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产业政策

2024-05-08

中国体育产业政策(共8篇)

篇1:中国体育产业政策

浅析中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因素

通过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逻辑推理法对社会需求与体育文化产业、体育文化产业的.科学技术基础对体育文化产业的作用形式和变化趋势、体育文化产品的内在需求与体育文化产业进行分析,指出体育文化产业是体育文化产品生产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形式.

作 者:龙明 LONG Ming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体育部,广东,广州,510623 刊 名:襄樊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ANGFAN UNIVERSITY 年,卷(期): 30(12) 分类号:G812 关键词:中国体育   体育文化产业   体育文化产品  

 

篇2:中国体育产业政策

体育产业是经济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在北美、西欧、日本,体育产业的年产值均排在国家十大产业之列。虽然体育产业化的历史还不到百年,但其发展速度远超过其它产业,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目前全世界体育产业的产值在4000亿美元左右。而中国体育产业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产值占GDP比重还不到1%,与欧美发达国家有近10倍的差距。在中国宏观经济向好的大环境下,随着居民人均收入的提高,休闲时间的增加,体育消费升级以及《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指导意见》的出台,相信中国体育产业将迎来黄金发展阶段。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 中国体育产业市场前瞻与领先企业分析报告》显示,经过20 多年的市场化尝试,中国体育产业规模化进程实现了较快的发展。2011年,体育产业呈现出繁荣的发展景象,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赞助总收入达12.27亿元人民币;意大利超级杯吸引了近8万人涌入“鸟巢”,单是门票收益就超过亿元。

同时,中国职业足球联赛、CBA、乒超联赛等等一系列职业赛事经历了10多年的发展,正不断完善,日趋成熟;体育彩票业成为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体育彩票全国年销量达到创纪录的937亿元,较上年增加243亿元,增幅达到了35%。

此外,体育场馆数量日趋增加,运营管理体制日益完善,体育传媒业趋向网络新媒体发展,体育中介业日益繁荣,中国体育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

在体育事业从公益型向产业型、从计划经济型向市场经济型、从国家主导型向社会主导型的转变过程中,体育产业资本的来源正朝着多元化方向迈进。目前,中体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和长春北方五环公司通过上市分别募集资金2.6亿元和1.5亿元;以中华体育基金会为主要机构的中国体育基金市场,正式建立起来并开始运作;国内多数足球、篮球俱乐部正通过和大企业、大公司联姻的方式,寻求风险资本的注入。此外,中国体育产业还受到包括证券、基金、银行和保险等金融机构在内的国内外资本的青睐。

前瞻产业研究院体育产业研究小组分析认为,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地承办或举办着越来越多的国际赛事,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着空前的机遇。深圳、成都、晋江、北京龙潭湖、乐陵等国际体育产业基地成立以及全国各地区对体育产业规划的出台都为中国体育产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我国体育产业正在进入发展的黄金期。中国人均体育消费按照目前欧美人均体育消费的一半来测算,就将至少形成一个每年2 万亿元的大市场。

本文作者:罗娟(前瞻网资深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篇3:中国体育经济产业界定研究

在国际上, 体育早就和人类密不可分, 一些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在经济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创造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国的体育产业虽然起步较晚, 但是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开发潜力。随着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 全民健身热潮持续升温, 休闲体育市场展现出不可估量的庞大需求。

竞赛市场的活跃, 体育热、奥运热的兴起, 必将推动体育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拓展休闲体育市场。在未来的时间里, 越来越多的世界级体育赛事将在中国举行, 越来越多的人将参与到体育活动和健身运动中去, 越来越多的国际化大公司和中国国内的企业将投资中国的体育产业。

在作者看来, 当前处于转轨经济中的中国, 对任何一项产业的分析都离不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该产业的自身条件和发展规律;另一个则是必须结合中国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大背景分析该产业的发展前景。惟此, 才能提出切合中国实际的公共政策。这两方面都蕴含了丰富的经济理论, 其中前者包含了产业组织、产业政策及特定产业发展的理论, 后者则覆盖了宏观经济学、市场经济理论、制度经济学、信息和博奕论等诸多理论。此外, 该命题也非常适合应用统计、计量、比较等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进行描述和预测。这里, 作者希望强调的是, 本文应用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对中国体育经济的发展现状、前景、体育经济与国民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做详细的梳理, 力争理出一条中国体育经济的发展脉络, 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政策选择提供参考。

二、中国体育产业的概念界定

当我们浏览政府报告、学术文献、新闻传媒等载体中出现的“体育产业”这个名词时, 可完全不顾及它所具有的准确涵义, 并作为一般名词加以认识。然而, 从事体育科学的研究者则有义务, 也有责任将“体育产业”作为研究概念来对待, 并以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则加以界定。研究概念不仅为了确定某一研究的指涉对象和构建命题的基本单位, 更重要的是明确论域, 规定论证的逻辑起点 (演绎论证或归纳论证) 。国内、外的学者关于什么是体育产业的讨论已有多年, 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并从不同的角度形成了多种界说。为了使本文讨论的内容相对集中, 笔者将同类表述在归纳后予以分类说明。其中, 确有一些表述与产业经济学和逻辑学原理明显相悖, 这种问题必将导致人们在具体研究中的认识偏误。为此, 有必要首先以产业经济学理论和逻辑学原理对目前体育产业的几种界说进行辨析, 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必要的讨论。

1. 广义的体育产业。

迄今为止, 尽管国内、外学者以“宽口径”的方式界定体育产业时确有多种陈述, 但产业外延广义化的共同点却相当明显。“广义的体育产业”的典型表述是:与体育有关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部门的总合, 其产品包括体育物质产品、体育服务和劳务产品;其基本行业部门包括了健身娱乐业、竞技观赏业、体育用品业、体育传媒业、体育博彩业、体育广告业、体育饮品业等。

