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种信托

2024-06-20

教育是一种信托(通用6篇)

篇1:教育是一种信托

教 育 是 一 种 信 托

——做家长放心、满意的学校

概述

学校教育是与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在学校里接受计划性的指导,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学校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社会尊师重教,学校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在社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安全管理

一、安全责任

学校安全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以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实行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学校校长为学校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为学校安全工作负总责,各班主任为学生安全工作直接责任人,具体负责各班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其它相关人具体负责各自分管的安全工作。

二、主要安全隐患

(一)路途安全,对于乡下山区,地处矿区、建筑地带,沿河一线车辆多,运行极不规范,学生行走、骑自行车往返困难很多。对于山区,1 山大沟深,坡陡路滑,遇到阴雨,学生行走极不方便,路途安全极为严峻。

(二)教学隐患,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工作过程的复杂性,学校领导和教师工作方法如有不当,就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发生,尤其要注意上体育课,组织集体活动等。

(三)因学生之间矛盾引发的安全问题,中小学生正处在心理发育的“危险”期,思想上的不稳定因素较多,同学之间遇到磨擦处理不当,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四)玩水、每到夏天,学生极爱去到河里洗澡或到水库游玩,由于多数学生不懂水性,不会游泳,极易出现安全问题。

(五)传染病,由于学校入口密集,且牵扯千家万户,一有传染病发生,要及时报告,并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三、校园安全管理

(一)校产管理,学校后勤管理人员要充分注意财产的安全管理,对现有校舍和校内用电线路定期检查和维修,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二)门卫安全,学校门卫人员要尽职尽责,认真搞好门卫安全工作,按时关闭校门,做到来人登记,节假日要有专人值班。

(三)要将安全管理工作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始终,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四、全体教师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高度,强化“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深刻认识领会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齐心协力,相互配 合,认真做好学校安全工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序进行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

教学管理

(一)、教导人员是校长教育思想的体现者

1、当好校长的得力助手。我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而我觉得,任何一个好校长都得力于有一个优秀的教学管理团队。校长工作涉及面广,样样都要安排,但学校里面最重要的工作非教学工作莫属。教导处专司教学管理,应该是校长的得力助手,因此很多人常把教导处叫做学校的司令部。一位校长工作起来轻不轻松,这所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有没有美好的发展前景,有很多工作,都取决于教学管理者,尤其是教导主任和教导员的工作能力。

2、当好校长的教学参谋。教导处在整个学校的决策中,起传递信息的沟通作用,是校长教学参谋。从工作计划的制定看,要根据过去的情况和上级要求提出新的设想,作为决策的依据;要协助校长深入群众听取师生意见,作为决策的基础;还要提供、整理各种教学工作信息,作为决策的参考。从计划的修订看,要向校长提供实施后的正反两方面的情况,并作调查研究,修正计划,减少偏差和失误。最后还要做好总结,积累资料,为以后的决策提供借鉴。

3、当好校长的工作将领。教导处是学校教育教学、教研工作的神经中枢,是学校教师各项工作的实干家和领路人。从自身定位上说,教导主任是校长的参谋和助手,是教学工作的策划者和管理者,但是,教导人员必须先是一位干将,首先是教学工作的干将,一事当前,必须走在所有教师的前面,学校布置的教学任务以及非教学任务,作为教学管理人员,一定要成为校长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人。

(二)教导人员是学校教学管理的践行者

教导处是整个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也是各项教学制度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在落实这方面的工作要做到“三要”:(1)工作思路要清晰。(2)工作计划要具体。(3)教学制度要完善。

1、教学制度的管理。

不论是那所学校,要想管理好日常教学常规,首先要制定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细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常规管理细则,就等于一个国家没有宪法一样,因为学校的首要工作就是教学工作,教学常规就是用来指导教师实施教学的行为准则。

2、教学过程的管理

教学过程的管理是教学管理的关键环节,只有重视教学过程的管理,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很多时候常讲的“向管理要质量”就是这么一个道理。教学质量要提高,必须把教学过程的管理落在实处。

备课方面,应该落实教案周检制度,要通过教案的来检查教师的备课情况,对教师的教案管理,既要有创新管理,又要他们严格执行按照教学常规管理。

作业批改和辅导方面,也要通过月检作业制度,发现问题并及时的解决问题。考试和质量分析方面,是教学管理的一项琐屑繁杂的事情,很多学校实行有月考制度。考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应严肃考风考纪,提高考试的信度也是教学管理者应该认真对待的问题。

3、教学质量的管理

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测评估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十分重要。在教学质量的管理上,首先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过程和结果并重的原则,组织教师认真对每个过程进行质量分析并及时地作为改进和加强教学的重要依据。二是学科等同原则,做到不同学科、不同教师同等对待。三是考后的质量分析一定要科学而有眼光,正确的认识考试的检测作用、评价作用和信息反馈作用。四是作为教师业务考核的一个评价依据,一定要科学准确,要做到公允、公开、公平,教学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发展,甚至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方向。

作为教学管理者,必须把教学质量的管理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另外,在教学质量的管理上,一是要有正确的教学质量观。

4、教学行政的管理

教学行政的管理包括招生、编班、编排课程表、学籍管理、教学档案管理、图书资料管理、电子光盘、实验仪器和学校网站的管理。

(三)教导人员是教师教学业务的指导者

在学校里,教导处这个地方是学校的灵魂所在地,因此,里面的教学管理者一定要当好教育教学的领头雁。要当好领头雁必须成为教 学方面的内行。学校里的教育教学工作就是学校的主要业务,在业务方面只能内行管内行,不能外行管内行。

1、要有先进的理念。教学管理者要及时把握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了解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校本研修工作有明晰的思路,有科学的方法。

2、要有有效的方法。一个懂行的教学管理者,既要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广泛学习各科的课程标准;既要懂教学,又要会指导。

3、要有多方面特长。教学管理人员要力争成为各方面的行家里手,每一学科,每一年级的教学,都应该掂得起放得下,以防在有些老师因病缺岗等情况下,及时的替补上去。除此之外,体音美和计算机能力也应具备相应的水准。

