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格治理解决方案

2024-04-20

社会网格治理解决方案(精选6篇)

篇1:社会网格治理解决方案

街道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基层组织建设年等“五个年”活动,顺利实施街道社区社会治安综治工作三级联动,网格化管理的重点任务,进一步夯实基层综治基础,促进平安社区、和谐社区建设,经社区党总支研究,决定在全社区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工作。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总要求,以“定位网格化、内容多元化、项目精细化、服务个性化、管理信息化、全覆盖无缝隙”为管理手段,全面提升街道社会管理服务水平,共同建设宜居宜业幸福和谐的新型社区,为城市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实现新提升营造良好的社会 环境。

二、总体目标

通过探索建立“一线服务、二维结构、三级网络、五大体系”为主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新模式,实施“定格、定人、定责、定章”的 “四定”制度,实现辖区社会管理控制能力明显增强;社区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治安稳定形势明显好转;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明显优化;人民群众安全

感和满意率明显上升。

三、组织领导

社区成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成 员:社区综治专干、社区联系领导和社区包片干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综治专干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街道网格化管理工作开展的统筹协调及 日常工作,督促、检查、收集、整理工作进展情况。

四、网格划分与队伍建设

(一)科学划分网格。按照地理现状、方便管理、无缝对接、地域相邻、邻里相熟等原则,考虑居民的认同度、社区工作人员状况等因素,合理设置网格,网格划分采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区域,不得交 叉重叠。将辖区居住区以路段划分为4个片格,以居民居住稠密划分为10个中格,散居小区120-160户划分为1个小格;封闭小区200-250户划分为1个小格;平房区80-120户划分为1个小格。总计划分34个小格。

(二)绘制网格地图。以社区居委会为单位绘制网格地图,绘制网格地图。界定网格的四至范围,建立网格档案,做到人进户、户进房、房进网格、网格进图,实行网格内全员、全地域、全事务管理。

(三)组建网格队伍。每个网格可根据工作难易程度及具体情况明确一名网格长、网格员、信息员和若干志愿者。信息员和志愿者原则上可由社区工作者、社区民警、物业人员、业主委员会成员、“社区五员”(退休老党员、楼栋联络员、治安协管员、关爱帮教员、人民调解员)等组成。

每一个片格,由一名社区领导担任片格管理责任人,社区专职干部担任组长,人员由中格负责人、小格责任人和巡防队队员等组成。片格管理组一般在4人以上,具体人数根据网格的规模、复杂程度等实际情况确定,并确定1人为信息录入员。每一个中格,有社区管片干部任组长,下属小格责任人为成员。每一个小格,有社区选聘的居民小组长任责任人。

(四)明确服务内容。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行“定人、定岗、定责”管理。每个网格员要努力做到“四知四能”(即知网格概况、知居民家情、知社情民意、知求助对象;能走访调查、能宣传发动、能解决矛盾、能赢得信任)。具体任务如下:

1、负责网格内居民信息登记、社情民意收集、社会治安巡查、应急管理、矛盾纠纷调解、政策法规宣传和组织居民参加活动。

2、协助做好网格内与居民利益有关的社区党建、社会治安、社区矫正、公共卫生、社区教育、劳动就业、社会

保障、社会救助、住房保障、环境卫生、文化体育、消费维权以及 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等工作。

3、对网格内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境卫生、园林绿 化等市政服务单位的服务情况进行监督、反馈,指导和监督网格内的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业主大会、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工作,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

4、开展便民利民服务,面向老年人、五保户、残疾人、家庭困难居民等弱势群体,开展上门送温暖、康复指导等服务;引领社区志愿者开展结对帮扶和一对多、多对一服务,社区“爱心超市”慈善服务。围绕社区文化建设需要和居民精神生活需求,组织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社区文化,体育,科普,娱乐等服务活动。

5、依托社区综治工作站,开展矛盾纠纷、治安隐患、消防安全、流动人口、重点人员、禁毒工作、维稳和反邪教等信息排查,并对排查出来的情况进行分类梳理,并将调查处理结果及时上报社区综治工作站。同时做好收录上报社情、宣传政策法规、开展平安巡逻、协助社会管理等工作。

各网格组排查出来的各类信息经分类梳理后,要及时录入信息平台,对一般性的问题,网格管理组责任人员要最大限度地化解和处理,自行采取相应的整治稳控措施。对不能解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及时上一级管理组报告并协助解

决,如果仍不能解决的,可有片格责任人协同社区综治工作站,通过分析研判后按要求进行分类分级处理,明确具体负责人员,责任落实到人,并及时报告办理情况和结果。

(五)建立公示制度。建立网格管理服务公示制度,在每个建立公示制度,网格内醒目位置设置网格区域管理图和服务指示牌,公布网格管理服务工作人员姓名、联系方式、工作内容、监督电话;社区公益服务场所要设置网格区域平面图和网格划分图,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网格员实行持证(牌)上岗。

(六)建立健全综治网格数据库。

对网格里的各种情况,社区要逐步建立健全综治网格数据库,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一要建立矛盾纠纷数据库,包括政府行为、社会组织行为以及公民之间行为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做到分门别类、归口建档;二要建立治安隐患数据库,包括涉赌、涉黄、涉毒及“两抢一盗”多发地段、安全事故隐患等;三要建立重点人员数据库,包括“法轮功”等邪教人员、信访人员、社区矫正对象、归正人员、吸毒人员、闲散青年、危险物品从业人员、“武疯子”等“八类重点人员”。以上三个方面的数据库,属于保密范围的内容,要严格按保密规定执行。

(七)建立综治“网格化管理”工作信息平台。

社区建立的居民信息档案平台为依托,充分发挥综治

“网格化管理”工作信息平台的作用,努力提高“网格化管理”标准化水平。一是实行综治“网格化管理”工作平台信息流程标准化。无论是信息掌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维稳分析研判、工作单派出、跟单督查、信息反馈、考核考评等,都要实行网上一条龙、一体化动态管理,使工作痕迹、工作行为在平台上实时可查。二是实行综治“网格化管理”平台信息工作台帐电子化。逐步取消综治纸质台帐,设立电子台帐,减轻基层的负担,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同时,在信息平台上设立信息发布、网上交流、监督预警、考核考评等功能。

五、运行模式

按照社区管委会网格管理的要求,结合我社区实际,以推进“一线服务”、构建“二维结构”、搭建“四级网格”、实施“四大”体系为主要抓手,以建立“四大机制”为保障,综合施措,突出重点,形成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新亮点。

