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规定

2024-06-27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规定(通用10篇)

篇1: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规定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本食品经营企业现建立员工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度,加强对职工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

第二条

加强对企业职工安全知识培训是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经营企业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本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经营人员及经营活动有关的人员,均应遵守本制度。

第三条 培训目的:

(一)加强本企业员工的食品安全培训,强化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增强职业素养,提升食品安排管理技能。

(二)通过对食品安排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本企业员工要明确自身的安全责任。特别要明确食品经营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

(三)积极开展对本企业员工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确保本企业食品经营安全。

第四条 培训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一系列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第五条 培训方式:本企业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以企业定期组织集中学习和员工自学方式为主,以外部培训为辅,任何人无正当理由,均不得缺席本企业培训,并自觉完成学习计划。

第六条 培训时间:本企业规定员工每周对食品安全内容进行自学,每月组织一次集中学习,每季度组织员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并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按照培训计划合理安排全年的食品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第七条 培训要求:本企业员工要端正态度、明确目的,认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本企业员工不仅要了解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还要掌握与本岗位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各项标准的具体规定。

第八条

对新录用员工为转岗员工上岗前须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第九条 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有关岗位人员聘用的安全依据,并作为员工晋级、加薪和奖惩等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十条 对本企业食品安排知识培训及学习情况建立培训档案。对组织和参与情况、学习情况进行汇总、归纳、整理并进行归档。档案保存期限不低于两年。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和健康档案制度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本食品经营企业现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和健康档案制度,以加强企业员工健康情况的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第二条 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是为了防止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因其所患疾病污染食品而建立的制度。

第三条 本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经营人员及与经营活动相关的人员,均应遵守本制度。第四条 本企业凡从事食品经营活动的员工应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第五条 本企业员工健康检查应每年进行一次,对新录用员工或转岗员工应先进行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六条 对患有某些特定疾病的人,禁止其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这些疾病包括: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人员。

第七条 如发现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人员中患有第六条规定的不能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法定疾病的,本企业将立即调换其工作,将其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工作的岗位。

第八条 本企业建立健康档案制度,记录与员工健康状况相关的信息。

第九条 健康内容包括每位员工的既往病史、诊断治疗情况、家族病史及历次体检结果等。第十条 健康档案应根据员工每年健康检查情况及时更新。第十一条

健康档案由专人保管,保存期限不低于两年。

篇2: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规定

一、食品生产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证明。

二、新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实习工、实习学生必须取得健康证明后上岗,杜绝先上岗后查体的事情发生,同时进行相关培训。

三、食品卫生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工作,建立从业人员卫生档案,督促“五病”人员调离岗位,并对从业人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四、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生产经营.

五、当观察到以下症状时,应规定暂停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或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腹泻,手外伤、烫伤、皮肤湿疹、长疖子、咽喉疼痛、耳、眼、鼻溢液、发热、呕吐。

六、食品从业人员应坚持做到“四勤”。即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禁止长发、长胡须、长指甲、戴手饰、涂指甲油、不穿洁净工作衣帽上岗和上岗期间抽烟、吃零食以及做与食品生产、加工、经营无关的事情。

七、对食品从业人员实行德、能、勤、纪综合考核,具优者给予表扬或奖励:对综合考核成绩欠佳者进行批评教育使其改正;对不改者劝其离岗或规定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八、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和健康管理培训,并做好培训记录。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一、从业人员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接受临时检查。新参加或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应经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二、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卫生病症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三、应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

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制度

一、制定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和岗位卫生责任制管理措施。

二、制定食品经营场所卫生设施改善的规划。

三、按有关发放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办理领取或换发食品流通许可证,无食品流通许可证不得从事食品经营。做到亮证、亮照经营。

四、组织食品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有关法规和知识的培训,培训合格者才允许从事食品流通经营。

五、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六、对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总结、推广经验,批评和奖励,制止违法行为。

七、执行食品安全标准。

八、协助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监测。

食品安全自查制度

一、为促进食品经营者认真落实《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责任义务,防范经营风险,确保食品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食品经营者必须按照工商部门的要求建立健全自律档案,并妥善保管,自觉接受监督检查。

