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研究选择题

2024-06-30

社会调查研究选择题(共6篇)

篇1:社会调查研究选择题

1.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特征是(ABCDE)。A.专门性 B.系统性 C.客观性 D.针对性 E.实证性 F.相关性 2.社会的基本要素是(BCF)。

A.地理环境 B.自然环境 C.人口 D.个人 E.阶层 F.文化

3.被认为提出现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起源的分析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的是(C)。A.中国人 B.古印度人 C.古希腊人 D.古罗马人

4.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社会调查研究没有取得很大进展。它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是在(C)。A.中国共产党十一大以后 B.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C.中国共产党十三大以后 D.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以后

5、初级社会群体主要是指(ADE)。

A、家庭 B、政府 C、政党 D、村落 E、非正式组织 F、军队

6、二十世纪20年代以后,社会调查研究的重心转移到了(A)。A、美国 B、苏联 C、德国 D、英国

7、美国最著名的民意测验机构是(C)。A、兰德 B、哈里斯 C、盖洛普 D、赛林格

8、历时七年之久完成社区研究杰作《定社会概况调查》的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是(C)。A、费孝通 B、陈翰笙 C、李景汉 D、陶孟和

9、目前国外流行的社会调查研究的哲学理论基础主要是(B)。

A、人本主义 B、实证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D、逻辑主义

10、各种具体的资料收集方法之中,属于直接调查方法的是(ABC)。A、访谈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文献法 E、问卷法 F、抽样法

11、社会调查研究的类型按目的可划分为(AC)。A、描述性研究 B、预测性研究C、解释性研究D、定性研究 E、定量研究F、探索性研究

12、纵贯研究的主要形式有(BCD)。

A、预测性研究 B、趋势研究,C同期群研究D 追踪研究 E截面研究F、历时研究

13、按调查对象的范围,社会调查研究的类型主要有(ABE)。A、普查B、抽样调查C、重点调查D、典型调查E、个案调查F、会议调查

14、个案调查是一种(A)。A、定性研究方法B、定量研究方法 C、定性为主兼有定量的研究方法D、定量为主兼有定性的研究方法

15、一般而言,社会调查研究可以分为以下阶段,即(BDEF)。A、确定课题阶段B、准备阶段C、设计调查方案阶段D、调查阶段 E、分析阶段F、总结阶段

16、社会调查研究必须遵循的原则概括起来主要有(ABDEF)。A、客观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C全面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E、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F、伦理道德原则

17、在对社会现象进行测量时常用的四种变量概念中,属于定性变量的是(A)。A、定类变量B、定序变量C、定比变量D、定距变量

18、只反映质的区别,而不反映量的差异的变量是(B)。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自变量D、因变量

19、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增加或减少),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衡的变动时,这种关系称为(C)。A、正相关B、负相关C、直线相关D、曲线相关 20、命题是指社会上普遍存在的(ABDE)。A.公理 B.定理 C.理论 D.假设 E.学说 F.经验概括

21、探索性研究的方法主要有(BDF)A.确定课题 B.查阅文献 C.形成观点搜集资料 D.咨询 E.搜集资料 F.实地考察

22、设计社会调查研究方案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有(ABCDF)。

A、实用性B、系统性C、时效性D、经济性E、准确性F、弹性

23、社会测量的要件有(ABDF)。A.测量对象 B.测量工具 C.测量方式 D.测量规则 E.测量内容 F.测量数值

24、社会测量的四个层次之间有兼容性,它们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应当是(B)。A.定比测量、定距测量、定序测量、定类测量 B.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比测量 C.定类测量、定距测量、定序测量、定比测量 D.定序测量、定类测量、定距测量、定比测量

25、每一个测量对象的属性和特征只能以一个数字或符号来表示,指的是(C)。A.准确性 B.完整性 C.互斥性 D.唯一性

26、目前,人们大都按照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的主张,将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的过程分为以下阶段(ACEF)。A、概念的形成B、概念的筛选C、概念的界定 D、概念的分解E、选择测量指标F、编制综合指标

27、检验测量的信度,通常的方法有(ACE)。

A、再测法B、比较法C、分半法D、因果法E、复本法F、相关法

28、一项测量的结论在普遍应用时的有效性是指(B)。A、内在效度B、外在效度C、效标效度D、结构效度

29、抽样存在的必要性缘于总体本身所具有的(D)。A.普遍性 B.复杂性 C.同质性 D.异质性 30.抽样的一般步骤有(ABCDEF)。A.确定总体 B.制定抽样框 C.决定样本容量 D.决定抽样组织形式 E.抽取样本 F.评估样本

31、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叫(C)。A、总体B、样本C、抽样单位D、抽样元素

32、关于样本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叫(A)。A、统计值B、平均值C、估计值D、参数值

33、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抽样主要解决的是(B)。A、调查资料的收集问题B、调查对象的选取问题

C、节约人力、财力和时间的问题D、从个别认识一般的问题

34、在总体规模较小、调查所涉及的范围较窄的情况下,既节约又效果好的抽样类型是(B)。A、便利抽样B、主观抽样C、配额抽样D、滚雪球抽样

35、非随机抽样的方式有(BDEF)。

A、类型抽样B、主观抽样C、整群抽样D、定额抽样E、偶遇抽样F、滚雪球抽样

36、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ACE)。

A、直接抽样法B、分类法C、随机数表法D、分阶段法E、抽签法F、配额法

37、当今社会的任何文献都必须具备的特性是(BCE)。

A、必须有文字符号B、必须有知识内容的表现C、必须有一定的客观物质载体 D、必须有一定的价值E、必须有人类的记录行为F、必须公开

38、按照资料来源的不同,文献可分为(ABEF)。A.个人文献、B.社会组织文献 C.手工文献 D.印刷文献 E.大众传播媒介文献 F.官方文献 39.文献法的基本步骤包括(ADF)。A.文献搜集B.文献阅读 C.文献筛选 D.摘录信息 E.文献整理 F.文献分析 40.查找文献要尽可能主要采用(B)。A.参考文献查找法 B.检索工具查找法 C.计算机查找法 D.综合查找法

41、摘取信息一般的步骤是(ABCE)。A、浏览B、精读C、筛选D、分类E、记录F、分析

42、现代社会最常用的抽样调查使用的主要调查方法就是(C)。A、文献法B、访谈法C、问卷法D、观察法

43、问卷封面信的内容主要包括(ABCD)。

A、调查的主办单位或个人身份B、调查的内容和范围C、调查的目的 D、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E、调查的类型F、调查的方法

44、最为简单、同时也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量表是(A)。A.总加量表 B.语义差异量表 C.累积量表 D.态度量表 45.问卷法的实施步骤包括(BCDE)。A.确定内容 B设计问卷 C选择调查对象 D.分发问卷 E回收问卷 F.分析问卷 46.问卷中的问题基本上可分为(ABCE)。A.背景性问题 B.客观性问题 C.主观性问题 D.态度性问题 E.检验性问题 F.社会性问题

47、在设计问卷时,敏感性强、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应该安排在问卷的(D)。A、任意位置B、前面C、中间D、后面

48、实践证明,报刊问卷和网上传达问卷的最终回复率一般为(A)。A、10%-20% B、30%-60% C、50%-80% D、接近100%

49、问卷法适合于(D)。A、各种社会群体B、个别社会群体

C、成分复杂的社会群体D、成分单一的社会群体 50、非结构式访谈因实施方式不同,通常有(ABF)。A.重点访谈 B.深度访谈 C.个别访谈 D.集体访谈 E.标准化访谈 F.客观陈述式访谈

