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全面开放

2024-06-25

深化改革全面开放(通用9篇)

篇1:深化改革全面开放

尊敬的党组织: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就是要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和殷切期待,聚合起更多的正能量,用各种正能量替代各种负能量。正能量激发出系统优化升级的活性,合力就是正能量。改革开放的合力越是凝聚、协调、强大,正能量就越大,改革开放的效果就越好。

聚合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强大合力。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各个领域、各项制度的改革紧密联系、相互制约。只有各项改革相互配合,形成良性互动,才能保证改革成果的扎实有效、持续深化。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是在动态中形成的。既要整体推进,又要重点突破;不能单项独进,也不能左顾右盼。某项改革的突破,往往成为带动、促进、激发其他领域改革的引擎。当前,广大群众对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呼声很高,要求保证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围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实际上必然会促进很多领域的改革深化,促进很多制度的创新完善。

聚合全党全社会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我们党8500多万党员和几百万个党组织对待改革开放的态度、领导改革开放的能力、推进改革开放的力度,极大地影响着改革开放的进展和成效。从社会主体而言,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首先要形成全党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改革开放35年来,正是依靠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紧跟党中央战略部署的一致行动,改革开放才能够在不同阶段取得重大成就。同时也要看到,一些领导干部和党员同志,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问题上,还有不同看法,行动不够有力。特别是在涉及到触及自身利益的改革举措时,有的采取消极、拖延、抵制的态度。因此,全党同志必须从大局出发,对民族、人民和历史负责,抛弃个人某些得失的羁绊,当好推进改革开放的促进派,以全党的合力带动全社会的合力。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的事业,没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各阶层的同心同力,任何改革也是不能成功的。在社会利益格局复杂、利益取向分化的情况下,形成全社会的改革合力更加艰难也更加迫切。一些改革之所以难以推行,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存在着利益冲突,不能形成合力。着眼于凝聚改革共识、集聚改革合力,改革目标的选择、改革方案的设计、改革时机的选择、改革节奏的把握,都要统筹兼顾各个地区、民族、阶层、部门的利益,取得利益的最大公约数,让更多的人受益,让更多的群众受益。如果借“改革”之名,行部门利益膨胀、利益差距扩大、群众利益受损之实,则是背离改革初衷,增大改革阻力。形成改革合力,首先要形成利益合力。

汇报人:xiexiebang

2014-07-31

篇2:深化改革全面开放

党的十八大报告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把发展目标与改革目标一起规划、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同部署,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和目标要求。

改革开放是发展的强大动力。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这30多年来的发展成就;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今日神州大地上的生机与活力。过去的发展成就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中国的发展依然要靠改革开放。

应当看到,未来十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关键意义的阶段。当前改革进入了“攻坚区”和“深水区”。我们既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又面对着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这些都是对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大考验,考验着改革的勇气,更考验改革的智慧,迫切要求我们作出更大的努力。

改革越深入越需要勇气。30多年来,正是凭着那么一股子劲与气,凭着那么一种敢闯敢试的精神,我们才冲破了重重阻力,实现多个领域、多个方面的突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协调各方面利益和达成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日益加大的难度,面对改革越来越多触及现有利益格局、涉及深层次利益调整的阻力增大,面对社会各方面分享改革成果的强烈愿望,面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方面改革的艰巨任务,我们必须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高度,以更大的勇气,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深化改革。

改革越深化越需要智慧。深化改革是涉及诸多领域的巨大系统工程,千头万绪,必须总揽全局,明确主攻方向和改革重点,集中攻坚克难,务求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调整利益格局,必须统筹兼顾,善于在利益增量上做文章,在存量利益上多优化。制定重大改革措施,必须从实际出发,善于做充分而科学的论证,以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出台改革措施,必须积极稳妥,善于把握时机、创造条件,避免因犹豫不决错过改革的最好时机。攻坚阶段的深化改革,更需要相互协调,使改革措施实现各领域、多方面、诸环节的协调配套。经验表明,改革的智慧来自实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找到破解难题的钥匙;改革的智慧来自人民,坚持问计于民,集思广益,增进共识,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找到化解阻力的办法。

篇3:全面深化改革,重构改革话语

一、理论创新, 坚持改革话语权与时俱进的价值取向

首先, 《决定》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从过去的“基础性”变为了现在的“决定性”,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1]这是《决定》最大亮点和首要的重大理论创新, 既指出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及其引领其他领域改革的基本方针, 又清晰界定了政府职能和作用,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重大突破[2]。

