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创意产业

2024-06-24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精选十篇)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 篇1

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由英国政府提出, 在其1998年出台的《创意产业报告》中明确了文化创意业的相关概念:“文化创意产业是指那些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 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1。”此概念提出后, 迅速引发了许多国家和地区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转型方面的思考, 由此产生的影响世界的深刻影响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今, 世界经济处于一个以知识经济作为核心的全新时代, 文化创意产业所产生的价值不仅仅只是一个具有鼓动性的理念, 而是真实地推动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直接推动了经济发展, 英国、美国、荷兰、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结合各自国情、资源等特点, 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中发展得非常迅速, 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自20世纪末以来, 因为文化创意产业为经济发展带了强烈的生命力和活力而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的重视, 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甚至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刺激其社会结构转型、刺激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而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层面, 如:1997年, 英国由当时的首相布莱尔亲自组建研究指导小组, 倡导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仅5年, 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占到GDP的8%, 超过了了当时英国任何制造业对GDP的贡献, 文化创意产业也对英国的出口产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对英国长期的贸易逆差起到了有效的抵补作用, 英国也由此得到了“世界创意之都”的称号;美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所创造的价值已经成为其产业结构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韩国和日本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刺激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通过文化立国的战略路线创造了经济奇迹从而走出亚洲金融危机的泥沼, 如今, 韩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韩国六大支柱产业之一, 而日本的文化创意产业更是仅次于美国列为世界第二;新加坡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其战略产业, 以“创新新加坡”计划为蓝图, 全面规划了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策略。

尽管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在理念和做法上各有重点, 有的侧重于制造行业, 有的侧重于文化资源, 但他们共同的重点都是看重了创意产业在文化性、创造性、产业性上的三者整合, 与过去对人力、土地、能源等资本有着强烈依赖的工业经济时代比较, 创意产业主要依靠文化性、创造性、信息化、技术管理等条件支撑, 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特征。

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义

自改革开放后, 我国经济发展快速, 社会结构、产业形态的巨大变化促使了文化与制造业的之间的广泛联系, 其中有设计创新与技术研发和制造生产之间的结合, 也有已经成为城市经济产业新载体的艺术文化、休闲娱乐等体验服务范畴的“第五产业”。这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增长, 因此, 在党中央的十七大报告中, 明确地提出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需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繁荣文化市场, 增强国际竞争力, 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活方式, 培育新的文化业态, 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2。”基于政府的推动, 促使创意产业成为我国社会结构转型、产业模式升级的重要手段, 以及制造新产品、新市场、新服务、新技术、新型财富的重要机会和动力有着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 我国的制造业普遍处于成本低、附加值低的低端市场, 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需要融合性高、知识性高的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入, 实现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的有效结合和互助互动。但是, 一方面, 由于“文化”本身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 所以, 要使其产业化运作具有一定的难度, 其中, 旧有观念的束缚、创意人才的匮乏都是其发展道路上的阻碍;另一方面, 我国创业产业的发展就其现状而言, 文化的缺乏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晚, 发展得还不成熟, 在发展的过程中主动的或是被动的受到外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 甚至是裹挟制约, 使得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严重缺乏民族性和本土特色。要想走出这一局面, 赋予创意产业以文化的动力源泉, 从中华民族博大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 对其进行发掘整理、创新转化是一个有效的手段, 这不仅对民间物质和非物质文化是一种保护和传承, 也是对产业资源的储存积累。通过文化的注入, 改变模仿跟随的产业现状, 通过开发出差异化的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 是实现中国创造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6.

[2]王如忠.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与对策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 2007 (10)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 篇2

[摘要]:2005年我国掀起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序幕,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众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本文从目前国内业已形成的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产业园区入手,分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发展模式,指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功能及存在不足,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从2005年起,受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文化创意产业思潮的影响,我国内地城市也吹响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结号”,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集群发展。随着北京、上海建立其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其他城市纷纷效仿,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目前我国业已形成首都创意产业集群、长三角创意产业集群、珠三角创意产业集群、滇海创意产业集群、川陕创意产业集群及中部创意产业集群等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和数目众多、发展模式不尽相同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

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一、文化创意产业及产业集群

当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源于创意产业这一理念的提出,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兴起于英国,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政策性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1998年英国政府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明确提出“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所谓„创意产业‟是指那些源自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集合了文化创意和创意产业这两个概念于一身,涵盖了更为广阔的文化经济活动。在包括我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意产业基本等同,都能将抽象的文化直接转化为高度的经济价值,将知识的原创性与变化性融入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之中,使它与经济结合起来,发挥出产业的功能。

对产业集群进行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近代著名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的产业区理论,他在1890年开始关注产业地理集聚现象。马歇尔之后,产业集群理论有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流派。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哈佛商业评论》1990年第2期)首先提出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一词,他认为,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不同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相异,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产业集群可以为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利益,一是通过批量购买原料和集中制造产品降低了生产成本,二是通过共享基础设计降低了单个企业的一般经济性成本开支,三是通过集中和批量销售降低了交易成本,四是通过近距离的面对面的交流也降低了组织内部的组织成本和协调成本。[1]

文化创意产业是产业集群的新成员,它是指一定时间内生存和坐落于特定区域或环境内的各种文化创意产业实体所形成的空间聚合体。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式。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开始出现集群化发展趋势,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一些城市已经形成相当数量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化对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重要意义,集群发展有利于企业彼此协调竞争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张京城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8)》指出,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就自身体系而言也无法通过单体行为所能完成;某一单体只能完成产业内的部分内容,而只有通过打造创意产业集聚区,使企业和机构形成基于产业链条的协作关系,才能获得群体竞争和发展优势。

[2]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表现和途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一种介于政府、市场与企业之间的新型社会经济组织和企业发展平台,它通过提供一系列创意企业所需要的管理支持和资源网络,帮助企业独立运作并健康成长。优秀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将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对提升区域的对外形象发挥着重大作用。北京的798艺术区是北京的城市名片和独特的创意地标,2003年北京市首度入选美国《新闻周刊》十二大世界城市之一,主要是因为798艺术区的发展证明了北京作

为世界之都的能力和潜力。

由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的起步时间和发展状况与内地城市存在很大不同,因此本文所论及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仅指中国大陆范围内,不包含港澳台地区。

二、国内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崛起,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长沙、成都等城市纷纷依托各自的人才、资源、区位优势,建设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在各城市形成集聚发展,在全国范围内也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从全国的整体布局来看,截止2006年,我国已初步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以北京为主的首都创意产业集群、以上海为主辐射南京、杭州、苏州等地的长三角创意产业集群、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创意产业集群、以昆明大理丽水为主的滇海创意产业集群、以西安重庆成都为首的川陕创意产业集群及以长沙为核心的中部创意产业集群。[3]六大产业集群的发展速度和产业特色不尽相同,总体实力上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东部沿海城市由于占有科学技术、信息、国际交流和人才等方面的巨大优势,在创意产业发展方面明显要领先于中西部城市。根据有关数据显示,东部地区除了文化产业单位数量、从业人员数和拥有资产所占比例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外,东部地区文化产业的营业收入已占到全国的82%。

1、首都创意产业集群

北京作为我国的文化中心,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起步早、发展快,目前已形成以北京为核心辐射周边的首都创意产业集群。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以文艺演出、广播影视、古玩艺术交易为主,2005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已超过960亿元,远超过国内其他地区。2006年北京市出台内地首个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标准,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分为九大类,囊括了创意、生产到消费的全部产业链。目前北京首批规划拥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10个,创意类企业2万多家。此外,北京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并强调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新引擎推动产业升级。

2、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以上海为核心,包括南京、杭州、苏州等城市。上海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推动新一轮经济发展和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举措。目前,上海市政府已经正式宣布四批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名单,集聚区总数达到了75家,建筑面积225多万平方米。上海以成为“国际创意产业中心”为目标,推动着一批创意型行业起飞,建立了一批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创意产额园区,聚集了一批具有创造力的创意人才。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一定的创意设计方面的集聚效应。苏州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的创意产业生产基地,是上海创意产业链的延伸;南京和杭州聚集了一批艺术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广告策

划、动漫等多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3、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以广州、深圳两市为主。广州背靠“亚洲创意中心”的香港,其文化创意产业发育较早,发展较快。目前,广州已形成了文化娱乐市场、书报刊市场、音像制品市场和文物字画、工艺美术品市场等具有相当规模、品种齐全的文化市场。深圳市提出了“文化立市”、“创意深圳”的口号,积极创建“创意设计之都”,在巩固“中国现代平面设计发源地”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平面设计、动漫、传媒、文化旅游等文化创意产业。目前深圳拥有平面设计公司400多家,平面设计师两万多人;动漫企业50多家,每年为深圳创造2亿元产值。2004年深圳建立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其宗旨是孵化e媒体企业,推动科技

和文化的深度结合。

4、滇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滇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区以昆明、大理、丽江三市为主,聚集了一大批手工艺创意人才,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展台的提供者;世界小姐总决赛、南方新丝路模特大赛等诸多选美比赛都在三地举办。昆明市重点扶持广播影视业、“古滇文化”特色的昆明生态文化、音乐、美术、舞蹈创作、国内外体育训练、“节、会、展、演、赛”为一体的特色会展服务、现代传媒业、文艺学校、文化咨询、策划、审计和知识产权交易等中介机构发展等九大文化创意产业,力争到2010年把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0%左右,成为昆明新的支柱产业。丽江和大理已经成为影视、演出、服装、时尚活动的背景板。

5、川陕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川陕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以西安、成都、重庆三市为中心。2006年西安高新区的唐延路被确定为创意产业重要发展区域,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数字娱乐、文化艺术等高端产业,着力打造数字创意之都。成都市提出把培育西部地区重要文化中心的目标,现已形成了以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业、文化演出和娱乐业、数字娱乐业为主的产业体系。建立的成都数字娱乐软件园是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数字娱乐产业园,园区总体规划5万平方米,吸引了近50多家数字娱乐企业入驻。重庆市逐步形成了出版发行、广播电视、动漫网络影视制作、演艺娱乐以及印刷包装、当代艺术品生产等优势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初

具规模。

6、中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中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以长沙市为龙头,辐射周边地区。突出打造传媒产业、人文旅游、文化休闲三大文化产业品牌,建设我国中部“休闲娱乐文化之都”和区域性文化产业中心,是长沙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超级女声》等造星运动、“蓝猫”的热销、长沙卡通艺术节的开幕、金鹰卡通频道的开播,为长沙独特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5年长沙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147.25亿元,占GDP的9.7%,到2010年全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将占全市GDP比重的12%以上。[4]

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现状及发展模式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六大产业集群,在各创意城市内部也形成了产业就去。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产业集群的重要依托和载体,其主要构成应有相关文化创意设计方面的企业,有提供高科技技术支持的企业,有国际化的策划推广和信息咨询等中介机构,还有从事文化创意产品生产的企业和在文化经营方面富有经验的经纪公司等。这种相互接驳的企业集群,构成立体的多重交织的产业链环,对提高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都具有实际意义。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创建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器,对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资源的综合多样利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创意产

业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一)六大产业集群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状况

我国目前已形成的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都建立了数目众多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这些园区通过将众多相关的企业聚集在一起,共享生产要素,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便于企业之间开展合作,产生互补效应,也有利于形成激励企业持续发展的环境,促进园区内企业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对发展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下表为中国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各城市建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总数及及相关简介:

(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模式

从以上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形成的原动力及其功能来看,目前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主要有政策导向型、艺术家主导型、开发商主导型、资源依赖型、成本导向型及环境导向型六种。不过应当指出的是,这六种类型有时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互相交叉和转换形成复合式的园区发展模式。

1.政策导向型园区

政府规划建设或大力推动并进行统一管理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这是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重要方式。当政府决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时,它会通过政策调控、城市规划、关系协调等措施,营造有利于集群化的生态环境、经营氛围和产业链条。政府导向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一般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良好的政策支持、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特定的园区发展方向。但这类园区也具有不可避免的劣势,依靠单一的行政手段管理园区会导致市场的调节作用较难发挥,管理者与企业缺少对话,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利用中心城区闲置的旧厂房或旧仓库加以改造,或新建一块区域进行规划,集中发展某类型文化创意产业,大量投资建设基础设施,为企业搭建良好的公共服务平台,实行招商引资特殊优惠政策,吸引行业内

重点龙头企业人驻,最终形成集聚区。

近几年来,我国各地政府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都相继规划和建造了一系列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北京市规划了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中国(怀柔)影视基地,杭州市政府规划建设了“杭州市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昆明市也着力打造十四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2.艺术家主导型园区

艺术家自动聚集和自动孵化后形成某个产业集聚后由政府统一管理,政府对已经形成的园区进行合理和有效的指导管理,把握好艺术生产社会标准效益,引导园区有效发展。这是创意产业园区最早的开发方式,得益于艺术家们专业知识的储备,园区的文化艺术价值在开发中被深度挖掘并凸显出来。艺术家开发力度十分有限,而且没有房地产开发和市场运作的相关知识,同样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实际运作中的帮助。但这类园区的弊端在于政府介入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园区原有的生态平衡,高涨的房租等导致一些入驻企业的退出,或与创意产业无关企业的进入。北京798艺术区、宋庄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集聚区、上海M50、成都蓝顶艺术中心、深圳大芬村等都是此类园区。北京的798艺术区是由民间艺术家自发形成的。1995年-2001年期间,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的教授租用了798工厂的闲置车间作为大型雕塑创作的场所,798艺术区由此揭开序幕。随后,798艺术区渐渐吸引了大批艺术家。2002年前后是艺术家进驻798艺术区的高峰时段,许多著名艺术家纷纷在此创建艺术工作室,使艺术区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798艺术区作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象征,大大提升了北京的城市形象。

