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建构筑物管理制度

2024-04-26

工业建构筑物管理制度(精选6篇)

篇1:工业建构筑物管理制度

【法规名称】 科学工业园区土地租赁及建筑物租售管理办法 【颁布部门】

【颁布时间】 2001-04-12 【正

文】

科学工业园区土地租赁及建筑物租售管理办法

第 1 条

本办法系依据科学工业园区设置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园区条例)第十一条及第十三条之规定订定。

第 2 条

凡在科学工业园区内(以下简称园区)租赁土地或租、购建筑物者,依本办法之规定,本办法未规定者适用其他法令之规定。

第 3 条

园区土地之核配,应本整体之安全,环境之美化与管理之便利为原则,并配合建厂及其发展之需要,以促进土地之有效利用。

第 4 条

园区土地及建筑物之租赁期限如左:

一建筑改良物,五年以下。其基地之租赁期限,与建筑改良物者同。

二建筑基地,二十年以下。

约定租赁期限届满时,得更新之。

第 5 条

申请投资创设园区事业之申请人(以下简称投资人)或其他申请人承租土地或租、购建筑物,应于其投资案核准并缴纳投资保证金后或申请案核准后六十日内,按科学工业园区管理局(以下简称管理局)核配之面积签订租、购契约并完成起租,逾期管理局得撤销其投资案或申请案。

投资人或申请人应于前项所定期限内,经会同管理局到场勘测或向管理局声明不须会勘后,由管理局就所送建筑平面配置图,并参照第三条之规定予以核配。

第一项所定期限,如有正当理由,得申请管理局核准延长三十日办理之。

第 6 条

投资人得于投资案核准前向管理局缴纳预约金,申请预约保留土地、建筑物。

前项经预约保留土地、建筑物者,依左列规定办理:

一投资人未于预约契约生效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其投资申请案或投资案核准后未依第五条之规定签约起租经管理局撤销投资案者,该土地、建筑物不再保留,其预约金不予退还。

二投资案经核准后,其预约金即转作租金或价款之一部。

三投资案未核准者,该土地、建筑物不再保留,其预约金无息退还。

前二项所称之预约金,其计算方式如左:

一土地预约金-按预订土地面积一年之租金额。

二建筑物预约金-预购者按预定建筑物面积售价百分之五计算,预租者按建筑物面积一年之租金额计算之。

第 7 条

已营运之园区事业,为适应业务发展需要,自行扩建或增租建筑物时,得比照前条规定缴纳预约金,申请预约保留土地、建筑物。

前项预约保留土地、建筑物依左列规定办理:

一自预约契约生效之日起,三个月内办妥签订租约及起租手续,其所缴之预约金,依照前条第二项第二款之规定办理。

二未于规定期限内签订租约者,其所预约之土地、建筑物不予保留。所缴之预约金不予退还。

第 8 条

投资人或申请人应自订约之日起依约缴纳土地、建筑物租金或建筑物价款,并负担公共设施建设费用。但经管理局核准于契约签订前使用该土地、建筑物者,应溯自核准使用之通知到达日之次日起缴纳上述费用。

第 9 条

科学工业经管理局认定其科学技术对工业发展有特殊贡献者,得依科学工业园区设置管理条例第十九条之规定减免其承租工业用土地五年以内之租金。其认定标准及减免数额由管理局另定之。

第 10 条

为避免畸零地之发生,申请人承租土地之确实面积于实测时,得就其计划使用土地面积百分之二十范围内酌予增减核定之。

第 11 条

申请租用土地兴建建筑物或其他杂项工作物者,应于租约订立后三个月内向管理局依园区土地使用分区管制与景观管理维护要点之规定设计,并依建筑法及有关法令申请建筑执照,动工兴建。

第 12 条

承租人未依前条规定动工兴建建筑物并如限完工者,管理局得终止土地租约,并得撤销其投资案或申请案,已缴租金及公共设施建设费不予退还,土地由管理局收回另行处理。如该地上已有工事或变更地貌之情形时,承租人应负回复原状之责。但其工事或变更地貌无碍于他人使用者,经管理局之核准,得免负回复原状之责。

承租人变更自建计划而换购或换租非自建建筑物者,不适用前项之规定。

第 13 条

承租人租用土地或建筑物,应以其业务需要者为限,并依约定用途使用。

在租用期间内,部份或全部不需用时,应即退还管理局,不得转租,其已缴之租金及公共设施建设费不予退还,如发现有转租、转供他人使用情事,或擅自变更用途时,原承租人除照付租金外,并应加付相当于租金之违约金。其为租用建筑物或租用土地建筑,未经管理局同意擅将建筑物转租他人者,并应加付相当二倍建筑物或土地租金之违约金,占有人负连带责任。管理局并得收回该出租土地或建筑物。

依前项之规定退租部份土地时,须经管理局核准。

第 14 条

土地承租人应依建厂计划所需使用之土地,申请配租,并按原核定计划一次建筑使用。但有正当理由,报经管理局核准者,不在此限。

第 15 条

园区土地之租金,在土地法第一百零五条之规定范围内订为申报地价年息百分之十以下;建筑物之租金依园区条例第十三条之规定;其标准由管理局另行订之。

第 16 条

园区内之私有厂房及其有关建筑物经管理局征购后转租或转售时,其租金标准及售价由管理局

核定之。

第 17 条

园区之土地,经当地地政机关重新规定地价时,其租金自重新规定地价确定之次月起,按新地价调整计算之。

第 18 条

承租人租用土地,应于约定期限内缴纳租金及公共设施建设费,如有逾期,按左列规定办理:

一逾期一个月未满两个月者,按租金额加收百分之五违约金。

二逾期两个月未满三个月者,按租金额加收百分之十违约金。

三逾期三个月未满四个月者,按租金额加收百分之十五违约金。

四逾期四个月者,除追收外并加收法定利息,并得终止租约及勒令迁出园区。

前项逾期情形,管理局应分别以书面通知承租人。

第 19 条

承租人租用建筑物,应于约定期限内缴纳租金及公共设施建设费,迟付金额达两期之租额时,管理局得依民法四百四十条第二项之规定,终止租约,勒令承租人迁出园区。

承租人逾期缴纳租金费用,依前条规定标准,另行加收违约金。

第 20 条

承租人应以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维护承租土地之地上及地下公共设施,如有毁损,应负恢复原状之责。如需改装应向主管机关申请代办,其因而发生之费用,由承租地人负担。

