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训练

2024-06-04

工程训练(共8篇)

篇1:工程训练

工程基础训练心得体会-工程训练心得

工程基础训练心得1

过这学期工程训练,我学到很多的实际东西,和以往不一样,以前都是书本知识,而这活动都是手把手的教我们,学习一些简单的必要的知识,每看到自己的小成果心里都会有成就感,哪怕做的不好,自己感觉都很愉快,因为那是自己的努力换来的第一次参加实习我们兴奋不已,但也难免有些茫然.由于对实习与金属加工的无知我们有点不知所措,但是通过为期一学期的实习之后我发现收获真是大了,视野更加开阔,对生产实践有了一个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在自己能力提高的同时更增添了我在以后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时的自信心.在这8堂课中,我学到了不同的技术,虽然还不是很熟练,很多还是不懂,但慢慢的我收获的是一份自信,我知道短短的8节课我并不能学到很多,看到一台加工机械,不会在感到不知所措,也不会的感到那么彷徨,明白了一些常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或许这并没有多大的作用,但对初学者来说,却是另一番天地,只有自己尝试之后,才知道其中的奥妙。

不同的机械,不同的技术,不同的要求。都需要我们慢慢适应。与我们平时上课时站在讲台上的老师不同,训练中心的老师都有一种亲近感,老师不厌其烦的讲解,手把手的教授操作技巧,有时幽默的开着玩笑,当然也有一些很严肃的老师。我知道对我们严是为我们的安全,有些东西来不得半点马虎。

在实习中遇到很多困难,都是在其他同学及老师的帮助下共同度过的,我觉得这次实践同时也锻炼了我与人合作的能力与团队精神,促进了我们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协作精神,很多事靠一人之力是难以完成的,锻炼了我们许多能力,只有互帮互助,相互促进,才能使团队更好的前进,同时,这次实践也让我觉得我的很多知识仅局限于书本,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它更好地付诸实践。我觉得这是对大学生最好的教程,教导我们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记忆深刻的是穿越电网,网上有不大不小20个格子。要求每个人逐一通过,通过时,身体任何部位都不能触碰到“电网”,否则视为失败,而且每个格子只能通过一次,这是一个非常严厉、细致的项目。知道游戏规则后,大家都在想办法,谁先过去,哪些人通过哪些格子。最后在我们考虑并不周全时项目开始了,“抱、抬、托、举”,各种方式都用上了,最后结果却是全军覆没。

应为我们分工不明确,谁负责安排,谁负责监督。第二次尝试开始,大家谨记上次失败的教训,再过“生死线”时更加细心,对同伴间更多的`信任,最后所有人都成功的过了。这个项目让我体会到,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中,虽然各有分工,但是所有人对最终结果都付有责任。任何一个环节失误,都会造成团队成果前功尽弃,一个人的成功不能代表整个团队。一个团队执行任务时,必须先明确一个指挥者,分工明确,这样才能保证团队有序的开展工作。作为个人,工作中必须要有严谨、认真、仔细的态度。还有信任背摔全队只有我试了两次,快下课是老师还让我们每个人都说了心得,然后抽几个特别的同学说了当时的感受其中有我,我现在还记得当时说的话。我说:第一次特别怕所以很自然的坐下来了搞的接的几位同学很疼,我想摔的直一些这样重量不会压在几位同学而会均匀的落在所有人上所以第二次在不停的心理

暗示下总算比上次好很多了,就这样我觉得我应该相信自己要有勇气。之后老师总结了一下说我是一个有奉献精神的人是个团队意识强但缺乏一点自信与勇气,我觉得老师说的非常对他还告诉我说以后无论什么事情都要敢做要相信自己。这节课上的是我上的最有意义的课,我觉得学校开这个课真的是太有必要了。再说说焊接吧,就是我们常说的电焊它的实用性就不用我多说了。以前在一些修理厂钢铁焊接厂里我已见过人家拿着一个塑料手柄铁质的夹子夹着一个焊条铁夹的尾部连了一根电线然后在要焊接的器械上来回的擦动就冒起了火花于是焊接工作就正式开始了但那时我并不知道焊接中有一个秘密就是焊条是不直接与焊接器件接触它与器件总是保持着两毫米左右的距离如果直接与焊接器件接触就会使焊条与器件因熔化的铁水而粘紧难以分开同时整个回路也会因焊条和器件接触而短路从而导致焊条熔化使整个焊接工作不能正常进行另外焊接是一项具有危险性的的工作在焊接操作中我们必须要注意保护自己的皮肤和眼睛并注意防触电具体防护措施如下

1.首先衣着要合适。为了防止高温飞溅的火花和铁屑溅入皮肤衣着的袖口和领口要紧闭尽量套上外套不要穿短袖的上装。

2.操作过程中要时刻用防护面具护住整个脸部和头的上方和前部在不得不摘下防护面具检查焊接情况的时候也要保持警惕可以半掩着观察尽量不要让防护面具远离面部。

3.焊接中不要触摸焊接器件和焊条以防触电。如果焊接过程中出现不正常的现象应迅速关闭电源对个部件检查安全后再继续进行操作。

4.焊接结束后敲击器件时要特别注意半掩着面具轻击器件以防铁屑溅入皮肤和眼睛此操作完成后不要马上触摸器件待其冷却后再对其进行操作。以上是对焊接试验的总结由于经验不足水平有限可能有许多被忽略的细节和事项望老师谅解。这次工程训练对我的收获颇丰,我期待有更多的机会学习现实世界的技术。掌握一门生活技术,为今后的生活打下铺垫。

篇2:工程训练

一、设计训练的目的工程安全设计是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内容,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素质提高的重要手段。通过工程设计的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安全工程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进行工程实践的能力;能够培养学生查阅中外文献、资料、工程设计、文字撰写以及图纸绘制等方面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工程安全设计的内容

工程安全设计的内容包括:

(1)工程背景资料;

(2)设计的依据;

(3)设计步骤;

(4)设计计算:

(5)设计图纸(包括工程地理位图;工艺流程图;设备布置图;安全设施布置图等);

(6)编制设计说明书,主要包括:

1)封面

2)设计说明

3)正文目录

4)正文

5)参考文献或资料

6)附录或后记

三、设计要求

1、选题要求:设计训练的题目必须符合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安全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工程技术工作的较全面的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原则上由指导教师指定;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也可以自拟题目。

2、学生应主动接受指导教师的检查和指导,定期向教师汇报设计工作进度,听取教师对工作的意见和指导,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3、学生在设计训练期间,应认真遵守校规、校纪。如因故不能参加,必须向指导教师请假。无故缺勤一周或请假累计达四周者,取消设计训练成绩。

4、设计训练结束后,学生应提交设计的所有材料(包括设计说明书、图纸、调研资料、参考资料等)。

5、文字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

6、图纸要求:设计图纸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使用计算机绘制。图纸尺寸标注应符合国家标准。完成图应按规定叠好。

7、曲线图表要求:所有曲线、图表、流程图、程序框图、示意图等不得徒手画,必须按国家规定标准或工程要求绘制。

8、参考文献资料要求:参考文献总数不少于6篇。

四、评分标准

根据学生在工程设计中的训练表现(其中,工作态度占10%、工作能力占30%、工程设计质量占60%),成绩评定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及不及格五个档次。

工作态度包括:工作努力,认真负责,科学作风好,勇于承担任务,服从教师的指导和调动等。

工作能力包括:工作的计划性;应用基础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检索和利用中、外文献资料的能力;实际动手的能力;绘图、计算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工程设计质量包括:设计方案的优劣,结果及其依据的合理性;实验数据的筛选及处理;对设计方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可行性等的自我评价;字迹、语言、绘图的质量等。

篇3:工程训练

工程训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的工程训练教学过程。形成性评价关注过程, 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在工程训练教学活动进行当中, 即学生知识、技能及态度形成的过程中, 监控学生技能的获得。依据评价目标收集有关信息, 分析学生技能水平目标达成程度, 评判已实施的训练项目方案是否具备充分的学习促进作用, 从而分析与改进训练项目方案。

工程训练教学形成性评价是开展工程训练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与工程训练教学活动密不可分, 是工程训练教师应当熟练掌握的重要教学技能。工程训练教学形成性评价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训练的成效, 应是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志之一, 在工程训练教学过程中实施高质量的现场评定, 会对学生的实践自信心和实践成就产生深远的影响, 特别是对于那些有动作技能困难的学生, 能给予更大的帮助。

终结性评价周期长, 反馈不及时, 形成性评价周期短, 反馈及时, 学生可以阶段性地了解自己希望达到的技能目标和实践能力。形成性评价作为监控手段, 是实现工程训练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对于学生现场所开展的即时性评价, 客观反映学生训练的情况, 也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综合性评价。

2 工程训练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实施

将学生工程训练项目成绩记录下来。按较高比例计入最终成绩, 不能认为是完整的工程训练教学形成性评价。工程训练教学形成性评价的本质特点, 是将所收集的信息用于改进教与学。它可以在训练过程中的任一阶段给学生提供反馈和纠正。尽管形成性评价也可以分数形式出现, 也作为评判的依据, 但它应该主要用作教学的辅助与支持, 使工程训练教师有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多种工程训练环节中监控并指导学生的表现, 提供教师教与学情形的反馈资料, 指出教学安排上的缺失以及学生学习的问题, 以便为学生实施补救指导或修改教师的训练教学计划, 而不只是获得学生在特定的某时某地、考核环境下表现出的一个状态。

2.1 科学选择工程训练项目

工程训练项目应是一组从多方面设计的技能训练经验, 这些经验的设计和执行是为了帮助学生达到特定的技能水平, 而工程训练教学形成性评价作为工程训练教学方案的一部分, 在本质上是确定工程训练教学项目和工程训练教学大纲在实际上实现技能水平目标程度的过程。

工程训练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面对各种复杂多变的实时情况的同时, 还要注意学生个人心理和社会各方面的因素, 尽管许多教师也会在训练中评价学生的能力表现,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缺乏明确的评价重点, 有很大的随意性。要系统地评价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现状, 教师必须科学地设计工程训练形成性评价项目。安排能激发学生认真联系的工程训练项目, 围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展开实践培训教育, 要求学生综合已学的知识与技能的项目, 以评价他们高层次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问题解决的需求转变成其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在进行评价之前, 工程训练教师要创设适当的技术情境, 即给学生布置能够充分展现能力的工程训练任务, 给他们足够的机会去练习。评价时机的选择, 再到评价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都应经过教师的认真筹划和精心安排。

2.2 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操作技能的优势和不足

形成性评价引导工程训练学生在观念上重视每项训练任务, 摒弃那种侥幸过关的想法, 了解工程训练重点, 清楚地认识给定的工程训练项目的技能要求。随着学生操作技术的熟练, 明了当前的工程训练技能水平, 加强对自我练习的监控、评价和调整, 掌握科学而有效的训练方法, 逐步消除低级错误, 及时看到自己的操作技能的进步, 优势和不足, 促进基本操作技能的养成, 学生操作水平达到一定标准, 工程训练即时作品的质量逐渐稳定和提高, 对于工程训练项目的技能要求, 能自己规划出最适宜的操作方案。

2.3 促进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工程训练者

追踪学生解决现场工程训练问题的过程, 评价学生是如何现场处理实际问题的, 能否很好地理解、描述和运用所选择的方法及策略;对于学生顺利完成各项实训任务至关重要。因此, 对于训练方法的评价, 也应当成为现场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监控学生对于训练时间的分配和使用, 观察他们完成阶段性的任务所使用的时间, 以评价训练效率, 找出学生在训练策略上的喜好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这一过程也能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方法, 了解个人的学习特点与风格, 分析判断工程训练学生达成技能水平目标的程度, 为学生提供具体、对症的反馈和改进建议。激发训练动机, 集中精力完成主要的工程训练目标, 逐渐成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独立学习者。

这一阶段, 工程训练教师指导、评价学生工程训练的重点就是作品的技能加工艺, 让学生在注重工程训练作品精度的同时也逐渐意识到工程训练作品工艺的重要性。检查学生问题解决的过程, 学生工程训练的工艺性, 问题解决能力, 甚至创造性的指导就成为关注和评价的重点, 培养实践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成为积极主动的实践者。

