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班化教学教学“活”起来

2024-06-25

让小班化教学教学“活”起来(精选8篇)

篇1:让小班化教学教学“活”起来

让小班化教学教学“活”起来

新窑镇戚家川小学 吴宏海

目前,一个小班化教学专题教改正在我校积极实施。实施小班化教学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成果。因此,我们的小班化教学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主要应做到三点:即课堂“活”起来,课间“动”起来,课外“松”起来。下面就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和做法。

一、小班化教学课堂要“活”起来

所谓小班化教学课堂要“活”起来,就是课堂教学要自始至终充满活力。

(一)创设快活的课堂气氛。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的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敏感性。可以说,激情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心理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努力做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让课堂充满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生命的交流。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多给他们一些微笑;尊重学生的意见,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平等地对待学生,以人文的关怀珍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爱的心境中快活。

其次,教师要“讨好”学生。所谓“讨好”学生,就是与学生做朋友,以一个大朋友的身份融入到学生之中,和学生一起观察,一起操作,一起讨论,打成一片,融为一体。教师不仅要作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且要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与学生平等交往,倾心交流,让学生在自信中享受快活。

最后,教师要支撑学生。教师要作为学生心灵与学习的支撑者,使丧失兴趣的学生兴趣盎然,有兴趣的学生更加充满激情;使学习障碍者柳暗花明,学习成功者敢问新路。当学生出现错误的认识和偏差时,教师不能全盘否定,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发现错误所在;当学生紧张、压抑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使学生情绪饱满,敢想敢说,乐于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当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要给予适时“点拨”,帮助他们克服思维障碍;当学生经过思考得到正确的结论时,教师要给予热情的赞赏,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欢乐和驾驭知识的乐趣。让每一位学生在教师智慧的支撑中,自我成功,自我快乐。

(二)设计鲜活的教学内容。

创新不是凭空的臆造,而要插上知识的翅膀才能腾飞。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小学语文课本知识早已是人类创造的现成财富,但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自己的探索而获得,仍不失为“新发现”,也是一种创新。可见,创新教育要求教师不能机械地照本宣科,而要动态的传授知识,使教学内容生动、鲜活。然而,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时,其精力主要放在如何摆布课本,如何把课本知识讲清,很难做到教学内容的鲜活,更谈不上根据培养创新精神的需要科学地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因而,我们应该重建“教材观念”,革除“惟书唯上”的陋习。在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时,做到以教材为基本素材,以现实生活为保鲜剂,以历史和科学为催化剂。

我认为,其一,课本也好,教参也好,都应是供选材的基本素材,都可以进行加工处理。教师要善于调整和重组教材,充分挖掘创新因素,补充创新内容。其二,选择和设计的教学内容必须注重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是他们看得见、听得见,摸得着的,是他们感兴趣、乐意做的,是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是能够使他们提出问题、产生想象的。其

三、要把语文知识和名家名篇这一宝贵的财富和与现代的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生活相结合,使陈旧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鲜活。

(三)讲究灵活的教学策略。

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一切方法,我们都可以叫做教学策略。策略的灵活,有赖于方法的综合。教材是个例子,教学要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推陈出新,关键在于灵活的、综合的教学策略或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不拘一格地教,学生可以不拘一格地学,让学生感到什么都是新的,形成一种极强的求知欲望。换言之,课堂应该是开放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多变的。应该努力做到:“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多想一想;“解放学生的眼睛”,让学生多看一看;“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多做一做;“解放学生的嘴巴”,让学生多说一说。学生的想、看、做、说,都是在教师灵活的、综合的策略引导下展开的。可以说,教学策略的活,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创新精神。只有让课堂教学充满快活的气氛、鲜活的知识、灵活的教法,把每节课都作为学生探索创新的一次历程,才能真正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充满快活,实现鲜活,展现灵活!

二、小班化教学课间要“动”起来

所谓课间“动”起来,就是指要改掉以往课间活动中的重室外、轻室内;重体育游戏、轻科技艺术;重活动本身、轻学科结合等状况,充分让孩子们在各种课间活动中享受舒展的快乐,使课间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成为名符其实的魅力课间。以往,我们的课间活动无非就是“伸伸臂,弯弯腰,大家来做广播操”,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一盘散沙。记得老版本的小学语文上课本曾有一篇《课间十分钟》的习作例文,文中写到:“‘丁零零,丁零零„„’下课铃声又响了,尽管它有点单调,可在我们小学生听来,它就像一首悦耳动听的乐曲。老师一听到它,就下课让我们休息或做游戏。这时,同学们纷纷走出教室尽情游戏。哦,我们快乐的课间十分钟!课间十分钟,我和同学常常在一起做各种各样的游戏。‘老鹰捉小鸡’刺激好玩,‘摸人游戏’紧张有趣,‘悠悠球’花样新颖,‘一二三木头人’锻炼了同学们的反应能力,‘踢毽子’、‘跳橡皮筋’、‘打乒乓球’等更是锻炼了我们的体力,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 ”但文中所描写的情景现在在我们许多学校很难看到。小班化教学的课间就要提倡这种具有魅力的课间活动,真正把课间还给学生。

