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

2024-07-04

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共8篇)

篇1: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实施意见

各科室:

为了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根据《甘肃省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实施办法》(甘语委〔2008〕28号)和《张掖市城市语言文字达标工作实施意见》(张政办发〔2008〕119号)的要求,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重大意义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和思维工具,是基本的文化和信息载体。语言文字服务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影响社会的发展进步,是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国家推广通用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把做好语言文字工作作为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提高语文应用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社会和谐,推进全市文明城市工作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

二、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目标要求

(一)用语方面

1.在办公、会议、面对社会公开讲话等公务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用语要以普通话为基本用语(国家法律规定可以使用方言或者少数民族语言的除外)。

2.50岁以下的工作人员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水平。

(二)用字方面

1.公务用字、用字、出版物用以及

公共场所宣传设施用字和网站面向公众的用字要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用字,不得使用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或出现错别字。

2.公务使用的语言文字,用语应当清晰、准确,用字应当规范、标准。

3.在公共场所的用字不得单独使用外国文字或者汉语拼音。需要配合使用外国文字或者汉语拼音的,应当采用以规范汉字为主、外国文字或者汉语拼音为辅的形式,规范汉字的字体应当大于外国文字或者汉语拼音。各类文件不得在汉字标题和行文中使用外国文字代替汉字表达,专业术语、缩略语确需使用外国文字的除外。

4.工作的文案人员汉字应用水平,要符合国家相应的规定。

三、扎实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

(一)开展“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将每年九月份的第三周作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以下简称“推普

周”)。要以“推普周”为契机,大力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甘肃省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实施办法》(甘语委〔2008〕28号)、《张掖市城市语言文字达标工作实施意见》(张政办发〔2008〕119号)文件精神,全面贯彻“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的推广普通话工作方针,开展职工知识竞赛、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普通话大赛以及街头宣传咨询、张贴宣传画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入推进普及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宣传教育,充分发挥法制宣传作用,带动全社会推广普及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字工作顺利开展。

(二)开展城市语言文字达标迎评工作。开展二类城市语言文字达标迎评工作,是贯彻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张掖市城市语言文字达标工作实施意见》的一项基本措施。制定语言文字迎评工作实施方案,统筹规划、分步推进、逐步实施,要围绕语言文字工作综合管理、普及普通话和社会用字管

理三个方面,以讲普通话、用规范字为重点。充分发挥国家公务员的带头作用,提高用语用字规范化水平,带动整个城市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确保评估达标工作任务的完成。

(三)开展普通话和汉字应用水平培训、测试工作。掌握并使用一定水平的普通话和汉语言文字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备的职业素质。根据市语委办要求,我局6名公务员参加普通话培训测试,50岁以下的其他工作人员进行普通话和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实行持普通话和汉字应用水平等级证书上岗制度,切实完成语言文字各项工作任务,使推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工作逐步走向法律规范的发展轨迹。

四、切实加强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领导

(一)设立语言文字工作组织机构。根据市语委办要求,成立张掖市招商局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由刘玉峰任组长,副局长王忠义具体负责,杨敬东同

志为联络员。负责指导、协调、管理和监督本单位语言文字工作和日常事务工作。

(二)建立部门分工责任制。制定语言文字规范化管理制度、规定等政策性文件,大力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加强检查、评比、指导工作,及时收集、整理有关语言文字工作的文件、图片、音像资料,建立完整的语言文字档案,以备检查。

(三)加强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的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板报、专栏、园地的作用,使干部职工了解规范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重要意义,增强规范用于的自觉性,努力营造我市迎评的良好氛围,创设良好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环境。

(四)按期完成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选定参加培训的同志要按照规定要求完成培训工作任务,其他同志做好普通话水平测试准备工作,按期保质保量完成普通话培训测试任务。

(五)实行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各科室要按期完成各自分工责任内的任务,对语言文字工作职责落实不到位、措施不得力,目标任务未完成,造成不良影响的科室将实行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篇2: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

(2005年12月29日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9号)

《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已由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于2005年12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5年12月29日

第一条

为了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管理,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及其管理和监督,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本市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丰富和发展,建设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适应的语言文字应用环境。

本市鼓励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第四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领导,将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纳入城市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所需人员和经费予以保证。第五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的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的管理和监督,其办事机构设在同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

市和区、县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编制、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规划;

(二)协调、指导、监督各部门、各行业的语言文字工作;

(三)组织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教育活动;

(四)指导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应用的培训和水平测试;

(五)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区、县人民政府的要求和部署,负责做好本区域内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

本市对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研究、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组织和个人予以表彰。

第七条

本市依法保障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限制。

第八条

下列情形,应当以普通话为基本用语:

(一)国家机关的公务活动用语;

(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和集体活动用语;

(三)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主持和采访用语,电影、电视剧用语,汉语文音像制品、有声电子出版物用语;

(四)本市召开或者举办的各类会议、展览、大型活动的工作用语。本市应当采取措施,推动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

第九条

依照本办法第八条规定以普通话为基本用语的,遇有下列情形,可以使用方言:

(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行公务和出版、教学、研究中确需使用方言的,以及戏曲、影视等艺术形式需要使用方言的;

(二)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主持,经市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使用方言的。第十条

下列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以下等级标准:

(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三级甲等以上;

(二)教师为二级乙等以上,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除教师以外的其他管理人员为三级甲等以上;

(三)普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为二级乙等以上;

(四)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以及影视话剧演员为一级乙等以上。对尚未达到前款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人员,应当分别情况进行培训。

