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残疾人减免土地税

2024-04-23

安置残疾人减免土地税(精选9篇)

篇1:安置残疾人减免土地税

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减免城镇土地使用

税应注意的问题

2014-10-31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城镇土地使用税等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121号)对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有明确规定。然而,该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企业财务人员和基层税务人员对政策理解存在偏差,经常出现该享受减免的单位得不到减免,不该享受减免的单位反而得到减免的状况。为此,笔者就执行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政策中应掌握和注意的几个问题作如下解析。

应具备的条件

财税〔2010〕121号文件规定:对在一个纳税内月平均实际安置残疾人就业人数占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比例高于25%(含25%)且实际安置残疾人人数高于10人(含10人)的单位,可减征或免征该城镇土地使用税。具体减免税比例及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财税主管部门确定。

由此可见,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要想享受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政策优惠,必须符合按规定与残疾人签订劳动合同、符合实际安置残疾人上岗的比例、向残疾人支付不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以及按规定为每位残疾人足

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

土地权属不同待遇各异

除了对符合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条件的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拥有土地使用权并实际使用的土地给予减免税外,对以下四种情况应区别对待:

——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租用其他纳税人的土地,土地权属是国有的,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检发城镇土地使用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和暂行规定的通知》(国税地〔1988〕15号),城镇土地使用税由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缴纳。所以,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单位不是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也就不存

在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

——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租用其他纳税人的土地,土地权属是集体的,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集体土地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56号),在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范围内实际使用应税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但未办理土地使用流转手续的,由实际使用集体土地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根据该文件精神,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租用的是集体土地,是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所以,可按规定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

——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无偿使用其他纳税人的土地,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关于城镇土地使用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补充规定〉的通知》(国税〔1989〕140号)的规定,对免税单位无偿使用纳税单位的土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所以,对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无偿使用纳税单位的土地,可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

——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将土地出租给其他纳税人使用的,根据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规定,免税单位只有“自用”的土地才能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所以,对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单位用于出租的土地,不能享受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政策,应当按规定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

管理和审核

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属于备案类减免管理。根据有关规定,纳税人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下列备案资料:

——《涉税事项申请单》;

——企业职工花名册;

——残疾人证明;

——与残疾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

——为残疾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证明;

——企业工资支付凭证;

——土地权属证明。

同时,主管税务机关要对纳税人报送资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具体而言:

——审核残疾人证、残疾军人证的真实性和复印件的一致性。

——审核单位和个人是否采用签订虚假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是否重复使用残疾人证或残疾军人证、残疾人挂名而不实际上岗工作、虚报残疾人安置比例;是否不缴或少缴为残疾人规定的社会保险以及变相向残疾人收回支付的工资等

方法骗取该税收优惠政策的情况。

——审核安置残疾人员的比例和人数是否达到规定标准。

篇2:安置残疾人减免土地税

2012

营口xxx公司

***

录1、2、3、4、5、6、7、减免土地使用税申请 土地使用税减免税申请表 税务行政审批表(税收减免类)

分局调查报告(附:应纳地方税费明细表)局长办公会议纪要

税务行政审批事项受理通知书

税务行政审批资料清单

税务行政审批资料清单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2、3、4、5、6、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税务登记证副本复印件

企业安置残疾人员登记表(录用时间、残疾类型、工作岗位)安置残疾人变动表

土地使用证复印件

劳动部门出具的参保人员缴费清单(如有变动还需报备变动月份)7、8、9、全年缴纳社会保险费申报表

企业全员职工登记表(内有变化的需说明)1-12月份工资表复印件(其中残疾人工资要单独做表)

10、通过银行金融机构支付残疾人工资相关证明

11、残疾人证书复印件及残疾人在岗工作照片(4寸)

12、劳动合同复印件

13、损益表

14、资产负债表

审核中注意问题:

(一)依法与安置的每位残疾人签订了一年以上(含一年)的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并且安置的每位残疾人在单位实际上岗工作。