(一)魅力课间应该遵守以下原则:

1、坚持教育性、艺术性、健身性、趣味性原则。魅力课间活动要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炼于乐、寓艺于乐。

2、坚持全面性原则。魅力课间活动要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魅力课间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发展需要,促进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并形成在普及与提高的基础上良性发展的局面。

3、坚持全体性原则。魅力课间活动的开展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从学生参与面的大小和人类多少选择好魅力课间活动的项目。形成人人参与课外文体活动,个个都有喜爱项目的魅力课间活动新局面。

4、坚持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原则。在组织学生参加魅力课间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引导是必要的,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权和自主活动权,在组织活动时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讨论、组织、操作、交流和评价的环境和氛围。

5、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在魅力课间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要制定出安全措施、应急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魅力课间的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可分为班级活动、分组活动。班级活动是指全班级的集中活动。其特点是规模大、人数多、地点集中,内容便于统一安排,能够做到统一领导,督促检查,相互促进。分组活动是指以兴趣小组等为单位活动。分组活动规模小、人数少,地点可以分散,方式灵活,便于组织和区别不同情况,并能发挥文体骨干的作用。

三、小班化教学课外要“松”起来

实施小班化教学,课外活动要“松”起来,这里的“松”起来,就是要还学生一个轻松课外。毕竟仅有魅力课间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课间再精彩也只有十分钟啊!因此,课外活动是课间活动的必要补充和拓展延伸。学生因整天的繁重学习而精神不振,身体疲倦,这时人人心想一节课外活动(或体育)课轻松一下。所以开展好课外活动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

(一)课外活动的意义

首先,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社会化。课外活动由于强调学生自主参与、自愿组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才能得到了施展,学生的独立性、责任心、参与意识等也进一步发展。有人认为“交往和社交策略尤其可以通过参与课外活动而获得”,校内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环境,在这里,学生渐渐习得一些成人社会的行为,同时,学生还要解决一些与同伴相处的问题,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从童年向成人转化。

其次,课外活动促使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个性化。没有个性化,所谓个性的社会化就失去了现实意义,甚至是不可能的。社会要求各种各样的人才为他服务,在这一点上,个体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一致的,课外活动恰好能够在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最大限度的满足个体在个性化方面的需要。

第三,课外活动给学习生活增添了乐趣。一般来说,课外活动是学生自愿参加的,他们没有多少心理负担,有的只是探索的愉悦;另外,相对于课内学习,课外活动内容比较新颖,容易给人以新鲜刺激,使人身心得到享受;课外活动也能帮助学生学会利用闲暇,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丰富其精神生活。

第四,课外活动在发挥学生特长发面也有重要作用。在普及层次的课外活动中,通过有计划的丰富多采的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发展自己特长的领域,尤其对一些差生来说。另外,在提高层次的课外活动中,一部分学生可以脱颖而出。国内外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学者都有这样的经历:学校教育虽然给他们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专业方面的成就,往往是与他们在青少年时代的课外兴趣和活动相联系的。

(二)活动的内容和方法

说到活动内容的多样化,以往大多数教师上课外活动因思想重视不够,所以铃声一响,走到学生跟前说:“你们自由活动”,或者说“做作业去”。小班化的课外活动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学生特长进行分组。如音乐组、美术组、跳绳组、球类组、手工制作组等等,如果活动时不分组,老师让同学们做“老鹰捉小鸡”和“猫拉老鼠”或“跳绳”等内容的活动。部分学生喜欢,但部分就不喜欢。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活动中要引导、勤观察,善于发现每个同学的特长和兴趣爱好是非常必要的。

2.对活动内容的阶段调整。为什么要对活动内容进行阶段性的调整呢?因为几周活动内容不变,甚至一学期过去还天天是那两三个内容,怎么能使同学们不厌烦呢?这与人们吃饭相似。连吃几天一样的饭,你肯定会心想今天需换个“口味”另吃一顿吧!

3.要多设计一些新鲜的活动内容,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在课外活动中,学生通过完成一个实验,制作一个作品,完成一项劳动,研讨一个课题,取得一个科学数据等各种实践,还可以培养学生缜密的科学态度,培养他们为实现一个目标而努力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以及团结互助、爱科学、爱劳动、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等品德。又如搞科技制作与实验,制作标本、模型、进行种植、养殖试验,植树、种花草等,都需要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在动手中遇到难题,便需要学生动脑反复思索,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样,就充分体现了把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很好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的实践能力。此外,学生参加各种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和公益劳动,能够发展学生的艺术兴趣,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调节大脑,提高学习效率,使他们愉快活泼,活跃身心,增进学生的健康。

总之,在课外活动中,通过生动形象的教育和亲身的实践,往往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篇2:让小班化教学教学“活”起来