本市应当采取措施,提高公共服务行业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直接面向公众服务的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达到三级甲等以上,其中广播员、解说员、话务员等特殊岗位人员的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乙等以上。

第十一条

下列情形,应当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用字:

(一)国家机关的公务用字;

(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用字;

(三)本市出版的汉语文出版物用字;

(四)影视屏幕用字;

(五)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名称、招牌用字;

(六)广告、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

(七)公共服务行业的服务用字;

(八)本市设计、制作,在境内使用的中文信息技术产品的用字和在本市注册的网站的网页用字;

(九)在本市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用字;

(十)本市召开或者举办的各类会议、展览、大型活动的用字。

第十二条

繁体字、异体字的保留或者使用,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有关规定。

题词和招牌中的手书字,提倡使用规范汉字。

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名称牌中含有手书繁体字、异体字的,应当在适当的位置配放规范汉字书写的名称牌。

第十三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教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编辑记者、中文字幕制作人员、校对人员以及誊印、牌匾、广告制作业文案工作人员等的汉字应用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第十四条

汉语文出版物、国家机关公文应当符合国家关于普通话、规范汉字、汉语拼音、标点符号、数字用法等的规范和标准。

国家机关公文、教科书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汇。新闻报道除需要外,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汇。第十五条

汉语文出版物、国家机关公文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应当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释。

公共服务行业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服务用字。招牌、告示、标志牌等需要使用外国文字的,应当用规范汉字标注。

第十六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在同级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协调和指导下,按照各自职责,管理和监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

(一)人事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开展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普通话和汉字应用水平的教育与培训;

(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语言文字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将语言文字规范化纳入教育督导、检查、评估的内容;

(三)文广影视、新闻出版、信息产业等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以及中文信息技术产品中的语言文字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

(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企业名称、商品名称以及广告中的语言文字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

(五)民政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名称中的语言文字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

(六)市政、市容环卫、绿化、地名、公安等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本市公共场所的设施等的语言文字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

(七)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将普通话和汉字应用水平纳入有关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的基本内容;

(八)质量技术监督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产品标志、说明等的语言文字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制定有关技术标准应当体现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

(九)商业、金融、旅游、体育、卫生、铁路、民航、城市交通、邮政、电信等行政管理部门或者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对公共服务行业的语言文字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

第十七条

市和区、县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有关单位的语言文字工作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可以向社会公示。

各级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应当建立监测工作网络,对各类媒体、公共场所用语用字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应当向社会公示。

第十八条本市设立的普通话和汉字应用水平测试专门机构,具体负责实施全市普通话和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工作。第十九条本市有关单位和人员,未按照本办法规定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予以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作出处理。

公共场所的招牌、设施等的用字违反本办法关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的规定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警告,并督促其限期改正。

企业名称、商品名称以及广告用字违反本办法关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的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违反其他法律、法规有关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予以处理。第二十条本市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不履行法定职责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一条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不按照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公民可以提出批评和建议。

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且拒不改正的单位,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可以在媒体上予以公示。

篇3: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

说到成就, 我以为具体有这样几个主要方面。

1. 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相关的语言文字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形成。具体包括:

(1) 全国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其中多数法律法规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公布以前就已制定的, 但有的规定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关, 现汇总于一个体系中。这方面除《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专项法律外, 还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中, 都有关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及其使用的规定。 (2) 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及其使用有关的地方性法规及规章。截至目前, 已有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10多个省会市、计划单列市制定了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及其使用有关的法规和规章。 (3) 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及其使用有关的行业性法律法规及规章。如《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商标法》《广告法》《广告语言文字管理暂行规定》《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地名管理条例》《关于地名用字的若干规定》等。 (4) 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有关的配套性规定, 如多种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细则”或具体实行的有关规定等。

2. 宣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取得很大成效。

(1) 通过媒体、网络、文件及各种相关会议和活动, 加强对语言文字立法及相关知识的宣传, 增强了社会大众的语言法制观念, 重视对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社会各界特别是使用语言文字较多的公务员、司法人员、教师、编辑记者、媒体人员、文学艺术人员、公共服务人员等, 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与相关主要法律的内容、规定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重视。例如在普通话与方言、简化汉字与繁体字的讨论中, 大多能够遵照有关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规定去对待。 (2) 结合每年的普通话宣传周活动, 广泛宣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作用、声望得到增强。 (3) 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全国性语言文字执法检查和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活动, 有力促进依法管理语言文字工作, 使语言文字的现代化、规范化、信息化和语言文字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3.据有关调查 (1) , 截至2000年, 全国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的人口比例为53.06%, 其中城镇比例达到66.03%;全国平时书写主要使用简化汉字的人口比例为95.25%;全国会或基本会认读汉语拼音的人口比例为68.32%。加上近10年的努力和发展, 还有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传媒、信息等的推动, 目前全国能说普通话的人口比例估计可能达到60%左右, 城镇能说普通话的人口比例可能达到70%左右, 而平时主要使用简化汉字书写的人口比例可能也有所上升。这就是说, 普通话在全国及城镇的普及率逐渐提高;简化汉字已成为绝大多数国人主要的书写文字;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在当代中国语言文字生活中充分显示其强盛的活力和主导作用, 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主体, 各民族语言文字共存的主体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和谐语言生活已基本建成, 这是近百年来中国语文现代化和新中国成立后60年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 特别是近10年来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宪法》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国家各项语言文字政策的丰硕成果和辉煌成就。

