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

2024-06-08

本科生(共8篇)

篇1:本科生

本科生科研申请/报告提交 本科生科研训练工作网 的说明

请登陆本科生科研训练工作网(http://dean.pku.edu.cn/urtpku/,或进入教务部网页后点击“本科生科研”紫色条目)右下方的学生登陆,按照要求输入学号、密码(与学校门户相同)等进入下一个页面,点击提交申请(或中期检查,或结题验收),按照页面提示的要求将本科生科研申请/报告以附件形式添加、上载,点击上传/上载。

添加、上载附件的文件名格式为:“学号+姓名+文件名”,或“学号+姓名+申请材料(或中期报告,或结题报告)”,如“00801301李白_本科生科研申请表.doc”,否则上传的文件可能被覆盖而无法正确显示。添加、上载的文件一般是doc格式(如果专业原因,也可用pdf格式),为避免传染病毒,请勿上传压缩文件。

本科生科研训练工作网 只能上传不能下载,请勿上传与本科生科研训练工作无关的内容。

本科生科研报告上传FTP的说明

本科生科研报告上传ftp://162.105.131.75,用户名和密码均为bksky,未开通校外账户,只能以校内IP登陆。

请先在本地建好目录再上传,上传至“上传目录”相应项目名称的导师所在院系目录下,跨院系进行科研训练项目学生上传至导师所在院系:

“上传目录”—→“申请资助材料”(或“中期检查材料”,或“结题验收材料”)—→“××年申请/立项”—→“××系/学院”

例如,数学学院08级李白同学在数学学院王老师指导下进行科研训练,李白同学将申请材料上传到“申请资助材料”——→“2010年申请”——→“数学学院” 的目录的对应基金项目中。

数学学院08级张月同学在物理学院赵老师指导下进行科研训练,张月同学将申请材料上传到“申请资助材料”——→“2010年申请”——→“物理学院” 的目录的对应基金项目中。

目录名格式:学号+姓名,如:“1000010001李白”,电脑中没有的生僻字可用拼音代替。

目录下面放你要上传的文件,一般是doc格式(如果专业原因,也可用pdf格式),文件名格式为:学号+姓名+报告名,如:“1000010001李白-论数学与诗歌的关系.doc”。

为避免传染病毒,请勿上传压缩文件。此外可加上文本格式的“说明.txt”,里面可提供电话/Email等联系方式以及其他说明。

本ftp只能上传不能下载,请勿上传与本科生科研训练工作无关的内容。

篇2:本科生

姓名: 性别:男

婚姻状况:未婚 民族:汉

户籍:安徽 年龄:24

现所在地:广州 身高:178cm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求职意向

希望岗位:行政专员/助理 经理助理/秘书 公务员

工作年限:职称:无职称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日期:随时

社会实践

20xx年7月-9月,在上海凯歌娱乐有限公司网络部从事网管工作,锻炼了计算机和网络能力以及客户服务能力。

20xx年2月-3月,参加“扶贫中国行”大型农村调查活动,锻炼了调查分析能力。

20xx年7月-20xx年6月,任中国矿业大学公务员考试协会信息资源部长,锻炼了信息收集及筛选处理能力,并提高了组织协调能力。

20xx年至今,在学校参加各种征文活动并获奖,锻炼了写作能力。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xx大学

最高学历:本科

毕业日期:20xx-07

专业:行政管理

专业描述

该专业主要培养掌握行政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我国政府机构管理以及各类公共管理机构管理实践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

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基础、政治学基础、公共组织与管理、中国政府与政治、行政学导论、行政法、公共财政学、公共政策、比较政府、公文写作与处理、人事行政、非营利组织管理、领导学、地方政府管理、行政监察学、市政管理学等。

语言能力

英语水平:优秀

国语水平:优秀

粤语水平:优秀

个人评价

本人性格开朗,适应能力强,具备相应的综合管理能力,以及行政管理知识,文笔较好。望贵公司给一个平台,展现自我。

篇3:本科生

一、斯坦福大学本科生教育研究的源起

2010 年1 月,斯坦福大学的教务长约翰·埃切门迪(John Etchemendy)以及主管本科生教育的副教务长约翰·布拉夫曼(John Bravman)发起了“斯坦福大学本科生教育研究”,这是时隔近20 年以来斯坦福大学第一次在学校开展关于本科生教育的综合回顾。“斯坦福大学本科生教育研究”不仅要审视斯坦福的本科生教育经历,并要对当前本科生学术要求的认定或修订提出建议。与此同时,该研究还要特别注意反思自1993~1994 年本科生教育委员会报告以来,斯坦福大学以及世界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依据这些变化,提出本科生教育的新目标,即:“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在大学期间获得什么?”斯坦福大学本科生教育研究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最好地为学生的地方、国家和世界公民身份做准备?”[1]