三、食品经营者必须按照工商部门制定的自查记录表对自己的经营资格、经营场所、经销食品、经营行为等如实逐项自查,每周一次、每月一表,自查记录存入自律档案妥善保管,随时接受检查指导。

四、食品经营者对自查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未认真履行自查义务,发生食品违法经营行为的,工商部门将从严查处。

五、本制度自2016年7月8日起执行。

加工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洁、消毒和维修保养制度

一、食品处理区设置专用的粗加工、切配、烹饪、备餐用具清洗消毒及 原料贮存的场所,按照原料进入、原料加工、半成品加工、成品供应的流程合理布局,并应能防止在存放、操作中产生交叉污染。各功能间标识明显,操作流程规范。

二、各功能间地面与排水、墙壁与门窗、屋顶与天花板符合餐饮服务操作规范要求,定期检查,确保地面与排水无破损、漏水,墙面与门窗无破损、霉斑,屋顶与天花板无霉变、脱落。

三、配备冷藏、冷冻设施,烹调炉灶、蒸箱设施,餐用具消毒、保洁设施,留样设施,专用空气消毒设施,清洗设施,通风防潮设施,废弃物存放设施,防蝇、防鼠设施,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正常运转和使用。

四、配备餐具、容器、刀具、刀架、墩板、墩架,定点定位存放使用,并有明显标识。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清理清洗,必要时消毒。

五、定期组织对电气设备、机械设备的检查,加强对有关员工的安全操作规程培训,设备、设施维护及时有记录。

六、进货检查验收及记录制度

为保证入库保健食品的质量,把好验收质量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一、验收员负入库保健食品的验收及验收记录的整理归档工作。

二、验收员必须熟悉保健食品知识和理化性能、了解各项验收标准,能正确处理验收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并坚持原则。

三、验收员凭业务部门的《验收入库通知单》,对到货保健品进行逐批验收,验收到保健食品最小包装;验收应在规定的待验区或退货区验收,待验区和退货区必须保持干净整洁,有黄色标示。

四、验收时应按对保健食品的包装、标签、说明书以及有关要求的证明或文件进行逐一检查。

4.1、验收保健食品包装的标签和所附说明书上应有生产企业的名称、地址,是否在显著位置标有保健食品的专用标识、品名、批准文号、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标签或说明书上还应有保健食品的成份、保健功能、用法、用量、禁忌、注意事项以及贮藏条件等;

4.2、验收整件包装中应有产品合格证;

4.3、验收进口保健食品,进口保健食品应凭《进口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复印件验收。

4.4、验收进货品种,应有到货保健食品同批号的保健食品出厂质量检验报告书;

4.5、对销后退回、配送后退回的保健食品,验收人员应按验收程序的规定逐批验收,对质量有疑问的应拒收入库或抽样送检。

五、验收抽样应具有代表性和均匀性,能真实反映该批保健品的质量状况。对验收抽取的整件保健品,抽样完毕要进行复原封箱,贴验收取样封签。

六、近效期保健品验收时实行控制性管理,对保健品有效期在1年内,购进时已超出生产日期6个月的保健品,除业务急需外,验收员在入库验收时应拒收。

七、对验收中货与单不符,质量异常、包装不牢、标识模糊或有其它问题的品种应拒收。并按规定的程序做上报及退货等处理。

八、验收员要在《验收入库通知单》上详细写明验收情况,并签名。

九、验收员负责从微机上进行质量确认。用自己的密码进入微机系统,输入相关信息。并做好自己密码的保密工作。

十、验收记录及时、准确、完整、有效。并按规定归档、保存。验收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

一、安排专人负责餐厨废弃物的处置、收运、台账管理工作;

二、将餐厨废弃物分类放置,做到日产日清;

三、严禁乱倒乱堆餐厨废弃物,禁止将餐厨废弃物直接排入公共水域或倒入公共厕所和生活垃圾收集设施;