(二)月平均实际安置的残疾人占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比例应高于25%(含25%),并且实际安置的残疾人人数多于10人(含10人)。

(三)为安置的每位残疾人按月足额缴纳了单位所在区县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政策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

(四)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安置的每位残疾人实际支付了不低于单位所在区县适用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

(五)具备安置残疾人上岗工作的基本设施。

政策依据:辽财税【2011】24号文件

篇3:安置残疾人减免土地税

一、现行国有土地收储涉及税种及相关减免政策

(一) 现行国有土地收储涉及税种

现行国有土地收储涉及的相关税种主要有以下4类。

1. 营业税

原国有土地权属单位接收国有土地收储补偿款时, 需提供相关营业收入的发票, 地方税务部门按营业收入扣除5.5%的营业税。

2. 土地增值税

这是指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 以转让所取得的收入为计税依据向国家缴纳的税赋, 按照四级超率累进税率进行征收。国有土地收储涉及土地使用权的转让行为, 按相关规定, 需缴纳一定额度的土地增值税。

3. 企业所得税

这是指针对内资企业和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由于国有土地收储转让而发生的企业盈利行为, 需按纳税年度缴纳。

4. 印花税

这是指以经济活动中签立的各种合同、产权转移书据、营业账簿、权利许可证照等应税凭证文件为对象所征的税。

(二) 现行税收减免政策

1. 营业税减免政策

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行为营业税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8]277号) , 纳税人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时, 只要出具县级 (含) 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正式文件, 无论支付征地补偿费的资金来源是否为政府财政资金, 该行为均属于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的行为,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税目注释 (试行稿) 〉的通知》 (国税发[1993]149号) 规定, 不征收营业税。另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及纳税人代垫拆迁补偿费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9]520号) 规定, 国税函[2008]277号文中关于县级以上 (含) 地方人民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正式文件, 包括县级以上 (含) 地方人民政府出具的收回土地使用权文件, 以及土地管理部门报经县级以上 (含) 地方人民政府同意后由该土地管理部门出具的收回土地使用权文件。

2. 土地增值税减免政策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第8条, “因国家建设需要依法征用、收回的房地产免征土地增值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11条, “因国家建设需要依法征用、收回的房地产, 是指因城市实施规划, 国家建设的需要而被政府批准征用的房产或收回的土地使用权。因城市实施规划, 国家建设的需要而搬迁, 由纳税人自行转让原房地产的, 比照本规定免征土地增值税”。另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若干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6]21号) 规定, 因“城市实施规划”而搬迁, 是指因旧城改造或因企业污染、扰民, 而由政府或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根据已审批通过的城市规划确定进行搬迁的情况;因“国家建设的需要”而搬迁, 是指因实施国务院、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委批准的建设项目而进行搬迁的情况。符合上述免税规定的单位和个人, 须向房地产所在地税务机关提出免税申请, 经税务机关核准后, 免予征收土地增值税。

3. 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

企业所得税方面, 因政府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性原因, 企业需要搬迁或处置相关资产而按规定标准从政府取得的搬迁补偿收入或处置相关资产而取得的收入, 以及通过市场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收入,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9]118号) 文件执行。主管税务机关对企业取得的政策性搬迁收入和原厂土地转让收入, 重点审核有无政府搬迁文件或公告, 有无搬迁协议和搬迁计划, 有无企业技术改造、重置或改良固定资产的计划或立项, 是否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技术改造、重置或改良固定资产和购置其他固定资产等。

4. 印花税减免政策

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花税若干政策的通知》 (财税[2006]162号) , 对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按产权转移书据征收印花税。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不属于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使用权转让, 合同双方不需要缴纳产权转移书据印花税。

二、现行国有土地收储涉及税收减免政策的解读与困境

(一) 将国有土地收储行为认定为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的行为缺乏立法依据

营业税的减免政策中提到, “纳税人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时, 只要出具县级 (含) 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正式文件, 无论支付征地补偿费的资金来源是否为政府财政资金, 该行为均属于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的行为”。印花税的减免政策中提到, “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不属于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使用权转让, 因此, 合同双方不需要缴纳产权转移书据印花税”。

