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我市民营经济发展

2024-06-07

加快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精选8篇)

篇1:加快我市民营经济发展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推进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步伐,遵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市人大常委会就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组织了专题调研。自5月中旬以来,通过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听取意见,到周边地区学习发展民营经济的先进经验。现就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目前我市民营经济的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民营经济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呈现出蓬

勃发展的态势,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生力量。我市民营经济工作在市委、市府的领导下,按照党的十六大要求,实现“两个率先”和我市经济社会“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奋斗目标,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提升经济水平、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着力点,及时制定出台了发展民营经济的“三十条”政策措施,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服务,努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氛围,推动了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目前,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1、规模总量迅速扩张。到今年5月,全市私营企业达3732户,个体工商户14886户,注册资金分别为39亿元和3.57亿元。其中民营规模企业274户,占全市规模企业的43.9。全市私营企业总数和注册资金总数分别是1998年的4.2倍和5.1倍,涌现出了一批如香塘集团、江苏新雅鹿集团等一批超强型私营企业。

2、贡献份额不断增大。据乡镇工业局统计,至今年4月,全市私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2.3亿元,实现利税总额3.13亿元,上交财政收入1.57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23.54。从业人数78000名,在扶贫帮困、吸纳下岗职工、敬老和助残等方面作出了贡献。

3、行业门类日益拓宽。目前,全市私营企业已横跨一二三产业,产业比例日趋合理,行业门类基本齐全,企业品位不断提升。第三产业不仅增速快,而且已发展到物流、科研、咨询、中介等领域,第二产业的行业结构和企业结构不断优化,已初步形成了以能源、纺织服装、精密机械、精细化工、电子、食品六大支柱产业,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

4、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民营企业在规模扩张的同时,越来越重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规范企业行为,提升产品档次,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目前,在全市私营企业中通过ISO质量认证企业182家,创国家级驰名商标1只,省级著名商标4只,苏州市级知名商标11只,全市获产品专利100件,其中民营企业占40,企业知名度及产品的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5、外来民资大量涌入。全国各地民资企业看好我市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纷纷来太兴办各类企业,据工商局统计,至今年5月,来自41个地区共174家外地民企来我市落户,累计注册资本46424万元,外来资金38060.6万元,为发展太仓经济作出了贡献。按照省委“两个率先”和市委“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要求,我们感到,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过程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特别是与周边地区相比差距甚远,主要表现在:一是民营企业基础薄弱,规模偏小。目前我市民营经济处在起步阶段和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不像常熟的招商城、吴江的丝绸市场和张家港的企业基础已具相当规模。在现有的私营企业中真正上规模、上档次、科技型、外向型、集约型的企业占比不大,技术水平、装备水平、产品技术含量不高,普遍都是传统型产业、装备和产品,缺乏后劲,竞争力不强。二是载体建设缺乏整体规划。调查中我们感到,我市民营工业小区建设滞后,小而散的“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现象依然存在,没有形成相对集中、有一定规模的民营工业园区。三是扶持政策没有完全到位。在调查座谈中,大家普遍反映我市制定的《关于实施“富民强市”工程,加快私营个体经济的政策意见》是好的,对于加快发展我市民营经济起到推动作用,但好政策要认真落实,现实情况让人担忧,主要意见集中在收费问题上,如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大家一致反映,有的部门虽然减免了服务费,但追加了材料费;有的收费项目在规定幅度内就高就不低;对委托收费意见较大等等。同时,资金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市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四是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调查中,无论是镇、村领导还是私营企业主,反映比较突出的是“考虑部门利益多,考虑业主利益少;向企业收费多,为企业服务少;事后罚款多,事前帮助指导少”的三多三少现象。另外,对民营企业的行政管理体制也有待于进一步调整。所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市民营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对今后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为进一步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优化服务,做优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要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的五个方面的发展环境。(1)营造社会舆论环境。要重视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传媒工具,广泛宣传党的十六大精神,宣传民营经济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贡献,宣传我市发展民营经济

篇2:加快我市民营经济发展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佳木斯市委第十一届三次全会对城市发展定位明确:“建设国内先进、省内一流的区域经济文化中心,致力于打造秀气、灵气、洋气、漂亮,幸福指数较高的快乐型城市。”,民营经济的数量、经营规模和运行质量均有显著提高,成为增强经济活力、增加利税收入、解决就业问题的生力军,在经济社会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日益显现。但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在我市毕竟还是时间不长,经验不足,还有很多问题有待克服。

一、制约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因素

(一)切实转变思想观念,优化发展环境

长期以来,民营企业在社会上得不到应有的认可。在政府那儿得不到与国企、外企同等的待遇,老板与员工都低人一等。建议新闻单位要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多作正面报道,对诚信守法的民营企业要大力宣传。政府在选择支持企业时,应一视同仁,甚至应当优先扶持那些诚信守法,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

(二)拓展融资渠道,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投入。

今年以来我市新增贷款大幅增长,但主要集中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公路、水利、教育、文化体育设施等项目,受惠对象主要是政府投资和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所获贷款不多。不少民营企业计划扩大生产规模和增加先进的生产设备,自身资金压力较大而需要融资解决,但银行对民营企业融资的审批程序复杂,条件苛刻,且利率较高,企业面临缺乏有效担保形式和没有足够的抵押物等困难,难以从银行融入资金加快发展。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资金周转速度下降,货款回笼周期延长,挤占大量资金,加剧了资金短缺矛盾。融资不畅致使中小民营企业的经营及生存压力日益增大,一些订单和项目被迫放弃,发展潜力受到制约。此外,缺乏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信用担保机制。信用担保组织缺乏,担保体系尚未建立,大大制约了担保业务的发展,对建立良好的银企融资关系带来巨大束缚。应建立多元化的信用担保机构。除了将由政府出资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逐步转化为按市场化原则运作的股份制担保公司外,还可考虑以行会、商会为主体筹建信用担保机构.(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人才储备不足。

