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如何炮制

2024-06-26

中药饮片如何炮制(精选10篇)

篇1:中药饮片如何炮制

【来源】

本品为远志科植物远志 Polygala tenufolia willd.或卵叶远志polygala sibirica L.的干燥根。

【炮制方法】

一、净制 除去杂质,略洗,润透,上心(《药典85》)。

1、切制 略洗,润透,切段,干燥(《药典77》)。去心切段,干燥(《药典85》)。

三、炮炙

1.甘草制 取甘草,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加入净远志,用文火煮至汤吸尽,取出,干燥。每远志100kg,用甘草6kg(《药典85》)。

2.蜜制 取炙远志加炼熟的蜂蜜与开水少许,拌匀,稍焖,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即得。每远志100kg,用炼蜜20kg(《药典63》)。

3.朱砂制 取制远志加水湿润后,撒入朱砂细粉,拌匀,晾干。每远志100kg,用朱砂2kg(《规范》)。

4.炒制

(1)炒黄 取经甘草水浸过的远志,用微火炒干,或炒黄即可(《集成》)。

(2)炒焦 取制远志肉,至热锅内,不断翻动,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面焦褐色,取出,喷洒清水少许,灭净火星,晒干,入库即得(《北京》)。

5.制炭 取经甘草水浸过的远志,用微火炒至棕黑色或全黑,略洒清水,烘干,放冷即可(《集成》)。

6.蒸制 取生远志拣净杂质,另以粗粉甘草5%,加水适量蒸汁2次,取甘草汁浸吸远志肉,至吸尽,放入甑内用武火蒸约2小时,蒸透为度,呈黄褐色,取出晒干(《四川》)。

7.生姜、甘草制 取生姜捣汁;甘草泡水,混匀后,加入远志,至吸尽后,蒸半小时,晒十。每远志10kg,用生姜1kg,甘草0.5kg(《云南》)。

8、麸制 先将麸皮撤入锅内,待麸皮冒烟时,倒入甘草水浸过的远志,用中大炒至远志表面微带焦斑为度,取出,除去麸皮,放凉。每远志500g,用麸皮60-90g(《河南》)。

【现代研究】

1.远忐皮有明显的祛痰作用,而远志木心无祛痰作用。远志皮部皂甙含量相当于木心部的25倍,证明我国目占重用远志皮部的实践经验可贵,并有科学依据(山西省药检所:中草药通汛,(3):19,1975)。

2.带心之全远志不仅毒、副作用较远志皮小,而且镇静作用强,祛痰作用亦不减弱,所以没有去心之必要。在中医临床中,远志用于安神镇静更较祛痰为多,如能使用全远志,将可加强其药效(山西省药检所:新医药杂志,(4):46,1975)。

篇2:中药饮片如何炮制

本品为兰科植物天麻 Gastrodia elata BI.的干燥块茎。

【炮制方法】

一、净制 除去残茎杂质,洗净以(《云南》)。

二、切制 洗净,润透或蒸软,切薄片,干燥(《药典85》)。

三、胞炙

1.姜制 取原个天麻,除去残茎杂质,洗净,滤干水,每100kg天麻加姜汤30kg(生姜5kg,加水40kg,煮取30kg),拌匀,使吸尽姜汤,润透体软,蒸3-4小时,取出,放冷,切2mm薄片,干燥(《广东》)。

2.麸制 取天麻片,用麸皮炒至深黄色,筛去麸皮(《上海》)。

3.煨制 在锅内铺好表芯纸,加水润湿,将天麻片铺上,用微火烧热,至纸干起烟接近焦枯时,翻动药片(约10-15分钟),煨至药片两面均呈黄色,放冷即可(《集成》)。

【现代研究】

篇3:医院中药饮片的临方炮制

临方炮制在医院中药饮片调剂的工作中尤为重要, 它是用于处方调剂而炮制的饮片。但现在一些小医院甚至大规模的医院都不重视这项工作, 在调配中药饮片处方时, 有什么药, 就发什么药, 没有严格按照医生处方的要求进行调配, 比如:医生处方书写“盐知母”, 药房只有知母, 就给付了“知母”, 只要名字相同就行了, 这样就违背了处方应用的原则, 降低了临床疗效, 贻误了患者的康复。所以应加强临方炮制工作的开展, 调剂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炮制, 绝不能该炮的不炮, 该制的不制, 以生品代熟品, 造成“病准、方对、药不灵”的后果。

1 临方炮制的目的和意义

1.1 改变和缓和药性, 增强疗效

每一味中药饮片都有自己的四气五味, 但往往可以通过炮制来改变药物的性能, 扩大其应用范围。如白茅根生用性寒, 凉血利尿;而炒炭以后可以缓和其寒性, 增强了止血的作用。艾叶生用性燥, 适用于寒湿之症;醋炙后温而不燥, 适用于虚寒之症。

中药饮片临方炮制常常会用到一些液体或者固体辅料:蜜、醋、酒、麸、米、土、盐……它们可以与药物起到协同作用, 从而增强药物的疗效。如延胡索经醋制后, 可增强活血止痛的作用;米炒党参后, 增强了健脾止泻的作用;酒炙桑枝可增强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作用;蜜炙款冬花可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等。

1.2 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充分发挥药物疗效

有些中药饮片富含油脂和挥发油, 如:火麻仁、酸枣仁、砂仁……为了利于贮存常常要保持其完整性, 当调配处方时再临时捣碎。如果调配时不捣碎就不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不能充分发挥药物疗效;如果先将饮片粉碎好, 时间长了就容易发生泛油、生虫、粘连等现象, 挥发性成分也容易散失。这时临方的炮制, 既利于饮片的保存, 又不影响其使用疗效。

1.3 引药归经, 使其适应病情的需要

归经, 即药物会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起主要治疗作用。通过炮制, 可以改变药物的归经, 或引药直达脏腑, 更好地发挥疗效, 适应病情的需要。如柴胡生品升散作用较强, 用于解表退热, 醋炙柴胡有助于引药入肝, 可以更好地治疗肝经疾病;知母生品苦寒滑利, 泻火之力较强, 盐炙知母可引药下行, 入肾, 增强滋阴降火的功效。

1.4 常规炮制品种的限制以及上斗饮片的有限性

中药饮片的品种较多, 2010版《药典》共收载中药饮片800余种, 还不包括地方习用品种, 所以没有一家医院中药房能备齐所有的中药饮片。目前医院所用饮片都由中药饮片厂提供, 均为常规炮制品种, 对于一些用量不大, 不易保管和贮存的饮片就不会生产;又由于中药房面积有限, 不常备的饮片就没有上斗, 所以饮片的上斗也是有限的。当医生需要某种不常用的饮片时, 就需要我们进行临方炮制, 这样才能满足临床治疗用药的需要。如医生处方书写“醋柴胡”, 药房常备“柴胡”, 这时就需要临方炮制, 用醋拌柴胡, 再文火炒干。

2 临方炮制的方法及适用性

2.1 炒法

可分为清炒、麸炒、米炒、土炒、酒炙、盐炙、醋炙、蜜炙、姜汁炙、药物同炒等。适用于有时医生根据病情需要用到的不常备的饮片。

2.2 捣碎

将完整的饮片反复击打至碎, 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适用于富含脂肪油的饮片:火麻仁、柏子仁、桃仁、杏仁等;富含挥发油的饮片:砂仁、益智仁、草豆蔻等;还有一些是需“见证”等级的贵细饮片:三七、川贝等;这些饮片价格较贵, 每一等级价格差异较大, 为了让患者明明白白消费, 应该让其先看到完整的等级饮片, 再进行粉碎。

2.3拌法

将饮片加入其它药物的细粉拌匀。如青黛拌灯芯草;朱砂拌茯苓、枣仁等, 现在已经很少用。

2.4包煎

将饮片用纱布包起来煎煮, 利于煎煮和服用。适用于具有腥臭气味的饮片:蚕砂、五灵脂等;对咽喉有刺激的饮片:枇杷叶、旋复花等。

3 结论

医院的中药调剂人员进行临方炮制时, 必须按照本地区《中药炮制规范》的要求操作, 每个医院还可以制定出中药房临方炮制的范围, 加大其可行性。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临方炮制的重要性, 它保证了中药饮片疗效的发挥, 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保证, 它保证了临床用药的需要, 是中医药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金世元.中药炮制学[M].第1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2]王信, 袁丹凤.浅析中药临方炮制的临床意义[J].中国药房, 2007, 18 (21) :1677.