工程训练形成性评价, 评价学生是否为后续和学习工作打造了必要的技能基础, 为工程训练教与学的改进提供依据, 同时促进学生尚未掌握的技能。学生由于持续的形成性评价, 会重新调整形成个人发展预期和学习规划, 影响和促进工程训练学生后续课程选择和学习, 促进职业生涯设计。

3 工程训练教学形成性评价需注意的问题

3.1 关注工程训练情感的评价

对工程训练情感的评价, 应作为工程训练教学形成性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学生在工程训练活动中产生的内心体验, 不但直接影响训练的过程及其结果, 而且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鼓励学生参与评价, 鼓励学生表现出真实的学习水平, 消除他们对于评价的紧张和应付心理。

3.2 把握细节

班级之间和班级内部, 学生的实践基础能力参差不齐。这种不同基础的学生在一个现场内共同训练的情况, 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能够更加精确地了解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而且需要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由于工程训练是现场教学, 学生可能因为固有的能力因素先入为主, 由于或是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 甚至由于外貌等非学业因素或者教师关系的亲疏等非评价因素, 带入个人偏见影响判断, 而不是实际训练上取得的成就和达到的能力水平。

综上所述, 要把握工程训练形成性评价实施中的每一个细节, 控制好影响评价信度的各种因素。

摘要:教学评价是开展工程训练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与教学活动密不可分。工程训练教学项目是一组从多方面设计的训练经验, 科学地设计工程训练形成性评价项目, 以评价学生高层次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综合已学的知识与技能, 使问题解决的需求转变成其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工程训练教学评价在评价学习效果的同时, 帮助学生了解工程训练项目的重点及自己的训练进展, 协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给学生以成就感, 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同时协助教师反思以改进教学。

关键词:实践教学,形成性评价,促进

参考文献

[1]赵德成.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是什么及如何推进[J].教育科学研究, 2013 (3) :47-51.

[2]姚兰芝.试论形成性评价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高教, 2012 (2) :95-96.

[3]蔡敏.课堂评定:学生学业评价的重要方式[J].教育科学, 2012 (1) :22-26.

[4]刘世能.关注课堂作品提高课堂效率[J].教育信息技术, 2006 (6) :27-28.

篇4:工程训练

关键词:金工实习;工程训练;应用型人才;工程意识

TB1-4

现代工程是由研究、开发、设计、制造、管理、营销等多环节构成的系统工程。实际生产中,伴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企业对工程技术人员的筛选越来越严格,不仅要求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因此,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体系、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现代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很显然,以传统“学习工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转变思想作风”为主要理念的金工实习,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必须向“学习工艺知识、增强工程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工程训练转型[1-4]。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都在积极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对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改革,先后在原传统金工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成立了独立的工程训练中心,并积极开展工程综合训练教学改革,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下面以华夏理工学院金工实习教学为例,探讨金工实习向现代工程训练的转型。

一、现有金工实习存在的问题分析

综合起来,现有金工实习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3]:

1.教学体系不够科学

金工实习主要面向大学二年级的机类及近机类的专业,主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获得必要工艺知识,不利于学生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现代高等工程教育旨在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工程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应用型人才,金工实习显然不能满足现代高等工程教育的要求。

2.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教学模式沿用培养初级工人的“传、帮、带”模式。学生进行某工种实训,实训指导人员主要讲解设备原理、操作方法和安全操作规程,然后以某一固定零件作为例子,讲解实习加工工艺并进行示范加工。实习环节的零件图纸、材料选用、加工工序均由实训中心预先统一制定,学生只需“依葫芦画瓢”完成该零件的加工制造,零件制造的好坏将决定本工种的实习成绩。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对学生约束较多,学生自由发挥空间较少,一直处于被动位置,每个学生的产品都是千篇一律的“标准零件”,形成了一种重复性的模仿实习,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创新空间。

3.实习工艺较为传统

现有的金工实习内容主要以传统机械加工为主,长期以来局限于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和制造方法,停留在车、铣、刨、磨、钳、铸、锻、焊等传统工种上,缺少新知识、新工艺以及机、电、控、信息一体化的现代工业知识学习。金工实习目前还未对文科和管理类学生开放,没有考虑到学科交叉融合,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4.教学设备相对落后

现有金工实习使用的设备以传统机械加工机床为主,型号落后,使用年限长,制造精度低。缺少现代先进加工机床和现代机、电、控、信息一体化设备。现代工程制造及工程集成能力薄弱,不能适应现代工程训练教学的需要。

5.实习师资较为薄弱

随着传统金工实习向现代工程训练的转型和新型智能化加工设备及现代加工技术的发展,现有金工实习实训指导人员远不能达到现代工程训练的要求,急需建设一支高学历、高职称、高技术、具有丰富工程实际经验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二、金工实习向现代工程训练的转型

工程训练是现代实践教学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的结果。它包括根据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和高级工程技术专门人才的成长规律,在特定的工程实践环境中,对学生进行机械、电子、信息及其系统等高度综合的工程设计、制造、管理、创新等环节为一体的“全程”工程技术训练。作为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素质与创新精神是高等学校工程训练的着力点。因此,传统金工实习向现代工程训练转型,不是简单的改革几个实训内容,增加几个现代实训项目,而是对教学理念、教学体系以及相应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的转型[3,4]。

1.教学目标的转变

现代工程训练以“学习工藝知识、增强工程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在强调工程实践能力的同时,更加重视工程意识和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工程意识不仅要强调技术因素,而且还要强调一些非技术因素,要从市场、信息、质量、工艺、成本、效益、安全、环保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使其树立完整的工程意识。

2.教学体系的转变

现代工程训练按照大学期间工程训练实践连续的思路,以基础工程认识训练为起点,以工程技能训练为核心,以工程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训练为重点,形成“基础认识-技能训练-综合创新”的渐进式全新工程训练教学体系。

