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分享》教学设计(简案)

2024-05-28

《学会分享》教学设计(简案)(精选12篇)

篇1:《学会分享》教学设计(简案)

学会分享

龙山县第四小学

彭艳群

主题班会设计背景

现在的学生在家庭中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亲人对孩子的呵护与关爱到了无微不至的程度,家长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孩子成了家里的“小太阳”,生活在独享的氛围里,要什么有什么,自我意识很强,所以,学生个体在学校的集体生活中所表现出的个人主义较强,缺乏与人分享的品格。怎样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与他人分享是一种快乐,让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不是孤立的?我希望通过一节班会课能在孩子心中种上一颗“与人分享”的种子,让学生知道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要建立一个温馨的家庭,就需要班级每位成员的付出,更需要大家学会分享,让自己的小快乐变成大家的快乐。

班会活动目的

1、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学会分享,使学生感受到快乐无处不在。

2、通过主题班会使学生知道给予能获得快乐,快乐是需要和别人分享的。理解分享是种快乐,让学生能从被动分享变成主动分享。

3、培养学生积极快乐健康向上的心态,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善待周围的人,初步树立与人分享意识。

班会活动重难点

1、重点:学会与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乐,让学生知道给予能获得快乐,分享能把一种幸福变成两种幸福。

2、难点:理解分享是种快乐,让学生从被动分享变成主动分享。培养他们拥有阳光的心态和初步的分享意识。

班会活动准备

1、课前搜集学生快乐分享的照片。

2、制作相关的课件。

3、编排小品《六个桔子》。班会活动过程

一、导入,照片之中寻分享

1、看照片导入。

师:孩子们,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我很高兴能与你们一起度过。现在,我有一份特别的礼物送给大家,就是我搜集到的你们快乐的瞬间。请看——

(点击播放学生照片)学生观看照片。

师:你们为什么这么开心?(指名学生回答)

总结:一起看书,每个人都沾到了一点书香;一起游戏,每个人都分享到了快乐;一起分享美食,每个人的心里都暖洋洋。你们快乐的样子感染了我,所以我用照相机把它们拍了下来,现在又把照片带来和大家一起欣赏,就变成我们大家的快乐了。这就是分享!

2、揭示班会主题。

今天,我们的班会主题就是“学会分享”。宝贝们,大声地喊出我们的班会主题吧!

过渡:一个人快乐,不如大家一起快乐。我们来看一个动画——

二、动画之中说分享

1、体会莫莫为什么不开心。

(点击出示动画,播放到“就会失去很多美味”那里停止)师:谁来说说,莫莫为什么不开心啊?(指名学生回答)当学生回答到“莫莫觉得和朋友们分享草莓蛋糕自己就会失去很多美味”时,追问:你觉得莫莫怎么样?(指名学生回答)

过渡:莫莫又是怎么做的?继续看——(点击继续播放动画)

2、说说莫莫收获了什么。

师:莫莫是怎么做的?(指名学生回答)他得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师小结:(根据学生回答)是呀!莫莫不光得到了礼物和祝福,还收获了朋友们的邀请和分享的快乐!所以说,分享不代表失去,还

会让人得到更多,更能给大家带来快乐呢。

(出示总结语:分享给人快乐)

过渡:莫莫的故事啊,也给了同学们很大的启示,请看小品——《六个桔子》。

(点击出示课件:小品——《六个桔子》)

三、情境之中悟分享

1、学生上台表演小品《六个桔子》。

师:真精彩!掌声送给他们!**从莫莫的身上得到了启示,你们又从她的身上学到了什么呢?(指名学生回答)

2、学生谈分享。

师: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也跟大家分享过吗?(指名学生回答)

(出示总结语:分享给人幸福)

四、体验之中会分享

过渡:善于分享的人是最幸福的。请大家来当当小法官,他们会分享吗?

(一)用事例说分享。(点击出示课件)

1、我把铅笔借给同学用,他给我弄丢了,回家后,妈妈狠狠地批评了我,以后我再也不敢把东西借给别人用了。

2、上次,我把一本非常喜欢的书送给了好朋友,可是他却没有给我回送一本。我觉得我吃亏了。

3、我曾经跟好朋友分享过我的小秘密,可是他却告诉了别人,让大家都知道了,害得我很没面子。

4、放学时,我的好朋友跟我说,他妈妈生病了,他要早点回去照顾妈妈,但今天又是分值日,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师:(出示完后)来,我们一起读一读。(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读一读)小小法官们,选择你最感兴趣的话题,与同学讨论一下,他们怎么做最合适?

2、学生分小组讨论,派代表汇报交流结果。学生交流,教师借机总结分享方法。

总结:孩子们,分享,可以把一个快乐变成两个甚至更多的快乐,也可以把一个痛苦变成半个或是很小的痛苦。共同享受快乐,共同承担痛苦,这才是真正的朋友,才会获得真正的友谊。(出示:分享给人友谊)

五、现实之中真分享

1、老师给学生送上礼物。

师:孩子们,打开双手,闭上眼睛,老师有一份礼物要送给大家。但是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不要偷偷睁开眼睛,等每个同学都拿到礼物了,我们再一起睁开眼睛。

老师给学生发礼物。

师:现在大家都拿到了礼物,我数三下,我们一起睁开眼睛,一、二、三。

教师数数,学生打开礼物。师:睁开眼睛,看看,是什么?

2、学生说得到礼物的心情、收获等。

总结:真棒!学会了分享,就得到了快乐和幸福,也收获了友谊。

六、歌曲之中唱分享

总结:幸福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我们二(1)班主题班会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美好的时刻,分享我的歌声,分享你的微笑,记住这美好的时光,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吧!

(点击出示音乐)(唱完,跳完后。)

师:孩子们,带上你们的礼物,再见啦!在歌声中学生排队有序出教室。

篇2:《学会分享》教学设计(简案)

【教学目标】

1、探讨“什么是合作?”“什么是分享?”

2、通过活动,体会合作与分享的快乐。

3、懂得生活中需要与人合作,与人分享,快乐生活的意义。【教学重、难点】

懂得生活中需要与人合作,与人分享,快乐生活的意义。【教学准备】

3根绳子,3团毛线,3罐灌装饮料。【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主题,质疑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歌吗?(生:喜欢)一会儿边听边看,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告诉我们,好吗?师生齐看片断,感受合作与快乐,体验活动。

2、质疑:看到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质疑,选取主要问题板书)【主要围绕“合作”、“分享”“快乐”进行提问】

3、过渡:希望通过下面的活动,我们能找到满意的答案。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

二、学习材料,交流观点

1、出示《鱼竿和干鱼的故事》,指名读。

2、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交流: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哥哥和弟弟如果没有相遇的话,会有什么结果?

3、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交流: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4、你还能举出关于合作的其他事例吗?(学生举例)

三、小游戏,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1、过渡: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这儿有几种小动物,(出示:小猫、小狗、小猪、小兔)你能在一分钟内数出下面图中小动物的数量吗?

2、计时一分钟,学生数小动物。

3、汇报:大家完成任务了吗?是怎么去完成的?【如果没有完成,有什么办法可以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呢?小组讨论】

4、再给一分钟,再试一次。

5、汇报结果。

6、小结:这个小游戏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谈感受)出示:“心语点灯”(一个人无论有多大的才能,他总有无法独立完成的事情,因此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取长补短,相携共进,才能获得成功。)

7、除了照片上留下的快乐,我们周围还有很多的合作,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用合作的方法解决过什么实际问题。四 玩一玩。

通过合作性游戏:比比哪一组的球传得最快?使学生领悟进行有效合作、分享快乐的行为基础。

游戏要求:

全班同学分成3组,每10个人为一组,每组一个篮球,给大家5分钟时间思考、讨论、尝试。正式比赛时,要求每一组同学都必须把球从小组的第一个人依次传到最后一个(球必须经过每个小组成员的双手),哪一组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传球任务,哪一组就胜利。

请冠军组的同学说说自己在比赛中的想法,做法,并请其他组的同学说说刚才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哪些行为不利于“合作与分享”,哪些行为是有利于进行“有效合作、分享快乐”的?(通过交流,学生们体会到了只有搞好团结、注意谦让、互相配合、合理分工才能得到 “合作”与“分享”的快乐。)

五、分组活动,体验合作的快乐

1、过渡:同学们还想再迎接一次挑战吗?

