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执法岗位责任

2024-06-07

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执法岗位责任(精选6篇)

篇1: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执法岗位责任

【发布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文号】食药监法〔2016〕124号 【发布日期】2016-09-30 【生效日期】2016-09-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总局关于加强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食品安全执法规范化的指导意见

食药监法〔2016〕1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和国务院“有责、有岗、有人、有手段和落实日常监管、监督抽检责任”(以下简称“四有两责”)的要求,加强县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及其派出机构食品安全执法规范化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完善机构设置

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18号)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有关要求,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可以在乡镇或者特定区域设立派出机构,也可以由县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向乡镇或在特定区域派驻检查人员。实行综合执法的地方,要突出食品安全监管力量的配备。检查人员必须在职在编,经过统一培训、考试合格并且取得行政执法证件。县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每年年底前向上一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上报派出机构、人员以及监管工作情况。

二、明确机构事权

县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主要承担食品安全的行政许可和食品药品流通企业日常检查,本区域内食品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和添加剂的抽样检验,以及违法案件查处等职责,并按照相应的监管职责,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持证上岗、过程记录、日常检查、执法办案、应急处置等各项制度,制作并在醒目位置公示行政区域食品生产经营者分布图、监管责任分解图,细化行政区域网格化管理。

派出机构主要负责行政区域内食品销售、餐饮服务、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农村集体聚餐的监管,重点查处贮存销售来源不明、超过保质期等不安全食品。要明确监管项目、责任人、检查内容、工作流程,落实日常监督检查标准化、表格化、痕迹化要求。

派出机构可以根据上级机关委托临时承担行政区域内食品生产检查职责。

三、规范行政许可 要依法开展行政许可工作,公示行政许可的项目名称、法定依据、申请材料、办理程序、办理时限等内容,为申请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并自觉接受监督。作出不予许可决定的文书,应当说明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名称以及具体条款。

派出机构的检查人员可以按照县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委托,承担本行政区域内食品经营许可的受理工作。

四、依法行政强制

县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日常监督检查中,可以对违法食品生产经营者采取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以及扣押财物等行政强制措施。要严格履行告知相对人查封扣押理由、依据以及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等程序。

派出机构对违法食品经营者采取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时,应当按规定报请县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批准后以县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名义实施,并向当事人出具查封、扣押决定书;情况紧急,需要当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应当在24小时内报告并补办批准手续。派出机构应当按照县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要求,加强对查封、扣押物品的管理。现场检查过程中发现违法行为须就地取证。

五、严格行政处罚

县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当按照《食品药品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的要求,建立行政处罚案件合议、重大案件集体讨论案审制度,充分听取当事人意见,尊重当事人陈述、申辩和听证权。处罚决定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确保处罚决定合法、客观、公正。罚没款收缴应当统一使用财政部门印制的专用收据,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

派出机构在行政区域内发现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的,要及时报告县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六、受理投诉举报

县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及其派出机构要按照《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管理办法》的规定,做好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管理工作。公开投诉举报电话,畅通“12331”、网络、信件、走访等投诉举报渠道。属于职责范围内的,要依法及时核实投诉举报的问题并向举报人反馈处理结果;属于职责范围外的,要及时转相关部门处理。县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及其派出机构要建立投诉举报处理台账,及时全面处理投诉举报事项,防止遗漏。

派出机构承担行政区域内食品销售、餐饮服务、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农村集体聚餐投诉举报的办理工作。

七、健全监管台账

县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食品安全监管台账制度,明确台账的具体事项和要求,按规定合理设置保存期限。

派出机构应当按照一户一档的要求,建立并及时更新食品销售、餐饮服务、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等主体的台账;健全日常监督检查、农村集体聚餐管理、举报投诉等台账。具体执法行为完结后,及时按规定将相关行政执法文书、证据等资料整理入卷,归档保存。

八、全面信息公开 县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当在其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上及时、全面公开食品生产经营行政许可、日常监督检查、监督抽检、责任约谈和行政处罚结果等信息。不予公开的,需报请上级机关批准。

派出机构要在办公场所及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公开其食品经营监管职责、管辖范围及依据。派出机构的日常监督检查、监督抽检、责任约谈信息,也要按照县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要求,通过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公布。

九、严格执法监督

县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及其派出机构要严格执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统一规范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标识工作的通知》(食药监〔2014〕78号)和《食品药品监管徽标管理办法》要求,严格按照规定着装并出示执法证件,遵守着装配备和系统标识统一规范,严格落实工作纪律和规程,遵守行政执法过程中的文明用语,维护执法风纪严肃性,展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良好形象。

