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大学

2024-07-01

国外大学(共6篇)

篇1:国外大学

看留学世界,品国外大学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留意到浙江电视台的留学世界频道,这个频道提供了诸多与留学有关的节目:国外大学介绍、留学方案设计、留学生采访、美国高考培训等等。缘于职业的敏感性,我对这个频道逐渐产生了兴趣,因为透过这些节目可以真实地了解国外高等教育,尤其是留学主流国家,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欧洲各国的教育情况,对从事高等教育的工作者及广大家长都有很好的启示。现在就把我所了解的情况与大家分享。

一、宽进严出、严谨治学的教育原则

中国学生申请国外大学,虽然各个大学的申请条件不同,但是总体来说,本科留学门槛并不高:高中毕业,在校平均成绩在75分以上,达到雅思或托福考试分数线,都有机会到国外大学读书,当然好大学的要求会高些。像美国、加拿大等,本国高中生上大学虽然也要参加高考,但是相对留学生还更容易。有意思的是,国外高考,比如美国高考SAT并没有规定很严格的分数线,如果差十几分甚至几十分,但是你的其他条件很好,综合考虑也可能被录取。校长的推荐信常常至关重要。国外很多大学认可中国高考成绩,将中国高考成绩作为申请条件之一。国外大学一般除看重学习成绩之外,还要重点考察学生的社会活动和人文素质等综合表现。

与入学相比,国外大学就比较难读难毕业:课业压力大,考试严格难度大;为了提高能力,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参加专业实践和科研项目;国外大学高额的学费及特殊的家庭教育理念,迫使多数学生

每周要抽出时间打工赚钱贴补学费和生活费。曾经有人对美国不好毕业的大学进行排名,排出10所最难毕业大学,这10所大学基本都是美国的知名大学。说考试严格就举几个例子,一位荷兰留学生因考试违规自带草纸,就被取消了考试资格,甚至连补考的机会都不给;荷兰补考的题目往往比正考还难,因为老师认为你重修一次会掌握的更好;德国有的大学每一科目给学生最多三次考试机会,最后一次考试不通过,本课程就没有学分,就有可能取消继续学习资格。

二、通识教育、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

美国本科教育可以提供社会科学、文科、科学技术基础理论学习与训练的丰富优质教育。文理学院是美国传统的贵族学校,以社会科学和文科为主。美国大学排名前20名的多数是以社会科学和文科为主。美国教育的出发点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亦即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因此美国高等教育非常注重通识教育和能力培养。据说有一个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参加研究生考试,题量很大,要求72小时答完试卷。这个中国学生很认真地答完试卷交给老师,并向老师请教答案。老师说,他也不知道答案,因为那些考试题目基本都是他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难解问题,之所以把这些问题作为考试题目,并不是真想让学生给出什么准确答案,而是通过学生答题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专业理论功底等等。美国一所大学可以为几千名学生提供上千门课程的教学服务,有人将美国大学比喻成饭店,学生上课就相当于点菜,可以享受到极其丰富的教学资源。有一个介绍国外院校的节目,在进行院校介绍的

时候,无一例外地都介绍学校的图书馆,好的大学都藏有几百万几千万的书籍供学生查阅学习。这样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一个留学英国的中国学生说,英国的硕士教育虽然只有一年,但是效率极高,她一个月读的书相当于在国内读一学期还多。如果没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如何能应付如此之大的学习强度。

一位来自加拿大的中国留学生,讲述他的留学经历:高中时他就去了加拿大,当时他在班级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因此他顺利考上了加拿大的名牌大学。刚上大学的时候他仍然成绩优异,但是到了大二,他就慢慢感觉力不从心了。因为学习方式和考核方式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专业课教学老师经常组织学生动手制作东西,指导学生尝试开发项目,项目从小到大,由简至繁。由于加拿大中小学就非常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加拿大籍学生在大学专业课的学习中就表现得游刃有余,脱颖而出。在科技制作与开发中,中国留学生常常缺乏想象力,束手无策,只能做个温度计等简单的项目,而其他同学的想象非常丰富,可以制作智能机械手等比较复杂的项目。

我们应该看到我们文化的优势与不足,也应该通过留学及访问等形式学习外国的好东西,在中西文化的交融中创造新的文明。

篇2:国外大学

(1) 申请者的学业成绩或特质,是否具有领导才能,是否具有很强的分析能力等。

在这一点上要注意适度,不能因为谦虚对优点加以掩盖,也不能夸夸其谈过高的估计申请者。

(2) 充分挖掘申请者自身的特殊之处,例如有很强的沟通能力,或者是擅长某种语言等。

(3) 就你所了解的范围而言,该申请者有什么比较重要的成绩或是成就,学业上的或是其他方面的。

(4) 该申请者是否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之前有遇到某些方面的挫折与困难,但是最终通过努力克服了困难,且从这段经历中获得了什么经验教训等。

(5) 对申请者未来潜力的描述,即解释推荐人愿意对该申请者做出推荐的原因,以及一旦该申请者获得到该校继续深造的机会能给学生及学校带来什么。

Dear Colleagues:

As Dean and President of Academic Committe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Department in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which enjoys high reputation in Asian telecommunication field,

I am very pleased in recommending Mr. Gregory Tang to study in your renowned university.

I was his teacher of the compulsory course of encoding and data processing and the director of his graduation thesis. And we also had very close contact when he was the chief editor of our departmental newspaper,

so I knew him quite well about his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personal character.

In my course of encoding and data processing, he revealed keen appetite for knowledge by his attentive and active class participation. His well-founded mastery of the course supported by his solid mathematics background

won him the first place in the class with the term final score of 96, topping all of his fellow students. His remarkable performance in this course had given me very deep impression.

Mr. Gregory Tang is well known in the department for his diligence and perseverance in study and researches. When he was taking part in SONY Cup National University and College Students Electronic Design Competition,

I could always find him doing experiments in the lab, even late at night. And the AI Electric Scoreboard System designed by his team finally won the 2nd prize after intense competition with electronic aces from every corner of this country.

