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经理管理发展优势

2024-05-11

项目经理管理发展优势(通用8篇)

篇1:项目经理管理发展优势

项目经理管理发展优势

家装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一般都会采用项目经理制。项目经理通常作为家装业主与装修公司沟通的桥梁,能有效、及时地方便装修公司也业主之间的沟通。因为在装修公司和施工质量之间多出了“项目经理”,施工材料和施工工人都由项目经理来负责,很大程度上为家装业主省了心。但是很多家装的业务也随之被项目经理抄了近路。客户直接和项目经理达成协议,回单在半路被拦截了。

项目经理制时候会从装修环节中获取暴利提出了质疑,如果真是暴利为什么会冒天下之大不韪 去得罪自己的企业和企业抢饭次,说白了项目经理基本在公司接活很多都不赚钱,甚至达到亏损,经调查了解也许“不能这样一概而论,可能是一些个别现象让业主们对整个行业产生了误解,项目经理制在家装行业存在了这么多年,无论是在省心还是省钱上都有优势,由专业的项目经理负责材料和工人,业主才能放心把家交给他们”。说明项目经理制仍然有稳定的群众基础,未来家装企业是内部口碑竞争的时代

篇2:项目经理管理发展优势

物业管理项目经理是物业服务企业管理层的核心力量,是物业服务企业委派到管理项目中履行物业服务合同和贯彻企业管理目标、管理理念、规章制度的组织和实施者。当前,我市物业管理人才相对匮乏,尤其是高素质的项目经理,更呈现严重的供不应求的状况,这种人才的匮乏不仅仅是数量的缺乏,而是从数量、素质、人员结构等多方面的欠缺。随着物业服务市场竞争的加剧,物业管理企业不断加大市场的拓展力度,承接的物业服务项目也就越来越多。但是,随之而来的项目经理供需矛盾也日益凸现,尤其是像一些大的企业,有时甚至出现了派不出满意的项目经理的尴尬局面。因此,在我市通过推行并强化物业管理项目经理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支专业的物业管理项目经理队伍,推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推行物业管理项目经理责任制度的迫切性

市物业管理行业经过了近二十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素质总的来讲正随着行业的发展在逐步提高,但是问题也很明显,矛盾比较突出,这既有队伍素质的自身原因,也有行业主管部门监督管理缺位的原因。物业小区项目经理素质不高、行业人才稀缺,物业服务企业缺乏忧患与竞争意识、疏于管理、服务过程创新意识差、沿习老一套单凭经验管理的模式,这些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物业管理行业的持续发展。

(一)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需要

物业管理是一个新兴行业,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行业管理标准和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加之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许多都是“半路出家”,多来自“转制、转岗、转业”人员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相当一部分人没有经过物业管理培训,素质参差不齐,他们的专业技术、应急能力、法律知识等都难以适应不断提高的物管工作要求。加之物业管理企业忽视自身建设,普遍缺乏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对管理队伍没有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工作标准,有的企业即使建立了责任制及标准,但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尤其是对职工不能经常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业务水平提高不快,管理服务工作很难到位。如果不改变物业管理项目经理素质偏低的现状,不仅直接影响物业管理持续发展,而且难以适应新的挑战。为此,推行物业管理项目经理责任制度,对促进企业改革具有很大的意义。

(二)全面提升物业管理服务质量的需要

许多物业管理项目负责人没有经过正规的专业知识培训,普遍缺乏现代物业管理理

1念,物管公司服务仍停留在“扫地看门”的低水平上,近50%~60%的小区仍是低标准、低层次、初始化的基本服务和简单服务,设施养护不到位,与业主需要的全方位、深层次的管理与服务相距甚远。少数项目经理没有摆正服务与管理的关系,以“管理者”自居,颠倒了主客位置,态度生硬,不遵守合同,收费不透明,经常和业主发生冲突,引起不必要的纠纷,甚至制造、激化了物管与业主的关系,严重影响物业管理企业的形象。我市物业管理推行项目经理制,必将促进管理与服务质量的提高。物业管理的服务质量,关键是经理人的素质,经理人队伍的素质上去了,企业的管理质量就上去了。

(三)提高物业管理项目经理人队伍的需要

物业管理行业推行项目经理责任制是经理人队伍实际情况的迫切需要。目前物业管理经理人队伍普遍存在年龄大、文化程度低、专业素质差的状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突飞猛进,高品质、高技术含量的物业越来越多,对物业管理行业的专业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急需一批具有物业管理专业知识的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目前从事物业管理的人员当中,真正熟悉物业管理,懂经营、通技术、精业务的人才不多,有实际工作经验、能独立主持小区全面物业管理的中高级人才较少。特别是适应高档住宅区管理的专业人才明显不足,智能化建筑的物业管理专门人才严重缺乏,懂经营、会管理、“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偏少。人才队伍的薄弱及人才储备的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物业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

因此,推行项目经理责任制,让更多的现有小区的经理成为职业经理人。并且将推出好的物业管理项目经理的培训和推广计划,为物业管理项目经理的素质提高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实施物业管理项目经理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一)坚持“准入制度”