四、餐厨废弃物应当实行密闭化运输,运输设备和容器应当具有餐厨废弃物标识,整洁完好,运输中不得泄漏、撒落;

五、禁止将餐厨废弃物交给未经相关部门许可或备案的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单位或个人处理;

六、不得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废弃物喂养畜禽;

七、建立餐厨废弃物产生、收运、处置台账,详细记录餐厨废弃物的种类、数量、去向、用途等情况,并定期向餐饮服务监督管理部门及环保部门报告;

八、企业负责人应实时监测单位餐厨废弃物的处置管理,并对处置行为负责。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

一、目的对已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迅速做出应急响应措施,并认真做好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工作,使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掌握相关情况,取得指导和处置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的影响,特制定本方案。

二、定义

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指涉及人数较多的群体性食物中毒或者出现死亡病例的食品安全事故。

三、责任

1.本单位负责人负责于第一时间立即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情况。

2.本单位食品安全专(兼)职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对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记录,并配合相关部门分析和处理。

3.本单位食品安全专(兼)职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必要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在食品安全事故中对食品安全等问题进行统筹协调和尽快解决。

4.本单位负责人在发生疑似或认定为食品安全事故后,负责配合执法人员对可疑食品进行封存、留样(每个品种留样量不少于100克,在冷藏条件下保存48个小时)及现场控制等具体工作。

5.本单位各相关部门负责本岗位的食品安全生产工作,如出现食品安全事故后,配合政府相关各部门进行原因调查和分析,妥善处置所涉及的不安全食品和原料。

四、工作程序

1.报告原则

每名员工有义务在第一时间报告或越级报告本单位所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

2.报告程序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本单位各部门负责人应立即向主管领导汇报;对于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要立即向企业主要负责人报告,并在2小时内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任何部门或者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

① 初次报告

尽可能清楚报告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危害程度、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事故报告单位及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报告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等。② 阶段报告

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也要对初级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包括事故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对类似事故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3.食品安全事故处置

本单位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应立即停止经营活动,对引起中毒的可疑食品、原料立即封存,放入冷藏箱(柜)等待调查人员查验,禁止继续使用和擅自销毁可疑食品、原料;对制作、盛放可疑食品的工具、容器以及厨房等可能的中毒现场进行控制;在执法人员到达后,积极配合执法人员对中毒事件进行调查处理。

五、责任追究

1.本单位负责人及各部门负责人必须保持每天24小时联络通畅,对无法联络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篇3: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规定

1 健康证明发放范围及依据

1.1 食品从业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下称《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二款: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 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1.2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

《公共场所管理条例》第七条:公共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人员, 持有“健康合格证”方能从事本职工作。

1.3 化妆品生产从业人员

《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条例》第七条:从事化妆品生产的人员, 必须每年进行健康检查, 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从事化妆品生产。

1.4 生活饮用水生产经营人员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一条:直接从事供、管水的人员必须取得体检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 并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1.5 消毒产品生产从业人员

《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第四十六条:直接从事消毒产品生产的操作人员, 上岗前及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取得预防性健康检查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

1.6 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人员

《动物防疫法》第二十三条: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人员不得直接从事动物诊疗以及易感染动物的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等活动。

1.7 生鲜乳收购人员

《乳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条第五项:生鲜乳收购站人员必须是具有经培训合格并持有有效健康证明的从业人员。

1.8 托儿所、幼儿园工作人员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第十二条第二项:工作人员体检合格, 由健康检查单位签发健康证明后, 方能上岗工作。

1.9 药品生产经营人员

《药品管理法》第五十一条: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人员, 必须每年进行健康检查。

2 讨论

2.1 健康检查人员范围

多种行政法律法规已将从业人员健康纳入行业监管范围, 如消毒产品生产人员、生鲜乳收购人员、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人员等上岗前需提交健康证明, 但《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没有将此纳入健康检查管理范围, 没有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健康检查用表和健康证明。药品生产经营、托幼机构从业人员虽有健康检查相关规定, 但也未纳入该管理办法。

