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制度

2024-06-07

从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制度(精选8篇)

篇1:从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制度

潞安集团华润煤业有限公司 从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管理制度

一、职业病防治办公室负责本单位职工的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疗管理工作。制定职业健康监护计划并依法组织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性职业健康检查,建立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并妥善保存。职业病防治办公室负责监督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开展并对相关部门和人员实施奖罚。

二、必须严格按照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23号令)的规定的周期和范围,对作业场所有害作业职工进行健康体检。

1、要与依法取得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从事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签定健康检查委托协议,由委托单位定期对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

2、必须对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包括民工)进行上岗前体检,并将体检结果建档保存。

3、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对在岗职工进行不定期健康体检,并将体检结果建档保存。

4、工人因各种原因脱离原有害作业时必须进行离岗时健康体检,并将体检结果建档保存。

5、不得以常规体检代替职业健康检查。

三、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从事的职业有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及职业禁忌症者,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及时处理。

1、对上岗前健康检查发现有与从事的职业有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及职业禁忌症患者时,不得因任何原因,安排其从事所禁忌的劳动。

2、在岗期间定期健康体检发现有与从事的职业有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及职业禁忌症患者时,要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

3、要对与从事的职业有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四、健康检查结果表要实施告知和保密制度。

1、健康检查结果要及时,如实地告知被检查者本人。

2、健康检查结果要实施保密制度,不可将本人的检查情况随意泄漏给其他人员。

五、健康检查和职业病损害诊疗费用应列入职业卫生专项经费中,纳入单位或项目成本中,实施专款专用。

1、健康检查和职业病损害诊疗费用由办公室每年制定费用计划。报单位领导审批后,列入本单位经费预算中,实施专款专用。不得擅自挪用。

2、不得无故拖延、克扣、拒付有害作业人员(包括民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损害诊疗的相关费用。

六、职工健康监护档案必须指定科室和专人妥善保管。

1、健康监护档案为永久性保存的资料,要妥善保管,防止丢失。

2、职工健康监护档案不得随意外传。

3、职工本人有借阅、复印其本人健康档案的权利,单位领导和档案保管人不得拒绝职工借阅、复印其本人档案。

七、不得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未成年工、孕妇、哺乳期女职工从事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篇2:从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制度

一、企业职业健康管理部门根据企业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的类别、接触水平等情况,严格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规定,组织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从业人员有计划地到法定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员工接受职业健康检查应当视同正常出勤。

二、组织拟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的新录用人员(包括转岗到该作业岗位的人员)、拟从事有特殊健康要求作业的员工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新进厂员工必须经职业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业。

三、对长期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的员工应组织进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健康检查。由企业职业健康管理部门负责核实人员名单,制定体检计划并组织实施。

四、对即将离岗的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的员工,职业健康管理部门应组织其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未进行离岗体检的,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五、对体检中发现有职业禁忌证或有从事与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员工应调离原作业岗位,并妥善安置;发现健康损害或需要复查的,应如实告知员工本人,并按照体检机构要求的时间,进行复查或医学观察。

六、对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当按规定向所在地安监和卫生部门报告,并按照体检机构的要求安排其进行职业病诊断或者医学观察。

七、在设备生产、检修过程中如出现职业危害因素严重超标,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职业健康管理部门应当及时组织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八、职业健康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和企业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并按规定妥善保存,接受安监部门的监督检查。

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2、相应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3、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报告及处理情况;

4、职业病诊疗等劳动者健康资料。

企业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

1、企业申报检测、组织员工体检、委托医疗机构服务等活动的委托书;

2、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报告和评价报告;

3、职业病诊断报告;

4、对职业危害患者、患有职业禁忌证者和已出现职业相关健康损害从业人员的处理和安置记录。

5、企业在职业健康监护中提供其他资料和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记录整理的相关资料。

九、对员工要求查阅、复印其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企业应予以提供。员工离开企业时,可索取本人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企业应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十、企业不得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女员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证的劳动者从事所禁忌的作业。

十一、职业健康检查、复查、医学观察、职业病诊疗费用由企

业按有关法规规定执行。

篇3:从业人员体检中健康教育的应用

1健康教育在体检前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服务和帮助体检者, 在检查前我们热情接待, 并做好体检者的身份确认, 认真介绍检查程序, 讲解健康检查目的、意义及采取标本的注意事项, 按照确定的预防性健康项目进行检查, 耐心询问从业人员的病史和职业史, 与他们充分沟通, 确保检查结果准确。

