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法学习心得

2024-06-28

设计方法学习心得(通用10篇)

篇1:设计方法学习心得

《魏书生学习法》

—读书心得

姓名:赵文梅

二○一三年三月二日

《魏书生学习法》读书心得

四月二十三日我有幸参加了县局举办的“走进阅读,与书为伴”读书总结表彰大会,在大会上聆听了各位爱读书人士的发言,可谓是对心灵的一次真正的洗礼,会上刘局长说了这样一句话“只教书不思考,那么你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教书匠!”听了这句话后我陷入了沉思!好书点亮教育世界,阅读陪伴专业成长!是啊!身为教师队伍中年轻的一员,我们必须成长,必须充实自己,要想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就离不开学习,离不开读书!所以我们一定要养成随时随地学习读书的好习惯,让读书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让自己不再只是一个教书匠。

去年寒假,我积极参加了学校组织全校老师进行读一本书活动。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我所读书之后的一些心得体会!在寒假里,我读的是魏书生老师的《魏书生学习法》,对于魏老师,相信在座的各位定是不陌生。当然我也看过他的教育视频讲座,也听过他的教育事迹。魏老师是没有上过高中的,但是他能有现在那样的成绩是不得不让人折服的。他被称为中国教育上的苏霍姆林斯基!

一名没有上过高中却能做到现在这样的成就,他是如何做到的?带着这样一个大大的问号,我打开了这本书!打开书的第一页,就是书的序言,序言精炼简洁的阐明了教育的责任就是要教给学生真理,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真理的能力;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从而总结出了广义的和狭义的学习方法。广义的学习方法:引发动力、发展智力,掌握技术。其中技术技巧属于狭义的学习方法,动力属于德育范畴,智力属于智力范畴。这三者相辅相成,互为条件。要想提高学习效率,三者必须兼顾。

打开书的第一篇就是引发动力、明确目的、激发兴趣、磨炼意志。人不管干什么都必须有一个目标,有一个理想。有人说“理想是人生的指路灯塔”。不错只有有了理想,你才有学习的动力。在有了目的,有了动力的基础上,激发兴趣,魏老师试着让学生在一个学期中用近百种角度去谈学习是一种享受,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如果能坚持每天写一篇谈学习是享受,也在某种程度上锻炼了人的意志品质。人贵在坚持!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他笑,他也会对你笑,你对她哭,她也会对你哭!与其难过的过一天,为何不快快乐乐的过呢!学习也一样,既然学习是人的必经之路,那我们为何不快快乐乐、积极乐观地去学习呢?

持之以恒、水滴石穿!培养良好的习惯,成就美好的人生!

有了动力,那就必须去发展智力,这就是本书的第二篇内容。每个人的先天条件固然是不同的,但是不是说不需要我们后天去努力。相反正是因为先天的不同,才更需要我们后天去改变。那如何去改变呢?首先要培养注意力,努力培养自己“执着追求”的精神。其次呢是要写苦工练就“闹中求精”的本领,守住心灵的一片宁静,掌握学习、生活、工作的主动板,成为学习的主人。训练记忆力,发展思维力,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变知识为自己的终身财富。要想对所学知识深刻理解、记忆,并变成自己的东西,那就离不开预习和复习。也就是本书中谈到的第三篇内容—掌握技术。计划能激发人的雄心,开发人的潜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必须要有计划的学习,那就要提前进行预习。制定适合自己的学年、学期、学时计划。有了计划学习了知识,这远远是不够的,要对知识深刻理解并记忆,必须进行复习。根据自身的记忆能力以及所学知识的结构特征,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将所学知识回收再利用,变成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快乐轻松地享受学习!

现在回顾这本书,我觉得书中有一句话是特别经典也是我们作为老师需要铭记的。那就是“教学生不仅要教真理,更要交给学生发现真理的能力”。这让我联想到中国的一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教育,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一个好的称职的教师,不但要给学生以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谈到:今后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和学了知识不会应用的人。所以在以后的教学道路上,我们不仅要教学生固有的知识,更主要的是要教学生发现固有知识的能力并能将所学知识运用起来。回想自己的教学之路,回味此书的点点滴滴!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我做的远远不够,我希望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我能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寻求更好的方法教给学生学习真理的能力,也希望自己能通过不断地读书不断地学习成长为一名真正合格的人民教师,而不仅仅是一个教书匠!

读书点燃智慧,知识照耀人生。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同学们,朋友们!行动起来,拿起手中的书,养成好读书的好习惯,在读书中感悟人生,在读书中学会思考,在读书中快乐成长!