4、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管理人员要懂得教育理论,把握教学规律,指导全体教师的教学实践,使自己成为学校的业务能手,成为各科教学的指挥者和带头人,从而带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并且熟练、科学、合理地安排日常工作,把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四)教导人员是教育科研工作的促进者

教学管理者还要整体提高管教师的理论学习研究的能力。我们初中的教学研究就要靠学校的教导主任,靠教导处的教学管理者,这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职责。

(五)教导人员是学校管理网络的协调者 一所学校的教导处实际上就是学校的中心枢纽,总务、后勤、办公室、政体处、安全办等好多部门的工作,其实质都是在围绕着教育教学工作来进行的。

1、把管理方法上升为管理艺术。

2、把协调能力上升为执行能力。

3、把沟通能力变化为和谐校园。

(六)教导人员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者。

前面我们讨论的很多东西,教师们都可以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来获得自主成长,另外,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途径还包括专家引领和同伴互助,这就要求我们教学管理者为他们提供机会,比如请专家作报告等。

课外活动

(一)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自觉自愿的健康的实践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能够促成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适应学生多种需要和个性差异,培养、发现和选拔各种专门人才。

(三)能够使学生多渠道地获得即时信息,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

(四)可以使学生手脑并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课外活动固然需要有教师指导,但主要是靠学生自己努力学习、实践,自己动脑筋克服困难,处理问题,解决矛盾,在活动中,阅读、观察、收集资料、记录、实验、设计、制作、表演等都是由学生独立 进行的。这就能够使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培养独立性,增强独立工作的能力。此外,学生参加各种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和公益劳动,能够发展学生的艺术兴趣,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调节大脑,提高学习效率,使他们愉快活泼,活跃身心,增进学生的健康。

兴趣、爱好的培养

一、培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培养他们的积极期望。

积极期望就是从改善学习者自身的心理状态入手,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充满信心,相信该学科是非常有趣的,自己一定会对这门学科产生信心。

二、培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应从可以达到的小目标开始。在学习之初,确定小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不可定得太高,应从努力可达到的目标开始。

三、培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应了解学习目的,间接建立兴趣。学习目的,是指某学科的学习结果是什麽,为什么要学习该学科。当学习该学科没有太强的吸引力时,对最终目标的了解是很重要的。学习过程多半都是要经过长期艰苦努力的,这种艰巨性往往让人望而却步,而学习又是学生的天职,不能不学,所以要认真了解每门学科的学习目的。

四、培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培养自我成功感,以培养直接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每取得一个小的成功,就进行自我奖赏,达到甚么目标,就给自己什么样的奖励。

五、培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把原有的其他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以培养新的学习兴趣。

每个人在少年儿童时期都有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事,如爱玩汽车、爱搭积木等。到了高年级后,就应当去发现、了解与爱好有关的知识,如怎样当个好驾驶员?汽车是如何发动的?汽车的构造原理是什麽?我所学的知识中那些和它们有关系?这样就把对学习的兴趣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六、培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确立稳定的兴趣。

用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是能巩固知识,而是能修证知识,三是能带来自我成功的喜悦情绪。这种喜悦情绪正式建立稳定持久的兴趣所必需的。

七、培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应保持兴趣的最容易的方法是不断地提问题。

当你为回答或解答一个问题而去读书时,你的学习就带有目的性,就有了兴趣。准备一些问题是很容易的,仅仅把每节的标题成问题就是了。

八、培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想像学习成功后的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当我们满腔热情地去做任何一件事前,一般都对它的结果有了预期的想象,而坚持去做这件事情。

南吕中学学员:洪世月

2011年11月5日

篇2:教育是一种信托

总书记2014年教师节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唐代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道’是第一位的。一个老师,如果只知道‘受业’、‘解惑’而不‘传道’,不能说这个老师是完全称职的,充其量只能是‘经师’、‘句读之师’,而非‘人师’了。古人云:‘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受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

儒学经典《大学》当中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国人认为智慧是以善为基础的,因而道自然也就包含了善。不仅如此善还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是道的终极目标。所谓的“道”也是一种智慧。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教授认为:“智慧是一种思考、分析和探求真理的综合能力,是掌握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方法,也包含了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认识问题的方法。因此,智慧使人能够深刻地理解世上的事物乃至社会和宇宙。与智慧相比,知识只是获取智慧和悟道的一种途径而已。所以,学习一定要悟道,悟道是获取智慧的过程。”中国古人就说“学必悟”。因为他们认为,认识“道”的最佳方法就是“悟”。

有则这样的故事,有位学僧曾问赵州禅师:“怎样学道?怎样参禅?怎样开悟?怎样成佛?”赵州禅师点点头:“我没有时间跟你讲,我现在要去小便。”说完,不理会那人的惊愕,开步就走。几步后突然停下来,回头微笑说:“你看,连小便这么一点小事情,还要我自己去做,你能代替我吗?”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别人是无法替代的,唯有亲力亲为才能完成,而且只有在自己亲身体验了以后,才能真正领悟其本质之所在。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过程乃至情感体验,只有在积极主动的情景下,才是高效的,才能经久不衰。因此,教育其实是一种领悟,一种悟道!

前几年,李炳亭先生写了一本书叫《我给传统课堂打0分》,全共分“我的教育主张”、“教育即解放”、“教师即开发”、“学校即成长”四部分。书一出版,褒贬不一,讨伐声四起。诚然,从题目上看,包含许多偏激的成分,但如果你仔细阅读了这本书后,会改变自己原来的看法的。在书中,作者在对传统课堂批判的同时,强调教育应该回归本真,还学生以“学”的权利。这是他多年来对当前教育的一种领悟,教育不能人云亦云、传经布道,只有在感悟、思考中才会获得长足的进展。

那么,就让我们跟随他的观点作一番理性的思索,或许有益!

