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

2024-06-28

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精选8篇)

篇1: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

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防治

针对我国各类水体正面临着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由城市到农村不断扩展和污染程度日益严重的趋势的`污染现状,提出水污染防治的相关措施.

作 者:陈宜菲 作者单位:韩山师范学院环境化学应用技术研究所,广东,潮州,521041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008“”(35)分类号:X5关键词:水 环境 污染 防治

篇2: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

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防治

摘要:我国水资源面临严峻形势,水污染严重,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水环境污染的.特点,其次,分析了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同时,就如何加强我国水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 者:王星华    王炳超  作者单位:康升环保(天津)有限公司 期 刊: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Journal:MANAGEMENT & TECHNOLOGY OF SME 年,卷(期):2010, (18) 分类号:X5 关键词:我国    水环境污染    现状    防治   

篇3: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

1 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1.1 面广, 分散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许多农村居民踏上了入城的步伐, 村庄分散的地理分布特征造成了我国农村污水呈现出分散的显著特征, 污水收集率较低。

1.2 增长快

随着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不断提高, 集约化生产和规模化养殖, 每年产生的农村生活污水增长快速。根据每年发布的全国环境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显示, 2012年全国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462.7×108t, 2013年达到了485.1×108t, 增长了2.68%。

1.3 处理率低

与城镇污水处理率超过90% (2014年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了90.2%) 相比, 农村的的污水处理率普遍较低, 尤其是在西部落后地区, 农村污水处理率更低。

1.4 污染源复杂

从引起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原因来看, 主要有规模化养殖导致的畜禽排泄物污染, 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施用强度较高以及农用地膜的使用等等都会加剧水环境污染。

2 农村水环境污染原因分析

2.1 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农业的生产中, 例如, 农业生产过程中, 氮、磷、钾肥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化学肥料使用的快速增长, 都会导致氮磷钾使用不平衡、土壤板结、土壤和水分易流失, 造成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 农村的许多湖泊出现了富营养化的严峻现状。此外, 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农药使用量也是不断攀升, 总量由1989年的20.62×104t增加到了2014年的32×104t。我国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占全球总量的35%左右, 农药的过量使用对水体产生严重危害。一般来讲, 只有10%~20%的农药附着在农作物上, 而80%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 并在灌水或降水等淋溶作用下污染地下水。

2.2 乡镇企业生产污染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带动了一大批农村小城镇的复苏和兴起。乡镇企业由于其经济和生产技术以及管理的局限性, 布局分散、规模小和经营粗放等特征, 使得乡镇企业周边的水体环境严重污染。据不完全统计, 乡镇企业每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的污染物中, 废水排放达30×104t, 化学需氧量排放300×104t, 固体废物排放量达3 000×104t, 严重污染了农村的水环境。尤其是随着城市工业向城镇转移, 一批高耗能高污染型企业如造纸、印染、电镀、化工、冶炼、矿产、机械加工、建材等行业逐渐向农村发展, 加剧了农村水环境污染。

2.3 规模化养殖污染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 畜禽消费需求逐年增加, 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但由此, 也给养殖场周边的水环境带来严重污染。我国的畜禽养殖大多位于城乡结合部或者农村地区, 限于养殖场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 畜禽养殖的排泄物未经处理就随意排放, 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的水环境污染。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的畜禽粪便还田率仅为30%~50%, 未经安全处理的畜禽粪便直接排放或任意堆放, 造成了氮、磷污染所致的水体富营养化, 严重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环境[1]。

3 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对策

长期以来, 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村镇与小区污水的处理没有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相对落后, 除一些水源保护区的城镇或小区有简单的污水处理装置外, 绝大部分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因此, 加强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刻不容缓。

3.1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有效控制农业有害投入品, 鼓励推广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种植, 减少农业种植中农药使用量,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高毒高残留农药的“双禁”工作力度, 对被列入“双禁”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加强监管力度, 杜绝流入市场。在农业种植生产中, 大力推广防虫网、杀虫灯等生态环保技术, 加大农户尤其是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培训, 提升环保意识, 在农业生产中尽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 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3.2 加强乡镇企业污染防治

