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业务

2024-05-28

信托业务(精选十篇)

信托业务 篇1

信托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固有业务和信托业务。固有业务即对自有资金的投资管理;信托业务即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管理客户(委托人)的资金或财产并收取一定信托报酬。对于固有业务而言,只需为自有资金寻找合适的投资对象即可;对于信托业务而言,信托公司作为金融中介机构,是链接资金供需双方的纽带,一方面要为剩余资金寻找合适的投资项目,另一方面要为资金短缺的项目寻找资金来源。因此,市场开发对于信托业务更加重要,本文研究的就是信托业务的市场开发策略。

信托业务市场开发的重点是根据市场需求设计产品并构建销售渠道,向符合条件的投资者推介信托计划(产品)。信托计划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产品,市场营销的一些基本原理、方法和策略也适用。本文第二部分对市场营销理念的发展演进做简要回顾;第三部分探索市场营销理论在信托市场开发中的运用,着重从客户对象、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第四部分是提高信托公司市场开发策略有效性的一些建议。

二、市场营销理念的演变:从“4P”到“4C”到“4R”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市场营销的理念也随之发生了几次变化,形成了三种典型的营销理念,即: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的4P理论,以追求顾客满意为目标的4C理论,以建立顾客忠诚为目标的4R理论。

1. 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的4P理论

美国营销学学者麦卡锡教授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4P营销组合策略,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他认为一次成功和完整的市场营销活动,意味着以适当的价格,通过适当的渠道和适当的促销手段,将适当的产品和服务投放到特定的市场。

4P理论主要是从供给方出发来研究市场的需求及变化,重视产品导向,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4P理论最早将复杂的市场营销活动加以简单化和体系化,构建了营销学的基本框架,并在营销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至今仍然是人们思考营销问题的基本模式。

2. 以追求顾客满意为目标的4C理论

4C理论是由美国营销专家劳特朋教授于1990年提出的,该理论重新设定了市场营销组合的四个基本要素,即消费者(Consu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该理论强调企业首先应该把追求顾客满意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努力降低顾客的购买成本,然后要充分注意到顾客购买过程中的便利性,最后还应以消费者为中心实施有效的营销沟通。

与产品导向的4P理论相比,4C理论更重视顾客导向,以追求顾客满意为目标,更适应当今消费者在营销中越来越居主动地位的市场状况。在4C理念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与顾客建立一种更为密切和动态的关系。

3. 以建立顾客忠诚为目标的4R理论

21世纪伊始,《4R营销》的作者艾略特·艾登伯格提出4R营销理论,阐述了四个全新的营销组合要素,即关联(Relativity)、反应(Reaction)、关系(Relation)和回报(Retribution)。4R理论强调企业与顾客在市场变化的动态中应建立长久互动的关系,赢得长期而稳定的市场;同时,面对迅速变化的顾客需求,企业应学会倾听顾客的意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以应对市场变化;企业与顾客之间应建立长期而稳定的朋友关系,以维持顾客再次购买和顾客忠诚;企业应追求市场回报,并将市场回报当作企业进一步发展和保持与市场建立关系的动力与源泉。

4 R营销理论的最大特点是以竞争为导向,重在建立顾客忠诚。该理论根据市场不断成熟和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着眼于企业与顾客互动与双赢,不仅积极地适应顾客的需求,而且主动地创造需求,通过关联、关系、反应等形式与客户形成独特的关系,把企业与客户联系在一起,形成竞争优势。

4. 小结

总的来说,4P与4C、4R并不是矛盾和对立的,而是一脉相承的,是适应于不同的市场竞争条件和营销环境而产生的。4 P是营销的策略和手段,而4C、4R则属于营销的理念和标准,4C、4R所提出的营销理念和标准最终还是要通过4P为策略和手段来实现。随着4P向4 C、4 R演进,营销组合的战略性逐渐增强而操作性逐渐减弱,4 P是企业实实在在能够直接而完全控制的因素,而4C、4R是企业在实施具体的营销组合策略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从实际操作的角度,4P理论更有实用价值。一个完整的市场开发过程应当是在细分市场(segment)的基础上确定市场目标(target)和市场定位(position),再根据目标顾客的特点和顾客价值这些营销战略要素来策划4P。接下来,本文就从客户对象、产品策略(Product)、价格策略(Price)、渠道策略(Place)、促销策略(Promotion)等方面对信托公司的市场开发策略进行分析。

三、信托公司的信托业务市场开发策略

1. 信托业务市场开发的客户对象

从资金来源的角度看,市场开发的客户对象包括个人客户和机构客户。由于2007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对参与信托计划的自然人有所限制,因此,信托公司市场营销的客户对象以机构客户为主,兼顾高端个人客户。具体讲,现阶段重点关注以下几类客户:

(1)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凭借其广泛的网点渠道和丰富的客户资源成为金融产品的重要客户对象,商业银行为了扩大中间收入,也有通过发行理财产品与信托公司进行合作的愿望和动机。在合作模式上,由银行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通过银信对接成为信托计划的单一投资者。此外,还可借助银行掌握的机构客户和高端个人理财客户,由银行代销信托公司发行的信托计划。

(2)大企业集团的财务公司

一些大的企业集团的财务公司掌握着集团内部大量的金融资源,在特定时期内有进行金融产品投资的需求。

(3)有富余资金的上市公司等企业

部分上市公司有一些闲置的资金要寻找投资渠道,信托公司的产品可以在某些方面满足其需求。

(4)保险资金

2006年颁布实施的《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管理办法》,明确了保险公司可以委托信托公司等机构作为受托人,将保险资金间接投资于基础设施项目。由于对受托人资格要求比较严格,对多数信托公司来讲,要获得受托人资格难度较大,只有少数信托公司能够获得该资格。但从长远看,保险公司可以作为信托公司的战略性合作机构进行培育。

(5)高端个人客户

主要是企业高管人员、私营企业主及其他富裕家庭和个人。需要注意的是,根据银监会的相关规定,对于异地推介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需向注册地和推介地银监局事前报告,无异议方可推介。

2. 信托业务市场开发的产品策略

产品研发能力是信托公司最为核心的能力之一。产品设计的本质是满足客户的需求,要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客户的不同层次需求,在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等几个方面进行组合,设计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

(1)信托产品与其他金融产品的特征比较

与其他金融产品相比较,信托产品属于中等风险收益特征的产品(见表1)。从安全性角度看,尽管信托产品的安全性不如银行定期存款、货币型基金,以及多数的银行理财产品,但与投资于证券市场的券商集合理财计划和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相比,信托计划的风险要低很多。从收益性看,在证券市场行情好的时候,信托产品的收益可能比不上券商集合理财计划和股票型开放式基金,但多数的信托产品的收益要高于银行存款、货币型基金等产品。从流动性看,信托产品的流动性低于券商集合理财计划和开放式基金,但有一些信托产品流动性较好,高于银行定期存款和人民币理财产品。

(2)客户对象的需求特征与产品策略

由于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具有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信托公司在进行产品设计时也要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市场细分。据调查分析,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对金融产品的需求特征各不相同,结合前面提到的几类客户,其特征如表2所示。

对于多数的投资者而言,低风险、中低收益的产品更受欢迎,也有部分投资者希望能承受一定的风险获取高收益。在产品设计时,要考虑不同投资者的风险收益偏好特征,根据不同需求设计不同产品。比如通过产品的结构化设计,将风险和收益在不同的投资者之间分担,将信托计划分为优先级受益人和一般(次级)受益人,优先级受益人所承担的风险相对较低,可获得相对固定的回报。

(3)信托公司的产品组合策略

所谓产品组合,通常由若干条产品线组成,而产品线,是指同类产品的系列。产品组合的宽度,是指产品组合中包含的产品线的多少,包含的产品线越多,产品组合就越宽;产品组合的深度,是指每条产品线包含的产品项目的多少,包含的产品项目越多,产品线就越深。

与其他金融产品相比,信托产品线的系列较多,能提供较为丰富的产品组合供客户进行选择。传统的业务如信托贷款类产品、股权投资类产品、证券投资类产品、权益投资类产品(包括信贷资产转让信托、股票收益权转让信托、应收账款类信托、基础设施收费权信托等);创新类业务如资产证券化(ABS)、私人股权投资信托(PE)、房地产投资基金(REITs)、受托境外理财(QDII)等。

在产品组合策略的选择上,信托公司公司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采取不同产品组合策略。对于业务发展初期阶段的公司来讲,可以采取压缩产品线的宽度、延伸产品线的深度的产品组合策略。即选取一两个产品线作为重点突破,增加每一类产品线中的产品项目数量。比如,贷款类信托,由于简单易复制,可以作为重点产品线之一;信贷资产、票据类信托产品可以与银行进行合作,容易在短期内做大产品规模,也可以作为重点产品线之一。在公司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具备一定的实力,条件成熟并获得监管部门市场准入之后,应采取扩展产品线宽度的策略。即在保持原有优势业务的同时,逐步开展私人股权投资基金信托、资产证券化、企业年金、房地产投资基金、受托境外理财等创新类业务。