In November , the appraisal team decided to recommend Mr. Gregory Tang to be enrolled as graduate students with exemption of entrance exams. But at last because of his personal pursuit and plan of development,

篇3:国外大学排行例析

根据预先确定的指标、基准和评价标准,通过评议、认证、检查、审计、绩效合同等进行周期性的评价和外部评估,是当今大学评价的主要形式。而通过排行体系对高校排名常常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也是高等教育界内部纷争不已的一个方面。什么是大学排行(ranking/league tables)呢?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洲高等教育中心的定义,“排行是一种通过明确的技术手段以比较排列的方式展现各组织机构业绩的方式。其目的是就高等教育提供者服务质量上可衡量的差异,向各利益相关者、消费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相关的信息。虽然排行很具争议,尤其是在方法论方面,但是它们却非常流行,并成为提供公开信息的有效手段,也成为激励高等教育机构改善质量的新途径……”。[1]

大学排行活动有些是由高校自己发起的,有些则是由新闻媒体、拨款机构、质量保证机构、大学校长委员会或其他有关方面从外部进行操作实施的。自1957年查斯里·曼利在《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首度推出大学排行[2]以来,尤其是最近10年以来[3,3],大学排行在全世界获得了迅猛发展。目前在西方国家引人注目的排行目前至少有30项,其中包括美国《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 and World Report)的“美国最佳大学”排行(America’s Best Colleges)、《华盛顿月刊》(Washington Monthly)的“《华盛顿月刊》大学排行榜”(The Washington Monthly College Rankings);英国《卫报》(The Guardian)的“大学指南”(University Guide)、《泰晤士报》(The Times)的“优秀大学指南”(Good University Guide)、《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的“世界大学排行”(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加拿大《麦克林》(Maclean’s)的“《麦克林》大学排行”(Maclean’s University Rankings);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墨尔本研究所(Melbourne Institute)的“澳大利亚大学国际地位”排行(International Standing of Australian Universities);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Centrum fur Hochschulenent-wicklung)与德意志学术交流服务中心及其媒体伙伴《时代周报》(Die Zeit)、《经济周刊》(Wirtschaftswoche)开展的大学排行等。

此外还有为数众多的单项或学科排行,这种排行通常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对诸如商学院、法学院和医学院等专业学院、MB A等专业培养项目或其他专项主题进行评价。这方面的排行包括美国《商业周刊》(BusinessWeek)从1988年开始推出的“最佳商学院”(Best Business Schools)排行活动[4]、《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与哈里斯互动公司(Harris Interactive) 2001年发起的“商学院调查”(Business School Survey) [5]、《福布斯》(Forbes)的“最佳商学院”(Best Business School);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的“商学院排行”(Business Schools Rankings) [6]、《经济学家》(Economists)的“最佳全日制MBA培养项目”(Best Fulltime MBA Programmes)等(表1-1)。

本文通过对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五国主要的大学排行的分析,了解各种大学排行的由来、目的、决定排名次序的方法论以及排行所产生的影响,并藉此期望从各国大学排行的实践中吸取经验教训,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大学评价与大学的发展。

二、背景与目的

(一)《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大学排行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是继《时代》和《新闻周刊》后的美国第三大新闻杂志,该杂志所开展的美国大学排行是该领域最著名、影响最大的排行之一。1983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首次推出全美大学排行榜,主要对有本科生教育的院校进行排名,此后每两年进行一次排名。自1987年起,该杂志也涉及研究生教育专业的评价,并改为每年进行一次,同时接受高等教育专家的咨询建议,对排名采用的方法进行了修订。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的大学排名的对象是全美教育委员会组成的权威性评估机构鉴定认可的十四类大学和四年制学院,主要是提供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机构。根据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1987年公布的高等学校分类法,它按全国性大学、全国性文理学院、地区性大学、地区性文理学院四类,分别进行评估和排名。依据最新的排名,大学排名的对象分为四类,即全国性的大学、全国性的文理学院、硕士授权大学、学士授权大学。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大学排名的目的是为使学生和家长明智地选择所要就读的学院提供尽可能全面、丰富的信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在其“美国最佳大学”排名说明中鲜明地指出了开展美国大学排名的目的,“虽然这是个很有争议的问题,但是答案却非常简单,我们这样做就是为了帮助你们做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项决定……要想找到合适的大学,需要可靠的信息和完整的资料,使您能够对各大学进行比较并发现它们的差异。这就是我们开展排行的目的”。[8]

(二)英国《泰晤士报》大学排行

1986年,英国《泰晤士报》推出了英国大学的排行榜。1992年10月,英国《泰晤士报》公布了英格兰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对各大学的科研水平的评估结果,这一次代表了政府对大学的一个方面(科研水平)的排名,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993年5月9日-14日,在巴克莱银行资助下的另一次评比结果又在《泰晤士报》上公布,这一次代表了民间对各大学的评价。虽然大多数大学反对这种排行,但对调查过程都给予了配合,只有11所拒绝合作。这种民间评比称之为“优秀大学指南”(Good University Guide),名义上是指导社会选择大学,实际效果并不限于此。聘请专家从民间的角度对各大学定期做出评比,对促进大学办学质量的提高有推动作用。

(三)加拿大《麦克林》大学排行

《麦克林》杂志创刊于1905年,是加拿大目前最有影响力的新闻信息类期刊。《麦克林》的大学排行是为学生选择学校而设计的,并声称“每个学生都有权在了解有关情况之后,再做出明智的选择。”《麦克林》从1991年起每年对加拿大大学的教学、科研业绩进行评估,然后加以排行。该排行第一次公布时就曾受到众多非议,尤其受到法语院校的批评。因此,该排行不断对评估项目进行修订,尽量使其数量化,同时考虑到英语和法语院校的不同背景、特点,取消了对法语院校的排行。此后,该排行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并被学生视为报考高等院校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澳大利亚墨尔本研究所大学排行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部门是非常国际化的。在经合组织国家中,澳大利亚外国学生的比例是最高的,同时其绝对数量也位列美国、英国、德国之后处在第四位。由于澳大利亚制定了严格的外国留学生居留政策,海外公司和机构也成为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就业去处。澳大利亚国内在大学的国际地位问题上存在很多的争论。澳大利亚大学能否与美国前50名或世界前100名大学相比较?澳大利亚哪些大学能够进入世界前200名?出于对这些问题的考虑,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墨尔本研究所于2004年和2005年连续两年开展了“澳大利亚大学国际地位”的排行。正如该排行的名称所示,该排行的首要目的是测定澳大利亚每所大学的国际地位,填补相关的信息缺陷。其次是为大学加强国际地位提供一些指导,帮助大学更好地改善它们的办学状况,更有效地吸引优秀的学生和学者。

