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大自然的歌唱

2024-06-20

作文 大自然的歌唱(精选8篇)

篇1:作文 大自然的歌唱

她有着世上最百变的嗓音,你听,“哗啦啦”“沙沙沙”“滴答滴答”,这是她不同凡响的歌唱。她有着最庞大的乐团,仔细听听她开嗓前,那“隆隆隆”是雄厚的男低音,“呼呼呼”是那精妙的和声……我想你一定知道她是谁,她就是大自然的歌唱家——雨。

诗人写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呀,这是春夜里她给大自然低声唱起的安眠曲,而天亮了,她似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你却看到小草悄悄的从湿润的土壤里探出了小脑袋,小树好似又偷偷的向天空挺了挺身板,还有那些如姑娘般娇羞的花朵也温柔的露出了一点小花苞。她的歌声留下了春的美丽。

夏日正是她大展歌喉的好时节,在这个炎热的天里,她那清脆的歌喉浇灭了那酷热的暑气,一曲高歌后,除了地上那一个个浅浅小水坑,还有身边充盈着的清爽。而在久旱的土地上,她用手轻轻抚平干裂的沟壑,又无言的孕育土壤下那下一季的丰硕。她大抵要说,夏天真是个忙碌的时节。

雨常常带来温润,可是偶尔也是会有小脾气的,当她心情不好时,就突然变了脸,焦躁的突然大声吼叫,这时候呀,路上的行人可就遭了殃,只好四下避雨,期待她的心情快快好起来。

这个歌唱家真是迷人又有趣,为大自然增添了不少生机。嘘!你听,她又开始歌唱了……

篇2:作文 大自然的歌唱

雷电大叔一声怒吼,吵醒了雨宝宝。它不满地撅着嘴巴,滴答,滴答,像极了肖邦的夜曲,其实,那是雨宝宝对雷电大叔的埋怨。

渐渐地,风,赶到了目的地,雨宝宝在太阳公公的教导下回去向雷电大叔道歉了,云朵姐姐们也绽开了笑靥,大地一片祥和。

瞧,淙淙流水与石头并行,一起喊着哗啦啦的口号,可开心了。一只雄鹰搏击长空,声声鹰叫划破长空,是它的胜利标志。“呱,呱,呱……”“知了,知了,知了……”原来,在荷叶上度假的青蛙和树上的知了吵起架来了,蜜蜂赶忙来劝架,你听,它嗡嗡的说话声多么温柔。

花儿摇曳着身躯接受黄鹂那充满羡慕的赞歌,蟋蟀哼着小曲外出觅食,他们可都是我们要找的音乐家们呢!

篇3:如何获得自然的歌唱

歌唱的声音完全是依靠在说话声音上的, 也必须建立在说话的基础上。这就建立了一个重要的规则:要训练正确自然的唱歌声音, 首先要训练说话的声音。所以大家都认为歌唱是语言的延续。英国伦敦皇家学院的声乐教授约翰?胡勒曾经说过:“没有说话就没有歌唱”。我国著名的歌唱家蒋大为先生也说过:歌唱就是在音符上有感情、有意境的说话, 强调读歌词。在声乐教学中, 正因为说话比歌唱来得轻松容易些, 所以说话比较容易掌握, 我们就可以把它作为声乐训练的一部分, 这样歌唱就变得简单多了。语言是思想情感的具体体现, 一个洪亮而又优美的说话声, 实际上已供给歌唱声以不成熟的优秀原料。莎士比亚指出:“好的说话就已经获得了一半的歌唱。”歌唱艺术的咬字吐字、情绪情感, 与说话声音是密不可分的。凡是说和读过不了关的人, 唱起歌来既无优美的声音, 也无动人之情。要学会像说话一样自然、动情地去歌唱, 要把说话当成读字训练, 这是歌唱训练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很多歌曲本身就具有叙述性、朗诵性、讲解性、诉说性等, 演唱这样特点的歌曲就更需要像说话一样去歌唱, 否则将失去歌唱的感染力和情感表现力。

从本质上来说, 歌唱呼吸是和讲话时是完全一样的。讲话的人不需要考虑到用适当的时间和方法来进行呼吸, 只要他 (她) 认为合适或舒服即可。而声乐发声练习是为了通过锻炼呼吸, 使歌唱呼吸象讲话时一样自然, 而不是大喘气。通常刚开始学习声乐的人不知道如何呼吸, 他们习惯说话的呼吸, 这种状态也是比较好教的。如果启蒙老师没有告诉学生像说话一样呼吸, 那么他们在学习声乐一段时间后, 呼吸会极不平稳, 从而喉器提高, 喉器提高极不利于歌唱。主要是歌唱通道被人为的堵塞了。这种情况下要想发出声音只能靠挤压喉头或依靠口腔的作用。

