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我国校园暴力的现状_起因及对策

2024-06-22

试析我国校园暴力的现状_起因及对策(精选5篇)

篇1:试析我国校园暴力的现状_起因及对策

第 16 卷第 5 期 2008 年 10 月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lunbeier College

No.5 Vol.16

Published in October.2008

试析我国校园暴力的现状、起因及对策

郝凤艳

(呼伦贝尔学院团委 内蒙古 海拉尔区 021008)

摘 要: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校园暴力已成为影响和谐校园建设的重 要因素,师生的人身安全受到很大威胁。本文分析了校园暴力的表现形式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 切实可行的应对办法。

关键词:和谐社会;校园暴力;起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0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601(2008)05-0100-0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鲜明的提出和阐述了“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命题,这是事关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保持和谐稳定的社会 环境,是实现党在新时期新阶段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必然要求。我国正在上学的青少年占有总人口的很大 比例,构建和谐校园便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校园暴力由来已久,但最近几年呈现出愈 演愈烈之势。如今的校园暴力已经超出了单纯的打架 斗殴的可控范围,甚至在个别地方正在演变成带有黑 社会性质的团伙,从而制造出了敲诈、勒索、抢劫甚 至强奸、杀人等恶性刑事案件。校园暴力已经成为走 向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根除的“毒瘤”,它的存在确实 让人忧虑,令人深思,必须对其进行深层次分析和综 合性治理。

常出现的校园枪击事件,但是并不是说不涉枪的校园 暴力就不会导致严重的结果。我国校园暴力大致有这 样几种表现形式:其中最常见的是打击报复。这类暴 力现象要么针对认为与自己过不去的班干部,要么针 对与自己有矛盾的同学,甚至还有针对教师的暴力攻 击。有些学生一旦考试作弊被教师制止,或者某科目 没有及格,就对教师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其次是恃 强凌弱,欺负弱小。这类现象主要针对一些学习成绩 不是很突出,又胆小怕事的学生。第三类表现形式是 拉帮结派,争强斗狠。学校里往往同时存在几个团伙,一旦其中某些成员发生冲突,就很容易演变成数十人 甚至上百人的大规模械斗。第四类表现形式是勾结校 外人员,强收“保护费”。这类现象已带有明显的黑社 会性质,已明显超越了校规,触犯了法纪,往往引发 敲诈、勒索、抢劫、杀人等恶性刑事案件。还有一类 是随机暴力。一些校园暴力的发生很可能只是因为一 时的兴起,比如走在路上看见某个同学穿跟自己同样 的服装而不舒服,或看见别的学生好像在议论自己,甚 至只因为某同学说话的声音“不合自己耳朵的意”而 发生暴力事件。这类现象渐呈增长趋势,让人觉得不 可思议,这类现象连暴力实施者本人也说不清实施暴 力的根本动因。所有这些现象都给原本宁静的校园带 来了许多不和谐的因素。

一、目前校园暴力的表现形式

通常来说,所谓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校园或校园 周边地区的以口头、物体或身体任何部位而发出的侵 犯他人人身权利和财产的攻击性行为。校园暴力应包 括以下要素:1.暴力行为是发生在校园或紧邻校园的 周边地区;2.暴力侵害的对象为校园里的人、事、物,包括教师、学生及其财产等,但以学生为主要目标;3.校园暴力的结果是侵犯了他人人身权利、公私财产以 及心理的伤害,并由此而引起的自杀、跳楼等;4.校 园暴力的发生往往极具突发性,虽然有些事件有预兆,但往往被有关部门和人员忽视。[1]

二、校园暴力产Th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相关法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有关保护青少年权益的法律法规内容

过于原则,操作性不强。如《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 我国对枪支管理非常严格,所以很少出现外国经

收稿日期:2008-03-04 作者简介:郝凤艳(1978-)女,呼伦贝尔学院团委,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研究。

未成年人犯罪法》对防治校园暴力的责任确定不够明 确,使施暴者得不到及时惩处,受害者得不到及时救济。特别是对尚未构成刑事犯罪的校园暴力预防乏力,似乎 教育、公安、共青团、街道等社会各方面都在管,但由 于主管者不明,实际上的防治工作尚未形成合力。包括以下方面:学校在

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方面措施不到位,在一定程 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教师之间、师生 之间、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渠道不畅;学校对青少 年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暴力倾向疏导不力,对已经具 有行为偏差的学生缺乏矫正办法,对侵害他人的校园 暴力事件处理不及时等等。

(三)家庭教育方式不合理 一个人的人格是否健康地形成与家庭的教育很有

关系。如果家庭成员文化素质低下、道德品质败坏;父 母的管教方法过于简单粗暴,或者过于溺爱,或者疏 于管教;家庭气氛紧张、不和谐,使孩子缺少关爱和 安全感等情况都会对孩子的健全人格培养产生不利影 响。尤其值得强调的是,父母本身的心理健康对孩子 的成长也极其重要。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许多父母在 社会经济文化转轨中自身产生的社会心理疾病,例如 紧张、恐惧、冷漠或不安全感等潜移默化地传染给了 孩子,使他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也产生人格障碍,这也 是校园暴力的诱因之一。有些家庭的经济水准低于一 般家庭,不能满足子女的非分消费需求,这也间接地 诱发了同学间的暴力索取或强行借贷。

(四)学校周边环境存在隐患 当前,我国校园及周边地区治安状况复杂,安全隐

患较多。部分地区学校周边仍然存在一些违规经营的 网吧、游戏室、录像厅、歌舞厅等娱乐场所,禁而不 绝,不少学生沉溺其中。校园周边人员混杂、行人拥 挤,不法分子在校园周边寻衅滋事,将学生作为侵害目 标,伤人、抢劫屡有发生。