2、出示活动《毛线托物》要求: 材料准备:毛线3团、罐装饮料3罐

⑴8人一组,共分3组。一组一团毛线、一罐罐装饮料。⑵8人围成一个小圈,毛线的一头由其中一人拿住,再将毛线团抛向其他七人中的一人,这人再抛向其他人。每个人都需要手拿毛线,再抛向其他人,每人可重复接到许多条毛线。

⑶毛线在8人围成的小圈中呈网状,等到组员认为网足够牢固以撑起罐装饮料时,便可以把饮料直立在网上。若饮料直立不倒,便算成功。

3、分组活动。

4、评比。

5、小结成功心得。

六、总结

1、用一两句话来小结今天的活动感受。(学生交流)

2、提出希望: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愉快地与他人合作,共同分享成长中的快乐!

【板书设计】

学会合作,分享快乐

篇3:学会分享健康成长

一、幼儿分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目前, 幼儿入园不久, 在生活中的非亲社会 (不会分享) 行为有如下典型表现:

【案例一】在阅读区, 几个孩子在看书时, 由于只有几本托马斯的故事书, 导致每次看书时, 都会有争抢故事书的小“战斗”。

【案例二】在玩娃娃家时, 因为不是每个家里都有切菜的玩具刀, 每次都有几个孩子吵起来, 告老师XX抢他的刀, 而“被告者”也是很委屈, 说自己家里没有刀才拿别人的刀。

通过以上案例, 我们可知孩子们在生活中分享的意识是多么淡薄, 甚至是严重缺乏。为什么孩子会有这样的表现呢?笔者认为, 现在的孩子, 在家中过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居高式”生活, 这样的一种行为状态, 一旦离开原来的小家庭圈子, 优越感顿失, 面对一种全新的本属应然的“平等”环境时, 就显得无所适从。我认为, 我们应从小注意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善于逐步消退幼儿心中的“自我”意识, 积极引导幼儿学会与他人“分享”, 不断促进幼儿的社会性行为的健康发展。

二、化解幼儿在分享活动中产生的矛盾

在教学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

1.设置情境让幼儿感知分享的好处。所谓分享, 是与他人在情感和物质上的共享, 是一种亲社会行为, 具有利他的性质和目的。幼儿之所以不愿与他人分享,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分享就意味着失去。对此, 我们有目的地进行了情境教学, 让幼儿明白分享的好处。例如, 情境表演《分享真快乐》通过让大班孩子表演分橘子给小朋友吃, 小朋友开心地吃到橘子, 自己又得到教师的表扬也很开心的情节, 让孩子明白了“有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才最快乐”的道理。

2.及时鼓励让幼儿树立分享的信心。“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这是我的切身体会。记得小时候, 和我一起玩的堂弟总是偷家里的钱来买玩具, 那时我见他玩得很开心, 也动了偷妈妈钱的想法, 可能是妈妈觉察到了什么, 那天晚上特意给我买了一个最喜欢的娃娃, 并大力表扬我从来不随便拿家里的钱, 真是个好孩子。妈妈的用意让我受益匪浅,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偷妈妈钱的念头。我想, 现在的孩子也一样, 记得一次班上的小女生轩轩把自己带来的山楂片在上课时偷偷地和身边的小朋友分享起来, 当时我说:“小朋友们看, 我们的轩轩多大方呀, 把她最喜欢的山楂片和小朋友分享, 真是好样的, 可是以后不能再上课时候吃东西哦!”听了我的话, 轩轩既开心又有些惭愧, 从那次以后, 只要有好吃的东西轩轩都会拿来和小朋友一起吃, 我相信轩轩的分享行为就是夸出来的。

3.树立榜样让幼儿生发分享的情感。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幼儿常常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 首先教师和家长要做好表率, 在生活中要主动做出分享的行为, 可以夸张地做给孩子看, 同时利用家长会和家园练习册向家长宣传, 通过家园合作, 孩子们在乐于分享的环境中, 自然而然地也能学会分享。

当孩子获得分享认知, 产生分享情感后, 是否能摆脱自我中心, 做出分享行为呢?我们再来看看以下案例中孩子们的表现:

一天, 新新小朋友一早高高兴兴地来跟我说:“老师, 我带了好吃的糖果来和小朋友分享。”我说:“好啊, 等下午活动时间再和小朋友分享吧。”到下午活动时间, 新新兴奋地拿出了糖果发给每位小朋友, 当时我表扬了他一番, 他脸上洋溢着愉悦的神情。而后我就转过身去准备放学时给孩子们发的《家教周刊》, 这时扬扬走过来跟我说:“老师, 他不和我分享糖果了。”询问情况后, 我得知原来是新新已经分给扬扬一颗糖果, 结果扬扬吃完了还要新新再分享他一颗糖果, 这时新新就不给, 他说:“已经分享过了, 自己就剩几颗了, 要留给自己吃呢!”

从以上案例中不难看出, 在感知方面, 幼儿常按自己的需要去感知事物, 容易受外界刺激干扰, 特别是当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 就易冲动, 语言和行为就容易产生不协调, 表现出来的分享行为则显得较不稳定, 只能说是一种假分享行为。但是我们也应该感到欣慰的是, 经过分享教育, 孩子们已经有了分享的意识, 只是由于自身的年龄特点和锻炼的不够, 导致产生的分享意识还不能很好地内化为实际行动, 也就是做到真正的分享。因此, 教师下一步的任务就是如何使分享意识内化为幼儿的实际行动, 对幼儿进行引导教育。

三、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做到“真分享”

基于以上认识, 教师在原来的分享食物、玩具的形式上增加了几种形式进行巩固和引导, 让幼儿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分享。

1.让幼儿在熟悉的情境中进行分享练习。在角色游戏中, 可以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在组织幼儿开展“做客”游戏的时候, 可以给幼儿提供大小不同的水果, 并提醒幼儿当有客人来时, 我们应当怎样分配大水果和小水果?让幼儿自由讨论, 然后让其自由游戏, 教师在暗处观察, 对能主动和客人分享水果的孩子及时鼓励表扬, 对能把大水果分给客人, 小水果给自己的幼儿给五角星奖励, 通过几次的分享练习, 孩子们已能把分享意识内化为自身的行动, 有几位家长向我们反映孩子现在在家都能主动把大的东西分给大人, 自己留下小的了, 看着家长开心的表情, 我们知道孩子们真的做到了主动分享。

2.让幼儿在快乐的活动中建立分享规则。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们总是喜气洋洋地说着“我和某某是好朋友, 我要把玩具给他玩”“你不是我的好朋友, 我的玩具不能给你玩”之类的话。可见, 孩子们心中其实早就建构起一种朦胧的分享意识, 为了幼儿心中早已萌生的“分享”种子早日开花结果, 作为教师, 为孩子建立一定的分享规则显得尤为重要。于是, 教师有意识地在游戏中给孩子渗透分享的规则:共同分享、轮流分享。在孩子们一旦出现“自我式”的问题时, 教师会和幼儿一起讨论这样的话题:“我们带来的玩具是不是只能跟自己的好朋友玩呢?有的小朋友没有玩会不会难过呢?如果别人也不给你玩自己的玩具, 那你是不是也很难过?”让幼儿通过情感的换位来体会别人的心理, 从而逐步建立起共同分享的规则。