严格控制乡镇企业从事有污染、尤其是有严重污染环境的产品生产;合理布局乡镇企业, 使有污染的企业远离住宅区、水源地、农田, 尽量减轻在同样治理条件下对环境的污染。积极治理“三废”, 使乡镇企业逐步达到排放标准要求。加强乡镇企业污染防治技术和设备的研制, 使之高效、低能耗, 便于普及推广。

3.3 做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2]

在新形势下, 应立足发展生态畜牧业, 大力推进农村生物质能利用, 积极发展循环型农业经济。调整畜牧业生产布局, 科学制定畜牧业发展规划。在科学的布局规划基础上, 彻底搬迁禁养区、限养区内的养殖场, 同时, 减少农村散养户和小型养殖场, 发展现代化的生态养殖场, 提高畜牧业规模化程度。在治理工程中, 遵循过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原则, 采取农牧结合“能源生态型”、“能源环保型”等治理模式, 实现畜禽养殖粪便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摘要:本文在阐述当前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的基础上, 分析了导致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原因, 并根据原因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水环境,污染,防治

参考文献

[1]肖勤.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30 (1) :123-124.

篇4: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

关键词:海洋环境;污染现状;治理方案

引言

通过对我国海洋区域环境的质量状况进行调查可知,海洋环境的污染问题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社会应当重点关注的内容,针对我国海洋环境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相关部门及政府单位理应积极开展相应的污染治理工作,不仅仅对污染情况进行治理还需要对海洋环境内诸多不合理开发情况进行管理和约束,通过区域化的治理与管控,进一步提升我国海洋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工作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1.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现状研究

20世界末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程度得不断提升,国内主要江河海域都已经被大量污染物所影响,国内重要城市近岸三分之二的重点海域也已经受到营养盐污染[1]。通过国内相关部门的整体调查可知,国内辽河入口、胶州湾、长江入口、大连湾区域、杭州湾、闽江口、珠江口以及乐清湾等海域环境的污染情况较重,且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速率的不断加快,这些重点海域的污染范围还在不断扩大,大部分海湾以及河流口的海域污染情况日益严重。经过海洋污染调查相关部门对我国主要入海口的海域污染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入海口海域独特的地理位置,直接导致其将会受到沿江、沿海居民城市生活污水、人畜粪便、造纸工业废物以及食品工业废水等污染物的影响。其中造纸工业废物等富含有机物的污染物对于入海口海域的污染影响较重,是导致我国海洋环境污染问题持续加重的主要原因[2]。

从2004年至2012年我国海洋沉积物质质量检测结果表明,国内大部分海洋区域环境的沉积物质量总体上保持良好,部分海域在持续性的海洋污染治理工作下仍旧保持着较好的生态样貌,但是,仍有部分海域环境及近岸海域遭受着较为严重的沉积物与污染物的影响,一些重要海湾与河口更出现沉积物污染严重的危害性情况。通过对我国近海、近岸以及远海海域的实际情况进行探查可知,海洋沉积物主污染海洋环境的主要危害性因素之一,其中所包括的铅、砷、滴滴涕、汞、铜、镉、、石油类、硫化物、多氯联苯以及有机质等物质都会对海洋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在我国锦州湾、珠江口海域以及大连湾,近几年来都出现了严重的沉积物污染情况,并且污染情况仍在持续加重,部分区域内残留的铅、镉、砷、滴滴涕以及大肠菌群更达到较高的层次,严重危害海域附近的生态环境,更会对海域附近居民造成极大的影响[3]。

2.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的治理方案研究

2.1提高海洋环境的监测水平

有关部门及政府监测单位应当积极利用先进的电子信息化技术,在海洋环境探测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利用新型遥感仪器,实现水生探测以及卫星遥感遥测,在传统海洋环境及生态环境的监测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海洋环境的监测水平。针对我国传统的探测方式,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对技术手段进行改进与创新,实现自容式、直读式、拖曳式、坐底式以及船载式的水生探测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探测设备的自动化运行与回收,利用这些先进的自动化监测设备对区域环境内的垂直剖面上的海流分布进行监测,为今后的海洋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持。