(五)传媒带来的负面影响 大众传播媒体往往有意无意地渲染暴力,新闻报

道中过度或过细地再现犯罪分子的作案经过和具体情 节,极有可能对青少年产生不当模仿的负面影响。青 少年自制力和辨别力差,很容易受这些不良文化的影 响,导致价值观念和行为发生偏差。青少年生活在社 会转轨的变化时期,市场经济带来的思想意识形态的 变化,也使他们受到很多负面的影响。例如,越来越 多的游戏场所,歌厅、舞厅和游戏机室影响着青少年 的学习生活。另外,带有暴力倾向的影视作品、书刊 对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形成影响很大。

三、具体有效的防范措施

校园暴力的成因不外乎以上几种,我们就应该有 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的防范措施,以杜绝校园暴力,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可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几种:

(一)大力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单靠思想品德课来实

现,而应该贯穿到各门课程的教学当中。作为一名合 格的人民教师,除了应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外,还应该把 德育和本学科内容完美结合,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 界观和人生价值观,培养他们善于思考、善于分析处理 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课余时间要多做学生的思想政治 工作,融入学生中间去,和他们交朋友,做他们的贴心 人,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关心学生的心灵成长。

(二)进一步完善法制建设 目前青少年犯罪越来越多,并且平均年龄越来越

低。青少年受到社会负面文化的影响越来越深,心理 成熟越来越早。原有的法律对于未满 14 周岁的未成年 人不承担法律责任的规定早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必 须对未成年人犯罪给出新的惩戒方法。否则暴力施行 者一次次的逍遥法外,会使更多的学生进行效仿,反 正不用担心受到法律的制裁。

(三)切实加强校园及周边地区治安管理 2005 年 6 月 16 日,公安部颁布了公安机关维护 校园及周边地区治安秩序的“八条措施”,以维护学 校、幼儿园及周边地区良好的治安秩序,确保师生人 身、财产的安全。公安部“八条措施”的四大亮点是: 1.在校园周边治安复杂地区设立治安岗亭;2.交通复 杂路段须有民警维护校园门口道路交通秩序;3.公安 机关根据需要向学校派驻保安员;4.寄宿制学校、幼 儿园、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消防检查。派出所应该经 常与学校保持联系,接警出警及时主动,且实行周末、夜间巡逻制度,确保学校周边环境的安全。学校也不 能完全依靠公安机关,须采取得力有效的治安巡逻防 范措施,实行“内治”与“外治”相结合,“治标”与 “治本”相结合。以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为重点,学校 治安组昼夜轮流值班巡逻并保持与公安机关的联系,发 现可疑人员及时排查处理,将严重扰乱正常教学秩序 的不法分子扭送至公安机关。校园周边环境方面,学 校应联合公安、教育、文化、城管、工商、建设等部 门共同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清理学校周边 200 米 以内的网吧、游戏厅、歌舞厅、台球室及学校门前的 小食杂摊点,这样才可以有效的遏制防范流氓势力滋 扰校园,降低学生被侵害的可能性。

(四)充分利用教育和宣传的优势,积极预防校园 暴力

[2]

(二)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形成校园暴力的学校因素

学校要充分利用教育和信息宣传等优势,通过张 贴、电视、广播、展览、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及 其他手段和途径实施宣传攻势,并教育学生如何利用 线索、奖赏制度、监视系统、匿名电话等举报方式,通 过激发学生举报,可以有效预防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同时,学校应积极开设法制教育等课程,聘请法制教导 员、法官、家长、警察、心理专家等对学生进行经常 的演讲、授课,努力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明白 通过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和利用法律解决矛盾冲突 的道理,并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守法的公民。

(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灵成长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关 系到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时 期,从生理学、心理学的角度上讲,总是存在诸多的心 理问题,如压抑、自卑孤僻、性格内向、厌学等,但他 们难以意识到自己心理健康状况的异常,或者是即使 意识到了自己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也羞于向教师或 其他人员启齿,再加上许多学校既没有专门的心理咨 询室,也没有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给青少年学生的心 理健康教育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和阻力。这样,导致心理 问题越积越多,一旦爆发,后果将不堪设想。学校应设 置专门的学生心理辅导中心, 对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方 面的知识宣传, 通过心理辅导课、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心理咨询、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宣传栏等形式,疏导 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正 确认识自我,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批判和自我矫正;帮

助学生学会正常而有效的沟通交流方式,提高人际交 往能力;辅导学生通过合理的方式宣泄不满情绪;纠 正学生的认知错误和行为偏差,从心理上消除暴力行 为的倾向;辅导学生受到校园暴力袭击后应采取正当 的途径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以暴易暴;建立学生心理 档案,通过心理测试发现暴力倾向、帮助教师对症下 药,避免因臆断处理而带来不良后果,同时也可以防 患于未然,尽可能地避免学生出现严重的行为偏差;生 命教育不容忽视,要让学生懂得尊重和珍惜每一个生 命个体,拒绝暴力,用善良的心去关心帮助其他生命 个体。这些工作不能单靠学校组织进行,父母作为和 孩子最亲近的人,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 康,所以必须注意个人修养。

[3]

总之,校园暴力给学生个人、家庭、学校乃至整 个社会带来巨大且长久的危害,成为影响和谐校园建 设的重要因素。我们对校园暴力问题必须有清醒的认 识,并加以足够的重视。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 地,应采取各种措施来预防校园暴力,以促进和谐校 园的建设,更好的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陈雨亭.校园暴力若干问题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7):92-P94.[2] 傅涛.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及预防策略探究[J].甘 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76-P80.[3] 钱瑛.校园暴力的起因及化解[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6):37