2健康教育在体检中的应用

体检是健康管理的开始, 通过对从业人员提供的信息及知识, 采取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 包括健康咨询、宣传活动和心理疏导等。

2.1健康咨询预防性健康检查已成为人们预防疾病、 发现疾病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 传染病对健康的危害很大, 加强健康咨询是预防保健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体检中我们根据从业人员的不同情况, 进行面对面咨询, 实行优质服务, 首问责任制, 把健康咨询贯穿于预防性健康检查之中, 同时重点关注部分人群, 调节负性情绪, 矫正不适行为, 改善应对方式, 提高他们相关知识的知晓水平, 使受检者在体检中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所了解, 从而主动配合体格检查。

2.2宣传活动按照预防性健康检查工作规范, 在候检室悬挂体检导示牌、体检须知、体检程序、体检项目、收费标准及工作制度等。设置健康教育专栏, 内容以传染病、职业病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为主, 图文并茂, 注重健康宣传, 一方面利用电视、广播、微信和政府门户网络等渠道, 举办答记者问和健康在线访谈等宣传活动, 发放健康宣传材料;另一方面, 利用外出宣传时机, 进企业、进市场、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宣传健康理念, 互联互通, 组建家庭干预组, 找准“病根”开“良方”, 因人施策, 持续地进行健康干预, 做到针对性强, 适合从业人员体检者的要求, 提高了受检者的健康意识。

2.3心理疏导许多受检者在健康前担心查出传染性疾病, 丢掉来之不易的工作, 又怕受到家人、朋友、同事的排斥及歧视, 造成不愿意与其来往, 因而不同程度地存在恐惧、焦虑心理。针对这些人群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我们有的放矢地做好心理疏导、减压工作, 尤其通过引导家人来关心和理解他们, 明确家人的支持具有不可替代的效果, 从而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健康教育在体检后的应用

受检者通过体检, 除了办理合格证明, 更需要是体检后的健康指导。为此, 开展体检后续服务, 提供体检热线电话, 加强与受检者的沟通、反馈, 特别是体检后进行健康讲座和行为干预, 提高健康意识和改变不健康行为, 降低危险因素水平, 遏制危险因素增加的势头。对体检异常者和患有传染病者及时向监督执法部门通报相关情况, 以便办理相应的职业禁忌人员调离手续, 并建议及时转诊到传染病预防机构治疗。

每年对体检工作中实施的健康教育进行效果评价, 定期征求体检单位及从业人员对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并根据其需求, 不断改进和完善健康教育的方式, 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促进健康教育的不断发展。

4小结

开展从业人员健康教育, 是目前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手段, 我中心于2011安装了先进的体检管理软件, 受检者的健康档案得到了长期保存, 对每年7 000多名从业人员的健康开展逐年动态观察, 开展传染病咨询服务, 提供咨询服务、宣传活动、心理支持和健康干预等多种途径和形式。通过长期的健康传播和普及健康行为干预, 提供预防传染病传播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建立健康的行为方式, 防止传染病继续传播;对符合条件的传染病患者, 及时提供相应治疗和救助, 积极防治疾病, 降低了传染病发生率, 没有发生一起投诉事件。为保证食品及公共场所卫生,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预防疾病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篇4: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管理

1 体检单位的管理

目前,从业人员体检的工作基本上是由各地疾病预防部门承担,但各地体检部门的医疗设备条件悬殊,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参次不齐,质量控制得不到保证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区县以上医疗卫生单位进行从业人员的体检工作。该医疗卫生单位必须具备检测肝炎、痢疾、伤寒、肺结核、皮肤病的技术力量和设备条件,有专门的体检组织、配备相应的卫生技术人员。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体检单位的管理,对不具备条件的单位暂停或者取消其对从业人员体检的资格。同时还应当看到仅由疾控中心一家承担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是不够的,为方便群众应允许其他具备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预防性健康检查工作,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如医院有更完备的仪器设备和高素质的医疗技术力量,甚至还成立了体检中心。这样既能避垄断之嫌,又能由竞争而提高体检质量和服务态度,且能方便群众。