我市民营企业多为家族型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滞后,特别是许多中小民营企业缺乏中长期发展目标和合理规划、缺乏相关管理制度以及操作流程,在企业发展重大决策上面随意性、盲目性较大,人才问题因此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立专业性网上企业人才市场。政府的人才交流中心、人才市场为企业和人才之间的双向选择提供服务,引导私营企业主动参与。这要求有关职能部门进一步转换职能,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市的企业人才统计制度和全市联网的企业人才信息系统,创建网上人才市场,开通人才引进网站。实现人才市场向信息网络化方面发展,提高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

(四)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目前我市民营经济的增长,主要还是靠“量”,即生产要素的投入和投资的拉动,而不是通过技术、管理的创新。大多数企业的自主研发力量薄弱,技术创新意识不强,品牌优势不明显,经济增长方式没有真正实现由劳动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虽然这其中包括人才不足、技术不高、资金不畅等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是因为一部分企业主素质不高,思想观念上没有与时俱进,开拓市场意愿不足,企业依靠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观念还不够强烈。企业创新意识严重不足,外部又缺乏必要的政策扶持和健全的管理机制,严重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后劲,目前民营企业大都存在着管理水平不高,上不了层次的问题。建议由政府引导,商会、协会牵头,组织开展民营、私营者外出考察学习活动,以便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有计划地邀请发达地区有实力的私营企业来我市与我市民营企业经营者互相交流,传授发展经验,拓宽我市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视野。加强私营企业家队伍建设。市组织人事部门组织的企业家培训班也要将个私经营者纳入培训范围。通过教育培养,不断提高个私经营者思想政治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引导个私经营者,走出家族式管理模式,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五)对民营经济的管理与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民营经济在我市经济社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但对民营经济的管理与服务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把目光都集中在大型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上,广大中小企业遇到“事难办,脸难看”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二是服务体系不健全、职能不完善。配套化服务程度低,服务能力、服务水平较低,在管理上缺乏一个综合性的协调机构,覆盖面较窄,没有形成体系和网络。要么是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要么是只收费,不管理,遇到具体问题,无人过问。三是缺乏双向的及时沟通交流。许多私营企业主在调查问卷中都表示希望继续加强与政府的信息沟通。四是扶持力度不够。相对周边地区对民营企业的大力支持,我市对民营企业的优惠政策出台较为落后,上级的一些优惠政策迟迟得不到落实;在财政上缺乏对民营企业的专项奖励、扶持、帮助资金,税费缺乏弹性。民营企业的管理与服务体系涉及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如何整合资源,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如何搭建民营企业和各类服务机构相互沟通的平台,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二、扶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制约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各种因素,结合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加快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落实好各项措施,推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一)积极探索新的融资方式,扩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多数民营企业认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三个主要途径分别是“提供优惠利率”、“建立中小企业基金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以及“强制性提高主要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比例”。一是建立多渠道融资服务平台,切实解决融资难。融资难是制约民营经济做强做大的主要问题,要充分发挥政府在金融部门与民营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建议充分利用我市民间资金较充裕、金融业发展较发达的优势,引导民营资本加快进入金融领域,鼓励有意向的民营企业组建金融机构,服务本地中小企业;建立健全企业担保体系,由地方政府牵头组建民营企业担保机构,并将政府扶持企业发展的部分资金作为担保资金,同时对部分民营企业进行贴息优惠政策,突破民营企业融资抵押不足的约束,有效地降低民营企业贷款门槛。授予行业组织对企业申请财政金融扶持资金的建议权;引导金融机构通过融资租赁、经营租赁等方式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强行业组织、综合商会与银行等信贷机构的对接,发挥商会组织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过程中的作用。二是加强地方政府的主导、协调、推动作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政府各职能部门、人民银行、金融机构、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的联系,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实现信贷资金供需的有效衔接;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行业布局,实现集聚发展,引导企业强强联合,自主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加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间的协作,提高办理抵押登记等手续的效率。三是促使金融机构推进业务经营战略转型,增强金融服务动能。各商业银行应积极向上级行争取更大的业务权限,在大企业和优质企业信贷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将发展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贷款作为为银行未来的信贷方向和新的增长空间;引导金融机构改进金融服务方式,加强信贷产品创新,积极推广适合民营企业需求的信贷品种。四是建立健全企业信用体系,创造良好的信贷环境。充分利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系统、公安部门身份证系统这三个基本数据库,加快金融生态建设,改善地方信用环境,营造良好的信用氛围。

(二)落实税收等各项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税务部门按照权限,根据经济形势变化,考虑调减部分地方税种,充分发挥税收对民营企业的优惠政策,降低部分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率,降低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税负,减轻民营中小企业负担。特别是要注意发挥对困难行业、困难企业的税收减免和预缴、分期缴交和降低社保费用等作用,及时帮助困难企业“止血”,帮助舒缓民营企业解决现金不足的压力。

(三)加大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投入的引导作用,设立各种有利于解决民营企业实际困难的扶持、奖励措施,并作为一项制度长期稳定下来,根据实际需要,逐年加大扶持力度。设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重点项目、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项目、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省、市扶持中小企业专项发展资金项目的配套,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的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其他事项。同时积极争取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加大对民间投资项目财政扶持力度。