(五)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大学排行

德国大学排行的发展比英美国家要晚很多。其主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德国高等教育系统一直号称所有大学质量相等,同时各大学也都有着很强的自治观念。直到20世纪80年代,在资源逐渐紧缩、责任绩效、学术竞争与质量控制等因素的作用下,德国高等教育评价的问题开始逐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1989年,德国《明镜周刊》(Der Spiegel)首次提出“哪所大学是德国最好的大学”的问题,此后德国各机构陆续推出各种大学的排行榜。

经过两年的准备工作,1998年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Centrum fur Hochschulenentwicklung) [9]开始与《明星周刊》(Der Stern)合作(2005年起又与《时代周刊》合作)推出新的大学排行榜。前者负责具体的评估,包括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排名,后者主管排名结果的市场化和宣传,为更多中学毕业生和大学生借助现代媒体简便、快捷地查询相关高校专业情况,或通过输入自己的数据对比选择适合自己特点和兴趣的学科和高校提供方便。自1998年以来,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对大学不同学科进行了排行。在2004和2005年,排行进一步扩大至奥地利、瑞士两国大学的经济、法律、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医学等学科,而且荷兰与比利时正积极加入该大学排名系统之中。到目前为止,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已对290所德国大学进行了排名,并对30万名学生和3.1万名教授进行了调查。[10]

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开展的大学排行具有双重的目的。首先是帮助大学新生和入学者在面对300余所大学和9000多门课程时做出适当的判断和选择,尤其是为中学毕业生选择就读的大学和专业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大学在校学生(特别是完成5个学期基础阶段学习即将进入专业学习阶段的学生)的转学提供指南。其次是帮助大学的学者、研究者和管理者就本校办学情况与国内以及周边国家的大学进行比较,以明确自身的优势与不足。

三、方法与指标

大学排行所采取的方法、所选择的指标体系与权重,对排行的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各国排行在方法和指标上既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时也根据各自的情况做了调整,体现出不同的特色。

(一)《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大学排行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是依据卡内基分类方法(The Carnegie classifications),按照学校的职能进行分类的。2009年最新的美国大学排名所采用的是2006年公布的最新版分类法,《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将大学分为全国性大学、文理学院、硕士授权大学和学士授权大学四类。其中,全国性大学是指具有全面的本科专业,同时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大学,这类大学大多重视科研并且接受政府的科研资助;文理学院是主要以本科教育为主的高校,所授予的学士学位中至少有一半是文学、哲学、生命科学等文理学科;硕士授权大学和全国性大学类似,开设完整的本科课程并且提供硕士水平的研究生课程,有的还会提供少量的博士培养项目;学士授权大学是主要提供本科教育的综合性大学,但是对文理学科的学士学位授予率少于50%。按照最新的统计,全国性大学共有262所(其中公立大学164所,私立大学98所),文理学院265所,硕士授权大学572所,学士授权大学319所。[11]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美国最佳大学排行”主要从同行评议、学生保持率、学生选择性、教师资源、财力资源、校友捐赠和毕业率七个方面来评价大学的学术质量。具体而言:[12]

第一,同行评议。这是该排行中权重最大的一个部分,主要是就大学无形的声誉对美国大学校长、教务长和招办主任进行调查。受访者要根据1 (最低分)-5 (最高分)的评分表对各大学的学术项目打分,如果受访者不了解有关大学的情况则直接划上“不知道”。

第二,学生保持率。新生在第二年的在校比例以及最终毕业前的在校比例是学校课程和服务情况的有力反映。学生保持率包括两个指标:过去六年的平均毕业率占80%的权重,新生保持率占20%的权重。

第三,教师资源。主要是从班级规模、教师平均工资、教师中具有最高学位的比例、生师比以及全职教师比例这5个方面加以考察。

第四,学生选择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是大学学术氛围的重要决定因素。学生选择性方面有3个评价指标:首先是学生“学术水平测验”中阅读和数学部分的成绩或“美国大学入学考试”的合成分数,其次是新生的高中成绩在班级中处于前10%和前25%的比例,第三是新生录取率。

第五是财力资源。主要是从生均教学、科研、学生支持和其他有关教育支出来考察,而用于体育、住宿和医疗上的支出并未包括在内。

第六,毕业率。该项指标仅在全国性大学和文理学院中占有5%的权重,主要是用来反映学校培养项目和毕业率政策方面的成效。

第七,校友捐赠。这是过去两年中对学校给予捐赠的校友的平均比例,这也是间接衡量学生满意度的方式。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美国最佳大学”排行的数据主要通过该刊对各大学的调查收集而来。在2009年度的排行中,有1476所大学和学院反馈了它们的统计信息,占榜单中全部院校的91.4%。这部分数据的采集主要是依靠“共同数据采集”(Common Data Set)系统来实施的。该系统由高等教育界的“大学委员会”(College Board)和出版界的彼得森公司(Peterson’s)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联合发起建立,它是一整套数据项目标准和规定而非具体的调查工具,各合作单位进行每一项调查的数据都会纳入到整个系统中。而缺失的信息主要从美国大学教授协会、全国高校体育协会、教育援助委员会、联邦教育部国家教育统计中心获取。此外,极少数实在缺少数据的部分则是以“无数据”在排行榜中标示出来(表3-1)。