我市实行项目经理职业资格准入和持“双证”上岗制度,一方面以行业准入的方式来提高物业经理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规范物业管理企业的行为,从而切实维护业主及使用人的合法权益。物业管理的项目经理或负责人必须持有建设部颁发的《全国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岗位证书》或市住建委颁发的《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岗位证书》,并且持有市住建委员会颁发的《市物业管理项目经理培训合格证书》,经执业注册后方可担任物业管理项目经理。

物业管理项目负责人及拟任负责人需通过统一考试,合格后方可取得《市物业管理项目经理培训合格证书》。一名项目经理管理的物业项目数不得超过二个,且物业建筑

面积的总和不超过20万平方米。同时要加强物业管理后备人才的储备,引导企业在物业管理实践中培养高素质的项目经理,使物业管理企业成为人才的成长基地和摇篮。

(二)实行“培训制度”

长期以来,很多人都认为物业管理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其工作就是简单的维修、清洁、绿化、收费和公共秩序维护,不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因此一直缺乏良好的人才引进机制与培养机制。其实,物业管理作为一门新兴行业,需要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既需要网络等先进科技,也需要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方式。随着高档物业的不断涌现,没有高素质的物业管理人才,便无法提供适应智能化、网络化等高端需求的物业管理。因此必须强化对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特别是项目经理的培训力度,采取委托代培和在岗轮训相结合的方式,有步骤地组织好项目经理培训工作,加强对项目整体经营管理、成本控制能力、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和房地产专业知识以及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学习和培训,进一步提高项目经理的业务素质,不断增强他们解决矛盾的协调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扩大项目经理的人才储备,增强行业发展的后劲。

(三)加强“考核制度”

市住建委依照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的约定及物业管理的相关规定对项目经理采用计分考核制,对其违规、违约行为进行扣分。对在一个考核周期内(一年),所扣分值达到或超过25分值的项目经理,吊销其《物业管理项目经理岗位资格证书》,并对其处以二年内不得在本市区域内担任物业管理项目经理工作的处罚。

不仅如此,项目经理的考核除了与其本人的诚信档案记载外,还要与其所在企业诚信档案挂钩,作为对其企业考核的组成部分。

各县区物业管理主管部门,要会同居委会、业主委员会,抓好小区项目经理的日常考核,综合评定小区项目经理的管理水平,实行项目经理日常检制度,对累积25分以上的不合格的项目经理,年检时不予通过。

篇3:项目经理管理发展优势

关键词:优势体育项目,校园足球,发展

2009年我国制定了校园足球的发展计划, 但是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近五年来出现了一些问题, 有一些的因素在制约着校园足球的发展。怎么样能让校园足球成为一种文化融入到校园中去, 是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话题。不能只做形式上的校园足球, 一定要让学生们真正体验到足球的乐趣。现阶段有些学校具有他们自己的优势体育项目, 这些项目在学校中也传承已久, 在学校中是开展的比较好的, 学校的领导和老师都是比较支持这项运动的开展。校园足球的开展一定会受到优势体育项目发展的影响, 如何让校园足球和这些优势体育项目共同发展并且开展的更好, 这就需要去进一步去研究, 结合优势体育项目的发展使校园足球能够健康快速的发展起来。让校园足球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 从而带动校园足球在学生中开展起来。

1 校园优势体育项目的发展状况

我国传统的校园优势体育项目源于20世纪60年代, 那是新中国刚成立不久, 社会各方面刚刚健全, 但是学校的体育运动已经开始兴起, 就在此时一些校园的优势项目开始形成, 这些项目从那时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学校具有代表性的项目。

1.1 优势体育项目已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我国人口众多, 地区之间的生活水平差异大, 所以在我国各地区之间的学校条件设施差很大, 除了城市中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比较齐全, 就是局限于体育设施的影响一些学校开始开展有条件发展的体育运动项目。改革开放以来有很多的学校体育发展比较慢, 尤其是在需要一定硬件设施才能开展的运动项目, 这在大部分的学校是开展不了的。比如足球这个项目它受制约性就比较大, 很少学校有标准的足球场地, 有的学校是禁止开展的, 感觉这个项目是比较危险的。也就是这样的一种现实状况一些学校就发展了自己比较优势的体育项目, 并且这个体育项目在学校中比较流行, 也是因为受各方面条件的影响, 这个体育项目能够不断延续的发展下去。这个体育项目已经在学生们的意识中成为校园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每学期都要进行一些活动和比赛。有的甚至是一个地区性的比赛, 从而也会调动学生们的兴趣和动力。

1.2 学校体育教师的专业项目的影响

现在的体育教师在上大学期间一般都会有自己的专业项目, 并且他对该项目是非常的熟练。每个体育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项目, 从而就会导致这项运动在学校中发展的就会好一些, 而其他的项目就是比较简单的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尤其是在足球专业这一方面, 底层足球教师匮乏, 大部分的体育课都是不开这个项目的, 有的学校可能会受场地的限制, 有的基本上就是禁止开展这门课, 还有就是老师让自己去活动, 这些都是影响足球发展的因素。没有一个系统的教学方法和训练计划, 学生根本就学不会最基本的技术动作。体育教师在自己比较擅长的体育运动中就会精心准备, 并且课程也会相当的丰富, 就会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教授给学生们, 这样学生就基本上能掌握这项运动的基本知识, 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当中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而足球就会停留在自己玩的时期, 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就会感到基本知识的匮乏, 这就会显得比较滞后了, 最基本的知识都没学到, 这就会延误以后整体的发展, 学校体育教师的专业会影响学校体育运动项目的发展。