(四)支持民营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例如: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我市新规划中的大型基建项目;进一步扩大家电下乡的政策和范围,将小家电、数码产品等消费升级产品纳入补贴范围。在国际市场方面,建议政府帮助增城民营企业巩固好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市场。协助民营企业应对贸易壁垒、倾销诉讼等,鼓励金融体系通过扩大出口保险、信用证等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出口。同时,支持我市民营企业拓展东欧、中东、东南亚、拉美、俄罗斯、非洲等新兴市场,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我国援外项目等。

(五)积极推动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优先支持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有市场、有效益和有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鼓励民营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鼓励民营企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进军。鼓励南部镇、街的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民营企业转移,通过腾笼换鸟,推动民营企业实现园区式、集群式发展。

(六)鼓励并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及转型升级。创新是发展的“灵魂”,企业要增强创新意识,而政府也要积极搭建企业创新平台。大力构筑创新、创业和产业化发展平台,做好包括公共信息和技术等在内的公共平台建设,促进科技创新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提高其科技研发能力和产业化水平。要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坚持引进和培育并举,推动产学研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参与的产学研联合体,努力实现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和成果转化;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尽快出台关于推进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着力提升区域创新功能。深化科研体制改革,优化自主创新环境,提升与科研机构学研合作水平,构建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和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提升发展高新园区功能。鼓励民营企业进行原有产品、工艺、设备改进,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开发,高新技术应用,购买专利、技术,购买设备、引进新生产线,提高企业发展水平。鼓励民营企业创立名牌,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省著名商标等的企业给予相关奖励。

(七)加大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力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采取多种方式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储备好人才,并将各类人才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由市财政安排的竞争性扶持专项资金补贴,对民营企业管理技术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由人事和劳动部门根据企业需求,主动联系大专院校,吸引优秀人才参与专场招聘会,让企业招聘到最优秀的人才为企业服务。优化人才创业环境。完善分配激励机制。以激发各类人才内在动力为目的,建立集利益、荣誉、社会保障等于一体的分配激励机制,鼓励技术管理等要素入股,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为稳定企业人才队伍发挥积极作用。要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者人才库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推荐办法,以人才交流中心为依托,培育建立企业经营者市场,发挥信息咨询、任职培训、资质评价、人才推荐等功能,为经营管理者及各类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提供新型机制。改善人才的生活环境。建立有利人才留任的企业文化。实行外来人才的“国民待遇”。对外来人员的子女就学、就业视同本地居民的待遇,对特殊人才,要在落户、子女入学、住房补贴上予以照顾。在财务管理方面,要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

XXXXXXXXX公司

XXX

篇3: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步伐的探讨

关键词:民营经济,发展,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 民营经济发展迅猛, 已经为农村经济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力量。民营经济, 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业的基础地位, 实现小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加快乡村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从当前情况看, 仍有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因素, 因此, 民营经济的发展是我们研究的新课题。现结合当前民营经济的发展情况谈点看法。

1 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1.1 制约发展的外部因素

一是资金紧张状况虽有所缓解, 但融资瓶颈尚未打开, 资金贫乏是制约民营经济的发展的重要因素。资金紧张一直困扰着民营经济的发展。二是税赋相对偏重, 使民营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主要表现在双重征税、“低国民待遇”、税收优惠政策、打折扣等。他们认为, 高税收不利于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的原始积累, 抑制企业的发展;另外, 民营企业与外地的同类企业相比, 税赋根本不在同一水平, 使之竞争中处于劣势。三是针对民营经济的服务机制不够健全、信息渠道不畅已经成为影响发展的因素之一。四是信用缺失、无序竞争、多头管理, 影响投资积极性的发挥, 给民营经济的发展带来负面效应。

1.2 制约发展的内部因素

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地理区位的原因、改革开放的先后、历史文化的差异、产业结构上的异同以及政府实施的政策, 都将在外部对经济发展内部产生影响;管理家族化与专业化的矛盾、产权单一引发的产权关系中的矛盾、文化素质与管理需求的矛盾, 都将对今后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一是民营企业和从业人员管理水平偏低。二是资本、风险、决策管理三权集中, 民营企业组织机制存在一定缺陷, 缺乏现代化管理体制和管理手续。三是民营企业法制意识不够强, 信用意识比较淡薄, 影响了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四是民营企业技术水平比较低, 缺乏创新意识, 核心竞争力不够强。相当一部分企业设备陈旧, 技术工艺落后, 环保要求低, 基础薄弱, 科技投入少, 产业结构不合理, 规模优势尚未形成, 导致比较优势递减。团队意识、协作意识、品牌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影响着民营经济的发展。

2 提出的建议与措施

篇4:加快我市民营经济发展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蓬莱市城乡;发展

一、城乡一体化与美丽乡村的内涵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十二五”期间,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是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民,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加大强农富民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是一个城市管理者应正确妥善处理好的问题,为此,必须梳理出城乡一体化及美丽乡村的具体与建设要求。

(一)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是指导城乡之间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城市对乡村的辐射带动,逐步缩小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进而使城市和乡村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融合、高度依赖、共同繁荣的整体系统。

(二)美丽乡村。美丽乡村的“美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施完善;二是指产业发展、农民富裕、特色鲜明、社会和谐。具体包括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治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村文明素质美等四个层面的“美”。由此可见,美丽乡村之“美”既体现在自然层面,也体现在社会层面。