3. 信托业务市场开发的渠道策略

合适的分销渠道应该方便投资者购买产品。在信托产品的分销渠道策略中,短期内可以借助于外部代理机构(如银行)的销售渠道,长期应当坚持内外并重,强化信托公司自身的销售渠道建设。

(1)外部代理机构的分销渠道

《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规定,信托公司推介信托计划时,不得委托非金融机构进行推介,因此可以利用的外部分销渠道主要是银行等金融机构。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等机构已经构筑了较为发达的营销网络体系,信托公司可以通过支付一定费用的形式,借助于它们的渠道分销信托产品。

银行渠道代理销售信托计划前几年曾较为普遍,近两年银行更多的是发行人民币理财计划直接购买信托产品,而较少采取代理销售的方式。针对这种情况,信托公司可以利用信托制度的特殊优势,与商业银行的相关部门(如私人银行部)进行合作,针对高端客户的需求,共同设计开发个性化的理财产品。

证券公司渠道代销信托计划目前比较少见,但在未来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我国的证券市场投资品种相对较少,并且缺乏做空机制,在市场单边下跌的情况下,投资者要承受巨大的风险,付出较高的机会成本,证券市场中的投资者在特定时期有寻找其他投资途径的动机。如果信托公司能够抓住机会,借助证券公司的渠道向投资者推介信托计划,可能会实现双赢或多赢的局面。

保险公司与信托的合作目前也非常少见,未来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保险公司拥有发达的营销网络和丰富的资金来源,但其投资渠道相对有限;而信托公司在投资领域方面非常宽泛,在资金运用方面可以与保险公司优势互补。

(2)信托公司自身销售渠道

从信托公司自身的销售渠道看,除了面向各大商业银行总行、地方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进行单一资金信托计划的营销,通过银信合作使信托计划与银行理财产品对接之外;主要是向各大企业集团的财务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以及有富余资金的地方企业、个人进行信托产品营销。

4. 信托业务市场开发的价格策略

对于金融产品来讲,价格主要表现为相关费率。如认购信托计划时的认购费,信托计划到期之前退出信托计划时的退出费或转让费,信托公司收取的信托报酬,以及信托计划运作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费用。

信托公司应根据产品类别的不同,在不同的时期采取不同的价格策略。对于银信合作的通道类业务,可采取低价策略;对于主动创新类业务,由于信托公司付出较高的研发成本,可采取高价策略。在公司业务发展初期,应当采取低价策略,让利于客户,以求尽快打开局面。在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各种能力得到提升之后,再根据情况,采取差别定价的策略。

5. 信托业务市场开发的促销策略

促销策略一般来说是包括广告、营业推广、人员推销和公共关系这四项主要促销手段的综合应用。《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规定,信托公司推介信托计划时,不得进行公开营销宣传,这使得信托公司可利用的促销手段受到很多限制,如何让更多的潜在投资者认识和了解信托产品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换言之,信托产品促销的核心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在目前的情况下,信托计划的促销手段中,可利用的宣传途径主要是:通过信托公司网站向公众传递有关产品的信息;通过与银行等机构客户的座谈、报告会方式等向潜在客户传递产品信息;通过举办一些公益活动、论坛、研讨会等形式宣传企业,扩大公司知名度;通过良好的客户关系管理,借助老客户的间接宣传,提高公司声誉。

四、提高市场开发策略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要使市场开发的策略取得好的效果,信托公司还应当在营销理念、服务意识、组织机构等方面进一步加强。

1. 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

信托公司的信托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信托报酬,信托公司公司的生存和发展依存于所拥有的客户群体。市场开发中应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对其需求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提供客户满意的服务;在运作上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对市场变化反应灵敏;在企业组织行为的层次上体现市场导向的文化;实现公司与客户的长期稳固的联系,从而最终实现公司与客户的双赢。

2. 增强全员、全程、全面服务的意识

所谓的全员服务,即客户服务不仅仅是信托经理或市场营销部门的事情,而是全体员工的事情,企业中的每个人必须肩负起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责任。所谓全程、全面的服务,是指不仅在推介信托产品时为客户服务好,而且在信托计划成立之后的后续运作、管理、清算等过程中都要为客户服务好。应当在客户与信托经理及客户服务人员之间建立一种经常性的沟通机制,使客户能够及时了解信托项目的投资运作情况。

3. 构建适应市场需要的营销组织机构

现阶段许多信托公司的信托业务部同时也承担着市场营销的职能,信托业务人员既要找项目也要找资金,难以适应市场要求。在适当的时候应当实行专业化分工,在信托业务部内设市场营销小组,由专门的人员负责资金营销。当业务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应成立单独的市场营销部(名称可以也叫做理财服务部、客户服务部或投资者关系管理部),该部门以信托业务拓展为重点,服务功能前移,提供“一站式”客户服务的机构,其重要的职能就是市场拓展和产品营销。此外,根据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还可以再专门成立针对机构客户进行服务的部门(名称可以叫做机构服务部)。

参考文献

[1]Maureen A Bourassa,Peggy H Cunningham,and Jay M Handelman,How Philip Kotler has helped to shape the field of marketing,European Business Review,2007,19(2):174~192

[2]Frederick E Webster,Jr.A perspective on the evolution of marketing management,Journal of Public Policy&Marketing,2005,24(1):121~126

[3]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艾登伯格:4R营销[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

[5]吴俊:个人高端客户金融需求及营销策略[J].现代金融,2008(5)

[6]仇新忠:金融服务营销中客户维护战略的实施[J].金融与经济,2007(7)

[7]王珠林:信托业营销战略初探[J].企业经济,2005(2)

[8]王罡:资金信托计划营销模式与策略探析[J].中国金融家,2005(4)

[9]张建春:资金信托计划的营销策略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04(9)

我国信托公司以及信托业务发展现状 篇2

2001年1月10日,人总行颁布了《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标志着自1999年启动的我国金融信托业第五次整顿工作接近尾声,截至目前,全国239家信托投资公司,应彻底退出信托市尝摘去信托机构牌子的有160家左右,已对外公告摘牌的公司达118家;剩下的80家左右将合并保留为60家左右,其中50家已经经过人民银行总行重新审核登记。当前我国信托业的发展进入关键的转折时期,过去严重偏离主业的信托业务正在完全放弃,新的规范化和规模化的信托投资业务正在兴起。信托投资公司通过清理整合,业务回归本位,朝着“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方向发展。然而,信托投资公司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在“一法两规”的规范下,如何找准信托投资公司定位和确定业务发展策略。本文主要就此发表一些看法,供同仁参考。

