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餐饮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及培训制度

2024-06-29

幼儿园餐饮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及培训制度(通用14篇)

篇1:幼儿园餐饮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及培训制度

餐饮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卫生知识培训制度

一、为预防传染病的传播和由于食品污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及食物中毒的发生,保证广大消费者和员工的身体健康,根据《食品安全法》、《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凡在本单位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所有餐饮工作人员(包括厨师、服务员、洗碗工、采购员等)均应遵守本制度。

三、所有餐饮从业人员在开始工作前(包括临时工)必须先到指定的卫生机构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从事餐饮工作。

四、餐饮部负责人或食品卫生管理员要及时对在本单位从事餐饮工作人员进行登记造册,组织从业人员每年定期到指定卫生机构进行健康检查。

五、对凡发现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人员,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并按规定进行治疗。

六、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应随身佩带(携带),以备检查。

七、对参加培训并经考试合格的食品卫生管理员和从业人员,由卫生监督机构发给培训合格证明。对未参加培训或考核不合格的人员应进行补训和补考,否则不得上岗工作。

八、建立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地点、培训内容、授课人、考试试卷及考核结果记录归档,以备查验。

篇2:幼儿园餐饮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及培训制度

一、为预防传染病的传播和犹豫食品污染引起的食品性疾病及食物

中毒的发生,保证广大消费者和员工的身体健康,根据《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有关制定,制定本制度。

二、凡在本单位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所有餐饮工作人员(包括厨

师、服务员、洗碗工、采购员等)均应遵守本制度。

三、所有餐饮从业人员在开始工作前(包括临时工)必须先到指定的卫生机构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从事餐饮工作。

四、餐饮部负责人或食品安全管理员要及时对在本单位从事餐饮工

作人员进行登记造册,组织从业人员每年定期到支队卫生机构进行健康检查。

五、对凡发现患有疾病、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感染病以及其

他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

六、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应随身佩戴(携带),以备检查。

七、对参加培训并经考试合格的食品安全管理员和从业人员,由食

品药监督机构发给培训合格证明。对未参加培训或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进行补训和补考,否则不得上岗工作。

八、建立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地点、培

篇3:餐饮从业人员的忠诚度管理研究

1 有关忠诚度的内涵研究

关于忠诚度的研究, 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归结为三类:

第一类是态度忠诚论。Kantor (1968) 认为组织忠诚是社会个体为这个社会系统努力尽忠的意愿。Buchanan (1974) 认为员工忠诚是员工对组织的一种情感依附。国内学者刘聚梅、陈步峰 (2003) 、郑艳 (2001) 、周亚越和俞海山 (2003) 等认为, 所谓员工忠诚度是指员工对企业怀有深厚感情, 愿意与企业同甘共苦、共同成长, 对工作富有责任心、使命感, 为实现企业目标奉献聪明才智。因而员工忠诚度主要体现在员工的积极态度方面。

第二类是行为忠诚论, 认为员工忠诚度是以行为体现的, 注重强调对企业的贡献标准。Richard Coughlan (2005) 认为, 忠诚可以在行为中表现出来, 这些行为可以是个人自愿在团体成员中相互依赖的做出的内在承诺, 也可以是个体坚持大众认可的在追求自身与集体目标时道德规范。国内学者徐军、赵志强 (2002) 等也主要是从员工表现出来的对企业的一系列具体行为加以研究, 着重强调对企业的贡献标准。

第三类是综合论, 认为员工忠诚是指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和竭尽全力的态度和行为, 具体表现为在思想意识上与企业价值观和政策等保持一致, 在行动上尽其所能为企业做贡献, 时刻维护企业集体的利益。John W.LEE (1986) 认为, 员工忠诚是指对上级服从、在企业中有归属感、工作诚实, 以实际行动为企业的发展和繁荣作出贡献。他强调员工忠诚是成功企业必备的要素之一。赵瑞美、李桂云 (2003) 提出:员工忠诚是指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和为企业竭尽全力的态度和行为。这些态度和行为具体表现为, 在思想意识上, 与企业价值观和政策等保持一致;在行动上尽其所能为企业做贡献, 时刻维护企业集体的利益。严家明 (2009) 认为, 员工忠诚是员工对特定企业组织认同心理与归属行为的统一, 以员工对企业组织目标与价值观认同为前提、持久服务于特定的企业组织为表现、工作积极进取和主动敬业为特征。

2 餐饮从业人员忠诚度培养的价值分析

餐饮从业人员忠诚度是衡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关系到餐饮类企业是否能持续发展, 餐饮从业人员的培养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

2.1 有利于提高酒店、饭店、餐饮企业的服务质量, 提升企业竞争力

高忠诚度的员工关爱企业, 热爱自己的岗位、积极努力工作, 维护企业的利益。王素珍 (2007) 、王明景 (2005) 等学者的研究, 认为饭店员工忠诚度有利于饭店生产效率的提高, 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 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王素珍 (2004) 、孙楠楠 (2012) 认为饭店员工的忠诚度有利于企业服务质量的提高。王素珍的研究认为员工忠诚有利于把服务中的“小质量”观念提高到“大质量”观念;有利于员工由标准化服务向个性化服务推进;利于“零缺陷”服务的实行。

2.2 有利于培养和维系顾客忠诚

饭店、酒店、餐饮行业提供了具有隐形性、重复性、密集性的特征的产品, 那就是服务。顾客对服务的满意感来自顾客的主观心理体验, 而这种体验更多地受到员工提供的服务质量高低的制约和影响。比如从业人员们提供差异化服务、个性化服务以及服务的及时性等方面的影响。高忠诚度的餐饮从业人员能从顾客的立场来及时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 同时也乐于与顾客建立和谐长期的客户关系。王素珍 (2007) 、王明景 (2005) 认为, 顾客与饭店之间忠诚的维系依赖忠诚员工的努力。员工对饭店具有忠诚感, 一方面, 在工作的态度上会以饭店的大局为重, 控制自情绪, 克服困难, 保证服务质量的稳定性;另一方面, 在行为上, 能自觉提供相应的标准化、差异化、个性化服务, 及时地满顾客的各种需要, 从而赢得顾客对饭店的信赖感和忠诚感。

2.3 有利于降低餐饮企业的人才流失率

高忠诚度的员工不仅从态度上忠于自己的组织, 对企业有深厚的感情, 而且在行为上, 对工作认真负责, 愿意为企业做出贡献和维护企业的利益。王明景 (2005) 认为员工对饭店缺乏忠诚度, 在工作中难以形成与饭店荣辱与共的精神, 更多地注重个人利益的得失, 一旦所得利益与期望不符, 则考虑跳槽。因此, 餐饮从业人员有良好的忠诚度时, 就不会轻易离职或跳槽。