2 确定体检对象和体检周期

我国的卫生法律法规对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作了具体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了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进行健康体检:取得健康证后方可参加工作。《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条例》也规定了为顾客服务和直接从事化妆品生产的人员为体检对象。此规定比较明确但有些遗漏,比如生产经营单位的技术人员和超市的管理人员虽然不是每天在一线生产或销售,但他们会经常深入车间检查、指导工作,对产品和顾客会有较多的接触,所以也应确定为体检对象。《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规定新参加和临时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健康体检,取得健康证方可参加工作,并且明确规定了从业人员必须每年进行一次体检,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对不同的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规定了不同的体检时间,即旅店业、咖啡馆、酒吧、茶座、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游泳场(馆)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其他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每两年进行一次体检,由于体检时间不同,随之也出现一些麻烦和矛盾: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大型超市食品组和非食品组人员的工作不定期的调整;食品和百货混卖的小商店,均有可能造成一部分人员漏检。建议制定一个统一的期限,避免漏检的发生。

3 体检项目和体检质量的管理

各地对从业人员体检的检测项目不一致,随意性较大。一般比较重视对病毒性肝炎的检测,而对肠道带菌、活动性肺结核、渗出性皮肤病等项目的检测重视不够。这样的体检,难以保证上岗的从业人员是健康合格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定“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笔者认为对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项目包括:胸部X线透视(必要时拍片)、肝脾触诊、皮肤检查、粪便检查、肝功能和甲肝、戊肝等检测项目,体检单位不得随意减免检测项目。笔者建议应制定一个全国性的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体检具体项目、体检收费标准、体检评价标准等。为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工作提供一个透明度高的、可操作性的规定。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是一个社会性的服务工作,体检工作质量关系到社会的卫生安全和安定问题。实际工作中,由于设备条件的限制,该做的检测项目没有做,规定检测的疾病漏检,经常影响到体检结果的正确评价。笔者认为,要提高体检质量,体检单位要保证给体检工作相应的投入,主要是资金投入、人员投入、设备投入。只有投入有效的资金、完善检测设备,提高人员的专业水平,建立体检质控制度和控制系统,才能有效保证体检工作的高质量。

4 从业人员应体检人数和调离岗位的问题

一些生产经营单位往往只组织部分从业人员体检。而对流动人员、临时工、新招聘人员不报检。每年有相当数量的从业人员没有按规定进行健康检查。他们中的患病带菌者接触广大顾客,应加强对从业人员及负责人的卫生知识培训,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参加健康检查的必要性,并增强他们的守法意识,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单位的卫生监督管理档案和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加强现场健康证明的查验工作力度。从而防止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的疏漏,真正达到从业人员100%的体检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都明确规定了对体检不合格人员进行调离,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痢疾患者及带菌者、伤寒患者及带菌者、病毒性肝炎(甲肝和戊肝)、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患者和其他有妨碍公共卫生疾病等。加强执法力度确保从业人员人人持有健康证,并及时查访体检不合格者是否调离岗位,让消费者充分享受安全卫生的服务。

综上所述,要想改变目前的从业人员体检状况,必须从从业人员的日常管理抓起。具体有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食品安全法》的宣传,强化卫生意识,提高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卫生素质,使广大业户与从业人员知法、懂法、守法,使其懂得上岗前健康体检是法律规定的,业主及从业人员必须自觉地遵守《食品安全法》,积极、主动地参加健康体检。(2)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检查,加大执法力度。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对从业人员体检管理工作,重点放在中小型食品企业上,增加监督频次,尤其在健康证的检查中,必须认真仔细,做到人证相符。对于无证上岗人员及有制造假证现象,依照《食品安全法》的有关条款,对经营者和个人进行处罚。(3)加强对从业人员体检的档案管理工作。对餐饮企业要逐户建档,对从业人员体检情况登记,使管辖区的监督员对此做到心中有数,随时更换、随时体检、随时登记,严格把住无证上岗关。健全企业自身管理组织机构,形成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让经营者清楚,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是利己利民的事。(4)卫生体检部门在对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中,要做到底卡、照片与本人相符,控制好每一体检环节,杜绝替检现象,发现患有禁忌证的人员要及时、准确地调离与核实,确保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的严密性、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孙建云,陈晓华,孙雷.食品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的意义和重要性[J].职业与健康,2004,20(12):77-78.

[2]张进.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与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04,(1).