1、课堂之道在于,如何围绕学生的“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下,发挥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摘自《课堂亦有“道”》

感悟:课堂之道在于,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了学生,教师的“主导”才有了服务的对象。因此,“主导”总是围绕“主体”行动的,一切要遵循“主体”的认知规律和成长需求。

2、从事教育的人要知道,教师的思维不可代替学生的思维,教师的认知不可代替学生的认知,间接经验不可代替直接经验,唯有敢于让学生在“经历中体验”,才会有真正的学习发生。

——摘自《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

感悟:身为教师,我们要时刻谨记:教师永远也不可能代替学生,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去亲历学习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

3、课堂的意义和价值不是在于教会学生学多少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学习。

——摘自《不教能学会吗?》

感悟: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教育者的责任,如果教师只教给了学生知识,而没有教给学生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这个教师就是失败的,也是不称职的。

4、总有一天,我们要让每一个儿童“嗜学如命”。

——摘自《让儿童嗜学如命》

感悟:当有一天,我们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把学习看作是生命中的一部分,自觉地学习,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时,我们就可以对自己说“我是成功的教育者”。

5、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而不是培养“病梅”、畸形儿、伪君子、工具和奴仆。

——摘自《成为“他自己”》

感悟:教育要使每个孩子成为世上独一无二的“他自己”,就必须尊重每个孩子,让他们保持自己的本色,而不是刻意模仿他人,这样的孩子才不会迷失自我,才能真正成为“他自己”。

6、能力来自于“动”中,知识只有在实践、体验、探究中才会转化成“力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生成为智慧。

——摘自《为智慧而教》

感悟: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知识本身没有力量,只有当一个人学会了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了智慧,这时原本僵化的知识才有了力量。

7、“自主、合作、探究”,是教育的共同“魂魄”所在,是一切课改的“不二法门”,让学生在“学”中“生”。

——摘自《“六字箴言”是不二法门》

感悟:“自主”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彰显了集体的魅力,“探究”展示了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三者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了教育的“魂魄”。

8、教师要尽可能抑制住自己的表演欲,而敢于放手让后学生“表演”;舞台是学生的,不是教师的!

——摘自《千万别“表演”》

感悟:教师演得再好,始终是教师的;学生演得再差,也是学生的,是学生学习的组成部分。教师要做的不是让自己的演技发挥到极致,而是要教给学生学习表演,这才是教师明智的选择!

9、“搞舒服”,你得知道他想什么、要什么,他惯常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他习惯于怎样学,他喜欢什么、拒绝什么。你得从他的角度、准许他从“被动”中走向“主动”,让他自我选择、自我思想、自我表达,他想说即说、想唱即唱,你得尊重他的眼睛和嘴巴。当他的行为、方式、思考、结论和你冲突时,你应该尊重和接受这种冲突。

——摘自《想法把学生“搞舒服”》

感悟:教师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需求,准许他们与你“唱反调”,这是课堂发生的质的变化。也唯有质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课堂的弊端。

10、为什么中国的教改典型都出在农村?从农村教育被有意无意边缘化那天开始,农村教育就必须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挣扎,这颇有点陈胜吴广起义的悲壮感。

——摘自《教育的希望在“农民”》

感悟:“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穷则思变,正是因为农村教育所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如优质生源流向城区学校的问题、师资力量逊色于城区学校的问题等。于是,他们决定破釜沉舟,把目光投向了课改。结果,一改就改出了教育的春天!

11、满世界里教辅,尽管拿来,尽管发下去,这成绩比拼的是哪个教师更“心狠手辣”,谁敢于把学生往死里逼下去,谁就是“好”教师,谁心慈手软,谁的成绩必然吃亏。

——摘自《逼上梁山反“传统”》

感悟:读到这句话,我突然想起了从前一个同事说的一句话。他说:“你发现没有,每年暑假站在领奖台上领取质量奖的老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会‘整’学生。”当时,我只是付之一笑,没去多想。现在看来,还真有这个理儿。

12、时代要求教师要建立一种全新的“教育信仰”——全面关照学生的成长需求。

——摘自《教育的信仰是“学生”》

感悟:我很庆幸,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我努力做到这一点——全面关照学生的成长需求。我与学生的关系亦师亦友亦亲,他们有的已经大学毕业,有的和我一样走上了教育岗位,但她们念念不忘我对她们的影响和教育。我想,也许这些是我今生作为教师收获到的最大财富。

13、从“有法”到“无定法”,再到“得法”,恰好是教学必须经历的三层境界。

——摘自《没有模式的课堂叫“胡搞”》

感悟:教学很像是练武功,要想练好一种上乘武功,首先必须练好基本招式,这叫“有法”。扎实练好了基本功,就没有必要按部就班地出招,要根据对手的招式灵活出招,这叫“无定法”。最后,习武者将所学的各种招式融会贯通,加以升华,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这就叫“得法”。

14、教育就是“选鞋子”。教育就是“打麻将”。教育即“放手”、“放生”。

——摘自《关于“教育”的四个隐喻》

感悟:传统的课堂总是让儿童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而从不会考虑学生的感受,“选鞋子”让儿童找回了自我。教育仅靠枯燥的说教犹如纸上谈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样只会事倍功半,“打麻将”轻松解决了课堂的疑难问题。教师真正爱学生,就应该努力做到“该放手时就放手”,给学生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发展自己。

15、学习即合作。

——摘自《关于“学习”的四个隐喻》

感悟:合作生出智慧,合作产生效益!教师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主动与人合作的意识,并学会最大限度地与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从而获得学习的高峰体验,收获最美的果实。教师与学生合作,学生与学生合作,让合作成为课堂学习的常态,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阶梯!

16、教育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每一个生命得到尊重”,“让每一个生命精彩绝伦”。

——摘自《教育即解放》

感悟:怎样才算是尊重生命?我想:尊重生命的前提是相信生命,尊重最鲜明的特征应该是放手。唯有解放学生,才能使生命之花尽情绽放。

17、假如你想“换个花样”创新一下,那一定会被指责,轻点叫“出风头”,严重点便是“邪说异端”。

——摘自《教育的“问题门”》

感悟:死守传统不放的人犹如井底之蛙,他们不愿跳出井口,因此,他们始终看不到天空到底有多大。倘若你告诉他天空比井口大很多倍,他一定会嘲笑你胡说八道、信口雌黄。真是可笑可悲!