在回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以来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的时候, 我们也会发现, 这部法律本身及其施行当中有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1.怎样看待和对待《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其某些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在管理语言文字使用上, 只规定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和管理范围, 而没有作更具体更严格的规定;对违法者进行处罚方面, 只规定进行批评、教育, 最重的处罚只是“予以警告”和“限期改正”, 而没有作更严厉的处罚规定, 所以这部法律被视为是“软性法”, 这可能影响它的权威性。我认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在这方面之所以作此规定, 是从语言文字使用的特殊性质和社会语言生活实际考虑, 而不是对语言文字使用管理的放松或对违法行为的宽容。语言文字使用是否正确、规范, 是否合乎法律规定, 涉及的因素很多, 有观念、态度等问题, 也有语文水平和文化素质等问题, 还有心理、爱好、习惯等问题;对语言文字的社会使用, 主要是教育和引导, 处罚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其实, 国家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相关法律法规本身, 就充分表明国家、政府对通用语言文字及其社会使用的高度重视和明确态度。这是对通用语言文字使用者最大最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我们作为国家的公民, 理应自律并自觉贯彻执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正确对待和使用通用语言文字, 这是我们的权利和责任。然而令人遗憾的是, 现在社会上有些人的法制观念淡薄, 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了解也不多, 谈不上认真贯彻执行。据媒体报道, 河南漯河市委宣传部等6部门和组织, 于今年4月22日发出红头文件, 说要在该市深入开展“读《说文解字》、识繁体、解汉字”活动, 要求“每人读一遍《说文解字》, 并至少认识500个繁体字”, 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妥的, 至少可以说是不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有关规定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管的主要是行政、教育、媒体、工商及公共服务等部门在公务活动或公共服务中对语言文字的使用, 漯河市有关部门和组织这种做法是一种公务活动和行政行为, 这大概无可争辩。《说文解字》和繁体汉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承载着丰富、厚重的中华文化, 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作为《说文解字》作者许慎的家乡, 漯河市6个部门和组织, 如果采用其他方式, 如举行社会性、文化性、学术性、实用性等活动, 在该市提倡读读《说文解字》、识写繁体汉字, 那可能会取得较好效果。这也可以看出, 这些年来我们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宣传不够, 执法力度也不够强;同时由于这部法律的制定时间较短, 对有些相关问题的研究不够深透, 法律的有些规定不够具体细致, 而法律的“实施细则”又没有跟上, 这对法律的施行会有影响, 应尽快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细则》。另外, 与这部法律配套的有关语言文字及其使用的法律法规也有待制定。

2. 需要深入调查研究我国语言文字及

其使用的新情况新问题, 适时调整语言文字工作的思路与做法。进入21世纪, 在诸多国内外因素的影响下, 我们的国家、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取得了重大发展, 总体上呈现出兴旺而复杂的状况。语言文字及其使用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在语言本体方面, 各民族语言、各大小方言都发生了各种不同程度的变化, 作为全国通用语言的普通话也在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等方面发生一些变化, 如某些具体读音乃至音素、音位都有变化, 在词汇语法方面新词新义新用法和新构词法、新语法格式等层出不穷。在语言使用方面, 新出现的情况、问题也很多, 如各种语言、方言的使用, 在地域、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上的差别较大。对待语言关系、语言接触、语言影响、语言作用等, 各民族各地区各方言区域、各社会群体及个人的态度有所不同。如对待普通话和普通话推广, 大多数民族、地区以及个人从国家、民族、地区和个人利益和需要出发, 认为普通话地位高、影响大、用处多, 自觉接受普通话和普通话推广, 有的甚至自愿放弃自己的母语或方言, 不愿意接受双语或双言制, 直接转用普通话或当地汉语方言, 还有转用其他民族语言或方言的;而有的民族、地区、方言区域、社会群体或个人, 对普通话及普通话推广却持其他态度。情况相当复杂, 有些情况变化很大, 这就需要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并在政策、思路和做法上作必要的适当调整, 以使推广普通话或实施双语收到更大实效, 降低或消除负面影响。语言健康发展是国家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语言生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和基础。为了做好新世纪语言立法、执法和语言政策、语言规划的制定、修订, 促使我国语言文字健康发展、社会语言生活融洽和谐, 为国家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必须对新的语言国情及语言生活, 以及语言文字新变化新问题进行专题调查研究, 这是最重要的基础工程, 一点儿也不能省却或马虎。

3. 进一步加强并促进和谐语言生活建设。

这关系到国家、民族、地区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语言执法和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任务。经过半个世纪来的不懈努力, 特别是近10年来的协调工作, 我国的和谐语言生活已基本形成, 其具体表现是: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主体, 各民族语言文字及方言共存的主体性与多样性的语言生活协调发展;这当中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语言问题, 如某些语言关系不够融洽, 普通话和方言的碰撞时有发生, 母语与外语不太协调, 简繁汉字存在争论, 语言文字使用有的比较混乱, 语文素质有待提高, 等等, 但从总体上看, 在比较长的时期里, 绝大多数语言、方言保持着活力, 有不少语言、方言的活力还有不同程度的增强, 其语言功能正常发挥, 社会语言交际没有发生太多障碍, 也没有出现影响国家和社会稳定、发展的语言问题。我认为, 为进一步加强并促进我国和谐语言生活建设, 应当重视并做好以下几件重要工作。 (1) 切实保障公民选择、学习、使用语言的权利, 努力提高全民族语文素质。 (2) 继续坚持各民族语言平等共存、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及时发现和处理好各种语言关系。 (3) 继续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性质和作用, 加强推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加大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民族地区的推普力度, 进一步提高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声望, 增强其活力, 扩大其语言生活中的主导作用, 并显示其实际具有的“大华语”的功能。 (4) 在民族地区实行双语政策, 有效保护弱势、濒危的语言、方言。 (5) 关注并扶持弱势群体语言, 如农民工群体、各种移民群体、残疾人群体等的语言。

