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投资环境的现状及对策

2024-06-06

我国投资环境的现状及对策(精选8篇)

篇1:我国投资环境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投资环境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目前我国投资环境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城市发展,对我国来说任重而道远。所以继续搞好投资环境,积极吸引外资,仍然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关键字:投资环境 经济 改善 对策

一、我国投资环境的现状

(一)我国的“硬环境”

“硬环境”指那些具有物质形态的各种影响投资的因素,如东道国的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供电、供气、供水、环境保护、社会生活服务和旅游设施等。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本身的配套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的好坏是吸引投资的基本条件。

中国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吸收外资第二大国。今天的世界,一方面是存在着巨额资金在 全球寻找投资机会;另一方面,由于资金依然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要素,各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又处于激烈的吸引资金的竞争中。这样,投资环境的持续改善就 成为备受各国政府关注的问题。从我国地区来看,东中部地区投资快于西部地区,地区不平衡矛盾有所加剧。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还无法和沿海相比。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与投资密切相关的外部物质条件,投资者是不可能到一个能源供应短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和生活条件艰苦的地区进行投资的。例如,在祖国大陆的台资企业,传统产业中的五成、高科技产业中的八成是加工装配出口型的,一定要在交通便利的沿海地区,这是一个制约因素。

今年,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在谈到西部投资提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国债投资对西部地区的倾斜力度是逐年加大的。以国债投资为例,2000、2001、2002和去年,对西部地区的投资比例分别为22%、41%、42%和43%.去年西部地区投资增长速度确实比东部地区要慢一些,不是因为西部地区投资增长慢了,而是因为东部地区增长得更快。由于东部地区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较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各类市场主体的投入更多地流向东部,这是一个客观事实。随着祖国大陆西部大开发的进程,台商投资方向也将逐渐向大陆中西部进发,2005年可望进入快速发展期。随着祖国大陆市场的开放,台商进入西部地区发展将在大陆广阔的内销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形成自己独特的行销渠道。这是推动台商投资中西部的最大动力。另外,西部地区的西安等城市拥有非常雄厚的科研实力。把台湾企业行销能力和生产能力与当地雄厚的基础研发能力结合,使中国大陆成为市场进入标准的制定者,将为台商进入内地带来可观的利益。

简而言之,今后要双管齐下,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一方面国家要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另一方面广开资金道,筹集社会闲散资金但是随着国家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这一状况会有较快的改善。

(二)我国的“软环境”

“软环境”是指那些没有具体物质形态的各种影响投资的因素,如政策、法规、文化社会风俗、优惠政策。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三年以来,中国西部各地在转变观念、改善投资环境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让投资者尴尬、使项目搁浅的事件仍屡见不鲜。西部大开发是与改革同步进行的,必然要与旧的思想观念以及既得利益群体发生直接碰撞。大开发实际上是对旧秩序的一场伤筋动骨的革命。中国西部大开发须先“软开发”。

有投资商感叹,在西部跑不审批不仅要遭遇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还要“车跑烂,腿跑断”。政府太过强大而市场功能有限,官员地位膨胀而企业及企业家缺乏尊严,正是西部地区错乱的综合表现。

“软件”问题:一是制度建设严重滞后,一方面政府办事程序多,一方面背离市场秩序的“潜规则”、“人情规则”等人为因素重,这些均加大了交易成本,滞缓了发展节奏;二是“官”的意识强,权力更多的是与管、卡划等号,而不是服务;三是局部眼光和短期行为普遍存在,或许是因为发展的迫切,对于投资者更多竭泽而渔,却很少放水养鱼。市场机制下的西部大开发,生产要素的流动不是靠政府调拨,也不是靠一个倡导或号令就能“应者云集”。哪里有利润,哪里有效率,资金和人才才会流向哪里。另外,今年两会期间,代表提出资金缺乏仍是目前制约西部经济发展主要瓶颈之一。西部地区目前在吸引投资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西部地区产业聚集度严重不足,缺乏产业发展的配套能力,这无形中加大了外来企业投资的生产成本、交易成本。

二、改善我国投资环境的对策

(一)改善“硬环境”

首先要改善西部的投资硬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综合全面的市场体系,为投资者提供广泛的原材料供应及产品销售渠道。基础设施是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物质基础,特别是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供电设施系统,更是现代经济发展和发展外向型经济、吸引外商投资的必要条件。国家还要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强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西部地区也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创造市场配置资源的条件,努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通过多种途径的良性互动,共同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改善“软环境”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软环境”建设,我们要做的是:

(1)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要有健全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市场,健全的外汇市场,健全的资本市场,帮助外商投资企业解决外汇平衡问题。投资环境的差距就是现状与成熟市场经济体制的差距,改善投资环境就是改革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制度、习惯、方式。

(2)完善法律环境。曾有外国投资者为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认为绝对不要把尖端技术带到中国去,这将极大地阻碍我国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为保护投资者的技术和知识产权,我国需要进一步健全法制建设,需要形成和完善一个尽可能综合的政府监督机制,以及对触犯法律者有效的惩罚手段。我国一定要创造一个“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规范的法律环境。

(3)改善政府管理。在原有靠优惠政策吸引外资、政策招商的基础上,我们更重要的是建设一个透明、稳定、高效的投资环境。简化办事程序,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引资机制。