[3]黄清杰.中药临方炮制不可废[J].甘肃中医, 2009, 22 (11) :49.

[4]林雪芳.医院中药调配临方炮制的必要性[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5 (2) :235.

篇4:中药炮制与药性

【关键词】中药炮制;药品质量;用药安全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and medicinal.LIUANQUAN, department Of medicament,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in Chongzhou City.SiChuan China,611230

【Abstract】Objective:Prevent unnecessary poisoning and toxic side effects, change the drug potency. Methods:Careful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impact on the effects of the medicine to strengthen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of medical workers.Results :Processing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on drug resistance have several effects, suggest that physicians in medication should be cautious, pharmacists in the prescription dispensing provisions should be strictly check on prescription.Conclusions:Physicians, pharmacists are should play their respective roles, to fully grasp the importance of TCM, improve curative effect, to ensure drug quality and patient safety.

【Key words】Chinese herbal medicine; drug quality; medication safety

中藥必须经过炮制之后才能入药,这是中医用药的一个特点,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据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中药的性能是指药物的性味和功能,也就是中药的药性理论。其内容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补泻及毒性等。药性是药物作用的基础。炮制对药性可以产生很大影响。

1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四气五味是中药的基本性能之一,“四气”又称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五味”:即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滋味,是药材本身所固有的。它是按照中医理论体系,把临床实践中所得到的经验进行系统的归纳,以说明各种药物的性能。性(气)和味都是每个药物所固有的,并且各有所偏,中医就是借助它的偏盛偏衰的病变。性是根据药物作用于机体所表现出来的反应归纳得到的,是从性质上对药物多种医疗作用的高度概括。味一般是通过口尝而得,但有相当一部分药物其味并不明显,所以味也是反映了药物的实际性能。性和味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同的性和味相配合,就造成了药物作用的差异,既能反映某些药物的共性,又能反应各药的个性。炮制常常通过对药物性味的影响,从而达到调整药物治疗作用的目的。

炮制对性味的影响大致有三种情况[1]:一是通过炮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如栀子苦寒之性甚强,经过辛温的姜汁制后,能降低苦寒之性,以免伤中,即所谓以热制寒,称为“反制”。二是通过炮制,使药物的性味增强。如以苦寒的胆汁制黄连,更增强黄连苦寒之性,所谓寒者益寒;以辛热的酒制仙茅,增强仙茅温肾壮阳作用,所谓热者益热,称为“从制”。三是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的用途。如生地甘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作用;制成熟地后,则转为甘温之品,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即一者性寒,主清;一者性温,主补。天南星辛温,善于燥湿化痰,去风止痉;加胆汁制成胆星,则性味转为苦凉,具有清热化痰,息风定痉的功效。

2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升降浮沉是指中药作用于机体的趋向,也是中药的客观属性,通过炮制可以改变中药作用的趋向。升降沉浮于性味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而言,性温热、味辛甘的药,属阳,作用升浮;性寒凉、味酸苦咸的药,属阴,作用沉降。升降沉浮还与气味厚薄有关。《本草备要》云:“气厚味薄者浮而升,味厚气薄者沉而降,气味俱厚者能浮能沉,气味俱薄者可升可降。”药物经炮制后,由于性味的变化,可以改变其作用趋向,尤其对具有双向性能的药物更明显。《本草纲目》云:“升者引之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上至巅顶[2,3]。”药物大凡生升熟降,辅料的影响更明显,通常酒炒性升,姜汁炒则散,醋炒能收敛,盐水炒则下行。如黄柏原系清下焦湿热之药,经酒制后作用向上,兼能清上焦之热。黄芩酒炒可增强上行清头目之热的作用。砂仁砂仁为行气开胃、化湿醒脾之品,作用于中焦,经盐炙后,可以下行温肾,治小便频数。莱菔子能升能降,生品以升为主,用于涌吐风痰;炒后则以降为主,长于降气化痰,消食除胀。砂仁行气和中,开胃消食,作用在中焦。经盐炙后,则可下行温肾,治小便频数。大黄生用苦寒直降,走而不守;具有荡涤肠胃、泻火通便之功。经黄酒炙,却能引药上行,驱热下降,主治头目诸热。由此可见,药物升降浮沉的性能并非固定不变,可以通过炮制改变其作用趋向。

3炮制对归经的影响

所谓归经就是指药物有选择性地对某些脏腑或经络表现出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脏腑或经络的作用不明显或无作用。如生姜能发汗解表,故入肺经,又能和胃止呕,故入胃经。归经,即中药对脏腑、经络的病变,有选择性的治疗作用,中药加入不同辅料炮制后,有的可以引导药物直达病所,有的能改变归经[4]。中药炮制很多都是以归经理论作指导的,特别是用某些辅料炮制药物,如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等。很多中药都能归几经,可以治几个脏腑或经络的疾病。临床上为了使药物更准确地针对主证,作用于主脏,发挥其疗效,故需通过炮制来达到目的。药物经炮制后,作用重点可以发生变化,对其中某一脏腑或经络的作用增强,而对其他脏腑或经络的作用相应地减弱,使其功效更加专一。如益智仁入脾、肾经,具有温脾止泻、摄涎唾、固精、缩尿的功效;盐制后则主入肾经,专用于涩精、缩尿。知母入肺、胃、肾经,具有清肺、凉胃、泻肾火的作用;盐制后主要作用于肾经,可增强滋阴降火的功效。青皮入肝、胆、胃经,用醋炒后,可增强对肝经的作用。生地可入心经,以清营凉血为长,制成熟地后则主入肾经,以养血滋阴、益经补水见长。

4炮制对补泻的影响

补与泻,是针对疾病虚、实而言,中药有补泻之异。“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5],这是应用中药的基本原则。中药经炮制后,可改变其原有补泻作用。如何首乌生用主泻,通大便,解毒疮;治瘰疬。经黑豆汁炙后,主补,可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再如甘草可清热解毒,蜜炙后则益气健脾,调和营卫。中药炮制后,能够保证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在性味归经,功效及理化性质方面都可能发生某些变化,从而起到降低毒性,缓和药性;提高疗效,矫臭矫味,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等作用。

5炮制对毒性的影响

在古代医药文献中,早期的“毒药”通常是药物的总称[6]。所谓“毒”主要是指药物的偏性。利用“毒”来纠正脏腑的偏胜偏衰。后世医药著作中所称的“毒”则是具有一定毒性和副作用的药物,用之不当,可导致中毒,与现代“毒”的概念是一致的。药物通过炮制,可以达到去毒的目的。去毒常用的炮制方法有净制、水泡漂、水飞、加热、加辅料处理、去油制霜等。这些方法可以单独运用,也可几种方法联合运用。如靳蛇去头,朱砂、雄黄水飞,川乌、草乌蒸或煮制,甘遂、芫花醋制,巴豆制霜等,均可去毒。

炮制有毒药物时一定要注意去毒与存效并重,不可偏废,并且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毒性表现,选用恰当的炮制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否则,顾此失彼,可能造成毒去效失,甚至效失毒存的结果,达不到炮制目的。

总之,中药的炮制方法不同,其功效和适应症也各异,因此,为了使药方的疗效达到最佳,应严格遵循其炮制工艺。

参考文献

[1] 王峰.浅谈中药炮制临床应用的疗效和作用[J].山西医药杂志,2009,38(3):65

[2] 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94-895.