有些歌唱者说话有声有色, 情感丰富, 但唱起歌来模糊一片, 听不清其中的语言, 自然也感受不到歌曲的情感。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把说话和歌唱完全割裂开来, 从而也就体会不到说话时自然的呼吸对于歌唱的重要性。还有些学生平时说话发音本来就是错误的, 并且又不富于情感, 对于这些学生来说, 首先是学会正确的说话, 体会说话时的呼吸。因为“学说话”比“学唱歌”更容易接近自然习惯, 更容易具有感情, 更容易抓住平稳的呼吸, 更容易具有感情, 也极易被听众接受, 从而达到双向交流的活动效果。因此, 好的歌唱首先要学会说话, 把字读准, 体会在读歌词时的呼吸。《卡鲁索的发声方法》一书的第六条原则中这样说:“在低的音高上朗读一句词, 立刻又在同样音高上唱它, 然后, 提高说话声的音高, 大约在嗓音音域的中声区部分朗读, 又在同一音高上唱。然后, 逐渐提升音高, 继续到说话声能尽量达到的最高度, 并以歌唱的嗓音在同样高度上唱。用这样的步骤, 能够得到惊人的效果, 哪怕是最高音, 如果发声照着说话声这样的常规走, 歌唱的嗓音将不会觉得怎么困难的。”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解决歌唱者, 尤其是男高音唱不好高音的问题, 用念白体会真假声结合, 在说的位置上唱, 先把音高说出去, 没有任何改变, 还是说话的呼吸和神态。怎么说就怎么唱, 如此练习, 可获得高质量的高音。

把说话引入声乐教学, 对更好地开展声乐教学具有极大的帮助。主要表现为“四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声乐学生自如的运用呼吸。从呼吸的方法看, 说话的呼吸方法与声乐的呼吸方法是一致的, 对呼吸的要求也是一样的。只是后者在前者的练习基础上, 喉器逐渐放低, 也即放低喉器讲话。说话的呼吸平稳、自然, 歌唱时易于与观众交流, 传达情感。这种自然的说话呼吸, 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学生歌唱时“呼吸较高”的问题、“倒抽气”问题、“漏气”问题, 以及歌唱过程中气息不够用等问题。从而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整体声乐水平;二是有利于声乐学生“打开喉咙”。众所周知, 在声乐教学中最常见的就是学生发声“打不开喉咙”, 为什么“打不开喉咙”?多数是喉头紧张, 怎样“打开喉咙”?改正喉头紧张的毛病, 用说话的呼吸、神态来解决。说话时感觉不到喉头的动作, 舌头放松, 不后缩, 特别是舌根不紧张, 下巴也是自然放松。我们在发声训练时, 就是要找喉部自然放松的感觉, “打开喉咙”, 这时的气息也流动自如, 这一点, 对声乐教学尤其重要。当然在声乐教学实践中, 学生发声“打不开喉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教会声乐学生“打开喉咙”的方法也有许多种, 但是仅就喉头紧张而言, 我们认为用说话式的方法, 确实对声乐教学和解决实际问题有很大的益处, 有助于声乐学生“打开喉咙”;三是有利于声乐学生解决共鸣问题。首先, 说话的共鸣是以基音共鸣为主, 在基音基础上产生泛音共鸣。而我们的声乐共鸣训练恰恰缺乏基音训练, 讲口腔、咽腔、鼻腔、胸腔等共鸣训练多, 讲基音、泛音共鸣训练少, 甚至不讲。每个人的基音共鸣音色是不一样的, 如缺少这方面的练习, 个性音色较难挖掘, 容易训练出共性的声音, 从而会导致“千人一面”的局面。所以, 从这个角度讲, 把说话引入声乐教学之中, 具有坚实的基础性, 从教学实践的结果看, 确实有助于声乐学生解决共鸣问题。另外, 歌唱讲究的是整体共鸣, 而不是某一局部共鸣。要获得整体共鸣效果, 首要的是上下贯通的气息, 日常讲话即是科学的发声, 摒弃来自喉部、下巴等方面的阻力, 极易获得畅通的气息, 达到理想的整体共鸣;有些人认为强调说话、语言的训练会影响声音共鸣, 这是一种把说、读和声音的统一性分割开来的错误认识。还认为强调声音共鸣就不强调吐字, 这也是一种错觉。世界著名歌唱家奥斯汀指出:“完好的读字就意味着好的歌唱,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好的读字本身就是一项声音训练的练习, 它对于帮助完善声音的共鸣的作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种方法。”四是有利于声乐学生更好地把握歌唱语言。说话是一门语言艺术, 它与歌唱都善于运用声音的对比形式来表现意境和抒发感情, 如高与低、强与弱、长与短、宽与窄、虚与实、明与暗等, 体现出声音的自如性。通过教学实践, 我们感到:歌唱前反复读歌词、打节奏、再比原歌曲旋律低八度读的声乐学生, 对歌唱语言的理解、把握程度普遍高于课前没有熟读歌词的声乐学生, 就是“咬字”准, 也就是“字正”。而没有经过读歌词训练的声乐学生, 在歌唱语言的把握上, 或者说在“咬字”上, 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 特别是在字的归韵和音变上, 存在的问题更大, 从而影响作品的表达、歌唱的效果。此外, 我们在歌唱前的读歌词是有分句的, 不仅要读准, 还要有节奏地读出意思、语气、有对象的讲话。这些都值得声乐教学和声乐学习借鉴, 它们对提高声乐技巧、技能都有一定的帮助, 特别是对歌唱语言艺术水平的提高, 成效显著。