51、便于对访谈结果进行统计和定量分析的访谈类型是(D)。A.个别访谈 B.集中访谈 C.深度访谈 D.结构式访谈 52.访谈法最基本和最常用的类型是(A)。

A.个别访谈 B.集体访谈 C.非结构式访谈 D.结构式访谈

53、最理想和最便捷的访谈记录方式是(D)。A、当场记录B、事后记录C、手工记录D、机器记录

54、个别访谈法的优点主要有(ADF)。

A、访谈者与被访谈者互动,收集资料更为深入B、节约人力、物力、财力 C、访谈范围不受限制D、灵活性大,适用性强

E、对访谈者没有特别要求F、环境可以控制,资料的质量可以保证

55、集体访谈的缺点主要是(ADF)。

A、收集意见有时不够充分B、耗费人力、物力、财力较大 C、访谈内容不集中D、了解事实往往不够细致

E、对访谈对象要求较高F、不宜了解个人问题或特殊问题

56、观察法是指主要通过(C)进行调查的一种方法。A.问卷 B访谈 C人们的感觉器官 D搜集文献

57、观察法的局限性主要是(BCDEF)。

A.可靠性较高 B.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 C.易受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D.资料整理和分析难度大 E.获得合作有一定难度 F.难以进行定量分析

58、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观察法可分为(D)。A.实验观察和非实验观察 B有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 C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D.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59、观察法多数是非结构式观察,主要用于(A)。A、定性研究B、定量研究C、问卷调查D、访谈调查

60、和其他的一些调查方法相比,观察法有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就是(C)。A、客观性问题B、全方位问题C、法律和道德伦理问题D、求真务本问题

61、确定观察现场必须要考虑一些条件,其中最为关键、也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条件是(C)。A、符合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的要求B、具备必要的人、财、物等条件 C、当地部门和观察对象不反对D、能够隐蔽进入现场 62、在各种调查方法中,最复杂、最高级的是(D)。A、文献法B、问卷法C、观察法D、实验法

63、实验法具有的一些不同于其他调查方法的特点是(BCDEF)。A、实验环境的特殊性B、实验主体的实践性C、实验对象的动态性 D、实验目的的因果性E、实验过程的可控性F、实验方法的综合性 64、经典实验设计指的是(B)。

A单组前后测实验设计B、两组前后测实验设计 C、两组无前测实验设计D、多组前后测实验设计

65、对实验过程的干扰最多也最复杂的非实验因素主要来自(C)。A.实验者 B.实验对象 C.实验环境 D.实验方法 66.实验法的优点主要有(ADF)。

A.控制性强 B.代表性充分 C.实验范围广泛

D.可重复运用 E.简便易行 F.适于对理论、方针、政策的检验 76、检验多个自变量的引入顺序对因变量影响的设计是(D)。A、因子设计B、重复测量设计C、多组实验设计D、拉丁方格设计 77、文字资料整理通常情况下的基本步骤是(CDE)。A.收集 B筛选 C分类 D汇编 E审查 F.分析 78.数字资料整理的一般程序包括(CDEF)。

A.归类 B审核 C检验 D分组 E汇总 F.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 79、资料整理最根本的要求是(A)。

A.真实性原则 B合格性原则 C准确性原则 D完整性原则

80、文字资料的真实性审查也称信度审查,一般采用的方法是(ABCF)。A、外观审查B、内涵审查C、逻辑审查 D、程序审查E、适用性审查F、来源判断

81、对数字资料进行分组的一般步骤是(BCE)。A、判断资料类别B、选择分组标志C、确定分组界限 D、赋予保组数码E、编制变量数列F、制作统计图表 82、正式统计表的组成,一般有(ACDF)。A、标题B、内容C、栏目D、数字E、来源F、表注 83、资料分析中常见的描述性分析有(BCDE)。

A.相关和回归分析 B相对指标分析 C集中量数和离中量数分析 D因素分析 E动态分析 F.综合评价分析

84.常用的表示发展水平的指标有增长量,平均增长量,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等。常用的速度指标有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增长1%的绝对值,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等。对它们的统计分析属于(D)。A.相对指标分析 B因素分析 C综合评价分析 D动态分析 85、当前最流行和最受重视的资料分析是(A)。A、定量分析B、理论分析C、定性分析D、预测分析

86、频数是指分布在各组中的个体数量。用频数表示结果的分析方法属于(D)。A、相对指标分析B、因素分析C、综合评价分析D、动态分析 87、用以概括描述数据间差异程度的统计指标是(D)。A、均值B、比率C、集中量数D、离中量数

88、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根据其关系的具体形式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并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与具体数学模型相结合,以近似地表现变量间的平均变动关系,这种统计分析是(A)。A、回归分析B、相关分析C、集中量数分析D、离中量数分析

89、以样本的实际资料为依据,计算一定的样本指标,并用以对总体做出数量上的估计和判断的方法是(C)。A、预测分析B、综合评价分析C、抽样分析D、相关分析 90、运用系统分析法应该着重注意(ABCE)。A、分析系统的构成要素B、分析系统的内在结构C、分析系统的整体性质和整体功能 D、分析系统的规模E、分析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F、分析系统的作用 91、从整个社会看,知名度最高的电脑统计分析软件是(C)。A、SAS B、SPSS C、Excel D、AMOS 92、按照目的、作用、内容分类,调查报告的种类大致有(ABCDE)。A、情况(概况)调查报告 B.事件调查报告 C.经验调查报告 D.问题调查报告 E对策(理论)调查报告 F.典型调查报告 93、被称作调查报告灵魂的是(B)。A.真实性 B针对性 C典型性 D时效性

94、目前最常见的调查报告的结构包括(ABCDF)。A、标题B、署名C、前言D、主体E、论证F、结尾

95、调查报告无论采取何种类型、格式,其撰写都要包括(ACDEF)。A、确定主题,形成观点B、收集资料C、精选素材 D、拟订提纲E、起草报告F、修改定稿

96、在筛选调查资料时应把握的原则主要有(ABCDF)。

A、选取可靠的资料B、选取充分、完整而又适量的资料C、选取有力的资料 D、选取新鲜的资料E、选取易于获取的资料F、选取易于理解的资料

97、调查报告作为一种应用性文体,在语言表达方面要掌握的原则主要是(ACDEF)。A、朴实B、客观C、准确D、简明E、庄重F、修辞

98、修改报告须经过检查和修改两个阶段。检查的范围是(BDEF)。A、思想B、观点C、论证方法D、格式E、资料F、字句 99、从文体性质上看,调查报告是(D)。A、记叙性的文体B、说明性和议论性相结合的文体

C、记叙性和议论性相结合的文体D、记叙性、说明性和议论性相结合的文体 100、调查报告的“纲”是指(B)。A标题B、前言C、主体D、结尾

101、在对资料进行分类的时候,应当注意(ABCF)。A、按照调查要求分类B、不重不漏

C、必须对变量进行完整的定义,语言必须准确 D、对分类后的资料汇总E、资料整理的结果的显示

F、对分类划分的详细程度要把握得当

102、资料分析中常见的相关和回归分析、抽样推断分析、预测分析、综合评价分析等都属于推论性分析。资料分析中属于推论性分析的有(ABCDE)。

A、相关分析B、回归分析C、抽样推断分析 D、预测分析E、综合评价分析F、相对指标分析

103、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有(ABCD)。

A、因果分析法B、辩证分析法C、比较法

D、逻辑证明法E、要素分析法F、内容分析法

104、撰写调查报告的一般程序是(A)。

A、确定主题、形成观点,精选素材,拟订提纲,起草报告,修改定稿 B、收集资料C、精选素材D、拟订提纲E、起草报告F、修改定稿 105、调查报告的特点主要有(ACDEF)。

A、真实性B、客观性C、针对性D、典型性E、指导性F、时效性

106、微软公司推出的办公软件Office系统中用于统计的最有名的一种软件是(C)。A、AMOS4.0 BLISREL C、Excel D、AIDA 107、离中量数是反映(B)。

A、数据的集中趋势B、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性 C、事物之间的依存关系D、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108、数字资料检验主要是指(B)。A、对数字资料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进行检验 B、对资料是否符合实际和计算是否正确进行检验 C、对数据之间是否合乎逻辑进行检验 D、对分类标准是否选择得当和科学进行检验 109、文字资料的真实性审查是指(A)。A、信度审查B、效度审查C、资料校正D、资料分类

