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对外开放国企改革

2024-05-08

适应对外开放国企改革(精选10篇)

篇1:适应对外开放国企改革

装修常识:怎样适应开放式厨房 -资料

当小厨房设计成开放式时,与之相对的还应做好以下几个配套工作:

换气设备要好

选用易洁材料

家具必须简洁

重视电路安全

篇2:适应对外开放国企改革

—浅析政府、企业、个人在发展中扮演的角色

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面对即将来临的“十三五”,面对正在开放创新跨越赶超的承德,在全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更加注重效率、注重效益的当下,让蓝天白云常在,既是对承德开放创新、绿色崛起的最好诠释,也是建设美丽幸福承德的重要保障和必然选择。实现承德蓝天白云常在,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就更需要社会各个阶层、各领域共同奋斗、齐抓共管,方能久久为功,加以实现。

一、抓好引领,政府发挥“领头羊”作用,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蓝天白云的常在,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长期平衡的表现,在当前雾霾频发的大背景下,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既要合理利用环境的承载力去开发,又要准确的估量经济开发的冲击力对环境合理的去保护,政府作为总规划者,应从顶层设计入手,强化引导,破解制约的瓶颈问题。

一是活用环保政策解决生存问题。作为省内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我市,要生存与要环保的难题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根本问题,统筹二者平衡的根本出路就是尽最大努力的利用环保去解决生存问题。在推进第三方治理、PPP模式的同时,把发展环保装备 1 制造业、环保科技研发、环保理论研究、环保服务业等多领域进行先行先试,借力京津冀发展,打造华北环保产业基地。

二是用生态考核倒逼转型升级。积极探索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探索生态考核机制,将生态指标与经济发展指标放在同等地位,建立一整套的指标评价考核体系,并配套相关的奖惩政策,在全市进行分步实施,2年个别县区试点推广、1年调整,3年全市实施,并积极促进全省推广。

三是营造社会氛围。在主流的两报、两台广泛宣传的基础上,把科学发展、绿色环保的教育深入到校园并作为一项必修课,每年开展全市性的环保公益活动,并以街道、村为单位,从垃圾分类、污水清运等细节做起,常抓不懈,打造全社会共同环保的氛围。

二、转型升级,企业发挥“基石”作用,抓好关键环节和领域

实现蓝天白云的目标,我们面临着比其他地区更大的难题,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各项污染问题却集中爆发,这种情况下,企业快发展、好发展,才能保持经济平稳、环境持续改善。

一是借力共赢。用市场引领发展导向,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京企外迁的有力契机,企业加快与北京对接,引进先进技术,促进转型升级。同时,加快自身产业结构调整,瞄准京津冀大市场,依托全市现代旅游业、健康养老业等新兴产业,加快拓展新领域,在经济转型调整的阵痛期中寻找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二是稳步转型。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日趋严格的环保政策下,企业发展,就需结合自身实际,首先解决去留问题,对发展不利的及早转型,减少损失;对有发展潜力,但当前收益较低的企业,促进其积极与大型企业进行合资合作,寻求扶持,实现双赢;产能过剩的重点企业,加大对其财税征收,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和兼并重组。

三是推进新领域破解。全市林业资源丰富,清洁能源潜力巨大,污染小,但企业少、规模低、发展后劲不足的矛盾突出,亟需解决能源丰富与收益低下的难题,引导企业积极探索高端的纤维制造、药材、能源装备研发等领域,不仅仅局限在农产品生产、加工等行业。

三、全民参与,公众发挥“主导”作用,全面构建美丽幸福承德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参与者,美丽幸福承德的创建,全市人民既是受益者,更是参与者,从某种意义上讲,全民参与程度,决定了美丽幸福承德的创建程度。因此,公众积极发挥美丽幸福承德创建者作用,才会使承德真正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

一是践行绿色生活。以家庭为单位,积极推进绿色出行,减少机动车使用,减少一次性垃圾使用,从家庭垃圾分类推广到社区再推广到全社会,同时,把绿色、低碳、环保的思想纳入到家 庭教育当中,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通过不断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行为,推动美丽幸福承德的创建。

二是发展基层环保公益组织。一方面通过发展环保公益组织做,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良好的平台;另一方面将分散的社会力量集中起来,突出解决影响环境的重大问题;再一方面,通过公益组织规则,进一步规范环保行为,推进环境保护工作规范化、长效化。