(二)英国《泰晤士报》大学排行

英国《泰晤士报》2008年“优秀大学指南”主要从“学生满意度”、“科研质量”、“入学标准”、“生师比”、“学生服务开支”、“设备设施开支”、“毕业率”、“优秀生比例”和“学生毕业去向”9个方面对大学的业绩进行评价,其中前两项指标的权重为15%,其他各项指标权重为10%。具体来看:

第一,学生满意度。该项指标是2006年和2007年“全国学生调查”中所有部分的平均分,而缺少数据的学校则是以单独年份或所有大学的平均分来代替。

第二,科研质量。该指标主要依据2001年“科研水平评估”13的整体科研质量情况来衡量,其中包括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

第三,入学标准。该指标为2006-2007学年入学新生的“普通中等教育高级水平考试”(A Level)、“普通中等教育高级水平补充考试”(AS Level)以及苏格兰高中考试(Scottish Highers)的平均成绩。其中“A Level”考试的A等相当于120分,B等相当于100分,C等为80分,D等为60分,E等为30分。

第四,生师比。表3-2中是2006-2007学年学生和教师的比例,其中教师数只包括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而科研人员不计在内。

第五,学生服务及设备设施开支。即2005-2006学年到2006-2007学年包括图书馆、信息通讯、就业指导、体育、医疗和咨询等服务和设备设施的生均开支。

第六,毕业率。即2004-2005学年入学及更早入学的学生获得学位毕业离校的比例。

第七是优秀生比例,即2006-2007学年获得一等或二等甲级学位(upper second class)的毕业生比例。

第八是学生毕业去向,即2006年毕业生半年后就业和升学的比例。[14]《泰晤士报》“优秀大学指南”排行中大部分指标的数据都来自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该局是由英国高等教育机构于1993年共同组建的非营利性有限责任公司,专门负责英国高等教育统计数据的收集和发布。另外,“学生满意度”的数据来自“全国学生调查”,该调查是由英格兰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委托英国第二大专业调查研究机构Ipsos MORI于2005年开始的,目的是调查学生对其学位培养项目质量的意见,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的高校都必须参与调查,而苏格兰高校自愿参与;“学生毕业去向”则是由高等教育统计局直接开展的调查,目的是与毕业离校六个月后的毕业生取得联系,了解他们的就业、收入以及继续深造的情况(表3-2)。

(三)加拿大《麦克林》大学排行

《麦克林》排行按照将大学的类型、科研经费的水平、开设课程的差异等情况将大学分为本科教育型大学、综合性大学和医科/博士授权大学。本科教育型大学是指主要开展本科生教育、很少设有研究生培养项目的大学;综合性大学是指进行大量科研活动并广泛开展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包括专业学位)的大学;医科/博士授权大学是指设有医学院、广泛开展科研活动并设有大量博士培养项目的大学。而全日制学生少于1000人以及其他一些专门学院(如美术学院)和宗教院校都不在排行之列。

《麦克林》主要从学生、教师、资源、学生支持、图书馆、声誉等6个方面的标准对各类大学进行排行。其中,本科教育型大学和综合性大学有13项二级指标,医科/博士授权大学有14项二级指标。具体是指:

第一,学生。包括两个二级指标:一是过去5年全日制学生中获得各类奖项(共包括38项奖学金和奖励项目)的比例;二是全日制学生(包括所有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与全职教师的比例。

第二,教师。即过去5年全职教师中获得4项杰出大奖和其他40余个奖项的比例,教师从加拿大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加拿大自然科学与工程研究委员会和加拿大卫生研究学会这三个主要联邦拨款机构中获得科研拨款的数目和金额以及与全校所有全职教师的比例(以人文和社会科学、医学和自然科学两个类别分别计算)。

第三,资源。包括生均经费开支(其中按照学习的层次和形式又被赋予不同的权重),以及全校所有全职教师获得科研经费(包括科研拨款,研究合同收入,联邦、省和外国政府拨款机构及非政府组织的科研资助)的总额。

第四,学生支持。包括学校用于学生服务的经费预算的比例,以及各种奖学金、助学金的经费预算的比例。

第五,图书馆。即生均图书数(本科教育型大学和综合性大学、医科/博士授权大学分别占5%和4%的权重)、总藏书量(仅针对医科/博士授权大学)、用于图书馆服务和更新图书资料的经费预算的比例。

第六,声誉。调查主要围绕高质量、创新性和未来领导三个方面展开(表3-3)。[15]

《麦克林》排行所使用的是公开发布的可获得的数据。其中,学生和教师数以及活动经费预算、学生服务开支、奖学金开支、图书资料开支和其他项目开支、科研经费总收入这五项财政指标的数据均来自加拿大统计局。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拨款、医学/自然科学研究拨款的数据直接取自加拿大人文和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加拿大自然科学与工程研究理事会和加拿大卫生研究学会这三个联邦拨款机构。图书馆藏书量数据来自加拿大图书馆研究协会及其地区分支机构。学生和教师的获奖信息取自44个机构。此外,面向大学管理人员、中学校长和咨询人员、各社会团体的负责人和各大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开展声誉调查。

(四)澳大利亚墨尔本研究所大学排行

墨尔本研究所采取了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使用了公开的数据资料来衡量大学的表现;另一方面,邀请国际知名大学的校长和澳大利亚大学的系主任、院长对澳大利亚大学的国际地位做出评价,为排行提供了广泛的主观意见;同时还请他们对客观指标的权重提出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最终的权重标准,从而避免了对研究者随意确定权重的批评。

墨尔本研究所在指标选择上主要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必须能够衡量国际地位的重要的指标,二是与绝大多数大学相匹配的指标,三是公开的可获取的指标。根据以上原则,墨尔本研究所共选用了教师的国际地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本科生入学质量、本科生培养质量、资源水平等5大类指标,同时还包括有声誉调查的内容。各指标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教师的国际地位。墨尔本研究所主要以教师的科研活动及其影响来衡量教师的国际地位,其下共设科研产出、论文引用、同行认可和科研经费收入4个权重相同的二级指标。其中,论文为ISI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ESI (Essential Scientific Index)和联邦教育、科学与培训部科研拨款中所承认的论文,同行认可包括澳大利亚四大科学院16院士数量和ISI、ESI高频引用作者两个方面,科研经费收入包括从联邦教育、科学与培训部以及“国家竞争资助基金”中获得的科研经费。

