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记忆中的乐园作文

2024-06-22

寻找记忆中的乐园作文(精选14篇)

篇1:寻找记忆中的乐园作文

在我的记忆中,有这样一个地方:一个宽阔的广场,一片翠绿的“田地”,一亩美丽的“花园”。广场上,老人们谈笑风生;“田地”里,树木长得郁郁葱葱;“花园”中,开满星星点点的野花。没错,那就是我的乐园。

春天,我的“花园”和“田地”里长出了草,开出了花。不必说草,不必说木,单说那五光十色的`野花就别有风味。这些花朵虽然比不上玫瑰,比不上水仙,比不上凤仙,但是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于是,我小心翼翼地拾起花瓣,把它们吹得飞呀飞,好像成千上万只蝴蝶在空中飞舞。

夏天的傍晚,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我的乐园抓知了。我们把长树枝、网、胶团带上,走进树林中寻找。“看!这儿有一只大知了!”一个小伙伴叫道。“嘘……”其他人赶紧围过来,让他不要出声,以免知了被吓跑了。我们先从小树上的知了入手。“啪”的一声,一只知了入网了。“上钩啦,上钩啦!”大家都叫了起来。我们定睛一看,被抓住的知了扑腾着翅膀,“知了,知了”地叫着。最厉害的要数用胶团抓知了的朋友了。他们勇敢地爬上大树,静静地等待,趁知了不注意,快速地用胶团粘住知了的翅膀。不一会儿,他们的盒子里就充满了知了的叫声。

秋天,那儿的石榴树上结满了果实,我们会爬上梯子摘石榴。鲜红的石榴籽,叫人看了就垂涎三尺。还不会爬树的小朋友站在树下喊着:“给我也尝尝!”“等一下,马上好!”树上的大孩子在“百忙之中”答道。不一会儿,就摘了一大篮子。

冬天,下起了大雪,我们在雪地里打雪仗。我们把雪堆成城墙,然后,有的去找干净的雪做雪球,有的忙着把雪团成球,有的正在飞快地扔雪球,有的……虽然雪地里很寒冷,但我们玩得热火朝天,一点儿都感觉不到冷。

这就是我记忆中的乐园――社区公园,那里有我成长的痕迹。他现在正在改造中,这让我们一时没有地方玩耍了。不过我希望它可以快快建好,建得比以前更美丽。

篇2:寻找记忆中的乐园作文

我是一个渴望快乐的孩子。面对快乐,我从未停止过自己的追求。但是,快乐却好像总是离我远去,直到有一天,我才知道,快乐也眷顾了我。

当我无意间踏进我现在深爱的时,心中有一种久违的冲动,仿佛这里就是我的归宿,是真正属于我的天堂。的第一天,我发现我拥有了我最想要的快乐。一个快乐园正向我走来,而我则是敞开自己的怀抱去迎接她,在这个快乐园中,我感悟到了快乐的含义:

让大家因我的存在而幸福,让集体因我的存在而更有活力!

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恰似浮萍的孩子,总是找不到自己内心最美好的想望。我在这苍茫而又灯红酒绿的世界中徘徊了许久,也总是寻觅不到我自己在自己心灵中的位置,因此总是飘忽不定,自己都弄不懂是为什么。自从踏进快乐园,我终于可以在内心的最深处给自己定位,我终于不再徘徊,而是停留在这个属于我的地方,努力的为自己的梦想去奋斗、去拼搏!

在我心中,没有什么比快乐更重要。相信我们同龄人的心声也都是如此。其实,我们孩子,最需要的宁可不是优越的生活条件,不是享受不尽的奢侈物品,也要得到我们最该拥有的快乐。没有快乐,一切都无从谈起,一切,都会成为泡影,成为生活的傀儡。人,若是没有了快乐,就像树没有了根,最终的结果是死去;人,若是没有了快乐,就像雪被太阳照耀,最终的结果是融化。

说实话,我们的心灵不是贪婪而又没有满足感的。真的,我们年少时最稚嫩的心灵中,只需要填补心灵里最需要的那一种物质,而不是给我们附加上许许多多不需要的附件,让我们感到压抑和不快乐。

篇3:止锚湾寻找记忆中的静海浅滩

止锚湾, 不知道是谁起了这么一个优雅的名字。事实也是这样, 这里安静得只有海鸥和渔船。想一想辽阔纯净的天空下, 微风翻卷着浪花, 少年奔跑在夕阳里。这样美丽的一幕, 一定会激起很多人的向往……

你问我要去向何方, 我指着大海的方向——出了河北进入辽宁, 在绥中县万家镇猛一回过神, 就进入了深藏未露, 淳朴天然的止锚湾, 因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在偌大的渤海湾上, 这里猛地突起一个角, 阻挡了风浪的入侵, 使得这里海面异常平静, 远航的船都要在这里歇息, 止锚湾名字由此而来。这里是我国保护比较完整的砂质海岸, 也是生物多样性海洋自然保护区。还是北方最大的海产品集散地。

事实上止锚湾与著名的山海关、北戴河一脉相承, 同属一片海滨, 但这里没有过多的人工斧凿气息或商业行为, 没有所谓的“景点”, 甚至不用花钱买一张门票。它的魅力, 只是由于它的纯朴和自然。到止锚湾, 寻的就是静。安静的小渔村, 最适合躺在沙滩上静静看海, 傍晚时分看看海上的落日, 在海边的夜色里围在篝火旁听听涛声……没有拥挤的人群, 只有岁月在此静静流淌, 纵然你带着城市的烟尘步履呼啸, 在这里也会不知不觉放慢脚步。

相对而言, 止锚湾的海滩真是无与伦比的舒服, 而且还是儿童玩水的好地方。延绵数百米的浅滩从海岸线一直延伸进大海里, 最深的地方到膝盖, 最浅的地方连脚面都没不了, 大片大片的沙滩在大海里成了一个个岛屿, 如果想去深海畅游, 要走出好几百米, 甚至上千米才能找到一汪深水。赶上初一十五的大潮, 海水要退去数公里远, 平整