(上接第 95 页)

(六)对应届毕业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督导 监控。由于毕业生人数多,专业课教师人数少,对于 本科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指导力度不够,论文质 量存在不少问题,针对这一现象,可以采取督导组成 员分学科参与毕业生论文答辩活动,并检查了解本科 生毕业论文的开题、撰写、指导、修改、审核、定稿、答辩的全过程,及时进行督促,按照学校的毕业生论 文答辩要求,认真、细致、规范的完成答辩工作。

总之,一个完美的高素质人才培养计划必须有一 个配套的、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没有科学的制约制 度和详细的任务分解以及积极的督促检查、质量监控,再好的人才培养计划也很难如期实现。

参考文献:

[1] 呼院字[2005]16 号.呼伦贝尔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 教学督导工作的通知[Z].102

篇2:试析我国校园暴力的现状_起因及对策

【关键词】校园暴力 现状分析 干预策略

基金项目:西安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13Y90)。

从2010年轰动一时的药家鑫事件到2013年西安科技大学临潼校区一男生跳楼身亡,从2010年幼师虐童事件到2011年10月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的“绿领巾”事件,从人们对校园暴力的无知到2013年西安市成立校园纠纷调解会,反映出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校园暴力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从校园暴力的侵害程度、侵害方式、侵害主体、侵害后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校园暴力虽然有偶然性、突发性等特征,但是它的产生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必然性,这些因素和学校、家庭、社会及青少年自身是密不可分的。

学校——缺乏挫折教育

在家长的“溺爱”和学校的“管束”之间产生了家长期望值高、学生自理能力差、应试压力重等各种矛盾。面对这些矛盾,学生挫折感日益增强,进而产生恐慌、焦虑、自卑、仇视等不良心理现象,在无法排解的情况下,常常走向另外的一个极端——暴力。虽然各个学校也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挫折教育,但是往往流于表面。

家庭——缺乏良好沟通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新月异,家长与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及时的相互交流已成为建立双方沟通桥梁的重要途径。在访谈中,发现大约40%的学生家长是单纯以奖励为条件,督促孩子学习;大约8%的学生家长是奖励与谈心并进;还有一些家长发现学生的行为不符合规则时,是运用简单粗暴的“打骂”,这些教育方式长此以往导致学生极端性格的形成。

社会(主要配合学校进行安全管理)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很容易受到拜金主义、坑蒙拐骗、打架斗殴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目前在网络上以及国内文化市场上流通的音像制品、图书报刊中充斥着大量的凶杀、暴力、色情以及其他有损身心健康的内容,严重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因此,社会应协助学校,建立学生的安全防卫意识。

青少年自身

在访谈中发现,随着青少年年龄的增长,其感情、好奇心、冒险和挑战的心理倾向也逐渐明显,但同时他们的行为方式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有人曾将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分为四种类型: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民主型。其中前三种态度会增强孩子的逆反心理,导致孩子变得自私、任性、骄横、自私、懦弱、胆小、焦虑……在这样不健全的性格下,外界的任何不健康的诱因,都会激发他们的暴力倾向。同时,学生的法律意识也很淡薄。正是这些原因使得学生不具有任何法律常识,从而导致了校园暴力的发生。

青少年校园暴力行为的干预策略

1.校园暴力预防与消除

⑴加强道德、法制教育。首先,学校应该重视教师的师德、法制建设,组织教师学习、讨论先进教师的爱岗敬业事迹,从而带动其他教师,在学校形成“热爱、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的热潮,切实把“以学生为中心”“为了学生的一切”等口号落到实处。其次,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开展“我爱中华、我爱我校、我爱我家”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在学生心中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使学生做到团结友爱,尊重师长,互学共进。

⑵加强对校园冷暴力的监督。面对冷暴力,学校应该有正确的教育导向。首先,让师生充分认识什么是教育“冷暴力”,并明白它的危害,学会自觉抵制教育“冷暴力”。其次,学校应该加强对校园冷暴力的监督。面对语言上的侮辱、歧视、讽刺、挖苦、嘲笑、威胁、恐吓,一经发现,及时批评教育,在学校形成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重教师的良好氛围。

⑶建立心理咨询或辅导机构,帮助师生加强受挫心理承受力。首先,通过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进行专题心理卫生知识的讲座,对于那些有暴力倾向的教师和学生,有目的地做好心理疏导,从而做到防患于未然。其次,通过专业化的指导使教师在处理校园暴力问题时,懂得方式方法,以化解矛盾为目的,避免激化矛盾。

2.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干预

⑴定期聘请社会有关专家来校讲学,引导家长正确管理孩子。学校应该定期聘请社会有关专家来校讲学,给家长提出一些切实、有效的管理孩子的办法,做到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核心,社会教育起辅助作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引导、帮助学生。

⑵建立学校、家庭、社区合作行动小组。为了更好实施素质教育,减少校园暴力,我们必须尽快建立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合作行动小组,合作形式根据各地的差异性,可以多样化。如:建立家长支援小组、家长教师协会,同时学校与社区多建立联系,建立家长、学生与社区的桥梁,打破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壁垒,实现三者紧密结合的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林崇得等.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1998(1):10-14.

[2]方力江,邢建民.“关于高校道德教育研究中几个常用概念及关系的认识[J].池州学院学报,2011(1):140-142.

[3]徐久生.校园暴力研究[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5.

[4]姚建龙.校园暴力:一个概念的界定[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4):42-43.

