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利用

2024-06-24

国外利用(精选十篇)

国外利用 篇1

1 国外遗址保护管理体系

国外许多国家在遗址保护管理方面起步较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以法国和意大利为代表的欧洲遗址保护管理模式和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遗址保护管理模式最具代表性。

1.1 欧洲遗址保护管理模式

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调动民间和私人的积极性,是欧洲国家的普遍做法,其中又以法国和意大利最具有代表性。法国文化部下设文化遗产局,地方上也设有相应机构,负责调查和监督文物古迹的现状和维护情况。法国直接由国家管理的重点文物古迹不足5%,约1/2重点文物由市级部门管理,另外1/2为私人管理。法国的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重视体现建筑、城市和风景遗产特征,并运用有力的管理工具对其进行控制。遗产保护和管理体系包括两方面:一是针对不同类型的文化遗产和相应的问题制定一系列不同的管理办法;二是建立了一套服务网络,特别是由建筑和城市规划专家以“国家建筑师”名义进行管理,为市长在城市建设方面提供帮助[2]。意大利政府专门设有文化遗产部,并在保护和管理文物古迹方面摸索出“意大利模式":政府负责保护,私人或企业进行管理和经营。这种模式有利于调动私人和企业的积极性。意大利中央政府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文物保护,还通过发行文物彩票吸纳资金[3,4]。

1.2 美国遗址保护和管理模式

美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健全、管理严密,国家公园管理局直接管理全国379个国家公园和属于联邦政府的历史文化遗址、建筑和自然保护区。在州一级设有历史保护办公室,负责本辖区内的文化遗产保护。联邦政府还设立了专门处理历史保护事宜的咨询机构——美国历史保护顾问委员会,直接对总统和国会负责,其主要职责是依法受理送审的历史文化保护事项,审理政府拨款项目。美国联邦政府每年拨给国家公园管理局的保护经费约为20亿美元,并通过税费减免,鼓励并支持社会各界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美国各大国家公园都成立了自己的基金会,多方面地进行社会募资活动[5]。

2 国外遗址的保护与利用方式

保护文化遗产并不排斥对其进行合理利用。无论是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还是埃及等发展中国家,多姿多彩的文化遗产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旅游资源。国外许多国家在遗址保护与利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各国在保护和利用方式上又各具特色。

2.1 整体保护利用方式

遗址公园:在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保护利用遗址的整体方式主要是建遗址公园。如德国明斯特的城墙已经全部被毁,该市在原城墙所在位置修建了环城带状花园,以树木花卉进行植物造景,同时配以游乐休闲设施,既作为城墙的标识和纪念,又向游人初步展示了古城墙的宏大规模,也为游客提供了娱乐和休息场所。法兰克福把城墙遗址建成有高大树木的公共绿地,其中布置了良好的步行道。意大利的一些遗址则把考古遗迹维护同文化生态景观建设与保护结合为一体,从而具有动人心魄、震撼力强的魅力。费拉拉将长9km的古城墙护城河遗址作为环城公园严格保护下来。日本极为重视遗址公园建设,许多遗址在考古发掘工作完成以后都进行了保护利用方面建设,现已建成一大批环境风貌协调、各具特色的遗址公园,如奈良的平城宫遗址公园、京都的平安京遗址公园[6]。

遗产廊道:美国在遗址整体保护方面主要是采取遗址区与绿色廊道相结合,在大区域内运用遗产廊道的保护模式对遗址进行整体保护。遗产廊道内部可以包括多种不同的遗产,它将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到首位,同时强调经济价值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能力。遗产廊道不但保护了线形遗址,而且通过适当的生态恢复措施和旅游开发手段,使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保护,使一些原本缺乏活力的点状遗址重新焕发青春,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为城乡居民提供休闲、游憩、教育等生态服务[7,8]。

2.2 局部保护利用方式

主要有:①原貌保存。韩国注重文化遗址的原貌保存,严格保护文化遗址及其周边环境,不允许盲目开发,一些古墓群、古窑址保存得相对完好。对遗址区发掘出土的一片瓦当、一块方砖或高丽时代的一小段墨等都精心地保护并进行展示[9]。②局部多方式展示。日本对遗址保护展示方式主要有露天保护、覆罩保护、地上复原、陈列和发掘现场展示。即使对同一类遗址也采用不同的展示方法,如吉野里瓮棺葬既有地面原状展示,也有对其结构的不同展示。吉野里、板付遗址采用厚土覆盖遗迹,在原址进行大模型复原展示,具有直观形象和现场感强的特点。佐贺县神琦郡的吉野里遗址,在发掘的同时便着手进行遗址保护利用的规划建设。位于福冈市区的板付遗址是一处普通的弥生时代早期的平民村落,遗址虽被高大的现代建筑包围,但仍兴建了文物陈列室,恢复了弥生时代的部分水稻田、水渠、水口等遗迹和北部丘陵上环壕围护的住宅区。佐贺县太宰府遗址覆土保护以后,地表模拟恢复出遗迹。丸山遗址采用异地复原展示的方法,由于公路占用了遗址,发掘结束以后就将墓葬按上下层相对位置移到北部山麓冈地上分别进行复原展示[10]。③渐进式复原保护展示。日本对没有被现代城市叠压的故城遗址多采取遗址公园的整体保护利用模式,而对被现代城市完全叠压的遗址则采用了保护与城市建设协调共进、逐步复原保护的方式。平安京故城完全叠压在京都市的下面,城址的发掘保护工作非常困难。一个城市要发展,城市建设是难以避免的,城建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自然就会产生矛盾。京都市经过50多年的不懈努力,以“都市景观的复原”、“利用考古发掘成果的复原”、“地形与土地利用的复原”、“建筑布局与形态的复原”等为中心,复原了这座千年古都。保护的主要手段有:严格保护平安京的条、坊、町等古代都城布局;新建筑物不得超过六层;只要动土100m2以上必须经过考古发掘;重要遗迹进行现场保护或地下保护,在地面上复制;室内复原重要建筑遗迹,直观地向市民开放。通过多年来一点一滴的调查发掘,在资料上最终再现各时代京都的都城风貌。④遗址博物馆。在德国,古建筑遗址在历史文化遗迹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对其利用的局部方式主要是建立博物馆、展览馆、缩微景观,如柏林的夏洛滕堡宫博物馆就是在遗址原地进行了同比例的全面修整恢复[11]。

3 对中国遗址保护的启示

国外在遗址保护管理和保护与利用模式方面各有特色,这与各国的国情是分不开的,在遗址保护与管理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3.1 遗址的保护管理

欧美发达国家在遗址保护过程中鼓励私人或企业参与管理与经营。由于我国大遗址数量众多,在2351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古遗址、古墓葬达710处,基本符合大遗址标准的遗存为583处,占总量的1/4。鉴于目前的国情,我国政府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大遗址的保护与管理,遗址正面临着快速城市化和自然破坏的威胁。其保护管理基本上靠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拨款,而很多遗址的拨款仅够管理人员的工资,真正用于保护的资金微乎其微,守着资源却不能带来效益。若要打破这种循环,就要变 “输血”机制为“造血”机制,鼓励企业参与遗址的管理与经营,政府主要负责遗址的保护与监督,借鉴法国遗产管理的“国家建筑师”制度,向遗址区派驻监督员,约束企业的行为。

我国中央政府应设立专门处理遗产保护事宜的咨询机构,主要受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政府拨款事项。省、市、县等各级行政单位应建立起由专家学者、当地主要领导和有关方面领导组成的大遗址保护管理工作委员会,从事大遗址保护与管理方面的决策、协调和征询工作。各个省区都应成立自己的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多方面地进行社会募资活动,或者通过发行文物彩票吸纳资金。

3.2 遗址的整体保护模式

国外遗址保护与利用最普遍的模式是建立遗址公园,将遗址本身及周边的自然环境进行妥善保存并有效展示。遗址公园是对有效保护下来的文物及遗址进行展示,即将已经发掘或尚未发掘的遗址完整地保存在公园范围内,同时它又是有所展示的遗址。通过遗址公园来保护历史环境风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既有效保护了遗址,又改善了生态环境,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愿望,提醒人们关心和爱护人类未来的生存空间。

对城市建成区内的或者城市近郊的遗址可采取遗址公园的模式。对线形的遗址,如大运河遗址、丝绸之路遗址等可采取遗产廊道的模式。通过遗产廊道的建设,不但整体保护了线形的遗址,而且植被的恢复和保护也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遗产廊道,将使原先零散的遗址点成为区域性的整体,通过系统解说、游道组织,必将使大量的遗址焕发活力,促进文化旅游的发展。对城市远郊或者田野中的遗址,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旅游景区模式,如宁夏灵武市水洞沟景区已进行了初步尝试。

3.3 遗址的局部保护模式

国外对遗址进行局部展示采取的最普遍模式是建造遗址博物馆,但我国遗址众多,不可能每个都建博物馆,只能选其具有代表性的进行建设。我国的遗址与日本的遗址在性质最为接近,因此应多借鉴日本在遗址保护领域的成功经验,针对不同的遗址类型制定不同的保护展示措施,如遗址的露天保护、地上复原、发掘现场展示、覆罩保护和建陈列室等,而同一类型的遗址也可采用不同的保护展示措施,在设计意图、环境衬托、细部处理上追求创新,避免有雷同之感,形成各自的特色。总之,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多种展示手段,使观众(游客)在身临其境时有所感觉、有所体验、有所领悟,达到人们重温历史、增长知识、荡涤心灵的目的。

4 小结

遗址的保护与利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国外的保护与利用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借鉴的蓝本,但绝不能盲目照搬。由于我国的国情不同,遗址的遗存现状、特征、类别等各有不同,不可能简单地采用几种保护与利用模式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模式只是为我们在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时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针对遗址个案,需要对遗址进行综合调查研究,找出自身特点,制定具体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对策。

摘要:我国遗址在保护管理体系和保护利用模式上存在许多问题,致使遗址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国外的遗址保护起步较早,在遗址管理上,以欧洲模式和美国模式比较典型,引入了私人或者企业参与遗址的管理与经营;在遗址保护利用上,欧洲、美洲和亚洲发达国家的保护模式比较成熟,遗址的整体保护引入了遗址公园和遗产廊道的模式,遗址的局部保护引入了原貌保存、局部展示、遗址博物馆等模式。

关键词:大遗址,管理体系,保护与利用模式

参考文献

[1]孟宪民.梦想辉煌:建设我们的大遗址保护展示体系和园区——关于我国大遗址保护思路的探讨[J].东南文化,2001,(1)∶6-15.

[2]严昭柱.法国旅游文化建设的启迪[J].望新闻周刊,2001,(41)∶60-61.

[3]刘曙光.文明古国、遗产大国、保护强国——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速写[EB/OL].http://hi.baidu.com/%C4%A7%BB%C3%D2%BB%BD%C7/blog/item/3f5631453790453b87947317.html.

[4]盛志伟.感受意大利保护文化遗产的理念和做法[EB/OL].http://www.lsqn.cn/teach/LUNWEN/200703/106383.html.

[5]雷新平,赵永平.保护文化遗产与区域文化发展[EB/OL].http://www.cntour2.com.

[6]李海燕,权东计.国内外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研究综述[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9-31.

[7]王志芳,孙鹏.遗产廊道——一种较新的遗产保护方法[J].中国园林,2001,(5)∶85-88.