第 21 条

承租人应以善良管理人之注意保管租赁物。

承租人违反前项义务,至租赁物毁损、灭失者,负损害赔偿或修缮责任,但因天灾或因不可归责于承租人之事由,致有变更或毁损者,不在此限,其修缮由管理局为之。

第 22 条

因承租人之同居人、或因承租人允许为租赁物之使用、收益之第三人所应负责之事由,致租赁物毁损、灭失者,承租人负修缮或损害赔偿责任。

第 23 条

土地或建筑物租赁契约解除时,除曾经管理局同意之增建或改良之建筑物,得由承租人请求补偿其现值外,应无偿收回;其有毁损情事者,承租人应负回复原状之责。

第 24 条

园区内私有建筑物之转让,以供经核准设立之园区事业、营利事业或依园区条例第九条所设立之事业机关及第二十六条所规定之学校机构为限。

依前项之规定转让时,应先报管理局依园区条例第十四条之规定审查,如无不合情形,即予核准。

依前两项之规定转让后二十日内,买、卖双方应联名向管理局申请办理承租土地换约手续。

第 25 条

凡在园区租赁土地者,得依土地法规定设定地上权,但其期限不得超过租赁土地之期间,在租赁期间未届满前,终止租赁契约者,承租人应会同管理局办理涂销地上权之登记。

前项地上权设立登记,由管理局列具土地地号一次层报行政院核准,授权管理局逐案办理。

第 26 条

管理局对于供科学工业及园区其他事业生产或营业用地,应注意每一种工业之特性,凡对环境具有不良影响(如恶臭、噪音、幅射线、污染、眩光、强烈震动等)者,投资人或申请人应于投资案或申请案提交园区指导委员会审核时,在投资申请书内附具环境说明书、污染防治计划书及防治设施切结书,如有不合,则不予接受。

第 27 条

投资人或申请人租赁供生产或营业用地、自建厂房或营业所者,按实际需要面积配租土地,但不得少于二千平方公尺;其购买非自建厂房或营业所者,按该建筑物面积比例分摊租地。

前项租地面积,不包括公共设施用地。

第 28 条

承租供生产、研究或营业使用之土地自建建筑物时,其接邻三十公尺以上道路者,应自人行道外侧退缩十公尺以上,其接邻二十公尺以上道路者,应自人行道外侧退缩八公尺以上,其接邻十公尺以上道路者,应自人行道外侧退缩六公尺以上,后面及侧面不接邻道路者,应自基地界线缩四公尺以上,以供绿化、步行道、防火巷、后巷之用,并应保持景观不得堆放杂物;其建蔽率不得少于承租基地面积之百分之四十,不得多于百分之六十。但承租二笔以上相邻之基地,其建蔽率不得少

于承租基地面积之百分之五十,不得多于百分之六十;其建筑楼地板指数最低为○.六,最高为二.○。但报经管理局核准者,不在此限。

第 29 条

租用土地自建建筑物时,应采用防火材料及构造,并依建筑技术规则之规定附建防空避难设备。建筑基地出入道路之方向应由管理局指定。

第 30 条

园区内社区用地限供园区事业、管理局及依园区条例第九条设立之事业机关以及依第二十六条设立之学校,学术研究机构之从事人员住宅及其相关设施之用。

管理局及依园区条例第九条、第二十六条设立之事业机关,学校、学术研究机构或经管理局核准设立之其他营利事业,亦得在社区用地内兴建办公营业处所或学校、学校研究场所。

第 31 条

在社区内建筑房屋应照左列规定办理:

一建蔽率不得超过百分之四十五。

二退缩地-其接邻三十公尺以上道路者退缩十公尺以上,接邻十公尺以上道路者退缩六公尺以上,接邻十公尺以下道路者退缩四公尺以上,建筑基地后面及侧面不接邻道路者应退缩三公尺以上。

第 32 条

管理局得向社区住户或承租人,按其承租土地面积收取社区服务费,以办理社区公共福利及建设事项。

第 33 条

申请人欲在社区租用土地自建建筑物,或租、购建筑物者,得检附建筑计划,需用面积或建坪,向管理局提出申请。

前项为自建建筑物之目的而租用土地之面积,最少不得低于三○○平方公尺(不包括公共用地)。

第 34 条

本章所称危险品系指劳工安全卫生设施规则所规定之各类爆炸性物质、发火性物质、可燃性气体与其他危险物品而言。

租赁标准厂房之园区事业为储存危险物品之需要,得备文叙明储存危险品之名称与经常储存之

数量,向管理局申请租用危险品仓库(以下简称仓库),经核准后办理租用手续;自建厂房之园区事业如经常存有危险品者,应自建仓库储存之。但其情形特殊经管理局专案核准租用者,不在此限。

申请案之审核由管理局三组承办,租赁手续由管理局第六组承办。

第 35 条

每一园区事业租用仓库以一个单位为原则,但有特殊需要,经管理局专案核准者,不在此限。

第 36 条

承租仓库之租金,依照园区标准厂房一楼之单价计收,调整时亦同。

第 37 条

园区事业经核准租用仓库时,应先缴纳保证金新台币壹拾万元后,由管理局点交大门钥匙一把,并自行按所租之房间配锁,负责一切保管与安全责任,如承租人因处理或使用不当导致仓库发生灾害时,应负一切赔偿责任。承租人退租仓库时,经管理局派员点收无误后,前项保证金无息发还。

第 38 条

承租人或其受雇人使用仓库应遵照左列事项:

一不得于仓库内灌注、分装。

二禁止在仓库内吸烟。

三不得于仓库内加热。

四应小心轻放,不得撞击。

五灯具开关应有防爆设施。

六应由专门人员负责搬运存放。

七应随时派员检点温度、湿度及换气状况并予记录。

八温度不得高于四十℃。

九气体钢瓶不得倒置。

一○从事搬运贮存时应有防静电措施。

一一应有火灾自动警报系统。

一二容器应标示贮存物质、名称、成份。

一三四周墙壁应以不燃性材料隔间。

一四应予上锁。

一五应设置专用灭火器。

第 39 条

园区事业对于三十四条之危险物品,均应存储于租赁或自建仓库内,不得任意放置。管理局依安全卫生检查之规定,对于仓库之内外,均得随时派员检查之。

第 40 条

本章所谓“工商创业中心厂房”(以下简称本厂房),系限作研究发展或办公室二种用途。不得移作他用,或变更使用功能。

第 41 条

每一园区事业以租用本厂房一单位为原则,但有特殊需要经管理局专案核准者,不在此限。申请租用或预约时,应备文叙明使用目的,需求单位数及面积,经管理局核准后,办理签约、缴款及移转租赁标的物之占有手续。

第 42 条

承租退租本厂房之手续以及本厂房之租金、保证金之计收,除下列规定外,均比照园区标准厂房之租赁方式办理。

一各楼层采同一单价计算。

二依照承租单位面积比例负担公共服务场地之租金。

三依照所出租之单位面积由承租人比例分担公共水电费用。

第 43 条

各租用人应遵照左列规定:

一对本厂房现有隔间设施未经申请核准者,不得变更或拆除。承租单位之外部空间(含屋顶及阳台)及公共设施,均为公用,承租人不得擅自占用或增建。

二除应自行负责维护其租用单位内部安全措施外,并应共同维护整体之安全及善尽各项公共设

施之使用及管理之责任。

三厂房标志不得置于外墙上,应设置于管理局指定之处所。

第 44 条

承租人对维护环境卫生之责任依废弃物清理法、空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及其他有关污染防治之规定,其维护责任之区分如左:

一向管理局租赁厂房之园区事业,除各自维护其厂内环境清洁外,并应负责厂房外之退缩地、码头及停车场(棚)环境清洁之维护。二以上之园区事业共同使用该退缩地、码头及停车场(棚)者,连带负责维护之。