二、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的意义

(一)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点难点,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蓬莱提出了“人间仙境、美酒之乡、休闲天堂”的建设目标,就必须统筹城乡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让广大农民得到实惠,增加收入,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二)建设美丽乡村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体现,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乡一体化是基础。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就要加快完善体制机制建设,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让广大农民享受到和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

(三)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美丽乡村建设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和管理民主等目标任务,其中蕴含着生产集约高效、生态环境良好、生活低碳富裕等现代文明要素以及社会各要素的和谐统一。没有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没有农村现代化的建设、没有农民住房条件、生存环境的改善和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就不可能建成真正小康社会。

三、蓬莱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中应着力加强的几个方面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义在于构筑平等、协调、相互配合的新型城乡关系,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取向是立足于特色基础,依托于特色优势,取胜于特色发展和农民的自觉参与。结合我在北沟镇贺家沟村的住村帮扶情况来看,我觉得从北沟镇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来解决实际问题。

(一)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缩小城乡差距。既然制约“三农”问题有效解决的深层次矛盾是城乡二元结构,那么,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发展一体,这是解决好我国“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力度,加快城乡公路网规划未修编和调整,完善干线路面、聚焦区和中心村路网。结合今年的“道路网格化”建设,北沟镇年内投入2800万元完成57.4公里村内路硬化和连村路打造,彻底解决村民的出行难题。

(二)搞好规划,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创建。科学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在对各村全面摸底的基础上,梳理出一批重点建设的村,分等级分批次开展美好乡村建设工作。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努力打造一批综合实力强、基础设施好、社会服务完善、乡风文明的示范村。及时组织各村进行交流和学习,相互借鉴好的做法,重点做好点、线、片、面结合三篇文章,以“连点成线,以线带面,全面推进”的创建思路,把“点”上的景连成“线”上的景,再构成“面”上的景,使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成为推动我市城乡统筹发展的源动力。今年以来,北沟镇的“蓬莱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将按照“一轴、一片、两区、两中心”思路进行创建,重点对以北姜路为轴心的区域进行重点打造。“一轴”,即整体打造以北姜路沿线村为轴线全面铺开;“一片”,即对以蔚阳山为中心的刘家、大姜家、西吴、曲家庄、孙陶、小姜家、河润、两铭等八个村为区域进行连片打造,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创建品质。

(三)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全民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氛围。通过召开动员会、现场推进会、农户座谈会等途径,发动农民群众、依靠农民群众,不断提升广大农民群众对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知晓度、支持度和参与积极性。一方面,是加强对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宣传发动,使他们充分认识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的重大意义、工作重点和基本要求,从而调动他们的政治热情和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另一方面,要求各新闻单位通过开设“美丽乡村”专题栏目进行宣传报道和讨论,正面宣传报道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在互利互惠的原则下方形资金筹集渠道,引入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结束语

篇5: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3

协 关于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深州市政协文史委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旅游业的发展,文史委根据市政协工作安排,在主席、副主席的带领下通过组织实地视察和座谈会等形式对我市旅游业的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旅游资源现状

我市总面积1252平方公里,人口57万,耕地130万亩。地处国、省干线、高速公路、铁路动脉的“黄金十字交叉点”,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同时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淳朴的民俗风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布的人缘优势,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生态资源:深州蜜桃观光园,国家AA级旅游风景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位于深州市城区西部。近年来,在深州蜜桃集中产区,已建成了大中小三条循环观光游览线路,沿路的自然景观形成了“春赏花、夏摘果、秋品桃”的田园旅游景观。大屯镇陈口温泉,属于“自喷式”温泉,在华北尚属首例,极具保健、医疗价值。东南距衡水湖景区30公里,距离邢衡高速8公里;目前,已开发60亩用于养殖热带鱼和450平米洗浴。深州市东山植物园、双井开发区郝刘

庄村农业生态园、林业局果树场采摘、观光、休闲度假游乐园也成为靓丽的生态旅游资源,突出了自然生态与现代美感。

(二)历史文化资源:深州盈亿义仓,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现存三通记载粮仓修建情况的碑刻;是目前发现黄河以北唯一保存完整的清代仓储建筑,在国内也属罕见。2013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德昌钱庄,是目前我省古代钱庄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处清末民营商业建筑,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法尊寺及文化产业园位于法尊法师故里辰时镇南周堡村。兴隆寺位于清辉头,距今已有一千九百八十多年的历史,毁于太平天国时期,2010年重建后已投入使用。形意拳文化园,位于王井镇羊窝村,形意拳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划建设形意拳文化展馆、形意拳搏击俱乐部、训练场等,采用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修建;目前,形意拳碑林已建成。增楼艺术馆,设计风格独特,馆藏内容丰富,是内画艺术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内画作品交流展销平台。