(一)我国信托业的起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简称《信托法》)于2001年4月28日在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通过,并于当年10月1日正式实施。《信托法》从制度上肯定了信托业在我国现行金融体系中存在的必要性,为我国信托市场(即财产管理市场)构筑了基本的制度框架,将信托活动纳入了规范化和法制化的发展轨道。按照《信托法》第一章第一节对信托的定义,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信托在国外已有3800年的历史,因为它一头连着货币市场,一头连着资本市场,一头连着产业市场,既能融资又能投资,被誉为具有无穷的经济活化作用。用美国信托权威思考特的话说,“信托的应用范围,可以和人类的想象力相媲美。”。在国外将个人财产及金融资产委托给信托投资公司进行管理,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信托业已经发展成为现代金融业的重要支柱之一,信托与银行、证券、保险并称为现代金融业的四大支柱。据最早的文字记载,信托是来源于公元前2548年古埃及人写的遗嘱。但具有原始特性的信托,则起源于英国的“尤斯制”,英国是信托业的发源地。但英国现代信托业却不如美国、日本发达。开办专业信托投资公司,美国比英国还早,美国于1822年成立的纽约农业火险放款公司,后更名为农民放款信托投资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家信托投资公司。中国的信托业始于20世纪初的上海。1921年8月,在上海成立了第一家专业信托投资机构——中国通商信托公司,1935年在上海成立了中央信托总局。新中国建立至1979年以前,金融信托因为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信托没有能得到发展。1979年10月,国内第一家信托机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宣告成立,此后,从中央银行到各专业银行及行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纷纷办起各种形式的信托投资公司,到1988年达到最高峰时共有1000多家,总资产达到6000多亿,占到当时金融总资产的10%。信托投资公司主要从事的与银行类似的业务,真正的信托投资业务也有开展,如金信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于1992年发行的浙江省内第一只共同基金“金信基金”,1995年8月推出的“个人特约集合委托存款”业务。但是由于缺乏法律上的规范和信托投资公司的管理经验,在1999年人民银行对信托业进行第五次整顿前,信托投资公司仅剩下239家。从1999年开始,人民银行就对原有的239家信托投资公司进行了清理整顿,拟合并保留60家,目前,已有50家经过了重新审核登记。此次清理整顿采取的方式是:一方面改变部分信托投资公司的企业性质,并让其彻底退出信托市场,另一方面通过资产整合和进行股份制改造,重新审核登记了部分信托投资公司。在中国信托业发展过程中,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全行业先后经历五次清理整顿。在历史跨入新世纪之时,伴随《信托法》和《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信托业终于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我国的信托业也必将为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繁荣市场经济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二)我国信托业的五次全国性清理整顿信托与银行、证券、保险并称为金融业的四大支柱,其本来含义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然而,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缺乏却造成了信托业的先天不足,一直陷于“发展-违规-整顿”的怪圈,自1979年恢复业务以来先后经过五次较大的整顿。在具体业务上,信托公司其实一直从事银行存贷业务、证券业务和实业投资业务,可谓“耕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综观信托业24年波动徘徊的历程,其症结可以用“不务正业”四个字来概括,换言之,功能定位混乱、主次业务颠倒是信托业不断出事儿的根源。我国信托业发展的几起几落有其客观原因。首先,信托业诞生时缺乏信托基矗一是缺乏一定的市场需求和经济基矗“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是信托的基本功能,因此信托生存的首要条件是有“财”可理。建国以来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采取的是高积累、高投资、低工资、低收入的政策,民间基本上无可理之财。二是缺乏健全的社会信用基矗信托“以信任为基幢,信任关系的确立和稳定是信托赖以生存的土壤。我国社会信用关系尚缺乏刚性,信用链条十分脆弱,契约意识较差;总体而言,信用基础仍十分薄弱。其次,信托制度建设滞后且极不完备。直到2001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正式施行,我国的信托制度才初步确立。在此之前没有一部专门的信托法,也无其他明确信托关系的法律规范。这使信托机构的活动长期缺乏权威的基本准则,令信托业的发展陷入歧途。这些年来,信托公司主要从事银行存贷业务、证券业务和实业投资业务,没有集中到“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主业上来。

1、第一次清理整顿是1982年,国务院针对当时各地基建规模过大,影响了信贷收支的平衡,决定对我国信托业进行清理,规定除国务院批准和国务院授权单位批准的信托投资公司以外,各地区、部门均不得办理信托投资业务,已经办理的限期清理。

2、第二次清理整顿是1985年,国务院针对1984年全国信贷失控、货币发行量过多的情况,要求停止办理信托贷款和信托投资业务,已办理业务要加以清理收缩,次年又对信托业的资金来源加以限定。

3、第三次清理整顿是198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清理整顿信托投资公司的文件,同年10月,人民银行开始整顿信托投资公司。第二年,国务院针对各种信托投资公司发展过快(高峰时共有1000多家),管理较乱的情况,对信托投资公司进行了进一步的清理整顿。

4、第四次清理整顿是1993年,国务院为治理金融系统存在的秩序混乱问题,开始全面清理各级人民银行越权批设的信托投资公司;1995年,人民银行总行对全国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了重新审核登记,并要求国有商业银行与所办的信托投资公司脱钩。

5、第五次清理整顿是1999年,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人民银行总行决定对现有的239家信托投资公司进行全面的整顿撤并,按照“信托为本,分业管理,规模经营,严格监督”的原则,重新规范信托投资业务范围,把银行业和证券业从信托业中分离出去,同时制定出严格的信托投资公司设立条件。

(三)我国信托业的现状经过第五次清理整,重新登记发牌的信托投资公司普遍经过了资产重组,卸掉了历史的债务包袱,充实了资本金,改进了法人治理结构,吸取了过去的经验教训,革新了市场经营观念,增强了抗风险能力,夯实了发展的基础,提高了整体的经营管理水平,以诚信为前提条件的信托业必将逐步获得社会的认可。

1、我国信托业目前的政策支撑进入2001年,以《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实施为标志,我国信托业基本结束了长达三年的“盘整”格局,跃出谷底,步入规范运行的轨道。2002年5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发[2002]第5号令,根据《信托法》和《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法律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再次对《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其内容较原《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对信托投资公司业务开展的可操作性方面进行了重大调整,使信托投资公司在发起设立投资基金、设立信托新业务品种的操作程序、受托经营各类债券承销等方面的展业空间有了实质性突破。按照新《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信托投资公司可以直接作为投资基金的发起人从事投资基金业务,而无需先成立基金管理公司,同时,信托投资公司设计信托业务品种可完全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而无须向中国人民银行报批核准。《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也于2002年6月13日正式颁发,并在7月18日正式实施,进而为信托投资公司开展资金集合信托业务提供了政策支撑。至此,由《信托法》、新《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文件和规定构建起来的信托公司规范发展的政策平台已经趋于完善。

2、信托投资公司的整合保留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全国批准保留的信托投资公司为六十家左右,原则上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保留一至两家,到2003年4月份之前,已有五十余家信托投资公司完成了中国人民银行要求的重新登记工作。其中主要包括:中煤信托、上海国投、华宝信托、重庆新华信托、大连华信、山东英大、爱建信托、陕西国投、中海信托、北京国投、西藏信托、重庆国投、深圳国投、厦门国投、平安信托、中泰信托、吉林信托、山西信托、东莞信托、浙江信托、金新信托、金港信托、金新信托、甘肃信托、西安信托、中融信托、中信信托、山东信托、伊斯兰信托、黔隆信托、苏州信托、外经贸信托、庆泰信托、西部信托、江苏信托等。获准保留的信托投资公司均已领到“准入证”,具备了全面开展规范化信托业务的基本条件。当前我国信托业在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洗礼、重组、整合之后,主要体现出下述几个方面的特点:(1)相关法规的滞后性与外部环境趋于完善并存。尽管我国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信托法律体系尚不完善,相对信托实际业务的需求仍显滞后,如日本除基本法中设有《信托法》、《信托业法》、《兼营法》外,还设立了种类齐全的信托特别法,主要包括:《贷款信托法》、《证券投资信托法》、《抵押公司债券信托法》等等。但应当说当前我国信托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比起信托业发展初期,已发生了明显改善。首先是法律环境的改善。除2001年分别正式颁布、实施了我国第一部《信托法》之外,同年还制定出了《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并在2002年5月再次对该管理办法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订,同时《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也已出台。其次是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全国保留的六十家信托投资公司已大部分完成重新登记,重新登记后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内控制度、资产质量、专业人才队伍都进行了重大重组和整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了较大提升。特别是我国入世后,伴随着经济环境全球化的趋势,信托业的国际竞争与合作日趋显露,信托业的发展空间得以巨大拓展。与此同时,我国连续十几年创造经济增长率7%以上的奇迹,GDP总值2002年已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六位,财产积累和可支配主体多样化,各类发展基金和公益基金的日益增加,居民个人的货币拥有量(居民存款已达10万亿人民币)及金融性财产快速增长,国企改革和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要求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必须加以改革。这一切均要求迅速建立和完善一个以法人信托市尝个人信托市场以及公益信托市场共同构建的信托市场体系,建立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信托理财机构和理财专家队伍,提供种类齐全、多元化的兼具安全性和收益性的信托品种和相关服务。一个信托业强势崛起的时代已经到来。(2)传统业务的局限性与信托品种不断创新并存。传统的信托业务实际上大部分基本都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信托范畴,不仅容易产生运营中的不规范,而且也很难为信托公司的长远、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依托。虽然在当前特殊和转轨期,还有部分信托机构较大程度的依靠资本市场投资、资金委托贷款等传统业务维系,但是一个更加广阔的充满希望和挑战回归本业的信托市场空间已经打开,一大批观念超前,按市场化规则运营的信托公司,运用全新的金融工具,按照市场导向和社会需求开发出大量的创新信托产品,例如:基础设施建设信托、教育信托、房地产信托、土地开发信托、MBO资金信托、租赁信托等等,从而使得信托业亮点频频,真正具备了金融支柱的态势。(3)总量规模的控制性与信托机构相对稀缺并存。中国的信托机构自改革开放以来,最高峰时达一千余家。经过最近一次的重组整合之后,只保留了六十家,从数量上有了大幅度缩减,从业态的影响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度上表面看似乎有所减弱,但与之相伴而至的是信托机构作为一类可以提供多元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金融机构同时具有了资源的稀缺性质。按照中国人民银行[2002]第5号令,《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信托业,任何经营单位不得在其名称中使用“信托投资”字样。面对我国巨大的信托市场需求,现存的信托机构无疑面临着一次空前难得的发展机遇。(4)分业管理的专业性与信托业务多元化并存。我国目前采取分业经营的金融体制,在对信托业规范管理的同时,也对信托业“金融超市”的特色带来一定约束,但分业经营的管理模式对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也同样具有约束效应。相比之下,信托业由于其经营范围的广泛性,产品种类的多样性,经营手段的灵活性和服务功能的独特性,可以对不同种类的市场需求和服务对象,通过信托品种的创新设计、组合运用,对信托财产和自有资金采取出租、出售、贷款、投资、同业拆放、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全方位满足各类市场需求,具有极明显的综合优势。