篇5:从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制度

1总则

1.1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责调整的规定,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维护公司合法权益,特制订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1.2在安全生产中凡涉及职业危害的场所和工作地点必须严格执行本制度。

2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2.1生产安保科、设备科、技术科共同管理相关的技术数据管理档案,并且要有效管理,做好材料归档制度;检查核对制度;转递制度;保卫保密制度;统计制度五个重要环节的保管制度。

2.2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保管、分级查阅的原则,进行网络化管理。

2.3任何人不得擅自将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材料带出档案场所、复制、涂改。

2.4查询人员必须当日查询,完毕后归档。

篇6:从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制度

2: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溢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3:从业人员工作时不准吸烟、吃食物或从事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活动,个人的衣物、药品、化妆品等不得存放在食品经营区内。4:对从业人员健康情况进行记录并设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有专人负责保存并随时更新,保存期不得少于2年。

食 品 进 货 检 验 记 录 制 度

一、为加强本经营单位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保证上市食品质量安全,制定本制度;

二、购进食品时,如实记录进货台账:食品名称、购货时间、规格(品种)、数量、供货方名称及其联系方式、相关检验报告的时间、食品保质期等;

三、销货台账应如实记录销售食品名称、销售时间、规格(品种)、数量、购货方名称及其联系方式等情况;

四、进货台账和销货台账保存期不得少于2年;

五、将进货票据、发票、检验报告等易于丢失的凭证在每次进货后及时粘贴于台账上;

食 品 退 市 制 度

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下列食品应当采取退市制度:

1:未在显著位置清晰的标明食品名称、净含量和固形物含量、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藏说明、产品执行标准生产许可证号、质量等级等;

2:进口食品无中文标明的原产国名或者地区名以及在中国依法登记注册的代理商、进口商或者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的;

3:超过保质期或保存期的;

4:经感官鉴别已经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5:容器包装污秽不洁、严重破损,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 6:经检验不合格的食品;

7:掺杂、掺假,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冒充和合格的;

三、发现上述食品自动进行退市处理;

四、接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相关政府部门的退市通知后,应及时退市;

五、退市处理的食品作好记录:时间、食品数量、生产者、产地、规格,及时通知供货商或生产者将食品拉走并做好记录;

六、供货商和生产者未到来前,对退市食品做好装箱、包装处理,妥善保管,不得与合格食品混放;

冷 链 销 售 管 理 制 度

一、需要冷藏销售的食品在运输、贮存、销售的过程中,必须遵守本制度;

二、冷链设备必须专物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三、食品进出必须建立专账;

四、食品进入冷链系统保存,定型包装液体食品等在2度至8度条件下贮存;定型包装固体食品安全按包装上标明的贮存条件贮存;

五、食品保存期间每天上班后和下班前个测量1次食品温度,记录检测结果;

六、冷链设备经常进行保养,经常保持电冰箱的整洁,电冰箱蒸发器结霜温度超过4小时要及时化霜和除霜;

食 品 进 货 查 验 制 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1:查验证明供货方主体资格合法的有效证件,包括营业执照、流通许可证、生产许可证、产品检验证明等;对营业执照、流通许可证、生产许可证、产品检验证明等的复印件进行留存;

2:每收到一批货物,如是查验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等内容;

3:查验预包装食品上的标签:

(1)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

(2)成分或配料表;

(3)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4)保质期;

(5)产品标准代号;

(6)贮存条件;

(7)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

(8)生产许可证编号;

4:如实记录供货者的联系方式、进货日期;

5:如销售进口食品,查验进口食品的合法证明;

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其标签还应当标明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员 工 食 品 安 全 培 训 制 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公司(或我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如下:

1:食品经营人员必须在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相关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之后方可上岗;

2:食品经营人员的培训包括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食品从业人员;

3:定期组织食品经营人员培训,制定培训计划,每季度组织培训一次,每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并做好相关培训记录;

4:培训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北京市食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5:新招收的食品经营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后方可上岗; 6:建立从业人员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内容等记录归档。

食 品 检 查、存储、运 输 制 度

食品检查制度

一:建立食品卫生检查监督小组,定期、不定期对本公司(单位)进行卫生检查和环境卫生检查;

二:把好食品采购、进货关,不准采购霉变、有毒、有害或无证不合格的食品,确保所购食品卫生安全;

三:对储存食品应进行冷藏保鲜,无需保鲜的食品应做到离地隔墙,分类堆放整齐,先进先用前检查有无变质变味;

四:检查结果应有记录,有汇报,查出问题立即解决,并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食品存储制度

一:食品储存有专门的食品库房,进出食品有登记;

二:库房周围保证无污染源;