这类观点的持有者主要是从2个方面作为其思维基点: (1) 倡导将体育市场的主、客体 (生产者和消费者) 均归入体育产业的范畴。认为体育消费根本上决定了体育产业, 体育产品生产也涉及到有形物质的消费, 由此得到体育产业就应该包含生产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的行业部门; (2) 以政府部门工作的实际需要, 围绕着体委系统创收途径的实际状况和创收目的, 认为能够为体委部门获取经济利益并提供经费支持的各类产业均应归入体育产业的范畴。

2. 体育产业的体育事业说, 有学者认为, 体育事业包含了体

育产业, 或称体育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体制下的体育事业, 它是体育事业由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称谓。持这类观点的学者的思维基点有2个方面: (1) 将体育事业的概念范畴置于体育产业上一个层次来认识。认为在现代社会里, 体育是人们从事有一定目标、规模、组织和系统活动构成为一种事业, 亦即体育产业, 体育的生产、经营活动符合这种活动的特性; (2) 将体育产业作为体制转型过程中体育事业功能延伸的一种形态, 认为在计划体制下, 发展体育事业只是考虑如何尽可能地增加传统意义上业务成果的产出, 如竞赛场次、参加人数、参加比赛的奖牌数量和达标等。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发展体育事业除了要追求“一次产出”外, 还要追求“二次产出”, 即把初次产出并且有良好社会效益的业务成果再转化为可以用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计量的经济效益, 体育产业只是标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体育事业。

3. 体育产业的体育事业可赢利部分说, 有的学者从实用性的

角度提出了体育产业就是体育事业中可进入市场并可获得经济利益的那部分经济活动的总和, 将此类提法简称为“体育产业的体育事业可赢利部分说”。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将体育产业作为过程概念来处理, 认为任何产业都是市场中真实存在的商品货币关系, 没有市场, 产业是不存在的。同时, 又认为体育产业是否属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或是混合产业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到底有哪些内容可以实实在在地进入市场, 并能够切实赢利。

三、国内体育产业总值 (GDSP) 探讨

对任何产业的分析都离不开统计计算方法。至今, 我国统计部门还没有将体育产业确立为正式产业, 相应的统计方法和数据不完整。即使在发达国家, 官方的统计中也存在漏算和重复计算。这反应出体育产业的特殊性一产业关联程度极高。传统的统计方法似乎无法完全把握住体育产业的明确界限。在新的统计方法出现之前, 作者主张使用“国内体育产业总值 (GDSP) ”的方法来分析体育产业的经济影响。这一指标来源于美国乔治亚技术学院经济发展研究所的经济学家埃尔菲·米克。

美国的体育产业在美国经济生活中占居十分重要的地位。20世纪70年代以来, 美国许多科研机构和有关学者均对美国体育产业的规模及其所支撑的经济活动规模进行过统计和估算, 但由于理论研究的滞后, 使得这些统计和估算的口径不够统一, 因此统计的结果也不尽一致。80年代以来, 美国的经济学家一直采用美国商业部制定的产业分类标准 (SIC) 对产业进行界定和统计。根据美国商业部管理与预算办公室制定的产业分类标准, SIC包括经济活动的所有领域, 并依据某一产业所包含的经济活动的构成与结构对其进行界定。该标准是参照联合国《全部经济活动国际标准产业分类》 (ISIC) 制定的, 制定该标准的目的是通过对产业的系统分析, 来反映美国的经济结构状况, 为产业结构的优化提供依据。但尽管在ISIC中体育被列为正式产业, 但美国商业部却没有将体育产业列为正式产业。在美国SIC当中, 体育产业包含的内容被分在不同的产业门类, 从编号1542的非居住性建筑到编号7999的娱乐与休闲等各产业门类均含有体育产业的内容。美国乔治亚州经济技术学院的威廉A.斯库佛指出, SIC对研究体育产业的帮助十分有限。这使得美国学者在研究美国体育产业结构时遇到了许多困难, 同时也使得体育产业的统计不够规范, 最严重的问题是重复统计。90年代以来, 美国乔治亚技术学院经济发展研究所的著名经济学家埃尔菲·米克对美国体育产业的统计与估算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是近年以来美国体育产业领域较有成就的专家。他的最大的贡献就是基本避免了重复统计的错误, 他对美国体育产业总值的统计及对体育产业规模的估算已得到美国体育届广泛的认可。他对美国体育产业进行了操作层面的界定, 将体育产业划分为以下门类:

1. 体育娱乐与休闲 (sports entertainment and recreation) , 包括体育比赛、运动队、个人参加的体育活动;

体育与休闲有关的活动;协会支出。

2. 体育产品与服务 (Sports product and services) , 如体育产品的设计、试验、制造, 以及运动设备、服装与运动器材的分布。

3. 体育组织 (sports support organization) , 如体育联盟、公司以及营销组织等。

埃尔菲·米克在对体育产业进行了操作性的界定后, 采用这一方法对1995年美国的体育产业规模进行了评估。

经济学认为国内生产总值 (GDP) 是某一年一个国家国民生产的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值, 那么, 国内体育生产总值 (GDSP) 就是某一年国内体育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值。GDP可以分成四个类别: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以及净出口 (全部出口与进口的差额) 。依照GDP的分类, 我们把GDSP分成体育产品与服务的消费、体育投资和体育净出口。由于数据的限制, 把政府购买的体育产品与服务与私人购买的体育产品与服务合并, 结果将GDs P分成三类。美国商业部在统计GDP时规定了一些基本原则, 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产品的产值不能重复计算或用两种以上的方法计算。因此, GDP当中不包括中间物品的销售以及来自于这些物品的收入。这是对一个产业进行评估时必须遵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例如, 制造商售给零售商的一个垒球棒是不能计入GDSP的, 因为垒球棒的市场价是在消费阶段或零售阶段的价格。零售商付给制造商的钱可能已经包括在垒球棒的零售价当中了, 如果将零售商付给制造商的钱包括在内, 就会造成垒球棒的重复计算。同样麦克尔·乔丹参加篮球比赛的薪水也不能计入GDSP, 因为他的薪水己经包含在零售阶段的门票当中了。埃尔菲·米克认为这是大部分学者在对体育产业进行评估时常犯的错误。他们常常将中间支出, 如运动员的收入、广告收入等包括在内, 他们没有认识到, 这些收入己经包括在最终消费层次的体育物品和服务的价格当中了。在对体育产业进行评估时最关键的就是要计算体育物品与服务的最终消费。中间支出是体育产业所支撑的经济活动的一部分。

