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课巧用微课教学的良好效应

2024-07-01

初中思品课巧用微课教学的良好效应(精选5篇)

篇1:初中思品课巧用微课教学的良好效应

巧用“微课”激活初中数学教学

石岐中学 杨乾运

教学是师生的互动、心灵的对话,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是向每一个学生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只有焕发出生命力的教学才是理想的教学,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教学。

新课程改革对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新要求和严峻挑战。面对这种挑战,我们必须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渗透、内化到课堂教学之中,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激发学习的兴趣!

微课是指利用最短时间,一般十分钟以内,较合适的为5分钟左右,讲解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数学概念、考点或作业题、考试真题、模拟题的一种微型多媒体视频教学。它既可以用于课堂的新知识教学,又可以用于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辅导延伸。因为它是一种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多媒体的课程资源。它是用于为学生“解惑”而非“授业”的微型课。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优良学习习惯,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从而激活学生内心学习的需求。正如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唤醒,是种教育手段。父母和教师不要总是叮咛、检查、监督、审查他们。孩子们一旦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期待,内在动力就会被激活,会更聪明、能干、有悟性。”

结合初中数学学科的内容特点以及新课程标准,下面根据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体验,具体谈谈“微课”在几种课型中的实践应用。

一、概念教学课

数学概念是客观对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是学习数学理论和构建数学框架的奠基石。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既是正确思维的前提,也是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的必要条件。尽管一直以来,教学大纲和新课标都强调了概念的重要性和基础性, 但教育反馈的结果表明,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掌握并不理想。对于邻近的数学概念辨别不清,对于基本数学概念理解不透彻显得更为平常。每次考试过后,总有学生由于数学概念把握不准确,思路混乱,而导致解题的失误。所以准确而又彻底地理解和掌握数学课堂学习中的概念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备条件。但是初中学生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较弱,对于概念的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要花费很多的力气,但效果却差强人意。如何能让学生在彻底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把概念记牢,重要的是要把概念翻译得通俗易懂,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从而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微课”教学中,把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录制好视频,体验数学概念产生的直观形象,与邻近数学概念进行类比等,录制的微课,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回顾,激活学生对概念产生,发展及应用的兴趣,对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很有帮助。

例如:在学习二次根式时,二次根式概念只有一句描述性的语句,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但它的外延和内涵常常让学生搞不清,我在百度优酷视频上发现一个录制好的《二次根式的定义》微视频,形象直观,语言幽默,我就发扬拿来主义的精神,让学生观看微视频,立即引起学生的喜爱,这个曾经最难让学生理解的概念在2分多钟的“微课”里带来了欢乐与效益,学生对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比我以往任何一届学生都好得多,学生普遍要求老师下次再上这样的课。随后在平行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的概念讲解中我如法炮制,利用PPT结合屏幕录像,自己制作了一个4分多钟的微视频,对于中点四边形的概念及中点四边形的形状只跟原四边形的对角线有关的性质,居然与矩形,菱形的对角线特性没有发生混淆,效果一样出人意料。是“微课”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二、典型例题、习题和易错题的教学

创设和选取典型例题是数学课堂教学环节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创设典型的例题是数学学科的教学特点,它不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逐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如何能让这种能力更高更快的提升学生思维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激情,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在一个“微课”的制作与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与我的学生们尝到了甜头,更激起了部分基础不好的学生也爱上了数学课。

关于一组平行线,一条角平分线,一个等腰三角形这三个条件,只要满足其中两个条件,必然得出第三个结论,这一典型例题,在例题讲解时,因为图形简单,学生理解不会存在困难,但是在具体的题目情境中,特别是图形线段较多时,学生常常无从下手,根据这一现象,在平行四边形的教学时,我有意制作了一个叫一组平行线,一条角平分线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微视频,让学生回家自己观看学习,同时提出要求,用其中任意两个作为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你能证明命题的正确性吗?请你自己制作这一微课?布置的这一视频作业学生充满热情与干劲,激起学生制作的热情。在接下来的课程教学中,当学生再遇到类似问题而冥思苦想时,我轻点视频,伴随轻轻的音乐,学生瞬间恍然大悟,几次过后,学生对这一类图形心中有了一目了然的感觉,就连基础很差的孩子竟然也喜欢上了这样的数学课。是“微课”激活了喜欢数学的脑细胞。