总之, 说话与歌唱作为人们之间交流和情感表达的工具, 二者有着必然的联系。说话实际上是歌唱嗓音生理和心理结构的根基, 我们不能在歌唱发声中忽视说话声音的支柱作用, 运用说话作为歌唱训练的重要途径, 可获得科学、自然的歌唱。

参考文献

[1]杰罗姆.汉捏斯.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演唱的发声技巧[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8。

[2]P.M.马腊费奥迪.卡鲁索的发声方法——嗓音的科学培养[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

[3]杨海滨.《说话发声是歌唱的基础之我见》[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3期。

篇4:歌唱自然的时代

中国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起源于南朝。南朝是一个歌唱自然的时代,是审美性的自然观确立的时代。在都市物质文化热火朝天的今天,我们不妨回到南朝去做一次“历史游”,放宽一点身心,缅怀一回祖先,体味一番那个初唱自然的时代的古歌。

随口说一句“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歌咏自然之美,是很不准确的。《诗经》中有许多作品吟咏的与其说是“自然”,毋宁说是“自然物”。《诗经》提到自然物不是为了吟咏自然,而是为了利用自然物进行所谓的“比兴”。诗中所描绘的多是自然物的形状、状态,而不是形状之美。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楚辞》中的自然是幻想世界、神仙世界。虽然有一点客观地写景与借景生情,但不是主要的。到了辞藻华美的汉赋时期,赋中所描写的自然,范围也仅限于游猎场所、宫苑和都邑附近的山川,后代文学中所表现的山川池林的秀美、自然景物的千姿百态,在汉赋中是基本看不到的。所以,直到汉代,人对于自然美还没有什么特别明确的意识。

真正的山水田园审美诗始作于东晋。而此前正是玄风盛行的时代。西晋以来,玄学(即老子、庄子、佛家的抽象论说)昌盛,诗歌多玄言,称“玄言诗”。比如:“缅哉冥古,邈矣上皇。夷明太素,结纽灵网”。“上皇”、“太素”是什么,今天的读诗人不可能明白,所以这样的诗不会在后世广泛流传。到了东晋,有些“雅士”以为宦场充满“尘垢”,因此到山水间“散怀”,开头还是“以玄对山水”,对出来的依然是玄情。比如“太虚辽廓而无阂,运自然之妙有。释域中之常恋,畅超然之高情”。这首诗叫《游天台山赋》,其实作者孙绰并没有趋身到天台山去,而只是“遥为其赋”,依托辽廓自然,解释俗恋,抒发一下超然高情。这里的“高情”还是玄情,并不是山水审美。