不幸的是, 体育产业不被经济分析局列为正式产业, 它被分在不同的产业门类中 (如娱乐与休闲服务业、橡胶与塑料产品业、零售业、印刷与出版业、服装业等) 。因此, 埃尔菲·米克只能从不同的产业门类中寻找体育产业的有关数据, 以确认体育产品与服务的价值。

四、总结

体育产业具有两个明显特点:第一, 体育本身是一种文化, 一种影响广泛而又深远的社会文化。体育已经成为传媒的重要内容、科技的巨大橱窗、娱乐的核心要素、旅游的发展趋向, 电视体育、体育科技、健身娱乐、体育旅游己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独有的社会辐射和穿透力使它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不可缺少的重要地位。作为培养健全人的文化, 作为塑造身心和谐发展的手段, 作为倡导进取精神的显性文化, 体育具有创造精神价值的社会本质。体育特有的易理解性、亲和性、规模和场面的宏阔性、与现代人精神需要的自洽性使得体育产业成为“朝阳产业”。第二, 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体育产业是关联性很强的产业, 广泛地渗透到各行各业。人们对体育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 只是直接生产和提供体育产品和服务是无法满足的, 还需依赖其他相关产业。从体育产业的内容看, 它是一个覆盖面非常广、产业关联度很高的产业, 涉及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加媒体、建筑业、制造业、交通通讯、食品卫生、信息服务、服装和旅游等。

参考文献

[1 (]美) 加里.贝克尔著王业宇等译: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 1995

[2]杜利军:国外体育产业的主要市场切.体育大观, 1995

篇4:中国体育产业政策

关键词:体育产业;新政;发展;综述

中图分类号:G8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026-01

随着全民健身活动在中国普遍开展的大潮来袭,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必将跨入一个新的时代。本文通过对新政背景下体育产业发展趋势相关探究成果的梳理,以加强研究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希望对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相关研究内容

随着近几年有关体育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新政的提出,中国体育产业大发展的趋势已锐不可当。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彭广建等认为体育产业融合有三种典型模式:数字体育模式、产学研融合一体模式和民族体育与旅游融合模式。其中,数字体育模式是将数字技术与体育融合的模式,民族体育与旅游活动的融合模式则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开拓了一片新天地。李哲等则以大型体育赛事与都市现代服务业的互动作用为出发点,将体育产业融合分为了空间融合模式、组织融合模式、智力融合模式和政策融合模式四大模式。此外,雷波、唐保苓等人则更注重于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动研究。指出旅游与体育的融合要以体育活动为载体,进行旅游相关要素的渗透或组合这一重要论断。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可凭借会展、节庆、产业聚集园、特色项目等纽带和平台,经过重组融合实现二者互通互利的双赢发展。

姜同仁、夏茂森在《新常态下中国体育产业发展与趋势预测研究》一文中提出中国体育产业虽发展速度逐渐增快,规模逐渐扩大,领域逐渐拓展,但是经济贡献相对较低,在文中通过灰色预测模型GM(1,1)推测出中国体育产业增长值到2020年即将形成的新突破,得出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整体向好的结论。石岩在《体育产业新政背景下中国体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一文中论述了当前我国体育发展面临了六大机遇和五大挑战。其中,六大机遇分别为政策支持这一重要驱动力量的形成;体育消费爆发临界点的到达;人口红利和城市化进程对体育产业消费规模的壮大作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对体育发展的促进作用;扩大内需所带来的机遇和体验经济的到来对体育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五大挑战分别为群众有效需求与市场供给不足的挑战;市场主体不成熟的挑战;群众体育发展滞后的挑战;体育产业核心层薄弱的挑战;专业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的挑战和集体实施需要任重道远的挑战。

张永韬通过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常态:特征、挑战与转型的研究提出我国经济正在步入增长换挡、结构优化和创新驱动的新常态,体育产业将在新的经济和政治环境的共同作用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成会君、徐阳则在他们的文章中通过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的管理现状研究提出了新政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引导资金申报时间与资金执行时间的矛盾,群众体育产业项目所占资金额度小,引导资金信息公开程度低,项目跟踪管理难以实现以及对扶持效果尚未进行合理评估等问题,揭示出中国体育产业要想进一步发展,必须要竭力解决资金引导这一重要问题的趋势。马应超、王宁涛等人也根据一系列新政的提出,得出财税政策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发达国家其财税政策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经验做法对完善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助益颇深,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大好趋势的实现增添了一分必然。

二、研究小结

2015年是体育产业发展和壮大的关键一年,随着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赛事资源和权利走向明确的流动方向,社会民营机构的参与度与参与积极性也不断提高,其中,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提及的“2025年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的巨大市场容量值纷纷激起了各方资本的普遍关注。体育产业与金融界、旅游界等的跨界融合发展更是已成为时下热门话题。继国家对体育产业的政策扶持和制度创新力度的加大,各方资本的注入也纷至沓来。阿里巴巴看清形势入股恒大,万达集团也不甘示弱,相继注资西甲马竞,又并购盈方集团。银行也忍不住进军体育产业为分一杯羹。体育产业是一个比想象中更宽更大更有潜力的产业链,体育产业的消费升级也呈现出一片必然之势。体育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将为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构建出一派充满活力的新迹象。