注释

篇4: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

主持人:乐乐

赛前复习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须知:

一、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的汉语文教材,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二、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为播音用语的,须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批准。

三、公共服务行业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服务用字。因公共服务需要,招牌、广告、告示、标志牌等使用外国文字并同时使用中文的,应当使用规范汉字。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

四、下列情形,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

(一)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二)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三)招牌、广告用字,(四)企业事业组织名称;(五)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参赛试题

1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是()。

A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B方言和繁体字

2广播电台、电视台以()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A普通话

B方言

3公共服务行业以()为基本的服务用字。

A规范汉字

B繁体字

4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是()。

A规范汉字

B英文

篇5: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

(2006年5月26日福建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的管理,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的规范汉字。

第三条 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领导,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负责指导、协调、管理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其办事机构设在同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

省人民政府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制定和组织实施全省国家语言文字工作规划;组织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活动;指导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应用的培训和水平测试工作;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五条 地方各级国家机关、社会团体负责管理和监督本单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

下列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进行管理和监督。

(一)人事行政管理部门对国家机关的用语用字进行管理和监督;

(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学校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进行管理和监督,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使用列入对学校督导、检查、评估和考核的内容;

(三)广播电视、新闻出版、通信、信息产业等行政管理部门分别对广播、电视、出版物、网络以及信息技术产品的用语用字进行管理和监督;

(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名称、商品名称、商标以及广告、招牌的用语用字进行管理和监督;

(五)民政行政管理部门对地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名称的用字进行管理和监督;

(六)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用语用字进行管理和监督;

(七)公安机关对居民身份证、户口簿中公民的姓名用字进行管理和监督。

第六条 省、设区市人民政府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按照国家有关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标准和评估办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和管理实施评估,评估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其他有关部门对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和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第八条 下列情形以普通话为基本用语,国家法律规定可以使用方言或者少数民族语言的除外。

(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办公、会议、面对社会公开讲话等公务讲话等公务活动时的用语;

(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用语;

(三)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主持和采访用语,影视用语,汉语文音像电子出版物的用语;

(四)商业、旅游、文化、体育、铁路、民航、城市交通、邮政、电信、银行、保险、医院等公共服务行业的服务用语。

第九条 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和其他交往活动,可以根据需要使用方言。

第十条 下列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下列等级标准:

(一)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为一级乙等以上水平,其中省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为一级甲等水平;

(二)教师和申请教师资格的人员为二级乙等以上水平,其中语文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学老师为二级甲等以上水平,普通话语音老师为一级乙等以上水平;

(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三级甲等以上水平;

(四)公共服务行业中直接面向公众服务的广播员、解说员、话务员、导游等为二级乙等以上水平。

对普通话水平未达到规定等级标准的人员,所在单位负责组织并督促其参加培训。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持证上岗的或者国家对普通话等级标准有其他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一条 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由省人民政府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批准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机构具体实施。

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由省人民政府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发。

第十二条 每年九月份第三周为“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负责组织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新闻媒体负责宣传周活动的宣传报道,学校负责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推广普通话宣传教育活动。

第十三条 下列情形应当以规范汉字基本用字:

(一)公务用字;

(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用字;

(三)汉语文出版物用字;

(四)影视屏幕用字;

(五)公共服务行业用字;

(六)道路、建筑物的名称标志以及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

(七)广告、招牌用字;

(八)商品包装、说明用字;

(九)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名称用字、人名用字;

(十)汉字信息技术产品的用字;

(十一)网站面向公众的用字。

第十四条 广告中使用的语言文字,用语应当清晰、准确,用字应当规范、标准。

建筑物的命名要遵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使用不科学、不规范、名不副实、格调低俗的名称。

第十五条 招牌中的手书字、提倡使用规范汉字。

在公共场所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的手书招牌、应当在明显的位置配放规范汉字的招牌。

第十六条 在公共场所的用字不得单独使用外国文字或者汉语拼音。需要配合使用外国文字或者汉语拼音的,应当采用以规范汉字为主、外国文字或者汉语拼音为辅的形式,规范汉字的字体应当在于外国文字或者汉语拼音。

各类汉语文出版物不得在汉字标题或者行文中将汉字表达的词汇用外国文字代替,专业术语、缩略语确需要使用外国文字的除外。

第十七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教师、医务人员、编辑、记者、汉字字幕制作人员、校对人员、学生以及从事印章、牌匾、广告制作等工作的文案人员的汉字应用水平,应当符合国家相应的规定。

第十八条 公民和新闻媒体可以对社会用语用字进行监督,对违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律法规、不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和标准使用语言文字的,可以提出批评和建议。

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不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和标准使用语言文字的,由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予以批评教育,并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广告、招牌用字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相关责任人给予警告,责令限制改正;拒不改正的,责令拆除,并处一千元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地名标志用字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相关责任人给予警告,责令限制改正;拒不改正的,按照有关规定予处罚。

第二十条 有关部门未能按照本办法第五条规定履行职责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通报批评。

篇6: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

【发布文号】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公告第47号 【发布日期】2007-05-31 【生效日期】2007-09-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