三:库房配备专职人员定期进行打扫,定期通风换气,定期查看是否有超期食品,如有及时处理;

四:冷藏食品配有专用的冰箱、冰柜;

五:食品储存配有专用的消毒设备,随时对储存的工具、容器等进行洗刷消毒;

六:成品码放时,与地面、墙壁保持一定距离,便于通风,定期检查记录;

食品运输制度

一:运输工具符合卫生要求;

二:运输时避免强烈震荡、撞击,轻拿轻放,防止损伤;不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装混运;

食 品 批 发 销 售 记 录 制 度

一:销售食品时应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

二:设立一个存放台账的资料柜,按照供货商、供货时间、商品类别等不同,将供货凭证进行分类整理,定期装订成册,落实台账管理。三:批发记录应当真实,不得伪造,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

篇7: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1、食品经营人员取得健康证明后才能上岗。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健康证明过期的,立即停止食品经营活动,带重新进行健康体检后,再继续上岗。杜绝先上岗后检查身体的事情发生。

2、定期检查个人卫生情况,使其符合《食品卫生法》和《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相应的卫生要求。

3、在岗员工工作时,不准吸烟、吃食物或从事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活动、不准穿工作服上厕所,或远离工作场所。

4、建立从业人员卫生档案,发现“五病”人员立即调离岗位,并对从业人员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登记。

5、注意个人卫生。衣着应外观整洁,做到指甲常剪、头发常理、经常洗澡,保持个人卫生。

6、员工的私人物品:包括:衣物、药品、化妆品、饰品、及其他物品,不得从放在经营区内,不得在岗期间处理个人卫生。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

1、不得销毁相关证据。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事故危害后果的扩散。

2、商品在销售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时,本着“谁销售,谁负责”的原则。首先向消费者承担责任,赔偿损失,挽回影响,再按照规定的程序追究内部的责任。

3、及时以书面行式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危害程度、死亡人数、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等情况如实上报。

4、封存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材料,并予以召回、停止销售。

5、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具,并进行清洗和消毒。

6、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防止再次发生类似安全事故。

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1、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得得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2、属包装食品的,要对包装食品标识进行查验核对,查验的内容包括:(1)中文

标明的商品名称,生产厂名和厂址;(2)商标、性能、用途、生产批号、产品标准号、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及其标准方式;(3)根据商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的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分和含量;(4)限期使用商品的生产日期,安全试用期(保质期、保鲜期、保存期)和失效日期;(5)对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商品损坏可能危机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的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语。

3、食品进货查验记录真实,保质期不少于二年。

4、进货时查验包括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

5、食品进入店面执行进货查验制度,在进货时查验供货单位的资质情况,查看供货 单位营业执照、食品流通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等,查看质量合格证明,检验检疫报告 是否齐全。

6、检查供货方出具的“一单通”,看“一单通”内容与实际进货食品是否一致,并 按要求规范建档保存。

7、检查经销食品,看是否有质量合格证明、检验检疫证明、是否参杂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食品冒充合格食品,是否为国家命令淘汰、失效、变质的食品。

8、检查包装标识,看食品标识是否虚假,是否有产品名称、厂名、厂址、是否表明 食品主要成份和含量,是否表明生产日期和有效期限。

9、检查商标广告,看食品商标是否有侵权和违法使用行为,食品广告是否有虚假和误导宣传的内容。

10、向批发商索取的各类证件,包括“一单通”统一保管,集中备案,随时接受行政执法部门的检查。

篇8: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当前,许多企业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违规使用募集资金及会计犯罪等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湖南天润化工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存在会计凭证缺失等问题,虚构销售收入8 131万元,其下属企业将货款6 439万元存入员工个人存折。这类问题的产生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具体分析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现状。

1.1 部分会计人员基本道德缺失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变,人们的思想意识及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利用职务之便,获取非法利益。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利用职务之便,把国有财产私有化,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国有企业及相关行政机构;第二,利用职务出售核心业务的会计信息,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私有企业。通过调查,大多数企业都或多或少存在假账的现象。

1.2 会计人员弄虚作假

会计人员受经济利益诱惑,在企业领导者授意、指使下,弄虚作假,篡改会计数据,假造凭证、账表进行假审计、假评估,账外设账,转移国有资产、偷逃税收、粉饰业绩,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编造不实会计信息的主要意图,49% 的会计人员,51% 的非会计人员是偷税漏税;30% 的会计人员,29% 的非会计人员认为是粉饰财务成果,显示公司业绩;21% 的会计人员,20% 的非会计人员是为私吞钱财。但不论是哪一种行为,都是错误的,都背弃了会计职业道德。