三、复习指导

数学的单元复习是搞好复习考试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在进行总复习时,所面临的是时间少、内容多、要求高等突出问题。学生层次参差不齐,如何让每位学生在复习阶段都有所提升是我任教以来面临的最大问题,为了学生的进步,不少老师不惜加班加点,在多练的题海战术下提高孩子的成绩,损害的却是孩子的健康。

如何提高单元复习的效率呢?我在平行四边形的单元复习时做了微课教学的尝试。我分别录制了知识点归纳的视频和容易题,中等题,难题和易错题等几个典型习题的解题思路的微视频,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分配时间去观看,并完成本章知识结构图和相应的复习题。回到课堂后,小组合作,互评作业,提出问题,展示优秀作业,学生讲解解题思路及方法,小组之间竞争,老师补充点评的方式,利用了两节复习课的时间,学生普遍感觉上升了一个台阶,在单元测试中学生成绩有显著提升,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是“微课”激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由于多媒体信息技术其自身的特性,具有其他教学工具所没有的一些优势,它的出现与使用,使得数学教学更加多元化、形象化以及视觉化。在数学教学中有选择性的运用“微课”,它在以下几方面可以达到“激活”数学教学的目的。

1.利用“微课”教学,有利于激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2.利用“微课”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探索和发现,“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利用“微课”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4.利用“微课”教学,有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激活”教师备课的激情。

因此,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技术的整合使得多媒体教学成为了一门全新的教学系统,它比传统的教学系统更具独特优势,更能促进学生主动探索能力的发展以及促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激活学生学习的热情。对于新事物,学生的接受能力远比我们教师更快,所以,在使用时,我们不妨经常与学生一起探讨,一起制作。“微课”它是以多媒体技术作为外在条件,但更重要的是展示学科知识的魅力,从而“激活”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真正爱上学科学习。

篇2:巧用微课提高初中历史教学实效

一、利用微课科学展示教材的信息资源

某些老师常常置教材资源与不顾, 在网络上大量下载资料。 一次我看见有个老师网上找了半天没有找见, 我说就在课本里啊。 他说把书本知识制作成微课很麻烦, 网上下载一个就行了。 过后我想, 有的知识没有必要刻意追求用微课来上课, 原始的就非常好, 比如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在这里, 我和大家谈的就是要科学地利用网络制作自己的微课, 要适可而止, 不要盲目地一哄而上。 我们首先要正确认识新生事物, 它在和我们的实际教学结合的过程中, 一定要理智, 清醒看待, 唯其如此方能开拓出自己的教学天地, 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所以, 把教材资源原汁原味地用微课展示出来, 充分发挥教材资源的优势, 是很好的教学策略。 课本中的资源包括书中的插图, 书后面附带的光盘。 我在讲“北京人”一课时, 就到书上附带的网站上, 打开相应链接, 把“北京人”生活的场景, 直接打开让学生观看, 学生既看到了“北京人”当时生活的状况, 又直观形象地感受到了“北京人”与现代人之间的相似之处, 了解人类在发展进化历程中的轨迹。 所以, 这也是一种微课的利用, 不一定非要自己去做才叫微课。

二、利用微课提炼“核心词”强化教学效果

现在提倡的微课和我们以前使用的幻灯片相比较而言, 更加短小精悍, 你能突出某一个知识点, 制作的时候也能精心地准备。 制作微课大家最好使用的工具是“喀秋莎”, 如果放在以前, 把图像、声音、动画、特效能集中到一起的软件不多, 就是“ppt”演示里, 制作起来也是很麻烦的, 效果还不理想, 所以, 很少有老师使用。 现在的微课克服了上述缺点, 就一课中的重难点, 集中制作一个微课, 展示给学生,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加深对知识的感性认识。 在历史教学中, 我们抓住“核心词”, 科学分析历史人物事件, 科学分析历史的演变规律, 从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中归纳提炼出一些“核心词”, 作为记忆的纽带,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此强化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讲1858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书上列举了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其中的《天津条约》, 我把此条约的主要内容总结为 “三外一赔一开”。“三外”指外国人可以到内地传教、经商、游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不受大清律法的管制。 后来我讲到新文化运动的时候, 引导学生用提炼“核心词”的方法, 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总结为“四提倡, 四反对”。还有, 学生根据这个方法, 将一五计划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 总结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 我觉得非常好。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综合能力, 又强化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可谓是一箭双雕。