名森知是我

音。无们乐站目就, 在的这诡名地样异叫寻走地自找吧手由。, 舞的想去

杨足蹈, 想做什地方, 看着去哪里就去个有海的地千么人哪方墀就们里, 《做盲, 避跟什目管开谁么地他所都。奔草有没跑原的有, 、一关放雪切系着山, 》不还漫

的林

的海底都将要露出海平面。站在海滩上向西远望, 只见一道山, 以及山上长城隐约的轮廓。

往大海里肆意延伸的礁石群, 将这里的沙滩分割成一个又一个单元。若你刚好带有鱼竿, 那就想方设法跋涉到礁石的尽头吧, 然后静静地甩出手中的长线。止锚湾最佳海钓时间是清晨和傍晚。太阳慢慢升起之时, 大海里不时跃起一群群飞鱼, 看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泛起银色的光芒, 无不感叹这是一次多么美妙的奇遇。脚下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头上晴空万里海风拂面, 时而有螃蟹、肥虾咬钩, 抬臂收竿, 丰收满怀。面对无垠大海, 你就是那虾兵蟹将的主宰。这时候身旁若有摄影师给你留下美好一瞬, 相信绝对是值得留念的美好记忆。

离海岸数百米是传说中的孟姜女的坟, 那是立于海中的3块黑色巨礁, 高出海面约20余米, 哭倒长城的孟姜女的坟千百年后就形成这黑礁。传说中曹操所作的《观沧海》: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所谓碣石, 便是这3块巨石。从岸边到礁石隐约现出一条巨石铺就的海中栈道, 可直达礁石脚下, 亦可乘船近看, 可见白色海鸥和霭霭的雾气在黑礁上杳杳缭绕。

传说姜女坟下有个洞, 直通八里外山海关的孟姜女庙。在姜女坟的东西两侧海岸, 各有一峭壁伸向海面, 东侧叫红石砬子, 西侧叫黑石砬子 (又称黑山头) , 像两条巨龙静卧在海中, 构成似“二龙戏珠” (海中礁石) 的独特景观。这里确实留过秦始皇的足迹。近年来, 经过考古发现证明, 姜女坟就是当年秦始皇、汉武帝、魏武帝“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的碣石, 红石砬子、黑石砬子和碣石正对的石碑地都发现了秦汉皇帝巨大的行宫遗址。资治通鉴里有明确记载, 这位千古一帝在刀光剑影中一统中国, 建都西安后, 所到之处扩建行宫, 大兴土木。这里的遗址, 仅一角处就有完整的墙基、门柱、砖瓦。出土的有小磨盘大的瓦当, 是典型的秦皇宫建筑。据考证, 这座行宫格局气派、变化丰富, 有三层高楼, 多重院落,

亲海锦囊最佳旅游时间:葫芦岛市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8.9~9.5摄氏度, 年降雨量:550~650毫米, 日照时数2600~2800小时, 无霜期为175天。夏季到海滨度假, 心旷神怡, 流连忘返。

北京至止锚湾自驾路线:京沈高速—山海关—万家出口, 出高速南行约8公里即到止锚湾, 单程行驶3个半小时左右。

住宿攻略亮点:住临海的渔家院, 赶上涨潮的时候你打开窗子就可跳海游泳了。听着海浪声, 夜晚在这种零距离的“海景房”内, 恍惚之间误以为自己是住在豪华邮轮上。

遗憾:因为这里还没商业开发, 大多数房间的住宿条件不甚理想, 房屋狭小、蚊虫多, 洗澡水大多采用房顶上的太阳能热水器。

旅游贴士若自驾, 可事先买好足够的水、食品、烧烤物资, 到海边除了海鲜, 尽量吃自己带的东西。

海滩上有不少军事通讯基地, 尽量远离它们, 强大的雷达辐射对身体极度有害。

大多数沙滩虽细腻, 但有礁石的很危险, 若在此下海, 建议穿合脚的沙滩凉鞋。

原汁原味的渔民村落虽然令人兴奋, 但是不管吃饭还是住宿, 最好提前和老板讲好价格。

具帝王之风。遥想当年秦始皇站在高楼之上, 迎着猎猎海风, 凭栏南望, 握剑抚髯, 傲岸地俯视宽阔的大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长城脚下遍山的坟丘不会带给他一丝惭愧。

另外, 海岸边一块巨石上刻有“徐福入海处”的大字, 那可是几千年前秦皇遗使东渡寻仙上船的地方。

秦始皇东巡止于此, 一定是被这美丽的海湾所留。远航的船都要在这里停靠抛锚, 因为这里有热烈的阳光、有舒展的海滩。这风不大, 浪却高, 波峰浪谷, 跌宕起伏;面对浪峰, 头一埋, 浪就在身后了, 白浪排排, 非常刺激。被浪冲上岸, 躺在沙滩上, 闭上眼睛, 就能感到太阳的鲜红, 欢快的满了耳的涛鼓。

止锚湾海滨不仅可以享受到观景、戏水、海钓的乐趣, 还能大快朵颐, 享受海鲜大餐。螃蟹、皮皮虾、扇贝、白眼鱼应有尽有, 价格跟别处差不多, 贵在一个新鲜。过了休渔期, 游人可以直接跟打渔归来的船家购买海货, 然后委托店老板帮忙烧熟。

篇4:“寻找记忆中的声音”

关键词:广播;社会功能;时代

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的不仅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公众物质生活的便利,更为人类的传播活动提供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1838年,莫尔斯发明了第一台实用电报机,开启了人类的电子传播时代。随着广播、电视和今天的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发展,人类的传播活动成为一种新兴媒介叠加的过程,受众拥有了更为广阔的选择权利。而广播作为电子传播的“经典款”,其社会价值和功能依旧存在,它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一、诞生初期的广播媒体——军事通信和电波管理的需要

1906年,美国人费森登首次用自己的实验电台播出了一段广播节目,这作为人类传播发展历程的里程碑之一为电子传播时代进行了隆重剪彩。广播的诞生引人注目的重要原因正是它充分体现了电子媒介所蕴含的社会功能与历史意义。人们常以广播作为大众传播时代的开端,而它在诞生初期所表现出来的不凡功力也为这一沉重的角色提供了说服力。人类历史第一次进入家庭的大众电子媒介就是广播,由于军事通信和电波管理的需要,广播事业一开始就处于各国政要的严格控制之下。早期的广播最为明显的功能不是提供娱乐,而是服务于各国的政治、军事领域。广播的普及率不高,然而却成为各国军事通信和电波管理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20世纪20年代至“二战”时期的广播——商业功能和军事功能的叠加