2.2加强海洋污染治理试验区的建设

海洋污染治理试验区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重点污染区域的管理与整治工作,对于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具有示范作用,能够充分提升海洋污染治理的复合性与累积效应。针对我国不同海洋污染环境的治理情况,相关部门及政府污染治理单位应当抓住导致污染的主要原因,在不同的海洋环境内积极建设海洋污染治理试验区,通过治理实验以及关键性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充分加强有关部门对不同污染情况的治理效果,通过对重点生态保护与治理的区域环境进行封闭保护,建立海洋污染治理试验区,以此降低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

2.3健全海洋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与管理体制

自1987年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多个涉及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国务院也相继出台了多项行政法律法规的保护措施,通过对涉海领域进行资源与环境保护,充分提升了我国海洋环境的整体安全性,促进了我国海洋资源与海洋管理工作的综合治理。随着我国海洋开发利用程度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企业单位在生产运营过程中涉及到了很多法律法规所未曾涉及到的问题内容,这就导致我国海洋环境的保护工作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很多企业利用法律法规的漏洞,在海洋环境资料的利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与破坏,严重影响着我国海洋环境的整体平衡,致使沿海居民与重要港口海岸遭受污染问题的影响,严重降低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我国政府单位及相关组织部门应当根据分工对不同类型的污染源进行调查,根据不同区域内的海洋污染情况及企业单位违法开采与生产的情况,实施相应的改革与处理办法,进一步完善我国海洋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保证实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进一步提升我国法制工作的实施力度。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海洋污染问题的治理工作是我社会现阶段发展过程中应当关注的重点内容,将海洋开发与环境保护纳入我国法制化的轨道,更是我国政府部门现阶段应当关注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任京民.沿海滩涂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3,12(09):23-24.

[2]胡广宇.近岸海域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理论与实践[J].海洋信息,2012,23(07):23-25.

[3]周静,赵志靖.海域使用管理基本问题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12,13(07):23-25.

篇5: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资源短缺和污染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水资源的严重短缺与水环境的严重污染,不仅困扰着国计民生,更是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形成极大的制约。本文主要从我国水环境的污染现状为出发点进行分析,并加之对我国水环境的控制现状进行了解,提出了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关键字:水环境

污染现状

控制现状 防治

正文:水是生命之源,在人类的生产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日趋严重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制约。我国水资源面临严峻形势,本来就因为我国人口多,导致人均淡水资源量低,再加上现在水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使得原本就水资源短缺的我们变得更加严重。水资源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短缺资源,成为制约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之一。因此,应认清我国水环境污染的形势与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的水环境污染的防治给予高度的重视,以实现我国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一、我国水环境的污染现状

我国水污染状况触目惊心。总体看,水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水污染形势仍然严峻。从我国河流的水污染现状来看,中国七大水系的国家环境监测网地表水监测断面中,满足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标准的Ⅰ~Ⅲ类断面已经只有41%,而丧失了一切使用功能的劣Ⅴ类河流断面已经达到了27%。从我国湖泊的水环境质量现状来看,28个国控重点湖(库)中43%的湖库为丧失一切使用功能的劣V类水,并且湖(库)的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从我国海洋水环境质量现状来看,我国近岸海域污染状况仍未得到改善,局部水域污染严重,并且无论赤潮面积还是赤潮发生的次数,都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值得引起重视。从地下水水质状况看,地下水污染存在加重趋势的城市仍然在增加,大部分地区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很多地区的浅层地下水已经由于地表水的污染而受到严重污染,对广大农民的饮用水安全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水环境污染的根源来自于工业排放的废水、污水,城镇生活污水以及农业化肥、农药流失等。据统计,从1998 年起,我国生活污水排放量已经超过了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大部分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加剧了水污染。又由于农业化肥、农药的低效利用,使大量营养物质随地表径流流入水体,加重了水体污染。在农业污水中,农药、化肥含量比较高。由于我国水土流失比较严重,致使大量农药、化肥随表土流入江河湖库,受到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污染的危害,从而导致水质恶化。城市生活垃圾引起水污染中,多为各种洗涤剂和污水、垃圾、粪便等无毒的无机盐类。生活污水中含氮、磷、硫、病菌多,也进一步加剧了水污染。工业排污废水中,有很多废水超标排放,致使许多河流遭到污染,河段鱼虾绝迹,城市水域也面临严重污染。地下水和近海域海水也正在受到污染,供饮用和使用的水正

