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水利工程质量监督论文

2024-04-10

县级水利工程质量监督论文(精选10篇)

篇1:县级水利工程质量监督论文

县级预算监督办法

南川市市级预算监督办法

××年月日南川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财政预算的监督,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规范预算行为,更好地发挥预算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预算法》、《重庆市市级预算监督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人大常委会)对市级预算草案进行初步审查;监督市级总预算和市级预算的执行;审查、批准市级预算的调整或变更;审查、批准市级决算;撤销市人民政府或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或决议。

第三条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以下简称主任会议)负责对市级预算草案进行初步预审;负责对市级预算调整、变更初步方案、草案,市级决算草案进行初步审查。

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财经工委)承担市级预算审查监督的日常具体工作。

第四条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市级预算,市人大常委会批准的市级预算的调整或变更,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公共财政体制,逐步实行部门预算,逐步建立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方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

第六条市人民政府负责编制市级预算、决算草案;向市人民代表大会作关于预算草案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执行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预算和相关决议;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市级预算调整方案、变更方案、预算的执行情况及决算;提出对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监督本级政府各部门和乡镇政府的预算执行;改变或撤销本级政府各部门和乡镇政府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

市财政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市级部门(以下简称部门)及其所属单位预算的执行,做到从预算编制、预算下达、资金拨付到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督管理。

市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足额征收应征的预算收入。

市审计部门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市级各部门和乡镇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实行审计监督。

第七条市人大常委会有权就预算、决算中的重大事项或者特定问题组织调查,并可以根据调查结果作出相应的决议、决定。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应当积极协助、配合调查,如实反映情况和提供必要的资料。

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以下简称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依法定程序,就预算、预算执行、预算调整、预算变更和决算中的有关问题提出询问或者质询,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必须研究处理并及时给予答复或者接受质询。

第八条任何组织和个人对违反预算法律、法规和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和决算的决议、决定的行为,有权依法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以及市审计、监察部门检举、揭发和控告,并受法律保护。有关国家机关应当为检举、揭发和控告者保密。

第二章预算编制的审查

第九条预算编制要做到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市级预算收入的编制应当与本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预算支出的编制应当统筹兼顾,确保重点,贯彻勤俭节约的方针。

第十条市级预算草案应在预算前编制完毕。

市级各部门应当在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本部门预算草案编制工作。

部门预算应当综合预算内资金及预算外资金编制。预算收入主要包括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其他收入;预算支出主要包括人员经费支出、公用经费支出、经济建设和事业发展支出、其他支出。

第十一条在市级预算编制过程中,市财政部门应当及时向财经工委通报有关市级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收支初步安排、预算编制中的重大项目变化、预算定额标准变化以及可用财力等方面的情况。

财经工委应当对市级预算草案编制情况、重点收支项目进行调查,对部门预算的编制情况进行抽查。

第十二条在市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一个月前,市财政部门应将市级预算草案提交市人大常委会。

市级预算草案应包括以下内容:科目列到类,重要的列到款的预算收支总表和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表;市级各预算单位收支表;建设性支出、基金支出的类别表和若干重大收支项目表;按类别划分的财政返还或补助下级支出表;农业、教育、科技、社会保障支出表;市人大常委会要求报送的其他材料。

主任会议对市级预算草案进行初步预审后提交市人大常委会进行初步审查。

第十三条市人大常委会对市级预算草案进行初步审查的主要内容是:

(一)预算安排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

篇2:县级水利工程质量监督论文

质量信誉考核管理办法

第十条 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建立普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质量信誉档案,及时将各普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质量信誉考核的相关信息记入档案,作为普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质量信誉考核评分的依据。

普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质量信誉档案包括如下内容:

(一)普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基本情况,包括教学设施、教练车辆、教练场地情况,从业人员情况,结业学员数量等;

(二)考核周期内普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学员结业考试合格率;

(三)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行政处罚情况;

(四)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统计的对该机构或者从业人员的投诉记录和调查情况;

(五)新闻媒体曝光及社会舆论反映的驾培机构情况;

(六)对教练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驾驶新知识、新技术的再教育情况;

篇3:县级水利工程质量监督论文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打破建筑市场的区域封锁, 政府监管投入因监管成本的制约而不能有效增长, 从而使县域建筑市场滋生一些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问题, 以下情况尤为突出:

1.1 施工、监理企业资质高, 能力低。

由于资本、高层次专业人员、工程业绩等方面的制约, 县域本地的高资质施工、监理企业较少, 质量管理人员大多是一些短期培训速成班毕业, 仅仅是一本岗位证书而已, 名其曰“持证上岗”, 有些连最简单的结构力学分析都不会, 更不用说质量事故的分析和处理, 以及如何提高工程质量。工程质量质安科, 形同虚设, 到工地检查, 往往发现不了问题, 走过场, 敷衍了事, 做不到按现行施工验收规范检查。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不重视, 削弱质量安全科室的职能。

1.2 施工项目部主要人员挂靠、一人多职、有证无能现象严重。

由于县域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往往较小, 竞争却非常激烈, 项目投标报价低、下浮率高, 施工单位在承接项目后采取尽可能降低管理成本的策略, 导致项目经理往往不能到位, 只是挂一个名而已, 以应对建设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有些项目经理从未承揽过工程项目, 只有一本项目经理证书, 专业知识较为薄弱, 管理水平较差;能挂牌上岗的资料员不会操作, 不能挂牌来兼职的更有甚者;有的质量员、施工员都兼职, 并且跨行业经营, 班子人员有警察、厨师兼职, 资料员有会计人员、商店营业员兼职。兼职人员往往很少到工地现场检查, 表面上填补了项目班子人员空白, 造成管理力量齐全的假象。

1.3 施工企业质量管理部门与项目质量控制严重脱钩。

许多外地企业与县域分公司之间的空间距离遥远, 企业职能部门的质量管理鞭长莫及, 而分公司的质量管理职能部门形同虚设, 即使设立, 也仅仅是“一本证”或者是与项目部的质量员兼职。这样, 在工程质量管理方面, 公司的月度检查是空缺, 分公司的质量检查要么是“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 要么由项目部代为行使职权。

1.4 监理人员配置不全、越级行使职权现象严重。

监理单位资质等级较高, 监理人员资格、监理人数都参差不齐, 甲级资质、四类管理水平。一些项目总监只挂名而不在岗, 总监巡查, 组织验收人员都不能到位, 监理工程师很难真正到位;这样, 一个项目的监理部往往只有一位总监和一位监理员, 且总监不到位。此外, 有些项目总监的专业不符合工程需要, 行使不了监理职责;有些由监理员承担监理工程师甚至总监的职责, 监理员因能力限制变成“签字员”。许多项目的工程监理只是一个摆设, 出现“监而不理, 理而不当”等不良现象, 最终导致工程管理混乱, 质量问题漏洞百出。