(一)推进“一线服务”。由网格长、网格员、信息员和志 推进“一线服务” 愿者等人员组成的网格队伍,上下联动,整合民生、人口、计生、维稳、就业等服务内容,主动入户、耐心询问、收集信息、精细 解决,便主动服务为被动服务,点对点,面对面为居民解决实际难题。构建“二维结构”

(二)构建“二维结构”。构建社区“服务体系”进网格周期性和社区网格员工作日常性相结合,实现基层职能网

格全覆盖,编织上下交叉、条块结合的便民、为民、惠民服务体系。

(三)搭建“三级网格”,全面推行“四级网格化”管理模式。

1、一级网格。即社区网格。有社区综治维稳工作站对“四级网格”建设及运行提出指导性意见,对重大事项进行综合协调、办理和处置,对系统进行升级维护,对下级网格进行考核、评估、监督与管理,做好与上级网格的对接工作。

2、二级网格。即大片网格。将辖区按路段划分为四个大片,每一大片为一个网格。社区领导每人包挂一个网格,社区选配四名专干为四个网格建设的第一责任人,网格下属的中格几下个责任人为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本区域网格化管理的指导、监督和考评等日常工作。

3、三级网格。即以现有管理片区划分的中格,共设九个。社区管片干部为网格责任人,小格责任人为组成人员,具体负责本区域网格化管理的指导、监督和考评等日常工作。

4、四级网格。即基础网格。按照“网格区划、整体覆盖、精细管理”的原则,居民小组所辖范围为基础,综合地理布局、道路走向、工作量等因素划分基础网格。

(四)实施“五大网格管理”体系。

1、建立社会保障(救助)网格化推进体系。一方面加快推进以就业、养老、医疗、教育等为重点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完善比较完整、覆盖村居、持续保障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健全完善社 会救助体系,不断提高城市低保救助水平,实现医疗救助利民惠民,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基本建成。

2、建立社会矛盾网格化大调解体系。健全完善社会矛盾化 解机制和网格信访事项包案制度,建立依托综治工作中心建立矛 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平台,明确网格员为网格稳定工作第一责任 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关口前移、上下联动”,不断 完善社会矛盾联动化解、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司法调解、信访代 理、社会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等工作机制,实现基层社会矛盾的 超前研判、全面收集、及时掌控和有效化解。

3、建立社会治安网格化防控体系。各网格区要加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的排查整治,完善集整治、管理、建设、服务为一体的常态工作机制。同时加强防控体系建设。设置治安 联络员,在社区保洁员、水电维修工、出租车司机、导游等社会 群体中发展治安信息员,全面快速收集各类治安隐患信息,及时解决。

4、建立社情民意网格化调查体系。一是设置“网格居民之声”信箱。在网格内设置“居民之声”信箱,居民可以

针对网格内各类问题以书面形式提出意见建议。对征集到的意见建议,实 行分级办理反馈制,确保居民反映意见建议得到落实。二是建立民情汇聚渠道。坚持日通气、周碰头、月总结的网格员工作例会 制度,开展不定期的重大事项民情恳谈会,形成广覆盖、高效率 的民情民意收集网络和协调处理体系。三是建立“网格之家”。组建由退休党员、院校社团成员、社会志愿者组成的网络义工队 伍,利用社区活动室、市民教育学校等场所,建立“网格之家”,实施网格“8 小时”定点接待制度,并为网格服务团队和网格居 民提供了一个集学习、活动、交流、议事为一体的多功能场所。

5、建立人口计生网格化管理体系。一是建立计生信息采集、分类、登记、管理制度。做好信息采集登记工作,由各网格员负 责收集本网格内所有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详细信息,将所有户籍 人口分类登记入“常住人口登记卡”和“流动人口登记册”,建 立网络档案资料,实行人口分类管理。二是建立计生信息反馈协 查制度。网格员将计生信息按月上报村(社区)人口计生管理服 务中心。服务中心每月收集、整理、登记各网格员上报的信息,做到及时更新。

(三)建立“四大”机制

1、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制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 施细则,围绕拆迁安置、重点工程、教育医疗、环境

卫生、安全 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重点领域建立稳定风 险评估机制,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

2、建立社会矛盾调解机制。依托网格化管理平台,从 产生各类矛盾纠纷的源头抓起,对个网格区排查化解工作建立 “统一分办、统一受理、限期化解、预警督办和责任追究”机制,实现部门联动、上下联动和整体联动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格局,真正构建“大排查、大调解”工作机制,推动平安街道建设。

3、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健全应急预案,重点加强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环境污染事故、安全生产事故、重大自然灾害事故、暴力恐怖袭击案件的应急处置演练,提高全 社会的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

4、建立居民投诉机制。一是畅通居民投诉渠道,建立层级 投诉述求机制,完善投诉箱、意见箱、投诉电话等投诉设施。二是积极引导宣传,利用网格员向居民宣传、告知相关政策,让服 务对象投诉有门,投诉便捷。三是创新监督管理方式。定期不定 期对服务对象进行走访调查,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并有针对性地 对相关的办事群众和企业反映的重点难点事项进行跟踪回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整改提高。

六、实施步骤

根据上级统一部署,结合社区实际,社区综治“网格化管理、心连心服务”工作要在2012年4月开始全面启动,2012年6月实现常规化运作。主要完成三个阶段的工作任务。

(一)研究部署阶段(4月1日—20日)。社区成立综治“网格化管理、心连心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有序启动综治“网格化管理、心连心服务”工作。

(二)具体实施阶段(4月20日—6月20日)。主要工作:划分网格,完成“定格、定人、定责”等任务,建立工作制度,编制辖区网格图和工作手册,组建平安和谐服务队,组织培训,完成综治网格化管理信息收录工作。

(三)总结工作阶段(6月20日—6月底)。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及时推广交流经验,进一步完善运作机制。

七、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全体干部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开展综治“网格化管理、心连心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严格按照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决策部署,把这项工作当作“一把手”工作来抓。社区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负总责,分管负责人要具体抓,负直接责任。

(二)强化考核检查。全体干部要恪尽职守,密切配合,认真抓好综治“网格化管理、心连心服务”工作的落实。要建立经常性的督导检查机制,组织人员深入基层,督促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水平。要建立综治“网格化管理、心连心服务”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并与评先评优等挂钩。

(三)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利用宣传栏、横幅、宣传车等形式集中宣传综治“网格化管理、心连心服务”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使社会认同、基层理解、群众支持。