为实现上述条款, 国有土地的收储行为需要满足县级 (含) 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这一要件, 事实上国有土地收储行为是否可以认定为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的行为缺乏相关的立法依据。

(二) 将国有土地收储所依据的土地储备行为认定为实现城市规划及国家建设的目标缺乏明确定义

土地增值税的减免政策中提到因城市实施规划、国家建设需要依法征用、收回的房地产免征土地增值税。然而, 其中对于“因城市实施规划及国家建设需要而搬迁”的解释相对模糊, 对于土地储备行为是否为“实现城市规划及国家建设”这一定义缺乏法律法规上的解释与说明, 导致由地方出台的相关办理办法对于土地储备行为与实现城市规划及国家建设目标之间的关系所作的说明也缺乏明确的厘清。

(三) 将因土地储备立项而发生的国有土地房屋搬迁腾退认定为政策性搬迁缺乏有效说明

针对企业所得税的减免政策中提到的, “主管税务机关对企业取得的政策性搬迁收入和原厂土地转让收入, 重点审核有无政府搬迁文件或公告”, 以此作为是否减免企业所得税的依据。然而, 该条文对于政策性搬迁的解释相对模糊:因土地储备立项而发生的国有土地房屋搬迁腾退是否为政策性搬迁这一问题缺乏有效说明, 是否是由地方政府出具搬迁文件, 即可免去企业所得税。

三、国有土地收储的制度性思考

现行国有土地收储工作在涉及税收减免政策方面出现了诸多理解上的困境, 其根源在于土地储备制度自身的不完善之处。从1996年上海成立我国第一家城市土地收购储备机构起, 直到2007年《土地储备管理办法》的发布, 土地储备的推行在增强市场宏观调控能力、盘活存量土地、实现城市规划等方面产生了大量的积极效应。然而, 随着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形势的不断变化, 现行制度显现出一些与当前实际工作不协调之处, 需加以改进和完善, 以便更好地推进土地储备工作。

一是关于国有土地收储行为与公共利益的界定。国有土地收储行为及其相关的税收减免政策的出发点多提及到“公共利益”, 但法学界一直未对公共利益下一个明确的定义, 各地各级政府对公共利益的界定也无统一标准。

二是国有土地收储行为主体的行政行为界定。目前, 在土地储备机制的运行过程中, 由于供地主体的行政化模式, 其行为随意性很大, 缺乏必要的约束。事实上, 从目前土地收储行为的性质来看, 包括了行政行为、经济法律行为及民事法律行为3个层面的属性。然而, 由于目前国有土地收储制度中对国有土地收储行为是否为行政行为缺乏有效的界定, 国有土地收储税收减免政策在执行中存在法律意义上的界定风险。

因此, 为加快推进国有土地收储工作, 实现国有土地收储补偿款税收减免, 建议从法律法规与行政管理两个层面出发, 保障被收储国有土地权利人的合法经济利益。

(一) 法律法规层面

现阶段有关土地收购储备的规定仍基本停留在地方规章的层次, 至今尚未出台一部具体的法律或行政法规来规范土地收购储备行为, 国家在土地收购储备方面法律法规的空白制约了该项工作的开展。因此, 有必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

第一, 明确土地储备机构的性质、定位及目标。与土地储备相关的法律法规应明确土地储备机构的性质、定位。就目前北京市实行的土地储备实施政策, 土地储备机构应定位为非营利性、行使行政性行为的机构。土地储备机构的目标应体现为:增强政府土地市场宏观调控的能力, 优化配置城市土地资源, 以及保证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顺利实施。

第二, 明确土地储备机构收储国有土地行为的行政行为界定。从法律法规层面, 明确界定土地储备机构在实施收储国有土地过程中的行政行为将有利于突出土地储备行为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的特征。对于现有土地储备行为的行政行为范围进行界定, 防止在操作过程中, 借行政行为之名, 行使经济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