1.5 建设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水平普遍较低。

在县域的小城镇, 私人投资项目较多, 投资量小, 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大多数是从未承担过工程建设管理, 并且缺乏专业知识。这些人员不懂建设程序, 不知道如何管理工程质量、如何组织验收, 更不能参照施工技术标准管理质量、审查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及单位工程质量评价。其结果是, 从隐蔽工程检查、检验批评定到工程竣工验收, 施工企业要求签字的, 就签字, 且只签情况属实;一旦产生矛盾、摩擦, 就以不知道情况为理由, 一推了之。

2 建筑市场主体行为问题的根源分析

我国建设工程领域已经形成了以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项目经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为核心的管理体制, 在工程承接、工程建设责任和各方主体行为关系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但在工程实践中, 各方主体行为仍存在许多问题, 并且这些问题呈现错综复杂的联系, 有必要理清其内在的关系。

从工程质量的管理责任看, 主要涉及到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 建设领域复杂的社会关系和政府监管部门分散监管是导致工程质量问题的根源所在。而建设领域的社会关系与我国的文化密切相关, 发达国家以契约文化为主导, 我国则是关系文化, 因此, 消除建设领域的社会关系干预是非常困难的, 虽然我国有专门的监察部门针对工程建设中的腐败行为, 但不能起到全面的监控。另一方面, 政府监管部门的分散性又为各部门创造了“权力寻租”的机会, 对自身所管辖的建设领域不能公平、公正地行使权力。若政府各监管部门能够齐心协力, 建筑市场就不容易出现恶性的低价竞争, 施工、监理企业也不能“滥竽充数”, 否则, 就会被清出区域市场, 这样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就能得到根本的改观。然而, 复杂的社会关系又会影响各监管部门的决心和力度。

3 加强政府监管的对策措施

无论是城市还是县域, 政府监管首先要保证建筑市场的有序运行, 其次, 在监管方式上, 政府监管应当充分考虑县域建筑工程的特性。

3.1 构建建筑市场监管体系

根据建设过程的特征, 可以将建筑市场的政府监管分为三个层面:建筑交易活动监, 建设行为监管, 社会监管。建筑业协会和监理协会对施工和监理企业的年度建设业绩和行为进行评价、考核, 并做好资质的年度核定工作;审查各类执业资格人员的注册和不良建设行为等情况;其他社会组织与公众则根据各企业、项目存在的问题对比处罚力度, 企业之间也可以进行相互监督。

3.2 力争监管信息的“透明化”

由于社会关系严重制约了政府监管的有效实施, 若各监管机构将检查的结果及时公布在监管平台上, 这样, 一方面可以减少监管机构的“权力寻租”行为, 可以为项目之间进行对比并相互监督;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社会关系对政府监管的干预, 因为检查内容是真实的, 并有各单位相关人员的签字, 社会关系很难改变事实, 另外, 即使干预, 也因涉及面太广而却步。

3.3 完善外地企业的准入制度。

大量的外地企业进入县域, 必然存在挂靠现象。查处挂靠企业可以从项目管理机构的人员入手。《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 项目管理机构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项目核算负责人、质量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是本单位的人员, 本单位人员是指与本单位有合法的人事或者劳动合同、工资以及社会保险关系的人员。如果外地企业的主要人员必须是该单位人员, 则将会增加工资和补贴等福利待遇, 即增加管理费用, 这样无形中提高了外地企业的准入门槛, 也可减少招投标中的恶性竞争。

3.4 推行“持证”人员的继续教育。

“有证无能”的技术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将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由于证件是相应区域范围内通用的, 但“有证”并不代表有能力, 而工程质量管理需要后者。因此, 本地建设主管部门可以要求所有在本地从事建设领域工作的人员进行继续教育, 只有考核合格的人员, 方可上岗;对于不能通过培训考核的, 退出该岗位。

3.5 规范业主管理人员资格。

对于私人投资的、规模小的建筑工程项目, 若建设单位采用自行管理的方式, 则要求管理人员具有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 并通过培训考核, 方可上岗。这样可以避免外行管理内行和责任推诿现象, 对工程质量管理有明显益处。

实行重点监管、全面覆盖的监管方式。县域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和技术水平都存在参差不齐现象, 监管工作应该根据这一特点采用灵活的方式。对于规模大、技术复杂的项目, 监管机构应将其纳入重点监管对象, 实现全过程监管, 以保证每个环境都能有助于保证工程质量;而对于规模小、分布散的建筑工程项目, 可以将监管的重点放在施工阶段, 工程实体质量, 并可以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设置“质量联络员”, 明确规定联络员的职责, 主要是提供施工质量情报, 但不能越权行使。增加监管抽查频率, 确保主体结构安全。

摘要:首先阐述了县域建筑市场存在的问题, 进而分析了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 针对这一症结, 提出了监管体系、市场准入、规范人员素质和监管方式等方面的对策措施。

篇4:探讨县级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工作

1 机构设置

1.1 机构健全 县质监站一般是独立的事业法人单位,属事业编制,县质监站应通过上级有关部门实地考核,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开展质量监督工作,履行当地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管

职能。

1.2 人员配备 县水利水电工程质监站总人数为3~5人,人员、专业结构配置合理,取得工程师职称,或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并有五年以上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咨询或建设管理工作的经历。

1.3 经费保障 县级水利水电工程质监站的经费由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统筹解决,人员工资由水行政主管向当地县财政部门申请直拨。

2 质监工作的开展

县级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站主要职能是归口管理本县范围内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如县级小型堤防、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等各类工程的质量监督任务。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的工作原则是“监督、检查、帮助、促进”。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的工作可分为几个阶段:办理质量监督手续、施工初期质量监督、建设实施阶段的质量监督、工程验收阶段的质量监督。

3 质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外部环境

3.1 参建各方质量责任不清,意识不强 虽然水利水电工程基本确立了“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但是县级水利水电工程规模小,项目法人(尤其是私营业主)对工程质量认识不强,在工程建设中缺乏对工程的质量控制,施工中施工经验,更无检测措施;政府投资的工程一般会请工程监理,但是部分工程监理未能行使监理职责,没有达到控制工程施工质量目的;在县级水利工程中,虽然经招标选择了有资质的施工单位,但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工程一般只由当地有施工经验的施工企业(或个人)进行施工,工程转包现象较为普遍,而施工者往往口头承诺要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工程施工质量只能由工人自行控制,工程施工质量无法保证。

