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的主题

2024-06-26

《化石吟》的主题(共3篇)

篇1:《化石吟》的主题

《化石吟》化石图库素材

昆虫是一种种类繁多而具有三对足且多数有翅的节肢动物。最早出现于古生代,中生代繁盛,新生代至今为鼎盛期。现在昆虫多达70万种。中国昆虫化石主要产于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及第三纪地层的页岩中。“热河生物群”的昆虫化石以其保存精美、种类齐全、数量丰富而驰名中外。已发现的昆虫化石已有20个目,120余种。

北票辽蝉

产地:中国辽宁省北票市上园镇炒米甸子村黄半吉沟

时代及层位:晚侏罗—早白垩世义县组二段

基本特征:同翅目、古蝉科。前翅长25mm、宽12mm。前翅三角形,具有1个显著的结脉,横贯翅面。后翅明显小于前翅。翅面具有清晰的色斑。该类昆虫成虫生活在裸子植物的树干之上,幼虫生活在土壤之中。

短脉优鸣螽

产 地:中国辽宁省北票市上园镇炒米甸子村

时代及层位:晚侏罗—早白垩世义县组

基本特征:直翅目、哈格鸣螽科。大型昆虫。中心体长45mm,触角长40mm。翅基部显宽于翅端部。前缘脉短,终止于翅前缘四分之一处。亚前缘脉具一系列分支,所有分支终止于翅前缘。触角细长丝状。腹部末端具有一个显大的产卵器。植食性昆虫,生活于温暖潮湿的森林中。

胡氏辽蝉

产地:中国辽宁省北票市上园镇炒米甸子村

时代及层位:晚侏罗—早白垩世义县组

基本特征:同翅目、古蝉科。大型昆虫,虫体长26mm,前翅长35mm,宽16mm。头小,具一对复眼和三个单眼。喙长,但不超过中胸背板后缘。前胸短于中胸。前翅三角形,后翅明显小于前翅。腹部具有6个可见腹节。该类昆虫成虫生活在裸子植物的树干之上,幼虫生活在土壤之中。

凌源额尔吉纳蚌

产地:中国辽宁省北票上市上园镇四合屯

时代及层位:晚侏罗—早白垩世义县组

基本特征:为软体动物门营河湖区底栖爬行或穴居的双壳类生物,其个体形态为卵形至长方形。壳体膨凸,壳壁较厚。壳顶突而较宽,位于壳长1/3前方。背边较平直,壳面仅具不甚规则的`同心圈,无效射饰,有一宽阔的后壳顶脊。

疹状花格蝉

产地:中国辽宁省北票市上园镇炒米甸子村

时代及层位:晚侏罗—早白垩世义县组

基本特征:同翅目、原沫蝉科。小型昆虫,虫体长12mm,前翅长10mm,宽5mm。头窄于前胸背板。复眼显著,触角丝状,有8节可见鞭节。前胸背板的长是宽的两倍。后足股节强壮。前翅长大于宽,端部圆形。腹部具9个可见腹节。

篇2:《化石吟》的写作特色品析

一.思路严谨, 结构巧妙

作品的前两节以一连串的问句开篇, 一方面表现了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另一方面也打开了读者的思维之门, 引起读者想象远古神秘的世界和倾听神奇故事的兴趣。接着, 其主体部分 (3-6节) 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以“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作过渡, 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 得出了生物进化的观点, 所谓“上帝创造万物”的说法是错误的, 那冰冷的骸骨不就是证明吗?古代生物虽已死亡, 其肉体经过亿万年早就化为乌有, 但它们作为曾经有过的生命之躯的证据是实实在在的, 有这些深埋地下的化石的存在, 就能证明地球上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繁衍不断的。第6节诗人将飞扬的思绪拉回到现实, 巧妙地告诉读者开篇的疑问。第7节回应1、2节, 以“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使全诗结构完整, 有放有收, 有问有答, 开合自如, 自然地完成了衔接与转换, 浑然一体。真可谓思路严谨, 构思巧妙。

二.科学性与抒情性相结合

本诗是一篇以诗歌的形式写成的科普作品。但诗中尽量避免科学术语, 以趣味盎然的诗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化石的科学知识, 增添了诗的形象感和意象美, 将科学性和抒情性有机结合, 富有韵味, 妙趣横生。首先, 题目“化石吟”中的“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样式, 在这里就含有赞颂之意。“吟”字统率全诗, 使全诗突显“赞”的思想感情。有对化石的赞美, 有对研究化石的科学工作者的赞扬, 更包含着对繁衍不息的伟大的人类的赞颂。是化石把我们的“思绪引向远古”, 为我们描绘“生物进化的图画”, 否定“造物主的存在”, 回答了生物进化的“平凡的真理”, “裹藏着生命的信息”。在“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的过程中, 是化石, “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保存了“生命的档案”;是化石, 使我们得以复原恐龙、猛犸, 让我们仿佛看见了它们的“引颈长吼”;是化石, 使我们得以重现远古的林木, 一睹它们“葱茏、幽雅”的风姿。然后, 诗人直抒胸臆, 由化石推及大自然, 盛赞大自然是“高明的魔法师, 卓越的雕刻家”。至此, 作者的感情达到了高潮。诗歌写得美丽而深情, 在宣传科普知识的同时, 又弘扬了唯物主义进化论真理, 诗歌主题因之而深化。