(4)西部地区需建立融资新机制。要吸引外来投资,就必须要优化地方投资环境,完善西部投资机制。投资环境需要适应跨国投资的新形势,努力改善地方投资环境,因为投资的软环境成为吸引外资的关键因素。最后,要使投资软环境、硬环境相互促进。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投资环境自改革开放以来有很大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投资环境的这种状况是远远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的。所以我们应当重视投资环境的建设,从“软环境”和“硬环境”同时改善。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与投资有关的法规,加强司法体制建设并协调规范政府职能部门,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推动金融体质改革,改善金融信息服务水平,建设融资新机制。促进国内市场一体化,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另外还要促进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同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私营企业的市场参与程度。参考文献:

[1]高婧.杨乃定.祝志明.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西部地区项目投资环境风险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年02期

[2]潘霞.给予招商引资等区域投资环境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3]贸娜.杨飞.当前中国投资环境分析.商业研究.2003(13)

篇2:我国投资环境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影响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与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如果我们不加以制约、预防,我们地球的环境将越来越恶化,也将制约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国家限塑、低碳的号召。作为未来接班人的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人类环境的构成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无视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的话,我们的生命将毁在我们自己的手中,老天将对我们做出严厉的惩罚。为了同时发展经济和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转变观念和思路,加强引导,树立绿色低碳发展观。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政府部门要从政策层面上支持和引导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引导、支持社会树立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念。以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实践和探索为起点,寻求适合国情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为遏止气候变化不断恶化的势头,积极采取自主行动,从多种环节入手,节能减排降耗,减轻环境灾害,切实履行量化减排义务。

(一)我国环境问题的基本现状: 1.工业污染,所谓工业污染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包括人在内的生物赖以生存和繁衍的自然环境的侵害。目前,中国的很多工业往往伴随着资源大量消耗,生产出现的大气随意排放到空气当中,还有极为严重的噪声污染。面对这些问题,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危害呢?一是工业生产中排放大量未经处理的水、气、渣等有害废物,会严重地破坏农业的生态平衡和自然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二是工业“三废”对工业生产本身的危害也很严重,有毒的污染物质会腐蚀管道,损坏设备,影响厂房等的使用寿命;三是环境污染,公害泛滥,直接危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还有些污染不容易发现,发现以后造成的危害已经很严重。对此我们发现了众多的问题,但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些工厂采取现排放后处理的处理方式,导致环境的恶化。也有一些工厂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对一些废水没有经过处理就排放到江河中,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导致环境的恶化。.城市环境问题,城市环境污染是在城市的生产和生活中,向自然界排放的各种污染物,超过了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遗留在自然界,并导致自然环境各种因素的性质和功能发生变异,破坏生态平衡,给人类的身体、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一是噪音污染,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有40%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音中,噪音有损听力和心血管系统,就此看来,噪音污染对人体的伤害,但是噪音污染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二是城市空气污染,在北方城市以沙尘浮颗粒污染为主,南方城市酸雨污染比较严重。三是城市污水污染,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城市生活的水平提高,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同时,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均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而且水质污染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的地下水位下降,地面下沉,等问题,在沿海和北方缺水城市十分突出。四是城市垃圾污染,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城市建设和人类生活最严重的公害之一。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有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环境对人体的伤害,不能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来。

3.农业环境污染,在上世纪,农村是多么一片舒适的地方,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资料不断需求,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使现在的农村也面临了一个问题 — 环境问题。如今的农村,一些人以为保护环境只是城市人的事,然而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在农村垃圾没有统一堆放,洗衣洗菜在同一条小河沟里,喝的是离自家牛栏、猪栏不远的地下井水等等。在农村很多地方你可以发现,垃圾的大量焚烧,一些池塘里面有很多垃圾,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一些水藻的大量繁殖„„在农村,还有的就是化肥污染,农村人民缺少一定的知识,没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对土地的大面积的污染。近几年来,这些问题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农村的环境也越来越差。

(二)环境破环原因分析:

1.人们的意识不够强,特别是在农村的居民,不能明白环境的重要性,一些人抱着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还有一些人并不明白环境的问题。

而且很少一部分人能感觉到环境的压力,好像这些都不关自己的事情一样,也许因为环境暂时还没有影响到自身的工作和生活,导致现今农村的环境和上世纪农村环境相差甚大。

2.政府的管理不善,为什么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环境的危害性呢?为什么还有一些工厂的三废任意排放呢?为什么只求快速的经济发展,开山建房呢„.这么多的问题,都和政府的管理有关,政府没有加大宣传力度,来增加全国人民的知识,以达到增强人民的环保意识。对于一些工厂的制度的不完善,乱排问题抓的不够严,处罚的不够重,导致一些人的行为。在引进外资和批准新建项目中严格把关,对破坏生态环境、危害居民安全、破坏性开发、高能耗高排放的项目没有加以严格的控制。

3.人们过度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问题,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追求利益的心日益迫切,为了得到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环境为代价,只顾眼前,没能够展望未来。所以一些工厂的废水,废气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大自然中,因为这样他们可以省去很多的钱,达到增长利益。

4.植被面积的大量减少,石油,煤炭等的大量燃烧。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的植被面积都在以大面积的减少,植被面积的减少,意味着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一些气体吸收减少,造成温室效应或者酸雨等有害环境的情况。每年都会有含硫化合物的大量燃烧,造成二氧化硫大量排放。