3 餐饮从业员工忠诚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文献进行内容分析, 发现影响餐饮从业人员忠诚度的影响因素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张建庆 (2008) 在对饭店大学生员工的研究指出, 饭店对大学生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安排, 缺乏晋升发展空间, 和尊重关心的员工的组织氛围, 从而影响大学生员工对饭店的忠诚度。蔡雪洁 (2011) 以合肥市中高星级饭店为例的实证研究表明, 影响饭店员工态度忠诚和行为忠诚度的因素是多样的, 主要包括:外界因素, 饭店因素比如薪酬福利待遇、发展机会、领导对员工的尊重、奖惩制度以及员工本身的因素。姚唐、黄文波、范秀成 (2008) 的实证研究认为:员工的行为忠诚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员工态度忠诚的提高, 而态度忠诚的提高又有赖于组织承诺、员工信任和员工满意的提升。陈香姬 (2008) 认为酒店员工忠诚度的影响因素包括:一是员工个人因素 (个人兴趣、文化水平) ;二是内部环境因素比如薪酬福利、企业文化;三是外部环境因素, 其他企业的诱惑, 社会观念。

通过以上学者的研究可以发现餐饮从业人员的忠诚度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第一, 组织层面因素, 主要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上。诸如, 合理的员工薪酬及考评制度、员工培训计划、员工职业适应规划、和谐的组织氛围等。第二, 员工层面因素, 员工个人价值观、兴趣。第三, 领导层面因素。领导的尊重、信任对员工的认可度。第四, 工作环境因素。

4 餐饮从业人员忠诚度的培养对策研究

4.1 实施人本化管理方式, 关注餐饮从业人员尤其是基层员工

餐饮企业从业人员尤其是一线员工面临的是工作量大、时间长、社会地位低、工资不高的工作, 工作不能带给员工社会认可、自由的工作时间、自我价值实现等内在性报酬。因此, 餐饮企业的管理者就更需要尊重信任员工, 使员工的自我效能感得以体现, 自我价值能受到企业的尊重和认可。姚唐、黄文波、范秀成 (2008) 认为建立良好的员工信任、满意和组织承诺成为影响员工态度忠诚进而实现行为忠诚的必要条件。领导可以采取民主管理的方式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管理, 为员工提供一定沟通平台, 让员工参与企业管理, 能在涉及到个人利益和个人发展的事务上的决策有一定的发言权和参与权。餐饮从业人员只有受到了组织的关注、信任和尊重后才能对企业形成良好的归属感和忠诚感。

4.2 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培养餐饮从业人员忠诚度还需要从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着手。

首先, 采用科学的人员选聘技术。在招聘过程根据拟聘岗位的工作内容、兴趣和胜任力特征, 采用科学的人员甄选技术, 通过心理测验、评价中心、结构化面试等方式选拔出在职业价值观、人格特征、个人兴趣上适合餐饮行业以及相应岗位的员工进入到企业工作。李星敏、唐孝云 (2004) 指出企业应采取预防性措施, 有鉴别、有选择地招聘忠诚度高的员工。企业可以通过严格的招聘活动来提高员工忠诚度, 雇主应该通过全面策略寻找行为模式来提高招聘质量, 增加员工忠诚度。

其次, 提供员工培训服务。王明景 (2005) 、王素珍 (2007) 、黄蔚艳 (2006) 认为, 为员工提供系统的学习、锻炼、提高的机会, 使员工获得推进其事业的能力, 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员工的忠诚感。培训使员工最快地适应餐饮企业的文化和岗位工作要求, 尤其是对新员工的培训能使员工更快地适应企业的文化, 培养其对企业的认可度。

再次, 设计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能给员工设立一个明确的目标, 员工哪个阶段, 做到什么样的成绩可以晋升到哪种级别的岗位。有了明确的职业发展通道后, 员工对自己的职业前景更为清晰, 这有利于员工职业忠诚的培养。张建庆 (2008) 在对饭店大学生的研究表明, 由于饭店大学生对自己个人成长、自我价值实现的要求更高, 饭店应该健全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王明景 (2005) 主张饭店企业在培养员工忠诚度时应鼓励、帮助员工设计职业发展计划, 提供职业咨询, 并提供机会帮助员工实现现实的职业目标。

最后, 设计合理的薪酬和绩效评估体系。王素珍 (2007) 、陈香姬 (2008) 认为:饭店企业为员工提供富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和客观公正地评价员工绩效能有效地稳定员工队伍, 若企业的绩效考评部公平不能正确反映员工的工作成绩, 常常会成为其离职的理由。唐莹 (2004) 在薪酬战略影响员工忠诚度的关系中, 员工的报酬公平感起到了很大的中介作用, 即薪酬战略显著影响员工的报酬公平感, 再由员工的报酬公平感显著影响员工的忠诚度。饭店企业公平公正的薪酬体系和绩效评价能对员工的工作成绩予以客观公正的肯定, 在员工内部形成良好的公平感。这能促进员工对企业的信任, 有利于员工忠诚度的培养。

4.3 改善工作环境, 调适餐饮从业人员的职业倦怠感

这里讲的工作环境, 更重要的是岗位工作所要面临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目前, 餐饮行业员工尤其是一线服务基本上是青年, 青年人的自我成长需求较强, 且喜欢挑战新的事物。而饭店、酒店等餐饮业的岗位工作具有工作负荷大、重复单一性等特点, 时间长了, 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 刻板单一的岗位让员工感到枯燥、疲乏, 个人成就感低。因此, 企业需要根据员工的价值需要、个人能力要求以岗位轮换方式不断丰富员工的工作内容, 降低餐饮从业人员的职业倦怠感。

4.4 采取差异化的措施培养不同岗位餐饮从业人员的忠诚度

篇4:幼儿园餐饮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及培训制度

环境监测是一项关系到保护和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社会公共环境质量安全和公共利益、维护社会主义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事业,是整个环境保护工作和环境科学研究的基础,能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准确预警各类环境突发事件等,为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环境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而环境监测的从业人员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代表环境质量的各种环境要素(环境污染物)的监视、监控和测定的工作者,需要一定的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的专业知识,在倡导科学管理、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环境监测工作快速发展的今天,加强对环境监测从业人员的资格认定和管理,探讨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制度要求相符的《环境监测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一、国内环境监测从业人员现状分析

1.全国环境监测系统的环境监测从业人员构成

全国环境监测组织机构主要分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省、市、县四个层次。据国家环境监测年鉴资料统计,全国环保系统环境监测人员比例详见表1。

从表1可见有一半以上为非环境监测专业人员,监测机构中技术人员达到60%以上的占3.3%,达到51%~60%的占20.0 %,达到41%~50%的占33.3%,达到31~40%占23.3%,达到21%~30%的占16.7%,达到20%以下的占3.3%,尤其是西部地区更为严重。