“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扭转东晋“庄老”玄言诗风,创山水田园诗派的关键人物是陶渊明与谢灵运。陶渊明开田园派,“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他的诗平实上口,我们都能背出几句。谢灵运开山水派,他是名门望族,但喜好山水,经常到山水间摸索,甚至让人们误以为他是贼。谢灵运说自己:“山水,性之所适”。他不喜欢“华堂”的欢乐,而喜爱“枕岩漱流”,“敢率所乐,而以作赋”。于是自然本身之美在他的笔下渐渐显露:“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秀”、“净”、“明”是自然本身之美。

由借山水“比兴”抒情,到径直咏山水本身之美,是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变化。自此,开出中国文化的一大传统,即自然审美。从那以后,自然审美的情感总是填满中国文人的胸怀,而所流露出来的华章美赋,真是数不胜数。我们今天爱谈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一方面,祖先发明的山水审美也是一桩大事。西方近代自然观是物理的、生物的;现在流行世界的自然观是生态的,强调人的生存与健康。这些都不是审美的。只有在中国的地理景观文化中,包含有“审美”这精彩的一章。

回想南朝那个时代,人们欣赏自然,“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是何等豪迈畅意!如今,在高楼林立的大都市,有人已经淡忘了对自然的感受,而只顾到大都市去寻找现代“奇技淫巧”的雕琢之“美”,作现代都市之蛙。我劝这样的朋友,即使没有时间出门,也要多读一些谢灵运、陶渊明以及其他古人的风景名篇,领略一下登山观海的畅意。

篇5:歌唱大自然作文400字

你的身影一次次在我的眼前浮现,你的美丽无私由你的精神书写,你的精神由你的情感填充,你的情感由这个世界触发,这个世界因你而大放异彩。大自然,我想为你唱首歌。

————题记

大自然,我要为你唱首歌,唱一首无与伦比的.赞歌,来表达我心中的敬意。我知道和你的奉献比起来,我的歌简直是微不足道,你把世界装扮得多么漂亮啊!看,春暖花开的绚丽,落英缤纷的美丽,荷花映日的风致,冬雪纷飞的潇洒,无一不是你的杰作。如果不是你让秋菊傲立在秋风之中,诗人又怎会写出“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的千古名句呢!如果不是你把春天变成了万花筒,王安石又怎会发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感叹呢!无论怎样,我都要为你唱首歌,唱出我的敬意,唱出我的心声!

因为你对我们的博大无私,我们实在无法言谢。如果不是你赐给我们食物,我们就无法生存;如果不是你给予我们氧气,我们就无法呼吸。因为你,大自然,我们才能够看到山花烂漫,春兰秋菊。因为你,大自然,我们才得以领略大好河山的壮丽与雄伟。因为你,大自然,我们才可以欣赏大千世界的五彩缤纷。

篇6:自然界的歌唱家作文500字

春风的歌声把世界弄得有了变化,它把冰雪吹化了,告诉太阳公公该工作了。把柳条吹绿了,把桃花吹红了,也吸引了很多“粉丝”。把小草唤出了地里。帮大地穿上了绿色的衣裳。把歌声告诉所有的人们春天到了。把树枝上的叶子变绿了,春风轻轻一吹,把叶子们吹到了森林里所有动物的家,告诉它们:冬天完了,春天到了,快快起来劳动了!”

春天的歌真美呀!把世界变得热闹起来了。

夏风是温热的,它用歌声叫出了草莓,让它快快成熟给人们吃。让西瓜也快点长大,好让劳动很辛苦的人们吃,让荷花伸展出美丽的容颜,把夏天打扮的娇艳欲滴。

夏天的热风真神奇呀!

秋风的歌真凉爽呀!把人们的田地变成了金黄色。又把银杏树变黄了,秋风的歌声把橙红色唱给柿子和橘子,柿子和橘子你挤我碰,抢着人们去摘呢!

冬风的歌声有一种冷冷的感觉,它用歌声对天空说该下雪了,于是,雪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外衣。冬风用歌声唱给动物们:“该冬眠了,该冬眠了,呼呼呼”冬天用歌声告诉小朋友们可以玩雪了,而且也告诉他们要穿厚衣服。

冬风的歌声有一种冷冷的感觉。冬风把天地变成了冰雪的乐园。

篇7:歌唱的作文

关于歌唱的作文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初三(2)班 赵舒

是夜,我在高高堆起的作业中奋战,突然远方传来飘飘渺渺的歌声,似有似无――“见平沙雁落,声断衡阳,夜昏黄。塞外风霜,悠悠马蹄忙……”