(二) 行政管理层面

在行政管理层面, 结合法律法规等政策性支撑, 通过地方政府行使行政权保障以下措施的实施。

出台界定国有土地收储行为为政府依法通过收储的方式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行为的相关配套文件。按照国家相关政策, 由土地储备辖区内的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文件, 对于土地储备范围内由政府委托实施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储以及房屋拆迁行为, 均认定为政府依法通过收储的方式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行为。同时, 由地方政府统一授权地方国土资源分局或国土系统管理部门出具正式的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文件, 以配合被收回国有土地使用单位申请免征营业税, 确保国有土地收储及拆迁腾退工作的顺利推进。

篇4:安置残疾人减免土地税

关键词:残疾人;法律责任;减免;立法补充

一、残疾人法律责任减免的涵义

法律责任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解释是指法律责任与法律义务同义,即是一种程序法上的义务;狭义解释是指一定主体因其违法行为或法律规定的其他事实的发生,所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我国立法中所指的法律责任指的是狭义法律责任,故本文对法律责任采狭义解释,仅指一定主体因违法或法定原因而应承担的不利的法律后果。根据其责任承担的依据和方式不同,法律责任分为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三种。基于人道主义、法律责任能力、法律责任的目的等,对于残疾人的违法、犯罪行为,在符合法定的条件时,应当给予不承担法律责任或减免法律责任的优待。

残疾人的违法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残疾人的法律责任不仅是指违反残疾人保障法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而是指残疾人违反了我国现行全部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规定,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危害社会而应当依法承担的不利后果,包括人身责任和财产责任。

残疾人法律责任减免包括不负法律责任,从轻、减轻或免除法律责任。仅从汉字解释,“减免”乃指减轻和免除。我国刑法规定的刑事处罚的减免即为此意。但是,从残疾人保障法的角度,为加强对残疾人的法律保护,减轻和免除其法律责任并不足以对残疾人的利益给予周全的保护。本文对残疾人法律责任的减免采扩大解释,不仅指从轻、减轻和免除法律责任,还包括不承担法律责任。

二、残疾人法律责任减免的理论基础——实质平等理论[1]

残疾人被认为是社会弱势群体的一部分,现实中,人们谈及社会弱势群体,除了残疾人之外,还包括老人、妇女、未成年人、病人、农民、低收入者、下岗职工、消费者等等,因此有了保护这些特定群体的法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残疾人保障法》等专项法律,这些法律在保护弱势群体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共通性。

法律的作用就在于调整社会关系,归根到底是社会利益关系。对于社会弱势群体来说,其之所以得到法律的关注,是因为这一群体由于力量的相对薄弱,在占有社会资源上存在不利,从而导致其利益实现上的困难。这种利益关系的冲突,正是法律所需要也应当关注的焦点,因此,法律需要给予社会弱势群体以特别的保护。起初,所谓平等是指形式上的平等,即人之间的抽象的平等。包括残疾人在内的社会弱势群体与普通人一样,应被平等对待,平等地享有人权。在这种形式平等思想的指导之下,现代社会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平等保护,不允许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歧视。

这种法律保护主要以权利的形式落实下来,我国现行《残疾人保障法》即为其例。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形式平等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在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方面,形式平等所主张的抽象的普遍人格,剔除了人和人之间的任何自然和社会的差别,使得社会弱势群体在形式上获得了和健全人同样的权利,从而排除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歧视。但是这种抽象的人格也忽视了社会弱势群体的“弱势”的特质,并因此导致了对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的不力,这种不力体现在:

由于与普通人在自然和社会条件上的差别,虽然法律在条文上赋予社会弱势群体与普通人平等的保护,但是,社会弱势群体的“弱势”条件可能会导致其实际上无法实现或无法充分实现法律所赋予他的这种保护。