18、变革在某些时候不仅需要割破“习惯”、“传统”,也需要割破那颗苍老的“心“。

— —摘自《一把教育的“手术刀”》

感悟:很多时候,“习惯”和“传统”是外显的,具有操作性。要打破“习惯”和“传统”也并非特别困难。但是,“人心”始终是隐藏在人的内部深处的,看不见,摸不着,难于控制,却又十分关键。因此,要改变一个人,都首先改变他的思想,改变他的心智。

19、高效课堂正是对传统课堂的推翻和重建!

——摘自《课改的“补”与“建”》

感悟:学会放弃,实质上就是学会选择。人走在错误的道路上,速度越快,离目标只会越来越远,犹如南辕北辙。要想达到成功的彼岸,唯有一切重来,放弃传统的种种经验和套路,从零开始。

20、教育不是让人成为冷酷残暴的魔鬼,也不是再造不食人间烟火的圣贤,而是指向有血有肉的生灵,他们应该拥有一种基本的状态,叫做——“不平静”。

——摘自《平静的绝望》

感悟:《三字经》中有“人之初,性本善”之说,教育就是要唤醒每个孩子内心深处的真善美,并激励他们乐观向上,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人生充满希望,在“不平静”中健康、快乐成长!

21、枪打出头鸟,“杜郎口们”理该受到“批评”。

——摘自《课改“泥腿子现象”》

感悟:的确如此,“枪打出头鸟”。但是,总有一只鸟会出头,总有一只勇敢的鸟会被打。因此,当我们下定了决心要课改时,就不要畏惧那黑洞洞的枪口。与其在“传统课堂”中裹足不前,最终憋死,还不如冒着被“枪打”的危险冲出去,在新课改的课堂里浴血奋战,或许还有生还的可能。

22、仅仅有课改的理念,而受困于“方法”,是当今课改遭遇的最大尴尬。——摘自《不能忽视的“两率”》 感悟: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许多教师当前所面临的困惑,我们缺乏的不仅仅是理念的问题,更多的是“方法”的问题。不解决方法,课改永远落不到实处,无法走进我们的课堂。

23、“把课堂归还给学生”,是一切尊重的起点,也是高效课堂的“开始”。

——摘自《高效课堂是什么》

感悟:把课堂归还给学生,高效课堂才有了诞生的根基,这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放手。

24、好教育从不会因考试而改变,也不会在考试中败下阵来。

——摘自《从课堂出发》

感悟: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教育不一定是好教育,但好教育一定会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也许,在课改的初期,会有一些波折,甚至会影响到成绩。但我们应该相信,最终一定会获得满意的结果。谁笑到最后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25、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是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目的地。——摘自《高效课堂的两个基本点》

篇3:教育,是一种情怀

有这样一封信, 我一直珍藏着。张老师:

你好!我是您曾经的学生王入玉。

很惊讶我会给您写信吧!因为我们总共才相处一个多月的时间。但是, 您是我在这一个月里最喜欢的老师。

您是个很本分的人, 青春韶华之际却常常素面朝天, 自然、纯净得不含一丝杂质。不像我们学校其他的女老师, 越是年轻越是修饰打扮, 殊不知, 美丽的最高境界, 是自然。您如一朵纯洁明净的莲花, 冰清玉洁, 亭亭玉立在我们心间。

平时, 我们最爱看您的笑。因为您的微笑, 是对我们的最高赞赏。我发现, 您不仅对我们笑, 而且也会对小孩子笑。我觉得, 您就像魏巍写的《我的老师》中的蔡芸芝一样, 热爱童心, 懂得呵护学生, 令人敬仰。

今天下午得知您不教我们了, 改教7班, 还说了那么多祝福的话, 我转过身就哭了。我没想到, 我们在您心中也能占有这么重的分量。真的, 我回到班里依然难过到不能自抑, 连我都才明白对您的感情是那么深。眼泪, 成为我释放的唯一方式。

还记得您送我的那只红笔吗?我一直都舍不得用, 在我看来, 那是多么珍贵的东西啊, 它代表了一名老师对一名普通学生的特殊关怀。我承认, 您与我小姑 (本校语文教师) 的教学水平有高下之分, 可她没有您具有亲和力。我们许多同学都深深喜欢您, 我们是多么不希望老师离开啊!

我们真的太嫉妒7班的学生了!

老师, 如果有可能, 您还教我们可以吗?如果有可能。

老师, 您一定要好好工作, 争取升级呀!我代表原11班全体学生祝您工作顺利!

您的学生:王入玉

2006.10.22

这是在我从教初期, 一名学生写给我的。每当工作中遇到困难, 心情低落时, 我都会把它打开。每次读, 每次流泪。它不仅代表着一名学生对老师的深厚感情, 更是对老师的一种激励。它时时提醒我, 怎样才能做好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虽然学生信中的有些观点不免主观, 但是懂得呵护学生、爱学生, 具备亲和力, 应该是每一位教师最基本的素养。

那是2008年6月的一个晚上, 天气闷热得很, 没有一丝风。我一人坐在办公室里, 心里却翻江倒海。论成绩, 我带的两个班已经数次稳居年级第一。论教学, 多次开过公开课。论评教, 我是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可刚刚路过的报刊亭里, 学校新贴出的优秀教师名单里却没有我的名字, 而一个因生病已请假一学期的教师竟然榜上有名。一时间, 憋屈、不平、怨愤齐聚心头。加上天气的燥热, 我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走出自己的办公室, 径直进入校长室。就这样, 在一阵宣泄后, 校长瞠目, 而我则昂首走了出去。

我也知道, 怀着功利的目的是做不好一件事的, 尤其是教师这个职业。但我觉得此事无关功利, 我只想讨个公道。事情过后, 校长找我谈话, 甚是关心。“刚工作两年吧, 虽然是新手, 但各个方面很出色……你年纪轻, 不太了解学校的一些规矩, 有机会要先考虑老教师……”可能我真的年轻, 我不懂得论资排辈的“资”为什么是年龄和教龄, 更可恶的是这个“资”是指一个人过去所取得的职称, 而不是现在的教学表现。可能我真的年轻, 我想不通一个一心只想着要把工作做好, 甚至无暇顾及个人私事的老师, 一个受学生爱戴的老师, 一个教学成绩突出的老师, 一个班主任工作出色的老师怎么会不是优秀教师。