三、研究展望

体育产业新政背景下,中国企业以锐不可当之势纷纷进军体育市场,中国体育产业即将迎来一个发展的全盛时代。这其中,率先摸清形势,洞察先机的引领企业和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精英企业将大大受益。不仅能够在价值5万亿的庞大的价值市场里稳占一席之地,更有机会借助体育产业发展的大机遇壮大自己的实力,以进入一个更高层次更辉煌的发展阶段。而通过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跨界合作交流,跨界力量也必将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注入一道新的活力,使之成为未来体育产业发展和开辟更大体量市场的不竭动力。

从现代经济理论来看,人的需求在于消费的需求,需求结构的变动必将带动消费结构的变化,而体育消费作为满足人们身心需求消费的重要一环,是顺应我国社会消费结构的变化规律和态势的。体育产业在未来社会中持续发展的趋势是必然的,不可逆的。

从产业结构调整来看,体育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是后工业化社会的主导产业,是旨在提高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行业,必将会有一派持续快速发展的景象。这其中,产业机构的调整和升级也会给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诸如更多社会投资和高质量经营管理人才等的一系列大的机遇。

从宏观经济政策来看,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和中心工作以及城市社区化和农村城市化等一系列我国政府大力提倡的政策,这些政策的提出必然创造出巨大的体育消费需求,且有利于培育和发展体育市场,从而给我过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机遇。

参考文献:

[1]石岩.体育产业新政背景下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体育学刊,2014,21(6).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10/20/content_9152.htm.

[3]彭广建,刘谅丽.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3,23(3).

[4]姜同仁,夏茂森.新常态下中国体育产业发展与趋势预测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5).

篇5:中国体育产业政策

论文关键词:体育动漫;动漫;产业

一、我国体育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

体育动漫是一种新兴的媒介产业之一。即以体育项目及其相关人物为题材而创作的动漫作品。最早的体育动漫作品已难以追溯,但可以确定的是,体育动漫是在二战以后才开始大量出现的。战后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奥运会及各类职业运动比赛为代表,体育运动在产业化、全球化的支撑下,借助现代传媒得到了迅捷的传播和普及。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以体育项目和体育人物为题材的动漫作品推出,并得到了社会的强烈反响。竞技体育运动中所体现出的拼搏向上、团结友爱、昂扬奋斗等文化特质为动漫艺术作品提供了很好的创作素材。通过体育动漫作品,很好的引导了受众群体对人性中真、善、美等优秀品质和健康价值观的追求和感悟。

例如1964年东奥会和1984年汉城奥运会,都直接引起了两国的动漫创作热潮,足球世界杯、棒球职业联赛、网球公开赛等职业赛事的推广,也成为取之不尽的动漫素材。尤其是北京奥运会以后,中国体育受全球化趋势以及体育格局调整的影响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并逐步的接纳了体育市场产业化的基本理念,实施体教结合的总体战略。我国真正涉及的绝大多数体育动漫作品是北京奥运会前后完成的,这就使得这一时期的体育动漫作品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其欲借奥运契机造势的痕迹非常明显。由于绘画设计、创作动机、资金投入以及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引起社会积极反响的体育动漫作品并不多见。

二、制约我国体育动漫产业发展的因素

(一)缺乏高素质体育动漫人才

据调查,目前我国动漫从业者不到1万人,仅为韩国的1/3。更糟糕的是,国内动漫界,懂动漫艺术的不熟悉电脑制作技术,而熟悉电脑技术的,艺术素养的功底又很薄弱;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差,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虽然国内正在大力培养高层次的动漫人才,来应对当前动漫创作专业人才不足的现状,但绝大多数高校目前缺乏师资力量和适合的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源,与创作和生产的实际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无法在短时期内改变人才匮乏的现象。而且,作为动漫产业不仅需要动漫制作人才,还需要优秀的熟悉动漫产品的商业运作人才。尽管目前这类人才极为缺乏,但各相关院校开设相关专业的却为之不多。

(二)消费群体定位不恰当

在日本,对动漫的消费群定位就是全民,其动漫作品在理念、内容、表达方式上更加成熟。而在我国,动漫作品的受众大多是低龄儿童,情节对白简单幼稚、画面粗糙、缺乏想象,这也是我国体育动漫的问题所在,推及体育动漫,在此环境下,也使得体育动漫本身所具有的社会文化价值功能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和体现。80年代以来,我国竞技体育事业迅猛发展,在世界体坛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但与竞技事业高速发展的骄人成绩相比,我国体育文化的发展建设却举步维艰,进展甚微,体育文化的发展步伐严重滞后于竞技体育的发展,体育事业渐行渐远的客观事实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三)体育动漫创作资金的缺乏

体育动漫创作资金的缺乏也是我国动漫产业所面临的一个通病,资金短缺成为制约动漫产业的重要问题。据某业内人士透露,造成动漫企业面临严重的资金紧缺的原因主要有:动漫产业是依靠衍生产品赚钱的行业,产业链较长,投资回收慢,需要大量的启动资金做铺垫,风险很大;同时,行业自身并不成熟,漫画市场不够发达,动漫未实现联动效应,增加了投资数额和投资风险;另外,民间资金和金融资金为规避风险,无法进入动漫产业。因此,动漫市场的萎缩也就在所难免了。

篇6:中国体育产业政策

中国运动品牌也在资源整合的全球化趋势下,走进了资源共享和实现品牌升级的新时代!于是乎,一场场资源争夺和整合战,风生水起!

本文将以运动品牌为原点,以海洋融合为理念,并以科技、体育、娱乐和网络等四大方面为扇形,来解读中国体育产业品牌升级的圆周运动!