3.2 县级监督机构的设置和监督方式未能体现政府的监督管理 县级质量监督机构与政府投资工程的建设单位往往存在同体现象,导致政府监督与业主组织建设项目管理中的质量管理或质量控制角色混淆不清,特别是一些政府补助项目,水利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从而常常导致建设单位游离于监督范围之外,而将监督机构自身异化成为带有监理性质的机构,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3.3 市场要素不够发育,整体素质不高 近年来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力度加大,设计咨询、监理、施工单位高素质人员的需求量相应加大,在县级相对缺乏高素质的水利工程人员。施工单位一批业绩好有能力的项目经理只要从事投标活动,一旦中标后往往出现更换项目部人员或者项目部成员有名无实,施工力量不保证,挂靠、转包现象突出,更加没有施工中有“五大员”之实,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无法保证。

3.4 质量监督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目前,县级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站建站时间较短,部分监督机构仍然存在着监督人员对质量管理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及工程质量监督规范规定不够熟悉,不能熟练掌握,业务水平不高的情况,降低了质量监督机构的工作能力。少数监督人员也存在着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深入不够的问题;监督范围过窄,未能充分发挥政府監管质量的作用,对具体的工序和实体质量上的问题研究得多,对宏观上的质量动态掌握不够。

4 质监工作近阶段的努力方向

4.1 加强监管,严格执法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水利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目前我们开展监督工作的力度还不够,反映出目前还确实存在着执法不严的问题,质量监管的权威性,或者说对责任主体的惩戒作用就大打折扣。

4.2 依靠信息,强化手段 质量监督工作要与不良记录管理紧密结合起来,不良记录实质上就是信用,信用的约束力主要体现在广为人知,要提升质量监管的水平和工作效率,把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的违法违规质量行为记录在案,并按规定进行公示,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和有效保证质量监督的效果和权

威性。

4.3 培育中介咨询监督机构,共同参与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确立了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为工程建设的五方责任主体,分别承担相应的质量责任,其质量行为也是政府监管的重点内容。但是,随着形势发展,一方面应将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施工图审查也纳入责任主体范围,同时,几方责任在层次上应有所不同,在今后质量监管中更要逐步突出建设单位的第一责任。另一方面,当前市场经济比较成熟,而水利系统相对滞后,应重视对施工图审查单位、监理公司、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等中介机构发展的支持,充分依靠、发挥它们对质量监督工作的技术辅助作用,同时也要加强对其履行质量责任情况的监督力度,以此来达到实体质量符合强制性标准的目的。

篇5:县级人大监督效果乏力调研建议

一 监督“乏力”现象

瞻前顾后怕监督。县级人大常委会的一些组成人员,由于缺乏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认识和理解,不能正确认识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权力,不能正确理解监督和支持的关系。在工作中怕这怕那,在监督中缩头畏

尾。流行说法有几怕:监督多了,怕影响人大与政府的关系,监督少了,怕人民群众不满意;监督对了,怕力度不够难以奏效,监督错了,怕引火烧身,难脱干系。即使开展法律规定的一些监督工作,也往往害怕党委说人大越权,怕政府说人大刁难,怕部门说人大讨嫌。因此调查、检查、视察怕涉及问题,审议、讨论发言怕谈及不足。久而久之,就形成影响人大监督工作的流行口诀:少栽刺、多栽花;多画圈、少打叉,不敢大胆行使人大的监督权力。

捣东戳西瞎监督。纵观县人大常委会开展的监督工作,有些缺乏对当前形势的研究和判断,缺乏全局观念。没有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年年监督计划换单位、转轮次,一届画个圈,缺乏全盘考虑。平时组织监督,想到什么,监督什么,临时动议,随机安排。有的直接参与政府部门的事务,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成天忙忙碌碌,磨了车轮子,累了人身子,年终总结,工作做了不少,可抓人大监督工作,则效果不大好。

装模作样佯监督。一般人大活动都比较注意形式,讲求程序。可有的监督工作,喜欢虚张声势,拘泥形式,习惯于事前发通知,事中走程序,事后见报道。组织代表视察、执法检查或是常委会开展的调研活动,喜欢大车小车一大路,前呼后拥一大帮。所到一个地方,听汇报、看现场、查资料、搞座谈,一套又一套,一环扣一环,看起来声势大,程序严,其结果是雷声大,雨点小,时过境迁一阵风。即使发现了问题,也只蜻蜓点水,一掠而过,缺乏事后跟踪监督和处理。这种只重视形式的至上和程序的合法,不讲求监督实效和解决问题的监督,是人们所谓的监督作“秀”。

袖长手短难监督。一个县需要监督的工作面宽量大,目前县人大常委会机关总人数20余人,一个工作机构一般只有1-2人,加之不少人大常委都来自党政机关,年龄偏大,专业知识欠缺,对一些专业较强的工作很难实施到位监督,如财政预决算,重点工业建设质量等监督,只能是听听汇报,查查资料,看看现场,举举手,表表态,例行公事。有些监督因人力或被监督对象缺乏人大监督意识而未实行事中监督,往往在出了问题、造成损失后才搞“马后炮”式的事后监督。加之目前还有少量法律存在相互抵触和缺乏具体操作程序,人大的刚性监督手段使用又不到位,人大常委会在监督中常面临无力处理的尴尬局面。

二 造成“乏力”原因

认识不明。县级人大常委会(特别是新到人大)的部分组成人员,对人大监督的地位和作用不明确。不知道人大监督是国家监督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国家最高层次的监督,是其他监督形式不可替代的一种监督。对人大和“一府两院”的关系不明确。不了解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的政体有本质的区别。人大与“一府两院”不是相互掣肘,不是唱对台戏。人大对“一府两院”的工作,既要监督,又要支持和促进。对人大常委会的职责不明确。各级人大常委会作为大会闭会期间行使职权的常设机关,也是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的机关,而作为这个常设机关组成人员的人大常委会委员,不仅对选民和选举单位负责,而且对代表和代表大会都负有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力和责任。上述几个不明确、影响了县级人大常委会履行自己的监督职能。

动力不足。县级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多数是从党委政府领导岗位转任而来,不少同志认为自己从“一线”退到“二线”,到了人大这个中转站,年龄偏大,功成名就,提升无望,生活上讲求清淡,工作上追求清闲。一些从“一府两院”转岗到人大的人员,过去对人大监督都不够理解,现在又要去监督别人更觉别扭,习惯于少在家,多在外,到处走走看世界,平时上班随随便便,监督工作意思意思。思想斗志消沉,没有心思去建新功,更没有勇气去监督“一府两院”工作。