2011年7月11日,中国教育报头版文章《老传统焕发新魅力》,专题报道了正在荆楚大地轰轰烈烈开展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比教学”就是比教师的专业素养,比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基本功,通过“比教学”,继续探索和推进“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其目的是为了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纲要》提出的“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学期,我校围绕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贯彻上级“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指示精神,把“两比”作为一种工作常态,外树形象,内强素质,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在“课内比教学”的活动中,我观察评议了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老师20节课,收获颇丰,感慨良多。同行们在“课堂大比武”中,各具风采、各显神通:有的儒雅翩翩,气定神闲,解读文本游刃有余;有的激情飞扬,启发引导妙语连珠,激活思维,浪花涟裢„„

有两节课令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六年级两位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同课异构,更能彰显教师的特色、神韵和风采。这两节课之所以吸引我,是因为这样的课堂,真正让教与学相得益彰地活起来了,让学生主体意识显现出来了,学生的大脑高效地动起来了。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与我们的生活用语和交际用语是两码事。小学生第一次接触,颇感陌生。因此,教师教起来很困难:一是怕“牵着牛鼻子,牛不走”;二是怕“对牛弹琴,牛不理会”。怎么办?凉拌呗!生吞活剥地给学生罐呗!一罐,以后学生见着文言文就“望儿生畏”、“望风而逃”了。但是,在L老师的课堂上,我们没有看到学生“望而却步”,也没有发生教师一人唱独角戏,“曲高和寡”“鸦雀无声”罐的现象,反而给人一种生动活泼、其乐融融,跃跃欲试的感觉。L老师课前在黑板左侧画出了小组竞赛表格。这就暗示同学:“比赛即将开始,准备好发言哦!”课中,多次展开小组讨论,在学生激烈的讨论后,各组之间“明争暗斗”,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将自己小脑瓜子灵光一闪的东西亮出来。其中,有一个环节让我记忆犹新,L老师让学生自己结合注解翻译全文,然后学生互相质疑解疑。对于文言文的教学而言,疏通文本、落实重点字词一直以来都是难点,因为它难,所以我们不敢放手,大多的时候,都是老师一人包场,逐字逐句地翻译给学生听,然后让学生对重点字词做笔记。当时。L老师的“放手”让我很是替他捏了一把汗。我在心里嘀咕着:“学生能翻译得好吗?能抓住重点字词吗?”结果,学生大胆的质疑,有根有据的解答,让我十分吃惊,十分感佩。原来,每个学生都是很棒的,只是我们不敢放手,没有让他们真正的动起来而已。

学生“学”的思维是水,老师“教”的思维是渠。活的课堂,要导渠引水,也只有引活水,才能是语文滋养学生的情感和生活。

L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让我受益匪浅。遇到精彩的回答时,她会说“我很纳闷,你怎么思考的那么有深度?”“你提出了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能想到这一点,是很了不起的!”人都有表现欲,都渴望成功。年幼的学生更是如此。这就是教育,教育要高效,必定要有高效的双边心理环境!

原来,文言文也可以上得这么有滋有味啊!

S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更令我心生感佩。更准确的说,不是S老师让我感动,而是S老师班上的学生竟敢走上讲台执教让我感佩。

整堂课都是由学生主宰,教师在一旁,成了倾听者和参与者。其实,在听课前,就听说这个班“学生自己给自己上新课”,而我是怀着“将信将疑”“冷眼旁观”的心态走进教室的。学生真的能给自己上新课吗?课堂上,我看到了一个个学习小组虔诚的学习态度。在组长的精心安排下,组员一个接一个的走上讲台,有条不紊讲解着课文。有讲解“课文字词”的,有“翻译课文”的,有“探究文章主题”的。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第一个讲解字词的学生,在依次点拨每个字词的读音后,还根据这个字,让同学们回忆在哪一课学过,将所学课文中相近的字、词提出来比较,和全班同学互动„„虽然,这堂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但即使是老师自己讲授,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啊!我感佩于S老师敢于放手的勇气,我感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后,S老师在备课组会上说:“我也教了几十年书了,不能再紧闭大门,要打开大门,让学生自己学!”并语重心长地叮嘱我们年轻教师说,“要解放思想啊!”是啊,“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这里我不得不补充一句“乐之者不如主动求索者!”

何不放手,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动起来呢?

下课后。S老师告诉我,学生在上课前都进行了集体备课,小组同学在一起讨论、研究,最后达成共识,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前向老师询问。让S老师最得意的地方,是学生满满的笔记。“如果是我上,也许他们还不会记这么多笔记,可是要他们自己上,他们必须群策群力,要做充分的准备啊!”„„听完S老师的话,心里有一个声音越来越清晰:放手让学生去学吧!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自信自尊,让他们在自主合作的活动中,真正地“动”起来。

后来,我悄悄采访S老师班上的一个同学,他说:“老师一直让我们自己给自己上课,同学门在小组学习、探究讨论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大胆主动了。课堂气氛也变得越来越活跃融洽。于是,老师讲得少了,但讲得精彩了,给我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却多了,我们参与多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到了明显提高。我们很喜欢!”

