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分工作文

2024-06-23

合作分工作文(精选12篇)

篇1:合作分工作文

分工就是分配工作,协作就是一同做一件事,所以只需分工协作,就能够事半功倍,而不是得不偿失,所以只需分工协作,事就能够花少的时刻完结。

在生活上有许多需求分工协作,各司其职的工作,比如像咱们的书,有人要想内容,有人要美编,有人要校稿,所以咱们联合,才能够把一本书顺畅出书。假如咱们没有协作的话,书就没有内容,变得匮乏,没有美化,就显得单调,错字许多,那就是失利。

俗话说:“联合就是力量”,像曾经有一位国王,他死前请二十位儿子并带二十枝弓箭,国王就把一枝箭折断说:“一枝箭多软弱。”,后来想折断剩余的十九枝, 成果折不断,二十位儿子也折不断,又说:“一枝箭折得断,十九枝箭却折不断。”这就通知咱们联合力量大,就能够万众一心。

篇2:合作分工作文

分工合作是什么意思呢?分工合作就是指一群人有相同的目标,为了目标的完成,必须分工合作,透过团体讨论,集结众人的聪明才智,分享智慧经验,进行工作上的分配,分工进行时还要相互沟通协调,解决分工合作时的冲突,降低工作的困难,带来工作的成功。有很多人有一个人做报告的经验,但是做起来闭门造车是很耗时又费力,但是,也许你找了好的伙伴就可以轻轻松松的找到报告的方向,还有搜集的资料也呈现的完整,所以,分工合作可以把一个人做不了的事情解决掉,如果没有分工合作,事情的结果还会这么的理想吗?

记得有一次,我们要分组做社会课的报告,社会科老师的主题是介绍自己的家乡文化,我们这组的成员早已选定好方向要将家乡的特产介绍给同学认识,原先我们约好星期日集合在市图书馆要借书阅读找到家乡的特色,同学们也有了相同的目标,我们对这个报告可说是信心满满。几个同学在图书馆各个区域搜寻资料,却有几个同学倒是读起喜欢的杂志,还说时间还好长,没有关系,这样的态度实在很不负责,他们不懂得分工合作,最后找到的家乡资料也不是这么齐全,我们几个只好硬着头皮把文献统整分类,制作海报的时候,还是有几个意见不同,制作的内容也各自做各自。我们到了交报告时,我的心情感到非常紧张,深怕被老师责骂,老师也看得出来我们这一组的问题,要求我们要重新制作,还提醒同学分工合作是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也是对团队负责的表现!

我才知道分工合作的意义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但是要找到好的伙伴同心协力却又是不简单的事,要找到分工合作不容易达成的原因,也许是分配工作难易度、沟通的理读、执行的方法等等都是要注意的,我也学习到分组报告需要每个人的用心帮忙,每个人都培养好默契相互配合好,慢慢沟通,分工合作才能真的做到!

篇3:合作分工作文

一、前提

学生互评有很多方式, 在实际操作中, 粗放式的学生互评、自评作文并不鲜见, 就是完全将批改权力交给学生, 教师很少甚至不参与评价过程。这种方式我不敢苟同, 我认为, 让学生互评必须有一个前提, 就是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学生的本次作文情况, 当然, 这就需要教师事先通读所有学生的作文, 掌握本次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发扬或改进的方面, 更重要的是, 保证每个互评小组都有至少一篇较好的作文, 这样才能形成对比评价, 否则互评的效果将大打折扣。我在实践中是这样做的:将一个班的学生按座位相邻的原则分成6个互评小组, 挑出所教两个班级的优秀作文分成6份, 本班剩下的作文也分成6份, 搭配好随机分发。

二、过程

1. 明确要求:总结较好的立意, 找出文中的好论点、好事例, 打分, 写评语。

这里应该强调一点, 批阅作文不可求全责备, 一般来说, 作文批改需要“十看”:一看文章文体, 是否符合文体要求;二看是否扣题, 有无偏题、跑题;三看文章格式是否正确;四看卷面是否整洁, 有无乱涂乱改;五看书写, 有无错别字;六看语句, 是否通顺有语病;七看标点, 是否有明显错误;八看文章的选材, 是否围绕中心, 是否典型、符合生活实际;九看文章结构, 是否层次段落清晰、过渡自然、开头和结尾照应;十看语言是否简练、生动、有文采。语文老师在批阅作文时, 也往往是力求完美, 恨不得指出学生作文的所有缺点, 期望学生下次能写出完美的文章来。其实每一次作文, 每一次批改都应有针对性, 应紧扣本次写作训练的目标要求, 突出一两个批改重点就可以了, 这样更能增强批改的针对性, 提高批改实效。

2. 把全班学生按座位分成6个互评互改小组, 组织学生用一课时进行评阅。

先进行基础评阅, 每人认领一本, 用红笔把作文中的错别字、病句等划出来, 然后找出作文立意, 划出较好的论点和典型新鲜的事例。

3. 互相传阅已经初评的作文, 读完之后对立意、分论点、事例进行讨论评价。

小组组长认真的总结归纳, 对本组所有作文的优缺点进行梳理、记录。

4. 交流。

由老师主持, 先看立意, 各组分别说出本组作文立意, 老师一一写到黑板上, 然后带领全体同学对每一个立意都进行评价, 最终确定最好的几个立意, 学生记录。再看论点, 由组长宣读, 老师总结。典型新鲜的事例由各组分别通过实物投影进行展示, 全班品评。

5. 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 进一步对本小组的每一篇文章进行讨论, 对优缺点作出一致评价, 并由一人执笔打分、写评语。

