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所学专业的认知

2024-04-08

对大学所学专业的认知(精选7篇)

篇1:对大学所学专业的认知

对大学的认知

以前大家都说,大学是每个人的象牙塔,走上塔尖就等于成功了。可是慢慢才发现,一旦走进这个象牙塔,然后再走出去,这其中的差异实在太大。它能将一个人送进天堂,也可以将一个人葬进地狱,而这绝大多数取决于自己。

对大学的认知,并不想多说,毕竟我还没毕业,仅对它做浅浅的认识。进入大学便意味着独立。大学,独自生活,大多事情由自己考虑,衣食住行,一切的一切全都砸过来,突然发现,原来有那么多事情要做,原来独立如此艰难。从此我体会到了父母的难处。

四人间宿舍,室友间相处至关重要,庆幸的是寝室里每个人都很温和。相处一段时间后,才发现,原来每个人不像第一印象那样,原来最平淡的人其实最疯狂,最严肃的人其实最细腻。

慢慢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家已熟悉了大学的流程。

大一的我们,没有了父母的监督,无法无天,肆意地张扬着我们的青春。脱离的军训的泥沼,脱下军训服,换身衣服,我们从流着汗水的小兵变回了幸福的天之骄子。开始,我们积极地参加社团,学生会,碰得头破血流,却毫不气垒。那时我们似乎有着用不完地劲。

而大一的我们又是分水岭产生的开始。有的人斗志昂扬竞选班干,参加各种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能力;有的人认真学习,流连于自习室和图书馆之间,成为一名学霸;还有的人逃课,沉迷游戏,书本束之高阁。日复一日,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的生活明显产生变化。也许我们时间的长度上相同,可是时间的深度上大家都深知。

大学生活也过去一个多学期了,在那逝去的大半年时光里,也初步认识到,大学并不是那么好混过去的,还是需要一定的理想追求,否则也会沉沦与堕落。大学是一个培养人才,同时也是一个培养人渣的地方,为了不成为人渣,也要努力。大学生活只是人生中的一段经历,这场经历是我们人生的财富,我希望我能好好珍惜,把握它,让青春不留遗憾。

何秀苗

篇2:对大学所学专业的认知

国外法律教育开启了现代大学法律教育的先河,国外法律教育具有教育质量水平高且学风严谨的特点,是法律教育界的典型模式。与国外法律教育相比,我国的法律教育起步较晚、起点较低、历史也较短,因此,要想完善和发展我国高校法律专业授课的模式有必要借鉴国外先进性、系统性和规范性的法律教育模式。因此,本文以西北某大学为研究对象,通过了解国外法律教育模式的发展历史及其优缺点,取其精华,为西北某大学法律专业授课的改革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国外法律教育模式的发展历史

国外法律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二是以英国为代表的判例法系,也成为普通法系。二者的法律教育模式有所不同,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教育主要是在大学,而判例法系的法律教育主要是在律师学院。

1.早期的国外法律教育模式

从12世纪起,国外陆续开始出现具有法律教育性质的学院,其主要集中在法院附近。到14世纪,这样的学院慢慢越来越多,这种具有私塾性、法律专业性的教育形式就是早期的国外法律教育模式。

以具有典型性的英国为例,1753年英国开始了大学的法律教育,为英国的大学法律教育揭开了新的篇章。19世纪,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陆续成立自己的法学院。早期的法律教育模式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与实践紧密联系。<2)法律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3)学生的专业能力水平较高。但是,国外早期的法律模式也具有思想封闭、视野狭隘的缺点,大学法学院的法学教育水准相对较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外大学陆续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包括:首先,在大学中,对法律专业的学生进行法律专业知识的教育。其次,与当地的法律培训中心或者法院进行合作,对学生进行法律实践性的锻炼与培训。最后,培养法律专业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其从业法律工作以后能够继续学习法律知识,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改变了国外早期的法律教育模式,促使了国外现代法律教育模式的诞生。

2.现代国外法律教育的模式

现代国外法律教育模式,一方面顺应了全球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其法律教育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另一方面也保持了其自身传统的`优势。现代国外法律教育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法律教育的培养目标。国外各个高校的法学院主要是培养大学生具有专业的法律知识和能力,通过法学院的学习,为其从事法律行业工作创造条件。如果学生想从事律师行业的工作,首先,必须完成大学法学院的专业课学习,取得法学学士学位。其次,修完必修的法律基础课程才能参加律师资格考试,而取得了律师资格证书才能真正从业律师工作。

第二,法律教育的教育内容。国外法学院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法律基础知识,基本的法律理论和技巧,法律思维能力,分析、判断以及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通过法律课程的学习达到培养学生能够以一个法律从业者的角度去思考法律问题、解决法律问题的目的。

