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使用及拆迁安置管理暂行办法

2024-06-22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使用及拆迁安置管理暂行办法(共6篇)

篇1: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使用及拆迁安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快“开放开发、再造新合肥”步伐,确保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开发区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开发区内的土地征用及出让转让、房屋拆迁安置、群众生活安置、劳动力就业等各项工作,均须执行本办法。

第三条 成立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管委会负责开发区各项工作。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依据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征地拆迁安置工作。

第四条 兴办开发区是振兴我市经济、加快开放开发的重要举措,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挠开发区的建设。

第二章 土地征用与出让

第五条 开发区内的土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开发、统一出让、统一管理。

第六条 国有土地出让工作由市政府负责。市土地管理局会同肥西县和郊区政府(以下简称县区)、开发区管委会、市规划局共同拟定出让方案。市土地管理局应与受让方签定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第七条 出让地块面积以现场测量为准,与出让地块相邻道路(不含路幅宽45 米以上的道路)中心线一侧的用地应计入出让面积。

第八条 受让人应在签定土地出让合同后15日内交付土地出让金的15%作为定金,否则,合同自行终止。 受让人在两个月内须交付出让金的50%,六个月内全部付清。受让人若不按期付款,自滞纳之日起两个月内,每日按滞纳款额的5‰缴纳滞纳金;逾期,市政府可另行处置该土地使用权,已收取的定金作为违约补偿。

第九条 在受让人付清出让金后10日内,市政府向受让人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土地使用证》,并交付土地。

第十条 受让人须在领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土地使用证》后两年内开工建设。否则,市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

第十一条 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市政府有优先购买权;土地使用权转让增值的,转让方须按合政[1992]263号文件规定的标准交纳增值费。

第十二条 出让土地所得的出让金,必须专项用于开发区建设。出让金扣除必须上缴的税费后,市与县区按45%、55%分成。到位的出让金每月结算一次。

第十三条 市分成的45%出让金,须专项用于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管委会办公费及市有关部门有偿服务费。

第十四条 县区分成的55%出让金,主要包干用于以下事项:

(一)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和青苗费,包括劳动力安置费和供养人员生活费以及县区指挥部的办公费;

(二)道路、桥涵、沟埂和水利、农电设施的补偿及恢复;

(三)“水改旱”减收和农田、房屋受淹损失补偿;

(四)各类房屋、乡(镇)村企业拆迁补偿和复建用地所产生的各项费用,以及幼儿园、学校等公用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

第十五条 开发区征地农转非、招工指标及征地拆迁安置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由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协调解决。

第十六条 开发区的征地拆迁工作由县区具体负责,确保开发区按期使用土地。

第十七条 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按合政[1988]168号文件规定的标准执行。

第十八条 开发区内路幅宽45米以上道路用地的征地费按合政[1988]168号文件规定的郊区标准,由市支付给县区。

第三章 房屋拆迁补偿与安置

第十九条 开发区内的房屋拆迁补偿与安置由县区负责,拆迁工作必须按规的期限完成。

第二十条 拆迁的各类房屋均实行自拆自建,由县区支付拆迁补偿费。各有关部门对复建房及为安置劳力就业兴办企业所产生的税费尽量给予减免。 路幅宽45米的道路用地所拆迁的房屋及其附属物,其拆迁补偿费由市支付给县区。

第二十一条 拆迁房屋复建点的规划选址由市规划局会同县区共同确定,学校、医院等公用事业设施的规划应同时考虑。

第二十二条 村民小组的土地被全部征用的,其村民住房必须到规划复建点内复建。 村民小组的土地未全部征用的,其村民住房原则上采取投亲靠友或到规划的临时搭盖点进行搭盖的方法解决。

第四章 劳力安置及供养

第二十三条 征用土地的劳力就业安置,由其所属县区统筹解决。

第二十四条 属县一级劳力(男16-35周岁,女16-30周岁,下同)的安置方法:

(一)进入开发区的企业和开发区自办的企业应优先录

(二)县属企业增加劳力时应当优先录用;

(三)县、乡(镇)创办的大集体企业予以安置。

第二十五条 属县二级劳动力(男36周岁-50周岁,女31周岁-45周岁,下同) 由其所属乡(镇)政府负责安置在乡(镇)、村兴办的企业。

第二十六条 属郊区常青镇一、二级劳力由常青镇自行负责安置。

第二十七条 上述劳动力安置费执行合政[1988]168号文件规定的标准。

第二十八条 鼓励一、二级劳力自谋职业。凡经本人申请,乡(镇)政府批准,公证机关公证, 一次性发给本人5000元的自谋职业费,以后不再重新安置。

第二十九条 征地转户后的供养人员(男51周岁以上,女46周岁以上)自土地征完之日起开始供养。由县区按每人每月40元发放,以后随物价上涨指数变化而适当调整。

第三十条 被征地的县区、乡(镇)可组织劳动服务公司,承包开发区内的一般工程建筑、土方、搬运和其它劳务性工作。

第三十一条 规划部门在开发区内要规划一些适当的地块,以适应县区、乡 (镇)安排劳力就业和发展第三产业及私营个体经济用地需要。

第三十二条 符合征地转户条件的村民小组的初中毕业生报考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时,持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证明,视作城镇户口对待。

第三十三条 为安置征地后的劳动力而兴办的各类企业,市、县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在项目审批、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具体办法由管委会制定,报市政府审批。

第三十四条 市、县区劳动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劳务输出。有条件招工的企业应服从劳动部门的安排,优先录用征地后的一级劳力。

第五章 奖惩

第三十五条 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单位或个人由市、县区政府予以表彰、奖励:

(一)在征地及拆迁安置等工作中成绩显著的;

(二)在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中成绩突出;

(三)引进资金成效显著的;

(四)模范执行本办法,带头搬迁腾地的。

第三十六条 凡已按本办法作了合理补偿和妥善安置的被征地或拆迁的单位、个人不得提出无理要求,对无理阻挠、抵制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的单位、个人,应予批评教育;对不听劝告,坚持无理要求,不按期交地的,由土地管理部门会同当地政府及公安部门强制执行。

第三十七条 土地出让金和征地拆迁补偿费,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挪用。

第三十八条 从事征地、拆迁安置、转户和土地出让的工作人员应忠于职守、秉公办事。对利用职权、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挪用出让金和征地拆迁费及贪污受贿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视其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由管委会组织实施并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本办法发布以前已发生的征地、出让、转让、及拆迁安置也按本办法规定的标准结算。

篇2: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使用及拆迁安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维护被征地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土资源部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04〕238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公告》(九届第37号)《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试行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宜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因国家建设征收集体土地或者因建设征用集体土地需要补偿和安置的,适用本办法。

宜州市城市规划区是指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的宜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宜州市建成区以及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大中型水利、水电以及铁路、公路、水运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国家、自治区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征收土地,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把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征收为国有,实现土地所有权转移的行为。宜州市人民政府依法代表国家行使行政辖区内的征收土地职权。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征地补偿和安置,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需要,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将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征收为国有土地之后,对被征收土地的农村集体、农民依法给予补偿,并解决好被征收土地农民生产生活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农民,是指在城市规划区域范围内拥有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享有土地使用权、承包经营权、承担农业义务的成员。

第五条 宜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集体土地依法实行统一征收。

宜州市人民政府成立征地拆迁办公室,办公室从市直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并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具体负责协调其他相关部门实施征地拆迁安置工作。

市国土资源局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是宜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集体土地征收及地上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用地预审,建设用地指标申请,用地报批,耕地占补平衡,审核征收土地及补偿安置方案公告;负责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法律法规、政策的培训及解释,组织召开被征地拆迁群众听证会,指导督促各部门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开展征地拆迁工作。