三、联想记忆, 微课展示, 强化教学效果

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 日常教学中, 经常见到有些学生对简简单单的历史知识写错, 究其原因还是没有记住, 没有记住是印象不深刻, 那么我们就要利用微课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印象, 巩固记忆。 这里我讲一个联想记忆的方法, 就是将原有的知识进行联想, 赋予新的含义的记忆方法。 近代史里的《天津条约》, 识记的内容较多, 学生不好记忆, 那么我们可以联想成“公开行贿”。 用微课展示:“公”: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开”: 增开南京、 汉口等十处通商口岸;“行”是: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贿”:英法两国得到巨额赔款。这样一来, 学生识记就有了提纲, 不再是记住这个忘记那个了。 这个测试卷里反映得非常典型, 学生对条约的内容往往回答几点漏答几点, 原因就是没有记住。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我认为还是老师上课时没有加强学生的印象, 学生对老师讲的内容模模糊糊, 一知半解。 假如老师能够利用微课, 制作形象生动的微课课件, 把整个条约内容演示出来, 而不是从老师的嘴里讲解出来, 我想学生一定会记忆犹新, 印象深刻, 故而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写错。

四、利用微课比较记忆历史知识

现行的初中历史课本, 是北师大版的教材, 没有上过人教版的老师, 很难很快进入角色。 现在有了微课, 我们可以轻轻松松地解决这个问题。 有比较, 才有鉴别。 如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几个条约的内容作比较, 从中认识到中国社会, 是如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如果不经过比较学习, 则学生是很难理解中国近代史的。

五、利用微课, 与其他学科结合提高历史教学

每个学科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只是在日常的教学中有的老师注重这方面的联系, 有的老师不善于联系罢了, 如语文和数学看似联系不大, 其实语文学不好的学生理解能力就是有缺陷。 语文和历史那就是孪生姐妹, 学语文必须了解历史, 了解每个朝代的历史背景、文学主张流派等, 这些恰恰就是历史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语文课前一定要了解历史, 比如在学习《范进中举》《孔乙己》时, 利用微课, 让学生首先弄明白中国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什么时间创设的, 对古代的读书人有哪些影响, 对社会有哪些影响, 对中国的历史发展有怎么样的影响, 通过这样的讲解, 学生对科举制度的历史及其对历史的影响, 就有了大致了解, 这个过程就是间接学习历史的过程。 还有语文课本里的古文, 如果不把历史背景讲清楚,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无法完成。

微课的好处就是每个知识点可以制作一个课件, 非常简洁地给学生展示了所要传授的内容。 上面讲的是语文课和历史课的内在联系, 历史课和政治课联系也非常紧密, 每个朝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军事制度、外交制度等都是历史课所要研习的内容、比如我在讲《新中国的成立》一课时, 书本内容涉及三大战役, 对三大战役的战争背景、战争过程、战术思想、战争指挥、战争意义等, 都要做一个简单叙述, 让学生有个全面了解, 因此学习此课的过程就是对历史了解。还有1929年的“经济危机”, 如果不把这段历史讲清楚, 后面的经济危机就无法搞明白, 经济危机发生的政治背景, 经济背景, 社会背景, 世界经济环境等, 都需明白, 才能知道经济危机是历史的必然产物, 也就能明白物价忽高忽低的真正原因了, 这就对经济历史的发展有了初步的清晰的了解。 其实任何一门学问都有它的历史发展进程, 历史的任务就是要了解人类社会进程中的所有知识, 从这个意义上讲, 历史课无处不在。