[3] 吴志军,张超英,柳秀杰.中药炮制对药性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01,14(1):15-16

[4] 李伟,樊小燕.黄帝内经一本通.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55.

[5] 袁精玉.中药炮制对药效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07,27(3):101-103

[6] 朱月香.中药炮制对药性影响的浅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209

篇5:中药炮制——重楼炮制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云南重楼Paris yunnanensis Franch.或七叶一枝花Paris chinensis Franch.的干燥根茎。

【炮制方法】

一、净制 除去杂质,洗净(《药典85》)。

篇6:中药炮制——香加皮炮制

【来源】本品为萝摩科植物杠柳periploca sepium bge.的干燥根皮。

【炮制方法】

一、净制 除去杂质,洗净(《药典85》)。筛去泥沙,拣去木质(《云南》)。

二、切制 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药典85》)。如有长条者,适当铡短即可(《云南》)。

三、炮炙 酒制 将香加皮片与黄酒拌匀,焖润至酒尽时,取出晾干。每香加皮500g,用黄酒60g(《河南》)。

篇7:中药炮制(定版)

一、增强疗效,改变作用趋势

二、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如:附子、川乌、草乌、半夏、天南星、等生用内服易于中毒,炮制后能降低其毒性,炮制应当适度,不可太过或不及。

三、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

四、矫味矫臭

一、中药盐炙——盐炙走肾

1、补肾药

盐性寒味咸,能滋肾水、涵养肾脏,对于补肾药会加入食盐已达到引药力到肾脏的作用,例如:盐续断、盐杜仲、盐补骨脂、盐巴戟天、盐菟丝子、盐小茴香

2、补心药

肾水不足,则阴阳分离,心火上亢,则失眠多梦、腰膝酸软 例如:盐砂仁、盐益智仁、盐黄柏

3、软坚药

在中医学中,治疗癥坚积聚的中药用盐炙。现代医学中的淋巴结肿大、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等都属于癥坚积聚。“咸能软坚”,咸味能软化体内顽固性、陈旧性的病灶,因此在肿瘤疾病中运用盐炙中药特别关键

例如:盐荔枝核、盐橘核

4、威能润下”,大小便不利的情况,用盐炙中药增强其利水的作用

例如:盐车前子、盐泽泻

二、蜜炙——缓和药性、矫味

1.增强润肺止咳作用——蜜百合、蜜款冬花、蜜紫菀、蜜百部、蜜枇杷叶、蜜桑白皮 2.增强补脾益气作用——蜜黄芪、蜜甘草、蜜党参 3.缓和药性——蜜麻黄

4.矫味和消除副作用——蜜马兜铃

三、醋制——可引药入肝经,增强入血收敛、散瘀止痛的功效

1、引药入肝经、增强药物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 例如:醋艾叶、醋莪术、醋乳香、醋三棱、醋青皮、醋香附、醋郁金

2、有利于有效成分溶出,达到提高药效的目的。

例如:醋延胡索、醋五味子、醋鳖甲、醋龟甲、三、酒制——主行药势,活血通络的功效

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酒大黄、酒黄连、酒黄柏、酒黄芩 2.增强温补肝肾的作用——酒地黄、酒萸肉、酒女贞子、酒川芎、酒黄精

3.增强活血通络的作用——酒当归、酒白芍、酒苁蓉

五、炒制——增效、减毒、缓和药性

A:增强疗效——炒王不留行、炒山楂、炒麦芽、炒决明子 B:降低毒性或副作用——炒牵牛子、炒苍耳子、炒莱菔子 C:缓和药性——炒芥子、炒葶苈子

D:增强或产生止血的作用——炒地榆、炒槐花、炒荆芥、炒干姜 E:保证疗效、利于保存——炒槐米、炒牛蒡子、炒苦杏仁

1、炒黄(包括炒爆)——主要适用于果实种子类药物

生芥子——辛散力强、善于通络止痛

炒芥子——缓和辛散走窜、温中散寒、杀酶保苷,酸枣仁——养心安神

炒酸枣仁——增强养心安神作用 苍耳子——消风止痒力强

炒苍耳子——降低毒性,偏于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莱菔子——能升能降,长于涌吐风痰 炒莱菔子——变升为降,长于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王不留行——长于消痈肿

炒王不留行——活血通经、下乳、通淋 槟榔——力峻、杀虫破积、行水消肿 炒槟榔——缓和药性,减少副作用 牛蒡子——疏散风热、解毒散结、炒牛蒡子——缓和寒滑之性、解毒透疹、利咽散结、化痰止咳 槐花——清肝泻火、清热凉血 炒槐花——苦寒之性缓和、杀酶保肝 白芍——敛阴平肝、潜阳止晕

炒白芍——性味缓和、柔肝和脾、养血敛阴 酒白芍——酸寒下降、和中缓急止痛 鸡内金——通淋化石

炒鸡内金——增强健脾消食得作用 白扁豆——和中化湿,补脾胃

炒白扁豆——增强健脾化湿的作用

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炒赤芍——缓和药性、活血止痛不伤中

炒稻牙——和中消食,健脾开胃

麦芽——健脾和胃,疏肝行气。用于脾虚食少,乳汁郁积。炒麦芽——改变药性,回乳

建曲——行气消食回乳,用于食积不消,妇女断乳 炒建曲——增强健脾的药效 芥子——生品味辛性温,辛散力强

炒芥子——炒后缓和辛散走窜之性,避免耗气伤阴 火麻仁——润肠通便,滋养的功能 炒火麻仁——增强润肠燥,滋阴血的作用 冬瓜子——性寒,清肺化痰,消痈排脓 炒冬瓜子——寒性缓和,气香启脾,长于渗湿化浊 苦杏仁——具有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作用,生品小毒 炒苦杏仁——炒后性温,长于温肺散寒 紫苏子——降气消痰,平喘,润肠 炒紫苏子——缓和药性,增加平喘的作用

2、炒焦——增强药物消食健脾得功效或减少药物得刺激性

炒炭——产生或增强止血作用 山楂——消食健胃、行气散瘀

焦山楂——酸味减弱、增加苦味、长于消食止泻; 生栀子——苦寒泻火、清热解毒、退黄利胆 焦栀子——寒性缓和、清热除烦 栀子炭——凉血止血 蒲黄——止血、化瘀、通淋 蒲黄炭——增强止血作用 荆芥——解表散风、透疹得作用 荆芥炭——辛散作用减弱、具有止血功效 生姜——温胃止呕

干姜——辛热、燥烈性、温中回阳、温肺化饮 炮姜——温中散寒、温经止血 姜炭——辛味散失、止血温经 地榆——凉血止血 地榆炭——收敛止血

侧柏叶——凉血止血、祛痰止咳 侧柏炭——增强涩血止血功效

大黄——泻下峻烈、伤胃气、攻积导滞,泻火解毒

酒大黄——峻下缓和、升提药性、清上焦实热,活血祛瘀增强 大黄炭——泻下极弱,凉血化瘀止血 当归——补血、润肠 当归炭——止血

酒当归——活血、补血调经、活血化瘀 藕节——凉血止血

藕节炭——增强止血、散瘀,黄芩——清热、泻火、解毒

黄芩炭——增强药物收敛、止血的功效 茜草——凉血活血、祛瘀通经的作用 茜草炭——增强凉血止血的作用 棕榈——收敛止血

棕榈炭——增强止血止痛作用

六、加辅料炒——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增强疗效和矫臭矫味等。

1、麦麸炒(小麦得种皮)——性味甘平、具有和中益脾。适用于补脾胃或者作用强烈及有腥味药物得炮制

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得功效

麸炒苍术——辛燥之性缓和、气变芳香、增强健脾和胃得功效 白术——健脾燥湿、利水消肿、麸炒白术——缓和燥性、增强健脾、消胀得作用 薏苡仁——偏寒凉、利水渗湿 麸炒薏苡仁——缓和药性、健脾利湿 僵蚕——辛散之力较强、散风热(麸)炒僵蚕——息风止痉、化痰散结 枳壳——辛燥、偏于破气散结