篇4:学会分享 收获快乐

就如同《真正的慷慨》中的妈妈,她难道不愿分享吗?不是的,她愿意给予受灾家庭帮助,分享自己的东西,只是,人总是很难舍弃自己的心头好。她和两个儿子,最初送出去的只是对自己不重要的东西,认为此举既可帮助别人,又不会让自己失去太多。而女儿的行为,则由己及人,坚信自己最喜欢的,肯定也是别人的最爱。她送出去的不仅仅是一个旧娃娃,更是一份真挚的感情,分享,重要的不是什么物品,而是那浓浓的心意。

同样,《十一枝康乃馨》中,两个孩子为了在母亲节送妈妈康乃馨,给花店打工送花时,向收到花的每一位妈妈请求回送一枝康乃馨,妈妈们同意了,于是,每一位妈妈都得到了十一枝康乃馨,都获得了同样的快乐。当然,分享康乃馨的妈妈们还收到了孩子问候时的愉悦。

篇5:学会分享体验快乐

江苏如东县靖海小学顾艳娟 分享是个人和他人和谐交往的基础,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儿童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形成健康个性的基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都有一个深刻的体会:社会向“四二一”家庭发展,孩子越来越自私,越来越不愿意和别人一起分享,别人的物品自己可以拿过来,而自己的东西决不给别人。这种“小气”虽不是什么大毛病,但如果家长对此不及时纠正,而觉得孩子很精明,孩子将会发展成一个独占意识很强的人,那么他就很难与别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就不愿意和别人进行合作,从而注定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被淘汰。所以,通过培养儿童的分享观念来健全其人格,促进儿童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很重要。

一、利用文学作品的形象对儿童进行分享认知的培养

为了让孩子度过“分享”难关,不少儿童书籍也有关于“共有”与“分担”方面的教育。有一本脍炙人口的儿童故事书,名叫《苹果树》,一些孩子甚至能熟练地背诵书里的每一句话;但我们作为老师的,在“圆圈时间”的活动上,仍不厌其烦地对孩子讲述着它。这个故事大意是:从前有一棵苹果树,是有灵性有爱心的植物,她默默注视着一个小男孩。每天,男孩都要来这里采苹果树上的叶子,把它们编成皇冠戴在头上,扮作森林里的小王子。男孩经常喜欢爬到这树上,在那里荡秋千和吃苹果,苹果树很快乐,男孩成了她的好朋友。每当男孩疲倦时,会在树荫下睡觉。男孩也非常爱这棵苹果树。时间消逝,男孩逐渐长大,没有像以前那样常来与苹果树作伴了„„苹果树于是常常感到很孤独。一天,长大后的男孩回来看她了,苹果树快乐地说:“来呀,男孩,爬到我的树枝上吃苹果,在我的树荫下玩吧!”男孩却说:“我已经长大了,不能再爬树。但我想买东西,我想赚钱养活自己。你能给我一些钱吗?”苹果树说她没有钱,但她说:来呀,孩子,把我身上的苹果拿去换钱吧„„后来,男孩又回来向苹果树说:“我要建一栋房子,我想成家了。”苹果树很高兴,一一答应了,她让男孩把自己身上的树干砍下来造房子。再后来,男孩想造一艘船去远航,苹果树便无私地把自己的“身体”割让给男孩。从此,男孩走了没回来,苹果树很寂寞,难受极了,因为她想念男孩,忘不了他们过去在一起分享的快乐时光。过了很久后,终于,男孩回到苹果树身边,这时,苹果树只剩下一小截树根了。男孩告诉苹果树道:“我很累,哪里都不想去。只想坐在树根上休息,好吗?”苹果树开心极了:“来啊,你就坐在我身上歇歇吧。”最后,苹果树与男孩又在一起作伴了„„在讲述故事时,孩子都很安静地听;孩子们对这故事耳熟能详,纷纷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我知道,不少父母都给自己的孩子念过这故事,为的是让他们能早日迈开———“分享”这一步。

二、利用日常情境对儿童进行分享体验的培养

培根说:“如果你把快乐告诉别人,你就有了两份快乐;如果你把烦恼告诉别人,你的烦恼就减少了一半。”

日常生活中,我们教师对待生活、对待周围人的态度都会对儿童产生影响。因此在平时,我们处处做有心人,常常有意识地把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一些较有意义的事讲给孩子听,让他们一起快乐、一起忧伤,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情感分享;慢慢的,孩子也会把家中所发生的一些高兴的事、伤心的事、有时甚至会把晚上做的梦讲给大家听,让大家一起感受体验她当时的情绪。

此外,我们利用移情的手段,让孩子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感受他人的愿望、情感,从而逐步形成自身积极的、正确的内心体验。如:有一次,健宇小朋友带来了一本童话书,小朋友见了十分羡慕,都想看看,而健宇却害怕被别的小朋友弄坏,不愿借给他们,孩子们都挺失望,我一看,见正是对孩子们进行分享教育的有利时机。于是,我当着孩子们的面拿过童话书,对健宇说:“这个童话书现在是我的了,如果你想看,该怎么办?”“问你借呗!”他毫不犹豫的回答。“可是,我不借你看,你现在心里怎么样啊?”我摆出一副趾高气昂的样子,健宇想了想说:“好象有点不高兴。”“那你们大家呢?”“我也有点不高兴;老师,我的心里有点难受”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健宇,你看,小朋友现在心里都和你一样不高兴,你知道为什么吗?”健宇不说话了,他拿过童话书塞到小朋友的手中,大伙儿高兴地和她一起看了起来,孩子们在短时间内接触到了两种角色,体验到了羡慕时的迫不及待、被人拒绝时的失望、与人分享时的满足感等多种内在的情感,从而摆脱了自我这一中心,提高了自我意识的水平,正如霍夫曼所指出的那样,移情是亲社会行为的推动力。因此,我们成人应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所抓住的情感状态,从而来培养儿童合作、互助、分享等一系列亲社会行为。

三、利用同伴间的交往对儿童进行分享行为的培养

当孩子获得了分享认知,产生了分享情感后,是否就能摆脱自我中心,有了分享行为呢?由于儿童在感知方面常按自己的需要去感知事物,易受外界刺激的干扰,所以表现出来的分享行为较不稳定;有的孩子则当着老师的面愿意与人互换图书玩具,而老师一走,他就抢回了自己的图书玩具,可以说时一种假分享行为,他在与同伴交往中仍难克服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皮亚杰曾指出:“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体的同伴冲突是儿童发展视角转换能力的必要条件,是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前提。”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还是应尽量多给儿童创造自由交往的机会,鼓励个别儿童参与集体活动,启发他们互相交流、磋商、协调,引导他们把自己的书和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玩一起看。在看看、玩玩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培养孩子进行合作。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与人交往的乐趣。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首先要求他们应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想想,使他们学会考虑别人的需要,形成换位意识,从而克服以我为中心,养成与人合作,共享的品质。

四、通过外部激励来强化儿童分享行为的形成表扬与鼓励相结合让分享成为自觉自愿的行为,对小年龄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对自己所喜欢的物品所表现出的占有欲是此年龄段孩子固有的特征。而每次的分享并不是在成人的强求和专制下进行的。我们可以用快乐的情绪真实地和孩子分享,对孩子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让孩子慢慢习惯并乐意分享。孩子总喜欢老师的表扬。因此,不管是物质享受还是情感享受,当他一旦有了分享行为时,我们就及时用鼓励、赞许、奖励等外部激励的方法来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一次美术课,莉莉没带水彩笔,佳宁把自己的水彩笔借给莉莉,两人合作默契愉快,我向佳宁微笑点头并表扬了她,孩子的脸上笑开了花,孩子非常愉快、满足,从而加强和维持自己的行为,逐步内化为儿童自身的意识。所以,儿童的分享行为的形成确实离不开外部激励。