斯坦福大学用了近两年的时间探索这个问题,除了斯坦福本科教育研究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的成员外,还集合本校教师、高层管理者、学校工作人员、新老校友,以及本科生的建设性意见。委员会召集了近200 次校园会议,集合各方智慧,从不同的视角来探讨本科生培养问题。此外,斯坦福大学还听取了西部学校与学院协会的意见,调研了哈佛、麻省、杜克大学等同辈群体。为促使这次改革推动斯坦福本科教育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里程,委员会对1905 年以来的6 次本科生教育改革传统进行了系统回顾,以从中总结出斯坦福教育的若干永恒主题。[2]

在新一轮的本科教育改革中,斯坦福大学力图改变以前本科生教育改革零打碎敲的做法,从人才培养理念与目标出发,对新一轮本科教育改革航向进行全盘性思考。改变以前不对本科教育的本质与目的进行广泛深入的思考,把对该问题的讨论降至课程要求,甚至下降为新生一年级开设课程的状况。委员会认为以前关于本科教育的讨论都陷入了“把教育改革局限于如何重新安排船上的座椅,而不是对轮船的航向进行深思熟虑的讨论”[3]的误区,新一轮的本科教育研究直接的关注点不应仅仅指向大学应该教什么,也要关注大学应该怎么教。同样,也要关注学生应该怎么学、在哪儿学。委员会还提出,本次改革所主张的是一种整体性的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1,它不是围绕专业的若干必修课程的组合,而是学生教育的全部。它贯穿了大学四年,不仅包括课程,还包括校园生活、海外学习、社区服务,以及学生在图书馆、运动场、在交际场合和学生团队生活的经历,囊括了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所有地方。委员会希望让这次改革成为斯坦福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

因此,2012 年斯坦福大学出台的《斯坦福大学本科生教育研究》报告是对本科教育的一次全新思考。正如本科生教育委员会的前主席詹姆士·希恩(James J.Sheehan)指出的那样:“这个报告是一个激进的文本,这不仅是因为它提出了要重新设计本科教育,更是因为它试图从根本上解决教与学的问题。”[4]报告要求超越以往仅从课程组织来对人才培养进行思考,通过“强调技能与能力、思考与行为的方式,尤其是努力整合本科生的学术经历。报告希望鼓励师生一道重新思考他们做什么,怎么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5]

二“、一个斯坦福大学”的教育目标

斯坦福大学创建时就声明,斯坦福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实现个人成功,并学以致用。利兰德·斯坦福(Leland Stanford)及其夫人琼(Jane)在建校捐赠中确立的宗旨是:(1)使学生具备独立成功的素质并指引他们学有所用;(2)施展影响,提高公众福利;(3)享受法律限度内的自由,懂得爱与尊敬,追求幸福。[6]

一个世纪过去了,斯坦福仍然坚持这个目标。但正如斯坦福大学在本科生教育研究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只是今天我们要求得更多,我们希望学生不只是成功并能蓬勃发展,我们希望他们不仅活得有用,而且有创造性、负责任并具有反思能力。”[7]斯坦福大学意识到不管他们怎样构思和设计,没有一种教育能够确保达到这些目标。但委员会坚持认为,有一些确定的内容是大学“想要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期间获得的”,这些内容是学生将来迈进那个迎接他们的世界所需要的。委员会的首要任务是识别这些重要内容,明确大学希望学生学习的东西,更清晰地思考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应该怎么教。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委员会得出的关于本科教育的结论是:要努力实现知识广度与深度的统一,实现通识教育与主修专业教育的统一,为学生提供一种整体性的经历,一种自由的、创造性的、能够发现并追寻自己爱好的学习经历。委员会也认识到,面对本科教育目标这样一个宏大的问题,简短的回答难以完全概括其内容,所以,委员会选择了能体现斯坦福大学本科教育目标的四个代表性元素。

(一)掌握知识

在斯坦福看来,现在很少有人能断定某种单一的、权威性的知识对学生的重要性,更少有人能明确这样一个知识全集应该涵盖什么,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再相信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报告明确指出,大学就是为知识而存在的,“大学的存在就在于生产和传播知识;学生在这里分享知识,如果幸运的话,他们就会直接参与到生产新知识的行列”。[8]

学生学习的知识包含深度与广度两个方面,斯坦福大学当前的重点是强化知识的广度。报告提出,在确保学生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要让学生了解广泛的学科和领域,包括自然和物理科学、历史和社会科学、数学、工程、人文、语言和艺术等。此外,要纠正教师和学生误认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两个对立面的习惯,强调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是教育过程中两个互惠的元素,通过这种互惠的过程,让学生不只是了解物理和哲学知识,而是能像物理学家和哲学家那样思考问题。学生能够有效地组织所学知识,不再把知识当作外在的东西,而让知识成为他们自身的一部分,这是斯坦福教育的一个关键目标。

(二)锤炼能力

在经过20 世纪80 年代的课程争论后,斯坦福大学明确了通识教育的目标不能通过内容,而应通过能力来界定。因此,如果大学不能列举学生需要阅读的文本,那么至少可以指定他们需要具备的技能。尽管这样做仍可能带来专制和遗漏之嫌,但委员会坚持以下技能是本科生毕业时应具备的。