二自建厂房之园区事业应负责维护其厂房内以及其所承租土地范围内之环境清洁。

第 45 条

承租人欲抽取地下水时,应向管理局提出申请书,申请核转水利主管机关依水利法之规定办理。

第 46 条

本办法自发布日施行。

篇2:工业建构筑物管理制度

政府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石油企业与国际化的大型石油企业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并且按照现有的发展模式我国石油企业与国际化大型石油企业的差距还有进一步拉大。因此政府应在我国石油国际化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现实情况是,我国石油工业基本上处于无指导,无规划,的状态,三大石油公司在总体上未形成合力,相互之间没有统一的发展战略,并且存在无序的竞争。

法律约束是维护一个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虽然当前有关石油工业的法律正在不断的制定和推出,但由于各种客观和主观上的原因,我国石油工业仍然缺乏完整的法律体系。这给我国石油工业的国际化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我国石油工业国际化的经营管理制度、外汇审批制度以及相关保险制度的缺陷等制度在客观上阻碍了我国石油工业国际化的进程。在国际合作上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石油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质,是经济发展所必须的,伴随着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对石油的需求不断增加,然而石油的供给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定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石油的供求矛盾。石油理所当然成为各国政治活动重要的博弈点,而且常常与国际环境和产油国国内政治经济环境紧密相连。中东的三次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这些无一能与石油脱掉联系。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目前中国所能得到的是:已经开采又被弃置的地区;高风险或战乱地区;新开采地区,如中亚、俄罗斯等。目前我国石油工业国际化的主要地区大多政局不稳,国际化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匮乏,因此,我国石油工业国际化面临巨大的政治经济风险。

石油工业的发展不能离开国际化的大背景,中国石油工业只有在全球的视野下才能获取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走出去”的战略是这种发展的必然,实行石油工业国际化符合石油工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然而石油工业国际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非在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我国的石油工业国际化还很不成熟,各种各样的问题依旧存在,为了更好地实施石油工业国际化,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建立包括目标体系、核心体系、关键体系和保障体系四大部分的石油工业国际化的构架。

1、目标体系―石油供应的安全

中国石油工业国际化的目标在于获得石油这种战略性资源,保证石油的供给,石油是工业的血液,也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行业。维护石油的安全供给是维护国家安定稳固的基石。在全球然为内实现石油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海外的石油生产和存储基地,加大我海外石油的利用力度,逐步提高我国石油的供给,维护石油供给的安全。只有以此为目标我国石油工业才能发展的更持久更健康。

2、核心体系一国际竞争力的培育

中国石油工业实现国际化的根本就在于国际竞争力的培育。在石油工业国际化进程中,我们缺乏资金、技术、人才,也缺乏进入国际市场的经验和网络,因此,我国石油工业继续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就必须培育石油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大对石油开采,提炼,加工,应用等相关科研技术的研究,提高石油工业的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与国际上大型石油企业和科研机构院校的联系,努力提高我国石油工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3、保障体系―政策软环境支持

我国石油发展的基础比较薄弱,在世界竞争过程中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然而石油又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除了自然资源的属性外,还与国家的政治,军事,外交密切相关,因此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作用的同时,还需要加强政府在其中的作用。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政策的扶植和保障上。国家的政策保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对石油工业的立法,建立完善的石油法律体系;提高石油的技术开发,加大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增加资金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努力向国际大的石油企业学习;国家要在外交层面积极为石油工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争取获取更多有利的发展成果。

篇3:工业建构筑物管理制度

1.洛阳作为工业城市的发展变迁史

1.1发展背景: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产业70%以上位于东南沿海地区,内地份额不超过30%,呈现畸形集中,国内分布严重不平衡现象,且技术设备落后,生产力低下。针对这一情况,“一五”期间国家出台了156个重大工业项目进行战略性调整,洛阳以其悠久的历史积累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被列入重点发展的中部城市,有6项156项目落户洛阳,洛阳一跃成为新中国的重工业基地。

1.2洛阳作为新兴工业城市的优势:首先在地理位置上,洛阳地处中原,山川纵横,西依秦岭,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有先天的国防地理优势。其次在自然环境和矿产资源方面,洛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势平缓,适于建设,且周边蕴含丰富矿产。其三,在交通和水利方面,洛阳北临陇海线和黄河,内部洛河、伊河、磁河、铁滦河、涧河、廛河等河流蜿蜒其间,属于北方少见的富水城市,十分利于工业企业的建设和发展。

1.3洛阳作为新兴工业城市的劣势: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洛阳城建制仅为县治,经济落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足;而且当时的洛阳城(今天洛阳老城区)周边地下存在大量的历史文物的遗址遗存,在该地域内的任何建设都是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大破坏。此外人口不足,据统计1952年洛阳城市人口仅为62 51 1人,不足以支撑庞大的工业企业的运转。

1.4“洛阳模式”的出炉:伴随156项目洛阳6个重大项目的选址,洛阳城市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她并未选择北京、西安等城市“单中心、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而是撇开老城,在距离老城8公里以外的涧河以西开辟工业新城,二者之间规划为未来的城市中心区(西工区),从而形成了以中州路为轴,东西绵延15公里,南北宽3公里的带型城市。既避免了对大量地下文物遗存的破坏,同时又充分利用利于工业生产建设的地势和河道优势。老城区作为传统文化区、涧西区是新兴工业区、中间的西工区是行政中心,三区各司其职,避免了因城市功能聚集造成的交通拥挤和混乱,同时由于城市南北宽度较小,距离自然生态环境都较近,因而城市的生态恢复力也很好。这就是城市规划史上著名的“洛阳模式”。(如图1)

2.“洛阳模式”中涧西工业区的空间结构

洛阳模式中,自涧河起,自东向西依次布置了洛阳铜加工厂、轴承厂、拖拉机厂、矿山机器厂、柴油机厂及最北端的热电厂,采用了“南宅北厂”的格局,自北向南按照工业区、绿化隔离带、居住区、商业区,科研教育区的排列方式建造工业新城,引来大量工业移民,形成了全新的洛阳涧西工业区。如图2所示.

3.工业遗产保护语景下的洛阳涧西工业区城市格局与城市肌理的整体保护问题

3.1当前工业遗产研究保护的大背景及洛阳工业街区保护现状:

近些年来,国内的工业遗产保护工作已逐步深入开展。作为新型文化遗产,2006年,国家文物局就将“工业遗产的保护”作为当年无锡论坛的主题。2010年11月5日,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正式成立,发表了《抢救工业遗产——关于中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的倡议书》,针对当前中国城市高速发展时期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进一步的工作要求和社会呼吁。

洛阳工业遗产保护问题聚焦了专家学者的关注,针对城市发展和工业街区保护过程中的矛盾和工业遗产被大肆拆改的情况,各方人士奔走呼号。其中前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教授对洛阳涧西工业区给予了高度评价:洛阳涧西工业遗产是我国重要的20世纪工业遗产。并指出:“洛阳工业遗产,应该成为新中国工业遗产的典范”。201 1年4月,以一拖、中铝洛铜等企业的厂房以及涧西区二号街坊、十号街坊、十一号街坊等为代表的洛阳涧西工业遗产街被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成为入选的30条街道中唯一的工业遗产街。