市土地储备中心是宜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集体土地征收的项目业主,负责筹措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所需资金,管理开发已征收的土地,提供项目立项、规划、勘测定界等报批材料,制订实施被征地拆迁农民预留安置用地、拆迁回建用地、安置房以及安置房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方案,办理被征地拆迁农民生产生活、拆迁回建用地用房的使用手续,建立基准年农业人口与耕地数据库,征收土地报批前的土地权属调查,土地征收被征地村、组(队)人均耕地及被征地拆迁安置人员情况调查,负责草拟和张贴征收土地方案公告和征收土地补偿、拆迁安置方案公告,签定《征地拆迁协议》,核发补偿费,测算征地、拆迁成本费用,收集批后实施资料,建立征地拆迁档案。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宜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被征地拆迁农民预留安置用地、拆迁回建用地、安置房建设的统一规划设计工作。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工作,提供用地报批需要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方案和审核意见材料,解决好人均不足0.3亩土地的被征地农民个人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待遇。

发展改革、财政、民政、农业、林业、水利、经管、统计、物价、审计、监察、公安、法院、法制办、司法、房管、房改、调处、庆远镇人民政府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土地征收工作。

第六条 建立宜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村(社区)农业人口及耕地动态统计制度。农业人口及耕地数据由村委会或社区如实填写,逐级报庆远镇人民政府汇总,并经市国土资源、统计、公安、劳动保障部门审定后,由市征地拆迁办公室建立基准年农业人口与耕地数据库。

市人民政府组织协调相关部门配合市土地储备中心对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业人口与耕地增减情况进行登记,经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定代表人签字认可,作为征收土地补偿安置的依据。征地安置的具体人员,由被征收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如实提供,经所在社区(村委会)、庆远镇人民政府逐级审核,报市土地储备中心登记备案,并从数据库中相应核减,在再次征地中不得重复计算。

第七条 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整体转为城镇居民的,其剩余的集体土地可以依法征收为国家所有,可由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因建设需要使用该土地的,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进行补偿安置。

第八条 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征收土地补偿费的收取、支出、用途等情况应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公布,接受监督。

第二章 土地征收程序

第九条 市国土资源局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计划以及城市建设规划,拟定征地范围,向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布征收土地预公告。

征收土地预公告内容包括征收土地的位置、范围、面积、时间、用途、补偿标准、安置途径等。

征收土地预公告发布之日起,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不得改变土地用途和地上建(构)筑物现状;不得新建、扩建房屋和其他设施;公告后抢栽、抢种农作物或者抢建的建筑物不得列入补偿范围。暂停办理拟征地范围内的户口迁入与分户手续。

征收土地预公告发布届满2年后,未实施征地拆迁的,其公告自动失效。

第十条 征收土地预公告发布后,市征地拆迁办公室会同庆远镇人民政府、社区(村委会)与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相关权利人对拟征地范围内的土地及地上附着物进行权属及地类调查、丈量清点登记,相关权利人对拟征土地现状的调查结果应予确认,相关权利人无正当理由拒不确认的,征地拆迁办公室应采取证据保全措施。

第十一条 征地依法报批前,市国土资源局应告知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相关权利人对拟征地补偿标准、安置途径有申请听证的权利,当事人申请听证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组织听证。

第十二条 征收土地方案经依法批准后,市人民政府应在收到征收土地批准文件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在庆远镇被征地所在地的村(社区)发布征收土地方案公告。市国土资源局在征收土地方案公告发布之日起45日内会同有关部门以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为单位拟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在庆远镇被征地所在地的村(社区)进行公告。

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社区居民或者其他权利人应当在征收土地公告规定的期限内,持土地权属证书到指定地点办理征地补偿登记手续。

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社区居民或者其他权利人未如期办理征地补偿登记手续的,其征地补偿以市国土资源局的调查结果为准。

第十三条 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社区居民或者其他权利人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有不同意见的或者要求举行听证的,应当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研究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社区居民或者其他权利人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不同意见。对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举行听证会。确需修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批准的征收土地方案进行修改。

第十四条 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将公告后的土地补偿、安置方案连同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社区居民或者其他权利人的意见及采纳情况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争议不影响征收土地方案实施,被征地单位、土地承包经营者应当服从,不得阻挠。

第十五条 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市国土资源局按照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及本办法的规定核算补偿费用,市土地储备中心根据核算应支付被征地单位和个人的补偿费用。通过转帐或发放存折方式将补偿费用支付给被征地单位和个人,被征地单位和个人按期交付土地。

被征地单位和个人未按期交付土地,并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阻挠国家建设征收土地的,由市国土资源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责令限期交出土地,拒不交出土地的,由市国土资源局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六条 被征收土地的集体或个人应积极配合政府工作,经动员后,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动签定征地协议并依照承诺按时交付被征土地的,除按规定取得的征地补偿相关费用外,由征地单位另行按菜地、鱼塘、藕塘、水田、旱地每亩5000元,林地、园地每亩3000元,其他土地每亩1000元的标准进行奖励。

第三章 征地补偿

第十七条 征收集体土地补偿安置费用和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标准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的宜州市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执行。第十八条 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和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的分配使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原则上首先要考虑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所需费用。

第四章 被征收集体土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

第十九条 本办法所称被拆迁人是指被拆迁在集体土地上房屋及其附属物的合法所有权人。征地拆迁房屋的补偿安置标准,应当纳入征收土地补偿安置方案进行公告。

征地拆迁项目单位应当按规定向被拆迁人进行补偿,被拆迁人应按要求提供合法有效的建设用地、建房批准证件等证明材料。

第二十条 征收土地预公告发布后,被拆迁人己取得建设用地、建房批准证件,但新房尚未建造或者建造尚未完工的,被拆迁人应当立即停止建设,由征地拆迁单位与被拆迁人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协商补偿方案。

拆除违法、违章的建(构)筑物或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不予补偿。

第二十一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集体土地的房屋拆迁补偿,按本办法附件补偿标准进行补偿。

第二十二条 城市规划区内集体土地上合法住房拆迁补偿方式,可实行货币补偿、产权置换安置或宅基地安置方式之一进行补偿安置。鼓励被拆迁人采用产权置换安置方式进行补偿安置。集体土地上非住宅房屋(猪舍、牛舍、厨房、厕所等附属房)的拆迁,原则实行货币补偿。

实行货币补偿方式的,其货币补偿金额按本暂行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进行补偿。

实行产权置换安置方式的,由征地拆迁项目单位提供每户60-120㎡不同户型的多层公寓式住房供被拆迁人选择,安置标准按拆迁面积1:1.2的比例安置。

实行宅基地安置方式的,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安置宅基地的面积标准分别为 40㎡或60㎡,两种规格的户型。原宅基地不足20㎡的,以货币方式补偿,在20㎡以上的(含20㎡),实行宅基地安置,原则按被拆迁的有证房屋占地面积等量安置,安置超出和不足部分,按土地评估价结算。

(二)安置小区的“三通一平”,即通水(地上供水和地下排水)、通电、通路、场地平整,由征地拆迁项目单位承担。

(三)采用宅基地安置方式的,宅基地建设必须由政府划定安置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办证的有关税费按如下优惠政策办理:

1.被拆迁户回建的房屋免收与被拆迁房屋同等建筑面积的城市配套费,超出被拆迁建筑面积的部分,按城市建设配套费标准的50%收取;

2.房屋施工图由被拆迁户自行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如委托市征地拆迁办公室代办的,可按收费标准优惠50%。