实质平等理论昭示着人权范围的扩大及国家义务的扩大,给予了社会弱势群体更有效的保护。国家通过法律给予社会弱势群体与普通人不同的特别保护,从而真正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和权利,使得社会弱势群体真正能享受到与普通人一样平等的法律保护。这种建立在考虑社会弱势群体自然和社会差异基础之上的社会立法,正是通过形式上的不平等从而实现实质上的平等,帮助社会弱势群体走出困境,摆脱弱势地位。

因此,对社会弱势群体权利进行特别保护的理论基础价值取向是以“不平等”求正义,即实质平等理论。这种实质平等理论对西方法律的影响被称为法律的社会化现象。实质平等与正义是相联系的,现代法律所追求的正义、所需求的平等绝非数量上的绝对相等,立法上并不禁止对公民权利的差别性规定。立法对残疾人法律责任的减免,属于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特别保护规定,这是以实质平等为理论基础的保护,实为正义的应有之意。

三、国外残疾人法律责任减免规定之立法考察

1.国外保护残疾人的专门立法

根据现有的资料来看,西方主要国家为保护残疾人的专门立法,美国1990年《残疾人法》、英国1995年《残疾歧视法》、日本2004年《残疾人基本法》、法国2004年《残疾人机会与权利均等、公民权与参与权保障法》、澳大利亚1992年《残疾人歧视法》、印度1995年《残疾人(机会均等、权利保障和充分参与)法》、菲律宾1991年《残疾歧视法》等,所有这些法律包括相关国际公约,都未有关于残疾人法律责任减免的规定。

2.国外刑法有关残疾人刑事责任减免的规定

《德国刑法典》第二十条规定:“行为人行为时,由于病理性精神障碍、深度的意识混乱、智力低下或其他严重的精神反常,不能预见其行为的违法性,或依其认识而行为的,不负刑事责任。”第二十一条规定:“因第二十条规定的各项原因,行为人行为时由于认识能力显著减弱,或依其认识而行为的,可依第四十九条第一款减轻其刑罚。”

《加拿大刑法》第十六条规定:①行为或不行为于心神丧失时发生者,不受有罪之判决;②本条所称的心神丧失指先天性痴呆或患心理疾病以至不能知悉其行为或不行为的性质,或不能了解其错误之精神状态。

nlc202309041214

《西班牙刑法典》第二十条第一项规定“实施违法行为时,因精神异常或者精神状况暂时改变造成了不能理解其行为的违法性或者不能按照其理解实施行为”,免除刑事责任。

《芬兰刑法典》第三章第三条第一项规定,精神错乱的人实施的行为,以及因年老或其他类似原因而导致精神有缺陷的人实施的行为,不具有可罚性。

3.国外民法有关残疾人民事责任减免的规定

《德国民法典》第八百二十七条规定:“在丧失知觉的状况下或者在不能自由决定意思的精神错乱的状况下加损于他人的人,不对该损害负责任。其以酒精饮料或者类似手段使自己陷于此种暂时状况的,对其在此状况下非法引起的损害,以如同其有过失一样的方式负责;其没有过错而陷于此状况的,该责任即不发生。”对于不负责任的人致人损害的,该法又出于公平考虑,第八百二十九条作出了规定。基本内容是,对于损害不能从加害人那里以及第三人那里获得赔偿的,根据具体情况,特别是利害关系人的情况,在公平所要求的限度内和不剥夺其为维持适当的生计以及为履行法定扶养义务所需要的金钱的限度内,仍然必须赔偿损害。

《意大利民法典》第二千零四十六条规定:“在实施致损行为时,无判断能力和意思能力的人不承担致损行为的后果,除非无行为能力的状况是因其过失导致。”同时,第二千零四十七条规定:“损害是由无判断能力和意思能力人导致的,应当由对无行为能力人负有监护义务的人承担赔偿责任;但是能证明其不能阻止该行为的除外。”“负有监护义务的人不能赔偿损害的,法官可以根据双方当事人的经济条件判定致害人给予公平的赔偿。”

