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情系民生察民情构建和谐新农村的调查报告

2024-07-03

关于情系民生察民情构建和谐新农村的调查报告(精选2篇)

篇1:关于情系民生察民情构建和谐新农村的调查报告

关于情系民生察民情构建和谐新农村的调查报告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农村,难点在农村。伴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农村社会矛盾和问题必然不断的产生和发展,甚至这些矛盾和问题可能会更多、更复杂。正确认识新形势下农村社会矛盾和问题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基础,正确处理好农村社会矛盾,建设和谐新农村,是当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历史任务。本次暑假我利用了一些时间通过走访和询问调查了我的农村老家——专冲村。主要是针对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分析归纳,下面我对我村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情况进行简单的总结及提出一些建议。

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社会矛盾和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的社会矛盾很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询问我发现主要表现在城乡、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越拉越大、贫富不均等,形成农村中的弱势群体;农村中上学难、就医难、打官司难等问题突出;山林、土地、水利“三大纠纷”隐患增多;一些地方的黄、赌、毒等社会“毒瘤”沉渣泛起,偷盗、抢劫和黑恶势力等刑事犯罪时有发生,社会治安恶化;一些单位的下岗分流职工、退伍军人、五保户等弱势群体,要求解决待遇和生活保障问题;社会上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和农村干部工作方法不当产生的负面影响等

等,这些新型的农村社会矛盾给农村社会稳定与和谐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我认为引发这些农村社会矛盾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一是在新形势下,随着农村生产率的提高,形成了大量富余人员,同时,由于工作重点向城镇转变,一些农村的精神文化和法制宣传等成为死角,加上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的相对的落后,西方不良文化乘机侵蚀农民的思想,封建意识沉渣慢慢的泛起,使农村受到这些不良文化侵占。一些农村青年精神文化生活单一,无所事事,厌恶学习,从而沾染不良习气;黄、赌、毒这些“社会毒瘤”在一些相对较落后的农村地区泛滥;宗族势力和黑恶势力在一些地方独霸一方,侵淫法律;一些地方青没有吃苦精神、理想信念淡薄,希望不劳而获或一夜暴富,铤而走险抢劫、抢夺、偷盗等等违法乱纪的现象,这些都是新形势下,农村社会产生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的新现象。

二是在改革过程中,产生一些新的社会矛盾。在改革发展中,在经济社会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人的利益务必要受到影响,如国企改革,行政事业改革,教师聘用制度改革,形成了一大批分流下岗人员,部分教师、干部职工等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国家建设项目征用土地,失地农民利益损失等,这些利益受到损失的群体,不甘心而不断上访,为自己的利益而争。

三是一些地方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导致产生矛盾或矛盾激化。农村中许多纠纷或利益之争,不论大小都寻找党委、政府解决,而不寻求法律的支持和解决,即使通过法律程序裁决,也不愿意执行法律判决,或者法律裁决后还不断向上级党委、政府上访、申诉,甚至认为

只有向上级上访,领导才会重视,其要求才能得到解决。一些地方的“三大纠纷”、民事纠纷等由于农民法律意识淡薄,或不依法行事,有法不依,使一些矛盾不断激化升级,造成社会负面影响。

四是生活水平状况较差,农民不安于现状。农民总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每天都在夜以继日的工作,可是他们的工资收入远远不及那些每天八小时上班的工人。很多农民基本的生活都不能得到保障,再加上现在农村看病难、看病贵、上学成问题的现象,很多农民对工作和生活都失去了信心。

五是一些干部执政能力不强,工作作风不扎实,使一些矛盾恶化。一些基层干部不依法行政,不按政策办事;一些干部对群众漠不关心,对群众办事上访不耐心做思想工作和政策的宣传,甚至互相推诿、扯皮等。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党员干部身上,但危害极为严重,可以说它是影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一个根子,是引起社会矛盾和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另外农村干部的选举也不够公平、公正、公开,很多还存在拉帮结派、拉选票的现象。

针对以上几点主要的构建和谐新农村的矛盾。我谈谈自己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第一,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增强社会创造活力。充满创造活力是和谐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社会创造活力来自于全体农民的积极性。在现阶段,发展是我们必须面临河解决得重大问题。构建和谐新农村,必须始终把发展放在首位,始终保持一种强烈的发展冲动和抢抓发展机遇,激发发展活力。二是全面贯彻“四个尊重”的方针,增强