我心中划过一阵惊喜,不由得停下手中的笔,翻箱倒柜,终于找到那本书。画中的女子有着沉鱼落雁之貌,闭月羞花之容,衣袂飘飘,神色从容淡然,眉宇之间却透着一丝丝哀伤。她怀抱琵琶,眺望远方,孤独地行走在风中。

我的手滑过画中女子如玉的容颜,呢喃着:“昭君,是你在歌唱吗……”

这突如其来的歌声,让我想起了那个逝去已久的美丽女子――王昭君――这是她唯美的名字。

时光在瞬间倒流到那个寂静的夜晚。一位一袭白衣的妙龄少女端坐在镜前,借着皎洁的月光添抹脂粉,身旁是汉元帝派人送来的贵重礼物和嫁衣。她不舍地凝视着这屋中的每个角落――明日,她将远离此地,踏上北去的道路,从此再无归期。一颗滚烫的泪珠悄然落下,她轻轻抹掉,取出随身携带的琵琶,唱一曲作别之歌。我不禁感叹:“这是你的选择吗,昭君?”纤弱的女子用她的歌声回答我――那声音虽柔美却坚定有力量,这就是她无悔的选择――若是能换来千千万万百姓的安宁幸福,牺牲一人又何妨?这一首歌,奏出昭君心底对自由的渴望和对远在千里之外家乡的思念……

使臣很快就到了,纵然心中有万般不舍与无奈,却只能深深埋藏在心底。她毅然抱起琵琶,马车扬尘而去,心也一丝丝被抽离。她回望渐渐远去的繁华都城,不禁掩面而啜泣――那个曾经禁锢着她的地方,如今也变成了美好的回忆。这一路上,她不是没有后悔过――对于宫中姐妹的不放心,对于家人的万分思念,还有,她对未知世界的恐慌,交织在一起,让她无所适从。然而,她却不能退缩,嫁入匈奴,维护其与汉朝的友好关系,这是她不可违背的使命。只是,她不过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柔弱女子,又如何承受得住这样肝肠寸断之苦,她的哀伤,又有何人知晓?于是,她怀抱琵琶,为这内心无从说起的痛苦无奈,清歌一曲。她的`声音颤抖,一字一句都是锥心的痛……这一首歌,奏出昭君心底对未来的迷茫和无人知晓的孤独落寞……

昭君身着长袍,长久地伫立在风中,深情眺望着远方――那是她日思夜想的家乡啊!她的怀中依旧是来时的琵琶,但转眼多年岁月悠悠,琵琶早已破旧不堪。而她,丈夫呼韩邪去世,依胡俗,她将改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她的命运就像一株蒲公英,随风飘荡,从来不由自己主宰。然而生活的磨炼教会她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一切――她唯一期盼的,就是匈奴与汉能永世交好,安宁和平。这一次,她为了胡汉交好而歌唱。歌声悠扬动人,透露着对生活的期盼与热爱。这一首歌,奏出昭君对未来的期盼和对于胡汉关系的美好祝福……

歌声被风吹得断断续续,终于渐渐停息。我睁开双眼,周围是高高堆起的作业――原来时光没有倒流,我终究还是没看见那风华绝代的佳人,这一切不过是场梦。

然而对于昭君,我却一直有种莫名的喜爱。或许别人在提及爱国英雄时会想起辛弃疾、岳飞、文天祥……而我,最容易想起昭君,这个平凡的女子,用她瘦小的身躯,构造起匈奴与汉六十余年的和睦之桥,最终获得世人“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的赞美。

书中,依旧是那个长袍被风吹得猎猎作响的绝美女子。窗外,我似乎听见有人在歌唱:“见平沙落雁,声断衡阳。塞外风霜……”

(指导教师 诸定国)

篇8:浅谈“自然”歌唱的体验与心得

首先,我想从歌唱中的呼吸开始说起。气息是使声带发出声音的源动力,可见气息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声音质量的高低。呼吸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在很多书上也都见到过。例如:胸式呼吸、 腹式呼吸、胸腹联合式呼吸。其实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讲,又怎样才能正确的理解这样的一些词呢?我认为对于初学者来讲,首先要非常自然的去控制气息,而不是灌输太多的“方法”或者去做一些力不从心的练习。