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没有达到要求。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7〕56号《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一、二、三级别的监测站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的比例应是:一级站高级技术人员占技术人员总数比例不低于25%,中级不低于45%;二级站高级技术人员占技术人员总数比例不低于20%,中级不低于50%;三级站中级以上技术人员占技术人员总数比例不低于50%。由于近年来很多没有受过专业教育的人员进入环境监测系统,如退伍军人和关系户,又没有及时对新进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使高、中、初级的环境监测从业人员比例不符合要求。

2.环境监测系统外的监测从业人员情况

(1)其他行业、企业、各类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从业人员。有些行业只对本行业的单一环境对象设定监测项目。如:气象部门只对常规的空气质量SO2、NOX、PM10进行监测,水利部门对水质常规项目的监测;农业部门对影响作物生长的项目监测;建设部如对污水处理厂的水质监测;还有就是生产企业对自己产生的污染物和处理设施处理效率进行监测等等,这些从业人员主要对本行业、本部门或本企业提供相关监测数据。而各类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中也有部分环境监测项目,比如每个省都有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劳动卫生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分析测试中心、产品质量检验所和院校的实验中心等都可对社会出具公平数据,但往往也是各自为战。综合以上情况可知,其特点是监测设备都比较先进,人员监测水平则参差不齐,没有统一的职业资格上岗证,每个行业和单位在管理上都只是对本行业、本单位的就业人员有从业规定和制度,而对从事监测的人员的管理的制度就显得力不从心。

(2)各种商业性环境监测机构的从业人员。社会上还有一些商业性的环境监测公司,主要以盈利为目的,比如室内环境检测和治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新兴行业,而现在市场上有很多这样的室内检测公司,有的根本没有通过技术监督局的认证认可,大部分的监测仪器是快速检测器,从事这部分业务的人员更是良莠不齐,特别是管理层,只对市场运作较为熟悉,对这一部分人员的职业资格的认定和管理也就鞭长莫及。

3.环境监测从业人员自身素质存在差距

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环境监测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虽然行业内从业人员的数量都在不断增多,但从业人员的整体技能水平却无明显提高。作为从事环境监测人员既要有化学分析基础知识、分析仪器技术知识、数理统计等基础专业知识,又要有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对于退伍军人和进入环境监测部门工作的非分析专业、非环境监测专业的学历和资历的人,没有基本的化学知识和环境保护基础知识,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要求、职责和工作范围也较为模糊,对检测标准、检测流程,行业的职业特点等缺乏了解,现有从业人员素质无法适应环境监测技术和方法不断更新的要求,阻碍行业整体能力的提高。

二、持证上岗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1994年7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69条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过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环境监测从业人员目前没有统一的资格认定标准和获取资格证书的办法,阻碍了环境监测从业人员的自身发展和人才流动。从业资格是政府规定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某种专业技术性工作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在我国大力提倡职业资格准入的情况下,由于目前没有统一的环境监测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认定办法,对于从事环境监测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难以统一到一定的基本要求上来,而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对申请人专业(工种)学识、技术、能力的认可,是求职、任职、独立开业和单位录用的主要依据。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在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了环境监测人员自身的发展和人才流动。

三、国外环境监测人员现状

国外的实验室运作模式主要以商业运作模式为主,以美国和澳大利亚为例,环境监测从业人员都要按本国环保局制定的标准通过国家培训机构的培训,拿到资格证书后,才可以在全国环境监测岗位就业。如澳大利亚考试标准中有13个技能包,40个小单元,每个小单元的项目要达到的技能都有规定。有的国家如德国、法国实行学位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把毕业学生的职业资格证书与学位证书紧密结合,作为毕业生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及用人单位招录生产人员的一个重要凭证。

四、构建环境监测从业人员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1.环境监测自身发展的需要

环境监测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发展到今天,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为适应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环境监测的发展从目前以人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为主,向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为主的监测方向发展;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由较窄领域监测向全方位领域监测的方向发展;由单纯的地面环境监测向与遥感环境监测相结合的方向发展;由环境监测仪器将向高质量、多功能、集成化、自动化、系统化和智能化的方面发展;环境监测仪器向物理、化学、生物、电子、光学等技术综合应用的高技术领域发展。因此,环境监测从业人员具有从事环境监测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才能保证监测质量。

2.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

《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我国环境保护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十五”环境保护计划指标没有全部实现,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8%,化学需氧量仅减少2.1%,未完成削减10%的控制目标。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等重点流域和区域的治理任务只完成计划目标的6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环境污染严重。并且我国已进入环境污染事故高发期。1993年至2004年,全国共发生环境污染事故21152起,其中特大事故374起,重大事故566起,并造成了一定人员伤亡。提供这些数据都离不开环境监测。

同时在《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中就有“加大环保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培训力度,培养高素质环保技术人才。实施资格认证制度,逐步扩大环保技术人员执业资格范围。加强环保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和廉政建设”的要求和内容。因此,实行环境监测从业人员认证资格管理制度也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

3.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的需要

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举措,也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确定了实行就业准入的87个职业目录,而环境监测职业还不在其中。

从1994年国家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来,1998年全国共有320万人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其中280万人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至2008年底,湖南省就有300万人(次)获取了职业资格证书,全国有近九千万左右人(次)。

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战略措施。这对于提高环境监测从业人员素质,加强技能人才培养,促进环境监测从业人员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和人才流通,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4.以行业为主,面向市场,坚持标准,完善制度的需要

环境监测从业人员素质成为促进环境监测工作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从当前我国环境监测从业人员的工作现状看,存在各行业对环境监测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标准不一致,削弱了政府的统一管理和监督,阻碍了环境监测从业人员自身的发展和人才流动,对提升环境监测水平不利,没有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制度保持一致等问题。建立较完整的环境监测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对于建立环境监测人员能力评价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环境监测人员队伍、提升履行环境监测职责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通过构建环境监测从业人员资格制度,建立不同层次从业人员知识、职业技能和从业要求,使该部分劳动者获得监测行业工作的重要凭证,可以达到规范管理的目的。

篇5:餐饮从业人员管理制度

餐饮从业人员管理制度1

一、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1、从业人员每年进行健康体检,持健康证上岗;新员工必须体检、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

2、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将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原件或复印件按照岗位分类存档,到期前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确保健康证明在有效期内。

3、从业人员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卫生病症的,应主动报告,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4、实行每日岗前健康检查制度,每日上岗前由班组长逐一检查每个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健康状况,并详细记录。

5、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专间操作人员还需戴口罩,头发不得外露,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带饰物。

6、上岗操作前应洗手,操作时手部应保持清洁。接触直接入口食品时,应该经常用75%酒精擦手进行消毒。

7、自觉接受企业内部的健康晨检制度;并熟记本岗位卫生知识及应知应会的内容。

8、入厕前必须换下工服,出厕后必须洗净双手、重新换上工作服方可进入食品操作场所

二、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管理制度

1、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组织职工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食品安全知识,明确食品安全责任,并建立培训档案。

2、应当依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加强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食品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

3、从业人员必须接受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工作。从业人员包括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从事食品采购、保存、加工、供餐服务等工作的人员。