环境不优。少数党政领导对人大监督不大理解,重视支持不够。一是担心人大监督影响了党的领导,削弱了党的权威;二是担心人大监督束缚了地方政府的手脚,压抑了地方领导的热情;三是担心人大监督会干涉地方招商引资政策,影响了外商投资环境。部分群众对人大监督不看好、不配合。他们认为人大只是牌子大,平时开会举举手,有时帮百姓说说话,起不了多大的监督作用。驻县的个别“垂直单位”因管理体制不在县级,有时还会对人大监督产生抵触情绪。

能力不强。县级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虽然是各行各业的骨干典范,或社会资深人士,但到了人大后,由于一些同志年龄偏大,不大爱学习,就会显现出能力的“三不强”。调查研究能力不强,走不出去,沉不下去,不愿直接深入到老百姓中间去。有的即便深入下去了,也找不到科学有效的调研方法去获取事物的真实情况和本质特征;综合分析能力不强,人大监督涉及的领域和跨度都很大,需要从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去考虑分析问题。可人大部分同志,不善于全面综合地分析问题,弄不清事物真象,找不准问题关

键;创新能力不强,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人大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也会越来越多,可一些人大同志,缺乏创新眼光、创新勇气、创新举措,思维陈旧、方法呆板,人大监督自然难以有新的起色。

三 增强实效对策

要有效解决县级人大常委会监督“乏力”问题,必须在贯彻实施监督法的过程中,采用优化监督环境,激发监督热情,改进监督方法,提升监督能力等措施办法来整体推进人大监督工作。

优化人大监督环境。县人大常委会党组要经常就监督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向县委请示汇报,争取党委对人大监督工作的重视,支持人大依法开展监督工作;县人大常委会每年至少进行1-2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监督法的培训,提高“一府两院”领导及工作人员对人大监督的了解和认识,自觉主动地邀请和接受人大监督;要加强人大监督工作的宣传,采用各种宣传媒体将人大监督工作重点、监督工作方式方法及监督工作效果向人民群众宣传报道,增强群众对监督工作的参与认同;同级政府要将监督工作所需物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为人大各项监督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可靠的保证。

激发人大监督热情。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共产主义人生观教育人大干部,为其养心提神、鼓劲。从增强做好人大监督工作内动力入手,积极开展“强党性、正人品、守官德”的机关作风整顿,“不辱使命,为民尽职”的述职活动和“比能力、比干劲、比政绩、比奉献”的竞赛活动,激发人大常委组成人员用全力维护人大权威、用汗水擦亮人大牌子,用业绩树立人大形象。与此同时,要大力推选一批年轻干部作人大常委会专职委员,大张旗鼓奖励、提拔使用监督工作中的有为人员,推行人大常委会委员责任制、健全人大常委会委员履职考核办法,将考核情况在人民代表大会上公布,让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对人大常委进行监督。

改进人大监督办法。吴邦国委员长讲:要增强人大监督工作实效,很重要的一条是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一抓到底。坚持以全县工作大局为中心,用心想事,以重点工作为抓手用心谋事、以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为职责用心干事的“三心”要求来做监督工作。轻车简从,置身群众,不搞花架子,不图形式,不走过场。要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指出问题,利于解决问题,深入开展调查,认真查找问题,负责督促整改,不断跟踪监督,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方法。

篇6:切实提高县级人大常委会会议质量

胡玉华【云南】

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重要形式之一就是在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并作出相应的决议、决定或审议意见。因此,开好人大常委会会议、提高会议质量,对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以及做好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县级人大常委会会议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县级人大常委会要采取各种措施,切实提高人大常委会会议质量。

人大常委会会议存在的问题

目前,县级人大常委会会议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会前调查不够扎实、报告质量不高,以及会后落实力度不够等。

会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扎实。主要表现在:一是调查对象单一和调查方式不多。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的人员对会议听取和审议内容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仅到“一府两院”进行调查,而不到“一府两院”相联系部门和服务对象进行调查,调查方式以听取“一府两院”工作汇报为主,而不采取问卷调查、询问、专题调查和查阅档案资料等方式。二是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基本上不对会议听取和审议的内容进行专题调查研究。在常委会会议上,仅凭“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和人大常委会调查报告进行审议发言,这样的审议发言难免有一定的局限性,大话、套话多,提不出针对性很强的意见和建议,审议发言质量不够高,从而影响了会议质量。三是调查结束后,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没有进行专门研究分析,指出“一府两院”工作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工作做得不好,原因是什么,如何来改进。只重视调查,不重视研究分析,调查结束研究分析工作也随之结束。

调查报告质量不够高。有的人大常委会调查报告基本上是把“一府两院”工作报告进行简单加工修改就形成自己的调查报告。人大常委会调查报告内容与“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内容雷同太多,存在讲“一府两院”工作开展情况多,指出“一府两院”工作存在问题、原因和提出改进工作建议少且针对性不够强,形不成有人大特色高质量的调查报告。

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内容太多。人大常委会年初制订工作计划对每次常委会会议都安排很多内容。由于会议时间短,议题多,听完“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和人大常委会调查报告已是时间过大半,常委会组成人员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审议发言,从而影响了常委会会议的效果。

常委会组成人员状况不够理想。组成人员状况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常委会组成人员结构不够合理,表现在年龄偏大的多、年轻的少,当官的多、平民的少,兼职的多、专职的少等问题。在举行常委会会议时,有的组成人员由于身体不好或忙于其他事务,难以按时参加会议;有的组成人员不想得罪被审议部门,怕影响单位和个人关系,审议发言时避重就轻,人云亦云,不愿发表自己的意见。二是有的组成人员自身素质不高,法律知识和人大理论水平有限,不能掌握和运用人大监督工作应有的知识和能力,审议发言时不能很好地指出“一府两院”存在问题,提不出针对性强的工作建议,发言质量不够高或者干脆一言不发。

监督检查“一府两院”贯彻落实常委会会议内容工作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有的人大常委会对监督检查“一府两院”贯彻落实常委会会议内容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一府两院”会按照会议作出的决议、决定或审议意见要求认真贯彻执行的,没有必要花太多时间和精力来开展监督检查“一府两院”贯彻执行决议、决定或审议意见的情况。由于人大常委会监督检查“一府两院”贯彻落实决议、决定或审议意见工作的力度不够大,弱化了常委会会议的作用,使常委会会议质量降低,影响了地方权力机关的威信和形象。