整合科技资源 锻造品牌核心能力

小平同志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此话道出了科技的重要性。

本土运动品牌在国际品牌高科技的眩光中,意识到科技的至关重要,开始寻求各类可利用的科技资源,借助外部专业机构,甚至与各类科研机构实施资源整合,重塑专业形象,在形象代言的旧时代中走出来,实现新一轮品牌跨越。

品牌的跨越是建基在产品力的良好规划;没有产品力的品牌是很难有容身之所。在产品决定一切的时代中,产品的专业性将长久维持着消费忠诚的王朝。为了保持产品的专业化和领先性,需要科技创新作为支撑。创新科技的研发,是需要大量财力物力人力的;在当今仅靠单力打拼是难于奏效。品牌的保鲜和成长,必须仰赖于产品力。而提升产品力,从直接意义上讲,就是打造品牌竞争力。由于整体产业的发展需要竞争的逼迫,实施科技资源整合成为不可逆转。

品牌管理专家王君玉先生认为,实施科技资源整合的手段有以下四种:

一是与国内或国际外事专业机构合作;二是科技技术购买;三是借助外脑建立自身技术机构或体系;四是整合科技专业人才。

李宁公司在至的两年中间不断与科研机构、研究所、设计事务所建立合作联盟,实现彼此资源的共享共生,于9月5日,发布了最新研发的核心科技平台---“李宁弓”。

20,安踏公司成立第一家运动科学实验室,该实验室拥有50多名研究人员,同时开展与北京体育大学生物力学研究室、中国皮革与制鞋研究院的合作,分别借助他们在人体运动科学及制鞋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以快速提升安踏实验室的科技研发能力。

20年初,鸿星尔克与中国科学院下属研究所建立合作关系,中科院将向鸿星尔克提供鞋及鞋制品专业抗菌材料,为鸿星尔克运动鞋的抗菌性和质量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并负责对鸿星尔克运动鞋的抗菌功能进行全程监制和技术服务。

年3月,爱乐鞋业研发中心与著名田径运动专家共同研制了一项新技术,成为运动鞋制造业专家们关注的焦点。

还有,亚礼得“纳米技术”和361度的“猎豹仿生”技术等等,都是与专业机构合作或借助专业机构诞生的。科技是二十一世纪的货币。它是品牌增值的金钥匙,是品牌抗外力的强心剂。在科技称雄的时代里,尽管这条道路充满荆棘和坎坷,必须前瞻未来,锻造品牌核心竞争力。“没有科技创新就意味着挨打”的紧箍咒,大家不敢忘。

整合体育资源 为品牌国际化提速

体育是全球的文化,是稀缺的资源,是注意力经济;同时也是助推品牌国际化的引擎。

体育赛事赞助,是体育资源当中重头戏。如奥运会、世界杯、欧洲杯等影响深远的国际赛事等,寻求资源合作,对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保鲜度,其传播效果,是“路人皆知”的。耐克等国际品牌对国际赛事的赞助,是他们进军全球化的通行证。打开国门的中国市场,也是全球的一部分。换一句话,本土化亦是全球化。本土品牌莫大意,以免败走麦城。08奥运在中国,应当珍惜好商机,不要成为一道难于迈越的坎。同时,还要放眼世界走向世界,成为国际品牌的一分子。

如何整合体育资源呢?王君玉先生认为有三种做法:其一、体育赛事赞助;其二、赛事或专业运动项目组织的授权;其三、组织或引导体育大众化活动。[next]

“源于体育,用于体育”,是本土第一运动品牌李宁公司的工作原则。李宁,在体育赞助方面,一直走在前面的,从1990年创业始,就与体育结下甚深因缘。从奥运圣火的传递,开始了李宁与奥运的第一次亲吻。1992年巴塞罗那、亚特兰大、19残疾人奥运、悉尼、雅典等等,李宁都是中国代表团获奖装备的赞助包装商,在奥运赛场上,“春城无处不飞李宁花”。在奥运情结方面,其他品牌也较少涉足,安踏只是做了相关的04雅典奥运助威团的促销活动。体育资源的国际情结,李宁也是始作俑者。20,李宁公司成为法国国家体操队的赞助商,李宁公司在世界女篮锦标赛上签约西班牙女子篮球队,后来西班牙队取胜,媒体盛传《李宁打败耐克》的报道。2006年9月12日,李宁公司与苏丹国家田径队正式签约,双方将携手奔向奥运会。这是李宁品牌签约的第一支国家级田径队,也是李宁品牌专业化、国际化的又一次推进。

在福建运动品牌当中第一家走体育路线的当数匹克集团,80年代,匹克品牌在全国范围内家喻户晓,可谓全国闻名,

当时匹克已是全国最好篮球队八一球队的运动装备赞助商。匹克回顾自己成功的路,于20警醒起来,继续走体育赛事路线,重温来时的路;加大在体育营销推广的力度,集中在篮球运动专业领域上建立国际品牌和篮球帝国的梦想。从乌兹别克斯坦国、欧洲篮球全明星赛、欧洲篮球顶级联赛,乃至年赞助NBA休斯敦火箭队主场,登陆世界篮球运动的神坛,打入篮球一线市场美国。匹克品牌,如果资金链健康的话,具有后发优势。鸿星尔克也挟着重金赞助了2006-20国际女子网球系列赛;但其行为是光着膀子听交响乐。

安踏在国内赛事上,量化细节,注重成效,全系统地包装CBA、CUBA联赛。 如今赞助街头滑板挑战赛,效果不错,但关注力度不够,未能在品牌与该项运动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

361度投资大型体育项目,先是联手CCTV创建了“娱乐篮球”互动节目,接着又连续三年赞助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但终其所为徘徊在主流专业赛事的边缘上。

体育赛事,联动全球的稀缺资源。整合国际资源是每一个品牌必须做的事。中国已经没有国界,已是国际化的部分了。中国运动品牌的品牌国际化,必须走在体育赛事的路上,因为赛事赞助是实现国际化的至道和近道。积极伸出合作的双手拥抱全球化的体育资源吧!

整合娱乐资源:时尚演绎品牌新活力

娱乐时代已经来临了!她在资源整合的花园中更是楚楚动人、花枝招展!