现在想来, 自己的确年轻。不只是因为对这件事的整个无法理解, 更是因为在整个过程中, 我完全忘记了我的学生。我忘记了他们给予我的那份信任, 忘记了上课前他们那期盼的眼神。同时, 我也忽视了作为一个教师所应承担的那份责任, 忽略了我的每句话、每个动作将会对他们产生的影响。我不开心时, 他们的眼里写满忧伤, 我隐隐约约感觉到, 他们心里有一丝的惶恐和不安。

工作的不顺心, 让我对学校失去了希望。小县城的封闭, 使我的心情极其郁闷。我告诉自己, 我要改变。我选择了考研, 选择了北京师范大学。我只是想给自己奠定一个更高的起点。听说公务员朋友买了两套房, 我心想毕业后我也要考国家公务员。又听说同学自主创业, 如今已是老板, 我又想, 有了高起点还怕创业不成功?

走的时候, 我收到了学生发给我的50多条短信, 我一条没回, 也没有去见他们。不是不想, 而是害怕。曾经对学生承诺, 要与他们不离不弃, 一起迎接高考的到来。也曾经信誓旦旦, 要扎根教育, 培养出一代代比自己优秀的学生。而如今, 我不但没有履行自己的诺言, 更是失去了对教育的那份热诚, 这一切都让我看到自己灵魂里的虚伪和懦弱, 再站在他们面前, 我没有勇气。

考研的日子, 不能只用痛苦来形容。那是一段希望和绝望交替、冰与火交织的岁月。时常, 我会从睡梦中惊醒, 内心充满恐慌、无助和不安。一个人在路上, 总是少了些许陪伴、些许安慰。内心的孤独和无望, 时常会占据我那颗本来就不算坚强的心。我常常禁不住问自己, 难道我的人生就这样了吗?没有归属, 没有未来, 有的只是无休无止的担忧。

偶尔闲下来的时候, 我会打开Q Q, 看看空间里的动态。留言板有新留言, 点开, 想不到的是, 这留言多数来自我以前的学生。

“老师, 你还好吗?想你了, 来看看你。”

“就让这阵阵秋风化作我们对您永远的思念……虽然天各一方, 我们仍会默默祝福您。”

“老师, 你还好吗?……我把你看做我的方向, 希望你能一直前进, 一直走下去。”

没有责问, 没有怨言, 有的只是祝福。时间一天一天过去, 留言变成了对我的鼓励。角色慢慢地发生了转变, 我成了被关怀者, 而他们则是施予者;我是一个人, 他们是一群。将近两年的时间, 有学生的陪伴, 才显得不那么难熬。与此同时, 我们成了朋友。

2010年9月, 我如愿以偿, 进入北京师范大学的神圣殿堂, 成了一名教育硕士。木铎百年, 金声悠悠。行走在师大的校园里, 心情平静而喜悦。

随着课程的学习, 我接触了师大的一些老师, 他们衣着的简单、生活的朴素, 完全超出了我对师大教师的想象。可以说, 他们普通到不能再普通。但随着时间的流逝, 我发现, 他们身上有一些东西, 内敛而厚重, 常常让人感动得流泪。它超越了世俗, 超越了平凡, 超越了人本身。在这些老师的引领下, 慢慢地, 我对教育有了更多的了解, 并开始关注新课改以及正在发生的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我开始审视自己大学毕业以来走过的路, 开始重新思考教师与教育。

教育, 其实是一种情怀。它需要梦想家和诗人来经营, 需要信徒和殉道者来朝圣, 需要肉体的投入, 灵魂的参与, 精神生命的支撑。可能有时候, 我们的付出与回报, 不尽如人意, 但是我们不能把它置于放大镜下一味地纠缠。因为, 当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 选择了黑板前的站立, 我们就选择了一种永恒的姿态, 一种使命, 一种宗教狂热, 一种默默无闻、光明磊落的情怀。教师是一种职业, 但是我们教师自己却不能仅仅把它当做一种职业。教师培养的是人, 塑造的是人的灵魂, 作为一名教师, 我们不仅要懂得呵护学生、爱学生, 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责任, 一种对教育的执著。

师大的校园充满生机, 同学们个个精神饱满。图书馆里、自习室里, 处处是他们的身影。看书, 查资料, 为以后的教师生涯做着准备。从他们身上, 我看到了师大精神的传承, 看到了教育情怀的延续。我感觉到了空前的压力, 同时, 我的人生也开始有了动力。有这么多教师在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奋斗, 我们都不会孤单。

篇4:教育可以是一种信托

被英国发扬光大的寄宿学校以至于后来很多贵族学校,都有某种程度的信托关系。

金融领域的信托往往是管理和募集资金,教育领域的信托则是管理和募集知识。从信托的四个主要特性上讲,学校尤其是寄宿学校就是一种形式的信托,就是连接各方的一种信托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权利边界被划定,责任和义务也得到了重新解构。

权益应该是界定的

就像天赋人权一样,接受教育的权利也是与生俱来的。幼童成长过程中首先要像动物一样会吃会睡会生长,而父母则天生具有教育子女的权利,否则就是不负责任的父母,甚至乡亲邻里等其他长辈也有这样的权利。接受教育和教育他人是人类一项基本人权,人在出生后生存能力不见得比其他动物强,但具有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多种潜能,其中一个关键点就是教育。

孩子长大成人后要进入社会就需要了解其规则,而这些规则绝大部分是通过社会教育而非父母教育获得的。于是教育的权利就分成了三个方面:教育权利、接受教育的权利和实施教育的权利。简言之就是:教权、受教权和施教权。