第三,法律教育的教学方法。国外法学院的法律教育模式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及思考模式。因此,教学的方法主要是由老师准备课程资料,收集一些具有典型性和代表的案例,提前给学生布置其各自的任务,在课堂上,由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与此同时,国外还实行导师制度,即每个老师都具体负责几个学生,学生在法律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向自己的导师请教,导师也根据学生的特点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安排学生的课程和课外学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四,法律教育的教育评估。国外法学院的教育评估指标具有多样性。其法学教育评估体系比较完善,主要分为两部分。一个是教学质量评估,另一个是科研等级评估,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学质量评估主要考查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等级评估则是考查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二者的结合使得法学院教学水平保持较高的水准,同时还能使其能够走在法学科研的前沿。

第五,法律素质能力的培养。国外的法学院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基础法律知识和法律实践能力。此外,学校还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安排法律伦理、道德等课程来提高法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国外法律教育模式的优缺点

1.国外法律教育模式的优势

从总体上来说,国外法律教育模式主要具有开放性广、灵活性高和实践性强三个优点。

第一,国外法律教育模式的开放性。国外高校的法律教育具有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学生可以不用在乎对错,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第二,国外法律教育模式的灵活性。不同于传统填鸭式教学只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死板的理论知识,国外的法律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国外法学院的教育模式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老师上课的时问较少。这种教学方式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第三,国外法律教育模式的实践性。国外法律教育向来注重法律实践教育,其主张通过提高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具有职业性和专业性的法律人才。

2.国外法律教育模式的劣势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肯定国外法律教育模式优点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国外法律教育模式的缺点。其缺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忽视抽象思维、轻视理论教育。国外法律教育模式注重法律实践,但却轻视法律理论教育,这种教育模式使得法律专业的模式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但是却使得学生视野比较狭隘,见识比较封闭。

第二,实用性较强,学术性缺乏。国外法律教育模式主要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很强职业性和专业性的实用型法律人才。但是这种教育模式也造成一种困境:虽然国外法学院尽力培养法律人才,但是学生毕业后却很难担当律师、法官这种角色。知识面受限、思维模式的狭隘限制了法律专业学生以后工作生涯的发展与提升。

对西北某大学法律专业授课的启示

本文通过对国外法律教育模式的历史发展以及优势与劣势的分析,我们认为,对西北某大学法律专业授课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西北某大学法律专业授课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西北某大学的法律教育必须既要重视法律理论的学习,同时又不能忽视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国外的法律教育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外大学的法律教育由于过分地重视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法律专业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不利于法律专业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因此西北某大学必须借鉴国外法律教育模式的成功与不足,在其法律专业授课中,要注重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第二,西北某大学法律专业授课既要注重知识的深度又要注重知识的广度。西北某大学法律教育一方面应培养具有应用型的法律从业人员;另一方面,还要使得学生具有其他专业的知识,掌握更多不仅仅局限于法律专业的知识,使得法律专业的学生成为知识面宽广、视野开阔的法律通才。与此同时,西北某大学还可以通过开展法律双学位,吸引更多其他专业的学生来学习法律知识,提高高校高素质人才的法律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篇3:对大学所学专业的认知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音乐、舞蹈学专业,就业,相关度

一、音乐学、舞蹈学专业就业总体趋势

据调查了解,目前音乐学、舞蹈学专业的毕业生,除了在教育行业任教、从事音乐理论研究、考研以外,可以在媒体从事音乐编辑工作或在传播领域从事策划和经纪人工作,组织文艺演出。而专业技能强,擅长表演的毕业生,主要选择到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等相关的部门、机构从事表演、教学及研究工作。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业的兴起,许多新兴的行业需要大量有艺术天分的人才。在艺术领域,有着不少机会,关键是要做好准备。从经济发展的大背景看,政府也越来越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未来将着力培养文化领域的领军人物和专业人才、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艺术人才。

二、本系2013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介绍

2013届我系共有毕业生211名,其中音乐学毕业生169人(湖南籍毕业生16人),其中男生59人,女生110人;舞蹈学毕业生42人(湖南籍毕业生2人),其中男生8人,女生34人。

所谓毕业生所从事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度是指,被调查者在接受调查期间,其所从事工作与大学所学专业直接相关者所占的比例,以上表格是本系就业办于2013年12月31日对2013届毕业生所从事岗位与所学专业的相关度进行的调查结果。

从表面上看,我系学生所从事岗位与所学专业的相关度,这似乎合情合理。音乐学就业较上年度来说,就业分布情况及专业相关度基本趋于稳定(2012届音乐学毕业生相关度较高36%,相关度一般26%,相关度较低38%),2013年我们迎来了第二届本科舞蹈学毕业生,舞蹈学在校期间开设的专业课相对音乐学来说更多,专业性更强,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各种舞台表演和艺术实践,专业功底相对较好,通常跨专业就业相对来说较难,所以专业的相关度较高,与往年比较略有变化(2012届舞蹈学专业相关度较高63.2%,相关度一般18%,相关度较低18.8%)。