信息爆炸和竞争剧烈已成新经济社会的特征,人们对物质因素的重视程度在逐步降低,非物质或是人文的因素在快速增加;人们感兴趣的是哪个品牌能提供给他们更多的附加价值,或者说有哪些更能够取悦他们。

当生活越来越紧张、工作越繁忙,人们更渴望得到片刻的休闲放松和娱乐。而作为运动品牌的目标消费者的年轻人来说,娱乐是更有另一番含义:时尚、新潮和酷。这些永远是他们的生活主题。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说:“想卖东西?搞培训?抓管理?调动积极性?首先,你必须让人家高兴。在今天这个变化莫测的世界上,娱乐被认为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

企业需要做的事,是整合娱乐精神和元素,让消费者在娱乐的体验中,对产品或服务产生好感和联想,从而感染消费者,将消费者生活方式融合在娱乐的体验中,并建立关系。

整合娱乐资源的方式方法很多,比如说,要洞察消费者娱乐心理,关注社会时尚潮流的萌动、焦点事件及新生现象,整合电影、电视、音乐、体育等各方面的娱乐资源,找准娱乐载体与品牌价值主张的良好嫁接;或者寻求与娱乐传媒的合作。

德尔惠品牌的娱乐营销迎合了年轻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分别在中央五套,中央三套、湖南卫视、东南卫视、光线传媒的体育新闻及娱乐栏目进行高频次重点投放。其品牌知名度、品牌购买频度及品牌美誉度不断上升,也从而逐渐掌握了市场主动权。特步本身走的是时尚路线,目标是成为“时尚运动第一品牌”, 将时尚元素融入产品设计当中,并携手打造网络游戏,满足消费者对时尚、个性的精神渴求。[next]

但是,娱乐元素,是易变的。一旦没有掌握好娱乐的新鲜度和喜好期,其风险性是巨大的。同时,娱乐活动的执行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所以作为整合娱乐资源的品牌务必引起重视。

整合网络资源 新经济时代的品牌沟通魔咒

网络使世界没有疆界。在自由、放松和休闲中释放自己的喜好、憎恨、不满和幽怨---

网络是年轻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更酷似他们的一位知心朋友,形影不离。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公布,到今年4月底我国上网用户已经突破1亿,达到1.002亿人。目前,中国网民数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因此,网络特别是门户网站的体育频道,日益成为体育运动品牌的争夺要地。在运动鞋等行业市场上,高端品牌的消费者网络接触增长率均高于中低端品牌消费者。这些现象都说明消费者对于网络媒体抱着更积极的态度,并且越来越喜爱和信赖它。

而网络媒体的优势表现在传播的广度、深度及互动性。国内各大门户网站的体育频道几乎被体育运动品牌结盟:新浪与耐克,阿迪达斯与雅虎、李宁与网易、搜狐与安踏,腾讯与361度。一时间内掀起体育运动品牌的网络营销浪潮。目前,特步跟随可口可乐与九城的合作模式,牵手全球最大的网络游戏运营代理商盛大网络,成为了其在运动品牌领域的惟一合作伙伴。由此可见,新兴网络资源在剧烈的运动品牌竞争中居然也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网络资源是深厚的,必须用心去挖掘其市场潜力,同时作为一项功课常修常练。网络时代,网络营销是新经济时代的品牌沟通魔咒!

结语

首先,我们来做一个“得分越多越好”的游戏。游戏规则是两个人面对面,彼此右手拉右手,看谁能把多方的手,拉到自己的身边;拉到自己身边的次数越多,得分就越高。游戏的过程,发现两种情况:一种是两人相互配合,彼此得分都很高,实现共赢;一种是两人都想把对方的手拉到自己身边,两人的得分都一样很低。

上述游戏可以看到游戏者两种心态和两种结果。

第一种,懂得互利的效应,善用彼此资源,创造了共同利益。

第二种,怀揣私心,以尖角对抗,最终两败俱伤。

游戏的启示就是资源整合的核心。

篇7:中国体育产业政策

悠 悠

2012年12月24日下午,我院有幸请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博士,为我们进行关于《我国体育产业前景发展》的讲座,鲍明晓博士儒雅的外表、学识渊博、阅历丰富,温和亲切的嗓音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映像。不得不说,这是一次丰硕的学术盛宴。

首先,鲍博士为我们剖析了,体育产业发展与政治、经济增长、文化传播的关系,并对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的体育观的差异,他更细致的为我们分析我国体育专业就业难现象产生的根源,目前我国体育专业大致走向是教师、教练、警察等,很局限,其根源是我国体育产业的欠发达。

目前,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各界人士人士认识不同,总的观点有两种: 悲观:我国经济下行,体育产业也会受其影响,不可能有好的前景; 乐观:体育产业会成为我国经济炒预期增长行业。

鲍明晓观点是赞同乐观观点,在未来的中国经济中,如果还有哪个行业会超预期增长的,那就只有体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得到大力发展,有的行业在全世界都处于领先地位,但是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与欧美发达国家差距是最大的,鉴于此,这个行业是最具有发展空间的,所以,我也赞同乐观的观点,我相信,在未来的一个时期,我国体育产业将有所作为。我们从以下五点来剖析:

一、中国经济转型释放的推力

中国经济转型,扩大国内需要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提出改善民生、增加收入、服务业发、健康消费增加等,这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契机,经济的转型必将有力的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

二、体育发展方式转变带来的动力

举国体制下的争光体育,以拿金牌为目标,主抓小、快、灵的女子项目,有影响力的大项和职业体育发展缓慢,竞技、表演项目难发展,这样的局面带来的是社会群众不满。四年一届的奥运盛会,中国健将能崭露头角,但这带给广大群众的安慰都是暂时的,百姓希望从四年一次的喜悦中转变为每天都快乐即“生活方式体育”。生活方式体育,是以构建积极健康生活方式为目标,满足大众观赏性体育需求和参与性体育需要:

