着浙江省音协的多次换届,领导人变了,刊物的主编和编辑成员也不断易人。相当长时间林虹和我的名字仍保留在编委之中,其实我们早已不为刊物办事了,只是挂名而已。1995年,林虹和我的名字才不在刊物上出现,这是理所当然的。

对刊物的感情总是有的,不时还会为刊物写篇稿子。眼看着刊物编辑及工作人员不断年轻化,思想观念与时俱进,质量不断提高,感到欣慰。刊物比较突出的变化是纸张、美编、摄影、排版、印刷都有明显提高,广告多了。新增的音乐知识栏目“稿源采珠”很有特色;早期由我开创的音乐知识栏目“请回答”,已发展成“高考乐理模拟试题”,提高了档次。稿件的广度与深度都加强了,篇幅增加,字体放大,阅读起来更具有观赏性。编辑部的班子有较大充实,人才济济,已成为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收集期刊之一、中国基础教育期刊文献总库收集之一,一派兴旺景象。

《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至今已有30年的历史,当它初创之时,音教刚刚开始复苏,刊物犹如一只报晓鸟,吹响了复兴音教的进军号。曾何几时,它茁壮成长,由一颗稚嫩的幼苗长成根深叶茂的大树傲然挺立,而我们三个创办人却垂垂老矣!

回首往事,感慨良深,希望《中小学音乐教育》锐意创新,百尺竿头继续奋进,为祖国音乐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靳卯君 原浙江省音乐家协会副编审

上一篇:以坚持为话题的议论文分论点下一篇:高三语文二轮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