三、毕业生所从事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度分析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环境,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改善,人们对于艺术的鉴赏能力的不断提高,在大中国掀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艺术学习热,这给各种艺术类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很多的就业机会,从另一方面来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艺术的审美标准和要求也与日俱增,艺术类的毕业生也必须掌握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良好的艺术修养,全面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这个市场的需求,正如上戏教务处长陈其毅说过:艺术生的就业问题主要取决于个人,任何学科都有其优势和劣势,关键看个人的综合素质与实力。事实上,与基础学科相比,艺术生有更多机会做兼职,完全可以利用兼职的优势,多培养动手能力,了解社会对艺术生的需求,早为就业铺路。

目前本校音乐系开设了音乐学和舞蹈学两个专业,按照正常情况,大多是面向学校就业,而从上表看这方面的比例是较少的,从整体来看,本系毕业生所从事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度统计看,存在以下几个原因:

1、音乐学、舞蹈学是属于传统的人文学科,面临社会需求萎缩的生存压力,目前很多的中小学校音乐、舞蹈老师都趋于饱和,有不多的学校缺少音乐、舞蹈老师,但需求量非常小,本系是一个新建的地方本科院校,办学质量,培养人才质量都在进一步接受市场的考验,而稍微好一点的重点中小学就会设立一些一般本科院校无法逾越的门槛,招聘音乐学院,艺术学院的毕业生,因此,给本系音乐学,舞蹈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事业单位工作从事音乐教学工作的毕业生相对较少,相关度较低。

2、从上表看,本系毕业生在政府机构、部队、参加国家地方项目就业的人很少,或者几乎没有,目前考公务员、选调生、村官、西部志愿者与音乐、舞蹈有关的岗位较少,而且需要较高的文化功底,而艺术类学生在这方面刚好是薄弱环节,很多在笔试环节就被刷了下来;部队的文艺兵招聘的数量很少,而毕业生学习音乐、舞蹈多年,很多不太愿意放弃自己的专业;参加国家地方项目就业也需要较高的文化基础做保证,而音乐学、舞蹈学专业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因此以上几种就业比例很少,相关度很低。

3、随着素质教育,音乐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感受美、追求美的能力不断提高,社会上掀起了一股股学习音乐、舞蹈的热潮,给越来越多音乐专业和舞蹈学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提供了就业的机会,在笔者所在的地级市就有将近20所大大小小的音乐、舞蹈培训机构,每年给本系毕业生提供了上百个职位,给学生们提供了很好的艺术实践的舞台,但这些岗位工作的工作收入一般较低,工作异动性较大,工作强度大(我们通常把这些岗位叫做灵活就业),专业相关度高。从本系的情况看,外省的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95%左右,山东、河北、江苏、江西,山西等省份居多,女生占了学生人数的69%,据了解,大都女毕业生都是独生女,父母希望他们回家参加当地的教育部门招教考试,为本系就业的数量和质量带来很大的难度。

四、提高毕业生从事岗位与所学专业的应对性措施

音乐学、舞蹈学是专业性很强的专业,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给这些艺术类专业敲醒了警钟,一个音乐类的毕业生必须具有多方位的专业素质,能唱,能跳,能弹,能上得了讲台,同时还要上得了舞台,总体来说对于我们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为了进一步提高我系的办学质量与人才培养目标,切实提高毕业生所从事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度,本系采取了以下几个应对性措施:

1、从增加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出发,注重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推进能力驱动型的专业就业,音乐学和舞蹈学专业就业相关度较高的工作是教师和表演,在系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中,正确的把握方向,加强对学生教师技能和素养的培养,提高专业功底和综合能力,切实提高学生艺术实践能力。

2、音乐学、舞蹈学专业具有高度的专业性,我们必须坚持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适当的办学规模、稳健的前进步伐体现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在办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分析社会需求,保持学校适当的发展速度;另一方面,应在保持学科特色的基础上,注重对教育资源的整合,以及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通过提升培养质量,提高人才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扩大本系在湖南省的招生比例,培养优秀的人才服务于本地区经济,减少人才流失和跨省就业带来的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3、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音乐学、舞蹈学专业学生活泼,开朗、富有个性,有些具有较好的经济头脑。据统计,近五年来本系学生成功创业12例(其中10例创业与音乐、舞蹈相关),直接带动了系部近200人就业,无形中提高了学生从事本专业就业的相关度。

篇4:对大学所学专业的认知

[关键词]人文教育 人文素养 途径 专业化

[作者简介]朱尚华(1969- ),男,湖南怀化人,怀化学院人文教育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哲学、课程与教育方法论的教学和研究。(湖南怀化418008)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人文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湘教发[2003]98号-60B)。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0-0166-02

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仅有科学教育,没有人文教育,人只有“如何而生”的本领,而没有“为何而生”的觉悟,将会给人类自身、给大自然带来难以估量的负面效应。有社会学家提出,21世纪的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唤回失去的人”。因此,人文教育在今天的大学里不可缺失,须进一步加强。近年来,各高校纷纷设置人文学院甚至人文教育专业,正是反映了这一时代要求。