(四)落实保障措施。要认真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在人、财、物等方面对开展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等工作提供有力技持。街道办事处建立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把开展综治“网格化管理、心连心服务”工作各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包括办公经费、设备经费、培训经费等,切实保证工作顺利开展。

篇2:社会网格治理解决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全面实施目标管理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全面推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进一步夯实全镇综治基础,规范综治信访维稳中心运作,实现“中心+网格化+信息化”的全面提升,根据省政法委的要求和部署,结合我镇实际,特制订彩塘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紧紧围绕违法犯罪防控、矛盾纠纷化解、公共安全隐患排除三大工作重点,整合基层各类综治资源,探索社会治理的有效模式,积极稳妥地构建职责明确、管理精细、信息共享、渠道畅通、服务高效的综治管理和服务平台,健全综治信访维稳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我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为我镇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工作目标:着力构建“三级网格、四大平台、八项机制”的现代化网格化管理模式,实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由粗放向精细、静态到动态、分散到集中、局部到全面四个转变,逐步实现管理的全覆盖与服务的全方位,加强和提升全镇社会治理和服务的综合水平,使社会安全指数和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

二、工作重点

(一)构建“三级网络” 由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牵头,各村(社区)、各有关单位具体组织实施,在全镇全面推行“三级网格化”管理模式,通过“三级网格”,把管理、服务、自治纳入网格中,使每一网格真正成为综治的基本单位和组织节点。

1、科学划分网格。全镇划分为三级网格,即镇为一级网格(大网格)、村为二级网格(中网格)、村内区域为单元网格(小网格)。各村按地理现状、方便管理、无缝对接、地域相邻、居民认同等原则,合理设置单元网格,采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区域,不交叉重叠,把村划分成若干个单元网格。

2、绘制网格地图。以镇、村二级为单位分别绘制网格地图,界定标清各网格的四至范围,建立网格档案,做到人进户、户进房、房进网格、网格进图,实行网格内全员、全地域、全事务管理。

3、组建网格队伍。

镇级建设镇综治网格化管理中心,由党委专职副书记兼任中心主任,综治办专职副主任为中心副主任,从综治信访维稳中心抽调2名同志作为网格信息管理员。

村级建设村综治网格化管理工作站,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站长;落实1名以上网格信息管理员(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熟悉电脑操作、爱岗敬业、遵纪守法、作风正派);其他管理人员由单元网格的网格管理员、信息员等组成,具体人数根据网格的规模及复杂程度等实际情况确定。

单元网格设置网格管理员1名,原则由二委干部担任,设信息员、巡查员和志愿者若干名,具体人员应有利于开展工作,人员可从村民组长、村民代表、党小组长、党员、治 安队员、退休干部等选聘组成。

4、明确工作职责

镇综治网格化管理中心:①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统筹协调全镇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②建立健全信息收集、问题发现、分流指派、限时办结、跟踪督办及应急指挥等联动工作机制;③落实网格化管理工作日上报、周综合、月通报制度,对全镇网格管理平台进行监督、管理,对各有关部门及其负责人履行网格化服务管理职责情况进行监督、考核;④负责实施网格管理员的日常管理和培训,实施对辖区内网格管理员年度考核,根据工作需要和网格管理员年度考核情况适时(建议)调整;⑤根据乡镇建设与发展变化,适时提出村内单元网格划分调整建议;⑥完成其他网格综合服务管理工作。

村综治网格化管理工作站:①负责网格管理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工作考勤、工作流程、工作例会、巡查排查等各项工作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②在上级网格监管中心、镇综治网格化管理中心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指导下,组织网格管理员综合履行信息采集、分类走访以及服务等各项职能;③负责建立村“一警三队六员”队伍和网格志愿者队伍,在网格管理工作站和网格管理员统一指导下,参与村综合服务管理工作;④指导单元网格管理员建立各类工作台帐,建立网格管理员工作实绩档案;⑤在镇综治网格管理中心指导下,组织网格内党员、村民代表和其他相关人员,开展对网格管理员业绩考评工作;⑥完成其他网格综合服务管理工作。

单元网格管理员、巡查员:①宣传上级有关法律、法规 和政策,落实各项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部署;②做好网格定期巡查,按照规定采集网格内相关信息,确保信息录入、更新及时准确;③主动收集社情民意,自觉当好基层组织与人民群众的联络员;④做好网格内矛盾纠纷、治安隐患、安全隐患、流动人口、重点人员、禁毒和反邪教工作等信息排查,对排查出来的情况进行分类梳理,及时录入信息平台,对一般性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化解和处理,自行采取相应的整治稳控措施,对不能解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及时上报村管理工作站协助解决。

(二)搭建四大平台

在建立好三级网格的同时,结合全镇实际,通过整合现有资源,搭建“四大平台”,重点解决好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打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1)舆情处理平台。该平台设在镇综治维稳中心。主要对社会管理网格化系统收集的民情民意及政府信箱等渠道收集的群众诉求进行全面整合、规范运作,按照“集中受理、分类办理、分级负责、全面反馈”的方式,进一步完善舆情收集、处理、督办和反馈机制,更好地解决群众的各类诉求。

(2)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设在镇公共服务中心。涉及社会救助、社会保障、计生、三资管理等民生领域的相关职能部门,为广大民众提供及时、便捷、全面的服务,并为领导决策提供详实的基础资料。

(3)安全监管平台。该平台设在镇经济发展办公室.重点围绕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危险化学品、民爆物品、交通安全等重点行业,明确各级网格的责任领导、责任人员及其工作任务,制定完善隐患排查和整改流程,实施分层、分级、全时段、无缝隙、精细化管理,做到及时发现隐患、快速处置隐患,确保安全监督的全覆盖。

(4)治安管理平台。该平台设在派出所。主要包括公共场所、特种行业和危化品的管理,治安查处,热点整治,校园警务,重点人员等七个方面。努力推动全镇治安管理机制的全面创新,构建全方位的社会治安动态防控体系。

(三)建立八项运行管理机制

1、规范联动机制。构建上下联动的综治网格管理运行机制。各党组织要强化对治安综治管理工作的领导和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要适应网格管理的新要求,相应落实管理人员,优化工作流程,减少工作环节,压缩工作时间,努力提高综治网格化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2、网格责任机制。网格巡查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必要手段,各相关联动成员单位、村要根据上级指导意见和本方案的要求,合理划分责任网格,配备网格管理人员,明确网格工作职责,加强网格巡查。