篇3:试析我国校园暴力的现状_起因及对策

目前发达国家的会计学界在环境会计研究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并在会计实务中广泛实践。联合国于1999年通过了《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国际环境会计与报告指南。相比之下,我国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一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总体比例不高,且是被动的,主要集中在一些污染较严重的企业;二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不完整,形式不规范。现行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多以排污费、管理费等形式以报表附注和董事会报告的形式对外披露;三是现行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主要是历史信息,对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信息,如环境诉讼、奖罚、环保投资等披露较少,这降低了环境信息用于企业决策时的相关性。

二、完善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措施

1.加强环境保护教育,转变思想认识

首先,通过宣传和教育,要在全社会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其次,要使企业充分认识到他们的行为是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的直接因素,督促他们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树立绿色企业意识。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只有充分认识到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密切联系,他们才会考虑建立、健全企业环境管理和检测机构,才会在作出一些经济决策时考虑到环境因素。企业管理人员也只有充分认识到会计工作与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可在环境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环境会计才能得到真正的推行;最后,要对广大会计人员进行环境再教育,使他们对会计在环境保护中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有正确的认识,学习有关环境会计的核算披露方法等,在实务中做好环境会计工作。

2.加强环境会计理论研究

会计理论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会计实务的进行。由于环境会计属于新兴学科,核算对象复杂,方法体系多元化,计量环节难以突破,使得当前环境会计缺乏与实务相结合的理论体系,导致环境会计实务没有相应的理论指导。这一问题也引起了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参与到该问题的研究中。西方国家在环境会计研究方面走在我国的前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要加强对环境会计理论的研究,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理论,对环境会计进行深入的探讨,解决成本确认、计量等基本理论问题,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理论体系。

3.建立健全环境会计法律法规

法律具有强制性。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规范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可以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法可依,并保持统一标准。建议我国应采取如下措施:(1)将环境会计核算和监督列入《会计法》,以法律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将它付诸实施的最强有力的手段;(2)制定高质量的环境会计准则,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扩充报表体系;(3)建立环境会计制度,即依据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有关环境原则设计会计制度,使环境会计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4.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一种是会计报表内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点在于向环境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披露环境会计信息,进一步扩大信息使用者及其信息本身的范围。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应以会计报表为主,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是会计的三大主要会计报表,它们也正是环境会计报告的主要内容。对于资产负债表而言,可以加入必要的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所有者权益等相关科目进行有关报告;对于损益表而言,则加入必要的由于环境问题而带来的收益和损失,而计算出最后的利润;对于现金流量表也是如此。

另一种是表外信息披露。《会计法》规定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三部分内容: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所以环境会计要素信息可以在会计报表附注或财务状况说明书中披露,并且形式多样,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数字的;可以是详细的,也可以是简略的。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运用独立的环境会计信息报告。

5.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篇4:试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融资风险 现状 分析 对策

近年来,中小企业数量迅速增加,成为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规模更小、管理层级更少、经营决策权集中化程度更高、市场反应度更为灵敏。这一方面使得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更高,另一方面也有效节约了其管理成本,实现了管理决策的高效性和及时性。但与此同时,受企业规模和管理结构限制,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所面临的融资压力更大,融资需求难以顺利实现。很多商业银行出于自身经营考虑,不愿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造成企业资金短缺,生产周转失灵,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应进一步深化金融组织体系改革、打破市场垄断格局;促进金融业务创新和金融市场开拓;健全金融监管机制。

1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成熟,其市场影响力逐步扩大,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不仅是解决百姓就业问题的主力军,更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加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目前,中小企业在全国企业总数的占比超过99%,创造的GDP占全国GDP的60%,上缴税收约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并且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如果中小企业能够进一步的发展壮大,对于我国保增长、保就业目标的实现无疑是一个有力的支撑。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更是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最活跃的群体,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我国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这一最有活力的群体能否茁壮地成长,实现其经营管理目标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质量和方向。

但纵观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发展,尽管中小企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上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其所获得的金融资源和发展福利与其实际作用是不相称的。集中表现为中小企业融资限制过多、融资环境不成熟、融资方式单一。近年来,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中小企业持续低迷,部分企业陷入发展困境,抗金融风险能力降低。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小企业融资机制不健全、融资方式不合理、融资难度过大。具体来说,目前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主要表现在:

1.1 资本市场融资现状

当前,我国正处经济转型时期,各方面因素都不稳定,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加之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也在逐步变化。

在此背景下,中小企业要想进一步提升其市场影响力,扩大其市场占有率,就必须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并优化其内部管理。而这一切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因此,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必须及时有效地筹集资金,并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但从总体来看,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情况不容乐观,拥有上市筹资资格的企业只是少数。

同时,证券市场的融资门槛较高,很多中小企业因不符合其融资标准被拒之门外。

此外,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较为系统完善的法律保护体系,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扶持力度有待加强,致使企业筹资难度大,筹资安全性难以保障。

1.2 民间、政府融资现状

一直以来,中小企业都习惯通过民间融资和政府融资的方式获得发展资金。民间融资作为一种常见的融资方式,具有高效便捷、简单灵活、利率弹性大等特点,符合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但相比于其他融资方式,民间融资的融资成本较高,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而政府融资方面,银行更愿意为一些大型国有企业提供融资。而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为非国有企业,企业经营状况不稳定,同时其信用等级较低。因此,银行在选择融资对象时,多倾向于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即使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也大多条件苛刻,贷款手续繁杂。

1.3 金融机构融资现状

在金融机构融资上,中小企业也不具备融资优势,存在着融资难问题。一方面受金融贷款体制限制,中小企业在进行融资时必须提供一定数量的抵押,同时还必须要有符合相关规定的担保人,这就给其融资活动带来了很大难度;另一方面金融融资程序较其他融资方式更为复杂,不符合中小企业急切的融资需求。