其次, 《决定》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首次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总体目标之一, 标志着党的治国理政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3]。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在制度层面提出的现代化目标, 丰富了中国现代化的内涵。

最后, 提高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决定》强调“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都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4]从认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 到后来承认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到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把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相提并列, 放在同等地位上,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我们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及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

任何长盛不衰的理论, 必定都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能够不断回答、解决时代提出的新问题, 不断实现自我创新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理论成果指导自己的实践, 实现了理论的一次又一次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具体国情中的应用和不断发展与中国共产党的话语权紧密相关, 中国共产党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不断理论创新, 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紧紧把握时代话语权。

二、人民至上, 使改革话语内容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过去执政合法性所赖确立的条件和基础发生了变化。面对执政合法性的挑战, 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决定》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从《决定》的起草过程来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 是中央政治局经过深入思考和研究、广泛听取党内外各方面意见后作出的。在将近7个月的时间里, “广泛征求意见, 开展专题论证, 进行调查研究, 反复讨论修改。其间,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3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两次分别审议决定, 决定征求意见稿还下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 征求党内老同志意见, 专门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5]《决定》的起草充分征询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反映了人民最关心的社会呼声、社会诉求、社会期盼和愿望, 得到了人民的普遍认可和赞成。

从《决定》的内容来看, 全文提到“人民”多达42次, 贯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6条改革主线, 内容涵盖15个领域、60个具体任务, 改革力度前所未有。对于广大人民最为关注的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反腐倡廉、住房保障、教育改革、医疗改革、稳定物价、食品药品安全、法治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国防建设等热点和难点问题, 《决定》都做出了明确的回答, 提出了未来改革方向及具体措施。十八届三中全会及其《决定》, 一方面从满足人民要求, 改善民生入手, 以深深抓住民心, 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这是中国共产党增强执政合法性的基础性举措。另一方面从司法改革、行政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入手, 提高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认同, 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这是中国共产党增强执政合法性的关键性举措。

改革是人民的事业, 也是为了人民的事业, “坚持以人为本,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发挥群众首创精神, 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也是党和政府始终如一的奋斗目标。《决定》中的这些措施, 都与作为话语权客体的人民利益息息相关, 这就加强了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 对于巩固党的舆论阵地, 把握时代话语权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制度建设, 为党的话语权提供制度保障和机制保障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 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 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 甚至会走向反面。”[6]胡锦涛同志通过对党九十年光辉历程的总结, 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必须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之中”, 并告诫全党“要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观念, 认真学习制度, 严格执行制度, 自觉维护制度。”[7]

由于“制度化是组织与程序获得价值和稳定性的过程”[8], 制度建设对于维护政治稳定、巩固政治统治具有重大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决定》突出强调了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制度建设, 《决定》全文提到“制度”的次数高达183次, 是所有热点词语中次数最多的。制度建设贯穿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所有领域, 使以前的成功经验制度化, 并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提供制度路径和制度保证。

全面深化改革不仅是要实现物质的现代化, 而且还要实现制度的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度建设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决定性措施。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充分发挥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让制度建设与体制改革为中国共产党掌握话语权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和机制保障。

四、党的领导, 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话语权主导能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决定》指出了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的重要性,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1], 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为了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和各项改革任务落实, 中共中央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因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单靠某一个或某几个部门往往力不从心, 这就需要建立更高层面的领导机制。”[5]这是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决心的体现, 也是在发挥党领导核心作用下, 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从而凝聚全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的重要保证。

作为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的执政党, 也是世界上党员人数最多的党, 中国共产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9]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打铁还需自身硬”,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中国共产党只有把自身建设成一个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兼具的党, 加强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 才能使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国家繁荣稳定、人民幸福安康, 才能增强中国共产党作为话语权主体的威信, 从而牢牢掌握和引领改革时代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3:21-78.

[2]许志峰.句句是改革字字有力度 (权威访谈·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N].人民日报, 2013-11-15.

[3]冯建华, 翟江玲.理论创新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灵魂[N].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3-11-10.

[4]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3:23.

[5]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 2013-11-16.

[6]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333.

[7]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1:17.

[8][美]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89:12.