3、定期通报机制。各类有效信息的及时发现,是开展综治网格化服务管理和应急管理的重要基础。网格信息管理员和网格管理员要做好日常动态信息的搜集、核查和上报,及时发现核实并报告各类社会问题的源头隐患。

4、信息处置机制。网格内能够协调解决的问题,在格内尽快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按照职责和权限,逐层向上一级报告解决;镇网格管理中心派发各类信息至各相关职能部门,突发、应急事项按照应急管理工作流程操作,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安排专职人员规范接收中心派发或上级流转的各类(案)事件信息,按照规定时间指派专业力量按有关规 定进行快速有效处置,并按规范要求及时反馈处置结果。

5、协调研判机制。镇网格管理中心要开展经常性分析研判,针对区域性或阶段性出现的社会问题,建立重点问题和隐患定向排查等制度,提出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的建议,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开展重点整治工作,牵头组织辖区内问题排查整治工作的协调联动。

6、应急管理机制。镇网格管理中心牵头会同各应急管理参与单位,做好各项日常应急管理基础工作,加强信息沟通和上报。发生突发事件时,镇网格管理中心应立即响应成为应急事务处置中心,启动相应工作预案,并负责开展先期指挥调度工作。

7、业务培训机制。镇网格管理中心要认真组织开展对网格管理员、信息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等的经常性业务培训,明确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不断提高一线人员发现、协调、处置问题等工作水平。

8、绩效考核机制。制定《彩塘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加大对相关职能部门、村的考核力度,镇中心每季度对所有承办单位的承办事项情况进行全面考核,把考核结果记入单位效能档案,不断完善对网格管理人员的奖惩激励机制。

三、工作步骤

根据上级的工作要求,我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工作应在8月底前建成运营,结合我镇实际,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一)研究部署阶段(5月8日——24日)。镇成立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组及办公室,研究制订工作方案,召开全 镇动员大会,培训工作骨干,细化实施方案,广泛宣传发动。

(二)具体实施阶段(5月25日——7月底)。(1)完成镇中心和村工作站的建设;划分网格,完成“定格、定人、定责”等任务,建立工作制度,编制镇、村辖区网格图及相关台帐资料;组建志愿队伍,组织相关培训;完成综治网格化管理相关信息的采集和录入工作;三级网格开始运营。(2)完成舆情处理平台、民生服务平台、安全监管平台、治安管理平台四大平台建设。

(三)总结完善阶段(8月1日——8月底)。查漏补缺,做好工作开展的检查、总结,发现问题加以完善;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进一步完善运作机制;总结好的经验并推广。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镇委决定成立彩塘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翁元(党委书记)

副组长:邢杰平(镇长)、程焕凯(党委副书记)、章皓(党委挂职副书记)

成员:许伟旭(党委委员)、陈伟彦(党委委员)、曾庆锋(党委委员)、郭明传(党委委员、派出所所长)、许志昂(党委委员)、杨培声(党委委员)、陈培鹏(党委委员)、林涛(镇综治办专职副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办公室组成人员如下:

主任:程焕凯(党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副主任:郭明传(党委委员、派出所所长)、林涛(综治办专职副主任)

成员:黄淡钿、陈少华、陈少勤、陈伟润、陈涌涛、洪桢

具体负责镇网格化管理工作,开展统筹协调及日常工作,督促、检查、收集、整理工作进展情况。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镇成立了综治网格化管理领导组,各村、各相关部门及办公室要相应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协调,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二)强化保障。镇、村三级网格管理中心和工作站应按工作要求完成建设,镇政府及各村应认真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在人、财、物等方面对开展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等工作给予有力支持,确保中心、工作站按标准建设、高质量运营。

(三)强化宣传。充分利用宣传栏、横幅、宣传车等形式开展宣传,为综治网格化管理工作开展营造良好氛围,使工作能得到社会认同、基层理解、群众支持。

篇3:社会网格治理解决方案

关键词: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社会保障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 利益格局的迅速变化,高度流动的社会运行模式使得总体性的社会不断分化,社会的分化带来社会活力的同时也带来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社会整合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这种整合应是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多元力量的协同,共塑社会系统的秩序。 我国社会分化进程中的“单位人”变“社会人”、养老社区化、失业常态化等问题给 “强政府—弱社会” 的传统的社会保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西方国家对于社会保障领域政府与社会关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双重压力之下,西方福利国家对社会保障领域的国家、市场、第三部门之间的权利与责任进行了新的划定。 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合作主义倾向凸显,“多支柱”、 福利多元等思潮对国家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合作与融合提供支撑。 莱斯特·M·萨拉蒙提出了第三方管理理论, 他认为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应建立起一种合作关系从而较好地完成福利提供的责任;[1]埃斯平·安德森提出的合作主义模式认为国家与社会各种势力应进行协作, 来共同满足社会保障需要。[2]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强调社会保障应由政府、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家庭和社区来共同承担。 国内学者杨团、[3]王名等、[4]罗凌云等[5]也指出社会保障要有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社区的合作,才能满足公民的福利需求。

一、我国政府控制型社会保障体制机制面临发展困境

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质是对社会风险进行管理。 我国以政府为单一管理主体和服务供给主体的社会保障已无法化解中国社会变迁中不断涌现的新的社会风险, 传统的社会保障体制机制面临以下主要发展困境。

(一)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缺乏整合

我国政府中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繁多,社会保障业务分别由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部门之间信息缺乏共享,各自为政。 比如现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卫生部门主管,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则由人社部门主管,类似保障项目分险种管理和运行不仅加大了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成本,且诱发大量重复参保。 根据人社部网站发布的最新数据,全国重复参保率在10%~15%,个别地方甚至达到30%。 按重复参保率10%~15%估算,财政一年的无效补贴就在240亿元~360亿元。社会保障业务在卫生系统、人社系统、民政系统、残联等部门的分割管理,导致政府机构臃肿、信息不畅,制度碎片化。

(二)社会保障领域的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

社会保障管理主体的一元化导致政府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单一管理主体,因缺乏合作方而常常处于信息弱势。 社会保障领域存在一些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道德风险行为。 社会保障中的参保人和参保企业可能利用其信息优势实施败德行为: 养老保险中提前或超额领取养老金;医疗保险中医患合谋蓄意过度消耗医疗资源;失业保险中在隐性就业的同时领取失业保险金;社会救济中故意低报实际收入、 隐瞒隐性收入而获得社会救助款等行为。 以企业为代表的参保者倾向于采取瞒报职工人数、低报缴费工资总额等行为逃避缴费义务。 这些在我国社会保障领域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效率,而且违背社会公平。