3.开发商导向型园区

开发商投资开发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这类园区一般由资本雄厚的企业对园区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不仅操作方便、适用面广,而且节省人力物力、效率高,具有较好的市场调节作用,比起艺术家主导型的更易产生经济效益。但是这种开发模式往往追求单一的经济效益,很少考虑社会效果和文化效果。开发商迫于资金压力会引进一些非文化创意类企业入驻,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需要政府的规划和专家的指导。南京1912街区、创意东8区、上海8号桥、杭州乐富•智汇园等都是民营资本投资建设的。杭州乐富•智汇园是由一家房地产商将标准厂房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整体形象包装,吸引创意设计类企业入驻,形成文化创

意产业集聚。

4.资源依赖型园区

根据资源富集情况来确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立。其中一类是依赖周边高校的学术、科研、人才资源,依托高校建立文化创意和产业园区,借助高校的学术、科研资源,将其迅速转化为创意产业资源。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创新园、杭州之江文化创意园、深圳大学3号艺栈等都是依托周边高校建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是全国第一家依托大学建设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园内设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版权贸易基地、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园中园,积极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的成果转化。另一类是依赖附近业已形成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共享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等资源,利用公共技术和孵化服务平台。北京的中关村科技园区雍和园、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及成都数字娱乐产业园等,都是通过在原有高新科技产业园的基础上中加入一种新的要素或依托原有资源拓展新的产业领域,提升原有资源的利用价值,打造新的产业链

条,形成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效应。

5.成本导向型园区

创意企业或个人最初基于节约成本或资源共享而自发汇聚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或者以行业内龙头企业为核心主导,集聚一批中小企业发挥规模效应。这类园区一般集中在距离城市中心较为偏远的地区,既有适合创意产业创作的空间,也有低廉的房租。企业在特定区域集聚一般是基于成本导向的考虑:共享基础设施以节约成本,贴近客户以节约交易成本,互相交流以节约研发成本,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也会带来成本的下降。但是这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同质化程度较高,易造成重复建设,形成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成都的浓园国际艺术村、北村艺术村、苏州的动漫产业园区都是成本导向型园区。以杭州的LOFT49为例,2002年美国DI设计库中国公司最先发现并租住,吸引其入驻的重要原因是其低廉的租金,此后这里吸引了大批设计类企业,自发形成一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6.环境导向型园区

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配套设施,悠久的历史文化,交通便利的地理位置及宽松、自由、活跃的环境,这些因素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生存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重要条件。一些被遗忘的老厂房和旧仓库也是城市文脉的一部分,曾经创造过辉煌,融入文化创意产业的“新生力量”,改造旧的厂房和仓库能够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同时,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这是目前我国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创意人才一般追求自由、宽松的环境。美国经济学家佛罗里达(Richard Florid)认为,一个能够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来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地区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技术(Technology)、人才(Talent)和宽容(Tolerance),即城市环境开放的、多样化的、有活力的地区在建构、吸引创意人才方

面更具优势。[6]

当然,上述六种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模式没有严格的划分界限,当条件成熟时可能会发生模式转换和混合。例如艺术家由于创作灵感形成的集聚区,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被政府或开发商接管,由于租金上涨和创作环境改变,艺术家们出于成本的考虑或环境因素被迫离开原有园区,寻找成本导向型或环境导向型园

区。

但是,单一的园区发展模式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弊端,政府、开发商或艺术家主导的产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应当探索建立新型的官产学结合的“铁三角”模式,努力搭建互利共赢的、具有良性循环功能的和园区自身特点的“食物链”和“生态环”。澳大利亚的昆士兰科技大学(QUT)的创意产业园区(Creative Industries Precinct-CIP)是一个典范。CIP是澳大利亚第一个由政府与教育界共同为发展创意产业而合作的项目,投资六千万澳币(其中一千五百万澳币由昆士兰省政府资助),耗时三年建造,于2004年五月正式启用。这是一个由产官学共同合作而形成的园区,不仅试图培育澳洲的创意产业人才,同时运用其学术资源与官方关系影响着澳洲在创意产业发展上的走向。

四、我国创意产业园区集群发展的功能及不足

产业集群是一个产业发展的高级模式,一旦形成将会带来集聚效应、共生效应、协同效应、区位效应、结构效应等诸多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因素,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也不例外。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文化创意企业规模较小,应对竞争和风险的能力较弱。根据波特的产业竞争理论,产业集群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具有以下功能:

1.磁吸与集聚功能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像吸力巨大的磁铁一样,对特定区域内外的人财物和信息等各种资源有很大的内聚力合吸引力,会在集群区域内形成大量的人才集聚、信息集聚、知识集聚、技术集聚、权力集聚。人才创意产业集群的磁吸力与集聚功能可以通过行业协会来表现,也可以通过产业食物链和产业集团来实现。

2.整合与互助功能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对特定区域内各个体之间的关系其整合、协调、互助和制定规范、促进良性竞争的作用。当本地或本国文化创意企业遇到强大的外来集群的袭击时,个别企业很容易被其所捕食,而通过行业协会、产业食物链和产业集团组织起来的产业集群则可能立即集结成群进行互助和防卫。

3.优化与改革功能

产业集群能优化产业环境,改良产业气候,整顿产业纪律,淘汰产业杂质,简化交易手续,降低运营

成本。

4.抵抗与竞争功能

产业集群不仅能有效提升媒介竞争力和影响力,增强媒介品牌效应和创新功能,放大媒介能量,促进媒介发展,而且能有效防御“自然灾害”,抵抗入侵企业,维护产业生态。

总之,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具有多种功能,既有利于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加强团结、增强活力、集聚

能量,也有利于优化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环境。

但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仍然存在不少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集群发展的唯一模式。产业园区只是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模式之一,但国内其他集群发展模式尚未形成规模。单一的园区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文化创意创意产业的发展,但这种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虽然它在促进园区内部产生集群效应,但与园区外部及其他行业的互动性较差,促进效果有限,而且很难与周围社区居民产生交互作用。文化创意产业包含的范畴是极为丰富的,产业内各行业的发展模式各不相同,而单一的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很难适应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发展需要,多种模式共存才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最终选择。

其次,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区域发展不平衡。国内文化创意产业集群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经过早期自发发展阶段,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而且政府已经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产业来对待,并制定了一系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但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尽管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面的意识淡薄,不仅民间对文化创意产业认识不足,政府相关部门也未能认识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性,政策及配套措施和不健全。从产业集群内部来看,城市与农村、南部与北部发展不均衡。以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为例,由于江浙两省南北部差异都比较大,北部发展相对较弱。杭州、嘉兴、南京、苏州等地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规模急剧扩大,但浙北、苏北等地文化市场初步形成,文化创意产业还是很陌生的概念。

最后,产业集群的功能和定位不清晰,重复建设严重。大多数产业集聚区遵循政府导向的模式,盲目跟风建设,集聚区内缺乏领军式的企业,缺乏特色。纵观各地已建或将建的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业形态相似,势必造成集群的资源分散和产业的恶性竞争,最终不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的现状是只要一谈到文化创意产业就是动漫和数字娱乐,各地的动漫产业园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仅国家广电总局、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规划的各类动漫基地多达42个[7],而真正产生集聚效果的不多。

如果我们把创意产业、产业链内部和传统产业链的内部进行比较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发现,创意产业在微观上也呈现出同传统产业各异的鲜明特点:首先,创意产业的市场是培养的。传统产业的市场是既存的,但创意产业的市场不是既存的,而是需要我们激活和培养的。实际上,就是将消费群体潜在的社会和心理需求通过一种手段将其挖掘和激活出来,并给予充分满足的过程。其次,创意产业链和中间环节的不可或缺。创意产业往往是由多种技术、生产和服务组成的,从前端到后端的产业链很长,除了前端的创意、策划、生产和后端的营销、传播等,还有中间环节的金融、法律、服务、专业媒体等,它们对于创意产业的健康成长是缺一不可的。第三,创新性。任何时代都需要少数具有原创能力的思想家,提出新的概念来界定和指引那个时代的学术和文化。文化创意产业更是强调创新性和前导性,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始终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少创意,缺地气 篇3

2012年5月中旬,日本鸟取县副知事(县长)藤井来到中国北京做推介,热情邀请中国漫画迷们到“名侦探柯南”的故乡去看一看。藤井此行还到了上海。据了解,正在与中国春秋航空公司协商,争取在8月-10月开通“上海——米子(鸟取)”的包机直航航班。

作为位于日本中部,全国人口最小的一个县级城市,鸟取官方来中国推介的目的很明确:为8月即将在鸟取举行的“世界漫画大会”吸引更多的中国旅游观光客,利用自己的动漫文化资源,推广境内的温泉美食等旅游资源。

本届“世界漫画大会”是第13届,而上一届——第12届“世界漫画大会”则是在去年8月在中国北京的石景山刚刚举办。

相比日本的高调跨国推介自己的城市名片、攫取旅游资源,中国的上一届“世界漫画大会”则是官方背景下高调开幕,热闹之后,几无所获。

文化创意资源挖掘不足

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强国的时代强音下,文化产业已经被中国国家提出来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来发展。国家财政政策在各个方面也加大了扶持。然而,在中央以及各级地方政府花大力气资金扶持文化产业的同时,也出现了热衷于上马一个个表面光鲜,但缺少创意的文化创意平台、基地。

有业内人士称,政府为了发展现代服务业,大手笔资金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初衷固然很好,但单纯大肆注入资金也并非好事,回顾中国动漫产业几年的发展,不难看出,有了资金扶持,并未必就带动了创意的产生、繁荣。反倒是其他产业,先跟着跨国公司做代工,逐渐发展出多个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

被誉为中国文化创意之父的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厉无畏接受《小康?财智》记者指出,如果各个地方仅仅把一个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当做房地产的方式来做是没有任何出路的。一个园区做得好不好关键看政府公共服务体系方面做得怎么样。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公共服务平台,才能把一个好的创意变成一个现实的产品。

他认为,中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何把创意做成创意服务业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方面我们比较薄弱。这需要在创意产业上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不仅在文化创意方面拥有好的素养,在经济管理领域还具有一定的才能,善于引导和整合各种各样资源,能将资源整合好,利用好。

厉无畏认为,中国目前文化产业发展得比较快,但文化创意服务业发展得相对落后。美国的加菲猫卡通形象曾经被制成了儿童学英语的碟片受到了全世界少儿的喜爱,卖到了全世界。这个最简单的例子就属于创意服务。

“中国的手工制作、工艺美术在世界上是很强的,但是在内容上以及创意服务上仍需要加强。其实很多地方的产业都可以通过创意服务得到大力发展。”厉无畏指出,在这方面上海、深圳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做得比较好。

厉无畏认为,在国际背景下,世界也越来越对中国文化感兴趣,越来越想了解中国,这个时候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也是一个大的机遇。拥有“方特欢乐世界”、“方特梦幻王国”等品牌主题公园的深圳华强科技这一国内知名文化企业已经小试牛刀。

华强的这些主题公园以中国历史和文化为内容和背景,以高科技为手段,以参与和体验为表现形式,深受游客喜爱,被认定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如今,华强“方特欢乐世界”等主题公园已对伊朗、南非、乌克兰、卡塔尔等国家进行项目输出。

以上海、杭州、常州等地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以及深圳等珠三角地区无疑是中国动漫产业的重镇。4月28日至5月3日,在杭州市滨江区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内,第八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在此举办。接下来,第九届中国国际动漫艺术周将于8月在常州举行。

正是在杭州第八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国家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司长金德龙透露,去年我国动画产业总产值大约为600亿元,但与日本一年1.67万亿元的产业规模相去甚远,平庸之作占相当比重,盈利模式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2004年,国家开始陆续出台一系列动漫扶持政策,推动本土动漫产业发展,到今年将近十年,但中国动漫产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赶上日本,还要经历更多年头。

国际视野

日本鸟取县:贩卖柯南

中国并不缺少漫画资源,孙悟空、阿凡提、三毛、葫芦娃等在几代人中都几乎家喻户晓。西游记、三国演义等漫画人物曾经风靡日本等亚洲国家。日本的很多漫画题材甚至都在不断推陈出新中国漫画人物。但至今,中国的漫画产业在挖掘中国漫画文化历史积淀上几乎是空白。各个地方政府似乎也没有真正认识到当地文化动漫资源的重要性和可开发程度。

同样是承办“世界漫画大会”,日本鸟取县官方推介自己的动漫资源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作为享誉全世界的著名漫画家、《名侦探柯南》的作者青山刚昌等漫画家的故乡,鸟取正在打造自己的“漫画王国”。

1999年,在鸟取青山刚昌的家乡北荣町,长1.4公里的柯南大道、柯南大桥一一建成,2007年“青山刚昌故乡馆”建成。在这里,柯南铜像排列的柯南大道,柯南侦探社、青山刚昌的书斋,还有刻有柯南人物像的人孔盖、花砖、浮雕等,这个让人几乎漫步在柯南世界的“柯南小镇”成了全世界游客到达鸟取的必看之地。

在今年8月的“世界漫画大会”期间,鸟取还将举办“青山刚昌展”,展示作家的介绍以及青山刚昌代表作《名侦探柯南》、《城市风云儿》等复制原画。此外,还将举例“接受名侦探柯南的挑战书”寻宝游戏、巨型迷宫等活动。