[8]李伟,俞孔坚,李迪华.遗产廊道与大运河整体保护的理论框架[J].城市问题,2004,(1)∶28-31.

[9]谊邻.鱼与熊掌之兼得——韩国保护文化遗产的启示[J].当代韩国.2000,(1)∶5-7.

[10]张松.日本历史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44-48.

甘肃省利用国外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篇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国务院、财政部关于国外贷款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和《甘肃省国外贷款管理委员会章程》,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的贷(赠)款项目。

第三条需要财政部门提供配套资金的国外赠款和援助项目,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国外贷款(以下简称贷款)是指世界银行贷款、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贷款及国外投资银行贷款等政府主权外债。国外贷款项目(以下简称贷款项目)是指利用和准备利用国外贷款的地方项目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组织的多省(区)联合项目。

第五条国外贷款是我国政府的主权外债,贷款资金的借入与使用以国家财政和地方各级财政的信誉为基础,贷款管理以项目效益和债务管理为中心,实行“责、权、利”相结合,“借、用、还”相统一。

第六条国外贷款机构包括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外国政府贷款管理机构、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及国外投资银行等。转贷银行是指从事国外贷款转贷业务的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项目单位是指具体执行和实施贷款的项目主管部门、项目办公室或企业法人。

第二章贷款的管理机构

第七条甘肃省国外贷款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外贷委)在省政府领导下,统一管理全省利用国外贷款工作,并在省财政厅设省外贷委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外贷办)。省外贷办主任由省财政厅主管副厅长兼任,具体负责省外贷委的日常工作。

第八条省外贷委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明确职责、分工合作、高效运作、统一对外”的原则,健全和完善政府外债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

省发改委会同省财政厅等部门提出全省利用国外贷款的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总量平衡和优化结构的目标和政策;编制全省利用国外贷款的年度计划、规模、投向和备选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和有关规定,做好贷款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核和申报工作。

省财政厅是省政府对外债权债务的代表,归口管理全省利用国外贷款工作,代表省政府对外进行贷款的磋商、谈判及签署协议,以资金、财务、债务管理为重点,参与贷款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省行业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主管部门)负责提出和申请由其组织的贷款项目,筹措配套资金,落实还款责任及项目的准备、组织、协调、执行等工作。

各市(州、地)政府(行署)负责提出和申请由其组织的贷款项目,负责落实配套资金,承担还款责任以及项目的准备、组织、协调、执行等工作。

各市(州、地)财政部门是本地国外贷款的归口管理部门和政府贷款的债权债务代表,要建立健全专职管理机构,参与本地贷款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以资金、财务、债务为主线,重点把握贷款投向,做好转贷安排、债务落实、风险分析、配套资金落实等方面的工作。

第三章转贷管理

第九条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转贷管理,按照贷款项目收益划分为公益性项目、基础性项目和竞争性项目。公益性项目、基础性项目由财政部转贷给省政府(省财政厅),省财政厅通过各市(州、地)县(市、区)政府(财政部门)逐级转贷,或由各级财政部门根据情况直接转贷给项目单位。竞争性项目由财政部通过转贷银行转贷。

第十条利用外国政府贷款项目按照还款责任分为三类,转贷类别由省财政厅确定。

(一)一类项目,是指省财政厅作为借款人直接承担偿还责任的项目,或者由转贷银行转贷给省财政厅后,再由省财政厅自行转贷的项目。

(二)二类项目,是指项目单位作为借款人承担偿还责任,并经省财政厅审查同意提供还款担保的项目。其债务由项目单位推荐并得到省财政厅认可的转贷银行转贷给项目单位。省财政厅根据项目市(州、地)财政部门或有关省级主管部门、项目单位提供的反担保承诺,向转贷银行提供还款担保。项目经贷款国政府批准后,转贷银行与项目单位签署转贷协议,并通报省财政厅。

(三)三类项目,是指项目单位作为借款人并承担偿还责任的项目。其债务由项目单位选定的转贷银行直接转贷给项目单位。各级财政部门不得为此类项目提供任何形式的贷款担保。

第十一条财政承贷或担保的贷款项目坚持“谁用款、谁还款,谁担保、谁负责”的原则。各级财政部门或省主管部门、项目单位必须按照《担保法》的规定,对借款单位尤其是企业法人采取严格的担保与反担保措施,通过书面保证、抵押、质押、履约保证金、财政预算担保等方式,落实项目债务责任,强化债务偿还管理。同时,要加强对借贷资金使用的监管,确保资金安全,并对提供反担保的境内机构进行监督,督促其履行反担保合同。

第四章项目申报

第十二条各市(州、地)或省主管部门要编制本地区或本部门利用国外贷款的年度计划,建立滚动的贷款项目备选库。

第十三条各市(州、地)或省主管部门,要分别向省发改委、省财政厅提出利用国外贷款的计划和申请,并提交有关项目初始文件,包括简明项目建议书等。各市(州、地)或省主管部门必须集体研究确定申报项目,相关会议纪要要作为申报材料的附件。

第十四条为简化申报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根据财政部的规定,对利用外国政府贷款金额在500万美元或500万欧元限额以下的项目,由省财政厅向财政部提出申请。各市(州、地)在申请此类项目时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市(州、地)财政部门的申请函;

(二)省发改委对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三)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如贷款国有特殊要求,应同时提供中英文文本);

(四)环境评价报告(如贷款国有特殊要求,应同时提供中英文文本);

(五)借款人、担保人是否落实,项目类型和转贷银行是否明确的情况说明。

第十五条各市(州、地)财政部门在项目概念设计阶段,应对项目的投向是否符合公共财政支出的支持范围以及转贷安排、债务落实、风险分析、配套资金落实等问题进行审查,并向省财政厅报送审核意见书。

第十六条省财政厅、省外贷办对各市(州、地)或省主管部门申报的外贷项目,实行财务与债务风险评估制度。各市(州、地)或省主管部门申报的备选项目清单由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外贷办共同确定,并由省财政厅组织当地财政部门或委托省财政厅投资评审中心以及其他社会中介机构,对项目单位(业主)的财务和信用状况,以及项目的配套资金、债务落实和偿债能力进行评审。必要时,也可对项目所在地的债务信誉、配套能力和偿债能力进行评估。省财政厅、省外贷办对项目评估结果认可后,按照省政府规定的程序上报。

第十七条由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申请的多省贷款项目,如贷款债务需由省财政厅承贷或担保的,省主管部门必须征得省发改委和省财政厅同意后方可上报国家有关部门。

第十八条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在接到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或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确认申请贷款项目列入贷款规划的通知后,通知各市(州、地)和省主管部门进行有关后续准备工作。

第十九条我省贷款项目统一由省财政厅向财政部申报,未经省财政厅审查同意,任何部门和单位都不得擅自提前与外方进行项目磋商和谈判,不得提交与项目有关的任何文件和材料。

第五章前期准备

第二十条贷款项目的前期准备必须符合规定程序。首先要完成国内有关事项的报批工作,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利用外资方案、项目环境评价报告及移民安置计划等。项目单位要在国外贷款机构的帮助下,制定贷款项目的具体实施计划。

第二十一条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由各市(州、地)县(市、区)项目单位或省主管部门负责完成。

第二十二条各市(州、地)县(市、区)项目单位或省主管部门负责在项目前期准备阶段筹措国内配套资金,提出具体的资金来源渠道和计划,提供有效的资金承诺文件。

第二十三条财政承贷或担保项目的省内接待、谈判工作由省财政厅统一组织,并由省财政厅代表省政府签署项目备忘录、谈判纪要、有关协议和文件。同时,省财政厅按照财政部的统一部署,代表省政府负责项目对外谈判,办理有关法律手续。

第二十四条项目对外接待和谈判由省财政厅统一组织,未经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同意,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就项目的重大事项向外方发表意见。

第六章项目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项目单位要严格按转贷协议和国家的有关规定,积极采取措施,确保项目如期完成。项目实施后的当年7月底和次年1月底,项目单位必须向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外贷办)分别报送上半年和上年度项目进度报告及相关财务报表。

第二十六条项目执行中的有关活动,包括招标采购、资金管理、提款报账、技术援助、人员培训、项目监测和编制报告等,要按照财政部、省财政厅和相关贷款机构的规定进行。

第二十七条所有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年度投资实施计划,由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级主管部门共同审核下达。贷款项目的年度采购计划清单、招标文件、评标报告、采购合同、培训计划等须经省财政厅审查确认。

第二十八条项目单位负责贷款项目的具体实施。项目实施中需要修改对外贷款协定内容的,包括贷款使用方案的调整、项目内容的变更、项目实施方案的变化等,由省财政厅通过财政部正式对外提出并进行协商。各市(州、地)和任何部门不得擅自对外提出或做出承诺。

第二十九条各级财政部门要对本地区利用国外贷(赠)款项目的执行质量以及运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保证资金有效使用和债务按时偿还。

第三十条各级财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督促项目单位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内部审核和控制制度。要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或委托投资评审中心、其他社会中介机构,对项目财务、资金支付、合同审查以及项目运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随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反馈信息。

第三十一条各级财政部门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并根据情况采取暂停贷(赠)款资金支付、收回提款签字权、要求退回已支付资金等惩罚性措施,督促尽快解决。

第三十二条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财政部门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和上级财政部门汇报,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调查核实工作,调查属实的要及时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第三十三条各级财政部门、项目单位和省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做好审计工作。审计部门应向财政部门及时通报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并通过省外贷办向国外贷款机构提交对外审计报告。

第三十四条贷款资金的使用必须符合贷款协定中所规定的范围与用途,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贷款和改变资金用途。

第三十五条贷款项目完工后,项目单位应及时办理竣工决算,对项目进行全面的评价和总结,按规定办理竣工验收手续,并向省发改委、省财政厅报送竣工报告。

第三十六条各级财政部门要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随时对项目效益情况进行了解、跟踪和预测分析。

第三十七条利用国外贷款建成的项目,报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后,可以进行经营权转让或所有权结构的调整,包括与外商合资、合作、股票海外上市等。对在建项目或已完工但贷款债务没有还清的项目,在进行经营权转让或所有权调整前,必须经省财政厅审核并报财政部批准。

第七章债务管理

第三十八条债务人应严格遵守与省财政厅(或转贷银行)签订的转贷协议,提前做好贷款项目还本付息付费的资金需求预测和准备工作。

第三十九条各市(州、地)和省主管部门要根据财政部的有关规定,按外债余额5%—10%的比例建立偿债准备金,有条件的可适当提高提取的比例。项目借款单位也必须建立还款准备金,保证按期足额偿还贷款本金、利息和承诺费。对于已建立还贷准备金的项目市(州、地),省财政厅将给予适当的鼓励政策。对于没有建立还贷准备金的项目市(州、地),省财政厅将暂停新贷(赠)款项目的申报工作。

第四十条还贷准备金由财政部门归口管理,实行专户存储。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按照财政部的规定进行资金运作,实现保值增值。

第四十一条由各市(州、地)和省主管部门承贷和担保的债务,到期不能偿还的,省财政厅将通过预算扣收。对拖欠债务的政府(行署)和省主管部门,在未还清欠款或做出省财政厅可接受的偿还承诺前,省财政厅将暂停新上贷款项目的申报工作。

第四十二条各级财政部门应根据本地区宏观经济管理和决策的要求以及国外贷款债务管理的需要,确定债务监测指标,建立本地区政府外债的宏观动态管理监控体系,加强对本地区外债的跟踪与监测,保证政府外债的及时偿还。