1.3 学校体育硬件设施的建设情况

一个学校没有发展体育运动的条件, 其他的一切就无从可谈。自从2009年实施校园足球活动开始以来, 我国首先就开始修建场地, 为足球的发展提供条件, 场地的建设是足球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即使有最好的师资资源, 但是有场地问题在限制着足球发展。现在大部分的学校是没有足球场地的, 基本的体育活动就是跑步, 做一下广播体操等一些简单的活动。有一些非足球特色的学校有自己的优势项目, 这些体育项目的器材设施比较齐全, 从而就会带动这个学校倾向这个运动项目, 学生接触这项运动的机会就会增多。毕竟自己的学校场地设施都比较健全, 有机会去接触这项运动。从而也就会喜欢上这项体育运动。所以, 学校的体育硬件设施的情况会影响体育运动的发展。

2 校园足球结合优势体育项目的发展途径

2.1 宣传校园足球文化, 开展校园足球系列活动

非足球特色学校的一些优势体育项目活动已经在学校里成为了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并且这项体育运动已经成为学校的标志。大力宣传校园足球文化, 积极开展校园足球系列活动, 让校园足球文化也融入到学校中。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必须做到每个班都有自己的足球队, 形成每天都有活动, 每周都有比赛。让校园足球真正的融入到校园生活中, 逐渐形成一种文化。在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同时要结合优势体育项目共同发展, 使校园足球和优势体育项目能够建立一个良好的发展体系, 让足球的发展也成为学校的又一个标志。在进行一系列校园足球活动时要结合优势体育项目开展, 把优势体育项目中的一些活动能够结合到足球活动中的, 让它们来共同发展, 这样既能提高以前擅长这些运动的学生对足球活动的兴趣, 又能帮助他们巩固这项体育运动, 二者互不影响实现共同发展和提高。让足球文化也融入到校园文化中。

2.2 挖掘足球专业教师资源

校园足球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师资质量, 怎么样能让学生提高的更快, 教师在这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在校园青训过程中带训练的老师有很多是非足球专业的老师, 在训练过程中没有很好的遵循足球训练的基本规律, 导致学生接受的足球知识受限, 想要提高足球技能非常困难。这就需要加强校园青训过程中的足球专业教练, 在每所学校中也应该增加相应的足球专业的教师, 这样学生就可以系统的接受专业的足球知识。在与传统的优势体育项目结合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促进。不同项目之间的教师也要不断的进行交流和沟通, 提出不同的观点和意见, 尤其是足球专业的教师更应该加强与这些优势体育项目的教师进行学习和交流, 并且与他们的运动项目多多开展交流活动, 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加大对校园足球教师的培训力度, 吸纳社会上的优秀教练员进校园开展指导活动, 提高校园足球指导员的执教水平和校园足球的师资质量。对优秀足球运动员退役后进行相关培训进入校园执教, 对他们给予优厚的待遇, 这样既能够充分利用好资源, 让校园足球真正的发展起来, 也可以为他们增加就业机会, 真正的实现校园足球的健康快速发展。

2.3 加快校园足球场地设施的建设

现在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场地设施建设是关键, 否则就无从谈起。大部分的学校在现阶段是缺乏这些场地设施的, 受现实因素和一些观念思想的影响。场地设施的缺乏是制约校园足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有些优势体育项目在学校中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 但是我们想要发展足球运动就必须有这些条件, 结合优势体育项目的硬件设施来发展足球也是一个好的方式。在最近出台的《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意见》和《足球改革总体方案》两文件中都强调了关于加强场地设施的建设, 这是孩子们踢球的基本条件, 确保孩子们能够有场地踢球。场地设施的安全问题也会影响孩子们踢球的兴趣, 加强场地设施的安全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防止青少年在运动中因为场地的安全而受伤。这也是增强青少年对足球兴趣的一部分, 这样就能够使校园足球正常发展。每一项体育运动都有其发展的必备条件, 校园足球需要有场地才能开展, 所以加快场地设施的建设也就是加快校园足球的开展。

3 结语

今年又相继出台了一些校园足球的相关文件和政策, 校园足球发展的条件越来越成熟, 国家和政府相关部门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 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已经势在必行了。足球改革的领导小组成立并且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担任组长, 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对足球改革发展的重视程度。校园足球的发展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的, 我们在前期应该打好相应的基础, 让足球真正成为校园活动中的一种, 让孩子们体验到足球的快乐使他们喜欢上这项运动, 做到足球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学生们所喜爱的运动项目, 这样就到达了足球长期能够发展的目标, 为校园足球的长期发展做好充分准备。真正的去实现我们的远期目标, 让中国足球成为世界一流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董众鸣, 龚波, 颜中杰.开展校园足球活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1 (3) :91-94.