麸炒枳壳——缓和峻烈之性,偏于理气健胃消食 山药——补肾生精,益肺阴 麸炒山药——补脾和胃 泽泻——性寒,利水渗湿

麸炒泽泻——寒性缓和,渗湿和脾,降浊以升清为主 枳壳——破气,行痰,消积

麸炒枳壳——缓和辛燥之势,多用于和胃消胀 枳实——破气、散痞、泄痰、消积 麸炒枳实——缓和药性 芡实——固肾涩精,补脾止泻

麸炒芡实——偏温,气香,增强补脾和固涩作用

七、煅——改变其原有性状以便适用于临床需要;提高药效或产生新的药效;便于粉碎,利于调剂。

1、适用药物

A:矿物类药物以及质地坚硬的药物,如贝壳类药物,以及质地坚硬的药物

B:需要制炭的药物(植物药或者动物药)

2、明煅法——使得药物质地松脆,除去结晶水,使得药物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例如:白矾粉——解毒杀虫、清热消痰,燥湿止痒

枯矾粉——增强了收涩敛疮,生肌,止血化瘀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煅石膏——收湿、生肌、敛疮、止血

龙骨——镇静潜阳

煅龙骨——增强收涩固涩、生肌的功效 牡蛎——镇静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 煅牡蛎——增强收敛固涩的作用 石决明——偏于平肝潜阳

煅石决明——缓和药性,增强了收涩固涩,明目 蛤壳——偏于软坚散结

煅蛤壳——易于粉碎,增强了化痰制酸的作用 珍珠母——偏于平肝潜阳,定惊安神 煅珍珠母——可治胃酸过多(煅)阳起石——临床均用煅制后,易于有效成分溶出——我们用的是炮制后的

(煅)青礞石——临床均用煅制后,易于有效成分溶出——我们用的是炮制后的

3、煅淬法——能使药物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利于有效成分溶出;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减少副作用,增效;消除药物夹杂的杂质。例如:自然铜——散瘀、接骨、止痛。

煅自然铜——增强散瘀止痛

赭石——性寒,偏于平肝潜阳,降逆止呕,凉血止血 煅赭石——缓和寒性,增强收敛止血 磁石——偏于平肝潜阳,镇静安神

煅磁石——聪耳明目,补肾纳气力强,缓和重镇安神的作用 紫石英——偏于镇心安神 煅紫石英——温肺降逆,散寒暖宫

瓦楞子——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煅瓦楞子——长于制酸止痛,敛疮止血

3、煅炭法——改变药物的性能、产生新的疗效、降低毒性

例如:荷叶——清热解暑,升发清阳,止血 荷叶炭——收涩化瘀止血能力变强 蜂房——攻毒杀虫,祛风止痛 煅蜂房——增强疗效,降低毒性

丝瓜络——祛风,通络,活血,下乳的作用 煅丝瓜络——增强祛风痰,凉血,解毒

八、蒸法——改变药性,扩大用药范围;减少毒性;保存药效,利于贮存

例如:何首乌——苦泻性平兼发散,具解毒,消肿,润肠通便的作用

制何首乌——增强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作用(制法:取何首乌片,用黑豆汁拌匀,润湿,置非铁质蒸制容器内,密闭,蒸制黑豆汁被吸尽,药物呈黑棕色,取出——何首乌10:黑豆汁1)

黄芩——清热泻火,解毒能力强

酒黄芩——入血分,升腾,缓和苦寒

黄芩炭——清热凉血

女贞子——清肝明目,滋阴润燥

酒女贞子——补肝肾作用增强

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功能

生地炭——补血止血为主

黄精——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功能

酒黄精——去麻,补脾益肺作用增强

山茱萸——补益肝肾,涩精固托,生品,敛阴止汗作用强

蒸山茱萸——补肾固精,固精缩尿

酒山茱萸——补益作用增强

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醋五味子——收敛之性增强,涩精止泻作用增强

酒五味子——益肾固精作用增强,用于肾虚遗精

蜜五味子——补肺益肾作用增强,用于久咳虚喘

九、煮法——“水煮三沸,百毒俱消”降低毒性,以煮法最为理想

A:改变药性,增强疗效——药汁煮 B:清洁药物——豆腐煮

清水煮——川乌、草乌

药汁煮——附子、吴茱萸、远志

例如:生川乌—— 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功能,生川乌,有大毒 制川乌——毒性降低,可内服。用于风寒湿痹,肢体疼痛。草乌——有剧毒

制草乌——去毒,必须用炮制品 吴茱萸——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制吴茱萸——降低毒性,调和药性,增强功效

远志——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生品有毒,制远志——缓和药性,去毒,安神益智为主 天南星——生品有毒

篇8:浅论中药饮片炮制对药效的影响

1 中药炮制的起源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就有“治半夏”的记载。到了汉代, 据有关资料记载, 炮制方法已非常之多。到南北朝时代, 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问世, 创立了炮制理论, 该书对后世中药炮制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明代时期, 中药炮制发展更为全面, 在理论方面, 陈嘉谟在《本草蒙鉴》中曾系统地论述了若干炮制辅料的作用原理。著名的医药学者李时珍收载诸家中药炮制方法, 在其巨著《本草纲目》中专列了“修治”一项。

2 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中药炮制是中医长期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 炮制工艺是否恰当, 可以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中药的净制:净制方法虽然比较简单, 但对药效的影响很大, 故《中国药典》炮制通则把净制列为三大炮制方法之一; (2) 软化与切制:软化主要使中药硬度降低便于切制, 软化时浸泡时间的长短, 则可使中药成分不同程度流失和降低疗效; (3) 干热炮制:是最早的炮制方法, 也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对药效有明显的影响;中药的炒制, 方法简便, 但在提高疗效、抑制偏性、减少毒副作用方面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4) 辅料炮制:中药加入辅料用不同方法炮制, 可借助辅料发挥协同、调节作用, 使固有性能有所损益, 尽量符合临床治疗的要求。

3 影响中药药效的几种炮制方法

3.1 预处理方法是否合理

预处理包括切制时的润药, 炮制药时的净选、分档等。方法得当, 则饮片香气浓厚, 不失原药材的色泽和光泽;方法不当, 则导致有效成分的损失, 影响疗效。

3.2 炒制时的火候及时间

炒制太过或不及都会影响炮制品的质量;只有掌握好炮制的火候, 才能保证中药的疗效。如炒黄, 一般用文火或中火, 炒焦时用中等火力, 切忌炭化;炒炭时用武火。现代研究表明, 不同的火候和温度炮制的背后, 有着深奥的科学道理[1]。

3.3 烘箱烘法炮制

烘箱烘法炮制中药可代替多种传统炮制方法, 如砂炒、炒炭、清炒、蜜炙、酒炙、醋炙、盐水炙、炒阿胶珠及有毒中药的炮制等, 烘法比传统炙法优越, 方法简单, 易掌握火候, 加工成品质量稳定, 外观色泽均匀, 成品率高, 减少了生药耗损, 减少有毒气体和粉尘对炮制人员的危害。