提高人大常委会会议质量的思考

针对县级人大常委会会议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要在做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落实好人

大常委会会议的决议决定,提高会议质量。

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搞好人大常委会工作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人员和常委会组成人员应转变工作作风,以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的内容为依据,采取各种措施深入基层广泛开展调查研究,除到“一府两院”调查外,还应到“一府两院”相关联的单位、企业、社区、农村进行调查,在听取“一府两院”工作汇报的同时,还应采取询问、专题问题调查、问卷调查、查阅档案资料等方式进行调查,客观全面地掌握第一手材料,认真扎实地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为开好人大常委会会议奠定良好的基础。

撰写好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反映人大常委会监督检查工作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提高人大常委会质量的重要一环。人大常委会的调查报告应有自己的特色,而不能是对“一府两院”工作报告的简单复制和粘贴。根据人大常委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笔者认为人大常委会的调查报告内容为:一府两院”工作开展基本情况,“一府两院”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工作建议。其中“一府两院”工作存在问题和原因的分析、提出工作建议应成为调查报告的重点内容,要写实写好。为提高调查报告的质量,人大常委会应建立调查报告审查工作机制。在调查工作结束后,人大常委会要指定专人负责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初稿完成后,由分管领导召集调查组的成员讨论修改后提交主任会议审定。根据主任会议的意见,分管领导修改完善后提交常委会会议审议。总之,要通过建立调查报告审查工作机制,为开好人大常委会会议提供一个有人大特色且质量较高的调查报告。

突出重点,讲求实效。人大常委会应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按照监督法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制订好每次常委会会议内容的工作计划。制订工作计划要注意:围绕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抓住关系本地改革开放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要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抓住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要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抓住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每次常委会会议以审议“一府两院”一至两个工作报告为宜,而不能过多,不讲求实效,以保证常委会会议的质量。

切实加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自身建设。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常委会会议的质量。因此,人大常委会应采取各种措施,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人大工作理论和法律知识,使常委会组成人员掌握和运用人大工作所需知识。常委会组成人员要转变工作作风,对常委会会议审议的内容,要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客观全面地掌握第一材料,为开好人大常委会会议做好准备。同时要注意改变常委会会组成人员结构不够合理状况,逐步实现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工作专职化、人员结构多样化和年龄结构层次化,为提高人大常委会会议质量提供人才保障。

篇7:县级水利工程质量监督论文

审查审计监督工作的措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总工会关于加强县级工会经费审查审计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是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工会经审工作,建立健全工会经费审查监督机制,维护国家财经法纪,促进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和资产管理,促进工会经济活动规范运作,促进工会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今后一个时期工会经审工作重要的指导性文件。为学习贯彻好《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促进我市工会经审工作的开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经审监督工作的认识

工会经审工作是工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法律规定的实施工会内部审计监督的重要渠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经费的收、管、用和工会资产管理运作的风险难度加大,工会经审监督的工作就越显得重要。区总下发的关于加强县级工会经审监督的《意见》,进一步提高了加强县级工会经费审查监督的要求。依法履行审查监督职责,是《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是服从服务于工会全局的着力点。各级工会要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的要求,站在“三个代表”的高度,进一步认识加强县级工会经审工作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要建立起有效的经审监督机制,按照《实施意见》要求,认真履行好工会经审监督职责,发挥好经审监督的作用,更好地为工运事业服务,为职工群众服务,切实形成重视、支持经审工作的共识,形成工会内部监督的合力。

二、强化审计监督职责的履行,加大以实务审计为重点的审查监督力度

《实施意见》对加强县级工会经费审查监督提出了明确要求,结合我市实际,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抓落实。

1、加强对本级工会经费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监督,包括对经费预算编制的审查监督,对重大开支项目实施的审查监督,对决算的审计监督。各县(区)、产业工会经审会要对本级工会经费收支、资产管理情况及重大开支项目进行审查审计监督。工会经费收支预算方案须经同级经审会全委会审查通过。预算的执行和调整,要按《工会预算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上本级经费预算执行情况(决算)应接受同级工会经审会或经审会办公室审计,审计情况应向同级经审会全委会报告,由其审查并形成决议。

2、加强对本级工会直属企事业单位财务收支、资产管理及工会所办实体的经营效益进行审计监督,要形成制度,坚持一年审计一次。

3、加大对基层单位的审计,特别是对在企业改制中工会被撤消或合并的单位,应当发生一起审计一起,不留死角,确保工会经费和资产的安全。

4、加强对计拨经费的审计监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建立上级工会对所属基层建会单位拨缴上解工会经费重点抽查审计制度,重点审计基层单位是否按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拨交经费,计算是否准确,拨缴是否及时足额,有无欠缴、漏拨情况,有无截留、挪用工会经费情况。计拨审计涉及到对行政方面的监督,要从维护法律尊严、维护工会组织尊严的高度,采取切实的措施,把工作落到实处。

三、强化县级工会经审会组织建设

强化工会经审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县级经审会。凡是具备一级财务管理的工会组织,在组建工会或换届选举时,经审会与同级工会都应同时考察,同时报批,同时选举产生。经审会委员应由政治素质高、办事能力强、有专业知识的工会干部经民主选举产生。县级经审委员人数应不少于同级工会委员会委员人数的20%,县级经审会委员人数应不少于5人。凡按要求建经审会组织的基层工会,经审会组建率要达到百分之百。对那些会员人数少,不能成立经审会的基层工会,应成立经审会小组或配备经审员,负责本单位的经审工作。经审会主任应按同级工会副职级配备。经审会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应按同级工会机关部门正、副职级领导配备。本着精干、高效与所承担的工作相适应的原则,县(区)、市级产业工会都要设立经审会办公室,负责经审会的日常工作。经审办的人员配备,县级工会至少要有1名专(兼)职经审干部。加强经审队伍建设,强化政治业务技能培训,努力提高经审干部队伍政治业务素质。

四、加强对经审工作的领导,为经审工作的开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县级工会应建立健全经审会主任参加工会常委会、主席办公会等有关会议制度,研究制定工会经费、财产管理制度和所属企事业的资产管理办法,应征求同级经审会或经审会办公室的意见。要把经审工作列入同级工会常委会、主席办公会和党组会议的重要议事日程,经常听取经审工作汇报,研究经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认真督促检查区总《实施意见》在本级工会的贯彻落实情况。从组织建设、人员配备、制度建设以及工作经费、工作条件等方面为经审工作创造条件,保障工会经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地方工会经审专用经费应纳入本级工会预算,按有关规定的比例提取,由经审会主任审批。主要用于工会经审工作考核奖励和经审工作业务建设有关开支。