第二,研究生培养质量。主要从硕士和博士的毕业率和学生评价来衡量。其中学生评价通过“研究生科研学习调查问卷”来进行,学生要对学习和科研活动的满意度从“非常满意”到“非常不满意”的5级评分表中打分。

第三,本科生入学质量。主要以学生完成12年基础和中等教育后参加全国大学入学考试“第三级教育入学考试”的分数来衡量。

第四,本科生培养质量。主要从学生的晋级率、生师比、进行深入学习(硕士和博士阶段)和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四个方面来衡量。其中,生师比中学生为全日制学生人数而且不包括海外分校的学生,教师人数中不包括单纯从事科研工作的教师;学生课程评价是通过“学生课程调查问卷”来进行的,学生要对课程的满意度从“非常满意”到“非常不满意”的5级评分表中打分。

第五,资源水平。主要从生均学校总收入和师均学校总收入来衡量,前者是表示学生可获得的教学和科研培训资源水平的指标,后者是教师可获得行政和技术服务方面资源水平的指标。

第六,声誉调查。主要是邀请国外172所高水平大学的校长和澳大利亚所有39所大学的系主任/院长,将澳大利亚大学和国外大学相比较,并在5级的评分表中打出分数(表3-4、表3-5)。

(五)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大学排行

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的大学排行与传统的排行榜具有很大的不同,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详细分析替代整体排名。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认为,无论从单一学科或是从所有学科上都无法判断出某所大学是否是最优秀的。例如,一所大学可能的确在某个研究领域处于领先位置,但是它提供给学生的设备设施则可能比较欠缺,或者学校在德国研究方面实力突出而在经济学或工商管理方面薄弱。因此,排行榜并不是将调查获取的各项结果加总直接得出总分,而是采取多维排行的方法,根据不同的标准区分出大学的优势和不足。

第二,以分组排名取代具体位次。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的排行并不是像其他排行那样对每所大学排定具体的位次,而是将大学分为“高分组”(top group)、“中间组”(middle group)和“低分组”(bottom group)三个组别,在每个组内按照字母顺序对大学进行排列。以具体位次呈现出来的排行往往不能真实地反映大学的情况,综合分数的微小差别可能会误导人们对大学行为与质量的真正理解。而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采取的分组排名的方法可以确保高分组和低分组在统计意义上显著处于中间值的两端。

第三,以学科专业为对象。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认为,一方面大学的质量不是均等的,另一方面也并没有最好的大学。实际上大学各个专业、学科和院系办学情况差别是非常大的。对大学整体水平进行考察的方式很难为学生的就学选择提供有益的信息。因此,它的排名只是针对大学中的各个学科专业展开。

第四,主观和客观相结合。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从多重视角进行排行,既采用了院系和培养项目方面的数据信息,也兼顾了大学教师和学生的意见,把主观评价与客观指标结合起来。[17]

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大学排行选用的指标主要包括:劳动力市场与就业(理论和实践阶段的结合、就业中心等)、设备设施(图书馆、计算机数量、实验室数量等)、科研(第三方科研经费数量、博士生数量、专利数、论文数等)、国际化(聘请国外教师、学生出国学习和实习等)、学习结果(学习期限、平均分、每年毕业生数等)、大学及所在城市(学费、学生住宿等)、学生(申请/入学率、在校生数、女生比例等)、教学(课程结构、班级规模、教师指导等)和总体意见(学习条件、科研声誉、教学声誉等)等9大类34个指标。[18]

由于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大学排行采取了多维的方法,其使用的数据资料也主要源于5个不同的渠道,这其中既有客观的数据,也包括通过调查收集到的主观意见。具体来说,大学方面是有关学费、住宿、学生和主要服务上的数据信息;院系方面是专业、教师和科研上的数据信息;教授方面,每年都要向参评学科涉及的所有教授发放问卷,要求他们对本校的情况做出主观判断,并要求列出本学科领域声誉最佳的大学;学生方面,一般是从每个专业随机抽取300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所涉问题与教授调查基本相同,以便获取相应的意见,另还包括学生生活条件的内容;毕业生方面主要是提供毕业生的比较调查获取相关的信息。此外,在数据资料充足的一些学科还会进行计量分析,在工程学科也会对各大学获得的专利情况进行分析(表3-6)。[19]

四、成效与挑战

各国的排行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引导、激励和改善大学的办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由于一些动机和方法上的问题,排行也不断引发各种争议,遭遇诸多挑战。(由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研究所大学排行的时间较短,效果不甚显著,因此本部分没有对其进行论述。)

(一)《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大学排行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大学排行榜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它唤起公众的注意力,也改变了大学和政策制定者的行为。20多年来,《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发挥了很大的影响作用。[20]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大学排行是目前美国高中生或大学生选校就读的最重要依据,许多顶尖大学也将其作为办学质量的证明,并以此作为招生的活广告。马克(M·Marc)在分析《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排行对一系列变量的影响也认为,尽管排行对公立和私立高校有着不同的影响,但是很多高校排名的变化情况在招生结果上都得到了体现。[21]在一项针对全美1400所大学高层行政管理人员所做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访者所列出的重要评价指标,都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所采用的指标基本相似,如“师生比”、“保持率”、“毕业率”等都被认为“非常重要”,而且“班级规模”、“学术声望”、“生均教育经费”等也都被认为“很重要”。

排行不断被用于高校目标设定的状况在下面这个例子中得到生动的写照。作为美国南卡罗来纳州传统上以农业和机械工程为特色的一所赠地大学——克莱姆森大学近年来发生了急剧的转型。在对南卡罗来纳州转变成为美国先进汽车制造业基地的情况做出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为重塑该校在全美汽车制造和汽车运动领域教学和科研的领先地位,克莱姆森大学与德国宝马汽车公司达成战略伙伴关系。在新的愿景陈述中该校特别提到,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排行中要从4年前的74位及2005年的34位,进入全美公立大学前20强之列。[22]