1920年11月,美国威斯汀豪斯公司获得了从事标准广播的第一张正式营业执照,开始播放新闻、音乐、讲话,转播体育比赛实况等节目,这标志着商业广播的开始。到了40年代,美国的家庭收音机的普及率已经超过80%。二次大战以后,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收音机越来越趋于小型化、便携化,价格越来越低廉,成为现代人获得信息和娱乐的便利媒介。由此可见,当时的广播节目已经成为公众娱乐的普遍来源,广播节目的内容对公众的思想和行为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当时已经出现特定节目或主持人的忠实听众群,节目内容本身一定程度上对受众有“劝说”作用。正是因为如此,广播在这一时代体现出的灵活性和影响力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家和军事学家的重视。广播被他们普遍运用于战争期间的受众研究,较为著名的要数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和以他为核心形成的“耶鲁学派”。在对二战的战时宣传问题特别是宣传效果问题的研究中,霍夫兰从广播对民众以及战士们的心理作用中证实他的“劝服”理论。并将其运用于美国政府的宣传决策中,利用广播的影响力达到美国政府瓦解敌心,鼓舞自身士气的作用,并取得了明显效果。正是在这一基础上,他所领导的耶鲁学派在后期才能取得斐然的成绩。

三、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冲击下的当今广播事业——夹缝中求生存,不再强势又不可取代

美国新闻史学家埃默里曾经这样描述了电视所带来的宏大的社会景观:“电视的经济力量是惊人的,它对公共事业的报道也是如此。从50年代起,电视由于报道新闻事件而拥有大量观众。1953年艾森豪威尔总统就职时,约摸有6000万人看到了他。1969年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行走,实况转播被发回到地球上时,有1亿2500万人收听了这一登峰造极的广播,而据估计,由卫星网带给全世界各地的观众有5亿。”而20世纪末开始进入公众视野、今天正在迅猛发展的网络,更是使社会信息系统发生着革命性的变迁。更有不少人认为,网络媒体拥有着取代传统媒体的态势。在这两大势力的强大作用影响下,广播显得不再重要,因为它所能做的电视和网络都能做到。然而正如上文所述,电子时代各大媒体先后出现并不是相互取代的过程,而是在新时代下各取所长、叠加发展的过程。当今时代仍有很多受众选择使用广播来获取信息和获得娱乐,这与广播所特有的设备简单、收听方便以及公众对广播这一艺术形式的“经典喜好”有关。不得不承认,在网络媒体和电视媒体的冲击下,广播媒体由于其功能的相对单一而不再拥有早期的主导优势,然而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广播媒体的存在为新闻的及时传递提供了不可取代的载体。如今年的玉树地震期间,由于震区各项设施的受损,电视信号和网络信号无法及时到达灾区人民身边,此时的广播便成为灾区受众获得最新新闻的唯一渠道。“中国之声”第一时间为灾区送去10000台收音机,用最原始的电波实现了最困难的传播。另外,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广播成为“车载媒体”的化身,为司机和乘客提供第一手的路况、时政新闻以及文艺节目,成为“车上受众”了解信息和获得娱乐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广播在不同的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随着时代的发展,广播媒体也在以与时俱进的姿态活跃在人类传播的舞台,这一传播媒介的“经典款”不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而过时,反而会紧跟技术与社会的发展,完善自身,服务人类。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埃德温·埃默里.美国新闻史[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篇5:记忆中的乐园作文

我母亲的专横再次伤了我的心。你为什么总是把罪行强加给我?我根本没有打破鱼缸!我是多么委屈,我一直努力做一个好孩子,但是有无数次,你给我带来了指控。

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冲出了门。在雨中的大树下,眼泪像碎珠子一样飘落下来。雨落在我身上,掉进了我的嘴里。我分不清是下雨还是流泪。

我记得小时候。那时,我只有七岁多。你伤了我的心。我总是很孤独。我不顾疲劳跑上山,坐在乱糟糟的石头堆上。鸟儿在歌唱,蜻蜓在飞翔,水在流动,草在移动,一切都充满活力,但我不认为时间在移动,我认为我属于这里。

很快,鸟鸣和水流平息了我的心。一只甲虫从远处飞来,停在我手上。我没有动。即使我让它休息一会儿,就像我一样,累了的时候,听听大自然的音乐,保持冷静。

从那以后,每当我遇到麻烦,我就拿一个塑料袋,跑到山上,喝一些泉水,躺在草地上,让昆虫从一边爬到另一边,直到日落来临,摘一些松果,抓起一把野花,松果给奶奶生火,野花放在我的房间里。

我的天堂如此简单但美丽。因为没有来自城市的噪音,也没有烟雾,这是大自然不可思议的工作,让我感到平静。

在草地上,我想,有一种美是我独自享受的——孤独。

回到现在,这个城市没有新鲜空气空而且大雨还在下。我很孤独,但它不再是唯一的美。

记忆中的天堂真的变成了记忆。我不能回去,我不能回到我的童年,我不得不整天面对作业,我不能在草坪上听大自然的和谐。

雨停了,我站了起来。

篇6:记忆中的乐园作文

夏天,乐园旁边的草地上开满了一簇簇、一丛丛的花,那颜色,看了就让人眼花缭乱。但你不一会儿就会被树上的“大刺球”给吸引住,你越看大刺球越像一只刺猬在树上。树下的鱼也特别好玩,一会儿成群结队地游,一会儿头跟尾的转圈游走。

就这样上午的第一个活动开始啦!

活动一——捉鱼。你只要看见一群鱼,那就要赶紧在岸边悄无声息的走过去,快到鱼群边上时,“啪”的用网兜击中鱼群,迅速的一网兜住!我激动地大声喊到:“抓到一群!”本来在“牢”里的它们就已经镇定不安了,现在就像吃了炸药似的,上蹿下跳,好像这样一跳就能跳出网兜的魔抓似的。把他们放进水桶里,小鱼们顿时就自由自在地游了起来。

活动二——爬树摘栗。如果你想吃到香脆可口的生栗子,就得上树自己摘。我先用双手紧紧地抱住树干,双脚用劲全身力气钳住树,双手往上一挪,双脚往上一蹬,就这样一点一点的往上挪动,像只大号的毛毛虫;很快就要爬到目的地,快要摘到了,可是刺会挡住你的行动,这时我灵机一动,把枝叶一起摘下来,成功了!爬下树,站在树荫地下,乘着凉,开始享受这胜利的果实。我把栗子放在地上,脚踩在刺上面,就听见“咔嚓”一声,裂啦!剥了它的棕色外衣,这时你会看见一个个大白胖子暴露在外。塞进嘴里,咔嚓咔嚓,香脆可口,真甜呀。