(三)政府单一主体供给公共服务效率低下

政府在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中有时也会失灵, 导致公共服务供给的低效甚至是无效。 政府单一供给公共服务排除了人们两两进行交易在时间上、空间上、偏好上的灵活性,可能带来的交易成本的增加和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必然带来成本与价格联系的断裂,这种断裂将增加资源配置错误的可能性,也可能导致消耗较多的而不是必要的资源。 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公共服务有就业服务、社会救助服务、养老服务等等,单一的政府供给不能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 政府同时作为管理者和供给者,难以保障服务的质量和供给的效率。

二、湖北省宜昌市运用网格化管理创新社会保障体制机制

随着信息技术在现代城市社会管理中的不断应用和推广, 网格化管理逐步应用于城市管理中。 网格化管理的发展必将带来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巨大变革和管理体制与机制的突破式创新。

(一)湖北省宜昌市网格化管理的运行机制

作为全国38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之一, 湖北省宜昌市于2011年开始启动社会治理创新,将网格化信息技术与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进行有机融合。

1.政府购买网格员的社区信息采集服务

湖北省宜昌市将中心城区划分为1203个网格,将葛洲坝的28个社区划分为218个网格,对外招录1千余名社区网格管理员,网格员不是政府公务员,是由市区两级政府统一购买服务,在社区网格中专职从事信息采集和综合服务等工作的基层社区工作者。 社区网格管理中心与被录用的社区网格管理员签订劳动合同,合同期限一般为三年。 社区网格员每人对应一个网格,并由宜昌市政府为网格员统一配备3G无线信息采集终端———“社区E通”, 履行信息采集、综合治理、劳动保障、民政服务、计划生育、城市管理、食品安全等7项综合信息服务职责,为市民提供社会服务。 社区网格员动态采集信息,并动员、组织社区志愿者在采集社情信息,反映社区各类问题时发挥重要作用,这种新的信息采集机制极大地克服了传统方式中信息不对称的难题。

2.建立信息平台实现政府各部门协同管理

湖北省宜昌市专门成立了社区网格管理监管中心,中心联合市电子政务办开发了“宜昌市社区网格服务管理系统”, 宜昌市社区网格管理中心先后与市卫计委、市司法局、市城管局、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市民宗局、市食药监局、市工商局、市民政局、市房管局、市消防支队、市综治办进行对接,推进各政府职能部门创新工作机制、再造工作流程,力争破解各部门之间的信息障碍,促进信息数据共享,实现公共服务的无缝融合。

(二)湖北省宜昌市网格化管理促进社会保障创新

社会保障作为社会治理的核心内容,必将搭载网格化的平台实现体制机制的创新,化解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机制中存在的信息不畅、制度碎片、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

1.信息平台、网格员、社区志愿者“三位一体”的就业服务网络

传统的就业服务网络信息化水平低,政府作为唯一管理者常常处于信息弱势方,供需双方信息不畅导致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差。 宜昌市利用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发挥社区网格管理员、社区志愿者的作用,收集、发布、比对就业信息。 宜昌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专网覆盖城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实现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专业数据库与电子政务平台数据库的自动适时共享。 将社区居民(包括外来人员)就业信息、失业信息、辖区内企业(包括服务型商贸企业、工商户)空岗和用工信息、社区就业困难人员信息、市区人力资源市场用工信息、求职信息、培训信息及时通过网格员的“社区E通”与社区信息网联通,在街道(乡镇)、社区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放,并通过网格员的“社区E通”向辖区居民发送手机短信,进行政策宣传和信息发布。 网格员可通过“社区E通”实现向特定对象有针对性的精准信息投放,如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特定企业的用工信息等均能根据就业登记的相关信息选择性地发送手机短信。 就业政策的宣讲经由网格员, 并动员社区志愿者而得以落到实处, 网格员日巡、 “E通”短信以及社区志愿者宣讲等新渠道提高了就业政策宣传的及时性与针对性。 社区志愿者作为一支新兴的力量弥合了传统社区就业服务的盲区,社区志愿者、网格员、社保专干共同构建社区就业服务网络。

2.网格化管理实现低保审核协同化

目前我国各地的低保业务由街道办事处负责管理,街道办事处对上报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和收入水平进行调查, 再将申请材料上报区民政局。 但是实际操作中由于基层工作人员少,业务量不断增加,低保审核流程常常被人为简化,调查流于形式。 低保收入调查本身也存在取证难、隐性收入难以掌握;职工所在单位提供的工资收入证明的真实性难以保证;银行存款、股票及其他有价证券情况调查难度大等等问题。

解决低保审核难题的关键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湖北省宜昌市社会管理网格化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建立人口基础数据库, 将宜昌市70多万常住人口从出生到死亡的信息都录入该数据库,同时基础数据与政府多个部门信息共享。 宜昌民政信息服务平台建成了包含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组织、老龄服务、分析决策在内的6大应用系统,实现了民政信息管理的上下联动、横向贯通和动态更新。 此外,民政信息系统已并入宜昌大数据系统,实行各部门业务协同,发挥部门协同的综合效益。 人社、房管、公安、公积金、工商、税务、银行、 证券等多部门在家庭经济状况核查中实现协同,提升了社会救助对象核准的精准度。 低保户每个月领取的低保金、失业救济金,家庭拥有的车辆、 房产,缴纳的公积金,工商注册登记,个人所得税等数据实现了跨部门共享。 网格化管理实现了低保审核的信息化,大大降低了低保审核中的差错,也为低保动态管理、退出管理提供了信息保障。

3.网格化管理优化养老保险资格认证

近年来各地不断出现冒领养老金的行为,人数和金额居高不下,严重干扰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正常运行,影响了社会的公正和谐。 2012年海南省查处去世老人冒领养老金24701元;[6]2014年山东省公布了第一例因冒领养老金入刑的案例,去世老人的女儿3年内冒领养老金32080.80元。[7]理论上退休职工及遗属的亲属应在其死亡后5个工作日内告知死者管理单位(未转入社区的为原企业,转入社区的为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并提交死亡证明原件,管理单位将为死者办理停止发放待遇手续。 但实际上不少退休人员管理单位会出现晚报、漏报死亡材料的情况。 退休人员直系亲属因各种原因无意或有意瞒报退休人员死亡信息,无法完成退休人员死亡申报手续。