但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大学排行在方法论上也引发了诸多的争议。例如,许多学校没有提供排行指标所需相关数据,在无法获得完整信息的情况下,其排行结果往往是无法令人信服的。有些学者还批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每年指标的变动而产生排行结果的变化,实际上并不代表学校教育质量的上升或下降。如1994年乔治敦大学排名25,由1993年的第17名直降了8名,其主要原因是排名指标的变更,而非学校学术质量有剧烈变化。事实上,乔治敦大学在学术声誉、毕业率、校友捐赠、学生质量、财力资源等指标的排名分数并没有变化,但在教师资源一项却由20名剧降至74名,其原因并非教授的人数或研究成果的减少,而是从1993年起,教师的工资被列为排名指标之一。

同时,围绕排行时常会爆发激烈的纷争,甚至引发联合抵制的事件。例如,20世纪90年代初,斯坦福大学的一群激进学生在号召有关大学和学院联合抵制《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大学排行未果的情况下,成立了名为“遗忘《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联盟”的团体。1997年,美国中密歇根艾尔马学院(Alma College)院长在组织有关高校联合抵制排行的行动未遂后,开展了对150多位大学和学院高层领导的调查,以反映他们对《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排行的意见。[23]

(二)英国《泰晤士报》大学排行

作为英国首个大学排行榜,《泰晤士报》“优秀大学指南”在过去15年对大学的排行基本上反映出高等教育系统的变化。尽管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帝国理工学院一直占据着前三强的位置,但是布里斯托大学、爱丁堡大学和巴斯大学都曾进入前5-10名,埃克斯特大学、萨里大学和苏塞克斯大学等也都进入到前20名。曾参与排行榜编辑工作的曼彻斯特商学院前院长汤姆·加农教授认为,沃里克大学、约克大学和巴斯大学等都是该排行的受益者。他还认为,排行肯定了20世纪60年代建立起来的新大学所取得的成绩,并使它们能够排在一些具有历史地位的老大学之前。因此,他更加确信该排行的价值。另外,排行榜尤其为那些对高等教育缺乏了解的学生提供了信息服务,同时也促进了高等教育标准的不断提高。

但是,大学方面则有不同的意见。原英国大学校长委员会(现改为英国大学组织)曾指出,“我们认为,排行榜在指导思想上就是错误的,操作中的瑕疵和缺乏统一来源的数据都是显而易见的问题”。[24]另外,该排行在为学生提供入学参考方面的作用也比较有限。英国学者经过实证研究后认为,虽然报纸使大学在年度排行榜上的排名不断地波动,但是至少从短期来看,这似乎并没有对预期的学生选择大学带来什么影响。[25]

(三)加拿大《麦克林》大学排行

《麦克林》自1991年开始大学排行以来,围绕排行引发了很多的争议而且一直持续至今。1991年《麦克林》大学排行榜发布之际,就因调查中不当的措辞和设计,无视高校的使命、规模和隶属关系的不同而将所有高校放在一起排行,以及只有一个经加权计算的总分而并未公开所用的方法体系,激起学术界的强烈反对。此后几年,该刊对调查做出很多调整,其中有些是根本性的变化。调整的内容包括重新编制调查问题以及按照医科/博士授权的大学、综合性大学和本科教育型大学三个类别进行排行等。在1992年以后的调查中,《麦克林》也开始提供对调查所用方法的说明。但围绕排行方法而产生的争论却一直未能平息。学术界对排行瑕疵和方法缺陷的关注集中体现在1994年麦吉尔大学新任校长伯纳德·夏皮罗写给时任《麦克林》年度大学排行榜执行编辑安妮·庄斯顿·约翰逊的信件中。2006年多伦多大学等11所大学的校长再次联合提出批评意见。他们在给《麦克林》的信中指出,该刊以调查的方式收集有关“班级规模”、“教师”、“财政”、“图书馆”和“声誉”等各方面数据资料,以及随意设置权重得出总分的做法都是不恰当的。他们还指出,《麦克林》在数据调查回收率低的情况下,将来源不同的数据用于排行简直就是像把“苹果和桔子”相比较一样不可靠。[26]很多大学认为排行系统不能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信息,因此各大学宁愿花时间在其网站上提供详细资料。目前,安大略省所有大学都采取了这种措施,而且其他许多省的大学也在采取一些类似的做法。

《麦克林》大学排行方法上的缺陷也导致了很多大学不断加入抵制它的行列。1993年纽芬兰纪念大学和卡尔顿大学因反对《麦克林》所用的方法而拒绝参加排行。[27] 1994年,加拿大15所大学宣布不再参与《麦克林》的大学排行。1995年,魁北克的法语大学集团也同纪念大学、马尼托巴大学以及蒙克顿大学一道退出排行。但是出于比较的需要,这些大学仍以类似的方式继续向加拿大学院和大学协会提供数据资料。2006年多伦多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等1 1所大学的校长致信给《麦克林》专刊的执行编辑,宣布不再参与该刊进行的调查。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校长彼得·乔治指出,虽然《麦克林》排行在促进信息标准化以及明确优势与不足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很多大学都在考虑退出这个每况愈下的排行。[28]如果说多伦多大学等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退出《麦克林》过去两年所做的毕业生调查,以及安妮·庄斯顿·约翰逊出走《麦克林》,表明有关当事者的不满和分歧正不断蔓延的话,那么《麦克林》年度排行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就会成为历史。

(四)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大学排行

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的大学排行对学生和大学都造成很大的影响。在对学生的影响上,据一项独立调查显示,约有1/3的德国学生利用其作为选择大学的依据。但在各个学科间也有很大的差异,在工程学科有50%左右的学生将排行作为选择的依据,而人文学科只有19%。[29]调查也表明,成就动机强的学生通常都会使用该排行作为参考。这一点突出体现在心理学科上。2001年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对心理学科进行了排行,第二年榜单中优秀大学入学申请者的人数获得显著增长,其中“研究型”学生增长了19%,希望能够快速、高效接受高质量教育的学生也增长了13%。30 31