(2007年5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2007年5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7号公布 自2007年9月1日起施

行)

第一条第一条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组织和个人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时,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第三条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第四条第四条 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蒙古语言文字的使用,适用《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言文字工作条例》的规定。蒙古语言文字也是自治区的通用语言文字,自治区各级国家机关执行职务时,可以以蒙古语言文字为主。

第五条第五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的管理和监督。

第六条第六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履行各自职责:

(一)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学校、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评估的内容;

(二)人事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对国家工作人员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应用的教育和培训;

(三)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应当对广播、电影、电视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

(四)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应当对各类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

(五)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企业名称、商品名称、广告等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

公安、民政、建设、交通、文化、体育、卫生、旅游、信息产业等行政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

第七条第七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所需人员和经费予以保障。

第八条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九条第九条 使用汉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第十条第十条 学校、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使用汉语言文字进行教育教学时,应当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教育教学用语用字。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在公务活动中使用汉语言文字时,应当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工作用语用字。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公共服务行业使用汉语言文字提供公共服务时,应当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服务用语用字。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主持和采访,电影、电视剧等音像制品及舞台艺术表演使用汉语时,应当使用普通话。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下列情形使用汉文时,应当使用规范汉字:

(一)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等出版物用字;

(二)影视屏幕、电子屏幕、舞台字幕用字;

(三)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用字;

(四)招牌、广告用字;

(五)名称牌、指示牌、标志牌、标语、会标、告示、公章用字;

(六)证书、奖状、奖牌(杯)、执照、报表、票据、门票用字;

(七)病历、处方、体检报告用字;

(八)商品的包装和说明用字;

(九)其他面向社会公众的标识性用字。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公共场所的汉文题词和手书招牌,提倡使用规范汉字。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繁体字和异体字的保留和使用,依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公共场所的牌匾,广告牌以及标志牌的文字缺损时,应当及时修复。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以汉语为工作、学习用语的下列人员应当分别达到相应的普通话等级标准:

(一)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应当达到一级水平,自治区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应当达到一级甲等水平。

(二)教师应当达到二级以上水平,其中汉语文教师、对外汉语教学教师应当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普通话测试员和培训课教师应当达到一级水平;以少数民族语言授课为主的民族学校的汉语课教师应当达到三级甲等以上水平。

(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当达到三级甲等以上水平。

(四)公共服务行业的播音、解说、话务、导游等特定岗位人员应当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

(五)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应当达到三级甲等以上水平,其中播音、主持和影视话剧表演专业毕业生应当达到一级水平,师范类中文专业毕业生应当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师范类其他专业毕业生应当达到二级以上水平。

尚未达到前款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人员应当接受普通话培训和测试。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以汉文为工作用字的国家工作人员,汉语文教师、对外汉语教学教师,汉文编辑、记者、校对、字幕操作员和使用汉文制作广告、牌匾的人员,高等学校学生,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接受汉字应用水平培训测试,获得相应的等级证书。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自治区、盟市、高等学校及相关行业的汉语言文字培训测试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和汉字应用水平等级测试。其等级证书由自治区主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部门颁发。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违反有关规定,不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使用语言文字的,公民可以提出批评和建议。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的,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部门会同有关行政部门下发整改通知书,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由有关部门依照规定做出处理。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和第十七条规定的,由本办法第六条所列行政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责令其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警告,并督促其限期改正。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主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部门或者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的,由上级机关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依法予以行政处分。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

篇7: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

(2016年12月2日湖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旅游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健全旅游业发展综合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安全、行政执法以及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旅游业的指导、协调、管理、服务和监督工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旅游工作。

第三条省旅游主管部门应当统筹组织全省整体旅游形象的推广工作,组织、协调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应当宣传推广本行政区域旅游资源和旅游品牌。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新闻媒体应当开展文明旅游宣传教育,引导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和旅游地居民增强文明旅游意识、遵守公共文明秩序,倡导和培养健康、文明、环保的旅游方式。

第四条鼓励和引导旅游经营者、旅游从业人员依法成立或者志愿加入旅游行业组织。

旅游行业组织应当制定行业服务规范,加强行业自律,引导会员遵纪守法、诚信经营,维护旅游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和会员合法权益,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

第五条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旅游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可以依法要求赔偿或者投诉、起诉。

第二章旅游规划与促进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差异发展,有序、有效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战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对本行政区域的旅游资源进行普查、评估、登记,建立旅游资源信息库,协调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旅游发展规划和重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应当体现生态保护要求,突出本地旅游资源特点,符合市场需求。

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文化、农业、林业、水利、交通运输等部门在编制与旅游业发展相关规划时,应当征求同级旅游主管部门的意见。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对本级人民政府编制的旅游发展规划和重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旅游业发展需要,统筹安排通往旅游景区的交通建设项目,合理布局旅游交通线路,在通往主要景区的道路设置旅游指示标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合理规划、建设游客集散服务中心、游客休息站点、医疗救护站点、厕所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全省重大旅游项目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利用荒山、荒地、荒坡、废弃矿山、石漠化土地等开发旅游项目。

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推进旅游标准化管理工作。旅游主管部门会同标准化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旅游行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应当在春节、国庆节等法定节假日期间,向社会发布主要景区的客流量、游览舒适度指数以及旅游饭店接待状况等与旅游者相关的服务信息。

第十二条鼓励金融机构为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提供信贷产品、融资担保及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