县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派出机构食品经营监管工作的监督检查,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食品经营监管执法检查或者案卷评查活动,及时发现和纠正食品经营监管过程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行为,确保执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

派出机构应当每年至少开展两次食品经营监管执法工作自查,自觉纠正不合法、不规范的行政执法行为。要主动听取监管相对人的意见,不断提高执法水平。

十、加强能力建设

县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按照《财政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执法执勤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财社〔2012〕2号)、《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执法基本装备配备指导标准的通知》(食药监财〔2014〕204号)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食品药品监管乡镇(街道)派出机构办公业务用房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食药监财〔2014〕218号)等文件要求,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大力推进执法装备标准化建设,保证配备履行职责所需基本硬件和设施设备。县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当按照《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加强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食药监科〔2015〕11号)的有关要求,在整合现有检验资源基础上,强化检验能力建设,加大对派出机构快检设备的配备,通过合理布局、共享共用,做到快检筛查不出乡镇、基本检测不出县。

十一、定期考核评价

县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在地方党委、政府领导下,按照“四有两责”的要求,加强对派出机构监管能力专业化建设督查考评,并及时将评价考核通报县级人民政府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同时向社会公开。考核结合年终工作总结进行。要加强日常考核。县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派出机构在食品经营监管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要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到位的,要及时督促整改。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2016年9月30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篇2: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执法岗位责任

(宿食药监发[2005]95号)

第一条为加强对全系统行政执法工作的管理和监督,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行政执法过错,是指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因故意或过失造成的认定事实错误、适用法律法规不当、违反法定程序或其他执法错误造成不良后果和影响,必须依法纠正,给予处理的行为。

第三条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应坚持下列原则:

(一)实事求是,依法追究的原则;

(二)责任自负的原则;

(三)处理与过错相适应的原则;

(四)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药品监督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及有关人员的下列行为,造成损失或影响的,应当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一)不履行法定职责,应作为而不作为的失职行为;

(二)无法定依据或者超过法定种类、幅度,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

(三)违反法定程序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

(四)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行政检查或行政强制措施的行为;

(五)对罚没款、罚没物品违法予以处理的行为;

(六)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行政许可事项的行为;

(七)侵犯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违法要求其履行义务的行为;

(八)已经查明违法事实不能成立,应当解除行政强制措施而不予解除的行为;

(九)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承担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其他行为。

第五条因案件承办人员、审核人员过错导致处罚决定错误或者显失公平、公正的,案件承办人员、审核人员应当承担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第六条因案件审理组织过错导致作出错误处罚决定的,行政案件审理组织的成员应当共同承担行政执法过错责任;但已经表示不同意见的成员除外。

第七条因部门或者执法机构负责人的过错导致作出错误处罚决定的,该部门或者执法机构的负责人应当承担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第八条两人以上共同行为导致的行政执法过错,依其过错的大小分别承担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第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于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一)主动发现执法过错并及时纠正,尚未造成后果的;

(二)因过失出现过错,尚未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

(三)其他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责任的情形。

第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从重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一)因玩忽职守、徇私枉法、受贿、索贿等原因造成执法过错的;

(二)不配合有关调查,阻挠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

(三)对控告、揭发、检举行政执法过错的知情人打击报复的;

(四)1年内连续发生两次行政执法过错的;

(五)应当从重追究行政执法责任的其他行为。

第十一条对过错责任人应视情节轻重和认错态度,作出以下相应处理:

(一)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

(二)吊销行政执法证件,调离执法工作岗位;

(三)按人事管理权限,依法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

(四)因行政执法过错引起行政赔偿的,承担全部或者部分赔偿金额;

(五)取消当年参加评先评优的资格;

(六)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进行处理。

第十二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法制机构为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工作机构,负责责任追究的日常工作。

行政过错行为人违反行政纪律须追究行政纪律责任的,由本部门监察机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三条在过错责任追究工作中,法制机构有权调阅有关案卷,向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进行调查,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应当配合调查人员工作。

第十四条法制机构根据过错事实、产生过错的原因和过错产生的后果,确定有关人员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并提出处理意见,报局领导作出处理决定。

篇3: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执法岗位责任

通过这场专项集中整治与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培训, 从严格许可制度和培训教育入手, 引导企业诚信经营, 增强自律意识, 生产经营行为逐步规范。截止目前该局共出动执法人员980人次, 检查各类食品、保健食品经营户366户, 其中大型食品经营场所3家, 学校食堂25家, 聚集性餐饮单位6家, 学校周边餐饮单位25家, 保健食品经营企业11家次, 食品立案5起, 总货值12800元, 罚没款23435.46元, 培训食品安全管理人员251名。