2.2 健康检查项目

2.2.1 健康检查项目不明确

当前各地的健康检查机构主要检查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五病”。《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人员进行健康检查, 其检查项目等事项应当符合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到目前为止尚无一个省市出台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的健康检查项目, 事实是各地疾病控制机构在取消乙型肝炎检测后, 自行将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纳入了检测范围。

2.2.2 禁忌证有所差别

不同行业对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有不同的要求, 禁忌证有所不同, 健康检查项目也相应有所差别, 不能互相混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对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解释为重症沙眼、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性病等;尚没有法律、法规、规章对有碍食品安全、有碍饮用水卫生的疾病、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的疾病做出具体规定;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人员的禁忌证为人畜共患传染病, 将哪些人畜共患病作为健康检查项目有待明确。国家实行艾滋病自愿咨询和自愿检测制度, 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强制性病、艾滋病检查显然违反国家规定, 如何开展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性病、艾滋病检查尚需有关部门做出规定[1]。托幼机构从业人员的禁忌证是国家法定传染病、滴虫性及霉菌性阴道炎、化脓性皮肤病、精神病。药品生产经营人员的禁忌证为“传染病或者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的疾病”, 将哪些传染病作为健康检查项目尚需明确。

2.3 健康证明

2.3.1 名称不统一

法律、法规确定健康检查后发放的“健康证明”和各地实际发放健康证明的名称多种多样, 如健康证、健康合格证、体检合格证、健康证明、预防性健康体检合格证明、健康合格证明等等, 造成健康证明管理的不规范。

2.3.2 格式不统一[2]

各省市发放的健康证明有本式的、卡片式的、IC卡式的、胸牌式的;材质、大小、颜色、内容不统一;不同工种标记方式不统一, 不明显;从业人员跨省、市工作时, 监督部门无从认定健康证明的真伪。

2.3.3 未体现禁忌证

行政监管中的健康证明是一个狭义的概念, 是指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健康检查机构对从业人员按照规定的健康检查项目进行检查, 对未患有所检项目疾病的被检人员出具的证明。健康证明上不注明禁忌证, 容易造成对健康证明概念的混淆。

2.4 健康检查组织形式多种多样[3]

目前,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一般由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取得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体检中心承担, 托幼机构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由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承担, 药品生产经营人员的健康检查由药监部门组织实施, 消毒产品生产从业人员、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人员、生鲜乳收购人员健康检查工作尚无确定健康检查机构。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承担健康检查任务, 致使乡镇农村从业人员体检极为不便, 有的地区委托当地卫生院承担预防性健康检查工作, 这样方便了群众但体检的质量却值得探讨。

2.5 职业禁忌人员调离工作无法可依

《食品安全法》实施后, 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划转为农业、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分段管理, 从业人员健康证明监督检查也同时划转。健康检查机构发现从业人员有禁忌证即不予发放健康证明, 从业人员的监管机关和健康检查机构之间如何进行信息共享, 对在岗的患病人员如何进行职业禁忌调离和监管尚无明文规定。2.6健康证明持有率偏低食品、公共场所等行业从业人员门槛低、流动频繁、经营者意识差、健康检查费用较高、卫生监督力量薄弱、食品安全分段监管、体检费用利益分成等多种因素使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持有率偏低。

3 建议

3.1 尽快制定或修订预防性健康检查法规、规章

国家尽快修订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 把需要纳入健康证明发放范围的行业全部纳入管理范畴, 制定符合行业特点的从业人员健康检查项目、健康检查用表、健康检查程序, 使预防性健康检查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3.2 将身份证明纳入健康检查用表

当前健康检查用表没有要求被检查人提交身份证明, 将身份证明纳入体检表后, 可有效防止冒名顶替体检现象。

3.3 统一健康证明名称、格式、内容

3.3.1 名称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工作的通知》 (卫法监发[2002]300号) 已经明确取消《健康证》审批工作, 在行文中对食品生产经营和化妆品生产人员使用了“健康证明”名称。建议统一使用《健康证明》的名称, 有利于规范监督执法和提升预防性健康检查的严肃性。