1.3 会计人员法治观念薄弱

会计人员法治观念薄弱是其职业道德素质低下的重要体现。第一,一些会计人员不能坚持原则,直接或间接伪造、篡改、毁损会计资料,编制虚假账簿,对外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偷税漏税,扰乱社会正常秩序。第二,有的会计人员,伪造、编造支出单据,侵吞国家和集体财产,或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权谋私。第三,部分会计人员,不严格遵守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准则,对明知有重大错误的和舞弊的会计报表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报告,欺骗广大投资者,违法干预会计工作。第四,会计工作中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严重。

2 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缺乏的原因

当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严重,给我国企业形象带来较大影响。全面系统地分析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因素,为我国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依据。

2.1 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素养有待加强

目前,会计人员整体职业道德水平较低,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部分会计人员专业能力不强,在处理会计事务时墨守成规,且不愿学习新技能,不愿接受新的会计思想及方法,尤其是企业部分老员工,不愿创新,不愿接受新事物,导致知识、技能老化,不能很好地促进企业会计发展。第二,部分会计人员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对国家出台的会计法律法规认识不足。第三,部分会计人员受利益诱惑,自行放弃职业道德,违反会计准则,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2.2 领导者职业道德素质低下

大多数会计人员都服务于企业领导,而部分领导职业道德素质低下,为满足个人私利,利用职位之便,胁迫会计人员为自己服务。部分会计人员在领导者的恐吓胁迫下,放弃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信息造假,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损害企业集体利益。

2.3 监督机制不完善

虽然中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来规范会计人员行为,但是,在会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处罚上,其法律仍不完善,无法对违反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严惩严办,导致部分会计人员无视法律的存在,铤而走险,谋取私利。此外,国家及企业的监督机制也存在漏洞。我国对会计行为的监督包括审计监督、税务监督,但这些监督部门职权分散,且各部门间缺乏沟通和协作,不能有效约束会计人员的违法行为。会计监督体系不完善,使会计管理存在漏洞,一些会计人员丧失职业道德,利用管理漏洞,违规操作,严重损害企业利益。

3 完善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不仅会导致会计人员工作效率低下,企业生产经营蒙受损失,还可能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经济稳定和健康发展。因此,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刻不容缓。

3.1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文化素质

现代会计从业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会计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要具备综合、多元的知识结构和相应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会计行业的改革发展和不断变化的企业经营环境。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不断积累知识,吸纳知识,从而不断丰富和更新知识结构。第二,要能用创新思维提高工作成效。第三,熟悉会计信息高级处理技术及国际会计商务惯例。第四,培养较强的逻辑推理和执业判断能力,从而合理预测环境变化趋势,以便解决企业经营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第五,准确判断企业风险与机遇,从而维护企业利益。

3.2 重视会计职业道德的继续教育和舆论引导

在内容方面,继续教育要注重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注重诚信教育,使诚信作为会计职业道德第一要义,深入人心;要学习会计法规,熟悉掌握最新的会计法规制度;要学习专业技能,提升整体素质,维护职业形象。在主体方面,院校会计专业应专门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使在校学生系统学习会计职业道德知识,养成职业道德观念;企业应将会计职业道德作为会计专业的岗前培训内容;会计人员应定期或不定期参加职业道德相关的继续教育。同时,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离不开正确的社会舆论引导。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应积极通过各种媒体,加大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宣传和引导,建立会计职业道德社会评价机制,树立社会正反面典型示范和警示,潜移默化地使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3.3 加强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内部监控和外部监管

企业内部应加强对会计职业道德的监督和控制,客观、准确、及时地评估企业会计的基础工作和行为。内部控制方面,要建立会计轮岗制度,加强会计人员间的互相监督,建立不相容会计岗位分设制度,使各会计岗位间相互制约。内部审计方面,要加强内审机构监督和人员配置,确保工作独立性,坚持开展预防性、经常性和有针对性的检查。同时,还要加强财政、税务以及审计等主管部门对企业财务工作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发挥会计中介服务机构对企业的监督和评估作用,鼓励社会公众、新闻媒体等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进行监督。

4 结语

上一篇:小学生体育活动特点下一篇:防治出生缺陷宣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