篇3:让小班化教学教学“活”起来

五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好奇、好动、好玩的阶段, 将游戏方法融入教学, 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 而且能引领学生在不断探索、不断寻求中摸索程序设计的规律与窍门。教师如何才能让Logo语言的教学成为一场生动有趣的游戏呢?

一、编顺口溜, 做游戏, 增强理解记忆

Logo语言的基本绘图命令是学好Logo语言的基础。但由于每周只有一节信息课, 通常这节课学过的几个命令, 一周后的下一节课学生早忘得差不多了。我考虑到了这个问题, 于是运用理解记忆法, 把每个命令的英文意思解释给学生听, 并按教学进度逐步列出一张表格:

为了便于学生记忆, 我参考网络上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 编写了一个顺口溜:

“FD前进BK后退, LT左转RT右, 清屏CS, 飞起用PU, 落地用PD, 海龟回家HOME, 快速隐身HT, 我要显形ST, 重复命令REPEAT, 画笔着色SETPC, 背景上色SETBG, 涂满颜色找FILL, 擦除用PE, 结束程序EXIT或BYE。”

上课时, 笔者让学生以“开火车”的游戏方式复习顺口溜:老师说“FD前进”, 然后下一个学生接着说“BK退”, 坐在他后面的学生跟着说“LT左转”, 再后面的学生接下去说“RT右”, 循环往复。一开始总有一些学生因为命令不熟而出错, 这时, 老师在黑板的一角记录出错的命令, 既可提醒学生, 又可供大家随时复习。随着复习的次数增多, 黑板上留下的命令却越来越少, 说明这种游戏式的记忆法效果还是挺不错的。

二、借用游戏软件, 有助掌握新知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一款很好的Logo教学游戏软件叫Crystal Rain Forest, 其中有一个游戏引起了我的注意, 在一张地图中有一艘轮船, 学生可以通过四个命令按钮和一些数字来控制船的航行方向和距离。我把这个游戏进行了修改, 将原来的英文单词换成了Logo命令, 并在地图上添加了一个宝藏, 再让学生模拟一回船长, 利用标有Logo命令的按钮驾驶轮船, 去寻找地图上的宝藏。我把学生分成两人一组做游戏。同学之间的合作、讨论增强了他们的游戏兴趣。在寻宝过程中, 学生巩固了FD、RT、LT等Logo语言命令, 并加深了对命令含义的理解。

根据教学需要, 笔者还利用flash软件制作了模拟Logo语言命令的动画, 将Logo语言的命令放在界面上便于操作, 并达到所见即所得的效果, 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知。如下图所示:

三、创设游戏情境, 强化知识理解

在实际教学中, 游戏情境需要教师自己去挖掘和开发, 将知识和游戏有机结合, 组合成全新的教学模块。要创设出精彩的游戏情境为教学服务, 教师需要多细心观察生活情境, 甄别筛选与之相匹配的游戏项目。然后, 将两者精心地组合, 灵活运用于教学环节, 这样的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切实高效。

如《带参数的定义过程》一课, 让学生利用过程定义, 自主控制图形的个数搭建。这是竞赛提高部分的教学内容, 为了让学生易于理解, 我设计了一个玩搭积木游戏。

如果直接让学生画5层的图, 学生往往无从下手。教者先引导学生画一层的三角形, 进而引导学生画出两层、三层的三角形……从中找出搭积木的规律。学生在整个动手操作过程中充满新奇, 兴趣浓厚, 无异于做了一场游戏, 但不同的是在轻松活跃的自主探索中学到了知识。类似的图形还有很多, 如:

把复杂的任务分解成简单的几步, 将不同的功能编写成独立的过程, 最后将几步组合在一起。这种编写程序的能力要在不断练习中培养。

篇4:让小班化教学教学“活”起来

【关键词】小班化语文课堂 师生 互动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小班学生人数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班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拉近师生间的距离,通过有效的多向互动,给学生更多的展现自我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为更好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创造良机。

一、师生互动,形成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营造小班教学师生交互氛围的前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支持性环境中学习。教师应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教的学生,平等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和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机会。

在教新课之前,教师布置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带着问题进课堂,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根据预习中发现的问题主动地提问,教师对问题提得好的学生给予及时鼓励,使学生在教师主导作用下,逐步把课堂上的学习任务变成自己的需要。在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利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适合学生好奇、好动心理特点的学习活动或趣味性练习,运用互动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究知识的活动,从而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教师也可以像大朋友一样走到孩子中间参加小组的探究学习。