篇7:记忆中的乐园作文

儿童乐园有三层,底层是塑胶地,可以通过几个楼梯上到二层。二层主要是以绳结为主,可以在上面走路,或攀着壁爬。二楼还有一个“小木屋”,地板是用木头搭成的,里面有一把梯子可以到达三楼。从三楼的小木屋出来,会经过一段吊桥,走在上面一摇一摆的,很是刺激。过了吊桥,是独木桥,要注意的是,这里是单行道,不能往回走。走过独木桥会有一个滑梯,可以直接滑到地面。

小学的时候,每周四都可以去儿童乐园玩。我经常拉着三五个朋友,成群结队地向儿童乐园里的秋千进发。由于秋千只有两个座位,通常都要等很久,所以我们一吃完中饭,就向儿童乐园快跑。除了秋千,它旁边的轮胎也深受我们的喜爱,我们常常在上面玩“推手大战”,努力把别人推下去,同时注意不要被别人推下去。

体育课自由活动的时间,男生们都在打篮球,女生们则都跑到儿童乐园去玩“抓人”。我们在儿童乐园里上蹿下跳,心情一直保持紧张,虽然大汗淋漓,但心中十分满足。当抓的人更加好玩,有“声东击西”法,准能抓到一大群人,连裁判都来不及说“某某已被抓”了,满满的成就感啊!

篇8:寻找记忆中的乐园作文

叶芝诗歌创作初期深受前拉斐尔诗派唯美主义的影响, 沉醉于浪漫主义的理想之中, 《茵尼斯弗里岛》意味深长, 是诗人洗净烦恼、忘怀得失的乐土, 是诗人实现其浪漫主义情怀的理想佳境。《柯尔庄园的野天鹅》唯美主义诗风尚未完全褪色, 依旧有一丝绚烂色彩、自然美景, 依旧有一丝惆怅情怀, 依旧有一丝轻盈飘洒的余韵, 然而新诗的风貌却已开始显山露水了, 言辞虽仍飘洒却已简洁, 意境虽仍缥缈却不虚幻, 心情虽仍惆怅却怀着希望, 与《茵尼斯弗里岛》的风格相比, 已渐行渐远, 可以说, 《柯尔庄园的野天鹅》乃是叶芝从唯美主义到现代主义转型的代表作。

如果说《柯尔庄园的野天鹅》是叶芝从唯美主义走向现代主义的转型之作, 还留有唯美主义的余韵, 那么《驶向拜占庭》则完全体现了叶芝的现代主义风格, 诗中已经不见大自然的美丽风光, 浪漫主义情趣也已销声匿迹, 诗人通过微妙的象征手法展现着现代主义诗歌的风采, 象征在这里更加丰富, 更具新意, 抽象概念与具体形象在象征手法的运用下有机而巧妙地结合起来, 使诗篇饱含多层次的深远意义。

诗篇的中心象征体是“拜占庭”。拜占庭是叶芝对现代文明失望后努力回归的心愿之乡, 拜占庭历史复杂, 起初为希腊城市, 历经变迁, 后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 在查士丁尼皇帝 (527—565) 时期, 东罗马帝国臻于极盛, 文学艺术达到璀璨顶峰, 希腊文学艺术的辉煌成就汇集于此, 拜占庭遂成为古希腊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拜占庭的教堂中的绘画与镶嵌具有特定的形态与风格, 是人的智力高度发挥的创作, 与自然界的事物不可同日而语。自然界的事物会随着岁月的迁移、四时的变化而逐步衰退, 以至消亡, 而拜占庭的辉煌艺术则超乎自然规律之上, 将永存于时间的长河之中, 不会凋亡, 这是一种高度升华的艺术境界, 叶芝所追求、所向往的正是这种永不衰朽的艺术境界, 《驶向拜占庭》乃是叶芝对这种艺术境界与人生体悟的生动诠释。在《驶向拜占庭》中, 叶芝用它来代表完美的心智和生命状态, 寄予了个人与人类拯救的希望与期待。

《驶向拜占庭》是叶芝一生的巅峰之作, 全诗共四节, 第一节描写了一个年轻人的世界:“这里不是老年人的国度”, 这是年轻人的世界, 对于年轻人来讲, 这世界是美好的, 情侣们手牵着手, “相拥在一起”, 沉浸于青春的欢乐之中;宇宙中的万物欢欣鼓舞, 享受着青春年华的生活乐趣, 鸟鸣于树, 鱼跃于渊, 野草鲜花, 虫鱼鸟兽, 全都欢呼着青春的喜悦, 歌颂着生活, “把生生灭灭的一切尽情赞扬”, 可是“全都忘记了心灵的不朽丰碑”。兴尽悲来、盈虚有数之感不禁在诗人心中油然而生, 无论是人还是飞禽走兽、虫鱼花鸟, 他们都是自然界的产物, 必然会遵循自然规律, 从欣欣向荣走向衰老凋亡, 这无疑是可悲的, 在这里, 诗人看到的是现代人虽然表面充满生命活力, 实际却缺乏精神上的充实, 诗人看到的是死亡、肉欲, 而没有灵性的生命是虚幻的, 与肉体相比。叶芝更推崇精神与灵性, 于是, 诗人决定驶向拜占庭, 去寻找永恒的神圣灵魂。

第二节对“老年人”作了更为具体的形象刻画, 与上一节提到的“青年人”形成对比, 把“老年人”比做“挂在木棍上的破外套”, 千疮百孔, 视如敝屣, 一钱不值。要想扭转这一惨不忍睹的局面, 唯有依靠心灵的升华, “击掌歌唱”, 把千疮百孔的旧衣脱得精光, 唱出一道光芒四射的青春活力。此节诗人运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相互比照的象征体。一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衰老不堪、瘦骨嶙峋的肉体, 这是自然界万物的象征;另一种是高唱着赞歌的心灵, 这是永远焕发着青春光彩的艺术象征。诗人通过这两种相互对立、相互映衬的象征物, 在诗人隐含的寓意中, “老年人”代表西方文明的没落, 诗人理想的途径只有“驶向拜占庭”, 去寻找灵魂的故乡。