婴儿时期这种权利区分得还不明显,因为这时只涉及两方。当孩子被送到幼儿园或者寄宿学校时,这种教育权利就被重新界定。这时候委托人就是父母,受托人就是幼儿园或者学校,受益人则是孩子。在规定期限内,也就是上学期间,三方的权利和责任被自然划定:首先,委托人(父母)需要将资金委托给学校(受托人),可能得为此支付一笔可观的费用,还要保证按时缴费,并配合学校安排的作息时间,而学校培养人的标准应该是宏观的,具有普世意义的;其次,受托人会在规定期限内尽量达到预期目标,比如在六年内完成所有小学课本的教授;最后,受益人(孩子)身心得到计划中的成长,当然这是在遵守学校规定的前提下。

在一个现代国家,受教权是多重的,它既指每个公民均有上学接受教育的权利,也指国家义务——提供教育设施,培养教师,为公民受教育创造必要机会和物质条件。而施教权也是多重的,就是说无论父母还是乡邻、国家或者社会机构抑或企业,均负有教育责任。

管理应该是独立的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也应该是道德层面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还应该是精神上的。我们小时候的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就是这个意思;说教育的宗旨是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也是这个意思。

人是“自然人”,也是“社会人”。自然人是一种个性的东西,而社会人则是一种共性的东西。从前者到后者的过渡,是作为高级动物的人进步和提升、从而融入社会的过程。

幼儿园和学校都是一种形式的教育信托,都具有独立性,独立于家庭教育,独立于社会风气。在这里,学生被教导要听老师的话,老师的话往往高于家长的话,更受孩子们的重视。老师的权威往往高于家长的权威,无论家长是富有还是贫穷,是高级知识分子还是大字不识的妇女。因为相比家长,老师说的是公众语言,阐述的是普遍性道理,代表的是社会正义和道德。

所以,孩子常常将“老师说的”挂在嘴边,而不是把“我妈说的”挂在嘴边。以此为鉴,一个秩序好的社会把“老师说的”作为座右铭,一个秩序不好、贪腐严重、目光短浅且势利小人众多的社会则对“我妈说的”津津乐道。

教育理念应该是独立的。尽管是委托人同时也是监护人,是孩子最直接的责任人,家长也必须为此牺牲置喙权,不能干预学校教程。因为如果每个家长都要求置喙权的话,教育关系就会混乱,施教权也就无法实行,受教权就会受到侵害,受益人的利益就会受到伤害。

教育管理也应该是独立的。应该强调的是社会教育,家长在这种关系中好像是个课外辅导员的角色,主要课程应该是由学校设计。施教者应该是以育人育德为目的,使受教者身体健康品性良好学业有成,而不仅仅是长大成人。就像一个母亲只是喂东西给孩子吃,而不去教他如何拿勺子、如何将食物送入口中,那么她就算不上一个合格的母亲,她实际上侵犯了孩子最基本的尊严——她把孩子看成玩偶。按先哲的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总之,教育的独立性应该体现在多个方面:教育的初衷是独立的,要教会幼童独立生活的能力;教育的过程是独立的,不同层面的教育应该相互独立;施教者之间也应该是独立的,虽相互影响但也相互独立。

责任应该是有限的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是学校的当然之责,在这一点上学校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要承担所有教育学生的职能,也不意味着学校要对失败的案例负重大责任,尤其是法律上的责任。这是因为,教育不是一种无所不能的力量,学校教育也没有人们想象得那般神奇。无论内在素质教育还是外在技能培训,或是社会责任培养,学校教育的作用都是有限的,所以其承担的责任也应该是有限的。

比如说前一段发生的李某某强奸案,就是一种家教影响力大于社会教育、受坏风气影响多于好风气、“我妈说的”高于“老师说的”而且屡教不改的典型。这样的案例就不仅仅涉及教育的范畴了,也不能将其问题简单归咎于学校。

毕竟,学校影响力的外在因素——比如空间范围是有限的,只能管学生在校时间,而学生大部分时间还是处在家庭和社会影响下;学校影响力的内在因素也是有限的,教程的设计是面对所有人的,总会有一少部分人或者聽不进去或者根本就不想听。对这部分人来说,无论学校怎么教育,他都会出现问题。

比如,契约就不仅仅是教育出来的,还是在市场竞争博弈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某人不履约可能是个人道德问题,很多人都不履约就是个制度问题了。那就得让不履约的企业经济上遭受损失,经营中付出代价。所以,仅仅从道德上教育人是不够的,还需要经济上的制裁和舆论上的谴责,形成一种不遵守契约就面临被处罚的土壤。就是说,教育之外还需要法律的强制。即使教育失败了,法制也不能失败,否则社会就是一片乱局。

关系应该是连续的

即便教育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其关系也应该是连续的。

首先,家庭教育关系是连续的。长大成人前,大部分人几乎2/3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夕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往往是在有意和无意之间、有计划和无计划之间、自觉和不自觉之间完成的。父母以其自身言行随时随地教育影响着子女,从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方面不停地潜移默化,伴随着人的一生,所以说父母是终身教师。这种终身性的教育往往反映了一个家庭的风气,比如说某家是“书香门第”。家风的好坏往往要延续几代人,甚至十几代、几十代。家风是家庭教育关系连续性的一个重要体现。

其次,社会教育也是连续的。家有家风,校有校风。比如,伊顿中学毕业生都有衣着整洁遵守纪律的习惯,哈佛大学毕业生都崇尚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有的学校还有校训,就像风气良好的家庭有家训一样,比如旧日上海女校将“优雅”二字写在校训上。就像孩子离开家庭也会延伸着父母的习惯,学生走出校门也在继续着老师的影响。即使不再依赖父母,即使不再返回学校,教育关系的影子还在,这就是教育的真谛,也是教育的魅力。

再次,实际生活中,继续教育在西方国家早已流行。比如法国在拿破仑时代就创办了职业学校,以后他们逐渐展开大规模的继续教育,如巴黎的技术和职业学院,任何人都可以申请,学习费用低廉,为那些曾经上不了大学或者想与时俱进的青年、中年甚至老年人提供了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

教育可以是一种自主行为,也可以是一种信托行为。教育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综合的;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长期的。总之,教育是多样化的,而人的一生也都在接受教育和实施教育,其中大多数都存在着信托关系。

(作者为中国国际经济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欢迎读者与其交流。邮箱:cheer@citic.com)

篇5:教育是一种信托

重视高考文化建设,发掘和培育高考人文精神,对于教改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四两拨千斤”的功能。

人文精神——高考文化建设的核心,对于德育教育,提升师生教与学的效率和高考成绩,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综合实践活动能力与提升高考成绩

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是新课标的突出要求,不被重视的综合实践活动必修学分却占到了高中三年总必修学分的1/5,如此高额学分(大大超过数、理、化3门课程总学分),与高考究竟是什么关系?