[2]李卫东, 张廷安, 陆煜.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开展情况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1 (9) :22-25.

[3]李卫东, 何志林.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 2011 (3) :106-108.

篇4:项目经理管理发展优势

所谓优势农业产业项目是指在发展农业方面一国与它国相比,在外延上,发展该农业产业项目的条件较为有利,从而使其农产品在国际竞争中一定程度上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农业产业项目,在内涵上,面对一国国内农业产业的各门类,该农业产业项目在全面推动整个农业发展中起主导性作用并占优势的农业产业项目。根据这一科学认定标准,综观我国农业整体发展状况与水平,笔者认为,水果、蔬菜、花卉、水产品、畜牧业产品等农村农业产业,是我国农村农业产业中的优势农业产业项目,是正确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和有效途径。这是因为:

从农产品市场价格上看,我国这一优势农业产业项目生产的农产品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据《中国统计年鉴》和《世界经济年鉴》资料分析显示,我国的蔬菜生产成本低,国内菜价约为国外的1/5至1/8,我国蔬菜出口竞争力系数为09129,在国际市场上极具竞争能力,主要水果如苹果、鸭梨、柑橘、西瓜、水蜜桃、葡萄等优质产品的市场价格比国外市场低四至七成,除禽肉外,猪肉价格比国际市场低766%,牛肉低651%,羊肉低54%,水产品和海产品更是国际市场上的抢手货。

从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看,许多人都认为水果、蔬菜、花卉、水产品、畜牧业产品等农产品是我国农村优势农业产业项目。例如,经济学家林毅夫先生早已指出,中国农业不怕入世,对于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比如蔬菜、水果等,中国是具有国际竞争力优势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低,农产品价格低廉;著名农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良恕也认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我国进口资源密集型、比较利益低的农产品,如粮食、棉花和油料,从而腾出一些农业资源发展出口导向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如水果、蔬菜、水产品、畜牧业产品等;来自国家计委、农业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农业问题专家也分析认为,加入WTO有利于中国进口农产品特别是土地密集型的农产品,出口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包括水果、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等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

我国是一个农业国,因而决定了农业的粮食生产是一切生产的基础,经过建国以来的长期努力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粮食生产已经达到了一定富裕的自给程度,加入WTO组织,又给我国从世界粮食市场购买低于自身粮食生产成本的粮食资源提供了条件,因此,我国在重视本国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水果、蔬菜、花卉、水产品、畜牧业产品等农村农业产业新项目,并逐渐发展成为优势农业产业项目,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须的,事实上,改革开放后,我国发展起来的水果、蔬菜、花卉、水产品、畜牧业产品等农村农业产业项目是具有相当规模的,并占有了一定的国际农产品市场份额。

二、发展我国农村优势农业产业项目具有战略意义

1有利于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努力,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连续迈上几个大台阶,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入世面临的严峻挑战,我国农业发展由主要受资源约束变为受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出现了农产品卖难、价格下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新问题。这些问题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反映,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反映。为了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实行战略性调整,不断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农业和农村区域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农业各产业的比较优势,加快形成优势产业带,才能使我国农村农业尽快地发展起来,其中,发展优势农业产业项目就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事实上,近几年来,通过农村优势农业产业项目的大力实施,不仅大大推动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而且使广大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2有利于妥善安置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合理地利用我国劳动力资源

目前我国城市下岗及企事业单位富裕人员总数达6600万人左右,农村剩余劳动力高达15亿人左右。在我国经济发展现有水平条件下,城市在未来10—20年内,要消化吸收城市劳动力都十分困难,更不可能全部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未来我国城市每年只能从原有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中转移299万人,未来20年将转移走5980万人,因而城市化对转移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作用不可否认,但是,如果按照这种方式实现转移,全部转移将需56年,也就是说还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将长期沉淀在农村被白白浪费掉。我国广大农村具有丰富的剩余劳动力资源,如果将这一资源浪费掉,对急于摆脱贫穷落后状况的农民群众乃至国家而言,其损失不可估量。所以,必须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及时转移寻找新的有效途径,这就是大力发展我国农村优势农业产业项目。事实上,我国优势农业产业项目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农村优势农业产业项目必然会极大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而为充分、合理利用我国的劳动力资源提供条件。

3有利于缓解城乡就业冲突和城市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

按照城市化论者的观点,在当前城市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状态下,仍然要求向城市转移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就会大大增加城市的就业压力,从而加剧城乡就业冲突,并危及城市的社会稳定。由于城市企事业下岗人员和一些进城农民找不到工作等各种矛盾的存在,加剧了一些社会矛盾,引发了许多社会治安问题,目前,城市的社会治安案件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到进城找不到工作的无业人员。所以,减小城市的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的长治久安,就必须思考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通过发展农村优势农业产业项目,既不会给城市造成过大的就业压力,引发城乡就业矛盾,又能因地制宜地切实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因而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方向。

篇5:项目经理管理发展优势

1项目优势:a项目结合金融、直销,互联网的发展优势,用实体经济服务民众;