首先,具备在各种环境、场所和媒体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学生应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深入的、批判性的阅读能力;清晰、有效的口语交流能力以及对多元化想法和观点的倾听能力。报告还特别指出:“在这样一个充满了误解并被各种政治和宗教分歧纷扰的世界,对于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而言,没有什么比沟通能力更重要。”[9]其次,学生还要具备批判性思维、美学与审美能力;形式和定量推理能力;历史思维性地思考的能力;科学分析能力;丰富的创造力。报告还指出知识与技能是互生共长的关系,拥有知识可以促进技能的发展,掌握技能可为获取知识提供工具。学生要让知识与技能学习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学生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并在这个过程中自立,为终身学习创造条件,这也是斯坦福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10]

(三)培养个人与社会责任感

斯坦福大学认识到,有知识与技能的人可能对社会更有益,但也可能做出更大的坏事。为避免后一种情况的发生,斯坦福大学提出本科生教育必须要有第三个目标,即:学生需要具备成为一名地方、国家和全球公民的责任感。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知识和高超的技能,也需要拥有更宽泛的特质与能力,包括:个人与社会责任感;道德推理能力;对文化差异以及人类共性的欣赏;在不同团队的协作能力;宽容、慷慨以及移情的能力。此外,要有意识地加强课程与生活世界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公民参与、跨文化交流、道德推理的机会与渠道,并让学生对这些经历进行反思。正如斯坦福大学第一任校长大卫·乔丹(David Starr Jor-dan)所言:“我们的目标是使学生不仅拥有做成事的知识与技能,同时也拥有知道应该做什么的智慧。”[11]

(四)实现自适应学习

斯坦福大学认可自由教育是一种“为未来做准备”的教育观。[12]随着世界变化的日新月异,学校不可能用简单的方法把学生在未来所需要的一切都塞进他们的头脑。想让学生蓬勃发展,只有让学生实现自适应学习。报告指出,正如决定人的大脑的不是神经元的数量,而是神经元之间的联结。教育的长期价值不仅是知识或技能的积累,更在于他们相互之间形成新联系的能力。本科教育应做到注意结合学生的新旧经验,让学生适应新的知识与技术环境,避免专业过时。要拓宽学生生活的土壤,给他们提供一种教育———这种教育不是各部分教育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与他们即将面临的难以预料的挑战和机遇相匹配的教育。

三、斯坦福大学本科生的毕业要求

根据对本科生教育目标的认识,斯坦福大学提出了对毕业生的要求,认为接受了本科教育的学生应该在专业、交流技能、语言,以及思考与行为的方式上有所成就。

(一)专业

斯坦福大学是最早开展专业教育的学校。建校伊始,学校就把传授集中的、精深的专业知识作为重要任务,视专业为学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斯坦福的专业学习中,学生要参加研究,成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消费者。

对于需要什么样的专业教育,斯坦福也一直在改进。曾经一度,在专业教育思想的主导下,除了英语写作课程———“写作艺术”外,学校没有提出任何通识教育与核心课程的要求。斯坦福大学校长乔丹曾认为,那些课程是对学生的“侮辱”,把教育当作一种培养“有文化的个人”而不是为生活工作做准备的途径是遗老的贵族传统,斯坦福大学作为一所西部的大学,要不同于这类教育机构,他力倡实用性,认为个人的价值不决定于“他知道什么,而是他能用这些知识做什么”。“斯坦福的毕业生不是要成为双眼暗淡的僧侣或是佝偻着背的语法家,而是要成为企业的领袖和国家的建设者”。[13]这种狭隘的专业观很快就被警告有导向工具主义和智力的狭隘化之嫌。在1905~1920 年间,斯坦福大学成立了专门的委员会对专业教育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要把专业训练建立在广泛的知识基础上。斯坦福大学本科生教育研究报告还特别强调,与所有大学一样,专业教育的价值不容忽视,专业教育的声誉对大学至关重要,但更要关注如何在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创造一种完整的教育,因而,本科生通识教育应与专业教育一道被重视。

报告也揭示了专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如斯坦福学生可选择专业的数量越来越多,一部分学生自行设计专业,产生了一些新的学术部门和跨学科项目。跨学科项目已成为斯坦福大学本科生教育的一个标识,当前,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攻读跨学科学位。随着院系学位设置自主权的扩大,对传统的专业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二)书面与口语交流

写作是生产知识的一项基本技能,好的写作与好的思考分不开。委员会希望保留现有对学生写作和交流的要求,并更好地把写作、口语交流与通识教育和学习及研究项目结合起来,实现毕业生清楚、自信交流的能力。委员会建议新的写作要求保持并优化原有的三种课程:(1)新生一年级写作课程。继续开设新生一年级的写作课程,并定期更新课程。(2)二年级写作课程。在第一年写作课程的基础上拓展多模式的交流技能,包括口语、视听和数字化交流,以及科技写作、创作、期刊与新闻写作等,注重发展写作的广度要求。(3)专业写作。专业写作的目标不仅要发展学科领域的高水平写作与交流技巧,也包括把前沿的学科观点向公众传达的能力。报告认为,在今天联系日益紧密的世界里,与非本领域专家进行清楚、有说服力的前沿知识交流的技能变得越来越必要。