除了柯南之父青山刚昌,鸟取几乎把水木茂、谷口治郎等每一个当地出身的漫画家都挖掘得淋漓尽致。当地的米子鬼太郎机场的名字便缘于出生于当地的漫画家水木茂的著名漫画《鬼太郎》。

相比日本漫画产业发达的东京等关东平原城市,鸟取的漫画产业并不十分发达。但即便如此,通过近几年来“漫画王国”城市名片的打造,一直以美食(在日本,有50%至60%的食材取自鸟取)和温泉著称的鸟取的旅游产业也迅速提升。

典型案例

常州创意产业基地:

nlc202309051300

创意产业要接地气

常州市创意产业基地管委会主任、龙城旅游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沈波接受《小康?财智》记者采访时介绍,作为政府将龙城旅游控股集团与常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资源整合而成立的常州创意产业基地,“十二五”期内,目标是建成以“文化-科技-旅游”产业为链条,以环球恐龙城为核心,融创意产业孵化、休闲旅游、文化消费、生态居住为一体的国内一流的生态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围绕这一目标,沈波称,常州创意产业基地将确立“高端引领跨越,特色助推崛起”的发展理念,重点在几个方面实现新突破:在发展模式上,创意产业基地、龙控集团全面实现“资本+服务”、“动漫+乐园+商品”、“休闲+度假”成熟商业模式,形成“企业化运作,市场化发展”全新格局。

他介绍,在产业集群上,常州创意产业基地将形成800-1000家企业集聚规模,引育一批企业总部、亿元企业、规模企业,力争4家企业上市。产业链上下游完整通畅,主导产业集群具有规模,产业结构科学合理。

在空间形态上,全面建成龙城创意产业园、国家广告产业园、环球恐龙城迪诺水镇、东经120创意生态街、美林湖数码港等重点建设项目,释放产业用房120万平方米,功能特色彰显,规划“版图”清晰呈现。

“在培育特色品牌上,常州动漫正在形成主打恐龙牌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沈波说。

中国最具代表性文化企业

领军人物企业亮点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韩三平2009年出品影片《建国大业》,票房达4.2亿元,创国产影片单片票房之最;近年来,通过参股,组建了七条电影院线,签约加盟影院达400多家,票房占全国市场份额一半左右。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中军在业界较早地布局电影、电视剧和艺人经纪三大板块,形成了业绩稳步增长的三块基石;在2004年第一轮私募成功后,创业板上市。

华侨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克雷以文化产业为特色和依托,拥有国内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主题公园群;连续多年作为唯一亚洲企业跻身于世界旅游景区集团前八强。

辽宁民间艺术团有限公司(本山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本山支柱产业是演出业,二人转演员是核心队伍。目前已在沈阳、长春、天津、哈尔滨、北京等城市开办了8家“刘老根大舞台”。沈阳“刘老根大舞台”旗舰剧场一年四季一票难求,成为沈阳市文化名片;第二个支柱产业是影视业。《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等喜剧电视剧是代表作。

杭州宋城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巧灵中国最早进入主题公园与旅游文化演艺行业的公司之一。形成了带有鲜明创新特性的“主题公园+旅游文化演艺”的经营模式。

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梁光伟先后设计、开发了一大批完全自制创意,结合中国文化的拳头产品。迄今为止,已经将70套完全自有知识产权的环幕4D影院输出到40多个国家与地区。

龍城旅游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沈波依托常州中华恐龙园、恐龙谷温泉等知名产品,做大做强“创意产业类项目的投控及孵化、主题动漫产业类项目的投资及运营、旅游产业类项目的投资及运营”三大业务板块,积极探索和开创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

北京演艺集团公司董事长康伟控股、参股推出动漫人偶剧《喜羊羊与灰太狼》、旅游景区剧《海誓?南戴河》、世博儿童剧《海宝》等创新演艺精品,在国内外市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 篇4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创意集群,创意产业区,创意城市,创意空间

文化创意产业的全球化成为21世纪经济增长点,初步形成了以伦敦、巴黎、柏林、纽约、东京等为领军的西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典范; 以首尔、台北、 香港、上海、北京、广州等亚洲国际化大都市为代表东方发展模式[1,2,3,4]。中国国家统计局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估算中国文化创意产业2012年产值超过4万亿,约占国内 生产总值 的7. 8% 。 2004年以来,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西安、成都、深圳、苏州等城市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占地方生产总值比重和从业人员规模日益成为城市国民经济重要行业[5,6,7,8,9,10,11,12]。西方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源头可溯源到1944年Adorno等创造“文化产业( culture industry) ”一词,引起学界与政府产业实践关注则缘于英国政府文化媒体体育部1998年发布的《Creative industries mapping document 》,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相较于西方,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起步较晚, 文化产业研究始于1992年之后,中国加入WTO签订服务贸易条款诱发了国内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管理制度改革; 直到2003年学界才在中国知网发表了25篇有关文化创意产业文献,2005年后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呈现爆发式的增长,如图1所示。利用文献计量方法梳理国内快速增长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文献,寻找中国学界对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轨迹与趋向,既是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制定实践需要,又是提炼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理论迫切任务。

1数据源与研究方法

1.1数据源

中国知网是目前国内最优秀和最可靠的文献数据库,囿于中国知网收录区域限制文中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文献仅以中国大陆,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相对发达的北京、上海、广州3城市为主,未考虑到香港、澳门和台湾的相关文献。根据图1,中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从2005年开始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因此文献计量时段为2005—2013年较为适宜Citespace软件分析。

1.2研究方法

利用大连理工大学开发的一款基于信息科学中文献中的“研究前沿”和“基础知识”在java平台上运行的可视化软件Citespace,通过中国知网收集文献并将收集到的文献在Citespace平台上加以量化分析,并且据所 呈现的图 表结果加 以分析探 究[13,14]。研究中数据处理主要过程,如图2所示, 具体步骤为: 1利用中国知网做数据准备。利用中国知网检索“主题 = 文化创意产业; 来源类别 = SCI、EI、核心期刊、CSSCI”检索得到相关关文献1 036篇,然后选择导出 / 参考文献,所导出的文献为 ( 基于网络的研究文献管理软件包) Refworks可识别格式,最后导出txt文件并且文件名需为download - * 。2基于Citespace软件的文献分析。以每一年为一个时间单位,选取阈值为C = 2、CC = 2、 CCV = 0. 2; C = 3、CC = 2、CCV = 0. 2; C = 4、CC = 3、 CCV = 0. 2。其中C ( i ) 指文献i的被引频次; CC ( i,j) 指文献i和j之间的共被引频次; CCV( i,j) 指文献i和j之间的共被引率,即CCV( i,j) = CC ( i, j) C ( i) /[C ( j) ]0. 5。在修剪( pruning) 中本文采用最小生成树( minimum spaning tree) 算法,采用网络切片修改( pruning sliced network) 。可视化( visualization) 中采用静态视图( cluster view-static) 和合并网络视图( show merged network) 。

2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力量演变的知识图谱

共引文献作者和共引文献作者所属研究机构是测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力量的重要指标: 1全球化背景下以互联网为中介,共引文献的作者全球化趋势日益明 显,因此可将 共引文献 作者 ( coauthorship) 作为其研究对象; 2研究者所属研究机构对研究者会产生利好影响,研究机构在该领域的团队式研究是研究力量的重要展示。因此,共引文献作者及其所属研究机构( co-authorship institution) 的演变图谱,是呈现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力量动态过程的基础和最新趋势。

2.1基于知识图谱的热点共引文献作者变化

2.1.1热点高频共引文献的作者

采用高频热点共引文献作者是cluster view中显示的高阈值下引文作者,将其作为分析对象可识别每一个年份的高频热点共引文献作者。2005— 2013年的高频热点文献作者图谱,如图3所示,将其视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力量; 并采取timezone所得出的数值作为直接的分析对象。将频率作为是否成为热点文献作者的唯一指标,2005— 2013年所有年份中都存在热点词。在所有作者中厉无畏、金元浦、孔建华、张振鹏、高长顺、韩顺发、刘云开、孙洁、李蕾蕾、褚劲风、张京成比较靠前,其引用频次皆在5次或5次以上。图3显示出随着时间推移高频热点共引作者的引用次数累积性变化,且随时增加学术新人: 1厉无畏2005年被引用17次、金元浦2006年被引用14次、孔建华2007年被引用10次、李蕾蕾2008年被引用5次; 张振鹏2009年被引用8次、孙洁2009年被引用6次、褚劲风2009年被引用次5次; 高长春2010年被引用8次等; 虎总被引用趋势上以厉无畏、金元浦、孔建华为代表的2005年、2006年、2007年热点共引作者的共引次数要远高于其后的热点共引作者的数量,其原因是厉无畏、金元浦和孔建华的有效成果较早及其后研究者热衷于引用最初文献; 虎引用频次随着时间推移呈总体减少状态,其原因是越早刊发成果被引用的几率越高,后期成果呈现研究领域多元化使得对前期成果引用频次降低; 虎到2012年、2013出现了0高频词热点引文的现象,成因是2012年和2013年的成果较新还没有完全被其它研究者所知晓,导致了高频词热点引文作者的缺失。5在2007年之后高频热点引文作者从2005年和2006年的单一作者变成了多个,原因是文化创意产业备受重视, 参与的研究者增多。

前述对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者的分析表明: 1 2005年、2006年和2007年确实产生了有效的重大成果,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随后研究奠定了基础; 2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的作者数量日益增多,且文献产出与热点共引文献增长趋势均成显著态势。

2.1.2热点共引文献作者的演进特征

本文研究所产生的热点共引作者数量共452名,如图4所示,首先利用link walkthrough经行研究人数的演进,然后依据timezone统计热点共引作者数。2005—2013年的热点引文作者数分别为30、 60、50、52、50、52、50、52、56、50、54个,这表明: 1热点引文作者数量总体保持平稳,说明每年产生的有效成果数量并没产生巨大变化,即说明中国需要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更加深入的研究以产生重大的成果; 2 2005年的研究成果相对于其他年份显得特别少,成因是中国才展开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起步阶段并没有产生有效成果; 3 2006年中国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的有效成果剧增,这得益于2005年铺垫和中国丰富的研究对象与样本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热点引文数量分析表明: 1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较落后,2005年之前没有有效的研究成果; 2近5年来国内尚未深入研究文化创意产业,以至于该领域每年产生的文献很多但有效成果太少。因此,热点共引作者数量一致徘徊在50左右。

2.2基于知识图谱的研究机构演变

2.2.1热点高频共引文献作者的所属机构

采用高频热点共引文献作者为分析对象,将2005—2013年的高频热点文献作者所属机构视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力量。采取timezone所得出的数值为直接的分析对象,将频率作为是否成为热点文献作者的唯一指标,如图5所示。2005—2013年所有年份都存在热点词,图5显示: 1高频热点共引文献作者所属单位自2005—2009、2013年分别是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18次; 中国传媒大学/ 10次、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10次、北京印刷学院 /8次、北京市社会科学院/7次;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8次;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7次; 济南大学管理学院/7次; 北京服装学院/7次。2热点高频共引文献所属研究机构共引频次呈现先增加后减少,主要原因是产生研究成果的机构所积累成果为后期研究成果做铺垫,在cluster view中显示会较前期增加; 但在2010、2011、2012年缺少热点高频研究机构。对照CNKI数据,发现其原因是这三年有效成果中未能进行科学方式的署名。热点共引高频文献作者所属机构分析表明: 1热点高频研究机构的被引频次与时间的关联度不大,2被引的热点研究机构基本都位于高等人才聚集与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高地,如北京、上海等。

2.2.2热点共引文献作者所属研究机构演进特征

依据timezone显示的是研究所产生的热点共引文献作者所属研究机构,使用Citespace的link walkthrough来显示每年的研究机构数量,发现12005— 2013年各年份热点共引文献作者所属机构分别被引用频次为15、45、50、45、45、46、44、41、52; 2 network呈现N = 630、E = 118( density = 0. 006) ,如图6所示。这进一步说明1研究机构的数量总体上保持不变,主因是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机构基本形成格局; 2核心研究机构未随时间而转移,印证了研究机构网络的基本成型。因此可以判定,1中国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机构的网络格局已经成型,主要研究人员基本隶属于这些研究机构; 2计量中显示出个别研究机构新研究者尝试性加入该网络,这有利于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多元化发展。

3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热点演进

Citespace软件提供了高频热点关键词、凸显词、向中心词的年轮显示与编年图,因此将围绕高频热点关键词、凸显词、向中心词讨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热点及其演进特征。

3.1高频热点关键词、凸显词和向中心性词的演进

关键词是一篇文章研究的核心内容,将2005— 2013年的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文献的高频热点关键词作为研究对象。采取timezone所得出的数值作为热点高频关键词分析对象,如图7所示,图7显示2005—2013年各热点高频关键词及其发生次数分别为: 文化创意产业/157、文化创意/91,创意产业/ 80、文化产业 /59、产业发展 /44次,创意 /32、知识产权/20、产业链/18,创意产品/17、创意经济/15、产业集群/14,产业园区/12,。对照历年文献与图7分析发现1发生频次反映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已由最初的纯粹产业研究逐渐扩展到对产业集聚与集群、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等的研究,产业涵盖的行业伴随时间推移日益广泛; 2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核心主线仍然是产业自身,但研究视角逐渐散开,即从经济发展理念扩展为产业链、产业集群、知识产权、城市产业政策等视域; 3现有统计中2008— 2013年未出现文化创意产业的热点高频关键词,主要是因为2008年之后的研究具有承继特征,新的关键词尚未引起学界关注等。总体而言,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呈现1伴随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机构的网络呈扩大化趋势; 2对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领域越来越深入化; 3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视角虽日益多样,但仍限于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地理学( 人文—经济地理学) 、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建筑规划学等; 3 2008年之后的相关研究并不突出,说明亟待开拓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新领域; 4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样区过于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国际化大都市,需要拓宽研究区域以发现中国问题。