第二十三条 被拆迁住房实行产权置换方式安置的,安置住房面积与原住房面积相等部分,不结算差价;安置住房面积超过原住房面积部分,按同区域经济适用房单价结算。

第二十四条 征地拆迁单位应按相关规定向被拆迁人支付房屋搬迁补助费。

第二十五条 被拆迁住房实行货币补偿方式安置的,一次性发放6个月搬迁临时过渡补助费;实行产权置换方式的,临时过渡补助费发放至安置房交付时止。临时过渡补助费的标准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执行。

征地拆迁时用现房安置或者已安排临时过渡房的,不发放临时过渡补助费。

第二十六条 被拆迁人在搬迁通知规定期限内提前完成搬迁的,可由征地拆迁项目单位按有证房屋面积给予40元/㎡奖励。

第五章 被征收土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安置

第二十七条 征收土地安置人员应当从征地前拥有该宗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中产生。

征收耕地需安置人员的具体对象,由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出名单,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健全的,由村委会(或社区)提出名单,经庆远镇人民政府和公安派出所核实后,由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或村委会(或社区)负责在当地张榜公布,听取群众意见,经市人民政府审批后,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八条 被征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安置,可采取预留产业用地、自谋职业等2种方式之一解决,不得重复享受。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员选择何种安置方式,由个人提出申请,所在村民(居民)小组同意,经社区(村委会)及庆远镇人民政府审核,由市征地拆迁办公室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一)实行预留产业用地方式的,根据城市规划一次性预留集体经济发展用地和农民生活安置用地,解决无地农民今后就业和生活出路问题。己经无地的集体经济组织不适用此方式。具体预留和建设方式如下: 1.预留生产生活安置用地的面积,原则按照被征收土地面积的20%预留给集体或者被征地农民(原已取得政府失地宅基地安置且人均达到30平方米的不再给予预留安置地),包含安置区内道路、绿化等设施用地。如有特殊情况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2.办理农民生活安置用地办法如下:

(1)征地后成为失地农民的(人均耕地低于0.3亩),政府给予安排生活安置用地。

(2)征地失地安置人员应当从征地前拥有该宗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中产生。征收耕地需安置人员的具体对象,由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出名单,并附送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报庆远镇人民政府和市国土资源局审核。

(3)按被征地土地面积20%计算预留安置地不足以安置需安置人员的,由庆远镇人民政府、市国土资源局根据实际情况另外拟定安置宅基地方案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4)对原已被政府征收大部分面积土地的集体或农民经核定剩余土地不足承包土地总面积20%的,采取换地方式予以安置宅基地。

3.预留产业用地可以用于发展第二、第三产业。预留产业用地建设可以自行集资、引资建设或以地入股、联营等形式建设,或者交由政府出让等值获取商铺或商业用房方式建设,不得私自转让。

4.预留的安置用地,由被征收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被征地农民根据需要可选择按使用集体土地或国有土地划拨、出让中的任意一种方式办理用地手续。

(1)按申请使用集体土地或国有划拨方式供地的,农地转用上报自治区收取的费用由集体或被征地农民负责,办理用地手续除地方政府行政性收取的费用给予减免外,其他税费由集体缴纳;该宗地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及地上附着物补偿费由被安置的集体或被征地农民自行负责;(2)按国有出让方式供地的,除了按申请使用集体土地或国有划拨方式供地所交纳的费用外,土地出让金给予适当优惠(优惠的具体政策另行文规定)。

(二)实行自谋职业方式的,由被安置的农业人员与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征地单位签定自谋职业安置协议,除领取被征地应得的补偿费外,一次性领取生活补助费。一次性生活补助费标准为20000元/亩,被安置人员应当自行解决就业问题。被征地农民实行自谋职业所需费用,由市人民政府从土地出让收入中拨付。

第二十九条 被征地农民被征地后生活又无法保障的,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由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办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第三十条 符合征地安置劳动力年龄的残疾人员的安置补偿,按有关规定办理。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依照《河池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试行办法》执行。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实施前己经自治区、宜州市人民政府审核并实施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仍按原规定执行。第三十三条 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集体经济组织经依法批准使用集体土地的补偿安置,可参照本办法执行。如上级政府有新的规定时,按新规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宜政发〔2010〕48号、宜政发〔2010〕68号、宜政发〔2011〕9号文件同时废止。

篇3: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使用及拆迁安置管理暂行办法

2009-11-29 为规范征收集体土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维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集体土地征收和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根据《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河北省土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参照国有土地房屋拆迁管理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市政府制定出台了《沧州市征收集体土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暂行办法》。

违法建筑一律不予补偿

沧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因征收集体土地需要对房屋等建筑物进行拆迁补偿、安置的,适用该《办法》。《办法》中所称拆迁人是指依法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单位。被拆迁人指的是被拆迁房屋的所有权人。承租人是指与被拆迁人具有合法租赁关系的单位和个人。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是集体土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的主管部门。被拆迁人所在区、县人民政府负责征收集体土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有关的具体工作。被拆迁人所在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协同做好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工作。各相关部门依照本办法规定,互相配合,保证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工作顺利进行。

拆迁人对被拆迁人给予补偿、安置;被拆迁人不得阻挠土地征收,且需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搬迁。

违法建筑;逾期的临时建筑或者临时建筑在批准时载明城市建设需要时无条件拆除的;已建新房应拆除而未拆除的旧房;在征地预公告后被拆迁人进行房屋及其附着物新建、改建、扩建或者突击装修装饰部分等都不予补偿。

补偿安置方案在被征地乡村公告

征收土地经依法批准后,由负责具体实施补偿、安置工作的区、县人民政府会同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办法》规定和市政府颁布的有关标准,制定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方案。

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应当纳入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并在被征收土地所在地的乡(镇)、村予以公告,听取被征收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意见。

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经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应当就房屋拆迁补偿、安置事宜签订书面协议。协议报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因补偿、安置标准发生争议,不能达成协议或不履行协议的,依法定程序解决。补偿、安置争议不影响征收土地方案的实施。因未按照依法批准的补偿、安置方案进行补偿、安置引发争议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协调;协调不成的,由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裁决。

被拆迁人在规定的拆迁期限内阻挠房屋拆迁,拒不交出土地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迁出、交出土地,拒不迁出、交出土地的,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

评估有异议十日内提出复评

在征收土地预公告发布后,区、县人民政府,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确定的征地拆迁范围,通知有关部门暂停办理户口的迁入、分户;核发营业执照、临时营业执照;新建、扩建、改建房屋;房屋交易、赠与、交换、抵押、典当、租赁;改变房屋和土地用途、土地转让等事项。暂停办理以上事项的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年。

被拆迁房屋需要作价补偿的,由具有建设部或省建设厅颁发的房地产评估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房屋评估。拆迁人应当提供不少于两家符合要求的中介机构供被拆迁人选择。

评估结果由评估单位及时在拆迁范围内张榜公布,内容包括合法占地面积、房屋建设面积、被拆迁房屋及附属物(房屋、门洞、厕所及其他构筑物等)评估金额等。

拆迁人、被拆迁人对评估有异议的,可以在评估结果公布之日起10日内提出复评,也可以委托其他有评估资质的中介机构重新评估,并按照下列规定确定评估价额:

重新评估价格与原评估价格的差额不足或等于原评估价格5%的,执行原评估价格,由委托人支付评估费;

重新评估价格与原评估价格的差额超过原评估价格的5%、不足10%的,按照两次评估的平均值确定。重新评估纲由委托人与原评估机构共同支付;