3.3.2 格式

将健康证明按照禁忌证相似与否分为6类:A类:食品、生活饮用水;B类:化妆品、消毒产品;C类:公共场所;D类:药品;E类:托幼机构;F类: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生鲜乳收购。全国统一健康证明样式, 将此6类健康证明以不同的材质、格式、颜色加以区分, 分别用于不同的行业, 防止混用、乱用现象的发生。

3.3.3 内容

建议将身份证号纳入健康证明, 并作为健康证明的特有编号, 同时可另设发放序号一栏;在健康证明的背面增加单位名称一栏, 便于健康检查单位、从业单位内部管理和监管单位监督检查;在健康证明的背面增加禁忌证一栏, 例如:A类健康证明:“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

3.4 推行网络化健康证明管理系统

计算机网络化的发展, 为健康证明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奠定了基础。建立网络化健康证明管理系统[4], 使工作人员从繁琐的手工登记、签发、查询中解放出来, 实现监管机关与健康检查单位信息共享, 有效解决现场核查、跨区核查健康证明问题, 杜绝假证的出现。

3.5 增加健康检查机构数量

职业健康检查资质认证制度对健康检查机构的办公场所、仪器设备、人员素质、工作制度等都有较高要求。笔者认为预防性健康检查项目大多为传染性疾病, 对健康检查机构的场所、仪器设备、人员等要求较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偏低, 可制定适合预防性健康检查的资质认证制度, 在县级行政区划内设置多个健康检查机构, 解决乡镇村从业人员健康检查难的问题, 引入竞争机制、提升健康检查服务质量。3.6规范职业禁忌人员调离工作机制健康检查单位向具有管辖权的行政执法机关通报患有职业禁忌证的从业人员情况, 由行政执法机关向从业人员的单位下达《职业禁忌人员调离通知书》, 并予以督导落实。

3.7 广泛宣传预防性健康检查相关知识, 开展从业人员卫生

知识培训, 提升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健康意识。各部门协调联动, 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提高健康证明持有率。

参考文献

[1]王翠蓉, 黄礼兰, 汪松波.从业人员健康证管理探讨[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8, 9 (6) :559-560.

[2]徐亚新, 徐宏琨.浅议健康证管理[J].中国医学创新, 2009, 6 (23) :185.

[3]关于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的探讨EB/OL.2006-06-06[2010-07-27].http://www.hbwsjd.gov.cn/m sg-detai。ljsp?m sg-info-id=20060606084234000001.

篇4: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管理

1 体检单位的管理

目前,从业人员体检的工作基本上是由各地疾病预防部门承担,但各地体检部门的医疗设备条件悬殊,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参次不齐,质量控制得不到保证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区县以上医疗卫生单位进行从业人员的体检工作。该医疗卫生单位必须具备检测肝炎、痢疾、伤寒、肺结核、皮肤病的技术力量和设备条件,有专门的体检组织、配备相应的卫生技术人员。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体检单位的管理,对不具备条件的单位暂停或者取消其对从业人员体检的资格。同时还应当看到仅由疾控中心一家承担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是不够的,为方便群众应允许其他具备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预防性健康检查工作,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如医院有更完备的仪器设备和高素质的医疗技术力量,甚至还成立了体检中心。这样既能避垄断之嫌,又能由竞争而提高体检质量和服务态度,且能方便群众。

2 确定体检对象和体检周期

我国的卫生法律法规对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作了具体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了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进行健康体检:取得健康证后方可参加工作。《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条例》也规定了为顾客服务和直接从事化妆品生产的人员为体检对象。此规定比较明确但有些遗漏,比如生产经营单位的技术人员和超市的管理人员虽然不是每天在一线生产或销售,但他们会经常深入车间检查、指导工作,对产品和顾客会有较多的接触,所以也应确定为体检对象。《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规定新参加和临时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健康体检,取得健康证方可参加工作,并且明确规定了从业人员必须每年进行一次体检,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对不同的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规定了不同的体检时间,即旅店业、咖啡馆、酒吧、茶座、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游泳场(馆)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其他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每两年进行一次体检,由于体检时间不同,随之也出现一些麻烦和矛盾: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大型超市食品组和非食品组人员的工作不定期的调整;食品和百货混卖的小商店,均有可能造成一部分人员漏检。建议制定一个统一的期限,避免漏检的发生。