(三)现代文化资源:目前即将建设投入使用的“两馆一院”及规划中的“万亩森林公园”、“深州八景”和已建成的“松阳书院”等景观也为旅游资源增添新的内容。

(四)现有的旅游相关产业:一类是旅游产品和工艺品。深州内画,属冀派内画,有着20多年发展历史。大屯工艺

美术厂研究开发了大量的新型内画艺术作品,如镶嵌式内画、彩光式圣诞礼品、多功能内画瓶、动物造型内画挂摆件等,均获国家专利。2013年,张增楼内画被列入深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深州黑陶,已有4000多年烧制历史,它上袭仰韶,下启殷商,左挽彩陶,右携青铜,具有黑、亮、硬的特点,是黑龙港流域文化的代表。产品主要有黑陶、绞胎陶和唐三彩等三大系列60多个种类,2011年,深州黑陶被列入衡水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桃木雕刻,从汉代起几千年来,桃木就有镇灾避邪之说,被尊为神木。御桃轩"品牌,开发出桃木工艺品二百多个品种。二类是特色、休闲食品加工。深州蜜桃,古时就有“北国之桃,深州最佳”之说。明清两代,作为“贡桃”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支恒良酥糖,以分层多、纹理清晰、色鲜味美、松脆酥软、香甜可口而深受群众喜爱。2010年,支恒良酥糖被列入深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绿树苹果脆片,河北东方绿树食品有限公司选用优质富士鲜苹果,真空脱水精致而成,最大限度保留苹果的营养成分。福瑞特以黄桃、白桃、梨、苹果、草莓、葡萄等水果为主生产罐头和水果果酱,出口日本、德国、美国等地区。三类是服务业。餐饮和宾馆,全市工商注册宾馆731家,其中企业、公司注册17家,其他个体、私营714家;蜜桃观光园核心区的木村乡大小饭店共15家。旅行社,全市主要共有4家旅行社,主要以组织

赴外地旅游业务为主。共有长途客运站一个,主要以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周边大、中等城市营运为主;出租车公司两个。

二、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我市的生态旅游取得初步成效,但目前还是属于起步阶段,自然发展阶段。通过对我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进行认真分析,我们认为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缺少必要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

旅游业发展涉及旅游、文化、发改、财政、土地等多个部门。目前全市没有行使旅游行政职能的机构,现由市外事办代管,并且外事办也只有2名工作人员,呈现无机构、无编制、无人员、无投入“四无”现状;由于无组织机构导致全市的旅游工作机制缺少科学性、系统性,到目前还没有旅游整体规划,工作随意性大,缺乏系统性、连续性。如:举办桃花节,基本上是抽调相关单位、人员临时组织机构突击打造,未形成一套完备的工作机制;另外,旅游投入不足,特别是在起步阶段,由于投入少,在景区打造包装、宣传推介、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等方面就难以达到实效。这是我市旅游业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

(二)旅游景点内容单调、特色不明显

我市旅游资源虽然数量多,但是大部分属于单体直观景点,大部分以简单观光型为主,文化内涵发掘不够,旅游景

点结构单

一、内容单调,层次较低,属于原生状态。如:深州蜜桃观光园每年的桃花节只是单纯的赏花踏青,短短的几天时间,缺乏吸引力和影响力,游客主要来自省内外,基本停留在传统的游览层面,大多数仅仅是转转看看,停留时间较短。缺乏符合我市特色的旅游产品,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旅游收入主要来自商贩销售土特产和餐饮方面的消费。

(三)服务设施不完善,服务功能薄弱

伴随景区知名度的提升,来我市旅游观光的游客大幅增加,景区在公共服务基础实施、接待能力、旅游市场秩序、接待服务质量等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如:蜜桃观光园,游客进入景区,看不到标志性建筑和入口;随着自驾游游客的增多,旅游车辆随意进入景区,导致游客已进入深木路便拥堵不堪,即便进得去也无法停下来,最后只得随意停车,游客进入景区没有专业导游引导,只能随心所意、走马观花;景区内交通、安全秩序无法得到保障以及观光园区内现仅有2座厕所,给游客带来不便。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不完善和服务功能薄弱是旅游业的发展的短板。

三、发展建议

(一)加强领导,更新观念,优化发展体制

1、建议成立旅游管理组织机构,负责全市旅游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解决全市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筹划

成立深州市旅游局或景区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研究拟定全市旅游业发展规划和旅游市场开发战略,组织全市旅游整体形象的对外宣传和重大促销活动、旅游资源的普查、重大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和旅游统计工作;监督检查旅游市场秩序和服务质量,做好旅游咨询与旅游投诉受理工作。

2、制定全市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完成全市旅游发展十年规划,重点开展深州蜜桃观光园、千年古槐老梨园、法尊寺和兴隆寺周边观光片区专项建设规划,以及市区盈亿义仓、大德昌钱庄特色街区规划。

3、树立“发展抓项目和依托项目办旅游”的思路,拓宽旅游项目的投融资渠道,加快旅游景点开发建设步伐。一是做好项目规划,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性资金扶持,将项目列入国家、省市扶持项目建设之中,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二是加大财政资金对旅游业的投入,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旅游项目规划设计、重点项目论证、项目招商等。三是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用地、用水、用电、税收等方面提供优惠。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引社会各界投资主体以多种形式投资开发。精心策划、包装一批优势旅游项目,建立旅游招商引资项目库,利用多种途径广泛发布招商信息。

(二)整合资源,提档升级,丰富景区内涵

1、整合资源优势,打造品牌,选准旅游主攻方向。一

是结合我市的生态旅游资源特点以及区域特色,建议立足于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两个品牌,以深州蜜桃生态观光休闲和盈亿义仓、大德昌钱庄为主体开发产品,做大做强两个龙头生态旅游产品,以大屯镇陈口温泉、郝刘庄农业生态观光为辅助开发产品。二是按照区位条件,将重点观光片区有机串联,打造法尊寺——“两馆一院”——东山植物园 ——永盛公园——蜜桃观光园——兴隆寺;法尊寺——“两馆一院”——东山植物园 ——永盛公园——增楼艺术馆——盈亿义仓——大德昌钱庄两条以生态休闲游和文化历史游为主的精品观光环线。三是通过以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民俗为核心的旅游资源开发,积极探索“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娱农家乐、购农家品”的“农家乐”旅游方式等来充实旅游内容。四是针对我市生态旅游开发普遍缺少文化内涵的现状,重点做好国家级重点文物盈亿义仓、省级重点保护单位大德昌钱庄、大冯营汉墓等遗址古文物挖掘、整理、宣传等工作,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体会到不同文化带来的审美享受。