在不知不觉中减少。

二、我国水环境的控制现状

我国曾经采取的措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了治理水污染的努力,其中包括:1)制定法律,1982年制定了海洋污染防治法,1984年制定了水污染防治法。2)1990 年“八五”计划开始,确定了淮河、海河、辽河“三河”和太湖、巢湖、滇池“三湖”为重点治理的水域,并相继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治理水污染的零点行动,对污染企业实行关停并转,严格管理工业废水的达标排放,投资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3)对一些严重污染的水体,如淮河,还采取了专门行动。

但根据我国当前的水污染状况,可以说曾经做过的这些努力收效甚微。那么,我们的工作收效甚微的原因何在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

(1)基本的认识误区:重视经济发展,轻视环境保护,甚至把二者对立起来。虽然我国早就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中央也一再强调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但很多地方官员关注的首要问题仍是经济发展。而环保工作却是“讲的多,做的少”,环境保护做得不好。(2)污染泛滥的根本原因: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我国的环保法律体系虽然已经建立,但权威性极差,企业违法排污已经成了司空见惯的现象,很多企业还有一套对付执法检查的手段。(3)有效控制环境污染的关键问题:抓重点、搞运动与抓全面、打持久战的关系。既要抓重点,“三河、三湖”污染严重,应该加强防治,同时绝对不能放松对目前污染较轻的水体进行污染防治,在抓重点、搞运动的同时,应该看到全面地、持久地执行环保法律、政策和标准是至为重要的。

目前我国水污染控制的现状有以下几点:(1)城市废水处理率低,处理水平不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大,我国污水排放总量逐年增加。近年来,中国政府在水污染治理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大,污水处理率逐年提高,但是直到最近几年,城市污水处理率仍然不是很高。(2)工业污染源控制不力,排放大量污染。虽然按照环境保护部门的统计,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已达91.2%,但调查表明,上述数据极不可靠,工业企业推行清洁生产不够得力,工业废水处理设备也不能保证完好的运行状态,工厂违法排污的现象还十分普遍。(3)对非点源污染控制的重要性还认识不够。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村非点源污染不可忽视,城市中含有大量污染物的初期雨水或排入污水管网的雨水也未经处理便进入了环境水体,加剧了水体的污染程度。近年来中国正逐渐认识非点源污染对于水环境质量的影响,但非点源污染排放仍然比较严重。

三、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

水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关键因素,近年来在严重缺水和水污染双重压力下,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水环境,显得及为迫切和重要。水污染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及全社会的共同推进才能奏效。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遏制水环境恶化,逐步恢复江河湖库的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和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1、完善水环境治理的法规体系,加大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力度:要加强《水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的学习宣传, 增强全社会的节水、环保意识;应加大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力度,确保各项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保证限制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等制度的实施;严格做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鼓励发展低污染、无污染、的项目;严查不法排污现象,依法规范各类污染源的排污行为。

2、以水域限制排污总量为依据,加大点源污染防治力度:开展水资源保护的首要工作是进行点源污染防治,消除点源污染。其中,最主要的工作是对工矿企业废污水、城镇生活污水排放进行防治。各级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以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为依据,加大对其进行防治的力度。应加快建设和完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提高污水收集能力和处理能力。应力行节约用水,加强生活用水管理,大力推广节水型器具。对严重缺水城镇,应适当考虑再生水利用,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3、严格控制工农业、生活和航运污染源:关、停、并、转耗水量大、污染重、治污代价高的企业;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分区,调整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和布局;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审批制度, 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轻的新型项目。要对耗水大的农业结构进行调整,走节水农业与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农业污染控制区, 调整种植业、养殖业结构, 发展生态农业;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 以市场为导向, 进行农业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使用高效、无污染的绿色肥料, 推广生物农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在城镇排水管网系统建设中, 要尽快实现雨污分流;在农村地区积极推广沼气池,并带动养殖业的发展和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措施, 发展喷灌、微灌,减轻对河湖的面源污染。积极开展航运污染综合整治工作, 对沿线码头进行规范整顿, 对落后的水泥船实施禁航, 对运输船舶要求安装油水分离器。