两次评估价格的差额等于或者超过第一次评估价格的10%的,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或指定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并按第三次评估结果确定。第三次评估费用由第一、第二次评估与第三次评估的评估价格差额大的评估机构支付。

对复评结果、重新评估结果拆迁人和被拆迁人仍达不成协议的,自收到评估报告7日内可向沧州市房地产价格评估专家委员会申请技术鉴定,其鉴定费用由责任方承担。

对被拆迁房屋进行评估时,评估机构应通知被拆迁人到场。被拆迁人接到通知后不予配合的,评估机构可以依法进行评估。拆除有产权纠纷的房屋,由拆迁人、村集体经济组织提出补偿、安置方案与当事人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对被拆除房屋进行证据保全后,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实施强制拆迁。

拆除产权不明的房屋,拆迁人应当对被拆除房屋进行证据保全后,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拆迁。非住宅房屋均实行货币补偿

房屋拆迁可以实行货币补偿,或者提供统一规划的统建房进行产权调换,被拆迁人可以从二者选择一项补偿方式。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提供宅基地安置。

货币被偿的计算公式为:货币补偿价款=(重围结合成新价×建筑面积)+(宅基地区位补偿价×合法宅基地面积)+附属物补偿价款。宅基地区位补偿价的标准及其计算规则,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实行产权调换的,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应当计算被拆迁房屋的补偿金额和所调换房屋的价格,结清产权调换的差价。

调换的安置房屋的价格=安置房屋的建筑面积×(安置房屋单位面积土地使用权价格+安置房屋的建安平方米造价)。

安置房屋配有杂物间的,杂物间的计价标准按安置房屋建安平方米造价的60%结算。安置房屋价格以具有建设部或省建设厅颁发的房地产评估资格中介机构的评估结果确定。

拆迁非住宅房屋,一律实行货币补偿。土地补偿按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标准补偿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依法批准后占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支付过费用的乡镇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该根据经批准的占地剩余年限给予适当补偿。有合法批建手续的地上建筑,按重置结合成新价补偿给房屋所有权人。

对于经依法批准的经营性用房,除按照本《办法》规定给予补偿外,根据具体情况,对因拆迁造成的停产、停业损失应当给予适当补偿。补偿认定面积以权属证书为准

被拆迁房屋的合法依据,以土地预征公告发布前,被拆迁人所持有的土地权属证书、房屋权属证书或者取得的合法建房手续为准。

被拆迁房屋的用途,以土地权属证书、房屋权属证书上载明的用途为准;土地权属证书、房屋权属证书上未载明用途或者载明的用途不一致的。以合法建房手续载明的用途为准。未经批准将住宅改为经营性用途的,一律按住宅用途认定补偿。

拆迁补偿中认定房屋建筑面积,以土地权属证书、房屋权属证书标明的面积为准;未取得土地权属证书、房屋权属证书,但具有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建房文件的,按照批准的建筑面积认定。实际建筑面积与合法证件标明面积不符的,以合法证件的面积为准。

本《办法》施行前在集体建设用地上已建成的房屋,未取得土地权属证书、房屋权属证书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建房文件,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并且确由被拆迁人长期自住的,以经评估后的房屋建安成本价为基础给予适当补偿。

土地预征公告发布后,被拆迁人已经取得合法建房手续但新房尚未建造完毕的,被拆迁人应当立即停止建房,已建新房部分,由拆迁人依据评估结果给予补偿。

拆迁范围内,农村村民符合审批基地条件但未实际取得宅基地,且按照拆迁实施方案安置确有困难的,由被拆迁人提出申请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报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同意,可以按照统建安置房屋安置价给予安置,安置面积不超过需要安置人口每人35平方米,但拆迁实施方案确定以另行审批宅基地的方式予以补偿安置的除外。提供宅基地安置的,被拆迁房屋按照重置结合成新价格给予货币补偿。房屋拆迁补偿款不包括宅基地区位补偿价款,其土地补偿按照综合区片地价补偿给集体经济组织。计算公式为:货币补偿价款=重围结合成新价×建筑面积+附属物补偿价款。

宅基地安置应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和市区土地利用规划。有条件的村集体可以在批准的集体建设用地上,由村集体统一建设多层楼房进行安置。积极配合拆迁可获搬迁奖金

被拆迁人或者被拆迁房屋的承租人过渡用另房一般自行解决。拆迁人应按下列规定的标准支付给被拆迁人或者被拆迁房屋的承租人临时安置补助费和搬迁补助费:

实行货币补偿的,一次性结清搬迁补助费,补助标准按拆除房屋建筑面积每平方米8元计付(养殖用房除外);

实行产权调换的,由被拆迁人自行安排过渡,过渡期限一般为18个月,最长不得超过两年。搬迁补助费按被拆除房屋建筑面积每平方米16元计付,临时安置补助费按被拆除房屋建筑面积每平方米每月4元元计付,由拆迁人提供周转用房的,不付给临时安置补助费。

被拆迁房屋的承租人,只享受拆迁中的一次搬迁补助费,不享受临时安置补助费。

因拆迁人的责任不能按期交付安置房屋,延长过渡期限的,依照下列规定处理:

被拆迁人或承租人自行安排住处的,从逾期之月起,按照本《办法》规定的临时安置补助费的标准为基数,增加临时安置补助费,半年以内的增加25%,逾期半年以上不满一年以内的增加50%,逾期一年以上不满两年的增加75%,逾期两年以上的增加100%。

由拆迁人提供周转房的,从逾期之月起,按照本办法规定的临时安置补助费的标准为基数,付给临时安置补助费,逾期不满一年的付给25%,逾期一年以上不满两年的付给50%,逾期两年以上的付给75%。拆迁人对被拆迁人原有的管道燃气、有线电视、有线电话、宽带网络等,应当按现行行业规定的标准一次性付给移位费。对确实不可以移位的,应按现行价格标准付给初装费

篇4: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使用及拆迁安置管理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项目支出管理,科学安排预算,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关于印发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预算管理办法的通知》(合经区管〔2016〕152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项目支出是指开发区各预算部门(单位)为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申请财政预算安排的、具有专门支出用途的财政资金。

第三条 项目支出管理遵循以下原则:

(一)政策导向。以国家、省市及开发区发展规划、宏观调控政策为导向,以相关行业、领域中长期发展规划和部门职能为依据,与部门三年滚动财政规划和中期财政规划相衔接。

(二)绩效优先。将绩效理念贯穿于项目管理全过程,优先安排管理制度完善、可执行度高、绩效目标明确的项目。

(三)充分论证。压实部门(单位)主体责任,充分发挥部门、专家学者、社会中介机构作用,按照相应的评审程序,对项目进行充分论证评审,确保项目科学可行。

(四)流程管理。优化项目管理流程,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对重要环节、重要节点的管理,强化项目储备与预算编制衔接,提高项目预算管理工作效率。

第二章 项目支出范围及编制要求

-1-第四条 严格界定项目支出编制范围。项目支出必须依据部门职能、特定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设定,不得在项目支出安排日常办公成本性支出,除因部门职能涉及的特殊事项外,严禁将“办公费、邮电费、差旅费、公务接待费”等日常运转经济科目在项目支出列支。

第五条 严格编制项目支出要素内容。项目支出编制内容包括项目概况、项目主体、编制依据、绩效目标、资金测算、项目计划等6要素。预算部门(单位)要按项目要素详细编制预算,确保要素齐全、内容完整、描述准确(要素内容及预算编制要求见附件一)。