(三)对环境的解决对策

面对全球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我们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是要促进人类之间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如果我们能真诚地按和谐性原则行事,那么人类与自然之间就能保持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也只有这样,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其中可持续发展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1.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人有权利利用自然,通过改变自然资源的物质形态,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但这种权利必须以不改变自然界的基本秩序为限度;人又有义务尊重自然的存在事实,保持自然规律的稳定性,在开发自然的同时向自然提供相应的补偿。当然,如此确定权利和义务的范围,是以人与自然之间原本存在着和谐为前提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的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已经遭受严重破坏的现实。在这个事实中,人对自然的权利和义务的范围必须相应调整。在达到新的和谐之前,人对自然的开发方式,开发深度应当受到严格的限制;人在改变自然资源的物质形态的同时,应当更多地向自然提供补偿,以恢复其正常状态。使人与环境协调发展,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所以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产业支撑体系,大力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化,达到人与自然的相持平衡。

2.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发展:目前,在中国有一大批对环境有重大破坏的项目,我们不能只顾经济的发展,应使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相协调。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在引进外资和批准新建项目中严格把关,对破坏生态环境、危害居民安全、破坏性开发、高能耗高排放的项目不再批准。政府还需要宣传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好处,使工厂负责人明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3.环境与经济如何可持续发展? 一些企业抓住法律的不够完善,利用执法不严等问题。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得一时的利润,没能更明确的执行国家方针—可持续发展。面对这么一些情况,国家应加强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用法律约束政府、企业、组织和个人的行为保护环境和资源;人们在赚取经济利益的前提要考虑环境等。不要等到污染之后再来治理,那样会消耗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应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预防环境的污染,这样就会更好的推行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总结

篇3:我国环境会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关键词:环境会计,现状,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一直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但多年计算的平均结果显示, 中国经济成长的GDP中, 至少有18%是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的。这将对中国国民财富的积累与国民财富的质量, 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

一、我国环境会计的现状

1. 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方面

我国十分重视环境保护问题, 相继颁布了一系列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 在环境保护实践中形成了“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的环境政策, 早在1979年9月, 我国就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试行) 》。

2. 环境会计核算和信息方面

环境会计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也日渐完善, 然而, 由于缺乏科学的定量方法及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 使得货币计量、信息披露, 环境成本与收益等信息缺乏可操作性的方法。这些使得环境会计在计量发展进程中相当缓慢。

3. 现有会计人员知识结构方面

环境会计是会计学与环境学、可持续发展学等其他学科相结合学科, 因此需要环境技术人员和财会人员的共同参与的, 环境会计开展对会计人员的要求非常全面, 但是我国的会计人员基本上是由会计、财务、审计和其他相关专业的人员组成, 知识而侧重于会计、财务等方面, 对环境、工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欠缺, 同时环境技术人员参与程度不够, 制约了环境会计的有效开展。

二、我国环境会计出现的问题

1. 企业的环境责任的道德理念差, 对环境信息公开化程度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认识

由于目前企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如果过多的考虑环保支出无疑会增加企业的成本, 会降低企业市场竟争力, 因此企业不会主动去考虑环境方面的问题。

2. 未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

由于我国建立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因此在目前的环境会计理论和体系中存在环境会计目标不明确、计量单位多元性等相关问题。环境会计目标较有代表的观点是;环境会计就是用会计来计量、反映和控制社会环境资源, 以改善整个社会环境与资源问题。

3. 未建立起环境管理体系与完整的环境会计信息系统

对于环境会计核算的研究前提就是, 会计主体的明确。从目前的研究情况看, 我国环境会计主体问题存在两种观点:一是企业主体论;二是政府主体论。这两种观点分歧的实质在于:环境会计的主体究竟是企业还是政府?如果是企业, 那么各项环境会计的核算由企业完成, 并承担结果上的风险;如果是政府, 那么全部的责任与风险由政府承担。企业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要求的可持续发展之间必然存在着矛盾, 让企业牺牲自身经济利益而去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不现实的。如果未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与完整的环境会计信息系统, 大多数企业目前不会为减轻生态破坏而自觉增加支出。使我国环境会计的开展面临着制度上的难题。

4. 环境会计准则不明确缺乏可操作性

我国现行会计制度中, 还仍缺乏可操作性的环境会计准则, 在现有的会计核算体系下, 大部分企业仅在“管理费用”科目下设置“排污费”和“绿化费”, 分别记录按规定缴纳的排污费和对厂区进行绿化发生的费用。与环境有关的支出在实际发生时直接计入期间费用, 或在金额较大时作为待摊费用处理, 这种做法虽然操作简便, 但也暴露出其内在的缺陷。

三、我国环境会计的相关对策

1. 建立健全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

目前我国的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建立是进行环境会计实务操作的重要保证, 也是推广环境会计的前提条件之一。在宏观方面, 用工具目前环境会计所依赖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多元化特点, 尤其是针对计量环节上问题, 找到当前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结合的支点。加强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借助具体的会计实务操作, 解决这一问题。