(三)语言要求

学习一门外语是开展自由教育,以及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学校认为,忽视外语学习传达了一种“完全错误的信号”,因为:第一,在越来越小并相互依存的世界,熟悉外语能让人更有效地成为全球社区的公民和生产者;第二,外语对那些在美国多元文化的社区居住或工作的人有直接用途;第三,外语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外语学习能促进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本质、结构及其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第五,通过学习外语,一个人的英语理解和写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报告提出:“是时候认识到,为了与我们成为国际和多元文化机构的宣称相符,我们必须让语言学习成为本科课程中一个更有效的、可见的部分。”[14]因为这是把学生培养成“负责任的地方、国家和全球公民”的必然要求。对于外语学习,斯坦福的新打算是:(1)加强外语要求,确保每个斯坦福的学生至少具备与一年的大学语言学习相当的外语能力;(2)创造机会鼓励学生进行高层次的语言学习,如建立“外语熟练证书”制度等。

(四)思考与行为的方式:加强广度

本着培养学生创造性并负责任地生活的理念,报告提出要超越专业学习,培养学生具备一些专业能力之外的,能起有效补充作用的知识与技能。要通过广度培养、拓展并深化学生的思维,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报告指出,广度远不止是学生现有课程的一个辅助部分,而是实现自由和解放教育至关重要的内容。斯坦福大学本科生教育研究的校友调查结果表明:大量受访者都感谢学校引导他们学习这些广度课程,因这些课程的价值在他们日后的工作生活中均已表现了出来。

当前斯坦福对知识广度的要求是通过通识教育来实现的,现行的通识教育模式包括五个部分:写作课程;外语学习;新生一年级的人文导论课程;在工程和应用科学、人文科学、数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五大领域中各选一门课程来拓宽“学科广度”;从道德推理、美国文化、全球社区和性别研究四个指定领域中选择两门课程实现“公民教育”。报告认为这种指定课程的通识教育实施方法不能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因为它限定了学生的选课自由。对于新体系,委员会的基本构想是:首先,强调知识的广度。在不弱化专业知识重要性的同时,新体系的设计要让学生能接触到比以前更丰富的学科,新模式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弥合了专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鸿沟,是一个重视广度的超学科专业体系。其次,较少地关注教学内容,更多地关注课程设计的目的和目标,重在教学生基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构建在基本原理和学习目标上更一致、更透明的体系。再次,更加强调学生学习的自由,建构一套灵活、包容的体系,更好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兴趣和意愿。为实现有广度的“思考与行为的方式”,新体系着力发展学生以下七项基本能力:(1)美学与审美:让学生学习音乐、文学、哲学、艺术和艺术史、戏剧课程,以及通过宗教研究、文化人类学、哲学、历史和科学史等领域的实践培养学生对文化产品的品鉴能力。(2)社会调查:通过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历史、国际关系、宗教研究及心理学和语言类课程发展学生对社会、对自己和他人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能够认识并分析社会和经济组织、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社会分化与分层等。(3)科学分析:通过传统的科学入门课程和为非专业学生设计的科学类课程来发展学生理解和分析科学信息的能力,并掌握这些知识的复杂技术、政治和道德含义。(4)形式推理与定量推理:通过数学、计算科学、哲学、统计学等课程完成形式推理的要求;通过工程经济学、公共政策、产品设计等课程实现定量推理的要求,培养学生分析、评判、预测、决策问题的推理能力。(5)融入多元化:通过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宗教研究、国际关系、女权主义研究,非洲和非裔美国人研究、种族和民族比较研究,以及美国文化研究、性别研究或全球社区等课程培养学生理解并欣赏多元化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经验,学会与多元化的人群进行交往的能力。(6)道德与伦理推理:提供正式的道德推理课程、哲学与宗教等课程,以及在特定的领域和利益情境中解决伦理与道德问题等途径,培养学生批判性地思考伦理和道德问题,作出有说服力的结论,评估各种价值观的能力。斯坦福大学特别强调不建议给学生灌输任何特定的价值观,而是让他们拥有形成自己价值观的批判性的工具。(7)创造力:让学生通过艺术、音乐、创作、舞蹈、戏剧、电影,或通过产品设计和建筑领域等创作实践来发掘自己开创原创项目的潜能;发现新的自我表达能力;学会承担创新风险,走出自己的适应区,接受失败的挑战;学会思考和提出新问题,识别障碍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四、斯坦福大学本科生教育研究的启示

(一)促进学生发展是大学的首要任务

大学首要的任务是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正如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亨尼斯(John L.Hennessy)所言:“斯坦福大学是一所伟大的教学与研究型大学,要像对待科研一样重视与支持教学,这不仅可能,而且很重要。”[15]在斯坦福大学的认识里,重视教学,归根到底就是要把实现“人的发展”视为大学的最重要工作。正是有了这种理念的指导,学校才会经常性地开展本科教育工作的讨论,才会提出实现人的“知识、能力、社会责任与终身学习”相统一的自由教育,才会大力强调不能用科研替代教育,不能用专业教育挤走自由教育,而要把专业教育放在自由教育之中。这些思想都是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大学的首要任务的体现,任何一所大学在工作中都要做到视学生的发展为第一要务。