三.语言生动优美, 亲切自然

本诗语言生动优美, 亲切自然, 富有情感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化石。运用拟人手法, 诗人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 并用第二人称“你”指代化石, 使人感觉亲切自然。如“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 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诗人将冷冰冰、硬邦邦的化石赋予了生命, 赋予了思想感情, 它可以和我们交流, 为我们讲述神话。这样就可以使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思索:恐龙猛犸是在引颈长吼吗?化石的脸上有皱纹吗?拟人手法的运用, 使那些化石更加栩栩如生, 亲切自然。比喻手法的运用, 使语言更为生动优美。例如“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形象生动地把生命的信息比作生命的密码;“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 这句很自然地使读者想到人, 人脸上的皱纹就是生命历程的写真, 但作者并不是在写人, 而是在写化石。把化石比作人的脸, 那么, 刻在这张脸上的皱纹不就是生物的档案吗?另外, 本诗节奏鲜明, 声调和谐, 音乐性强, 也增强了行文的生动优美, 亲切动人。比如诗歌开篇运用排比的疑问句, 富有节奏感和启发性, 读来亲切自然, 很容易激发我们的情感冲动, 调动我们探求科学奥秘的兴趣和欲望。

正是由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 诗人能够将《化石吟》这首科学诗写得生动感人。化石啊, 化石, 你是人类活的历史!是你为后人的科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线索!你的神奇与魅力值得我们为你热情赞美!

万红丽, 河南省叶县昆阳中学教师。

摘要:《化石吟》是当代诗人张峰所写的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 也可以看作是一首科学诗, 现收编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人以其巧妙的写作艺术, 表现了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本文谈谈其写作特色。

篇3:化石家族中的新秀——化学化石

人类发现植物化石已有二百多年历史了。最早的记载是1760年,自然科学家埃德沃德•庐赫怀德发现了印痕化石。它是大化石中的第一个成员,以后又相继发现了模型化石、压型化石和“过矿化”化石等。由于大化石不仅保存了植物的形态,而且有的还具有有机残骸,保存了植物的结构,因此,它在人类认识历史上是位赫赫有名的功臣。有了它,才建立了古植物学,才能再现植物进化的各种图象和各时代生机勃勃的植物景观。但是它们也有辛酸之处,由于这种化石不易完整地保存,变化又慢,因此在生物地层学上,始终是个配角。

为了弥补大化石的缺陷,本世纪初又出现了微体化石。这是植物化石家族中的第二代。微体化石个体小,分布广,因此对生物地层的研究特别有用,也为人类寻找石油等矿产解决了一系列问题,因此微体化石成了人类的宠儿。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能源研究的深入和生物化学技术的日益成熟,第三代化石——化学化石又应运而生了。最早研究化学化石的是德国化学家特赖布斯。他在1935年從石油、煤和油母页岩中,获得一些卟啉类的有机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在自然界仅仅在生物体内才能合成,因此它们实际上是人类发现的第一批化学化石,不过当时还没认识到这一点。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于发展生产的需要和人们认识的深入,才把保存在地层里的一些植物形态和生理活动有关的各种化学物质当做化石,这就是化学化石。

化学化石是化石家族中的小字辈,不像它的前辈都是有形态,有解剖结构,用物理方法就可以观察到的个体,而是由一群高分子的有机化合物,或特殊的无机物组成的化石,因而只能通过化学的方法把它们分离出来,并认识它们。化学化石的外形,也不像大化石或微体化石那样有个尺度范围,它大时可以成为一个巨大的矿体,如:煤、石油等;小时则只有极灵敏的化学仪器才能检验出来。因此,它不需要像大化石和微体化石那样,保持一定的外形和尺寸,而只需要很少的样品就能进行鉴别。大化石和微体化石通常用生物学的名称来命名,如准银杏、似苏铁、裸蕨等等,而化学化石则主要是用生物化学的名称来称呼,如:木质素、色素、角质、栓质、蛋白质、脂类等。

化学化石作为一种新型化石,不仅单独存在,有时也存在于大化石和微体化石之中,因此化学化石的分布非常广。据估计,大自然中约有9千4百亿吨有机碳,而其中的三分之二存在于地壳之中,所以由它们和某些无机物组成的化学化石在数量上是十分可观的,比大化石和微体化石要多千百万倍。

化学化石虽然问世不久,但由于它具备许多鲜明的优点,所以它在化石家族中已表现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碳的同位素是化学化石中最简单,最常见的一种。人们不仅用它来确定地层的年龄,而且根据碳12与碳13的比来确定沉积环境是海相还是陆相。最近美国科学家就根据这一点,科学地解释了陆相煤核成因的原理。

存在于大化石或微体化石之中的化学化石,又是帮助人们确定许多古植物之间亲缘关系的重要手段,通过生物化学分析所得的结果,有时比通过形态和解剖所得的结果更为可靠。

大自然把千千万万的生物体变成了化学化石,其中有的已成为人类必不可少的能源,而更多的包括存留在地球表面的三分之一的有机碳,人类还无法把它们变成高效的能源或用于别的途径。所以化学化石的形成过程,也是值得人们探讨的。现在有些科学家正在探索直接用植物制造石油,可能就是从这里得到启示的吧。

由于化学化石的用途如此重要而广泛,所以科学家为了研究它们而专门开创了两门的新学科,即古生物化学和古化学分类学。(原载《聪明泉》)

(来源:中国公众科技网)

上一篇:FishC工作室《零基础学习python》全套课后题下一篇:2018植树节活动开场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