破解养老金冒领难题的根本障碍在于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 宜昌市建立的人口基础信息平台与人社系统、民政系统、公安系统、卫生系统等进行了对接,实现了信息共享,并建立了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机制和信息比对机制,建立信息共享数据库来动态掌握死亡人员信息,进而确认退休人员是否具备养老金享受资格。 民政系统内的丧葬信息通过大数据平台与人社部门的养老金资格认证对接,及时发现冒领行为。 据宜昌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宜昌市人社部门通过数据关联比对,矫正了130多名死亡人员继续冒领养老保险金的问题,追回了60多万元的资金。

三、从社会治理的视角审视湖北省宜昌市社会保障网格化管理

社会治理视角下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机制创新首先要下移管理重心,将社会保障的资源与权力下移到街道、乡镇、社区。 资源与权力的流动方向从单纯的自上而下转变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 其次是社会保障管理主体要实现多元化,社会治理模式下的社会保障应是政府主导、 多方参与, 充分发挥社区、 社会组织在社会保障管理中的作用,协调社会关系、秉持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公平。 其三是实现管理手段的信息化,社会保障体制机制创新需要现代化的信息平台为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提供支撑。 因此,从社会治理的视角看宜昌的社会保障网格化管理,我们认为社会保障网格化管理是一种较传统的社会保障管理更全面而立体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具有更大的延展性和动态时效性。 网格化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社会资源,提升了管理效率,但宜昌的社会保障网格化管理本质上依然没有走出社会保障管理主体单一、权力集中的困局。

(一)网格员缺乏成为社会治理主体的独立性

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主体的多元化,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公民等形成各自独立但相互合作的伙伴关系,共同提供社会服务,促进公共利益。 宜昌市的社区网格员是一个新产生的群体, 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这一群体目前的身份并不明晰。 宜昌的社区网格化管理中心是市综治办下设的事业单位,网格员和社区网格管理分中心签订劳务合同, 由市区两级财政按照既定标准支付网格员工资。 网格员这一群体由宜昌市网格管理中心统一管理, 网格员自身并未形成社会组织, 在整个网格化管理中处于被动接受政府行政命令的地位。 在实际工作中网格管理中心、社区居委会、 政府职能部门都会对网格员进行一定的考核。 网格员在社区管理过程中缺乏工作的独立性和话语权, 网格管理员的身份定位模糊,可能成为政府伸向社区“最后一公里”的“触手和触角”,丧失其在社会治理方面的基本价值。

(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内部化”制约社会组织的发展

《 民政部 、 财政部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中指明各级政府是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主体, 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对象主要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拥有一支能够熟练和灵活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和技能的专业团队, 具备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健全的规章制度、良好的社会公信力以及较强的公益项目运营管理和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能力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 宜昌的社会组织发展还比较滞后,网格管理中心承担了网格员的组织化运作的任务。 但是网格管理中心是设在宜昌市综治办下的事业单位,与宜昌市政府之间类似上下级关系。 宜昌市的政府购买实质是一种内部购买。 政府购买服务“内部化”使得被内部化的社会力量难以形成社会组织,且缺乏谈判力量,进而导致网格员的工作行为带有行政化的色彩,不具备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服务应有的灵活性与积极性,下移管理重心的社会治理目标也难以实现。

四、网格化管理在社会保障社会治理中的应用

网格化管理的实质是大数据时代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政府各部门的资源与社会自治资源的整合,为其打造了合作的结合点,多种力量相互合作, 协同管理,共同治理。 湖北省宜昌市社会保障体制机制创新中尝试运用网格化信息平台, 在就业服务、低保审核、养老保险资格认证等方面整合社会资源,再造服务流程,实现了效率和效果的提升。 但是从社会治理的视角看,网格化管理在社会保障体制机制创新中的应用才刚刚起步,网格化管理应为社会保障管理主体多元化创造条件,为社会保障管理重心下移提供数据平台;网格化管理将有利于实现社会保障管理从静态管理体制向动态管理体制转变,通过协调条块关系,建立协同机制,动员社会资源,实现多元主体共治。

(一)依托大数据平台构建“大社保”体制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严重的制度碎片化、 管理分散化、信息条块化的问题。 管理体制方面分割管理、多头管理、模糊管理;管理和运营主体边界相对模糊;医疗保险由人社部、卫生部分割管理;社会救助是因循传统,以民政系统为主体,但救助资源却被卫生部、教育部、住建部乃至工会、残联等部门分割。 多头管理、成本增大、绩效低下的问题甚为突出。 网格化管理创建大数据平台,建立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五位一体”的 “大社保 ”体系框架 ,加强各项制度和政策之间的衔接。 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在大数据的平台上建立社会保障“大部制”管理体制,整合资源、整合机构、整合信息。 “大社保”体系有利于厘清我国社会保障领域的权利义务,有利于社保行政与各事业、基金运营实现彻底分离。 “大社保”要求放权社会,政府管理、统一监管,社会运营,其建立有待于国家层面的网格化管理与之配套。

(二)网格化平台培育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是社会保障社会治理的本质特征。 目前,我国社会组织发展不足严重制约了社会治理的实现。 网格化平台整合信息资源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创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枢纽型社会组织是在同类型社会组织中发挥桥梁纽带和聚集服务功能的联合性社会组织。 网格化管理提供了枢纽型社会组织产生所需要的聚合力和资源控制力,以及对人力、物力和公共资源的整合分配能力。 枢纽型社会组织建成后将发挥政府与专业性社会组织之间的纽带与媒介的功能,培育孵化专业性社会组织、为其提供资源支持、沟通协调、人才聚集等功能。 据此宜昌社区网格化管理中心应在去行政化的基础上逐步改革为具备招募、管理、培训网格管理员职能, 有独立运作和管理流程的枢纽型社会组织,在政府与专业社会组织之间发挥桥梁作用。