要贯彻执行区总经审会制定的有关经审工作的制度和办法,以制度规范工作,以制度实施审查审计监督。上级工会经审会要经常对下级经审会的制度执行情况和经审工作进行督促检查,按照《实施意见》要求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体制。

篇8:县级水利工程质量监督论文

1 县级行政区域内工程质量检测现状及问题

1.1 资质管理比较混乱

目前市场上的检测单位主要来源于两方面, 一方面是一些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或施工企业内部检测机构, 另一部分是质量监督机构原所属的检测机构。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 这些检测机构有的已经完成转型成为独立法人, 但还有一部门未完成转型, 但由于种种原因, 仍在运行。尤其是在县城这一级, 本来工程建设规模不大, 又相当分散, 检测业务量有限, 且无大的施工企业或是科研单位的检测机构, 所以检测业务一般都是靠原质监站所属的检测机构来完成。而在一些地方, 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 这些检测机构分离转型尚未完成, 从法律上讲已从不能从事检测业务, 但同时该地区内又仅此一家, 地区以外的检测机构考虑到成本等关系不愿进入, 工程建设又无法离开检测, 所以就存在着一部分这样的检测机构依然“带病作业”的现象。这不仅大大地削弱了检测工作的严肃性, 给建设, 施工、监理等各方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也给工程质量监督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1.2 检测市场比较混乱

检测机构作为独立法人是的几年才出现的新生事物, 其运行和管理模式还在摸索之中, 尽管各方面都做了很大的努力, 但是不可避免地还存在这些或那样的问题。实践中经常有一些跨行政区域进行检测的机构, 这些检测机构既不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备案, 又不能及时出具其资质文件等, 且其注册和资质管理机构都在外地, 各方管理起来很不方便。同时有些检测机构为了取得业务, 随意压低检测费用, 造成恶性竞争, 检测业务质量难以保证。还有一些检测机构过于追求经济效益, 忽视业务质量和社会效益, 不能认真地开展检测业务。这些现象不仅严重地干扰了检测市场, 而且也严重影响了检测行业以及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

1.3 检测机构自身建设有待加强

由于前述原因, 县级检测机构在从前是附属于工程质量监督的, 所以有些检测机构依然摆脱不了从属地位的老观念, 把自己放在“检查”工程质量在位置上, 无法适应目前的运行机制。另一方面, 转型成功的检测机构, 过于追求经济效益, 认为委托单位就是“上帝”, 得罪不得, 不能坚持实是求事, 客观公证地进行检测, 一味迎合委托单位一些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要求, 有的甚至出具虚假检测报告。同时, 一些检测机构内部管理也比较混乱, 不能严格执行检测工作程序, 随意更改检测报告的现象时有发生, 还有一些检测机构不遵守国家相关规定、不能及时向工程质量监督报告不合格试验的情况。这都极大地影响了检测工作的公正性, 科学性, 还给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2 行业发展对策

2.1 加强和完善检测机构管理机制

一方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尤其是检测机构资质管理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 提高工作效率, 对一些满足要求的申请单位尽快完成资质审核和发放工作。同时, 针对县一级检测的实际情况, 在不违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 保证每一个县级行政区域内至少有一家合法的检测机构, 确保检测工作能在有效控制下合理合法地运行。另一方面县一级的检测机构也要认识到, 分离和转制是检测行业的大势所趋, 要转变观念, 加强管理, 积极努力, 尽快完成分离转型工作, 适应检测工作的新环境。健全和完善检测机构信息管理平台, 对检测机构进行统一管理;细化一些配套性的政策, 比如异地检测业务的管理, 质监站如何与资质管理单位共同处理违犯相关法律等。

2.2 树立现代企业管理观念

检测从事业单位属性向企业属性的转变, 以及检测机构从以往附属地位向独立法人单位的转变决定了检测机构的定位就是技术服务性企业。因此作为检测机构来讲必须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观念, 借鉴和利用一切企业管理的先进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检测机构健康发展。比如引进ERP来控制和降低检测成本、提高检测工作的效率, 利用CRM软件来提高客户服务质量, 利用“5S”的管理方法来加强检测现场的有序性, 借助品牌推广手段来提高检测机构的信誉度等等。一旦检测行业真正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先进经验, 检测行业才可能真正的“做强做大”。

2.3 树立服务意识, 积极应对挑战

检做为独立法人的第三方检测, 最终要面对的是市场, 要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的检测服务, 才能生存和发展。所以检测机构要树立服务意识, 准确把握客户需求, 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当然, 不应当把这种服务意识错误地理解为无原则地听从客户的一切要求, 满足其自身的需要而违背了检测工作应当遵守的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

2.4 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观

今后的检测单位之间的竞争其实是人才的竞争, 而国外同行一旦进入我国首先展开的就是人才争夺战。作为我国的检测行业来讲最缺乏的也是专业的人才, 目前我国的建设工程检测行业的从业人员普遍素质偏低, 并且我国大专院校也没有开设专门的专业, 检测人才的培养成为整个检测行业发展中的重点。因此, 必须一方面提高检测行业从业人员的门槛, 一方面建立检测人员内部培训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 提前做好人才的储备工作, 以迎接今后更严峻的挑战。

3 结束语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正面临着重大转变前和转变中的探索, 作为整个行业来讲面对的不仅仅是业内日益激烈的竞争, 更应清醒的认识到来自国外同行的竞争。但是检测行业应该积极应对, 树立起全面质量意识、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经验、强化服务和人才意识, 我国的检测行业才能适应将来的国际竞争, 才能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再冉.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山西建筑.2010 (12) 219-221.

[2]徐波.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认真做好质监机构的调整工作[J].工程质量.2008 (8) :2-5.