6. 每组推荐一篇范文, 请本组朗诵最好的同学诵读。

三、后续工作

1. 取回自己的作文, 对别人的修改和评语潜心琢磨, 并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如果对别人的批改、评语不认同, 就可以申请老师复议, 对评改不公正的予以纠正, 对评改不负责的予以批评, 对评改效果好的予以表扬。

2. 从各小组推荐的优秀文章中选出2篇, 加上另一个班级的共4篇, 印刷后发给全体同学。

四、我的体会

这种评价方式, 能减轻教师负担, 容易操作, 反馈及时, 为教师节约时间, 让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中来, 有利于发挥教学资源的作用。这种方式符合新课改精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 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 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 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 学习探究的方法, 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不断提高探究能力, 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 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采用互评式批改法, 能够使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评阅过程中, 每位学生都需要积极参与, 既有独立的阅读评价, 又有充分的交流讨论, 都有表达自己对别人文章的看法, 发表自己的见解的机会, 同时还可以听取其他同学的体会和意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善于倾听”, “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 表达真情实感”, “能感受形象, 品味语言, 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 体会其艺术表现力, 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互评作文, 既能通过批改别人文章提高写作水平, 又能锻炼鉴赏水平、表达能力, 好处多多。

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这是21世纪培养知识经济社会人才的客观要求, 是发展学生智力潜能的重要因素, 也是实施素质教育, 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开拓性人才的关键环节。在互评活动中, 学生转变了角色, 虽然每个学生最终都是被评改者, 但在评价过程中是作为评价者出现的。这就改变了作文评改一直以来老师评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做法, 让学生参与到评改过程中,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

篇4:分工+合作=高效率

来,快跟我坐上时空机,让我们穿越吧,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从前的从前的从前的从前吧!

话说在老早老早的原始社会,人们一般一群一群地住在岩洞里,他们还不懂得饲养和种植技术,只能依赖自然界本来就有的东西作为食物,靠打猎和采野果为生。

在适合行动的天气里,岩洞里的原始人总是倾巢而出去觅食。一旦发现野兽或者找到可以食用的野果,首领总是带领全体强壮的族人把食物弄来,储藏在岩洞里。今天找到了几棵果子已经成熟的果树,那么全体劳动力就都去采果子;明天发现了几头野羊,那么全体劳动力又都去捕羊。因为这时候他们的工具还相当原始,人也不多,如果不付出百分百的力量,他们就没办法逮住野兽,也没办法采集到足够多的野果。那时候的冬天总是那么漫长、寒冷,如果缺衣少食,人们往往等不来第二个春天。

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自然条件又十分恶劣,那时候的人们生活得非常艰苦。他们还不懂得怎样充分利用自然界的资源,几乎只能靠倾全族之力直接获取食物来保证生存,例如采摘野果和捕捉野兽等。那样的生活方式自然谈不上积累财富,食物就是他们的主要财物。但那时候,大家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都差不多,所以各部落之间的贫富差距并不大,哪个部落某个阶段比别的部落多储存了一些食物,食物的人均占有量多一些,哪个部落那段时间就“富”一点儿。

挑战者:

某两个相邻的部落在秋天采集大量野果作为过冬的食物。甲部落有族人20人,共采集了120筐野果,乙部落有族人24人,共采集了140筐野果。假若筐子大小一样,每人每天消耗的食物总量也差不多,哪个部落更富一些?

渐渐地,人们意识到穴居生活有很多不方便,有时甚至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存,于是人们开始寻找依山傍水、水草丰美的地方作为栖息地,并逐渐定居下来。在迁徙过程中,各部落出现了融合,几个小部落形成一个大部落,最终形成了国家。人多了,力量自然也就大了,对抗各种困难的本领也更强了。

在劳动中,人们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智慧,他们渐渐懂得了种植水稻等农作物,懂得了养蚕织布,懂得了驯养一些禽类和畜类,懂得了建造房屋,生活有了基本的保障。

更妙的是,这时人们还渐渐懂得了分工与合作,比如收割水稻时,有人负责割稻,有人负责脱粒,有人负责搬运,共同将水稻收割完毕。由于分工明确、合作紧密、各司其职,这样的劳动就显得非常有效率,同样的时间同样的人手,善于分工合作的人家总是比别的人家生产出更多的东西,从而更富裕,实力更强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分工也出现了。有的人家靠水居住,渐渐地不再种地,专门以捕鱼、养鱼为生;有的人家附近土地肥沃,适合种植庄稼,他们便成了种植能手;有的人住在水草丰美的地方,他们便发展了畜牧业;有的人心灵手巧,于是便当了裁缝、铁匠等,靠手艺吃饭;还有一些人很有经济头脑,于是便走乡串户当起了小商贩。每家每户都将自己生产的东西出售,从而换得自己不生产而又必需的东西。如此一来,各行业分工越来越明确,整个社会却又通力合作,人们的生产热情和劳动效率大大提高,社会财富增加,时代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为什么“分工+合作”这么重要?为什么“分工+合作”能提高效率?让我们以一家纺织厂作例子来分析吧:

如果一名工人要完成缫丝、纺线、织布、染色、裁剪、缝纫等全部环节的工作,那么每个环节他都要花时间去掌握工作技巧,又由于他不能固定在一个岗位,总是做完这样做那样,所以每个环节的工作都不会做得特别熟练,这样就影响了工作效率,做起来就慢得多。相反,如果一名工人被老板固定安排在一个工作环节上,他不用多长时间就掌握了工作技巧,而且越做越熟练,就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每个环节都由固定的工人来操作,形成一条流水线,整体工作就能快速进行。这样,工厂才能在竞争中打败对手,赚到钱财。

挑战者:

老师:一个人盖一间房需要10天,10个人一起干,一天就能完成。

学生:照这样推算,一条轮船横渡太平洋需要10天,如果10条轮船一起开航,一天就可以横渡太平洋了。

上面这段文字是一则数学小笑话,我们都知道学生这样推理是行不通的。那么为什么10个人合作造一间房子能提高效率,10条轮船一起开航却不能一天横渡太平洋呢?想一想,在什么条件下分工与合作才能提高效率?在自己的生活中,哪些事是可以通过分工与合作来提高效率的?哪些事是不能进行分工与合作的?