4、提高水环境监测能力:水环境监测是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提供信息支撑必不可少的工作手段。针对目前我国水环境监测能力与水资源管理与保护要求不相适应的现状,应加快水环境监测设施、设备、仪器和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监测能力,使其能够对各污染源、入河排污口、水功能区及每项污染物进行全面监测,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决策提供足够、可靠的信息。

四、总结

水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现阶段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及其它水问题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如果水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那么无论在提高供水能力,保护水源地,减少水旱灾害风险等方面取得多大成绩,都有可能被水污染的加剧及所造成的巨大损失所淹没。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水环境污染的防治,保护我们的水资源。

参考文献:

[1]张桂杰、郑念发、李鹤.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防治[J].能源与环境,2010.07 [2]薛玉宝、郗慧群.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与治理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2010.03

篇6:我国地下水污染及环境监管现状

我国地下水污染及环境监管现状

1地下水环境保护现状

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2年全国198个地市级行政区4929个地下水监测点中,水质呈较差级、极差缓的监测点分别为1999个(占40.5%个)、826个(占16.8%),主要超标指标为铁、锰、氟化物、“三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和 氨氨)、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等,个别监测点存在重(类)金属超标现象。据201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全国4778个地下水环境质 量监测点中,水质呈较差级、极差级的监测点比例分别为43.91%、15.7%,主要超标指标为总硬度、铁、锰、溶解性总周体、“三氨”、硫酸盐、氟化 物、氯化物等。与2012年相比,2013年有连续监测数据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总数为4196个,分布在185个城市,水质综合变化以稳定为主。其中,水 质变好的监测点比例为15.4%,稳定的监测点比例为66.6%,变差的监测点比例为18.0%。地下水水质的恶化使得本来就相对短缺的地下水资源可利用 量越来越少,随着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加快,部分地区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下水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地下水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工作力度。在过去近10年间我国实施了大批不同精度的地下水环境调查与评价项 目,基本摸清了近55万km2范围内的地下水水质状况,掌握了地下水污染的分布范围和污染特征(郭高轩等,2014年)。自2015年起,国土资源部组织 开展了我国首轮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工作,计划到2015年完成主要区域的地下水污染调查工作,掌握地下水污染状况。为加大地下水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工作力 度,2011年10月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与水利部发布了《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提出要建立地下水污染风险防范体系,建 立预警预报标准库,构建地下水污染预报、应急信息发布和综合信息社会化服务系

环保水处理工程就找“武汉格林环保”

统;到2015年要全面建立地下水环境监管体 系,初步遏制地下水水质恶化趋势;到2020年全面监控典型地下水污染源,重点地区地下水水质明显改善。2013年2—3月,环境保 护部针对华北平原重点区域(地下水水质异常区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区域),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及河南开展了工业企业废水排放去向和污染物达标排放 情况排查。2013年4月,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和住建部联合发布《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提出到2015年初步建立华北平原地 下水质量和污染源监测网,基本掌握地下水污染状况。

2地下水环境监管中存在的不足

虽然国家不断加强环境保护的力度,但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现有的地下水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及修复技术等难以满足地下水环境保护的需求,当前我国地下水污染形势严峻。

2.1地下水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发 达国家一般具有专门的地下水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法律法规,如美国《清洁水法》 《超级基金法》和《棕色地块法》,欧盟《地下水指令》,《英国水资源法》和《地下水管理条例》,荷兰《水管理基本法》和《地下水法》,日本《水质污染防治 法》等。我国日前缺少专项的地下水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相关的水环境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其中提出了地下水环境 保护的一般原则,但一般把重点放在地下水量方面,也未明确指出地下水环境保护的具体内容和划分地下水环境保护的责任(罗兰,2008)。如《中华人民共和 国水法》第二十五条、第三十六条规定“控制和降低地下水的水位”“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兴建地下工程设施 或者进行地下勘探、采矿等活动,应当采取防护性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但对于如何采取措施保护地下水环境、防止地下水污染,如何对以已受污染的地下水进行 修复,并未给出具体的规定,使得相关条款实施难度较大。为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刊应急机制,2006年我国发布了《国