篇9:县级水利工程质量监督论文

关键词:检测 行业 现状 对策

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建设领域的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工程检测所承担的社会角色也有转大转变。从原先的为企业提供工程资料转身变为社会提供公共数据的中介机构,成为我国工程建设责任主体的重要一员。这一重要转变无疑是我国工程建设领域向市场经济转换的重要一步,对于工程建设良好有序发展至关重要。县级行政区域内工程质量检测部门,如何及时对应这一转变,做好检测机构的管理,从而确保其检测真实、科学、及时地反应建设工程的真实情况,为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就显的尤为重要。

1 县级行政区域内工程质量检测现状及问题

1.1 资质管理比较混乱

目前市场上的检测单位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一些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或施工企业内部检测机构,另一部分是质量监督机构原所属的检测机构。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这些检测机构有的已经完成转型成为独立法人,但还有一部门未完成转型,但由于种种原因,仍在运行。尤其是在县城这一级,本来工程建设规模不大,又相当分散,检测业务量有限,且无大的施工企业或是科研单位的检测机构,所以检测业务一般都是靠原质监站所属的检测机构来完成。而在一些地方,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这些检测机构分离转型尚未完成,从法律上讲已从不能从事检测业务,但同时该地区内又仅此一家,地区以外的检测机构考虑到成本等关系不愿进入,工程建设又无法离开检测,所以就存在着一部分这样的检测机构依然“带病作业”的现象。这不仅大大地削弱了检测工作的严肃性,给建设,施工、监理等各方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也给工程质量监督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1.2 检测市场比较混乱

检测机构作为独立法人是的几年才出现的新生事物,其运行和管理模式还在摸索之中,尽管各方面都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不可避免地还存在这些或那样的问题。实践中经常有一些跨行政区域进行检测的机构,这些检测机构既不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备案,又不能及时出具其资质文件等,且其注册和资质管理机构都在外地,各方管理起来很不方便。同时有些检测机构为了取得业务,随意压低检测费用,造成恶性竞争,检测业务质量难以保证。还有一些检测机构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业务质量和社会效益,不能认真地开展检测业务。这些现象不仅严重地干扰了检测市场,而且也严重影响了检测行业以及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

1.3 检测机构自身建设有待加强

由于前述原因,县级检测机构在从前是附属于工程质量监督的,所以有些检测机构依然摆脱不了从属地位的老观念,把自己放在“检查”工程质量在位置上,无法适应目前的运行机制。另一方面,转型成功的检测机构,过于追求经济效益,认为委托单位就是“上帝”,得罪不得,不能坚持实是求事,客观公证地进行检测,一味迎合委托单位一些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要求,有的甚至出具虚假检测报告。同时,一些检测机构内部管理也比较混乱,不能严格执行检测工作程序,随意更改检测报告的现象时有发生,还有一些检测机构不遵守国家相关规定、不能及时向工程质量监督报告不合格试验的情况。这都极大地影响了检测工作的公正性,科学性,还给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2 行业发展对策

2.1 加强和完善检测机构管理机制

一方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尤其是检测机构资质管理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效率,对一些满足要求的申请单位尽快完成资质审核和发放工作。同时,针对县一级检测的实际情况,在不违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保证每一个县级行政区域内至少有一家合法的检测机构,确保检测工作能在有效控制下合理合法地运行。另一方面县一级的检测机构也要认识到,分离和转制是检测行业的大势所趋,要转变观念,加强管理,积极努力,尽快完成分离转型工作,适应检测工作的新环境。健全和完善检测机构信息管理平台,对检测机构进行统一管理;细化一些配套性的政策,比如异地检测业务的管理,质监站如何与资质管理单位共同处理违犯相关法律等。

2.2 树立现代企业管理观念

检测从事业单位属性向企业属性的转变,以及检测机构从以往附属地位向独立法人单位的转变决定了检测机构的定位就是技术服务性企业。因此作为检测机构来讲必须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观念,借鉴和利用一切企业管理的先进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检测机构健康发展。比如引进ERP来控制和降低检测成本、提高检测工作的效率,利用CRM软件来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利用“5S”的管理方法来加强检测现场的有序性,借助品牌推广手段来提高检测机构的信誉度等等。一旦检测行业真正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先进经验,检测行业才可能真正的“做强做大”。

2.3 树立服务意识,积极应对挑战

检做为独立法人的第三方检测,最终要面对的是市场,要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的检测服务,才能生存和發展。所以检测机构要树立服务意识,准确把握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当然,不应当把这种服务意识错误地理解为无原则地听从客户的一切要求,满足其自身的需要而违背了检测工作应当遵守的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

2.4 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观

今后的检测单位之间的竞争其实是人才的竞争,而国外同行一旦进入我国首先展开的就是人才争夺战。作为我国的检测行业来讲最缺乏的也是专业的人才,目前我国的建设工程检测行业的从业人员普遍素质偏低,并且我国大专院校也没有开设专门的专业,检测人才的培养成为整个检测行业发展中的重点。因此,必须一方面提高检测行业从业人员的门槛,一方面建立检测人员内部培训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提前做好人才的储备工作,以迎接今后更严峻的挑战。

3 结束语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正面临着重大转变前和转变中的探索,作为整个行业来讲面对的不仅仅是业内日益激烈的竞争,更应清醒的认识到来自国外同行的竞争。但是检测行业应该积极应对,树立起全面质量意识、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经验、强化服务和人才意识,我国的检测行业才能适应将来的国际竞争,才能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再冉.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山西建筑.2010(12)219-221.

[2]徐波.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认真做好质监机构的调整工作[J].工程质量.2008(8):2-5.

[3]张作霞.浅析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现状及对策[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6(10)71-73.

作者简介:何铁刚,男,1974.08.14生,蓝田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质量管理。

篇10:县级卫生监督机构现状调查报告

县(市、区)级卫生监督所是最基层的卫生监督机构,其工作内容主要是医疗机构、公共场所(包括旅业、游泳场馆、美容场所、公共浴室等)、生活饮用水、放射卫生、职业卫生、卫生监督协管等多个方面的行政许可、日常监督管理、罚没、培训指导。

自卫生监督所成立以来,承担着包括食品卫生、医疗机构监督、公共场所监督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为各县(市、区)的群众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虽然食品卫生职能被划分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但卫生监督所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内容:一、对医疗机构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具体包括医疗废物处理、消毒隔离情况、医疗文书书写、卫生技术人员执业资格等方面工作,打击非法行医,规范医疗秩序;二、对公共场所进行行政许可、日常卫生监督管理,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三、对放射诊疗单位进行行政许可、日常监督,预防放射卫生事件的发生,保证放射诊疗工作安全开展;四、对卫生监督协管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将卫生监督工作进一步下放至乡镇卫生院,不断扩大卫生监督的覆盖率和监督频率;五、对生活饮用水进行监督检查,对突发的水污染事件进行调查处理,确保群众生活饮用水的安全,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不受伤害;六、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处理,防止传染病传播。

目前,基层卫生监督机构在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制约着卫生监督工作的开展。为此,农工党韶关市委对县(市、区)级卫生监督所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对加强卫生监督工作提出几点看法及建议。