三是推广全民监督。随着信息公开的力度不断加大,公众监督的渠道进一步畅通,公民监督基础已基本具备。当前,仅依靠政府监督,难以实现监管的全覆盖,公民进行监督既是权利也是义务。应加快搭建随手拍、网络微信平台,为公众监督提供渠道保障;通过建立奖惩制度,促进公众监督。

当前的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是承德实现跨越赶超、弯道超越的的最强音,也是承德不断探索前进的原动力,通过从政府的改革谋划,到企业的转型升级,再到公众的多方参与,只要我们从当前发展的关键领域做起,从最基础的问题抓起,就一定能够在绿色崛起中自信的搏击风浪,更有力的杨帆远航。

篇3:适应对外开放国企改革

一、文化适应模式的核心内容

(一) 含义

文化适应模式的核心内容是:第二语言习得只是文化适应的一部分, 学习者始终处于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连续系统中。学习者对目的语群体的文化适应程度将决定其习得目的语的水平;文化适应指学习者在社会和心理两方面都能融入目的语群体。

文化适应模式强调外在社会文化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水平高低的影响, 但文化适应模式并不能充分解释第二语言知识的内化和运用的过程。这些外在的社会文化因素会影响学习者习得汉语的效率和水平, 在汉语习得的过程中, 学习者是否愿意或能否把所习得语言的文化与习得者文化融合, 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学习者学习水平的提高。

(二) 影响文化适应模式的两个因素

1. 社会距离

社会距离指第二语言学习者群体和目的语群体之间的关系, 它影响着两个群体接触的程度和学习者语言习得水平的提高。社会距离由体现两个群体关系的一系列社会因素决定,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融入策略, 指第二语言学习者群体面对目的语群体文化时可能采取的态度和做法, 被同化, 或保留自己文化, 还是二者兼顾, 即既适应目的语文化, 又沿袭自己的文化方式。

(2) 封闭程度, 指第二语言学习者群体和目的语群体共同享用社会设施、共同工作的程度。

(3) 社会主导模式, 指第二语言学习者群体与目的语群体的平等程度, 最好是两者处于平等地位。

(4) 态度, 指第二语言学习者群体对目的语群体的整体态度。

此外, 还包括群体大小, 文化相似性, 凝聚程度和打算居住时间这几个方面。

2. 心理距离

社会距离考察的是第二语言习得群体和目的语群体之间的社会关系, 心理距离是从个人与群体间的关系出发, 考察个体的学习者由于情感因素造成的与目的语群体的距离。大致相互关联的四项因素构成。

(1) 语言休克, 指学习者使用第二语言时的恐惧感。

(2) 文化休克, 指学习者进入目的语群体时的一种焦虑。

(3) 学习动机, 指学习者学习目的语的原因。动机分为结合型和工具型。前者对目的语社团有特殊兴趣, 期望参与该社团的生活, 后者则仅为达到某一目的而学习目的语。

(4) 语言疆界渗透性, 指学习者的话语自我塑性和僵化程度。语言自我是指外语学习者在母语习得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并具有保护性能的一种心理屏障。对外语学习的心理抑制作用越强, 自我透性越弱, 语言信息就越不容易吸收。

二、文化适应模式对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启示

人类生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始终发生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下, 因此可以说明文化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系统。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由于“任何语言都是习得行为的方式的复杂体”, 我们就有理由认为,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习得汉语语言和交际能力。因此我们要考虑文化适应模式对人的影响, 尤其是Schumann所提出的文化适应模式对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和启示。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做好留学生来中国前的准备工作

国外的留学生既然想来中国学习, 那么他必然是对中国文化感到好奇和新鲜有趣, 从而有意愿学习有关中国的知识, 加深对中国的了解。因此在他们来中国之前, 可以和他们所在的学校或者机构组织协调沟通好, 把他所要到达的目的地的基本概况, 风俗人情, 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介绍, 培养他们学习文化的意识, 使他们心里有一定的准备。以免来中国之后不适应, 感觉想象的和现实有一定的差异, 造成情绪低落。

2.组织有关中国文化的活动, 加深交流

在留学生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基本言语技能的同时, 我们可以开设一些文化课程, 诸如介绍剪纸文化, 面人文化, 陶艺文化等等, 让留学生对中国文化有个整体的认识。同时在留学生学习之余组织一定的课外文化活动、社团活动, 让留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 这样会促进留学生对中国人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理解, 体会出自己国家的文化和中国文化理念的异同。这不仅使留学生和目的语群体一起体验了中国文化, 还降低了留学生群体的封闭程度, 使他们在学习汉语时有一个积极乐观的正面态度。促进留学生语言交际能力。