4、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认真制订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有关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含新参加和临时人员)开展食品安全知识、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及职业道德培训,使每名员工均能掌握岗位食品安全知识及要求。

5、培训方式以集中授课与自学相结合,定期考核,不合格者应待考试合格后再上岗。

6、建立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结果等有关信息记录归档,并明细每人培训记录,以备查验。

三、食品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管理制度

1、餐饮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健康体检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取得合格证明方可上岗。

2、从业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操作规程。从业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及形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不得穿工作服入厕,头发梳理整齐置于帽内。

3、遵循科学的洗手习惯:操作前、从事食品原料处理后以及从事与食品无关的其他活动后应洗手,先用消毒液消毒,后用流动水冲洗。

4、坚持四勤(勤洗手、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洗工作衣帽);从业人员不得涂指甲油、戴戒指等有碍食品安全的首饰。不得在食品加工场所或销售场所内吸烟、吃零食;不挖耳、不揩鼻涕、不用手直接抓取直接入口食品。

餐饮从业人员管理制度2

为了规范餐厅用餐管理,保证用餐秩序,共同营造一个温馨、卫生、整洁的用餐环境,特制订如下规定:

1.员工餐厅每天为上班员工免费福利工作餐三餐。

即:早:7:30-8:00午:12:00-13:00晚:6:00-7:00.

2.打饭时,必须遵守秩序自觉排队,服从食堂人员管理;不得争先恐后,不得敲盆喧哗等不文明行为。

3.员工自备餐具,可根据自己的饭量打饭,严禁剩饭和倒饭,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4.用餐时不得把菜渣、骨头、纸巾等乱丢乱扔,若有掉落在地板上的应及时清理干净,餐后收拾在本人的餐具内,倒在规定的垃圾桶内,并将餐具洗净放入消毒柜中,摆放整齐。

5.爱护公物文明就餐,不得在餐厅争执哄闹,大声喧哗;非餐厅工作人员不得随便进入厨房。

6.就餐人员不许把饭菜端回宿舍或车间用餐,更不许把公共餐具拿出食堂或宿舍占为己有。

7.餐厅内不准抽烟,随地吐痰,做到文明用餐。

8.如有违反以上规定者,厂部有权给予处理,发现一次罚款50元,罚款从当月工资中扣除,情节严重者,屡教不改者,给予通报批评或除名处理。

员工宿舍规章制度

宿舍是企业对员工的一种关怀,一种福利。有一个清洁整齐的居住环境,是对居住员工的身心健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你劳累的一天想彻底放松的时候,回到宿舍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所以说,为了强化管理,为员工创造一个干净整洁、秩序井然的生活环境,使员工宿舍制度化,规范化,特制订本条例:

1.凡在宿舍住宿员工,须在公司登记后,方可入住。

2.员工宿舍房间及床位由厂部统一管理,员工未经批准不得私自调换房间及床位。

3.员工不准私自带外来人员进入宿舍,如有外来客人亲戚必须住宿,须在厂部登记后,方可留宿;擅自留宿者将罚款100元。

4.爱护宿舍内卫生及公共区域卫生,及公共设施,如宿舍内公共物品丢失、损坏,一律照价赔偿。

5.宿舍内严禁随地吐痰、涂鸦、嬉戏、打闹、大声喧哗以及影响他人休息学习的行为,一经发现,罚款50元。

6.做好防火,防盗工作,宿舍内禁止存放贵重物品及现金,宿舍钥匙不得转借他人,出门时应注意关灯,锁门。

7.宿舍内严禁乱拉乱接电源线,一经发现予以没收并罚款200元。

8.严禁在宿舍内赌博,吸毒,存放易燃,易爆,易腐蚀物品。

9.严禁睡卧在床上吸烟和酗酒闹事,非上班员工必须在23点之前回宿舍,23:30熄灯就寝。

10.各宿舍内排值日表,轮流负责宿舍的日常卫生管理工作及日常事务监督工作。

11.员工应主动打扫室内卫生,整理个人内务及卫生,将被褥叠放整齐,物品摆放整齐,对长期不叠被褥的员工,管理员有权上报厂部,将被褥收回,取消该员工的住宿资格。

12.宿舍内员工要互相团结,严禁员工间恶意诋毁、诽谤他人,更不得相互间议论与公司不利的语言及事物。

13.严禁男女员工串宿舍,发现后将严厉处罚。

14.住宿员工离厂时,须来厂部办理交接手续,交钥匙(未交钥匙者罚款100元),未办理者,按领用公共物资全额赔付。

以上条例望住宿员工自觉遵守!

餐饮从业人员管理制度3

为规范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浙江省食品经营许可实施细则(实行)》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凡在本单位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所有餐饮工作人员【包括采购员、库管员、厨师(学徒工)、洗碗工、洗菜工、传菜人员、售菜人员、服务员及食品安全管理员等】均应遵守本管理制度。

二、新参加或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应经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餐饮从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接受临时检查。

三、凡患有痢疾、伤寒、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四、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病症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并将有碍食品安全的病症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五、食品安全管理员要及时对在本单位餐饮从业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组织从业人员每年定期到指定查体机构进行健康检查。

六、食品安全管理员和部门经理要随时掌握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并对其健康证明进行定期检查。

七、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应随身佩带(携带)或交主管部门统一保存,以备检查。

餐饮从业人员管理制度4

第一节、餐厅日常工作制度

1、遵守工作纪律,按时上下班,做到不迟到、不早退。

2、按规定着装,保持良好形象。

3、工作中不准嬉笑打闹,不准聊天、干私活、吃零食、看电视、打手机。

4、不准与顾客发生纠纷。

5、工作中做到“3轻”(动作轻、说话轻、走路轻)、“4勤”(眼勤、嘴勤、手勤、腿勤)。

6、工作中按规定用餐,不准吃、拿出售的成品。

7、休事假或公休要提前请假,按服务区执行。

8、爱护设施、设备,人为损坏,照价赔偿。

9、落实例会制度,对工作进行讲评。

第二节、餐具卫生管理制度

1、餐具经消毒后必须存放在保洁柜内。

2、员工不准私自使用餐厅各种餐具。

3、保洁柜内不得存放个人餐具和物品。

4、餐具要干净、卫生,无手印、水迹、菜渍、灰尘。

5、经常检查餐具的完好状况,对残损餐具要及时更换。

第三节、餐厅个人卫生管理制度

1、服务人员必须有本人健康证,持证上岗。

2、按规定着装,工作服必须干净,无污渍。

3、工作时不许戴首饰和各种饰品。

4、工作前按要求洗手,始终保持手部清洁。

5、不准在食品区或客人面前打喷嚏、抠鼻子等。

6、上班前不准吃异味食品,不准喝含酒精饮料。

第四节、餐厅设施设备保养制度

1、餐厅的设施、设备按规定要求定期进行保养。

2、保温台每班要及时加水,避免干烧情况发生。

3、定时清洗空调虑网。

4、调整保温台温度要轻扭开关,避免用力太猛,造成损坏。

5、保温台换水要先关电源,后放水,再清除污垢。

6、对设施、设备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餐厅主管。

第五节后厨日常工作制度

1、检查工具、用具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

2、按岗位要求规范操作,保证质量。

3、爱护公物,不吃、拿后厨食物及原料。

4、值班期间保管好后厨物品,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后厨。

5、落实各项安全防范制度,确保后厨的设施、设备食品原料的安全。

6、遵守工作纪律,有事提前一天请假。

7、落实例会制度,对工作进行讲评。

餐饮从业人员管理制度5

为规范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和《浙江省食品经营许可实施细则(实行)》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头发不得外露,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带饰物。专间操作人员还应戴口罩。每名从业人员至少配备2套工作服。