例如教学《包公审驴》一课,讲到包公审驴的巧妙周密时,在学生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创设情境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我让学生当包公,自己则当一位包公的随从,在“包公”成功审案后,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多个问题向“包公”请教。由于学生担当的是“包公”这一重要角色,要充分展示其断案的高明,于是他们相互补充,争相回答我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自然而然地领会了包公断案的思路。在这样师生互动的情境中,师生之间既有信息的传递,又有情感的交流,更有思维的撞击,师生完全处于平等状态,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理想场所,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在轻松愉快的互动氛围中,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生生互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小班化语文课堂中,为了关注个体差异,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我通常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来实现生生互动。教学过程中,我把班级分成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集体,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主要采取以下学习形式:(1)老师提出问题后,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及想法在小组内交流或展开讨论。(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并提出疑惑,然后共同解疑。(3)组内一个学生提问,另一些学生解答。(4)互动评价。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后,让学生互动评价,使之体会成功的喜悦。

通过这些教学手段,每个学生在小组里都有机会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在讨论、争辩中充分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探索学习规律,不但能自觉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还能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优秀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知识更有条理,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后进生在同学的帮助下,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体会了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信心。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受到群体的教育影响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例如教学寓言《南辕北辙》,在揭示寓意时,我抛出问题:“这个人怎样才能到达楚国,请你想办法劝劝这个固执的人。”我请一个同学上来表演赶路人,请另外几个同学来劝说,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大家共同教育赶路人的情景。在这一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彼此间的体验得到了交流,良好的合作氛围也在不知不觉中营造起来了。

三、师生与教学资源互动,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1.教师与文本的互动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建立好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关系,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吃透文本,开发文本。即教师要读懂文本,认真地钻研文本,透彻地理解文本,并融会贯通,使文本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在引导学生与文本的互动时才能游刃有余。其次,在教学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他既是文本阅读的先行者,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总设计师,教师要对文本进行大胆的艺术加工或质疑。比如有许多教材中的课文与当今时代的儿童生活的世界时空距离太远,根本激发不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这样的文本内容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应及时进行更新和灵活处理。教师与文本的互动必然会促进语文教学的良好发展。

2.学生与文本的互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地翻阅课本,读懂课本内容,从中吸收知识。在阅读教學过程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自由地探究,从而使学生独立地、深入地与文本交流,使学生的个性得以解放,充分展示他们的活动。学生是阅读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学生与文本互动的形式还有很多,例如:回答动脑筋老爷爷的提问,根据“金钥匙”的提示进行阅读,指导预习时做课后练习,单元学习之后评价自己和同学的学习情况等。在学习过程中有目的的指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互动,能够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与情境互动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至关重要,但境与人之间的互动在小班语文课堂教学中同样应该重视。因为当学生和教师一同创设并成为情境的一部分,在其中思考、活动达到忘我状态时,便进入一种人境融合的理想境界。这样的人境互动,使学生融入情境之中,情境也因学生的加入而变活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使情境成了激发学生表现欲和创新思维的最佳土壤,课堂也就变活了。

篇5:让拼音教学活起来

传统的拼音教学,学生机械地记,枯燥地读。教师的指导仅仅体现在领读上。使用人教版新教材的过程中,我对拼音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一、多彩活动――兴趣之来源

传统的拼合教学死记硬读,学生毫无兴趣可言。常常是教师领读得口干舌燥,效果仍不明显。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他们往往开始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听讲,有目的地注意有关事物,但不能持久。新教材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如果我们的教学方法能够具有多样性和趣味性,就能调动起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兴趣来自多彩的活动。

在拼读练习的.教学中,待学生掌握了拼读方法后,我设计了“找朋友” 的游戏,就是把声母卡、韵母卡分别交给学生,哪两个(几个)能组成老师要求的音节,他们就是好朋友。我也常和学生一起做“摘苹果”游戏。板画(简笔)苹果树将声母、韵母分别写在半个苹果的贴片上,拿对了声母、韵母卡片,合起来是一个苹果。此外,我还领着学生捉迷藏(训练练拼),比赛“开火车”,进行演一演(识字)等活动。我觉得拼音教学中恰当地安排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歌诀法――有效的教学方法

拼音字母是一些抽象的符号,而且有些字母很容易混淆,像 ie 和 ei 。如果只是分析字母构成效果不会太好,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以采用歌诀法来进行拼音教学。如区别旧和引,我编了歌诀:小人砍树 ei ei ei ,小人倚树睡一夜( ye )。教学“ iu ü”一课,我采用了歌诀教学:小 i 的妈妈是大 y ,大 y 小 i 挨一起( wu ), 小ü爸妈不在家,大 y 阿姨照顾他,小ü非常有礼貌,见了大 y 就摘帽( yu )。利用歌诀去教学,学生兴趣浓厚,而且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识字。

三、小组研讨一培养合作学习意识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人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我认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应该是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在拼音教学中,我体会到小组讨论研究学习很有必要,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初步的合作意识。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先自己试一试,掌握好的同学帮助一下有困难的同学。例如拼读时,可以这样跟学生说:“要像老师那样,先看声母、后看韵母、再加上声调、碰一碰看看发什么音?”这样的要求实际上强调拼读的方法,学生容易接受。教师再补充一句,“看谁是最好的小老师”。这样极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好胜心理促使他们竞读互学,课堂气氛热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树立起来了。因为只有参与具体的活动,他们才能获取知识、与人合作,才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充分开发教材中的图画资源

人教版实验教材中的每一课都安排了色彩明丽、内容丰富、具有启发

篇6:让小学拼音教学活起来

摘要: 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汉语拼音学得如何,对以后学习语文知识有着直接的影响。拼音学起来枯燥乏味,学生毫无兴趣可言。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兴趣来自多彩的活动。教师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寓拼音教学于儿歌、音乐、游戏之中,让儿童在欢乐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教育

拼音教学

教学方法

一年级新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借助外部刺激集中注意力。新教材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如果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和趣味性,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怎样使一年级的孩子快快乐乐地学会拼音呢?