篇2:设计方法学习心得

—读书心得

姓名:赵文梅

二○一三年三月二日

《魏书生学习法》读书心得

去年寒假,学校组织全校老师进行读一本书活动。我有幸拿到了魏书生老师的书—《魏书生学习法》。对于魏老师,我是早有耳闻,看过他的教育视频讲座,也听过他的教育事迹。他的教育实践让人赞叹不已,他的教学成绩令人折服!魏老师是中国教育上的苏霍姆林斯基!只可惜我未曾见过他。现在我能畅游在魏老师作品的海洋中,感受他智慧的结晶,沐浴他教育的圣光。进行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精神交流,让我得偿所愿。

一名没有上过高中却能做到现在这样的成就,他是如何做到的?带着对魏老师的好奇和一个大大的问号,我开始了心灵的读书之旅!打开书的第一页,就是书的序言,序言精炼简洁的阐明了教育的责任就是要教给学生真理,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真理的能力;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从而总结出了广义的和狭义的学习方法。广义的学习方法:引发动力、发展智力,掌握技术。其中技术技巧属于狭义的学习方法,动力属于德育范畴,智力属于智力范畴。这三者相辅相成,互为条件。要想提高学习效率,三者必须兼顾。

打开书的第一篇就是引发动力、明确目的、激发兴趣、磨炼意志。人不管干什么都必须有一个目标,有一个理想。有人说“理想是人生的指路灯塔”。不错只有有了理想,你才有学习的动力。在有了目的,有了动力的基础上,激发兴趣,魏老师试着让学生在一个学期中用近百种角度去谈学习是一种享受,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如果能坚持每天写一篇谈学习是享受,也在某种程度上锻炼了人的意志品质。人贵在坚持!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他笑,他也会对你笑,你对她哭,她也会对你哭!与其难过的过一天,为何不快快乐乐的过呢!学习也一样,既然学习是人的必经之路,那我们为何不快快乐乐、积极乐观地去学习呢?

持之以恒、水滴石穿!培养良好的习惯,成就美好的人生!

有了动力,那就必须去发展智力,这就是本书的第二篇内容。每个人的先天条件固然是不同的,但是不是说不需要我们后天去努力。相反正是因为先天的不同,才更需要我们后天去改变。那如何去改变呢?首先要培养注意力,努力培养自己“执着追求”的精神。其次呢是要写苦工练就“闹中求精”的本领,守住心灵的一片宁静,掌握学习、生活、工作的主动板,成为学习的主人。训练记忆力,发展思维力,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变知识为自己的终身财富。要想对所学知识深刻理解、记忆,并变成自己的东西,那就离不开预习和复习。也就是本书中谈到的第三篇内容—掌握技术。计划能激发人的雄心,开发人的潜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必须要有计划的学习,那就要提前进行预习。制定适合自己的学年、学期、学时计划。有了计划学习了知识,这远远是不够的,要对知识深刻理解并记忆,必须进行复习。根据自身的记忆能力以及所学知识的结构特征,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将所学知识回收再利用,变成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快乐轻松地享受学习!

篇3:高中生文化圈学习法的实践心得

平等是文化圈学习法能够成功开展起来的前提条件, 只有平等的进行对话, 平等的进行活动的实践, 才能真正的将文化圈学习法开展起来。在文化圈学习法的学习小组中, 没有主要的负责人, 也没有成员的引导者, 有的只是平等交流的人员, 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 活动的重心放在组员的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以及相处沟通之上, 在组员的相互沟通中提出问题的假设或是研究所要探究的题目, 然后组员之间各自阐述个人的观点, 先是简明扼要地说出观念, 然后在详细说出支持的理由, 以平等的学习, 平等的讨论中学的知识, 使学习的氛围得到升华。

学习就是指, 学得以及实习。学习的目的就是能够很好的用于实践, 学有所得, 学以致用是学习最高价值的体现, 组员在通过文化圈学习法进行学习时, 要灵活的将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 要边学边用, 在不断的提出问题, 实践结论中获得真实的答案, 在问题的提出——实践——反思——在实践中提高自身对知识的理解, 这不仅能够大大的提升学习的效率以及工作的效率, 还能够随时的解决组员所遇到的问题, 激励了学员在实践过程中的探索精神, 增强了组员的自信心以及相互之间的信任, 逐步的发展了一个具有浓厚学习氛围的团队。

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 只要有实践, 就有反思, 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以及再实践, 才能够真正的理解问题的所在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 这是反思所具有的实际意义, 反思还具有一些理论的意义, 即反思能够找寻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能够具有促人警醒的作用, 能够让人在不断的学习中积极的搜集有用的资料, 积极的建设具有意义的团队建设活动。