二、从业人员操作前手部应洗净,操作时应保持清洁。接触直接入口食品时,手部还应进行消毒。

三、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人员在有下列情形时应洗手:

1、处理食物前;

2、上厕所后;

3、处理生食物后;

4、处理弄污的设备或饮食用具后;

5、咳嗽、打喷嚏或擤鼻子后;

6、处理动物或废物后;

7、触摸耳朵、鼻子、头发、口腔或身体其他部位后;

8、从事任何可能会污染双手的活动(如处理货项、执行清洁任务)后。

四、非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人员,在有下列情形时应洗手:

1、开始工作前;

2、上厕所后;

3、处理弄污的设备或饮食用具后;

4、咳嗽、打喷嚏或擤鼻子后;

5、处理动物或废物后;

6、从事任何(其他)可能会污染双手的活动后。

五、专间操作人员进入专间时应再次更换专间内专用工作衣帽并佩戴口罩,操作前双手严格进行清洗消毒,操作中应适时地消毒双手。不得穿戴专间工作衣帽从事与专间内操作无关的工作。

六、工作服应定期更换,保持清洁。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从业人员的工作服应每天更换。

个人衣物及私人物品不得带入食品处理区。

七、不得在食品处理区内吸烟、饮食或从事其它可能污染食品的行为。

八、进入食品处理区的非加工操作人员,应符合现场操作人员卫生要求。

九、所有从业人员上班时间必须统一着单位配发的工作服。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工作服式样。

十、工作服(包括衣、帽、口罩)宜用白色或浅色布料制作,专间工作服宜从颜色或式样上予以区分。

十一、从业人员上厕所前应在食品处理区内脱去工作服。

餐饮从业人员管理制度6

1、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为规范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凡在本单位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所有餐饮工作人员(包括厨师、服务员、洗碗工、采购员、库管员、管理员、餐厅领班等)均应遵守本管理制度。

二、新参加或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应经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餐饮从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接受临时检查。

三、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四、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病症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并将有碍食品安全的病症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五、食品安全管理员要及时对在本单位餐饮从业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组织从业人员每年定期到指定查体机构进行健康检查。

六、食品安全管理员和部门经理要随时掌握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并对其健康证明进行定期检查。

七、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应随身佩带(携带)或交主管部门统一保存,以备检查。

2、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为规范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培训,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包括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餐饮服务工作。

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制定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和从业人员参加各种上岗前及在职培训。

三、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应针对每个食品加工操作岗位分别进行,内容应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食品安全知识、各岗位加工操作规程等。

四、培训方式以集中讲授与自学相结合,定期考核,不合格者待考试合格后再上岗。

五、建立餐饮服务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档案,

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结果记录归档,以备查验。

3、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管理制度

为规范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头发不得外露,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带饰物。专间操作人员还应戴口罩。

二、从业人员操作前手部应洗净,操作时应保持清洁。接触直接入口食品时,手部还应进行消毒。

三、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人员在有下列情形时应洗手:

1、处理食物前;

2、上厕所后;

3、处理生食物后;

4、处理弄污的设备或饮食用具后;

5、咳嗽、打喷嚏或擤鼻子后;

6、处理动物或废物后;

7、触摸耳朵、鼻子、头发、口腔或身体其他部位后;

8、从事任何可能会污染双手的活动(如处理货项、执行清洁任务)后。

餐饮从业人员管理制度7

一、餐饮业从业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方可上岗工作。

二、组织从业人员到卫生监督部门确认的资质机构进行健康检查,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督促“五病”人员调离岗位,并对从业人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三、上岗前和在岗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凡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工作。

四、从业人员发生腹泻、手外伤、烫伤、皮肤湿疹、长疖子、咽喉疼痛、耳眼鼻溢液、发热、呕吐症状时,应暂停接触食品工作或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

五、从业人员必须讲究个人卫生。坚持勤洗手、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洗工作衣帽;上岗不带戒指、耳环,男不留长发,女不披发,化装淡而大方;在岗不吸烟等。

六、餐饮单位制定从业人员培训计划,定期组织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卫生操作技能、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培训。从业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熟悉并严格执行本岗位的各项卫生操作规程和有关卫生要求。

七、建立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档案,组织培训基本情况、培训教材、考试考核资料及时归档,以备查验。

餐饮从业人员管理制度8

1、工作时间

公司实行五天工作制,每天工作八小时,每周工作四十小时,每天的工作时间如下: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8:00-12:00下午13:30-17:30。因生产制造程序之连续性,员工担任轮班或特别勤务之上下班及休息时间,依实际所需订之。公司将根据劳动法的有关规定确保员工的休息休假权利。

2.超时工作

2.1员工经批准加班者,依国家规定支付加班工资或安排调休。

2.2员工已领取职务加给者,加班原则上安排调休,不另支给加班工资,专案核准者例之。

2.3加班工资按下列情况计算:

2.3.1工作日加班=加班工时×小时工资率×150%

2.3.2休息日加班=加班工时×小时工资率×200%

2.3.3法定日加班=加班工时×小时工资率×300%

2.3.4小时工资率=月基本工资÷21.5÷8

3.考勤制度

3.1员工必须认真遵守上下班时间,不得无故迟到、早退或旷工,未经允许不得擅离岗位。

3.2公司实行打卡制度,除副处长以上级别和经总经理核准免予打卡者外,必须在上下班打卡,人事单位以考勤打卡时间为核定考勤的依据。

3.3员工应保持卡面清洁,委托他人或代人打卡、自行填卡或伪造出勤记录者,经查属实者,该日以旷职论,并予以惩处。

3.4员工于上班时间内,因公务需处出者,应填写《外出申请单》经直属单位主管许可方可外出,未按规定擅离岗位者,按旷工论。

3.5公司允许员工按实际需要申请病假、事假、婚假、产假、慰唁假等,请假应事先填妥请假卡,并附上相关证明文件,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应提早电话、电报或委托他人向部门主管报备,上班后及早补办请假手续。