3 体检项目和体检质量的管理

各地对从业人员体检的检测项目不一致,随意性较大。一般比较重视对病毒性肝炎的检测,而对肠道带菌、活动性肺结核、渗出性皮肤病等项目的检测重视不够。这样的体检,难以保证上岗的从业人员是健康合格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定“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笔者认为对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项目包括:胸部X线透视(必要时拍片)、肝脾触诊、皮肤检查、粪便检查、肝功能和甲肝、戊肝等检测项目,体检单位不得随意减免检测项目。笔者建议应制定一个全国性的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体检具体项目、体检收费标准、体检评价标准等。为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工作提供一个透明度高的、可操作性的规定。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是一个社会性的服务工作,体检工作质量关系到社会的卫生安全和安定问题。实际工作中,由于设备条件的限制,该做的检测项目没有做,规定检测的疾病漏检,经常影响到体检结果的正确评价。笔者认为,要提高体检质量,体检单位要保证给体检工作相应的投入,主要是资金投入、人员投入、设备投入。只有投入有效的资金、完善检测设备,提高人员的专业水平,建立体检质控制度和控制系统,才能有效保证体检工作的高质量。

4 从业人员应体检人数和调离岗位的问题

一些生产经营单位往往只组织部分从业人员体检。而对流动人员、临时工、新招聘人员不报检。每年有相当数量的从业人员没有按规定进行健康检查。他们中的患病带菌者接触广大顾客,应加强对从业人员及负责人的卫生知识培训,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参加健康检查的必要性,并增强他们的守法意识,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单位的卫生监督管理档案和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加强现场健康证明的查验工作力度。从而防止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的疏漏,真正达到从业人员100%的体检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都明确规定了对体检不合格人员进行调离,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痢疾患者及带菌者、伤寒患者及带菌者、病毒性肝炎(甲肝和戊肝)、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患者和其他有妨碍公共卫生疾病等。加强执法力度确保从业人员人人持有健康证,并及时查访体检不合格者是否调离岗位,让消费者充分享受安全卫生的服务。

综上所述,要想改变目前的从业人员体检状况,必须从从业人员的日常管理抓起。具体有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食品安全法》的宣传,强化卫生意识,提高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卫生素质,使广大业户与从业人员知法、懂法、守法,使其懂得上岗前健康体检是法律规定的,业主及从业人员必须自觉地遵守《食品安全法》,积极、主动地参加健康体检。(2)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检查,加大执法力度。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对从业人员体检管理工作,重点放在中小型食品企业上,增加监督频次,尤其在健康证的检查中,必须认真仔细,做到人证相符。对于无证上岗人员及有制造假证现象,依照《食品安全法》的有关条款,对经营者和个人进行处罚。(3)加强对从业人员体检的档案管理工作。对餐饮企业要逐户建档,对从业人员体检情况登记,使管辖区的监督员对此做到心中有数,随时更换、随时体检、随时登记,严格把住无证上岗关。健全企业自身管理组织机构,形成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让经营者清楚,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是利己利民的事。(4)卫生体检部门在对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中,要做到底卡、照片与本人相符,控制好每一体检环节,杜绝替检现象,发现患有禁忌证的人员要及时、准确地调离与核实,确保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的严密性、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孙建云,陈晓华,孙雷.食品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的意义和重要性[J].职业与健康,2004,20(12):77-78.

[2]张进.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与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04,(1).