3.2工业遗产保护语景下的洛阳涧西工业区城市格局与城市肌理的整体性保护框架

近年来,城市高速发展,在狭隘的房地产经济利益驱动下,到处大拆大建。民生的改善和居住质量的提升理应被提到重要高度,但缺乏对城市历史和文化认知理性的开发建设,造成大量工业遗存被拆除,城市肌理被严重破坏,积淀了半个世纪的城市记忆,城市特色转眼间夷为平地。

《下塔吉尔宪章》中工业遗产的定义为:工业文明的遗存,他们具有历史的、科技的、社会的、建筑的或科学的价值。这些遗存包括建筑、机械、车间、工厂、选矿和冶炼的矿场和矿区、货栈仓库、能源生产、输送和利用的场所,运输及基础设施,以及与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如住宅、宗教和教育设施等。洛阳涧西工业区从城市格局到单体建筑,有着深层的和历史的联系,是一个整体,既包括物质层面的,譬如城市形态、城市肌理、历史风貌的建筑、景观等等,也包括非物质层面的如社会联系、工业情感、内在语言、历史记忆等。因此,有必要建立整体的、系统的保护框架。

3.3基于物质层面的洛阳涧西工业区工业遗产整体保护理论框架

首先,应强调的是城市格局和城市肌理,保护与发展建设都应在此约束下进行,明确和深层次的城市格局和城市肌理研究要先行,从而为城市发展建设提供既定约束条件。

第二,基于上述整体性的工业遗产的普查和测绘和记录工作的开展与价值的界定是保护利用的前提。

第三,洛阳涧西工业区工业遗产“点、线、面”的重点保护。最大的“面”是涧西工业区的整体风貌,进而是历经时代变迁,大量现存的历史风貌建筑组群,其建筑单体、组群、院落布局是重点,目前大面积的工业厂房、现存较为完整的街坊是构成此项的主体;道路景观遗产不容被忽视,横贯洛阳涧西工业区的四条道路建设路、中州西路、景华路和西苑路是形成城市带状格局的骨架和基础,连接起各个厂矿,其道路、绿化以及沿街立面构成了涧西工业区工业遗产保护的“线”;散落分布在此片区的历史建筑单体、景观广场、雕塑等则如星辰般,是洛阳涧西工业区工业遗产的“点”。

第四,基于类型的分别研究,包括工业建筑(狭义)、能源设施、水利设施、住宅、居住区、广场、道路、棕地等。

第五,基于工业遗产区整体性保护的城市发展规划或法规的建立。

第六,保护与利用模式的研究。

工业遗产与工业遗产保护区的保护是要保护工业遗存的整体性格局、工艺、风貌等,但重在工业遗产的适宜性再利用,避免“福尔马林”式的被动式保护,激活城市,升级社区,使之成为居者乐居,旅者愿来,公众珍爱的城市“明珠”,仅仅单纯的保护是做不到的,有赖于文化产业的策略和适宜性的利用开发。

3.4基于非物质层面的洛阳涧西工业区工业遗产保护理论框架

第一,工业史的研究,包括地区工业的发展史和工业技术史。洛阳工业区是中国“一五”时期苏联援建的“奠定中国现代工业基础”的156项目最集中的工业区之一,所涉及的拖拉机制造、柴油机制造、矿上机械的生产、轴承的研发,有色金属的冶炼加工等对新中国的工业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其中涉及的工业技术、工艺、设备等技术史的研究有待挖掘整理。

第二,企业厂史的研究,包括厂史、厂志、企业内部刊物、报纸、成就、人物、大事的记载等。

第三,中苏文化技术交流史的研究。“一五”期间的这些厂矿的建设多数是在中苏友好时期苏联援建下建成投产的,是中苏文化交流的见证,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第四,工业区社会组成、内在结构的研究。如上所述,建国初期的洛阳人口是不具备足以支撑如此众多厂矿、企业建设生产的,但在1952-1958短短的六年时间里,洛阳人口从62511人激增到391263人,其重要原因是伴随工业区建立从全国各地大量迁入的工业移民,在相对独立的工业区大量外来移民的长期聚居形成了新的社会结构,社会语言和内在文化关联,是洛阳涧西工业区工业遗产非物质层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关于目前洛阳涧西工业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经济性研究和旅游开发、文化产业的研究等。

综上,洛阳涧西工业区工业遗产保护工作任重道远,目前,所有厂矿仍在正常运转,应对其内部厂区、工业建筑进行预防性普查、记录、保护;居住区则面临尴尬的境地,不少房屋年久失修,有的已接近甚是超过了设计使用年限,居民的基本生存环境恶劣,历史风貌的保护和民生的改善如何取得平衡是下一步工作的关键;科研院所、公共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应该被整体而系统的研究和规划。

摘要:本文整理了洛阳在建国初期作为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概况,分析了涧西工业区的城市空间结构,旨在说明涧西工业区城市结构、城市肌理与工业遗产保护的整体性,从而建立洛阳涧西工业区工业遗产整体保护理论框架。

关键词:洛阳,工业遗产保护,理论框架

参考文献

[1].刘伯英,冯钟平:《城市工业用地更新与工业遗产保护》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9.10

[2].朱文一,刘伯英:《中国工业建筑遗产调查、研究与保护》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2011.11

[3].赵金绍:《洛阳经济与洛阳文化》中州古籍出版社郑州2001

[4].吴姜萍,朱光亚建筑遗产的预防性保护研究初探《建筑学报》2012.6

[5].相睿,周小棣:近现代重要史迹的“事件性”特性与“完整性”评估《建筑学报》2008,12

[6].杨如萍,扬晋毅,钟庆伦:“洛阳模式”述评:城市规划与大遗址保护的经验与教训《建筑学报》2006.12

[7].孙艳,乔峰洛阳城市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策略性研究《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05

[8].丁一平1953-1966工业移民与洛阳城市的社会变迁,河北师范大学2007博士论文豆丁网

[9].洛阳市1958年城镇人口统计表洛阳市第一档案馆,全宗4

篇4:现代工业建筑物结构设计优化分析

关键词: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

1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中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1钢结构与工艺设计的协调性

很多工业建筑的钢结构设计质量相对较差,主要体现在钢支架的分布不合理、墙体的规格参数不满足标准要求等。钢结构的建筑包括很多方面,设计者需要根据企业的使用需求来进行合理的结构选择,对于一些相对较大的结构需要采用合理的网架结构从而能够更好的减少建筑整体的压力。另外,在结构的选择上也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材料来实现支撑结构,这也是降低建筑压力的重要措施。如无缝钢管有着很好的空截面,在进行输送流体时可用作管道;钢管和轻钢等相比,强度相对较弱,但是其质量相对较低,稳定性相对较好。所以,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考虑设计的工艺需求。对于整体的结构设计,在方案选择中就要广泛的选择,同时多了解工艺的布置,明确工艺使用的具体条件,从而能够减少施工中出现的不必要的问题。

1.2影响结构计算的因素多

结构设计的结构计算是一项重要的步骤,大多数的设计者都会采用计算结果来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对结构设计的合理性进行判断。而影响结构计算的因素相对较多,其结果也直接关系着施工工艺的荷载问题,对于整个结构设计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就要全面的进行综合考虑,把影响结构计算的因素全面的考虑在内。另外,很多建筑的设计构件都能够达到使用的需求,但是很多问题都出现在节点上,在发生外界干扰时,这些节点很容易发生问题,不能够承担起高符合的作用,而建筑的梁柱中心线通常都是不重合的,这样对节点的压力也相对较大,从而使整体的性能受到影响,所以,对于这些额外的影响因素应当格外的注意。