五、通过家校共同努力充分体验分享的快乐

榜样、表率教育,身教胜于言教。在电视荧屏上,相信大家都看过这样一个镜头:当孩子看到妈妈打来一盆热水,帮奶奶洗脚时,他也颤颤巍巍端来一盆水,对妈妈说:“妈妈,洗脚。”“我也给你讲小鸭子的故事。”我觉得这特生活、特真实。由此,我们也会深切领悟到榜样、表率的作用。在家中,父母要时时做好表率,真诚待人,乐于分享。在学校里,老师更要为人师表,做好榜样。也许孩子们在家习惯了被大人宠,来到学校这个大环境,多数孩子不知道怎样和同伴友好相处。特别在看自己的图书时,一些孩子只知道看着从自家带来的图书,看腻了,就抱着自己的图书发呆,不知该做些什么。但也有个别孩子看到同伴的图书,抢来就看的,针对此情况,我们在孩子活动安排中,特设定了一个“快乐分享日”的活动,同时我们利用家长会、发放通知、家校宣传栏等途径让家长朋友了解明白“从小让孩子学会分享”的重要性,这样一来我们的分享日受到了家长朋友的支持。每年的“六一”儿童节这一天,我会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大家庭,让小朋友从家里带来食品、图书、玩具和大家共享,在这和睦融洽的大家庭里感受友谊,感受温暖,感受快乐。在第一次的分享活动过后,许多孩子都尝试着和同伴分享,我们也意识到了开展分享活动必要性和重要性,此后,我们的分享活动越来越丰富,孩子们在分享的活动中表现得也越来越自主、友好。每到这天,孩子都会带来自己心爱的东西与同伴分享。从而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了“会分享的你是快乐”的情感。

篇6:高一学会分享作文

高一学会分享作文1

快乐是个奇妙的东西,你分给别人的越多,自己得到的就越多。

曾经的我很自私,别人常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但我却觉得独乐乐更能让我满足,我的快乐才不要和人分享呢!

爸爸妈妈特别疼爱我,给予了我很多好玩的,好吃的,就算是和我最亲近的妹妹我也不乐意分享给她,我只想独占这一切;在班里,我取得了特别优秀的成绩,老师让我分享秘诀,我觉得这是我努力积累出来的方法,我不想要与人分享;我的书柜里摆满了各种好看的书,但他们的读者永远都只有我一个……我一直觉得这就是我的性格,没什么不好。

但是,上小学后,我却开始觉得很孤单。虽然我成绩好,老师喜欢我,但是同学们总是对我避而远之。每当我看到其他同学结伴而行,有说有笑地走回教室,我是多么羡慕他们。

有一天,老师找我谈心,当时她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精明的荷兰花草商人,千里迢迢从非洲引进了一种名贵的花卉,准备到时候卖个好价钱。商人对这种名贵花卉爱护备至,许多亲朋好友向他索要,一向慷慨大方的他竟连一粒种子也不肯给。他计划繁育三年,等拥有上万株后再开始出售和馈赠。第一年春天,他的花开得很漂亮。第二年,花朵变小,还有一点杂色。到了第三年,花朵变得更小,花色也差多了。他请教植物学家,原来这种名贵名花染上了隔壁邻居家花圃里其他品种的花粉。植物学家告诉他:要想使此花不失本色,就得让邻居花圃里也种上这种花。商人照着做了,结果周围成了这种花的海洋,并且花朵硕大、色彩纯正,株株雍容华贵。商人和邻居全都发了财。自从那以后,在老师的帮助下我明白了:分享不仅可以让财富加倍,而且也可以让快乐加倍、友谊加倍。

于是,我尝试着把一些自己的事情、想法、知识以及一些好东西分享给大家。没过多久,我的朋友竟然真的多了起来,我的生活时刻充满着欢声笑语。原来分享还可以制造快乐。现在,我渐渐地长大,经历的事越来越多,我也越来越明白:与人分享是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大诗人杜甫也在告诉我们,把自己的喜悦毫不保留地倾吐与分享给别人,我们将得到更多的快乐。

要学会分享其实很简单,只是看你愿不愿意。人只有学会分享,才能感到由衷的幸福,也只有学会分享,我们的心胸才会宽广无私,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更大更广阔。

高一学会分享作文2

有一个人名叫汤姆,一个过路人带来了一种非常特殊的种子,这种种子花很特别而且能卖到好价钱。有邻居过来问道,汤姆,你那高级的种子能不能给大家都分一点啊。而汤姆的回答总是,不。终于开花了,但是汤姆家院子里的高级郁金香并没有卖种子的人描述得那么好,甚至,开出来的郁金香都比不上邻居们院子里的郁金香。邻居们的郁金香都卖得很好。第二年,当那个卖种子的人又来到汤姆的门前,汤姆说你这个骗子。卖种子的人问,你是怎么种植的?于是汤姆经过讲了一遍。当讲到邻居们来要种子汤姆不给的时候,被打断了,不是我骗你啊,只有你种了这种郁金香,别家的院子都是普通的郁金香,那么当微风一吹,普通的郁金香的花粉就飘到了你的院子,那你的郁金香也不可能像我说的那样,开得那么好了,只有大家都是这种特殊的郁金香,那么,当花粉一传播,就会开出艳丽的花朵了。

同样的道理我也发生过和这样差不多的故事,虽然不是分享实在的东西而是消息,但道理一样。

一次网上有一个营销活动,我的一个朋友自己在网上报了名,是以个人的名义参加的。而我们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个事情。后来我也在网上看到了这个消息,也有团队参加的,我看到的那刻就告诉了所有人问他们是要自己参加还是团体的,在建议上都是团体参加的胜算大。我们就以团体的形式参加,而叫那个报了名的朋友时,她很不好意地说她以个人的名义参加了。我们也并没有埋怨他额意思,毕竟不是每件事情都该要和每个人分享的。但是结束是我们赢了,而他一个人在初赛就被淘汰了。如果他和我们一起的话,结局是完全不一样的,获胜的队伍里也一定会有他。

汤姆不愿意分享郁金香的种子而使自己的郁金香不能完美盛放;我的朋友不愿意分享讯息而使自己的才华不能完美展现。这都告诉我们虽然这个世界并没有要求我们必须要去分享,也完全可以不分享自己的任何东西,但是我们学会分享之后,不仅帮助了别人,重点是很多时候向别人分享资源更是也在帮助自己。分享不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但是分享是成功和快乐人生的必修课。

高一学会分享作文3

生活在林林总总的大千世界里,不乏缺少值得和朋友分享的事物。对于这类事物,某些人将其据为己有,那么快乐永远只存在固定的空间里;而有的人把快乐与人分享,让“快乐花园”得以芬芳千里。

“我把花留在这里,过一会再来看它。”这位孩童的话触动了我的心弦。诚然,从某种意义上讲,快乐的本质不在于占有,相反的,学会与人分享快乐才是获得快乐的关键。

分享是世界各国文明交往的纽带。纵观历史,在15世纪中后期,西欧掀起了开辟新航路的热潮。新航路的开辟使得由原来单一的世界开始走向整体,密切了世界各国间的联系。欧洲商人开始奔走于世界各地,他们在将本国的文化传递到各地的同时,也从其他地方带回了各种特色的文化,以此补充本国文明。正是这种文化与文化间的分享,形成了流光溢彩的世界。