诗的第三节描写了诗人的想象, 此时, 叶芝再一次运用娴熟自如的象征手法, 选择了最具代表性、最具象征意蕴的艺术品“伫立于圣火中的圣徒”, 因为这些圣徒代表了古代艺术的最高境界, 正如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代表着古希腊文化的精髓与顶峰。这些圣徒, 站在上帝的圣火中, 辉煌灿烂, “沿着旋锥的路/走出来”, 象征着古代文化凤凰涅槃似的经过圣火的洗礼重获新生, 象征着古老的爱尔兰文化重放光彩, 象征着爱尔兰的光明前景, 一切美好的事物即使暂时黯然失色, 终会在艺术中重现辉煌。拜占庭的辉煌艺术使诗人心潮澎湃, 眼花缭乱, 深感古代艺术之伟大。这伟大的艺术千姿万态、玲珑满目;如何把这种千姿万态、辉煌夺目的古代艺术生动地表现出来, 是需要艺术家独特的眼力与高超的手笔的。叶芝对自然与艺术作了深思熟虑的探讨与对比之后, 心境豁然开朗, 大彻大悟, 遂下定决心, 彻底脱胎换骨, 把肉体的躯壳换成艺术极品, 就像古希腊的能工巧匠用黄金制作的金鸟, 向世人展示艺术之不朽, “向拜占庭的绅士淑女唱起/古往今来的一切”, 展示着人类历史旋锥式的流程, 展示着这种旋锥式流程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让那些消失于历史长河中的一切美好事物在艺术中重获新生, 重新焕发美丽的光彩, 让爱尔兰的文学艺术重新发扬光大, 让爱尔兰的复兴取得最后的胜利, 当然也让诗人心中的个人情结在圣火中升华。在这一节中, 诗人向智者请求:“从圣火中走出来吧, 成为我灵魂歌唱的导师”, 将世界和个人拯救的希望寄托在智者身上, 希望与智者合一, 与心目中的灵魂故乡合一。

诗的最后一节与第一节所描绘的物质意象对应, 重点写诗人对精神的皈依。诗人在拜占庭的圣画前“超脱了自然”, 即物质和肉体, 也能像智者那样获得锻金的身影, 进而获得从物质世界最后的解脱, 只保留精神与灵性的存在。从而真正在心灵的故乡, 站在“金树枝上歌吟”。诗人在这一节中, 把自己寻找心灵之乡的想法做了完美的诠释:停在金色枝头的鸟神圣而崇高, 卓立于灿烂的净火中, 是灵性的象征。鸟的歌吟穿越时空, 是永恒的灵性之歌声。同时也是永恒的心灵在吟唱。

《驶向拜占庭》以游历拜占庭来象征一种精神的探索, 诗中的意象组合, 如“走向死亡的世代”、“老年”、“废物”、“破外套”等, 充满了破灭、颓败情绪, 表达了诗人对物质文明的厌恶与对西方世界精神与理性复归的企盼之情。诗的象征意象坚实而明朗, 物质意象和观念意象和谐统一, 富含哲理。在《驶向拜占庭》中, 我们感受到拜占庭就象征着永恒, 是一个没有人间生死哀乐的乐园, 是诗人所追求的完美境界。

在《奔向乐园》中, 诗人把自己描写成世上匆匆过客, “越过风口裂谷而来”, 一路上有许多坎坷, 但“我”的心充满向往。无论世人怎样讥诮“我”的境遇:将“我”当成乞丐, 向“我”施舍“半便士”或“扔给我一小块腌鱼”, 而“我所需做的一切只是希冀”, 那就是“奔向乐园”。“我”在尘世上的生活, 也许看来不如富有的兄弟以及“许多受宠的才子”, 但是, “我”的信心在天上, “我”所拥有的是“天上的基业”。“我”有活泼的盼望, 有心目中的基业, 有灵魂的归宿和故乡。

《奔向乐园》最重要的意象是“乐园”, 即伊甸园。伊甸园是人类永远渴望回归的极乐之地和精神家园。在全诗中, 诗人运用重复手法, 每节都以“在那里国王不过像乞丐一样”结尾, 表达了“我”日夜兼程奔向乐园的急切心情。同时, 也符合基督教“现世忍受痛苦, 死后可享永福”的教义。诗中“我”急切奔向乐园实际上是表达了诗人对心灵之乡的向往与回归。

诺思洛普·弗莱认为, 伊甸园的隐喻将自然分为两个层次:“低的层次就是上帝对挪亚的谕示中所预言的, 一个被人类主宰与剥夺的自然, 高的层次则是上帝在伊甸园中对亚当的早期训示中所说的, 人类在本质上所从属的自然, 而伊甸园的故事则预示了人类回到这个高层次, 得到拯救。”在《奔向乐园》中, 诗人不辞劳苦, 奔向心中的圣地, 体现了诗人向着精神的家园、灵魂的故乡奋力前行的决心与勇气。

在《奔向乐园》中, 诗人反复表达了对乐园的渴望:尽管“风已衰老, 而我必须兼程赶路”, 乐园是诗人最渴望的归宿, 虽然“我从未遇见一个友伴”, 但诗人还是“把我的幻想当作风一般”。诗人把自己孤身前行, 寻找精神家园的决心表达得淋漓尽致。《奔向乐园》借助乐园与圣经故事表达了现代人对宗教的渴望:他们心灵冷漠, 没有信仰, 没有怜悯, 生活在一个荒原里。诗人呼吁他们寻找真正的精神栖息地:乐园即天国。

在叶芝的诗中, 我们能够看到诗人对西方文明的堕落的失望与无奈, 并决心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寻求解脱, 而寻求心灵的家园、寻找灵魂的故乡正是《驶向拜占庭》和《奔向乐园》的主题, 是诗人一生的守望和追求。

参考文献

[1]叶芝抒情诗全集[M].傅浩, 译.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1996.

[2]诺思洛普.弗莱.伟大的代码———圣经与文学[M].郝振益, 樊振帼, 何成洲, 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182.

[3]丽达与天鹅[M].桂林:漓江出版社, 1995.