110、经典实验设计也叫(C)。

A两组无前测实验设计B、单组前后测实验设计C、两组前后测实验设计 D、四组无前测实验设计E、四组前后测实验设计F、多组前后测实验设计

111、排除与实验无关的社会环境因素对实验过程的干扰的主要方法有(ABDE)。A、排除法B、纳入法C、比较法D、平衡法E、统计分析法F、分类法 112、观察法的局限性主要是(ABCDF)。

A.资料整理和分析难度大 B.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 C.获得合作有一定难度 D.易受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E.难以进行定性分析 F.难以进行定量分析 113、在观察对象方面,产生观察误差的因素主要有(CDE)。A、观察手段B、观察内容C、被观察者的反应

D、人为的假象E、事物本质的显现程度F、事物的发展变化

114、不同性质、不同内容的访谈对于访谈者的不同要求主要是(ABCF)。A、性别B、年龄C、籍贯D、品质E、形象气质F、知识结构 115、访谈法最基本和最常用的类型是(D)。A、深度访谈B、自由访谈C、重点访谈D、个别访谈 116、一般的访谈时间最好为(C)。

A、4-5小时B、3-4小时C、1-2小时D、半-1小时 117、观察法与其他调查方法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A)。

A、以人的感觉器官为主要调查工具B、收集社会初级信息或原始资料 C、它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活动D、观察的是保持自然状态的客观事物 118、既有实验组又有控制组或对照组的试点方法是(A)。A、平行实验B、连续实验C、单盲实验D、双盲实验

119、检验多个自变量的引入顺序对因变量影响的设计是(C)。A、因子设计B、重复测量设计C、拉丁方格设计D、多组实验设计 120、问卷中的问题基本上可分为(ABCD)。A.背景性问题 B.客观性问题 C.主观性问题 D.检验性问题 E.开放性问题 F.封闭性问题 121、问卷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ABCE)。

A、封面信B、编码C、问题及答案D、问卷名称E、指导语F、问卷统计 122、摘取信息一般有以下步骤(ABCD)。

A、浏览B、筛选C、精读D、记录E、编制纲要F、撰写札记

123、每一个社会调查研究究竟应当选择多大规律的样本,主要取决于(ABEF)。A、总体的规模B、总体的异质性程度 C、抽样单位的规模D、抽样过程的控制 E、调查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因素 F、样本精确度要求

124、分类抽样主要解决的是(A)。

A、总体异质性程度较高的问题B、总体同质性程度较高的问题

C、总体内所含个体单位数量过大问题D、总体内所含个体单位数量不足问题 125、按一定的间隔距离抽取样本的方法是指(D)。A、分类抽样B、多阶段抽样C、整群抽样D、系统抽样

126、综述、评论、述评、进展、动态、年鉴、专著、指南等属于(D)。A、零次文献B、一次文献C、二次文献D、三次文献 127、文献法与其他调查方法之间最显著的区别为(B)。A、它是最基础和用途最广泛的收集资料的方法 B、它是一种独特的和专门的研究方法

C、它是一种直接的调查方法D、它是一种间接的调查方法 128、有一种专门用于主观性指标的问卷是(C)。A、访谈问卷B、自填式问卷C、量表D、开放式问卷 129、现代社会调查研究的重心是(D)。A、英国B、前苏联C、德国D、美国 130、描述性研究是指(B)。A、探求社会状况之间的逻辑关系

B、对社会事实的状况、外部特征、发展过程进行客观描述 C、推断社会某一现象的发展趋势 D、通过了解事物的过去

131、只反映质的区别,而不反映量的差异的变量是(A)。A、离散变量B、自变量C、连续变量D、因变量

132、对测量所得到的数据既能进行加减运算,又能进行乘除运算的测量类型是(D)。A定类测量B、定序测量C、定距测量D、定比测量 133、一项测量的结论在普遍应用时的有效性是(C)。A、建构效度B、表面效度C、外在效度D、实证效度 134、探索性研究的一般方法有(ABC)。A.查阅文献 B.咨询活动 C.实地考察 D确定课题.E.概念操作化 F、理论建构

135、初级社会群体主要是指(ACE)。A、家庭 B、社会组织 C、村落 D、阶层 E、非正式组织 F、企事业单位

136、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有(ABCDE)。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B、客观性原则C伦理与道德原则 D、科学性原则E、系统性原则F、互斥性原则

137、社会调查研究按目的来划分,可分为(AE)。A、描述性研究 B、定性研究C、定量研究 D、横剖研究E、解释性研究F、纵贯研究

138、检验评价调查方法和所得资料的效度的形式有(BCD)。

A、再测法B、表面效度C、准则效度D、结构效度E、复本法F、对分法

篇2:社会调查研究选择题

1.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特征是(A.专门性 B.系统性 C.客观性 D.针对性 E.实证性)。

2.社会的基本要素是(A.地理环境 B.自然环境 C.人口)。

3.被认为提出现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起源的分析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的是(C古希腊人)。

4.20世纪20年代以后,社会调查研究的重心转移到了(A美国)。5.初级社会群体主要是指(ADE A.家庭D.村落 E.非正式组织)。

6.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社会调查研究没有取得很大进展。它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是在(B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7.美国最著名的民意测验机构是(C盖洛普)。

8.历时七年之久完成社区研究杰作《定县社会概况调查》的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是(C李景汉)。

9.目前国外流行的社会调查研究的哲学理论基础主要是(B实证主义)。10.各种具体的资料收集方法之中,属于直接调查方法的是(ABC A.访谈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11.社会调查研究的类型按目的可划分为(AC A.描述性研究C.解释性研究)。12.纵贯调查研究的主要形式有(BCD B.趋势研究 C.同期群研究 D.追踪研究)。

13.按调查对象的范围,社会调查研究的类型主要有(ABE A.普查 B.抽样调查E.个案调查)。

14.个案调查是一种(A定性研究方法)。

15.一般而言,社会调查研究可以分为以下阶段,即(BDEF B.准备阶段 D.调查阶段 E.分析阶段 F.总结阶段)。

16.社会调查研究必须遵循的原则概括起来主要有(ABDEF A.客观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D.系统性原则 E.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F.伦理道德原则)。17.在对社会现象进行测量时常用的四种变量概念中,属于定性变量的是(A定类变量)。18.只反映质的区别,而不反映量的差异的变量是(B离散变量)。

19.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增加或减少),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等的变动时,这种关系称为(C直线相关)。

20.命题是指社会上普遍存在的(ABDF A.公理B.定理D.假设F.经验概括)。21.探索性研究的方法主要有(BDF B.查阅文献D.咨询 F.实地考察)22.设计社会调查研究方案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有(ABCDF A.实用性 B.系统性 C.时效性 D.经济性F.弹性)。

23.社会测量的要件有(ABDF A.测量对象 B.测量工具D.测量规则F.测量数值)。

24.社会测量的四个层次之间有兼容性,它们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应当是(B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比测量)。

25.每一个测量对象的属性和特征只能以一个数字或符号来表示,指的是(C互斥性)。

26.目前,人们大都按照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的主张,将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的过程分为以下阶段(ACEF A.概念的形成C.概念的界定 E.选择测量指标 F.编制综合指标)。

27.检验测量的信度,通常的方法有(ACE A.再测法C.分半法E.复本法)。28.一项测量的结论在普遍应用时的有效性是指(B外在效度)。29.抽样存在的必要性缘于总体本身所具有的(D异质性)。

30.抽样的一般步骤有(ABCDEF A确定总体 B.制定抽样框 C.决定样本容量 D.决定抽样组织形式 E.抽取样本 F.评估样本)。31.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叫(C抽样单位)。32.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叫(A统计值)。

33.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抽样主要解决的是(B调查对象的选取问题)。34.在总体规模较小、调查所涉及的范围较窄的情况下,既节约又效果好的抽样类型是(B主观抽样)。