在对大学的影响方面,排行榜打破了长期以来所有大学质量均等的神话,使人们意识到各大学在教学和科研上的差异,同时大学和院系也开始将排名的结果作为了解和分析学校办学优势与不足的基础。起初,一些排行情况较差的院系经常提出很多批评意见,而现在排行逐渐受到各大学院系正面的响应,甚至排行结果很差的院系也是如此。它们纷纷通过排行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32]

篇4:国外大学花样招生

德国:提前选拔大学“苗子”

德国实行6-18岁的12年义务教育,教育体制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其中中等教育相当重要,能否进入大学几乎全靠这个时期的成绩。

德国各州拥有相当大的教育自主权,高级中学毕业考试及其他高校入学考试由各州出题。高中所要完成的课程,就是学生考试的科目,分必修和选修两类。高校录取新生,是以完全中学毕业证书或与之有同等价值的文凭为依据,想拿到这个证书是相当不容易的,但持证者有自由选择任何高校,任何专业的权利,受到法律保障。

20世纪60年代德国提出“大学门前不分贫富”的口号,并开始实施免费教育。直到今天,德国的国立大学也还是不收学费的。也正因如此,德国只对经济困难的学生支付奖学金。

德国住房比较宽松,学校有足够的宿舍提供给学生。但是学生必须提前登记,否则,即使有现成的空房也要花几天时间办完繁杂的手续才能入住。

澳大利亚:最没压力的高考

每年10月份,澳大利亚各州的高考就开始了,持续时间达1个月之久。中学生有考试时去考试,没有考试时照常上课、玩乐。首都堪培拉干脆不考试,取平时成绩的平均值。

当然,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分数线的高低也不同。医科、心理学和法律等专业要求的分数很高,有志于从事这些职业的考生要下些功夫。不过,没有升学的人随时可以进入大学。在澳大利亚有一种类似大学预科的学校,高中毕业生都可以进入只要成绩合格就能自动进入大学。

在澳大利亚的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下,大学毕业生和非大学毕业生都能过得不错。澳大利亚人对孩子是否上大学也无强烈的要求。所以,本地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不高,许多中学开学时学生济济一堂,毕业时流失近1/3。在这样的情况下重视教育的华人的孩子就显得出类拔萃。

英国:严谨中富有灵活性

英国中学生在初中毕业后就要参加GCSE考试,即普通中学教育证书考试,通常要考8—10门课程,由英国教育部门统一命题,在规定的时间全国统考。通过GCSE考试后,标志着中学教育的结束。而希望继续进大学深造的学生,则还必须继续在高中学习两年,专门为进入大学的高考作准备。

高中毕业时要通过A-LEVEL考试即普通教育证书高级考试。普通教育证书高级考试相当于中国的高考。只有在A-LEVEL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才能被一流大学录取,进行深造。

以前,英国大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大部分由国家负担。从撒切尔夫人执政时开始,私人负担的部分越来越多。现在学生生活费的一半以助学金的形式发放,另外一半是贷学金。而且助学金正在逐年减少,贷学金的比例增加。

英国大学一般都给学生提供公寓式宿舍,租金相对较便宜,一些大型的学生宿舍还带有食堂。如果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想在校外租房子住,学校也不会干涉。

日本:学生追求名牌大学

高考在日本是一件大事。因为日本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要想达到更好的层次,哪个大学毕业十分重要。能否上大学,上什么样的大学,决定一个人进入社会后起跑线在哪里,所以高考堪称命运的转折点。日本的名牌大学相当难考,考上了名牌大学无疑是鲤鱼跃龙门。

与中国不同的是,日本的高考不是一锤定音。国立、公立和部分私立大学,在每年的1月份有一次全国统一考试,主要是基础学科,国语、英语、数学、理科(物理、地理、化学、生物)社会学科。然后,从2月中旬至3月底,各校再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第二次专门考试。

日本大学的奖学金有很多种,分别由学校、政府、地方团体和私人社团等提供。其中最受学生欢迎的是“文部省奖学金”,获得此种奖学金的学生被称为“国费生”,资金额足以解决学生的学费生活费,此外还有旅行费交通费,住房费等津贴。日本大学的学生宿舍很少绝大部分学生租民房或是住在家里。

美国:综合测评考生

美国高校招生的显著特征是大学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招生制度。美国的社区学院完全向本地区申请入学的人开放几乎所有的本地中学毕业生(或具同等学历)都能人学。一些好的大学尤其是名牌大学则采取综合选拔制度,除要求学生提供升学考试成绩(即SAT或ACT成绩)之外,还需其他多种材料。80%以上的四年制大学在招生时还要参考高中表现,即学生在高中阶段的课程成绩班级排名、上课讨论表现以及参加的社会工作情况等。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大学奖学金发放标准变成了以学生高中成绩为主,而不是以前的家庭收入做主因。没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可以申请贷款,毕业后是要偿还的。

美国大学新生能申请的经济资助主要有助学金、奖学金、免学杂费三种。其中助学金是金额最高的。学校对获得助学金的学生不仅免去所有的学杂费。还会提供一定的生活费。奖学金的形式非常多一个优秀学生很可能同时获得数种奖学金但是奖学金的数额比助学金要小一些。美国院校通常要求一年级新生住在学校的宿舍里,所以很多高年级学生到校外租房住。

法国:分为快轨和慢轨两种速度

1808年拿破仑借鉴中国科举考试的做法建立了中学毕业会考制度,直到今天,这项制度仍在实行并有很高的威信。中学会考的必考科目由国家教育部指定,23个学区决定各自的试卷考试日期评分标准。一些名牌大学把中学毕业会考作为招生的第一次筛选考试。