是分享创造了快乐,快乐使世界人们内心的隔阂涣然冰释。可见,分享的力量是巨大的。

分享是社会的基石。在我国,每年“两会”如期召开。这是我国政府关注民生的体现。会上,各级人大代表,百家争鸣,积极反映百姓的心声,这样政府作出的决策才更能集聚民智、体现民生。这其实是政府与社会公民之间的“分享”。政府各部门的决策通过人大代表告知群众,群众通过人大代表将民心反映给政府。这种似乎看似繁琐的分享的方式,却使我国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并且,对推进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的意义重大。

通过这样的一个平台,为人民与政府间的交流成为可能。以上说明,分享创造了人民与政府之间的快乐。

当然,在生活中分享快乐的事更是随处可见的了。医生对病患痊愈后的微笑是医生与患者间的分享;老师对学生的进步一个会心的点头,是师生间的分享;父母给跌倒的孩子一句鼓励的话语,父母与孩子间的分享……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牧师对学童说的那句话,我想,对那名在处于孩童时期的学童来说是受用一生的财富——分享并快乐着。

学会了分享,你就学会了如何快乐。将心灵的花朵留在花园中与人分享吧。

高一学会分享作文4

分享是一种博爱的心境,学会分享,就学会了生活。

分享是一种思想的深度,深思的同时,也分享了朋友的痛苦。分享是一种生活的信念,明白了分享的同时,也明白了存在的意义。

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孟子曾这样问梁惠王:“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梁惠王毫不犹豫地回答:“不若与人。”就是说,只有懂得与人分享,美好、精彩的生活才会不请自来。

当你与好友共同分享快乐的时光时,你的生活便有滋有味。

当你与同学共同分享学习的成果时,你的人生便闪耀出无限光芒。

当你与家人共同分享幸福的体验时,你的家庭便成了温馨的港湾。

当你与同事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时,你的事业便会更上一层楼。

两度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一生蔑视名利与金钱,她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不捞取任何个人私利。在镭提炼成功以后,有人劝居里夫妇向政府申请专利权,垄断镭的制造以此发大财。居里夫人对此说:“那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应该公开发表,别人要研制,不应受到任何限制”。“何况镭是对病人有好处的,我们不应当借此来谋利”。居里夫妇还把得到的诺贝尔奖金,大量地赠送别人。美国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曾这样说过:“每天清晨当我醒来,我便思索着如何与他人分享我的快乐,因为那会使我更快乐。”比尔·盖茨是这样的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贡献给社会,他甚至把自己的财富拿出来与他人共用。同时,他也得到了世人的尊敬。

分享是人生自我的不断完善,是人格品德的一种升华,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文明,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分享是一种境界,一种智慧,一种升华,懂得分享的人心胸会变得开阔,人生脚步也会越走越远。分享就像催化剂,生活因分享而快乐,因分享而美好,因分享而精彩!

高一学会分享作文5

孤寂人生,谁来聆听你心中的清音?望眼未来,谁来领略你眼中的精彩?人生就学会分享,在分享的同时感受那种欢乐,得到精神上的升华。

山青青,水盈盈,弹一曲“高山流水”,震彻群山,激扬层浪。于是俞伯牙与钟子期共同欣赏这份相遇相知的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那份默契与和谐是上天铸造的,所以,知音与你分享的不只是感觉,还有向往。钟子期既死,伯牙亦无心苟活于世。于是摔琴自弃。分享,却也如此凄凉。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夜清辉遍洒胸臆,量这些大小杯儿怎能盛得起?是离愁,还是思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相思岂是一个人的事,在千里之外,有人与你共同分享相思的苦酒。苦后便是甜,分享后便是快乐。寂寞的酝酿,思念的醇香。东坡的思念,系在千里之外的孤坟,而孤坟内的思念,却充盈在世间。别担心一人承受,随时都有人与你分享……

失去后才知道珍惜,拥有时却毫不在意。于是李煜叹道:“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故国重游,无限江山。当李煜独自凭栏,独自感伤的时候,需要有人来分享他的悲凉。那会是谁呢?他的国家在风中沉睡,他要向风儿寄托他的哀思,向雨儿倾诉他的悲苦。淅淅沥沥的一场春雨,帮他分享了一切痛苦。春雨纷纷,笼走一切哀伤。原来有时分享的不只有快乐,还有苦痛。

执着的追求需要不懈的努力,而阿炳却在独自守着那份感觉。那同样是在追求,对音乐以美的无限向往。他希望人们能够分享他的快乐,那就是对“春江花月夜”的赞赏。二胡用它的颤悠悠的音拨动了人们内心深处的那根弦,轻轻一捻,便生出无限情愫。那对美的欣赏,如果美单单只存在于世,而无人欣赏无人分享,那将会如枯萎的花,一瓣一瓣凋谢,落了一地的哀伤。分享美的一切,便是对生活的信仰。

分享是一种博爱的心境,学会分享,就学会了生活;分享是一种思想的深度,深思的同时,你分享了朋友的痛苦;分享是一种生活的信念,明白了分享的同时,明白了存在的意义。

快乐的分享,痛苦的承担。在你与人分享的时候,就肩负着一份重任。让他更快乐,让痛苦全部溜走,让阳光洒满你的心灵。

篇7:我学会了分享

好”学生,一直担任学习委员。

我学会了分享

在我小的时候,我不愿和别人分享东西,也不愿和别人分享快乐。现在我学会了分享,分享是多么快乐。

星期天,我和我同班的几个同学去游玩,天气骄阳似火,热极了,晒得我们汗如雨下。我们都拿出自己买的饮料,大口大口地喝着。只有一个同学例外,她的家庭很贫困,没有那么多的钱给她花。她一个人默默地走在马路的另一边。我自言自语地说:“我要不要给她借水呢?我又想,这些水都不够我喝,我凭什么给她借。”我打消了这个念头。突然,同学们走过去,都给她一些吃的东西,喝的。他们有说有笑。那个同学跑过来说:“这个给你,很好吃的,他们给我的。”我抬头一看,哇,原来是好吃的蛋糕。可是瞬间我的笑从脸上失去,红着脸。我已经意识到我错了。那个同学见我的表情,说:“没事,我已经知道你已经承认错误了,我们还是好朋友,吃吧,尝一下。”我不好意思的接过香甜的蛋糕,吃了起来,哇,好甜,是我吃过最甜的。同学们见我已经意识到错误,都开心极了。我掏出口袋剩下的5元钱,买了雪糕,与大家分享的吃了。我咬了一口,这个雪糕比以往的更舔了。

我们走在马路上,微风轻拂脸庞,脸上露着灿烂的笑容。欢快地唱着歌儿,小鸟在头顶叽叽喳喳地为我们伴奏着乐曲,歌声荡漾在上空。

啊,以前都是我太自私,不愿和别人分享,这下我得到了真正的快乐。只要把自己的快乐与别人分享,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分享原来是这么一件快乐的事。只要我们一起分享,世界将会变得多么美好,人间到处就会充满爱与温暖。

那个蛋糕和雪糕是多么的甜,甜在嘴里也甜在心里,分享就是一种甜甜的感觉,温暖,幸福,快乐的感觉。赶快去体会一下吧。

我学会了分享,以后我要多分享自己的快乐。分享是多么的快乐。

篇8:学会分享,收获快乐

“与人分享是关心照顾别人”。在西方社会,学

会与他人分享是一个孩子从小就学习的美德,也

是重要的社交能力之一。那么如何教育孩子学会

分享呢?