3.培养优秀的汉语国际教师

留学生去别的国家学习, 在语言交际方面多少都会有点不自信, 同时我国有的学校对留学生的授课方式是好几个国家的学生组成一个班集体, 学生之间彼此不熟悉, 这样会造成有些留学生害怕说错而羞于开口说话, 造成文化休克。因此培养一个优秀的汉语国际教师十分重要。作为老师应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使学生明白学习语言是学习一种知识和文化。老师还要积极地引导学生有开口说话的欲望, 使他们乐于开口交流, 增进同学之间友谊。在平时老师也要和学生多交流沟通, 掌握留学生情况, 听取他们的建议, 为以后课程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4.开设心理咨询室, 为心理有障碍的留学生排忧解难

在平时的生活中如果留学生遇到什么心理困难而不愿向别人透露时, 有了苦闷而无处排解、无处倾诉时, 会使他们产生困扰, 因此各个学校可以专门为留学生开设心理咨询部门, 让心理咨询师开启他们的心灵大门, 倾诉自己的烦恼忧愁, 及时为他们疏导, 减小与目的语群体之间的心理距离, 确保他们的心理更加健康, 为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

摘要:John.H.Schumann提出的文化适应模式理论对留学生习得语言有着很大的影响, 本文在介绍此模式理论的同时, 还通过“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介绍了文化适应的程度, 并阐述了此模式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文化模式,汉语习得,教学启示

参考文献

[1]、王建勤主编2009《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商务印书馆

[2]、陈思芮略论文化适应模式对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启示[J].[硕士学位论文], 2006.6

[3]、于莹文化适应模式的启示吉林教育

篇4:适应对外开放国企改革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我国的教育事业开始了新的腾飞。面对这样的形势,高校档案工作如果仍然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就不能适应新形势对高校档案的要求。因此,档案工作的改革要适应高校深化改革形势的需要,必须解放思想,用大思路想问题,用大手笔做文章,从根本上转变档案机构的职能作用,改变过去那种“重收藏,轻利用”的做法,充分发挥档案工作自身的特殊优势,为经济发展和学校改革服务。

高校档案工作是“衡量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之一”,它有着自己特殊的规律,始终与学校的脉搏一起跳动、随学校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办学自主权的扩大,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自我约束机制的建立,教学、科研、开发三足鼎立体制的形成,必然给档案工作提供创新的思想动力,给档案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高校档案工作怎样才能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需要,搞好职能服务呢?

一、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

信息,作为一门新兴产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对市场经济运行起导向、检测、反馈、预警、监督、决策、辅助与调控作用。没有完善的市场信息,就没有完善的市场。档案信息作为信息的一大门类,也存在着信息类同的作用。

长期以来,高校档案工作的重心放在收集与整理档案上,这种倾向近年来有所转变。档案放在库房中保管得再好,不开发利用就失去价值。因此,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是档案工作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重要途径,是档案工作自我完善的必要内容。用系统的观点来看,高校档案管理活动及其全过程就是一个信息系统。档案部门的特殊优势就是保存了大量的档案资料,而这些资料又承载着各种各样的、极为繁复的信息密码,将这些信息密码根据现实的需要系统有序地开发出来,把固定的、沉睡的档案信息转化为动态的、增值的生产力要素,才能实现档案的利用价值,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应有的作用。

在很长一个时期内,人们将档案工作偏颇地理解为仅仅是整理和保管档案,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人认为,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不过是档案部门应付形势的权宜之计,是档案工作之外的附加物。以往档案工作中没有或者很少有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内容,这是一个缺陷。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这是档案工作走向成熟、走向完美的基本标志。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工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促进作用。

二、建立高校档案信息网络

建立高校档案信息网络,是开发信息资源的有效途径。衡量一个高校档案工作的好坏,不但要看其档案基本建设如何,更主要的是看其档案信息开发开展得如何,看其所带来的效益和为各项工作服务发挥的作用有多大。开发信息资源,就是要挖掘档案资源,利用档案部门的优势创经济效益,这既是经济建设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档案工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全社会档案信息需求总量剧增,仅在某个学校内搞档案信息交流、技术协作、资源共享总是有限的。当前,我们档案部门相互联系很少,不注意研究信息的传递和输出,这样极大地抑制了档案信息的广泛流通,也缩小了先进技术的使用范围。因此,要大力发展和解放生产力,实现档案信息共享,提高我国高校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声誉,就必须让档案信息流通,使档案信息的价值不断增大,始终保持档案信息的动态性,把静态分散的信息变成动态集中的信息,建立联合的开放式高校档案信息服务中心。这样,档案才能在交流中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而促进社会的进步。