学习是从学员自己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始的, 经过学习和反复思考、研讨, 逐步理解问题并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最后付诸行动。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 再进行总结、反省, 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并付诸行动。如此不断反复, 构成文化圈学习法的全过程。沟通是解决组织内部实际问题的方法, 它贯穿在学习法的全部过程, 是机构中逐步形成浓厚的学习和发展的气氛的关键。

在进行文化圈实践的过程中, 小组中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 充分的发挥个人的潜能, 通过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实践以及结果的分析, 获得了丰富的相关知识, 开阔了学生的知识学习范围。除此之外, 小组中的成员通过分享个人的所得、所想、所感、所思, 提高了组员之间的沟通能力, 让学生在学会思考的同时还获得了能力的提升, 减少了学习中的弯路, 增加了知识储备中的类型, 促进了个人能力的增长。

通过全文的叙述, 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文化圈学习法是一种较为新颖的一种学习方法, 这种学习方法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的主管学习能力, 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学生之间的互惠能力, 因此, 文化圈学习法能够开阔学生的事业, 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要想能够很好的将文化圈学习法进行实践, 首先要重视平等, 即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大胆假设以及实践的精神都要进行鼓励;其次要重视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学生在提出一个假设或是一个想法后, 要勇敢的进行实践, 将实践的结果进行对比后就能够清楚明白的知晓其优点以及弊端;再次要注重实践后的反思, 反思是实践后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只有在反思中, 才能够想清楚问题的对错以及实践的意义是什么;然后要重视实践中的沟通, 沟通交流是贯穿文化圈教学法的实践过程, 通过沟通和交流, 才会找到更好地学习捷径, 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最后要重视分享, 无论好坏, 只有懂得分享的学生才能够真正的学会如何学习, 如何获取更多的知识。

摘要:文化圈学习法是现阶段新兴的一种学习方法, 其主要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的能力, 主要是通过规划学生的类别, 然后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知识教学, 进而达到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引导互学, 对学生应用文化圈学习法, 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进行知识的交流、学习, 还能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促进的作用, 推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达到优质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文化圈学习法,实践心得

参考文献

[1]李蕊, 叶彬彬.语文分进的教学模式对汉字能力的影响——针对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的实验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 2013, 04:98—106.

[2]杨宇.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专业实践操作课应用的一些心得[J].才智, 2015, 27:140.

[3]吴娟, 刘旭, 王金荣.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师生共读模型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 2014, 07:119—125.

篇4:设计方法学习心得

以往我们的课堂上呈现的问题是一个接着一个,这些问题通常做到了环环相扣,由浅到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这样的设计何其严谨、何其壮观!这样的教学本应该是使学生随着教师的引导而不断思考,但在这样的课堂上,笔者们看到的却是学生沿着老师铺设的思路按部就班地胆战心惊地前行,与其说学生是在思考,不如说是为寻找问题背后的正确答案而苦心琢磨教师的心思。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问题其实就出在课堂问题的设计上。严密而连贯的问题确实可以有效地使教学达到教师预期的效果,但长期受这样琐碎而封闭的问题引导可能会导致学生习惯于接受别人现成的结论,造成了学生奉迎、遵从的思维惰性。因此,问题的设计是关键部分。

后来,笔者尝试在语文课堂上开展“展评学习法”,愈发觉察到展评中问题设计的重要性,甚至认为,问题的设计是“展评学习法”运用成败的关键。如何让“展评学习法”的问题设计更具展评的价值,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问题应统管全局

“展评学习法”的一般程序是:前端学习,展示评价,整理巩固。展示评价中设计的问题不能过于零碎、烦琐,否则学生将把完整的课文理解肢解得支离破碎,学生只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感叹“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同时,展评中也无法形成学生对某个结果引发出争论,继而形成积极思辨、争相发言的氛围。

在教授《苏州园林》时,学生在前端学习之后,笔者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能否在课文标题前加一修饰语,用“的苏州园林”为题,说说你心目中的苏州园林,请结合课文内容陈述理由。这是从课文整体出发设计的问题,学生要想很好地回答出问题,必须认真地去读课文、分析课文、概括课文。学生在据理力争后,笔者说:“大家都说了自己心目中的苏州园林,那叶圣陶先生眼里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呢?”以此,自然地归纳到本文的说明特征上来。

因此,在“展评学习法”设计问题时,应积极创设概括性的问题情境,只需一两个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并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总统题”。