如今,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一个企业不仅在内部分工明确、合作紧密,往往还和其他企业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分工+合作”不再是企业内部的事情。例如,一辆汽车,发动机在这家生产,轮胎在那家生产,窗玻璃和座椅以及其他零配件又在别的厂家生产,最后集中在一家企业组装、下线。一辆汽车或者一架飞机,说它来自五湖四海,毫不夸张哦!

为什么一家汽车厂不会承担从发动机到螺丝钉全部的生产任务?这道理和纺织厂安排工人的工作岗位一样。每家汽车厂如果从发动机到螺丝钉全部自己生产,那肯定会顾此失彼,资金和技术不能最优化配置,就有可能影响产品的质量,在竞争中遭受失败。所以厂家通常会大力研发核心技术,然后从外面购买所需要的零部件进行组装。

分工和合作加快了社会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由于分工和合作的全球化,我们也享受到了全球化的服务,整个地球成了“地球村”。我们可以用到国外的产品,领略到国外的美食和自然风光,看到国外的动画片、图书,甚至生病了,也可能得到国外专家的会诊,而互联网的光缆,则像人体的经络一样遍布全球。仔细想想这其中的联系,你会不会觉得原来由分工和合作引起的经济现象竟是这样奇妙?

分工+合作=高效率,高效率的行动不仅能在经济生活中为我们带来财富,也能在日常生活中为我们节约时问。不是非要在车间、码头、实验室等地方才能体现出分工与合作的重要,就是在每个家庭,很多事情也得靠明确分工、紧密合作才能完成得更好呢。

就拿庄库家包饺子这件事来说吧。庄库爱吃饺子,给妈妈说了好几次,可妈妈每次都说:“我没空,没见我上一天班回来都快累趴下了呀?你爸比我还忙,你呢又是个只会捣乱不会帮忙的主儿,买菜、和面、剁馅、擀皮儿、包饺子,什么都是我一个人来干,又费时间又劳累,多不划算!你要是真馋了,自己上街买了吃吧!”所以,庄库回想起上一次吃妈妈亲手包的饺子,好像是上一辈子的事儿。这个暑假,爷爷奶奶要来家里小住,听到庄库说要吃饺子,爷爷奶奶欣然赞同。庄库灵机一动,决定动员全家齐上阵,热热闹闹地吃一次饺子。

包饺子首先要和面,然后要准备想要的馅料,接下来就是擀饺子皮,包饺子。庄库回忆起印象中次数不多的全家包饺子的情景,发现揉面需要力气,擀饺子皮也是个力气活,剁馅、拌馅需要手脚麻利,包饺子虽然不需要多大力气,但需要经验和技巧,同时又想起把面发好需要一定时间,这期间可以安排别的事情。于是,他如此这般,这般如此,把自己的计划向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和盘托出,大家见他安排得周密合理,齐声一1好。终于,没费多少时间,庄库美美地吃上了一顿“亲情饺子”。

挑战者:

根据庄库的想法,结合自己家里的实际情况,猜猜看,庄库是怎样安排这次包饺子行动的?注意哦,既要照顾每个人的体力情况,又要尽可能地节约时间!

篇5:学会分工合作初中作文

上了初中,老实说真的有所差异!小学会分工合作,其实初中也一样,只不过比较严格罢了!上了初中,老师更强调学校是个大家庭,是许多许多班级组合而成的。

但是,知道初中的课业压力有多大就多大,大家心情似乎都不是那么的好!想鼓励大家,可是我却不想说,因为我想要变成熟让人家知道我长大了!

初中的科目多了许多,所以老师要我们分工合作,选出小老师去教导那些功课不好、成绩不好的同学们!我很乐意,我担任的班级干部是学习委员,负责帮老师写重要的事项。我也担任许多科目的组长,像是美术、生物等,每科老师都很信任我,所以我更加要做好!我要做好我的榜样给同学们看!

初中了,刚开学马上就考试的日子,让我很难想象未来的日子要怎样的过。幸好我成绩都还不错,所以不需要太紧张。但是老师的标准是九十分,一题七分,这使大家心情都很忐忑不安。

我答应过老师,要把同学当作是一家人一般的对待。但是我怕我做不到!很多人都知道我脾气不是这么的好所以我很害怕!这点老师知道,所以老师尽心尽力的帮助我,让我交到许多的朋友,这点让我很欣慰。

分工合作不在于你的工作是什么,我的工作是什么!而是在于你有没有用心去做那件事!有的话,会很完美。没有的话,就感觉的方面会有些缺陷。在我们班,我们都很分工合作,打造那美好的班级,那美好的学习环境!我知道我们班只要肯分工合作ˋ好好的学习,成绩一定会更进步!我也要好好的帮助那些同学,使我们的友谊更加深厚!