[4]陈志强.拜占庭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

篇9:寻找记忆中的香瓜子

寻找记忆中的香瓜子

在我們小时候那个缺少零食的年代,能吃到的零食屈指可数,嗑瓜子是唯一奢侈的享受。那个时候瓜子并非像现在这样到处都可以买到,瓜子口味也没有现在多。更多的时候,是路边卖瓜子的婆婆就着小煤炉炒着瓜子沿街叫卖。炒瓜子的扑鼻香气会让儿时的我們把手伸向存钱罐,从里面拿出钱去买瓜子。那时,几分钱就能买到满满的一小杯瓜子。卖瓜子的婆婆会扯过一张报纸,熟练地左右对卷一下,再把报纸的角往里面一掖,香喷喷的瓜子就被包好了。然后我們一定要在小朋友羡慕的目光中,高高地举着买回来的瓜子飞奔回家,自己在路上根本舍不得吃一颗:小时候的我們懂得好东西要和爱的人一起分享。

晚饭后,一家人坐在一起嗑着那颗颗的口口脆香瓜子,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聊天或看电视,吃着因为自己不会嗑,妈妈一颗颗嗑好放在自己面前的瓜子,这是最甜蜜最温馨的享受。

等到我們长大了,推着炒瓜子车的婆婆不见了,更多种类的瓜子被装在包装精美的包装袋里放在超市里出售。当小时候的零食变得口味众多并且随处可见时,我們记忆中的味道逐渐消失了。

随着时问的推移,报纸卷成的瓜子包和瓜子,一家人香香地嗑着瓜子的画面牢牢留在记忆中——瓜子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味道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一种生命中不可磨灭的回忆。成都正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说:“正是这种温暖回忆,给了我继续前进的力量。”以这种温暖回忆为原版,正城牌口口脆瓜子应运而生。

从选料到包装,都以记忆为本

口口脆瓜子是成都正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向市场推出的第一款产品,其原材料来自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的河套平原。这是公司历时近一年,在原产区进行反复对比筛选,最终在巍巍阴山下、滔滔黄河边的乌拉特前旗花葵产区选出来的。瓜子是黑瓜子,从源头保证原材料的绿色天然和质量。在随后的生产过程中,他們层层把关,每道工序都严格按照国家行业标准、生产许可和产品质量要求,采用传统手工艺进行操作。

为了确保每一颗瓜子的均匀和饱满,让每一颗瓜子入口都是香香的,脆脆的,公司全部采用人工精选,据了解,光筛选就需要5—6道工序。为了让人們在找到“记忆中的香瓜子”的同时,又要保证口味的香脆,公司对口口脆瓜子采用双层包装,除了外包装做成小时候装瓜子的杯状外,内包装还用了加厚型透明食品包装袋,这样加强了产品的密闭性同时,也保证了产品的原有风味。

吃到记忆中的香瓜子,让更多人能重回到小时候,是成都正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致力目标,而吃得健康就是正城农业最大的心愿。

篇10:记忆中的乐园作文600字

记忆像潮水一样袭来,第一个冲到我面前的果然还是这里——黄色的土墙,青黑色的瓦,陈旧的木门,懒懒的猫咪。

这不是外婆家吗?

还有叮咚的小溪,青翠的竹子,高大的山峦……

“嘿,你是谁呀?”我听见不远处仿佛有人在问我。于是,我从小溪里走出来。我看见了几个年纪比我稍大一些的男孩和女孩。我也不认识他们,我反问道:“那你们是谁啊?”

一个男孩上前一步说:“我是这里人,每个人都认识我。”

“哦!”我应道,转身想回外婆家里去了。

背后传来一个声音:“不留下来一起玩?”

我心里一阵小激动,有人陪我玩,真是求之不得,我回转身,以笑应答。

在这些男孩女孩中,我认识了一个与我同年的女生。我跟她关系最好了,也聊的最投缘。

那天,她带我去她的奶奶家。他奶奶家离我外婆家只不过几块田的距离。她拉着我的手走在前边。路边的一些红色小果子吸引了我,我停下了脚步。

她发现我不走了,睁大眼睛问:“你这是做什么?”

我伸手指指路边的小果子。

她笑了笑,她摘了一些小果子,再折了一根草芯,将果子串在草芯上,连成了长长的一串。走过来递给我,她说:“没见过吧,这个这里很多的,但是不能都吃的,看着特别小深红色的就不能吃。”

我看着这串美丽的“链子”愣了一会儿,傻傻地看着她,崇拜的说:“你可真厉害。”她见我这幅傻样儿也忍俊不禁了。说实话,这果子味道确实不错,只是把它吃了觉得怪可惜的。

到了她奶奶家,她领我来到一颗大树下。我问她干什么,他一转身就坐在了一个秋千上,荡呀荡呀,看着就好玩极了。

我向她哀求着:“快,让我坐坐吧。”

她慢慢停下来说:“这秋千除了我,还没有其他人坐过呢,我将它的第二次让给你了。”

好耶,我高兴极了,坐了上去。离开地面的自由感,给了我莫大的快乐,我越荡越高,风从我的耳边呼啸而过。我听见她好像在说:“停下来,停下来,树枝快折断了!”我完全沉浸其中,无法自拔,还是荡着荡着。

突然,咔嚓一声,紧接着“咚——”树枝断了,我跌坐在地上,痛得龇牙咧嘴,放声哭号。而她也哭了,因为她失去了唯一的秋千。

没过一会儿,她反过来安慰我了。我抽泣着问她为什么不怪我,她笑了笑说:“秋千没了,还可以再做一个,我可不想失去你的友谊。”

“嗯。”我也回答道。我们俩的感情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像两只欢快的小鹿,跑在乡间的每一个角落,找到了许多特别有意思的东西。最有趣的莫过于那条小溪。

溪石头缝里有褐色的大螃蟹、清澈的水里游弋着小鱼小虾。小溪一路流过外婆家,小溪上有独木桥,溪两岸都是人家,每幢房子都有相似之处,房前总有几块地,地里种着各类蔬菜,房前屋后几只鸡,走来走去觅食,可爱极了。有时会有妇人拿着一桶衣服到溪边洗衣,溪边总有几个孩子在嬉戏玩耍,我就是他们中的一员。她教我捉螃蟹,在石头上画画,我教她在石头上写字,在沙坑里做城堡。

……

外婆家很美,拥有的是大自然的美,天一直是蓝的,水一直是清的,山一直是绿的,空气是新鲜的,田野是多彩的,而人们一直是快乐的。

篇11:寻找记忆中的年味作文

小时候的我常常看着墙上的日历一天一天翻着,盼着过年的日子早早到来。童年时过年的年味就是吃不完的美味佳肴,一年到头来各种大鱼大肉摆满了饭桌。而我最为怀念的便是腊月二十八清晨的那一碗腊八粥,奶奶一大早就在厨房里开始忙活,取出昨夜已经浸泡好的小米、赤豆、红枣和栗子,跟杏仁、花生一同放入锅中,用汤匙来回上下翻动着这一粒粒颗颗分明光泽的谷物,加入没过滴的清水,再改上锅盖,等到香味飘出来的时候,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就做好了。