工程训练分几个阶段进行实施:第一阶段是面向低年级学生的“工程认识训练”,其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工业生产现场,了解工程状态,认识技术手段,强化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学习观念;第二阶段是面向近机类和有工程基础的学生开展“技能训练”,其目的是强化学生实践观念,树立工程意识,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和基本工程素质,强调“工程应用”。例如常规切削加工综合实训,学生通过测绘零件、绘制图样、编制零件工艺和独立加工、装配产品,把测绘、制图、工艺与多种切削加工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对机械制造过程有较完整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工程实践能力;第三阶段是面向机类和近机类高年级学生的“先进技术、综合创新训练”,其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先进制造技术、启蒙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潜质。如数控加工技术创新综合训练:把计算机建模、数控加工工艺、编程、仿真和数控机床操作等知识与技术紧密地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与创新实践能力。学生通过第三阶段的训练,可以参加劳动部组织的数控工艺员认证考试,通过考试可得到劳动部颁发的职业技能证书,提升技能水平,提高就业竞争力。

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训练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训练学科组制定的《工程训练课程标准建设工作汇报(会议讨论稿)》中,建议先进制造技术训练实习时间为2-3周(每周5天),先进制造技术的实习时间占总实习时间的25%~45%。

在工程训练中心还可以建立开放式的创新制作工作室,为全院学生参加各类比赛提供设计空间。同时,应在全院范围内积极开展机械创新、技能水平竞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强化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分析能力。

3.教学内容的更新

现代工程训练更加强调内容的综合性。在横向上,工程训练不仅仅是常规制造技术基础训练,同时纳入了先进制造技术训练、综合与创新实践训练以及综合素质训练的内容,并且将机械、电子、信息及其系统各方面内容相结合;在纵向上,工程训练已经远非传统意义上的纯机械制造与加工训练,而应该是工程设计、工程制造、工程管理和创新实践等现代科学思想与高新技术的认知与实践。

4.教学模式的转变

将以实训指导为中心向以学生设计为中心转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大力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让学生独立设计、建模、编程,直至完成产品的加工,实训指导教师负责图纸、加工工序的审核。在实训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营造一种真实的工程设计氛围,同时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群体合作能力及组织、管理能力。

5.教学手段的改进

加强模型陈列展示和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更直观的接触到加工方法,充分运用现代化网络教学手段,对于复杂的工程训练、投资较大的先进加工以及涉及到工业运行管理,工业生产安全等项目,提倡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演示和操作,让学生对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达到工程训练效果;利用网络系统,结合数控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远程设计、网络传输、数字化制造等。

6.教学对象的扩大

为了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综合性人才。现代工程训练不仅仅面向机类和近机类学生开设,理科及人文、管理学科的学生亦可参加工程训练,普及基本知识。

7.师资能力的提高

师资队伍是保证教学理念、教学体系等得以落实和实现的主体。传统的金工实习教师只擅长于一个工种相关知识的教学,缺乏现代工程训练横向上的整体性和纵向上的系统性,所以,必须要提工程训练中心师资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为此,可对现有师资队伍进行培训、进修,以促使其专业能力素质的提高,同时可引进掌握现代工程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还可以通过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吸引企业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高级技术人才来学校任教。

如果能将工程训练的教学指导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工程技術人员改为实验教学编制,更有利于实践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有利于师资队伍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有利于教学设施的维护和改善,也有利于工程训练整体水平的提高。

8.训练质量的保证

为保证工程训练教学质量,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完善教学文件资料.做到过程管理规范化;制定和落实工程训练中心教学质量检查和反馈制度;建立教师、师傅和学生三结合教学模式;积极采取措施,实现教学手段多元化;坚持标准,保证公开,实现实习考核的规范管理;稳定教学人员队伍.制定详细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不断提升指导人员的素质。

三、结束语

篇5:工程训练实习总结

课程:工程实际训练报告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日期:年月日

工程训练实习总结报告

短短的十次工程训练课结束了,留下太多难忘的回忆,现总结如下: 这期开学的时候,辅导员叫我们选课,最开始,完全不知道工程课是什么东西,以为是去基地参观还是单纯的学习,结果发现自己动手,觉得还是很有意义的。十节课,我选在从八周开始的每周星期三下午的第一讲,每次去总有不同的新知识需要我们学习,自己动手去实践体会。

从第一次是单纯的理论课,工程训练中心的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上课需要注意的事项,需要穿什么衣服,以及操作时应当注意些什么,还有我们开设这门课的意义。记得我第一次去实践基地,不知道具体位置,只有按着老师说的路线自己摸索,结果发现还是很容易找到的。我的第一讲次实践是铣削,老师教我们做齿轮。首先给我们介绍机器的操作和注意事项,当我们操作时,老师会在一边看着我们做,当我们不懂时,可以随时问老师。记得我们那组做齿轮的时候,第一圈我们就出了一点错,导致最后我们的成品有一点小的瑕疵,不过老师还是很好的,给了我们组80多分。

最让我难忘的一节课是我上磨削的时候,由于我自己的操作失误,把刀具的口给损坏了,老师看到了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还给我们说要注意安全,下次注意点,花了几分钟给我们把刀具的口给我们从新磨了一下,让我很是感动。虽然每次课都是不同的老师上的,只有那么短短的两个小时,但是我的收获真的很多,不仅锻炼了自己动手能力,还了解了许多生活中物件的生产流程。例如自行车拆装,数控切割、磨削……都是与生活紧紧相利息的东西。

建议和意见:觉得都没有啥可提的,觉得这门课很有意思,希望多开几门其他的内容,让我们更多的了解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不仅要读书,也要实践。还希望,如果我们某节课,有事冲突了,能在其他时候能及时让老师补上,而不是等下一周。

篇6:工程训练实习总结

这学期开展的工程训练课程就是实践课程其中的一个,工程训练课包括工程实践概论、自行车拆装、车削实验、铣削实验、铸造实验、焊接实验、数控线切割实验、陶艺制作、铁艺制作、测量技术实验10个课程,其中车削试验和铣削试验二选一、铸造实验和焊接实验二选一,也就是说我们至少要选修八个。

带着好奇的心态,我们对工程训练课充满了热情,满心期待的等着开课,希望它们能够在我们枯燥的理论课余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气息,但随着各门课程的逐渐开展,又觉得它占用了我们许多课余时间,有的课程需要从下午一点多上到六点多,好在学到了许多非我们本专业的知识,更是接触了许多平时不会接触尤其是文科生难以涉及的领域,也见识到了不少平时没有见过的器械,每个实验都有专门的实验基地,里面有用于教学的机械,如车床、焊接机械、游标卡尺等测量工具等,对于我们来讲都是新鲜的,不禁感慨,也许这就是一个理工科学校的高大上。