二、问题应引发深度思考

前端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完成了他们能够解决的部分学习任务。如果在展评阶段,老师抛出的问题过于简单直白,使学生一眼就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并对问题的设计意义一览无余,甚至这些问题是已经在前端学习中解决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这样学生无须思考,学生的思维难度几乎归零。这样的问题设计,不利于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积极思维去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不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无法在前端学习与自主展评中架构起有效路径,自然就失去了展评的理由和学生争辩的精彩,必将严重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教《济南的冬天》一课时,学生在朗读全文后提出疑问:文章标题是《济南的冬天》,但在文末总结时却写道“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这样是不是矛盾了?面对学生现场生成的问题,笔者迅速调整课堂进程,继而把设计的问题抛给学生:请大家思考,本文到底写的是济南的冬天,还是冬天的济南呢?请大家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结合文章内容阐述自己的理由。问题抛出全班炸开了锅,一个个围坐在组长身边开展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同学认为,济南的冬天,冬天的济南是偏正结构的短语,各有侧重点。济南的冬天讲的是季节、气候,冬天的济南讲的是地方景色。有学生把2、3、4、5小节的段意罗列了出来,表示这些写的是冬天的济南。有学生马上反问:第一小节与后面的部分关系是什么?如此是不是文章的内容就理解了。整堂课学生的展示和评价都是围绕着“济南的冬天”和“冬天的济南”的讨论中进行的。学生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展评对文本有了更为透彻的理解。

因此,在问题设计上,应该尽量设计比较深刻的问题,以便学生围绕问题作深入的思考。

三、问题应简约

一堂课,老师到底会提多少个问题?某知名教师《丰碑》的教学,第一课时,教师提问62次,学生回答53次,其中29次齐答,所有问答全部为一问一答。第二课时,教师提问118次,学生回答110次,仅2个问题有多位学生回答,其余均为一问一答。

一堂课有必要提这么多的问题吗?一堂课这么多的问题,我们自然就能想像课堂行进的路线免不了是“一问一答”的模式。这种以问答为主的课堂,注定了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必定是效率有限的课堂。将这个问题带入展评学习法中,如果展评中问题设计过细过多,教师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问,学生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答,呈现老师问学生答的简单而又繁杂的对话,老师穷追不舍地问个没完没了,学生就要不断地疲于应付老师所提的显而易见的问题,学生成了答问的机器。一节课下来,花费了许多时间,学生得到的只是关于课文的一个个局部的零碎的知识信息,却得不到一个完整的认识,更谈不上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更无法体现“展评学习法”提出的“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的理念。

所以,在展评教学中,应该设计一些简约而关键的问题,切忌问题过多过细。

四、问题应着眼学科特点

展评中的问题设计必须符合语文学科特点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学修养。展评中的问题设计应更多地体现“语文味”,不仅要抛弃似是而非的机械应答,也要抛弃花里胡哨的拓展延伸,扎扎实实地在展评中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5:文字法学习心得

富源中心学校 高照鑫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有56 个民族,共有 70 多种语言,50多种文字。用法律的形式确定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规定了使用范围。有利于社会适应,有利于民族之间的交往,有利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法制轨道,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为纠正社会用语用字混乱的现象,推进语言文字的依法管理提供了基础。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使 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的数量很多,总数约 6 万个,常用字约 6000 个。汉字有悠久的历史。目前发现的最 古老的汉字,是距今3400多年前的甲骨文,它们已是很成熟、很发达的文字。据科学家推算,汉字的历史有 5000 年左右。汉字,就是记录汉语的文字。它是我 国各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中华文化 的瑰宝。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各地方言复杂,分歧很大,而汉字是超方言的,它打破了地域的局限,为不同地域间的交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汉字适应汉语的特点,记录和传播了汉民族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保存了大量的文化遗产。今天,汉字在信息处理方面 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人们可以在电脑、网络上直接使用汉字处理和传输各种信息,从而显示出它的强大的生命力。汉字不同于英语、俄语等拼音文字,它是一种形、音、义相结合的独特的文字体系。也就是说,一个汉字不仅有一定的形体,有一定的读音,还往往能直接体现一定的意义。因此,我们说汉字是一种意表文字,也有人称意音文字。从字形上说,汉字是一种方块文字,是通过横、竖、撇、点、折等各种不同 的笔画构成的。从形体看,汉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独体字,一类是合体字。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但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人们对中国文字传统的写法有所改造,产生了所谓的“现代字”,也就是错别字,这种轻易的 “改写”,使得中国文字失去了她原本的韵味。平时,有很多人为了一时的方便,而把很多字简写;或是不会写的,就用另一个同音的字代替原本的字,这样就可能使原来的句意改变了。

如果细心观察,你将会发现身边的环境中,有很多的错别字。平时,为了简便、节省时间,把“点”字下面的四点水写成提横线,或是把四点水写成 “大”,这是一个什么字呢?在字典上找不到的字,算是一个字吗?这么一简化,变成了一个最新型的现代人发明的字。如果这个简化了的字继续写下去,那么以后中 国文字会变成什么样呢?文字的发展历史是否会被扭曲呢?