1、满足观赏需要:竞技体育结构调整,有影响力的基础大项和出明星的职业体育大发展。值得注意的是,群众体育脱离项目很难发展,必须找到切合实际的、可行的体育项目,另外,没有世界级明星,对青少年就没有引领的力量,这是近年来我国体育发展的毛病,像姚明、李娜、刘翔这样世界级的明星极少,虽然有那么多的世界冠军,但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体育明星很少。这里,鲍明晓博士还例举了,申奥期间,邓亚萍还在外国留学,他们一起去了,在给奥委行政官介绍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邓时,他们竟然不知道,这反映出我国体育明星的影响力不够,祖国的未来在于青年,青年在乎明星的效应,所以这是我们必须加强的地方。

2、满足参与性需求: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发展运动休闲产业—群众体育发展,体育产业发展好了,社会和百姓也就满意了,社会就会更加和谐。

三、国民生活方式变革激发的活力

鲍明晓博士深刻的为我们剖析了两种生活方式:一种是静态的生活方式,特点是工作即生活、重工作轻休闲、好静重养,这种生活方式的休闲娱乐时间很少,对身体靠养不靠健,像吃补药、静坐等;另一种是活跃生活方式_,特点是工作为生活、工作休闲两不误、关注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这样的生活方式是我国发展的一种趋势,这种生活方式有利于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体育运动的终极使命有两点:一是提升生命质量;一是提升生活质量。体育是活跃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是制度化、生活化的游戏,我们必须认识到体育是玩具而不是工具,必须从少数精英展示爱国主义转到芸芸众生休闲娱乐的美好生活方式,所以国民生活方式有静态想活跃转变,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国外体育发展模式

表1 当前中美体育产业发展比较

国家

体育产业经济

体育发展动向 美国

4140亿美元

市场饱和、增长乏力 中国

350亿美元

刚刚起步、增长迅猛

从表1 中可以看出,目前中美体育产业的发展相差12倍,但较美国,中国的体育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这并不表明我国的体育产业将会发展的很好,如果我们找错方向,将会阻滞体育产业的发展。所以我们对国外的体育产业发展模式,可以学习或借鉴,根据自己的国情实际,找准方向,才能更好的发展。

五、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

目前我国主要有6 个体育产业发展基地,分别是深圳、福建、成都、浙江、山东、北京,在这几个城市体育发展状况都很好,但对于全国的体育产业状况就不容乐观了,前面我们也作了对比,和西方发达国家差距相当大,我们处于起步阶段,路很长、前景也很好,最近几年体育旅游业可谓是“钱途”无限,我们要找到地方发展的特点,从这方向入手不断的努力。

篇8:中国体育产业现状与对策

一、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

中国的体育产业尚处于发展阶段, 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体育产业规模小, 发展形式单一, 行业门类分散, 市场化程度较低, 市场不完善、不规范, 存在着严重的无序竞争状态, 缺乏合理的市场化体制结构和健全的政策法规;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仍然很缺乏, 政府用于选派专业人才、学者出国学习国外如何发展体育产业的专项资金的投入上仍相对不足, 这也是致使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仍然比较缓慢的原因之一;缺乏体育产业行业协会这样的机构;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各地区的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有很大差距, 造成地域间产业发展不平衡, 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发展迅速, 而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职业体育的发展没有充分发挥当代体育的经济功能和市场价值。

二、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 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合理的市场化体制结构, 为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体制基础。开放程度较高的现代市场体系、公开的法制环境、公平健全的政策法规和规范的市场环境, 有利于人们形成较为成熟的经济意识。只有实现体育市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才能形成国家、社会、个人共同办体育的良好局面。实践表明, 体育产业发展比较好的国家, 国家体育产业的发达程度与该国体育消费水平和体育赛事资源密切相关, 而我国的体育产业却与我们庞大的体育消费市场以及丰富的体育竞赛资源严重不符。这是因为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起步较晚, 从发展速度和趋势看, 我国还没有形成促进和保障体育产业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 一些基本制度问题甚至成为了严重的制约因素。政府应制定有利于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 并把民间资本投资体育产业的待遇应与国有经济同等, 还应每年设体育产业投资引导基金, 拓宽融资渠道, 支持体育产业企业上市、发行债券、银行贷款等方式融资, 并给予税收、土地供应和工商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运用国际比较价值规律, 进行体育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改造, 促成优势体育产业创新, 带动相关产业, 促进高效率的体育产业与地区经济综合体的良性互动, 使我国的体育产业市场朝着多元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第二, 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 体育产业的发展与进步需要通过法律发挥作用。而我国体育产业完善的法律法规环境并没有形成, 一些法律法规还成为制约体育产业发展的障碍。体育产业要想进步与发展, 就必须解决法律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的症结, 完善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所需法律环境的重要步骤。法律层面的《体育法》应将体育产业相关内容列为专门章节予以法律的明确性规定, 满足市场经济以权利为本位的法治经济的基本要求。体育产业是涉及体育的经济行为, 反映的是有独立法律地位的体育产业主体间的社会关系, 而法律是维持他们共同的发展秩序和环境的最重要手段。体育行业规范与我国法律不能相抵触和对抗, 对涉及主体重大事务或权利的条款必须约定由国家法律予以调整, 用法律评估自治性规范文件, 并经过完善的制定机制, 对各类主体的利益诉求充分考虑, 建立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的产权和完善的纠纷裁决机制。