2、加强景区提档升级、包装宣传。重点做好蜜桃观光园改造提升,由国家2A景区升级为国家4A景区。一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重点建设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和指示标牌等;二是增加景观建设,挖掘蜜桃文化、刘秀走国历史文化、形意拳文化,建设“深州八景”独特景观,使景区融

入丰富的文化内涵,增强景区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三是延长观光环线,依托保衡路、段土路、桃园北路,将“兴隆寺”纳入蜜桃园景区,形成蜜桃园大观光旅游环线。四是提高景点单体质量,依据特色,可将法尊寺、蜜桃观光园打造包装成精品景区,形成“南有衡水湖,北有法尊寺”,“游京南桃花源”的游览观光格局。

(三)完善设施,拉长链条,提升服务质量

1、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提高旅游业硬件服务水平。重点是加快构建覆盖全市的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在游客相对集中深州蜜桃观光园、清辉头兴隆寺等区域,设立游客咨询服务中心,选择合适位置修建公共厕所、停车场和指示标识;以现有交通主干道为基础,加强景区内部道路建设,让游客真正能进得来、出得去、游得开。

2、完善旅游功能,向游客提供吃、住、行、游、娱、购综合服务。一是突出我市地方文化特色,挖掘润家庄烫面饺、深州豆腐脑、深州火锅、瘦肉带汁等特色小吃,创造出独特的地方小吃品牌以及在适宜的景区建深州特色小吃一条街。二是在蜜桃观光园片区适度建设生态度假住宿设施,突出自然特色,提升住宿档次。三是本着高品位、高层次、多样化的原则,可在县城或主要景区合理布局咖啡屋、健身房、游泳池等娱乐场所,添加丰富多彩的地方特色文化娱乐项目,吸引游客参与。四是依托当地物产,开发具有文化特

色、独具风格、备受游客青睐的旅游商品。

3、提高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积极推行人性化、标准化、精细化服务,严格规范旅游企业经营行为和旅游市场秩序。抓好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可通过职业教育培养旅游导游人才,规范景区讲解内容,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职业道德和文化素养,自觉为促旅游业发展增添光彩、多做贡献,让游客切身感受到蜜桃之乡的热情好客和精细服务。真正使游客进得来、住得下、吃得上、转得开、看得好、买得到、走得了;切实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使旅游业发展成为我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篇6:我市优化措施加快中小企业发展

近几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的发展,认真贯彻实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法一办法”,在资金安排、政策优惠、市场引导、基地建设、优化环境、强化服务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有力的推动了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一)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006年,市财政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从本级预算每年安排500万元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自该专项资金自设立以来,已经累计安排支出资金900余万,对我市鸿菱管材、天雁机械、骏杰化工等61个中小项目进行了重点扶持。

(二)切实为中小企业提供税收、信贷、土地等优惠政策。在税收优惠方面,2006年全市仅地税系统就审批中小企业税前扣除财产损失2346万元,减免税674万元。2007年,地税系统审批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抵免企业所得税11649万元,减免税1808万元;在信贷支持方面,我市着力加强担保体系建设和搭建银企联动平台,分别于2007年6月30日、10月17日,成立了全省地州市首家注册资本金1亿元的衡阳市中小企业担保投资有限公司和全省首家县域注册资本金1亿元的耒阳担保有限公司。2007年,市企业担保投资有限公司与常宁市政府签订了2亿元贷款协议,同湖南省建行、福建兴业银行、市建行、市农行等多家银行达成合作意向,与60多家企业签订担保意向,累计完成担保金额5300多万元。2008年,我市积极开展“支持全市中小企业灾后重建专项行动”,对受灾中小企业恢复生产提供专项信贷支持。全市金融机构共落实融资意向企业180家,项目199个,信贷额度共计25.63亿元。在土地优惠方面,着力于保障中小企业项目用地供应,对于申请用地的中小企业,只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产业政策,都尽力尽快地安排报批报建。

(三)鼓励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和市场开拓。一方面积极建立创业基地。出台了《衡阳市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管理办法》,有效地引导、鼓励和规范我市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修改完善了《衡阳市“十一五”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实施意见》,规划到2010年全市建成16个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常驻企业2000家以上,年孵化企业超过700家;争取国家、省示范试点创业基地,目前新建湘、三叶、高新技术开发区及松木园创业基地被列入省中小企业示范基地,其中新建湘还被列入全国创业示范基地。另一方面大力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近几年,我市充分利用“高科技引导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的扶持力度,共筹措“高科技引导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合计5000多万元,对40余户企业的50多个项目进行了资金支持。此外我市还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专项资金对中小企业创新和市场开拓进行支持。2002年以来,中央和省级入衡专项资金6.5亿元,其中支持企业改制5亿元,支持衡阳晶体管等10多户企业国债、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资金近1.6亿元,支持镭目科技等13户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资

金1500多万元,支持湖南机油泵等10户企业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500多万元,支持特变电工、天雁机械等70户企业技改专项资金3600万元。在各级专项资金的支持下,我市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07年,全市完成新产品技术开发242项,其中国际先进水平35项,国内先进水平78项,省内先进水平129项。这些科技成果的转化、新产品技术的开发有力提高了我市中小企业市场开拓能力。