下面说说具体的上课情况吧。

工程实践概论是理论课,在教室里面上的,老师讲解了书本上的一些理论知识,然而似乎大家对这些专业的理论知识都不怎么感兴趣,我倒是想听听,结果发现大部分都是理科所涉及的,作为一个两三年都没学物理的文科生来说,我实在是不怎么听得懂那些专业术语,于是上完了一讲课整个人也都是蒙的,没什么实际收获。工程实践理论结束后当天下午就进入了第一堂实践课—自行车拆装,老师说这是最简单的一个实验,就是将自行车龙头上的零件拆下来然后给老师看了再装上即算完成,说简单也不是信手拈来,通过小组共同的努力总算是完成了。第二个实验车削可能是比较麻烦的了,首先需要我们使用游标卡尺,而我们以前没有学习过游标卡尺的读法,这就要求我们在老师只讲一遍的情况下学会读游标卡尺并且实际操作,误差要在零点零几之间;再次车床的运行也是一个问题,因为没使用过不敢开,加上老师的再三强调,就更加怕浪费材料或弄坏机器还有自身的安全什么的问题出现。数控线切割是最难的,因为涉及到编程,也是老师演示一遍就要操作,先要设计一个图形然后编程,结果我们设计的图形有点复杂,编程出来输入进操作机器图形不对,改了好几次才完成。铸造、陶艺制作和铁艺制作可能算得上是我最喜欢的三个实验了,因为做出了比较满意的成品,铁艺还得了三个小组中的第一名,当时看到那个不怎么样的“艺术品”都要绝望了,没想到正好和了老师的口味,铸造的小飞机也还不错,陶艺课弄的满身黄泥但是玩得最开心。最后一堂测量技术不用制作成品出来,只需要我们学会一些测量工具的读法即可,如游标卡尺、深度尺等,几个零件一张表,将零件上要求测出的数据测出来填入表内即可。

篇7:工程训练总结

上个学期的时候,每天都看到好多人穿着军训服,当时就很好奇,不是都军训完了吗,怎么还有人穿这衣服啊?后来听同学说了才知道,原来学校还有工程训练课,可是一直没有机会接触。到了这学期终于有机会了,心里充满了期待,可以见识一下这门课了。其实我一直觉得自己的动手能力比较强,因为我比较喜欢自己动手做一些东西,所以我就在想在工程训练的课上大展宏图一番。

果然,这个学期的工程训练课程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另一面。毫不夸张的说,每一节课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铸造的满身泥浆,到焊接的闪闪火花,再到切削的机器轰鸣,作为一个大学生,有机会接触到这些,也算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

经过这两周的工程训练实习,我很明显地感觉到工程训练是一门和其他课程不太一样的课程。工程训练和其他一般的理论性课程最大的不同是,它没有系统的理论、定理和公式,除了一些基本原则以外,大都是一些具体的生产经验和工艺知识,需要我们在自己动手的工程中体会和总结得到;我们主要的学习课堂也不再是教室,而是工厂或车间;主要的学习对象也不是书本,而是具体的生产过程;我们在工程训练中获得的知识也不再是那么抽象和不可触摸,而是具体的生动的实际的一些东西。作为一名农科学校的学生,我们除了应具备较强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外,还应具备一定的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知识,通过具体形象的工程训练课,我们了解到了这些工艺的制造过程,也更好地掌握了这些工艺知识。工程训练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通往知识殿堂的大门,同时也让我们领略到了另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学习的乐趣!“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的话自然是有些道理的,而现在我对这句话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第一周,我们实习了车削、磨削、铣削、刨削、钳工、先进制造技术等几个项目。车工讲究的是精确度,如何利用车床和测量工具来准确做出要求的工件非常重要。在车工车间学到了车床的基本操作和掌握了车床所适用的工件类型,而且在老师的指导下注意了所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车床可以通过手动或者自动来制造适合的需要的工件,在提高工作效率上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这方面更深的发展很有必要。车工另外一个要注意的就是安全与准确度的配合,既要达到工件的要求又要关注安全问题,车床要预防它碰撞,防止损坏车床,最重要的就是人身的安全,所以正确的操作很重要,在这方面老师的工作做的很好。

车削是在车床上,以工件旋转为主运动,车刀在平面内作直线运动或曲线移动位进给运动,从而改变毛坯形状和尺寸的一种切削加工方法。而车床加工是机械加工的一部份。车床加工主要用车刀对旋转的工件进行车削加工。在车床上还可用钻头、扩孔钻、铰刀、丝锥、板牙和滚花工具等进行相应的加工。车床主要用于加工轴、盘、套和其他具有回转表面的工件,是机械制造和修配工厂中使用最广的一类机床加工。

在车工实习中,任务是车削一个榔头手柄。车削有许多注意事项: 1.合理选择切削用量:对于高效率的金属切削加工来说,被加工材料、切削工具、切削条件是三大要素。这些决定着加工时间、刀具寿命和加工质量。经济有效的加工方式必然是合理的选择了切削条件。切削条件的三要素: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深直接引起刀具的损伤。伴随着切削速度的提高,刀尖温度会上升,会产生机械的、化学的、热的磨损。进给条件与刀具后面磨损关系在极小的范围内产生。但进给量大,切削温度上升,后面磨损大。它比切削速度对刀具的影响小。切深对刀具的影响虽然没有切削速度和进给量大,但在微小切深切削时,被切削材料产生硬化层,同样会影响刀具的寿命。用户要根据被加工的材料、硬度、切削状态、材料种类、进给量、切深等选择使用的切削速度。

2.合理选择刀具:(1)粗车时,要选强度高、耐用度好的刀具,以便满足粗车时大背吃刀量、大进给量的要求。(2)精车时,要选精度高、耐用度好的刀具,以保证加工精度的要求。(3)为减少换刀时间和方便对刀,应尽量采用机夹刀和机夹刀片。