第四十三条要严格规范外债贷款项目的资产重组、改制和破产,不得以任何理由逃废债务,推卸还贷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四十四条各市(州、地)政府(行署)和财政部门可根据本暂行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具体的实施细则,并报省财政厅、省外贷办备案。

第四十五条本暂行办法由省财政厅、省外贷办负责解释。

第四十六条本暂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4年4月20日印发

共印1300份

国外“海水淡化”利用 篇3

年产“海淡”1亿立方米

近年来,以色列水需求缺口越来越大(用水量超过储水量近一倍),其主要水源北部的加利利湖水面已多年处于红线之下,不可能进一步增加供水,那么新的水源从哪里来?提高循环水利用率?现已高达75%,位居世界第一;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以滴灌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水利管理系统,在水资源利用效率上已经近乎极致;提倡节约用水?这是每年高呼的口号。

所有这些措施都没有弥合越来越大的水需求缺口。以色列人终于把眼光转向占地球面积三分之二的大海,他们意识到只有取之不竭的海水才能够缓解人类的水危机,海水淡化技术的研发和海水淡化工厂的建设必将在世界遍地开花,成为解决人类生存危机的必然选择,也是新的市场发展战略契机。

以色列阿什科隆海水淡化厂是全球第二大反渗透法海水淡化工厂,每年生产1.18亿立方米饮用水,占以色列年用水需求量的55%,而每立方米成本仅为0.53美元。工厂将一公里外15米深的海水通过大型管道抽至离心设备,经过加工处理,最终变成可以饮用的淡水。阿什科隆工厂中使用了多项创新技术,包括其独有的“三中心设计”(泵中心、膜中心和能量回收中心)、3根管路取水和独特的脱硼系统。全自动化工厂使用一流节能技术,工厂由独立联合循环发电厂供电。

新加坡

多元化解渴

水,一直被看作生命之源。对缺水的新加坡而言,为应对水资源缺乏的问题,水是新加坡发展中尤其重要的事情。新加坡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把水源问题当作国家战略予以优先考虑,目前新加坡主要用水来自:进口水、收集雨水、水过滤器淡化海水和新生水,这些水确保了新加坡供水的充裕和多元化。

马来西亚是新加坡进口水主要来源,虽然现在这个进口水已经有能力满足新加坡用水,但是并不能打消新加坡人对水资源短缺的忧虑。他们将目光转向海洋,实施海水淡化建立了遍布全境的雨水收集系统,并兴建4座全自动过滤器新生水厂。

新加坡是一个四周海水资源丰富的岛国,海水淡化也是新加坡获取淡水的途径之一。位于大士的新泉海水淡化厂每天产淡水3000万加仑,是本区域规模最大的反渗透技术海水淡化厂之一,其中全自动过滤器作为反渗透前的预处理被大量使用。

沙特阿拉伯

70%的城市居民用水

来自海水淡化

沙特阿拉伯是一个水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淡化海水是其最主要的居民用水来源。为了进一步提高海水淡化效能,降低工业成本,沙特阿卜杜·阿齐兹国王日前公布了一项利用太阳能和纳米技术淡化海水的研究发展计划。

海水淡化在沙特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工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沙特阿拉伯将联合美国开发新技术,以用太阳能在蒸馏过程中替代成本相对高昂的油气燃料,还将研究如何把先进的纳米渗透膜技术应用到淡水提取工艺中,使水分子更容易与其他海水成分分离。

据介绍,沙特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淡化海水生产国,在沙特东部的阿拉伯湾和西部的红海沿岸共有30多个大规模海水淡化和发电一体化工厂。此外,沙特目前超过70%的城市居民用水来自海水淡化。

美国

方法简单有效成本低

淡水资源的日益减少加速了人们对海水淡化的研究进程,据报道,美国研发出“海水淡化”新方法:简单有效成本低,到底是什么新法子?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发布文章称,该校研究人员借助石墨烯开发出了一种海水淡化的新方法。该方法简单有效,在成本上也远低于现有的其他技术,让人们在海水淡化上又多了一种选择。

领导该项目的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杰弗里·格罗斯曼说,许多人都在关注海水淡化技术,并做出不少成绩,但从材料科学角度研究脱盐的却并不是很多。

新研究中,格罗斯曼和研究生大卫·科恩·达努奇通过精确控制多孔石墨烯的孔径并向其中添加其他材料的方法,改变石墨烯小孔边缘的性质,使其能够排斥或吸引水分子。这样这种特制的石墨烯就如同筛子一样能快速地滤掉海水中的盐,而只留下水分子。新工艺的关键是非常精确地控制石墨烯孔洞的大小。研究人员称,最理想的大小是1纳米,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如果太大了盐便会和水分子一起通过筛子,起不到过滤的作用;如果太小水分子就无法通过这些小孔。计算机模拟结果显示,这种石墨烯筛子的性能非常优秀,能够快速地完成海水淡化过程。

西班牙

40年前

建造第一个海淡工厂

西班牙于40年前就建造了欧洲第一个海水淡化厂,在西方是脱盐技术最大的使用者。西班牙公司在该领域全球领先,在印度、中东和北美市场都建立了工厂,西班牙公司通过对海水淡化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将洁净的水带给千家万户。

沿着地中海西班牙的南部海岸,在Carboneras地区机器轰鸣,这里就是欧洲最大的海水淡化厂。在整个厂区,水通过鲜艳色彩的管道和水箱,通过化学和物理的过滤,最后到达工厂的中心——反渗透膜系统,将海水淡化成淡水。这个最大的海水淡化工厂是西班牙几十年来在海水淡化领域实践和研究的结晶,在西班牙和全世界它代表着西班牙的精神和努力。

国外雨水综合利用先进理念和技术 篇4

1 国外雨水综合利用理念

1.1 德国雨水综合利用理念

(1) 德国雨水综合利用理念发展

德国不同季节、不同地域水资源分配都比较均匀, 而且水资源较为丰富, 且德国较早对降水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是极力主张广泛进行雨水利用的欧洲国家之一, 基本形成了一套完整、实用的理论和技术体系。

德国把雨水视为“珍贵的资源”, 它可以让植物茂盛, 充实地下水并对气候产生积极的影响。但同时雨水还可能会形成洪水, 导致洪涝灾害。德国雨水利用的指导思想是让“雨水回归大地”, 把维持生态和调节气候的功能、避免洪涝灾害、减轻市政排水管道的压力和雨水的收集回用等统筹考虑, 充分发挥雨水的水资源功能[3,4]。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 德国的雨水利用理念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变化, 1986年德国颁布的《联邦水法》以供水的技术可靠性和卫生安全性为重点, 其在第一章中就提出了预防性的观点“每位用户有义务节水, 保证水供应的总量平衡”。而到了1996年, 重新修订了《联邦水法》对其补充条款中提出了“水的可持续利用”理念, 及“为了保证水的利用效率, 要避免排水量增长”的概念, 即“排水量零增长”。这一条款的颁布减少了进入城市合流制排水系统的雨水量, 减轻了城市排水负担, 保持了城市水循环的生态平衡[5,6]。

(2) 德国雨水综合利用的法律与经济制度

德国以《联邦水法》、《废水收费法》和《联邦自然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条文形式要求加强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7]。《联邦水法》为各州有关雨水利用法规的建设提供了政策导向, 以此为基础制订了一系列有关雨水利用的法律法规。如德国规定大型公用建筑、居住区等新建或改建时, 必须采取雨水利用措施, 否则不予立项。其理论依据是, 占用公共绿地建设住宅, 就有义务恢复所占土地资源的雨水循环过程[8]。

此外, 德国还通过征收雨水排放费来促进用户积极采用雨水利用措施[9]。对于有采用雨水利用技术的业主, 可不征收雨水排放费, 甚至还发放一定的雨水利用补贴。雨水排放费一般为自来水价格的1.5倍左右[10], 不会比污水排放费低。雨水排放费用的征收有力地促进德国家庭安装雨水利用装置[11], 对雨水利用的贯彻实施有着重要意义。

1.2 美国雨水综合利用理念

(1) 美国雨水综合利用理念发展

美国的雨水利用以提高天然入渗能力为目的, 通过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雨水的收集和处理, 强调非工程的生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强调与植物、绿地、水体等自然条件和景观结合的生态设计, 使得雨水利用与生态环境、景观完美结合。美国推行的雨水生态处置技术理念的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12]:第一阶段是最佳管理措施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BMPs) 。第二阶段是更为严格的低影响开发 (Low Impact Development, LID) [13,14,15]。

1) 最佳管理措施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简称BMPs)

美国联邦环保局将BMPs定义为“任何能够减少或预防水资源污染的方法、措施或操作程序, 包括非结构、结构性措施的操作与维护程序”。非结构性BMPs是指各种管理措施, 即通过对污染源的管理、用地规划管理等方法控制污染源。结构性BMPs指的是各种工程设施, 按照其应用原理分为五大类, 入渗系统, 滞留系统, 人工湿地, 过滤系统, 植物性过滤系统。常用的BMPs技术主要为滞留塘, 雨水湿地, 雨水过滤系统, 植被草沟, 雨水入渗。

2) 低影响开发 (Low Impact Development, 简称LID)

LID是一种新的BMPs设计理念, 该理念是将设计更加分散化、多功能化、本地化。LID强调雨水是一种资源而不是废物, 不能任意直接排放。和传统的BMPs技术如湿地、滞留塘、草沟等不同的是, LID技术是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来达到对暴雨所产生的径流和污染的控制, 使开发地区尽量接近自然的水文循环。LID是用造价及维护成本低的BMPs实现面源污染控制、洪峰消减、景观生态及水土保持等多种功能, 主要适用于高度开发的城区。与BMPs相比, 具有多功能性, 经济性和景观生态性。常用的LID技术主要有:都市自然排水系统, 植生滞留塘/生物滞留塘 (雨水花园) , 透水路面, 生态屋顶, 雨水收集装置, LID树池, 绿色街道, 雨水再生系统等。

(2) 美国雨水综合利用的法律与经济制度

1972年的《联邦水污染控制法》 (FWPCA) 、1987年的《水质法案》 (WQA) 和1997年的《清洁水法》 (CWA) 均重点提到了对雨水初期径流污染和暴雨洪峰洪量的控制及其处置, 还强调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具体表现为, 联邦法律要求所有新开发区的暴雨洪峰流量不能比开发前的水平高, 新开发区必须实行强制的“就地滞洪蓄水”[10]。在联邦法律基础上, 为了实现雨水的综合利用, 《雨水利用条例》在各州如福罗里达州、克罗拉多州等相继制定。

美国在经济制度上和德国的雨水排放收费制度不一样的地方在于, 通过联邦和州给予补助金、总税收控制、发行债券等经济杠杆来促进雨水的综合利用[5]。

1.3 日本雨水综合利用理念

(1) 日本雨水综合利用理念发展

日本是个岛国, 人口密度大, 水资源比较缺乏。因此, 日本提倡节约用水、减少水资源浪费以及积极开辟新水源[16]。早在1980年, 日本就开始推广雨水贮留渗透计划, 许多城市利用公共设施、停车场、庭院、绿地、公园的大面积场所, 修建了大量的雨水调节池, 将天然雨水贮存下来[17]。后来, 在传统的、功能单一的雨水调节池的基础上发展了多功能调蓄设施的理念, 雨季可以用来蓄洪, 非雨季或没有大暴雨时, 多功能调蓄设施还可以用作景观、运动、休闲娱乐、泊车等功能。雨水利用不但满足了日本人自己的需求, 还向阿拉伯国家出口雨水[18]。