一、根据记忆规律,反复巩固

学生学拼音学得快,忘得也快,这是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教师针对学生的记忆规律,分散难点,先记住音,后认读形。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反复巩固,在学生还没有遗忘之前,及时复习巩固。如:先把拼音和字写给儿童看,读给孩子听;要求儿童在拼读的同时重复描写;要求儿童按照样本写拼音和字,同时边写边读。学生们对每个字母的发音和写法大致有印象了,再分批强化巩固。拼音教学是从听录音开始的,每天两次10分钟播放汉语拼音录音带,同时将汉字拼音字母表挂在黑板前,让孩子们边听边读。每节课花10分钟认读3-4个字母的音和形,教师再适当正音。在拼读练习的教学中,待学生掌握了拼读方法后,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就是把声母卡、韵母卡分别交给学生,哪两个(几个)能组成老师要求的音节,他们就是好朋友。这样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而且遗忘率低。

二、寓教于乐

1.儿歌。儿歌由于其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特点而受到了学生的喜爱。教学中,我们紧紧抓住一特点,把大量儿歌引入课堂,使儿歌成为强化汉语拼音教学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例如:“嘴巴张大a a a,嘴巴圆圆o o o,嘴巴扁扁e e e。”学生边唱边记住了a o e的发音,小人砍树ei ei ei,小人倚树睡一夜。再如:“b b b听广播,p p p把水泼,小马快跑d d d,气球上升q q q,拐棍加横f f f,伞把撑开t t t,小鸽子g g g,小草蝌蚪k k k,像把椅子h h h”等。这些儿歌突出了字母形体的特点,形象生动,学生便于记忆。利用歌诀教学,学生兴趣浓厚,而且通俗易懂,便于识字。

2.游戏。游戏可以把索然无味的汉语拼音教学变成一件学生非常喜爱的事情,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快快乐乐地学,轻轻松松地记,深受学生欢迎。例如:教学“ai ei ui”时,教师设计了一个“打电话”的游戏,两名学生边表演打电话边对话:“ui ui ui,我是小ai你是谁?”“ui ui ui,你是小ai我是ei。”通过游戏,学生反复朗读,加强了记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常和学生一起做“摘苹果”游戏,板画(简笔)苹果树将声母、韵母分别写在半个苹果的贴片上,拿对了声母、韵母卡片,合起来是一个苹果。

3.图片。从儿童心理角度来看,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弱,他们对于抽象的字母的学习,往往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图片能把抽象的无意义的字母和直观的图像结合起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更容易记住字母的读音和字形,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具体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图画,让教材内容为教师的教服务,为学生的学服务。这些图画是巩固汉语拼音,进行听、说、想象与拓展思维训练,培养创新精神的极好素材。比如:教学“d t n l”一课《小兔追马图》时,我先问学生:“观察图,你看到了什么?”有的学生直接看画面就说出有一匹小马和一只小兔。我说:“借助音节再看看,还有什么?”学生就会借助音节说出,还有一片土地,小马身上驮着一袋大米。这两个问题,主要是复习新学的拼音。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米袋漏了但小马没发现,小兔一边追一边喊,累得满头大汗。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

三、营造放松的学习环境

在拼音教学中,为了满足每个孩子的学习欲求,形成适合不同个体的开放学习方式,教师必须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语言情境,将学习拼音与识字训练和听、说、阅读结合起来。为了给学生创造强烈的学习拼音的氛围,我把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室布置成“拼音的世界”,为每个孩子做一块姓名牌,给汉字注上拼音,挂在墙上,让孩子们用拼音介绍自己的名字并认识同伴。把声母、韵母和新学的带彩图的音节贴在墙上,随时可以见到,防止遗忘;给教室里的每一件东西都贴上“拼音标签”。如:yǐzi hēibǎn zhuōzichuānghu jiǎngti fěnbǐ,等等;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临近之际,把祝贺语和相关的诗文如:《静夜思》等用拼音抄贴在墙上,进行学习;一些日常用语如:“lǎo shī hǎo!”、“duì bu qǐ!”、“xiè xie!”等,专门挂在“每日一句”的墙角,天天学,天天用。总之,学生一进教室,目及之处便是各种拼音语句,仿佛融进了拼音的海洋,可以自由获取。