3.合理选择夹具:(1)尽量选用通用夹具装夹工件,避免采用专用夹具;(2)零件定位基准重合,以减少定位误差。

4.确定加工路线:加工路线是指数控机床加工过程中,刀具相对零件的运动轨迹和方向。(1)应能保证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要求;(2)应尽量缩短加工路线,减少刀具空行程时间。

磨削就是在机床,用高速旋转砂轮表面的磨粒对工件表面进行刻画和磨擦,去除工件表层微屑,改变上道工序留下的,不正确的几何形状及误差,使产品质量在短时间内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的加工过程。在刨床上利用刨刀加工工件,叫做刨削。铣削加工是以铣刀旋转为主运动,以工件作进给运动的加工方法。

通过一天半的磨床实习我们了解了磨削加工的工艺特点及加工过程以及常用磨床(平面磨床、外圆磨床)的组成、运动和用途,了解了砂轮的特性、砂轮的使用方法。首先老师给我们介绍了磨床操作应注意的问题,磨削加工的工艺特点、加工范围及磨床的组成、运动和用途。接下来,老师带领我们到磨床前,详细介绍了磨床的型号、组成、运动特点、作用及工作原理。介绍完上面的内容,接下来就是实机操作联系,老师为我们演示了一个工件的磨削过程。让我们真正把理论付诸于实践。

钳工是机械制造中重要的工种之一,在机械生产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钳工是利用手持工具对金属表面进行切削加工的一种加工方法。其作用是:生产前的准备,单件小批生产中的部分加工、生产工具的调整、设备的维修和产品的装配等。它具有使用工具简单、加工多样灵活、操作简单和适应能力强等特点。目前虽然有各种先进的加工方法,但很多工作还不可替代,仍需要钳工来完成,钳工在保证产品质量中期重要作用。

在操作时也有很多注意事项:

(1)锉刀是右手工具,应放在台虎钳的右面,放在钳台上时锉刀柄不可露在钳桌外面,以免碰落掉地上砸伤脚或损坏锉刀。(2)没用装柄的锉刀或锉刀柄已裂开的锉刀不可使用。(3)锉削时锉刀柄不能撞击到工件,以免锉刀柄脱落造成事故。(4)不能用嘴吹锉屑,防止铁屑进入眼睛。也不能用手擦摸锉削表面。(5)锉刀不可作撬棒或手锤用

钳工可以说是这么多种类的实习当中最累的,最考验一个人耐心的,在这次实习当中学到的真多。钳工的课,先是锯下一小段钢棒,用锉刀锉平,手上都磨出了水泡,但没人能帮你,除了你自己。用手锯铁柱的这一步就足够锻炼一个人的耐心与坚持,因为这一部分需要时间去完成,而我也学到只要是自己认定去做的事都要坚持,这样才能有所作为。然后是打磨这一步,这一步很讲究技巧,因为要把它打磨成一个正六边形,而且要思考怎么做才是最好的方式。打磨的时候大家可以认识到自己是不是缺少一种坚持的精神,所以这次实习是非常有意义的。现在许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缺少一种吃苦的精神,因此这是很好的锻炼机会,可以端正自己的态度,不仅仅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有着激发潜能的作用。

现代制造技术主要包括:数控加工技术,精密加工与特种加工。数控加工,是指在数控机床上进行零件加工的一种工艺方法,数控机床加工与传统机床加工的工艺规程从总体上说是一致的,但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用数字信息控制零件和刀具位移的机械加工方法。它是解决零件品种多变、批量小、形状复杂、精度高等问题和实现高效化和自动化加工的有效途径。数控机床是一种用计算机来控制的机床,用来控制机床的计算机,不管是专用计算机、还是通用计算机都统称为数控系统。数控机床的运动和辅助动作均受控于数控系统发出的指令。而数控系统的指令是由程序员根据工件的材质、加工要求、机床的特性和系统所规定的指令格式(数控语言或符号)编制的。数控系统根据程序指令向伺服装置和其它功能部件发出运行或终断信息来控制机床的各种运动。当零件的加工程序结束时,机床便会自动停止。任何一种数控机床,在其数控系统中若没有输入程序指令,数控机床就不能工作。

第二周实习了机电一体化、装配、锻造、铸造、焊接等几个项目。锻造是一种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一定机械性能、一定形状和尺寸锻件的加工方法,锻压(锻造与冲压)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通过锻造能消除金属在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铸态疏松等缺陷,优化微观组织结构,同时由于保存了完整的金属流线,锻件的机械性能一般优于同样材料的铸件。相关机械中负载高、工作条件严峻的重要零件,除形状较简单的可用轧制的板材、型材或焊接件外,多采用锻件。

热锻压是在金属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锻压。提高温度能改善金属的塑性,有利于提高工件的内在质量,使之不易开裂。高温度还能减小金属的变形抗力,降低所需锻压机械的吨位。但热锻压工序多,工件精度差,表面不光洁,锻件容易产生氧化、脱碳和烧损。当加工工件大、厚,材料强度高、塑性低时(如特厚板的滚弯、高碳钢棒的拔长等),都采用热锻压。我们用热锻压做了折弯。

铸造是人类掌握比较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中国约在公元前1700~前1000年之间已进入青铜铸件的全盛期,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铸造是将液体金属浇铸到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造空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以获得零件或毛胚的方法。被铸物质多为原为固态但加热至液态的金属(例:铜、铁、铝、锡、铅等),而铸模的材料可以是砂、金属甚至陶瓷。因应不同要求,使用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上课伊始,老师细细的讲了铸造的注意问题,然后用亲自在演示了铸造的全过程。随后他熟练的把铁砂倒进铸箱中,用铁锹加入部分铁砂,把铸件放入,填满,用那双饱经沧桑的双手细心的把铁砂压实,留好铸道,接着拿起另一个铁箱放上去。接着就是加入铁水。开始对这节课感兴趣是因为我觉得这是多么有气概行为,沸腾的铁水浇筑在我们悉心给它铸造的巢穴里,慢慢的铁水失去了刚出炉的热情,变得沉默起来,慢慢变凉了。然后,又手仔细的把他身上的铁砂打磨掉,就是原本的形态了。这多么像人生,未入世之前,热情滚烫,似乎要燃烧了一切,有种不服输的毅力和无所畏惧的霸气。在幽深黑暗的社会上尔虞我诈,在无情的市场经济中摸爬滚打,经历这一番人间炼狱后,初来乍到的那份不服输的劲头似乎都已消失殆尽,慢慢的我们熟悉的社会的规则,变得“懂事”了。我们不在有无所畏惧,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气,我们被社会的磨具定型了。我们不能阻止自己的热情慢慢衰退,但是我们能让他变冷的速度变慢,就像我们不能延展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