3.6员工发生漏打、错打或其他特殊情况不能打卡,在当天或次日内应由部门主管或人事单位签名更正。

3.7迟到、早退

3.7.1员工于规定上班时间后三十分钟内打卡者为迟到,于下班时间前十五分钟内提早打卡者为早退。超过上述时间者应办理请假手续,否则以旷工计算。

3.7.2员工每月上班迟到十分钟内,次数不超过二次者或连续三个月累计次数不超过三次者(含)不予计算迟到扣薪,但列入年终绩效考核,超过者按前款迟到或早退处理。

3.7.3员工迟到及早退均以三十分钟为扣薪计算单位,未满者以三十分钟计算。

3.8旷工

3.8.1未经请假或假满未续假,而擅不到岗者,均以旷工论。

3.8.2旷工以四小时为扣薪计算单位,并按日薪三倍扣罚。

3.8.3内旷工累计三天(含)以上或连续旷工三天者,作辞退处理。

4.厂证管理

4.1厂证是员工进出厂区的证件,进入或逗留在厂内,必须按规定佩戴在制服左上方规定的位置。

4.2没有厂证者,保安员有权拒绝其入厂或要求登记后方可放行。

4.3凡有损坏或遗失厂证应书面说明经过向总务处并申请补发,并随交工本费;年累计二次(含)以上者,人事单位视情节给予警告处分。

4.4使用他人厂证或伪造厂证者,一经查实,使用者、伪造涂改者均以严肃惩处,甚至辞退。

篇6:幼儿园餐饮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及培训制度

1.员工须参加基础卫生培训、持有效健康证后方可上岗,健康证时效为一年。

2.员工(待聘人员)办理健康证须统一组织在指定地点进行体检。

3.员工(待聘人员)健康证办理须本人进行,严禁代检、代查;严格遵守体检注意事项。

4.健康证到期再行体检的员工,检查未合格的应立即停岗,停岗期间禁止进入加工间、禁止与原材料接触。经复查仍不合格的将予以解聘,复查合格者则恢复原岗位工作;待聘人员体检不合格的,不予聘用。

5.员工在岗期间,健康证原件交个人保管,其复印件交中心统一存档管理,以备查阅。

6.健康证到期而未办理的员工,应立即组织办理,直至领取新的健康证后方能上岗工作。

7.卫生监督管人员及各部门负责人须经常对员工个人健康、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

8.新员工须经岗前纪律、安全、卫生培训后方可上岗;如因特殊事由未能参加岗前培训的,单位应另行安排时间为其进行“补课”。

9.每年对员工进行两次以上系统的卫生知识培训,每年至少有一次由卫生监督部门指导的培训。.单位结合季节特点,每年组织开展突发性传染病、肠道疾病及其他季节性多发疾病专题知识培训。

11.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疾病的人员,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篇7:餐饮从业人员管理制度规范大全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一

一、餐厅、食堂工作人员必须参加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体检合格取得健康证方可上岗。

二、餐厅、食堂工作人员必须先到南山区卫生防疫站体检,体检合格取得健康证,经卫生培训合格方可上岗。

三、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包括病毒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及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人员不得在食堂工作。

四、凡出现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咳嗽、腹泻、发热、呕吐、烫伤、手外伤、咽喉痛等)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查明病因,治疗康复后,方可重新上岗。

五、餐厅、食堂主管每天要对辖区每位工作人员做好上岗前检查,并做好记录。如发现有第四条所述有关人员时要立即处理。

六、餐饮、食堂工作人员凡患病、有疾病先兆必须向主管报告,患者必须由卫生部门对其作检查治疗后再作决定。

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二

1、从业人员须经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和食品卫生知识的培训取得培训合格证上岗。

2、从业人员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岗位(责任)区内卫生,随时保持整洁。个人卫生坚持做到“四勤、三不、三要、四坚持”。

“四勤”: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

“三不”:不准将非食品加工制作用品和个人生活用品带入操作场所;工作时不准戴戒指、项链、手链(镯)、耳环等饰物和涂指甲油;不准在操作场所吸烟、穿工作服进厕所及离开生产加工经营场所。

“三要”:上班时要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头发必须全部戴于帽内;加工制作冷菜等熟食品和配餐间操作时要戴口罩;直接入口食品要用专用工具拿取。

“四坚持”:坚持卫生操作规程、坚持公用物品消毒、坚持湿式清扫、坚持漱口刷牙防口臭。

3、工作时间不准吃东西、不准随地吐痰、不随便掏耳掏鼻。

4、从业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各项卫生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制度三

一、餐饮、食堂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卫生知识培训,经过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二、食品卫生管理人员负责培训工作,并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

三、聘请卫生监督所管理人员,不定期对酒店餐饮、食堂工作人员进行专题讲座,学习有关卫生管理,卫生法律、法规等卫生知识,提高卫生安全素质。

四、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卫生监督所举办的卫生知识培训班学习,提高卫生管理水平。

五、每月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1次,对不能达到卫生安全要求的人员实行停岗培训,待合格后再行上岗。经培训仍不合格者予以劝退。

六、每年举办一次卫生知识的竞赛,强化职工的卫生意识。

七、凡参加卫生知识培训的人员,一律按时参加卫生知识培训,不得缺席

篇8:幼儿园餐饮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及培训制度

卫生知识培训考核及个人卫生制度

1.本店所有员工上岗必须持有健康证。坚决杜绝无证上岗现象。

2.在岗从业人员每年必须定期检查一次,健康合格后方可继续工作。不合格者应立即调离本岗位。

3.员工上岗之前必须经过卫生知识培训。

4.培训过后考试合格者方能上岗录用。

5.无故缺席培训或考试者不予录用。

6.从业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上岗前应严格按岗位要求着装。

7.上岗人员不得留长指甲、涂有色指甲油、佩戴饰物。

8.严禁将私人物品带入工作场所。

篇9:幼儿园餐饮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及培训制度

一、单选题:(每题6分,共60分)

1.《食品安全法》规定,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由负责。

A.工商行政部门 B.卫生行政部门 C.质量监督部门 D.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2.《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C)。

A、6个月B、1年C、2年D、3年

3.《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和餐饮服务许可的有效期为(C)年。

A、1年B、2年C、3年D、5年

4.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后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许可,并给予警告的,该申请人在(A)年内不得再次申请餐饮服务许可。

A、1B、2C、3D、4

5.被吊销《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D)内不得从事餐饮服务管理工作。

A、6个月B、1年C、3年D、5年

6.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者兼职。

A、食品安全管理人员B、营养师C、烹饪师D、选料师

7.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C)后方可参加工作。

A、厨师证B、餐饮服务资格证C、健康合格证明D、餐饮服务许可证

8、下列哪种食物一定要烧熟煮透,一般烹调是先将食物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以上再炒为妥,否则极易引起食物中毒(A)。