一、大学“人文教育”的内涵与使命

人文,即人性、教养,它关注人的理想、信念、德性、价值、精神等问题,是人性进化的标志。大学人文教育必须以人的人文素质发展为目标,将“人文精神”通过教育活动、环境熏陶等方式和途径,内化为人的品格因素,实现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全面塑造。

1.在科学理性中根植人文精神。人文强调人的和谐情感,关心人的需要和精神世界,引导人们追求善和美,赋予人类的生产、生活、乃至科学活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的导向;科学强调逻辑和理性,帮助人们摆脱愚昧、认识真理,提供知识和方法,增强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直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物质财富的增加,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科学和人文在现象上各自代表着不同的倾向,但事实上,科学精神是现代人文精神的主导形式,贯穿于现代文明的各个方面。科学使人从神的阴影中走出,获得了独立性,使人的尊严、权利有了立足的前提;科学使人的认识能力、感受能力、创造能力得以解放,使人体认到自由、平等、独立、人权;科学将神性道德转变为人性道德,把与幸福对立的善转变为幸福与善的统一。因此,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渗透人文关怀,发展具有科学精神的人类道德,实践真、善、美的统一,是当代大学人文教育的应有之意。

2.在整体性视野中发展人的个性。人文精神作为普遍性的原则,是人的类意识体现,而类意识正是通过那些发展最丰富的活跃个体体现出来的。因而,个体的挺立又是人文精神的根基。个体追逐自由,社会追求秩序,个人与社会间的矛盾和张力是永远存在的,现实中的个人总是需要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确证自身,在社会价值体系中寻求自身价值的实现。现代信息文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的发展都为个体性的长足发育提供了良好条件,同时又以个体性的发育为前提。作为市场经济的竞争主体、民主政治的自主主体、现代文化的创造主体的现代个人的特性,是在现代化的社会进程中逐步形成的,现代个人又作为现代化的主体,强有力地推动着现代化进程,这是现代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形式。因此,现代人文教育应一方面促使个人适应现代社会高效运行的机制,另一方面要自觉建设更合理的社会文化机制,以适应现代人的个性、独立性、自主性、创新性等具体内涵的个体性发展。

3.在高智能条件下培养人的高情感。人文精神作为人类精神本质的体现,曾在人与动物、人与神、自我与他人的张力间显现,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在物欲化的畸人和智能化的机器之上寻找立足点,使人不听命于本能而沦为高级动物,也不因只求效率而沦为智能机器。人与机器相区别的本质特性在于情感,情感是本能的升华,是机器难以模拟的,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生物性和个体性局限的情感,如仁慈、善良、同情、悲悯、宽恕、慷慨、包容、友好、兼爱、平和等,体现出完整人性的魅力和自由个性的风情,是现实的个人精神世界的基础,是通向人的本真状态的捷径。在高科技发展的时代,必须伴以高情感与之相匹配,只有高情感才能制衡高技术,使人依然能高居为高科技时代的主体。高情感是人性的自然流露,是人文精神的感性体现,它体现出对高度序化、物化、理性化、机器化的当代文明的反思和批判,是对生命、意志、冲动和本能等情感的教育呼唤,是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关照和人文素养的陶冶。

4.在现实的关切中树立终极信仰。在社会进程中,人文精神总是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保持着必要的距离,以人类的生存为对象,反思和批判着人类社会生活,在对人类命运和人生意义的终极关怀、真善美的终极价值层面上高瞻远瞩。与此同时,人文精神又总是热情而具体地关注着现实人生,关注人的意义依托、价值取向、情感健康和个性发展等问题,关注现代物质文明条件下人的生存质量等问题。可见,人总是在现实与理想这两个永远不可能重复和永远不可能到达的极地间跋涉,理想目标的确立使人的行为和社会的运行机制高度序化而产生巨大能量与效率。理想是以信仰为基础的,信仰作为人类精神的一种状态,是人类对其生命本质和存在意义的意识和追求,是对人类本身生存局限性的主观弥补和超越。信仰把人的活动从现实引导到未来,使人追求更高的目标,追求生命的完整和完善,追求人类的团结和合作,它确定未来的方向和目标系列,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巨大推动力,是人生的最高向导和最可靠的指南。

二、大学“人文教育”课程的途径

课程是学校为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是借助系列化的内容和一定方法而实施的教育活动进程。课程的学习是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知识、能力、信念等素质及结构的形成。大学人文精神的教育,既要依靠以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形式等明确陈述的显性课程,更要依赖于对于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具有深刻而持续影响的文化氛围、组织活动、物质环境等隐性课程。