法国的高等学校分为两种速度。普通慢轨大学向所有取得中学毕业会考证书的人开放。快轨大学是高水平的大学。入学者首先要通过中学毕业会考,高中毕业后还要经过两年的预备班学习,再参加全国统一的政府考试。每年只有约10%的考生能够被录取。进入快轨大学的学生就像进了保险箱。在校有良好的学习条件,毕业后能够到政府各层次的岗位工作,所以入学竞争十分激烈。

篇5:国外大学展览策划案

一、活动背景及目的:

当前国际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变得尤为紧张。为了帮助我院同学了解并进一步剖析自身能力,更好的对自己未来进行规划,引导其求职能力的培养。我校定于本月下旬举办国际关系学院第三届模拟招聘大赛,与贵方合作的国外大学展览是此次比赛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在如今的大学生毕业去向中,出国留学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而谈起留学,大家更多的是向往,由于缺乏对国外大学情况、出国留学政策、大学申请及签证办理等方面信息的充分了解,很多抱有留学梦想的同学往往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手足无措而错过良机。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展览咨询活动,能够帮助同学们了解留学相关的信息,选择正确的学校和专业,在追求学业的道路上走的更远。同时,此次活动也将促进国关大学生对国外大学的了解,从而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

二、展览内容:

根据同学们的需要,我们希望此次展览能够涵盖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部分大学基本招生信息、专业政策、国外大学的申请步骤及签证办理所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的信息。

三、活动时间地点:

时间:10月下旬

地点:学术交流中心中厅及西厅

四、我方能够提供的:

1.宣传:校园BBS、电子屏、公共信息栏及所有宿舍楼下宣传栏

等宣传点的全方位宣传,保证展览的参与性和有效性。

同时国关电视台、广播站、院报、国关新闻网都将对本次展览进

行前期宣传、中后期详情报道,保证信息的长期有效性。

2.活动组织。我部成员将做好展板安置、现场秩序维护等工作,保证此次活动的顺利进行。

3.以后贵方如有活动等需要我方配合,我们将竭尽全力。

五:需贵方提供的:

本国推荐大学的基本信息

学校对外招生政策

大学申请方面的信息(申请步骤、所需材料等)

签证方面所需注意的事项

以上信息希望贵方能以有形的形式提供如展板、彩页、书籍等,如没有现成材料,望能提供资料信息,我们将以展板的形式呈现。同时也欢迎贵使馆能够派遣专家来学校开办讲座,现场提供咨询。

感谢贵方合作,为我校学生提供便利,同时促进文化交流和学习。

我们不胜感激。

国际关系学院学生会实践部

篇6:国外大学申请个人陈述

Personal Statement for MSc i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Salford.I am writing to support my application for a postgraduate place and, in this short letter, I intend to give an outline of those aspects my academic and personal background that have given me the confidence to apply.I shall also mention my character, and motivation and my career ambitions to show why I believe that I can succeed and do well on this course if I am accepted.It is easy to see the professional and academic benefits of having completed a course of advanced study in a modern well-equipped university where the highest standards are demanded, I think there are other benefits and these attract me strongly too.I think that I shall also return with the ability to see my subject in new ways and to se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a new light that will enable me to adapt easily to new social,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in my rapidly changing country.I will also come back with experience of working and co-operating with others from a range of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with many different outlooks on the subject, and on life, and I think this will be almost as much of an education for me as my work as a post-graduate.That is why I want to say something about my background, my preparation and my ambitions in this statement to show that I can benefit from all the opportunities and not only the academic ones.I found the web-pages, for the university and the course, helpful and informative, so I am confident about my choice.I have some background in the subject: we study it in depth,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modern theories, on the PMP.Also, at my university, Shanghai Second Polytechnic University, I was able to take relevant options as a minor and these included management, accounting, economics and HRM.The balance between specialist skills and more general approaches to the subject of management,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management of people in organisations, is an attractive feature of the course and I think this combination of broad skills and specialist knowledge will be very helpful as a foundation when I return and begin my career in HRM.I think that Salford’s empha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reflection and keeping up to date, with the “close association” with the Management & Management Sciences Research Institute and the Institute for Social, Cultural and Policy Research is important as successful managers need to study new ideas throughout their careers and this is a good habit to encourage.Wide knowledge and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ory and good practice will be an advantage in a rapidly changing business environment and the focus on critical and analytical skills means that knowledge will be accompanied by understanding and the ability to evaluate different approaches in different real-life situations.My interest in business in general, and management in particular, began when I was younger.My father is a general manager in one of the largest construction companies in China, so I grew up listening to discussions of a range of subjects and, of course, the company kept expanding so the range of topics also grew and became increasingly interesting and, as the workforce grew, and companies competed for labour, HRM was a frequent subject.As I became more knowledgeable myself, I was able to join the discussions and learn more about subjects that really interested me.This was where my ambition to work one day in a multi-national or large joint-venture began.I have been lucky enough to have regular work experience in the field, working in the HR/Personnel department of my father’s company every summer since 2003, which is about a year and a half now, added together.I’ve enjoyed this and learned a lot about organisation, responsibility and teamwork and how important good HRM is.I have even dabbled in the free market, leading a group of my friends to set up a net service company(w.net)in 2006.So far we have gained 170 thousand registered users by now and we average 60 thousands visits per day.Overseas study, at an advanced level in English will be a challenge – and, of course, I want it to be demanding – and I knew that my interest, background and career ambitions were important but probably not enough to ensure a good start and success in my studies.That is why I entered the one-year full-time Pre-Master’s Programme, so that I would be occupied with academic English every day, learning and developing all the necessary skills.The PMP is not just about learning facts and theories, of course.It is also teaching me how to study and learn in new ways.It adds to my confidence and motivation.Over the year we also do an intensive course in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the UK Economy so I expect to be well prepared not only for the language, but also for the subject content.Finally, I think Research Methods will be valuable: hard work and endless patience mastering skills such as referencing;but at the end I will have written an original, properly referenced 5,000 word dissertation.In conclusion, I believe I have the academic foundation, the high level of motivation, and the clear focus on my career plans to ensure that I will do well at Salford if accepted for the master’s course in HRM.

上一篇:中考内能习题下一篇:十三岁的际遇阅读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