焊接是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使两工件产生原子间结合的加工工艺和联接方式。焊接应用广泛,既可用于金属,也可用于非金属。在我们自己独立操作前,依然是老师给我们做示范,我们见习,感觉挺有趣的,很刺激,电石火花的。但是当我们自己拿着焊条要去引燃的时候,心里还是忍不住又一丝恐惧,害怕出现老师说的那种焊条粘在电石上拔不下来的情况出现,更害怕焊条引燃时乱飞的火花窜到自己身上。正当我们用钳子夹着焊条犹犹豫豫的时候,老师走了过来,笑着对我们说“没什么好怕的”,然后他就站在那儿,等着我们操作。我们就豁出去了,压着害怕把焊条放在电石上轻轻的快速地敲,很快就引燃了,其实也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可怕,尽管后来有几次我们感觉到焊条粘在电石上了,但是我们很冷静地用了一点力就把焊条给扯了下来,最后还焊出了不错的小鱼尾纹。有些事情的可怕只是我们的臆想,只要我们勇敢地走出第一步,一切的猜测都会消失,随之而来的只有事实,只有我们自己最真实的判断!

这一学期的工程训练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明白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说与做的不同,还懂得了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犯错不去改正。感谢老师的教诲,以后我会把老师教的应用到生活与学习中,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初次接触这门课心中自然有许多的好奇和惊喜,从蒙蒙懂懂到现在实训课的结束。我所收获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学习到了工业知识,我觉得这门课与其他的理论课程不大一样,我们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实践操作来获取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知识,这样让我们同学觉得课程更加生动形象。

(二)增强了工程实训能力,此门课程也让我们在学习中通过实践动手操作增强了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让我们这些平时的“门外汉”也懂得了许多专业知识,大大地培养了我们通过学习来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工艺技术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工程实训的环境很特殊,我是第一次接触实际的工程环境,第一次用自身的劳动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更是第一次在学习和时间中感受社会生产的魅力体会劳动的快乐。通过实际的动手弥补了我们在专业知识的不足的缺憾。也让我们初步树立起工程实训的意识。增强了劳动观念、集体观念、组织纪律和爱岗敬业精神,从而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

(四)培养了自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在这次的学习中接触到很多平时只知道没见过的机械设备并且掌握了一部分设备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在实训课中又是会闪现一些新奇的想法并把这些想法和老师交流把其转变成解决问题的动力。我想着就是一种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而且很有效的。

(五)培养了自己注重细节的习惯,每一讲课老师都会宣布相应注意事项,如果自己不仔细倾听,不注重细节,最后只会让自己徒劳无货。

篇8: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建设探讨

1 工程训练中心实践育人的功能

1.1 培养工程素质

工程素质是指工程技术人员在提出、承接、规划、决策、实施和完成工程任务的过程中, 应该或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工程训练中心可以提供机械、电子、环保、系统及信息等方面的综合工程背景, 学生可以完成教学要求的工程实践, 有机会进行多方位的观察和思考, 有利于他们工程素质的提高和今后的全面发展[1]。

1.2 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运用知识和理论, 在科学技术实践活动领域中, 不断提出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人人都具有创新的潜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启蒙式的潜移默化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训练中接触的各种设备都是前人的创造发明, 各种新技术都伴随着新的设计原理、结构和使用功能, 学生有意识的参与一定的训练环节, 可以培养创新习惯, 将个人蕴含的创新潜力转化为现实的创造力。

1.3 培养质量意识

据统计, 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 那些被市场无情淘汰的企业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内部管理以及外部市场环境恶化的问题, 但毋庸置疑, 许多企业是栽在了不注重产品质量这个环节。工程训练过程中, 指导教师会反复讲清科学的工作作风与确保质量的关系, 讲“失之毫厘, 谬以千里”的意义, 讲质与量的辩证关系, 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必将对工程技术人员要具备良好质量意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1.4 培养务实精神

高校学生在大工程背景工程训练过程中, 操作各种机器设备和实验仪器, 进行多种类型的工作, 通过常规加工技术、数控加工技术、特种加工技术和表面处理技术的训练, 了解工程概念, 获得工程知识, 学生有较长的时间直接接触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 有利于切实培养他们的务实精神。

1.5 培养安全观念

安全是企业的保障, 学生开始正式工程训练前, 教师必须开展安全教育, 介绍训练工种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和安全规章制度, 并要求学生协助教学指导人员, 保障学生的自身安全;在指导如何操作仪器设备的同时, 要讲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这些都将促进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1]。

1.6 培养就业技能

工程训练中心为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设计制作大赛提供了良好的设备和设计制作环境, 学生利用创新制作室的条件, 在教师的指导下, 开展各类创新活动, 在方案设计、结构设计、动手制造和评比表彰过程中, 提高了技能, 产生了成果, 获得了认可, 为今后顺利寻求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我国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现状

自1998年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11所高校率先建立工程训练中心以来[2], 一大批高校建立了校内工程训练中心, 截止2012年底, 已经评选出国家级工程训练中心34个。我们通过调研发现, 我国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

2.1 体制功能形式多样

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大多是在原来工科院校的校办工厂基础上, 通过体制改革、设备投入、人员调整而建立起来[3]。体制上, 有的是学校直属单位, 有的是挂靠教务处或设备处, 有的是隶属相关学院, 有的是职能部门和学院共管, 这都是各所学校结合自身特点合并改革的成果[4];级别上, 有处级、副处级、科级和无级别4种, 中心的级别决定中心的地位, 也影响着中心的发展和建设;功能上, 有纯教学型、教学科研型、教学生产型和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等模式[5~6], 各种模式都在部分高校中存在。