3.4 辅料的选用

辅料在炮制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包括改变药性、降低毒性、增强疗效等;但辅料的使用日前尚无统一的标准, 有用白糖代替蜂蜜的, 用工业盐替食盐的, 用白酒代替料酒的, 这此都大大影响了炮制品的质量和药效。

4 炮制对性能的直接影响

中药的性能是指药物的性味和功能, 也就是中药的药性理论,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对四气、五味:炮制对药物的气味和功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能够扩大其作用范围, 改变或缓和药性; (2) 对升降沉浮:升降沉浮是指中药作用于机休的趋向, 通过炮制可以改变中药的作用趋向; (3) 对归经:即中药对脏腑、经络病变有选择性的治疗作用, 中药加入不同辅料炮制后, 有的可以引导药物直达病所, 有的能改变归经; (4) 对补泻:“实证用泻法, 虚证用补法”[2], 这是应用中药的基本原则, 中药炮制后, 可改变其原有的补泻作用。

总之, 中药炮制是祖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经过炮制可以转化药性, 削减毒性, 增加疗效, 去除杂质, 去除异味, 便于存储, 以利调配, 提高辨证论治的药用质量。所以, 在中药炮制研究中, 化学成分是一个很重要的炮制指标, 不论炮制、煎药, 中药成分极其复杂, 不仅本身成分多种, 而且在加工、炮制成煎剂中互相间又起作用, 又产生新的成分;所以, 在注意其单独作用的同时, 还要考虑各自的综合作用。因此中药饮片的科学炮制, 是正确使用中药饮片的重要环节, 在临床应用中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任玉珍.中药饮片生产现状及发展方向[J].中药研究与信息, 2004, 6 (10) :123.

篇9:论中药炮制

中药炮制对药性及药物成分的影响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包括对性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的影响等。⑴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①炮制纠其过偏,达到适中:如黄连为大苦大寒之品,经辛温的姜汁炮制后,其苦寒之性大为减弱,免于伤中。炮制亦可改变五味过盛之力,达到缓其味、减其毒的目地。②增强性味,提高疗效:如苦寒的黄连,用胆汁炮制后,增强了苦寒之性,更适宜于清泻肝胆实火。临床上若嫌药物药力不足,可用药味相同的药物互制增效,如醋制五味子,可增强收敛固涩的作用。③改变性味,扩大用药范围:许多药物通过炮制可以改变原有性味,产生新的临床用途。另有些中药生品味劣,炮制后可矫其味,便于服用并降低不良反应,如动物药的腥臊味。⑵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一般而言,性温热味甘辛属阳,作用升浮;性寒凉,味酸苦咸的药属阴,作用沉降。药物经炮制后,可改变作用趋向。⑶炮制对归经的影响:中药炮制很多都是以归经理论做指导的,特别是某些辅料炮制的药物。如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等。⑷炮制对毒性的影响:去毒常用的炮制方法有净制、水泡漂、水飞、加热、加辅料处理、去油制霜等。如靳蛇去头,朱砂、雄黄水飞,川乌、草乌蒸或煮制,甘遂、芫花醋制,巴豆制霜等均可去毒,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中药炮制对药物成分的影响:①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中药所含的生物碱类成分常用酒和醋作炮制辅料。而有的药物所含有效物质生物碱遇热,活性降低,影响疗效,则应少加热或不加热,比如石榴皮、龙胆草、山豆根等。②炮制对含挥发油药物的影响:通常凡含挥发油的药材应及时处理,干燥宜阴干,对加热处理尤须注意如薄荷、藿香。有的药物经炮制后,还发生了质的变化,产生新的成分如荆芥炒炭后产生了止血作用。③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酒作为含苷类药物的常用辅料,可提高苷类药物溶解度而增强疗效。另外含苷类成分中药炮制尽量少泡多润,以免溶解于水或发生水解而受损失。如大黄、甘草、秦皮,通常含苷类药物而常用炒、蒸、烘的方法,杀酶保苷保证疗效。

中药炮制的现代研究与展望

中药炮制的现代研究:中药经过加工和炮制后,化学成分的“量”或“质”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吴兆熹研究表明[2],炮制改变药性的过程就是增加或减少药物中微量元素含量的过程。代春美等认为,基于中药四气最基本的属性是对体内产热过程的影响,将生物热力学理论与中医学相结合,研究炮制影响药性的机制,还认为中药炮制后药性可以改变。不同炮制品作用于机体时,药物与机体间的相互作用(能量形式)也可能发生改变,这些变化可从生物热力学的相关参数值及生物热谱图中体现。廖庆文等报道,在抑制大肠杆菌生长代谢过程中,温性药(红参)与平性药(人参)增加代谢热(热焓)的输出,温性药对代谢热的增加远远大于平性药,凉性药(西洋参)则降低代谢热的输出。故热焓的大小可反映不同药物及同一药物不同炮制品之间寒热温凉程度的不同。周韶华等比较黄连不同炮制品药性的微量热学表明,吴萸制黄连、姜制黄连、酒制黄连(温性)抗菌活性强于胆汁制黄连、醋制黄连与生黄连(寒性)。

中药炮制的展望:中药炮制的最终目的是增效减毒,更好的服务于临床,但目前大多数涉及炮制对药物影响的研究仅限于实验室,与临床完全脱离,因此要注重中医理论指导下的整体研究,克服片面性,强调全面、系统的研究。总之,药物经各种不同的加工炮制后,理化性质发生了各种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复杂的,有的变化已为我们所了解,但绝大部分还有待去探讨研究。应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研究,使古代经验上升提高,使传统的中药炮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 左文,陆兔林.中药的四气五味[J].中国药房,2010,21(7):654.

2 吴兆熹,胡克菲,马威.中药炮制前后功效变化与微量元素关系浅析[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3,20(1):35.

篇10:中药的炮制:方法

中药的炮制:方法

中药的作用

下面讲第22页,中药炮制的第二节,炮制的方法。炮制的方法前面讲过,具体的操作方法是药学专业的一个基本功,他们在中药炮制学里面专门有这方面的实验要操作。对于医学专业的同学来讲炮制方法就对这些常用的一些方法作为一个名词术语能够进行解释,就达到了学习的目的了。

在这一节当中我们首先要了解中药的炮制的方法是非常多的,几十种方法。目前一般把它分为了五类,就是我们书上的:

