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学概述

2024-05-03

唐文学概述(精选2篇)

篇1:唐文学概述

第四编 唐代文学

教学内容

主要介绍唐代文学发展的概况。

唐代文学全面繁荣的原因包括客观的社会原因和文学本身发展的原因两个方面。唐代文学一般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发展时期。初唐是唐文学繁荣的过渡时期,主要进行诗风的革新运动。盛唐时期诗歌达到繁荣的顶峰,出现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更有李白、杜甫双峰并峙。中唐是唐代文学的又一高潮时期。出现两大文艺运动: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和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古文运动。诗坛流派众多,传奇创作达到成熟和鼎盛阶段。晚唐文学有所衰落,但出现了李商隐、杜牧这两位杰出的诗人。此期小品文也很有成就。

五代十国时期,开始流行新的诗歌形式--词。温庭筠和李煜是晚唐五代成就最高的词人。

第一单元 初唐盛唐诗歌

(一)本单元教学目标

1什么是“初唐四杰”;“初唐四杰”的诗歌特点; 2.什么是边塞诗派,什么是山水田园诗派; 3.赏析《春江花月夜》;

4.陈子昂的诗歌革新理论及其诗歌成就。2.比较高岑边塞诗之异同。3.比较王孟山水田园诗之异同。

(二)知识点和教学内容 1.“初唐四杰”及其诗歌。2.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评析。

3.陈子昂的革新理论和诗歌创作《登幽州台歌》。4.盛唐边塞诗和山水田园诗兴盛的原因。5.高适的生平概况。6.岑参的生平概况。

7.王维的生平、思想及诗歌创作《山居秋暝》。8.孟浩然与盛唐其他诗人的诗歌创作。9.高适《燕歌行》。

第二单元 李白与杜甫

(一)本单元教学目标 1.李白的思想性格。

2.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精神的主要特征。3.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4.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5.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6.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7.背诵积累李白和杜甫的部分选诗。

(二)知识点和教学内容

李白是继屈原后的又一座浪漫主义高峰,是时代哺育出来的歌手。重点讲授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和艺术成就。1.李白的生平及思想。2.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

3.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4.李白的诗作:《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子夜吴歌》

5.杜甫的生平和思想。6.杜诗的思想内容。

7.杜诗的艺术成就。

8.杜甫的诗作:《望岳》《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

第三单元 中唐晚唐诗歌

(一)本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韩孟诗派及其诗歌主张

2.分析韩愈、孟郊、李贺等人诗歌的艺术特点 3.掌握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诗歌风貌 4.试述“小李杜”不同的诗歌风格 5.分析掌握晚唐诗歌的特点。

(二)知识点和教学内容

中唐诗是唐诗的又一个高潮,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贞元前处于创作萧条不振的时期,贞元元和年间又出现新的繁荣局面。中唐时期诗歌流派众多,主要讲授上述诗人诗派的创作持点。唐诗发展到晚唐,不复有盛、中唐的繁荣景象。本章讲授以“小李杜”为代表的晚唐诗歌的基本风调,重点在于分析杜牧、李商隐的诗歌创作及其与时代的关系。1.元结、顾况诗歌的特点。元结的诗歌是白居易新乐府运动的先声。

2.刘长卿和韦应物创作广泛,都擅长山水诗,善于描写山水景物,表现隐逸情趣。语言清新秀美,风格高雅闲淡。4.李益以写边情、宫怨著称。

3.“大历十才子”多写唱和应制之作,诗风平庸,艺术技巧比较高。钱起、卢纶稍可称道。

4.韩孟诗派的代表韩愈、孟郊、贾岛等人的创作风格及选诗。5.刘禹锡和柳宗元是革新派的诗人。

6.李贺是诗坛“鬼才”,其诗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7.了解杜牧的生平。

8.掌握杜牧的诗歌类型:政治诗、咏史诗、风景抒情诗几类,七绝尤为称道。

9.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分析李商隐的艺术成就,背诵掌握其选诗。

第四单元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一)本单元教学目标 1.什么是“新乐府运动”;

2.白居易的诗歌可分为哪几类,各类代表作分别是什么; 3.《长恨歌》与《琵琶行》的赏析。

(二)知识点和教学内容

新乐府运动是中唐时期一场重要的诗歌运动。本章讲授新乐府的概念、新乐府运动的指导思想和几位主要成员的诗歌创作。重点内容是白居易的诗歌。

1.白居易的生平和思想。2.白居易的文学主张。3.白居易诗歌的思想艺术性。

第五单元 韩愈柳宗元与唐代古文运动

(一)本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什么是古文运动,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 2.掌握韩柳的古文创作状况。3.赏析背诵韩愈的《师说》。

(二)知识点和教学内容

本章讲授古文、古文运动的概念、古文运动的发展过程,在中唐出现的原因,古文运动的指导思想。重点讲授韩愈、柳宗元的散文创作。1.古文的概念及古文对抗骈文的发展过程。

2.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的指导思想:主张文道合一;强调作家的修养;反对因袭,主张独创。

3.韩愈是古文运动的领袖。韩愈散文的思想艺术性、分类及代表作品。

4.柳宗元散文的分类及代表作品。

5.重点文章韩愈的《师说》;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杜牧《阿房宫赋》。

第六单元 唐代传奇

(一)本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什么叫“唐传奇”,唐传奇的体制特点;

2.分析唐传奇发展阶段及各阶段传奇的创作呈现出的特点; 3.分析唐传奇的艺术特点。4.选文赏析。

(二)知识点和教学内容

本章讲授唐代小说发展的整体概况和对后代文学的影响,重点介绍盛、中唐传奇。1.奇”这一名称的来由。传奇繁荣的原因。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小说已成熟。宋人洪迈把唐代的诗歌和小说,并称为“一代之奇”。