[学会分工合作初中作文

篇6:分工合作成语

【成语】:分工合作

【拼音】:fēn gōng hé zu

【简拼】:fghz

【解释】:众人各司其责,共同从事工作。

【出处】:沈从文《常德的船》:“有些家中人说不定还留在县里,经营一种不必要本钱的职业,分工合作,都不闲散。”

【示例】:整个的社会是~,各司所职。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作谓语、宾语;指各司其责

分工合作 成语接龙

【顺接】:作不如程 作乱犯上 作事不时 作作有芒 作作生芒 作作索索 作册内史 作古正经

【顺接】:百堵皆作 百废具作 不愧不作 大题小作 得意之作 等身著作 遁名改作 非业之作

【逆接】:安安分分 安常守分 白黑不分 百口难分 备多力分 本本分分 冰解壤分 不依本分

篇7:合作与分工成功的事例

乙提一绸布兜在箱子前站住,拿起一包来看看,问着价,还放到鼻子底下闻了闻。一个老头儿从旁边走过,乙忙拉住他:“大爷,您看这茶叶怎么样?还要十八呢,给他十六行不?您闻闻,闻一闻。”他把茶叶递到老头儿面前,老头儿闻了闻,乙凑近他说,“给他十六行吧?茶叶确实不孬!您买包吧,您买包我也买包。这茶叶确实不孬。”

老头儿摇摇头走了。

乙继续闻着。

约二分钟,一个小个老太太从乙身后走过。乙忙转身叫住她,把她劝到茶叶箱前:“您看这茶叶怎么样?我想买一包,又不懂。闻着味挺好。要十八呢,十六能买下来吗?您看看,您先看看。”

老太太无奈,接过茶叶看看,闻了闻。一对三十左右的男女推着车子停下来,女的拿起一包看了看:“怎么卖的?”

“十八。”甲说。

乙忙说:“便宜点,便宜点。我要一包。”他边说边拿过一包打开的样品让男的看了看。

“便宜点十六。”甲说着拿起几包递给他们。小个老太太则抽身走了。

“十五吧,我要两包正好三十,行吧?”乙说着便往外掏钱。

“十五我们也要两包。”女人说。

“行。”甲拿两包放入她的车筐里。

乙将两包东西装进绸布兜,跟着他们向北走去。

不一会儿,丙提个稠布兜过来了。拿起一包茶叶放在鼻子底下闻着,连声咋呼:“茶叶怎么卖的?味这么香?!嗯,好茶叶!多少钱?”跟着他的嗓门,有个中年人站了下来,丙叫的更起劲了,“茶叶不孬!多少钱?便宜了卖吗?”

“便宜十六。都卖十八的。”甲说。

“不贵不贵。”丙嚷嚷着,拿一包放中年人鼻子底下,“您闻闻,味道挺正的!”他小声说着,用胳膊碰了碰对方,“要两包吧,不孬!”复又大声说,“哎,给我两包。”

甲给他两包。

中年人却放下茶叶转身离去。

丙将装好的两包茶叶倒回箱子里,继续同甲砍着价。

五分钟后,有几个人围了上来。丙拿过打开的样品同身边的人一起看着:“要十八呢!”然后跟甲说,“便宜点,便宜点,卖东西哪有不还价的。再好的东西也得还价。”

“多买算十六,大周末的。少了不能便宜。”甲说。

“嗯,是好茶叶,错不了!”丙跟别人小声嘀咕着,“是好茶叶,也不算贵!”然后又大声说,“便宜点,便宜点,我要两包。”说着拿起两包放进布兜,并掏出了三十块钱递过去。

“不行不行。”甲往外推着,不要。

“行了行了。”丙强塞给他,甲只好收了。

另有几人见了,也掏出三十块钱买了两包。甲一副无奈的样子,一一收了。

丙跟着那几个人向左边走去。

片刻后,甲拖着箱子向南转移,他选了一处热闹的路口停下来。不大一会儿,乙和丙一同赶来。两人把兜里的茶叶倒回箱子,就围住箱子又闻又看,边问着价。

一个男人停下来,看了看,“怎么卖的?”他问。

“十八。”甲说。

“哎,你看看,这茶叶倒是不孬,还卖十八呢,”乙对男人说,“人家都卖十五。”转向甲,“十五行吧?卖了算了,都买你的,多卖两包不就有了吗?!”

“行。”甲答应。

“给我两包。”

“给我两包。”

乙和丙争先恐后地抢着。男人也拿了一包,掏出钱来。

“要两包不行吗?”甲问。

“都要,要两包吧。”乙说着用胳膊捅了捅男人。

男人摇摇头,接过找给的钱走了。乙和丙立刻将手中的茶叶扔回箱中,但没有走开。

过午时分,市场上的人开始散去。出市场往左走,一各个门面不大但还有些档次的饭店里,靠角落的一张桌子上三个人喝得正酣。他们脚下,一只空纸箱随意地扔在那里,箱子里除了两个揉成团的布兜别无他物。桌子上摆满了鸡鱼肉和时令鲜菜。一瓶档次不低的白酒已见了底,另一瓶亦快过半。

甲脸上酒意荡漾,站起身给另外两人倒满,坐下来:“为了我们的合作愉快,再干一杯!”说着他举起杯。

乙和丙也举起杯:“合作愉快!”