第六条

严格项目支出分级分类管理。分级分类包括项目支出分级管理、二级项目分类管理、二级项目期限管理等3个方面。预算部门(单位)要按分级分类要求,细化预算编制工作(分级分类及预算编制要求见附件二)。

第七条 强化项目储备论证机制。部门(单位)申报项目必须做好项目论证工作,从必要性、可执行性和项目绩效等方面进行论证。项目论证结论作为项目储备的前提条件和是否纳入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八条 强化项目支出绩效管理。在项目支出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环节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对50万元以上的专项资金全部编制绩效目标,并随同部门预算一并批复至部门;对项目执行过程绩效监控,年中组织开展中期绩效自评;项目执行完毕后,由项目执行单位进行绩效自评;重点项目支出由区财政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开展绩效评价。

-2-第九条 强化项目支出流程管理。项目支出编制管理包括部门(单位)储备、预算评审、预算报批三个工作阶段。

根据项目支出预算流程完善项目库系统,实现对项目预算管理关键环节的可查询、可追溯。项目库系统由部门(单位)储备库、财政预算库组成。

第十条 强化项目支出成本控制。坚持厉行节约,做好项目支出成本核算和控制,强化部门(单位)的支出责任。严格审核项目支出明细内容,准确选择具体的经济科目并测算金额。

第十一条 财政局与预算部门(单位)就项目的申报、评审、报批全过程会商沟通,共同做好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工作。

第三章 储备申报

第十二条 部门(单位)通过储备库维护项目储备数据信息,具体包括项目储备、管委会批准、申报预算3个工作步骤。

第十三条 储备项目要符合国家方针政策,上级要求配套或明确由地方承担;符合工委、管委会决策部署;符合单位事业发展需要,与单位职能密切相关。

第十四条 项目在纳入储备前,预算部门(单位)应对项目进行论证,明确项目论证原则、范围、内容、方式等要求。

(一)论证原则。项目论证坚持实事求是、独立客观、科学合理的原则。

(二)论证范围。除上级有配套要求或明确由地方承担的项目之外,其他项目均需组织论证。重点论证本年新增项目、上年已纳入预算本年支出内容及金额发生变化的项目;对上年已纳入预算且本年支出内容及金额无变化的项目,以上年项目

-3-实施的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论证依据。

(三)论证内容。项目支出论证从项目的必要性、绩效性、可执行性、合理性等几方面入手。

(四)论证方式。根据业务需要,选择内部论证、专家论证以及委托第三方论证等方式开展项目评审论证。

第十五条 项目论证后录入预算部门(单位)储备库,内容包括项目概述、立项依据、实施主体、项目起始时间、具体的支出内容、资金测算标准及数额、明确合理的绩效目标、具体的实施计划和资金支付计划等。

第十六条 对新增项目或支出政策变化项目,预算部门(单位)在申报预算前需报管委会审批。

第十七条 预算部门(单位)根据项目论证结论及管委会批示,经本部门(单位)集体决策会议研究确定后,按轻重缓急排序申报项目支出预算。

第十八条 预算部门(单位)通过预算项目库系统,将本部门所有单位的申报预算项目(包括三年滚动财政规划项目)提交至财政预算库,并上传项目政策文件、论证结论和管委会审批文件。

第十九条 项目原则上统一申报预算,截止日期为每年8月底(“一上”前)。工委、管委会在截止日期之后确定的新增重点项目,应按照本办法要求补办申报手续。

第四章 预算评审

第二十条 预算评审工作由财政局牵头组织实施,纳入评审的项目包括新增项目、申报金额较上年变化较大项目。

-4-第二十一条 项目单位要根据项目评审要求,从项目的可行性、必要性、具体项目内容及资金支付计划、绩效目标设定等方面准备评审材料,做好项目评审汇报并接受评审专家质询。

第二十二条 项目评审结论作为是否安排预算的重要依据。财政局在项目评审的基础上汇总形成预算草案。

第二十三条 项目支出预算编制纳入部门预算“两上两下”程序管理,项目单位在“一上”申报阶段不得漏报项目,原则上不得补报。

“二上”阶段新增、调整项目,必须是“一上”后因政策调整明确要求列入预算的项目。

第五章 预算报批

第二十四条 按照国家和省市相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结合财力预计水平、预算执行考核结果,财政局在部门预算“两上两下”的基础上,综合平衡提出部门预算安排总体意见报管委会审定。

第二十五条 财政局结合当年的预算编制工作方案,编报区本级预算和三年滚动财政规划,经法定程序报批后,批复预算部门。硬化预算约束机制,预算执行过程中,除政策影响之外,部门(单位)不得追加或调整预算。

第六章 后续滚动管理

第二十六条 项目支出预算实行滚动管理,财政局批复部门预算后至下一部门预算编制开始前,预算部门(单位)要对预算项目库中本部门的项目提出清理意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项目,调整出库。

(一)原定政策目标已完成项目、情况变化无法执行项目;

(二)因职能转变,不再属于政府职能的项目、不再属于本单位职能项目;

(三)入库三年未安排预算的项目;

(四)其他需要清理出项目库的项目。

第二十七条 财政局会预算部门(单位)对预算项目库进行清理,清理后保留的项目滚动转入下一。

清理出库的项目如需再次入库,按程序重新申请。

第七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八条 预算部门(单位)未按规定申报项目或项目论证不够充分,致使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造成资金损失浪费的,按照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问责。

第二十九条 预算部门(单位)、财政局对项目实施过程和完成结果进行监督、检查,对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违法违纪行为,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财政局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6-附件一

项目支出要素内容及预算编制要求

项目支出编制要素内容包括项目概况、项目主体、编制依据、绩效目标、资金测算、项目计划等6要素,具体要求如下:

一、项目概况。简要说明项目的基本情况。不得将项目编制依据、资金测算、项目计划等作为项目概况填列,项目要素之间填写的内容不得相互重复。

二、项目主体。项目的预算执行主体,具体负责项目组织实施的单位。

三、编制依据。项目的立项依据,包括相关文件、批示、会议纪要等。须填列文件名称、文件号以及与项目相关的内容摘要,涉及多个文件无需全部列举,仅提供与项目直接相关的、最新的文件。

四、绩效目标。项目实施预期达到的效果,包括总体目标、产出指标(数量、质量、时效、成本指标)、效益指标(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影响、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

五、资金测算标准及数额。项目资金支出的测算标准、测算过程及测算结果。涉及特定专业的项目支出,要对项目的支出对象、标准、补助范围等进行必要的解释说明。

六、项目计划。项目计划包括项目的实施计划和资金拨付计划,项目计划必须明确具体到项目实施过程的重要节点及时

-7-间安排计划(即实施主体、实施时限、实施进度),以及与项目实施计划相适应的资金拨付时间及金额,并明确资金拨付完毕具体时间。

-8-附件二

项目支出分级分类及预算编制要求

项目支出分级分类包括项目支出分级管理、二级项目分类管理、二级项目期限管理等3个方面。具体要求如下:

一、项目支出分级管理。部门(单位)的项目支出分为一级项目支出和二级项目支出。

一级项目支出根据部门(单位)职能以及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相关规定设定。严格控制一级项目数量,原则上同类职能要对应到一个一级项目,一项职能不得分解对应两个以上一级项目。除部门(单位)职能调整外,一级项目设定后相对稳定。

二级项目支出是对一级项目支出的进一步细分,具体为实现一级项目支出的绩效目标,按部门(单位)履行职责的具体工作任务设定,一个一级项目可设置多个二级项目,严格控制项目数量,对金额较小的二级项目进行整合。二、二级项目分类管理。二级项目按其支出性质分为保障运转类和发展建设类两大类,具体分为8小类。