走在大街小巷中,你同样可以发现错别字比比皆是。有的是为了广告效益,有的是明显的低级错误。如:舞与伦比,这是一项街舞比赛的标题,有意将 “无”改成“舞”,取之近音,为的是吸引过路人的眼球。又如在同一个地方的两个不同的招牌,居然会有两种不同的写法,虽是同音,但给消费者两种不同的概念。

表面上看,汉字不过是一个符号,指称着对应的事物,但就在这对应背后,还潜伏着中国人的情感、习惯甚至本能。这些情感、习惯、本能,我们可以随意更改吗?汉字它是产生汉字以前,我们远古人对社会的认识结晶,对自然的认识结晶,科学的认识结晶,还有哲学的认识结晶。难道,我们要否定这一切认识结晶吗?

语言文明、文字使用的规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文明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规范、优美的单位名称、招牌、标语、广告牌等是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能否正确书写、使用汉字,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人际交往以至发展经济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与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政令的畅通、法制的进步、人际交流的增多、市场经济秩序的统一,需要更加规范语言文字的使用,让我们继续努力,深入贯彻《通用语言文字法》,为祖国语言文字的健康 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6:旅游法学习心得

4月9日上午,蓬莱阁管理处聘请烟台的吴律师就旅游法对大家进行了学习和培训,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颇多,现在我把自己的学习心得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新旅游法的宗旨

这次的旅游新法是为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法。制定目标非常明确,也使我们的旅游市场能够根据法律为依托,使旅游业更加明确、合法化来维持市场秩序,使旅游在人民的生活中带着享受的心情来进行消费。

二、建立奖惩、公平的旅游机制

国家倡导健康、文明、环保的旅游方式,支持和鼓励各类社会机构开展旅游公益宣传,对促进旅游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国家建立健全旅游服务标准和市场规则,禁止行业垄断和地区垄断。旅游经营者应当诚信经营,公平竞争,承担社会责任,为旅游者提供安全、健康、卫生、方便的旅游服务。这样对我们的旅游市场有极高的竞争力,对于有贡献的旅游公司、个人都实行奖惩的统一制度,使从事旅游行业的人更加敬业。同时良好的公平竞争制度使旅游经营者更加诚信,他们有义务为旅游者做出很好的服务。

三、旅游者的地位与权力 旅游者有权自主选择旅游产品和服务,有权拒绝旅游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旅游者人身、财产受到侵害的,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这样就大大提高旅游者的地位,使他们有自主安排的权力,同时平等的买卖交易更深得民心。

四、旅行社与导游的服务

旅行社安排导游为团队旅游提供服务的,不得要求导游垫付或者向导游收取任何费用。旅行社组织、接待旅游者,不得指定具体购物场所,不得安排另行付费旅游项目。但是,经双方协商一致或者旅游者要求,且不影响其他旅游者行程安排的除外。

此外、新的旅游法对旅游服务合同、旅游安全、旅游监督管理、旅游纠纷处理、法律责任更加的明确,使旅游者在旅游中的服务更加的完善。

在这次的培训中让我对旅游法有了更加深入和细致的了解,只有知法、懂法、守法,才能更好的成为一个景区工作人员,才能更好的运用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为游客服务,才能更好的让游客享受到新旅游法带来的便捷和实效,才能让景区发展的更好更快。

蓬莱阁

篇7:医法圆通学习心得

用药意解:夫曰:补坎益离者,补先天之火,以壮君火也。真火与君火本同一气,真火旺则君火始能旺,真火衰则君火亦即[]衰。真火藏于水中,二气浑为一团,故曰一元。[眉批]造化机械,阴阳根柢,露于腕下,作一幅活太极图观之,便得医之真实际也。真火上腾,真火,天体也。其性发,用故在上。必载真水上升,以交于心,故曰离中含阴。又曰:气行血随,水既上升,又必复降下。水,地体也。随气而至离宫。则水气旺极,极则复降下也。水下降,君火即与之下降,故曰阴中含阳。又曰:血行气附,主宰神明,即寓于浑然一气之中,昼则出而听政以从阳。阳在上也,曰离。夜则入而休息以从阴,阴在下也,曰坎。此人身立命指归,医家宜亟讲也。今病人心不安宁,既服养血之品而不愈者,明是心阳不足也。心阳不足,固宜直补其心阳。而又曰补坎者,盖以火之根在下也。予意心血不足与心阳不足,皆宜专在下求之,何也?水火互为其根,其实皆在坎也。真火旺则君火自旺,心阳不足自可愈,真气升则真水亦升,心血不足亦能疗。其所以服参、枣等味而不愈者,是未知得火衰[]而水不上升也。方用附、桂之大辛大热为君,以补坎中之真阳。细查坎阳,乃先天乾金真气所化,故曰金生水。后人见不及此,一味补土生金,补金生水,着重在后天脾肺,不知坎无真气上腾,五脏六腑皆是死物。前贤叫人补脾者,先天赖后天以辅也,先天为体,后天为用。故《经》云:无先天而后天不立,无后天而先天亦不生。教人补金,是教人补先天真金所化之真气也。道家称取坎填离,即是盗取坎中一点金气也。予恒曰:人活一口气,即此。考桂、附大辛大热,辛即金之味,热即纯阳之性也。仲景深通造化,知桂、附能回阳,故立白通、四逆回阳诸方,起死回生,其功迅速,实非浅见可测。[眉批]乾分一气,落于坤中而成坎,乾即金也,坎即水也。坤中得阳即是火,火曰炎上,故能启示上升而交于心。心属火为离,离中得水,水曰润下,又燃火而下降,全是一金为之斡旋。桂、附、辛归金而热归火,大能升水降火,交接心肾。先生独得仲