篇6:项目管理与项目经理

一、项目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项目是一种一次性的工作,它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明确的目标和可利用资源的约束下,由专门组织起来的人员运用多种学科知识来完成。美国项目管理学会

pmi(project management instiute)对项目的定义是:将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结合成一个短期组织以达到一个特殊目的。

项目管理这一概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如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二战后,美国海军在研究开发北极星号潜水艇的导弹系统时创造出项目时间管理工具――一计划评审技术pert(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technique)。后来,美国国防部又创造出项目范围管理工具――工作分解结构法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s)来处理复杂的大型项目。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期间,项目管理主要应用于军事和建筑领域。这一时期,项目管理被看作是致力于预算、规划和达到特定目标的小范围内的活动。项目经理仅是一个执行部,他的工作单纯是完成既定的任务――去执行由其他人(如设计师、工程师和建筑师)制定的方案。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4个方面:

(l)范围管理(scope management)――根据项目的目的,界定项目所必须完成的工作范围并对它进行管理,包括立项、项目范围的计划和定义、范围确认、范围变更控制。

(2)时间管理(time management)――给出项目活动的定义、安排和时间估计,制定进度计划并行控制。

(3)费用管理(cost management)――确保项目在预算范围之内的管理过程,包括资源和费用的规划、费用预算和控制。

(4)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management)――确保项目团队成员发挥最佳效能的管理过程,包括组织规划、人员招聘和项目团队的组建。

项目管理专家把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项目管理称为传统的项目管理,80年代之后为现代项目管理阶段。80年代以后,项目管理的应用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如电信业、软件开发业、制药业、金融业。国外一些大公司,如at&t、ncr、ibm、motorola、morgan stanley,也开始投入大量时间、资金和进行培训来提高项目管理能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竞争的日趋激烈、项目日益复杂和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降低运行成本的压力,迫使项目管理组织赋予项目经理更大的责权。这给项目管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促进了现代项目管理的发展。在这种环境下,项目经理不再单纯是任务执行者,而要胜任更为广泛的工作并具有一定的经营技巧。他们不仅要实施方案,还要管理合同、熟悉财务并和客户一起工作。在传统项目管理的基础上,现代项目管理的内容也有了较大的扩展,增加了以下几点:

(5)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确保项目满足客户需要的质量,主要包括质量计划、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6)沟通管理(communication management)――确保项目相关信息能及时、准确地得到处理,包括沟通计划的制定、信。息传递、过程实施报告和评估报告。

(7)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确保项目能够成功实现,需进行风险的识别、度量、响应和控制。

(8)采购管理(procurement management)――确保项目所需的外界资源得到满足,包括采购计划、询价、资源选择、合同的管理和终结。

(9)综合管理(integration management)――确保项目各要素的协调工作,包括项目计划的制定和执行、项目整体变化控制。

现代项目管理所包含的9个内容,构成了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所指的项

系pmbok(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目前,pmbok已被世界项目管理界公认为一个全球性标准。

二、项目经理职责的变化

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是一个项目全面管理的核心和焦点。随着全球性竞争的加强和客户发展战略性合作需求的增长,对项目经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那些注重选拔、培养优秀项目经理的公司才可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传统的项目经理通常只是一个技术方面的专家和任务执行者。而现代项目经理不仅要有运用各种管理工具来进行计划和控制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要有经营管理等其他多方面能力,大口对项目团队成员的激励以及与客户的策略保持一致的能力。项目经理必须通过人的因素来熟练运用技术因素,以达到其项目目标。也就是说,他必须使项目团队成为一个配合默契、具有积极性和责任和动的高效率群体。图1表示了项目经理在传统与现代两个阶段职责的变化。

三、项目经理的职业特征及所需技能

项目经理的职责和工作性质决定了他必须具有一定的个人素质、良好的知识结构、丰富的工程经验、协调和组织能力以及良好的判断力。实践证明,任何一种能力的欠缺都会给项目带来影响,甚至导致项目的失败。探讨项目经理的职业特征及其技能对于选拔和培训优秀的项目经理具有重要意义。

1. 项目经理的职业特征

职业是个体因工作时间的积累和工作态度的好坏而不断发展的工作活动和职位。职业包含着3层含义:随着时间积累而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途径;个人和组织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提供了与职业相关的身份。我们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对职业作以下分类:常规型与交际型,线型与螺旋型、长期型与短期型。下面通过与部门经理的比较来说明项目经理的职业特征。

(l)从个性因素来看,部门经理(如财务经理、销售经理、人事经理)属于常规型职业。他们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里,依照明确的工作程序,精确地组织和评价大量的信息。部门经理通常是顺从、有序、讲究效率和不易变通的。项目经理属于交际型职业。他们集中精力指导、帮助和带领他人去实现项目目标,不喜欢非常有序的工作环境。他们通常是随和、友善、机智、善解人意和乐于助人的。自信、奋进、精力充沛和善于沟通是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应有的品质。

(2)从职业发展方向来看,部门经理属干线型发展的职业。理想的线型职业包含着一系列随着责权增加而不断上升的职位级别。部门经理有着强烈的线形的职业发展方向意识。他们受到工作中各种机遇的激励,不断追寻着更大的权力和工作业绩。