鼓励保险机构开发面向旅游经营者、旅游者的旅游保险产品。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进高等院校、职业培训机构与旅游经营者合作设立旅游人才培训、创业基地,扶持旅游人才培养。第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引导旅游经营者依托本地自然、人文等资源,开发历史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研学旅游、养生旅游、会展旅游等旅游产品,推动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协调发展。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旅游业发展需要,规划建设房车露营地、自驾游基地,完善自驾旅游服务保障体系,为自驾旅游者提供道路指引、医疗救助、安全救援等方面的服务。

第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并组织实施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将乡村旅游纳入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现代农业、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整体布局,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指导、扶持城镇和乡村居民利用自有住宅或者其他条件依法从事旅游经营活动。鼓励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镇,着力培育特色旅游村镇。

第十六条省旅游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质量技术监督、农业等部门制定并推行乡村旅游规范标准和等级评定体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应当对乡村旅游的接待设施、安全管理、环境保护、服务质量、特色项目等方面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乡村旅游经营者规范经营,提高服务质量。

第三章旅游经营

第十七条从事旅游经营活动的组织或者个人应当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法律法规规定需经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许可的,应当取得相应的许可。

俱乐部、车友会、协会以及其他召集旅游者的组织和个人,未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的,不得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旅游经营活动。

从事导游活动,应当依法取得导游证。禁止伪造、变造导游证。

第十八条旅行社具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可以被认定为欺骗、强制旅游购物:

(一)旅行社未经旅游者书面同意,安排购物的;

(二)旅行社、导游、领队对旅游者采取人身威胁、恐吓等手段,强迫旅游者购物的;

(三)旅行社或者导游、领队安排的购物场所属于非法营业或者未向社会公众开放的;

(四)旅行社、导游、领队安排的购物场所销售商品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

(五)旅行社、导游、领队明知或者应知安排的购物场所的经营者有严重损害旅游者权益记录的;

(六)旅行社、导游、领队收取购物场所经营者回扣等不正当利益的;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旅行社、导游领队及购物场所经营者通过安排购物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

第十九条从事旅游营运的客运车辆、船舶经营者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未经道路、水路运输管理机构的许可,不得经营旅游客运业务;道路、水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将许可从事旅游客运业务的车辆、船舶等相关信息告知旅游主管部门。

旅游客运车辆、船舶的经营者应当按照旅游运输合同提供运输服务,不得擅自变更旅游运输线路,不得擅自更换运输车辆、船舶,不得擅自搭载与旅游团队无关的人员,不得中途甩团甩客。因未按照约定路线运输或者擅自变更运输工具增加的运输费用,旅行社和旅游者有权拒绝支付。降低服务标准的,应当退还多收的费用。

第二十条景区可以利用公共媒体、移动多媒体、智能终端等信息化平台,实行景区门票预约预售,及时公布景区内旅游者流量。

在旅游高峰期,景区应当启动以下调控措施:

(一)周边道路、区内停车、公交车辆等交通运力错峰接待机制;

(二)分时入园、景点限时逗留、快速通道等旅游者疏导分流机制。

游客数量达到景区最大承载量时,应当暂停游客进入景区。第二十一条景区应当加强客运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的运行管理,在醒目位置公示限载人数和安全使用警示牌,并定期进行检验。

景区应当在存在安全风险的路段、观光区设置安全警示牌,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景区应当合理布局旅游商品销售、餐饮、住宿、演艺等经营服务网点,引导经营者依法经营。第二十二条经营高空、高速、水上、潜水、探险等高风险旅游项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经营许可,并建立安全管理、风险防范与应急处置制度,配备相应的安全管理和救护设备、人员,按照国家规定购买高风险旅游责任保险。

高风险旅游项目经营者应当以明示的方式事先告知旅游者安全防护事项和可能存在的风险,提示旅游者购买旅游意外保险。

第二十三条通过网络经营旅行社业务的,应当依法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在其网站首页或者从事经营活动的主页醒目位置公开其营业执照登载的信息或者其营业执照的电子链接标识,并标明其业务经营许可证信息。旅行社新增网络旅游经营业务的,应当书面告知其所在地县级旅游主管部门。

网络旅游经营者应当与旅游者签订纸质或者电子形式的合同,提供真实、可靠的旅游服务信息,选择具有相应经营资质的经营者为旅游者提供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娱乐等代订服务。

第二十四条乡村旅游经营者开设旅游项目、提供旅游服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乡村旅游经营者不得在山体滑坡、地表塌陷、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易发的危险地带开展旅游经营活动。

第四章旅游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旅游市场综合监管责任清单,向社会公开旅游主管部门以及工商行政管理、公安、消防、价格、质量技术监督、安全生产、交通运输、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卫生、气象等部门的执法权限,对辖区内旅游市场实施监督管理,查处各种旅游违法行为。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统筹协调、部门联动、属地管理、常态监管的执法机制,完善旅游执法信息共享机制。

第二十六条省旅游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省统计主管部门完善旅游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方法,建立科学的旅游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开展全省旅游产业监测。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应当完善旅游信息统计制度、旅游信息发布制度、旅游信息监管制度,准确提供旅游市场信息。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公安、工商行政管理、通信管理、金融等有关部门应当加强互联网在线旅游经营监督管理,规范互联网在线旅游经营秩序。

第二十八条高风险旅游项目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由下列部门依法进行监管:

(一)利用滑翔机、载人气球、载人飞艇等实施高空旅游项目的,由民用航空管理部门监管;

(二)利用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实施高速旅游项目的,由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监管;

(三)利用摩托艇、游艇、游船等实施水上旅游项目的,由海事部门监管;