(三)网格化平台整合多元养老服务资源

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存在供给与需求失衡,服务内容单一等问题。 在服务对象上,政府购买居家服务主要针对高龄困难老人和对社会有特殊贡献的老人,受众面较窄。 政府出资建设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呈现出模式化、整齐划一,大量设施处于闲置。 我国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从粗放型向精细化、差异化改革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 不同社区应基于本社区老年人口的切实需求来设计本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政府应鼓励社会组织有针对性地满足多元的养老需求。 网格化管理能够将社区老年人的个案管理电子化、集成化,为居家养老服务差异优化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每个社区应充分分析网格化管理收集的数据,如年龄、性别、身体健康状况、自理能力、经济收入状况、居住安排情况、养老服务需求等,合理对社区养老、集中膳食、健康医疗、老年日托、老人互相照顾等项目进行选择性排列组合。 基于数据分析的居家养老制度安排既能够切实满足本社区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又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居家养老服务的设计还能根据数据动态调整。 网格化管理为建立养老服务网络提供信息平台。 网格化管理实现了网格内信息突破条块流动,有利于整合“格”内养老服务资源,如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医院、社区超市、社区理发店、餐馆等,基于数据化分析的多元供给机制的建立是我国社区居家养老发展的必然方向。

(四)社会保障体制机制创新有待于国家层面网格化管理的推进

篇4:社会网格治理解决方案

关键词:社区网格化管理;法治化;宣传力度;公众参与;法律完善

当前,社会管理创新,是我国社会广泛关注的重点领域。在新时期,我国社会矛盾呈现复杂化,社会稳定面临着巨大挑战。可以说基层稳定关乎整个社会稳定,如何实现基层社会的有序管理,特别是城市社区的有效管理,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较为科学的途径,也会成为我国社区管理发展的趋势。而它的推进必须依靠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因为社区网格化管理能否取得成效,取决于政府能不能够依法推行,居民能不能够积极参与。网格化社区管理本质上是一种行政主导的管理模式,该模式在维护社会稳定、提高管理效率上成效显著,但作为一种行政主导的管理模式在运行中与社区居民"自下而上"的自治愿望和权益诉求不免存在冲突。下文中,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探讨了社会治理法治化视野下的社区网格化管理。

一、立足现有法律法规,明确管理主体

社区网格管理确实较为适应当前我国社区的发展状况,但是在推行社区网格管理模式时,必须要明确管理的主体。一方面,必须依法界定主体资格,特别是网格负责人的法律地位和执法权限问题,只有厘清法律资格问题才能使网格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能够有据可依,确保网格管理人员组织开展的各种管理活动都能够顺利的开展,且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网格工作人员还要明确自身工作职责,提高基层工作能力,提高工作的效率。另外,社区网格化管理是社区管理模式的一种新型模式,原有的法律规范在应对目前的管理需求方面可能存在漏洞和缺陷,因此在实践的工作中,社区工作人员应当及时与其他部门协调沟通、调整,将网格化管理的优势发挥出来。

二、组织开展活动,强化法律意识

通过调研,笔者发现大多数网格管理人员都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管理能力,但是部分网格管理人员是临时转岗过来的,专业性不够,不能够满足实际社区网格化管理的需求。如,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必定需要掌握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和计算机技术基本知识,然而当前的网格工作人员的年龄偏大,文化素养偏低,法律意识淡薄,导致管理过程随意性较大,不够规范。因此,在社会治理法治化视野下的社区网格化管理,就要积极开展组织法律法规活动,普及法律知识,使网格化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确保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各个活动都能够依法进行,确保管理规程是规范、合法的。

三、加强法制宣传,增强公众参与积极性

通过观察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业务流程,社区居民是整个流程的触发者,是整个流程的起始点,因此社区网格化管理必须要提高公众的参与度,最好使每位社区居民都能够参与进来,否则必定不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甚至会与设想的效果背道而驰。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有部分居民对当前的制度并不了解,当网格员入户为公众提供服务时,表现出不理睬、不信任、不配合甚至质疑,致使网格员尴尬无奈,甚至会打击网格员工作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必定会影响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推进。

因此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社区居民完成“陌生”到“熟悉”的转变,完成由“抵触”到“接受”的转化,才能够确保网格员的工作能顺利进行,进而使社区网格化管理得到顺利推进。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如果没有广大居民的参与,无法发挥作用。因此,在设计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基础上,确保广大公众能够参与进来,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实现社区的高效治理。

四、完善工作平台,及时处理各类事件

对于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来讲,信息平台建设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基础,因此必须要加强信息平台的建设,特别是硬件方面要满足要求。如管辖社区出现各类用水、用电甚至治安事件,网格员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信息平台将事件反馈给相关部门,通知相关部门及时进行处理。可是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多个社区的电脑配置都较低,内存小,网速较慢,导致社区或网格内的一些信息情况和资料数据不能及时反馈和通知相关部门,导致事件未能够得到及时处理,工作效率受到影响。

社区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是社区为进行网格化信息建设、应用发展而营造的信息化环境,真正将它转变为技术上的应用和支持,需要专业化的软件和信息管理系统。专业的系统管理软件开发难,要价高、许多地方囿于经济原因等就不引进专业软件,导致大多数的管理完全靠人工完成,效率必定会降低,且容易出现误差和错误。因此,社区网格化管理定要建设一个专业化的管理平台,及时地处理各类事件,避免出现更大的危害。

综上所述,网格化管理的大思维新思维,改变了过去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管理,开始迈入现代、主动、定量、系统和信息化治理的新时代,它带来和正在带来社区治理方式方法的大突破、外在形象内在质量的大提升、治理效果上的大提高。未来通过进一步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通过人力物力财力注意力进一步下沉,法律规范和法治化的推进,通过更多的共驻共建和大众参与,我国的社区建设和基层治理能力必将迈上更高的台阶。

參考文献:

[1]文军. 从单一被动到多元联动——中国城市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完善[J].学习与探索,2012(02).

[2]吴猛,王欢.社区网格化管理体制的创新与困境——基于对H市S区的调查与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

[3]张瑜.从社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内涵、动力与路径分析[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4).