篇8:合作分工作文

1 东亚区域合作形成的背景

东亚各国追求区域合作是有深刻的历史和背景的, 各国共同的或相似的文化和历史传统, 这些不但是经济合作的基础, 更是政治性制度合作的重要条件。

1.1 相似的文化和价值观

东亚各国具有相近的历史文化基础, 历史上中国、韩国、日本、越南及东南亚各国都曾同处一个汉文化圈的范围内, 汉文化鼎盛时期的唐朝把这种文化传播到了其他周边国家, 这种相近的历史文化基础源于东亚区域内长期的经贸、人员往来, 其中尤以中日韩之间的交流最频繁。这样频繁的文化交流最后致使东亚各国的文化相互交融, 又各有不同的特色, 文化的相似性带来的是相似的价值观。相近的文化有利于相互沟通, 降低交易成本, 使得东亚各国彼此之间更容易达成合作意愿。

1.2 相邻的地理区位

东亚各国彼此间都地理区位临近, 往来贸易便利, 无形中缩短了往来交易的成本, 更容易根据各国的比较优势形成分工网络。东亚经济的“雁行模式”一定程度上是东亚传统文化圈的经济复兴。20世纪60年代以来, 日本首当其冲, 随后东盟四国, 中国与越南都相继实现经济起飞, 他们的经济发展不仅是受文化同质性的影响, 更多的是受地缘纽带的影响。地缘的相似性使得东亚各国彼此之间的相互依存度提高, 更利于形成合作。

1.3 和平共处的外部环境

相比欧盟和北美地区自古以来的战争纠纷, 东亚各国在历史上长期处于和睦共处, 互通有无的状态, 东亚各国奉行的也是和平共处, 求同存异的对外政策。这种和平的外部发展环境为东亚各国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基于这样和平的历史, 东亚各国形成合作共同体的成本更小。

2 东亚区域合作的发展历程

二战后, 日本率先实现工业化, 并把其成熟的或具潜在劣势的产业转移到“四小龙”, “四小龙”又将其已经成熟并显现出劣势的产业依次转移到东盟各国, 80 年代初, 中国改革开放后, 沿海地区也开始参与到东亚的国际分工体系中, 至此, 东亚形成了以日本为首的“雁行模式”, 各国 (地区) 之间以日本为首的发达国家具有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优势, “四小龙”则具有资本密集型产业优势, 最后则是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形成了以劳动力资源为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种阶梯式产业分工体系在一定时间内带动了东亚经济的持续增长, 但是进入20 世纪90 年代后, 日本和四小龙经济增速放缓, 中国经济迅速崛起, 自此, 中国逐渐成为推动东亚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东亚各经济体彼此间的经济增长幅度差距较大这, 与他们各自所具有的优势产业有关, 其中日本、韩国、新加坡的比较优势集中于高精尖的技术密集型产业, 而中国与东盟其他五国的人力资源优势较为明显,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一度成为其国际贸易中的最大优势。

从二战后到现在, 东亚各国之间的分工体系是在不断变化的。按照各国的资源禀赋及地理区位而产生要素差异性的分工是一种静态的分工模式, 各国彼此间形成一种分工体系, 同时又相互合作, 互为贸易往来国。而随着经济的发展, 资源禀赋等自然要素不再是主要的分工依据, 各国彼此间的经济发展水平, 政治军事能力等能力方面的差异性形成的是一种动态的分工体系, 这种分工体系是以各国间经济基础的差异性为基础的一种竞争性贸易结构, 各国相互竞争, 在分工体系中试图争夺主动权。各国在相互竞争过程中产生的需求层次又不尽相同, 国家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追求的需求层次也就越高, 这种需求层次的差异性驱使各经济行为体寻求更符合自身发展的战略同盟, 知识和需求存在差异使各国认识个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 从而出现知识分工。东亚地区各国之间的分工是一种不断演化的过程, 当各国彼此间分工程度达到了顶峰, 分工已经不能带来更大的利益时, 他们就会寻求相互间合作, 形成利益共同体。

东亚合作格局最初的框架是以东南亚联盟为中心的东盟“10+”组织, 此后的东亚合作组织一直都是局限在东南亚各国间的, 直到2005 年东亚峰会中把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纳入了东亚合作区域, 这是东亚合作领域第一次扩展至亚太地区, 到2011 年的东亚峰会, 东亚合作进程又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东亚的“10+3”扩展至“10+8”美国和俄罗斯加入了东亚峰会。在东亚区域合作格局中中日韩三国显然是核心推动力, 虽然这三国彼此间有相似的文化价值观, 地域临近, 但是由于外围势力的介入波动, 三国彼此之间的关系是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的。在经济贸易方面三国出于共同的利益与合作意愿会选择合作, 中国是日本韩国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 但是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优势比较明显, 而日韩则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优势产业, 因此在贸易过程中日本韩国彼此之间是相互竞争与合作的, 双方贸易互补指数小, 两国贸易发展的潜力将受到限制, 相似产业之间的竞争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两国彼此间贸易往来意愿并不强烈, 反而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由于出口贸易结构的相似性, 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但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 其贸易结构也在逐步升级, 与东盟形成了互补关系。中国与日本, 中国与韩国逐渐开始在贸易上相互竞争, 形成一种竞合关系。这种竞合关系给东亚共同体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协调成本, 同时也会带来分工合作所产生的红利, 总体而言是利益高于成本, 但日本与韩国之间的竞争关系已经对其贸易发展潜力产生不利影响, 但是两国可以通过产品内分工, 模块分工等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来实现合作, 降低两国贸易成本。