2. 增强企业和公众的环保意识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需求也向多元化转变, 除了物质方面的需求, 还有文化和环境的需求, 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企业与环境关系密切, 这样就使企业在评估投资方案时, 不能低估环境污染成本, 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必须注意污染防治, 在建立经济目标的同时, 还要考虑污染的治理、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利用等多个目标, 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3. 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强化执行力度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综合国力的逐步增强, 为全面开展环境保护奠定了基础。虽然我国先后颁布和修订了一系列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 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在已经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环境法律体系的同时, 我国还应加强法律规章的执行力度, 政府应采取坚决态度对违法企业与部门严惩不贷。

4. 大力发展环境审计, 强化环境核算的监督力量

环境审计对于保证环境活动及其相关环境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实现环境审计目标, 环境审计必须依据环境法律、法规、环境标准及有关会计核算准则;为了提高环境审计质量, 应借鉴国外环境审计实践经验, 采用多目标的费用效益分析法, 恰当运用职业判断。我国的环境审计系统应由国家环境审计、社会环境审计和内部环境审计三个层次构成。随着强化环境审计权威性、加强与财会、环保等部门的协调合作、优化人才结构等措施的实行, 有助于在实践上处理好发展生产与环保的关系、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最终促进环境会计理论与实践不断完善, 使我国经济发展逐步纳入可持续发展过程上来。

参考文献

[1]李克国, 魏国印.环境经济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3: (61)

[2]阿兰·兰德尔.资源经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42

篇4:我国环境税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关键词:环境保护;环境税;费改税

一、环境税概述

(一)环境税的定义。关于环境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国际能源机构(IEA)和欧盟委员会(The European

Commission)给出了一致定义,认为环境税是各国政府针对特定的、与环境相关的税基,强制无偿征收的一切税收。而与环境相关的税基主要包括自然资源、污染产品、以及监测的(或估算的)污染排放物等。因此,我们可将环境税定义成为实现特定的环境保护目标、筹集环境保护资金而征收的具有调节污染破坏行为的各个税种及相关税收措施的总称。该定义属于“全口径”的环境税,既包括各个独立的环境税种,也包括一般性税种中与环境有关的税收措施。

(二)环境税的特点。 环境税除具有税收的一般特征之外,还有区别于其他税种的特征。第一,环境税的税基会随着环境税制度的有效实施而不断减小。环境税的有效实施会改变人们的经济行为,使人们减少对环境资源的污染和破坏,从而减小环境税的税基。第二,环境税的征税范围较广。据OECD和

EEA的数据库资料显示,OECD国家总共实施了375项不同的环境税收,其中环境税和能源产品税有150种,机动车辆税有

125种,与废弃物管理相关的税有50种,此外还有许多具有针对性的小税种。第三,环境税征收管理的技术性较强。环境税的顺利实施需要建立完善的技术支撑系统,包括科学的环境标准制度、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与核算方法、严密的征收管理程序以及专业的技术人员等。

(三)环境税的分类。根据课税对象和付费原则的不同,可将环境税分为三类:一是自然资源税,即国家为了保护自然资源、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一切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体现了“使用者付费”原则;二是污染排放税,即对造成环境污染的直接污染物征收的一种税,根据污染物种类的不同,其还可以设置不同的税目,污染排放税的计税依据是污染物的排放量,体现了“污染者付费”原则;三是污染产品税,其是针对产生污染的产品征收的一种税,计税依据为污染产品的数量或价格,体现了“使用者付费”原则。

二、我国现行环境税费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尚未构建完善的环境税收体系。我国现有的环境税收体系缺乏整体上的设计,现行与环境相关的税种还仅限于对原有税收制度的修补和调整,缺乏相互之间的联系性和协调配合。从总体上来看,环境税费收入规模偏低,调控力度较弱,环境保护作用较小。我国的环境税费收入大约仅占税收总收入的4.62%,占GDP的0.72%,与环境税制相对完善的OECD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从税制构成来看,缺少针对污染排放的独立税种。从环保角度出发,对污染物排放征收的独立税在环境税收体系中应具有主体地位,而我国目前没有开征。污染排放税的缺位,导致我国环境政策存在着制度性缺失,进一步弱化了税收的环保作用。

(二)相关税种对环保的激励作用不足。我国现行税制中,与环境相关的税种主要有消费税、资源税等,这些税种在设立之初一般不是为了环境保护,因此,激励作用较小。现行的资源税是为了调节级差收入而设置的,没有充分考虑节约资源的目的,存在征税范围过窄、计税依据不合理、税率过低等问题,没能充分发挥资源保护的作用。调节和引导人们消费行为的消费税,环保功能也较弱,税率设置过低,覆盖的污染物范围较小,未将杀虫剂、包装物材料、塑料袋等污染品纳入征税范围,极大地限制了消费税的环保作用。

(三)环境税收优惠政策有待调整和完善。为了促进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我国实施了大量的税收优惠政策。但这些优惠政策过于零散,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相互之间缺乏配合,激励作用不足,甚至还存在一些与环境保护相悖的措施。

(四)排污收费制度难以满足污染治理的需要。2003年7

月,国务院颁布了新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條例》,虽然在制度设计和征收管理上有了较大改善,但仍是以“费”的名义对污染物排放征收费用,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如缺乏权威性、举证责任倒置、征收率不足等。由于排污费自身的强制力不够,征收难以保障,其在实施过程中就难以达到实施税收手段所达到的环保效果。