2.唐传奇发展的三个时期及每时期的特点。3.传奇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

4.赏析:白行简《李娃传》;元稹《莺莺传》;蒋防《霍小玉传》。

第七单元 唐五代词

(一)本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唐五代词在体制的特点; 2.掌握“花间词派”的定义及特点; 3.赏析李煜词并分析特点。

(二)知识点和教学内容

1.新的诗体“词”在晚唐五代的成熟概况 2.温庭筠的创作、花间派的风格特点 3.李煜的生平与词作的关系。

4.赏析: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李煜《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篇2:汉代楚辞学概述

一、汉代楚辞学盛行的原因

汉王朝建立后,楚辞得到迅速的扩散和传播,深受其时文人的追棒和推崇,究其原因,可归结如下:一是楚辞内在的文学魅力;班固的《离骚序》“然其文弘博丽雅,为辞赋宗,后世莫不斟酌其英华,则象其从容”基本上点出了楚辞的文学特质。从形式上看,屈原创立并以其作品为主体的楚辞,采用了五至八言的长句句式,保留了叹声词“兮”字,此种体制,较之《诗经》,大大的提高了诗歌表达的灵活性,也扩展了诗歌的内涵容量。在表现手法上,楚辞体现了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抒写着伤感或激愤之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云:“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诌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二是统治者的喜好和提倡;《汉书·地理志》云:“好恶取舍,动情无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楚辞盛行于汉代,与其统治者的爱好大有关系。汉高祖家乡属地故楚,他特好楚声,《大风歌》即为楚歌,其爱好和习惯受到臣民的推崇和仿效。景帝也颇好楚辞,文人朱买臣受召进宫“说《春秋》,言‘楚辞’”而获用。武帝最好文艺,《汉书·淮南王传》曰:“时武帝方好艺文,以安属为诸父,辩博善为文辞,甚尊重之……使为《离骚传》,旦受诏,日食时上。” 刘勰《文心雕龙·辨骚》云:“昔汉武爱《骚》而淮南作《传》。”训释楚辞之风开始盛行。他还写了不少“楚辞”体作品。汉初统治者的这些偏向,以其政治地位所占有的资源,对于“楚辞”在一个时段内走向繁盛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三是文人的推动;自刘向完成十六卷本《楚辞》编辑后,楚辞的学术研究迅速开展。班固《离骚序》中说:“淮南王安序<离骚传>,以<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刘安认为《离骚》可以和《诗经》中的《国风》、《小雅》相媲美,将《离骚》提高到与儒家经典并列的地位。而贾谊、司马迁、杨雄、马融、王逸等人都各自在对《楚辞》或屈原个人研究上成果客观,并对后世楚辞学研究影响巨大。

二、汉代楚辞学阶段划分

汉代楚辞研究延续近300历史,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西汉前期楚辞学的创立期。此期以司马迁为代表,包括贾谊、刘安、刘向等人,主要成就为第一部楚辞专集和第一篇屈原传记的面世,这给后世研究屈原和楚辞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贾谊是汉代最早提到屈原的文学家,他创立的骚体文学可说是汉代对屈原及楚辞的最早的研究形式。而武帝雅好辞赋,群臣司马相如、董仲舒、朱买臣等的追随,他们的作品对楚辞学的创立功不可没。刘安作《离骚传》,虽失传,却让《离骚》“大义粲然”的精髓和屈原“可与日月争光”的情操被后人广泛接受。“逮至刘向,典校群书,分《楚辞》为十六卷。”楚辞作品专集流行于世,“楚辞”一名沿用至今,《楚辞》可谓楚辞学的开山之作。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是现存最早也是最全面的记载屈原生平事迹的文献资料,此传可谓西汉前期楚辞学的标志性成果。

第二阶段为西汉后期至东汉前期楚辞学的发展期。此期以杨雄和班固为代表,主要成果是提出了有异于刘向、司马迁等前人评述屈原观点的不同看法。《汉书·杨雄传》记载:“(杨雄)又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做《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则遇,命也,何必湛身哉?乃作书,往往摭《离骚》文而反之,自岷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名曰《反离骚》。”杨雄在《反离骚》中慨叹屈原虽生高贵、懿德高行,却为时所困,受妒陷、遭疏远,表达了对屈原人生遭际的同情,痛惜其沉汨罗的命运。同时,也对屈原不能效法许由、老子之道保身待时,却沉渊而死的做法作出了怜惜与批评。杨雄的《反离骚》塑造了一种有异于最初汉人对屈原的尊崇心态的怀疑文化心理模式。到了班固,则云:“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竟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然责数怀王,怨恶椒兰,愁神苦思,强非其人。忿怼不容,沉江而死,亦贬絜狂狷景行之士。”他批评屈原“露才扬己”、“数责怀王”的个性;不认同屈原未能学习蘧瑗、宁武等人全命避害,未能践行“既明且哲,以保其身”的立身原则,最终“沉江而死”的人生选择。班固的评判引起后世颇有规模的争论,推动楚辞学界经久不衰的学术争鸣,文学史意义巨大。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唐文学概述】相关文章:

日本文学概述05-18

第一章文学欣赏概述04-22

1运动训练学概述04-30

高中文学作品课堂教学策划理论概述06-10

党章概述04-16

5S概述05-01

橡胶概述05-11

珠算概述05-12

概述05-18

社区概述05-21

上一篇:我欠乞丐一块钱下一篇:次新股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