3 东亚区域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东亚各国形成合作的过程中既有有利的因素也有不利的因素。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 东亚地区各国相互间的依存度提高, 贸易往来更加频繁, 实际上已经形成东亚经济圈。进入21 世纪以来, 东亚各国致力于发展“10+”的经济共同体, 以巩固已经形成的东亚经济圈, 消除贸易壁垒, 促进东亚各经济体的发展, 加强其在区域内的话语权。但是东亚内部存在的问题也很多, 其中东盟小国的经济实力弱小, 在区域分工中地位低下, 无法真正的参与到分工体系中, 而中日韩三国实力相对过于强大, 这使得在区域合作中无法形成对等的合作关系, 东盟小国话语权小。日本急于在东亚区域合作中争夺领导权, 并极力主张区域外国家参加东亚峰会, 企图借助区域外国家的发达国家爱同质性削弱中国的影响力, 对东亚区域合作组织的形成造成了十分有害的影响。因此, 本文认为要促进东亚区域合作组织的顺利发展, 离不开东盟的发展, 各国要致力于缩小东亚其他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 同时中日关系的变化也会对东亚区域合作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 努力调和中日两国的关系, 遏制日本企图破坏东亚合作局面的意图。

中日两国都是东亚大国, 对于日本在东亚争夺领导权, 刻意与中国交恶的行为, 我们要认清其本质是美国势力在背后企图插手东亚事务, 因此才利用“重返亚太”战略, 拉拢对中国的日益强大忌惮的国家, 达到制约中国的目的, 阻碍东亚的发展。因此我国在面临这种局面时, 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加东亚地区的事务, 努力促进东亚区域内的经济一体化发展, 经济交流的深化在一定程度上会缓和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带来的矛盾。我国作为东亚地区的第一大经济体, 在推进东亚区域合作组织的发展中要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努力加速中日韩自贸区的谈判进程, 尽早实现以中日韩为核心, 辐射东亚的经济模式, 在日本阻碍中国与东亚各国的“10+”经济体的建立时要坚决打击日本的这种破坏行为, 坚决抵制其背后的美国势力的介入, 但是还是要加强与日本的相互往来贸易, 努力为东亚区域合作组织的发展营造一种和平的环境。中日关系的协调需要通过一种竞合关系来实现, 既在政治立场与政策上坚决抵制日本的种种破坏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合作的行为, 同时也要加强与其的贸易往来, 整体上促进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东亚区域合作组织的发展需要东亚各经济体相互间的紧密合作, 同时对于在区域内的各国间的竞争要基于共同利益进行, 不能损害东亚经济体总体的利益, 形成相对完善的分工体系, 优化现有的分工结构, 努力发展以高新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中心的经济。努力缩小小国与大国之间的差距, 进行相对平等的经济往来, 在保证东亚区域内整体利益不受损的同时不损害小国的利益是东亚各国共同努力的目标。与此同时, 更要提防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东亚区域内部发展的干预, 对日韩的亲英美政策强烈抵制, 防止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强权政治渗入东亚内部。

4 总结

东亚区域合作组织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坎坷, 目前的东亚各国在分工体系上已经形成了一种相互竞争合作的局面, 在区域内合作方面并不完善, 各国之间差距过大, 利益不对等, 小国话语权小, 日本也一直企图控制东亚领导权, 美国势力与中国形成了对立的局面, 导致中日矛盾日益不可调和, 因此在寻求东亚区域合作组织的发展路径时, 我们要注重对东盟小国的经济发展, 努力缩小其与其他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制衡日本等发达国家。中国在东亚地区中应担负起其大国责任, 努力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发展, 加速中日韩FTA谈判, 尽早建立自贸区, 与日本韩国在求同存异中寻求发展合作的机会。尽管东亚地区各国之间有分工也有竞争但是最后总的趋势还是合作, 寻求东亚区域合作组织的发展是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上不可缺少的部分。

参考文献

[1]刘昌黎.东亚共同体问题初探[J].国际问题研究, 2007 (02) .

[2]杨攻研, 刘洪钟.中日韩三国贸易与分工的新趋势[J].亚太经济, 2013 (4) .

[3]张如庆.中国在东亚分工中的地位[J].世界经济研究, 2010 (11) .

篇9:我家的“分工合作制”

一个周六的早晨,我做好早饭后急着上街买菜,准备中午招待女儿一家。出门前,我叫老伴把客厅整理一下。谁知,一个小时后,我买完菜回到家,老伴竟还没有起床。那天晚上,女儿一家离开后,看着老伴歪靠在沙发上一副没精打采的神情,我忍不住大发了一通脾气。几十年来,我很少在老伴面前这么大喊大叫。看着极度气愤的我。老伴终于紧张了,那晚他竟乖乖地收拾了餐桌,洗了碗筷,还把垃圾给清理了。看着老伴静静地做家务,我既生气又心疼。平常他很少干家务,因此总是笨手笨脚的,以往他还以此为理由,拒绝做家务。今天,我一生气,他终于自觉做起了家务,用行动来讨好我。我心中窃喜,心想:必须一鼓作气,治治老伴的“退休病”。

当晚,我佯装生气地向老伴宣布:今后家务活实行“分工合作制”,一个人负责做饭炒菜,及扫地拖地、抹灰;另一个人则买菜,收拾餐桌、洗碗筷;实行分工后可以每周轮换一次。最后,老伴选择了后一项。转眼两个月过去了,老伴精神有了明显好转。就在上个月的一个周末,一向晚起的他在早晨6点不到就起床了。原来,他在买菜时结识了几位同龄的伙伴,经过一段时间闲聊,他们成了好朋友。他们约好那天骑车到20公里外的乡下去采购新鲜蔬菜。说是去买菜,其实是几个老头凑在一起去郊游。站在阳台上,望着老伴欢快地骑车而去,我开心地笑了。那晚,我特意多做了几个老伴爱吃的菜。犒劳骑游归来的老伴……