(二)要适时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应不断推进,要不断地根据内外部世界的变化创新自己的教育。“教育虽然要与自己独特的品格和传统紧密联系,但教育一直是一项处于前进中的工作,它是师生间对话的产品,同时也被周围变化的世界赋予新的生命”。[16]斯坦福大学对本科生教育进行了多类型的探索,从最初的实用主义的专业教育模式,到通识教育的主张,再到今天斯坦福大学提出的“一个斯坦福大学”的目标———尝试构建一种整合全校教育资源、广度与深度并存的、通识教育与学科专门教育相统一的整体性的教育经历。可见,斯坦福的每一种教育理念都体现了时代的烙印,也凝结着斯坦福人对教育思考的新智慧。这就使得斯坦福大学的教育既有传承性,更有创新性。作为一所大学,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不断地去探索并更深入地认识教育的本质。

(三)要有本科生教育的整体设计思路

本科生培养的各环节应该是一个贯通的体系。在上位层次的是人才培养目标,中间层次是达成目标的各项素质要求,下位层次是课程设置问题。斯坦福大学在进行本科教育设计时首先是建立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设立应达成的目标,接着规划具体的实施路径。这种整体设计的思路使人才培养工作更加明确、更加科学,更能达成目标并反过来检验人才培养的理念是否合理。这样就能避免在培养人才时盲目地沿袭传统或参照其他学校的内容,也才能真正形成各个学校自己的特色。斯坦福大学在撰写本科生教育研究报告时也走访了诸多与之水平相当的大学,但它认为调研的目的不是看别的大学已开设的现成课程,尽管这也很重要,但更应考虑到每一所大学都有它自己的文化,有它自己独特的挑战与机遇,调研的主要目的是吸取同辈群体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对于大学而言,最重要的是要形成自己的理念和路径。任何一所大学在思考人才培养时,都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确立符合自身实际的培养理念和学生素养要求,在此基础上去考虑课程的开设,改变培养方案设置的盲目性。

(四)要使本科教育研究工作常规化

篇4:越剧“本科生”胎动

4月7日,嘉定青少年活动中心,100多个孩子在4位来自上海的考官面前逐个展现自己的才艺。朗诵一首诗,唱一首歌,就这短短5分钟的时间将决定他们是否能出现在5月2日越剧院和上海市戏曲学校联合本科招生的复试现场。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他们中的某些人肯定会在10年后成为中国越剧舞台上的新星,运气好的话,说不定20年后就是今天的赵志刚和茅威涛。

考官们是多年的行家,几乎都能在第一眼认定这个孩子是否适合越剧,以及适合越剧中的哪个行当(小生花旦老生老旦丑角等)。上午就有两个女孩的形象适合演老生,一个男孩的形象适合演花脸,但旁观的家长们却很难做出辨别。考官们看中的孩子中有几个要比同龄人矮一些,只能喊来他们的父母,以观察他们将来可能的身高。考官们甚至细致到去询问一个粗眉毛的女孩:"你的眉毛是画上去的吗?"

"我们就是根据这个孩子适合演哪一类行当来区别的。同一个标准,比如嘴唇上翘露出门牙,放在刚才那个适合花旦的瓜子脸女生身上,就不能录取;但放在另外一个形象适合老生的女生身上,我就可以考虑,因为老生是戴胡子的,可以遮盖门牙的缺点。"上海越剧院青年团团长袁东详细解释了考官们的秘密。

"我们不要求孩子一定要有(越剧)基础,但基本条件要够,比如扮相,总的要求是这个班级出来的孩子行当要全。小生要有一定的高度,花旦要有一定的漂亮程度,其他行当比如老旦老生彩旦等,不一定要很漂亮很帅气,但要适合这个行当。"在现场,上海越剧院院长助理顾嘉骅解释了这次联合招生的基本要求。

选择"上海"还是选择"越剧"

许志楠和妈妈奶奶提前2个小时就到了招生的初试现场,他是当天第一个进场初试的选手。这个虎头虎脑的五年级男生实在太紧张,一上来就将家喻户晓的唐诗《春晓》串了词,又花了很长时间呆着思考该唱什么歌,最后他读起了"你从雪山走来……"(《长江之歌》),慌张到了极点。有趣的是,这首歌是当天考官们听得最多的歌曲之一,大家分析下来可能是因为当地学校五年级的音乐课正好教到了这首歌。不懂越剧的许志楠说是妈妈让自己来的,这样因为父母的选择而来参试的小朋友占了很大比例。

对于让考官们赞叹"真是演员的料子"的杨雨来说,参加越剧院招生还有另外一层意义。杨雨的户口不在嘉定,按规定中学时要回江苏老家。而这次越剧院和上海戏校的联合招生不仅能够解决这个难题,在戏校读完6年中专后,通过高考还能直接进入上海戏剧学院研读本科专业,同时进入上海越剧院工作,拥有上海户口。没有通过高考的孩子只要完成了中专学业,也会被越剧院录用。这也是此次招生在嘉定受到热捧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天参加初试的100多个孩子超过七成都是在嘉定各小学借读的外地户口。"和外地孩子相比,本地孩子大多没有表演的欲望。"考官们的这句话其实也可以解读成---考生们在乎的是留在"上海",而并非"越剧"本身。