第三, 重视专业人才培养, 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发展。职业体育的组织经营者, 大多是由球员出生或从事其他体育运动出生的人员组成, 缺乏相关的专业素养和经营技巧, 各环节上也缺乏懂经营、善管理的相关专业人才, 而赛事效益难以支撑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体育产业毕竟是一项系统工程, 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它需要依托一大批为其产业链的形成和延伸提供支撑的相关专业人才。国外一些成功的足球联赛中, 其产业的收入主要来自于赛事的转播、广告、赞助、球星转会、门票出售等, 其中, 仅赛事转播权的收入, 就占到了总收入的40%~60%。而我国的职业足球联赛中, 赛事转播权的收入仅占其总收入的0%~5%。这种现象必然会制约我国足球产业的健康发展, 这跟我国懂得赛事转播经营的人才缺乏有关。为保证新兴的体育联赛长期稳健地做大做强, 制定新政策培养大量有专业素养的体育产业规划者、体育经纪人、赛事经营管理者、俱乐部经营管理者、赞助商培育与联系者、赛事观众研究与培育者、赛事品牌打造者等也很关键。体育产业的发展和产业岗位与相关专业岗位的相互交流密不可分, 由于政府在体育产业的各个分支产业中缺乏投资设置服务型导向的职业岗位, 使许多高校学生对这种就业岗位意识淡薄、模糊。我国本科院校涉及体育产业的相关专业很有限, 不单是缩小和制约了我国体育类大学生的就业空间, 更严重的是高校培养出的人才难以支撑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很难促进体育产业链的形成。目前我国缺乏完整、系统的体育产业体系, 培养合格的体育产业人才的实践经验不足, 因而选派专人到国外学习深造, 将国外体育产业的成功经验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学习和借鉴美英等国的成功经验尤为重要和迫切。因此, 应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到体育产业发达的国家去学习或研修, 为培养自己的高水平体育产业师资创造条件。

第四, 针对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 成立各地的体育产业协会。目前体育产业的行业管理体制没有形成, 使全国对整个产业的发展缺乏统一的管理协调机构, 更没有准确权威的统计数字, 严重阻碍着我国体育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因此, 成立全国体育产业协会很有必要, 这对政府及时掌握全国体育产业的有关数据和发展动向非常有利, 为产业内进行交流, 建立了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同时也提高了抵御外来不平等竞争风险的能力, 壮大了实力, 为全局发展战略提供决策依据。此外, 为促进产业发展, 以业内人士为主的行业协会还要有政府相关部门的参与, 行业协会的主要职能是服务协调, 提供行业标准、从业人员资格认定、运动员赛事安排、奖惩制度及各种保障服务, 这些都有益于实现体育行业实体化。

第五, 其他地区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因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差异较大。奥运会以后, 北京还在积极的申办各种世界大赛;中网每年投入要1个亿, 对世界自行车比赛投入也较大等;光申办田径世锦赛的申办费都达到2800万美金。北京市投入到传统赛事的费用将近是10个亿, 体育经费是11个亿, 北京市每年都还要拿出5个亿的体育产业引导金。广州2004体育产业的总收入达到85亿元, 消费总额达58亿元, 年人均900元, 2004年后在以每年增加15%的速度发展;2005年体育产业产值就已占GDP的1%, 体育产业规模效应明显, 创造的产值已经超过GDP的1%。以天河体育中心为核心, 各区体育中心为重点的11个大型体育场馆, 大学城的8个场馆, 20个新的场馆形成了一个现代化体育网络, 领跑着全国的体育产业。我国于1995年发布的《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纲要》才正式提出了体育产业的概念, 而广州较早就把体育产业作为体育的三大核心工作之一。体育产业发展落后地区应结合本地区的特点, 利用丰富的地区体育旅游资源, 提升体育产业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的总值, 把体育产业作为体育的三大核心工作之一来抓, 对体育产业作出具体的规划, 并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使体育产业逐渐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领头军。

第六, 应把职业体育俱乐部提到体育产业中一个很重要的高度。职业体育的发展对充分发挥当代体育的经济功能和市场价值, 有着重要的意义, 促进我国体育产业以及文化娱乐业的快速发展, 进而对于拉动内需、促进增长、带动就业, 都有着重要的实际作用。国外成功的足球俱乐部都做成了上市公司, 英超联赛每年的产值已超过了400亿英镑, 约合626亿美元, 以英超为代表的英国体育产业的年产值也超过汽车业、烟草业成为英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以足球工业为主体的意大利体育产业也在上世纪80年代末跻身为其国民经济的十大支柱产业。至于美国仅仅一个NBA联赛每年的产值就接近千亿美元, 而我国目前产值上百亿人民币的体育赛事却十分罕见。职业体育在我国的发展没有充分发挥当代体育的经济功能和市场价值, 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人们在创建职业联赛时有没有认识到是在创立企业、联赛的造血功能、俱乐部运用资本的方法, 在建立体育场馆之前有没有确立经营模式、体育传媒产业与体育竞赛产业之间割不断理还乱的现状及未来的走向, 这些问题不解决不利于职业体育的发展、壮大。体育产业的潜力很大, 虽然国家有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的决心, 但目前国内很多企业表示要通过职业体育赚钱很难, 很多企业还无法考虑产出问题。目前来说, 大多企业是把搞企业的那些成功经验移植到职业体育领域, 无论是排球, 还是足球都是按照企业的思路在运行。其实职业体育中球类赛事是最有潜力的, 大众对于球类赛事较为了解, 观众多, 消费能力较强, 球类赛事的娱乐性, 也给人们释放情绪找到场所, 参与度较高。因此, 政府应以资金进行职业体育投资引导, 如直接投资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的城市是北京, 市体育局2009年在足球和篮球上一共注资3500万, 国安一家俱乐部就2000万, 当年北京国安就夺得中超冠军。此外, 我国应该把体育产业看做一种“创意产业”, 建立专门的研究团队也很有必要, 每年做出具体的体育产业发展报告, 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更详实的资料, 以保证体育产业可持续性的蓬勃发展。

摘要:本文结合我国体育产业的体制结构、政策法规、专业人才、专项资金、体育产业行业协会、地域间体育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差距、职业体育发展等现状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提出了体育产业发展与进步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体育产业,体制,职业体育,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马向文等: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制约症结及其法律环境建设[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 (7) .

[3]秋实:新时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思考[J].商场现代化, 2009 (4) .

上一篇:临泽县自来水公司安全工作汇报下一篇:各种规章制度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