凸显词可反映出该年份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而探究研究内容的演化过程。采取timezone识别每一个年份的凸显词,所得数值作为直接分析对象。图7所获取数值为: 1 2005年凸显词“创意”,凸显值为7. 48; 2 2007年凸显词为“知识经济、经济发展”,凸显值为3. 92; 3 2010年凸显词“动漫产业”, 凸显值为3. 73。但是个别年份研究的内容比较分散无法得到凸显词。结合CNKI文献分析发现: 1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词“创意”在2005年就得到了中国学界重视与确认; 2中国学界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一部分; 3受行业构成限制中国学界高度关注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分支“动漫产业”。总体而言,凸显词演进表明: 1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偏向或喜好是创意; 2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视角多停留在经济学; 3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集中在某几个行业。

向中心性词是连接其他研究内容的中介,它将本来不相干的研究内容连接起来,因此从向中心性词可以看出研究核心的演化过程。利用timezone识别每一个年份的向中心词,将其作为分析对象,所得向中性词数据为: 2005年“创意”的向中心性 值0. 33、“创意产业”的向中心性值0. 24,2006年“文化创意”向中心性值为0. 31,但随后年份受文献被引用量无法显示出向中心词。由此可见,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向中心词基本围绕“创意”及其邻近词汇发展,因此中国学界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核心是创意。

3.2国内对创意产业的研究现状与问题

当前,国内“城市与区域发展视野下的创意产业研究”已经初步形成了“紧跟世界趋势、特色显著”的研究范式: 1研究内容的方向上,紧扣欧美等国家城市创意产业发展新动态,并结合中国大都市中心城区的“退二进三、三次产业升级与转型、历史遗存的保护与再利用”等问题,形成了以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创意城市建设、创意产业与城市经济互动、创意产业与城市再生为主的研究方向[15,16,17,18,19,20,21,22]; 2研究方法上,以经验主义、实证主义为方法论基础, 并尝试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数据包络分析等计量方法检验中国创意产业/产业园区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机理、评价城市创意等[23,24,25,26,27]; 3研究学科和研究队伍上,目前基本形成以产业经济学、人文地理学、 城市规划、工商管理等学科为主的综合交叉,已培养了110多名研究生,且形成了北京、上海2个研究阵地[28,29,30,31,32]。

但是,国内对创意产业研究呈现: 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需求,尤其是除上海、北京、广州之外的大城市,它们的创意产业才起步,发展模式与政策措施需要更多探索。展望未来,国内创意产业与城市区域发展的研究,仍需从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梳理中国城市发展创意产业 /创意园区的理论与实践政策; 探索国内主要城市成长为创意城市的模式与机制,特别是从知识经济与全球———地方化视野来阐述中国的理论与实践; 探寻创意阶层兴起与集聚过程中的城市发展机制( 如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的响应等) 。

4结论与讨论

4.1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热点与趋势的基本特征

( 1)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高共引文献作者及其所属研究机构正呈现稳定态发展趋势,即虽然2005年前后研究成果被广泛引用,而且研究作者 / 机构、研究产出日渐增加; 但有价值的文献并没有随着研究者数量增加而增多,热点共引作者数量一致徘徊在50左右。

( 2) 2005年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研究取得大发展的元年,随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由早期的经济学视角逐渐拓展到管理学、人文 - 经济地理学、建筑规划学,但是: 1热点高频研究机构的被引频次与时间的关联度不大,被引的热点研究机构基本都位于高等人才聚集与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高地,如北京、上海等。2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机构网络格局已成型,个别研究机构新研究者虽尝试性加入该网络,但成效不显著。

( 3) 刻画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热点高频关键词、凸显词与向中性词呈现如下演进特征: 1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机构的网络虽呈扩大化趋势,但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视角仍限于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 、地理学( 人文 - 经济地理学) 、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建筑规划学等; 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样区过于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国际化大都市,需要拓宽研究区域以发现中国问题。" 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偏好是创意,但研究视角多停留在经济学且研究集中在某几个行业,如动漫产业等; 国内学界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向中心词基本围绕“创意”及其邻近词汇探索,尚未形成新核心词汇。

4.2值得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热点与前沿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 篇5

邵培仁 杨丽萍 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重要载体和依托,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国内各城市纷纷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园区的发展模式可分为政策导向型、艺术家主导型、开发商主导型、资源依赖型、成本导向型及环境导向型六种。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呈现出速度快、数量多,投资主体多元化及中小型民营企业为园区主体的发展特点。同时,园区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各种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字]文化创意产业

园区

发展模式

特点

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大特征是集聚发展,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则是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依托和载体。自北京、上海率先建立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来,其他城市纷纷依据自身优势和产业特点加快园区建设,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尽管园区规模和发展模式大相径庭,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确实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我们有必要对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做出宏观的扫描,总结其中的利弊得失,为今后的园区建设提供一些针对性建议。

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源于创意产业这一概念的提出。创意产业最早兴起于英国,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政策性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1998年英国政府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明确提出“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所谓‘创意产业’是指那些源自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集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两个概念于一身,涵盖了更为广阔的文化经济活动,即能将抽象的文化直接转化为高度的经济价值,将知识的原创性与变化性融入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之中,使它与经济结合起来,发挥出产业的功能。目前,我国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各地根据其产业优势和发展需要分别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分类。北京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82个行业小类和6个行业中类纳入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主要包括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其他辅助服务。上海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划分为研发设计创意、建筑设计创意、文化传媒创意、资讯策划创意、时尚消费创意五大重点行业,涉及国民经济统计中的38个中类行业,55个小类行业。杭州在《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中将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层划分为信息服务业、动漫游戏业、设计服务业、现代传媒业、艺术品业、教育培训业、文化休闲旅游业、文化会展业等8个行业,涉及92个国民经济代码小类。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7)》中将文化创意产业划分为影视文化类、电信软件类、工艺时尚类、设计服务类、展演出版类、咨询策划类和科研教育类八大类,21中类,涉及80个国民经济行业小类。

近几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取得较大成就。2008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保持了稳步增长,涌现出一批增长速度快、自主创新能力强、市场应对有力的创意企业,这些创意产业的骨干企业在2008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平均达到79.23%,平均利润率达到31%,成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中坚力量。2009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更是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上半年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的增长率达到17%,远高于7.1%的GDP增长水平。①就文化创意产业的某些行业来说,2008年,中国电影产量达到406部,跻身世界前三名;电影票房攀升到创纪录的42.15亿元,同比增长8.88亿元,首次进入全球电影市场前10名;出版物印刷业销售产值976.9亿元,企业利润总额已达50.2亿元;网游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83.8亿元,比2007年增长了76.6%,同时还为电信、IT等行业带来高达478.4亿元的直接收入。②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发展特征之一是产业集聚发展,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则是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依托和载体。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主要构成包括文化创意方面的企业、提供高新技术支持的企业、国际化的策划推广和信息咨询等中介机构以及从事文化创意产品生产和经营的公司等。这些相互接驳的企业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集群发展,构成立体的多重交织的产业链条,对提高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都具有实际意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一种地方 ①有之炘、杨溢仁:《创意产业助推城市经济发展》,新华网,2009年10月26日,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9-10/26/content_12329865.htm ②蔡亦骁、宋淙淙:《收入规模远超电影业 中国网游产业越做越红火》,新华网,2009奶奶5月29日,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9-05/29/content_11451242.htm 根植性网络,一个关键性特征就是内部个体、企业、供应商、顾客以及其他机构间的互动、互补,通过给予产业区内个体和企业广泛的尝试机会、降低创新成本与风险、增强集体学习机制、扶持企业衍生,赋予产业区创新活力,最终形成地方化知识和能力体系,这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长期竞争优势的基础。①自上海、北京两地最早发展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来,各地纷纷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创建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器,对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资源的综合多样利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综述

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如火如荼的展开着,各地依据自身优势和实际情况纷纷创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吸引创意企业形成集聚发展的态势。本文选取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明显资源特色优势,并且政府明确提出要鼓励、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10座城市为例,分析我国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状况。这10座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成都、天津、青岛,它们也是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好的10座城市。

(一)园区发展总体概况

自2005年以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从起步增长步入稳定快速增长的新阶段。2007年9月北京市政府颁布了《北京市“十一五”期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标志着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根据北京市统计局统计,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占GDP比重从2004年的10.1%增长到2008年的11%。2009年1至9月份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产值915亿元,占全市GDP总量的11.8%,从业人员达到102万人,同比增长37.2%。③北京在“十一五”规划中拟定了35个文化创意集聚区。截至目前,北京市已通过认定挂牌的集聚区有21个,代表性园区有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中国(怀柔)影视基地、北京798艺术区、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等。这些园区汇集了近万家文化企业,所形成的收入和税收以及带动的就业占据全市文化产业总数的绝大部分,并呈现出向周边辐射的态势,从主城区拓展到了13个 王发明:《创意产业区竞争优势的演进:从“聚集效应”到“创新网络”》,《财贸研究》2009年6月,20卷3期第9页。② 张京城:《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7)》,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第223页。①③ 岳瑞芳:《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逆势上扬 成首都经济新增长点》,新华网北京分频道,2009年11月3日,http:// 区县,吸引一大批龙头企业相继入驻。从产业规模看,据初步统计,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规模以上近8000家,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13.7%。2006年首批认定的10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入驻企业4687家。2006年园区企业营业收入为478.5亿元,利润为48.8亿元,上缴税金18.5亿元。

作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最早的上海市,已经成为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最迅速、总体实力最强、产业形态相对成熟的城市之一。2006年上海市制定了《上海创意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成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纲领性文件。2008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环境下“逆市上扬”,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出为3413.55亿元,总增加值为1048.75亿元,比2007年增长18.3%,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7.66%。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上海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高城市创新活力的新增长点。上海的文化创意园区恰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产业领域涉及研发设计、建筑设计、咨询策划、文化传媒、时尚消费创意等几大类。从2006年起,上海市政府共认定4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截至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达81个,代表性园区有田子坊、8号桥、创意仓库、M50等,总建筑面积250万平方米左右,入驻企业超过4000家,从业人员8万余人,累计吸引了近70亿元社会资本参与集聚区建设。

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也较为迅速,它4个国家网络游戏和动漫产业发展基地之一,已初步形成了以网络游戏、动漫、手机游戏和与游戏相关的产业链。为保持文化创意产业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广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像抓汽车产业一样抓动漫产业”。截止2008年底,广东全省已建、在建和规划待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67个,入驻企业4000多家,园区数量和入驻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各省市前列,其中广州市占据了34个,如滨水创意产业带、荔湾广州设计港、天河国家网游动漫产业基地、从化动漫产业园等。这些园区大致可分创意设计(含动漫设计)、展示交易、旅游休闲和工艺制造四大类,其中,创意设计类(含动漫设计)占主导地位。

深圳市很早就提出了“文化立市”、“创意深圳”的口号,积极构建“创意设计之都”,在巩固“中国现代平面设计发源地”地位的基础上,加大对影视动漫制作、印刷、传媒、文化旅游业的投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正逐步走向高端化。截至2008年9月,深圳市规划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20个,其中田面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园、世纪工艺品文化广场、怡景国家动漫画产业基地、汉玉立体艺术创意园等4个园区位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第二批广东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深圳市现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基地的经营主体以企业为主,仅3家由政府管理,其他均以企业为主体进行营运管理,民营企业已成为深圳市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的主导力量。杭州市在2007年党代会上提出建设“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目标,并于2009年5月颁布实施《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年-2015年)》,这标志着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008年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579.86亿元,高于全市GDP增速6.6%,对GDP增加的贡献率为13.2%。其中八大重点行业实现增加值351.05%亿元,同比增长19.39%,占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0.5%,比2007年提高0.6%。杭州市目前已创建较为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9家,正在规划建设15家,总建筑面积达200万平方米,有11家被列入浙江省集聚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占全省的三分之一,这些园区的建成使用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集聚企业500多家,合同引进资金10多亿元。其中杭州市政府重点规划建设了西湖创意谷、之江文化创意园、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西溪创意产业园等10个园区。

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正处于加速发展时期,2006年南京市政府颁布实施《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重点发展建筑设计、广播影视、工艺美术、计算机软件设计、动漫游戏、广告设计、时尚设计、表演艺术、出版发行、工业设计十大行业。仅2009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大口径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59.88亿,占GDP的9%;小口径文化产业增加值61.66亿元,占GDP的3.5%。四年来文化产业增加值始终保持了20%以上的增速。全市目前已建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41个,拥有数个国家级的动漫基地和园区,已连续两年扶持文化产业项目53个共约1891.8万元。代表性园区有创意东八区、南京1865、南京石城现代艺术创意园、南京高新动漫等,其中创意东8区荣获2007中国创意产业最佳园区奖。