2 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缺乏完善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机构体系

从融资渠道上来看,目前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是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资金供给者。这类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较为庞大,内部管理机制严密,融资限制较多。同时,在进行融资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将其业务重点放在一些经济效益较好的国有大型企业上,而不愿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类金融服务。另外,一些地方性的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在规模、数量、结构上难以达到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无法成为其稳定的资金供给源。据金融界网站报道,截至2010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三家,大型商业银行五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城市商业银行147家,农村商业银行85家,农村合作银行223家,农村信用合作社2446家,村镇银行349家,由于市场环境因素影响相当数量的城市商业银行表现出市场定位摇摆不定的现象,很多城市商业银行热衷于跟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争抢大客户、大项目使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2.2 信贷管理办法不适应endprint

我国目前广泛实行的信贷管理办法多是以国有大型企业为管理对象制定出来的,不适应中小企业的实际信贷需求。这就使得金融资机构在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活动进行管理时无据可依,严重削弱了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县级和乡级。

因此,在实际融资时中小企业更倾向于县级银行寻求金融支持。但近年来,随着银行内部贷款制度的改革,银行的贷款权限上收趋势日益明显,这就使得一些基层银行机构,尤其是县级支行失去放款权,造成信息与权利失衡,加深中小企业融资矛盾。

而上一级银行机构虽然拥有放款权利,但由于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缺乏了解,也进一步限制了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活动。

2.3 中小企业贷款抵押担保难以落实

为了更好地防范和抵御金融风险,我国积极推出了《担保法》,以有效地化解和处理金融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同时,金融机构在具体的贷款营销活动中,立足自身发展实际,逐步建立健全抵押担保贷款机制,以保证其经济效益。目前,银行在贷款抵押方面,将房产、土地、机器设备等确立为抵押物,贷款抵押物类型较为单一。但中小企业由于无法及时为银行提供有效的抵押物,更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人,因此无法进行成功融资。

2.4 部分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差,贷款风险大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自身经济发展实力不足,因此普遍存在信用等级低、融资风险大、融资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其融资成功率。对中小企业而言,其经营状况直接影响着其融资活动的效率和质量。中小企业相比于大型企业,其企业成分与管理构成较为复杂,缺乏一个较为长远的发展目标,同时其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财务管理效率低下。这就使得银行在进行放贷时更加慎重,以免发生贷款危机。

2.5 融资渠道狭窄,成本过高

随着当前外部发展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小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更多。在此情况下,中小企业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强其综合竞争力,就必须加快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其市场占有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强大的资金后盾。但目前,多数中小企业在融资环节仍以传统的金融机构贷款为主要方式,融资渠道过于狭窄,贷款来源单一,不符合其实际融资发展需求。同时,贷款集中化程度过高也给中小企业带来了一定的融资风险。此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与深化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融资需求也随之增大,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发展无法跟上企业融资的增长需求,这也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贷款角度分析,目前银行的平均贷款利率在5%~8%之间,而贷款期限通常为6~12个月,而贷款总额在500万元以下。这种贷款模式下,企业的贷款成本过高,而中小企业的投资周期长、收益慢,无法适应现有金融机构的融资模式。

2.6 企业直接融资难度大

从中小企业的总体情况来看,能够上市的中小企业,多是规模相对较大,技术或产品较为成熟,经营管理较规范,经济效益较好,发展前景较好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基础类产业中的中型企业,而大部分中小企业离我国对上市企业的政策法律要求还相距甚远,上市的可能性极小,不能如愿通过股权融资的方式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而面向中小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中小企业的二板市场还不够发达,使得部分中小企业只能“望股兴叹”。

2.7 企业间接融资也困难重重

相对于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规模小,自有资金不足,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弱,企业资信较差,而且能按银行要求提供的贷款抵押的质押资产有限,也没有足够资信等级的第三方企业愿意提供担保。而作为银行贷款的第二还款来源,有效的抵押和担保是银行贷款时要求企业必须承诺的。所以,中小企业在融资担保系统缺位的情况下,要获得银行贷款是很困难的;即使得到银行的贷款,因其风险过高,融资成本也必然很高。

2.8 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银行与企业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使银行贷款面临着企业逃债的道德风险,银行获得企业信息状况的难易程度和掌握的多少就成为选择贷款对象的一个标准。中小企业信息状况的获取对于银行来讲存在成本大、收益小的问题,因此很难获得信贷支持。银行即使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也只是提供短期流动资金,很少提供长期信贷。

3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3.1 构建完善的政策和法律保障体系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问题,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并在法律层面予以支持和鼓励。但从实际发展来看,我国现有的政策和法规仍无法适应中小企业的具体发展需求,存在一定的法律空白,无法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在实际融资过程遇到的问题。因此,国家必须加快立法,将中小企业融资纳入现有的金融法律体系当中,并构建完善的政策和法律保障体系,以有效保护中小企业的利益,引导和推动其健康稳定发展。

3.2 中小企业自身要加强各项制度建设,提高信用等级

3.2.1 建立科学的经营机制

完善的经营决策机制可以更好地保障企业的高效运作,实现其经营发展目标。因此,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必须加强资源整合力度,逐步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健全其经营决策机制,以保证其决策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同时,企业还要进一步完善其信息平台建设,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快确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提升其产品质量,增加其竞争和融资优势。

3.2.2 建立健全企业财务制度

针对现阶段中小企业的融资情况来看,中小企业必须积极改变其融资现状,不断丰富和拓宽其融资渠道,改变其以银行融资为主的融资模式,以有效降低其融资风险,保障其融资活动的安全性。同时,财务制度作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构成要素,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与此同时,它还是银行进行融资可行性分析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中小企业必须加快建立健全企业财务制度,以降低银企信息的不对称性,提升银行放款的积极性。endprint