项目经理属于螺旋型发展的职业。理想的螺旋型职业是指从一个专业领域(如工程)转向相关的专业领域(如产品开发)。新领域吸取了旧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又会给另一个全新领域的发展开启一扇大门。螺旋型职业的从业者关注的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和提高,追求个人及其创造力的发展。

(3)从职业的持续状态来看,部门经理通常是一种相对固定的长期职位。而项目经理受单个项目周期的限制,通常是一种短期性职位,也更具流动性和不稳定性。

由此可见,项目经理与部门经理在个性、职业发展方向与途径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这也对项目经理的素质手口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项目经理的能力要求

项目经理的能力要求既包括“软”的方面――个性因素,也包括“硬”的方面――管理技能和技术技能。

(1)个性因素。项目经理个性方面的素质通常体现在他与组织中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理解力和行为方式上。素质优秀的项目经理能够有效理解项目中其他人的需求和动机并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具体内容包括:号召力――调动下属工作积极性的能力;交流能力――有效倾听、劝告和理解他人行为的能力;应变能力――灵活、耐心和耐力;对政策高度敏感;自尊;热情。

(2)管理技能。管理技能首先要求项目经理把项目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认识到项目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以及单个项目与母体组织之间的关系。只有对总体环境和整个项目有清楚的认识,项目经理才能制定出明确的目标和合理的计划。具体包括:计划;组织;目标定位;对项目的整体意识;处理项目与外界之间关系的能力;以问题为导向的意识;授权能力――使项目团队成员共同参与决策。

(3)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指理解并能熟练从事某项具体活动,特别是包含了方法、过程、程序或技术的活动。优秀的项目经理应具有该项目所要求的相关技术经验或知识。技术技能包括在具体情况下运用管理工具和技巧的专门知识和分析能力。具体包括;使用项目管理工具和技巧的特殊知识;项目知识;理解项目的方法、过程和程序;相关的专业技术;计算机应用能力。

根据对来自各个领域的85位项目经理的问卷调查,美国学者对这三大类能力的相对重要性作了比较。调查方法为:要求85位项目经理给三大类共18项技能分别打分,每项分数为l~7分。7分代表最重要的技能,l分为最不重要的技能。然后,再将各类得分换算为百分比。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由上图可知,个性因素所占百分比为39.6%,它是项目经理最重要的能力;管理技能的百分比为36.9%,处于次重要的地位;技术技能的百分比为23.5%,是相对最不重要的技能。这说明项目经理的技术技能强调的是通才,而不是单一学科的专家。这种技术技能是使项目经理有能力了解项目主要专业的技术问题。实际上,项目经理为了协调各专业间的工作,必须有足够宽的专业知识结构,才能了解项目中各专业工作的内容,才能与专业人员进行技术问题的交流。

四、项目经理的策略选择

项目的运作技巧因国家和项目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因此,项目经理们应根据具体情况对他们的策略作相应的调整。在所需的技巧难度较高或其价值被低估时,公司也应给予项目经理正确的评价。以下是项目经理一些较为通用的策略:

1. 客户至上的原则

项目经理不应仅关注项目组织的发展,还应关心为个别客户提供服务。客户至上的原则应体现在项目的设计、发展和执行等各阶段。一个公司应通过借助干项目管理而形成的明确的并已达成共识的总体目标、有效的资源部署以及明确的团队手四个人目标,和客户发展长期合作关系。为了平衡市场需求,公司应以客户为中心,运用现有的技术能力为客户提供有益的、可产生附加值的服务。

2. 转变观念

现代项目管理已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与客户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处于全球性竞争的环境下,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项目经理应该转变观念,在充分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上,按照实际需要,削减初始说明书中不必要的部分。在实践中,由于许多客户并不真正了解自身的需求,这使削减工作困难重重。因此,项目经理应该有能力理解并说明客户的需求。

3. 明确的项目目标

无论项目规模的大小,项目经理都应有明确的项目目标,了解项目的时间和资源约束。为了评价项目是否成功,还应该能度量项目的产出。在技术项目中,项目经理应保持技术的完整性并尽可能避免费用超支。项目经理的任务就是借助于合同帮助客户实现他们的目标。完整性并尽可能避免费用超支。项目经理的任务就是借助于合同帮助客户实现他们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客户的要求,还要考虑其他组织和个人的需要。

4. 最坏情境法

项目团队中的意见分歧会影响工作效率,项目经理应该了解每个人的优缺点并使大家向同一个方向努力。如果项目经理可以自己挑选项目团队的成员,团队管理工作会相对简单。然而,项目团队是事先既定的。因此,项目经理应该事先设想到最坏的情景并积极预防它的发生。

5. 善于应变

篇7:项目经理管理发展优势

1、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切实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政策、法规和标准,遵守公

司的规章制度。

2、依据施工合同,代表公司对项目全面行使管理职能,维护企业信誉,确保安全、质量、进度、成本、文明施工、环保、征地拆迁、现场经费、廉政建设、文化建设等责任目标的实现。