三、提高档案的社会价值和使用价值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人们需要转变的第一个观念就是价值观。市场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在于效益。因此,对档案材料的利用也不能偏离这个目的。高校档案应在保存原有原始档案的基础之上进行有效资源的合理安排,在社会经济浪潮中进行系统、合理的效益服务,在社会服务中对档案工作进行发展、完善,不断提高和完善档案资源在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篇5:转变教育观念适应课程改革

《全日制义务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实验新教材的数学教师应转变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教学观念,以保障课程教材改革实验顺利进行。关于新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教学观念,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儿童是最富有想象力的,他们的世界是千奇百怪、色彩斑斓的。教材依据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自身的特点提供了许多富有儿童情趣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精心设计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迈出学会学习的第一步。在《认位置》的一堂观摩课上,教师一开始就设计了一个超市要开张,让学生来摆货架,使学生在动手中学到了新知识,也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身边,学会了从身边的事物中寻找知识的一种学习途径。

的确,数学新课程,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从他们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更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从容不迫地探索新知。信手拈来,《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一节中,教材以小朋友坐车为背景,有辆45座的大巴,车上已经坐了30人,问题是:车上还有多少个座位空着?小朋友们经常坐车,但从来没有在生活中真正计算过这个问题,课本上出现了这样一个常常见到的身边熟悉的场景,乍一看,这是个容易解决,稀松平常的问题。这么“简单”的问题,引起小朋友强烈的表现欲望,他想告诉大家解决的方法,于是小朋友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是的,这的确是个不难的问题,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学们很快就列出了算式“45―30”,或许有的小朋友知道等于15,但怎样通过这个式子计算出来呢?刚才的成就感激励学生继续探索,小朋友们开动脑筋,于是想出了许多不同的.解决办法。而在《加减混合》这一课中教材则创设了公共汽车上下客这一情境,这是他们所熟悉的,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学习中,每人都有了分析这类问题的思路,明白了为何要用加减混合来计算,同时也自己摸索出了一种学习的方法。正是在多样的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也学会了自主学习。

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是要将他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活动规范化,常识经验系统化,因此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这些“经验”是学生的“数学现实”;同时,正是通过“经验”学生经历一个从具体到逐步抽象活动的过程。例如,一年级学生学习认数,可以通过数小棒、摆物体等活动,获得有关的体验,从而认识了数的意义。也就是说,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以经验为基础的认识过程。小学生头脑中的“数学”往往和成人的理解有不同的含义,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他们自己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解读。

因此,教学要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通过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在教师帮助下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将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现象的经验进行类比、分析、归纳,加以总结与升华,丰富与发展学生的数学事实材料,逐渐建构起较为规范化、系统化的数学知识。

例如,小学一年级学生已具有关于几何形体的许多经验,他们通过实物如球、橘子等了解圆的一些特点,知道鸡蛋、鸭蛋等比球等圆形物体更椭;通过桌面,积木等实物,会近似地使用长方形、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球、正方形、三角形等词汇。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就是要在这些学生熟悉的经验基础上进行,将学生混淆在一起的混乱的、粗糙的认识加以整理,帮助学生把几何形体与他们所熟悉的实物分离出来、区分出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在学生容易发现和掌握实物几何形状明显特征基础上,指导学生进一步观

篇6:适应形势发展加大殡葬改革步伐

一、我区殡葬行业的现状

二、我区殡葬事业单位的现有优势与不足

汉中殡仪馆建设于70年代初,全面分析其优势表现在,硬件上经过多年建设,现已初具规模,全馆占地近30亩,绿化面积达70%,建设面积近2000m2,现有车辆6台,运用一定先进的科学技术于殡仪服务,固定资产达千万,软件上,有丰富经验,通晓民情、民俗,掌握政策的管理者;有熟练掌握各种专业技能,不怕脏不怕累,能吃苦的专业技术员。

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殡葬业受社会歧视,从业人员普遍文化素质不高,积极进取之心不足,对事物的认识落后,不能理解和满足顾客日益发展的多种精神消费需求,不能跟上形势的发展,缺乏进取心。

汉中公墓建于1974年,是汉中市殡仪馆的配套设施,开始是公益性公墓,从1994年后,逐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按照省民政厅的指示,而转成经营性公墓。从白手起家开始,近年不断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水、电、路全面改善,墓区全面绿化,现有车辆一台,累计安放墓位近3000余座,固定资产达600万元,具有位置优势离城区不到6公里。