上海越剧院和上海市戏曲学校的联合招生在3月启动,按照最初复试5:1的比例和35个人的最终名额,计划中应有170多人进入复试名单。连续几周在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地进行初试,前来报名的人数让原先有点担心的袁东们信心足了起来。

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是上海方面联合招生的合作单位之一。嵊州和周边地区150多个孩子在4月14日和15日参加了初试,最终27人进入了5月份的复试名单。和上海的孩子不同,来自越剧故乡的这些孩子绝大部分都会唱越剧,旁观的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校长钱江南说自己"很羡慕,这是我们自己学校招生时根本不能相比的"。

"我们自己招生时,主动来报名的人也就五六个,大多都是不合格的。需要我们亲自到各个乡镇的学校去找学生,很多还都不愿意唱越剧。"当然和上海越剧院招收的是五年级学生不同,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自己招收的大多是初中毕业生,他们的思维和想法肯定更独立和现实。钱江南将上海方面的优势归纳为政策优势,尤其是"免学费和包工作"这两点。"一般本科毕业,能进上海工作吗?″

越剧的本科文凭之惑

越剧百年历史上第一届本科学生是外界对这次联合招生最大的兴趣点。上海越剧院院长助理顾嘉骅介绍说:"这是全国越剧界的第一届本科生,而且是上海越剧院定向培养。本科阶段将采取学分制,4年的学分可以在10年内完成,可以方便他们进入越剧院排戏。"

但在招生现场几乎没有家长和孩子提到"本科学历"这一点。大多家长和孩子都只是在学校家长会上听说了上海会来人招越剧学生,根本没有多少人知道本科学历这回事,甚至有家长在现场打听上海市戏曲学校究竟属于哪个档次。

本次联合招生推出的本科学历其实并不是越剧这个剧种的需要,而是为了迎合整个社会对文凭和学历的看重,"中专生对家长们的吸引不大"。顾嘉骅很清楚这个社会现实。

目前上海越剧院的大部分年轻演员都在业余时间研读本科文凭,有选择和越剧相关的文化管理专业的,也有选择和越剧无关的计算机和会计等专业。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赵志刚和茅威涛,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像袁东那样在越剧舞台上奉献一辈子。

对越剧演员来说,文凭在刚进剧团时决定了个人的工资等级。见习期满一年后,本科毕业生是四级演员两档工资,而中专生是五级演员一档工资。只有几百元的差距,但对每个月应发工资只有1200多元的年轻演员来说很重要。

断层的担忧

在上海越剧院的计划中,这批孩子是要传承越剧事业的"接班人"。"目前我们越剧院最近一次从学校进年轻演员是2000年,离现在已有7年,他们的年龄也都在二十七八岁左右了。如果我们再不培养的话,再过10年(也就是这批孩子毕业时),演员就会产生断层,我们迫切需要培养一批新演员。"顾嘉骅说。

但所有越剧演员都面临着市场萎缩的尴尬,越剧市场的清淡足以让人担忧这些孩子在10年后是否有足够的舞台。

上海越剧院最年轻的一批演员因为去年上海电视台举办的"越女争锋"而逐渐成名,上海越剧院也趁机为他们量身定做了一出《情系山河恋》。"他们也有了自己的戏迷",顾嘉骅用这个标准来表示年轻演员事业的好转。

为了留住这些还必须为基本生活问题担忧的年轻演员的事业心,在青年团担任了7年团长的袁东只能靠多增加演出场次来增加他们的收入。"一般一个月演出6-8场,每场演出的收入根据戏中的角色有多有少。即使是一级演员担当主演,每场也只有150-200元,龙套只有七八十元。"年轻演员中一级演员很少,而一场演出中更多的是配演和龙套,比如《红楼梦》中只有贾宝玉和林妹妹是主演,薛宝钗也只是配演。送戏下乡也是增加演员收入的办法之一,虽然能增加年轻演员的实习机会和收入,但长期在农村搭台对剧团的整体艺术质量肯定是个伤害。

"想看戏的人买不起票,买得起的人不喜欢。戏曲应该有自己的专业剧场,票价最好在50元左右,不能超过100元。"上海越剧院一级演员许杰说到激动处,一股脑儿地爆起了豆子。此前他跟随院里的营销人员去中部地区联系演出机会,80人的剧团演出两场包括吃住行的报价是18万,连演出商也在惊讶这个数字,因为一个小有知名度的歌手一个晚上唱3首歌的报价也要23万。但许杰坦言,即使在文化产业繁荣的湖南,戏曲也找不到合适的位置,那里的文化只是"歌厅文化"。

篇5:本科生证明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全日制本科学生在学证明,(县)人。身份证号: 该同学系我院2010 级专业的全日制本科生,学制 四 年,入学时间为 2010 年 9月。特此证明!