4.外国行政法有关残疾人行政处罚责任减免的规定

《奥地利行政处罚法》第三条规定:“行为时知觉发生障碍或精神作用发生病理上之故障,或因心神耗弱,对于行为之禁止不可能辨识或不可能为适当之处理时,其行为不罚。”

《德国违反秩序法》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实施行为时因病理性精神错乱、深度神志迷乱或弱智或者其他严重的精神变态而无能力认识此系不允许的行为或无能力按此认识行事者,其行为不应受谴责。”

四、我国关于残疾人法律责任减免的规定

1.《残疾人保障法》

《残疾人保障法》都是从积极层面对残疾人应当享有的权利进行规定,虽有“法律责任”章,其内容主要是违反《残疾人保障法》、侵犯残疾人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2.与《残疾人保障法》同类型法律

与《残疾人保障法》相类似的法律,主要是指导保护其他社会弱势群体的单行法。我们逐个查阅了《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未发现立法对这些特殊群体的法律责任减免作出规定。

3.《刑法》有关残疾人刑事责任减免的规定

我国刑法主要针对精神病人、间歇性精神病人、聋哑人和盲人的刑事责任减免作了规定。《刑法》第十八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十九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4.民法有关残疾人民事责任减免的规定

我国民法主要对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和缔结合同的效力加以规定。残疾人中,精神障碍、智力低下等都可能被认定为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他的民事责任。”“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适当赔偿,但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三款规定:“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为共同侵权人,应当承担连带民事责任。”“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为侵权行为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教唆、帮助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为共同侵权人,应当承担主要民事责任。”

5.行政法有关残疾人行政责任减免的规定

残疾人行政责任减免的问题,从所查到的资料看,只发现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行政处罚法》中有所规定。《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应予处罚。”第十一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由于生理缺陷的原因而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第十六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或者免予处罚:(一)情节特别轻微的;(二)主动承认错误及时改正的;(三)由于他人胁迫或诱骗的。”

1996年《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有违法行为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第二十七条规定:“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四)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另外,新通过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对精神病人、盲人等违反治安管理时如何处理也进行了如下规范:精神病人在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给予处罚。盲人或者又聋又哑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不予处罚。

参考文献:

[1]吴宁.《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的权利视角及其理论基础——以平等理论透视》,《法律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3期

[2][美]路易斯·亨金.《权利的时代》,信春鹰等译,知识出版社1997年版,“前言I”

[3][美]范伯格.《自由、权利和社会正义——现代社会哲学》,王守昌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24页

[4][美]布莱克.《法律的运作行为》,唐越、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3页

[5]徐久生、庄敬华.《德国刑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第48页

[6]徐久生、庄敬华.《德国刑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第48页

[7]张旭.《减免刑事责任理论比较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3年7月

[8]2003年7月10日(河北日报)网站首页

篇5:安置残疾人减免土地税

浙江省地方税务局公告2010年第4号

浙江省地方税务局2010-09-20

根据《国家税务局关于土地使用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和暂行规定》(〔88〕国税地字015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7]92号)和《国家税务总局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征管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7]67号)规定精神,为进一步发挥税收政策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作用,支持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健康发展,现就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单位定额减征城镇土地使用税的政策规定公告如下:

一、对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单位(包括社会福利企业、盲人按摩机构、工疗机构等),实行由地税机关按单位年平均实际安置残疾人的人数,给予定额减征城镇土地使用税的优惠。减征标准为每安置一名残疾人每年可定额减征1500元,减征的最高限额为本单位当年应缴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

二、享受本公告第一条税收优惠政策的条件,比照财税[2007]92号文件第五条规定,按享受增值税或营业税优惠政策的条件执行。对虽有安置残疾人就业但未符合上述条件的其他单位,不能按照本公告第一条规定给予定额减征照顾。

三、符合享受定额减征优惠政策的安置残疾人的单位,可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减免申请,并按国税发