一、修治,二、水制,三、火制,四、水火共制,五、还有一个其他制法。其他制法不要求,所以我们这里屏幕上没有打出来五。但是这种分类的方法也有不同的看法,因为我刚才在讲炮制的含义的时候就已经讲,这个修治呢,凡是不用火的现在都可以(包括)。那么这个水制一般是用水来处理,它也属于修治范围,所以有的又认为这两个可以合并在一起,统称为修治,然后水制、水火共制和其他,当然其他又可以分成很多方法。所以这个分类是人为的,是相对的,就作为常识性了解。作为一个临床医师,常见的炮制方法我们作为一个名词术语来了解,了解到什么程度?第一,水制当中要了解一个水飞,就是我们书上水制的第二段。因为水制的方法非常多,凡是用水,低温的水来处理都叫水制,或者有的是其他液体,不是一般的水,也属于水制的范畴。我们书上讲淋、洗、泡、润、漂等等,还有其他的,但那些都很简单。其中比较特殊的,大家可能比较陌生的,或者没有听说过的就是这个水飞,这个要要求。火制法当中的四种:炒、炙、煅、煨,这个要要求。然后水火共制当中的淬和,一共来说,要求大家了解的名词术语就是七种,因为水制里面有一个水飞。关于水飞,大家知道什么叫水飞,它怎么操作?水飞简单的讲就是在水当中来加工很细的药材粉末的一种炮制方法。但是有一个前提,这个药要能够在水当中粉碎,所以一般的植物药和动物药,在水当中它都有吸湿性,都要吸水。在水当中那个韧性反而增加,可能它不可能在水当中粉碎。所以能够在水当中进行粉碎的是矿物药,但矿物药也不是所有的矿物药都能够水飞。我们对矿物药不熟悉,但是对矿物类的一些物质,同学们可能有的应该是很熟悉,比如说一个生活必需品食盐,盐,这个也可以说是一个矿物药,那能不能水飞?当然就不能水飞。因为它的水溶性很强,溶解度很大,在水里面就完全溶解了,还没有让你把它研磨细的时候已经就不见了。比如说我们今后要学的芒硝,为什么前人把它叫做硝?就是因为前人没有溶解度,溶解这样的一些概念,或者这样的一些语言,就是说它放在水里面就不见了。那个芒硝我们今后要讲,因为它的结晶体有锋芒,这是它的形状,晶体的形状。硝呢就是它的水溶性很好,遇水则消,它也是不能够水飞的。所以能够水飞的矿物药要非水溶性的,在水里面不溶解的,这是一个前提,主要是矿物药。有的动物药它类似于矿物,主要是一些海产动物的贝壳,象我们今后要学的牡蛎、石决明、珍珠母这样的一些。其实它(们)主要的成分就是碳酸钙,和很多矿物没有两样,它虽然来源于动物,但它的理化性质和很多矿物是一样的,所以它也可以进行水飞。我们书上是说的水飞是将不溶于水的矿物药或贝壳类的药材置于水中,一般的方法是把这个矿物药,不溶于水的矿物药或者动物的贝壳把它敲碎,碎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加少量的水,在那个乳钵里面用力地研磨。研磨得比较细的时候再加比较多的水来搅拌,来搅匀。搅拌的时候它很细的粉末就悬浮在上面,然后把上面悬浮有药粉的药液把它倾倒出来。由于它不溶于水,慢慢的静置一段时间以后,它里面的矿物的细粉就沉淀在容器的底部,然后把上面的水,这个清液把它倾掉,把它倒掉,然后把下面剩下的很细的矿物药晒干。能够悬浮在水当中的粉末一般都非常的细,剩下来的再研磨,再加水,经过很多次,把主要的药材都变成很细的粉末。这样得到的药粉一个是很细,就便于制剂。另外有些动物的贝壳或者矿物药里面还含有一些水溶性的非药用的一些成分,甚至是有害的成分。比如说今后外用药当中的雄黄,雄黄主要是硫化砷,往往里面就有氧化砷,氧化砷就是砒霜,如果在水飞雄黄的时候,氧化砷,就是砒霜,在水里面它能够溶解掉绝大多数,这样子就使毒性降低。所以有的有毒的成分还可以在这里面把它除掉。比如我们刚才讲石膏,湖北应城的石膏里面,比如说有的也含有害的其他的矿物的成分很少,有的里面除了铅还含砷,主要也是指的氧化砷。在水飞的过程当中,它也会溶解掉,可以降低药物的毒性,使它更加纯净,也更加安全。还有如果是干的粉碎呢,粉尘容易飞扬,人体吸入以后对身体也有危害,尤其是在大工业生产的时候,所以这个水飞它有多方面的意义:一个是便于加工(成)很细的粉末,便于制剂,有利于除掉矿物药或者动物贝壳里面一些水溶性的一些有害的或者无效的成分,也避免粉尘的飞扬,造成人体吸入以后对人体的损伤。那么在传统药房里面是用的小的乳钵,人工的,那比较慢,那产量不高。现在工业化生产是用的一种球磨机,也是在有水的情况下,能够环保,避免粉尘的飞散。水制当中就认认真真的体会一下这个水飞这一种炮制方法。

第二类就是我们要讲的火制,火制当中第一个炒,这个炒呢大家都很熟悉。因为我们一日三餐都要有蔬菜,蔬菜很多都要炒了以后来吃,所以炒是烹饪当中一个基本的方法。那么中药当中的炒和烹饪当中的炒是一脉相承的,基本的操作方法是一样,就是把药物放在锅里面加热不断地翻动,让它炒到一定的程度,这种方法就叫做炒。就是把药物置于锅内,直接的翻炒。在中药炮制当中的炒又分两大类,一大类叫做清炒,清洁的清。所谓清炒呢就是把药材直接放在锅里面,不加任何辅料直接地炒,这种方法叫做清炒。清炒根据火候的不同又有炒黄、炒焦和炒炭三种方法。一般的药材炒到表面微微带黄色的时候为度,这种就称为炒黄。炒到药材的表面焦黑,但是里面还是有原来药材的颜色,这种就叫做炒焦。炒炭呢就是让它基本上都炭化,但是里面可能还要存性,就是还有一点原来的那种颜色或者气味的时候。这是三种不同的程度,根据药材的不同需要掌握不同的火候,那么哪些药材需要炒黄,哪些需要炒炭,哪些需要炒焦,今后会涉及很多的药物。比如说我们刚才讲的荆芥,一般就是炒炭。当然这个炭也不是完全炭化,所以有的医生开处方的时候写焦荆芥,实际上它是介于焦和炭之间的,这个就是一个例子。比如说炒焦栀子,栀子这个药把它的果皮炒得开始焦了,但是里面还没有变化的时候就称为焦栀子。不加辅料的炒叫做清炒。另外一种炒呢叫做辅料炒,就是不但要加药物,把它放在锅里面,把药物放在锅里面,而且要加其他药物以外的一些原料,这些原料呢统称为叫辅料。我们书上加的辅料比如说有沙,有土,有米,有麦麸,有海蛤粉、滑石粉等等,这样一些矿物或者动物类的粉末。加这些的目的主要是使这些辅料温度很高,药物放在里面去了,就能够使这个比较高的温度达到炮制的要求。比如说我们今后活血化瘀药当中一种穿山甲,穿山甲是一种动物的一种角质的甲壳,如果温度低了,它就达不到炮制的要求,那么一般是把沙放在锅里面,把沙的温度炒得很高,然后把穿山甲放在里面,它就膨胀,然后就变成那种金黄色,蜷曲成一种圆球状,所以就叫甲珠,或者叫做山甲珠。这种用沙来炒的方法民间比如说我们有的炒花生、炒胡豆,先都是把沙炒得很烫的时候放在里面,这个就相当于中药的沙炒。那么土炒,米炒呢这些都是同样的道理。大家应当注意到了,辅料炒的辅料,沙、土、大米、麦麸、海蛤粉、滑石粉等等它都是固体的,所以辅料炒的辅料都是加的固体辅料。当然固体辅料除了是使它保持很高的温度,达到炮制的要求,有的辅料本身就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比如说用土炒可能会增加一些药物的止泻效果,和中止泻,或者和中止呕。有的加米来炒,可能能增强和胃这样的一些作用,也不完全排除它增效的作用。但是相对来说,在辅料炒当中要次要一些。辅料的增效是次要的,增加它的温度,达到炮制的要求这个是最主要的。