35.非随机抽样的方式有(BDEF B.主观抽样D.定额抽样 E.偶遇抽样 F.滚雪球抽样)。

36.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ACE A.直接抽样法C.随机数表法E.抽签法)。1. 当今社会的任何文献都必须具备的特性是(B必须有知识内容的表现C必须有一定的客观物质载体E 必须有人类的记录行为)。

2. 在文献之中,属于对知识的第一次加工,是信息的基础,也叫信息源的是(B一次文献)。

3. 按照资料来源的不同,文献可分为(ABEF A.个人文献、B.社会组织文献E.大众传播媒介文献

F.官方文献)。

4.文献法的基本步骤包括(ADF A.文献搜集D.摘录信息F.文献分析)。5.查找文献要尽可能主要采用(B检索工具查找法)。

6.摘取信息一般的步骤是(ABCE A.浏览 B.精读 C.筛选E.记录)。7.现代社会最常用的抽样调查使用的主要调查方法就是(C问卷法)。8.问卷封面信的内容主要包括(A调查的主办单位或个人身份B调查的内容和范围C调查的目的D调查对象的选取方式)。

9.最为简单、同时也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量表是(A总加量表)。10.问卷法的实施步骤包括(BCDE B设计问卷

C选择调查对象

D.分发问卷

E回收问卷)。

11.问卷中的问题基本上可分为(ABCE A.背景性问题 B.客观性问题 C.主观性问题E.检验性问题)。

12.在设计问卷时,敏感性强、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应该安排在问卷的(D后面)。

13.实践证明,报刊问卷和网上传达问卷的最终回复率一般为(A10%~20%)。14.问卷法适用于(D成分单一的社会群体)。

15.非结构式访谈因实施方式不同,通常有(ABF A.重点访谈B.深度访谈F.客观陈述式访谈)。

16.便于对访谈结果进行统计和定量分析的访谈类型是(D结构式访谈)。3.访谈法最基本和最常用的类型是(A个别访谈)。17.最理想和最便捷的访谈记录方式是(D机器记录)。

18.个别访谈法的优点主要有(A访谈者与被访者互动,收集资料更为深入D灵活性大,适用性强F环境可以控制,资料的质量可以保证)。

19.集体访谈的缺点主要是(A收集意见有时不够充分D了解事实往往不够细致F不宜了解个人问题或特殊问题)。

20.观察法是指主要通过(c人们的感觉器官)进行调查的一种方法。21.观察法的局限性主要是(BCDEF B.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 C.易受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D.资料整理和分析难度大

E.获得合作有一定难度

F.难以进行定量分析)。

22.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观察法可分为(D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23.观察法多数是非结构式观察,主要用于(A定性研究)。

24.和其他的一些调查方法相比,观察法有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就是(C法律和道德伦理问题)。

25.确定观察现场必须要考虑一些条件,其中最为关键、也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条件是(C当地部门和观察对象不反对)。

26.在各种调查方法中,最复杂、最高级的是(D实验法)。

27.实验法具有的一些不同于其他调查方法的特点是(BCDEF B.实验主体的实践性C.实验对象的动态性D.实验目的的因果性E.实验过程的可控性 F.实验方法的综合性)。

28.经典实验设计指的是(B两组前后测实验设计)。

29.对实验过程的干扰最多也最复杂的非实验因素主要来自(C.实验环境)。30.实验法的优点主要有(ADF A.控制性强D.可重复运用F.适于对理论、方针、政策的检验)。

31.检验多个自变量的引入顺序对因变量的影响的设计是(D拉丁方格设计)。32.文字资料整理通常情况下的基本步骤是(CDE C分类

D汇编

E审查)。33.数字资料整理的一般程序包括(CDEF C检验

D分组

E汇总

F.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

34.资料整理最根本的要求是(A真实性原则)。

35.文字资料的真实性审查也称信度审查,一般采用的方法是(ABCF A.外观审查

B内涵审查

C逻辑审查F.来源判断)。

36.对数字资料进行分组的一般步骤是(BCE B选择分组标志

C确定分组界限E编制变量数列)。37.正式统计表的组成,一般有(ACDF A.标题C栏目D数字F.表注)。38.资料分析中常见的描述性分析有(ACDE A.相关和回归分析C集中量数和离中量数分析

D因素分析

E动态分析)。

39.常用的表示发展水平的指标有增长量,平均增长量,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等。常用的速度指标有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增长1%的绝对值,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等。对它们的统计分析属于(D动态分析)。

40.当前最流行和最受重视的资料分析是(A定量分析)。

41.频数是指分布在各组中的个体数量。用频数表示结果的分析方法属于(D 动态分析)。

42.用以概括描述数据间差异程度的统计指标是(D 离中量数)。

43.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根据其关系的具体形式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并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与具体数学模型相结合,以近似地表现变量间的平均变动关系,这种统计分析是(A回归分析)。

44.以样本的实际资料为依据,计算一定的样本指标,并用以对总体做出数量上的估计和判断的方法是(C抽样分析)。

45.运用系统分析法应该着重注意(ABCE A.分析系统的构成要素

B分析系统的内在结构

C分析系统的整体性质和整体功能

E分析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46.从整个社会看,知名度最高的电脑统计分析软件是(C Excel)。47.按照目的、作用、内容分类,调查报告的种类大致有(ABCDE A情况(概况)调查报告

B.事件调查报告

C.经验调查报告

D.问题调查报告 E对策(理论)调查报告)。

48.被称作调查报告灵魂的是(B 针对性)。

49.目前最常见的调查报告的结构包括(ABCDF A.标题 B.署名 C.前言

D.主体 F.结尾)。

50.调查报告无论采取何种类型、格式,其撰写都要包括(ACDEF A确定主题、形成观点

C.精选素材

D.拟订提纲

E.起草报告

F.修改定稿)。51.在筛选调查资料时应把握的原则主要有(ABCDF A.选取可靠的资料 B.选取充分、完整而又适量的资料 C.选取有力的资料

D.选取新鲜的资料 F.选取易于理解的资料)。

52.调查报告作为一种应用性文体,在语言表达方面要掌握的原则主要是(ACDEF A.朴实C.准确

D.简明

E.庄重

F.修辞)。

53.修改报告须经过检查和修改两个阶段。检查的范围是(BDEF B.观点D.格式

E.资料

F.字句)。

篇3:社会调查研究选择题

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随着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和煤炭企业产业转型实践的不断增多,煤炭企业产业转型的相关问题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研究的对象逐渐从矿业城市、区域经济向煤炭企业层面拓展,包括转型环境的评估分析、转型的模式选择、转型过程中后续主导产业的选择、转型的支撑系统构建等方面。

国内对资源型企业转型的方向选择方法作了如下研究:刘杨[6]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主导产业选择数学模型,对大庆产业转型的模式选择进行了比较分析。张宏军、高志刚[7]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克拉玛依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定量分析,提出影响克拉玛依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是其产业结构的单一化。许立全、李秀生[8]运用波特的“SWOT”理论,对处于稳步发展期的石油城市进行了相关分析,指出产业延伸模式更符合稳步发展期石油城市产业转型实际情况。郭丕斌[9]等用“SWOT”模型分析了太原市产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环境。王如松[10]认为,产业转型的方法论基础是产业生态学,产业生态管理将为资源型企业产业转型提供方法论基础和新的生长点,以促进煤炭企业的转轨升级,创造新的社会就业机会,从根本上扭转产业发展中的被动局面。吴春莺[11]运用层次分析法、投入产出法和因子分析法对转型主导产业的选择进行评价。姜琳[12]应用产业转型环境评价体系,评估了目前西部产业转型环境要素的支撑能力。汤天滋[13]构建了转型主体定位和转型储备资金积累的数学模型。汪克夷[14]等建立了煤炭产业及其替代产业对区域社会经济系统发展所做贡献的评价指标体系、煤炭产业转型的数学模型及相应的两阶段求解算法。