篇8:设计方法学习心得

一、合理进行分组

合理进行分组是应用小组学习法的第一步, 也是直接影响小组学习法价值最大化实现的关键, 所以, 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 要想有效地将小组学习法应用到课堂活动中, 要想确保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 该环节就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 我们应该怎样做好分组工作呢? 在笔者看来, 首先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 然后按照“ 同组异质, 异组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 以确保小组学习法能够面向全体学生, 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的学习之中, 成为课堂的主人。 因此, 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有效地应用小组学习法必须做好分组工作, 这是第一步, 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二、有效应用实践

如何应用、如何发挥小组学习法的最大价值, 如何确保课程目的高效实现取决于实践应用环节。 所以, 在有效地分组之后, 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理念, 要从各个角度入手有效地将小组学习法应用到教学活动之中, 以确保课程价值高效实现。 本文以小组学习法在机械设计基础部分教学环节中的应用为例进行论述。

例如, 在教学“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时, 为了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 也为了确保课程目标的最大化实现, 在本节课的授课时, 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 如:1.运动副包括几种形式? 2.构件的表示方式是? 3.结合教材内容画出形成高副构件的轮廓? 4.几种常见主要机构的简图表示方法包括哪些? ……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对上述的问题进行解答, 这样的问题思考不仅能减少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盲目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而且对生生之间交流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素质水平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又如, 在教学“ 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带的应力分析”时, 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对“ 带传动的受力分析”“ 带的应力分析”以及运动特性进行了自主分析、讨论。 以“ 带传动的受力分析”为例, 在小组学习法的应用时, 我引导小组对工作时和不工作时带传动的受力情况分别进行分析, 比如, 当带传动工作时, 由于带和带轮接触面上的摩擦力的作用, 带绕入主动轮的一边被进一步拉紧, 会造成受力的不均衡, 就会造成拉力差, 即我们所说的有效力。 让学生自主对带传动的受力进行分析, 不仅能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 而且小组之间的交流还能起到优等生带动学困生的作用, 对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存在的问题思考

问题是改进的方向, 在应用小组学习法的过程中, 我们要仔细分析影响该方法价值最大化实现的因素, 并加以纠正, 以确保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 那么, 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影响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因素有哪些呢? 首先,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一些教师还存在着灌输式教学思想, 导致小组学习的应用过程实质上是换汤不换药, 整个课堂活动依旧被教师控制, 严重违背了课改下所提出的“ 以生为本”理念的贯彻落实, 这不利于高效课堂的实现。其次, 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差。 对于习惯了被动学习的学生来说, 他们缺少思考的能力, 不利于小组学习法的顺利实现。 因此, 我们要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进行纠正, 才能确保小组学习价值的最大化实现, 才能确保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高效实现。

总之, 在新课程改革下, 我们要改变应试教育下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要认真学习小组学习法的核心思想, 要用其打破传统课堂的沉闷, 进而确保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效率获得大幅度提高。

摘要:小组学习法是指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为单位进行的学习活动, 该活动不仅能够有效地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而且对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 在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改变以往“灌输式”教学模式, 结合教材内容, 有效地将小组学习法与本节课所教授的内容结合在一起, 以确保课程价值的最大化实现, 进而提高应用能力。

关键词:小组学习法,机械设计基础,应用

参考文献

篇9:设计方法学习心得

一、 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1.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引导学生,在引导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地明白自己的重要地位,并且在引导的过程中注重语言的激励。

2.学校和家长联合教育,让初中生切实明白学习是为自己学,而不是为他人、为别人学。随着这些意识的强化,将更为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识,并最终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主体性意识。