1.人文知识课程:人文精神的理性认知。人文学科是直接表现人与人的关系、人的意义和价值的知识,学习人文学科课程对人生必然具有指导作用。因而,大学应尽力从人文学科课程中挖掘人文精神。加强人文文化的学习就是要学习好文、史、哲知识,尤其是哲学,这可以起到修养学生人格、灵魂和道德的作用。当前,大学人文讲座常常座无虚席,反映出大学生对这些人文文化的渴求,也反映出大学生人文知识的缺乏。因此,应多开设人文学科课程和一些关于人文文化的讲座,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和更深刻地认识、理解人文文化的精髓,使学生的道德素质、人文修养、人生境界能够得到提升。

2.人文精神在专业学科课程中的渗透。专业学科课程,即一般意义上的科技专业课程。人文精神在专业学科课程及科学活动的方方面面都能得到体现。首先,科学知识是舟,人类的善良之心和爱美之心犹如两只桨,在协调有力的划动中使知识之舟前行,求善、求美的人文精神正是科学活动的原动力。其次,在对待科学结果时,科学工作者所表现出来的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不唯上、不唯书、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更蕴涵了无比珍贵的人文精神,那是一种对科学的敬仰和执著。再次,在科学成果的应用上,以关心人类的终极人文情怀为出发点,科学研究者对科学成果的使用始终怀着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严谨慎重的态度,确保它们对人类有利而无害。人文精神像一条红线把科学活动的各个方面环环相系,因此,大学教育中应该大胆探索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具体途径,自然、巧妙、适宜地将人文精神融入专业教学中去。

3.校园隐性课程:对人文精神的培育。要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高校必须营造一种和谐的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氛围。诚然,要形成人文精神,首先需要了解人文知识,这是必要的,但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还是不够的,也就是说,具备了人文知识,并不一定能具备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识存在不相关性。人文教育不仅仅是指开设几门人文课程,传授人文知识。教师在言行中自然彰显的人文精神,能使学生被其人格魅力所感染,从而达到受教育的目的;学校拥有了浓厚的人文氛围,学生就会于无形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不仅获得了人文知识,达到了“知道”的水平,同时也逐渐在实践中形成了人文精神,达到“体道”之境界,只有这样,人文教育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三、对大学“人文教育专业”特点的认识

人文教育无论从其内容还是方法来看都表明:它是一个社会对人的素质的普适性要求,是一项以培养人的人文素质的通识性教育,它可以通过专门的人文课程来实施,也渗透于专业科技课程和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文化熏陶之中。而“人文教育”作为大学的一个专业来建设,其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质,其专业特点才能得到显现。

1.具有更高境界的人文素养。人文教育既然是培养人的基本素质的通识性教育,那么,对人文教育专业的培养对象而言,其素养就应在通识要求之上,有更高的修养境界。例如,有良好的个人习性和伦理价值观念,能自主而健康地安排好个人生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能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关系,具有“以最大限度地增益于每一个人”的态度来服务社会;有着崇高的理想和信念,高瞻远瞩,能在精神信仰领域起到引领社会的作用。

2.进行人文科学研究与探索的能力。人文科学以人的思想、情感、观念等精神现象为研究对象,体现的是人与自我精神世界的探究关系。人文科学所要探讨和揭示的是人类各种精神现象的真假、善恶、美丑属性,及其形成过程和发展规律。人的行为受精神支配,人所拥有的思想、情感、观念,总是可通过一定的言行和习俗,尤其是专门的文化艺术活动得以表现。因此,作为人文教育专业的培养对象,要能够对人的行为和习俗进行价值与意义的分析,对人们的文化艺术等活动进行理性反思和批判。解答包括人的情感、信仰、审美、自由、幸福等关于人的信仰与情感、自由与幸福、价值与发展之类的人本性问题。要能为关怀人的生存与价值,优化人的心理与人格,增进人的自由与幸福,守护人们的精神家园,建构一个理想的精神世界而自主地进行探索研究。

3.具有从事人文精神教育实践的能力。从职业归属来看,人文教育专业是一个本科层次的师范性专业。总体说来,它要求所培养的学生应对教育思想和理念有着时代的理解,能本质地把握学习规律、精湛地掌握与运用教学方法和技术;能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引起、激发、指导和帮助学习者学习,使学习者明确学习的目标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更具体地说,要能够从事中学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工作,具有进行校园文化等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的能力,以便对受教育者进行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时伟,薛天祥.论人文精神与人文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3(5).

[2]司晓宏.人文精神、人文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J].陕西师大学报,2002(5).

[3]陈云恺.人性教育:人文教育的“课程方法”[J].高等教育研究,2002(4).

[4]李锐青.大学人文教育再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J],2004(4).

[5]王静娴.对高校人文教育的再思考[J].江苏大学学报,2006(2).

[6]袁了凡.对当代大学人文教育的启示[J].学术讲坛,2006(9).