2009年成都市正式印发实施《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并提出到2012年把成都建设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鼎立之城”。成都市重点发展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动漫游戏和出版发行等七大行业。从2004年到2008年,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营业收入从232.54亿元提高到595.62亿元。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全市经济增速,在新兴产业三大主体产业中排行第二,也成为新兴产业中吸纳就业能力最强的两大产业之一。目前成都市已建成或在建主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有13个,代表性园区有画意村、红星路35号、蓝顶艺术中心、浓村国际艺术村等。

天津市从2007年起开始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门类规划和发展。经过两年的努力,天津市创意产业已进入全速发展时期。截至目前,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共有注册单位1.1万家,从业人员23万人,资产总额达1100亿元。全市已建设了近20个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代表性园区有天津凌奥创意产业园、6号院创意产业园、河北区大悲院创意产业集群、华轮创意工场等。这些园区吸引了国内外数百家知名企业入驻,部分园区的企业进驻率已达100%,一批代表着国际一流水平、极具核心竞争力的创意产品问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正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近年来,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青岛市已有文化创意企业1.2万余家,2008年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319.4亿元,同比增长22.6%,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19%,占全市服务业生产总值的19.48%,成为青岛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截至2009年一季度,青岛市共建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19个,总投资额119.7亿元,总建筑面积超过了150万平方米。重点建设了中联创意广场、1919创意园、中联2.5产业园、青岛国际工艺品城等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涵盖了创意设计、文化产品生产销售、影视动漫、休闲娱乐等重点文化行业,初步形成了青岛文化产业的集聚效应。

除上述10个城市外,重庆、西安、长沙、苏州、昆明、大连、石家庄、沈阳、济南等城市近年来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就。

(二)园区发展模式

目前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从形成的原动力及其功能方面来看,主要分为政策导向型、艺术家主导型、开发商主导型、资源依赖型、成本导向型及环境导向型六种。

1.政策导向型园区

政策导向型园区是指政府规划建设或大力推动并进行统一管理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这是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重要方式。政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时,会通过政策调控、城市规划、关系协调等措施,营造有利于集群化的生态环境、经营氛围和产业链条。政府导向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一般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良好的政策支持、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特定的园区发展方向。政府利用中心城区闲置的旧厂房或旧仓库加以改造,或新建一块区域进行规划,集中发展某类型文化创意产业,大量投资建设基础设施,为企业搭建良好的公共服务平台,实行招商引资特殊优惠政策,吸引行业内重点龙头企业人驻,最终形成集聚区。但这类园区也具有不可避免的劣势,依靠单一的行政手段管理园区会导致市场的调节作用较难发挥,管理者与企业缺少对话,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近几年来,我国各地政府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都相继规划和建造了一系列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北京市规划了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中国(怀柔)影视基地,杭州市政府规划建设了“杭州市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昆明市也着力打造14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2.艺术家主导型园区 艺术家主导型园区是指艺术家自动聚集和自动孵化后形成某个产业集聚后由政府或开放商统一管理,政府对已经形成的园区进行合理和有效的指导管理,把握好艺术生产社会标准效益,引导园区有效发展。这是创意产业园区最早的开发方式,得益于艺术家们专业知识的储备,园区的文化艺术价值在开发中被深度挖掘并凸显出来。艺术家开发力度十分有限,而且没有房地产开发和市场运作的相关知识,同样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实际运作中的帮助。但这类园区的弊端在于政府或开发商介入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园区原有的生态平衡,高涨的房租等导致一些入驻企业的退出,或与创意产业无关企业的进入。北京798艺术区、宋庄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集聚区、上海M50、成都蓝顶艺术中心、深圳大芬村等都是此类园区。北京的798艺术区是由民间艺术家自发形成的。1995年-2001年期间,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的教授租用了798工厂的闲置车间作为大型雕塑创作的场所,798艺术区由此揭开序幕。随后,798艺术区渐渐吸引了大批艺术家。2002年前后是艺术家进驻798艺术区的高峰时段,许多著名艺术家纷纷在此创建艺术工作室,使艺术区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798艺术区作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象征,大大提升了北京的城市形象。

3.开发商导向型园区

开发商导向型园区是指由开发商投资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一般由资本雄厚的民营企业或私营企业对园区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这种发展模式不仅操作方便、适用面广,而且节省人力物力、效率高,具有较好的市场调节作用,比起艺术家主导型的更易产生经济效益。但是这种开发模式往往追求单一的经济效益,很少考虑社会效果和文化效果。开发商迫于资金压力会引进一些非文化创意类企业入驻,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需要政府的规划和专家的指导。南京1912街区、创意东8区、上海8号桥、杭州乐富·智汇园等都是民营资本投资建设的。杭州乐富·智汇园是由一家房地产商将标准厂房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整体形象包装,吸引创意设计类企业入驻,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集聚。

4.资源依赖型园区

资源依赖型园区是指根据资源富集情况来确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立。其中一类是依赖周边高校的学术、科研、人才资源,依托高校建立文化创意和产业园区,借助高校的学术、科研资源,将其迅速转化为创意产业资源。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创新园、杭州之江文化创意园、深圳大学3号艺栈等都是依托周边高校建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是全国第一家依托大学建设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园内设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版权贸易基地、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园中园,积极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的成果转化。另一类是依赖附近业已形成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共享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等资源,利用公共技术和孵化服务平台。北京的中关村科技园区雍和园、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及成都数字娱乐产业园等,都是通过在原有高新科技产业园的基础上中加入一种新的要素或依托原有资源拓展新的产业领域,提升原有资源的利用价值,打造新的产业链条,形成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效应。

5.成本导向型园区

成本导向型园区是指创意企业或个人最初基于节约成本或资源共享而自发汇聚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或者以行业内龙头企业为核心主导,集聚一批中小企业发挥规模效应。这类园区一般集中在距离城市中心较为偏远的地区,既有适合创意产业创作的空间,也有低廉的房租。企业在特定区域集聚一般是基于成本导向的考虑:共享基础设施以节约成本,贴近客户以节约交易成本,互相交流以节约研发成本,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也会带来成本的下降。但是这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同质化程度较高,易造成重复建设,形成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成都的浓园国际艺术村、北村艺术村、苏州的动漫产业园区都是成本导向型园区。以杭州的LOFT49为例,2002年美国DI设计库中国公司最先发现并租住,吸引其入驻的重要原因是其低廉的租金,此后这里吸引了大批设计类企业,自发形成一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6.环境导向型园区

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配套设施,悠久的历史文化,交通便利的地理位置及宽松、自由、活跃的环境,这些因素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生存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重要条件。一些被遗忘的老厂房和旧仓库也是城市文脉的一部分,曾经创造过辉煌,融入文化创意产业的“新生力量”,改造旧的厂房和仓库能够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同时,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这是目前我国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创意人才一般追求自由、宽松的环境。美国经济学家佛罗里达(Richard Florid)认为,一个能够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来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地区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技术(Technology)、人才(Talent)和宽容(Tolerance),即城市环境开放的、多样化的、有活力的地区在建构、吸引创意人才方面更具优势。①

当然,上述六种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模式没有严格的划分界限,当条件成熟时可能会发生模式转换和混合。例如艺术家由于创作灵感形成的集聚区,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被政府或开发商接管,由于租金上涨和创作环境改变,艺术家们出于成本的考虑或环境因素被迫离开原有园区,寻找成本导向型或环境导向型园区。但是,单一的园区发展模式会带来不同程度 ①Florida.R, 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 and How it’s Transforming Working , Leisure, Community and Everyday Life, New York: Basic Books, 2002.的弊端,政府、开发商或艺术家主导的产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应当探索建立新型的官产学结合的“铁三角”模式,努力搭建互利共赢的、具有良性循环功能的和园区自身特点的“食物链”和“生态环”。澳大利亚的昆士兰科技大学(QUT)的创意产业园区(Creative Industries Precinct-CIP)是一个典范。CIP是澳大利亚第一个由政府与教育界共同为发展创意产业而合作的项目,投资六千万澳币(其中一千五百万澳币由昆士兰省政府资助),耗时三年建造,于2004年五月正式启用。这是一个由产官学共同合作而形成的园区,不仅试图培育澳洲的创意产业人才,同时运用其学术资源与官方关系影响着澳洲在创意产业发展上的走向。

(三)园区发展特点

纵观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近几年来的发展,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不少地区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总体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园区发展速度快,数量多。自2005年以来,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迅猛发展,数量不断增加。仅上述10座城市规划建设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近300家,而达到这一数字不过用了四五年时间。全国各地大兴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之风,这一方面说明全国各地重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并下大力气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使文化创意产业在短时间内形成群体竞争优势和集群效应。但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不少地方政府过于重视有形的园区建设,可能忽视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无形支持。

二是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除政府给予直接和间接的投资外,各种民营企业、私营企业以及社会团体等纷纷投资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杭州市政府规划的“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例,其中西湖创意谷、之江文化创意园、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西溪创意产业园、白马湖生态创意园产权性质为国有,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为集体投资,创意良渚基地为民营资本投资,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及下沙大学科技园为国有、民营合资型。

三是入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企业以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居多。中小企业在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自身资金和资源能力有限,往往被产业园区低廉的租金和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所吸引进而入驻园区。据上海创意产业中心对上海市首批挂牌的75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110家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民营企业34家,占总数的30.91%,私营企业47家,占总数的42.73%,而国有企业仅4家,占总数的3.64%。①国有企业由于种种原因缺乏活力和创意,在创意企业中占据很小的比例,而民企和私企规模小、灵活性好,聚集了较多的创意类人才。可以说,中小型民营企业或私营企业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三、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形成和发展对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它提供创意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种信息、人才、发明和市场需求,由此把相关的各种企业、研发机构、大众传媒、工作室、艺术家俱乐部、服务机构、教育培训机构等组合在同一个空间。这样不但降低了开发的成本,更重要的是能形成许多新的生产力组合,有力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但是,应当指出的是,目前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各地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集群发展的唯一模式。产业园区只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之一,但目前其他发展模式尚未形成。单一的园区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文化创意创意产业的发展,但这种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虽然它在促进园区内部产生集群效应,具有外部竞争性。但相对来说,这是一种静态的竞争力。它们与园区外部及其他行业的互动性较差,促进效果有限,而且很难与周围社区居民产生交互作用。文化创意产业包含的范畴是极为丰富的,产业内各行业的发展模式各不相同,单一的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很难适应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发展需要,多种模式共存才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最终选择。

其次,不少产业园区的功能和定位不清晰,重复建设严重。大多数产业园区遵循政府导向的模式,盲目跟风建设,缺乏领军式的企业,缺乏特色。纵观各地已建或将建的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业形态相似,势必造成集群的资源分散和产业的恶性竞争,最终不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的现状是只要一谈到文化创意产业就是动漫和数字娱乐,各地的动漫产业园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仅国家广电总局、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规划的各类动漫基地多达42个②,而真正产生集聚效果的不多。

最后,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不明显。园区内集聚的文化创意类企业数量少,企业之间的关联度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局限于地理空间意义上的集聚,而非产业集聚,没有形成完整地产业链。同时,不少开发商主导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迫于盈利的压力,放宽园区的进入 ①② 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8)》,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第155页。

殷俊、孟育耀、韦文杰、杨柳、康莉娜、尚宁:《2008年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中国传媒报告蓝皮书:2009年中国娱乐与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中国传媒报告杂志社,2009年,第102-103页。门槛,允许一些非创意类企业进驻,这将导致园区内文化创意生态环境被破坏,起不到产业集聚发展的效果。

针对上述园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我们从两方面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从宏观政策层面上来讲,首先,政府应当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植力度,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规范园区建设和准入制度。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更要重视质量,通过政府授权挂牌的形式可以有效保证真正的创意企业入驻,而淘汰那些非创意企业,维护产业园区内的生态平衡。其次,政府应当完善园区的公共服务平台。目前我国的创意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普遍缺乏资金、信息、管理经验和业务渠道,独立生存能力不强,这些特点决定了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政府应当在税收、融资、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适当优惠和扶持。

从微观操作层面来讲,第一是要坚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特色。要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创意产业园区,必须对园区的功能和特色有明确的定位。一座城市或一个地区往往集聚了数十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园区的定位必须坚持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避免同质化和恶性竞争,这样才能有利于各园区的健康发展。第二是加强园区内中介机构的作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绝非单纯地理和空间意义上的集合,而应的是互相联系、竞争合作的网络,中介机构是园区内企业之间形成竞合网络的纽带。通过中介组织可以使企业之间交流合作增多,从而形成良好的竞合网络,吸引更过企业的入驻,推动园区不断发展。第三是构筑园区内完整的产业链。园区内部通过有效的管理机制和中介组织最大限度的整合共享资源,形成创新能力和创新网络,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链条,并产业链条形成高度专业化的分工和合作,实现园区整体外部竞争力和产业实力的提高。

总的来说,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一条必由之路,但这条路怎么样才能走得好、走得远,还需要学界和业界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指导。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再思考 篇6

文化开放——文创产业繁荣的前提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经历了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绝无仅有的思想自由、言论自由、文化思想氛围非常宽松的历史阶段;文化的开放自由,造就了儒、道、法等深远影响的思想理论流派,也诞生了老子、孔子等中国学术大家。