3.2.3 提高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等级

企业信用等级也是考察企业贷款可行性的主要因素。因此,中小企业要想摆脱融资困境,解决融资问题,就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完善其管理功能,以有效提升其信用等级,增加其融资成功率。企业必须坚持诚信经营,不断加强其诚信建设,积极提升其融资可信度,以有效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

3.3 进一步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能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体系

3.3.1 建立中小金融机构,形成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体系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改革的加紧进行,中小企业在融资时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新情况也随之增多。因此,加快建立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中小金融机构,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压力,解决其融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区域分布特点来看,目前农村信用社及村镇商业银行多集中在县镇地区,其金融服务覆盖面较窄。

因此,我国必须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逐步形成以中小企业服务为中心的中小金融机构体系。

3.3.2 加快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打开中小企业融资的直接渠道,拓宽中小企业融资途径

目前,一些商业银行开始尝试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以有效促进中小企业的稳步发展。这一举措不仅有效激发了中小企业创业者的创业热情,还有利于创业板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和稳定。

3.3.3 建立风险投资基金

受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目前我国现阶段风险投资仍处于起步萌芽阶段,尚未建立起相应的风险投资管理机制。这就使得一些影响金融稳定的因素长期存在,金融风险居高不下。因此,在这一方面我国可以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不断丰富和完善其风险投资体制,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并针对这一过程中可能存在各种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解决对策。同时,在建立风险投资基金这一过程中,政府应充分发挥其经济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引导和鼓励一些民间金融机构广泛参与,以有效提升市场活力,增强企业的融资信心,推进风险投资体制的健康稳定发展。

3.4 转换政府职能,理顺政企关系

3.4.1 积极疏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政府应该立足本地发展实际,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加强政策引导力度,逐步健全企业破产制度,并鼓励金融服务机构广泛参与进来,优化投资环境,放宽融资限制,坚持公平平等原则,给予中小企业同等的融资待遇。此外,政府部门还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中小企业的产权流动,积极招商引资,扩大中小企业担保的受惠面。

3.4.2 政府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

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中小企业的融资同样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引导。因此,政府部门必须积极推出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资金扶持模式,完善资金扶持模式,同时还要积极吸收外国的成功经验,增强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效果。

3.4.3 政府要注重对中小企业的担保

由于金融担保本身存在较大的风险性,安全隐患较多,因此,很多金融机构出于自身金融安全考虑,不愿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即使有些机构愿意提供担保服务,也多为政策性信用担保,本身时效性不大。为了鼓励金融机构的担保行为,我国政府每年都要支出一笔专门的担保基金用于金融担保活动,并制定了一些相关优惠政策。此外,政府部门还要加快建立担保运作模式,以加强宏观调控,确保融资工作顺利的进行。

综上所述,只有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逐步实现由粗放型、无序性向集约型和标准化的过渡转换。在融资方面,规范企业财务管理与监督制度,以保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提高企业有关信息的透明度以及企业法人对贷款的担保力度,使企业合法经营,并通过企业再造、激活企业竞争机制、提升企业竞争力,才能确保融资工作顺利的进行。

参考文献:

[1]程剑鸣.中小企业融资[M].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

[2]赵尚梅.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M].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3]高正平.中小企业融资实务[M].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2006.

[4]姬会英.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特区经济,2011(02).

[5]孙巍,孙杨.日本中小企业融资经验以及对南京发展民营经济的借鉴[J].南京社会科学,2005(S1).

[6]王妍.民间金融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基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小企业融资情况调查[J].经济论坛,2010(07).

[7]隋玉明.创业板对扩宽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深远战略意义研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

[8]陆岷峰,王虹.中小企业融资辅导体系的构建——基于我国台湾中小企业融资辅导体系的分析[J].新金融,2012(05).

篇5:浅析美国校园暴力现状及原因

[关键词]美国;校园暴力;现状;原因

学校是学生的主要生活场所之一,学生在学校的时间,甚至会超过在家的时间。学校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学生活动与交流的场所,因此保障校园安全是保障学生安全的关键一环。然而,近几年世界各国的校园暴力事件不断涌现,暴力事件发生率越来越高,暴力形式越来越恶劣,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极大威胁。最早校园暴力研究起源于美国,且美国的情况也相对严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将从美国校园暴力的现状特点和产生的原因这两个方面,对美国校园暴力现象进行初步探究。

一、校园暴力的现状及特点

(一)校园暴力的定义

校园暴力又称为学校暴力。基于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看问题的角度,也有研究对校园暴力的定义和划定范围略有不同。但综合来看,校园暴力就是发生在校园中、校园附近或上学、放学路上的,加害人蓄意对学校教师或学生的人身、财产进行伤害或威胁的行为。

(二)校园暴力的类型

美国校园暴力表现出类别的多样性,通过对已有案例的整理,可以将其划分成以下几类。

1.欺侮

欺侮(Bullying)是指强势个体对弱势个体持续施行的故意的攻击性行为,欺侮者和受欺侮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力量的不均衡。欺侮行为并不是偶发的,而是长期持续地一直存在[1],包括直接身体欺侮、言语欺辱或社会拒斥。男孩主要是以身体欺侮居多,女孩则是以言语或社会拒斥居多。