经常有意地创造“分享”的情境我一直坚持

不给孩子吃独食,因为这样做,会让孩子养成自

私的习惯。在吃的方面,我没有给他什么特殊的

对待。他吃什么好的东西,家里其他人也会得到

同样的一份。比如,一盘水果放在桌上,我会说

“我们一起来吃水果吧,这是你的,这是我的,

我们一起来分享吧”。和他一起玩玩具时,我也

会有意地说“我也想玩,我们一起玩,好不好

”,或者是“我什么时候可以玩”,又或者“好

了,现在该我了,我们一起玩,多好呀,因为我

们是好朋友”。这样孩子就知

道怎样做才能加入别人的游

戏,从而享受与

小朋友分享的乐

趣。

在日常生活

中,我经常找机

会与孩子之外的

家庭成员分享,

这样展现在孩子

面前的是活生

生的例子。小

孩子的模仿力很强,这种方式有趣又有效。在这方面,先

生是我的好搭档。我们经常在孩子面前像演戏一样,先生

假装有一些好吃的或好玩的,我过去询问,先生同意分享

时,我们“快乐的”在一起玩;先生不同意时,我“大声

哭闹”,或者是“抢过来”,或者是“有礼貌地等待”,

然后问孩子,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不好。每次类似的表

演,儿子都瞪大了眼睛认真地看我们“演戏”,还告诉我

们“你们要分享”、“妈妈,你要等”。当儿子表示出或

做出慷慨的行为时,我经常用一些词汇如“分享”、“好

朋友”、“快乐”、“慷慨大方”等给予表扬和赞美。这

样让他从小就了解这些词的涵义和重要性。

引导孩子体会别人的感受我经常帮助儿子“思考”,

如“如果你的朋友不愿意和你分享,你会高兴吗?”“如

果你不和小东分享,小东会怎么想?他会不会很伤心?”

在其他社会场合中,我会多鼓励他和别的小朋友交往。记

得刚有小朋友来家里做客时,儿子让我很恼火。不管客人

小朋友碰到什么东西,他都会抱在怀里,怎么说也无济于

事。这样我就制定了一些规则,如只有他答应与小朋友分

享,我才邀请客人来;不愿意分享的玩具,我会暂时收起

来,直到他想分享的时候才拿出来。当然对于他特别喜

欢的玩具,在客人来之前,建议他最好收起来。

从自己这几年做幼儿老师的经验中,我发觉小朋友之

间发生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不会与他人分享。在幼儿

园硬件设施和师资配备有限的情况下,有许多时候需要小

朋友一起来分享玩具和设施,在各种活动中也需要小朋友

学会等待和分享机会。一个不愿意和他人分享的孩子,在

幼儿园这个小社会中将会是一个很不快乐甚至会是一个经

常导致“麻烦”的孩子。在其他的社会环境中也是一样,

比如有时小朋友来家中做客,如果作为主人的小朋友不能

与来做客的小朋友分享,一场其乐融融的聚会可能会变成

一场你争我夺的闹剧。从小的“分享教育”做得好,会让

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也能培养孩子乐观、不自

私的良好品格,使其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人生!

篇9:学会分享,感受幸福

当今的许多孩子处处受到家庭成员过度的宠爱,久而久之,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和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独占行为意识较为严重,凡属于自己的东西都不愿意与他人分享。作为幼儿老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对幼儿进行分享行为的培养,使他们逐渐养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一、营造温馨氛围

温馨的环境是幼儿合作与分享品质形成的有效资源。如:让幼儿园的环境会说话。墙面布置中的“分享树”,幼儿通过画画、贴贴、剪剪,共同创作完成了一棵普通的树。小朋友们会经常带照片、图片、书等自己喜欢的物品来挂在“树”上,和同伴一起说说看看,“树”上的内容则根据孩子的意愿不定期更换。这样一棵 “分享树”让幼儿们从中感受了合作与分享的快乐。又如“我们一起放风筝”、“去郊游”、“愿望星”、“心情栏”等系列主题,使孩子们在参与制作、欣赏富有童趣的画面的同时,与同伴合作分享的愿望更被激发了出来。

二、激发分享意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观察和模仿能及时为幼儿树立分享的榜样。发现有分享的行为,教师就应及时地肯定、表扬,让幼儿体验到分享的快乐,从而产生分享意识。

教师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教师经常检查自己的言行,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为幼儿做好行为示范。如:当幼儿在玩玩具时,教师有意识地走过去:“我可以和你一起玩玩吗?” “你把玩具分给我一些,好吗?”幼儿体验到一起玩或分一分带来的乐趣后,便会自觉产生分享的动机,也会模仿老师做出类似的行为。

当然,同伴也是幼儿学习分享的好榜样。教师要在同伴中树立有分享行为的榜样,如:当幼儿有某种分享行为时,教师要及时积极评价和鼓励,以激发其他幼儿去学习模仿,在幼儿心灵深处埋下分享的种子。

三、培养分享行为

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应使幼儿亲自体验分享的快乐,产生分享的情感,这样,幼儿才会乐意去分享。共同分享成功、共同分享快乐的最好办法就是做游戏。如:角色游戏中,公共汽车上让幼儿给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让座,表演游戏“谁病了”,“门铃响了”等等,让幼儿换位思考,唤起情绪体验,学会如何分享。

又如:丫丫小朋友过生日,带了一包旺旺小馒头给我,这时丫丫还没有与小朋友分享的意识。饭后休息时,我把旺旺小馒头呈现在幼儿面前:“知道这旺旺小馒头哪儿来的吗?今天是丫丫的生日,这是她带给我们小朋友的。”并请丫丫给大家分发,小朋友接受旺旺小馒头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情不自禁地唱起了“祝你生日快乐„„”个个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丫丫呢,小脸兴奋得红红的。这次小小的分享活动,让幼儿充分地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与大家共同分享原来是如此的快乐!

制造分享氛围,激发幼儿的分享行为的方法还有激励评价法、移情训练法、正面强化法、家园互动教育法等等。

四、开展分享实践

在分享行为培养过程中,组织开展“我的资料”分享活动、为“山区小同伴献爱心”活动、为敬老院老人献爱心等比较长效而且具体的活动,如:充分利用孩子生日请亲朋好友聚聚共享生日蛋糕,也是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良好载体。通过大家一起唱生日歌、品尝蛋糕、分享欢乐这一活动,让幼儿们明白:分享是相互的,你分享了别人的蛋糕,别人也分享了你的蛋糕;你把爱心给了他人,他人也把爱心奉献给你。

我们不但要教幼儿与人共享自己的成功、快乐,也要教育幼儿乐于分享别人的成功与快乐。

篇10:学会分享主题班会

教学目标:

1.让同学们学会分享、学会合作, 懂得集体智慧的力量, 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 为高中生活留下美好的回忆。

2.培养学生分享的美德, 让每个学生都能从被动发展走向主动发展, 从被动分享走向主动分享。

3.通过现场对食物、故事与成功经验的分享, 让学生萌生平等、博爱精神, 使学生体会到分享的快乐, 在班级中形成互相关心、互帮互助的和谐人际关系, 增强班级凝聚力.活动准备:

1、准备节目,搜集故事,收集名言,主持人准备串联词。

2、制作相关的课件。

3、分组排练节目(讲故事)教学过程

(一)感悟篇

主持人:对分享做简单的诊释。

主持人A:分享是一种本能, 一种幸福与满足的相会。

主持人B:一种建立在美好事物上纯真的友谊。分享美的一切, 便是对生活的信仰。

主持人A:下面我们现场和同学们分享一些美好的感人故事, 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故事一