证明人(辅导员签名):联系电话:0591-22867940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年月日

篇6:本科生档案收集

为了确保学生档案材料的完整,我们在各学院对新生档案核查后,又进行了复查。并对一些省市(全省均缺少高考报名材料)的高考报名材料通过我校招生办进行了打印补充。但还是有个别学生材料不全。核查名单结果标注解释如下:

1.以下材料可到高中毕业学校或原籍招生办查找并索取。

A.缺考表——缺高考报名表

B.却考体——缺高考体检表

C.缺考——缺高考报名材料(也就是缺高考报名表和高考体检表)

2.以下材料可到高中毕业学校查找并索取。

A.缺中——缺高中毕业材料(高中毕业生登记表或高中阶段发展报告或高中学籍表等均可)。

B.缺团——缺入团志愿书(如有丢失可在原高中开丢失证明即可)

C.无档——(缺高考材料、高中材料、团员材料均无)

现将核查后名单发至各学院,请同学们利用寒假回家查找并索取。开学后将材料交到辅导员处。对于无法补充的材料,应本着让学生本人知情,不再向本校档案馆查索。

联系电话:62332363

篇7:本科生自我评价

我,自信、乐观,敢于迎接一切挑战。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本科毕业生。但是,年轻是我的本钱,拼搏是我的天性,努力是我的责任,我坚信,天道酬勤。

大学四年,我相信知识是最重要的。大学的学习是获取各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最好的方式。在学校严格的教育和个人的努力下,我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全面系统地完成了包括财务会计、预算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会计信息系统在内的一系列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参加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并顺利通过;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的运用。

平时,我喜欢看书,如高尔基所言,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也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各类书籍,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培养自己多方面的技能,让自己可以紧跟时代的步伐,为能尽快适应社会新环境做好准备。

我热爱我所选择的会计专业,殷切地希望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为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并且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发挥专长,实现人生价值。

如今我拥有年轻和知识,我即将用热情和活力来克服毕业后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完成今后的美丽人生!

篇8:本科生导师制探究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

导师制, 即导师对少数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的教学方法, 改传统“教”学模式为“导”学, 主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师制最先产生于14世纪的英国, 被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应用于研究生培养。2002年北京大学的导师制改革为起点, 北京、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吉林、黑龙江等地的数十所高校也相继尝试发展本科生导师制[1]。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定位

本科生导师制是指一种由导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和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人才培养制度, 即建立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指导教师队伍, 加强对学生选课和成才的指导。推行本科生导师制, 旨在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指导学生准确地理解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合理安排学习和学习过程, 自主构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特长, 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分析问题、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本科生导师制是配合学分制运行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由于知识视野的局限而盲目选课的问题, 也为高年级同学进行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保障。本科生导师制的内涵决定了导师不仅要成为知识的供应者, 而且更应该成为挖掘知识的向导、寻求机会的组织者, 导师应在专业上对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 提高学生自我学习和实践能力, 同时对学生的发展规划和选课提出建议。通过导师进行指点与帮助, 使学生既能自主学习, 又能遵循学习规律达到培养目标。本科生导师工作是教师的一项职责, 是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一部分, 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延伸。

二、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质和内涵

所谓本科生导师制, 就是组织学科 (学术) 带头人和教学、科研的骨干教师, 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和学习指导工作。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质在于“互动开放, 整合创新”。“互动开放”是导师制模式的核心。所谓“互动”, 是指“导”的过程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的互动过程。所谓“开放”, 是指“导”的过程中, 不仅在导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一个信息的循环互动系统, 而且导师和学生各自都是向外开放的学习系统。“整合创新”是导师制的关键。“导”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导师一学生”这一共同体的持续创新与跨越发展[2]。本科生导师制的内涵有两个基本点:一是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全体学生成长方向的引导及对学生学习途径和方法的指导。二是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为:做学习活动的主人, 用“主人”的姿态对待所有的学习活动;在教师指导下, 积极主动地学习, 独立地学习, 达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学会发展的目的[3]。

三、本科生导师制的类型

中国目前本科生导师制的运行模式, 如按学习时段划分, 可分为全程导师制和年级导师制;如按导师工作任务划分, 可分为科研导师制和思想政治教育导师制;如按培养对象划分, 则有全员导师制和优秀学生导师制[4]。

1.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

全程导师制是指本科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 从入学开始到毕业离校每学期均有指导教师为其提供参与科研实践和其他实际工作的机会, 关心并指导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特别是业余学术研究水平如同研究生导师。本科生从入学第一学期开始, 每学期在全校范围内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选择一名指导教师, 一般每位导师指导5~6位学生, 每名导师最多指导10名学生。导师从思想、学业、生活各方面对学生给予关心和帮助。低年级阶段主要指导学生思想、学业, 介绍专业发展状况和前景;指导选课;指导暑期社会调查, 协助制定调查提纲, 点评和批改调查报告。高年级阶段吸收学生参与科研工作, 加强其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和科研素质训练, 要求学生结合课题研究撰写文献综述, 翻译外文资料, 完成课题研究论文。导师还参与学生就业指导或考研辅导,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学生。