欺侮不仅仅是校园暴力的一种类型,而且可能是更严重校园暴力的前奏。2003年4月,美国国家儿童健康和人权发展学会(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的研究指出,欺负或受欺负的儿童携带枪支进入校园、打架斗殴和受到伤害比没有此类经历的儿童比率要高得多。[2]美国国家威胁评估中心(the National Threat Assessment Center,简称NTA)对2000年37例校园枪击案件的调查显示,2/3以上案例中的青少年说自己对同学和老师开枪是因为他们无法忍受同学的欺侮。[3]

2.枪击

枪击是校园暴力中最为严重的暴力行为,虽然发生的次数不多,但一旦发生,就会造成严重危害。根据不完全统计,美国校园死亡枪击案上世纪90年代发生了9起;2000年以来就已经有9起,其中仅2006年就发生了3起。更严重的是一连串的恶性连锁反应:在哥伦拜恩中学校园枪击事件发生后的两年内,一名被杀死的学生的母亲因为不能忍受丧女之痛自杀;一名目睹屠杀的学生也因受不了刺激而自杀。

校园枪击案的特征较为明显。相比于其他几类校园暴力的随机性,校园枪击均做好了充分准备,包覆性更大,且一般有明确的报复目标,在相对严密的计划下实施起来也就有高效性。

3.性骚扰

校园性骚扰是一种后果很严重、处理起来很复杂的校园暴力行为,它不仅对受害者造成身体和心理方面的伤害,而且对整个校园产生消极的影响。1993 年,美国高校妇女联合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Women,简称 AAUW)的研究结果表明:80%以上的男生和 70%以上的女生曾遭遇过性骚扰,并且有 1/4 以上的学生“经常”经历性骚扰。[4]性骚扰包括非身体的性语言、性玩笑、性手势,针对身体的触摸、推操、搂抱等等。女生被骚扰的情况比男生严重得多。

4.网络暴力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暴力也浮出水面。网络暴力行为是指“通过交互式的数字技术或移动电话,偷取或篡改受害者的信息,散布谣言,以受害者的名义发表言论等,给受害者带来一定的物质损失或精神伤害的行为,可称之为通过网络的暴力行为。”[5]由于网络暴力的加害者不用直接面对受害者,也看不到受害者的反应,可能会刺激加害者更肆无忌惮地进行暴力行为,造成的伤害也可能更严重。

(三)校园暴力走向

根据美国学校安全中心2005年关于学校暴力死亡人数的年度统计报告,“从1992年到2005年,12~18岁的学生受到暴力侵害的比例从1992年的4.8%下降到2005年的2.8%;1993年到2005年,在校内外打架斗殴的学生百分比从42%下降到33%;同一时期内,9一12年级的学生在校内持枪、持刀和棍棒的比例从12%下降到6%。”[6]从以上数据来看,美国校园暴力问题有一定的缓解,校园安全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但从近期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来看,作案比率的下降并不代表问题的减少,美国校园暴力问题表现出了以下几个走向。

1.校园分布不平衡

2000年美国学校犯罪与安全研究(SSOCS)发现,1999年-2000年,大多数学校只发生过一起暴力事件,而一小部分学校集中着大量的暴力事件。其中7%的学校(5,400所)犯有50%(735,000起)的暴力事件,18%的学校(14,500所)犯有75% (1,090,000起)的暴力。在城乡分配上,暴力事件集中在城市学校,而城市郊区学校较少。

2.加害者与受害者年龄越来越小

1994年美国司法公布了一个报告,在1988—1992年间,针对12~17岁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上升了近24%[7]早期儿童性情变得更加狂暴,他们在还未进入青少年时就实施了更多的暴力犯罪。校园暴力的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endprint

3.情节更加严重,涉枪案增多,单次死亡人数增加

90年代校园枪杀案只占所有青少年枪杀案的1%,但是涉及多位受害者的校园枪杀案由平均每年一件增加到每年5件,单次事件的死亡人数不断增加。而到2008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公布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周报中表示,与学校校园有关的凶杀案件共有109起,造成学生死亡的人数为116人,其中以枪杀死亡的比例最高,达到65%。因此,虽然犯罪率有明显降低,但造成的伤亡并没有显著下降。

二、校园暴力的原因

校园暴力的原因十分复杂,校园暴力是整个社会环境的产物,其产生不单是学校系统内部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交织作用而导致的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学生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及社会因素使得美国校园暴力现状十分堪忧。

(一)学生个人因素

1.个性心理

青少年处于青春发育期,受到激素等影响,这个时期,青少年很容易情绪波动,并产生叛逆心理。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2001年初公布的一项报告说,美国10%的儿童存在精神健康问题,每10名儿童和青春期少年中就有一人患有精神疾病,其严重程度足以构成伤害,而能够接受所需治疗的人数估计不超过五分之一。

虽然相关研究还没有明确的结论,但通常男生比女生更容易产生身体上的攻击行为,而且由于家庭环境对性格的影响,来自下层阶级的孩子比来自中产阶级的孩子更容易产生暴力行为。[8]

2.成瘾问题

美国青少年吸烟、酗酒和吸毒的发生率近些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2008年底由密歇根大学的调查报告显示,美国11%的八年级学生、24%的十年级学生、32%的十二年级学生在过去一年中吸过大麻。吸食过毒品的青少年不仅会出现严重的身体健康问题,往往也会出现严重人格障碍,为了能长期吸食毒品,他们可能去偷盗、抢劫,做各种违法犯罪的暴行,由此形成的错误道德认识及暴力观念极易诱发校园暴力。

(二)家庭因素

1.家庭结构的变化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离婚率激增,能将婚姻维持在十年以上的夫妇由 20 世纪 50 年代的90%下降到 20 世纪 90 年代的50%。[9]而且同居、未婚生育和同性恋人数剧增。美国统计局发布的2005年“美国社会情况调查报告”显示,在当前的美国社会中,有50.2%的家庭为非传统家庭,其中近50%为单亲家庭。