相对于今日中国经济的开放与崛起,文化的开放障碍重重。首先,由于语言文字的隔阂,外国人难以进入汉字文化的灵魂以体会中国思想、艺术文化的真蹄。其次,中国的文化输入比输出多,20世纪中国翻译了不下10万册西方书籍,但西方翻译中国书籍仅几百册,且都是唐诗三百首、孙子兵法等历史名著。第三,中国输出的文化内涵深度不够,过于着重文艺,忽略了中华文化精神的深层次表述,文化交流停留于表面,不能在海外留下深远的影响。第四,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等方面,中国仍缺少原创性、富有震撼力的成就。第五,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均属于华人集聚之地,没有起到推广中华文化的作用;孔子学院停留在语言学术及专科层面,未能在当地积极发挥文化影响力。在开放中,大国沙文主义的思想也影响着我国文化与外界的交融。世界文化是本百科全书,任何国家、民族的文化都处于平等地位,走出去,请进来,我们都应该有大视野、大智慧、大举措和大手笔。

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开放性,闭塞的文化不能持久,必须要用国际化的方式才能保证民族化,民族的文化既有特色又有地域局限性,应该优胜劣汰。真正能够被推广的,必然是能通过媒体中放大并被广泛的人群所接受的内容。

每个人都生存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除了政治认识、经济活动和日常需求,也会产生相应的文化意识,这是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人与人因此便存在文化差异,在文化开放的状态下,不同文化的撞击不会停止,从而保证了文化的兼容与特色共存、推阵与出新同在。

资本开放——文创产业发展的活力

事实上,资本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一直存在,只是资本来源不同。早期通常是个人资本介入,后期则是与金融业的结合。

在欧美,电影资金的筹集70-80%来自于银行贷款,而国内电影资金的筹集无非自筹或国家下拨,这类自上而下的资金使用缺少动力与监督。只有在金融介入的条件下,借助银行等资本方的眼睛,文化产业的所有行为过程才能透明,对其结果的评判也能标准化。

当金融资本介入,现有文化产业便可获得扩容。中国电影集团以及上海电影集团已在这方面展开积极的步伐。据估计,上市后,中影集团的资产可以扩容到原来的53倍,上影可以扩展到原来的50倍。

随着金融资本的介入,文创产业的扩容也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核心问题便是资源的合理配置。上市需要机遇、高水准的从业人员和清晰的企业发展战略。只有当企业规模、战略目标和管理水平达到相应要求的时候,上市才能成为文创产业发展的动力。

从管理角度来说,当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人力资源明显比较匮乏。在金融资本介入的情况下,文创产业从业人员必须同时具备市场与文化的双重素质。

人才开放——文创产业发展的主力

据导演尤小刚介绍,目前,中国市场上的动漫游戏类产品绝大多数是进口的,且在中国庞大的市场中掘金无数;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影视界,韩剧霸占中国的电视屏幕,中国的银幕则成了好莱坞的天下。由于缺乏高素质的文化创意人才,大量的电视产品质量低劣,在国内外市场销售困难,每年40多亿的投入至少有一半被浪费掉了。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中国雅虎新媒体事业部总经理李俊凌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包括三个类型,第一类是本身有创意天赋的人才,他们有思想、能创新,比如设计师、画家、小说家等;第二类是因为创意而受惠并因之发挥自己创意的人才;第三类是为创意服务的人才,他们为创意提供一个传播工具与平台,使得创意者能提高效率,使创意得到更好的传播和推广。传统的媒体是少数对多数人的传播,而新媒体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中传媒类的代表,致力于在整合资讯管理、互动模块、多媒体娱乐平台、空间以及需求匹配等基础上,打造一个标准而开放的平台,这样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频道,精准地对有需求的人推广自己的创意和才华,同时获得附加价值。

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理解还应补充“人”、“才”、“群”、“体”四个概念。首先,文化应以“人”为本。一个现代化的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实质上是人的素质与幸福指数的大幅提升。人的需求是不能缺少文化的,而现代城市很好地融合了各种文化载体,如电视、电影、流媒体、手机、互联网,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形式是以都市文化作为核心而带动周边。其次,人与才结合在一起,才称为人才。此“才”既包括天生的能力也涵盖后天的培养。当代文化载体多样、出新,有能力将各种文化体裁,如建筑、雕塑、电影、音乐等各方面综合起来的人才,才有机会创造综合性强、价值高的产品。“群”代表着人群,文化创意产业是大产业,是大群人劳动的产物,需要集中众多人才的创意。另一方面,服务于众多人群的文化创意产业必然要有道德指标引领。最后,文化的表达需要“体”的概念,它需要载体,以表现它的物理形态与意识形态。

从整体上来说,文化创意人才要具备以下四方面特点:

1、具有创造性。

“现代广告教皇”大卫?奥格威在《一个广告人的自白》中这样描述创意人才的特征:有创造力的人都特别敏于观察,他们比别的人更重视准确、能说明真理的观察。他们天生头脑发达,他们有更多的能力同时抓住许多概念,能对他们进行比较——从而能做出更丰富的综合。

2、具有较高的文化和艺术素养。

如时装设计人才,要对美的事物和时尚流行敏感,同时要具备丰富的文化艺术知识和较高的审美素养。

3、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呈复合性。

文化创意产业是交叉、边缘、集成创新性的学科,要求人才知识能力结构的复合性。创意策划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和设计水平,还需要有丰富的阅历和社会经验。

4、市场意识敏锐。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彭吉象教授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最缺的是经营管理人才。这些经营管理人才不仅要懂传媒,更要懂经济,懂市场,能敏锐地捕捉到市场的需求。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纽约,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占所有工作人口总数的12%,伦敦为14%,东京为15%。而目前北京、上海等地的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还不到千分之一,人才数量的差距非常悬殊。

文化创意产业无法世袭,人才更无法简单克隆。我国文创产业创意人才的培养任重而道远。

开放上海——文创产业的本土思考

通过对上海文创产业的调研,我们认为,上海文创产业发展应该高举“文化民生”旗帜,集中发展上海核心精神生产力,抢占文化发展制高点,不断变革创新,开创社会化、国际化文化发展大格局,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民生为本。文化由人民创造,文化产品服务人民,这是文化的本质属性,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更是文化发展、繁荣生生不息的源泉。因此,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路线、政策、体制、机制、投入、产出、管理等等,都要立足于民,服务于民。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发展核心精神生产力的第一要务。核心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而核心精神生产力是核心生产力的魂(唐元虎《论核心生产力》)。核心精神生产力的内涵及属性从广义上说都可称之为文化,而且文化的本质特征是滋养人的心灵,因而最具社会化影响力。因此,上海发展核心精神生产力应把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作为第一要务是题中应有之义。其次,广义文化无所不包,无处不有,但能成为核心精神生产力的只能是核心文化。因此,作为第一要务的文化发展,包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既要倡导百花齐放,更要突出主流文化、和谐文化、先进文化、创新文化的发展,聚焦核心精神生产力。

抢占文化发展制高点。这是上海文化发展的目标,更是上海核心精神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在当前国际、国内竞争格局下,也是提升上海文化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应该强调的是,制高点总体上说既是一个分类型的、动态的、阶段性的、模糊的概念目标,又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竞争性与激励性的概念目标,在社会发展的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具有导向与聚焦作用。因此,我们在探究什么是文化发展制高点以及如何找到制高点、如何抢占制高点时,应从具体文化出发,传承中华文化精髓,放眼未来国际文化发展的远景,交叉集成为一个传承与创新聚焦的槪念目标,明确方向和任务、分清阶段与步骤、确定最具市场前景的项目,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调动与组织一切可用的资源和力量、采用最先进可行的技术与设备、挑选精兵強将、大胆变革与创新、精心准备与操作,一步一个脚印地迈向制高点。

不断变革与创新。这是上海文化发展的动力与手段,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文化发展环境的变革,具体包括发展思路、理念、方针、政策、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资源配罝方式等变革与创新; 二是盈利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其中最重要的是解决公益性文化(如社会思想教育、公共安全、保健知识普及、大众休闲观光等)、经营性文化以及两者交叉文化各自的盈利模式问题。三是各种文化的内容、表现形式、载体、传播方式与途径的变革与创新。这三方面事关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与市场化运作盈利关系的问题,也是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问题。长期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落后于经济体改革,市场化运作举步维艰,内容难以推陈出新,形式呆板无活力,关键都在这两个关系难以解决。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和调结构、转方向策略的实施,文化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应当学习借鉴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研究文化产业的特点,寻找突破点,总结新经验,不断变革创新,为上海文化发展提供永不衰竭的内生动力。

社会化、国际化。这是上海文化发展的途径与方法。文化发展应该全民动员,人人关心与支持文创产业,开创国办、民办、合办一起同办,大型、中型、小型并肩同行,高端、中端、大众化争奇斗艳的生动活泼的新局面。社会化、国际化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大发展的基本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地也是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与方法,应当大胆借鉴,大胆实施,大胆创新。社会化、国际化之所以能带来大发展,其一是经济、文化从来就是社会化事业,而且人类的社会化越发展,经济、文化的社会化、国际化程度越來越高;同时,经济、文化的社会化、国际化程度越高,经济、文化的发展也越来越快。这说明,经济、文化的社会化、国际化发展是经济、文化发展的内生规律,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其二是国内外社会中蕰藏着经济、文化发展所需的一切社会资源,只要能够合理配罝,绝对是经济、文化发展的各种途径与方法中速度最快、质量最好、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效益最佳的。其三是实现社会资源最佳配置的关键是人的智力与创意的使用,而国内外社会中就蕰藏着数量最多、质量最优、种类与功能最全、成本价格最廉的智力资源,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四是经济、文化的社会化、国际化发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人的聪明才智和变革创新能力尤如无数源泉源源不断地喷涌而出,使经济、文化发展充满活力、生机盎然。其五是经济、文化的社会化、国际化发展能使国内外社会中的各种文化以最快速度、最佳形式来集成与融合,使人们能不断地分享到外来文化、集成与融合文化、创意文化和创新文化的滋养。

最后是经济、文化的社会化、国际化发展既能突显“海纳百川” 海派文化的特色,使海派文化再次因百川滾滾而来,获得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营养而大发展,又能使海派文化以前所未有的机遇大步走出国门,传遍世界,彰显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魅力与风采。

汪天云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上海电影集团副总裁

顾锋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党委宣传部部长,

博士生导师

唐元虎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宋昕帅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

(以上按姓氏笔划为序)

中华源·创意生活

艺术特色礼品推介展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 篇7

收录日期:2012年3月1日

目前, 文化创意产业是理论界和业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分类、发展条件、发展模式、发展意义和针对某区域的文化创意产业分析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提出发展建议等方面, 但对于文化创意产业所蕴含的内容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的文献却非常少。而社会价值观念是一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很多学者将其与“创意产业”、“内容产业”和“版权产业”等概念等同起来, 也有一些学者将这几个概念做出了严格的区分。本人认为这几个概念是大同小异的, 只是不同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界定问题而已。创意产业是站在创意产品创造、提供者的角度提出的, 强调创意产品是通过创意者的知识和智慧产生的;内容产业是站在创意产品内容本身来谈问题, 强调创意产品本身蕴含的创意;版权产业是站在创意者受益方式上界定的, 强调创意者基于创意产品的受益方式是版权交易。我们认为,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者的文化创意为核心, 提供和营销文化知识产权的新型行业。它一般包括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行业。

文化创意产业的产生可以从文化产品的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来寻求答案, 从消费需求的角度看, 目前人们的消费由物质消费向精神文化消费升级, 时尚消费、文化消费和体验消费逐渐成为消费大趋势, 文化创意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成为一种必然;从资源供给角度看,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创意人才的增多, 越来越多的创意产品被迅速地推向市场, 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传播特性

文化创意产业包括三个核心构成:文化、创意和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强调了文化的产业特性和经济属性, 强调了文化与经济的密切融合, 强调了文化中的创意因素, 但千万不能忽视文化的社会属性。文化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形成的精神创造, 像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等。文化本身就具有非常明显的社会属性, 特别是文化的重要构成———价值观念, 她极大地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要特别注意文化的社会属性, 重视对价值观念的传播。

文化创意产业是传播社会价值观念的一种行业, 人们在消费文化创意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同时, 会自觉不自觉的接受文化创意产品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比如, 文化创意产业在美国的发展, 给美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将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念迅速地向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进行推广, 美国的价值观念通过美国的影视作品等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 使得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受到极大的影响。另外, 近年来风靡于东亚乃至欧美的韩国电影和电视剧, 在赚取了观众眼球获得大笔外汇的同时, 在很多国家也形成了被称为“韩流”的韩国文化热, 形成了一大批“哈韩”者。

三、当前弘扬中国优秀传统价值观念的必要性

中华民族具有七千年的文明史, 也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文明的民族。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 留下了很多优秀的传统价值观念, 比如, “和为贵”、“天人合一”、“先义后利”、“修己内圣”、“自强不息”、“诚信知报”、“求真务实”和“以人为本”, 等等。这些价值观念维护了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和绵延不绝, 衍生出了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和理想信念, 是当今社会非常需要弘扬的理念。在现代社会, 迫切需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价值观念。

(一) 人们内心的精神文化需求决定的。

改革开放以来, 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 但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却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过程中, 日益认识到精神食粮的重要性, 越发认识到苦苦追求的幸福生活绝非仅仅靠物质换来的, 更重要的是需要有精神的寄托、文化的支撑。物质的富有、精神的贫穷和灵魂的空虚是无法得到真正的幸福的。所以, 人们更加注重对精神心灵世界的探求, 更加注重精神寄托的追求, 在这种情况下,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成为了我们渴求的精神依靠。

(二) 西方价值观念影响下的不良后果决定的。

目前, 西方的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特别是对我们的青少年影响更大:不断追求西方自由放纵的生活方式, 叛逆另类, 自私自利,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重视物欲享乐, 自高自大, 目中无人等, 这不但影响着我们自己将来的生存发展, 而且还对整个国家社会的发展带来很多不良后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虚心向中国的“老祖宗”学习, 接收经过几千年实践经验检验过的圣贤教育, 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价值观念。