二、 良好教学气氛吸引学生

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参与者,同时,也影响着整个教学活动效率的高低。而自主学习其实就是指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带领、指导下自觉而主动地开展学习,所以,如何让学生首先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自觉主动地融入,则又是一大需要教师加以思考的问题。

所以,针对这一背景,笔者认为教师应当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气氛以吸引学生融入其中,从而在学生融入的这一过程中逐步培养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且在这一融入过程中让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得到发展,继而更好地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所谓创设良好的教学背景以吸引学生自觉地融入其中,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在教学导入阶段以及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来达到这一目标。通过这样的一些教学方式,多媒体自身所集合的多项优势就可以在视觉、听觉等方面带给学生触动,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自觉融入其中,然后不断地培养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初中英语教学实施过程中,实施自主学习是为了更加深化学生的能力发展,并且进一步加强师生之间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做好相关教学工作。

而且,自主学习的能力一旦获得培养和发展,那么学生在初中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其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探究性欲望都将被激发出来,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所以,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不断地做好初中英语的有效性教学实施,笔者认为教师还可以借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来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让学生充分融入其中、参与其中的方式来激发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主要可以采取让英语学习生活化,从而让学生用英文讲述自己的生活故事的方式。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Unit 1 Friends这个部分的教学实施过程中,特别是进行到如何描叙自己的朋友这一教学环节中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来描述自己的朋友。

学生1:My friend John is taller than me,but he is thinner too.

学生2:My friend Lucy is a funny person,she has a good sense of humour.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就能够在自己的主动参与下,发现英语口语表达的乐趣以及英语表达中所蕴含的生活气息。而这些都将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四、 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

初中阶段的学生尽管处于青春叛逆期,但是该阶段的学生对教师依然存在一种崇拜心理,并且对教师的话非常在意。所以,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和激励。因为教师的鼓励往往可以给学生无穷的信心,也能够给学生下一步的学习指明方向。此外,教师在给予学生积极鼓励的时候,也应当注意给予鼓励的方式与方法。一般而言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种为公开的集体表扬,一种是在作业本上加以批阅并给予肯定和激励。

例如,在集体表扬中,教师可以这样说:这个星期大家的表现都很棒,希望在下一个星期,大家继续自觉预习,积极学习,自主探究。再如,在作业后面进行评价的时候,教师主要可以写上:Well done!Good job!等评语。

通过这样的一些方式就可以更加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继而做好初中英语的有效性教学实施。

参考文献

[1]钟建辉.浅议自主、合作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3(11).

[2]刘冰冰.优化教材,打造自主学习课堂——《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 2 Main task教学设计[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3(7).

[3]张新艺.浅议初中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祖国·教育版,2013(12).

篇10:行政强制法学习心得

备受关注的《行政强制法》将于2012年1月1日起实施,该法的实施弥补了行政法律规范体系的缺口,与《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并称行政立法的“三部曲”。《行政强制法》是规范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的重要法律。《行政强制法》赋予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必要手段,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的同时对行政强制进行规范,避免和防止权力的滥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行政强制法的出台,对城市管理中行政强制执法意义重大,既给予直接的法律支持又对其行政强制程序进行严格规范,在推进城市管理中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一、《行政强制法》的整体认识

1、《行政强制法》的价值理念

行政强制涉及行政管理效率和行政机关的权威,也涉及对公民人身权、财产权等基本权利的处分和限制,具有保障行政效率和保障公民权利的双重功能。《行政强制法》是授予并控制行政强制权的立法,兼顾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平衡公民权利和公共权力,在充分授予权力的同时严格控制权力,运用实体划界和程序约束在保护公民权利和保证行政效率之间寻求适当平衡点,实现利益平衡,在这二者矛盾难以调和时,确定非强制优先,最小伤害等法律原则加以处置。行政强制法的价值理念:秉持平衡理念,贯彻兼顾原则,强化权力约束,重在权利保护。

2、《行政强制法》的特色

《行政强制法》约束公权力保护私权利,加强程序约束、制度监督、责任强化既顺应我国行政法发展趋势,也体现了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注重公权力和私权利平衡并重在控权,详细规定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执法中的违法责任,尽可能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强制行为进行全方位的监督。《行政强制法》的另外一个特色就是原则体系化和结构科学化,法定、适当、教育与强制相结合、防止滥用、权利救济等五大原则为行政强制制度构建指明了方向,体系分为制度设定、强制措施、强制执行、申请法院执行、责任制度。原则体系化和架构科学化,有利于对于行政强制法的理解和适用。

3、行政强制的法律设定和程序性

《行政强制法》明确规定,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由法律设定,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可以在法律准许范围内设定某些的行政强制措施,法律法规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明确行政强制设定权,从源头上解决行政强制的“乱”设置。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过程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行政强制的程序性规范有利于约束权力保证效率以及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二、《行政强制法》与城市管理工作