由于从开始建设时,仅仅从距殡仪馆近,属公益性考虑,没有结合中国传统的殡葬文化,一是面积小(只有40亩面积),二是地理环境差与传统的陵园“前有川、后有山”思想相悖,属先天不足。

三、几点意见与建议

从我区殡葬行业优势上考虑,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面对殡葬行业逐步社会化的发展方向,我们不仅要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更要立即行动起来,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以应对市场经济的挑战,个人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建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充满人性化的殡仪服务体系

殡葬服务的处理对象是永远停止思维的人,但死者的人格尊严并不因死亡而自动消灭,它依然要受到法律的保护。而在全部服务过程中却是同逝者的亲友、同事等活生生的群体打交道,死亡现象影响着每个人的思想感情。如何满足他们的精神和心理需求是我们应当思考并应努力去做的事情。殡葬服务消费是一种典型的精神消费,丧主对服务的满意程度,丧葬用品的喜欢程度和爱好程度是对殡葬服务业的要求标准。满足其一切合理需求,是殡葬服务业的努力方向。

(二)建立一支过硬的殡葬事业队伍。

人才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也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有了一流的人才,才能成就一定的事业。殡葬事业同样如此,没有现代化的人才,就没有殡葬事业的明天。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形式和内容深入细致对行业人员进行转变观念教育,要彻底摒弃以前那种“增加利润靠提价,更新改造靠政府”的惰性思维,树立起“丧户至上,服务第一”的思想,以优质服务赢得良好的信誉,赢得更多的市场空间,并且加大对职工业务技能培训教育的投入,鼓励职工一专多能,一岗多证,推动职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学习教育,不断提高职工的科学结构,建立一支政治思想强、工作作风正、文化素质高,业务技能精的殡葬职工队伍,通过提高殡葬行业的工作服务质量,提高殡葬事业单位的竞争力,以使其能够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与时俱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巩固阵地,加快发展。

(三)转变殡葬行业的管理模式,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则的运行机制

现行的殡葬管理模式是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支配体制,这种体制在计划经济时代,为推行以火化为重点的殡葬改革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体制与市场经济的矛盾日益突出,既不利于殡葬事业单位自身的经营管理,又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转变殡葬行业的管理模式,建立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已成为促进殡葬行业加强自身经营管理,提高其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管理形式上,引入竞争机制,强化殡葬事业单位的市场竞争意识,促使其积极适应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规则,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在殡葬单位的内部管理上,要以“热情、周到、准时、文明、礼貌、廉洁、高效”为准则,为殡葬消费者提供满意的殡葬服务,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切实做到人人有准则,处处有规范,从上到下实行指标管理,做到责、权、利相结合,使管理逐步达到规范化的要求。在工资待遇上,逐步改革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的“大锅饭”、干不干都一样等弊病。实行竞争上岗、考评上岗的岗位工资、效益工资相结合的工资结构及多劳多得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

2、在更新改造资金来源上,随着事业单位改革力度的加大,包括殡葬行业依靠政府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逐步推向市场,殡葬行业社会化成为总的发展趋势,政府已不可能象以往那样从财政拿出资金进行基础建设和设备改造更新,而我区殡葬设施(殡仪馆、公墓)现状,远远不能满足丧属的服务要求,必须要有大的投入,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要增强自身能力和发展能力,要改变过去单一靠向上争取资金的做法,在发展资金来源上,即要争取上级支持,也可尝试采取银行贷款、单位职工集资的方法筹措资金,借助社会各方的力量加快其自身发展。

3、在殡葬服务价格上,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殡葬行业由过去的政府确定价改成政府按一定幅度定指导价,放开价格管制,特别是放开大部分服务项目的价格,有利于刺激竞争,为社会提供规范优质的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殡葬服务的合理需求,从而更加有效地保护各方面的利益。