(2) 日本雨水综合利用的法律与经济制度

1988年, 非政府组织“雨水贮留和渗透技术协会”在民间成立, 该协会编写了雨水利用指南, 为日本雨水利用法律法规的制定提供了依据。日本政府于1992年颁布了“第二代城市排水总体规划”, 要求新建、改建的大型公共建筑物必须设置雨水下渗设施, 将可渗透路面、雨水渗渠、下凹式绿地、渗透塘正式作为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10]。

此外日本还通过减免赋税、发放补贴、基金、提供政策性贷款等经济制度促进雨水利用方式的转变。例如1996年雨水利用补助金制度在东京都墨田区制定, 雨水净化器补给33%~66%的设备价, 水池补40~120美元/m3。

2 国外雨水综合利用技术

2.1 德国雨水综合利用技术

德国的雨水利用主要分为屋面雨水集蓄利用系统、雨水屋顶花园利用系统、雨水截污与渗透系统和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屋面雨水集蓄系统由屋顶、排水系统、截污系统、过滤净化系统、储存装置 (地下水池或水箱) 以及配水系统等几部分组成, 主要用于家庭、公共建筑的浇洒绿地、冲洗厕所[19]、洗衣洗车、冷却循环等。雨水屋顶花园利用系统[20]由屋顶上种植的植被、合成土、过滤纤维布、排水层、防水层、保温层、找平层以及结构屋面组成, 可以作为雨水集蓄系统的预处理设施, 有削减城市暴雨径流量、控制非点源污染和美化城市的功能。雨水截污与渗透系统主要用来处置道路雨水, 雨水口均设有截污挂篮, 以拦截雨水径流携带的污染物, 并且城市多采用可渗透的铺砖材料、低洼绿地, 让雨水渗透补充地下水, 或者用渗透管收集利用。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让雨水利用与景观生态相结合, 一般包括水景、渗透、屋顶花园、中水回用等, 依赖土壤的自然净化能力和水生植物的吸收降解作用[21]。

德国长期致力于雨水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1989年《雨水利用设施标准》 (DIN1989) 的出台标志着德国雨水利用技术的成熟。上述系统几乎都涉及雨水的收集、传输、贮存和污染控制, 这也是各系统的技术关键。在雨水收集方面, 不同面积上的降水径流分别收集, 不同的水质采用不同的处置设施, 有着不同的用途, 减轻了自来水的压力。在雨水径流传输与贮存方面, 雨水管线不仅用来传输雨水, 还考虑了暂存雨水和缓解洪峰的功能, 并且模拟天然水流, 与景观相结合。在雨水过滤与处理方面, 开发出不同形式的径流过滤器和控制设备[22]。

2.2 美国雨水综合利用技术

常用的LID技术主要有:都市自然排水系统, 植生滞留塘/生物滞留塘 (雨水花园) , 可渗透路面, 生态屋顶, 雨水收集装置, LID树池, 绿色街道, 雨水再生系统等。

雨水花园作为典型的LID技术, 是利用花园的形式来吸收一部分由暴雨所带来的降水和过滤掉污染物质, 如图2所示。它是一种生态型的雨洪控制与利用设施, 是指在低洼区域种有灌木、花草乃至树木等植物的工程设施, 由具有预处理作用的植被缓冲带、蓄水区、有机覆盖层、种植土层、植物、地下排水暗管组成, 并设有紧急溢流装置有时还可设置一贮水池[24]。它主要通过土壤和植物的过滤净化雨水, 将雨水暂时滞留后慢慢渗入土壤来减少径流量。广泛地用于滞留及净化公共建筑、城市住宅区、商业区以及工业区的建筑、停车场、道路的雨洪径流。但是为了保证良好的运行状况, 必须对雨水花园进行定期维护管理, 比如在几场降雨或一场大暴雨后, 要检查雨水花园表面覆盖层的侵蚀情况以及植被的损坏情况等。

2.3 日本雨水综合利用技术

日本于1963年开始兴建储存雨水和滞洪的蓄水池, 该国雨水利用的特色是多功能调蓄设施[5], 修建在地上和地下的蓄水池都可以满足不同的用途。渗透渠、渗透管、渗透井、可渗透路面、调节池和绿地等各种雨水渗透设施也在日本迅速发展, 收集并且处理后的雨水可以用于消防、浇洒绿地、洗车、冲厕所, 也可以深度处理后供居民使用。这些设施占地面积小, 可因地制宜的修建在门前屋后。

3 启示

(1) 我国雨水利用相关法规与政策还不够完善, 尚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雨水利用理念, 同时先进的理念推广需要加大国家在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就如在雨水综合利用与城市排水、城市内涝、污染防治的相关政策;雨水综合利用与水资源、城市供水、生态环境建设、城市规划、建筑、小区的相关政策等等。

(2) 我国专门针对雨水利用系统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规范、标准及相关政策还略显不足。且我国不同地区降雨条件差异很大, 在我国不同降水条件下的雨水综合利用措施与技术路线还不够完善, 应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与标准。

(3) 可通过组织公民对雨水利用示范工程的参观和公益性广告等加大对雨水利用理念与技术的宣传力度, 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雨水利用的普及和实施需要全民的广泛参与。

(4) 建立经济杠杆调节制度, 如征收小区雨水排放费、对采用雨水利用的建筑给予补贴、对生产雨水利用设备的公司给予政府补助, 调动民众雨水利用的积极性, 让雨水利用设备化、产业化。

摘要:德国、美国和日本是国外雨水综合利用先进理念和成熟技术的代表, 强调雨水的多重控制和多重利用, 把降低降雨径流洪峰值、减少进入城市排水管网的雨水量、生态环境建设和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相结合, 因地制宜开展雨水综合利用, 化害为利造福社会。本文主要介绍和总结德国、美国和日本雨水综合利用的理念和技术, 为我国的雨水综合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国外利用 篇5

美国燃气研究所研究的Cement-Lock再利用技术,是一种经济的、环境友好的处理有无机污染物的方法,不仅能够处理建筑垃圾,还能处理城市污泥、化学垃圾、焚烧灰等。该技术是将不低于20%%的污染物质与改性剂混合,在1204℃~1399℃反应熔炉的氧化气氛中,有机物被完全破坏,转化为CO

2和水,Cl的化合物被分离,重金属被锁定在熔体中。熔体经淬冷、磨细,掺加外加剂后便制成高质量的水泥。Cement-Lock技术不要求对准备利用的污染原料进行预处理,对所有污染物全部清除,且不产生像传统水泥生产过程产生水泥烟粉尘、大量NOX等那样的二次污染。

另外,城市产生的渣土还可以用于人工造景、填巷道等。

东京都为了合理有效地处理、再利用建筑施工产生的渣土,制定了《建筑渣土处理指导方针》。《方针》规定,施工时产生的渣土必须自行处理(回收、利用)或交由专业机构处理,费用由施工方负责。该方针对建设渣土进行了分类:

1.非自硬型建筑渣土;

泥水状渣土,特点为含水量较高,可以使用机械式脱水法对渣土量进行消减;

泥土状渣土,特点为含水量较低,不适合使用机械式脱水法;

2.自硬型建筑渣土,由于其中混入了水泥,放置后可自动凝固。

处理建筑渣土要从渣土的产生环节进行控制。“渣土回收利用”理念首先应用于施工现场。根据施工中的各项工艺,如脱水、浓缩、干燥等,就地合理利用、处理渣土,从而达到抑制渣土总量的目的。

东京都建筑渣土处理中心在考虑施工现场周边环境的前提下,结合渣土的经济性、异地施工的便利性对渣土进行回收利用。渣土的回收利用分为直接利用和处理后再利用两种。

在渣土分类的基础上,为了更有效、合理地回收及利用渣土,他们又根据土质将渣土分成几个等级。依照渣土的等级使用以下几种方式对渣土进行回收利用:工地的回填、道路路床的用土、建筑物背后的充填、道路路体的用土、河湖堤坝、城市建筑、填海造地等。

相关法律规定,如有下列情况可处以罚款:

对渣土不及时申报登记,需缴纳罚款10万日元;

对渣土不进行回收利用,需缴纳罚款50万日元;

运输渣土时,必须实行苫盖;驶出施工现场时,车辆的轮胎要使用气泵或水枪进行清洁,严防对施工现场以外的环境造成污染。

国外利用影视发展旅游的方式总结 篇6

[关键词] 影视旅游影视拍摄地影视节庆影视文化旅游

利用影视发展旅游,是影视的边际效应在旅游经济中的体现,这种活动和产品在国外被称为“movie and TV induced tourism”, 可翻译为“影视诱导的旅游”或“影视旅游。它是指“所有因影视活动的开展而引至的旅游成果”,包括影视拍摄地旅游、影视节事活动地旅游、影视文化演绎出的旅游等,统称为影视旅游。因此,从行业范畴上来说,它属于后影视产品中的旅游吸引物。

由于国外利用影视发展旅游的起步时间较早,到目前为止,许多国家都有了比较成熟的利用影视发展旅游的经历和经验。综观各国的影视旅游成果,可对国外利用影视发展旅游的方式做如下总结。

一、迪斯尼主题公园

1955年沃尔特·迪斯尼建立了第一座以影视内容为题材的旅游主题公园——迪斯尼乐园,将一个个荧屏卡通形象,展示在现实场景中,吸引了大批的游客。

迪斯尼主题公园成功地将影视与旅游结合起来,带来了可观旅游经济。以洛杉矶迪斯尼乐园为例,自1955年开放以来,每天到此游玩的人4万~8万人,仅一天的门票收入就近百万美元。东京迪斯尼建成至今,短短二十多年已接待游客约3亿人次,而且周边所有酒店几乎天天爆满,在2001年其凭借1700万的入园人次成为《福布斯》杂志上全球最赚钱的游乐园。

从1955年至今,全球共有5个这种融入影视艺术的迪斯尼旅游主题公园。同时,这种以影视形象为基础塑造主题公园的模式也逐渐成熟,在世界各地出现了不同内容的旅游主题公园。

二、加拿大的影视“招摄”

争取成为某影视片的拍摄地,是宣传该地旅游的一个极好的捷径。在20世纪70年代,全球约有10家旅游局下设影视“招摄”部门(其主要工作是争取获得在当地拍摄影视片的机会),而现在这种部门在全球已逾300家之多,其中包括巴布亚新几内亚以及北极地区的一些国家。每年各旅游局的“招摄”部门共计5000多人,定期在洛杉矶举行拍摄地争取大会。

其中,加拿大的“招摄”在全世界最为成功,该国国家政府和地方政府极力以各种优惠成功吸引美国影视大片摄制组。影视拍摄给当地带来的旅游经济有直接和间接两部分。直接的旅游经济有:几百上千人摄制组的吃、住、观光、消遣、等,象滚雪球一样推动当地餐饮、旅馆、休闲、购物、场地租赁、临时人员的招聘等,甚至仅每天摄制组喝掉的咖啡一项开支就大的惊人。

影视拍摄后的间接旅游商机带来更大的经济繁荣,仅以美国在加拿大的艾伯塔省拍摄《断背山》为例,该电影在全球热播后,立即带动了当地持续的旅游升温。旅游部门适时推出的影视旅游产品有:美丽的拍摄地加拿大艾伯塔省草原风光游、体验牛仔风情游、谈情说爱游、同性恋者大聚会,同时因同性恋者聚会而招来大批猎奇观光游客等等。而在这每一类别旅游产品中,又都会带动当地观光、交通、餐饮、住宿、旅游纪念品等的需求集聚增加。