篇4: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部署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总目标

十八大的主题明确了全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应有的精神状态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报告强调,“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可以说,十八大报告通篇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征。

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正因为有30多年一以贯之改革开放的接力探索,我们才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性成就。从2002年到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0.03万亿元增加到47.3万亿元,年均增长10.7%,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进出口总额36421亿美元,上升到世界第二位;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升,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7703元增加到2181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476元增加到6977元。10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十八大对推进改革开放给予了高度重视。报告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八个基本要求,其中第三个基本要求就是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报告用“五个加快”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总目标:一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三是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四是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五是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

十八大报告着眼于“五位一体”总布局,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作了部署。

在经济建设领域,关键词是“全面深化”和“全面提高”。就是一方面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另一方面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报告强调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报告要求,第一,继续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基所在。第二,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这对于保持宏观经济大局稳定至关重要。第三,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第四,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就是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在政治领域,报告提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在文化领域,报告强调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在社会领域,报告强调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

在生态文明领域,报告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充分体现了改革的精神。

增创江苏改革开放新优势

党的十六大以来,江苏咬定“两个率先”目标不动摇,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的具体化。江苏“两个率先”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2010年全省总体上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2011年超过3/5的县(市)达到标准,苏南地区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为全省顺利实现“两个率先”奠定了坚实基础。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宏伟目标。江苏“两个率先”的实践靠的是改革开放,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还要靠改革开放。

站在新的起点,向着更高目标迈进,我们面临着新形势新情况新挑战。从江苏的情况来看,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要素支撑条件发生重要变化,资源约束加剧、环境压力加大;在总量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在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区域差距还比较明显,城乡二元结构尚未根本改变;在改革开放纵深推进的同时,协调各方利益任务繁重,应对国际经济风险难度加大;在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的同时,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亟待加强,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人居环境、维护公平正义提出更高要求。面对机遇,我们要勇于把握、开拓前进;面对挑战,我们要善于化解、迎难而上。

在新起点上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必须在深化改革开放上迈出新步伐,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增创江苏改革开放新优势。首先,必须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深化國有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快民营经济的转型升级。继续培育壮大中介组织,推进中介组织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其次,必须深化财税金融价格体制改革。加快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强化财税激励机制,建立财税考核评价体系。稳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水、电、排污权等价格形成机制、环境补偿机制、要素市场化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再次,必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推进政务公开,稳步推进扩权强县,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最后,必须深化社会领域改革。要健全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机制,整顿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作者系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篇5:深化改革全面开放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努力实现“中国梦”

【热点聚焦】

材料一:2014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邓小平同志为我们擘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蓝图正在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在一天天走向繁荣富强,中华民族正在一步步走向伟大复兴。我们相信,在20世纪赢得了伟大历史性胜利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将在21世纪赢得更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材料二:2014年11月4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强调,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有利q-g"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正在实行从引进来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重大转变,已经出现了市场、资源能源、投资“三头”对外深度融合的新局面。只有坚持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世界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材料三:2014年12月9日至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要求,要加快推进改革开放。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过深水区,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要围绕解决发展面临的一突出问题推进改革,推出既具有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继续抓好各项改革方案制定。要尊重和发挥地方、基层、群众首创精神,从实践中寻找最佳方案。要抓好改革措施落地,狠抓落实,强化督促评估。【知识链接】

七年级(下)教材

1冲国的城市改革和开放始于1980年经济特区的创办。经济特区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城市改革开放的序幕。

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九年级教材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综合国力不断迈上新台阶。中国在三十多年间创造的巨大财富,不仅使13亿中国人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总体上达到了小康,而且为中国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创造了物质基础。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借鉴。

2.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显著提高,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3.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还不高,受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完善,体制还不够健全。

4.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5.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设问角度提示】

1.全面深化改革是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解决好的重大问题。请你谈谈在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答:①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②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③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④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⑤必须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

2.从不同角度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

答:①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②是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需要。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③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④是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平的需要。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发展生产力,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平。⑤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理想的需要。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实现全面小康,实现现代化。

3.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加快推进改革开放。这是为什么?

答:①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②改革开放有利于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4.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过深水区,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答: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缩小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安定有序,构建和谐社会。

5.请你举例说明改革开放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答:①生活用品的变化:手机、电脑等已经成为群众的日常用品;轿车步入寻常百姓家、家用电器不断更新;农村盖起了别墅;饮食更加注重营养等。②休闲方式的变化: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电视、上网、旅游;休闲娱乐方式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6.在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青少年应E怎么做?