篇5:对大学所学专业的认知

一、概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西交流的增多,口译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需求量逐年增加,因此各高校也逐渐开始重视英语口译课程。但是,英语专业学生有专业口译课程,而非英语专业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英语口译的训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政策指导,现实需求和笔者对本校部分学生的调查情况都表明了非英语专业引入英语口译课程的必要性。而且,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当前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环境也为非英语专业引入英语口译课程提供了可行性。笔者根据两年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经验和2009年07级非英语专业学生“3+X”教学模式中的非英语专业口译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一下非英语专业口译课程教学中的一些感受和启示。希望能对本校或其他高校推动非英语专业引入英语口译课程起到积极作用。

二、非英语专业引入英语口译课程的必要性

(一)现实的需求

一方面,社会的现实需求。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各领域的对外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急需既懂专业又能进行英语口译的人才,而英语专业的学生,因其专业和人数的限制,无法满足各行业对口译人才的需求,因此培养同时具备专业知识和英语口译技能的人才成为我国英语教育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另一方面,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现实需求。多数大学生的口语和听力依然薄弱,远远落后于读写能力。口译过程中第一个环节就是听力理解能,所以毋庸置疑口译的练习能加强听辨能力。学生在阅读中学到的词汇在口语中的使用频率很低,造成积极词汇量很小。因此,口译的练习可以用来加强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用较高级的词汇来表达有一定深度的思想感情,扩大口语积极词汇量。

(二)调查的结果

笔者曾在2009年对07级非英语专业的200人做了不记名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89%的学生认为口译在以后的工作中很重要,87%的学生希望学校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英语口译课。该调查表明,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口译感兴趣,并已经认识到了其重要性,希望能参加非英语专业口译课的学习,有很大的英语口译学习热情。

三、教学实践与启示

本校对07级学生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了“3+X”改革实验。前三个学期教授原来四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即到大二的第一学期结束,大学英语基础课程的学习已经结束,而且大部分学生已经通过了四级考试,甚至有些已通过了六级考试。这时,2009年9月,即07级学生大学英语的第四学期开始,我们为全校07级非英语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些ESP课程备选,其中就有英语口译课,而且有240人选修了英语口译课。这一学期的英语口译教学实践对非英语专业引入英语口译教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实践和启迪作用。下面根据笔者两年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经验和这次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译课程的实践,总结一下在具体教学中的一些感受和启示。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

参加本课程学习的是非英语专业的大二学生,多数学生没有接触过英语口译,所以不能过高的期望他们能经过一个学期的口译学习就能达到英语口译等级证书的水平。所以大学英语口译课的教学目标应围绕以下方面:了解口译一般知识,掌握交替口译的基本技能,能承担生活口译和间隔长度为2~3分钟的基本专题的交替口译,为应对将来的挑战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筛选

教学内容应由教师和学生共同选择。现在市场上还没有专门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编写的英语口译课本,所以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选择。

在本校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译教学实践中,笔者首先确定了基础理论导入和口译技能训练这两部分教学内容。基础理论导入对于学生学好口译有理论指导作用。比如,释意派翻译理论的介绍,对于学生摆脱语法思维模式,理解口译过程,建立以意义作为口译单位的理念,都有必不可少的理论指导作用。

英语口译课是一门技能课程,很多学生选修口译就是想在以后的工作中能用的上,能增长一门技能。所以口译基本技能训练应该作为另一部分教学内容。英语口译过程中的技能比较多,到底选取哪些作为大学非英语口译训练的教学内容呢?美国蒙特雷高级翻译学院院长鲍川运教授曾建议,大学阶段英语口译技能的培训可以主要围绕听辨能力、预测能力、原语复述能力、语言转换能力、无笔记记忆能力,这里鲍川运教授强调了这个阶段最好不要涉及笔记训练。

在确定了基础理论导入和口译技能训练这两部分教学内容作为主要骨架之后,专题内容选择可以由学生来决定。技能的训练可以以专题内容作为载体,而专题的选择,笔者把决策权交给了学生。笔者对这24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采取投票的形式来了解学生最喜欢和最需要接触的专题内容。下面为投票百分比排名前五名的专题内容:奥运等体育话题投票百分比87.5%;旅游观光投票百分比84.2%;礼仪款待投票百分比83.3%;文化交流投票百分比82.1%;商务谈判投票百分比79.2%。

了解了学生感兴趣的专题,教师来选择相关专题的文章。选择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和背景知识范围来选择,避免文章内容太技术化或者专业术语过多等现象,应尽量一般化或者有代表性。然后把口译技能的训练融合到各专题的文章中,同时还要注意拓宽学生背景知识。

另外,为了提高口译学习的趣味性,还可以在相应的专题里加入一些电影片段和歌曲的现场口译练习,比如,笔者曾在奥运等体育专题中增添了对奥运歌曲进行现场口译的环节,在文化交流专题中,挑选了一些经典电影的对白和独白片段让学生进行现场口译练习,学生不仅感兴趣,而且摆脱了口译相对严肃话题时的压抑和紧张情绪,口译实践练习得主动而精彩。

在学期结束前,笔者对选修口译的学生又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95%的学生认为本门课程的学习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是个挑战,67.1%的学生认为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自己的口译能力有了很大提高,70.8%的学生认为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自己的听说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四、结语