1.3建筑的防火设计问题

钢结构的工业建筑在防火的能力方面相对较差,钢材在受热的过程中,其抗拉的强度会逐渐降低,从而出现变形的现象。而在温度过高时,钢材的强度就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逐渐的软化,从而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导致建筑发生坍塌。所以,我們一方面要意识到钢结构工业建筑防火能力差的特点,同时还要明确钢结构的耐火要求。当前,钢结构的建筑通常都会在钢结构材料中加入防火的涂料来作为防火的保护措施,在发生火灾时,这些涂料能够为钢结构提供一层隔热膜,从而加强钢结构的抗热能力,也能够更好的满足国家的相关规范要求。

2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分析

2.1满足工业建筑结构安全性能、设备布局及人员通路需求

现代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理论指出,设计优化的主要目标是在保障建筑安全、技术可行、配合并促进建筑设计的前提下,通过优化工作实现最经济的工业建筑投资预期效果。根据工业建筑物的使用特点及设计特点,优化工作需要从每一个环节及步骤的分析入手,深入挖掘。但是,在优化过程中不能以牺牲结构安全度及抗震性来实现经济效益。设计师需要通过对工业建筑投资建设的目的进行深入掌握,以实质内涵的理解及灵活的优化方法为基础,实现优化目的。优秀的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是美观与实用、经济与质量相结合的系统工作,以满足工业建筑结构安全性能、设备布局及人员通路需求为基础的活动。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活动以设计方案为基础,以工艺需求及设备布局为重点,实现工业建筑物内部生产及管理活动的需求。

2.2建立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模型,提高优化质量

为了实现科学的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工作,在优化工作开展前应建立结构设计优化模型。从诸多变量参数中选出重点参数,并建立函数模型,以此为基础实现最佳优化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应首先确定各种变量是重点,针对影响工业建筑结构设计的重点确定模型中参数内容。其次,选定函数模型及优化方向,以此使各类约束性条件符合既定标准,满足优化工作需求。

2.3建立完善的优化管理体系,保障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质量

在目前的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中,由于优化活动缺乏统一的指导、缺乏具体的管理,常会造成优化质量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因此,现代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且该体系具有动态完善性。通过对管理体系的实时评测,及时掌握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对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以此实现管理目标。另外,对相关的岗位工作人员也应采取相应的管理方式,以岗位职责的不断完善,指导设计优化人员的具体工作,实现对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质量管理目标。

3工业建筑设计优化举例

3.1电厂煤斗

煤斗属于大型设备,具有体积大、高度高的特点,会产生水平地震作用。对其支承构件造成的附加弯矩、扭矩等内力,则需要相应的计算补偿其附加内力。具体做法为:在设备重心位置增加设置支承结构,降低附加内力;在支承梁杆轴心垂直的方向增设梁结构,使支承梁的扭矩转成为作用于梁上的弯矩。而梁的抗弯能力是非常强的,从而使危险转移;支承结构抗扭配筋加强,楼板强度加强。

3.2磨煤机隔振

火电厂的发电离不开将煤炭作为燃料,磨煤机是重要的设备工具。振动程度较大会干扰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尤其是配电装置和发电机组所在的控制室。为了解决这些外界干扰问题,弹性支承系统应运而生。该系统隔振能力较好,使用弹簧隔振器来消除振动的影响效果明显。通过实际证明,磨煤机基础采用弹簧隔振系统后,与常规块式基础相比具有许多优势。

(1)采用弹簧隔振系统后,磨煤机基础台座的体积或重量大约只有常规基础块的一半,因而减小了占地空间,有利于工艺布置。

(2)采用弹簧隔振系统后,减小了磨煤机产生的振动,减小了磨煤机对周围建筑及工作人员的振动影响,不会有明显的振动传递到主建筑上。基础的隔振效率可达到90%以上,并可降低噪声。另外,由振动引起的锅炉及锅炉内衬的损坏和由于振动而造成的火力发电厂的运行事故也可以避免。

(3)由于磨煤机基础台座与锅炉房建筑结构分离,磨煤机基础的施工相对独立,并有很大的灵活性。磨煤机基础的施工可以交叉进行,可以缩短施工周期。

(4)简化磨煤机的调平,其基础沉降可以通过弹簧隔振器得到调平。

(5)采用弹簧隔振系统后,磨煤机本身所受的动荷载很小,降低了磨煤机的磨损,使磨煤机的运行可靠性提高,同时还可以延长磨煤机的使用寿命,延长磨煤机的大修周期。

(6)与常规基础相比,采用弹簧隔振系统后,磨煤机基础的振动具有可控性。采用弹簧隔振基础后,传到基础下面的荷载较小,因而可以减少地基基础的处理费用。

3.3吊车水平载荷

很多工厂的生产都需要吊车运送沉重的货物,吊车载荷分为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SAP2000在结构分析中能够将吊车的水平载荷以等效静载荷的形式施加在排架柱上,竖直载荷则通过移动静载荷方式施加。具体步骤为:纵向水平载荷的标准值确立;横向水平载荷的标准值确立;吊车水平载荷施加;吊车竖向载荷施加;吊车载荷输入。SAP2000中的桥梁模块能够对吊车载荷结构进行整体优化,减少数据计算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完成优化的设计需要。

参考文献

[1]SAP2000 中文版使用指南(第二版)[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篇5:工业建构筑物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房屋建筑物(构筑物)固定资产的管理,保持房屋建筑物(构筑物)的完好状态,做到随坏随修,使房屋建筑物(构筑物)长久耐用,做到帐、物统一,规定如下:

1基建办为房屋建筑物(构筑物)资产管理的一级单位,各分厂为二级管理单位。

2各分厂要设兼职房屋建筑物(构筑物)管理员,负责对本单位的房屋建筑物固定资产建立台帐,逐一登记,做到帐、物相符。并将台帐报基建办一份,基建办建立总台帐,每年与各分厂核对一次台帐。

3各分厂要每年进行一次房屋建筑物(构筑物)自查,基建办组织一次普查。

4各分厂在每年10月份前对第二年需要修建、改建和新建的房屋建筑物计划上报基建办,由基建办统一整理上报公司批复。

5房屋建筑物(构筑物)的转固移交前,要严格履行工程验收程序。移交时要规范填写房屋建筑物(构筑物)转固单(见附件)。

转固移交资料包括工程验收手续、转固移交单,同时上述单据必须严格执行签审程序。转固移交资料一式两份,基建办留存归档一份,财务部转固定资产用一份。转固移交资料作为工程转固的唯一凭据。

6各分厂对自己的房屋建筑物(构筑物)固定资产要加强管理,确需拆、改、扩建的建筑工程,确定实施前将相关资料上报基建办,按工程项目管理制度流程进行。

7公司本部房屋建筑物(构筑物)的维修工作由基建办统一管理,凡是需要维修的单位要提出申请,经基建办确认后,由基建办统一组织维修。

8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基建办批准,不能擅自新建、改建、扩建、拆除建筑物。凡是需要报废的房屋建筑物(构筑物),各分厂要写报废申请报基建办,经基建办组织鉴定批准后方可报废,并规范填写房屋建筑物(构筑物)报废单。报废手续包括批准后的报废申请和报废单,该资料作为财务报废房屋建筑物(构筑物)的唯一凭据。