我国信托公司REITs业务初探 篇3

为刺激国内经济,国务院曾在出台的“国九条”中提出通过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等创新方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为我国信托公司大力开展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业务(以下统称为REITs)提供了政策基础与条件。

所谓REITs,是指信托公司通过发行受益凭证募集投资者的资金,然后进行房地产或房地产抵押贷款投资,并委托或聘请专业机构和人员实施具体的经营管理。

设立REITs一方面可以拓宽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另一方面为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及个人提供具有较高流动性的投资对象,使REITs购买者在保持资金流动的同时,参与原本需要大量资金的房地产投资,并获取房地产投资及经营收益。

目前我国的REITs主要有三类,一是以房地产企业已建成的成熟物业为标的提供信托融资,即标准化的REITs产品;二是直接参与房地产开发过程的房地产投资基金,即通过信托募集资金以股权或债权的形式投资于房地产开发,类似于国外的私募房地产基金;三是政府廉租房REITs。

发展REITs的必要性

房地产行业是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的资金密集型行业。能否尽快建立健全多渠道融资体系,获得足够资金支持,已成为房地产业发展的关键。

随着中国房地产投融资体制的变化,房地产业的融资门槛逐步抬高,再加上土地招投标政策的实施,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业已不再局限于产品本身,资本实力成为房地产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由于目前中国的房地产业处于发展初期,房地产企业规模小、数量多、质量参差不齐、资本市场融资渠道不通畅,使得房地产企业的融资主要依靠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手段,但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银行的风险。因此,如何减少房地产企业对银行的依赖,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借鉴成熟市场的REITs发展经验,创新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就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第一,REITs的长期收益由其所投资的房地产价值决定,与其他金融资产的相关度较低,有相对较低的波动性,在通货膨胀时期也具有保值功能。同时,REITs以收益凭证方式募集大众资金,从事多样化的投资,可通过不同的房地产种类、区位、经营方式等投资组合来降低风险,还可以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从事政府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投资以分散风险。

第二,REITs必须将大部分的收入(美国、新加坡以及香港都规定在90%或以上)作为红利分配,投资者可以获得比较稳定的即期收入,一般中小投资者即使没有大量资本也可以用很少的钱参与房地产业的投资。

第三,REITs是以证券化方式来实现房地产的价值。证券在发行后可以在次级市场上进行交易,投资者可以随时在市场上买卖证券,有助于资金的流通,与传统的以所有权为目的房地产投资相比,具有相当高的流动性;上市交易的REITs较房地产业直接投资,信息不对称程度低;而且REITs经营权与所有权高度分离,通过专业化的经营管理,可以使房地产营运绩效大幅度提高。

由此可见,目前发展REITs有利于我国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降低房地产企业的债务负担,有利于房地产企业规范运作与行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同时,发展REITs可以汇集大量的资金投资于房地产业,有利于增加房地产市场的投资需求,活跃房地产的一、二级市场,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使中国房地产业尽早进入资本运营;REITs提供了一条普通投资者进行房地产投资的较好渠道。其特有的运行机制可以保证集中大量的社会资金,从而产生相当大的市场强度与规模经济,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和相对较低的投资风险,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投资资本市场的工具。

发展REITs的主要运作模式

1.财产信托模式的REITs

此类REITs的基本运作模式见图1。REITs的收益主要来源于标的物的租金收入及物业增值。REITs存续期间分配的收益为标的物的租金收入。REITs到期后的清算分配可以采用两种方式:物业分配和资金分配。

2.股权和债权投资模式的REITs

此类REITs的基本运作模式见图2。

信托业务会计核算浅见 篇4

一、关于信托业务的会计假设

根据目前信托业务的发展实际并结合传统会计假设理论, 笔者认为, 信托业务会计核算应以以下假设作为前提:

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即会计的核算对象, 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应以信托项目作为会计主体, 独立确认、计量和报告项目财务信息, 为信托相关各方提供决策支持。

持续经营:是指在信托存续期内, 信托项目将按照信托文件设定的目标、方式持续正常运营下去, 受托人忠实履行受托责任, 交易对手和合作各方信用良好, 不存在违约情况发生, 项目正常结束和清算。

会计分期:是指将信托项目存续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会计分期假设明确了信托项目核算的时间范围, 要求信托项目会计核算应按时间节点分期确认、计量和报告项目相关财务信息。

货币计量:货币计量假设要求信托项目应以货币为计量单位, 记录和反映信托项目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二、关于信托业务的会计处理基础

信托业务的会计核算对象为信托项目, 因为项目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是否也应统一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值得商榷。目前国内信托业务按管理方式大致分为三种模式:投资类 (主动管理型) 、融资类 (以信贷为主的被动管理型) 、事务管理类 (被动管理型) 。

投资类业务主要以证券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为主, 此类业务信托公司作为投资管理人, 对信托财产进行主动管理, 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由于需要核算的未来经济业务大多都是不确定的, 一些开放式信托产品通常要求定期披露信托财产净值, 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能更真实、准确地反映项目报告期内的损益、净值情况。

融资类业务由融资方的资金需求驱动, 信托目的以寻求信托资产的固定回报为主, 信托资产主要运用于信托设立前已事先指定的特定项目。由于项目设立时其收入 (即融资方资金成本) 、费用 (受托人报酬、保管费) 、利润 (受益人预期收益) 已通过合同条款固化, 由于项目收支、损益已事先确定, 仍要求按权责发生制核算损益已毫无意义。相反收付实现制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为基础, 较权责发生制而言能更客观地反映项目的真实现金流入流出情况, 因为项目能否按期支付信托收益及费用更多地取决于项目的实际现金流而非按权责发生制核算的净利润, 因此, 融资类信托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更简单直观, 更符合业务实际, 同时也较好地满足相关各方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事务管理类信托业务主要利用信托的特殊制度优势, 为委托人的特定目的提供管理性和执行性服务的信托, 通常以被动管理为主, 如企业年金基金、资产托管等业务, 信托公司通常按托管财产规模向委托人收取一定的资产管理费用, 项目本身无其他收入、费用发生, 此类业务进行会计核算的作用和意义不大。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 在选用信托业务会计处理基础时, 应依据信托业务的自身特点、管理方式并结合会计信息需求分别考虑确定, 而不应一概而论。

三、相关建议

信托通道业务 篇5

券商资管业务:券商资产管理业务,是指证券公司依据法律规定与客户签订资产管理合同,根据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方式、条件、要求及限制,对客户资产进行经营运作,为客户提供证券及其他金融产品的投资管理服务。、委托贷款业务是指由委托人提供合法来源的资金,委托业务银行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业务。

基金子公司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操作基本流程

1、基金子公司成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

2、基金子公司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投资于融资方新三板股权收益权,起草《资产管理合同》

3、融资方与基金子公司签订《股权收益权回购协议》

4、为确保融资方到期溢价回购股权收益权,融资方需提供以下措施进行增信(1)签订《股权质押合同》股权质押,办理股权质押登记手续,并进行强制公证(2)公司提供连带责任担保,签订《保证合同》

(3)法人代表及其配偶提供连带责任担保,签订《保证合同》

5、基金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募集资金7000万元,认购起点100万元,300万以下不超过200人,300万以上不受限制

6、募集结束,基金专项资产管理计划验资成立

信托业务 篇6

关键词:信托公司 固有业务 股权投资

近年来我国信托业持续高速发展,2014年末行业资产规模近14万亿元,已超越为保险(10.16万亿元)、证券(7.95万亿元)、基金(6.68万亿元)等,成为金融市场上仅次于银行业的第二大子行业。然而,信托公司固有业务却保持着尽可能的低调,较少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

2014年信托行业步入全面转型发展之际,信托公司固有资本增速明显加快,作为信托公司盈利支柱之一的信托公司股权投资业务,在助力信托公司转型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股权投资,信托公司可布局金融各子行业,介入一级半市场1,探索海外投资领地,设立专业投资子公司以提升资产管理能力,并促成与信托业务的协同联动,提升信托公司整体效益。

信托公司股权投资的相关监管要求

信托公司固有业务指信托公司运用资本金开展的业务,是与信托业务相对应的信托公司业务组成部分。本文所称信托公司股权投资是指信托公司固有业务的股权投资。固有资产状况和流动性良好,符合监管要求,是信托公司开展各类信托业务的条件。