保障运转类:包括经常性业务经费、专项业务经费2类; 发展建设类:包括政府性投资公益性项目(基本建设类)、政府投资信息化建设项目、民生类项目、维修类项目、资产购置类项目、其他项目等6类。

篇5: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使用及拆迁安置管理暂行办法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兰州市委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城中村改造的决定》精神,合理利用城市土地,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加快城市化进程,现就城中村改造中房屋拆迁安置及产权登记制定以下管理暂行办法。

一、房屋拆迁安置

(一)拆迁管理

1、城中村改造按农民集体土地上的房屋进行拆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以及省、市征用集体土地相关法规给予补偿、安置。

2、城中村房屋拆迁工作由城中村所在区人民政府负责。区人民政府根据本办法的规定,结合本区实际制定城中村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实施方案,拆迁安置工作由区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3、城中村改造拆迁农民住宅房屋,无论实行货币补偿还是房屋安置,一律不再对各户单独另行划拨宅基地。

4、制定城中村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实施方案,必须经过以下程序:

(1)入户调查,丈量房屋建筑面积,登记建房审批手续、房屋用途、常住人口;

(2)制定城中村房屋拆迁资金筹集方案以及保障拆迁顺利实施的措施;

(3)拟定拆迁补偿安置实施方案,广泛征求意见;

(4)拆迁补偿安置实施方案经区人民政府审定并公布实施。

5、城中村改造拆迁范围确定后,拆迁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不得进行下列活动,并由区人民政府予以公告。

(1)新建、改建、扩建、装修房屋;

(2)租赁房屋;

(3)改变房屋和土地用途;

(4)买卖房屋;

(5)迁入户口和分户。

6、拆迁城中村房屋,拆迁人与被拆迁户应当订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应当约定补偿方式、补偿金额、安置房屋面积、安置地点、搬迁期限、过渡方式、过渡期限、结算方式、违约责任以及纠纷处理方式等主要事项。

7、被拆迁户无正当理由,拒不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或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后拒不搬迁的,由区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依法强制拆迁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迁。

8、对积极配合城中村改造工作,在规定拆迁期限内搬迁完华的被拆迁户、给予适当奖励。

(二)拆迁补偿安置

9、拆迁城中村农民合法宅基地上的住宅房屋,可以实行货币安置,也可以实行房屋安置,由被拆迁户选择。但房屋附属物、地上附着物,如地下室、围墙、大门、渗井、棚房、果树等按评估价给予货币补偿。

10、拆迁城中村住宅房屋按标准建筑面积(以下简称标准面积)补偿安置。标准面积以城中村农民户均宅基地面积和建筑密度为依据,全市统一确定为每户160平方米(指建筑面积,下同)。

11、拆迁标准面积以内的房屋,被拆迁户选择房屋安置的,按标准面积以房换房给予房屋安置;被拆迁户选择货币安置的,按标准面积以一等砖混结构房屋重置价每平方米649元(以下所称重置价均为每平方米649元)约两倍给予货币补偿。

被拆迁房屋不足标准面积约,可按标准面积补偿安置。不足部分被拆迁户选择房屋安置的,按重置价购买;选择货币安置的,按重置价给予补偿。

12、拆迁标准面积以外的房屋,两层以内的面积按重置价给予货币补偿,第三层、第四层按重置价的50%给予货币补偿,第五层(含五层)以上不予补偿。

13、被拆迁户是1人户或6人以上(含6人)户的,各区可列为特殊情况制定相应的补偿安置办法。

14、被拆迁户有一处以上合法宅基地房屋的,只按一处确认标准面积进行补偿安置。其它宅基地上的房屋,一律给予货币补偿,第一层按重置价给予货币补偿,第二层、第三层按重置价的50%给予货币补偿,第四层以上(含四层)不予补偿。

15、拆迁城中村乡镇集体企业的合法房屋、集体公益事业房屋(如村委会、村办医疗所、村办学校的房屋等),一律按重置价给予货币补偿。对违法占用公共用地、耕地、自留地所建的房屋,一律不予补偿。

16、对被拆迁户选择房屋安置且自行过渡的,每户每月发放600元过渡补助费;被拆迁户自行搬迁的,每户一次性发放400元搬家补助费。

17、凡2005年5月30日以后未经批准修建的房屋,一律按违法建筑拆除,不予补偿安置。

18、拆迁城关区和高新开发区城中村农民住宅房屋,在本办法规定标准面积的基础上,可上浮不超过20%给予补偿安置。

19、城郊四区政府和高新区管委会根据本办法分别制定城中村改造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实施细则。

20、本办法实施之前已经进行拆迁改造的,不适用于本办法。

二、房屋产权登记

21、城中村集体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后,其地上建筑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管理。

22、在城中村集体土地按国有土地确权后,其地上建筑物按以下情况进行产权登记:

(1)城中村改造后,符合城市规划,经有关部门批准确定于以保留的房屋进行产权登记

①确定保留的房屋,由各区土地、规划、房产(城建)、行政执法等主管部门联合予以确认。确认的方式、收取的要件由各区主管部门确定。同意申报房屋所有权的,分别在城中村改造房屋所有权申报表上盖章确认,进行所有权登记。(附城中村改造房屋所有权申报表)

②提交要件

<1>城中村改造房屋所有权申报表;

<2>个人(单位)申请;

<3>建设单位法人个人资格证明。(法人提交经过年检的营业执照副本,个人提交身份证)

③城中村改造中发放的《房屋所有权证》附记栏中均应注记产权来源:城中村改造。有注记的房屋以后进入市场交易时,须补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2)城中村改造中,各区有批准权的主管部门确定不予保留的房屋,一律不再进行所有权登记,其房屋在改造时按有关规定处理。

凡存在房屋产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的房屋,一律停止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在城中村改造中一并解决。

(3)城中村改造后,新建的房屋进行产权登记

①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建设部《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新建的房屋,申请人应当在房屋竣工后的3个月内向登记机关申请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

②提交要件

<1>用地证明文件或者土地使用权证;

<2>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3>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4>施工许可证;

<5>房屋竣工验收资料;

<6>其他有关的证明文件。

23、办理程序

(1)现场测绘调查;

(2)批准机关复核、确认;

(3)受理登记;

(4)审查;

(5)审批;

(6)收费发证。

三、房屋产权登记的办法由兰州市房地产管理局负责解释。

四、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实行。

篇6: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使用及拆迁安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征地拆迁工作经费的规范化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调动征地拆迁工作积极性,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辖区建设项目征地拆迁实施办法的通知》(*政发〔2009〕17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市辖区建设项目征地拆迁工作的通知》(北政发〔2009〕97号)等文件规定,结合海城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征地拆迁工作经费包括征地工作经费和征地业务经费,其中征地业务经费包括征地劳务费和拆迁劳务费(以下简称征地拆迁劳务费)等。第三条 征地拆迁工作经费来源:

(一)上级或项目业主拨入的征地工作经费。

(二)根据***市物价局《关于**市*城区人民政府征地拆迁办公室有关收费问题的复函》(**价费字〔2010〕24号)规定,由区征地拆迁办按规定收取的征地拆迁劳务费。

第四条 征地拆迁工作经费的使用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一)专款专用;

(二)遵守财经纪律;

(三)节约高效。

第五条 征地拆迁工作经费按照“谁征地、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全额用于全区征地拆迁工作。

第六条 有关部门及街道办事处征地工作主要职责明确如下:

(一)区征地拆迁办主要职责。

1.负责宣传贯彻国家有关征地拆迁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指导、协调街道办事处依法开展征地拆迁相关工作;