本校非英语专业口译课程的实践初步显示是成功的,但是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仍然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而且,目前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还不完善,尤其是教学方法、教材编写、测试方法等方面。因此,大学非英语专业引入口译课程是任重而道远的,然而又是拥有广阔的科研空间和巨大发展活力的。

参考文献:

篇6:文员个人简历的所学专业描述

专业描述 毕业院校: 广州大学 最高学历: 本科 毕业日期: 2008-01-01 所学专业: 中文秘书 第二专业: 计算机应用 培训经历: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专 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2001-09 2004-06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计算机应用 大专 2005-02 2008-01 广州大学 中文秘书 本科 专业描述 2006年9月-2010年7月 广西民族大学 档案学 本科 工作经验至今有 1 年工作经验 南宁市西乡塘档案局 2009年7月-2009年8月 公司性质:行政机关 行业类别:协会、社团、政府公用事业、社区服务 担任职位:行政/人事类-行政文员 工作描述:在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档案局实习,从事档案录入、整理以及库房管理等工作 技能/专长 语言能力: 英语(良好);普通话(优秀) 计 算 机 能 力: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 技能专长: 档案管理专业技能知识结构牢固,英语已过国家四六级,英语基础知识扎实,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及翻译能力;熟悉计算机网络、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熟练操作WindowsXP/2k。 专业描述 毕业院校: 郑州大学 最高学历: 大专 毕业日期: 2005-07-01 所学专业一: 计算机应用 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专 业 2004-09 2005-07 河南郑州大学 计算机 大专 专业描述 毕业院校: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最高学历: 本科 获得学位: 管理学士学位 毕业日期: 2013-07 专 业 一: 会计学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所学专业 2009-09 2011-07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会计学

篇7:电工电子专业所学课程

培养目标编辑 以终身教育、素质教育、个性教育为基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能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适应“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领域的各项工作,并在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有专长的宽厚型、复合型具有创新能力的中级技术工人。

课程设置编辑 基础课

德育、语文、数学和基本应用技能、英语、物理、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就业指导。专业课

1、机械制图

学习工程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投影原理、视图、剖视、剖面、零件图、装配图、轴测图,使学生能绘制简单的零件图、装配图,并具有阅读视图和绘制控制工程图的能力。

2、电工基础

学习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使学生掌握直流电路、交流电路和一阶动态电路的计算及基本分析方法,了解非正弦周期性电流电路、二阶动态电路的概念和磁路的基本概念,会进行简单磁路的计算。

学习常用电工仪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使学生掌握直流、交流仪器、仪表的使用。会分析简单常用电工仪表的一般故障的排除方法,能正确使用电工仪表,并培养学生处理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学习基本电子器件和基本放大电路的原理、特性和主要参数,放大电路和反馈电路的常

用分析、设计方法、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结构、特点、技术指标、基本接法和典型应用电路,了解功率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和直流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为学生正确分析电路和维修仪表打下基础。

通过实验,是学生掌握常用仪器、仪表的结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掌握常用电子器件特性及主要参数的测试方法,并能合理选用。具有对一般电子电路接线、测试、分析故障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能力。为学习计算机、及数字仪表打下扎实的基础。

4、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学习常用逻辑代数基本定律、常见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电路的组成及分析方法,并且具有初步设计能力。了解脉冲的产生及整形电路、A/D、D/A转换的基本原理与典型集成块的外部引线端。

5、电工内线与电气安全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电气安全的基本常识,了解电气布线和施工方法。

6、电子测量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电工电子仪表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测量方法。

7、电机与电气控制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得电机及电力拖动方面的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计算能力,并受到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熟悉电动机的基本知识,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会分析电动机的常见故障。

学习常用控制电器的结构、原理、规格、型号及用途,掌握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一般控制线路的分析、设计并熟悉一般生产机械电力设备的用途和工作原理、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的基本知识。学习变压器、交、直流电机和控制电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工作特性。

8、电工识图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工绘图方法、原则;常用电工、电子元件文字和图形符号;能正确识读和绘制电工、电子线路原理图、安装图。

9、电子设计自动化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熟悉并掌握一种版本的电子线路CAD和电子线路工作台软件的使用。能使用计算机绘制电路图和设计相应的印刷电路板。

10、网页制作与设计

利用常用网页制作软件进行网页制作与设计,完成个人的网页制作,能做到在网上发布有关的信息。

11、电力电子技术

学习晶闸管的基本原理、主要参数。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可控硅整流电路和有源逆变电路的基本原理、波形画法、晶闸管的保护及并联、晶闸管触发电路,了解晶闸管无源逆变、交流调压等电路的基本原理、波形分析及主要参数影响,具备一般可控整流设备的安装、使用能力。