2007年3月银监会修订《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对信托公司的固有业务进行了清晰界定,信托公司固有业务项下可以开展存放同业、拆放同业、贷款、租赁、投资等业务,其中投资业务限定为金融类公司股权投资、金融产品投资和自用固定资产投资。信托公司不得以固有财产进行实业投资,但银监会另有规定的除外。2009年银监会发布的《关于支持信托公司创新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突破了信托公司固有业务实业投资限制,其规定:信托公司开展未上市企业股权投资业务应提出申请,在取得资格后可以自行开展业务;投资总额不得超过上年末净资产的20%;不得投资于关联方2,但按规定事前报告并信息披露的除外;不得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被投资企业,不得参与被投资企业的日常经营;持有被投资企业股权不得超过5年。

信托公司股权投资业务发展的背景和必要性

近年来,信托公司的资本实力和净资产不断增强,经营效果持续向好。2010年信托行业固有资产总规模为1483.44亿元,60家公司平均每家固有资产24.72亿元;2014年信托行业固有资产总规模为3586.02亿元,68家公司平均每家固有资产52.74亿元,固有资产规模年均增长速度约为24%。就净资产、实收资本和经营效果等指标来看,不仅全行业总额在不断提升(见图1),平均数据也有显著增加,平均每家的净资本、实收资本和行业人均利润分别由2010年的22亿元、12.29亿元、212万元上升到47亿元、20.39亿元、301万元,说明信托行业在发展中不仅有外在“量”的提升,也出现了显著的内在“质”的提升。

图1 近年来信托行业发展规模经营情况(单位:亿元)

(编辑注:去掉上图中的标题和单位)

2010年银监会发布《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进一步对信托公司实施净资本管理,其信托业务的规模需要与净资本相挂钩。由此,掀起了信托公司增资扩股的热潮。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2010年全行业有9家信托公司增资扩股,占全部信托公司的16.36%;2011年和2012年,全行业完成增资扩股的信托公司数目分别为14家和15家,分别占全部信托公司数目的21.88%和22.73%。此外,2012年10月,保监会出台了《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有关金融产品的通知》,明确提出保险资金可以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担任受托人的信托公司需要注册资本金12亿元以上且上年末经审计的净资产不低于30亿元。这一新政的出台,又增添了信托公司增资扩股的动力。2013年,全行业完成增资扩股的信托公司有24家,占全部信托公司的35.29%。迈入2014年后,信托公司增资扩股的动力有增无减,当年全信托行业股本总额增加了269.97亿元,超过2012年和2013年两年全行业股本总额增加额之和。

种种因素叠加,信托公司固有资产规模不断攀升,一方面,亟需对固有资产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通过多种投资手段将固有资金运作出去,打开盈利空间,提升固有资金运作效益;另一方面,信托公司定位为主营信托业务的金融机构,不可能把过多的资源投入到固有业务上,而同时,固有业务又要贡献相当份额的利润,不能损失效率,这就需要形成较为稳定可持续的收入来源。此外,固有业务在展业过程中也要朝着有助于信托业务的方向努力,才能与信托业务形成合力,提升整个公司的效益。因此,不断攀升的固有资产规模客观上要求将股权投资作为主要投资渠道之一。

信托公司股权投资业务现状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与《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等重要法律法规颁布实施以来,信托公司清理了原有的实业投资股权,存量的股权投资基本上主要是金融股权投资。根据百瑞信托的研究统计,2013年信托行业固有资产运用方式中,年末信托行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831.2亿元,排名第一,占比30.3%;长期股权投资521.2亿元,排名第二,占比19%。从2010年至2013年信托行业固有资产运用方式情况来看(见表1),长期股权投资规模稳步增长,分别为403.6亿元、450.3亿元、489.8亿元、521.1亿元,占比分别为27.7%、24.6%、21.3%、19%。在2013年信托行业固有业务收入的225亿元中,股权投资收益是信托公司最为重要的收入来源, 27%的收入来源于此。参股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是股权投资收益的三大主要来源,其中投资于银行的股权收益最为丰厚,2013年全行业有23家公司参与投资了41家银行,当年银行股权投资收益20.2亿元,排名第一。

nlc202309040319

表1

(编辑注:去掉上表数据中的千分符,按照我刊要求调整字体)

信托公司股权投资业务发展方向

在经济下行和竞争加剧的双重挑战下,近期信托业结束了自2008年以来的高速增长阶段,迫切需要加快转型创新步伐。股权投资是转型之路上重要的可选项。《关于信托公司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银监办发[2014]99号)明确提出了信托业转型发展的目标和路径,并为信托公司转型发展指明了六个方向,其中包括“大力发展真正的股权投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信托公司设立直接投资专业子公司”。随着银监会明确信托公司可通过设立股权投资子公司开展股权业务,股权投资领域的广阔空间自此打开。未来信托公司股权投资的发展方向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布局金融股权投资

从金融板块发展战略来看,信托公司采用控股或者参股模式形成较为完整的金融产业布局,进行金融股权投资必不可少,特别是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等子公司,具有资产管理渠道及平台价值。完整的金融产业布局有望通过资源共享、交叉融合等方式形成资源整合的协同效应(协同效应来源于规模经济和“牌照”经济,表现为客户数量和业务量的快速增加、经营成本降低、投资风险分散、运营效率提高、盈利模式多样化),有利于充分发挥各个资产管理领域的特长和优势,有利于构筑差异化的投资管理能力。同时,长期的优质金融股权投资,分红收益稳定,亦打开了信托公司的获利空间。

(二)介入股权投资一级半市场

关注一级和一级半市场的股权投资机会,如定向增发、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上市公司的产业链并购整合、新三板市场的投资机会等,积极开辟股权投资的新战场。特别是一级半市场,其处于传统私募股权投资的后期阶段,即上市公司发展的成熟期,此时投资风险较低,收益较为稳定。信托公司可结合自己的熟悉领域和可用资源来优选行业,扎实尽职调查,可通过提前设计退出机制和退出应急预案等手段以及长周期持有,通过时间换空间等,适度控制风险。与此同时,信托公司由此积累的投资经验和技能,在信托公司转型发展中将起到推动作用,通过与信托业务共享资产管理能力,助力信托业务开发出主动管理型信托产品,提升公司整体的资产管理水平。

(三)探索海外股权投资领地

目前,全行业68家信托公司中,有19家信托公司具有大型央企股东背景,这些大股东主要在电力、石油、矿产能源、农业等行业,具有庞大的网络资源,其信托公司因而拥有大量的投资项目资源。通过深入研究、积极开发,可进一步探索这类信托公司专属的股权投资领域。尤其是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中国大型国有企业“走出去”步伐越发加快,信托公司固有业务可在紧跟大股东海外发展脚步,积极探索海外股权投资领地。

2015年,中信信托成为我国第一家可以从事人民币跨境业务的信托公司,获得了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海外贷款业务资格。这是信托行业具有标志意义的事件,有助于构建信托公司在海外投资、全球资产配置方面的主动权。

(四)设立专业投资子公司

《关于信托公司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支持符合条件的信托公司设立直接投资专业子公司。2015年4月《信托公司条例(征求意见稿)》拟定,信托公司不得设立分支机构,但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可以申请设立并表管理的全资专业子公司。在信托公司转型升级过程中,专业投资子公司具有显著的业务价值,可以促进信托公司专业化运作,亦有利于加强风险隔离,避免风险传导。信托公司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成立专业投资子公司,利用专业优势提升收益。目前,中信信托、平安信托、兴业信托、上海信托、中融信托等信托公司已成立私募股权投资子公司,走在行业前列。

注:

1.理论上一级半市场指介于发行和流通的中间环节,实务中一般将定向增发等上市公司的非二级市场业务归为一级半市场业务。

2.一方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以及两方或两方以上同受一控制、共同控制的,构成关联方。

作者单位:刘博研 英大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韩立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刘颖 孙惠玲

参考文献

[1]中国信托业协会网站.行业数据统计与分析专栏

[2]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号.2001

[3]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7年第2号

[4]钟源. 上半年信托公司密集增资扩股150亿. 经济参考报, 2014-07-02.

[5]杨卓卿.年后信托公司密集增资扩股.证券时报,2014-03-12.

[6]胡萍.中信信托增资扩股 88亿信托增资落地意味着什么.金融时报,2014-10-13.

[7]郭敬辉.信托业发展定位分析.中国金融.2015-02-13日(3).

[8]董华.公募基金试水投行业务--抢滩一级市场.每日经济新闻,2015-03-11.

[9]蒙湘林.PE深度介入一级半市场:解码PIPE投资A股三大模式.证券时报,2014-11-05.