答:①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③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拥护党的各项改革措施;④树立平等、开放、竞争、参与的国际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自尊心、.自觉承担时代赋予的崇高历史使命;⑤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热点专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漫画中的“改革号”要顺利到达我们的目标.需要坚持的方向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资本主义道路

C.一国两制道路

D.私有化道路

2.改革号扬帆起航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分别应该是

()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C.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3.2014年11月9日,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在北京开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 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时说,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要敢于啃硬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疾开刀。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国在改革中遇到的困难有

()

①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②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一些体制机制还有失公正、缺乏活力③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④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总体科技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4.2014年9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会议确定,在继续实施好现有小微企业支持政策的同时,重点推出以下新政策:一是加大进一步简政放权力度。加快清理不必要的证照和资质、资格审批,为小微企业降门槛、除障碍。二是加大税收支持。在现行对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暂免征收增值税、营业税的基础上,从今年10月1日至2015年底,将月销售额2—3万元的也纳入暂免征税范围。对小微企业从事国家鼓励类项目.进口自用且国内不能生产的先进设备,免征关税。

(1)小微企业一般属于什么性质的经济茅式?(2)对小微企业新政的出台表明我国对小微企业持什么态度?(3)减税新政的实施有何重要意义?

5.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经验,加快制定完善负面清单,并依托现有新区、园区,在广东、天津、福建特定区域再设三个自由贸易区,以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内容为主体,结合地方特点,充实新的试点内容。至此,全国自由贸易区由目前的上海扩充到东部4个地区。

(1)全国自由贸易区扩容,说明了我国进一步坚持实行什么样的基本国策?为什么要坚持这一基本国策?(2)全国自由贸易区扩容有什么重要意义?

(3)面对改革开放的大趋势,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做?

6.2014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讲话摘要一:邓小平同志为我们擘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蓝图正在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在一天天走向繁荣富强,中华民族正在一步步走向伟大复兴。

(1)邓小平被誉为我国什么的总设计师?

(2)现代化蓝图正在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讲话摘要二:此时此刻,我们必须牢记邓小平同志语重心长说过的这段话:“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3)习近平为什么要告诫我们必须牢记邓小平的这句话?

【热点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一、1.A 2.D 3.D

二、4.(1)非公有制经济。(2)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3)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解决就业、改善民生、增加税收等方面的作用。

5.(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坚持对外开放,就是要通过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2)它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带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3)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投身改革开放事业做好准备;积极宣传改革开放政策,争做改革开放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树立平等、开放、创新的意识。

篇6:深化改革全面开放

建设小康社会和深入改革开放的目标

十八大报告关于建设社会、改革开放提出了两个翻番以及两个同步,充分体现了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路。双指标同步提出,说明我们不是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而是下决心更加重视居民收入的提高。这个温暖人心的量化指标,是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生动写照,彰显了党和政府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让全体人民更多更公平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坚定决心,意义深远。一个是经济总量指标,一个是人民生活指标,指标设定以2010年为基期,这两个指标的指导性、方向性更加鲜明,尤其是将人均收入翻一番指标写入党代会报告,分量更重,彰显出今后我们更注重百姓生活幸福度。我是从这六个角度来理解的,即新方位、新起点、新挑战、新目标、新要求和新部署。

一、新方位: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处在新的历史方位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这实际上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已经进入并处于新的历史方位。一方面,从中国自身的发展战略进程看,中国的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已经进入并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开始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阶段。在进入新世纪之际,为了巩固和提高已经达到的小康水平,为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党和国家确定了新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纲领。新世纪头二十年,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经过新世纪十余年的发展,尤其是党的十七大以来五年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各方面去得了重大进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中国

-/

4的现代化建设实际上向着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开始迈进。另一方面,从全球发展、国际比较来看,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已经进入在上中等收入国家序列中推进发展的历史阶段。世界银行以人均国民总收入的不同水平为标准,把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三种类型、四个等级,即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又划分为下中等收入国家与上中等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2010年世界银行下中等收入国家的标准是1006至3975美元,上中等收入国家的标准是3976至12275美元,而我国2010年人均GDP达到4394美元。中国已从下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进入在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推进发展的历史阶段。

二、新起点: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十七大以来的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是经济发展的新起点,经济总量稳居全球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11年超过5000美元,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经济增长保持持续稳定态势,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二是体制改革的新起点,在改革的全面推进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容不断丰富、框架不断完善,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三是对外开放的新起点,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位居全球第二,很可能近年超过美国而进为全球第一,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突出成效,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投票权已提升至第三,参与国际事务处理和全球发展的影响力不断提高。