(四)不断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近几年来,我市多次对经济发展环境进行治理和整顿。今年市委、市政府又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若干意见》,并召开高规格的全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会议。会议要求严禁向个体私营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严禁搭企业登记及年检之车,随意实施其他行政行为,切实保障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严格实行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责任追究制,严肃查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例,严厉追究破坏经济环境当事人的责任。组织市监察局、财政局、税务局、工商局等多部门联合对经济发展环境进行监管,并聘请企业家作经济发展环境监测员,建立重点企业调度会制度协调各类矛盾问题,为重点项目发展设立服务“绿色通道”。加强财政监管,从源头上规范执法单位的执收、执罚行为。围绕整顿规范市场主体行为、规范市场交易行为、规范市场竞争行为进行专项治理。开展评选表彰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的活动,提高企业家政治待遇和社会声誉。2007年授予亚新科等19家企业“衡阳市第十五届优

秀企业”荣誉称号,授予樊江等16名同志“衡阳市第十五届优秀企业家”荣誉称号,并给予奖励。推荐企业家参与人大、政协工作,我市企业家现有各级人大代表69人,其中全国人大代表5人,省人大代表22人,市人大代表42人。

篇7:加快我市小城镇发展对策建议

小城镇是联结农村和城市的桥梁和纽带,加快发展小城镇,对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开拓农村市场,带动小城镇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吸纳农村富余劳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针对当前我市小城镇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小城镇有序、快速、健康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加强小城镇科学规划,促进经小城镇建设健康发展今后,我市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结合实际,采取措施,重点抓好全市21个中心镇规划建设工作,努力把全市建成有山区特色的小城镇群体,推动我市城镇化进程,促进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为此,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小城镇规划建设工作,建立和健全机构人员,切实把小城镇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制定小城镇建设科学的经济发展规划和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坚持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体现特色、科学组织、强化管理、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在制定小城镇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三个原则:

一、规划要超前性。注重完善城镇功能,要根据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发展,科学制定适度超前的城镇总体规划和空间布局,科学划分商贸、居住、工业、农业等功能分区,统筹安排城镇交通道路、居住区、工业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项用地规划;合理确定 1

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坚持标准,防止贪大求全和乱铺摊子,做好与土地总体规划、经济发展规划、交通网络等方面规划的衔接协调,正确处理统一规划和分步实施关系,做到科学性、超前性、高标准、多功能,统一规划、分批建设、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形成具有特色的小城镇。

二、合理确定城镇发展方向和经济布局,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发展。各地要根据当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等,科学确定城镇经济发展目标和重点,培植地方特色经济和主导产业,从当地实际出发,依法推进,逐步发展。

三、以人居为中心,节约用地和保护环境。在发展小城镇过程中,要从提高城镇整体效益和带动区域发展的要求制定规划,采取有力措施注意节约和保护好耕地,正确处理统筹安排小城镇行政区域内农业生产用地和非农建设用地,加强环境的绿化和保护,为小城镇的长期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使小城镇建设跃上一个新水平。

(二)积极培育小城镇经济,增强小城镇发展实力

充满活力的经济是小城镇繁荣和发展的基础。发展小城镇的关键在于繁荣小城镇的经济,各地必须重视把引导乡镇企业合理集聚、围绕完善服务城镇、发展农村市场体系和产业化经营等与小城镇结合起来,城乡优势互补,做好四个结合:

一是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结合。乡镇企业以小城镇为载体,充分利用当前乡镇企业布局、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合理规划引导向小城镇集聚,成片发展,产业集聚效应,顺利实现乡镇企业转型升级和城镇规模扩张。对乡镇企业的发展进行相对集中布局,优化和调整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加大力度开发新产品;同时要把发展乡镇企业和“三高”农业有机结合起来,做好农产品的精加工、流通、储藏等,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实现城乡工业融为一体,快速发展。

二是小城镇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要根据小城镇特点,与当地经济发展结合,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着力培育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形成农副产品的加工销售基地。下大力气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城郊农业,加大对农业资金、技术、信息等投入,发展“市场农业、效益农业、订单农业”,要切实办好农业龙头企业,走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路子,带动农民致富,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按“一业一镇、一品一镇”等实施发展主导产业突出示范项目,建设各有特色的小城镇,推动当地小城镇发展。

三是小城镇建设与农村二、三产业结合。目前,我市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农村就业机会不多。为此,各级必

须重视发挥小城镇功能,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业、文化、信息等三产业,提高小城镇吸引力和辐射力;因地制宜、有重点地发展农产品市场、商贸市场等要素市场,要采取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吸引农民进城务工经商,鼓励工商企业到小城镇进行产品开发、商业连锁经营、农副产品批发等经营活动,大力扶持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活跃城镇市场,增强城镇实力,繁荣小城镇经济;要切实抓好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大力发展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综合技术服务业、农林牧渔技术服务业等二、三产业,加强农村文化教育和广播电视、社会福利等,提高城镇居民和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素质,形成巩固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第二产业、活跃第三产业的合理的城镇产业经济结构,提高城乡发展质量,实现产业结构逐步升级,促进小城镇经济健康发展。四是小城镇建设与提高农民素质结合。小城镇建设的主体是农民,由于条件的限制,进城农民文化素质相对低。因此,把提高小城镇居民素质摆上重要位置,采取多形式、多途径办法,全面提高小城镇居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培养开放和开拓进取的精神,让广大城镇居民成为现代市民。