我拿出一个小汤勺,迫不及待地盛了一大碗腊八粥,赤豆和红枣的香味在口中弥漫开来,全身上下都暖洋洋的。相处腊八粥的由来也有一个小故事。当年岳家军讨伐金虏在朱仙镇节节胜利,却被朝廷的十二道金牌追逼回来,在回师路上,将士们又饥又饿,沿途的河南百姓纷纷把各家送来的饭菜倒在大锅里,熬煮成粥分给将士们充饥御寒,大家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吃腊八粥的习俗便一直流传了下来。怪不得每次吃腊八粥的时候,便开始全身发热呢。

转眼就到了除夕夜里,窗外已经鞭炮齐鸣热闹非凡。我赶紧丢下了碗筷,兴致勃勃地冲出家门奔向烂漫的红色天地。各式各样的烟花把天空装扮得缤纷夺目,一束束礼炮直冲云霄,嘭一声炸开了花儿,幽暗的夜空顿时变得色彩斑斓,那礼花在空中盘旋呼啸了几周便愈来愈暗消失殆尽了。随着一声声爆竹的炸响,整个子里灯火通明,照亮了院子里每一个角落,照亮了我们每一张的笑脸。在欢笑伴着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我们迎接着新的一年。这噼里啪啦热闹的声音,给新年添上了一抹浓浓的年味儿。

篇12:寻找记忆中的年味作文

贴春联、吃团圆饭、放鞭炮、走亲戚、舞龙灯、赶庙会……让我乐不思蜀,最开心的是,今年我们家不再是以往的三个人,爷爷、奶奶,还有我那刚出生不久的小弟弟,六人大团圆喜庆迎新春,那种幸福的滋味,令我回味无穷!

除夕夜,贴春联可是我们男人的专利。一大早,爷爷就起床打浆糊:把开水和面粉混合,用筷子快速搅拌,粘粘的浆糊就打好了。接下来,我把春联摊在桌上,对联反面朝上摊开,用细毛刷子蘸上浆糊,均匀的刷在四边,用手捏着两边的角落,把它递给站在梯子上,等候已久的爸爸,只见爸爸把春联按在门上,由上到下,由中间到两边抹平,用抹布把溢出来的浆糊抹干,春联就贴好了,浓浓的年味儿就出来了。抱着弟弟的奶奶看着,笑得合不拢嘴。

团圆饭就换妈妈和奶奶登场了。厨房里面叮叮当当、霹雳吧啦,真是热火朝天。到了晚上,热腾腾的菜上桌了。好丰盛啊!密密麻麻的菜映入了我的眼帘;有醇香多汁的牛肉,热气腾腾的火锅,香喷喷的鲤鱼跳龙门,节节高的桂花年糕,还有我们家的特色元宝水饺,一口咬下去顿时鲜美的味道直奔喉咙,散发着浓浓的香味。不一会儿,就着“干杯”的欢笑声,我们开始吃了起来。妈妈透露一个小秘密:“今天的饺子中有一个五福水饺,谁吃到了包了金币的饺子,可以得大红包哦!奶奶已经把红包准备好了,赶快吃起来!”大家一听乐了,“吧唧吧唧”有模有样地吃了起来,爷爷一边伸出大拇指不住夸着好吃,一边说:“怎么还没吃到?”妈妈一下跳了起来:“哈哈!好运非我莫属!”大家都踮起脚来看,好羡慕啊,连不到两个月的弟弟也笑了!每一个人的眼里洋溢起了幸福的光芒,脸上都泛起了灿烂的笑容,这才知道自己有多幸福,什么叫年味!

篇13:去凤凰寻找记忆中的边城

这话有一点极端,但是若没有沈从文,若没有那篇满是质朴和凄美爱情的《边城》,若没有那怯生生安静柔弱的“翠翠”,我们能从地图上找得到凤凰吗?

那里的吊脚楼犹如水墨画,那里的船夫豪爽而浪漫,那里的士兵近乎飘?自流浪,那里的白面细眉女子无不既善良温顺又忠于爱情。“一切光景静美而略带忧郁。随意割切一段勾勒纸上,就可成一绝好宋人画本。满眼是诗,一种纯粹的诗”。带着这个几乎装载了20年的美丽的梦,我踏上了寻找边城的旅程。

从湖南吉首乘中巴车不到一个小时,就匆匆进入凤凰,可是时光却悄悄倒流一百年。这就是湘西,这就是凤凰,这就是沱江。生活的内核没有改变:吊脚楼还在;湿漉漉的青石板街;沱江边的捣衣少妇;忙活了一宿的捞虾人;充满大街小巷的姜糖叫卖声;随处可见的“米豆腐”担子;江水里裸泳的小男孩儿,坐在家门口纳着那永远纳不完的鞋底的苗族妇女。凤凰的生活依然如故、依旧温暖。时间在凤凰,仿佛永远都是停滞的,那些游泳的孩子似是永远不会长大。

凤凰,是在等待人们的到来么?等着人们来赴一个心灵之约?

随便找了一家临江的客栈住下,站在窗前看风景。在这里,你根本用不着导游,一切就是先生的记录,一切就是你的心境。没有参加城里的沱江泛舟,而是选择了寂静的沱江下游,一艘艘私家船停泊在那里,一只竹篙撑船,随便你驶向哪里。沱江的水是轻柔的,如同清晰可见的水草,岸边的水牛也跳入水中,侧面的稻田正绿,两只蜻蜓追逐、落脚在船头,一只白鹅扑腾着翅膀打破了江水的宁静,一切一切,让人恍惚进入世外桃源。船刚靠岸,抬起头,看到山脚下,黄永玉书写的一块纪念碑“一个士兵不是战死沙场就要回到故乡”。原来,上不了几个台阶,竟是沈先生的墓。墓志铭上只有四句话:“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这是沈先生在一篇文章的开头,也正是他做人的最好注解。墓前有很多游人送上的鲜花和燃尽的香烟。

凤凰的夜色被商店和人流,被吊脚楼的红灯笼,被美丽的的虹桥装点得令人陶醉,在虹桥看“溪桥夜色”时,却见一轮上弦月爬上东岭,月影坠入江心,水面泛起金色的光晕,连同吊脚楼的光影映人如玻璃样的江水里,令人不知身在何处。沱江上游的跳跳沿是放荷灯的绝好去处,伴随着人们许下的心愿,盏盏荷灯顺流缓缓而下,星星点点漂着漂着渐渐的远了,已经分不清哪盏是自己的了,异乡客的思念也被拉的长长的,耳边传来对歌台阵阵悦耳的民歌……

天蒙蒙亮,从床上爬起,昨日熙熙攘攘的老街一片宁静,只有自己踏在青石板上的脚步声,小城还没有苏醒。在古城的街上,向左或者向右,总会有小巷、长巷不期而遇,左侧这条迂回婉转的长巷很容易让人想到那首诗——《雨巷》,在这样的长巷里,是不是该有一个背影呢,是不是该有一个苗族姑娘背着竹篓头戴斗笠的背影呢?