六、利用微课, 开展历史教学教研

一个学校的教学水平要上档次, 要结出丰硕的成果, 教研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利用微课开展历史学科的教育活动, 是最有效的方法。 上课前主讲的老师把上课内容用微课展示出来, 就本科的重难点精炼地展示一下, 在具体的课堂上看看是否将这些知识完整地给学生传授了, 下课后, 大家回到办公室, 将各自的看法观点要言不烦地展示几点, 无需面面俱到, 这样从开始的备课到最后的评课都非常紧凑且高效。 如我在听了年轻的李老师的课后, 直截了当地指出他在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不能把历史知识一块一块分割开来, 要有条理性, 纵贯历史的线索不能断, 否则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吃力, 他听后心悦诚服。

利用微课开展教研活动, 还能带动年轻教师迅速成长。通过教研活动, 年轻教师知道自己的不足, 需要改进的方面在哪里, 同时能学到老教师的经验, 融合到自己的教学当中, 这样就少走许多弯路。 我校青年教师李老师就是在这种氛围下迅速成长起来的优秀教师。

总之, 在历史课的教学中科学利用微课, 明显地降低了老师备课的难度, 提高了授课效率, 开阔了学生视野, 扩大了学生知识面。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相信在微课这条路上, 历史课的教学之路会越来越宽广。

参考文献

[1]范文澜, 著.中国通史简编[M].商务印书馆, 2010-12出版.

篇3:初中思品课巧用微课教学的良好效应

关键词:微课;自主学习;地理教学;微课制作

微课是近几年来很火的一个教育名词。但如何让微课真正意义上走进教学一线还需要一个努力的过程。本人从自身的教学体验出发,从微课的优势、微课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及其制作技能等方面做一初步探索。

一、什么是微课

关于微课的概念,目前解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共识,有些人把微课定义为是一种课程,有些人把它定义为一种视频资源,还有些人把它当做一种教学活动。本人根据自身教学体会及使用微课的经验,认为“微课”就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学科知识点、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开发的网络数字化课程资源包。它应有如下几个特点:

1.微课比较短小

时间一般是以10分钟左右为宜,可以下载下来,放到手机或电脑里,利用零碎的时间观看学习,符合了网络时代学习碎片化的需要。

2.微课资源容量小,教学主题少

一般是以某一个知识点、或一个实验操作为主。

3.教学内容精选,教学活动精彩

微课中的教学过程是可以精心编导的,是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编辑,从而极大地提升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

4.微课是一种辅助学习资源包

它不能取代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只是用来辅助学生解决学习疑难点的一种学习资料。

二、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微课资源

1.课前预习

初中地理这门学科,在学生心目中是“副科”,学生没有主动预习地理新课的习惯。利用微课,教师可以在课前发布制作精美、形象生动的动画视频。大部分学生出于好奇心会看这个视频,一旦学生觉得这个视频很有趣,就会期待教师继续发布相关的微课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注意预习的时候最好给学生配有“微课学习任务单”)。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成功与否往往决定整堂课的成败,在讲授新课之前可以插入一些与新课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会为教师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大的便利。如,讲授“中国地形”内容时,老师上课时可以把自己到不同地方旅行所拍的各地名山大川、地形地貌做成3~5分钟微课视频,这不仅能够增进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

习惯。

3.课中学习

将微课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并不是让微课取代教师教学,而是把微课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教师围绕微课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中,并且根据微课提出问题进行深入的解读和解析,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思维方式。比如,在进行“大陆漂移说”教学时,可让学生直观地观看南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的轮廓形状,然后利用动画方式把二者对接在一起,让学生深刻感受南美洲大陆东岸和非洲大陆西岸的轮廓十分相似,从而推断二者很有可能以前是在一起的。

4.诠释重难点

讲解比较抽象的重难点问题时,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会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生涩的知识点难以理解;而如果在教学中加入形象生动的微课,就让课堂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兴趣。特别是微课教学视频的运用,以其声、光、形、色等多种功能,化抽象为直观,把动态、连续的过程真实地再现,协同作用于学生的各个感官,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要求,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湘教版“影响气候的因素”一节中,“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是非常抽象的知识,地球运动产生的意义也较难理解,所以,可在微课中借助地球运动的Flash动画,在地球运动到公转轨道“二分二至日”的位置时,逐一讲解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极昼极夜发生的地点、获得光热的多少等知识点。又如,讲授“地形雨”这部分知识时,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地形雨形成的模拟动画,仔细观察空气在不同高度上发生的变化,从而理解地形雨的形成过程。通过微课的直观教学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具体,让课堂生动活泼,充满生机,使教学深入浅出,化繁为易,从而启发学生思维,利于学习和记忆。