(三)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探索建设小城镇新路子

小城镇的建设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逐步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增加投入,完善和配套小城镇建设,促进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我市由于

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地方财政较为困难,投入不足是制约我市小城镇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鼓励企业和城乡居民、社会资金投资,在政府引导下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设小城镇。要改变过去投资主体单一的局面,加强投资融资体制改革,引入市场机制,明确融资主体,采取“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办法,充分发挥资金市场在小城镇建设中的作用,广辟融资渠道,逐步建立政府投资、社会集资、农民带资、招商引资等多渠道、多元化筹资格局,想方设法,广开门路,增加投入。政府投资重点放在水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上;采取各种政策,鼓励各行各业、各个方面和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加小城镇建设,鼓励社会及个人投资开发房地产、商贸市场、兴办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医院、个体娱乐场所等公用事业,通过改善水、电、路、绿化、美化城镇,兴建医院、学校、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使城镇面貌焕然一新,探索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走出了小城镇建设新路子。有条件的镇探索建立小城镇建设发展基金,将土地转让金收入、财政返还、基础设施有偿使用费和其它各项管理费、镇属企业上缴利润或股份分红、上级拨款、华侨捐款等都纳入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基金,由镇财政所管理或成立专门的基金管理机构,按照有关法律和制定的规章进行管理,提高使用效益,解决资金瓶颈,加快城镇建设步伐。

(四)推进小城镇改革,增强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能力

篇8:加快我市民营经济发展

一、制定民营企业发展的配套政策

开展原创政策的研究, 其中涉及产业政策、创新政策、人才政策三大方面。具体包含:高端人才的重大奖励、支持民营企业与国际知名企业协同创新、支持民营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支持民营企业获取国家重大科技奖项, 支持民营企业重大创新与产业化项目专项、支持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等。通过建立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让更多民营企业享受到政策优惠的“红利”。

二、培育民营领军企业, 发挥民营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

围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 着力培育一批规模大、影响力强、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民营龙头企业, 实现“顶天立地”, 并形成一批具备鲜明特色和辐射带动作用的产业集群。认真落实天津科技小巨人升级版发展计划, 培育具有本土特色的领军型企业。

三、开展“千企改造升级”行动, 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进一步开展“千企改造升级”行动, 支持民企通过技术改造向科企转型。推动产业高端发展, 优化民营经济产业结构, 鼓励民营企业积极投资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支持民营企业运用先进技术和一流设备改造工艺, 开发新产品、发展新业态, 提高先进产能比重, 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企业效益。支持民营科技型企业与科研院所, 高效加强产学研合作, 建立完善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载体系, 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四、加大民营企业招商引资力度, 努力为民营企业发展搭建市场平台

坚持政府引导、部门服务、企业唱戏, 搭建民营企业贸易投资洽谈和合作平台, 认真组织民企与央企、外企、国企的对接活动, 加大民营企业招商力度, 积极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和高端项目。充分利用“京津合作示范区, 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两个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 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产业转移。

五、全面贯彻创新驱动战略, 促进民营企业创新发展

坚持以服务促经济运行, 认真开展“促惠上”活动, 坚持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重点企业面经济。积极帮助民营企业争取国家、市两级专项资金、发展基金, 对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起到了重要支持作用。积极用好“两行一基金”支持资金。致力于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升级版, 通过培育新型业态、新型载体、新型机构, 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通过强化重点企业培育, 进一步提升科技“小巨人”企业创新能力, 支撑天津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

六、搭建科技金融支撑平台,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携手百家金融机构服务中心, 在高新区科技金融大厦打造科技金融支撑平台, 以互联网+ 信息化的服务模式, 服务高新区的万家民营企业。实现金融市场需求的汇聚, 实现金融资源的聚合, 建立金融服务的大型超市。积极开展“一助两促”工作, 利用平台、窗口、宣传册等加大宣传力度, 深入与企业沟通, 创新开发融资产品、创新工作机制, 通过搭建“十五个平台”, 重点辅导资质好的企业尽快获得贷款, 着实落实中小微企业贷款工作。

七、培育民营企业家, 激发民营经济创新活力

组织民营企业和创业团队参加2015 天津市创新创业大赛暨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 (天津赛区) , 对入围决赛和决赛获奖的企业和团队, 将被优先推荐给大赛合作投资机构, 并将获得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创业导师的无偿指导和培训。决赛获奖企业或团队将获得由合作银行给予一定额度的贷款授信, 决赛获奖团队选择在科技企业孵化器落户的, 获得孵化器提供的减免房租等优惠政策。

八、推进高新区内民营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

认真落实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天津市滨海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 加强园区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改善园区的社会信用环境, 创新园区的社会信用管理。与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等单位共同开展“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试点”建设, 以改善园区信用环境为目标, 以“政策扶持、信用评价、融资对接”为导向, 推动建设信用园区、信用企业、信用环境, 建立金融诚信、道德信用的氛围。

九、简政放权, 优化民营企业政府工作服务体系

在强化制度创新过程中, 高新区先后实行了“一颗印章管审批”“三证合一”登记制度, 并支持“一址多照”和集群注册等创新举措, 全面落实制度创新。“集群注册”模式, 由专门的公司为民营企业提供注册地址, 但实际经营场所可以是其他任何合法的场地, 就可以成立公司。

十、加快实施民营企业品牌培育战略

上一篇:打好脱贫攻坚下一篇:《春雨的色彩》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