2. 本科生年级导师制。

学生进校后, 在一二年级可由院系负责为每个学生班配备一名导师, 导师的工作职责与班主任是不同的。导师的职责主要是组织学生的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向学生介绍专业领域。分析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选课情况、成绩情况, 解决学生学习方法、专业知识等方面的问题;同时, 通过言传身教和人格魅力的感染, 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成效, 导师工作是对班主任工作的配合、补充和完善。在三四年级, 导师与学生之间实行双向选择, 一般3~10名学生配备一名导师。此时导师的任务是使本科生在巩固专业知识、熟练专业技术的同时, 强化高年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并根据高年级阶段学生的特点, 通过科研和其他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从业务知识、能力培养、科学道德、思想品质以及选课、就业等方面进行指导。为了推进和完善学分制, 倡导高水平教师更多地参与本科生指导工作,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以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和学校办学水平[5]。

3. 科研导师制。

这是一种英才教育模式。高年级本科生导师多数为“科研实践型”, 根据学生的兴趣专长和导师的研究方向, 采取“双向选择”和院系选配相结合的原则配备导师;通过导师指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举办学术讲座和读书报告会等环节, 挖掘学生潜能, 培养创新能力。高年级本科生导师制有导师组指导班级和导师指导学生个体两种做法。对于在科研方面有兴趣和特长的学生, 导师的主要任务是随时指导这些学生开展科研工作, 并逐步提升学生的研究技能, 让他们了解科研的基本过程, 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 尽可能给他们提供参与科研实践的机会, 从而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 激发研究动力, 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时, 导师将有意识地根据学生的不同类型, 通过选择不同的培养方案, 加强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训练, 培养其综合能力素质, 使他们成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复合型人才。这种培养模式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造性优势的发挥, 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克服科研与教学相脱离的矛盾,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这对促进精英人才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培养模式也面临着与大众化教育相矛盾的一面, 不利于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做人等各方面全面提升。研究生也可以参与导师组的工作, 协助导师指导学生科研实践。

4. 思想政治教育导师制。

思想政治教育导师制是指政治导师与一定数量的学生之间建立联系, 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辅导的制度。其中, 政治导师的选聘是实施的关键,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的中共正式党员, 并善于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能为人师表, 在专业上有一定的造诣与声望的专家教授和优秀党务工作者来担任导师。其职责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 通过个别谈心、座谈交流等方式, 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把学生培养成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 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并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方式进行指导, 促进其健康人格的早日形成。这种模式的实施是适应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点的一种有效形式, 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同时扩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实际的结合, 解决了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两张皮”现象, 使思想教育和专业学习结合, 逐渐形成以全体教师为基础的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齐抓共管的育人网络。

5. 全员导师制。

全员导师制是指每一位本科生在大学期间均有指导老师为其提供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等各方面的指导。导师在人员组织上范围较广, 包括教学、科研、教育管理人员等, 指导对象的数量也比其他导师制模式的人数多, 一般在5~12人之间。这种培养模式最明显的优点是可以大面积地培养人才。这种模式是班级授课制的最有效补充, 可以密切师生关系, 有利于班级教学和管理, 并进一步推动后进生的全面转化;然而却不容易做到因材施教, 不利于精英人才的大量出现。

6. 优秀学生导师制, 又叫英才学生导师制。

让优秀学生充分利用学校最好的资源, 得到最优秀的导师的指导, 以期培养出最优秀的人才。优秀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具有渐进性, 在思维和能力方面具有超前性, 导师的指导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和针对性, 使学生自身发展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导师的选聘集中于具有较高造诣、声望和学术专长的专家教授, 指导对象数目一般在3~8人之间。选拔优秀的本科生和教师构成导师制组合, 就可以“开小灶”, 使优生得到优教, 这是及早发现人才、早培养和重点培养人才的好途径, 有利于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才能, 培养大批高精尖人才, 同时也是对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补充。优秀学生导师制终将成为普通高校在大众化背景下培养精英人才的有力手段[4]。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体现了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新生力量, 它所蕴涵的教育理念是以鼓励探索求创新、以长期陶冶育人格、以师生沟通促发展, 为高校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提供了一种教书育人的新机制, 为学生的个人潜能发展提供了一条好的成才途径。

参考文献

[1]周鸿勇, 李生校.本科生导师制的质量保证与评估体系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7, (10) :104-108.

[2]张仕英.浅谈本科生导师制模式的构建[J].药学教育, 2005, (6) :43-46.

[3]王艳锋.对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6, (2) :110-111.

[4]于永, 高艳阳, 仪建红.本科生导师制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5, (10) :109-110.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本科生】相关文章:

本科生06-20

本科生简历05-23

福建本科生06-30

本科生论文范文05-08

本科生论文提纲11-15

本科生选课指南05-05

本科生学生手册05-31

本科生毕业答辩06-25

本科生标准简历06-28

本科生医院护理05-03

上一篇:《离骚》的艺术特色下一篇: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秘书工作心得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