(四)形成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殡葬服务的经营理念

殡葬事业单位服务质量的高低,决定着消费者的信任度,最终决定着殡葬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因此,实行殡葬服务的优质化,努力提高殡葬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实行规范服务,形成情感氛围。严格按照各自岗位操作标准做好一系列服务工作,通过熟练、细致的操作展示殡葬事业单位的精神面貌;以优美的环境、良好的硬件设施博取消费者的好感,并创造一个拴心留人的工作环境。同时,还要以殡葬事业单位为依托,搞好综合服务开发工作,实行一条龙服务,为殡葬消费者提供满意的服务,赢得人们的信赖。二是实行安葬形式的多样性。要改变现行的单一安葬模式,同时开辟公墓、陵园、骨灰塔、草坪、艺术、植树安葬等多种安葬场所,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和需要,为他们提供满意的服务。三是实行安葬场所的园林型。安葬场所的修建,应与周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相结合,努力建成集安葬、游览、生态保护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园林式场所,既为死者提供一个环境优雅的安息之地,又为生者悼念先辈、寄托哀思提供一个清静之所。

***

二00四年十月三十日

适应形势发展加大殡葬改革步伐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篇7:适应对外开放国企改革

灵台一中新课程实验前期准备工作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专家

大家上午好!

2009年1月,我校被确定为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开始了《构建普通高中新课程学习型课堂》的研究工作,课改准备工作,也随之全面启动,逐步地实施,下面我将灵台一中省级立项课题的研究及课改准备情况,向各位领导和专家做一简要汇报,敬请指导。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

1、健全组织 加强领导

为了加强对我校普通高中课改工作的领导,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学习有关负责人、学科骨干教师、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的课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九个指导小组,具体负责各方面的工作,考试了课改工作的组织领导责任。

2、完善制度 制定方案

学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灵台一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灵台一中新课程实验师资培训方案》、《灵台一中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方案》|《灵台一中构建学习型课堂研究方案》等规章制度,使课改实验工作得到了制度上的保证。

3、加强培训 更新观念

一是派主管教研的副校长赴天津51中挂职学习三个月,全面了解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管理方式和教学模式。

二是派九大学科的骨干教师赴江苏洋思中学学习一周,全面考察“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全面启动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活动。

三是校长、副校长、教研室主任等学校负责人先后赴河北、南通、银川等地学习考察,借鉴外地经验,明确我们的工作思路,四是选派校级领导赴张掖参加全省新课改实验样本校校长论坛。进一步明确省厅对课改工作的要求。

五是购买新课程培训光盘,按学科组队全体教师进行通识和学科培训,编印培训资料、组织教师撰写培训体会,全面教育理念,了解新课程背景下“高效课堂”课例。六是派十人参加市上的新课改动员及培训会。

七是四人参加远程培训骨干教师培训会。

八是九名教研组长参加省上的培训。

九是罗校长参加甘肃省校长新课程能力建设培训会。

十是五名英语老师参加平凉市英语教师培训。

4、突出实质 改革课堂

篇8:适应对外开放国企改革

我国自2001年6月教育部首次批准西安交通大学等13所高校设立了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以来,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到2010年教育部共批准339所本科学校和800多所专科学校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 但高校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开放学习环境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共享资源及实践机会, 本文从促进学生应用创新综合能力角度, 构建了适应开放环境下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

1 开放学习环境的内涵

明确提出“开放学习环境”并进行了大量而持续研究的是Hannafin、Land、Oliver和Hill等人[2]。开放学习环境 (Open Learning Environments) 指的是学习空间、场所的开放, 它改变了现行学校教育体制造成的学习与实践隔绝的状态, 使学习者得以打破封闭的课堂学习局限, 置身于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 去参与、实践及解决问题。开放的学习环境主要参与者包括高校、现代教学管理者、新时期的教师及学生等。其中, 高校通过召开全校教学工作会议和教学研讨会, 使教师尽快实现角色地位的转换, 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 同时创建宽松开放的教学环境, 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意识;现代教学管理者应以学生自由、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工作出发点,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优化教学环境, 健全教学制度, 改革管理方式;教师则应帮助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安排学习进程, 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等开放教学资源进行学习, 并对教学资料进行建立和组织, 指导学生利用机房、实验室开展实验及创新创业活动并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

开放学习环境的内涵是“以学习者为中心” (learner-centered) 。基于该理念, 高校只有创造一个开放式的、充满竞争和活力的学习环境, 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适应能力, 并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平衡发展。

2 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现状

电子商务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与管理理论基础, 熟悉Internet和Web技术, 掌握电子商务原理和技术、电子商务网站开发、网络营销、物流管理、国际贸易等知识, 能够从事电子商务应用、开发、管理的中高级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现有高校主要在信息或经济管理学院开设该专业, 主要分为网站开发、网络营销及国际贸易三个方向, 其中网站开发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 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于学生实践的多少, 因此网站开发、系统设计的学分比例较多, 课程需要设置前后顺序;网络营销方向人才培养重在培养沟通、领导能力及数据调查分析能力, 考虑到很多学生大二便开始参加各类比赛, 尽量将网络营销课程往前安排, 并在专业教学时积极引导学生申报各类创新、创业大赛, 通过大赛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国际贸易方向的专职教师需要有一定实践经验, 了解国际贸易实际流程的专业人才, 并加设与企业需求联系紧密的国际物流与货物代理课程。