加拿大为何能吸引美国的大片摄制组呢?原因有如下:一是因为两国之间货币的购买力的比值问题,让摄制组觉得在加拿大拍摄更经济,这是除距离近之外的最大的诱惑;其次就是税率的优惠,加拿大联邦政府和拍摄地地方政府给予摄制组双重的减免税收加起来往往达到30%以上,同时这种减免手续的申办走政策上的“绿色通道”,在很短的时间就能办妥。所以,仅以多伦多一地为例,在2000年就从好莱坞招了13亿美元的剧组资金,这些资金带来的旅游“乘数效应”是可想而知的 。

三、奥斯卡影视节庆

节庆活动带动的旅游效应具有“短、频、快”的特点。奥斯卡这样的大型影视节庆活动每次的总收益都不低于6亿美元,虽然绝对数值无法与奥运会相比,但如果从承办奥斯卡的低投资、低风险以及该活动持续的短短四五个小时考虑,评价谁的收益更高,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是节庆活动的主办方出让颁奖活动电视转播权。美国的ABC每次的买断费约1亿美元左右,这笔收入对于双方而言,都是一本万利的。其次是影视节庆带来的凑热闹旅游经济,它们包括:明星到访的开销:商务客机、豪华酒店住宿、高档服务;当晚全美国举行大大小小奢华至极的派队活动;全球的200多家媒体700到1000多名记者的工作和生活开销;影星影迷的购物等,都带动当地相关旅游行业的直线上升。其中还不包括活动所起到的城市宣传效应对旅游业的间接的无法统计的贡献。

除奥斯卡颁奖典礼外,西方的电影节和电影交易会非常多,而且很受欢迎。以美国为例,其著名影视节庆有:戛纳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纽约电影节、多伦多电影节、伦敦电影节、旧金山国际电影节、鹿特丹国际电影节、米兰国际电影节、西部电影展等。这些节事活动往往集影展、评选、交易活动与一体,对当地的旅游起极大的带动作用

四、美国的影视博物馆和档案馆

外国游客对博物馆和档案馆的参观有着很浓的兴趣,这些场所为游客提供了一个集旅游和科教与一身的场所,是有内涵、品位的游客到某城市后重点要到访的场所之一。由于美国影视业的兴盛,其影视博物馆和档案观也对人们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海内外游客。最著名的有: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即奥斯卡的主办单位)博物馆、美国电影博物馆、美国电影馆(坐落于具有影史传奇色彩的好莱坞罗斯福饭店)、美国电影学院(以评选百佳和表彰影人终身成就著称)博物馆、乔治.柯达之家(胶卷诞生地)、哈佛大学电影档案馆、太平洋电影档案馆等12家。

除一些国家性质的博物馆档案馆之外,在美国西部地区,一些长期作为西部片拍摄地的乡镇,也建有既类似我国的“影视城”,但又带有博物馆性质的观光旅游目的地。例如,加利弗尼亚附近的Jamestown和Lone Pine两镇,都是早期的西部片拍摄地,在这两地派的片子累计有500部以上,现在该地分别建有博物馆和档案馆性质的“铁路电影时代展”和“Lone Pine电影节”(其电影节收入直接用来建设当地影视博物馆)。

五、韩国影视文化旅游

影视作品中涉及的相关事件、活动、艺术,思想等文化内容,能够有效地向旅游领域渗透,拉动旅游的发展。近年来,韩国通过影视文化,带动了旅游的持续升温。以2005年韩剧《大长今》热播为例,韩国旅游局借影视文化的影响,不仅推出拍摄地济州岛、鹭岛,而且开发出与影视内容相关的“大长今”文化旅游线路,同时极力推介《大长今》中的主要话题——韩国餐饮,带动了世界各地韩国料理的销售,此外韩国服饰、韩剧光碟等旅游纪念品也因此直线升温。

同时,韩国还积极利用影视文化名人来促销旅游。例如韩国影片《All In 真爱赌注》热播后,男主角李秉宪被选为韩国旅游广告代言人。在其海外市场上,曾聘用我国歌星孙悦作为旅游形象大使主打中国市场,之后又在2005年任命陈慧琳为其旅游形象大使。

六、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国外利用影视发展旅游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国拥有广大的影视受众和丰富的影视题材,这些都蕴涵着发展旅游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可是在目前,我国的影视旅游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总的来说,还存在如下的状况和问题。

一是利用影视来发展旅游的意识还没有不是很明确,更没有象上文中提到的那些国家那样专门为旅游成立影视“招摄”机构。二是虽然有几部大片在著名景区拍摄,但由于保护意识和相关技术措施不到位,给旅游带来的不是促进,而是适得其反(如《无极》造成的景区损伤)。三是有的地方虽然发现了影视对旅游的拉动效应,但推出相关产品时,没有长期规划,也没有考虑影视旅游产品特殊的生命周期,造成短期内人满为患,长期上却是昙花一现。例如当年的《故宫》播放后,“故宫游”就是如此。而如今的“乔家大院游”也属于这种局面。如再没有合理的规划引导措施,无论对该景点承载还是对游客的旅游质量都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最后就是在利用影视发展旅游的方式上还比较单一,导致我国目前的主要影视旅游产品还大多停留在影视主题公园阶段。

可喜的是,在有些地区影视对旅游的促进已初显成效。例如2006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就吸引了大批欧美影迷前来观光,根据浦东国际机场的数字,电影节期间入境游人数比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期间还高10%,每天高达25000余人次。这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我国发展影视旅游的潜力和前景。

借鉴国外经验提高图书馆利用率 篇7

关键词:利用率,联盟,开放,共享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高校教师、学生以及整个社会对信息需求不断增加, 作为文化和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图书馆, 保守的传统观念和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新的形势下, 高校图书馆只有顺应社会的外部环境和学校的内部环境的新要求, 更好的发挥教育职能和社会职能, 更新观念才能为自己打开更大的发展空间。

借鉴国外图书馆经验, 提高图书馆利用率可以有以下几个途径:

1 借鉴国外经验, 开阔思路, 相邻大学的图书馆联合办馆, 组成图书馆联盟

美国皇后图书馆目前是美国公共图书馆中流通量最高的。分析其主要原因, 皇后图书馆的规模庞大, 皇后图书馆下属一个总馆, 61家分馆, 两个扫盲中心和一个流动图书馆, 基本上分布在皇后区管辖范围内, 皇后图书馆建设的服务构想是不出两公里便可以找到一个图书馆。基于这样的思路构想, 就我们国家的具体情况, 一个城市的公共图书馆的规模和数量都很有限, 和皇后图书馆相比相差很远。就我国国情来讲, 在短时间内还很难改变, 但是, 一个城市或是一个城市区域里的大学都有自己的图书馆, 它们是否可以联合起来, 组成一个图书馆联盟。例如, 就哈尔滨来说, 南岗区就有多所大学, 像船舶工程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 黑龙江大学等几所大学, 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独立的图书馆, 各有其特点, 但是每个图书馆无论规模有多大, 科技水平有多高, 每个图书馆的藏书相对有限, 很难自给自足, 如果每个学校都拿出一部分资金, 对共同拥有的公共学科及专业, 开展联合采购, 联合编目, 联合知识导航, 联合培训, 联合研究等管理和服务, 开展共建共享活动, 将会弥补每个馆藏书量不足的缺陷。彻底废除过去只供教师使用的馆籍证, 为同学们每人办一个一卡通, 在每个学校都可以通借通还, 让同学们走出自己学校的图书馆, 体验其他学校图书馆的服务, 互通有无, 开阔视野。有的学校图书馆藏书侧重文, 有的学校侧重理, 这样可以让同学们有更广阔的阅读空间, 丰富自己的知识能力, 对开阔同学的思路, 提高同学的素质都具有极大的作用。

建立图书馆联盟是图书馆深化服务的需要, 为所有人提供平等、免费、无区别的服务, 一直是图书馆人追求的目标, 这也应成为图书馆联盟的核心理念。图书馆联盟形式, 改变了高校图书馆一校一馆, 分散发展自我保障模式, 在文献资源的共知、共建、共享整体化发展上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2 对外开放, 将高校图书馆办成没有围墙的大学

美国皇后图书馆, 简化办图书馆卡的手续, 12岁以上的顾客就可以在图书馆网站上填表申请图书馆卡然后在两周内收到寄来的新卡。美国皇后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 美国的大学图书馆也都向社会开放, 不论地区、年龄和种族, 只要你来图书馆, 能够出示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件, 就可以办理相关手续入馆查阅图书馆各种信息资料。在日本也有百分之八十的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日本政府明确提出, 要把图书馆建设成国民终身教育基地, 建立全国性的终身学习网络系统, 加强终身学习的基础建设以及加强“理想图书馆标准”的目标管理。有很多日本人都把图书馆当成自己的学习室。对外开放服务对高校的图书馆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到目前为止, 我国高校图书馆还没有对外开放, 我国高校图书馆在馆舍设施建设、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及人员水平素质等方面, 于整个图书馆界具有相当大的优势是否也可以尝试一下, 在保证本校师生教学和科研需要的前提下, 从馆藏文献、人员配备、设备设施等实际出发, 量力而行, 有步骤, 有计划, 分层次的先在小范围内开放, 比如, 先对大学邻近的高中初中开放, 或是对大学的家属开放, 图书馆里的外语、计算机、文学等方面的书, 很多对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都适用, 他们可以利用周六周日或是晚上的闲暇时间来图书馆借阅, 就我国的现状, 小学、中学有图书馆的学校少之又少, 让初中生、高中生尽早的进入大学图书馆受受熏陶, 对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知识能力以及综合素质都有很好的作用。从小培养利用图书馆, 就他们个人来说将受益终生, 从大的方面说, 对国家, 对社会, 对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也都大有好处。

据国内一些报纸介绍, 我国南方城市的一些公共图书馆降低了阅读门槛, 像浙江图书馆, 宁波图书馆等, 纷纷取消了年费、检索费、工本费、注册费等, 上海浦东图书馆让市民凭身份证就能自助借书, 南京图书馆对所有长住该市的读者免费开放, 河南省图书馆为进城的务工人员免费办理图书证, 这些举措深刻反映了公共图书馆办馆理念的变化, 高校图书馆应从中吸取一些经验。增强向社会开放意识, 打破封闭办馆模式, 开放共享必将是21世纪大学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3 图书馆成立心理咨询室

如有的新生, 由于远离家乡亲人, 一个人在外求学, 自立能力不强, 心里感到孤独, 无人倾诉, 这是就需要有人与他们及时沟通, 再如, 有的同学刚进大学, 学习环境, 学习方法不适应, 需要有人及时指导。对于大四的同学即将毕业, 他们面临就业, 出国留学等一些问题。国外一些图书馆的心理咨询室, 可以提供一对一的咨询服务, 一位就业咨询馆员会教你找工作的技巧, 如何写履历表和申请工作信, 如何准备面试, 如何与招人单位谈薪水和福利待遇等一些方面的技巧。还可以定期开讲座, 介绍国外大学, 教准备出国的同学, 如何选择大学, 如何申请奖学金, 了解国外的大学。由于图书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开展这些活动, 这些措施都能有效的激发同学们对图书馆的兴趣和热情, 随着图书馆人气的增加, 各方面的利用率也会随着增加。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情况, 图书馆人应该不断变换思路变换角度, 跟上时代发展速度, 与时俱进。

4 国外图书馆很重视IT人员与图书馆员的接触交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图书馆从图书文献信息的采集、整序、检索和开发利用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图书馆的外部环境, 图书馆的服务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努力吸纳用户的观点, 而不能像过去那样, 片面地推行自己在提供图书馆服务过程中所形成的观念和偏见。

馆员与读者用户直接接触, 最了解读者的需求, 他们可以经常提出一些新的服务方案和IT人员讨论交流, 对一些可实施的服务方案及时制定、规划、实施, 这样做既能最大限度的调动所有馆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同时又能最大限度的利用馆员的智慧和经验, 使之与技术结合, 尽可能的增加服务方面的项目, 优化服务质量, 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的方法和途径还有很多很多, 这就需要图书馆人, 走近读者, 多思维多角度尝试更多的研究读者用户和潜在用户行为, 了解他们的需求。阮冈纳赞曾提出的图书馆的五定律的核心思想是, 把图书馆的每一本书送到应该读它的读者手中, 让人类的知识文化遗产发挥更大作用。同时保证每个读者有其书读, 是图书馆生存之本。

参考文献

[1]龙敏.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思考[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8, 3.[1]龙敏.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思考[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8, 3.