(一)2008年广东卷作文“不”

“不”指什么,那些情况下不轻易说“不”。综合实践活动使切入口变小,紧扣题目。人们不相信多喝碳酸饮料发胖。这不,综合实践活动,用寻常饲料和碳酸饮料喂养的金鱼,前者只长0.2克,后者“疯长”26克。数字面前,人们改变了那个“不”字。

(二)2008年上海卷作文“他们”

通过关心农民工弱势群体的利他行为活动。很快产生了话题:题目是“我”,演化为“我与他们”的关系。而一个“们”字,则点出了群体要求。„„实现了用“原生态语言”写作。

(三)2008年浙江卷作文“触摸都市”/“感受乡村”

多数考生笔下都市生活是邻里冷漠,求学艰辛、逛街惬意„„乡村生活则是:摸鱼虾、扑萤火、捉知了„„但是综合实践活动参与城市循环水洗车调查者,都提出了城市循环水洗车缘何雷声大雨点小?乡村调查者则提出了为什么偏僻山区电灯不亮、眼保健操少的中学生戴眼镜者很少很少?原来是经常吃了刚从地里出土的青菜。前者考分多在42-47分之间,后者54分以上①。说明后者善于挖掘生活细节中蕴藏着的“金子”。① 浙江省2008年高考语文命题组《浙江省2008年高考语文命题思路》和阅卷教师提供的一些数据。

(四)2008年天津卷作文“好奇心”

对自家里鸡蛋容易变坏,处于好奇心,将冰箱里鸡蛋竖放,大头朝上并包裹一层透气性较好的卫生纸,可延长保鲜30天以上。生活具体话题,为学生点亮了一盏心灯。说明“好奇心”欲得“高分”,必须写出好奇心对人的影响。

(五)2008年福建卷作文“甜”

大意:一人买了瓶果汁,说“喜欢甜的”。一人买了杯咖啡,说“喜欢又苦又甜”。一人买了矿泉水,说“喜欢淡淡的矿泉水”。综合实践创新发散思维活动,很快抓住话题“青少年喜甜、中年又苦又甜,老年平平淡淡”。

(六)2007年与社会活动密切联系的命题(广东卷)

1.1题遭遇森林火灾时正确应对方式

2.2题北方冷空气入侵时的气候变化

3.政治41题广东省人均GDP、单位GDP变动的经济学常识

4.生物20题色盲

5.生物21题鼻咽癌

6.生物40题甘蔗发酵生产燃料酒精工艺

(七)2007年与科学实验密切联系的命题(广东卷)

1.物理13题突出物理实验过程的体验试验

2.化学23题突出对物质分离、检验实验技能和对常用仪器主要用途的了解

3.生物34题突出试题所提供的实验报告

(八)2007年与生产实际密切联系的命题(广东卷)

1化学1题铋的医药应用

2.数学理科6题、文科第七题的物流调配

3.历史10题提供反应西餐传入上海的诗歌

二、新考试观给了我们什么

命题者脱离教材从课程资源中寻找命题素材,是新的课程观反应到高考试题中的观念变革的核心。

(一)2007年呈现中学师生未接触过新素材

1、广东历史3题涉及到新出土的封泥,印证秦朝郡、县的历史

2、山东历史9题展示了明代服饰、第11题提供了白居易诗歌

3、宁夏历史31题提供了宋代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

4、海南历史1、3、5题分别提供了甲骨文、出土胡俑、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丝织品图片

5、广东政治全卷41小题,有40小题选取学生生活或社会生活的情景作为试题背景材料。

(二)2008年呈现中学师生未接触过新素材

1、山东英语阅读理解题中,有涉及环境保护、手机短信报警„„

2、山东理综涉及奥运会题材,小球滑行轨道是2008的字样,请算出小球加速度

3、湖南作文“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诗人韩愈),有人误认为是多与少的关系,所以提到了小草精神,而忘记距离带来视觉感官变化,与“草独”、“草众”无关。

(三)2007年呈现中学师生未接触过新情境

1、广东历史21题判断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中美国人遇到的事情

2、山东历史15题判断英国人在乾隆二十五年来到中国时经历的事情

3、宁夏历史33题想象俄国十月革命中攻克冬宫场景

4、海南历史10题想象为何听莫扎特与听贝多芬的观众场面不一样

5、广东物理题想象电子快门、传感器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

6、广东语文现代阅读《创新与想象》文段,想象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四)2008年呈现中学师生未接触过新情境

1、山东文综历史15题一个英国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到中国经历的事情(机户、机工工资纠纷街门打官司)

2、宁夏作文“小鸟放生”与全国卷II“海龟与老鹰”

(五)2007年试题呈现为“理解而学”

1、题干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反映了„„”(广东1、8、9、17、19;山东10、11;海南7题等)

2、题干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表明了„„”(广东12、23;海南2、4、22题等)

3、多视角回答(广东

28、山东

27、海南33题)允许从“是”、“不是”、“既

是又不是”三方面回答

三、试题素材时代感强并坚持能力立意

(一)2008年四川作文“坚强”

(二)2007年广东化学1题铋的医药应用;26题生物无机材料羟基磷灰石Ca5(Po4)3OH;27题治疗矽肺病的药物“克矽平”

(三)2007年广东数学6道解答题考查数学思维方法;理科7题、理科6题,综合了算法、框图知识、推理论证和数据处理能力

(四)广东语文22题采用北京奥运会标志为素材

(五)广东地理全卷共各类图25幅,表5个,含区域分布、统计、示意、地形、气温等图;36题青藏铁路通车问题

(六)科学与人文统一,广东23题采用有关“粤剧”的内容,地方彩色、传统文化特色

(七)政治37题以漫画作为简答题背景材料

(八)政治23、25、26、34题,以格言、诗歌、寓言等方式揭示哲学道理

四、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1、广东地理33题用世界经济界流行的“金砖四国(BRIC)”从全球视角了解世界主要各国