三、完善我国环境税的政策建议

(一)推行“费改税”,适时开征独立的环境税。 针对排污费制度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可对部分重点污染物实行“费改税”,即开征污染排放税。待条件成熟后,再实行全部的“费改税”,进一步扩大污染排放税的征税范围。目前,我国宜将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这三类污染物纳入污染排放税的征收范围,其中废气还可以设置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二级税目。污染排放税的纳税人为在我国境内向自然环境直接排放应税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人,计税依据为实际监测(或测算)的排放量,具体可参照排污收费的经验。在税率设计上,可借鉴国外实施环境税的先进经验,既要确定合理的税率水平,又可设置差别税率,增强税收的调节功能。

(二)完善现行的环境税制度。一是完善资源税。在重新定位资源税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资源税的征税范围,将湿地、海洋、森林等资源纳入征税范围。同时继续优化资源税的计税依据,将“从量计征”全部改为“从价计征”,与资源的内在价值挂钩。二是调整消费税,增强消费税的环保功能。首先,将杀虫剂、塑料袋、包装材料等污染品纳入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其次,提高消费税的税率水平,并根据应税消费品的污染度和能源消耗度的不同采取差别税率的形式,增强消费税的调节功能。三是优化与环保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一方面要取消不利于环保的税收优惠政策,消除现行有关税收政策对环保带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为鼓励纳税人治理污染、开发新能源等,我国应制定形式多样的、利于环保的税收优惠政策。可采取加速折旧和税收抵免等形式,从而很好地配合我国环境税的实施。

(三)完善相关配套措施。首先,应完善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使我国环境税的实施做到有法可依。目前,我国的《大气污染法》等专门的环境保护法对我国的环境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这些法的部分内容已经明显滞后,需要及时修正。其次,我国应建立绿色政绩考核制度。传统的政绩考核方法容易造成地方政府为了眼前利益而不顾环境资源的承受力,盲目招商引资,严重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因此,应实行绿色GDP考核制度,把保护环境的公共责任转向政府内部,从而迫使地方政府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再次,应促进相关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在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化的同时,税务部门应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发挥各自的长处,以便更好的实施环境税。

参考文献:

[1] 葛察忠等:《环境税收与公共财政》,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年。

篇5: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保护对策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保护对策

在发展、规划、建设新农村的.同时应当注重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作 者:田尧 杨梅 作者单位:合肥市长丰县环保局,安徽长丰,231100刊 名:安徽农学通报英文刊名:AU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年,卷(期):200713(23)分类号:X503关键词:环境 现状 对策

篇6:我国投资环境的现状及对策

就目前而言,经济与社会的变化,不知不觉中已经在企业投资管理中制造了影响。在企业的各种投资中年金投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社会的养老保险逐渐完善的当下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的企业年金投资不再局限在原有的制度,而是正朝着证券公司与基金管理发展,运营格局也在不断的变化,相互竞争,多种机构合并的趋势也呈现出来。

一、企业年金特点及概念

企业年金指员工与企业在依据法律参与养老保险基础之上,自愿设立补充的养老保险基本制度,企业年金的投资原则与性质跟基本的养老保险不一样,工具和投资领域也有所不同。基本的养老保险在投资上强调的是保障安全,而企业年金只是对基本的养老保险的一种补充,只有拥有好的收益,才可以吸引到更多的职工与企业参加到企业的年金计划,也就决定了我国企业的年金投资一定要同时兼顾安全性与收益性,这就使得企业的年金投资相对于养老保险的投资来说,所涉及的领域更宽广,工具也相对较多,其面临的各种投资策略也会更加复杂。

二、企业年金投资的管理现状

(一)企业年金覆盖率虽低、但发展迅速

近些年来,国内设有年金的相关企业也呈上升趋势发展,其中参与计划的员工不断增多,资金的投入量也加大。企业的`年金增长速度非常快,可是年金企业的覆盖率却和企业年金投资的发展速度不符,企业年金的覆盖面只是一小部分,导致企业年金投资的发展速度和企业年金投资的覆盖率产生矛盾,以至于给企业年金的投资管理造成了许多阻碍。

(二)企业年金投资监管不善

就当前来看,国内企业设立的年金投资管理还处于起始阶段,许多方面存在着不足与缺陷。通常国内企业的年金都是由经办机构来承担,利用政府的监管机构来实施管理的一种单一的管理模式。这样的管理模式致使我国企业年金管理的力度较弱。此外,有监管能力的信用的评级单位、律师与会计师事务所等,也发挥不了监管的作用。

(三)我国企业年金在地区的发展达不到平衡

由于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不一样,所以我国企业的年金发展呈现出区域不平衡的现状。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如厦门、上海等沿海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就比较高,企业年金投资的管理制度发展就比较迅速。但如果在一些偏僻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企业没有充裕的资金用来进行年金的管理与投资,以至于企业参保的年金比例较低,企业基金的规模也不大,更甚于在比较落后的地方企业不会设立企业的年金。