我国个人信托业务不足及其建议 篇7

个人信托是指自然人 (委托人) 为了对财产进行规划, 将现金、证券、不动产等资产的财产权转移给受托人, 受托人再依信托合约管理信托财产从而使受益人获利或者达到其他的目的。其特点主要为:第一, 个人信托类理财产品的投资组合范围广泛;第二, 个人信托类理财产品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第三, 个人信托类理财产品具有独特的安全性设计;第四, 收益率相对较高。

二、国内个人信托业务供需分析

(一) 国内个人信托业务需求分析。

据估算, 到2015年中国高净值个人投资可达到58万亿元的规模, 可为个人信托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数据表明:2013年中国GDP达到568, 845亿元, 比上年提高7.7% (依可比价格计算) , 并且第三产业第一次超越第二产业, 同时近几年中国股市的低迷, 使人们对个人信托业务的需求量猛增, 个人信托业务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二) 国内个人信托业务供给分析。

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 截至2013年全国共有信托企业54家, 信托资产的规模有史以来最高达到将近11万亿元人民币。然而从股东构成的角度分析, 金融机构、中央企业、各级政府占到了九成以上, 私人控股信托企业不足一成。而信托业务的创新尤其是获得产品差异化竞争优势以及赢利模式的革新依赖于股权结构的多元化。此外, 信托企业如果发行新产品, 往往需要获得事前的许可, 否则以后可能会出现麻烦, 这就大大降低了革新的进度。因此, 虽然我国的信托行业在供给方面, 仍然有很大的潜力。

(三) 国内个人信托业务供求综合分析。

通过对国内信托业务的供求综合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目前我国个人信托业务的供求并不平衡, 并且是需求大于供给。供给方面需要极大的改善, 产品必须多样化, 目前行业收入中约88%长期来看不可持续, 现有业务中隐含四类风险:信誉风险、信用风险、运营风险、流动性风险。信托企业应力求加强核心能力建设:控制风险的能力、专业化投资的能力、投资咨询的能力以及投资后管理的能力等。

三、我国个人信托业务的不足

(一) 信托公司内部风控体系需要加强。

一些信托公司的风险控制不到位, 信托公司应该加强对风险的监控, 以保证投资的业绩不会出现大幅度的波动。虽然信托公司没有义务为客户的投资保本, 当客户亏损严重时也不需要承担赔偿。但如果真的发生了大规模亏损, 会影响公司的声誉, 也为以后信托产品的销售制造了障碍。

(二) 信托行业现有业务模式不可持续。

信托公司收入的88%长期面临挑战。根据麦肯锡公司的数据, 2012年我国信托业收入的39%来自于通道业务。然而, 中国的宏观大方向是信托业务结构逐步向非信托金融机构开放, 这会促使信托公司的通道业务消失。同时, 信托公司2012年收入的另外49%由私募投行业务贡献, 伴随政策的改善, 我国中小企业等高风险项目将会越来越多获得银行信贷, 将来资本市场会更加成熟, 这就压缩了信托公司的私募投行业务的盈利空间。

(三) 我国居民对个人信托业务的了解还很欠缺。

关注信托产品的主要人群还是集中在特别富裕的人当中, 对一般的小康家庭或以上的居民, 理财的方向主要集中于买房、定期存款、国债、股票, 很多人对个人信托业也不是很了解, 这就需要加大宣传信托的普及力度, 使闲置资金有了好的投资方向, 需要资金的好项目得到资金。

(四) 我国个人信托业产品比较单一, 需要多样化发展。

信托业经营的范围基本包括了除债券债务以外的其他金融业务, 现如今经济市场化发展给信托业提出了许多新的信托需求和挑战, 金融信托业要在完善规范传统信托服务品种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金融信托业的职能, 拓展信托业的经营范围, 开展信托业务的创新。在另类资产管理、私人财富管理和私募投行方面以及其细分方面进行创新。

四、我国个人信托业务发展建议

(一) 加快转型步伐。

在未来, 信托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 私募投行业务, 信托公司在以后仍然要把私募投行业务作为自己的主要业务, 但需要优化和转型;其次, 对另类资产管理, 在我国这项业务还是一块处女地;第三, 私人财富管理, 信托公司以后也应该在私人财富管理方面下工夫, 给高净值个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二) 信托公司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第一, 要提高资产获取能力。信托公司应该进一步培养专业化的人员, 通过更专业的技术获得更多的投资资产;第二, 提高风险管理能力。董事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认真负责, 保证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第三, 提高专业投资能力, 最重要的是奖罚分明以聚集一批优秀的人才;第四, 提高投后的管理能力, 做到全方位的为客户服务;第五, 加大产品的研发与筛选能力。建立开放式产品平台, 引入外部产品, 积极拓展新的产品线, 为客户带来更高的服务体验。

(三) 加强对信贷风险管控和投资者保护力度。

基于信托业务特点和风险分析, 监管机构应确保信托公司的杠杆率在合理的水平, 且随着房地产泡沫的严重, 尽量引导信托公司降低在房地产市场的投入, 并要求信托公司的产品可以经受住压力测试;其次还要鼓励民营资本进入信托业, 加强竞争, 有利于盘活整个行业, 并尽量用备案制代替审批制。

摘要:本文对我国个人信托业务的特点及供需进行分析, 指出当前我国个人信托业务存在的不足, 并提出相关建议。

房地产企业信托业务风险浅析 篇8

一、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现状

房地产企业由于其项目开发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 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较大。近期政策采取了多轮针对房地产调控措施和收缩银行信贷的措施, 大大压缩了房地产企业的资金信贷规模。现阶段我国房地产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还是以银行信贷为主, 国家限贷、限购政策的重拳出击后, 如何寻找新的融资途径, 已经成为关乎房地产企业生死的关键。而房地产信托融资具有方式灵活, 且权属变化受限较少, 融资成本相对较低, 大受房地产企业欢迎, 已成为近两年房地产行业融资的重要渠道。

二、房地产信托业务的种类及特点

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 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 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 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 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它是以财产为核心、以信任为基础、以委托为方式的一种财产管理制度。其本质可概括为“受人之托、代人理财”。

房地产信托是信托业务的一种。所谓房地产信托, 是指信托投资公司通过信托方式集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委托人合法拥有的资金, 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 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 以不动产或其经营企业为主要运用标的, 对房地产信托资金进行管理、运用和处分的行为 (类似于基金、理财等业务) 。这里所指的不动产, 包括房地产及其经营权、物业管理权、租赁权、受益权和担保抵押权等相关权利。具体来说是由专门的信托投资公司发起, 按照房地产企业开发项目的具体需求进行设计配套的信托产品, 由银行等金融机构代为销售募集资金, 然后投入相应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中。主要有贷款型信托、股权型信托、混合型信托、财产受益型信托四种模式。

(一) 贷款型信托融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 信托投资公司作为受托人, 接受市场中不特定 (委托人) 投资者的委托, 以信托合同的形式将其资金集合起来, 然后通过信托贷款的方式贷给开发商, 开发商定期支付利息并于信托计划期限届满时偿还本金给信托投资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定期向投资者支付信托受益并于信托计划期限届满之时支付最后一期信托收益和偿还本金给投资者。 (图1)

(二) 股权型信托融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 信托投资公司以发行信托产品的方式从资金持有人手中募集资金, 之后以股权投资的方式 (收购股权或增资扩股) 向项目公司注入资金, 同时项目公司或关联的第三方承诺在一定的期限 (如两年) 后溢价回购信托投资公司持有的股权。 (图2)

(三) 混合型信托融资模式。债权和股权相结合的混合信托投融资模式。它具备贷款类和股权类房产信托的基本特点, 同时也有自身方案设计灵活、交易结构复杂的特色, 通过股权和债权和组合满足开发商对项目资金的需求。

(四) 财产受益型信托融资模式。利用信托的财产所有权与受益权相分离的特点, 开发商可将其持有的房产信托给信托公司, 形成优先受益权和劣后受益权, 并委托信托投资公司代为转让其持有的优先受益权。信托公司发行信托计划募集资金购买优先受益权, 信托到期后如投资者的优先受益权未得到足额清偿, 则信托公司有权处置该房产补足优先受益权的利益, 开发商所持有的劣后受益权则滞后受偿。 (图3)

信托产品的优点:

(一) 信托期限通常较开发贷款期限短, 且融资期限比较灵活。信托计划期限一般为18个月 (1~2年较为常见) , 通常短于房地产开发贷款期限。

(二) 融资成本较贷款成本相对较低。融资成本一般在10%左右, 较房地产开发贷款名义利率高, 但较房地产开发贷款实际上浮利率和其他财务顾问费等融资成本有明显优势。