2.2 存在的问题

2.2.1 专业基础比较薄弱

电子商务设立时间较短, 能够从事电子商务教学、科研及实践培训的师资人才数量很少;另外, 我国高等院校虽已开设电子商务专业, 但电子商务相关物流、网络营销实验室及实训基地建设滞后, 对于网络营销, 除了教师的课堂讲授很少有机会实践, 而将电子商务实训贯穿于专业教学模式更是没有;最后, 优秀教材的缺乏也导致电子商务专业比较其他建设时间长的专业基础薄弱。

2.2.2 专业方向设置不合理

目前, 电子商务专业主要开设在高校的经济管理、信息管理或外贸学院, 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与开发、网络营销及国际贸易三个方向。结合高校特色和现在开设的电子商务专业方向分析, 部分高校在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时过分迎合市场需求, 较少考虑如何与地区或本学校优秀专业的结合, 使得该专业学生在培养过程中无法共享学校原有的优质资源。

2.2.3 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很难真正发挥作用

近年,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形式多种多样, 比如企业承办电子商务大赛或为学生参加各类比赛提供资源、成为学校实习实训基地或为在校生提供带薪实习工作岗位等。但对于大多数普通本科院校来说, 这些合作方式很难起到作用。一是企业能提供给学生的职位多数知识含量较低, 使学生感觉实践的内容所学不多;二是企业培训的成本较高, 相比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培训, 企业更愿意为学生提供单一的工作内容。这样就导致校企合作模式或流于形式, 或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3 适应开放环境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探索

互联网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为人们及在校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及便利的学习环境, 提高了人们的学习效率, 并逐渐转变了社会及高校的学习观念, 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在此环境下构建三层电子商务教学模式, 如图1。

3.1 制定鲜明的人才培养目标

电子商务应属于新兴的交叉应用型学科, 开放环境下的电子商务专业应以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与管理理论基础, 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具有应用信息技术与手段开展商务活动的能力, 能够从事电子商务运营管理的电子商务应用创新型人才[3]。

3.2 开放环境下的学习资源

由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基础资源比较薄弱, 而该专业又与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息息相关, 因此利用开放的学习资源充实专业教学基础具有充分的可行性。开放的学习资源包括开放课堂、国内外公开课、开放实验资源、网络大赛、校企联合及文献平台。如利用淘宝网、敦煌网等网站的免费功能学习电子商务基本业务流程, 包括网络营销、网上购物、收/付款及物流等商务活动;利用微博、微信提供的服务学习最新的营销方式、参加各类网络大赛或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等;利用网易、中国教育在线上的国内外优质公开课充实课程内容、拓宽学生的思想思路及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通过共享网络开放资源, 既可丰富更新专业知识, 又可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3.3 适应开放环境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的相应措施

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 高校利用开放资源, 可采取如下措施:

(1) 突破原有的、“填鸭式”教学方式, 采取专家讲座、课堂讨论等教学活动, 教师抛砖引玉提出问题, 学生分小组讨论, 最终解决问题。一方面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另一方面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信息传输, 促进了知识的双向交流。

(2) 打破原来按学期、学年规定的程序, 允许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基础制定个人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并配备指导老师, 帮助学生制定调整教学计划。

(3) 高校的实践环节如上文所述, 难以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通过开放网络及现代信息技术, 可以利用网络参与方式达到实习目的, 如天猫商城的企业, 可选择学生参与网店的客服、售后管理等环节, 由于这些环节可以在不同地区进行, 相比实体企业更加灵活, 更能达到实践目的。

(4) 开放式作业除有及时巩固书本知识的作用外, 更应该以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 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以电子商务经济学课程为例, 在介绍电子商务环境中的价格离散现象时, 布置学生选取认为价格集散度较高的商品, 通过搜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商品价格, 计算价格离散度, 验证学生的猜测, 通过从商品本身的信誉品牌、电子商务环境的信息不对称及消费者价格敏感程度比较分析, 总结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价格离散率影响因素, 加深对电子商务企业运营、行业组成及市场结构的理解。