从现有针对煤炭企业产业转型的研究来看,主要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下的煤炭企业产业转型时机、产业转型模式及路径选择等方面的研究,对煤炭企业产业转型作用、转型机理以及转型的方向选择方法等还需进一步研究。

2 煤炭企业物流向某类社会物流转型的方向选择机理

2.1 产业转型机会分析[15]

进入新的业务领域并建立竞争优势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艰难过程,发现和利用可能打破原有竞争格局的外部机会是煤炭企业物流向社会物流成功转型的重要前提。

(1)产业的关联性。煤炭企业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拥有相当规模和水平的物流资源,转型后的社会物流企业可以利用原有煤炭企业的物流资源和客户关系网络等有形或无形的资源,减少在企业转型发展初期的投资成本,从而在物流市场竞争中获得协同效应,提高转型成功的概率。

(2)产业组织结构。我国物流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组织结构较为分散,行业内部缺乏强有力的领导者,且物流行业对必要资本量和特有资源的需求较低,企业进入物流市场特别是中低端物流市场的阻碍很小[16],煤炭企业物流若能实现规模化经营,可以较快获得竞争优势,从而成功实现向社会物流企业的转型。

(3)转型政策机会。政策的实质是政府采取措施干预资源在不同产业、区域和集团之间的配置,这直接关系到市场准入、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等诸方面。我国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指出为鼓励物流业的发展,政府将在土地、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若煤炭企业能充分利用现有政策机会和自身优势,必将实现价值增值和向社会物流企业的成功转型。

(4)行业的饱和度。行业饱和度通常是指城市或区域内某类企业的饱和程度。物流企业饱和度反映的是区域内某种类型物流服务的供给和消费者需求的关系,当物流服务供给等于或超过消费需求时,行业的饱和就会出现,从而导致行业的整体福利将会很低,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而当区域内某类型的物流企业行业饱和度低时,煤炭企业可抓住时机,实现在此领域的竞争优势。

2.2 煤炭企业物流特征

煤炭企业物流部门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物流体系,为建立现代物流系统打下了良好基础;煤炭企业本身具备一定规模的仓库、车辆等物流资源,建立了辐射企业区域的物资配送网络,为开展物流配送业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多年的煤炭企业物流管理工作经验,形成了一支市场意识较强、业务素质较高的物流服务队伍,为建立现代物流企业提供了人才支持;具备一定的信息管理优势,大多数煤炭企业建立了物流信息管理控制系统,实现了内部信息共享,有效提高了物流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初步实现了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2.3 转型关键指标匹配矩阵的构建

2.3.1 转型指标耦合度计算[17]。

耦合原本作为物理学概念,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或运动形式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现象。耦合度就是描述系统或要素彼此相互作用影响的程度。由协同学知,系统在相变点处的内部变量可分为快、慢驰豫变量两类,慢驰豫变量是决定系统相交进程的根本变量,即系统的序参量。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机理的关键在于系统内部序参量之间的协同作用,它左右着系统相变的特征与规律,耦合度正是反映这种协同作用的度量。

煤炭企业物流转向社会物流是一种转型方向,由此,可以把煤炭企业物流系统和转入的某类社会物流企业系统之间通过各自的耦合元素产生相互影响的程度定义为煤炭企业物流向某类社会物流企业转型的耦合度,它的大小反映了煤炭企业物流向某类社会物流企业转型的难易程度和成功机率。

设变量uii=,1,2,…,m,是煤炭企业物流转向某类社会物流企业耦合系统的序参量(主要包括物流设施及装备的自动化程度、运输装卸设备拥有量、仓库数量及面积、客户满意度、业务辐射区域、企业物流从业人员高学历比例、物流信息技术利用率等),uij为第i个序参量的第j个指标,其值为xijj=,1,2,…,n,。Aij、Bij是煤炭企业物流系统稳定状态时序参量的上、下限值。因而煤炭企业物流系统和某类社会物流系统对转型耦合系统有序的功效系数uij可表示为:

式中,uij为变量xij对转型耦合系统的功效贡献大小。按照(1)、(2)式构造的功效系数具有如下特点:uij反映了各指标达到目标值的满意程度,uij趋近于0为最不满意,uij趋近于1为最满意,所以0≤uij≤1。由于煤炭企业物流和社会物流是处于转型耦合系统中两个不同而又相互作用的子系统,对子系统内各个序参量的有序程度的“总贡献”可通过集成方法论来实现,一般情况下采取几何平均法和线性加权和法,在这里采取线性加权和法:

在(3)式中,UAui,,为子系统对转型耦合系统有序度的贡献,λij为各个指标的权重,λij可通过层次分析法予以确定。关于耦合度的计算要借鉴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概念及容量耦合系数模型,推广得到多个子系统相互作用的耦合度模型,即:

对公式(4)而言,耦合度值C∈0,Σ1Σ。当C=1时,煤炭企业物流系统与社会物流企业系统的耦合度最大,说明这两个系统之间能够达到良性共振耦合,煤炭企业物流向此类社会物流企业转型的难度相对较小,成功的机率较大;而当C=0时,煤炭企业物流系统与社会物流企业系统整体耦合度最小,说明煤炭企业物流向此类社会物流企业转型的难度较大,成功的机率较小。

2.3.2 转型指标关联度计算。转型关联度是衡量转型产业关键指标与转入产业行业标杆指标之间关联的程度,它可以反映出转型产业系统在关键指标领域中的差异,为转型产业在向转入产业转型时强化和完善自身系统关键指标提供决策支持。

在基于市场规则的前提下,根据煤炭企业市场规则和社会物流企业市场规则的不同,选取与煤炭企业物流转型关联的关键性指标,主要包括物流设施及装备的自动化程度、运输装卸设备拥有量、仓库数量及面积、客户满意度、业务辐射区域、企业物流从业人员高学历比例、物流信息技术利用率等方面。

设数列x*=x≤1*,x2*,…,xm*≤为t时段煤炭企业物流系统指标,xi*1≤≤i≤m≤为第i个子物流指标,y*=y≤1*,y2*,…,ym*≤为该时段国内相同规模城市的某类型社会物流系统行业标杆指标,yi*1≤≤i≤m≤为第i个标杆指标。依据灰色理论,首先按下式对系列xi*和yi*进行无量纲化:

然后按下式计算两个系列中各对应值绝对差的最大和最小值:

由灰关联分析(GRA)方式,xi*和yi*在t时段的灰色关联系数为:

式中:ρ0<≤ρ<1≤为分辨系数,通过设置其值,可以控制ρΔma≤x≤对数据转化的影响,ρ取较小值,可以提高关联系数间差异的显著性。

由上式可看出,关联系数越大,说明煤炭企业物流系统和相同规模城市的社会物流系统行业标杆两个系列之间的差距越小。计算出来的灰色关联系数可以反映煤炭企业物流系统在物流设施及装备的自动化程度、运输装卸设备拥有量、仓库数量及面积、客户满意度、业务辐射区域、企业物流从业人员高学历比例、物流信息技术利用率等方面与相同规模城市的社会物流行业标杆指标之间的关联程度,定量出煤炭企业物流系统在不同方面的差异程度,从而为煤炭企业物流改进和优化物流系统,实现向社会物流转型提供决策依据。

2.3.3 转型关键指标匹配矩阵。

根据上述的转型指标耦合度和关联度的计算方法,可计算出煤炭企业物流向某种社会物流企业转型的转型指标耦合度和关联度,得出煤炭企业物流向某类社会物流转型的关键指标匹配矩阵(图1)。