(三) 在不丧失财产所有权的前提下实现了融资。其股权类似优先股性质, 只要求在阶段时间内取得合理回报, 并不要求参与项目的经营管理和开发商分享最终利润。

(四) 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 可以过渡到标准的REITs产品 (REITS就是房地产投资信托, 是英文“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的缩写) 。房地产信托由信托投资公司组织房地产专业人士发起, 集合了大量社会资金, 为中小投资者开辟了房地产投资渠道。

(五) 能够增加房地产公司的资本金, 起到过桥融资的作用, 使房地产公司达到银行融资的条件。信托融资可以降低资产负债率, 便于后续的银行融资。目前, 国家政策对银行信贷资金进入房地产行业的限制, 房地产企业要想取得开发贷款有诸多限制条款, 如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不得超过70%。这些限制条件是房地产项目在成立期初较难取得银行贷款的根源, 而房地产信托就没有此限制。

三、信托业务给房地产贷款带来的风险

(一) 信托先于贷款到期风险。目前, 大多房地产信托到期时间早于贷款到期日, 形成了实际上是以银行贷款兜底, 预售房款资金优先于银行贷款归还信托。

(二) 信托资金用于项目资本金风险。部分房地产企业违规将银行贷款和通过理财产品筹集的资金充当资本金, 放大了权益乘数, 拉长了开发商的融资链条, 使开发商形成事实上的“空手套白狼”, 且开发商可将其自身资金用于其他项目, 大大加剧了银行的贷款风险。

(三) 信托资金还款来源与开发贷款还款来源相同的风险。信托、贷款的还款来源均依靠同一项目的销售收入, 在目前国家政策对房地产业销售大力打压的情况下, 房地产竞争较为激烈, 项目面临的销售压力较大, 销售收入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四) 信托融资“美化”报表数据风险。股权型信托融资模式改变了房地产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大大降低了企业实际的资产负债率, 以增资扩股方式募集信托资金, 分别增加实收资本、资本公积, 所有者权益大幅增长, 表面上优化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 影响了贷款行对客户准入限制条件计算的真实性。

(五) 法律、法规不完善带来的风险。目前, 国家就信托有相关的法律法规, 但还是远远不够。在房地产信托的4种产品模式的具体操作过程中, 不是所有程序都具有具体的法律依据, 甚至有的还和现有法律相冲突。比如, 信托投资公司在设计信托产品时, 经常使用各种信用增强措施来保证其“预期收益率”的可实现性。目前经常采用的有:财政支持、资产抵押、第三者担保、贷款保险和银行信誉等。这些措施有时无法使信托投资公司成为信托财产损失的最终追索对象。财政支持明显地与《担保法》相关规定相冲突。所以, 无论投资者还是信托投资公司都具有法律风险。

四、完善房地产企业信托业务的建议

(一) 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要完善房地产信托法律体系, 仅仅靠现有的三部法律法规还是不足的, 必须将相关法律的制定工作细致化、完备化,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 制定信托业务操作流程中每个步骤的详细规则。

(二) 建立完善的信托投资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和风险预防体系。为了预防风险, 信托投资公司可以参考采取北京国投的做法:成立风险决策委员会、外聘经验丰富的专家为顾问以及与银行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 利用其成熟的风险控制经验。

(三) 积极进行房地产信托产品创新。结合保险、抵押和证券等金融工具以扩大信托市场业务, 进一步丰富房地产的融资模式。

对我国个人信托理财业务的思考 篇9

一、我国信托理财业务发展的现状

(一) 信托业快速持续增长

2011年, 信托行业实现经营收入4.8万亿元的资产规模, 同比增速高达58.25%, 300万亿元的利润, 行业人均利润在金融业中处于较高水平。截止2012年2季度末, 全行业信托资产规模再创新高, 达到5.54万亿元, 环比增长4.53%, 在2011年底基础上又实现15.18%的增长。其中:大客户主导的“非银信理财合作单一资金信托”1.91万亿元, 占比34.51%;银行理财资金主导的“银信理财合作单一资金信托”1.77万亿元, 占比31.95%;合格投资者主导的“集合资金信托”1.59万亿元, 占比28.68%;财产管理信托 (非资金信托) 0.27万亿元, 占比4.86%。数据显示, 信托业整体管理资产规模增长迅速, 其中单一资金信托规模扩张较快, 占比最大;而财产信托规模占比很小, 其发展尚待推动。

(二) 个人信托服务需求日益旺盛

2011年福布斯富豪榜显示, 中国大陆富豪人数从2010年的64人, 增加到115人, 增幅引人注目, 居美国413人之后排名第二。据波士顿咨询集团2012中国财富管理白皮书, 中国人可以管理的财富总额已经达到62万亿元人民币。中国高净值人士 (600万元人民币可投资资产) 可以支配的财富总额也已经达到27万亿元人民币。随着财富总量的增加, 个人财务管理的诸多问题不断出现, 子女教育安排、投资管理、退休养老等财产事务日益成为困扰社会公众的难题, 而个人信托的独特属性显然可以在这一领域内发挥有效作用。此外, 在海外信托发达国家, 个人信托一直是婚姻财产管理和遗产管理的核心工具。加之人们对信托税收政策理解的不断关注, 机制灵活的个人信托需求势必快速增长。

(三) 信托金融创新优势明显

随着理财需求的不断旺盛, 信托公司通过发挥信托功能优势, 设计推出了类型丰富的信托品种, 为具有风险意识和投资意识的合格投资者提供了灵活多样的信托理财服务。如房地产信托、钻石信托、生猪信托、红酒信托、艺术品信托等创新信托产品纷纷出现。与基金、银行、保险、证券等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的理财产品相比, 信托产品的收益率明显高于银行、保险的理财产品, 优势十分明显。2011年, 信托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达9%, 远高于同期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水平。

二、我国信托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专属业务领域

尽管信托公司具有横跨多市场的综合经营优势, 但在不同市场都受到主力军的挤压, 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在分业监管体制下, 信托公司受到其他金融监管部门的不平等对待, 如信托证券账户设立、信托PE上市、参与保险资金的受托管理等。

(二) 信托项目本身的市场风险

有些信托项目本身存在一定的风险, 而这些风险往往不是信托本身能够避免的。如房地产行业自身的风险。房地产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 时间周期较长、资金占用量大、利润回报较高。房产本身既是耐用消费品, 又是投资品, 在一定市场环境下, 还可能滋生投机风险, 如果房产价格上涨幅度超过了居民消费承受能力, 就可能存在房地产泡沫。如果泡沫达到一定程度, 就必然影响房地产信托。

(三) 投资风险

部分信托公司为了上规模、赚快钱而追求高风险业务, 导致2012年上半年信托产品风险事件频发。这些信托公司在投资中追求高回报, 而管理中风险控制又不到位, 导致投资项目和合作对象选择不当从而使投资的实际收益低于投资成本, 或没达到预期收。

(四) 信托行为违法风险

目前我国有些信托公司在开展信托交易活动中违反了《信托法》、《合同法》、》、《担保法》、《物权法》等相关的法律。这些违法行为产生的根源主要是对《信托法》错误的理解和适用, 以及适应《信托法》的同时, 由于《信托法》和《合同法》、《担保法》、《物权法》衔接不够完善造成的。如《信托法》规定, 设立信托, 信托财产应当办理相关手续, 进行登记。但是如何进行信托财产登记, 法律并未进行具体详细的规定, 也没有配套制度。于是有些信托机构就采取一些相对变通的做法, 不进行登记。

(五) 受托人的道德风险

在信托业中, 受托人的不良行为往往能给委托人或受益人带来损失。我国部分信托投资公司有挪用信托基金或其收入为受益人以外的他人谋利益的行为, 不按信托契约规定处理信托财产导致委托财产损失或超过授权限度进行经营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等等。道德风险的存在违背了信托存在的基础, 妨碍了信托业的正常发展。

三、促进我国信托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加强核心竞争力, 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

信托公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尽快提升信托资产自主管理能力这一核心竞争力。所谓的自主管理能力, 就是信托公司从项目开发、产品设计、交易结构、风险控制、存续资产监控、信托资产收回, 全程自主操作, 拥有话语权和定价权, 主动掌控, 不再“受制于人”, 为投资者获取令人满意的投融资收益和资产保值增值, 利用信托公司业务人员的行业经验和专业知识进行积极有效的自主专业化管理, 识别潜在风险并利用丰富多样的控制手段进行调节。信托公司还可引入外部专业管理团队作为投资顾问, 通过与投资顾问的合作提升自身主动管理能力, 迅速构建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化理财团队, 确保信托财产按照委托人的意愿实现高效率运行。