(三) 当今的时代特征决定的。

当今世界是一个东西文化交融的时代, 也是一个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时代, 在西方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向东方传播西方价值观念的同时, 我们也完全可以向西方弘扬我们优秀的传统价值观念。特别是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我们完全可以告别“文化不自信”的时代, 向全世界弘扬老祖宗的智慧, 传播我们优秀的价值观念。

四、利用文化创意产业弘扬中国优秀传统价值观念的策略

利用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传播的特性,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策略来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价值观念:

(一) 国家相关部门强化以文化创意

产业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价值观念的意识。国家相关部门, 如文化部门、国土部门、税务部门、信息管理部门、宣传部门和工商部门等, 必须充分肯定中国优秀传统价值观念对我们的身心发展乃至社会、国家发展乃至世界和谐发展的重大意义, 认识到文化创意产业对文化传播的作用, 重视中国优秀传统价值观念的弘扬工作, 强化以文化创意产业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价值观念的意识。各相关部门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和职责内, 积极推进利用文化创意产业推广中国优秀传统价值观念的工作, 并提供各种资金、土地、税收、人才和其他政策方面的支持。

(二) 文化创业产业的相关企业组织

不断开发、营销弘扬中国优秀传统价值观念的文化创意产品。营销是为达到通过满足顾客需求来顺利实现买卖双方交换的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社会和管理过程。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营销要紧紧围绕人们内心的真正需求展开。当前, 人们日益重视真正触动自身心灵的精神产品、文化产品的消费, 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企业组织, 如动漫、网游、影视、演艺等, 可以以一种非常新颖的人们容易接受的形式来弘扬能够触动人们内心世界的中国优秀传统价值观念。比如, 网络游戏的开发者, 可以开发一些反映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游戏, 让人们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体验过程中接受中国传统教育;另外, 相关企业还可以以动漫的形式、影视作品的形式和演出等形式来提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价值观念的产品和服务。

(三) 各种大众传播媒体要营造良好的氛围。

大众媒体在对整个社会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媒体宣传的内容会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社会风气和消费时尚。所以, 各种大众媒体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价值观念的过程中起着非常独特的作用。除了展出各种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价值观念的文化创意作品, 还要积极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 为人们接受中国优秀的传统价值观念营造良好的氛围。

(四) 消费者个人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消费品位, 重视精神产品消费。

产品的消费决定着产品的生产供给, 作为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者, 广大人民要认清自身的内心需求, 不断提升自身精神文化消费的品位, 接受优秀传统价值观念的教育, 切实把身心和谐的幸福生活作为自身的不懈追求, 以此来带动弘扬中国优秀价值观念的文化创意产品的供给。

五、小结

文化创意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新兴产业”、“黄金产业”和“绿色产业”, 它的发展带动着人们消费的升级, 满足着人们对个性化的和休闲娱乐式生活的追求, 同时也传播着某种价值观念。中国传统文化是被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公认的能够解决21世纪各种社会问题的法宝。在西方国家不断利用各种文化创意产品向全世界传播西方价值观念的同时, 我们也要积极利用文化创意产业来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价值观念, 使我们老祖宗的智慧在全世界范围内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符国群.消费者行为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7.2.

[2]王敏.文化创意产业究竟是什么[J].文化月刊, 2010.6.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 篇8

自1998年英国提出“创意产业”概念以来, 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世界新经济发展主题, 中国创意产业发展也从早期的新概念介绍演进成地区主导产业[1,2]。纵观学界十余年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 呈现出从定性向定量研究转变、从规范向实证研究转变趋势, 表现在早期研究以介绍及应用国外理论为主, 代表性理论有Landry[3]的“创意城市”、Florida[4]的“创意阶层”、Pratt[5]的“创意产业集群”等, 并成为构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理论基础;随着研究深入, 创意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日益丰富和成熟, 主要集中在产业发展影响因素[6,7,8]、产业及国际竞争力影响评价体系[9,10]等方面, 方法上多采用主成分法、熵值法、TOPSIS与线性加权评价模型结合等获得因子得分[10], 仅有部分学者采用多元回归方法研究创意产业产值或资产总额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6,8], 但研究层面仅限于城市和单个年份。虽然学界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影响因素的研究较为丰富, 但从整体来看, 尚存在一些研究不足:第一, 研究案例局限于城市层面, 尤其是以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的实证案例较多, 相对缺乏从全国层面把握创意产业的影响因素, 显然不利于国家整体政策提出与实施;第二, 研究方法相对局限于影响因素之间的主成分得分, 忽视各因素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影响程度的实证分析;第三, 由于文化创意产业统计相对滞后, 目前有关文化创意产业产值等数据来源于《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 使得“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颇为丰富[11,12], 方法多以多元回归模型为主, 其中, 自变量多采用了文化产业产值, 因变量相对较少与创意产业相关理论结合, 故采用指标与创意产业影响因素相差较多, 使得相关结论难以直接指导创意产业发展, 因此, 把文化产业相关统计数据与创意产业相关理论结合尤为重要。虽然文化产业并不等同于文化创意产业, 但总体上是可以反映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的, 从全国层面建立较长时间跨度内的文化产业产值与创意产业影响因素实证模型, 可以较客观地反映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影响因素, 以此提出促进创意产业发展对策。

2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2009年中国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日益成为各地的战略性产业和主导产业, 当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约为8 400亿元, 增速快于同期GDP增长速度, 相当于同期GDP的2.5%左右, 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 文化产业占GDP比重已超过5%, 已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13]。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提出不过10余年, 其概念、分类及统计目录在世界范围内尚存在分歧与争议, 因此, 到目前为止, 中国尚没有出版《中国创意产业统计年鉴》, 有关数据统计在《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以及《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中。鉴于1998年世界范围内才提出创意产业概念, 本文选择1999—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数据反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1) , 如图1所示。

从图1可看出, 近10余年来,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从1999年的207.62亿元增加至2011年的1 665.14亿元, 增幅近10倍, 年增长率也从1.47%剧增为21.95%, 尤其是2006年以来出现较大幅度增长, 2007年出现年增长率为70.6%的高值, 文化创意产业正成为中国增速较快的新兴产业之一。

3 创意产业发展影响因素选取及模型构建

创意产业发展需要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条件, 国内外学者对其发展影响因素研究颇为丰富。国外方面, Florida提出3T原则, 即技术、人才和宽容, 并由此构成欧洲创意指数体系;国内研究对欧洲创意指数进行本土化, 先后形成“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评价体系”和“上海城市创意指标体系”。大量有关创意产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已经证明, 一国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和文化发展能力才能真正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而这得益于环境和制度建设。因此, 本文参照已有的相关研究, 将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为科技创意能力、文化创意能力、地区创意能力、制度保障能力。

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提升在于技术对传统文化产业的升级与优化, 因此, 科技创意能力选择研发支出比重、每万人拥有专利数、每万人拥有科技人员数等指标。文化创意氛围是一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尚涛等[14]研究表明, 我国创意产业具有较强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在设计、工艺品等贸易量大、创意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部门, 而创意含量较高的视听、音乐等部门的国际竞争力很弱, 这直接导致了我国创意产业在世界整体分工格局中的专业化程度降低。因此, 本文选择文化产业就业人员比重、每万人拥有文化机构数来反映文化对创意产业的影响程度。地区创意能力反映一个地区便利、开放、宽容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创意氛围的形成, 而这正是创意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激励因素。为了反映地区便利能力, 我们简单选择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均道路面积两个指标, 而地区开放能力则参照林明华的研究选择进出口贸易占GDP比重这一指标;国外地区宽容能力一般选择Florida提出的同性恋指数, 但由于这一指标获取的困难性及争议性, 本文选择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保障能力代表创意产业激励和保障因素, 选用谭娜研究提出的每万人专利申请量来反映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为了分析影响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因素, 本文建立如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式中:Y是被解释变量, 表示文化产业增加值;X1, X2, …Xk是解释变量, 其中X1表示研发支出比重, X2表示每万人拥有专利数, X3表示每万人拥有科技人员数, X4表示文化产业就业人员比重, X5表示每万人拥有文化机构数, X6表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X7表示人均道路面积, X8表示进出口贸易占GDP比重, X9表示每万人专利申请量;a0, β1, β2, …, βk是带估计参数, u是随机误差项。为有效排除多重线性和无因果关系的变量, 保证回归方程的稳定性, 进一步考察各影响因素对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影响力或弹性, 以1999—2011年文化产业增加值Y的自然对数为被解释变量、各影响因素的自然对数为解释变量, 建立如下双对数模型:

式中, 解释变量的系数βk'就是文化产业增加值Y对各影响因素Xk的弹性系数。

4 实证分析

本文选择1999—2011年我国的面板数据 (如表1) , 并把所有影响因素与文化产业增加值进行相关性分析, 发现每万人拥有文化机构数相关系数 (X5) 为-0.8173, 既不显著也不合理, 变量可以剔除。实际上, 文化机构对于提升全民创意氛围是极为重要的, 但我国长期以来未关注文化机构建设和投入, 造成这一因素与创意产业发展不相关, 也就是说, 我国创意产业发展在文化投入上是欠缺的, 对文化人才培养不利, 从而使我国文化创意产品重视创意商品生产、轻视创意服务创造, 今后国家应加大对文化机构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建设。

注:来源于各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

下面利用上述相关数据实证中国创意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程度。根据式 (2) , 首先建立逐步回归方程, 探讨主要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X1、X2、X3、X4、X7、X8、X9等7个解释变量通过了t检验并且经济意义也比较合理;随即再对这7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 遵循p值最大剔除原则, 又先后剔除了X5、X2, 显示X1、X3、X7、X8、X9等4个变量是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了更好地反映这些因素对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程度, 进而构建两者之间的双对数模型:

根据式 (3) — (7) , 分别引入X1、X3、X7、X8、X9等5个代表性因素, 回归得到模型1—5, 具体结果见表2所示。

从回归结果来看, 5个模型的可决系数与调整后的可决系数都较大, 说明模型的模拟效果较好。根据表2回归结果,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注:1) 括号内的数值表示值;2) *、**、***分别代表参数估计值在10%、5%、1%水平上显著

(1) 模型1表明, 我国研发支出比重对创意产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回归得到的影响系数为2.997223, 并且解释变量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

(2) 模型2表明, 我国科技人员人口比重上升促进了创意产业发展, 这种影响系数为3.30589, 与研发支出比重影响相比, 科技人员对创意产业发展更为重要, 说明对于发展创意产业, 人力资本比金融资本更为重要。同时, 在逐步回归中, 文化创意能力指标 (X4和X5) 都没有进入最终的回归结果, 说明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更多是科技创意而不是文化创意。可见, 今后我国创意产业发展文化投入活动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3) 模型3表明, 人均道路面积增加对于发展创意产业是有积极影响的, 回归得到的影响系数为1.761624。显然, 增加城市便利性对于吸引创意人才、发展创意产业是有积极效应的, 但是这种影响程度小于科技能力, 这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道路面积相对较少有关, 因此, 应积极疏导大城市人口、创造舒适环境以吸引创意人才入驻。

(4) 模型4和模型5表明, 进出口贸易比重和每万人专利申请量对创意产业发展有积极影响, 但影响系数较小, 分别为0.927534和0.891550。说明我国地区开放和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尚且不够, 这与我国目前对外交流整体较为不足、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的现实情况密切相关。

5 结论

本文基于创意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我国1999—2011年文化创意产业产值与其主要影响因素相关数据, 比较分析了技术创意能力、文化创意能力、地区创意能力等因素对我国创意产业发展影响。通过实证分析, 本文认为:

第一, 10余年来,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尤其是2005年之后, 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与年增长率大幅提升, 说明文化创意产业正成为我国经济转型主导产业。根据创意产业定义, 其发展依赖于文化和技术投入下的个人创造力, 因此, 文化、技术、氛围等构成其主要影响因素, 且文化对产业贡献力要更大, 这才是文化创意产业不同于以前的“高新开发区”产业的根本所在。通过本文实证, 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技术影响远大于制度和文化影响, 尤其是文化影响因素都没有进入主要影响因素, 说明目前我国创意产业发展更多是技术型创意产业, 而文化型创意产业发展偏弱。这与实际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相符, 各地大力发展动漫、软件等产业, 而忽视了对本土文化利用与创新, 从而使设计等创意性强的行业较弱, 造成“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同构现象。创意产业提出本身就是特色产业发展, 如此大范围同构势必造成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单一, 影响其国际竞争力提升。因此, 未来阶段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增加文化人才存量是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 篇9

关键词:民族服饰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

1 引言

在当今这个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大融合的时代里, 随着人们文学艺术修养的提升, 人们不管是对于物质文化产品的需求, 还是对于精神娱乐生活的需求都已经更讲求独特、个性和享受。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成为新经济背景下的主流, 创意文化产品成为文化传播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服装在一定程度上几乎是被来自西方的服饰文化“一统天下”, 这种服饰文化与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生活方式以及与之相伴的价值观、审美观一起深入中国, 这种以西方服饰文化为特征的“国际化”服饰一直是国际服饰文化的主流, 也是中国人民衣着的主要倾向, 影响着中国传统民族服饰文化的发展。