三、我国的企业年金投资的管理策略

(一)企业要对年金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

完善与建立跟企业的年金制度有关的法规及法律系统,使企业年金法律的地位可以得到明确,同时制定相关的对投资管理进行解决的措施。监管与限制都需要在企业基金的管理机构里进行,尤其在比例、条件、投资方向等方面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规定,还要对资金风险的补偿机构进行完善。在企业投资的管理人与投资企业之间可以互相宣传教育与学习,让投资的管理人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年金管理投资体系的有关知识和掌握企业操作规范,尽可能避免与减少因为不合理的操作而致使受益人的风险投资提高。此外,尽可能制定更好的优惠税收政策,在企业的年金投资的收益上给予延迟税收或是税收减免,防止因为企业的年金短期的逐利行为对资本市场制成了冲击。

(二)企业要对投资的管理人采取监管

首先要建立一个风险的控制流程,在投资方面要控制好风险,并做好事前的预防,再建立好相互对应的监管体系。例如,企业的管理机构中内部的监察部门可以通过对投资资料进行检查,全面、实时的对投资相关部门的业务实施监控,不定期或定期的检查,还要出具对应的反馈书面报告。其次,投资的管理机构必须要对部分投资的物品制定一个相对应的限制,可以更有效对介入的关联或是内幕交易采取防止措施。最后要对事后的信息进行反馈,企业的管理机构应该建立并且严格地执行有关监控报告,让内部的监察部门跟踪投资进展状况,编制相应的监控报告,便于及时的进行业绩考核与评估。

(三)企业要尽可能发展年金投资的渠道

为了使企业的年金实现增值和保值,首先就要把安全性作为前提,把拓展作为投资的渠道,使收益得到提高。在证券的市场上,合理的对证券市场的结构品种进行调整,使市场在合理的搭配下得到更好的收益。还要重视金融的衍生产品的创新与开发,引入到期货市场,使股票在现货市场的竞争力得到提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指数基金进行发展,可以作为企业的年金投资的有效投资策略,更有效的减少管理的成本与风险。尤其在通货膨胀期间,适当的对国家的基础设施与不动产进行投资;也可以在经济一体化的前提下,适当的进行海外的投资。

(四)企业要大力培养比较专业的管理投资机构

企业的年金投资管理与其他开放方式的基金不一样,年金管理的机构一定要有专业投资资格。自从我国成功加入WTO之后,我国企业年金投资的管理机构也逐渐得到更好的发展,一些专业人才与机构不断的从国外引进来。通过国外投资银行或是基金经理参加中国养老金的管理,从而对企业的年金资产采取规范化投资运营,可以提高基金管理的公司治理结构,还可以更好的促进我国基金企业的进步与发展。

四、结束语

篇7:我国投资环境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资源短缺和污染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水资源的严重短缺与水环境的严重污染,不仅困扰着国计民生,更是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形成极大的制约。本文主要从我国水环境的污染现状为出发点进行分析,并加之对我国水环境的控制现状进行了解,提出了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关键字:水环境

污染现状

控制现状 防治

正文:水是生命之源,在人类的生产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日趋严重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制约。我国水资源面临严峻形势,本来就因为我国人口多,导致人均淡水资源量低,再加上现在水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使得原本就水资源短缺的我们变得更加严重。水资源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短缺资源,成为制约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之一。因此,应认清我国水环境污染的形势与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的水环境污染的防治给予高度的重视,以实现我国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一、我国水环境的污染现状

我国水污染状况触目惊心。总体看,水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水污染形势仍然严峻。从我国河流的水污染现状来看,中国七大水系的国家环境监测网地表水监测断面中,满足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标准的Ⅰ~Ⅲ类断面已经只有41%,而丧失了一切使用功能的劣Ⅴ类河流断面已经达到了27%。从我国湖泊的水环境质量现状来看,28个国控重点湖(库)中43%的湖库为丧失一切使用功能的劣V类水,并且湖(库)的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从我国海洋水环境质量现状来看,我国近岸海域污染状况仍未得到改善,局部水域污染严重,并且无论赤潮面积还是赤潮发生的次数,都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值得引起重视。从地下水水质状况看,地下水污染存在加重趋势的城市仍然在增加,大部分地区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很多地区的浅层地下水已经由于地表水的污染而受到严重污染,对广大农民的饮用水安全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水环境污染的根源来自于工业排放的废水、污水,城镇生活污水以及农业化肥、农药流失等。据统计,从1998 年起,我国生活污水排放量已经超过了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大部分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加剧了水污染。又由于农业化肥、农药的低效利用,使大量营养物质随地表径流流入水体,加重了水体污染。在农业污水中,农药、化肥含量比较高。由于我国水土流失比较严重,致使大量农药、化肥随表土流入江河湖库,受到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污染的危害,从而导致水质恶化。城市生活垃圾引起水污染中,多为各种洗涤剂和污水、垃圾、粪便等无毒的无机盐类。生活污水中含氮、磷、硫、病菌多,也进一步加剧了水污染。工业排污废水中,有很多废水超标排放,致使许多河流遭到污染,河段鱼虾绝迹,城市水域也面临严重污染。地下水和近海域海水也正在受到污染,供饮用和使用的水正

在不知不觉中减少。

二、我国水环境的控制现状

我国曾经采取的措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了治理水污染的努力,其中包括:1)制定法律,1982年制定了海洋污染防治法,1984年制定了水污染防治法。2)1990 年“八五”计划开始,确定了淮河、海河、辽河“三河”和太湖、巢湖、滇池“三湖”为重点治理的水域,并相继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治理水污染的零点行动,对污染企业实行关停并转,严格管理工业废水的达标排放,投资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3)对一些严重污染的水体,如淮河,还采取了专门行动。