第二个方法叫炙,炙也是把药放在锅里面,也要加辅料。但是加的辅料和辅料炒不同,它加的是液体辅料,不是固体辅料。我们书上说以液体辅料拌炒药物叫做炙,它的基本操作方法是在锅里面炒,加进去的辅料是液体。我们书上的蜂蜜,蜂蜜当然在冬天它可能有一定的形状,不是液体,但是放到锅里面去了以后,受热了以后它是液体状的。酒、醋、姜汁、盐水、童便这样的一些都是液体。这里需要说明,盐可以作为固体辅料来拌炒药物,也可以把它化成盐水,用来炙药物,所以这两种情况都可以用到。就看它是以固体状态和药材接触还是以液体状态让它进入药材,它分别属于两类不同的炮制方法。这些液体的辅料本身就是药物,比如说蜂蜜、酒、醋、姜汁、盐水、童便都是传统的中药,它本身就有一定的药效作用,就是它有自己的功效,它和被炒的药物之间往往主要是产生一种协同增效的作用,它就是炮制目的的第一点。当然也有少数在于降低毒性或者不良反应,比如我们说的常山用酒来炒,减轻它的呕吐的作用。关于炙需要说明两点,第一点,今后在写处方的时候凡是用蜂蜜来拌炒的药物,很多医生把这个辅料的名称省掉,只写这个炮制的方法炙,比如说炙麻黄、炙百部、或者炙冬花,都是指的蜂蜜炙,加的是蜂蜜。所以今后见到了只写一个炙字,没有写明辅料名称的,多数情况下指的是蜂蜜。那么其他的液体辅料呢,往往在处方的时候要写清楚辅料的名称。比如说开处方厚朴,下面要写个姜汁炙,或者姜厚朴。实际上用的姜汁拌炒,用姜汁来炙,都要把这个名称(写上)。川芎用酒炙,酒炙川芎,或者酒川芎,酒炒川芎。炙有时候也可以称为炒,但是这个辅料是液体的。所以这个在有的考试当中,有的老师故意增加那种干扰性,比如说就写一个酒炒川芎,它用的炮制方法是什么?不能说炒法,你要说是炙法,因为它加的是液体辅料。它和炒的定义不完全相同。虽然它有炒的过程,但是它完全符合炙的定义,所以这个要注意。有的甚至于写盐杜仲,实际上是用的盐水,加到杜仲里面拌炒,那不是炒法,那是炙法。所以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在书写的时候,或者在考试当中要把炒和炙区别开来。一个是固体辅料,一个是液体辅料,这是要说明的一点。第二点呢,就是关于炙法的归类。我们这个教材,中药学当中一直把它放在了火制当中,但严格的讲,炙应该是水火共制。因为它加的辅料本身就是液体状,它不但有炒的用火,也有辅料的水,所以它的归类呢就有一定的问题。所以现在在编的一个临床中药学的教材,我们已经把炙法放在了水火共制里,这样可能更加严谨一些。当然这个放在火炙里面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它主要是用火,但只是说在归属的时候看准不准确的问题。这个是说明一点,可能以后见到了可能就是在水火共制,这个完全可以,而且应该。

第三个,煅,煅呢,我们书上就分了两种方法,一个直接煅,一个间接煅。那么直接煅呢,就是把矿物药或者把动物的骨骼或者甲壳放在炉火上直接地煅烧,直接放在火上烧,这种叫做直接煅。这种煅又叫明煅,就是光明的明,就是把它暴露在空气当中,没有用容器把它装上,直接放在火上。比如说我们把磁铁石或者牡蛎就放在炭火上,让它煅烧,这种叫做直接煅,也叫做明煅。这样煅的目的是很多的,有的是去掉里面的一些有机成分,比如说有些土类的药材,土类的药材可能里面有些有机物,煅烧了以后,比如说炉甘石这一类,它可能让它破坏掉。另外呢也可能让它的化学成分改变,比如说(含)碳酸钙的一些动物的贝壳等,煅烧了以后成了氧化钙,就更容易粉碎,而且药效作用也可能发生一些变化,所以它的目的也是多方面的。另外一种煅叫做间接煅,间接煅就是要把药材放在一个容器当中,甚至于要把容器密闭起来,所以这种煅我们书上煅的第三行又叫焖煅,一个火字旁一个烦闷的闷,焖煅,又叫做间接煅。间接煅呢就是药材间接地加热,不直接地和火接触。有一些植物药直接煅的时候它完全成了灰烬,就没有药用的价值。比如说中药当中的血余炭、棕榈炭,就采用的是间接煅的方法。棕榈呢,大家知道棕榈树用它的叶柄或者它的叶鞘纤维,把它清洗干净以后放在一个容器当中,晒干了以后,把这个容器密闭,不让它氧化,不让它成为灰烬。同样的道理,血余炭,血余就是人的头发,发为血之余,把这个头发清洗干净以后呢晾干,然后放到密闭的容器当中,隔绝氧气的情况下,让它成炭,就是血余炭,棕榈炭,能够成为一个止血的药物。没有煅炭的时候它没有明显的止血效果,煅炭以后就有了止血的作用,它的性能功效都改变了。这个就是关于煅。

第四个是煨,煨就是用湿润的纸或者湿润的面粉把药物包裹起,放在火里面去烧。过去因为燃料是用的柴,比如说做饭的时候用柴或者一般的草类,它有很多的火灰,放在了火灰里面那样子煨出来的效果更好。但是现在可能就没有用柴来做燃料,只有一些偏远的山区(烧柴),所以煨这种方法现在就和传统有些区别。但它也可以用湿润的面粉或者纸包着,比如说就在一般的火炉上面烧,甚至于煤气上面烧,也可以达到相似的目的。把外面的包裹物烧焦了以后,里面的药物已经达到了煨制的这样一个目的。我们今后要煨的药,比如说葛根、生姜、木香,或者肉豆寇,煨的目的根据药物不同不完全相同,但是很多是降低它的刺激性,有利于止泻。比如说葛根、肉豆寇和木香都是属于这种情况。

水火共制,第四,第一个是淬,淬来源于这种煅铸,工业上的煅铸淬火,一回事。先把药物烧红,其实经过了明煅的阶段,然后把明煅了的矿物药或者动物的甲壳、骨骼马上放在冷的液体当中去,让它马上受冷,收缩,它就崩解,产生很多裂口,破碎了,就便于把它捣碎,便于制剂。其实淬就是两个过程,煅了以后放在冷的液体当中。如果液体是醋,就叫用醋淬。其他的液体就有相应的名称,但用得最多的是用醋来淬。比如刚才讲的磁铁石,放在火上烧红了,马上放在醋里面,磁铁石就很容易捣碎,裂成很多小块,很多裂纹,它的四氧化三铁就变成了醋酸铁,溶解性增加,所以它的作用也增强。这是前面讲的,这是关于淬的(内容),主要是矿物药。动物药的贝壳也可以淬,但是比较少,比如说龟甲,鳖甲也可以,但它主要不是为了粉碎,它主要是为了增强它的作用。

第二个是,呢在中药书上包括我们现在的书上都是水字旁,但是经过考证应该是火字旁的,这是中药学当中一个特殊的字,一般的工具书上都查不到。所以可能以后这个字逐步要改为火字旁,现在炮制学已经改了,中药学马上也会改过来。因为在古代的字词书上三点水这个不读[dan],它用在其他地方,所以应该是火字旁的字。我们把它说明一下,更正一下。这个是在大量的沸水当中,就是开水当中放少量的药物,马上把它滤起来。这个比如刚才说的马齿苋,一下它容易干燥。有的象桃仁、杏仁呢,了以后它容易去皮,去掉非药用的部分,这个我们书上都写得很清楚,大家知道这个字。这个和在烹饪当中,有的地方比如说把菠菜一下,然后拌来吃,也是同样的方法,(用)比较多的开水。但有的地方就是说把这个淖一下,三点水一个功效卓著的卓,那是在烹饪里面,中药炮制里面不这样讲。有的说在水里面汆一下,这个就是一个入字底下一个水字,入水,氽。那也是在水里面很快的捞起,把它滤起来,但那些都是在烹饪学里面使用,在中药里面就用字。