专项整治中, 天镇县食药局发现部分食品经营户经营场所存在摆放食品凌乱, 散装食品标签不规范, 没有防蝇、防鼠、防潮等设施;部分学校食堂有脏乱差现象, 垃圾桶不加盖, 食堂屋顶有霉斑。发现2家超市涉嫌销售“三无”食品, 1家学校食堂使用无营养配料表的调味品, 1家批发店经营无生产日期的蛋糕, 1家啤酒代理商经销过期啤酒, 1家餐饮店给顾客饮用过期啤酒, 没收过期啤酒114件, 三无食品300袋, 监督企业销毁过期啤酒300余件。对此, 对6家学校食堂和2家聚集性餐饮单位, 3家保健食品经营企业下达了书面整改通知书和监督意见书, 规范经营行为82家。

专项检查中天镇县还对对29家植物油加工小作坊油样进行了抽检, 发放植物油加工小作坊许可证5家, 24家待规范许可。

袁局长还向记者介绍了一起典型案例, 2015年4月2日, 执法人员巡查辖区流通企业时, 发现一家啤酒代理企业约200件啤酒疑似过了保质期, 执法人员随即进行了原地先行登记保存, 责令停售该批次啤酒。该企业涉嫌存在经营过期食品, 天镇县食药局根据掌握的线索迅速在辖区进行排查, 当日出动30人次, 摸排20余家次, 下午在一家餐饮店发现114件疑似过了保质期啤酒, 并予以查封扣押。案情上报后, 市、县局领导高度重视, 大同市局派执法人员迅速赶赴现场进行核查, 并作出异地扣押封存决定, 以保留证据和防止再次流向市场。晚上10点多, 市县食药监管执法人员联合公安, 排除干扰, 组织人员车辆, 依法完成异地查封扣押工作。4月3日, 市局召开紧急会议, 要求全市辖区排查同批次啤酒!该企业主清明节放假期间, 主动召回涉嫌过期批次啤酒上百件。4月7日市县食药局监管人员联合对该企业代理的啤酒进一步展开调查时, 该企业负责人组织工人已经和正在把涉嫌过期啤酒予以全部销毁。执法人员目睹和监督了销毁现场, 已依法立案处理。

篇4: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执法岗位责任

一、我國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分段监管存在弊端

1 职能不清,相互推诿。在我國分段监管的体制下,每个监管机构的分工看似都很明确,但现实中不同机构之间的监管职责实际上并不明确。像在屠宰场监管瘦肉精问题,商务部门认为应由农业部门管理;农业部门则认为应由检疫部门和商务部门负责。

2 各管一段,存在监管盲区。分段监管表面上看是层层设卡,重重监管,实质上很难做到监管链条的元缝衔接,导致存在监管盲区。

(二)地域化监管存在弊端

目前,我國特别强调食品安全地域化管理的重要性,这容易产生下列问题:

1 导致地方保护主义盛行。由于地方食品安全监管机构都是地方财政供给,因而很可能更多关注本地区利益,往往不顾及國家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对本地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2 导致权力与责任错位。现在,一个地方销售的食品很多是来自外地,甚至是外國,在此种情形下,把监管责任全部推给地方政府是不现实的。如瘦肉精问题,按照我國目前属地化管理的规定,哪里产出的猪肉,就由哪里检测,并负责出具检测报告;销售地区却没有检测瘦肉精的规定,这就使监管出现了漏洞,给瘦肉精猪肉流入市场带来了可乘之机。

(三)食品安全检测制度不完善

从检测技术来看,我國缺乏先进的检测技术,对于一些毒害物质(特别是新的毒害物质)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

检测费用得不到保障。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执法机构的经费保障力度还不够,执法机构往往得从办公经费中挤出钱来支付检验费用,这就造成执法机关申请检验的积极性不高。往往采取以罚代管的方式,影响执法效果。

(四)执法行为缺乏长效机制

目前,我國的食品安全执法活动缺乏连续性,往往是在出现了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之后,由上级行政机关发布条文,进行一阵风式的检查、处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的问题。

二、我國检察机关对食品安全执法监督的缺陷

(一)检察机关行使执法监督权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國务院公布实施的《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中关于“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的案件,应当接受检察监督的规定”仅仅是原则性的规定,既没有规定检察机关行使监督的方式,也没有规定行政执法机关不接受监督的法律责任。在《关于在行政执法中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意见》中规定了:“人民检察院发现行政执法机关不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经审查或者调查后认为情况基本属实的,可以向行政执法机关查询案件情况、要求行政执法机关提供有关案件材料或者派员查阅案卷材料,行政执法机关应当配合。”但没有规定相应的程序和执法机关不配合时的责任追究机制,使行政执法监督很难发挥作用。