3、负责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方案,严格按批准的施组(方案)组织实施。

4、负责协调与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工程有关单位和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5、负责项目的施工组织、财务和资金管理工作。

6、负责变更设计的组织及管理。

7、负责验工计价工作。

8、负责技术创新、施工技术总结、项目竣工验交、移交及收尾工作。

9、负责项目信用评价、贯标及风险控制工作。

10、负责项目考核评价、优秀项目经理申报等工作

11、负责项目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机宣传工作

12、负责公司交办的其他工作

项目经理岗位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有关规定,确保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在本工程的贯彻落实。

2、认真贯彻落实公司的各项工作目标、管理方针、指导思想、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

3、负责项目部全面管理、组织和协调。主持研究并下达施工生产计划,组织各类资源配置,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和奖罚措施。

4、履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所赋予的职责,保证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5、负责项目资金筹集、拨付、经费控制,组织经济活动分析,加强财务,成本核算及合同管理。

6、负责对内对外验工计价和组织概算分劈报审及设计变更清概调整等工作。

7、负责项目的人事调配及劳资管理,主持组织各项考核工作。

8、负责审批和签发行政上报、下发的文件、管理制度、报告等工作。

9、按照贵州高速公路开发总公司的要求组织做好有关工作。

篇8:项目经理管理发展优势

进入新世纪,山西省狠抓基层重点体校的布局工作,力求通过一校一特色,一校一重点的办学模式,集中力量上水平。经过几年的精心选项与培育,终于开花结果,蹦床、乒乓球、射击、摔柔以及射箭、游泳等项目都登上了奥运会、世锦赛等最高体育殿堂,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在全国的大赛中更是成绩斐然,为山西省体育竞技打翻身仗起到了固基突破的作用。然而,随着国家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也必将发生转变,原来固有的机制必然会受到冲击。淡化金牌意识——大型运动会不排队;大力推进学校体育工作——人才培养新途径;高考取消体优加分——青少年竞体人才升学门槛加高;协会管理——国家投资的资金保障受到威胁;财政收紧——原有的运行模式改弦更张;高水平教练员进入退休季——新的优秀教练员培养体制尚不健全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不能回避的紧迫问题。结合山西省实际,深入一线认真研究,尽快找到羁绊发展的主要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方能另辟蹊径突出重围,再建辉煌。

2 研究对象

山西省5 所特色鲜明的重点体校:山西省体校、太原市体校、大同市体校、阳泉市体校或长治市体校。

3 研究方法

调研法、资料统计法、访谈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政策性激励机制的淡化,新的评价体系的构建困境

以成绩论英雄,是举国体制运动员培养体系中最直接的评价标准。奖牌多少、含金量、积分高低、名次先后、输送率的多少及排序都是体校业绩考评最重要的指标。由此而获得的荣誉和奖励以及发展资金的支持成为各级各类体校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追求的目标。通过政策的导向作用,可以引导各级领导的工作重点;可以影响项目的布局;可以干预分配制度;可以支配经费的指向;可以左右领导对投入产出的思考;可以确立在激烈竞争中的地位。总之,这样的激励机制已经在体育系统根深蒂固,成为体系和惯例,也成为约定俗成的规矩。

当然,历久而不弥新,一些消极的因素也就孕育而生。诸如:掠取成绩与项目选择重投机取巧而轻基础培育、业绩观念重政绩而轻人才培养、运动员成长重竞技而轻文化、项目发展重维持而难创新、场地设施重使用而轻更新、运动员待遇重精英而轻普及等等。这些都是金牌至上,极端锦标主义作祟的结果。随着国家体制改革的深入,以普及促提高,以全民运动取代奖牌至上,以发展真正意义的体育强国矫正简单的竞技强国,成了国家未来的基本国策。体校如何能在这样的历史阶段依然是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促发内生动力的同时,恐怕外在评价体系的科学构建是规范和引导其走出困境,走上正确道路的关键。新体系如何科学构建是首要的困境。

4.2 优势项目错位布局、分散发展,队伍进入竞争乏力的困境

重点体校是山西省青少年优秀运动员培养的摇篮,进入21 世纪,山西省体育局通过出台多项鼓励特色项目优势发展的政策,激励各校一校一品的建设。各体校抓住契机积极响应,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渐形成乒乓球、蹦床、摔跤、游泳、射击和射箭为特色的优势项目。同时各体校还依据自身的实际不断拓展其他特色项目,这些项目均成为在山西省领先发展的特色项目。

由于各体校品牌优势发展,重点项目优势渐成垄断。为了规避风险,追求奖牌效应,大家不约而同地采取了错位发展、分散发展的方略。从表1 中我们可以较清晰地看到,除田径、摔跤和蹦床三项基础项目、传统强项、夺金优势项目外,各校间设重点项目力求不重叠、不碰撞的思路明确。奖牌分化各取所需的局面成为默契。这样的格局造成的后势的不良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人才储备地域性色彩显著,且基数难以扩大;省内比赛缺乏竞争性,竞争中扎实发展的环境被破坏;缺乏优胜劣汰的过程,助长急功近利,不利于人才选拔;不得已,必须采取出省参赛,异地集训的方式解决赛训问题,增加了培养的成本,长此以往形成自然发展的困境。