创业活力。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努力营造鼓励人们干事,支持人们干成事的创业氛围和环境,激发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让“创业”、“创造”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三是坚持深化改革,增强体制活力。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不懈地深化体制改革,坚持不懈地破除妨害经济发展和社会活力的体制机制弊端,特别是坚持不懈地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让民营资本畅通无阻地进入法律未禁止的范围,让广大农民参与发展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第二,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协调稳定。妥善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是保持农村协调稳定的基础。一是完善利益协调机制,构建统筹兼顾、各得其所的利益格局。人民的矛盾和冲突,说到底是利益的冲突,改革实质上就是各方面利益的不断调整。必须建立健全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利益的协调机制,切实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二是妥善处理农民内部矛盾,做好新形势下广大农民工作。农民是和构建和谐新农村的主体。要根据农民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切实转变工作方式方法,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和民主管理,切实把管理方式从行政命令为主转到民主管理、依法管理的轨道上来。三是要加强群众思想工作,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各种方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增强对群众的感情,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困难,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真正做到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

第三,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对于构建和谐新农村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农村主要是由有思想文化素质低才使很多的矛盾得不到解决。同时也要加大对教育部门的监督。一是由于农村的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的师范教育培训,教学方式存在问题;二是要保障农村教师正常的工资发放;三是要防止农村学校产生乱收费的现象,从而使很多贫困学生望学兴叹。只要教育问题解决了很多的矛盾问题就会随之解决。第四,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农村娱乐设施,丰富农村娱乐生活。很多一部分农村的青少年由于精神生活空虚,以致于他们一步步的堕落,没有理想信念,从而走错了路。各级基层政府应大力开拓资金来源,充分利用国际组织提供的援助或贷款、企业赞助、财政拨款等加大对健康文明娱乐场所的投资力度,为村民提供多种休闲方式。各级基层组织还要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形式灵活的“文化下乡”活动,培养农民的健康观念,使之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确保和谐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的进行。

篇2:关于情系民生察民情构建和谐新农村的调查报告

正确认识新形势下农村社会矛盾和问题

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不同的阶层,社会矛盾和问题也不相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作为经济社会欠发达的农村,社会矛盾也有许多新的表现形式,以及引发矛盾的新特点,虽然这些矛盾是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但是,如果否认和掩盖这些矛盾,只会使社会矛盾不断积累并趋于尖锐,甚至上升到对抗性矛盾。只有正视矛盾,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才能实现农村社会和谐,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

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矛盾已由过去的工农矛盾、邻里纠纷,向各个领域尤其是经济领域里渗透,矛盾的主要集中在为“利益之争”上,并且呈现多发性、突发性、群体性、组织性、复杂性等特点。例如城乡、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越拉越大、贫富不均等,形成农村中的弱势群体;农村中上学难、就医难、打官司难等问题突出;山林、土地、水利“三大纠纷”隐患增多;一些地方的黄、赌、毒等社会“毒瘤”沉渣泛起,偷盗、抢劫和黑恶势力等刑事犯罪时有发生,社会治安恶化;一些单位的下岗分流职工、退伍军人、五保户等弱势群体,要求解决待遇和生活保障问题;社会上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和干部工作方法不当产生的负面影响等等,给农村社会稳定与和谐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等等。而引发这些农村社会矛盾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一是国家体制上深层次的原因。目前,我国人均生产总值已达到1000美元,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生产总值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时期,既是发展机遇,又是矛盾凸显期。处理得好,就能够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平稳进步,反之,就会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动荡,出现“拉美化”局面。“拉美化”现象就是一些拉美国家经济发展达到这一临界点,社会两极分化严重,贫富差距拉大,收入分配失衡,城市与农村发展失衡,从而导致经济徘徊不前,社会和政局动荡。我国当前也同样面临这一经历和考验。我国在取得革命胜利以后,为加快工业化发展,多年来,实行了农业哺育工业政策,国家的财力也主要投向工业和城市发展,使工业和城市发展日益壮大。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城市工业化实现飞跃发展,而国家对占全国人口80%的农村的教育、医疗以及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却很小,农业经济增长缓慢,农民增收幅度很小,从而形成农村中贫困群体上学难、就医难、打官司难的现象,这是对构建和谐社会最大的挑战。

二是在新形势下,随着农村生产率的提高,形成了大量富余人员,同时,由于工作重点向城镇转变,一些农村的精神文化和法制宣传等成为死角,西方不良文化随之侵蚀,封建意识沉渣泛起,使农村受到不良文化侵占。一些农村青年精神文化生活单一,无所事事,沾染不良习气;黄、赌、毒这些“社会毒瘤”在一些地区泛滥;宗族势力和黑恶势力在一些地方独霸一方,侵淫法律;一些地方青年希望不劳而获或一夜暴富,铤而走险抢劫、抢夺、偷盗等等,这些都是新形势下,农村社会产生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的新现象。