环保水处理工程就找“武汉格林环保”

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规定了环境事 件分级、应急组织体系、应急响应机制,应急保障和后期处置等。针对突发地下水污染事件,目前我国尚未颁布专项的应急预案。

2.2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薄弱,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1999 年,国土资源部与财政部组织实施了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已完成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珠江角洲、淮河流域平原区、下辽河平原等重点地区的地下水污染调查评 价。国上资源部于2015年开展了我国首轮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工作,2011年,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联合开展了《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 评估》工作,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2010年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立项,该项目将建成含有20445个监测站点的全国地下水监测网,初步实现对全国地下水动 态的有效控制。以上工作完成后可为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总体上,长期以来我国水环境保护的重点是地表水,地下水环境的监管能力建设相对 薄弱,相关工作明显滞后。

目前我国在地下水环境监管中尚缺乏完善的有关地下水污染场地调查评估标准、治理修复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现行的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发布于1993年,该标准规定的污染物项目数量较少,尤其缺少关键性有机污染物指标,难以满足区域及特定场地地下水污染调查的需求;部 分指标限值不合理,需根据我国地下水环境背景值进行相应调整。此外,《地下水质量标准》中推荐采用内梅罗指数法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该方法突出了极大值对 水质的影响。

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治理资金需求巨大,为此,发达国家一般采取基于风险的管理模式,优先处置高风险的污染场地,根据土地利 用规划情况(住宅、商业、工业、农业或娱乐设施用地等)开展风险评估,基于风险管理的模式制定不同管理对策,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目前我国污染场地 的风险管理中则更多地关注表层土壤和包气带,以往的污染场地监管中也很少考虑地下水污染风险管理,相对于大气、地表水和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不易察觉,易 被忽视。

环保水处理工程就找“武汉格林环保”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因地下水污染而引发的相关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关地下水污染风险管理的工作亟待加强。

2.3地下水修复技术支撑能力不强,治理资金缺乏有效保障 目前湖北武汉市有多家企业选择了将污水处理交第三方运行管理的模式,帮助企业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安全运行、达标运行、经济运行是格林公司的愿望和目的,武汉格林环保设施运营有限责任公司,也将继续为您关注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污水处理外包、污水处理运营的行业动态。

篇7: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

摘要:从污染场地的概念出发,介绍了美国的超级基金法案,从法律、法规和标准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污染场地的管理现状,并对我国污染场地的管理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措施,主要包括立法方面的支持、新科技的研发和税金的预提留等措施.作 者:赵娜娜 黄启飞 易爱华 王琪 ZHAO Na-na HUANG Qi-fei YI Ai-hua WANG Qi 作者单位:赵娜娜,黄启飞,王琪,ZHAO Na-na,HUANG Qi-fei,WANG Qi(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

易爱华,YI Ai-hua(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712100)

篇8: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成因与防治

1.1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范围正在逐步扩大

水环境的质量日益恶化, 全国有三分之二的河流受到污染, 5亿农民的饮用水不符合卫生标准。固体废物污染日趋突出, 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干扰;植被破坏加剧, 我国森林覆盖率下降到13.92%, 草原退化严重, 载音量下降, 土地荒漠化在发展, 水土流失面积逐步加大, 现今国家正在对生态环境进行逐步改善。

1.2 污染源和污染物逐渐在增多

目前农村环境污染源、污染因子越来越多。大量的工业废水及城市生活废水通过河流排向农村, 污染农田和水源;大量的工业废气和燃煤废气, 排入大气, 形成酸雨, 降回地面损害森林和农作物;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堆放在农村, 使农村环境成为名符其实的“纳污区”;遍地开花的乡镇企业和川流不息的车辆人群, 打破了农村环境宁静的生活;高效省事的化肥、农药代替了过去人畜土杂积肥和益虫、益鸟, 大量未被利用和吸收的化肥、农药形成农村环境新的污染物;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使用, 带来了农业的产稳产, 但弃之田地, 难以自然降解的残膜给农村环境造成“白色污染”。