常言道:世上最苦是闲人。人一闲下来,无所事事,很容易产生种种不适,既不利于自己身心健康,又会影响夫妻和睦,破坏家庭团结。因而针对老伴“退休病”的病因,我的办法就是不让他太闲,使他在适当的劳动中充实生活,鼓励他多参加社交活动,让他从中获得生活乐趣。

篇10:分工合作的奇迹美文摘抄

不久前,去参加一家制针的小型企业。进入车间,企业经理介绍说,一枚针看起来虽小得不起眼,但制针的过程却很复杂,具体可分解为若干道工序:一个人抽丝,另一个人拉直,第三个人切断,第四个人削头,第五个人磨光顶端以便安装针头……最后一个人将针装进纸盒。这样,整个制针过程被分成大约18道不同的工序。

我仔细观察发现,车间里总共10名工人,每名工人只负责其中的一两道工序,看上去很轻松。我问经理,就现在眼前的生产状况,一天内能制造出多少枚针?经理肯定地回答,一天内至少能制造48万枚中等大小的各类针。

简直难以置信,因为照这个数字去计算,那么平均每人每天制针高达4800枚。我接着追问,如果让一个人负责所有的制针工序,那么一天内会制造出多少?经理摊开双手,笑着说,那恐怕480枚都不容易,平均下来,每人每天最多制针48枚。

篇11:小组分工合作激发学习热情

(赴成都学习第二周心得体会)

苍溪县陵江镇第三小校李晓梅 本周我不仅继续听了龚老师的英语课,而且也听了语文课、数学课和音乐课,我发现他们每堂课都有一个共性: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基础单位,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组织形式。因此合作的前提组建“学习小组”。在他们每位老师的课堂中小组成员分工非常明确,每小组3-4人,四人组的有主持人,声控员,补充人和汇报人。三人组的有主持人,声控员(兼补充人)和汇报人。每位不同工种人员有自己必会的语言:如:主持人“现在我们小组开始讨论——首先请XX发言,大家要专心听——请汇报员模拟汇报,大家补充。”汇报员“大家好,现在由我代表我们小组向大家汇报,我们的意见是——我们的汇报基本完毕,请大家补充„„谢谢你们的意见,我们的汇报结束。”再比如对声控员的要求只需动作提醒,不用语言。

他们学校一二年级教室的墙壁上都贴上了小组学习合作的要求,高年级学生经过长期的训练,已经形成了固定模式的发言习惯,这样做整个课堂看起来井然有序,学生的积极性也非常高。音乐课也非常有特色,不只是教唱歌,而是音乐课堂跟其他学课知识相融合,也用到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会了唱歌,还扮演好了自己的角色,懂得了合作也是成功的一种方式。没有经过训练的合作小组是散乱的,这样的学习肯定是失败的,最起码对大多数学生是没有效果的。但是从川师附小万科分校的每堂课可以看出来学生们的合作学习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而是他们长期坚持不懈的训练而成的。每一个人都需要在无数次反复演练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或者说去适应某个角色。

篇12: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组任务分工

云鹏,任务统筹调度,汇总相关材料。考虑进行淄博市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教学研讨会(2013.12)及论文评选(2014.4).康松,撰写立项报告、活动研究方案、结题报告(2014.7)等。提交专题研究论文(能发表最好,2014.5)。收集汇总本区县材料。

刘芬,撰写问卷调查报告(2013.11)。提交专题研究论文(能发表最好,2014.5)。收集汇总本区县材料。

国洪颖,编辑教案、教学实录、案例汇编(汇集成册,2014.7),提交专题研究论文(能发表最好,2014.5)。收集汇总本区县材料。

孟庆豹,编辑研究论文汇编(汇集成册,2014.7),提交专题研究论文(能发表最好,2014.5)。收集汇总本区县材料。

郑文博,王长江,张伟华,杨本喜,李晓琴,李健:

完成师生调查问卷①并汇总统计数据(2013.11),提交反映课题研究过程及成果的课件教案②、教学实录③、奖状证书(复印件)④、实验学校课题研究活动记录(每校一本)⑤、图片录像资料⑥等(2014.5),提交专题研究论文⑦(能发表最好,2014.5),提供有关研究过程的观摩研讨案例资料⑧(成功、失败的案例,确保真实,2014.5)。均要求同时上交电子稿(在规定时间内发送给康松老师)、文本打印稿(请交本区县教研员,汇总后交云老师。),至少要有八个材料。

附件:教师问卷、学生问卷。

说明:老师们在完成某项任务后,请先将材料电子稿在规定时间内发送给康松老师,整理汇总后再转交相关老师。

“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调查问卷(教师卷)

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

本次问卷调查是为了全面了解我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情况,以及广大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和感受,请各位据实填写,以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制定课题研究的实施计划。谢谢大家!

1.您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的时间()

A.1—5年B.5—10年C.10—15年D.15年以上

2.在您任教的学校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倡导和要求情况()

A.从来没有B.口头提倡C.有具体实施要求D.作为课题研究

3.日常学习中,您组织学生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

A.经常开展B.有时开展C.不太开展D.不开展

4.如果上题回答C或D请继续回答此题

您不太组织或者不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因是:

A.课堂上及课间的合作学习时间有限

B.回家以后同学之间交流不便。

C.学习内容不适合开展合作学习。

D.同学们不喜欢。

E.其它。

5.您上课通常采取的教学方式是()

A.教师讲授为主B.学生自学为主C.学生分组讨论D.以上方式兼顾

6.您是否鼓励学生们利用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问题()

A.非常支持B.比较支持C.不支持也不反对D.不支持

7.你认为一节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次数多少比较合适()