三是在改革过程中,产生一些新的社会矛盾。在改革发展中,在经济社会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必然触及部分人的利益,如国企改革,行政事业改革,教师聘用制度改革,形成了一大批分流下岗人员,部分教师、干部职工等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国家建设项目征用土地,失地农民利益损失等,这些利益受到损失的群体,不断上访,为利益而争。

四是一些地方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导致产生矛盾或矛盾激化。农村中许多纠纷或利益之争,凡事都寻找党委、政府解决,而不寻求法律的支持和解决,即使通过法律程序裁决,也拒不执行法律判决,或者法律裁决后还不断向上级党委、政府上访、申诉,甚至认为只有向上级上访,领导才会重视,其要求才能得到解决。一些地方的“三大纠纷”、民事纠纷等由于农民法律意识淡薄,或不依法行事,有法不依,使一些矛盾不断激化升级,造成社会负面影响。

五是一些干部执政能力不强,工作作风不扎实,使一些矛盾恶化。一些基层干部不依法行政,不按政策办事;一些干部对群众漠不关心,对群众办事上访不耐心做思想工作和政策的宣传,甚至互相推诿、扯皮等。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党员干部身上,但危害极为严重,可以说它是影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一个根子,是引起社会矛盾和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不断提高处理农村社会矛盾和构建和谐农村的本领

正确处理和妥善解决农村社会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我们基层干部的责任和基本要求;能否建设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平安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广大农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的新农村,是对我们地方党委、政府和广大基层干部执政能力和水平的考验。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干部要掌握处理农村社会矛盾的原则和方法,不断提高处理农村社会矛盾和构建和谐农村的本领,积极采

取有效的对策,妥善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持续、稳定发展。

一、在处理农村社会矛盾中,基层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广大农民的根本权益作为处理社会矛盾的出发点和归宿,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在具体工作中,带着深厚的感情做群众工作,千方百计把工作做细、做实,重视维护群众的利益,解决好群众的困难,妥善解决好农村的各种社会矛盾。各级干部要把握好农村社会矛盾的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二、要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带领广大农民奔富裕小康作为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的根本。实践证明,物质和文化生活越发达、越丰富的地方,社会越稳定,矛盾越少,反之,物质和文化生活越落后、贫乏的地方,各种社会矛盾和隐患则越多,各类违法违纪的治安案件也越多。抓农村工作,要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社会稳定工作。要以建设“富裕农村、生态农村、文化农村、平安农村”为载体和目标,政治、经济、社会事业、意识形态和社会治安全面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尤其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农民富裕起来,为构建和谐农村奠定物质基础。只要持之以恒地努力,就能真正建设一个富裕、文明、民主、生态良好的和谐新农村。

三、在工作方法上,要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统筹兼顾。当前,农村社会矛盾主要集中在利益分配方面,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群众之间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必须重视并保护好每个人的正当利益,但是除了个人利益之外,还存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在处理矛盾中要兼顾三者的利益,当三者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当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要服从大局利益。要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来调节各种利益的相互关系。在处理利益分配矛盾过程中,要做好调查研究,掌握法律和政策原则,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和宣传工作,以理服人,以法服人,以情动人。在具体处理各种矛盾纠纷工作中,要分类指导,善于掌握“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工作方法,按照这一原则和办法去处理农村利益矛盾关系,才能化解矛盾,形成和谐的关系,才能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四、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矛盾的预警处理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的预警机制,根据农村社会矛盾多发性、突发性、复杂性特点,基层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做好矛盾纠纷的摸底排查,随时掌握社会矛盾纠纷的动态,力求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要按照新颁布的《信访条例》的要求,完善信仿访工作机制,畅通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让群众有地方、有途径反映利益诉求,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三是建立健全社会矛盾日常处理工作机制,整合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等力量,依法及时解决各种矛盾和纠纷。

五、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扎实的工作作风。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法律观念,强化法律意识,严格依法办事,依法解决各种社会矛盾。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群众的诉求,从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入手,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切实处理和解决好各种矛盾,使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让群众感到党和政府是为他们服务的,是他们的贴心人,从而使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水到渠成。wmxz.cn

上一篇:邮政业务回馈下一篇:求职面试时如何做精彩的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