Ⅰ区:耦合度高,关联度高。转出与转入产业属性一致性强,转出企业竞争力高,转型成功率大,适宜向此类物流企业转型。

Ⅱ区:耦合度低,关联度高。转出与转入产业属性的一致性差,转出企业竞争力高,则宜选择竞争力强的领域转型。

Ⅲ区:耦合度高,关联度低。转出与转入产业属性一致性强,转出企业能力与转入产业标杆企业之间差异大,则宜选择培养竞争能力并注重转型的策略。

Ⅳ区:耦合度低,关联度低。转出与转入产业属性的一致性差,转出企业的竞争力差,则宜选择其他转入产业。

3 某煤炭企业的实例研究

3.1 该煤炭企业物流现状

该煤炭企业的物流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企业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京沪、兖石、兖新铁路纵横穿越矿区,东靠渤海,水陆交通四通八达,距离中国第二大煤炭港口日照港约300公里;拥有2个自有铁路专用线的仓储配送基地,总库占地面积38万平方米,年均物资吞吐量达600多万吨,仓储管理采用了“物资超市”的仓储运营模式;7个驻矿物资供应站以及6个分别驻贵州、山西、陕西、山东、北京、上海的物流分支机构;初步建立起采购、储备、配送的ERP信息系统,并拥有物流信息网站;由于长期的物流实践和市场磨练,已经具备资金、市场资源、营销网络、专业人才、物流服务经验、物流技术等多方面的优势。现代物流业的蓬勃发展,各级政府对物流产业的重视,为该煤炭企业物流向专业型的物流企业转型提供了机遇。

3.2 该企业所在区域物流需求及现有供给分析

该市物流服务需求种类繁多、涵盖范围广,物流服务需求总量大、物流服务需求构成复杂,专业化物流需求与自营物流同在、一般性需求与个性化需求并存。目前一般性物流需求发展不均衡,运输、仓储等活动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快递、配送服务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个性化需求主体以大企业为主,对于广大中小型企业来说其个性化物流服务需求的满足程度较低。该市工业化程度较高,即有生产企业间和商业配送需求,又有城市内快递需求,全市各种运输方式平均货物周转量达1 265.9亿吨公里,旅客周转量达85.2亿人公里。

该市专业物流企业共计192家,其中,综合型物流企业3家,可提供较全面的专业物流服务;规模较大的本土物流企业有15家,这类企业既拥有一定数量的车队,也有一定的仓储能力;经营货运代理有43家,这类企业一般没有自己的运输和仓储设施;经营货物运输配送有75家,全市有货运车辆15 957辆(含个体运输车辆7 879辆),很多小企业规模很小,有的仅拥有1辆货车;经营仓储类有21家,仓库以一般性仓库为主,仅有2家设有现代化立体式仓库;快递服务类19家,拥有多家全国连锁的快递公司,如邮政EMS、宅急送、申通、圆通、韵达等;其它类型的物流企业16家。

3.3 转型方向选择过程及结果分析

基于对该企业所在矿城物流需求的分析,该煤炭企业物流可转向以下类型的物流企业:货运代理型、综合物流服务型、公路运输配送型、铁路货运型、专业航空运输型、集装箱航海运输型、同城快递服务型、仓储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等。根据我国《公共航空运输企业经营许可规定》中设立公共航空运输企业的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设立航海运输企业的条件以及《投资铁路货物运输业审批与管理暂行办法》中设立铁路货运公司的有关规定,该煤炭企业物流并不具备发展铁路货运、航空运输和集装箱航海运输的条件,而转向同城快递服务业和货运代理企业又不能充分利用煤炭企业现有的物流资源,结合该矿业城市对物流业发展的有关促进政策和该煤炭企业现有物流能力的特征,初步拟定出该煤炭企业物流转型的3个备选方向:综合型物流企业、运输配送型物流企业及仓储型物流企业。

根据实际调研数据,可计算出该煤炭企业物流与3个拟转向社会物流企业间转型指标的耦合度和关联度,进一步得出该煤炭企业物流向某类社会物流转型的关键指标匹配矩阵(图2)。

通过关键指标匹配矩阵可知该煤炭企业物流的核心转型方向是向运输配送型物流企业转型,向该方向转型成功的概率最大。选定转型方向后,该煤炭企业应有效利用国家现有对物流业的扶持政策,把握好煤炭资源型行业主业与物流发展的关系,依托企业自身的物流优势,承担起区域物流配送中枢的功能,细化社会物流市场服务,紧紧围绕物流需求客户群,使其物流功能能够服务于所在区域的相关企业和客户。把企业打造成为集运输、储运、流通、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服务功能为一体,以多式联运为手段,拥有“路、港、航”互相衔接配套运输网络的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快捷便利的运输配送服务,使企业成为该区域乃至全国的物流配送中枢。

4 结论

篇4:社会调查研究选择题

关键词:社会转型;社会资本变迁;农民;身份认同;职业化;职业农民

文章编号:978—7—80712—971—4(2012)01—096—02

“20亿农民站在工业文明的入口处:这就是20世纪下半叶当今世界向社会科学提出的主要问题。”随着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新世界格局的形成,长久以来,马尔萨斯关于人口资源的忧虑,尤其是关于农业人口发展的忧虑,首次变得如此现实。

一、农民身份转化问题的提出

何为“农民”?在中文的辞典中的解释是:“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1]象征的是一种身份。20世纪60年代,法国著名社会学家H·孟德拉斯在针对法国农民的研究这样定义:“我要是有一项职业,将比当农民好多了,我们在调查中常听到农民这样说。”[2]这种遗憾概括出农民的‘地位’和其他职业的地位之间的根本差别。同时,孟德拉斯指出:“农民是一种存在,是对自我的一种整体的静态的规定,而其他的职业是人们获得的和占有的‘所有物’。[3]”也就是说,农民是一种身份的象征。随着现代化社会进程的发展,农民将逐步离开土地,农民阶级的身份发生转化,孟德拉斯将其称为“传统农民的终结”。[4]

中国农民的传统身份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中国传统农民身份世代相传。2.中国的传统农民小农经济所束缚。孙立平在描述中国断裂的社会时说到:“由于对农产品需求的增加要远小于对非农产品需求的增加,农民从出售农产品中获得的收入,越来越微不足道。”[5]3.中国的农民并非完全就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开始向农村扩张,农业耕种土地数量锐减。农业投入和产出出现反比,这种现象被称为“隐性失业”。[6]

二、分析框架:农村社会资本变迁加速了对农民身份转化的冲击

(一)社会资本理论的内涵

社会资本( social capital) 是20 世纪80年代开始, 特别是90 年代兴起的一个国际性学术热点问题。它是由社会学家率先提出, 而后被经济学家、政治学家以及法学家广泛采纳并用来解释和说明各自研究领域问题的综合性概念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社会资本的广义定义:指个人在一种组织结构中,基于信任、合作以及规范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总和,并利用自己特殊位置而获取利益的能力,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涵:一是社会资本的承载主体是一种社会关系网,其中的人际关系的复杂程度决定了社会网络的强弱;二是社会资本存在一定的产生于社会关系的基础上的文化规范;三是社会资本的功能应该是体现个人或者组织的目的,并能够为其带来价值增值。

(二)农村社会资本的外延

根据以上对社会资本的研究纬度,我们可以通过研究社会资本的类型来研究研究农村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的变迁。以农村社区个人所拥有的社会资本为例,以时间作为分析农村社会资本变迁的中轴线,可把农村社会资本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传统社会资本、现代社会资本、将来社会资本。我们把不同时期的农村社会资本比较如下(见表1):

的结果。传统农村社会,社会资本基本上属于平均分配。随着经济的发展,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家庭模式由大家庭转变为核心家庭,传统的以身份等级为分化边界,逐步转变为传统礼制与职业阶层相结合的模式。依靠家庭(家族)制度所形成的强大的特殊信任收到挑战,法人组织将逐步完善。

(三)农村社会结构对社会资本行为主体的影响更为直接、复杂

社会学家认为,传统村落文化中,家是社会的“核心”,它是一个“紧紧结合的团体”,中国的家是一最重要的“原级的”、“面对面”团体:它靠一种非形式的、个人间方法从事其活动(金耀基,1999)。[8]因此,传统农村社会中社会网络相对简单,社会资本运作过程主要针对于家庭,投资风险较低。而现代农村社会资本,因其行为主体的分化,个人主义和职业因素的影响增加,其行为主体的运作过程更加复杂且运作风险较高。