A、四季豆B、蘑菇C、山药D、芹菜

A、保持100度10分钟以上B、保持100度5分钟以上C、保持85度30分钟以上D、以上都不对

10、留样食品应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闭专用容器内,并放置在专用冷藏设施中,在冷藏条件下存放(D)小时以上,每个品种留样量应满足检验需要,不少于100g。

A、12小时B、24小时C、36小时D、48小时

二、多选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A、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B、活动性肺结核 C、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D、腰腿疼痛

2.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和()的采购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ABCD)

A、食品B、食品原料C、食品添加剂D、食品相关产品

A、在制作加工过程中应当检查待加工的食品及食品原料,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或者使用;B、应当保持食品加工经营场所的内外环境整洁,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 C、操作人员应当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D、制作凉菜应当达到专人负责、专室制作、工具专用、消毒专用和冷藏专用的要求;

4. 餐饮服务单位要全面建立“三档两台账”

篇10:幼儿园餐饮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及培训制度

二、凡在本项目上从事食堂餐饮工作的所有人员(包括厨师、服务员、洗碗工、采购员、管理人员等)均应遵守本制度,认真参加卫生知识培训。

三、所有食堂餐饮从业人员在开始工作前(包括临时工)必须进行基本的卫生知识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食堂餐饮工作。

四、食品安全管-理-员要及时对在本项目从事食堂餐饮的工作人员进行登记造册,按照培训计划安排,组织从业人员分批进行卫生知识培训教育,并进行考核。

五、卫生知识培训内容包括与从事工作有关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卫生知识以及卫生操作要求。

六、从业人员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接受临时检查。新参加或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应经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七、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卫生病症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篇11:从业人员健康与培训制度

一、从业人员必须取得健康合格证,每年体检一次,确保身体健康;应建立每日晨检制度。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病症的人员,应立即离开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并将有碍食品安全的病症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二、应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头发不得外露,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带饰物。专间操作人员应戴口罩。操作前应洗手,操作过程中应保持手部清洁,手部受到污染后应及时洗手;不得在食品处理区内吸烟、饮食或从事其他可能污染食品的行为。

三、工作服应定期更换,保持清洁。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人员的工作服应每天更换。从业人员上卫生间前应在食品处理区内脱去工作服;待清洗的工作服应远离食品处理区;每名从业人员不得少于2套工作服。

四、不得将私人物品带入食品处理区;严禁在食品加工、经营和销售场所内吸烟、随地吐痰、乱丢废弃物、揪鼻涕、搔痒、掏耳朵、剔牙和嬉戏打闹,不得对着食品打喷嚏。

篇12: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1.食品经营人员必须在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相关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之后方可上岗;

2.食品经营人员的培训包括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食品从业人员;

3.定期组织食品经营人员培训,制定培训计划,每季度组织培训一次,每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并做好相关培训记录;

4.培训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

5.新招收的食品经营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后方可上岗;

篇13: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一、本公司从业人员包括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服务从业人员必须经过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超市服务工作。

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制定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和从业人员参加各种上岗前及在职培训。

三、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应针对每个食品加工操作岗位分别进行,内容应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食品安全知识、各岗位加工操作规程等。

四、培训方式以集中讲授与自学相结合,定期考核,不合格者待考试合格后再上岗。

篇14:幼儿园餐饮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及培训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一、食品生产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证明。

二、新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实习工、实习学生必须取得健康证明后上岗,杜绝先上岗后查体的事情发生。

三、食品卫生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工作,建立从业人员卫生档案,督促“五病”人员调离

岗位,并对从业人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四、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生产经营。

五、当观察到以下症状时,应规定暂停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或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腹泻;手外伤、烫伤;皮肤湿疹、长疖子;咽喉疼痛;耳、眼、鼻溢液;发热;呕吐.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一、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在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工作。

二、定期组织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培训以及卫生操作技能培训。

三、培训对象包括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门店及部门负责人和食品从业人员及涉及食品安全的相关人员。

四、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包括实习工、实习生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五、培训方式以集中讲授与现场培训相结合,定期考核,不合格者重新培训学习,待考试合格后再上岗。

六、建立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结果记录归档,以备查验。

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

一、门店应至少配备专(或兼)职食品安全管理员一名,负责门店的日常食品全管理工作。

二、门店食品安全管理员负责门店新晋员工和促销员的食品安全培训,并做好记录。

三、门店食品安全管理员负责每天检查食品销售区域的日常管理,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册。

四、门店食品安全管理员负责门店清洁用品的订货、储存、发放并监督使用。

五、门店食品安全管理员负责门店包材库的管理,并检查包材的正确使用。

六、门店食品安全管理员负责门店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工具、容器的管理,并监督清洗消毒。

七、门店食品安全管理员直接向门店店长负责,并将门店的食品安全风险在第一时间报告店长。

八、门店食品安全管理员应经培训上岗,每年参加食品安全培训不能低于40小时。

食品安全自检自查与报告制度

依据《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二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自行或者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或者专业人员对本单位的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检查评价。制定本制度。

一、门店食品安全员负责门店的日常食品安全自检自查并负责报告。自检自查内容包括个人卫生、清洁与消毒、温度控制、虫害控制、交叉污染、标识和可追溯性、产品监控、记录等。

二、门店收货部负责收货区的自检自查,包括产品的标识、质量、包装、清洁、包材、添加剂等,并配合门店食品安全员的检查。

三、营业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区域内的食品安全自查工作,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每日检查表》上,并填写行动计划进行整改。

四、门店防损部负责门店整体公共区域和虫害控制的自查工作,并将检查结果汇总记录,配合门店食品安全员的检查。

五、门店工程部负责门店各种设备设施的自检自查,必须保证设备设施正常运转,并将检查结果填写在每日维修记录表中。

六、门店食品安全员应定期对门店所有食品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审计,并形成审计报告,报告给门店店长。

七、门店店长应仔细阅读审计报告中的问题,并跟进相关部门进行整改。

食品经营过程与控制制度

1、饭店应制订相关制度和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以保证食品在经营过程中得以有效的控制。

2、收货部应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对所有食品做好验收与记录工作。

3、营业部门应严格执行“进、销、存”的相关规定,在进货环节配合收货部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在销售环节,做好防虫防尘,做好覆盖,禁止脱离冷链销售,并做好销售台账记录;在贮存环节,严格执行《食品贮存管理制度》。

4、对于现场制售的商品,要对原料进行严格管理,必须严格执行产品的生产工艺,并规范食品添加剂得使用与贮存,使用“五专一精”的管理制度,精确填写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并严格执行《废弃物处置制度》。

5、对于食品从业人员,严格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每天对从业人员的健康证、个人卫生进行检查并规范。

6、门店食品安全管理员要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对食品经营过程中的相关规定和制度要严格检查并记录;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向门店店长报告。

7、对于在食品经营过程中,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的行为,门店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门店店长要及时予以纠正,并规范制度与过程的控制。