9对破坏和损坏建筑物的行为,基建办经查实后行进行处罚:一般性损坏,罚款200-2000元;未经基建办备案批准私拆、私建建筑物,罚款2000-10000元;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的经公司办公会批准,按公司相关规定执行;特殊情况根据损坏程度另作规定。罚款若不能核实到个人的,由本单位负责。

10本规定由基建办负责解释。11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篇6:宪法宣誓制度建构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如果仪式不具有一定程度的神圣性,它就不可能存在。这种“信仰”活动促使人将对于法律的正当性预设逐步落实为法律生活的现实,逼使实然不断接近法律的应然理想状态。从而,法律由此获得,或者说,最终被赋予普遍有效性与“合法性”。[1]法信仰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只有承载于一定的实体才能取得普遍的意义。正如宗教信仰的对象是神灵而其载体却是宗教经典一样,人们对法律价值的信仰只有以“法律”为载体才能具有普遍的意义。[2]作为法律体系金字塔顶端的宪法,其所承载的法治价值,所凝聚的社会共识,特殊的地位与效力位阶,需要在进行宪法宣誓的制度构建时更强调审慎性,以求更好的弘扬宪法精神。孙中山曾指出:“今世界文明法治之国,莫不以宣誓为法治之根本手续。”下面结合域外经验和我国实践对这一制度加以完善。

一、域外经验

多数国家将举行宣誓仪式作为宣誓者开始执行职务的必要条件,因而一般都规定宣誓应在宣誓者开始执行职务之前或者就职时进行。如挪威宪法规定,国王执政时,应立即向挪威议会宣誓;新加坡宪法规定,任何议会议员在议会宣誓之前,不得在议会中参加任何有关立法的议事活动。约旦国王即位时,必须在国民议会会议上,宣誓尊重和奉行宪法并忠于国家。也有的国家需要在法院或法官面前进行宣誓,如美国总统宣誓就职时,通常由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担任总统就职大典的见证人。

参考其他国家的宣誓制度建设,各国宣誓制度都以效忠宪法为主要内容。宪法本身也会在很多国家领导人在就职仪式上出现,乌克兰的总统就职宣誓时需要手按宪法外,美洲国家如委内瑞拉等国家的总统也需要手拿宪法。还有部分国家领导人虽然不拿宪法,但会向宪法宣誓效忠,这些国家如阿富汗、埃及、巴拉圭总统就职宣誓时会表示遵守宪法等法律。

(一)美国 美国宪法规定,除总统当选后执行职务前必须宣誓外,国会的参议员和众议员、各州议会议员以及联邦和各州所有行政和司法官员,都应当宣誓拥护宪法。

美国总统就职时一般手按《圣经》,美国宪法第2条第1款对誓词作出规定:“我谨庄严宣誓(或郑重声明),我必忠实执行合众国总统职务,竭尽全力,恪守、维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

(二)俄罗斯

俄罗斯总统的就职宣誓词是由俄罗斯联邦宪法第四章做出规定:“我以俄罗斯联邦全权总统的名义宣誓,尊重和保护人类与公民的权力和自由,遵守俄罗斯联邦宪法,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安全和领土完整,忠实地为人民服务。”2012年5月7日,普京开始他第三个总统任期。就职典礼在俄罗斯宪法法院院长佐尔金主持下进行,普京将把手放在一本特制的宪法上宣誓。宣誓被视为新总统正式就职的时刻。

[1][2]**:《法律信仰的中国语境》,载《法制日报》,2003年10月16日。

**:《法律信仰———中国语境及其意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8页。

二、我国的制度设计

十八届四中全会所通过的《决定》中第二部分,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之下,所强调的宪法实施,更侧重从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地位这一方面,宪法作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决定》文本中对于宪法宣誓制度的表述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仅对宪法宣誓的主体和对象作出了规定,对于宪法宣誓的主持机构、参与人、时间、地点、形式、内容等并未明确。

其他国家的宣誓制度,一如上文中的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其宣誓制度早经宪法确认,载入文本,或者在不成文宪法国家,宪法宣誓制度一般是通过宪法惯例予以确立的,均相对成熟;而我国的宪法宣誓制度亟需建立规范,对于将其纳入宪法,以修正案的形式予以确立的观点,笔者认为,修宪成本过高,作为一项亟待确立的制度,以修宪作为纽带不利于宪法的稳定性;对于将其以附件形式增加在《选举法》后的观点,笔者认为不妥,由于《选举法》仅就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选举作出规定,并未涉及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的选举及任命,因此,还是和“宪法日”一样,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的形式公布比较恰当。

宣誓制度从历史走向现实,早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之前,我国各地有各种宣誓实践,但存在以下问题:宣誓的主体不仅包括各类公务人员,如国家主席、总理、人大代表、法官、检察官等,也包括非公务人员,如律师、教师、医生等等。宣誓人员有的来自于政府机关,也有的来自于社会的各行各业,由于没有统一的制度规定,使得这些宣誓活动并不具有权威性和规范性,缺乏社会其他人员的认可和监督;由于宪法宣誓并未正式被写入宪法或法律中,缺乏相应的规范依据,各地举行的宣誓活动或者是出于当地政府或相关单位的要求,或者是作为一种政府宣传活动而进行的,具有较大的自发性和随意性;各地的宣誓活动仪式五花八门,使得宣誓活动丧失了本身的庄严和神圣使命感。另外,由于形式各异,导致参照标准也无从谈起,对于不宣誓或者违背宣誓之后的责任追究自更不必说。因此,规范仪式将宪法宣誓活动进行相对统一的制度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

现有的制度规范中,中央法规司法解释中有28份文件中包涵“宣誓”条款,但更多地只是出现“宣誓”这一词语,没有涉及详细的规定。其中,仅《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及随后公布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有关人员就职宣誓事宜的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关于澳门特别行政区有关人员就职宣誓事宜的决定》,但规定相对宽泛,仅对誓词、监誓等内容作了规定,对于宣誓场所、领誓人等缺乏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宣誓规定(试行)》的通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宣誓规定(试行)》的通知中,对于检察官、法官的就职宣誓作出比较完整的制度规定。对于规范我国宪法宣誓制度有一定指导意义。地方性法规中有67份文件包涵“宣誓”条款,具体涉及“宪法宣誓”内容的文件也只是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之后通过的,内容也与《决定》保持一致,没有作出进一步的明确和细化。[3]

在君主立宪制国家,宪法规定的宣誓内容大都体现君主的义务或责任。在共 [3]文中数据来自北大法宝,2015年3月14日访问。

和制下,民主、共和、宪政已成为这一政体的内涵。建立健全我国的宪法宣誓制度正是实现宪法价值中人民主权和宪政秩序两大价值的重要途径。同时,对于完善各级人大的监督权以及更加激发公民对于公职人员的了解和监督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的时机已经成熟,使其“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已成当务之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应将其视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容之一,对于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宪法实施有积极意义。