5.课后巩固

课后巩固是学习过程重要的一环,通过课后的复习巩固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这样的学习才称得上是有效学习。对于学习效率较低的学生,可以反复观看相关的微课,以查漏补缺,巩固在课堂上没有学会的知识;而学习效率较高的学生,可以在班级论坛和同学、教师交流学习心得,一方面巩固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另一方面又可以在交流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师也可以全方位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而不是通过考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也有利于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如何制作初中地理微课

主要有确定主题、教学设计、准备素材、制作课件、视频制作、后期编辑几个步骤。

1.确定主题

选题就是对教学对象和教材进行分析,选择需要制作微课的一个知识点,通常是学习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如“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划分”“经纬度的确定”“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向的判定”“气候类型的判断”等。另外选取的内容要适合用多媒体表达,适合加入丰富的图形图像、多姿的动画、声色兼有的视频。

2.进行教学设计

主题确立以后就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内容包括导入语、讲解语、总结语、地理问题、教学情境、生活故事、导学方案等。微课不但应有学科学段的分别,同时还要有同一学科学段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诸如同一个知识点气候,对于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的学生,传授的方法乃至内容应该有所差异,进行个别化教学,这也是符合微课的理念。其次要符合认知过程。良好的微课设计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不能跳跃式发展,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认知方式有较大差异,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具体(多图、动画、视频)的知识对于他们更易于接受,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认知方式已经慢慢发展为能够初步接受略微抽象的知识,可以给予学生想象思考的空间。

3.准备素材

搜集并整理与主题内容相关的地理图片、文字、动画、音频和视频等材料。

4.做好PPT

PPT中只需放核心内容,第一张PPT作为微课的“脸面”,应当有以下清晰的内容:教材版本、学科、学段;突出教学内容的相关图片;所在的章节;作者及单位。背景尽量以素雅为主,能烘托字体,色彩不能太艳丽,背景不要凌乱;尾页设计可以加入感谢语、欢迎观看其他微课等语言。

5.进行视频制作

一种是直接录制。录制背景最好是白色或是浅色,不要出现其他杂物,声音大小合理,摄像头不朦胧,摄像角度最好从正面;另一种是用录屏软件(如Camtasia Studio6.0 中文版)把电脑屏幕录下来,并同时录入讲解的声音;第三种是把PPT幻灯片的切换方式设为自动换片(注意合理设置每张幻灯片的播放时长),录制旁白,另存为MP4格式即可。

6.进行后期编辑

后期制作时注意时间的控制、音量的大小、格式等,视频格式多为FLV、MP4,音频最好采用MP3格式。

作为一种新媒体新技术新事物,微课从诞生之日起,微课已经逐步运用到中小学等教学改革项目中,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参考文献:

篇4:初中思品课巧用微课教学的良好效应

关键词:微课,初中生物,教学方法

作为一种新型的授课形式, 微课以其个性化和新颖性特征吸引了学生的目光。作为初中生物教师, 也可以借助微课的高人气, 在知识点的选择、师生互动、教学类型等方面多多尝试, 录制出高质量的微课视频,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与信心。

一、选择合适的录制内容

因为微课面向的是每一个学生个体, 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不同, 学习热情也不同, 尽管以教师的精力做到每一个学生面面俱到并不现实, 但是教师还是应该坚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 考虑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录制相应的微课。

例如, 在讲解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征时, 如果是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 教师可以直接借助动物细胞的一些知识对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进行讲解;如果是学习能力一般或者比较薄弱的学生, 教师则可以在课程导入部分进行一个说明下面将要讲解的是草履虫的形态结构, 请先重温一下动物细胞结构以及细胞分裂等相关知识, 使学生了解在学习该微课前要做好的知识准备。在讲解的过程中, 教师也要注意草履虫的形态结构与之前学过的动物细胞的一般结构的类比, 启发学生总结规律、举一反三。