(二)检察机关对食品安全执法监督的手段有限

目前,检察机关对食品安全行政执法的监督手段有限,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查办执法人员职务犯罪案件达到监督的目的:二是大量的一般的违法违纪行为,只能根据《人民检察院办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对涉嫌犯罪的案件,当行政执法机关不移送司法机关时,检察机关发现之后,可以向行政执法机关发出检察建议。但检察建议没有强制性约束力,食品安全执法机关若不采纳,检察机关也无可奈何。

(三)检察机关缺乏食品安全执法信息

一方面,目前行政执法机关查处案件的情况并不及时、充分向外界公开。检察机关只能通过行政执法机关通报和接受控告、举报等途径了解到案件。后者仅是个别情况,若前者不通报查处情况,检察机关就根本无从知晓,无法对其进行监督,谈不上“要求移送”。

另一方面,即使食品安全执法机关提供给检察机关材料,也往往较少,只提供其认为可以提供的材料,检察机关看不到材料的全部,等到检察机关收到行政机关的备案材料时,往往已经过了一段时间,很多案件已经丧失了最佳的取证时机,此时的监督显得相当无力,不利于对食品安全犯罪的有效遏制和有力打击。

三、食品安全行政执法检察监督机制的构建

(一)细化检察机关的权力

对食品安全执法机关的监督除可以利用现行的职务犯罪侦查权、检察建议权外,还要享有下列权力:一是知情权和查阅权。行政执法机关在查处食品安全案件时,将有关文书和调查材料向检察机关备案,同时检察机关有权查阅食品安全执法机关的立案文书、行政处罚文书及相应数据:二是建议行政处罚权。检察机关发现食品安全执法机关和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制度,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有权向其主管机关予以通报,建议给予党政纪处分:三是纠正权。检察机关对食品安全执法机关通过消极处理案件等办法阻碍案件顺利移交的应予纠正:四是移送案件建议权。如果发现食品安全案件确有移送必要而执法机关没有移送,检察机关可提出移案建议。食品安全执法机关应当执行。

(二)建立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制度

对于行政执法机关查处可能涉嫌犯罪的案件,检察机关认为有必要的,可以主动及时派员提前介入,引导行政执法机关围绕案件定性收集、固定和保全证据。

(三)加强食品安全案件的立案监督力度

一是加强对于执法机关的立案监督,因为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一般先由执法机关进行处理,然后再移交公安机关。二是应加强对于公安机关的立案监督,由于大多数案件的侦查终结权控制在公安机关,公安机关立案、撤案随意性很大。

(四)明确行政执法机关获取的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效力

第一,对执法机关移送的书证、物证等实物证据,按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直接转换为刑事诉讼证据;第二,对有关检验报告、鉴定结论等专门性证据材料,司法机关只作程序审查,即可决定是否作为刑事诉讼证据;第三,对在执法过程中制作的调查笔录、询问笔录,以及行政相对人的陈述笔录等言词性证据材料,原则上要求司法人员重新制作或收集,但确因有不可抗拒原因无法重新收集的,应将其作为间接证据,经侦查机关查证与其他证据吻合,相互印证违法事实的,可以作为刑事诉讼证据:第四,检察机关提前介入或参与联合调查的涉罪案件,按照高检院、公安部有关刑事诉讼规定制作的调查笔录等言词性证据材料,应视为刑事司法机关提取,直接作为刑事诉讼的证据使用。

(五)明确食品安全案件移送标准

行政机关在查处案件时,要将涉及犯罪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应在立法上明确移送标准,将刑事追诉标准和刑事立案标准细化。对于标准不明、难以定性的案件,执法机关必须移送处理,特别是违法行为造成严重后果、影响较大的案件,执法机关要及时邀请检察院、公安机关参与案件讨论与调查。要严格食品安全执法机构移送案件的时间限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六)综合利用检察权,对食品安全执法机构进行全面监督

篇5: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执法岗位责任

为深入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按照国家工商局“四个转变”“四高目标”的要求,为有效提高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效能,切实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分局特与各网格片签订本责任状:

一、分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

法制意识,扎实履行法定职责,确保辖区内流通环节不发生因工商部门监管不力导致的致人死亡或中毒等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事故;否则,将县局依照有关规定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二、分局要加强对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到组织领导、工作任务、工作措施、工作责任、工作经费、人员力量“六落实”。全分局人员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切实履行好工商部门流通环节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职能。