1.3 环境损失逐步在增加

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因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逐年增长趋势。

1.4 环境污染危害程序正在加剧

因环境污染造成农业损失的污染纠纷正日益增多, 已占整个污染纠纷大多数。

2 农村环境污染形成的主要成因

2.1 农业生产自身造成污染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但我国农业生产主要靠的是化学投入。近20年来, 我国化肥的亩施用量超出世界平均的1倍多, 其利用率只有30~40%, 其余进入环境, 污染水体和土壤, 进而影响农作物的质量。我国每年有80万T以上的化学农药通过各种施药方式暴露于环境, 其中10~20%的农药附在植物体, 80~90%的农药散落在土壤、水里或漂浮在大气中污染环境。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 农用地膜用量增大, 由于回收甚微, 置于田地难以降解, 已经给农田造成“白色污染”。

2.2 我国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加剧了农村环境的恶化

开放改革以来, 我国乡镇企业得到超常规发展, 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 也加重农村环境的压力, 加剧了农村环境恶化。

2.3 对农村环境污染重重性认识不足, 思想上未摆正位置

虽然农村环境污染产生范围广、危害大, 但总觉得无城市环境污染那样严重那么突出。总认为农村环境容量大, 纳污能力强, 没有把农村环境污染提出城市环境污染同等位置去整治。环保部门的主要精力也集中在工业污染防治和城市环境保护, 无暇顾及农村环境保护。

3 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3.1 提高认识, 明确指导思想和职责, 把农村环境保护纳入法制轨道

首先要认识到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就是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明确地方人民政府对农业环境保护的责任, 通过试点逐步推行农村对农业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 促进各级政府领导层层对本辖区农业环境质量负责, 并通过量化指标考核, 使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具体化, 并切实得到落实。第二, 明确政府环境保护部门与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关于农业环境保护职责, 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管理机构, 各司其职, 共同搞好农村环境保护。第三, 尽快完善农业环境保护有关法律和条例, 使我国农村的经济活动、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3.2 加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自然资源开发活动中的环境规律和管理

首先按照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的要求, 认真制定出贯穿农业可持续发展观点的农村发展环境规划。规划农业发展、投入农业的能量要考虑土地和自然资源对化肥、农药承受能力考虑到资源的永续利用。对乡镇企业发展方向和规模应以所在地区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所提供的潜能来决定, 合理布局。在乡镇企业集中区和乡镇居民稠密区, 应逐步建立和完善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水管道系统, 并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污水处理设施。其次要把农村环境规划纳入乡镇建设总体规划、农业区域规划、乡镇企业发展规划中。再次要加强农村环境规划的监督管理工作, 不仅要对乡镇企业实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而且要对农业资源开发活动也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3.3 明确提出坚决制止城市企业污染转嫁给乡镇企业的法律规定

特别注意城市中已禁止生产的污染严重的产品通过委托或联合加工的方式把污染转嫁到农村, 防止城市中一些企业把被淘汰的排污量很大的装备或落后工艺转嫁级乡镇企业, 禁止为外商加工生产严重污染环境的产品, 对转嫁和接受转嫁的有关人员追究行政和法律责任。

3.4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遏制乡镇企业对环境污染和破坏加剧趋势

第一, 按国务院有关决定, 坚决取缔、关停污染严重, 治理无望的企业。第二, 用生态经济的观点引导农业良好循环的方向发展。第三, 对乡镇企业的发展要有功能区划, 合理布局, 新建企业排放废水应相对集中, 以利于以废治废, 或废水选择清洁生产工艺的项目, 尽量避免未端治理。

3.5 依靠科学技术进步, 建立良性农业生态环境, 减少农业自身的环境污染

加强农业科管技术的基础研究, 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实现农业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轨。把农业生态平衡, 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环境条件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开发生产无污染农、畜、水产品, 建设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结束语

上一篇:浙江省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点下一篇: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案例:酸甜可口的草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