三、农民职业化的意义和转化方向

(一)农民职业化方向探析

就我国农民目前的现状而言,社会资本的变迁使得传统农民身份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农民要想获得同市民一样的基本社会保障,必须促进身份农民向职业化转变。在以往的研究中,针对农民职业化的转化方向主要有以下表述:李培文、陆学艺、王春光主张创新户籍制度、土地制度以及发展小城镇建设,从政策的层面允许农民自由选择职业,进行职业分化;卢荣善等则从中国经济社会结构变迁的角度,论述了农民身份转化的必要性,并给出了农民身份转化的几个方向。

笔者认为,就农民本身而言,要实现从身份化向职业化的转变,除了向其他行业实行分化,未来也应作为一种独立的职业而存在。

(二)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民自身职业化的路径选择

所谓农民职业化,是指将农业作为产业进行经营,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引入理性经济人理论,以期获得利润最大化的过程。农民职业化是一个特定的过程,包涵三种方式:一是从传统农民向市民化转化;二是大力促进和发展小城镇建设,并扩大乡镇企业建设,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三是以获取经济利润为目的,但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设立特定的行业规范,形成一种专门的职业,即职业农民。

农村以土地经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收入增长很慢甚至下降,使土地经营对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性有所下降。非农产业高收入的“拉动”,农业龙头企业收入的稳定,迫切要求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我们应在十六大三中全会精神指导下,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鼓励和支持农民之间进行转包、转让、互换等土地流转,鼓励和支持农户与农业龙头企业(含中外合资)之间,在不伤害农民利益的前提下,进行土地转让、并换,包括土地流转后的农户就业和身份置换。促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既有利于农民专业化、职业化的快速形成,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和提高土地使用和产出率,以规模促进土地经营的高收益,同时也可以大量释放禁锢在土地上的富余劳动力,提高农业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农民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步到位,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根据区位状况,市场发育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实现要素流动和优势互补。已在农业龙头企业工作的农民可先行一步,尽快实现身份的转变,以产生较大的社会辐射和影响,使农民的专业化分工、职业化发展得以顺利实施。

致谢:在本文的创作过程中,陆林教授给予了热情指导和宝贵意见,在此深表谢忱!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935.

[2][3]H·孟德拉斯.李培林译.农民的终结[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77;247.

[4]李培文.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民身份转化面临的困境和出路[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1,(9):257—258.

[5]孙立平.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03:3—4.

[6]阿瑟·刘易斯.二元经济论[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3.

[7]翟学伟.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82—91.

[8]赵泉民,李怡.关系网络与中国乡村社会的合作经济——基于社会资本视角[J].农业经济问题,2007,(8).

篇5:社会调查研究选择题

A.中国共产党十一大以后 B.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C.中国共产党十三大以后 D.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以后 2.目前国外流行的社会调查研究的哲学理论基础主要是()。

A.实用主义 B.实证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逻辑主义 3.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同方向的变动时,这种关系称为()。

A.正相关 B.负相关 C.直线相关 D.曲线相关 4.一项测量的结论在普遍应用时的有效性是指()。

A.内在效度 B.外在效度 C.效标效度 D.结梅效度 5.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抽样主要解决的是(>。

A.调查资料的收集问题 B.调查对象的选取问题 c.节约人力、财力和时间的阊题 D.从个别认识一般嗨问题 6.最为简单、同时也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量表是()。

A.总加量表 B.语义差异量表 C.累积量表 D.态度量表 7.最理想和最便捷的访谈记录方式是()。

A.当场记录 B.事后记录 C.手工记录 D.机器记录 8.观察法多数是非结构式观察,主要用于()。

A.定性研究 B.定量研究 C.问卷调查 D.访谈调查 9.用以概括描述数据间差异程度的统计指标是()。

A.均值 B.比率 C.集中量数 D.离中量数 10.从文体性质上看,调查报告是()。

A.记叙性的文体 B.说明性和议论性相结合的文体 C.记叙性和议论性相结合的文体 D.记叙性、说明性和议论性相结合的文体 11.美国最著名的民意测验机构是()。

A.兰德 B.哈里斯 C.盖洛普 D.赛林格 12.以下不属于社会调查研究类型的是()。

A.描述性研究 B.趋势研究 C.解释性研究 D.探索性研究 13.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增加或减少),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等的变动时,这种关系称为()。

A.正相关 B.负相关 C.直线相关 D.曲线相关 14.社会调查研究的四种测量层次中最高的是()。

A.定序测量 B.定距测量 C.定比测量 D.定类测量 15.在各种搜集资料的方法中,最基础和用途最广泛的方法是()。

A.访谈法 B.问卷法 C.观察法 D.文献法 16.在设计问卷时,敏感性强、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应该安排在问卷的()。

A.任意位置 B.前面 C.中间 D.后面 17.经典实验设计指的是()。

A.单组前后测实验设计 B.两组前后测实验设计 C.两组无前测实验设计 D.多组前后测实验设计 18.从整个社会看,知名度最高的电脑统计分析软件是()。

A.SAS B.SPSS C.Excel D.AMOS 19.被称作调查报告灵魂的是()。

A.真实性 B.针对性 C.典型性 D.时效性 20.20世纪20年代以后,社会调查研究的重心转移到了()。

A.美国 B.苏联 C.德国 D.英国 21.个案调查是一种()。

A.定性研究方法 B.定量研究方法 C.定性为主兼有定量的研究方法 D.定量为主兼有定性的研究方法 22.每一个测量对象的属性和特征只能以一个数字或符号来表示,绝不兼容,指的是()A.准确性 B.完整性 C.互斥性 D.唯一性 23.便于对访谈结果进行统计和定量分析的访谈类型是()。

A.个别访谈 B.集中访谈 C.深度访谈 D.结构式访谈 24.资料整理最根本的要求是()。

A.真实性原则 B.合格性原则 C.准确性原则 D.完整性原则 25.从整个社会看,知名度最高的专业电脑统计分析软件是()。

A.SAS B.SPSS C.EXCEL D.AMOS 26.在对社会现象进行测量时常用的四种变量中,属于定性变量的是()。

A.定类变量 B.定序变量 C.定比变量 D.定距变量 27.在文献之中,属于对知识的第一次加工,是信息的基础,也叫信息源的是()。

A.零次文献 B.一次文献 C.二次文献 D.三次文献 28.问卷法适用于()。

A.各种社会群体 B.个别社会群体 C.成分复杂的社会群体 D.成分单一的社会群体 29.访谈法最基本和最常用的类型是()。

A.个别访谈 B.集体访谈 C.非结构式访谈 D.结构式访谈 30.和其他的一些调查方法相比,观察法有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就是()。

A.客观性问题 B.全方位问题 C.法律和道德伦理问题 D.求真务本问题 31.只反映质的区别,而不反映量的差异的变量是()。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自变量 D.因变量 32.抽样存在的必要性缘于总体本身所具有的()。

A.普遍性 B.复杂性 C.同质性 D.异质性 33.观察法是指主要通过()进行调查的一种方法。

A.问卷 B.访谈 C.人们的感觉器官 D.搜集文献 34.在各种调查方法中,最复杂、最高级的是()。

篇6:社会调查研究选择题

第一节研究问题及其来源

一、研究问题的概念

所谓“研究问题”(research question or research problem),指的是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它是一个可以通过研究来进行回答的问题。

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另一个概念是“研究主题”(research subject or research topic)。研究主题指的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现象领域或问题领域。与研究问题相比,研究主题显得相对宽泛,也更有一般性。一般来说,一个研究主题中,可以包含许多个不同的研究问题。而选择研究问题的过程则常常是从宽泛的研究主题开始,逐步缩小到更为集中的研究问题。