2.2 重复建设依然存在

高校工程训练中心集中了较多的机电仪器设备, 但是各院系立足小团体利益, 盲目追求小而全的教学仪器设备配置现象依然存在。以扬州大学为例,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与信息工程学院的电子设备、信息工程学院与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电气设备、机械工程学院与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力学设备等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购置现象。

2.3 训练教学需要加强

当前大部分工程训练中心已经拥有比较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 但仍有一些中心缺乏基层教学组织, 其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研究、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都有不足, 可持续发展困难;部分高校只有工程实践教学课程, 没有理论教学课程;部分高校人机比达不到教学基本要求;部分高校人文、社会学科学生参加工程训练相对较少;少数高校先进设备缺乏, 训练内容还属于老金工实习的范畴;部分高校训练项目和内容达不到大纲要求, 需要改进和增加训练项目[4]。

2.4 师资队伍存在不足

高校工程训练中心的师资队伍存在着观念落后、年龄偏大、知识老化、技术落后和工程实践能力较差的普遍现象;部分中心教师队伍缺少高水平教学带头人, 有的中心主任不是教授, 这些都对中心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以及管理能力带来影响;有的中心没有教授参与一线指导;部分中心技术人员的职称比例不合理, 这关系到学生工程训练质量和中心的长远发展;部分中心技术工人的技术职称与技术能力不协调;各个中心使用合同工和临时工的情况存在差异。

2.5 安全体系有待完善

工程训练中心作为教学单位, 安全问题不同于普通工厂, 事故一旦发生, 无论严重程度如何, 对学生、教师、学校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部分高校学生参加工程训练的安全准入不严, 安全教育不够到位;部分高校学生着装不合要求、设备老化、训练现场环境不够理想, 容易引起事故发生;部分高校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 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不完善[4]。

3 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管理模式探讨

3.1 明确建设目标

高校要高度重视工程训练中心建设, 努力顺应国际高等工程教育的“工程回归”趋势[7], 倡导大工程理念[8], 积极贯彻工程实践教学新的课程教学目标:学习工艺知识, 增强工程实践能力, 提高综合素质 (包括工程素养) , 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训练中心建设要实现“三个转化”和“一个结合”, 即:由机电常规实习实验向现代工程实践教学方向转化, 由单机技能培训向部分实现局域网络条件的技术集成培训方向转化, 由操作技能培训向知识、能力、素质、创新、实践相结合的方向转化;工程训练的教学过程尽可能与教学产品相结合[4]。要全校一盘棋, 集中投入、优化配置、有序布局、科目完整、系统训练、面向全校。

3.2 理顺管理体制

高校工程训练中心的管理体制改革需要重视顶层设计, 从全局角度, 集中有效资源, 统筹规划, 实现建设目标。我们通过调研发现, 中心归学校直属管理或部门主管的和级别在副处级以上的均达到45%, 从有利于中心的发展、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 确立这样的体制是最佳选择[4], 高校可以根据学校实际选择直属、挂靠部门、正处或副处。存在多校区办学实际的高校, 要加强校区功能规划调整, 将理工科专业相对集中在一个校区, 有条件的建设独立的工程训练中心大楼, 条件不具备的构建“统一领导、实体为主、分室共建、资源共享”的管理体制。

3.3 优化资源配置

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高校要充分考虑现有仪器设备布局和存量, 加大资源整合力度, 提高投资效益。在重点投入建设工程训练中心主体的同时, 将分散在各相关院系的实验室划归中心统一管理、协调建设、资源共享, 对承担类似训练项目的实验室依托学科布点集中建设, 避免重复投资。根据学校资金来源实际, 科学合理规划建设方案, 确保常规技术培训仪器设备必备台套数和正常运行, 适当配置先进制造技术训练必要的硬件条件。

3.4 确保训练实效

开展以“大工程观”为导向的工程实践教育[9], 是当今世界高等工程教育的必然趋势。我们认为应该构建教学为主、科研为辅、兼顾经营和培训的工程训练模式[10~11], 中心要定位为教学单位, 教学功能面向全校, 只要时间、空间和硬件条件允许, 任何专业的学生均可以进入工程训练中心接受训练, 努力实现工程实践教学、工程训练课群建设、创新实践教学、卓越工程师计划演练、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拓展和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功能[12];充分利用中心的仪器设备和人才为科研开放, 服务于新产品开发和科研成果诞生, 从而以科研提升教学;适度的生产经营活动, 能够提供真实的生产环节训练, 也有利于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支持将更多的基础课、专业课知识通过实践课程来实施, 对工程类学生要确保在训练中心和企业的训练时间至少达到半年左右。

3.5 重视安全保障

2011年4月13日, 美国耶鲁大学女学生在实验楼机械间操作车床时, 头发被绞入车床窒息死亡, 令人痛心。工程训练中心配有大量的机电设备, 学生不严格按规程操作或设备老化即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工程实践教学过程中, 要实行学生实训安全教育培训和考试准入制度, 努力让学生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遵守操作规程、提升操作技能, 减少甚至杜绝安全事故;要对实训设备特别是老旧、复杂、公认危险的设备安装安全保护装置, 降低安全风险;要从受伤人员救治、现场疏散、上报程序、经费渠道、责任追究等方面制定一套完善而可行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有利于科学、迅速、高效的处理事故。

3.6 加强队伍建设

工程训练中心师资队伍包括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学指导人员, 合并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 合理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努力建设一支职称、学历、学缘和年龄等结构合理的工程训练师资队伍。要注重队伍的理论知识、学术水平、人文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注重生产经验、管理经验的学习积累, 注重中心学术带头人的培养, 注重教学指导人员的职称归属和待遇问题[1], 注重校内外兼职队伍的聘请[13], 建立合同工人聘用体制, 建立考核、竞争、奖惩激励机制, 不断提升工程训练水平。

4 结语

落实国家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要求, 校内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应结合本校实际, 加强调研, 科学论证, 改革创新, 积极探索, 努力建设一个适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性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工程训练中心。

摘要:工程训练中心是开展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 高校应该根据自身实际建设好工程训练中心。阐述了工程训练中心实践育人的功能, 分析了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现状, 从建设目标、管理体制、资源配置、训练效果、师资队伍和安全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对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上一篇:二年级环境保护教案下一篇:女娲造人读后感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