由于微课的时间短暂, 最长不超过十分钟, 所以教师应该慎重选择教学的内容, 以热点问题和疑难问题为主, 节省教学时间。例如, 在《生态系统》一章中包含很多知识, 但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却是可以串联这一章的知识要点。因此, 教师可以把这一知识点作为微课的切入点。选择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讲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经过, 不仅理解了物质循环的概念, 也涉及食物链、生态系统构成等各方面的知识。

二、重视学生的交流反馈

既然微课以学生为本, 那么教师也应该在微课的录制中注意与学生的互动, 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对录制的参与

虽然说微课录制的内容包括教与学, 实际上更多的微课还是以教师的授课讲解为主, 也就是说学生在微课的录制中的角色作用与传统教学没什么两样。为了改善这一状况, 笔者建议教师在进行微课设计时, 考虑到学生的参与。

例如, 一堂实验讲解的微课“认识显微镜”, 教师可以选择一名学生共同进行微课录制。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 自己负责在一旁进行实验提醒和讲解;或者, 学生如果做好了预习和准备工作, 在确保微课效率的前提下, 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边动手边讲解, 只要负责纠正学生的错误即可。

2.学生之间的交流

微课虽然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特色, 但是并不妨碍不同的学生观看之后针对微课进行知识方面的交流。例如, 教师可以定期举办一个“微课评论会”。评论会上, 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学习疑问供师生讨论解决, 也可以表达对微课内容个体调整的意见, 最重要的是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多评价微课的录制。

这种评论会是教师获取学生反馈的重要渠道, 只有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才能在下一次的微课设计中扬长避短;另一方面, 学生通过表达能够感受到自己在微课形式中发挥的作用, 从而逐渐形成主导微课的感觉, 明白微课为自己的学习提供便利的新型工具。

三、从讲授型向启发性过渡

虽然许多细小的疑难知识点没办法忽略, 但是在传统课堂上仔细讲解又浪费时间, 微课很好地解决了这一两难局面。所以, 在目前的微课设计中, 大部分微课集中在知识点的讲解上。然而, 微课所希望做到的是见微知著, 是以小见大, 不是简单地停留在教师向学生单向知识灌输上, 而应该逐步向启发性、探究性的师生教学活动过渡。

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需要合理地平衡探究性活动与师生互动所占用的微课时间。例如, 教师在设计微课“探究种子发芽的外界条件”之前, 先让学生做出相应的猜想, 然后教师和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任意一个变量自己动手做实验,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做好观察日记, 拍下观察的图片。当然, 教师也可以将自己的实验过程拍摄成视频, 做好剪辑工作放入微课视频之中。这样一来, 既能够完成探究性任务, 也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

让微课变得更富有启发性, 也满足了学生学习自主性的需要。究其本质而言, 微课是便利学生解决传统课堂之外的学习问题的小课堂, 是学生自我拓展深入学习的推手和助力。因此, 教师多多向学生介绍具有思考价值和探究空间的内容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支持。

参考文献

[1]黄瑛.微课——网络时代的一种建构主义新型教学手段[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3) .

[2]钟显添.“微课”小环境下教师的教学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3 (16) .

篇5:巧用微课,提升初中地理课堂质量

关键词:微课;初中地理;应用

微课程最早在2008年被美国设计师所提出,这种教学模式有较短的教学时间和较少的教学内容,能够突出教学主题,在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地理微课借助于视频这个载体,对教师围绕重难点开展的教与学活动过程进行记录,因为比较的灵活,可以开展在线学习与远程学习,提升了教学成效。

一、微课程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微课丰富了地理授课形式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将学生的知识基础水平给综合纳入考虑范围,依据教材大纲要求,将新旧知识衔接点制作成微课,可以起到课前预习的效果;结合新知识的重难点,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设计导入型微课,以便顺利讲解新课知识;对于学生理解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可以借助于典型例题来制作微课,以便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2.微课可以让学生更加便捷地开展自主学习