但根据我国当前的水污染状况,可以说曾经做过的这些努力收效甚微。那么,我们的工作收效甚微的原因何在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

(1)基本的认识误区:重视经济发展,轻视环境保护,甚至把二者对立起来。虽然我国早就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中央也一再强调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但很多地方官员关注的首要问题仍是经济发展。而环保工作却是“讲的多,做的少”,环境保护做得不好。(2)污染泛滥的根本原因: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我国的环保法律体系虽然已经建立,但权威性极差,企业违法排污已经成了司空见惯的现象,很多企业还有一套对付执法检查的手段。(3)有效控制环境污染的关键问题:抓重点、搞运动与抓全面、打持久战的关系。既要抓重点,“三河、三湖”污染严重,应该加强防治,同时绝对不能放松对目前污染较轻的水体进行污染防治,在抓重点、搞运动的同时,应该看到全面地、持久地执行环保法律、政策和标准是至为重要的。

目前我国水污染控制的现状有以下几点:(1)城市废水处理率低,处理水平不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大,我国污水排放总量逐年增加。近年来,中国政府在水污染治理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大,污水处理率逐年提高,但是直到最近几年,城市污水处理率仍然不是很高。(2)工业污染源控制不力,排放大量污染。虽然按照环境保护部门的统计,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已达91.2%,但调查表明,上述数据极不可靠,工业企业推行清洁生产不够得力,工业废水处理设备也不能保证完好的运行状态,工厂违法排污的现象还十分普遍。(3)对非点源污染控制的重要性还认识不够。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村非点源污染不可忽视,城市中含有大量污染物的初期雨水或排入污水管网的雨水也未经处理便进入了环境水体,加剧了水体的污染程度。近年来中国正逐渐认识非点源污染对于水环境质量的影响,但非点源污染排放仍然比较严重。

三、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

水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关键因素,近年来在严重缺水和水污染双重压力下,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水环境,显得及为迫切和重要。水污染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及全社会的共同推进才能奏效。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遏制水环境恶化,逐步恢复江河湖库的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和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1、完善水环境治理的法规体系,加大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力度:要加强《水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的学习宣传, 增强全社会的节水、环保意识;应加大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力度,确保各项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保证限制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等制度的实施;严格做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鼓励发展低污染、无污染、的项目;严查不法排污现象,依法规范各类污染源的排污行为。

2、以水域限制排污总量为依据,加大点源污染防治力度:开展水资源保护的首要工作是进行点源污染防治,消除点源污染。其中,最主要的工作是对工矿企业废污水、城镇生活污水排放进行防治。各级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以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为依据,加大对其进行防治的力度。应加快建设和完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提高污水收集能力和处理能力。应力行节约用水,加强生活用水管理,大力推广节水型器具。对严重缺水城镇,应适当考虑再生水利用,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3、严格控制工农业、生活和航运污染源:关、停、并、转耗水量大、污染重、治污代价高的企业;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分区,调整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和布局;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审批制度, 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轻的新型项目。要对耗水大的农业结构进行调整,走节水农业与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农业污染控制区, 调整种植业、养殖业结构, 发展生态农业;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 以市场为导向, 进行农业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使用高效、无污染的绿色肥料, 推广生物农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在城镇排水管网系统建设中, 要尽快实现雨污分流;在农村地区积极推广沼气池,并带动养殖业的发展和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措施, 发展喷灌、微灌,减轻对河湖的面源污染。积极开展航运污染综合整治工作, 对沿线码头进行规范整顿, 对落后的水泥船实施禁航, 对运输船舶要求安装油水分离器。

4、提高水环境监测能力:水环境监测是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提供信息支撑必不可少的工作手段。针对目前我国水环境监测能力与水资源管理与保护要求不相适应的现状,应加快水环境监测设施、设备、仪器和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监测能力,使其能够对各污染源、入河排污口、水功能区及每项污染物进行全面监测,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决策提供足够、可靠的信息。

四、总结

水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现阶段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及其它水问题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如果水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那么无论在提高供水能力,保护水源地,减少水旱灾害风险等方面取得多大成绩,都有可能被水污染的加剧及所造成的巨大损失所淹没。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水环境污染的防治,保护我们的水资源。

参考文献:

[1]张桂杰、郑念发、李鹤.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防治[J].能源与环境,2010.07 [2]薛玉宝、郗慧群.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与治理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2010.03