(二) 建立多层风险控制体系, 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首先, 应建立由董事会、经理层和部门岗位组成的风险控制框架。三个阶层分层管理, 各负其责。董事会的职责是通过授权、关联交易、重大事项的风险控制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经理层主要对日常业务的风险实施控制;部门岗位组进行岗位风险控制。其次, 应借助外部机构、专家的帮助提高行业风险的诊判能力。为提高对行业风险、项目风险的研判水准, 信托公司可集合利用内部优秀业务人员的力量, 集思广益, 提高对企业、项目的研判水平。最后, 项目组成员应该定期对信托项目进行一次风险评级, 然后交风险控制部门汇总, 得出总体的综合风险评级向公司上层进行汇报, 以期锁定公司应重点关注和管理的项目风险。

(三) 不断完善信托立法, 加快与其他法律的衔接

目前, 我国已经颁布了《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 但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信托业涉及面广, 这些法律、法规在贯彻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需要做出解释的情况。所以, 迫切需要信托法司法解释的出台。对于《信托法》法规适用的问题, 信托公司、委托人以及司法机构工作人员应当加强普及, 避免由于错误理解《信托法》而产生风险。

(四) 加强信用建设,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对信托公司而言, 信用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加强信用建设至关重要。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一是信托业务人员要提高自身道德的内在修养。在日常工作生活中, 注重自身的修养的培养, 阅读名人传记, 学习前辈的高尚的品格和卓越的处事方式, 跟着前辈的足迹不断进步。在日常与朋友、同事客户的交往中, 秉承诚实做人、诚信做事的原则时刻鞭策自己。二是学习法律法规增强规范意识。熟练掌握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 对于行业内的重点法律法规要精读、细读, 甚至做到可以准确背诵, 明确公司、个人、客户的权利和义务, 准确理解并熟练掌握行业法律法规可以使业务人员在开展业务时有理有据、有效地防范风险和取得收益。三是要完善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的建设。公司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 做到业务部门自查、风险合规部门审核、风险控制委员会审批的多层级风险、信用管理制度。此外, 应践行信托业协会的诚信自律规范。目前信托业协会已经出台了《信托业行业宣言》、《信托公司社会责任公约》, 信托公司和从业人员严格遵守利率规则, 在诚实、信用的原则下开展信托业务, 按时进行信息披露。

参考文献

[1]独家揭秘中国57家信托公司资产报告[N].理财周报, 2012-05-21

[2]信托资产规模创新高财产信托发展有待监管推动[EB/OL].金融界网站, 2012-05-22

[3]肖旺.信托业风险的产生和解决之道[N].金融时报, 2012-08-20

银行信托类理财业务会计问题的探讨 篇10

信托类理财产品是银信合作业务的狭义表现形式, 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信托公司之间的理财合作, 即银行将理财计划项下的资金交付信托公司, 由信托公司担任受托人并按照信托文件的约定进行管理、运用和处分的行为, 主要包括投资类银信理财、银信理财资金发放信托贷款等业务。

2 信托类理财业务的会计处理

2.1 信托计划成立阶段

对银行而言, 信托型理财产品是银行机构通过募集理财资金投资于信托公司成立的信托计划以获得投资收益的个人、公司和同业理财产品。信托型理财产品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 在表外核算。在信托计划成立阶段, 银行将客户的资金归集至专门的理财账户后, 全部划转至信托公司的同业存放账户, 同时在表外记录理财产品的本金。

对信托公司而言, 不论投资者的资金是银行自有资金或其他机构、自然人的资金, 在信托计划成立阶段, 信托公司的账务处理都是一致的。与委托人签订信托合同生效、收取委托资金、且产品成立后, 在信托公司的信托资产负债表[1]中, 借记“银行存款”科目, 贷记“实收信托”科目。

2.2 信托计划运营阶段

在信托计划运营阶段, 银行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 根据信托项目的期末资产收益情况, 增加或减少委托项目的账面余额, 并在表外贷记或借记“直销委托理财资金-利息调整”科目。对银行机构而言, 对信托型理财产品不承担保本责任, 因此账务系统不会根据信托资金的用途, 区分信贷、票据、受益权等信托类型。

信托公司作为资金的实际使用方, 需根据信托合同的约定使用信托资金, 并根据信托计划类型、信托资金使用方向做不同的账务处理。在信托类理财业务的合作中, 使用信托资金时, 根据资金用途和数额, 借记“贷款”、“长期股权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等相关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比如理财产品资金用于证券投资时, 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在运营阶段, 通过估值等手段, 确认所投资产品的公允价值, 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估值增值”, 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项目收回资金时或定期开放日, 借记“银行存款”、“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科目, 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收益”等科目。

2.3 信托计划结束阶段

信托型理财产品到期时, 银行机构首先清算信托本金和收益, 将相应的清算金额从信托公司开设的同业存放账户划回银行理财专户。在留存银行手续费等中间收入后, 集中将理财本金及收益转回相应客户账户。同时, 银行销记表外账务, 借记“直销委托理财资金-本金”、“直销委托理财资金-利息调整”等科目。而信托公司在信托计划结束阶段支付投资者收益, 借记“实收信托”、“应付受益人收益”等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3 会计处理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

3.1 会计资产与监管资产冲突

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规定,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对银行机构而言, 银信合作类理财产品实质上也是一种代客理财, 从法律意义上讲银行机构不对理财资金的收益承担任何责任、不由银行拥有或控制, 因此它不符合会计准则上所规定的资产定义。

《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 (银监发[2010]72号) 要求商业银行将银信理财合作业务资产从表外转至表内, 并按照150%的拨备覆盖率要求计提拨备。之后, 为规避转表与新会计准则的冲突, 中国银监会还进行了补充通知, 对符合会计定义的银信合作产品做入表处理, 不符合定义的可暂不入表, 但应计提拨备并计入加权风险资产进行管理。虽然银行监管方面对入表资产做了让步, 但是对非资产负债表内的资产计提拨备超越了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只针对表内资产的范畴。

3.2 组合型信托类理财产品的会计处理

为了规避监管部门的监管, 目前部分银行推出了组合型的银信合作理财产品, 投资范围包括债券、央票、同业存款、投资类信托计划、委托类资产的。在会计计量中, 涉及到对组合资产的“拆包”。会计准则尽管对不同性质的资产规定了不同的计量方式, 但在实际操作中组合资产往往难于分割, 使得在会计科目中所反映的各类银信合作理财资产金额有时出现失真, 进而导致了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模糊。

3.3 对票据转让的部分监管要求与票据法规定产生冲突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面临的风险没有因金融资产转移发生实质性改变的, 表明该企业仍保留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 如将贷款整体转移并对该贷款可能发生的信用损失进行全额补偿等”;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第六十八条的相关规定, “汇票的出票人、背书人、承兑人和保证人对持票人承担连带责任”, 我国票据的转让是不能够以卖断进行账务处理。而《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 信托公司投资于银行所持的信贷资产、票据资产等资产的, 应当采取买断方式, 且银行不得以任何形式回购。但由于票据卖断后被追索的可能性较小等原因, 现在银行间的对票据转让处理方法是均按照卖断进行账务处理, 即终止确认所出售的票据。

4 相关意见和建议

4.1 相关部门应加强沟通研究, 针对出现的问题, 尽快出台相关规定或指导意见

在银行机构不断进行金融创新的形势下, 金融工具种类愈加多元, 资产通过各种手段表外化的趋势亦不可避免。监管部门因时因势对银行表外资产计提减值, 是使银行机构有效抵御可能出现的风险, 稳健、审慎发展的必要手段。但是, 由于信托项目作为一个特殊的会计核算主体, 在信托权益、存续期间等方面和企业法人核算主体相比存在差异导致核算处理的一些特殊事项。所以, 为坚持《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的严肃性同时尽可能兼顾信托业务核算的特殊需求, 一是针对银行核算中遇到的问题, 银行监管部门应采取与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定期沟通研究, 定期出台指导意见, 确保及时准确地指导信托行业各类特殊事项的会计核算问题。二是各银行、信托公司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要求, 可参照银监会设计的《信托项目资产负债及利润汇总统计表》的内容格式, 设定符合本机构核算需求的信托业务会计核算科目和会计报表, 确保与监管部门科目一致。

4.2 确保组合型信托类理财产品整体价值真实

组合型信托类理财产品各类资产的计价“拆包”复杂、计价复杂, 单项计价、逐项加总的模式忽视了市场波动对组合资产价值的叠加效应, 可能导致整体价值失真的可能。建议相关部门和银行在对整体资产进行估值的基础上, 将估值损益按比例分摊至各分项资产, 以确保组合资产整体价值真实反映市场价值。另外,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银行和信托公司的监督, 尤其应加强对其公允价值确认、贷款减值评估、金融工具分类等方面的检查, 确保其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日常会计核算以及信息披露。

4.3 延迟票据转让确认时点

上一篇:诗歌内涵下一篇:非专业大学英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