12、单片机技术

学习单片机的特点、结构组成、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使学生掌握单片机的特点、组成、各部分的工作原理、微处理器、存储器原理、CPU与外设交换信息的方法、中断过程的方法;学习输入/输出过程、采样原理A/D和D/A应用、常用I/O接口芯片的使用方法;学习汇编语言及程序设计方法;学习单片机硬件系统的应用与开发。

13、可编程控制器

学习可编程控制器的构成原理、硬件组成及各组成部分地工作原理,掌握常用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语言及握编程方法,使学生会进行PLC系统的初步设计。

14、工厂供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工厂变配电系统各个环节及一、二次电气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功能,能正确分析中小型工厂变配电系统一、二次接线图,掌握电力负荷及短路电流计算的初步能力,并能看懂电气安装图,掌握车间变配电所、配电线路及电气照明的设计方法及基本内容,具有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的基本知识。

15、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本课程主要讲授检测与转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传感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具有选择、测试调整传感器的能力,了解检测系统中常用测量电路的工作原理、检测装置、信号变换、信号处理和有关接口电路工作过程及参数的稳定方法等。

16.C程序设计

本课程主要讲解用c语言设计简单程序,通过学习能简单的编辑一些小程序。是电子专业必选课程。

选修课

1、市场营销

学习经济法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经济合同、商标、专利、所有权及涉外等法律制度。学习市场学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市场营销的策略、市场调查与预测的方法、手段。学习公共关系学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开展公关调查、公关宣传、公关交际和一些综合公关活动的作用和方法。

2、企业管理

本课程的企业管理部分主要介绍生产过程的组织、劳动定额、计划管理、质量管理、成本资金和盈利等内容,技术经济部分主要介绍技术经济分析的原理和方法,使学生了解如何把技术和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具有技术经济分析和综合评价的基本能力。

3、环保概论

学习生态和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和三废处理的原理与方法。

4、AUTOCAD 2000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现代化的设计手段,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和AutoCAD软件包的使用方法,掌握二维绘图、二维编辑、三维表面模型、三维编辑坐标系等知识;并取得相应国家证书。

5、VB6.0

本课程以VisualBasic6.0为基础,讲授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程序设计方法,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可视化计算机程序设计方法,能够独立编写应用程序,并结合相关技术如数据库、API函数,进行中小型系统设计与开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及可视化编程功能,掌握可视化编程技巧及技术,为学生进一步深入自学Visual Basic编程奠定基础。

6、化工常识

学习化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常用简单化工生产设备的性能及运用;了解简单化工生产工艺流程。使学生了解腐蚀产生的原因及防护措施。

实习环节编辑 实习内容

(1)金工实习

学习钳工的基本操作,了解金工基础知识;通过制作小工件,学会使用钳工常用工具和量具,并使学生了解机械加工的方法和过程。

(2)内外线电工实习

学习常用灯具的选择、照明线路的安装与维修、电工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并进行万用表的设计、安装及调试。使学生掌握电工安全技术,触电急救知识,掌握常用电工工具、电工测试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学习内外线工程的安装、维修和电气设备的接线、调试等项工艺。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学习灯具的安装,单相电度表和三相电度表的安装与接线。

(3)电子实习

学习电子元器件的测试与选择,进行(锡)焊接技术的训练。进行小型电子设备的电子电路设计制作。要求绘制电路原理图、施工图,编制元件和材料表,编写设计说明书,使学生初步掌握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同时让学生将自己设计的电子线路进行组装、调试,使学生熟悉常用电子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维修常识。

(4)电机维修实习

使学生熟悉电机修理的常用工具、材料,并能对其进行正确的使用和选择;初步掌握小型鼠笼式异步电动机和小型变压器的拆装、重绕工艺及修复后的质量检验。

(5)电子自动化设计实习

使学生熟悉掌握计算机辅助电路设计软件PROTELD的命令、工具的使用。能使用计算机绘制电路图和设计相应的印刷电路板。

(6)认识实习

通过本次实习,应使学生了解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化工生产的特点,并初步获得化工厂变配电系统及电力拖动方面的感性认识。

(7)单片机实习

通过实践,使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个小型单片机系统。以达到了解单片机技术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方法。

(8)PLC实习

学习PLC及编程器的使用方法,根据工艺要求,绘制梯形图,编写出完整的程序并进行程序的调试。

(9)电工技能强化训练及考证

进行中级电工所需的技术操作技能训练,使学生全面掌握维修电工中等技术等级的技能、技巧和应知应会。具有安全用电并掌握触电急救方法。通过专业部门认可的上岗操作考核并颁发电工上岗操作证。

(10)毕业环节

毕业环节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全面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在保证数学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结合生产实际选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设计任务。

毕业实习使学生了解工厂供配电、生产组织和管理、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等工作的过程。也可使学生直接参与无线电厂、研究所等企业的生产、科研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电子装置设备的安装、调试及开发、研制过程。在实习中注意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有关的工程实际问题。

上一篇:京沪高速铁路监理一标创优实施细则下一篇:外国美术史与艺术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