2.指导、协调街道办事处组织完成拟被征收土地的权属、地类、面积、土地被征收前后人均耕地面积变化,涉及土地承包户数量、人口、社会保障安置人员等前期调查工作,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签字确认。

3.送达和张贴征地拆迁有关批文、公示、公告、通告。

4.负责征地拆迁补偿登记和确认,做好青苗及地上附着物清点登记、复核、确认等相关业务工作,协调街道办事处开展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补偿工作。

5.拟订征地拆迁工作实施方案,负责征地拆迁成本费用预算编制及上报审批工作。

6.负责编制、修改和完善征地拆迁协议、补偿协议及补偿安置方案。

7.负责与被征地单位、相关权利人和被拆迁户签订《征收土地补偿协议》、《房屋搬迁补偿安置协议》,发放征地和民房搬迁补偿安置等费用。

8.按规定程序支付征地拆迁补偿安置费用,办理征地成本结算手续。9.协调街道办事处及有关部门做好被征收土地清场工作。10.配合职能部门调处征地补偿和房屋搬迁补偿安置争议。11.负责调查处理征地遗留问题及征地涉及的信访工作。12.负责对接协调项目业主、市国土局、市规划局、市征地拆迁办等职能部门相关工作。

(二)街道办事处主要职责。

1.负责开展被征地农民、相关权利人、被搬迁户的思想动员工作,配合相关职能部门调处征地拆迁涉及的土地、房屋权属纠纷。

2.动员、发动、组织被征地农民配合开展拟征收土地权属、地类、面积、土地被征收前后人均耕地面积变化,涉及土地承包户数量、人口、社会保障安置人员等前期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签字确认,配合征地拆迁部门组织开展青苗及地上附着物清点、登记、复核及确认工作。3.协助市国土局法组织征地听证。

4.组织被征地单位、相关权利人和被拆迁户签订《征收土地补偿协议》、《房屋搬迁补偿安置协议》,领取征地和民房搬迁补偿安置等费用,按时交出被征收土地。

5.负责组织村民配合职能部门开展青苗及地上附着物清点、复核、确认等相关工作,组织所涉村民签领补偿款。

6.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做好被征收土地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7.指导和监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管理、使用征地补偿安置费用。

8.在区征地拆迁办的指导下会同有关部门、项目业主开展征收土地的清场工作。

(三)其他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积极配合街道办事处、区征地拆迁办协调化解征地拆迁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矛盾纠纷,协同做好征地拆迁有关工作。第七条 根据我区征地工作实际,征地工作经费按7:3比例分配给街道办事处与区征地拆迁办。街道办事处应合理使用经费,统筹兼顾大面积和小面积征地项目工作需要。

第八条 征地拆迁劳务费除上缴建设项目征地报批费用、税金外,余额上缴区财政统一管理使用,对于400亩以下(含400亩)的项目用地,征地拆迁劳务费由区政府、区征地拆迁办和相关街道办事处按6︰2︰2的比例进行分配使用;400亩以上(不含400亩)的项目用地,超出面积部分的征地拆迁劳务费留存区政府统筹安排使用。

第九条 征地拆迁工作经费的支出使用范围。

(一)征地工作经费的支出使用范围。征地工作经费主要用于征地工作所需的车辆用油费、误餐费、会议费、差旅费、群众误工费、青苗和地上附着物清理费、有关人员补助及奖励资金等支出。

(二)征地拆迁劳务费的支出使用范围。

1.区政府留存的征地拆迁劳务费主要考虑各部门、街道办事处征地拆迁工作量、工作表现、工作难度、工作成效等在辖区范围内统筹安排使用,主要:①对参与征地拆迁工作的相关单位进行经费补助;②补助相关单位协调征地拆迁工作经费;③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每季度或每半年对项目征地拆迁责任单位或有关人员予以奖励;④区政府批准的其他支出。

2.分配给街道办事处和区征地拆迁办的征地拆迁劳务费,主要用于征地拆迁工作所需的工作车辆用油、聘用工作人员工资、日常办公经费、办公设备购置费等开支。第十条 征地拆迁工作经费的审批程序。

(一)征地工作经费的审批。征地工作经费由区征地拆迁办管理,不得截留、挪用和坐支。区征地拆迁办按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比例分别核定街道办事处和区征地拆迁办征地工作经费金额,并据此填写“征地工作经费用款申请表”,经分管征地拆迁工作的副区长审批后拨付。

(二)征地拆迁劳务费的审批。征地拆迁劳务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全部上缴区财政,支出全部经审批后通过区财政拨付。项目业主向区征地拆迁办缴纳项目征地拆迁劳务费后,由区征地拆迁办负责上缴至区财政,区征地拆迁办按本办法规定并视项目进度情况,向区政府提出拨付金额(计划),经审批后由区财政局拨付至有关单位。对征地100亩以下的(含100亩),由区财政局按比例一次性将项目业主缴存的劳务费拨付至街道办事处和区征地拆迁办;100亩以上的(不含100亩),首次核拨项目业主缴纳劳务费应分配比例的50%,余下50%在完成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后按程序予以拨付。

(三)区直其他部门(单位)申请使用征地拆迁工作经费的,由区征地拆迁办及区财政局提出审核意见,分别经分管征地拆迁及财政工作的副区长核签后报区长审批,或区政府常务会研究同意后,由区财政局予以核拨。第十一条 征地拆迁工作经费的管理。

(一)征地拆迁工作经费由具体责任单位在其基本支出帐户中单列征地拆迁工作经费收入和支出明细,征地拆迁工作经费应严格按使用范围支出,不得弄虚作假,不得截留、挪用和坐支,应主动接受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的专项检查和监督。

(二)各有关单位使用征地拆迁工作经费,必须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和法人代表报账制度,2000元以下(不含2000元)的报单位主要领导同意后开支,支出2000元以上(含2000元)的必须经单位集体讨论同意后开支。

(三)各有关单位要认真做好会计核算工作,征地拆迁工作经费使用支出必须做到手续完备,凭证齐全,账目清楚。

(四)区征地拆迁办每年作出征地业务经费预算报区财政局,由区财政局统一安排纳入预算并经区政府审定后报区人大常委会通过。

(五)征地拆迁范围土地交付用地单位使用后即视为完成项目征地拆迁工作。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完成后,如出现遗留问题需进一步解决导致经费支出的,由项目征地拆迁责任单位从各自的征地拆迁工作经费中统筹解决,区政府不再另行拨款。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正式施行。本办法前未结算的征地拆迁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区征地拆迁办负责解释。

二、征地搬迁补偿款和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为规范省级土地储备项目征地搬迁安置补偿款和工作经费的管理,根据《会计法》、《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以及国家有关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管理原则 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项目资金专款专用,确保项目资金运行的安全、高效。

二、资金来源和使用范围

项目征地搬迁安置补偿款和工作经费的资金由海南省地产集团预付,资金汇入市国土环境资源局账户。资金的使用范围为:专项用于征地、地面附着物、青苗、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小区建设及项目开展工作经费的支出。

三、资金拨付和管理

省级土地储备项目资金的使用,由项目具体实施单位提出用款计划,报市省级土地储备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后,联合发函向市国土环境资源局申请拨付资金,市国土环境资源局提出审核意见报市省级土地储备项目领导小组组长提出拟办意见后呈市长审批,再由市国土环境资源局将资金拨付给具体实施单位实行专账核算。