歌唱时的呼吸与讲话时的呼吸的确不完全相同,但却也来源于实践,来源于实际生活。要记住:“艺术来源于实践”,一切凭空的理论都很可能导致在声乐学习中走弯路。那么怎样才算是做到了自然的呼吸呢?必须注意:气吸得深不是说气大量的吸入肺部形成的僵硬与紧张,而是要有个限度,一般只要够用的话就形成了自然的呼吸。吸气时肩膀不要抬起来,身体直,重心稳,上胸开,双肩松。总之,歌唱时气要吸的深,但却不紧张,不僵硬,一切都要在自然的状态中完成。如果能这样呼吸就说明你已经有了自然的呼吸控制,保持住这一状态,持之以恒的练下去,你的呼吸能力就会逐渐加强。

其次,我想说一说歌唱中喉头的问题。歌唱时喉头各部分肌肉状态的说法是比较多的,有的人为了怕用喉头,就放松,完全忽略了喉咙一直去追求所谓的“面罩”唱法,以至于最后就认为声音是从“面”上出来的,结果是气多声音少,把喉咙捏的很紧,费力不讨好。这种声音自己听起来很响亮,但是别人听起来很难听,而且常常憋的脸红脖子粗。事实上声带是声音的来源,如果忽略了这一点,那所有的一切不就成了空中楼阁,华而不实了吗?所以,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讲,一定要注意保留自己最真实最原始的音色, 保留最有个性的声音特点,否则不就成了千篇一律了吗?那么世界上有一位歌唱家也就够我们听的了,所以,我认为一定要用喉咙唱歌。唱歌的时候喉头应自然的降低,标准我认为就是在半打哈欠的时候喉头所下降的位置。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真正的美声唱法, 喉位向上是绝对不正确的,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尽量的保持喉头的低下是最重要的。闻名于世的三大男高音之一帕瓦罗蒂说:“我在唱高音的时候感觉喉咙像是掉进了嗓子眼”。号称第四大男高音的意大利歌唱家阿兰尼亚、西班牙传奇女高音歌唱家贝尔冈扎、意大利女高音安祖利亚·佐祖奥在其各自的歌唱艺术中都有其各自的阐述,但有共同的一点,那就是不同程度的降低喉头去唱歌。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号称“中国之莺”的周小燕先生也对喉位保持低下表示赞同。从医学角度来讲,同样对这一观点有了论证,所有声部的歌唱者,通常都必须不同程度的降低喉头位置,否则就会影响特定泛音的选择和增强,不能形成质地优异的嗓音。

随着气息能力的增强,喉头位置的稳定,那么中音区的基础牢固也就不成问题了,自然的训练好中声区是为了下一步也就是说为了换声做下了铺垫。在进入换声区的时候,不能操之过急,在进入高音区之前的几个音是很重要的。同样也要遵循自然的原则,不能破坏已经建立好的中声区,在唱中音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很自然,声音位置基本在上口盖大牙的位置。那么,到了换声区以后这个位置就要逐渐向后移,这个过程自然就不像中声区时简单,但也一定要顺着把声音送上去,随着高音的逐渐变高,气息的支持也要跟着增强。然而绝对不能是僵住的所以说无论是音高位置的变化和气息运用都应遵循自然的原则,夸张而不夸大。

提到声音位置的变化,那么就要谈到口形的问题,我觉得这就要因人而异了。人与人的嗓子不同,也因此有了不同的声部:女高、女中、男高、男中,但就算是一个声部也不完全一样。拿女中音举例来说,有高一点的次女高也有低一点的女中音,所以根据不同的音色特点,口形的变化也不大一样。有要求张大口的也有不需要张的很大的。衡量的原则也来源于自然。根据学生自然嗓子结构来定。如果注意到了这些,那么你就会把换声做的很好。随着换声技术的增强声音会自然的进入高声区。

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可能我们听到了太多的“自然”,但如果真正领悟声乐中“自然”的真谛,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诗情。那要通过不断地摸索思考,更重要的加上持之以恒的精神。声乐的学习就要经得起考验,“自然”的声音是最美的,最容易得来的。因此我们千万不要把所有的事都想的很复杂,找到一种简单而又自然的唱法,就要坚持下去,永远如此,歌唱的能力就会慢慢的增强,做到自然的歌唱也就轻而易举了。

摘要:世界上一切“自然”的东西都有它独特的一面,都是最美的,声音也不例外。唱歌必须自然的进行,所谓美好的声音就是充分发挥出乐器自然的美,并且还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和学习。总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永远保持声音的自然、真实。

上一篇:2019高考作文热点素材下一篇:教育是一种信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