借鉴国外经验,宪法宣誓作为一项具有崇高性和神圣性的制度,赋予高级效力予以规范;同时,根据我国《宪法》中的政体特色以及《决定》文本,参考已有的地方性经验,进行制度设计:

(一)宣誓的主体

根据《决定》,宣誓主体: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结合我国《宪法》规定,宣誓主体可以包括下列人员:国家主席、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国务院总理及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中央军委主席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和委员;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人员,包括省长副省长、自治区主席副主席、市长副市长、自治州州长副州长、县长副县长、镇长副镇长、乡长副乡长;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法院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和专门检察院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

(二)宣誓的形式

宣誓形式通常为口头表述,但有的国家采用口头与书面相结合,有的采用书面形式,有的用对话问答形式,采用对话问答形式有哥斯达黎加[4]、墨西哥[5]。中国的各种宣誓多采用口头形式,如入党宣誓、入团宣誓,各地规定的宣誓形式也多为口头形式,有些地方还规定签名环节,要求口头宣誓后在书面誓言上签字存档。中国宪法宣誓可采用多数国家通行的宪法宣誓形式,即口头宣誓,但因对话形式的宣誓缺乏制度基础,故不宜采用对话式。入党宣誓、入团宣誓多为领誓制度,宪法宣誓也可以采用领誓制度,更传递出庄严性,可由人大及其常委会指定选举或任命的级别最高者领誓,其他国家工作人员一起宣誓。

(三)宣誓的程序

我国采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政权组织形式,国家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都由人民代表机关选出,对人民代表机关负责,受其监督。我国的宪法宣誓应当在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会议上进行。在人民代表大会会召开期间,向全体人民代表宣誓;在闭会期间,向人大常委会宣誓。

[4]《哥斯达黎加共和国宪法》第11条:政府官员仅为权力之受托人,不得窃篡法律所未授予之权力。政府官员必须宣誓遵守宪法与法律。第137条:总统和副总统应在议会前宣誓;但如不能在议会前宣誓时则应在最高法院前宣誓。第194条:公共官员必须依本宪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宣誓,誓文如下:“您谨向上帝宣誓,向祖国保证,遵守和捍卫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并忠实地履行您的职责?是的,我宣誓。如确如您所发誓的,上帝将保佑您,若否,上帝和祖国会谴责您。” [5]《墨西哥合众国政治宪法》第97条第5款:最高法院每位法官就任时需向参议院宣誓,参议院闭会期间向常务委员会宣誓,宣誓方式如下:

参议院议长(或常务委员会主席):“你们宣誓一切为了联邦的福利和繁荣,忠诚爱国地履行赋予你们的全国最高法院法官职务,遵守和监督遵守墨西哥合众国宪法和据此制定的各项法律吗?”

法官:“是的,我宣誓”。

议长(或主席):“如果你们不这样作,国家将追究你们的责任。”

巡回法官和区审判官向最高法院或法律规定的当局宣誓。

对于宣誓主持人和领誓人,应当选择对宣誓人有领导监督职责的人员,以显示宣誓仪式的严肃性和庄重感,更坚强宣誓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体而言,新当选的国家主席、副主席的宪法宣誓程序,应当分别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主持下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进行宣誓。新当选的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等国务院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人员,应当在总理、各级政府正职行政首长的带领下,向全国人大或地方各级人大集体宣誓。新当选的法院院长和检察院检察长的宣誓,应当分别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或本级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主持下,向全国人大或本级人大宣誓。其余法官和检察官的宣誓,可以分别在本级人民法院院长或副院长、人民检察长或副检察长的带领下向本级人大常委会宣誓。监誓人由人大及其常委会指派工作人员,考虑到政治协商会议和人民代表大会同时召开,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邀请部分政协委员为见证人。[6]

宪法宣誓应该设置固定的程序,以增强其严肃性。具体程序可参考如下:宣誓仪式由主持人宣布开始;程序开始后现场所有人员起立,奏唱国歌,升国旗(可视会场条件而定);宣誓者应当穿着庄重,立正姿势,右手握拳上举,左手放在宪法文本上,面向国徽和国旗宣誓;宣读誓词时,由一人在前逐句领读誓词,宣誓者高声复诵;宣誓结束后,宣誓人在誓词上签名,分别送交全国人大和地方人

[7]大存档,相应地各机构应当为此建立宣誓人誓词档案保管制度。宣誓时,宣誓主体手持宪法文本,向选举或任命自己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宣誓,意在表示向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手持宪法文本,意在表示自己的权力来自人民。

对于宣誓活动可以安排公民有序参与,同时通过电视网络广播等媒体进行公开宣传,一方面提升公民对于宣誓人的了解,更好行使监督权;另一方面也对宣誓人形成情境压力[8],使其从内心有效约束行为。

(四)宣誓的内容

宣誓是一件神圣的事情,誓词应当庄重规范。誓词可以根据宣誓的主体而定,但所有的宣誓者的誓词应当有效忠对象、履行职责、服务意识和宣誓责任,具体可以包括忠于宪法,遵守法律和忠于人民,尽忠职守,廉洁奉公等内容。其中,国家主席,副主席应当强调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除此而外,应当还有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利益的内容。全国人大委员长、副委员长等全国人大代表,以及地方各级人大主任副主任和代表则应当强调代表人民,谋求人民利益,法官的誓词则应当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独立审判的内容,检察官的誓词则应当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独立检察的内容。政府官员应当突出执政为民,接受选民监督等内容。

具体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到主体的特殊性,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又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等有宗教信仰的国家工作人员,需要考虑宪法宣誓与其宗教信仰间的关系。

(五)宣誓的责任

新加坡宪法第45条规定:“任何议会议员在宣读并签署效忠誓词以前,不得在议会中参加任何有关立法的议事活动。”爱尔兰宪法第34条第5款有关规定: [6][7]刘连泰、周雨:《宪法宣誓制度的“名”与“实”》,载《浙江社会科学》,2015年2月。王禹:《建议建立我国的宪法宣誓制度》,载《民主与科学》,2004年第1期。[8]社会心理学理论用自我价值定向理论分析态度和行为的关系:人们的实际行为受制于内部准备状态的态度和外部的情境压力。行为这二者构成函数:行为=态度x情境,或B=f(A,S)。参见金盛华、张杰:《当代社会心理学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不愿意作宣誓忠于宪法的法官,均已视为已辞去职务。[9]

在进行制度设计时,是否还应补充宣誓不成立(无效)或者违反誓言(失信)的追责机制?值得思考。有的观点认为,不设立责任机制,宪法宣誓易于流于形式化和表面化,誓词的作用也仅停留在纸面上而缺乏约束力。因此,应当在设定宪法宣誓制度时增加相应的程序瑕疵及责任条款。

笔者认为,对于宣誓程序,在程序出现瑕疵,如就职未宣誓,或者宣誓过程中出现程序错误,主要表现有缺席(不宣誓)、口误(宣誓错误)等形式上的错误。这样的失误,并不代表宣誓者实质性的错误,因此可以在宣誓制度的内容中明确宣誓者应当在发生失误的第二日内重新补行宣誓程序来弥补这一错误,加以补正。