四、赔偿款管理和使用 征地补偿、地面附着物及青苗补偿款、房屋搬迁补偿等由市土地开发整理储备中心开设银行专户,并设置专账分类核算,预留市土地开发整理储备中心主任和委派会计印鉴。补偿款的支付须经以下程序:先由各驻村工作组经办人、审核人员和组长对补偿事项进行核实签名,提出意见;项目单位核算站长和会计人员审核签章,送市土地开发整理储备中心领导提出审核意见;送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及财务组长复核签章并提出拟办意见呈领导小组组长审批。

五、安置小区建设资金管理和使用

安置小区建设资金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开设银行专户,并设立专账分类核算,预留该局局长和委派会计印鉴。建设资金的拨付须经以下程序:先由该局业务股对需要的建设资金提出意见,经项目单位会计核算站长和会计人员审核签章后,送局领导提出审核意见,然后送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复核签章并提出拟办意见呈项目领导小组组长审批。

六、工作经费管理、使用和核算

(一)项目各项工作经费由领导小组统一安排使用,办公室每月集中按程序呈领导小组组长审批。

1、省级土地储备项目领导小组工作经费设立银行专户管理,实行独立核算。银行专户预留项目领导小组专用章,项目领导小组组长和项目委派会计的印鉴。

2、项目办公室根据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分别设置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分别设现金日记账和银行日记账),进行日常的财务核算。帐簿使用由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三栏账和多栏账簿。

3、项目领导小组成立财务组,组长由市省级土地储备领导小组副组长兼任,会计由市直财务第七核算站站长担任,出纳由市粮食局主任科员担任。

(二)工作经费支出。

1、项目领导小组工作经费含办公室、征地拆迁组、住房分配组、治安组等工作经费。

2、项目领导小组财务核算设置分类账,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

3、工作组各项工作经费必须按照规定的用途和标准,严格按经费预算科目执行,禁止超预算、无计划开支。

4、各项开支单据取得及报批程序:

(1)各工作组由专人收集项目经济业务发生时所取得相应的书面凭证——原始凭证。原始凭证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所填写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完整,由报销事项的经手人、证明人在原始凭证背面或固定格式的报销封面指定栏目里签名,送工作组负责人初审签名确认。

(2)各工作组将初审合格的报销凭证送项目办财务组会计审核签名确认。(3)项目办财务人员将审核无误的凭证送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财务组长复核,并提出拟办意见呈领导小组组长审批(一般每月集中报批一次)。

5、项目办财务人员依法对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

(三)现金管理。

1、各工作组因工作需要预借现金,须由工作人员填写借款单,并附带用款计划,由工作组负责人初审签名,送办公室会计审核后,报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提出拟办意见后呈领导小组组长审批。

2、出纳员在支付现金时必须认真、详细审查现支付凭证是否完整、合法、开支是否符合规定、负责人是否审批。

(四)支票管理。

1、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由出纳根据用量统一到开户银行购买和保管,购买的支票要分别按顺序号登记。

2、建立支票使用登记制度。登记内容为:支票号、使用日期、收款单位、用途、金额、领用人、经手人签字。收回已使用过的支票存根,未使用过的支票要及时逐笔勾对注销。

3、支票在使用时签发,不得事先盖章备用。严防支票遗失和被盗,一旦发现支票遗失或被盗,必须及时报告,并迅速向银行办理挂失手续。

4、实行银行预留印鉴分管理制度。签发支票时使用的印章有三个,即会计印鉴,由主办会计保管,领导小组负责人印鉴和领导小组专用公章,领导小组负责人印鉴和领导小组专用公章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保管。

(五)往来款项的管理。

各类往来款项应及清理,不得长期挂账。各工作组借款应在15个工作日内提供手续完备的原始凭证送办公室财务人员,然按审批程序办理报销。上一次借款未及时提供完备手续办理报销冲账的,不得再次提出预借款。

(六)对账程序。

每月初办公室财务人员按以下程序开展对账工作。

1、核对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记录是否相符。

2、核对总账与明细账是否相符。

3、核对库存现金和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余额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是否相符。

4、核对总账与会计报表是否相符。并将核对后的明细开支情况编制报表,每月呈报领导小组组长,同时做到财务公开。

七、工作人员补贴标准和考勤登记

抽调镇、村工作人员的工作生活补贴以考勤登记为准,按规定标准计发。考勤由各工作组负责登记,并每天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八、本制度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三、田家庵区征地拆迁工作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为加强征地拆迁工作经费的规范化管理,保障拆迁工作经费的合理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规范财务收支行为,根据《田家庵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意见》的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一、经费的组成

拆迁工作经费采取按比例结算拆迁工作经费和包干拆迁经费两种形式。

1、按比例结算拆迁工作经费。全区内新征土地和旧城及城中村改造项目,根据签订的委托拆迁协议,按照项目征地拆迁总额的2%提取工作经费(区政府另有规定除外)。

2、包干拆迁经费。全区内新征土地和旧城及城中村改造项目,按照签订的包干拆迁协议提取工作经费。

二、经费使用原则

经费的使用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1、精简原则;

2、合理支出原则;

3、专款专用原则。

三、经费的用途

拆迁工作经费的用途分为征地拆迁工作经费和工作奖励经费。具体使用范围是:

1、区、乡(镇)、项目责任单位协调征地拆迁工作等相关经费的支出;

2、用于进村入户的政策宣传、思想动员等相应费用的开支;

3、征地拆迁工作聘请临时人员的工资、加班补贴,参与征地拆迁工作的村干部的补贴;

4、征地拆迁工作中必需的日常办公经费、办公设备购置费;

5、征地拆迁工作中的治安经费、协调经费;

6、对完成拆迁任务工作的集体、个人奖励经费;

7、与征地拆迁有关的其他业务费用。

四、经费使用的标准

1、购置办公设施、用品及食堂建设费用原则上不超过拆迁工作经费的20%;

2、拆迁办公室抽调工作人员(不含区、乡镇政府正式工作人员)按实际出勤天数每人每天20元发放,每月每人不突破600元;

3、拆迁办公室工作人员就餐全部使用工作餐制,每餐每人10元标准。来人接待由拆迁办公室统一安排,每人每餐20元标准;拆迁招待费用原则上不超过拆迁工作经费的30%;

4、根据项目完成情况,经区政府研究可以对征迁工作完成情况较好的项目给予适当的奖励,表彰奖励金从拆迁工作经费列支,奖励费用不超过工作经费总额的10%。

五、经费的管理

1、拆迁工作经费由具体责任单位在其基本支出帐户中单列拆迁工作经费收入和支出明细,拆迁工作经费应严格按使用范围支出,不得挪作他用。

2、对大额支出实行先批后支原则。单笔支出5000元以下的由拆迁办公室主任审批;5000元以上的,必须经区财政局审核后,报区政府分管项目领导和区长审批,或报区长办公会议研究同意。

3、办理经费支出手续要完备,报销凭据要真实合规,报销单上要有经手人、证明人签字。

4、拆迁工作经费实行项目决算制度和审计制度,征地拆迁项目完成后,项目实施单位应在项目完成后一个月内进行经费决算,并报区财政局审核批准,拆迁工作经费结余部分纳入区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统一管理。

5、拆迁范围土地交付用地单位使用应为拆迁项目完成日,拆迁项目完成后,解决遗留问题发生的零星经费支出,由拆迁项目责任单位申请,区财政局审核后按实际需要从预算外资金专户拨付,审批程序按本款第二条规定办理。

6、拆迁项目完成后,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含1000元)的办公用品、办公设备、交通工具等,由项目责任单位负责登记造册,并根据《田家庵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移交区财政局进行处置。

六、附则

1、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正式施行,发文日以前未结算项目可参照执行。

上一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考试下一篇:成长的快乐初中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