篇5: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二、餐厅、食堂工作人员必须先到南山区卫生防疫站体检,体检合格取得健康证,经卫生培训合格方可上岗。

三、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包括病毒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及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人员不得在食堂工作。

四、凡出现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咳嗽、腹泻、发热、呕吐、烫伤、手外伤、咽喉痛等)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查明病因,治疗康复后,方可重新上岗。

五、餐厅、食堂主管每天要对辖区每位工作人员做好上岗前检查,并做好记录。如发现有第四条所述有关人员时要立即处理。

篇6: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一、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并经卫生知识培训,取得有效的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后方可参加工作。未取得前述有效证件的人员不得上岗从事食品经营活动。

二、食品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取得有效的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后可继续从事食品经营活动,否则,不得继续从事食品经营活动。

三、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并按要求调离其工作岗位。

四、食品从业人员应坚持做到“四勤”,即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被褥;勤换工作服。禁止长发、长胡须、长指甲、戴首饰、涂指甲油、不穿不清洁工作衣帽上岗、不在上岗期间抽烟、吃零食以及做与食品经营无关的事情。

五、对食品从业人员实行德、能、勤、纪及综合考核。对德、能、勤、纪考核皆优者给予表彰或奖励;对综合考察成绩欠佳者进行批评教育使其改正;对不改者劝其离岗位或按规定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负责人:

篇7:药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一、在药房、库房等直接接触药品的岗位工作人员,每年应进行健康检查。

二、新进员工在上岗前,必须接受健康检查,体检项目与在岗员工检查项目相同,合格者方能上岗。

三、凡患有精神病、传染病(隐性传染病)、皮肤病及可能传染疾病的,立即调离直接接触药品的岗位。

篇8:从业人员体检中健康教育的应用

1健康教育在体检前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服务和帮助体检者, 在检查前我们热情接待, 并做好体检者的身份确认, 认真介绍检查程序, 讲解健康检查目的、意义及采取标本的注意事项, 按照确定的预防性健康项目进行检查, 耐心询问从业人员的病史和职业史, 与他们充分沟通, 确保检查结果准确。

2健康教育在体检中的应用

体检是健康管理的开始, 通过对从业人员提供的信息及知识, 采取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 包括健康咨询、宣传活动和心理疏导等。

2.1健康咨询预防性健康检查已成为人们预防疾病、 发现疾病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 传染病对健康的危害很大, 加强健康咨询是预防保健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体检中我们根据从业人员的不同情况, 进行面对面咨询, 实行优质服务, 首问责任制, 把健康咨询贯穿于预防性健康检查之中, 同时重点关注部分人群, 调节负性情绪, 矫正不适行为, 改善应对方式, 提高他们相关知识的知晓水平, 使受检者在体检中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所了解, 从而主动配合体格检查。

2.2宣传活动按照预防性健康检查工作规范, 在候检室悬挂体检导示牌、体检须知、体检程序、体检项目、收费标准及工作制度等。设置健康教育专栏, 内容以传染病、职业病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为主, 图文并茂, 注重健康宣传, 一方面利用电视、广播、微信和政府门户网络等渠道, 举办答记者问和健康在线访谈等宣传活动, 发放健康宣传材料;另一方面, 利用外出宣传时机, 进企业、进市场、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宣传健康理念, 互联互通, 组建家庭干预组, 找准“病根”开“良方”, 因人施策, 持续地进行健康干预, 做到针对性强, 适合从业人员体检者的要求, 提高了受检者的健康意识。

2.3心理疏导许多受检者在健康前担心查出传染性疾病, 丢掉来之不易的工作, 又怕受到家人、朋友、同事的排斥及歧视, 造成不愿意与其来往, 因而不同程度地存在恐惧、焦虑心理。针对这些人群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我们有的放矢地做好心理疏导、减压工作, 尤其通过引导家人来关心和理解他们, 明确家人的支持具有不可替代的效果, 从而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健康教育在体检后的应用

受检者通过体检, 除了办理合格证明, 更需要是体检后的健康指导。为此, 开展体检后续服务, 提供体检热线电话, 加强与受检者的沟通、反馈, 特别是体检后进行健康讲座和行为干预, 提高健康意识和改变不健康行为, 降低危险因素水平, 遏制危险因素增加的势头。对体检异常者和患有传染病者及时向监督执法部门通报相关情况, 以便办理相应的职业禁忌人员调离手续, 并建议及时转诊到传染病预防机构治疗。