对于宣誓失信的责任追究,主要是指宣誓人员宣誓就职之后,在工作或生活中违背了当初宣誓的誓词所规定的内容,没有信守承诺所应当承担的责任。笔者认为,宣誓失信主要表现的贪污腐败、徇私枉法等等实质性错误,这些完全可以通过我国现行法律体系进行责任认定和追惩,不必另设制度加以规定。况且宪法宣誓更多的是在心理上对于宣誓人进行道德约束,其制度能力有限。有的观点认为在追究宣誓者失信的责任时可以考虑采取政治问责方式,如向公众道歉、弹劾[10]等,最后真正约束宣誓人的惩罚机制还需依赖相关制度和规范予以落实。

三、宪法宣誓对宪法实施的意义

蔡定剑教授在其论文《宪法实施的概念与宪法施行之道》中提出了认识和分析宪法实施内涵可以把握的“三个层面”。即宪法实施在宏观层面上的概念是宪法保障和宪法实施;在中观层面的概念是宪法监督和宪法适用;在微观层面上或

[11]宪法实施操作层面上的概念是违宪审查(司法审查)和宪法诉讼。特别是蔡教授还就“宏观层面”的宪法实施给出了一个逻辑非常严密的“定义”,也就是:“宪法实施是相对宪法制定而言的概念,是指把宪法文本转变为现实制度的一套理论、观念、制度和机制。宪法实施是很广义、宽泛宏观意义上的概念,它包括通过立法使宪法法律化,行政机关执行宪法,司法机关司行宪法等"宪法实施的具体机制包括宪法监督及宪法解释,或者是违宪审查和宪法诉讼等,宪法实施与宪法保障制度相佐。”但蔡教授也意识到“由于这一概念过于概括和宽泛,使之只能作为概念表达意义,难以作为制度进行操作。”[12] 田赞在《试论我国宪法实施现状、成因及对策》一文中尖锐地指出: 我国宪法的实施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 宪法不能进入诉讼;宪法监督制度名不副实。究其原因,主要有三: 公民宪法意识淡薄;宪法功能政治化;宪法价值虚无化。[13] [9]《爱尔兰宪法》第34条第5款:

(一)任何人依本宪法被任命为法官,均须作出并签署下述声明:

“我在全能的上帝面前,庄严而真诚地保证并声明,我将忠于职守,尽智竭力,履行首席法官(各人职务视具体情况而定)职务,而对任何人无惧无袒,无爱无恶;我将拥护宪法和法律。愿上帝指引、护佑。”

(二)首席法官须在总统面前作出和签署这一声明;最高法院的其余每位法官、高级法院法官和所有其他法院的法官,应于公开法庭,在首席法官或最高法院资深法官面前,作出和签署这一声明。

(三)任何法官在就任其职务前,均须在任命后十天内,或在总统确定的较此为迟的日期,作出并签署这一声明。

(四)任何拒绝或忽略作出上述声明的法官,均被视为业已辞去其职务。[10]段珊珊:《公务员宪法宣誓制度研究》 [D].湖南:中南大学法学院,2012。[11]蔡定剑:《宪法实施的概念与宪法施行之道》,载《中国法学》,2004年第1期。[12]同注11。[13]田赞:《试论我国宪法实施现状成因及对策》,载《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1期。

宪法实施作为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广义上涉及法律制定、法律执行、司法行为和守法行为,狭义上仅指违宪审查。宪法的特殊性决定宪法实施对象不能仅限于宪法文本,事实证明,将宪法实施概念完全囿于宪法文本的框架内来理解,在宪法实践中就无法发挥宪法价值的指引作用,特别是一些重要的宪法原则对人们行为的规范指引作用就会被忽视。宪法文本从理论上来看,是宪法价值的体现,但是,限于具体特定的政治环境和时代背景,任何国家的宪法文本都不可能完全体现理想化的宪法价值的要求,所以,如果在宪法实践中能够超越宪法文本直接运用更好的宪法价值来指导人们的行为,就应当毫不迟疑地来弘扬宪法价值。[14]

而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有利于带动其他国家机关共同推进宪法实施,加强宪法监督,“通过仪式性操演实现权力的生产和再生产,将国家信念、民族情感和社会文化汇聚成一种极具影响力的宏大政治秩序,并在变动着的复杂传播过程中,为政治合法性的多重建构提供了广泛而高效的认同”。[15]

在人类由蒙昧人、野蛮人向文明人的发展过程中,信仰一直体现为人类最稳固的本性之一。[16]对于一般的法律之治的向往,即对于公平、正义的基本价值和规则的追求,对于公正而合理的人间秩序呼唤,与法律之治的基本理念恰恰符合,心心相映,从而在更深层次上说明了对于法的信仰乃是一般的人类精神,是此刻中国民众的更深层次的心理状态。[17] 我们承认宪法的有效实施需要依赖其他相关配套制度的保障。如高效的宪法解释机制与有力的宪法监督机制。但机制、程序与措施能否真正有效运转,不仅仅取决于国家机构维护宪法、遵守宪法的行为,更取决于宪法是否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深厚的精神文化,与社会民众是否真正将宪法奉为共同体生活的最高规范,取决于人民是否愿意真正守护宪法、拥护宪法、践行宪法,让宪法成为价值判断与行动选择的主要依据,成为全社会的共识。[18]宪法宣誓作为一项仪式设计,更多的侧重激发人们的法律热情和宪法意识,为宪法实施提供内在助推力量。宪法宣誓仪式打开了信仰宪法的通道,作为担任重要公职的门槛性要求,体现并表达了宣誓主体及其他公民对宪法的信仰,是宪法实施的重要部分。[19]

因此,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对于增强宪法权威、弘扬宪法精神,强化公职人员的内心认同,培植公民法治信仰,凝聚全社会共识,更好的推动宪法实施进而建设法治国家有积极意义。

[14][15]莫纪宏:《宪法实施状况的评价方法及其影响》,载《中国法学》,2012年第4期。王海洲:《作为媒介景观的政治仪式:国庆阅兵(1949-2009)的政治传播学研究》,载《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年第4期。[16]冯天策:《信仰———人类的精神家园》,济南出版社,2000年版。[17]同注2。[18]王旭:《宪法凝聚共识——从设立国家宪法日谈起》,载《求是》,2014年第24期。[19]同注6。

参考文献

1、**:《法律信仰———中国语境及其意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蔡定剑:《宪法实施的概念与宪法施行之道》,载《中国法学》,2004年第1期。

3、**:《法律信仰的中国语境》,载《法制日报》,2003年10月16日。

4、刘连泰、周雨:《宪法宣誓制度的“名”与“实”》,载《浙江社会科学》,2015年2月。

5、王禹:《建议建立我国的宪法宣誓制度》,载《民主与科学》,2004年第1期。

6、金盛华、张杰:《当代社会心理学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7、段珊珊:《公务员宪法宣誓制度研究》 [D].湖南:中南大学法学院,2012。

8、田赞:《试论我国宪法实施现状成因及对策》,载《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1期。

9、莫纪宏:《宪法实施状况的评价方法及其影响》,载《中国法学》,2012年第4期。

10、王海洲:《作为媒介景观的政治仪式:国庆阅兵(1949-2009)的政治传播学研究》,载《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年第4期。

11、冯天策:《信仰———人类的精神家园》,济南出版社,2000年版。

上一篇: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章二次函数》单元复习试题下一篇:校园,你让我留恋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