社会生活包括众多的层次和方面,构成众多不同的领域。在每个方面或领域中,都有许多值得探讨的研究问题。对于一项具体的研究来说,它只能在众多的可能性面前进行选择。因为社会研究作为人们了解社会现象、探索社会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既不是笼统的和无所不包的,也不是盲目的和漫无边际的,而是十分具体、明确、有针对性的。

社会研究作为一种具体的社会认识活动,会有层次深浅、质量高低等差别。所有这些差别的形成,虽然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是,研究问题选择上的差别,却往往是其最重要的原因。

之所以研究问题的选择能体现研究的水平,这主要是因为,在选择和确定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既需要用到研究者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研究方法知识,又需要研究者具有比较开阔的视野、比较敏锐的洞察力、比较强的判断能力,同时,还需要研究者具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一个具体的研究问题从选择到最终确立,正是上述几方而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研究者在上述任何一个方面的欠缺或不足,都会在所选择和确立的问题上留下“痕迹”,都会直接影响到所选问题的水平和质量。

二、研究问题的来源

尽管在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中、在现实社会生活中,都存在着大量的尚未解决的一般问题,但是,要从中选择出一个有着明显研究需要和较大研究价值的特定的问题,也并不总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主要是因为,对于社会现象的研究者来说,要选择一个有价值的、有新意的、可行的、并且适合个人情况的研究问题,并没有普遍适用的方法,但我们可以依靠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所熟悉的生活经验,所面对的社会现实,所具有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对选择研究问题过程中的某些带规律性的方法和常见的选题途径的熟悉和了解。

社会研究的问题有哪些主要的来源?或者说,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或通过哪些途径去寻找一个合适的研究问题呢,答案是:现实社会生活、个人特定经历、各种文献资料是社会研究问题的最主要来源。

1.现实社会生活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目标启示我们:千姿百态、形形色色的社会生活是各种社会研究问

题最主要、最丰富和最经常的来源。各种可以作为研究问题的社会现象、社会行为、社会问题、社会事件总是客观地存在于我们的周围。之所以有时难于被我们发现,主要是由于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它们中间,对它们早已“司空见惯”,因此常常对它们“熟视无睹”的缘故。

2.个人经历

个人经历和经验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特定记录,也是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感受的积累和沉淀。这种经历形成了人们观察各种事物、理解各种现象的基本视角和出发点。因此,对于以观察和了解社会现象为目的的社会研究来说,同样也离不开个人经历和经验的帮助。

我们每一个人总是生活在社会的某个特定的角落.所走过的也往往是一条特定的人生道路。不同的人们对现实社会的认识不同、对社会生活的具体感受也不同。许多有价值的、有创造的、并且切实可行的研究问题,正是从研究者个人的经历和经验中,持别是从个人特定的生活环境、特定的生活感受中发现和发展起来的。

3.相关文献

可作为研究问题的想法、灵感和火花,常常可以从学术著作和教科书的内容中,从报刊杂志的文章和标题中,以及从学习笔记和谈话记录中采摘到。尤其是各种社会科学的报刊杂志,常常成为这种灵感、火花和想法的重要来源地。我们的许多研究问题正是在此基础上得以形成的。

有大量的社会科学期刊可供我们去发现和探索特定的研究问题。在目前国内最主要的社会科学期刊比如《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经济研究》、《政治学研究》、《法学研究》、《人口研究》、《中国人口科学》、《教育研究》、《青年研究》等等中,每年都会发表大量的与社会研究有关的论文和研究报告。这些论文和研究报告代表着以前的和现在的研究者对社会世界各个方面的探索成果。这些专门的社会科学期刊常常是研究者寻找研究问题的重要来源之一。

第二节选题的标准

选择研究问题对于做好一项具体的社会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高度重视选题的工作。为了选好题,选难题,必须明确进行选题时所依据的主要标准。在实践中,人们通常采用下列几条标准来作为选择研究问题的依据。这几条标准是:(1)重要性;(2)创造性;

(3)可行性;(4)合适性。

一、重要性

重要性即是指研究问题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通俗地说,就是指一项研究问题所具有的用途或用处。我们所从事的任何一项研究问题,首先必须具有某种意义或价值,或者说,首先必须是“值得去做”的。当然,对于不同的研究问题来说,这种意义或价值会有大有小。同时,它既可以是理论方面的,也可以是实践方面的,或者是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兼而有之的。在众多可供选择的研究问题面前,要思考或评价一项社会研究问题是否具有重要性,就等于

先问问自己;做这项研究问题有没有用处?有什么用处?有多大约用处?

二、创造性

创造性也可以称做创新性或独特性,它指的是研究问题应该具有某种新的东西,具有某种与众不同的地方,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作为一种科学的认识活动,我们的每一项具体研究必须能够在某些方面增加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能够为人们了解、理解、熟悉和掌握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各种问题、各种规律提供新的东西,而不能总是在同一领域、同一范围、同一层次上重复别人的研究,重提已有的结论。

三、可行性

可行性指的是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研究课题的主、客观条件。换句话说,就是指研究者在现有的主、客观条件下去从事这项研究行不行得通。在许多情况下,越是具有重要价值和创新性的研究问题,它所受到的主、客观限制往往也越多,这也就是说,它的可行性往往也越差。要进行或完成这样的研究常常十分困难,有时甚至是完全不可能进行。主观限制是指研究者自身条件方面的限制。客观限制是指进行一项研究时受到的外在环境或条件的限制。选择研究问题时,仅考虑的而两条标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把可行性这条标准放到非常重要的地位。一项不具备可行性的研究课题,无论其多么有价值,多么有新意,最多也只能是一项“伟大的空想”。

四、合适性

合适性则指的是所选择的研究问题最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这种个人特点主要包括研究者对该研究问题的兴趣、研究者对与研究问题相关的社会生活领域的熟悉程度、研究者与所研究的对象之间的相似性程度,以及研究者所具有的各种资源、条件与该问题的要求相符合的程度等等。合适性与可行性不同,可行性所解决的是研究的“可能性”问题,而合适性所涉及的则是研究的“最佳性”问题。

以上我们介绍了选择研究问题时人们通常采用的四条标准,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这四条标准之间存在着某种层次上的联系:重要性是最基本的标准;独特性则是在它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的标准;可行性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问题选择中的决定性标准;而合适性则是在前三条标准的基础上提出的更进一步的标准。这四条标准层层深入,从几个不同的侧面,将一个理想的研究问题,从最初众多不成熟的想法、思路和问题雏形中,逐渐分离出来。

第三节研究问题的明确化

一、研究问题明确化的含义

所谓研究问题的明确化,指的是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以达到将最初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的目的。这是选择研究问题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举例来说,像“我国社会中的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实际上并非研究问题,而是问题

领域或研究主题。不难发现,这个问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可行性上比较欠缺。而造成这种欠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问题在内涵上过于宽泛,过于一般。你应该仔细问问自己:我究竟是想了解犯罪的类型、它的地区分布、它的形成原因、它的后果及影响.还是其他内容?

二、研究问题明确化的方法

要使我们所希望研究的问题明确化,可以从两个不同的方面作出努力:

1.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

对于初学者来说,要使所研究的问题明确化,可以采取先将宽泛的问题转化为狭窄的问题、将一般性问题转化为特定的问题的做法,通过不断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来达到这一目标。在将宽泛的问题转化为狭窄的问题的过程中;文献回顾往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清楚明确地陈述研究的问题

陈述研究的问题也是使研究问题能够明确化的十分重要的一步。无经验的研究者常常意识不到问题的陈述所具有的重要性。这种重要件主要体现在它划定了与研究相关的资料范围。它使得研究者知道哪些资料必须考察,同时哪些资料可以放在一边。与此同时,这种陈述还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研究者选择和确定研究方法。好的问题陈述具有下列两种特征:(1)所陈述的问题必须是在研究者的能力范围之内;(2)所陈述的问题既不能太宽泛,又不能太微不足道。

上一篇:建国70周年爱国演讲稿校长 欢度国庆国旗下爱国主题校长发言下一篇:贺词 财源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