如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从技术层面支持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实现,地理微课时间较短,内容较少,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学生自学有着较大的帮助。同时,不同的学生结合自己的差异化水平,来对视频快慢进行控制,也可以结合需求对视频反复播放,以便有效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借助于微课,教师能够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统筹考虑,异步教学得到了实现,支持分层教学的开展。

3.微课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地理教师是微课应用的核心,地理教师结合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制作微课,其涵盖了问题分析和解决过程,有着较强的实用性,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不断反思,进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需要深入研究课题和教学内容,精心策划教学设计,那么教师的专业素养自然能够得到提升;此外,还需要对相关的学习资料大力搜集,以便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和接受知识,那么教师的知识面也能够得到拓展。

二、巧用微课,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成效

1.利用微课导入新课

新課导入对于教学的顺利进行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开场白精心设计,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也可以创设情境,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提升教学成效。

如,在对《中国的行政区划》进行学习时,就可以将网上非常火的罗春老师制作的《小苹果》给运用过来,学生都十分熟悉筷子兄弟的《小苹果》,而借助于这首歌曲来实施微课导入,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本首改编的歌曲中,将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位置及特点等情况详细地介绍了出来,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下学习知识,更容易记忆和接受,提高了教学质量;也可以借助于幻灯片来制作行政区划记忆法,如故事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等,通过微课来让学生学习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记忆方法;在课程伊始,学生就能够清晰了解新课程的内容,掌握重难点。一系列的实践研究表明,将微课导入运用到初中地理课堂中,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给吸引过来,学生好奇心得到激发,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

动中。

2.利用微课讲解重难点

部分重难点问题有着较强的抽象性,如果依然借助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让学生及时了解,且影响到了学生学习的信心;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将一些比较生动形象的微课给加入到教学活动中,促使课堂气氛得到活跃,感染力得到增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且通过运用微课教学视频,从声音、光、形、色等多个方面着手,更加直观、真实地再现了动态连续过程,将学生器官调动起来,更容易理解;本种方式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较为吻合,因此,具有较好的效果。

以地球运动为例,本章节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年龄较小,很难理解地球运动,因此,就可以借助于地球运动的Flash动画制作微课,地球运动到公转轨道二分二至日的位置时,对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昼夜长短以及光热等方面的知识详细讲解;采取这样的教学模式,更加的生动和形象,课堂气氛活跃,知识难度降低,学生思维能力也可以得到有效激发,加深了知识的学习和记忆。

3.利用微课开展复习

地理知识需要反复的记忆,那么课后也可以运用微课来让学生反复练习,加深记忆;通过对某动作或者活动方式等反复完成,可以促使技能、习惯等得到形成,进而巩固知识。如,在对《中国的行政区划》进行学习时,课堂教学时间只有40分钟,学生无法对我国所有省级行政单位的位置、简称以及轮廓等知识点全面记忆和掌握,并且在记忆的过程中,学生还往往会觉得比较枯燥,失去学习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于微课制作省级行政区划拼图游戏,课后任意时间内,学生借助于电脑,在轻松有趣的拼图游戏中,就可以不断巩固学习知识点,加深了记忆。

4.利用微课渗透情感教育

如,在对海陆变迁进行学习时,可以将我国南海部分岛开展填海造陆的新闻给加入微课中,以便让学生了解为什么会出现海陆变迁这种现象,且对人类活动会造成什么影响,以便对社会大事积极关注;在南极洲方面的知识学习中,可以将一些谚语或者成语等加入微课中,如,在对南极洲冰层形成原因进行讲解时,就可以采用我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句名言;在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时,为了让学生深刻意识到资源短缺的紧迫性,可以加入一幅幅的漫画或者视频等。通过这些方式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轻松掌握课堂知识,还能够升华情感,实现全面发展的目的。

综上所述,微课出现之后,就受到了人们普遍的关注,被广泛应用到教学当中;实践研究表明,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微课技术,可以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具体实践中,要科学运用,结合具体情况,合理设计和制作微课视频,将其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谢福敏.巧用微课提高乡土地理教学实效[J].地理教育,2015,6(10):123-125.

上一篇:五年级学生新年热闹气氛日记下一篇:鸡毛奇遇记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