中华民族服饰文化是指中国各民族衣着服饰的传统技术、风俗习惯、服饰心理、审美思想、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等, 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族服饰发展过程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 它们呈现出千年的服饰历史和各民族服饰融合的多元化特点。中国民族服饰作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独特语言符号的传统文化, 必将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然而, 率先掀起服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浪潮的欧洲国家, 很早就将服饰时尚设计纳入创意产业的发展范畴。巴黎高端服饰定制的服饰历史文化带动了法国如LV、Channel、CD、Pierre Cardin的品牌文化的发展, 而历史相对短暂经济发展较快的美国发展了如GAP、ESPRIT等快消文化。国际服装产业的发展结合了服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在传统上创新, 创造文化, 将服饰产业发展蔓延至世界范围。

尤其是中国深受“西方化”的现代服饰发展的影响。在这种背景的影响下, 中国服饰行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一味地追求“国际化”, 缺失本民族服饰文化内涵和特征;国内服饰品牌的发展在追求国际化的过程中缺乏原创性, 无明确的文化立足点;国内部分民族服饰品牌的设计缺乏时尚感, 市场狭小, 发展渠道较狭窄等等。

如何在创意产业大发展的当今世界, 既有利的发展好中国服饰产业、又发展好民族服饰文化, 这就需要在学习西方服饰产业发展的前提下, 发掘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特色, 将传统的民族服饰时尚化, 将民族服饰文化产业化, 着力推进民族服饰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2 民族服饰文化的创意表达方向

将传统民族服饰时尚化的唯一方法便是创新。创新是民族文化进步之魂, 是民族服饰品牌产品设计发展的动力。民族服饰元素的创意表达成就中国服装产业的创新发展。

在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思想意识产生变化的今日, 人们对于服装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实用功能, 而是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因此, 服装体现的基本服用功能已经不是当代大众所主要追求的, 服装的可观性、时尚性、历史继承性、文化内涵等服装所传达的外在情感信息成为当今大众的主要需求。

服装作为造型艺术的一种, 其创意创新体现于特殊符号化的视觉语汇。这些符号化视觉语汇包含了该服装造型艺术的所有元素。中华各民族服饰发展的历程中,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 每个民族都有其典型的服饰色彩、服饰图案、服饰造型和服饰工艺, 例如土家民族色彩上崇尚黑白、善于织造西兰卡普, 苗族人民喜欢穿戴银饰, 善于苗绣蜡染等传统服饰技艺。这些民族服饰特色构成各民族特有的视觉符号, 讲述各民族的服饰历史。

民族服饰的创新设计, 要求把握这些视觉要素, 即服饰色彩、服饰图案、服饰造型艺术, 从服饰设计基本元素上把握创新内涵和创新方式。

3 色彩

在服装款式、图案、色彩三大要素中, 色彩是最能传达信息和表情达意的。他能直接左右人们的情绪, 唤起人们的情感联想。

民族服饰色彩具有识别民族和塑造民族形象的作用。根据色彩所引起的心理联想及视觉特征, 可以形象化、艺术化地传达民族情感和民族文化等内容, 那些成为某种表达方式或民族情感标识的色彩语言, 是民族服饰文化与外界互动的体现, 是民族特定情感的表达。因此, 在民族风格服饰设计的过程中, 民族色彩的提炼和应用是至关重要的。设计师可以借助具有表达情意作用的民族服饰色彩, 结合潮流趋势创新款式造型和服饰图案, 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时尚服饰。这既传达了民族文化内涵, 解释服饰设计理念, 又塑造了属于本民族的服饰色彩语言。

4 图案

民族服饰图案是民族服装风格、审美情趣、民族信仰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 图案本身对于服饰起着重要的烘托作用, 且运用非常广泛, 不仅仅是用在服装本身, 还运用在民族服装附属品及装饰品上。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 呈现出百花齐放、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文化。从图案造型到装饰工艺, 从民族图腾到自然花草, 从土家织锦到苗族蜡染, 这些纷呈的民族图案元素和装饰手法在现代时尚服饰的设计中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在现代服装设计中, 要求设计师和服饰研究者, 研究民族图案学, 提炼民族图案元素;研究民族服饰装饰手工艺, 并将之应用到现在服饰的设计中, 以中华民族特有的时尚符号创新服饰文化, 发展服装产业。

5 款式

民族服饰款式要素, 又或造型要素, 是指各族人民日常着装或某种特定场合着装体现的服装轮廓特征、搭配方式和审美意义等。

现代流行服饰设计中, 造型艺术不可小视。它不仅体现在可以修饰着装者的体型。另外, 在它与传统服饰文化元素的结合中体现出来的创意美学价值和经济学价值都是不可低估的。中华民族服饰的历史经历了各种造型的变化, 现今也存在着各式各样的民族服饰着装造型。研究民族服饰的轮廓造型特征和结构特点, 将这些结构造型特征转化为视觉图案语言、服装款式语言、或是现代流行服饰搭配灵感, 使传统民族服饰文化为现代服饰设计提供创新素材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 从服饰三大元素上把握民族服饰的创新设计是最基本, 也是最逻辑的设计思维。对于中华传统服饰文化而言, 其继承在于把握基础, 而发展则需要创意。它能够提升服饰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意蕴, 从而提升服装的美学价值。三元素之间可以只突出其一, 也可以三者融合考虑, 在继承民族服饰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 发展国内现代服饰设计产业, 一举两得。

6 关于民族服饰文化如何产业化的三点思考

6.1 鼓励民族风原创品牌的发展

发展以中华民族风格为设计定位的原创服饰品牌, 这是中国服饰文化产业化的最主要的实现途径。然而国内许多民族风原创服饰品牌大都集中在网络品牌中, 各原创品牌自成一体, 产品设计中民族元素的界定和应用较不规范, 销量较低, 急需拓宽民族风格服饰品牌的发展渠道和设计水平, 鼓励大中小型民族风原创服饰品牌的创新发展, 带动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的产业化

发展融合民族传统服饰技艺的高定品牌, 是中国服饰文化产业化的又一途径。中华上下五千年, 56个民族共同发展, 造就了56个民族绚丽璀璨、各具特色的服饰文化。服饰文化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分的服饰制作技艺, 一直以来都是民族服饰发展过程中的瑰宝, 是世界服饰文化中的珍贵技艺。它包含了民族服饰的装饰工艺和制作技艺。在被西化了的国际时尚影响的服饰文化世界, 在批量生产的加工世界里, 中华民族传统的服饰技艺的发展范围狭小, 在高端定制产品中极少会出现。然而在现代时尚服饰设计中, 高端定制品牌倡导中华民族传统技艺的应用, 传统文化的延续, 是提高服饰产品附加值, 推进高品牌自身发展的有效方式。

6.2 民族服饰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

在全世界人们都在追求旅行生活的今天, 国内的民族风情主题旅行盛行, 民族特色旅游产品必将开拓国内旅游市场的一片天空。生态和拥有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民族服饰是体现当地文化特色的典型代表, 服饰本身可以体现着装的个性和意志, 作为旅行产品创新开发的民族服饰更能传达旅行者对于独特自然和民族情怀的向往。

然而传统的旅游产品模式往往是以景观为中心, 或以当地特色食品茶饮为主要产品供应。比如说你在福建永定客家土楼的景点通常可以买到的纪念主要就两种:土楼形态的吊坠和客家茶饮;另外, 现今国内各民族旅游市场的产品没有各民族特色, 到处都相同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从西南到东南, 你几乎可以买到相同的被称为“民族风”的披肩、帽子等等。游客到一地几乎等于走过数十上百个地方。

民族服饰是体现民族特色民族风情的有效方式, 在民族旅行主题的产品开发中应该充分发掘中华各民族服饰丰富多彩的特征, 区别产品特色, 增强景点独特感, 带动服饰旅行产品和旅游市场的双赢发展。民族服饰文化向旅游产品的转化, 要求把握各民族服饰的文化精髓和创新设计元素, 把握游客对于旅游产品的偏好, 促进民族服饰在民族风情旅行产品上的开发, 带动民族服饰巨大的市场潜力。

6.3 发展相关文化产业带动民族服饰走向世界

发展相关文化产业即发展例如电影、电视、舞台剧、音乐、舞蹈等文化产业, 以带动民族服饰文化的发展。

以电影电视艺术为例, 服装的色彩和款式反映该部电影的基调、节凑、时代和历史背景、影片类型、反映题材、角色类型、电影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电影电视是一种很快的信息传播方式, 直观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尤其是对人们着装观念的影响。一部家喻户晓得的优秀电影能够带动产业发展和引领时尚。例如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不仅带动了快餐产业炸鸡和啤酒的销售, 男主更是引领了西装搭配运动鞋的穿着方式, 女主的着装则再次强调了韩国服饰的文化特征, 有力地掀起爱美人士追韩代购的时尚浪潮。又如国产电影《花样年华》中张曼玉的旗袍着装也在一定程度上向世界宣扬了中国的旗袍文化, 激发人们对旗袍的热爱。因此借助影视表演中能够反映一定时代特征和民族特点的服饰造型, 带动中国服饰时尚化产业化的发展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式。

同样, 对于舞台剧、音乐、舞蹈等, 民族服饰文化可以与之结合, 共同展现舞台魅力、展现中国文化, 带动产业发展。

7 结语

民族的便是世界的, 极具民族性的东西, 必将赢得世界的青睐。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博大精深, 底蕴丰厚,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服饰文化特征, 在绚丽多彩的服饰世界独具民族内涵和个性。研究服饰文化的创新发展, 对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服饰文化产业化支撑途径, 对于打造中国品牌, 推动民族服饰走一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路, 推动民族服饰走向世界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参考文献

[1]周杰.浅谈服装设计中的创意思维与市场化[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4 (6) .

[2]余玉霞.从把握传统文化精神浅谈提升我国服装设计创意能力[J].丝绸, 2006 (9) .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 篇10

湘西, 有侗族、苗族等色彩斑斓的少数民族, 有汉族端正方直的儒家文化;

湘西, 有凤凰古城、黔阳古城、洪江古商城等古时繁华之地, 有大怀化铁路枢纽和重工业基地接续商贾余脉;

湘西, 一个始终神秘的地方, 一个曾经辉煌的地方, 一个全新出发的地方。

“中国·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园”位于怀化市西面, 潕水河以北、外环以东区域, 是怀化上风上水的宝地, 距怀化市区仅4公里。与此同时, “中国·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所在地离芷江机场26公里, 基地紧邻320国道和湘黔铁路, 交通方便, 可达性强。

根据怀化城市“南延北扩, 东进西展”的城市发展方向, “中国·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园”所在区位, 将受益于城市“西展”的推进, 并有望成为怀化经济的后花园。目前项目所在地与怀化市区所在地之间的中间地带, 会在“中国·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园”发展起来以后, 逐渐连接、互动, 从而将“中国·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园”彻底纳入怀化城市发展范围。

大湘西范围内凤凰古城 (约94.6公里, 约40分钟可达) 及怀化地区内洪江古商城、黔阳古城等自然、人文等旅游资源丰富, 紧邻张家界 (高速公路开通后约80分钟可达) 、桂林 (高速公路开通后约120分钟可达) 等世界级自然遗产风景区, 旅游发展空间巨大。

“中国·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园”将全面梳理怀化既有交通、旅游、产业资源优势, 以“民俗——民族——世界”为轴线, 以“文化——产业”为维度, 把大湘西五溪民俗文化之泉, 汇入中华民族和谐之川, 互动人类和平文明之洋。

“中国·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园”核心资源及主题元素

“中国·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根据新怀化“旅游升级、产业转身、打造生态宜居新城”的需求, 通过科学、完善的功能分区等全面提升城市品级, 同时依托上海申华控股有限公司的战略合作资源群, 切实从旅游、产业、新城建设等方面, 呈现出一个崭新的怀化。

1. 湘西民俗文化及少数民族文化博览片区:

(1) 中国少数民族建筑文化旅游博览园

(2) 中国少数民族体验博物馆群

节会支撑:中国少数民族图书节, 中国少数民族图书博览会

2. 世界和平及儿童主题游乐园片区:

(1) 世界儿童和平公园

(2) 国际五洲儿童村中国少年儿童版本博物馆

(3) 儿童主题游乐区

节会支撑:

亚洲国际儿童节

3. 新城综合体片区

(1) 新城商务游憩区 (CBD&RBD)

(2) 新城生态居住区 (ESD)

4. 湘西·中华文化体育公园片区

(1) 国学文化高尔夫球场

(2) 迷你高尔夫会所赛会支持:

中华海外著名华人国际高尔夫年赛, “将军杯”、“元首杯”国际短杆赛

旅游和产业双重视角下的“中国·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园”, 将包括民俗文化风情园区、儿童文博产业区、高端商务综合配套区等在内, 不仅是一座绿色、生态、山水如画的城市, 还将会是民族的文化地标和产业亮点, 更是世界的文化旅游胜地、产业管理输出基地。

古城·专题

“中国·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园”结构规划

以新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全面审视“中国·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园”片区内部及外部, 以“一心两轴多片区”统领项目整体空间规划。根据场地内“n”形山脉主脊的主要走向, 确立新城南北向主轴, 与潕水南轴交叉, 在群山环抱的谷地形成新城中心, 围绕中心形成五大功能片区。

一心:以较为开阔、平坦的谷地作为新城未来的中心, 主要承担商务中心区功能, 与周边高端住宅、高端休闲等功能形成有效配套;

两轴:以“n”形山脉主脊的主要走向, 依山就势确立城市南北向主轴, 并延伸至潕水南轴, 以此为城市发展的主要轴线;

上一篇:解题技巧支招下一篇:基本操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