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洗消毒和维修保养制度

1、防损部负责公共区域的清洁与消毒,营业部门负责各自区域场所及设备设施的清洁消毒,工程部负责所有设备设施的维修保养。

2、经营场所及设备设施应依据部门的清洁计划进行清洁与消毒;

3、负责场所及设备设施、餐具消毒工作的人员应身体健康,工作认真负责。

4、场所及设备设施必须严格按照一清、二洗、三消毒的顺序操作。

5、消毒剂应达到下列要求:

消毒剂:公司统一使用季铵盐消毒剂,在规定的浓度下浸泡5分钟以上并过水。

6、每次清洗消毒结束时应认真记录、存档备查。

7、工程部每天应该对场所和设备设施进行巡检,保证经营场所资产完好,设备设施运转正常,并填写检查记录。

8、对发现经营场所资产破损或设备设施故障的情况要进行记录,并积极组织维修。

9、防损部每天检查公共区域的清洁与消毒工作,并对保洁的清洁消毒记录进行检查。

10、门店食品安全员检查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洗消毒和维修保养情况,并及时汇总问题。

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一、建立供货商主体合法资格法定证件备案。

登记备案范围:粮食、食用油、酱油、醋、水果、饮料、蔬菜(季节性、时令性蔬菜除外)、畜禽制品、鲜活肉禽、水发产品、豆制品、奶制品、腌制品、小食品、调味品等。

二、供货商或进场经营者机读档案

(一)登记备案内容:

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商标注册证复印件;

(二)购进食品备案内容: 1.食品名称及规格 2.商标名称及注册编号 3.食品执行标准 4.生产基地名称 5.生产基地地址

6.生产基地联系人和联系电话

7.卫生防疫、商检、农业、质监等检测检疫报告书复印件;

8.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安全食品、名牌食品标志证书、其它荣誉证书、质量认定证书复印件。

三、对供货单位提供的有效证件复印件要每年核对一次,供货商如发生经营地址或负责人变更及时通报。

四、对准入的供货商或现场加工食品单位执行信誉等级制度,不达标准者严禁进场经营。食品贮存管理制度

1、食品与非食品不能混放,食品仓库内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不得存放个人物品和杂物。

2、仓库内要定期清扫,保持仓库、货架清洁卫生,经常开窗或用机械通风设备通风,保持干燥。

3、做好食品数量、质量合格证明或检疫证明的检查验收工作。腐烂变质、发霉生虫、有毒有害、掺杂掺假、质量不新鲜的食品,无卫生许可证的生产经营者提供的食品、未索证的食品不得验收入库。

4、做好食品数量、质量入库登记,做到先进先出,易坏先用。

5、食品按类别、品种分架、隔墙、离地整齐摆放,散装食品及原料储存容器加盖密封,同时经常检查,防止霉变。

6、肉类、水产品、禽蛋等易腐食品应分别冷藏贮存。用于保存食品的冷藏设备,必须贴有明显标识并有温度显示装置。肉类、水产类分柜存放,生食品、熟食品、半成品分柜存放,杜绝生熟混放。

7、冷冻设备定期化霜,保持霜薄(不得超过1cm)、气足。

8、经常检查食品质量,及时发现和处理变质、超 过保质期限的食品。

9、做好防鼠、防蝇、防蟑螂工作,安装符合要求的挡鼠板。

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 工作人员认真做好食品添加剂采购验收记录,并向供应商索取随附相关材料。包括: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第三方检验报告、产品合格证等;进口食品添加剂须索取口岸卫生检疫证明。食品添加剂进厂后,由技术部基酒库保管员、检验科人员共同验收。基酒库保管员负责查看产品外包装标志、标签有无标示“食品添加剂”等字样,标签标识是否符合GB 29924-2013规定,同时查看外包装有无破损、脏污,并做好相关验收记录;检验科人员负责抽样检测食品添加剂的指标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并做好检验记录。验收记录和检验记录均应由验收人员和公司主管食品添加剂的责任人共同签字。食品添加剂堆放、贮存时必须有明显、清晰的标识,有相对独立的贮存空间,并安排专人保管;贮存场所应做好清洁卫生,不得与其它洗涤剂、消毒剂、化学试剂等有毒、有害物质一起存放;不得与过期变质失效的食品添加剂混放;不得存放非食品用添加剂;不得存放与所生产食品无关的食品添加剂。对于采购的食品添加剂过期、失效或变质的应及时进行无公害处理。4.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根据食品生产工艺配方要求正确称量、添加食品添加剂,严格控制使用范围和使用量,不得使用不符合GB2760标准或未列入国家相关部门新增品种公告目录的食品添加剂,不得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使用不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的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产品。

5.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台帐,做好食品添加剂的出库、入库和使用相关记录。6.食品添加剂有关档案资料保存时间不得少于2年。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制度

1供销科门负责原辅材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食品供方评价及购销计划;

2质检科负责原辅材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食品的查验,负责产品质量检验工作等,同时配合销售科产品质量安全召回工作,标识与追溯的归口管理;

3生产科负责对物资进货与贮存的标识;

4各生产环节人员负责实施生产过程辖区内产品的标识与追溯; 5出厂包装人员负责对成品的标识与追溯;

6供销科销售人员负责对客户所有信息进行记录,做好不合格产品召回工作。

废弃物处置制度

1.规范餐厨废弃物处置。要求现场制售的废弃物分类放置,做到日产日清;严禁乱倒乱堆现场制售产生的废弃物,禁止将现场制售的废弃物直接排入公共水域或倒入公共厕所和生活垃圾收集设施;禁止现场制售废弃物交给未经相关部门许可或备案的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单位或个人处理。

2.加强现场制售废弃物的收运管理。现场制售废弃物收运单位应当具备相应资格并获得相关许可或备案。现场制售废弃物应当实行密闭化运输,运输设备和容器应当具有餐厨废弃物标识,整洁完好,运输中不得泄漏、撒落。

3.建立现场制售废弃物管理台账制度。现场制售废弃物产生、收运、处置单位要建立台账,详细记录现场制售废弃物的种类、数量、去向等情况。门店防损部门进行监督。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如果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一、逐级报告:发现短时期内出现多例有呕吐、腹泻等类似食物中毒症状的病人时或接到食物中毒通知,餐饮单位负责人应及时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报告内容有:发生中毒的单位、地址、时间、中毒人数及死亡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等。

二、救治病人:在向监管部门报告的同时以最快速度将中毒人员送往医院,积极配合协助有关部门救助病人。

三、保护现场,保留样品: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厨房操作间。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大便)要留样,以便有关部门采样检验,为确定食物中毒提供依据。

四、如实反映情况: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调查,按照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与本次中毒有关的人员应如实反映情况,将病人所吃的食物,进餐总人数,同时进餐而未发病者所吃的食物,病人中毒的主要特点,可疑食物来源、质量、存放条件、加工烹调的方法和加热的温度、时间等情况如实向有关部门反映。

上一篇:第一册第一节什么是力(1课时)下一篇:关于特色农业发展主题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