三、新挑战: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面临新的严峻挑战。站在新起点上,中国继续推进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也面临来自于国际环境和国内发展的一系列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严峻挑战。就国际经济环境而言,在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的前提下,世界经济发展进入新的转折,经济全球化开始进入一

个新的发展时期,中国面对五大严峻挑战。一是在一定的时期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二是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明显调整与变化,三是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五个方面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四是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三大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五是针对中国的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与投资保护主义日趋突出。就国内发展而言,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与条件仍然具备的前提下,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问题、矛盾与风险。总的概括是“三不问题”,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突出的表现为:两大约束,即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强化;三大差距,即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区域收入分配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三不协调,即投资和消费关系不协调、产业结构不协调、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体制障碍,即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

四、新目标:党的十八大确定了二个翻番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报告还提出了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内容2002年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从此考虑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大约达到3000美元。

五、新要求: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的新要求十八大报告提出了面向2020年推进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的新要求,简单概括就是体制定型、方式形成、四化同步。体制定型,是指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攻坚经济体制改革难点,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经济制度体系,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方式形成,是指要坚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四化同步,是指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篇7:深化改革全面开放

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改革

今年是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30周年(十二大),南巡讲话20周年。十八大报告强调不走老路和邪路。近日习总书记又南巡,冲走小平南巡之路,所有热点指向今年要在此点命题,2013考研同学要高度重视。毛中特第七章改革论部分,第八章经济体制,务必吃透,冲刺考点必背如果不理解,暑假讲义必须要拿回头好好理解。请同学们相互转告。

改革开放要有新开拓继续走富国富民道路]

南报网讯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8号来到深圳莲花山,向邓小平雕像敬献花篮。除广东现任官员陪同外,四位曾陪同邓小平南巡的老同志也出席仪式。习近平在仪式现场表示,改革开放,是共产党必须坚持的方针。

12月8日9点55分,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莲花山邓小平雕像前,他缓步走上台阶,并伸手整理花篮上的绸带。随后在习近平带领下,现场官员向邓小平雕像鞠躬致敬。在结束敬献花篮后,习近平来到现场民众中间进行交流。习近平就表示,中国未来要继续走富国富民的道路。

习近平:“党中央作出的改革开放的决定是正确的,今后仍然要走这条正确的道路,富国之路、富民之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且的话要有新开拓。”

陪同习近平的,除广东现任官员外,还有四名老同志,当年他们也曾经陪邓小平南巡。有分析认为,习近平履新后首次视察选择深圳,或有意重走邓公南巡之路,实际上则表明了他拓展改革的决心。对于习总书记的话语,有民众就表示非常期待。

篇8:2014年与全面深化改革同行

万紫千红的春天正在阵阵寒风中孕育,喷薄欲出的新年曙光给人带来磅礴力量。循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号角,满怀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中国人民迎来国家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

过去的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党中央、国务院稳中求进,情系民生,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清晰明了,惠及百姓的改革措施频频出台,党风政风新风拂面,广大百姓悄然感受到变化,看到希望。

崭新的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注定是最动人心魄的时代强音。我们深信,这必将是更坚定自信更务实给力的一年,我们将与之同行。

尽管改革必定会遇到种种困难,但经过35年的积累与沉淀,中国已总结出丰富经验,改革的决心和步伐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加坚定。新一届党中央果断地把改革推进到关键领域和关键行业,有媒体统计,从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至今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已经启动20多项改革,每一项都是动真格求实效。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要坚定不移实现改革目标,从中央到普通公众,我们拥有这样的自信,也更期待接下来改革迈出新步伐。

新的一年,我们将全面落实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各项改革任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障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单独两孩政策落地、高考改革方案公布……无不关系到改革中的“硬骨头”。我们相信,只要各级政府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一个任务一个任务地抓落实,各项事业的发展必将实现“上档升级”。

篇9:深化改革开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全面深化改革,做到改革不停步、开放不止步。我们将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改革的方向,始终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统筹当前和长远,特别是要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在总结改革经验的同时,还要学习其他国家的长处,系统设计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路线图和时间表,同时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大胆创新,把我们的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紧密结合起来。