4.3 学生向普通中学分流,生源质量难以保障的困境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和体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三级”竞技体育人才培训模式受到了冲击。国家将大力发展学校体育,无论是经费的投入还是指导性政策,都将加大力度全面铺开。首先,高考制度的改革已开始实施,所有体育竞赛因素加分被取消,对文化科的要求越来越高,按国际经验以体育能力代替文化学习的优惠恐怕一去不复返,升学的门槛变高了。仅单招维持体校生升学途径显然路径变得窄又窄。作为独生子女的学生家长,如何能冒孩子可能不能上大学的风险送子参训。大众性项目普及度高,而且是中学体育运动的主流,学生学训兼顾,以特长生升学的几率大,路子宽,对有一定运动天赋的孩子来说更易成功。而反观特色项目普及率低,大众的认知度差,技能与终身体育结合不紧密,都是造成生源分流的动因。还有,人们享有高等教育资源的机会胜于以往,但对于很多没有机会进行系统文化学习的体校生乃至运动员而言,却不知是喜是悲。即便最终有幸进入体育类大学的对口专业,原本基础知识的厚薄和当前体育专业人才就业市场的宽窄,都向较早从事体育专业的人抛出问题,“你的未来会不会走进死胡同?”[1]后续人才匮乏的局面几乎成定局。

4.4 与高校联动不够,运动员被迫缩短运动寿命的困境

从国家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来看,高等院校将成为庞大而重要的基地是大势所趋。随着高校软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备,政策优势的不断清晰显现,科技介入的不断深入,各大学办队积极性的提升,在全国范围内已出现了大学生体育竞技数量年年猛增,参赛队伍快速扩军的现象。然而山西省的局面没有改观,尤其是体校与高校的联动机制没能激活。

如表2 所示,近三年来山西省5 所重点体校升入省内8 所有特招、单招资质院校的情况。其特点是总量少且集中,特招几乎不能解决体校优秀人才升学的问题,单招是主要途径。据笔者访谈得知,山西大学、山西师大和中北大学每年单招的项目生源并无计划性,年招录项目比例随机而定,难以形成项目的优势梯队。加之体校优势项目多为“冷僻”项目,教育部门没有该项的竞赛安排,学生入学不能代表学校参赛为校争光,学校的录取积极性不高。各校场地、器械不可能进行专项投入。这样就造成了优秀运动员即使入校,只能跟专业队离校训练比赛,学业受到影响;如留在学校,只能以学为主放弃专业,结束运动生涯,两难的境地是现实。

4.5 经费缺口较大,软硬件投入不足及训练环境恶化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困境

经费支撑是体育竞技发展的基础,而软硬件设施的保障是发展的必然条件。在调研的5 所重点体校中,每校5 个重点优势项目的满足度,均有较大的缺失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隐患。

从表3 可直观地看到,在经费保障上除大同体校和长治体校9 项目可基本满足外,其余16 项不能满足竞训需要。基本满足的项目除蹦床是重点保障专项支持外,其他均为运动员基数少,比赛场次少,训练条件一次性投入保持时间长的项目。而大部分不能满足的,多为本身学校经费来源途径单一,经费年增长率环比较低,优势项目专项投入不足,或项目参加全国竞赛多,日程维持费较高,体校自身创收不足产生。这样的局面正在扩大,且有愈演愈烈之态。场地设备的不满足率主要体现在年久失修,旧场馆设施已进入高损坏和高维修期,日常维护经费剧增,用于改善和升级的资金捉襟见肘,训练环境有快速下行的风险。

4.6教练员队伍老将退出快于新人培养,青黄不接的困境

教练员队伍的稳定和高质量,是出成绩上水平的第一要务。山西省5 所重点体校教练员队伍如何,直接反映出优势项目的发展后劲。

表4 反应的是5 所重点体校优势项目教练员的分布及职称比的情况。总体看来高级、中级和初级教练员的比例平均,从合理的师资比而言高级偏重,中级偏弱,初级偏少的格局。这主要是由于近几年优势项目成绩显著,输送率高,高级教练员比例较快扩充的结果。而初级偏少是由于目前事业单位招工重学历、必须参加统一人事考试、学历高者又多无高水平竞技经历,各体校宁缺毋滥、宁聘不招的用人理念所决定的。就各分项目教练队伍组成来看,一些项目或比例倒置或职数严重不足都会直接影响队伍的发展。更为严重的是,从访谈中得知,高级教练员年龄老化现象十分严重,近两年将有12名退休,后继乏人的局面将成现实。

摘要:进入21世纪,山西省重点体校特色优势项目优势发展,为山西省竞技体育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标志性的成绩无不来自于它的支撑。然而,随着国家运动员培养体制的转变,金牌意识逐渐淡化,学校体育的盎然兴起,体校原有优势发展的局面受到冲击,步入必须转型发展的困难期。问题何在?如何适应时代要求?如何创新发展是必须直面的课题。

关键词:体校,发展,困境

参考文献

上一篇:初中生物记忆口诀与学习方法及建议下一篇:渔夫的故事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