三、分局主要负责人是本辖区流通环节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第一责任、要亲

自抓,分管副局长为主要负责任人、要具体抓。分局要进一步严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将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即分局与网格片区负责人、责任人、基层分局与辖区食品经营户均要签订本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责任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网络。

四、分局将要深入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整治工作

力度,深入开展六项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深入开展家用电器,建材,儿童玩具等商品市场专项执法检查,逐步推进“食品经营示范店”创建工作,积极推进流通环节十大类商品进、销货台帐等制度建设,努力健全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切实规范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行为和市场秩序。

五、第一网格和第二网格要认真落实《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八项制度》,依法加大对

食品经营者履行法定责任义务情况的检查力度,依法监管食品经营者建立健全进货查验制度和记录制度,严格落实食品经营者对食品安全质量管理的责任制度,促进食品经营者提高自查自律管理水平。要突出加强农村市场监管,加大对分散在社区、城乡结合部和村镇的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个体商贩、小食杂店及学校周边食品经销店的监管力度。

分局负责人(签字)第一网格片负责任人(签字)

篇6:食品药品监督行政执法工作汇报

我现有干部职工24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7人,药学及相关专业15人。全县有药品、医疗器械监管相对人615家,其中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391处;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296处;药包材生产企业3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2900余户,保健品150户,化妆品800余户。按照“以监督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和省、市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和工作的要求,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抓班子、带队伍”,把队伍建设作为立局之本,以提高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本着一要监督好,二要服务好,三要支持好食品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工作思路,深入贯彻实施“一法两条例”,建立团结有为的领导班子、培养一流队伍、树立一流行风、创造一流业绩,整顿规范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秩序,开展食品安全综合监督,强化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热情服务,突出重点,强化措施,以行风建设促进行政执法效率的提高,对全县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全程监管”,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进一步抓好行政执法、党风廉政建设、行风建设、提升监管文化、对外宣传、基本建设等工作。今年工作任务繁重,为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将整个工作分成五条线,分别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一是依法行政规范化建设工作;二是党风廉政建设和行业作风建设;三是探索提升食品药品监管文化;四是加强对外宣传工作;五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2004年以来受奖励情况:

1、被评为“全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文明单位”;

2、被授予“市级文明单位”;

3、被市局授予“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先进单位”、4、药品药品监督管理科被授予“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先进集体”;

5、在全市药监系统药品快检技术比武活动中,荣获团体第一名;

6、被授予“十大改革发展新闻单位”荣誉称号

7、“全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8、“全县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9、“平安建设先进单位”;

10、“全县招商引资先进单位”;

11、党支部被评为“县直机关党建工作先进单位”;

12、工会工作被评为“全县工会工作先进集体”;

13、团支部被评为“全县五好团支部”;

14、被评为“县城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

15、县委、县政府授予“履行计划生育职责先进单位”。

二、强化措施,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

(一)健全制度,加强教育,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执法水平。

1.制定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32项,做到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规范人。加强学习,提高食品药监队伍素质。本着培养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作风清正、纪律严明、行动快捷、人民放心”的监管队伍的目标,有计划地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法律法规学习。一是制定了执法人员学习培训计划、培训制度,坚持个人自学,做到集中学习有记录,平时自学有笔记。二是领导干部自觉带头学法、用法、守法,吃透精神,掌握实质。三是对照工作实际,聘请法律专家开展两次法制讲座,解决在实际执法过程中的疑难问题10余个,为依法行政提供了有力保障。四是开展了药品法律法规“每季一讲”活动,每周重点学习一部法律,在学习的基础上每月进行一次法律小考,每季度进行一次大考,每年年终进行综合考试,并将考试情况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五是举行了“创建和谐单位”、“建局三周年有感”等演讲会,提高了干部职工的读、写等表达能力。还举办了“庆五一乒乓球比赛”、“创建和谐单位暨建局三周年文艺联欢会”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陶冶情操。

2.健全制度,提高依法行政效能。根据省、市有关政策规定,建立了行政审批、行政检查、行政处罚等药品监管行政执法各项工作制度,行政处罚实行票款分离,特别是对申请开办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审批程序予以公开,接受监督,受市局委托,认真搞好初审、上报工作,进一步规范了行政审批工作。

3.开展管理相对人法律法规培训活动。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配合市局,组织了G认证企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对全县176名药品经营企业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在此基础上,在深入基层监督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随身携带《药品法律法规汇编》、《关于加强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秩序管理的通告》宣传单,发放到药品、医疗器械从业人员、乡村医生手中,积极宣传药品、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具体案例对乡村医生进行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上一篇:统计文员面试技巧下一篇:电子琴兴趣小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