每年对体检工作中实施的健康教育进行效果评价, 定期征求体检单位及从业人员对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并根据其需求, 不断改进和完善健康教育的方式, 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促进健康教育的不断发展。

4小结

开展从业人员健康教育, 是目前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手段, 我中心于2011安装了先进的体检管理软件, 受检者的健康档案得到了长期保存, 对每年7 000多名从业人员的健康开展逐年动态观察, 开展传染病咨询服务, 提供咨询服务、宣传活动、心理支持和健康干预等多种途径和形式。通过长期的健康传播和普及健康行为干预, 提供预防传染病传播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建立健康的行为方式, 防止传染病继续传播;对符合条件的传染病患者, 及时提供相应治疗和救助, 积极防治疾病, 降低了传染病发生率, 没有发生一起投诉事件。为保证食品及公共场所卫生,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预防疾病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篇9: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规定

摘要: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本文深刻阐明了新闻舆论工作在党的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把我们对新闻舆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新闻;舆论氛围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182-01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深刻阐明了新闻舆论工作在党的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把我们对新闻舆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用“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48个字概括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做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要求各级党委对新闻舆论工作负总责,带头抓新闻舆论工作,牢牢把握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权。

一、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

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新闻舆论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具有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意义。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必须毫不放松新闻舆论工作,不断增强做好正确新闻舆论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党和人民的事业才能持续发展,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才会更加巩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部署开展了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从上而下,从点到面,目的就是给全体党员干来一次洗礼,正本清源,固本强基,建立起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和信仰。加强新闻舆论工作,要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立场,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正确新闻舆论的引导和管理,巩固发展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强化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从严管党治党意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新闻舆论领域的指导地位。

二、掌握主动权、传播正能量

新闻舆论工作关键是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找准工作着力点,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主动权。现在,新闻媒体成为各种势力争夺的重要阵地,尤其在微博、微信上快速传播的负面报道与党内的消极腐败现象被别有用心的人刻意糅合在一起,影响了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公信力、吸引力和凝聚力。我们要意识到新闻舆论工作是在意识形态斗争最前沿,坚持以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

长期实践中,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是做好今后工作的重要遵循。“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精神,首先要把好方向、管好导向,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始终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把准政治方向,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其次要强化思想引领,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再次要打赢网上舆论攻坚战,要善待、善管、善用网络媒体,坚持建设和管理并重,营造繁荣清朗的网络空间。最后要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的要求,加强对宣传文化單位的建设和管理,巩固意识形态阵地。

三、守好阵地,管好队伍

党中央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方针原则、任务要求已经十分明确,我们要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要牢固树立抓意识形态工作是本职、不抓是失职、抓不好是渎职的理念,守好阵地,管好队伍,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具有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意义。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必须毫不放松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增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党和人民的事业才能持续发展,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才会更加巩固。

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切实做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可以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可以为中心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保障。

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围绕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履行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本职责,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凝聚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正能量;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壮大文化力量,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以强烈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把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的要求落到实处。

四、增强创优意识

篇10: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制度

一、所有餐饮从业人员(包括厨师、服务员、洗碗工、采购员、库管员、管理员、餐厅领班等)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规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接受临时检查。

三、所有餐饮从业人员在人事部报到后,开始工作前(包括临时工)必须先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从事餐饮工作。

四、餐饮部负责人或卫生管理人员要及时对本单位餐饮从业人员进行登记造册,组织从业人员每年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五、对凡发现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人员,人事部必须立即通知所在部门予以调离,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并按规定进行治疗。

六、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卫生病症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七、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应随身佩带(携带)或交主管部门统一保存,以备检查。

八、单位卫生管理人员和部门经理要随时掌握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并对其健康证明进行定期检查。

上一篇:我爱妈妈(350字)作文下一篇:企业年金投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