第一,我们将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在现代市场条件下,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我们都应该用,而且尽可能都用好。我们将加快实施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把职能转变放在重要突出的位置。我们要坚决减少对微观事务的管理,重在向市场、向社会、向企业放权,在更大的程度、更广的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企业在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同时,我们也将加强和提高政府科学化管理水平,增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该管的政府一定要把它管住、管实、管好;不该管的不要去管,不要去干预,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第二,我们将通过深化改革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公平竞争是我们共同的追求,而且只有公平竞争才能充满活力,中国的市场环境将会建设得越来越好。我们将毫不动摇地巩固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提高国有资本运营的效率,继续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促进各种所有制依法、平等使用生产的要素,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第三,我们将通过深化改革着力构建促进结构调整、科技创新、资源环境保护的制度。中国的经济问题说到底是经济结构的调整、科技创新的驱动、资源环境保护的问题,这是我们今后要特别突出抓好的重点工作。我们将通过深化财税、金融、资源性产品价格等方面的改革,用市场的办法、经济的办法,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提高中国发展的质量、效益和水平。我们将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协调发展的问题。不平衡问题也是我们今后发展的巨大潜力、空间和回旋余地,我们将统筹东中西南北方的协调发展。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完善自主知识产权制度,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是很重要的工作。要从机制上来解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优秀人才怎么和企业结合,把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企业就会充满活力,使企业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我们才能跟上世界科技革命的步伐。否则,我们总量再大,我们的水平还是在中低端的,我们永远都是落后的。

我们将加快建立生态文明的制度,发展新能源、再生能源,发展低碳的、绿色的、循环的经济,这充满着潜力。中国这么大,特别是我们的实体经济,大到一定规模,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非常重要。

我们要采取各种措施,逐步解决中国产能过剩的问题,使整个产业优化升级,坚决治理高污染、高消耗。经济发展了,环境也要保护好,经济能够健康、持续、协调发展,我们的生态环境应该越来越好。只有这个做好了,才是真正的好,才是对子孙后代负责。

第四,我们将通过深化改革,健全民生,持续改善,为社会和谐有序提供体制保障。改善民生是我们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什么叫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群众的疾苦,关心群众生活的改善,关心他们生活的环境。

我们将继续深化社会领域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的结构,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中国财政收入去年已经到了11.7万亿人民币,我们解放初期财政收入有62亿,1978年只有1000多亿,去年M2到97.8万亿,这个数量已经不小了,关键是怎么把这个钱用到刀刃上,使它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不能把这个钱用去搞重复建设,用去搞产能过剩。

我们要着力推进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我们将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特别是大家比较关注的城镇化问题。中国十几亿人口,这么大的空间和面积,特别是中西部,我们要搞好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搞好城镇化。而且城镇化必须跟我们产业的发展,当地老百姓的安居乐业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就会给我们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中国30多年来积累的一条重要经验,是以改革的精神推动开放,以开放促进改革,促进发展。在中国和世界联系日趋紧密,相互影响不断加深的今天,中国的改革发展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我们应该更深入地了解世界,这个了解必须是总体的、阶段性的、及时的。中国已经和世界经济密不可分了,我们应该了解世界,世界也应该了解中国,特别是了解中国真实的情况。只有改革开放,中国才能发展;只有改革开放,中国才能强大;只有改革开放,中国人民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将以更宽的视野、海纳百川的胸怀,吸收、借鉴世界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世界的文明成果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哪个国家吸收、借鉴,哪个国家就发展,闭关自守是没有任何出路的。

我们要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在更大范围、更广的领域、更高的水平上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完善互利共盈、多元平衡、安全高效、开放型的经济体系,坚持进口、出口并重,在调整优化出口结构的同时发挥进口在满足国内需求、调整优化结构方面的作用。我们和国际的联系、合作、交往正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更高的水平和层次上扩大。我们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一如既往地欢迎和鼓励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兴业,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为各个国家的企业提供公平竞争、分享中国发展红利的机会。

同时,我们也将支持和规范中国企业扩大在境外的投资,为当地的经济、就业、人民生活的提高做出贡献。我们将继续完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更好地发挥沿海对外开放的门户作用,加快推进内陆沿边的开放,继续加强多双边企业的持续合作,搞好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的经济治理,加强同各国的政策协调,为世界经济发展增添正能量。

2013年是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我们将稳中求进,稳要稳好,进也要进好。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体,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经济的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握好稳中求进工作的总基调,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根据作者在中国高层发展论坛上演讲编辑整理)

上一篇:让小班化教学教学“活”起来下一篇:留守儿童关爱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