[2]贾立菲.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服务[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8, 3.[2]贾立菲.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服务[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8, 3.

[3]陈力.数字时代的馆籍与文献传递[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8, 3.[3]陈力.数字时代的馆籍与文献传递[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8, 3.

[4]陆宝益.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评说[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7, 2.[4]陆宝益.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评说[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7, 2.

[5]万荣林.美国皇后图书馆新的顾客服务模式[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8, 3.[5]万荣林.美国皇后图书馆新的顾客服务模式[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8, 3.

[6]李梅军.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研究[J].图书馆工作研究, 2008, 5.[6]李梅军.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研究[J].图书馆工作研究, 2008, 5.

国外利用 篇8

近几年许多大城市一方面常年缺水,一方面暴雨洪涝灾害频频爆发,这种现象不断地加剧而且范围继续扩大。随着城市化的进展,城市工业化加大和城市人口迅速增加,致使城市对水资源需求量也不断地增加,造成城市常年缺水。建筑密度不断增大,地表不透水面积不断增加,增加地面径流,阻碍雨水渗透到地下,导致洪水风险增加,有些城市频频出现内涝。雨水的大量流失,导致雨水地下渗透量及地下水位下降,有可能就会出现海水倒灌或地面下沉。2011年6月~7月,武汉、北京、成都、南京等城市相继出现严重的雨洪内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995年6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七届IRCSA大会上,各国的共识是雨水利用将成为解决21世纪水资源的重要途径。由于天然雨水具有硬度低、污染物少等优点已经成为继中水、海水之后的第三水源。

雨水收集利用尤其是城市雨水的收集利用是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约20年时间里发展起来的,但是我国城市对雨水资源利用起步晚、技术落后,为了解决城市缺水现状需借鉴国外成熟经验来提高我国对城市雨水的利用率,使我们与城市生态环境更加和谐。

1 我国利用城市雨水必要和现状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大国,水资源总量达28 000亿m3,居全球第六位。但由于我国众多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而淡水占有量仅为8%,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2 500 m3/年,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相当于美国的1/6,加拿大的1/58,居世界第110位,被列为世界上13个缺水国之一[1,2]。我国城市缺水,占城市总数的49.7%[3]。据美国经济学家莱特·布朗预测,2020年我国将缺水300多亿立方米[4](见表1)。

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信息中心资料显示,2004年年末我国城市面积为39.42万km2,按年平均降水量650 mm,可以推算出该年度我国城市原生水资源(总降水量)约为0.26万亿m3。除去自然蒸发和渗透外,城市雨水资源仍然具有巨大的潜力。我国于2007年4月1日施行了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颁发的GB 50400-2006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是我国第一次发布专门的城市雨水开发利用标准。规范规定以建筑与小区作为城市雨水利用工程的主要部分,工程面积大约是城区面积的70%,决定着城市雨水利用的效果[6]。

北京市是我国严重缺水的城市,近几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缺水现象更加严重。据新华网报道,北京的水资源再度告急,人均水资源量已从多年前的不足300 m3,降至近几年的100 m3左右,大大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 000 m3的缺水警戒线,成为我国最为缺水的大城市之一。在2011年6月,这个严重缺水的城市出现长达数天的雨洪内涝,全市交通瘫痪,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北京面积16 800 km2,常年平均降雨量585 mm,每年总量约98亿m3的水降在北京版图内,相当于4 900个昆明湖[7]。北京的雨水收集利用走在全国缺水城市的前列,2000年启动的“北京城区雨洪控制与利用示范工程”,被列入“首都248重大创新工程”,是我国开展的比较早的城市雨水利用项目之一。2000年12月北京市政府66号令明确要求开展市区的雨水利用工程。2001年国务院批准的《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已包括雨洪利用的规划的内容。《北京市节约用水若干规定》中明确要求开展市区的雨水利用工程[8]。到2011年,北京市共建设雨洪利用工程1 355处,蓄集雨洪能力近8 000万m3,约占年降雨总量的8‰,其中城镇建设雨洪利用工程688处。北京市还利用地下空间建设蓄水池,将雨水径流收集处理,回用于冲厕、洗车、道路浇洒及绿化等。中关村温泉环保科技示范园、2008年奥运会园中心场区、永顺新区中心区、珠江国际城、黄村工业园区、亦庄卫星城、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等地区推广应用雨洪利用技术,累计推广面积超过7 000 hm2[7]。

我国的沿海城市也普遍缺水,从大连、天津、青岛、上海、深圳,一直到北海,缺水的范围、程度大同小异。但是大连年平均降雨量600 mm,上海年平均降雨量1 200 mm,天津年平均降雨量522 mm~663 mm,深圳年平均降雨量1 933 mm。青岛年平均降雨量680.5 mm。但这些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城市却让大量雨水资源白白流失,雨水利用率不到10%。但是雨水利用的优点逐步得到政府的认可,2009年《深圳市小区雨水综合利用规划指引》为今后深圳所有居住小区的雨水利用指出了一条绿色的新路。据统计,到2020年,若深圳雨水利用率为40%,则可替代约1/8的居住小区生活用水。规划到2020年年末,深圳中心城区里居住小区建雨水利用设施比例将达到50%[9]。

2 国外对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现状

1)新加坡是一个缺水的城市,但是拥有浩大而精细的雨水收集系统。新加坡政府的计划是最终把集水区的面积扩大到全岛面积的90%,以“采集每一滴雨水”。目前雨水收集系统长达6 500多千米,将分布各地的集水区收集的雨水,注入各大蓄水池以备后用。进入蓄水池的水,经水厂处理后进入供水管网,新加坡政府在全岛范围内大兴水利设施,修建蓄水库和蓄水池。同时在所有的城市道路和街道两旁以及所有的居民住宅区修建蓄水管道,把雨水收集起来,然后加以利用。经过多年努力,新加坡有32条河流,利用河流建造了17个蓄水池,如今新加坡共有17个蓄水池(库)和1个在下暴雨时防洪的雨水收集池系统。目前,全国集水区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50%,还将继续增加到2/3的面积。全国几乎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库,以往的贫水状况得到了彻底的改观。例如在新加坡河的出海口滨海湾建造一个大坝,将河水和海水分开,形成一个庞大的淡水湖,缓解缺水的难题,此工程为“世界五大供水工程”之一。新加坡的雨水收集系统能将80%的降雨量转化为饮用水,仅此一项就满足当地居民30%以上生活用水需求。

2)美国水资源丰富,河川年径流总量为29 702亿m3。美国的雨水利用主要以提高天然入渗能力为目的。美国的富雷斯诺市将入渗池和回灌井结合起来形成“Leaky Areas”地下回灌系统。水平铺设在入渗池表土下1.5 m深的多孔波纹塑料管与入渗池末端的水泥管相连,雨水经土壤和多孔波纹塑料管过滤自流注入回灌井。将水平入渗与垂直入渗相结合的方法,使入渗更加畅通,不易淤堵,并提高了雨水回灌效率,这种“Leaky Areas”地下回灌系统在使用10年间,地下水回灌总量为1.338亿m3,其每年回灌量占该市年用水量的20%。所有新开发区必须实行强制的“就地滞洪蓄水”[10]。

此外,还研究利用屋顶蓄水和由入渗池、井、草地、透水路面组成的地表回灌系统,对雨水收集利用和回灌地下。美国不仅重视工程措施,而且还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持雨水利用。比如《雨水利用条例》就规定新开发区的暴雨洪水洪峰流量不能超过开发前的水平。这些法律法规限制雨水直接排放与流失,控制雨水径流的污染,并且对直接排放雨水收取排放费,要求或鼓励公民和企事业对雨水的截流、贮存、利用或回灌地下,用以改善正在被破坏的城市水环境与生态环境。

3)德国位于中欧,属于温带气候,年降水量在800 mm左右,是一个水资源时空分配均匀且较为充沛的国家。尽管德国不是缺水的国家,但为了维持良好的水环境,德国不仅制定了严格和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规定,不仅要求对污水进行治理,而且要求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德国是欧洲开展雨水资源化工程最好的国家之一,并且已成为国际上最为先进的国家之一。1989年德国就发布了雨水利用设施标准(DIN1989),对商业、住宅等领域在雨水收集利用的各个环节制定了标准,涉及雨水利用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以及雨水的水质控制和监测等方面[11]。德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资金开展雨洪利用的研究与应用,德国的雨水利用技术已发展到第三代,其特征是设备的集成化,尤其对于屋面雨水的收集、处理、资源化和控制,形成了系列化的成熟产品和组装式的成套设备,向商业、住宅等领域推行雨水收集利用提供了便利。成套设备技术成熟、安装方便、效果运行好等这些积极因素给市民带来很多便利和优惠,使该国的雨水收集利用得到广泛地推广。并通过各种市场管理手段鼓励用户采用雨水利用技术。若用户实施了雨水利用技术,国家将不再对用户征收雨水排放费,而雨水排放费与污水排放费用一样高,通常为自来水费的几倍左右[11]。

德国的法律明确规定雨水必须先经过就地入渗消纳或收集处理后再回用,只有超量部分和污染程度较高的部分才允许排入污水管。减少雨洪对城镇排水管网的行洪威胁,减轻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压力,提高对排水的处理效果,减少对周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4)日本于1963年开始在城市兴建滞洪和储蓄雨水的蓄洪池,已将蓄积的雨水作为部分城市杂用水进行喷洒路面、灌溉绿地等。早在1980年,日本就开始在公共场所采用各种有效的渗透设施推行雨水贮留渗透计划。在1992年,日本颁布了“第二代城市下水总体规划”,正式将雨水收集和利用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要求新建和改建的大型公共建筑群必须设置雨水就地下渗设施[5]。

经过有关部门对东京附近20个主要降雨区22万m2长达5年的 观测和调查,通过一系列的雨水收集和利用发现:在平均降雨量69.3 mm的地区,平均流出量降低到原来的14.5%,流出率由51.8%降低到5.4%。在东京的人行道部分采用了透水性柏油路面。雨水通过透水性柏油路面入渗到地下,经过收集系统处理后加以利用[12]。日本商人已将雨水作为商品出售给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该国每年的雨水进口量大约为2 000万m3,主要用于农作物灌溉。对于阿拉伯国家来说,进口雨水比淡化海水所花费用要低得多。