(四)从事蹦极、攀岩、潜水等体育旅游项目的,由体育部门监管。

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对高风险旅游项目安全监管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九条民族宗教事务、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水利、农业、林业、文化、体育、文物等部门负责核定所主管的景区最大承载量,加强对景区开放条件的监督检查。

景区主管部门核定景区最大承载量应当征求旅游、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意见,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条旅游从业人员在旅游活动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价格欺诈、强迫交易、欺骗诱导游客消费;

(二)侮辱、殴打、胁迫游客;

(三)不尊重旅游目的地或者游客的宗教信仰、民族习惯、风俗禁忌;

(四)传播低级趣味、宣传迷信思想;

(五)法律、法规以及规章认定的其他不文明行为。第三十一条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扰乱航空器、车船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秩序;

(二)破坏公共环境卫生、公共设施;

(三)不尊重旅游目的地社会风俗、民族生活习惯;

(四)损毁、破坏文物古迹;

(五)参与赌博、色情、涉毒活动;

(六)不顾劝阻、警示从事危及自身以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活动;

(七)违反野生动植物保护规定,破坏生态环境;

(八)违反旅游场所规定,严重扰乱旅游秩序;

(九)法律、法规以及规章认定的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其他行为。第三十二条省旅游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本省不文明旅游行为记录制度。

旅游从业人员、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因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规定的行为,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纳入旅游从业人员、旅游者不文明行为记录,并向社会公布。

旅游从业人员、旅游者不文明行为记录形成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应当向行为人通报不文明行为记录信息,提示其采取补救措施。

第三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消防、工商行政管理、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应当根据乡村旅游经营的实际情况,出台适应乡村旅游发展的监督管理措施。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对乡村旅游经营者的旅游安全教育和监督检查。第三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旅游投诉处理制度,指定旅游主管部门为统一的旅游投诉受理机构,公布旅游投诉电话、网站等,及时处理旅游投诉。

旅游主管部门收到投诉后,对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告知投诉者,并说明理由;对符合受理条件且投诉事项属于旅游主管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应当在六十日内办结,并告知投诉者;对于投诉事项属于其他部门职责范围内的,旅游主管部门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移交,其他部门应当在六十日内办结,并自办结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将办理结果反馈给旅游主管部门,由旅游主管部门告知投诉者。投诉事项简单或者属于紧急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伪造、变造导游证的,由旅游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不核定、公布景区最大承载量;

(二)不依法审批旅游相关许可事项;

(三)不依法受理、处理旅游举报和投诉,查处旅游违法行为;

(四)不履行旅游市场监督管理职责;

(五)不依法履行高风险旅游项目安全监管职责,造成旅游安全事故的;

(六)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行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了处罚的,从其规定。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八条本办法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2008年11月28日湖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湖南省旅游条例》同时废止。

为什么是“办法”不是“条例”?

从1997年至今,湖南先后经历了《湖南省旅游管理条例》《湖南省旅游条例》两部地方性旅游法规的更迭。而针对我国首部《旅游法》的颁布实施,湖南省直接出台了对应的“实施办法”。2016年12月2日,它在湖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上获全票通过。“《办法》重在可操作性。目前,云南、浙江、北京等省市都以修订省《旅游条例》形式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相比之下,湖南出台的《办法》提出了更为具体可行的实施措施。”湖南省旅游局政策法规处负责人肖自裕解释。

新出台的《湖南省实施<旅游法>办法》共分六个章节,主要在旅游规划与促进、旅游经营、旅游监督管理等方面针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旅游市场主体、旅游者作出相应规定,并对相应的法律责任作出说明。

消灭“真空地带” 这部法规有点“潮”

可以看到,这部《办法》仔细读来其实亮点颇多,囊括了不少“时髦词”和前卫的旅游规划思路。比如:

要全域游,也要差异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差异发展,有序、有效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战略。”

结合本地特色,发展新业态——“应当鼓励和引导旅游经营者依托本地自然、人文等资源,开发历史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研学旅游、养生旅游、会展旅游等旅游产品,推动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协调发展。” “规划建设房车露营地、自驾游基地,完善自驾旅游服务保障体系。”

俱乐部、车友会、协会要招客,先拿执照——“俱乐部、车友会、协会以及其他召集旅游者的组织和个人,未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的,不得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旅游经营活动。”

“真空地带”各自认领——利用滑翔机、载人气球、载人飞艇等实施高空旅游项目的,由民用航空管理部门监管;利用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实施高速旅游项目的,由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监管;利用摩托艇、游艇、游船等实施水上旅游项目的,由海事部门监管;从事蹦极、攀岩、潜水等体育旅游项目的,由体育部门监管。

游客也不能“任性”——第三十一条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不得扰乱航空器、车船等公共交通工具秩序;不得不尊重旅游目的地社会风俗,不能损毁、破坏文物古迹,参与赌博、色情、涉毒活动等。“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纳入旅游从业人员、旅游者不文明行为记录,并向社会公布。

篇8: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C

2、(单选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办法》规定,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建立应对处置恐怖事件指挥体系,设立的三级指挥机构不包括()。A.县市(区)B.自治区 C.州市(地)D.乡(镇)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C

3、(单选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第三条规定,下列行为不被认定为恐怖活动的是()。

A.在网上评论关于恐怖活动的新闻 B.容留恐怖份子在家组织会议 C.开车接送恐怖份子

D.在朋友圈散播恐怖活动视频 正确答案:A

用户选择:A

4、(单选题)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办法》的规定,恐怖事件的有关信息,由()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统一发布。A.县级 B.自治区 C.乡级 D.市级