篇8:我国投资环境的现状及对策

一、我国的环境形势和环境执法的现状

在最近几年, 随着政治工作的完善以及经济上的进步, 我国在环境保护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 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 与此存在的环境问题是十分严重的, 我国的环境状况依旧严峻, 环境污染突出。由于长期积聚起来的问题得不到解决, 再加上新的问题不断产生, 一些地区已经不堪重负。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严重超标, 城市空气污染面积扩大, 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遭受酸雨的侵蚀, 环境执法变得尤为重要。由于环境执法的不当,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到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 沙化土地面积也在扩展, 天然草场的破坏使得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生态环境恶化。在2006年的上半年, 有一个结果让人震撼, 这个结果向人们展示: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正在逐年上升, 环境新形势令人堪忧。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十一五的预期目标能否达成, 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能否贯彻到现实中来。为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一些地方政府推卸责任, 忽视环境执法的建设问题, 更严重的是一些政府官员甚至徇私舞弊, 逃离法律的束缚, 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对地区环境造成了无法修复的创伤。现已有一些数据显示, 全国发生的环境执法受阻扰的事件达到几千件, 其中暴力阻碍执法事件更是有一百多起, 情况不容乐观。由于环境执法力度不强, 许多企业无法保证自身效益, 只能寻求别的途径发展。为了获得利润, 一些企业企图在别的地方转移环境污染, 降低自身成本。这造成的最终结果还是由政府和人民共同承担, 环境执法漏洞所遗留的后果最终也是政府和人们解决。因此找出环境执法的漏洞, 加大执法力度, 对我国的环境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环境执法的问题

纵观我国的环境执法问题, 存在较多的不足, 归纳起来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环境执法机制不健全, 合法性原则落不到实处。要使依法行政的原则贯彻到环境执法工作中来, 其首要步骤是完善执法机制, 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这就需要对环境执法机制作出一个评价, 依据的是环境执法的内容来进行判断。从它的具体内容来看, 环境保护行政机关一切具有法律性质以及法律效力的行为都可以被称之为环境执法。它明确指出了两点要求:环境执法的方式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 这是它的首要条件。第二个要求是对于相应的后果, 环境执法部门必须负责。我国的环保法大部分都坚持做到了第一点, 但是对于第二点要求, 我国的环境保护部门还是有待完善, 这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在实践的过程中, 由于环境问责机制的缺失导致执法不严的现象时常发生。更有地方政府对企业采取放松、庇护态度, 只为追求经济迅速增长。一些地方出台了政策, 放纵企业进行生产以及排污等行为, 这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第二方面则是环境执法的权利分配的不恰当, 执法效力得不到体现。环境执法的基本原则之一环境执法的合理性问题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 这要求环境执法必须做到公正、合理, 适合本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环境执法的合理性原则对于它的合理性是一个补充与辅助, 它们最终都服务环境执法。在已有的环境执法分配任务上, 若它的一些分配不尽合理, 体现不出执法的效率, 就应该根据其基本原则加以改进。我国存在着许多权限分配不合理的现象, 影响执法效力的典型例子比较多, 如某些权力的定性不明显等。最后一个问题是环境执法效果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 执法效率低下。先谈谈环境执法效率性的定义, 它是指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 环境保护本取得尽可能大的收益, 取得最大的执法效益。这是为了保护环境而进行的一项规定, 环境执法效率性的高低影响着环境的可持续性时间的长短。一旦按照环境执法效率性的要求来进行环境执法, 除了令法律更具有威信之外, 环境污染程度也会降低, 环境质量也得以提高。根据这个原则来要求我国的环境执法, 对比之下发现我国的环境执法力度不强, 执法效率不明显, 各种被管理对象重复违法、宁罚不治的环境违法现象到处存在, 威胁着环境的安全。

三、改善我国环境执法困境的具体措施

在之前的经济建设中, 我国就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 而在之后相继提出了两型社会的建设, 对环境执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社会, 国家又提出了中国梦的建设构想, 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大环境保护, 追求科学发展, 为此出台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这些政策以及战略措施表明, 我国环境与经济的主次关系发生了变化, 我国的环保工作即将步入一个新阶段, 由此可以看出, 加强环境执法迫在眉睫。要加强环境执法, 第一个首要任务是环境立法, 确立我们的环境建设目标及要求。环境立法贯彻的基本思想就是科学发展观, 以这个为中心来开展各项工作。所以完善我国的立法工作必须从以下几个地方着手: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领导地位, 适应时代新形势的转变, 总结历史经验, 找出现有法律的不足之处, 加以补充。这样立法的范围渐渐扩大, 立法工作的质量也随之提高了。建立完备的环境责任追究体系是环境执法工作的关键。只有完善环境责任追究体系, 环境执法才会带有强制性质, 强制政府必须将责任落到实处, 环境执法的效率才会显著。它包括刑事责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3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三者有机结合, 相互弥补漏洞, 构成了多道防线, 有力地阻止了生态破坏者的侵犯。一个完整的环境责任追究体系既需要刑事的惩罚力度, 也需要民事的监督, 这样才能不漏掉任何一个环节。要让那些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为他们的行为付不起责任, 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意识上告诉他们环境的重要性。另外强化环境违法者的民事赔偿责任, 不仅可以弥补行政处罚力度的局限, 让造成破坏的人自食其果, 又可以救济这些因为环境破坏而受到伤害的人民, 这从根本上解决了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

四、总结

综上所述, 环境执法关系到各个方面的内容。国家应引起足够重视, 加强执法力度, 提高环境执法队伍的水平, 以促进环境质量的提高。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 国家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 我国的环境执法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如执法机制不完善、执法队伍不严格等。本文探讨了我国环境执法的现状, 总结了其特点, 对其弊端进行看分析, 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环境执法,困境,对策,完善

参考文献

[1]邓可祝.美国环境执法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与法律, 2012.

[2]尚林.论基层环境执法难的突出问题[J].环境科学导刊, 2012.

上一篇:城厢镇xx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方案下一篇:经典现代爱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