3 总结经验

城市雨水利用,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城市社区雨水利用,是促进城市水循环利用和节约水资源必经之路,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

1)制定相关的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由于目前我国的水价偏低,但是对雨水收集与利用花费经济远远超过水价,政府机构和相关行业应尽快出台我国城市雨水利用的相关政策、法规,一方面能够为雨水设施和可利用雨水的水质提出标准,另一方面鼓励或扶持雨水收集与利用工程。在实践中寻求并实施减少城市雨水径流污染要求的最佳管理模式和技术措施,制订符合我国城市生态建设要求的远、近期规划,使城市雨水收集利用能被充分利用和推广,减少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创造人们与城市生态环境和谐的氛围。

2)因地制宜,注重地区和项目的特殊性。现代城市雨水利用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的,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应用的技术可分为以下几大类:分散住宅的雨水收集利用中水系统;建筑群或小区集中式雨水收集利用中水系统;分散式雨水渗透系统;集中式雨水渗透系统;屋顶花园雨水利用系统;生态小区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屋顶花园、中水、渗透、水景)等[13]。

在选择雨水利用系统方案时,要特别注意地域及现场各种条件的差异。即使在同一个市,由于项目间各种因素和条件的不同,宜采用的方案也可能完全不同,切勿生搬硬套,最终达到效益最大化。

3)从城市水处理的整体角度和环境效益的长远角度来看,在城市道路和小区等工程项目建设中,都应该考虑设计相应的雨水收集设施。同时把初期雨水收集处理的问题考虑在内,利用城市植物生态系统对收集的初期雨水进行处理,减少对河流、湖泊水体生态环境或城市污水处理厂冲击。

4)教育与宣传,在教育和宣传过程中,转变民众的传统观念,让民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才可能取得成效。在教育和参与中转变人们对传统水资源认识上的误区,逐步使公众意识到城市雨水的利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结合目前我国城市自身实际情况,分析了提高我国城市雨水利用率的必要性,分别介绍了新加坡,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城市雨水收集利用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加强我国城市雨水利用的具体思路,以期指导实践。

国外利用 篇9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化的推进, 城市园林景观体现了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自然演化过程中一种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比如人工湖泊、绿地等。城市园林景观用水可以修饰景观, 给人以美感, 同时还能起到保持水土, 涵养水源, 维护生态平衡的积极作用。而当今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日益严重, 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正常生活。对此, 我国政府进一步加强污水整治力度, 采用先进技术手段, 大力推行污水处理与再利用工程, 并积极出台了相关政策, 以保障整项工程的顺利进行。而中水回用作为一种高效的水资源转化方式, 实现了生活污水的一体化处理, 有效地减少了污水排放量, 做到了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兼顾, 对改善城市水环境和缓解水资源短缺压力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1 中水景观国外利用现状

水资源作为一种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 具有不可再生性, 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维系着经济和生态系统的平衡。我国的水资源较为短缺, 并且地区分布不均衡, 用水压力较大。而要解决这一问题, 当务之急就是积极研发污水处理技术,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实现水资源重复利用。目前, 在国际上发展较为成熟的污水处理技术为污水回用技术, 早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就被国外广泛应用, 而处理后的污水则被用作观赏用水。一些发达国家, 如美国、英国、新加坡以及南非和澳大利亚等国对于中水利用的系统性研究达到了很高的层次, 且出台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

如美国环保局就规定, 不能以再生污水作为饮用水源, 除非是没有其它的饮用水来源。中水利用主要限定于景观绿化浇洒、消防、补充河湖等市政用水;另外, 还主要用于建筑施工用水、冲洗厕所的居民住宅用水以及汽车冲洗等。

美国于1932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污水处理后作为观赏用水的大型污水循环利用工程, 并将地点设在旧金山, 经过处理后的水被用作公园湖泊观赏用水, 受到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到了1947年, 美国用于观赏用水的再生水量剧增, 高达3.8万m3·d-l, 在公园观赏用水中所占比例也持续升高。目前, 美国已有三百多个城市建立了污水再处理工程, 再生水的使用范围也进一步增加, 由原来的观赏用水拓展至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城市建设用水等多个方面, 极大地缓解用水矛盾, 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澳大利亚Adelaide城市将污水和屋顶雨水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再利用于湖泊补给水、水景、绿化浇灌、卫生间冲洗和工业用水;新加坡于2000年在裕廊岛工业园区投产一套中水产水规模3万m3·d-l的城市污水深度处理装置, 主要回用于景观水和消防水系统。

南非作为世界上水资源短缺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其污水再处理技术比较成熟, 全国约有22%的水资源属于再生水。南非设有专门的污水处理机构, 负责污水再生工作, 并将处理完成的水输送至各个地区, 以满足其用水需要。

而其他一些国家, 如欧洲各国、沙特阿拉伯、墨西哥等国也积极研究和开发污水处理技术, 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有效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通过上述分析, 我们可知目前, 国外的污水处理技术已经趋于成熟, 经处理后的再生水被广泛用于市政中水景观。另外, 在进行污水处理时, 各国严把污水处理质量关, 及时将一些有害物质清除出去, 保证了再生水的质量。

2 中水景观我国利用案例以及存在的问题

2.1 中水利用具体实例分析

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采用A/O工艺, 日处理污水100万m3。已建污水再生利用系统, 用于工业 (主要用作冷却水等) 40.68万m3·d-l, 用于河道补充水3.6万m3·d-l, 用于市政杂用水5万m3·d-l, 合计49.3万m3·d-l, 污水再生利用率为49.3%。大连市已建成的1万t·d-l回用示范工程已正常运行l0年。污水厂二级出水经浓度处理后的再生水, 供附近几家工厂作工业冷却用水, 以及向全市的园林绿化, 建筑施工、市政杂用、办公楼冲厕等供水。

2.2 中水景观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水质达标方面的认定问题

我国先后颁布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中的天然景观水体的水质标准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 (GB/T18921-2002) , 在 (GB3838-2002) 标准中对COD、BOD、DO以及氮、磷等指标控制极为严格。与GB3838-2002中的景观娱乐用水的标准相比, (GB/T18921-2002) 景观环境用水主要的水质指标要求偏低, 其中氮、磷指标要求更低。由于各类标准难以统一, 具体内容差异较大, 因此在再生水用于景观水体工程建设中, 污水处理部门常因标准难定, 而影响工程进度, 造成工程进度缓慢, 城市用水矛盾难以缓解。目前, 在污水处理中使用范围较广的标准为GB/T18921-200类标准和GB3838-2002Ⅲ类标准, 二者在水质达标上存在一些争议, 城市污水处理厂必须进行深度处理才能同时满足这两个标准, 但这就大大增加了污水处理成本, 加重了其经济负担。

2.2.2 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以天津和石家庄等城市为例, 在再生水用于景观水体工程建设中, 有关部门严格按照地表水Ⅲ类标准进行污水处理, 忽视了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 造成水体质量下降, 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同时, 在处理时, 不注意控制氮、磷、镁等元素, 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严重威胁水质安全。

2.2.3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问题

中水利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我们要着重注意的问题, 特别是娱乐性景观环境用水对于人体非全身性接触用水。中水景观用水从理论上讲是不与人体直接性接触, 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有一些接触, 如, 中水作为观赏性喷泉用水, 中水景观喷泉所散发的气溶胶极有可能由于游客和工作人员的吸入, 而造成细菌病毒感染的直接危害。所以, 我们在中水景观利用中不宜用中水景观观赏性喷泉。

3 中水景观国外利用对我国的启示及建议

作为节约水资源的有效方法, 景观浇灌是中水利用的重要组成之一, 实现了水资源的重复利用, 目前已在发达国家广泛应用, 对我国中水景观利用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 我们下面提出对策建议。

3.1 加强对中水景观利用的研究

目前, 我国已在多个城市推行中水浇灌计划, 将处理后的再生水用于城市绿地浇灌, 如北京市规定2005年园林浇灌必须使用中水, 但国内中水浇灌绿地的研究工作开展比较滞后, 因此, 我们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中水景观利用的经验, 在充分结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 对中水浇灌绿地的影响作全面综合分析与评价。据美国环境署 (DEP) 调查, 至2001年, 美国佛罗里达州有419家高尔夫球场使用中水进行浇灌, 占该州高尔夫球场总数的29%。

从国内外研究来看, 中水用于景观浇灌从整体上是可行的。污水二级和三级处理水均能促进植物生长, 减少肥料花费, 提供较多养分, 对微生物以及土壤p H等都没有显著影响。但中水中的氯化物、钠、盐度和重金属对植物的影响较大, 如果含量过高会降低渗透性, 恶化土壤性质, 甚至直接伤害植物, 使用时应加以注意, 可通过选择耐盐植物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减少伤害;少量的硼对植物生长有益处, 过多则会产生毒害副作用;中水对地下水影响比较小, 一般情况下不会造成水质污染。

但需要注意的是, 中水浇灌对植物、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是动态的, 它会随着污水处理技术、浇灌方式、绿地植被品种、气候、土壤质地和结构等发生相当大的变化, 例如, 下雨天、沙质土以及夜间浇灌等会减少可能产生的危害, 在实践及试验中应注意区别这些差异, 对于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为我国中水景观利用提供科学指导和依据。

3.2 加强对中水利用富营养化的控制

对于中水利用用于景观水体, 首先要考虑水体质量, 即严格控制氮、磷、镁等元素含量, 不能使其超出规定指标, 以防水体出现富营养问题。景观水体主要供人们观赏, 一旦水体出现富营养化, 其观赏价值会随之下降甚至降低。目前国内许多景观水体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富营养化现象, 我们建议中水中营养盐的标准应考虑到这一因素。对全部采用中水补充的水体, 氨氮浓度宜降低到1mg/L (以20℃计) 以下、总磷浓度宜降低到0.1mg/L以下。

3.3 完善中水绿地浇灌系统设计

中水绿地浇灌系统包括污水处理和再利用两个方面, 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 紧密联系。一般而言, 一个完善的绿地浇灌系统须符合以下条件:

①不影响公共健康。②不影响绿地生长发育。③进入土壤的污染物不超过土壤污染负荷。④保证浇灌系统正常运行。⑤工程易建, 工程成本和运行费用低。

工业污水的成分十分复杂, 既含有有机物又含有无机物, 而且含有有毒有害物质, 不适于被用做中水浇灌的浇灌水源;生活污水是日常生活用过的水, 含有大量的营养元素, 有毒有害物质较少, 适宜于中水浇灌的水源。浇灌方法的选择:当今绿地浇灌多采用喷灌, 但利用中水喷灌使得周围空气中大肠杆菌等病原菌浓度显著高于背景值, 故不适合采用;一般采用滴灌方法, 特别是地下滴灌, 其能将硝酸盐减至最小程度, 并保护了空气环境。

摘要:通过总结中水景观国外利用的经验启示, 分析了我国中水景观实例和找出了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加强对中水景观利用的研究, 加强对中水利用富营养化的控制, 完善中水绿地浇灌系统设计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水景观,国外利用,启示

参考文献

[1]张国增, 孙红梅.石家庄园林绿化雨水和中水利用初探[J].河北农业科技, 2008 (5) .