一个偶然的机会, 有一位农民从外地换回一种小麦良种, 种植后产量大增。面对丰收的粮食, 他喜出望外, 但马上又变得忧心忡忡。因为他害怕别人知道后也种上这种良种, 那么他的那份骄傲和优势就将荡然无存。于是, 他开始想方设法保密, 哪怕是对自己的邻居也是如此。然而好景不长, 到了第三年他就发现, 他的良种不“ 良” 了, 到后来甚至连原来的种子也不如了, 产童锐减, 病虫害增加,他因此蒙受了很大的损失。而他的邻居也对这个现象莫名其妙, 想不出什么办法来帮忙。这个农民捧着自己的良种百思不得其解, 赶到省城去请教农科院的专 家。专家听他讲完自己的经历, 告诉他良种田周围都是普通的麦田, 通过花粉的相互传播, 良种发生了变异, 品质必然下降。

同学们:有感而发,进行自由发表自己的感想和看法。

主持人B:分享了故事, 分享了心绪, 那么分享到底是什么让我们用游戏的方式来

设释它。

主持人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四个大饼, 每组一个, 从前往后传, 现场分享食物。现场气氛相当热烈, 大家尝着平时吃过的大饼, 却有着别样的心情。主持人A:看着大家那么兴奋, 让我们一起谈谈吃大饼过程中的想法。同学们的发言摘录如下: 主持人做总结: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 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 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下面就让我们一起, 伴随着这感人的故事, 点亮我们这小小的世界。故事二

今年, 美国孟菲斯中学的一群中学生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他们用自己的劳动幕捐了美元13000, 为中国云南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捐助了《中国少年报》和《中国儿童报》、精美图书和文具。

美籍华人黄丹玲的女儿国聪在美国孟菲斯中学读书, 她看了《中国少年报》的小记者赴云南、湖北等贫困地区采访撰写的贫困地区孩子渴望读书的故事, 很想帮助他们。于是她发起了一个帮助贫困学生的项目, 动员美国人每人少喝一杯咖啡, 帮助一个中国贫困孩子阅读。为了让更多中国贫困儿童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们走上街头, 走进餐馆, 开展募捐活动。这些在家很少劳动的富裕家庭的孩子, 走进餐馆当服务员, 为的是筹集到更多的资金。他们心中最强烈的愿望是, 让蓝天下的孩子都能共同分享阳光, 分享快乐国聪和她的伙伴们真是了不起, 他们克服种种困难, 凭着爱心和勇气, 感动了自己的父母、亲友和社会上许许多多有爱心的人, 点燃了爱的火种。终于超计划完成了寡捐任务, 在去年五月底就募集到了美元13000.“ 六一” 儿童节, 国聪和另外几位美国中学生及家长、老师来到中国, 带来了美国人民对中国西部教育的关心。也就在那天, 国聪成了孩子们追逐的名星, 她被要求签名的孩子们围得水泄不通。每位美国孩子的脸上都挂着微笑, 那一双双大眼睛美丽动人。看得出, 他们生活的环境都很优越, 他们是一群幸福、快乐、无忧无虑的孩子。但他们说, 他们被云南大山里的孩子们深深感动。因为, 他们常把一双好好的名牌鞋抛弃, 而云南大山里的孩子却光着小脚丫去上学他们花起钱来眼睛眨都不眨一下, 可山里的孩子好几个月都没有几元钱, 每天自己煮饭吃。当他们把书报文具送给云南的孩子时, 云南的孩子回馈他们亲手做的项链, 亲手种的芒果。最让他们难忘的是中国山里孩子脸上的微笑, 虽然生活那样贫困, 但他们却是那样乐观, 那样热爱生活, 而自己却常常为一点点小事而烦恼。农村孩子虽然物质贫穷, 但精神却是富有的, 而这一切却是自己所缺少的他们在叩问自己:“如果他们有我这样的机会该是怎样”。

同学们:有感而发,进行自由发表自己的感想和看法。

(二)回顾篇

主持人让每一位同学回想过去,不管是对亲人、朋友还是陌生人,自己是否错过了很多,将自己想到的,或感悟到的都写下来。然后,让愿意和全班同学分享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故事。

(三)行动篇

(1)亲情——回去和父母分享在学校亲身体验或看到的趣闻,好吃的和父母一起分享,好玩的一起和兄弟姐妹分享等

(2)友情——和同学分享心中的快乐,分享好的学习资料,分享好的学习方法,分享……

(3)陌生人——当你眼看一位挨饿的老人在街边乞讨,而你却明明饱了而又捧着可口的蛋糕从他身边走过时,不要忘了你可以把手中的蛋糕分给他一些。七.回顾总结

班主任总结:当你沉浸在亲情的温暖里,友情的快乐中,你是否会忘记那些无亲无故、举目无亲的孩子?你是否会将自己的爱分给他一些?是否会与他分享你所有的亲情与友情?每个人都离不开分享。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被呵护,被关注,被保护;每一个人都需要呼吸清新的空气,喝纯清的水;每一个人都需要经历爱和被爱……

篇11:小班幼儿如何学会分享

和小班孩子们一起生活在这个温馨的小家里,我觉得我很幸福。分享是一种重要的亲社会行为,同时也被我们视为一种美德——我们赞赏愿意分享的孩子,夸奖他们的慷慨、大方和友善。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怎样去教育一个从小被娇生惯养的孩子,这是一个大家都值得探索和深思的话题。我经常会发现幼儿流露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他们“霸道”地认为:“我喜欢的东西就是我的!”这显然不会受集体的欢迎,也不利于他们健康的成长。

不过,幼儿在交往中似乎更多表现的是相反的行为:牢牢守护自己的东西不愿意别人去动它,自己不玩的东西也不让别人来玩,感兴趣的东西总想占为己有……因此孩子间总会因发生争抢而冲突不断。

有一次我发现文凯小朋友在活动时,经常和大家闹得不愉快,不是哭就是大闹一场,老师怎么调节他都不高兴,问了和他在一起玩的小朋友,他们告诉我说:“文凯抢玩具,他不给我们玩,东西都拿在自己手里,我们大家都玩不到了,他都不给我玩还打我呢!”听了孩子这么一说,我明白了,原来是他把玩具都揽到自己手里,不愿意和大家交流和沟通。这样小朋友都不敢接近他。我看了看了坐在旁边小椅子上的文凯,还在那里张着嘴巴大哭,我轻轻地走到他跟前,蹲下来问:“文凯你看一看,别的小朋友玩得快乐吗?”(快乐)那你快乐吗?(我不快乐,他们都不给我一起玩,还要我手里的玩具)文凯你看一看,你的几个小伙伴们在那里干什么呢?他告诉我说:“在那里说话呀!”他们有东西玩吗?没有(这时他低下头),看着自己口袋里的玩具很不高兴,我想请你把你口袋里玩具和大家一起玩好吗?他说话的时候,自己还是低头。这时我对着其它的小伙伴说:“瞧,文凯现在要和大家一起玩了,你们高兴吗?高兴!其它几个孩子一起回答我,这时的他愿意把自己拿的玩具,分给其它小伙伴们玩了。

事后,我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利用文凯的这件事,把文凯请到我的故事中,这样让文凯在听故事时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对,最后,小朋友知道文凯愿意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和同伴们一起分享玩具,我问其它幼儿,你们愿意和文凯一起做游戏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愿意!”文凯的小脸蛋上也有了微笑,这时,我们一起唱了《找朋友》这首歌,有很多孩子都愿意主动地去与文凯做好朋友。

我利用故事把这件事说给大家听,让孩子知道会分享的孩子,能够得到大家的喜欢,如果不愿意和伙伴分享玩具,会得到大家的排斥。还运用了《找朋友》这首歌,让文凯小朋友知道周围的小伙伴都有同情心、爱心。当你孤独的时候,大家都愿意和你做好朋友,在玩玩具时主动去鼓励孩子,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让他们主动地交换玩具玩,这样对培养他们分享玩具时,有很大的好处。

孩子总喜欢老师的表扬。因此,不管是物质享受还是情感享受,当他一旦有了分享行为时,我们就及时用鼓励、赞许、奖励等外部激励的方法来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幼儿就会愉快、满足,从而加强和维持自己的行为,逐步内化为幼儿自身的意识。所以,幼儿的分享行为的形成确实离不开外部激励。

篇12:春节,学会分享亲情

一年走到尾,当电话那边的孩子终于出现在面前时,父母渴望子女能多和自己待一段时间、多说几句话,以慰藉平时的思念与孤单。这,就是老人对春节的期待。

可是这份喜悦往往难以持久,没几天,没话讲、不耐烦、抱怨、牢骚甚至争吵逐渐升级,很多人困惑:为何相见容易,相处难?