四、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与参与者,教师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学校应该选择责任心强、业务水平较高、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一年级教学工作,并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组织一年级教师参加了市、区组织的新教材培训、小学生心理健康培训、班主任培训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在培训中,注意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动机,调动教师积极思考与实践,以主体身份主动投入到培训中,增强培训效果。

五、开展课外活动,巩固学习成果

在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配合、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除了常规性的拼音验收以外,我校每年举办拼读拼写比赛,表彰拼音学得好的学生,激励学生学好拼音,说好普通话。我们还鼓励学生订阅《小学生拼读写》杂志,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阅读。除此之外,还鼓励学生用拼音学写简短的日记。尽管学生还写得不好,有许多写错的音节,而且只能写一句话,但通过写日记,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了学拼音的重要性,并学以致用,巩固了学习效果。

篇7: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汕头市西陇小学 袁爱娟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那么怎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构建这样的学习氛围呢? 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下面,我就自己的在教学中的经验谈了几点做法:

1、巧设民主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1)游戏活跃课堂气氛(2)、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3)、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3、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关键词:课堂

教学

活起来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而在当下有些课堂教学中,常显现出许多弊端,如:漠视学生的能动意识,不为学生创设活动时空条件等。这些显然与《课标》所提倡理念、精神相违背。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活”起来,1

即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巧设民主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另外,教师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教师还要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其次,教师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他们。如:我在教学时,将自己也列为学习的一员,与学生们一起操作,一起讨论。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词语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而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于是在轻松愉快地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1)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生天性好玩、贪玩,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教师将学与游戏结合,学生对喜欢的东西学得就快,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

游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教师不是用说教去教育学生,学生不再用死记硬背来学习。通过游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受到启发,获得亲身体验,寓教于乐,让教育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完美结合。

教师在课堂创设游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教学中我们常采用的游戏有以下几种:①找朋友。教师用卡片制作成相对的正反义词、汉字组合、拼音的生母与韵母等,让学生拿着其中一张去找另一张。一学生说:“找呀找,我的好朋友在哪里,谁是我的好朋友。”与其他学生的卡片对上了就说:“我是你的好朋友。”找错了就说:“错错错,赶快去找好朋友。”②逛超市。教师让学生把搜集到的标有汉字的商标、广告和自制的卡片放在桌子上,学生分组去的柜台逛,比比谁的收获多。游戏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桌上的识字材料,这个游戏检查了学生的课外识字情况,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③猜猜猜。让学生看动作猜词语,看口型猜字母,讲故事猜谜语等。

(2)、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

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

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3)、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调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我先从网上下载了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三、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如:我在教学《雨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如何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理解。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并在小 4

组内讨论。通过讨论,大家认为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的理解还比较抽象。于是,我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在动作表演中,我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等,我又组织同学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我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总之,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有效的互动活动,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取得最大化的效果。而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持久,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课堂气氛不适宜,呈现消极、沉闷的局面,学生的思维感到压抑,窒息智慧火花,没有学习的热情。反之,学生学习情绪高昂,智力活动呈最佳状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方法有很多,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去发现和总结,相信这样的教学能把孩子们引入学习的自由天地,让他们快乐地邀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参考文献:

1、《论语》

2、《陶行知教育名言》

篇8:让小班化教学教学“活”起来

一、美术活动一定要“活”起来的原因

幼儿是最简单、 最纯真的, 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美好的想象, 想象的丰富和贫乏决定了孩子创造能力的高低。 在美术活动中, 一张完整的范画对孩子们来说是有两面性的。 范画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会绘画的方法, 但也很有可能会禁锢孩子们的创造能力, 让孩子们的作品跳不出老师无意中“制作”的框架。“鲜活”的美术活动是一种体验成功的情感活动和享受快乐的游戏活动, 能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尽情地创作, 用废旧材料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创意的美术世界。