[2]张青萍, 王丽娟.城市绿地中水处理技术及其利用的研究——以上海世博绿地为例[J].中国园林, 2010 (05) .

[3]何冲.城市绿化中的中水回用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3) .

国外利用 篇10

(1) 低温稳定性。不受阳光照射, 不像海洋表层水温度变化无常, 深层水终年温度不变, 恒定于8℃~10℃左右。

(2) 成分丰富。与海洋表层水相比, 海洋深层水中含有曾经孕育过生命的、对植物生长和人体健康都不可缺少的90余种无机盐以及矿物质 (包括微量元素) 。除了其含量丰富外, 由于这些水以漫长的时光流动于“无光层”的海洋深层, 无光合作用发生、不受外界影响, 因此所含无机盐及矿物质 (包括微量元素) 的成分十分稳定, 是100%的氧还原水。

(3) 易被人体吸收。海洋深层水亿万年在深海强大的水压作用下, 其水分子团明显小于陆地上的水分子团。其分子结合角为165°~180°, 远远大于陆地上的水分子结合角, 与人体内水分、血液的分子结合角极其近似。因此, 该水分子团极容易为人体吸收。另外, 水分子团之中溶有的营养成分 (无机盐及矿物质) 在长年深层海水压的强大作用下几乎均以活性的游离离子形式存在。因此, 人体在吸收这些水分子的同时, 也吸收了所含的营养成分 (无机盐及矿物质) 。

(4) 无菌清洁性。处于海洋“无光层”的深层水, 除了远离人类现代文明的影响以及不受陆地、大气化学物质、病菌的污染外, 本身也无生成病原菌等细菌的条件。因此, 海洋深层水是非常清洁的无菌自然之水, 是100%的“绿色”之水。

深层海水可以广泛应用水产养殖、食品加工制造、农业生产、健康医疗美容、冷却和发电、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前景十分广阔。

1国外深层海水利用及其产业现状

近年来, 国际上深层海水开发利用发展十分迅速, 美国和日本等国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对该领域进行研究, 目前美国、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在深层水基础研究、取水和分离工程、产业化应用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1美国

美国深层海水利用及发展产业初期主要是海洋温差发电。目前主要是海藻与深海鱼类养殖培育及多元化商业开发利用。发展方式是政府投资兴建公共设施, 园区集中营运管理。厂商统一进驻园区, 承租土地与厂房, 并支付深 (浅) 层海水费用。美国在夏威夷州科技园区, 建设了可抽取600 m深度的深层海水提取设施, 吸引了包括高科技水产养殖、海洋生物科技和功能性饮料等相关产业, 至目前已有近30家商业化规模公司进驻, 其中主要是水产养殖业企业, 该园区每年年产值约3 000万~4 000万美元 (表1) 。

1.2日本

日本从1976年开始进行深层海水的科学预研究, 这个阶段大致经历了10年的时间, 从1986—1996年, 进行了取水试验、深层水理化性指标分析, 从1997年进入到产业化生产阶段。目前, 日本已在高知县、富山县、冲绳县和静冈县建立了16余个深层海水取水点, 取水深度从320~687 m不等。

日本深层海水利用及发展产业初期主要是海洋温差发电。目前主要是饮料、食品、水产加工制品、化妆品、保健品、水产养殖及休憩等多元化商业开发利用。发展方式是政府主导深层海水开发政策, 配合学术单位进行研发工作, 地方政府负责兴建取水设施与深层海水营运管理, 以及产业辅导育成。厂商向地方政府购水 (初期免收费) , 负责商业化应用制造。目前除高知、富山、冲绳和静冈等地方已发展深层海水产业外, 尚有东纪州、三浦冲、桧山和罗臼固等地区在规划中 (表2) 。

1.3韩国

韩国海洋深层水集中在东海 (日本海) , 资源量非常丰富, 估计为3.79万亿t。韩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对海洋深层水进行研究。进入21世纪后, 成立了国家海洋深层水研究中心 (2005年12月) 和海洋深层水产业协会 (2008年8月) , 由政府主导进行了可行性研究。

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 韩国海洋深层水市场得到了一定发展, 目前共批准9处海域进行取水并向8家企业发放了取水许可证, 已有6家企业进行投产并开发了10几种相关产品, 市场规模为4 000万美元, 每年平均增长24%。

韩国政府还制定了海洋深层水开发法律和5年期的规划 (2008—2013) , 根据海洋深层水开发规划, 韩国计划2009—2012年投入330亿韩元 (约3 000万美元) , 支持海洋深层水的产业化, 到2013年市场规模达到10亿美元。

2我国台湾地区深层海水研究利用情况

台湾岛东部海域海底地形陡峭, 其海岸线上的和平、石梯坪、樟元、金仑、绿岛和兰屿等城市, 离岸5 km以内水深即可达到600 m以上, 具有发展“深层海水产业”的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 已被台湾方面规划为未来深层海水利用产业基地。根据台湾地区相关研究, 未来台湾地区深层海水产业的年产值估计可达180亿台币。

2.1制定产业政策

2005年, 台湾公布了“深层海水资源利用及产业发展政策纲领”, 随后成立跨部门小组协调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各项工作, 其第一期计划 (2006—2009年) 包括取水地调查、产业园区建设及招商以及水产生物种原库建设等。台东县也制定了《台东县深层海水产业园区计划》, 正在研究将深层海水应用于低温蔬菜、花卉等。

2.2研究试验及产业试点

1989—1998年, 台湾电力公司以及工业技术研究院能源与资源研究所曾从事海洋温差发电的研究。2000年农业委员会水产试验所开始规划利用深层海水的低温、洁净、富营养以及微量元素等特性, 进行重要水产生物育种研究, 以高科技水产促进水产养殖以及海洋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目前深层海水利用研发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台湾深层海水利用产业化方面仍处于发展初期, 正式进行深层海水利用的企业仅有3家, 经营范畴亦均包括中、下游产业项目, 该3家公司营现况及展望, 分述如下。

(1) 台湾海洋深层水公司。

台湾肥料公司为了加速企业再造、朝多元化经营策发展, 持续积极推动深层海水开发投资, 与悦氏矿泉水业者合资设立“台湾海洋深层水公司”, 台肥花莲厂滨临花莲港的深层水园区总面积有48 hm2, 将推动企业转型与资产活化, 进行企业改造, 考虑基地环境特质与观光休闲市场结合相关产业, 开发“花莲海洋度假园区”, 朝向生产、观光和休闲产业并进之整体规划。分阶段性转型开发:第一阶段已完成开发产业园区, 进行取水、水处理、分水设施、包装水及饮料生产工厂、低温冷却系统应用。第二阶段是设置水产养殖与海疗SPA馆、水族馆、化妆品及低温农场等;第三阶段筹建观光旅馆、养生文化村与温差发电试验所。

(2) 海湾深层水资源公司。

光隆生物技术公司成立“海湾深层水资源公司”, 不断调整经营方向、投资发展新产业, 已推出自家品牌的深层海水, 也帮市面上其他品牌的深层海水饮料做代工。其早年在花莲的土地开发、观光娱乐等产业领域立足多年, 亦规划在花莲市七星潭海岸兴建观光饭店, 未来事业领域将涵盖观光、休闲、养殖和包装饮料水等, 充分发挥花莲的海洋资源。

(3) 东润水资源生技公司。

幸福水泥集团则是投资开发世易海洋深层水生技园区, 成立“东润水资源生技公司”, 投入深层海水的生产与应用, 并取得工研院的技术支持。该园区位于新城乡北三栈, 可利用面积达45 hm2, 其位在花莲县新城乡, 与太鲁阁、市区和机场等地距离在17 km内, 有利发展休闲产业。将分期开发3个不同主题的园区:第一期为已完成深层海水产业区, 包括设立深层海水汲水及淡化厂、深层海水研发预成中心以及深层海水生产厂区。目前的开发利用成果, 除饮料除包装水之外, 还有水果醋和酒类等产品。第二期为海水体验区包括深层海水博物馆、深层海水主题餐厅、深层海水SPA体验馆及深层海水的水产养殖。第三期为深层海水休闲度假理疗区包括深层海水主题饭店、深层海水度假别墅及深层海水海洋理疗馆。

3开展我国深层海水调查、研究和开发利用的建议

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也都具备利用深层海水的优势条件。未来我国深层海水利用一是要开展我国深层海水利用的前期调查和利用技术的研究工作;二是可以利用海南或西沙开展深层海水利用的产业化试点工作;三是要发挥台湾在深层海水利用的经验, 开展两岸间的深层海水利用研究和产业化合作, 使两岸间达到资源互补、技术共享和共赢互利。

3.1开展深层海水利用的前期调查和研究工作

我国周边的渤海、黄海和东海均为浅海大陆架地形, 近岸平均水深均在100 m以内, 不具备开发利用深层海水的基本条件。目前我国主要利用表层海水, 用于为工业生产提供淡水和沿海城市冲厕用水等, 海水利用的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目前我国对深层海水利用的基础研究仍处在空白阶段。下一阶段, 我国深层海水利用研究主要应进行深层海水取水点的调查、取水工程可行性研究与论证, 对深层海水的利用研究主要应进行深层海水的理化指标分析、营养盐的提取与产业化, 以及对深层海水利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技术交流和跟踪研究等方面。

3.2在海南或西沙群岛建设国家深层海水利用研究基地

在南海的西沙和南沙群岛, 淡水资源极度匮乏, 海岛上的生产、生活用水全部要靠大陆转运, 这一资源瓶颈一方面制约着西沙、南沙群岛建设, 同时也是影响我国南海的开发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2010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指出, 要“推进海洋科技研究开发, 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制药、海洋能源利用、海水淡化等产业”“推进生态健康养殖, 把海南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暖水性水产养殖苗种产业化生产基地”“开放、开发西沙旅游”等项内容, 深层海水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均与规划要求相符, 因此, 建议在海南或西沙建立深层海水开发利用研究基地, 开展深层海水利用的研究和产业化试点, 为海南旅游及未来南海的开发提供支持。

3.3开展两岸间深层海水利用合作

深层海水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在渔业方面可以用于种原培育、种苗繁殖养殖、藻类培养和各种鱼类贝水产养殖等。福建省是我国重要的鱼类种苗繁育基地, 与台湾仅一水之隔, 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相近, 未来两岸如在种苗繁育、海水养殖加深合作, 甚至更加深化至其他领域, 既可以促进福建海洋水产业的升级, 也可为台湾目前的深层海水利用业提供广阔的市场, 以达到共进、共赢的目标。建议如下。

(1) 研究、促进将深层海水利用产业纳入未来两岸产业合作范畴。

深层海水利用产业表面上看是对海水的利用, 但因其需要高科技、高投入、应用广, 已与传统意义上的海水利用产业有着本质的区别, 应归属于新兴海洋产业范畴。2010年两岸ECFA签署以后, “新兴产业”被列入两岸未来合作的重点领域。深层海水利用产业符合两岸未来产业合作的大方向。该产业属经济领域, 未来与台湾的合作不涉及政治、军事等敏感领域, 比较容易推动。建议将该领域纳入两岸未来新兴产业合作内容。

(2) 在海西经济区开展深层海水利用合作试点。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国外利用】相关文章:

国外广告05-22

国外节日04-26

国外媒体05-11

国外市场05-12

国外英语05-19

国外城镇05-20

国外实践05-22

国外媒体05-23

国外留学05-30

国外求职要点05-25

上一篇:城镇教师下一篇:环境公益诉讼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