作者简介:

董亚娟(1983~ ),女,河北张家口人,中共张家口市委党校法政教研室副主任,讲师,法学学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社会管理法治化;

童晓云(1981~ ),女,河北张家口人,中共张家口市委党校,讲师,文学学士,从事中国文化与文学的教学与研究;

阎玮(1964~ ),男,河北张家口人,中共张家口市委党校法政教研室主任,教授。

篇5: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总结

近年来,全省持续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城乡基层治理统一领导体制机制,统筹推进领导体系、组织体系、治理体系、服务体系、能力体系建设,形成了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新格局。

强化党建引领,“满盘沙”变“一盘棋”

省委高位统筹、改革创新,创建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统一领导体制,构建起“大党建”格局,对基层社会治理“谁来抓”“抓不实”等问题进行靶向突破。

创新体制机制,整体谋划布局,解决“谁来抓”——

省委书记xx挂帅,担任省委城乡基层治理工作委员会主任,相关省领导分别担任街道(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简政放权、网格治理、物业治理、民生服务5个专项工作组组长;全省9个市(州)、长白山开发区和60个县(市、区)全部设立工作机构。各地涉及基层治理的政策实现“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抓基层治理的主体更为明确、责任更加清晰。

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专项工作聚力攻坚,解决“抓不实”——

省委组织部制定了委员会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明确重点任务24项、主责部门13个;指导出台5个专项工作组三年工作计划,明确专项任务70项;编制全省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标准体系,为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提供总抓手、任务书、路线图。

在统一的领导体制下,真金白银投放基层,精兵强派往基层,政策项目向基层倾斜,真正做到有人管事、有场所议事、有心气干事。各项任务按照任务书、路线图全速推进,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触角延伸到每个社区网格、农村屯组。

提升治理效能,“多条线”拧“一股绳”

街道(乡镇)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主阵地,是社会治理中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实行街道(乡镇)管理体制改革,是xx省实施党建引领城乡治理5个专项工作的头等大事。

加快构建党委领导、党政统筹、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将改革向纵深推进。出台街道(乡镇)职责清单,梳理细化街道(乡镇)282项责任事项、“街道吹哨、部门报到”事项46项。推动清理基层“责任状”、“一票否决”事项648项,给基层减负、提高治理效能。

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下沉延伸,省市县三级向街道(乡镇)下放服务事项112项,社区(村)领办代办事项比改革前平均增加36项、增幅225%,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

随着街道(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破冰,在网格治理、物业管理、民生服务等群众关心的领域,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被精准“开方施治”——

全省重新划分城乡网格近6.9万个,比改革前增加27.6%,网格划分更加精细科学,治理服务半径大幅缩减。推行“党建+网格”模式,大力充实网格力量,把社会治理的“多条线”收拢集聚到网格这“一股绳”里来,做实做活基层治理“一张网”。

物业治理,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事。省委组织部会同省住建厅推动颁布《xx省物业管理条例》,加强党对物业行业的全面领导;印发消除无物业管理小区工作通知,实行台账销号管理,截至20xx年底,全省1749个无物业管理小区实现动态清零。

凝聚各方力量,“独角戏”转“大合唱”

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居民自治方式,同样在xx市二道区丽景秀苑小区发挥着作用。这个老旧散小区组织成立了居民自治委员会,建立了以“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党建责任体系,将小区居民紧紧凝聚到一起。

深入推进单位党建、行业党建和区域党建互联互动,不断强化资源整合,使各领域党组织形成握指成拳的治理合力。

在xx市,22个街道和镇辖社区全部组建党建联盟,涵盖各类组织810多个,实现了城市基层党建一张网、全覆盖;

xx市撬动各方资源,鼓励社区广泛开展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事务共商、人才共育、发展共促等活动,成立158个党建联盟,吸纳1337个成员单位,盘活利用联盟单位活动场所156个,让全市各个社区充满“家的味道”;

xx县打破地域、行业界限,依托党建联盟组建50个志愿服务党小组、53个网格党小组,确保人在哪里、党员在哪里、党的建设就推进到哪里,辐射带动区域党建整片建强。

篇6: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总结

一、构建开放融合,全面覆盖的组织体系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延伸服务“触角”。按照“网联万家、格中办事”的思路,以社区党总支为网格管理中心,注重社区在册党员、单位在职党员、“两新”组织党员、流动党员、共建单位党员五类党员作用发挥,构建“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小组长”三级网格体系,将社区划分为12个网格单元,通过网格化管理,让党员找到发挥作用的舞台,找准服务群众的平台,实现了社区基层组织设置纵向延伸、横向拓展。二是建立健全区域化党组织体系的连接。党总支结合社区作为商业网点集中的特点,以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为重点,优化组织设置,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适应新形势下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要求,成立了区域型商圈党组织——诚信商圈党支部孕育而生。并为13家个体经营户授予了“党员示范岗”的标牌,旨在亮明党员身份,促进诚信经营。

二、加强共建联动,统筹促进区域党建大融合。

12-2社区属于商业型社区,辖区个体工商户多,社区党总支坚持从服务群众、服务辖区单位、破解社区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不断丰富“共驻共建”内容。为全面落实师市基层党建“12345”工作思路,以区域化大党委理念,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动互联、共同发展”的原则,社区根据街道“3410”工作机制,推行社区“大党委”工作模式。把3家驻区单位和2家共驻共建单位统一纳入联建共建机制,依托社区“大党委”共驻共建活动,以“维稳工作连抓、民族团结联谊、宗教工作联管、阵地建设联建、宣传教育联做、区域环境联创、文化活动联兴、公益事业联办、困难群众联帮、党建工作‘两个全覆盖’联推”为抓手,深入推进“大党委”的各项工作落实。通过“大党委”工作模式,共建单位从原来的单一物质资助,发展到环境共治、稳定共保、服务共兴、文明共建,达到了信息共通、资源共享、实事共做、社区共管。形成了社区党组织与共建单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协调发展”的社区党建新格局。共建单位的党员干部们走街串巷进行文明劝导,进门入户宣讲政策,妥善协调解决居民诉求16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实现了城市党建与基层治理的有效互补,相互促进。

三、坚持党建引领,提升组织为民服务的活力。

社区坚持以党建工作为核心,强化社区功能的整体提升,不断推进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社区以“党建+”为抓手,创立了3个党建品牌,成为社区推进城市基层党建的亮点。

一是激发党员干部的参与热情。社区创建“党员志愿者积分银行”品牌,通过积分兑换实物,实现对志愿者的回馈嘉许,带动更多人参与社区创建优良环境、维护社区和谐稳定、活跃社区文化生活等活动,提高党员干部参与的积极性。

二是坚持党建带群建。社区创建“七彩讲堂”品牌,通过每月一次向居民授课,培养居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安全消防知识、了解惠民政策、培养居民健康生活方式,丰富群团组织为居民提供更高质量的便民服务。

三是强化服务,亮明党员身份。社区创建“老姬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品牌,这是由优秀党员代表姬庆科同志发起并创立的品牌,服务队员以党员干部为骨干,为社区的空巢老人、弱势群体进行磨刀、水电暖检修、理发等便民服务。通过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彰显社区党员的风采。

上一篇:爱班级爱学校主题班会教案下一篇:挫折作文1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