非传统家庭出身的子女得到的父母关爱相比于双亲家庭要少得多,使子女易产生人际关系紧张,孤独,自卑,厌世甚至反社会等情绪。美国健康和公共服务部《1992年美国儿童的健康》的研究表明,家庭破裂和缺乏父母的监督和关爱是导致青少年反社会行为包括暴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2.家庭暴力

家庭内部存在暴力倾向,父母染有恶习,动辄拳脚相加,或有违法犯罪行为,子女会因此对暴力行为有错误的认识,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手段,耳濡目染便易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Flalmery和Wiiliams的研究表明,受过虐待或忽视的儿童在成人期以前要比没有受过虐待或忽视的儿童超出38%的可能性因为暴力犯罪行为而被捕。

美国的家庭暴力一直是婚姻、家庭社会的顽症,而且其严重程度也在逐年加深,这边对校园暴力起了火上浇油的影响。

3.家庭教育

父母的教育方式,尤其是承担主要教育任务一方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养成具有重要影响。相关研究发现,校园暴力实施者的父母所采取的教育方式有一定规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过度严厉型,体罚或其它激烈行为会加重孩子的攻击性,形成“暴力引发暴力”。二是溺爱型,家长对孩子过度溺爱无限宽容,孩子的不良行为无法得到纠正。三是忽视型,孩子缺少父母的关心,越来越有反叛性和攻击性。

(三)学校因素

1.自由教育观念

美国中小学教育是典型的自由教育,这种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但自由教育的弊端之一就是不好把握程度,一旦过了头,自由教育就会变成“放任自由的教育”。学生的纪律问题、生活情绪问题是归学校的专职辅导教师负责,但辅导老师精力有限,不能及时地发现和处理学生出现的行为问题。久而久之,不守规矩的学生就会形成一种不良行为的习惯,那么,出现各种违法乱纪的事情,也就很自然了。[10]

2.道德教育不足

由于传统价值观念的沦丧,学校又忽视对青少年的心理和伦理道德教育,青少年的伦理道德价值淡薄,对人的生命的漠视使校园暴力的强度、残忍性和随意性不断加剧。例如,一项对城市高中学生的调查显示, 20%的学生认为将偷他们东西的人枪杀没有错。[11]

导致美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缺失的原因有两个:第一,负责学生德育工作的是专职的辅导员无法顾及每个学生。第二,美国公立学校的道德教育课的内容很容易成为各个政党相互争夺的地方,许多中小学校基本不开设道德教育课,即使开设也是形同虚设。

3.学校缺乏处理暴力的资源和技能

学校针对校园暴力的防范措施是制止和减少校园暴力的重要条件, 然而大多学校本没有有效防止暴力行为的项目和计划。1992和1997年在俄亥俄州做的对1251名学校管理者、教师和评议员的调查发现,50%中学教师和57%的小学教师不知道其学校是否有应急计划,24%的中学教师和27%的小学教师不愿为预防项目工作甚至参加培训。[12]学校防范及干预的不足使一些本可以避免的校园暴力发生并造成严重后果。

(四)社会因素

1.暴力文化泛滥

美国司法部长约翰·阿什克罗夫特指出,化解当前校园暴力危机最有力的因素应是新闻娱乐业而不是更严厉的枪支管理法。一个美国青少年18 岁之前在各种传媒上能看到 4 万起谋杀案和 20 万起其他暴力行为。美国全国反电视暴力联盟(National Anti-TV Violence Union)曾对美国电视节目中的暴力内容做过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全国无线、有线电视节目中,有 37%含有暴力;家庭影院有线台的节目中,86%含有暴力;美国电视网台的节目中有 85%含有暴力。”[13]铺天盖地的媒体暴力内容,很容易对心理尚不成熟的青少年产生恶劣影响,造成儿童对暴力的崇拜,导致不计后果的模仿。2001年2月5日,堪萨斯州霍伊特警方查获的三名预备攻击自己学校的学生,他们承认是1999年科隆比纳高级中学枪击事件的两名枪手的崇拜者。他们计划攻击学校纯粹是为了模仿那两名枪手的行为。

2.枪支管理

美国把个人自由放在无可替代的位置,持枪也被认定为自由权的重要一部分。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规定:“人民拥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可侵犯。”美国民间枪支大概有2.35亿,然而据统计,1972 年以来,美国平均每天有 80 多人因枪杀案毙命,其中约有 12 名是儿童。

拥有枪支本身无可厚非,真正关键的是对枪支的管理。研究估计,0. 5%到 9%的学生在任何特定时间内可能携带有枪支。虽然美国对购枪有严格的年龄限制,但近半数高中生和1/4的初中生承认他们如果想获得枪支就能得到,超过10%的学生承认他们在过去的一年里事实上携带过一支武器到校。[14]不从源头上对枪支进行有效地限制,校园枪击案就无法得到有效的避免。

3.种族及文化差异

自1965年美国颁布移民法案以来,美国移民的人数逐年增多。尽管美国一直致力于消除种族歧视,但在南部的一些区域,种族矛盾仍然十分明显。《1993年哈里斯关于美国中学种族歧视和暴力研究:预测协作效应》中报道,75%的被调查学生经常看见或亲耳听到多个种族之间针锋相对的对抗。用自己所持的价值观、文化观来衡量其他的群体和其他的文化,种族之间的矛盾很容易产生。而这些矛盾若没有得到适当的处理,可能就会演变成校园暴力。

参考文献(编者略)

上一篇:南开小学家长会意见反馈表下一篇:心理测评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