1、在法律层面上确立城市管理部门的行政强制措施

《行政强制法》第17条第2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可以实施法律、法规规定的与行政处罚权有关的行政强制措施”的规定,确立了相对集中行政强制措施权。这样从法律的层面直接授予城管机关相对集中的行政措施权,不需要由国务院或者省级人民政府一一授权。相关行政处罚权集中到城管机关后,与行政处罚相关的行政强制措施权就从原行政机关的职能中分离出来,由城管机关实施。城管执法部门可以实施法律、法规规定的与行政处罚权有关的行政强制措施,以法律规定的形式确定了城管执法行政强制权的渊源。

2、城市管理中行使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法规设定,遵守法定程序,不得委托

《行政强制法》第10条规定,尚未制定法律,且属于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事项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公民人身自由、冻结存款汇款和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且属于地方性事务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查封、扣押的行政强制措施。法律、法规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因此,城管机关只能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行政强制措施,不能以规章、政府文件为依据来实施行政强制措施。

《行政强制法》规定了实行行政强制的程序,程序约束行政强制的合理运用,确保公民权益得到保障。新立法更加注重对于告知程序、现场笔录程序、制作决定书程序的规范,以解决目前城管执法实践中对于执法程序的忽视。

根据行政处罚法,城管下属许多事业单位根据委托以城管的名义行使行政处罚权,执法随意性较大,损害了公民合法权益。《行政强制法》第17条第1款规定,行政强制措施不得委托,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系统内受委托的行使处罚权的事业单位,就无权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有利于建立法治的严肃性和提升政府形象。

3、《行政强制法》对于城管行政强制执行的影响 《行政强制法》对于代履行做了普遍授权,统一了城市管理中代履行的条件。行政强制法第50条规定行政机关依法作出要求当事人履行排除妨碍、恢复原状等义务的行政决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经催告仍不履行,其后果已经或者将危害交通安全、造成环境污染或者破坏自然资源的,行政机关可以代履行,或者委托没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代履行。《行政强制法》将代履行做普遍性授权,只要符合条件城管机关就可以代履行,但在代履行中需要注意的是当事人不履行不是指逾期不履行,而是指经催告后不履行。《行政强制法》对于代履行的范围也有比较明确的规定,仅限于后果已经或者将危害交通安全、造成环境污染或者破坏自然资源的情况下,但对于需要立即清除道路、河道、航道或者公共场所的遗撒物、障碍物、或者污染物,当事人不能清除的,行政机关可以决定立即实施代履行。

《行政强制法》确立了催告制度和执行和解制度,体现了对相对人权利的尊重和保护。催告程序是指当行政相对人不履行行政决定时,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强制执行之前以法律形式向行政相对人发出通知,督促其自觉履行行政决定,并催告如在一定期限内仍不履行行政决定,将对其采取强制执行的具体行政行为,催告是整个行政强制的核心,希望通过催告促使当事人自我履行,尊重其合法权益。行政强制法中确立了和解制度,和解有利于节约行政成本,在顺应积极行政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但在具体实行过程中注意和解的适用条件。

强制拆除违法物的特殊程序,《行政强制法》第44条规定了强制拆除违法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特殊程序:对违法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需要强制拆除的,应当由行政机关予以公告,限期当事人自行拆除。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拆除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强制拆除。该程序特殊性,一是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拆除的,行政机关才可以依法强制拆除。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是原则,而这个规定是对这一原则的突破。二是限期当事人自行拆除应当由行政机关予以公告,除应履行催告程序外,还应当予以公告,限期自行拆除。

缩短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时限,建立申请人民法院立即执行制度。行政强制法第53条规定,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决定的,没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可以自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依照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行政强制法》第59条规定“因情况紧急,为保障公共安全,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立即执行。经人民法院院长批准,人民法院应当自作出执行裁定之日起五日内执行”,建立了申请人民法院立即执行制度。

三、《行政强制法》对行政执法的不足之处

《行政强制法》给予行政执法直接的法律支持又对其行政强制程序进行严格规范,对推动行政执法提升执法效率有重要意义,但行政强制法对于行政执法的规定仍有某些不足之处。《行政强制法》第59条建立了申请人民法院立即执行制度,经人民法院院长批准,人民法院应当自作出执行裁定之日起五日内执行。该规定从制度上规定了紧急行政强制执行制度,对情况紧急,为保障公共安全提供了一条快速通道,该制度在现实中的实效不显著,“立即执行”缩短的不是审查期限,也不是申请期限,而是执行期限——将一般非诉执行3个月的期限缩短为5日。

上一篇:会计类实习报告下一篇:解析关于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案件程序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