[2007]67号文第二条第(一)款规定报送相关材料。

四、各级地方税务机关受理减免申请后,按减免审批程序和审批权限进行审核、报批,按批复同意的减征税额执行。

五、对安置残疾人单位2010年度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减免政策按照本公告规定执行,各地可结合实际需要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六、本公告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原《浙江省地方税务局关于社会福利企业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问题的通知》(浙地税函〔2009〕24号)第二条规定停止执行。

特此公告。

篇6:安置残疾人减免土地税

关于转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安置残疾人 就业单位城镇土地使用税等政策的通知》的通知

吉财税[2011]399号

各市州、县(市)财政局、地方税务局,长白山管委会财政局、地税局:

现将《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城镇土地使用税等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121号)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提出如下要求,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关于安残疾人就业单位的城镇土地使用税问题

(一)减免条件

对在一个纳税内月实际安置残疾人就业人数占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比例高于25%(含25%)且实际安置残疾人人数高于10人(含10人)的单位,可免征该城镇土地使用税。

(二)提交资料

符合减免税条件的纳税人除提出书面申请外,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交的材料包括:

1、《吉林省国家税务局吉林省地方税务局吉林省民政厅吉林省残疾人联合会转发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征管办法的通知》(吉国税联字[2007]9)文件规定申请提供的资料;

2、《社会福利企业残疾职工安置卡》;

3、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纳税人首次申请残疾人就业减免税,应向税务机关填报《税务认定审批确认表》,由主管税务机关进行审核确认。

(三)监督管理

1、纳税人符合减免条件的,应于终了后1个月内,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减免税备案手续,并报送认定时所需资料原件及复印件。主管地税机关应于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下达批准文书,批准减免本年税款。如不符合减免条件,应书面告知当事人。

2、经认定符合减免条件的单位,因残疾人员在职职工人数发生变化,不再符合减免税条件时,应当自情况变化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主管税务机关应按月审核实际安置残疾人占单位在职职工工总数的平均比例,本月比例未达到要求的,取消其本月减免税资格。在一个纳税内累计三个月比例未达到要求的,取消当年减免税资格。

3、符合减免税条件的单位采用签订虚假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伪造或重复使用残疾人证或残疾军人证、残疾人挂名而不实际上岗工作、虚报残疾人安置比例、为残疾人不缴或少缴规定的社会保险、变相向残疾人收回支付的工资等方法骗取减免税的,除依照法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外,其实际发生上述违法违规行为内实际享受到的减免税款应全额追缴入库,并自发生上述违法违规行为起三年内取消其减免税资格。

二、关于将地价计入房产原值征收房产税问题

各级主管地方税务机关,要对辖区内所有纳税人房产原值核算方式进行调查,凡地价单独入账的,辅导纳税人及时按照片度入地价后的房产原值申报缴纳房产税。

本通知自二○一一年一月一日起执行。此前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按本通知执行。

附件《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城镇土地使用税等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121号)

吉林省财政厅 吉林省地方税务局

篇7: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免交减免申报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隔征收(即征收上),区地税代征,隶属残联管理。企业按所属镇、街道分别到所在的镇、街道残联或区残联申报。

一、免交减免对象

免交对象: 已安置残疾人单位

减免对象:当新建单位、连续两年以上严重亏损单位、破产或歇业单位、政策性规定减免所有规费单位;

二、办理程序

1、已安置残疾人单位

(1)携带残疾证、合同书、上养老保险清单和劳动保障年检报告书(或劳动情况表统计局104表)原件,复印件一份,到所在镇、街道残联或区残联申报。

(2)镇(街道)残联或区残联对提交的材料初审并实地核查,符合要求后,企业填写《新北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免交审批表》(二份)和《江苏省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基层表》(二份)。

(3)区残联对镇(街道)残联提交的材料复核并实地抽查,符合要求后,提请部门领导审核签署意见,予以部分或全额免交。

2、上新建单位

(1)携带企业营业执照、税务部门计税工资单原件,复 印件一份,到所在镇、街道残联或区残联申报。(2)镇、街道残联或区残联对提交的材料初审通过后,企业填写《新北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减免审批表》(二份)和《江苏省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基层表》(二份)。