2、政治试题涉及商品房价、新农村建设、城乡收入差距、中国加入WTO、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五、反思

纵观以上高考存在的问题,使我们在教育教与学中找到了原点。

(一)、初、高中数学学习衔接问题

高一教材开始就是几何、映射、函数及逻辑关系等,概念多而抽象,符号多、定义、定理严格,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特点。如果从函数定义(衔接点)出发结合初中所学函数回顾,再运用映射观念给函数以新解。在速度上放慢起始速度;在知识导入上,实例和已知引入;难点上从学生理解出发。如渗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直线和平面垂直及直线与圆相切。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一个极限现象。耸立的原始森里是直的,满

月是圆的,蜂巢结构是多面体,向日葵种子按对称螺线排列等将会在衔接期提升同学们的兴趣。

(二)初、高中物理学习衔接问题

初中物理所用数学知识少而简单,学生数学能力缺乏和数学教学滞后形成高一物理“台阶”。高中所学重力、摩擦力、力的图示、二力平衡等在初中是肤浅的学习。物理中力的合成,多个力的平衡等则是“间断点”。所以衔接期要控制这些难度。

(三)初、高中化学学习衔接问题

高一学生学习化学遇到的挫折多,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的挫折心理素质,采取“起点低、梯度小、分层次、多训练“的方法很重要,如氧化还原反应,可利用初中学过的具体化学反应,化合价的变化等,对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定义。

(四)缺乏对高考命题的研究

篇6:教育故事: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我的教育教学故事

教育是完善人的事业,有了这样的目标定位,教育才会有理想和信仰;那么学校应该是唤醒人性,亲近善良,远离无知,拒绝邪恶的场所,老师就应该在这样的场所履行这样的职责。

人人都说教学苦,在古代有“家有五斗米,不做孩子王”的说法。确实,做一个老师挺苦挺累的,做一个好教师就更苦更累了,但这是我选择的职业,所以我要做的就是默默工作。在20多年的工作中,发生过许多让我记忆犹新的故事,在这里只取其一,借以告诉大家: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有一节自修课,我到班里看看情况,想不到的一幕竟然是:平时安静的教室,那天居然是一片笑声,不是一个两个人的笑声,是一片笑声,肯定有人故意捣乱,才引起大家哄笑。我加快步伐,不动声色地到了教室门口,果然,在同学的一片笑声中,平时爱出风头的李飞边笑边舞着手,教室里还飞着一只纸飞机,讲台上黑板边地板上还躺着几只纸飞机。“班主任!”有人看到了我,小声的传递着,教室里迅速安静下来,李飞还在笑还在舞着手,直到傍边的同学用手肘他,才慌慌张张地停下。

肯定是他,刚才肯定是他在捣乱。我走向讲台,清了清

喉咙,严肃地说:“李飞同学,请你先把飞机捡起来,然后到办公室!”

“老师,飞机不是我撒的!” 李飞虽慌张但还不忘了为自己狡辩。

“不是你!老师亲眼见到了,还想抵赖!捡起来!”我加重了语气。

“老师,我是跟着笑了,飞机真的不是我撒的!我不捡!” 李飞眼光瞟向窗外,但是昂着头。

“你!你!你!在教室里捣乱,还不承认!还顶撞老师!”我气得结结巴巴。

“老师,真的不是我!不信,你可以问其他同学!” 李飞口气也很硬。

“问?要问吗?我亲眼见到的!”我知道捣乱的学生一般赖则赖,还清楚一般学生怕得罪这类同学,很少有人敢说真话,我更加相信自己见到的。

“老师,你看到只是一部分!” 李飞还在狡辩。

“你简直不是学生——捣乱课堂,死不认错,还顶撞老师!你给我滚出去!”当时,我肯定气疯了。

但我看到李飞把头转向了我,用一种大义凛然的眼光盯着我。

我强忍着愤怒,让自己慢慢平静下来,提醒自己不要冲动。僵持了一会,我想:何必呢?我就大度点,弯一下腰,又有多费劲呢?

虽然我当时心中充满了愤怒和悲哀,心里念叨着教上这样的学生真是倒霉,但我还是轻轻弯下腰------“不!我捡!老师,捣乱的人是我!”这时,李飞旁边的刘浩突然迅速跑过来,抢在我之前捡起了纸飞机,并勇敢地向我认错。

看到这种情景,李飞也走到我身边,向我道歉:

“老师,刚才我也不对!我不该顶撞老师!”我看着他的脸,写满了真诚的歉意。

想不到结果是这样。

回到办公室,无意中我读到了一个故事,故事说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看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是哪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遛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小和尚仓皇离去,这以后的一段日子他诚惶诚恐地等候着长老的发落。但长老并没有这样做,压根儿没提及这“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小和尚从长老的宽容中获得启示,他收住了心再也没有去翻墙,通过刻苦的修炼,成了寺院里的佼佼者,若干年后,成为寺院里的长老。

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又想到了刚才,孩子们对老师是宽容的,只要你对他们付出过爱心,那么你对他们的冷言冷语,暴跳如雷,他们都可以原谅。他们崇拜你、爱你。我又常常想,老师也应该对学生宽容再宽容一些,芸芸众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可能他们经常无法克制自己的言行,无法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不一定有辉煌的未来,可是谁说一个平凡的人就比谁低人一等呢?像故事中的那个老和尚,就清楚地知道,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虽然书本知识的灌输是很重要的,但是给学生营造一个宽容的成长环境,在鼓励学生人格力量的成长上,个性张扬的发展上,是有利得多的。

现在,整体的社会潮流、教育氛围和工作生活压力,有时候让我们教师偏离了方向。但真正的教师应该常记: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巴拉贡学校中学部语文组:李彩霞

2011年9月

我的教育教学故事

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语文组:李彩霞

上一篇:作文 大自然的歌唱下一篇:小学生写给妈妈的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