二、运用废旧材料让美术活动“活”起来的方式

1.让美术活动在 “贴”中 “活”起来。 小班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不能专注于一样东西上, 为了降低幼儿的创作难度, 激发幼儿的兴趣, 我们选择了小班美术活动《纸盘苹果》, 将平时剩下的彩纸或者皱纹纸撕成小碎片, 将撕出的碎片粘贴在老师事先剪好的废旧纸盘制成的苹果里面。 由于之前让孩子们在平面的白纸上进行过撕贴类的活动, 因此当孩子们拿到纸盘苹果时, 都充满着好奇和尝试欲。 刚开始, 孩子们会感到有一定的难度, 因为小班的幼儿空间知觉发展是比较弱的, 他们粘贴立体的图形会比较吃力, 但在慢慢的尝试和老师的指导后, 孩子们掌握了一些方法, 能够将手里的彩纸粘贴到纸盘苹果上。 当他们拿着自己慢慢粘贴出的纸盘苹果时, 小脸上洋溢的是特别自豪的笑容, 都迫不及待地想把手里的不一样的“苹果”, 拿回家让妈妈“尝一尝”。 在制作过程中, 孩子们不仅得到了充分的成就感, 创造性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2.让美术活动在 “画”中 “活”起来。 小班初期, 孩子们的绘画开始进入象征期, 由“先画后想”过渡到“先想后画”, 即在画之前就有一个简单构思。 这些构想往往不能用成人的思维去看, 我们通常会发现孩子们在你“不经意”间就“创作”出了独一无二的作品。 在现代生活中, 到处都会有拎着袋子行走的路人, 孩子们的注意力有时会被花花绿绿的袋子吸引住。 对此, 我们开展了小班美术活动《纸袋涂画》, 将家中不再使用的比较单调的纸袋子集中起来, 让孩子们自由创作属于自己的纸袋, 他们可以尝试着涂一涂、画一画。 有的孩子选择使用单一颜色的蜡笔, 画上最擅长的圆圈和曲线, 组成一幅图画;有的孩子选择使用多种颜色的蜡笔, 一种颜色的蜡笔只画一个小版块, 画出自己喜欢的“彩虹纸袋”。 《瓶子涂色》也是幼儿美术活动中经常进行的一个活动。 瓶子本身就存在很大的不同:在形状上有葫芦形、宝塔形、常见的圆柱形等;在颜色上有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紫色或透明等;在大小上也有大有小, 这样每个孩子涂画出的瓶子必然是不同的。 孩子们将本来扔在家里的并不关注的瓶子带到幼儿园里, 通过动脑思考和动手创作, 为瓶子变了一个魔法, 变成了自己喜欢的漂亮的瓶子, 这样的作品往往非常有展示和收藏价值, 孩子们也产生了极大的成就感。 其中教师的指导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即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 尊重孩子们的内心需要, 不以自己心中的标准作为“囚笼”约束孩子, 让孩子们在艺术世界里自由探索。

3.让美术活动在 “印”中 “活”起来。 在绘画创作过程当中, 可以让幼儿自己自由选择绘画工具, 不拘泥于画笔。 美术创作工具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的颜料, 使幼儿能更好地在美术活动中领略色彩的魅力。 尽情发挥想象力, 合理的使用和接触各种各样的颜料, 让幼儿对于艺术和生活产生更深的热爱。 例如印画活动《玩具印画》、《轮胎印画》和《棉签印画》。 开始选择难度较小的《玩具印画》, 活动前, 让幼儿穿上适合印画活动的服装, 在桌子上摆放上各种的颜料, 让幼儿运用之前玩的废旧积塑玩具, 在自己喜欢的颜色里蘸一蘸, 印在白纸上。 活动结束后, 大部分孩子的白纸上都变成了彩色的玩具世界;第二次, 选择《轮胎印画》, 将家里存留的坏掉的小汽车带来学校, 用轮胎在颜料里滚一滚, 接着慢慢推动小汽车, 让轮胎印留在白纸上, 当小汽车滚过几次之后, 可相互交换, 用别人的小汽车在自己的纸上滚一滚, 几次之后, 大家纸上出现了很多不同的轮胎印。通过这样的活动, 幼儿不仅能知道即使是废旧的小汽车也可以用来作画, 而且能增强分享意识和语言沟通能力;《棉签印画》存在一定难度, 因为纸上本身就有一串红的花序。 要幼儿用废棉签蘸上红色, 印出一串红。 这样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通常安排在幼儿已经尝试了几次印画活动之后。创意印画过程就是对事物不断丰富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幼儿发挥创造力和协调力, 对其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用废旧材料让美术活动“活”起来带来的影响

一方面, 生活中有许多废弃物都有被回收和利用、再被塑造的条件, 等待我们的慧思巧手将它们化“腐朽”为“神奇”。 通过废旧材料的使用, 使美术活动更加贴近生活实际, 充分引导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感悟生活、 感悟围绕于周围的美后激发再创造的能力, 充分强化学生环保意识, 培养勤俭节约的美德。 另一方面, 用废旧材料制作美术作品, 本身的局限性就比较小, 并且小班美术活动本身就属于游戏活动, 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创作活动, 孩子们在活动中能够用熟悉的事物玩得开心、玩得有收获。 陶行知说过, 要让孩子在玩中学, 学中玩。 幼儿生活美术活动将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让孩子们学着玩、玩着学, 从中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 在喜欢游戏的基础上, 激发内在表达意愿、 感受美术活动带来的美的感觉和创作成功后的喜悦, 这些才是美术活动所要追寻的“道”而不是只追求各种方法的“术”, 如果仅仅是追求“术”, 最后结果往往就是几幅中规中矩的作品, 但幼儿的表达意愿被剥夺了。 尊重幼儿思想, 运用身边取之不尽的废旧材料, 让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让孩子们在“活”的美术活动中发挥更好的创意。

参考文献

[1]李华华.变废为宝, 让课堂焕发美意[J].学生之友 (小学版) (上半月) , 2009 (10) .

上一篇:高一语文《鸿门宴》教案 人教版下一篇:深化改革全面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