一、存在问题

(一)人员不足,年龄结构不合理,专业配置不合理

1.核定编制不足

根据《卫生部关于切实落实监管职责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的意见》文件的要求,要切实加强执法力量配备,参照辖区每万名常住人口配备1-1.5名卫生监督员的标准,测算所需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编制。调查结果显示,韶关市(县、区)卫生监督所卫生监督执法人员核定编制不能满足每万名常住人口配备1名卫生监督员的要求,缺编率达32%,其中韶关市翁源县的缺编率高达56%。

2.编制内人员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现阶段,韶关市县区卫生监督所均未满编,平均空编率达36%,韶关市始兴县空编率高达55%。有些县区卫生监督所由成立时的近40人,到现在十余年时间减员为10余人。为了保证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大部分监督所需要通过借调、工勤人员来调补编制的空缺,甚至需要通过自筹薪资聘请临时工来开展工作。

3.编制内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

调查结果显示,韶关市(县、区)卫生监督所编制内人员平均年龄为43.875岁,40岁以上人员所占比例较高,部分县市存在年龄结构断层的.现象。

卫生监督所的工作性质是以外勤监督执法为主,年龄大则势必影响工作正常开展,因此,需要不断有年轻的新鲜血液入注。队伍相对年轻,才能保证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可是,由于卫生监督所是参照公务员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但在公务员招考中却常常缺乏指标分配,导致许多卫生监督所近来几乎没有招录新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原防疫站转编而来的卫生监督员年龄越来越大、退休的人员越来越多,卫生监督员更新换代不及时,导致卫生监督所出现年龄断层、平均年龄偏大等状况,严重制约着卫生监督工作的发展。

4.编制内人员专业配置不合理

卫生监督所涉及医疗机构、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等多方面的监督执法工作,需要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作为卫生监督员进行监督检查,以便卫生监督工作做好做细。

调查结果显示,韶关市(县、区)卫生监督所编制内人员专业以医学专业为主,编制内医学专业人员比例高达68%、法学内专业人员比例为6%,其他专业人员为26%。目前,基层卫生监督所编制内人员专业较为单一,大部分是由以前防疫站(现疾控中心)转编而来的医学相关专业人员,严重缺乏临床医疗、法学、饮用水管理、公共场所管理等方面的相关专业人员,现有人员常常为“万金油”监督员,导致基层卫生监督所在监督、检查、指导的过程中出现不够专业、难以深入提高的情况。

(二)办公经费不足,车辆经费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韶关县区卫生监督所办公经费偏低,车辆经费不足,大部分县区卫生监督所无专项执法经费、办案经费,大部分县区卫生监督所需要发放工资外补贴,仅始兴、乳源两个县的工资外补贴为财政统发。

卫生监督所作为卫计系统的执法部门,并没有公、检、法等执法单位的执法经费、办案经费,基层卫生监督所的办公经费、车辆经费并不比其他行政部门的高,甚至要低于其他行政部门。而且,大部分基层卫生监督所已取消收费项目,卫生监督所的办公经费难以满足办公设备采购与维修、印刷办公资料、水电等日常开支的需要。

基层卫生监督所的主要工作在于日常卫生监督,卫生监督员的大部分时间用于下乡监督检查。而由于财政统筹车辆经费的不足,基层卫生监督所必须“节衣缩食”,从办公经费挤出部分资金,保证车辆能正常运行。另外,现阶段大部分基层卫生监督所的职工福利并不是财政统筹,需要单位自行解决职工福利,只能从本来就不多的办公经费中挤出资金来保证职工福利。由于办公经费短缺且没有专项执法经费,许多基层卫生监督所需要配备的办案执法设备、快速检测设备均无法配置到位,势必制约基层卫生监督工作的开展。

(三)科室设置参差不齐,无单独专业科室

由于基层卫生监督所卫生监督员严重不足,卫生监督所经济条件有限,基层卫生监督所均未设置专门的独立专业科室,通常是一个科室兼顾几个专业的监督工作,有的县市甚至只有一个监督科,负责全县市的卫生监督检查工作。这种“万金油”式的科室设置方式,并不利于卫生监督的持续发展。卫生监督员通常需要兼顾多方面的工作,而不能专注某一方面工作,使得卫生监督工作难以细化,并难以提高专业卫生监督的执法水平。

(四)社会认识不足,甚至有部分领导认识不到位

卫生监督所作为卫生行政法律法规的具体执行部门,却在社会中鲜为人知。有些政府部门甚至卫计系统内的部分领导干部对卫生监督所的工作职能认识也不到位,对卫生监督工作不理解更难以支持,这严重影响了卫生监督工作的开展。

(五)卫生监督地位尴尬,行政执法人员不是行政编制

我国卫生监督法律法规规定的执法主体大都是卫生行政机关,卫生监督所是参照公务员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是卫生行政机关下属的独立机构,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可是在执行卫生监督法律法规方面,卫生监督所又不具备独立的执法权力,必须通过卫生行政机关委托执法,需要经过卫生行政机关的层层审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卫生监督所对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

二、建议

(一)尽力配齐人员编制,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卫生监督执法能力

政府根据《卫生部关于切实落实监管职责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的意见》文件的要求给基层卫生监督所制定编制,并通过人事招考、人才引进等方式,招录一批以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专业为主、法律专业为辅的卫生监督执法人员,提高整体的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同时对现有的卫生监督员进行定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卫生监督员素质,强化卫生监督执法意识,并加大对卫生监督专家型高端人才和基层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二)加大经费投入,设定专项执法经费

政府应加大对基层卫生监督机构的办公经费、车辆经费投入。同时,作为卫计系统的执法部门,应该让卫生监督机构参照公检法系统,增加专项执法经费、办案经费,保证执法工作有序顺利进行。

(三)明确法律地位,实现执法主体与执法队伍统一

要明确卫生监督机构的法律地位,实现执法主体与执法队伍的统一,可以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将卫生监督机构独立出来作为综合执法部门,并结合立法,把卫生监督机构变为法定行政机关(如深圳的卫生计生综合执法局),使卫生监督机构能够行使法律所赋予的职责,做好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从而规避执法者本身就是违法的问题;(2)将卫生监督机构并入卫生行政机关内,作为卫生行政部门内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科室,专职管理卫生监督方面工作,行使卫生监督行政职能,实现执法主体与执法队伍均为卫生行政机关的统一。

(四)政府重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认知度

卫生监督所作为卫计系统的执法部门,需要政府重视、领导重视,同时需要其他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顺利进行。

上一篇:蚌埠市诚信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下一篇:小学英语组教研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