吃过早饭,急急忙忙要去山江苗寨赶场。赶到山江,那里已经是人声鼎沸,来赶场的农用车挤得“爆棚”,好几个小伙儿身子“挂”在车外,还有人悠闲地端坐在驾驶室上面,车厢既有乘客当然也少不了家禽蔬菜。挑着小猪崽的农夫,赶着牛群的卖家在街上穿行。卖土布衣服、蜂蛹、刺绣的摊位不停地吸引着我。堆积成山的红辣椒,卖李子的、看VCD的苗族老人,在凤凰、在苗寨、在农家,你可以随意拍照,那些善良的人们最多会不好意思地转过脸去,决不会有人朝你要“肖像权”。遗憾的是年轻人已不大愿意穿苗服了,这或许就是他们想要的生活吧,你没有理由不接受他们的新房、他们的中式服装,“一切皆用一种迅速的姿势在改变,在进步”。

接下来的几天,又坐中巴去了几个深山里的寨子,有土家寨也有苗寨,那里的老屋、土墙、烤火盆、织布机就是他们原汁原味的生活,用粮食交学费的孩子、独守家园的八旬阿婆让人心酸,尤其是那位“老洞”寨的导游——麻和庭,他的质朴与真诚能把人一点点融化……

短短的几天,慵懒地住在凤凰,泡在怀旧的时光,也没忘记欣赏“熊氏”蜡染,尝尝“血耙鸭”,会会“潘长江饭店”的老板。在吊脚楼枕着沱江入眠,守候她的日出与黄昏,想象她的过去与未来。可是,总要有梦醒的一刻,要走了,有一点点感伤,但是不经意间却想起沈先生的一句话:“美,总是难免让人伤心吧”,还有《边城》结尾那句韵味深长的话:“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篇14:作文:寻找记忆中的年味

2月的第一天是个阴雨天,但这丝毫不影响黄坛镇双峰片里天河村的喜庆气氛。这一天,里天河村迎来了宁波市自驾车旅游协会的150余名游客。他们一路自驾而来,到这片还未被人工开发的大山里寻找记忆中的年味儿。

里天河村距黄坛镇区有40分钟的路程,期间山路盘旋,近50辆车组成的长长的车队转过了一个又一个弯,直到你数不清这是第几个弯了,才得以窥探它的新面貌:整洁的水泥路村道、白底黑纹的统一外墙,路边点缀山茶、腊梅等绿化植物,远眺是大片浅绿、深绿、墨绿的竹林和森林,近看是一座座错落有致、高矮不一的农房,耳边不时传来几声狗吠,隐约还有母鸡的咕叽声。

高山的气温比市区要低好几度,游客们一下车,热情的村民就送上了热乎乎的枸杞银耳汤,好祛除身上的寒气。这时,天空飘起了细密的雨丝,但大多游客顾不上车旅疲惫,迫不及待地扛着相机、举着手机走进大山、走进村落深处,寻找那份“乡村记忆”。

“这里空气好、风景好,因为没有被开发,还带着最淳朴的农村味儿,这是城里人很难看到的,也是一种难得的体验,我很庆幸自己来了这一趟。”游客龚庆华笑着说。虽然不少游客也是从农村出来的,但里天河村保存完好的木结构联排屋、院子里摆放捣臼、扁担等细节,对他们来说已经是遥远的回忆了。游客陈女士就是一名从农村出来的城市人,她说:“现在很多村民都按照城市的房子样式新建房子,甚至是套房,农村没了农村的味道,来到这里感觉就像找回了童年的时光。”

确实,里天河村以一种新面貌传递出了原汁原味的农村味儿。在新农村建设中,里天河村变的是越来越干净整洁的环境,以及村民依靠香榧种植不断增加的收入,不变的是村里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那与农房只有几步之遥的菜畦、院子里散步的公鸡、挂在竹竿上风干的玉米和笋干,无一不带着乡土气息,而游客们就是想把这些乡土气息带回家。为此,里天河村的村民早早地准备了起来,在这天举办了个年货集市。集市上,冬笋、大头菜、番薯、笋干、葫芦干、黄瓜干、番薯烧等特色农副产品让游客应接不暇,甚至有村民将自家养的公鸡以及在竹林中散养的山鸡都拿了出来。当然,香榧更是占了好大一块地。而另一边,“咚咚”的捣麻糍声不绝于耳,孩子的笑声响彻里天河村的.天空。

“冬笋给我来5斤。”“我要4包香榧。”“这个番薯烧怎么卖?”“捣好的麻糍卖吗?我想带点儿回去给家人尝尝。”……集市的火热让当地村民笑眯了眼,“杀年猪”这一环节更是将集市的火热程度推向了高潮。据村里68岁的老人丁红乾介绍,如今里天河村过年还保持着古老的传统,在春节来临之前要谢年、祭祖、大扫除,大年初一还要祭天地,而年猪一般会在年前半个月这段时间断断续续地宰杀,以满足各种年俗活动的需求,“以前就盼着过年能吃上猪肉,现在就是一个形式,热闹热闹。”

据杀年猪的村民介绍,这头足足有250公斤的猪,是村民用米糠、番薯、萝卜、芋头等农作物一点一点喂大的,1斤就要20元,即使价格比市面上的普通猪肉高出许多,宁波的朋友们还是把卖猪肉现场围了个水泄不通。游客蒋女士手提两大袋猪肉从人群中挤出,这次来双峰,她还带了个任务,就是帮阿姐买家猪肉。她笑着告诉记者:“帮阿姐带了一个前腿,两刀排骨,这次自驾游她没报上名,后悔死了。”

上一篇:年假计划安排表下一篇:委托工程竣工测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