A.穿插课堂始终B.没价值时一次都不用 C.用一两次就好D.三次以上

8.你觉得一个小组几个人合适()

A.两人一组B.四至六人一组C.六至八人一组D.八人以上

9.你喜欢什么情况下用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

A.只要有问题,就用。B.出现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没有现成答案时

C.自己一个人完成不了,需要几个人分工合作时。D.问题比较开放时

10.目前,你们班的数学合作小组是怎样分组的()

A.按座位分组B.按学习成绩分组 C.自由组合D.不清楚

11.你们班数学学习合作小组成员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吗()

A.有B.没有 C.不清楚

12.各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期间您通常在干什么?()

A.站在前面看着学生,用目光和他们交流。

B.组间巡视,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帮助引导。

C.习惯呆在讨论最热烈的那组中。

D.组间活动,搜集各小组讨论的情况,以备讨论结束后总结提升。

13.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你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吗?

A.老师提出问题就讨论 B.先独立思考再讨论 C.两者兼有

14.你班数学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每次大约在()

A.3分钟左右 B.5分钟左右 C.10分钟左右 D.根据问题定时间

15.回想你的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时学生的状态主要有()

A.很积极,每个学生都发表见解B.多数情况下是好学生说,其余学生听

C.在组长调控下有序进行D.部分学生很难融入小组合作中

16.你认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对您的教学效果影响如何?()

A.改变很大B.改变较小C.基本没有改变D.效果还不如以前

17.您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是()

A.非常赞同B.基本赞同C.不赞同D.非常反对

18.您对我们即将开展的《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验与研究》课题有何建议?(请条目式列出)

19.您感觉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哪些好处?存在哪些弊端?(请条目式列出)

20.如果邀请您加入该课题小组,您想研究的重点问题是什么?

“小组合作学习”调查问卷(学生卷)

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常常和不同的人交流对某一个问题的看法。这个人可能是你的同学,也可能是你的父母或者老师。在交流中,我们倾听别人的想法,分享好的做法,触发深入思考。这些都是合作学习的常见形式,同学们喜欢什么样的合作形式,在什么时间展开合作,认真地完成这份问卷调查,老师会从中找到答案。

A卷:

1.你是否经常和别人交流学习中的困惑?()

A.经常B.有时C.偶尔D.从不

2.面对你学习中的疑惑,你最喜欢和谁交流?()

A.父母B.老师C.同学D.老师

3.你什么时候会主动和别人交流学习中的问题?()

A.作业中有不会的题B.课堂上听讲有疑惑的时候

C.预习的时候D.考试以后

4.你所在的班级是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

A.经常B.有时C.偶尔D.从不

如果,你所在的班级有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请完成下面的B卷。

B卷:

1.课堂上,小组合作的次数()?

A.每节课都有B.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C.很少

2.课堂上的交流讨论中,你是否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A.经常B.有时C.偶尔D.从不

3.课堂上的合作形式,通常是怎样存在的?()

A.同桌B.4~6人小组C.自由组合D.其他

4.在合作中,小组成员是否全员参与?()

A.是B.否

5.在合作中,小组成员是否有任务分工?

A.是B.否

6.你认为小组合作,在什么时候效率最高?()

A.任务明确以后立刻进行B.独立思考以后进行

C.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D.学生根据需要自主进行

7.你所在班级的小组合作,通常什么时候展开?()

A.有人听课的时候才小组合作合作B.平时的学习中也常常交流合作

C.很少小组合作

8.你所在班级的小组合作,一般都是怎样开始的?()

A.老师要求B.自己需要,自发展开C.两种情况都有

9.对于合作时的秩序效率成果等,老师是否予以评价?()

A.经常评价B.很少评价C.从不评价

10.你们合作的时候,老师通常干什么?()

A.参与进某个小组的合作B.指导各个小组的合作C.站在讲台上看着

12.你所在班级的小组评价,常有哪些方式?()

A.分数评价B.语言评价C.两者都有D.两者都没有

13.你所在的班级,课堂上老师给出的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否充分?

A.很充分B.基本够用C.经常感到时间很紧张D.基本不够用 C卷:

1.在合作中你通常都是扮演什么角色?()

A.讲述着B.倾听者C.两者角色都有D.不参与讨论,独立思考

2.课堂上,针对某个具体问题的解决,你喜欢通过()形式解决?

A.倾听老师的讲解B.同学之间的互助小组C.倾听优秀学生的上台展示

3.在交流讨论中,你认为收益最大的是哪些学生?()

A.帮扶别人的优秀学生B.被帮扶的弱势学生C.指导者和受助者同等受益

4.在合作中,你的感受?()

A.很有用,常有收获B.偶尔有收获C.基本没什么收获

5.你最喜欢和什么水平的同学合作?()

A.水平比自己高的同学B.水平相仿的同学

C.水平低于自身的同学D.和各个层次的同学合作

6.在小组合作中,你感到收获最大的是哪些方面?()

A.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B.掌握了更多的解题方法

C.理解的比原来深刻D.集体意识增强

D卷:

1.你是否喜欢把小组的成员按照学习成绩依次编号?比如1号组员、2号组员等

A.喜欢B.不喜欢

2.你是否在乎并珍惜小组的荣誉?

A.非常在乎B.在乎C.不怎么在乎D.完全不在乎

3.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你是否喜欢发挥自己帮助别人的才能?

A.喜欢B.不喜欢

4.在指导别人的过程中,需要花费一些时间,你是否认为这影响了你的学习?

A.会B.不会

上一篇:生产制造激励方案下一篇:中学语文教学的宏观控制与单元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