正确答案:B

用户选择:B

5、(单选题)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办法》第十九条,物流运营单位发现违禁品的,不应当()。A.予以隔离 B.予以封存 C.向公安机关报告 D.予以销毁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D

6、(单选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机关调查恐怖活动、极端主义活动嫌疑人员,可以依法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盘问 B.传唤 C.拘留 D.检查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C

7、(单选题)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办法》的规定,()是恐怖主义的思想基础。A.民族主义 B.自由主义 C.资本主义 D.极端主义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D

8、(单选题)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办法》的规定,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宗教事务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管理的范围?()A.境外宗教组织 B.宗教活动 C.宗教教职人员 D.宗教活动场所

正确答案:A

用户选择:A

9、(单选题)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办法》的规定,()以上人民法院在审判刑事案件的过程中,可以依法认定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A.高级 B.初级 C.中级 D.地方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C

10、(单选题)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办法》,应当实行安全查验制度的物流运营单位不包括()。A.货运 B.邮政 C.送餐 D.快递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C

11、(多选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办法》规定,电信、互联网、金融、住宿、长途客运、机动车租赁等业务经营者、服务提供者,应当对客户身份信息进行()。A.信息备案 B.实名登记 C.查验 D.搜身检查

正确答案:ABC

用户选择:BC

12、(多选题)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办法》的规定,下列哪些恐怖活动罪犯、极端主义罪犯应该由监狱、看守所、社区矫正机构等分别进行教育改造、矫正?()A.被判处拘役的

B.裁定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 C.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 D.被判处管制、缓刑的

正确答案:ABCD

用户选择:CD

13、(多选题)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办法》的规定,反恐怖主义、反极端主义工作坚持的原则包括()。A.先发制敌、保持主动 B.专群结合、全民参与 C.防范为主、惩防结合 D.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正确答案:ABC

用户选择:AC

14、(多选题)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办法》的规定,下列哪些恐怖活动罪犯、极端主义罪犯应该由监狱、看守所单独关押?()A.对抗教育改造且有暴力倾向的

B.服刑期间又犯罪或煽动、教唆其他罪犯违法犯罪的

C.恐怖活动、极端主义犯罪组织中的首要分子、共同犯罪中的主犯和罪行重大的 D.社区矫正失败的

正确答案:ABC

用户选择:AD

15、(多选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办法》规定,()有义务协助、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反恐怖主义、反极端主义工作。A.个人 B.邻国 C.宗教组织 D.单位

正确答案:AD

用户选择:AC

16、(多选题)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办法》的规定,在()情况下,重点目标的管理单位和有关单位应当根据情况,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提升安全防范等级,控制重要部位、重要设施的出入口和外围区域,必要时设置防爆设备、安检设备、车辆阻挡装置等。A.战争期间 B.突发紧急事件 C.特殊敏感时期 D.大型活动举办期间

正确答案:BCD

用户选择:BD

17、(多选题)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办法》的规定,反恐怖主义、反极端主义工作应当()。A.尊重习俗、保障人权 B.标本兼治、综合施策 C.依法打击、宽严相济 D.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正确答案:ABC

用户选择:AC

18、(多选题)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办法》,宗教事务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的管理。A.境外宗教组织 B.宗教活动 C.宗教活动场所 D.宗教教职人员

正确答案:BCD

用户选择:AD

19、(多选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第三条规定,下列哪些行为被认定为恐怖活动?()A.为恐怖分子提供技能培训 B.制作视频传授恐怖袭击方法 C.准备实施恐怖活动 D.协助招募恐怖分子

正确答案:ABCD

用户选择:ACD

20、(多选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办法》规定,货运、邮政、快递等物流运营单位,发现违禁品的,应当予以(),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A.隔离 B.封存 C.销毁 D.退回

正确答案:AB

用户选择:AB

21、(判断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县市(区)应对处置恐怖事件指挥机构负责指挥在县市(区)范围内发生的恐怖事件的应对处置。没有反恐怖领导机构的,由当地公安机关行使指挥权。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对

22、(判断题)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办法》的规定,对刑满释放前经评估仍有社会危险性的恐怖活动、极端主义罪犯,监狱、看守所应在该罪犯刑满释放前三个月内将危险性评估结果和安置教育建议报送罪犯服刑地的中级人民法院。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用户选择:对

23、(判断题)恐怖主义是指通过暴力、破坏、恐吓等手段,制造社会恐慌、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财产,或者胁迫国家机关、国际组织,以实现其政治、意识形态等目的的主张和行为。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对

24、(判断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反恐怖主义、反极端主义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将反恐怖主义、反极端主义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对

25、(判断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级以上人民政府会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边境地区管理,建立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边境防控体系。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用户选择:对

26、(判断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恐怖事件的有关信息,由县级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统一发布。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用户选择:对

27、(判断题)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办法》的规定,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应当向上一级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报告工作,紧急情况应当立即上报,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对

28、(判断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办法》规定,公安机关传唤恐怖活动、极端主义活动嫌疑人员,无须书面传唤或出示工作证件。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用户选择:对

29、(判断题)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办法》的规定,初级以上人民法院在审判刑事案件的过程中,可以依法认定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用户选择:对

30、(判断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建立应对处置恐怖事件指挥体系,设立自治区、州市(地)、县市(区)三级指挥机构,实行指挥长负责制。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上一篇:写雪作文汇总下一篇:小学教师工作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