其他的方法自己看一下,我们都不做要求。要求的这七种炮制方法,就是我们今后临床医生在(开)处方的时候因为需要写明,比如说我们开朱砂,往往要写一个水飞;大黄比如说要写一个焦大黄,或者酒炙大黄,这些都是能够用得上的,要能够作为名词术语能够解释。这个中药炮制的总论我们就讲到这个地方,因为先已经说了,以后在具体的药物还要联系到这个炮制的目的、炮制的方法,大家来逐步加深,一定会把这一部分的内容掌握得很好。这一节的内容我们就介绍完了。

我们下面就介绍第四章,中药的作用。中药的作用呢是我们有中药学教材以来第一次增加的一章,在现行的其他中药教材上没有这样一章,所以这一章就基于这样一个现状,我们把它作为参考,不作为考核的内容。但是这一章呢有一些问题对学好中药学也至关重要,所以我简单的也加以一些说明。这一章里面也是分了两节,第一节是中药的基本作用。这一节主要说明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今后学习中药的时候,每一个药下面都有功效这样一个栏目,而没有作用这个栏目。但是如果我们是学西药,西药学,它的一些药学往往是写的作用。中药为什么不用作用而用功效?前边主要就说明这样的一个原因。昨天讲本草学的发展概况的时候说过,古代的本草象《本草纲目》是比较典型的,它都是作为一个百科全书的来编篡,没有完全局限在一个药学专著。那么我们中药不管是植物药,动物药,或者矿物药,它作为一种物质,除了医疗作用以外,它还有其他的非医疗的作用。这些非医疗的作用古代的本草文献当中也加以收载,比如《神农本草经》,比如说什么药它能使铁变为铜,实际讲的是一种镀的,在面上镀铜的一种方法,它现在属于这种冶金上的一种工艺,它也有这方面的作用,它不属于医疗的作用。有的中药古代也种植,种植干什么?作为染料,它对纺织品进行染色。比如说茜草、大青叶等等都是这样,在古代的本草也有详细的记载,它有非医疗的作用。那么在医疗作用当中,它有对人体的作用,也有非人体作用。其他动物在古代也把它混在一起。其他由于种属的不同,人和动物的产生的效应是不一样的。比较典型的,比如说常山,人服用了以后就有严重的恶心呕吐,我们刚才讲常山用酒来炒,就是为了降低它的涌吐的作用。但是少量的常山对牛、或者羊这类反刍类的动物来服用,那么就不能说是涌吐了。在兽医,中兽医上面利用常山对于牛这类作什么用呢,作为健胃药,促进它的反刍,有利于食物的咀嚼,又帮助它消化吸收,作为一个健胃药来使用。这些作用不是中药学要讨论的,所以在古代的本草它是包罗万象的。所以中药的作用有医疗的作用,有非医疗的作用。在医疗的作用里面,就是对于人体而言,它有毒性作用,有副作用,那么毒性作用、副作用是作用的一个部分,它不属于中药的功效的范畴。所以为了更好地区别有利的治疗的作用和不利的不良的一些作用,在中药里面它是分得很清楚的,利和害。我们要研究的是利,有害的呢,是在使用注意当中加以讨论,提醒临床医生加以注意。所以在中药学当中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一个术语,就叫做功效。功效呢是中药作用的一个部分,它和作用还不能完全相等。其实它非常有道理,所以我们首先就说明这样一个问题,在中药的作用当中为什么要用功效而不用作用。然后呢我们在26页的最后一段提到了一个中药的基本作用,为什么要保留这个问题呢?这个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现在的中药教材,每一版的中药教材在讨论中药的性能之前,都提到了中药的基本作用。为了和其他的教材保持这个内容的一致性,所以我们在这里面也简单的谈了中药的基本作用。因为中药的功效是很多的,具体功效是很多的,但是这些功效高度概括起来它都可以,就是我们书上这一段当中说的,要么是祛邪,要么是扶正,要么是调整脏腑的功能,就是这个倒数第三行,26页的第一节的倒数第三行后面,高度的概括起来,中药的很多作用它不外乎是祛除病邪,或扶助正气,或协调脏腑功能,纠正阴阳的盛衰,使机体恢复或重建阴平阳秘的状态。所以中药的基本功效高度概括起来就是祛邪扶正和调整脏腑功能。因为人体的病理变化要么是外邪引起的,六淫,风寒暑湿燥火,能够针对六淫的中药,比如说解表的、散寒的、清热的、解暑的,那么就是祛邪的;要么针对人体正气的虚衰,那么就是补虚药。有的人体的病理变化表现出来的病证,又没有明显的邪气,又没有明显的正气亏虚,比如说有的睡眠不好,失眠,很难用祛邪或者扶正来(治疗),那么我们就把它概括为脏腑功能的失调,这个是很次要的。实际这个脏腑失调严格讲与祛邪扶正都有一定的联系,只不过历来的中药学上都是这样讲,我们就把它保持一致性。这个其实对于这一章关系不是很大,但是同学们学了以后要知道,中药的基本作用就是这么三点:祛邪、扶正和调理脏腑的功能。

下面来重点的讲一下第二节,中药的功效。中药的功效应该是中药与生俱来的,它作为一个客观的物质,它本身就有一定的医疗作用。但是人们对这些医疗作用的认识是缓慢的,在中药学发展的过程当中,反应出来就是这样。尽管我们本草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是早期的本草学没有明确的提出药物的功效这样一个概念,在记载药物的时候往往是功效和主治混杂在一起。从《神农本草经》开始,一直到明清的很多本草书,基本上都是这么一个状况。功效和主治的概念的区别是不清楚的,它在记载药物的时候有的是功效,有的是主治,我们今后去查《神农本草经》或者其他的中药著作的时候我们都会发现,比如说麻黄,它能够发汗,是一个功效,后面呢,伤寒寒热,那就是主治,那个治癥瘕积聚那就是一个主治。有的药里面比如说有补虚,又有咳逆上气,麻黄也有咳逆上气,那咳逆上气是一个主治。所以古代的本草它记载的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功效和主治混言杂书,纠杂在一起。所以这样的本草学习起来非常困难,没有可读性,一会是功效,一会是主治,包罗万象的在一起。所以清代初年的本草学家汪昴在编《本草备要》的时候,在他序的里面第一条,就是说最能使人如睡如寐者莫过于读本草,就是这个中药书翻开就使人睡觉,为什么呢?没有可读性。为什么没有可读性呢?条理不清楚。条理最不清楚的就是功效、主治混杂在一起,这个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时间,严重的影响了中药学的发展,影响了它的进程。那么在中药学或者本草学当中,首先有了把功效和主治区别开来这个意图的第一人应该是明末的贾九如,它做了一本本草叫做《药品化义》,变化的化,意义的义,《药品化义》。《药品化义》这本书里面它都有一个栏目叫做力,力量的力。力下面记载的内容完全是功效,比如说槐花,力这项就是凉血,主治后面比如说才是什么吐鼽,咳嗽有血,它把功效和主治分得很清楚了,但是它没有使用功效这个术语,但是有了把功效和主治明确的区别开来,最成功的、最早的是《药品化义》,然后经过了清代的发展,功效和主治就明确的区别开来。如果有时间还可以专门对功效来进行专题讲座,这方面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值得学习。就是我们在现代对于药物的具体功效一般都很清楚,比如说人参能够补气,大黄能够泻下,麻黄能够解表。但是对功效理论从总体上来进行探讨,目前还很少有人来触及这一块的理论。功效的理论也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对中药学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内容。所以我们在教材里面就增加了功效的这样一个(内容),其实这个是为了引起注意。以后这一部分的内容还要不断地充实,要发展,成为中药基本理论当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上一篇:物业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下一篇:注意艺术特色人才培养的结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