(5) 开放式教学的考核方法应突破诊断教学质量、指挥教学方向及检测学习状况的功能, 以促进学生个性与未来发展为核心, 在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方面实现多元化。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应把真正的考核放在平时而不是期末考试中, 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 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能力而不是成绩的提高。

(6) 通过作业、考核及交流, 学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从而为教师进行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篇9:适应对外开放国企改革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思想政治;改革

与旧课程相比,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反映出教育思想的革命性变化:即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使学校教学工作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现在的中学生对政治问题的思维模式带有很大的封闭性,表现为对政治问题不敏感,思想方法不灵活,观察问题眼界不开阔,单纯“为考而练”等。在目前以理论密切联系实际,不回避国内外热点问题、重点指向能力考查为要求的高考面前,学生便显得知识准备和能力准备的严重不足。这种学习的封闭性根源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封闭性。随着新课程、新理念的实施和推广,思想政治课教学焕发了生机和活力,我们必须以此为契机转变教学观念,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

坚持开放式教学,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转变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偏见,积极改革课堂教学,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做到“寓教于需、寓教于情、寓教于趣”,在学生内化上下功夫,使学生从“有用而学”转变成“学——用——学”的良性循环。

思想政治课的开放式教学,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实践及尝试:

一、用马列主义的发展观培养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能力

所谓开放性思维是指突破传统思维定式和狭隘眼界,多视角、全方位看问题的思维。具备了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就能够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对那些敢于发表不同意见、能够从新的视角展示自我的学生,要给予赞赏、爱护和引导。如果学生在学校教育阶段,没有能够培养起对知识的渴求、不断探索和创新的欲望,没有形成一种科学思维的习惯和能力,那么,他的這一欠缺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将是难以弥补的。

二、课堂教学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来灵活组织教学内容,重视联系现实及国内外重大政治经济热点问题,去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近年来新编或修订的思想政治课教材越来越体现求是、求实、求新、求活、求稳的编写原则和方法,体现了时代精神,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学以致用。

三、坚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在思想政治课中,经常会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创新教学活动来说,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要特别注意采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置问题,为学生问题意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培养提供科学的方法。

四、教师要教会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教师应注意选择具有时代特点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建构,实现教学内容的多样化,使其由封闭走向开放。不仅要教会学生陈述性的知识,更要教会学生程序性的知识,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我们新编或修订的思想政治课教材大都着重知识的表述,少讲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这中间的过渡,给教师教学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教师应发挥聪明才智,以适应考试命题“新、活”的特点。

五、加强思想政治学科的第二课堂活动

纠正时事政策教育课容易被忽视和随意化的做法,上好时政课。时政课应引导学生以思考问题为主,识记时事信息为辅,不但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还要让学生理解和明白“为什么”、“怎么样”。授课形式要灵活多样,讲求实效。

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充分利用幻灯、录音、录像、图表、图片等多媒体进行教学,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一些抽象概念和原理。

篇10:教研:如何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教研员,世界教育史上独一无二的群体。诞生于建国初期,一个特殊年代的特殊群体,在完成着一项特殊的历史任务。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的历史条件下,教研员为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面对我国千百万中小学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提升专业素质的历史重任,教研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立多元开放的教学研究机制,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是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这一崭新教育理念的提出,意味着中小学教研工作将发生一次历史性的改变。

那么,中小学教研工作如何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在新课程实验中更好地发挥研究、指导、服务的功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就此问题组织有关专家和一线教研员进行了深入研讨。

什么是校本教研

关键词:以校为本、教学反思、行动研究

以校为本,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那么,以校为本的.教研与现行教研有什么不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那么,如何实施以校为本的教研?专家认为,以校为本的研究,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学专业人员的作用。教师要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以校为本的教研,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集体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学校要形成对话机制,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倡导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

以校为本的教研,还应有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学校要积极主动地争取他们的支持与指导。专业研究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满腔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建设,努力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并虚心向教师学习,在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

参与研究的专家们认为,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是学校教学研究的身体力行者。校长要真正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为教师参加教研和培训提供条件支持;要建立融汇校内外教学研究资源,直接服务于教师发展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要建立教研激励机制,定期奖励教学研究成果;要给教师以人文关怀,尊重和保护教师的专业自主,为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排忧解难;要为教师、教研人员和研究者获得经常性的沟通和联系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使教师的困惑能及时得到解决,教师的经验能及时得到关注和分享。通过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促进学校的发展,促进教师的发展,努

上一篇:写在脸上的捣蛋和搞笑作文1000字下一篇:管理问题员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