相聚只有尴尬?

春节到了,北京回龙观65岁的夏先生心里十分发愁。因为他们父子在一起时,总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去年10月,他结束了单位返聘,真正退休,头几个月根本不适应,朋友建议他多跟家人聊天,一起出去旅游一趟。不过,夏先生觉得这并不容易。

那时,儿子研究生毕业,夏先生希望儿子找份安稳工作,早点成家立业。儿子却要和别人合伙创业。夏先生妥协了,他想好好跟儿子聊聊工作的事,并传授些管理经验,不料被儿子打断:“你那一套过时了,你又不懂网络,无聊的话不如多去看看爷爷。”之后,儿子在外租房,父子俩半年多没碰过面,只打了一次电话。

不过,说到自己的父亲,夏先生也很自责。他父亲85岁,住在郊区。因为父亲听力不好,夏先生和父亲也很少打电话。有时一个多月他才去看望一次,连保姆都会看不下去,进门就说“你终于来了”。夏先生去看父亲,也是“走形式”,“坐在一起吃个饭,却没有话说,目光碰上了还觉得尴尬,走的时候塞给他几百块钱,他也不要”。

你理应陪着我?

“真想去逛街啊,春节期间商场的折扣应该比较大吧?”春节假期天天在家看电视闷得发慌的小莉对母亲说。可母亲却回了一句:“逛什么街?就那几家商场你平时还没逛够啊?过年也不在家陪陪我。”

偏巧这时候,小莉的闺密约她逛街看电影。小莉拎着包出了门,剩下母亲在家。这是一年春节发生在小莉家的一幕。在节后的姐妹聚会上说起这件事时,小莉还显得有些不甘,但同时也庆幸好友电话打得及时,要不然自己肯定会和母亲大吵一架。

而李女士反而有点“嫌弃”儿女回家,李女士的女儿在外省工作,一年中只有春节和长假才回来看父母,但回来后多数时间在睡觉、上网。她看不惯女儿不规律的饮食作息,“我们两代人的作息不一致,我说多了她也烦。而他们回来住几天,我还得琢磨着每餐给按时做饭,我都没时间参加集体活动了。”李女士最初见到女儿回家的欣喜还维持不到一天,她就想回到自己日常的交际圈中。

春节放大了小毛病

河北香河57岁的王佩丽和老伴在春节前开始冷战。她每天按时做好一日三餐,其余时间就是在小区里的公园织毛衣,晒太阳。王佩丽和老伴相差3岁,先后退休。闲下来后,她突然发现两个人都没事做,“女儿还没生小孩,我不用带孩子,又不爱唱歌跳舞,老伴喜欢写点书法、读书看报,两个人一天到晚都在家耗着”。王佩丽偶尔喊老伴去逛超市,得到的却是“男人不进超市厨房”的回绝。在她印象里,这两年来,两口子只一起去过两次超市,老伴还总嫌她挑三拣四。

渐渐地,王佩丽也变得冷淡起来:做好饭菜,敲几下碗筷示意要吃饭了;灯管坏了,就写张纸条放在书桌上……“他其实挺能说的,口才也不差。”王佩丽纳闷的是,老伴跟别人讲起书法头头是道,“跟我在家,3天下来还说不了4句话,多的时候一天也说不到10分钟”。

去年春节老两口生了不少气。大年初一丈夫和她到亲戚家拜年,老伴喝得烂醉,一直昏睡到第二天中午,“我怎么叫都叫不醒,好不容易起来了,已经大中午了,赶到我妈家时,已经是下午四点,虽然我妈没说什么,可我心里很别扭,他要是在意我的感受,头一天就不会由着自己的劲儿喝,不会让自己醉成那样。我妈一年见不着他两次面。”虽然过去了快一年,可王佩丽仍对这个憋屈的春节耿耿于怀。

王佩丽一直想寻找答案,却发现像她这样的老年夫妻挺多的,有不少老两口分房睡,平日各自出门找乐,缺少交流。她总想好好和老伴谈谈,但转念一想,“怎么说呢?还是不说了”。

旧格局被打破 小家庭HOLD不住

每年,王先生都会把父母接到城里过年,老家的亲戚前来拜年时也趁机到附近逛逛,家里总是热闹得像赶大集。妻子李群虽然每年都早早把过年所需的东西准备好,做一大桌菜招待亲友,可心里还是有些怨言。

2013年,精疲力竭的李群想在饭店订年夜饭,可婆婆却对到外面吃饭有意见,觉得还是在家吃团圆饭才有过年的味儿,言语间就有了些怨气。更没想到刚结婚的儿子和儿媳妇像客人,公婆加上小叔一家子,十多个人一起吃年夜饭。李群忙上忙下,可李群那儿媳,不帮忙不说,居然跟着公婆一起坐那儿嗑瓜子、看电视!李群看着婆婆板着脸,自己也没好心情,一句话不合,便将这些年的不满都倒了出来,连带着也迁怒于丈夫、儿子。王先生在婆媳大战之间的两厢攻击下,也忘记了妻子过往的隐忍与付出,加入了与妻子争吵的行列,结果大家庭原有的和睦瞬间崩盘,喜庆的春节变成了战场,一家人郁闷得很。

親人期待您的肯定

有调查显示,长假期间家庭中为琐事争吵的占43.8%,具体原因有如睡懒觉、买了什么礼物和给压岁钱多少。其实,扪心自问,所有的冲突都不是原则性的大问题。

春节在国人眼中是团圆、喜庆、欢乐的象征,我们都太重视这个节日了,从小年的灶糖到三十的饺子,我们期待它由甜蜜开始,再由举家团聚带向高潮,虽然物质的极大丰富让我们觉得年味渐渐变淡,但对于过年,我们仍怀抱着无比美好的期望,希望它是一团和气喜气洋洋的。这样的期望值越高,对他人的举手投足也更为敏感。

这是因为我们太在乎春节,也在乎自己的感受,将一些小事视作体现个人话语权甚至价值感的机会,无形中,希望对方以过节的方式来对待自己,以示看重自己。表面上看是在争话语权,其实彼此都是在向对方要一份认同,要对方肯定自己这一年辛苦付出,这份肯定与认同重于一切的回报。

人们重视过年,正是因为那份团圆感,游子归乡、扶老携幼,平时很难与孙辈共同生活的老人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对于子女来说,与父母一起过年体现了孝道。良好的沟通是化解矛盾的必备,我们可以和亲人在一起分享工作中的趣事,静静地听他们想表达些什么,也可以说说孩子和亲人之间好玩的事情。每天保证交流一会儿,一个长假下来,自然掌握了沟通的习惯,家里的笑声会更多一点,更久一些。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学会分享》教学设计(简案)】相关文章:

小班学会分享05-18

学会分享快乐范文06-02

学会分享阅读范文06-02

学会分享懂得感恩07-20

让孩子学会分享02-16

学会分享体验快乐06-16

学会分享国旗下演讲08-30

《学会合作,分享快乐》教案06-07

设计经验分享04-29

小学科学教学分享07-22

上一篇:我的年度关键词心向文博五年级作文下一篇:高三英语学业考试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