(3)区残联对镇(街道)残联提交的材料复核,符合要 求后,提请部门领导审核签署意见,予以全免。

3、连续两年以上连续亏损单位

(1)携带过去两年年末连续亏损并经会计事务所验审 的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劳动保障年检报告书(或劳动情况表统计局104表)原件,复印件一份,到所在镇、街道残联或区残联申报。

(2)镇、街道残联或区残联对提交的材料初审并实地核查,符合要求后,企业填写《新北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减免审批表》(二份)和《江苏省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基层表》(二份)。(3)区残联对镇(街道)残联提交的材料复核,符合 要求后,提请部门领导审核签署意见,予以减免。

4、政策性规定减免规费的单位

(1)携带政策性规定减免规费的有关文件、劳动保障年

检报告书(或劳动情况表统计局104表)原件,复印件一份,到所在镇、街道残联或区残联申报。(2)镇、街道残联或区残联对提交的材料初审通过后,企业填写《新北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减免审批表》(二份)和《江苏省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基层表》(二份)。

(3)区残联对镇(街道)残联提交的材料复核,符合要求后,提请部门领导审核签署意见,予以全免。

5、破产或歇业单位

(1)携带破产或歇业有效证件、劳动保障年检报告书(或

劳动情况表统计局104表)原件,复印件一份,到所在镇、街道残联或区残联申报。(2)镇、街道残联或区残联对提交的材料初审并实地核

查,符合要求后,企业填写《新北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减免审批表》(二份)和《江苏省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基层表》(二份)。

(3)区残联对镇(街道)残联提交的材料复核并实地核查,符合要求后,提请部门领导审核签署意见,予以全免。

三、征收标准

单位应缴保障金=(年末单位从业人员总数*1.7%—本单

位已安置残疾人人数)*上市区职工人平均工资数(按统计行政部门颂数为准)

四、服务承诺

区残联自收到申报材料之日起20日内,办结所有审批手续,作出是否免交减免的决定。

五、政策依据:

1、江苏省人民政府第78号令《江苏省按比例安排残疾 人就业办法》。

2、常州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暂行办法。

篇8:安置残疾人减免土地税

河南省残联日前发布消息,河南省将统一免费发放残疾人个体经营优惠证(以下简称优惠证)。持优惠证不仅能免收部分登记类和证照类行政事业性费用、减免一些税种,而且首次创业的还会得到不低于2000元的“创业补助金”。该省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优惠证实行全省统一编号。残疾人从事个体就业、自主创业时凭优惠证享受相关税费减免政策。持有优惠证的残疾人自主创业,由各级财政和人保部门给予小额担保贷款的政策扶持。对首次创业的残疾人,市、县两级残联按比例一次性给予不低于2000元的资金扶持。

同时个体就业、自主创业的残疾人自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之日起,减免以下税种:为社会提供的劳务免征营业税,提供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免征增值税,残疾人员取得劳动所得可减免个人所得税,残疾人自主创业的企业,吸收安置残疾人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按照国家税收政策,享受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的优惠。

篇9:土地税减免申请

尊敬的××地税分局:

××××××有限公司是一家钢管、扣件租赁公司,成立于2009年3月2日,注册资本伍拾万元整。本公司位于裕安区经济园区裕丰大道,公司占地面积10019.00㎡。近年来由于本公司经营不善,企业一直不景气,逐年亏损举步维艰,公司每月营业额不足人员工资及公司正常开销,经营十分困难,为使我公司能更好的经营,特向贵局申请减免2015年至2016年的税金共计:180342.00(大写:拾捌万零叁佰肆拾贰元)希望贵局领导给于批准!

非常感谢

申请人: 有限公司××××××

上一篇:萧王庙镇中心小学2003年度第二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指导思想下一篇:五年级上册语文《新型玻璃》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