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 实用教案

2024-05-08

醉花阴 实用教案(共8篇)

篇1:醉花阴 实用教案

《醉花阴》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主题及风格。

2、初步感受婉约词的特点,体会词中意象,读出词的意境,能想景悟情。过程与方法:

3、通过诵读感悟诗词,结合创作背景体会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

情感态度价值观:

4、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

1.能总结词的意境,体会词的意境美。

2、体会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生活的方式来创造意境的好处

教学难点:

1、鉴赏词的意境美,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

2、品味语言美、音乐美,掌握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她是临水照花的乱世美神;——她是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你知道她是谁吗?

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空前绝后”,“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李清照

二、知人论世:

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被誉为“婉约正宗”。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留有作品集《漱玉词》。

李清照现存词近50首,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闺情、离愁--清丽婉转。

她从女性的心理出发,以女性特有的笔法来组织,因而别有一番风味,如:《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头,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南渡后:表现伤时感乱,怀乡忆旧 浓愁、哀愁--沉郁凄凉。《武陵春》中所写的: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久经飘泊,独在异乡,尽管春日双溪风光绮丽,但在她的眼中,却只是一片暮春的悲哀。今非昔比,物是人非,触景生情,越发感到愁苦。在李清照的这一类词中没有正面描写民族灾难的场景,也没有直接呼唤英雄主义的精神,但正是山河破碎,民族危亡造成了她的个人遭遇,在她心灵深处刻下抹不去的伤痕。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清平乐》

我们看到李清照的“愁”,不是从前词人所常写的所谓“闲愁”,而是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失去亲人的悲哀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所交织而成的。因此,这“愁”字往往表现得非常沉痛乃至凄厉。其词感情色彩浓烈,善于运用铺叙、白描和移情于物等多种表现手法写细腻的感情变化。语言清新朴素,雅俗共赏。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前期的怀人之作。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调官异地。深闺寂寞,她深深地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她便写了这首词寄给丈夫赵明诚。

《醉花阴》——佳节重阳孤寂思夫

四、品读鉴赏

(一)、一读,读准字音,读对节奏

(二)、二读,整体感知,体会感情基调

1、说说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概括本词的内容。明确:感情基调:“愁”——相思、孤寂。

本词内容:淡烟薄雾凄迷朦胧,秋凉渐侵,又逢重阳佳节,一个女子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终日寂寞无聊、孤寂愁苦,形容憔悴,衣带渐宽。译文:

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 愁闷。那金兽炉中的龙脑香早已烧完了,(我的忧愁却不见半点消减)。又到重阳 佳节了,我在轻薄的床纱中枕着玉枕,感到半夜的凉气浸透了我的肌肤。

在东篱(菊圃)饮酒直饮到黄昏也难消忧愁,那菊花淡淡的芳香飘满双袖。别说不忧愁,瑟瑟西风卷起珠帘,闺中少妇(我)比黄花更加消瘦。

词人从哪些方面写相思之愁的呢?

景物:薄雾、浓云、玉枕、纱厨、东篱、酒、西风、黄花等。时令:以清秋游乐的重阳佳节反衬她独守空闺的孤寂。时间:借“永昼”“半夜”“黄昏”时自己独自在家空虚、无聊的生活,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夜以继日无休止。

行动:独坐、难眠、自斟来渲染空虚无聊的心情。

(三)三读,咀嚼品味,引导学生抓住意象,体味感情,探究艺术效果。

1.感受在诗中看到的事物:薄雾、浓云、玉枕、纱厨、东篱、酒、西风、黄花等。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一句中,意象有何特点?词人是如何渲染愁苦之情的? 明确:“薄雾”、“浓云”,意象暗淡、凝重。

词人借景渲染孤寂郁闷的愁情。“愁永昼”,直接抒发愁苦之情,突出愁之长久。“瑞脑销金兽”,看着瑞龙脑在金色兽形的香炉里慢慢地烧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更烘托了词人的百无聊赖、寂寞难耐的愁情。

2.感受在诗中触到的:凉意。师生讨论交流:“半夜凉初透”,词人是怎么知道“半夜”凉意透过纱厨的?凉意从何而来?重阳节对这种“凉”意,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明确:第一问:作者思念丈夫,孤寂难眠,当下半夜凉意刚开始袭来,她就敏感的觉出了透彻肌骨的寒意。

第二问: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

深层面:独居家中,没有夫妻共同把盏赏菊、相依相偎的温馨,内心感觉到孤独凄凉。第三问:古人对重阳节十分重视,这一天,家人团聚,登高求福,饮酒赏菊,偏偏丈夫游玩不归,词人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之悲,加深了凉意。

3.感受在诗中嗅到的事物:菊花。小组讨论交流:下片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苦,写菊花,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却不见一“菊”字。品味下片的艺术境界,你在哪些地方可以嗅到“菊之味”?“菊”如何寄托词人的情感? 明确: “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实际是藏头。“把酒”二字也是如此,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风习,“酒”字之前,也省略了“菊花”二字。“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气。“黄花”,也就是“菊花”。可见,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俱现纸上。这是古人惯用的一种烘云托月的手法。

重九这天,寂寞无聊的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以酒消愁,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她不禁触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不能与君共赏,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这里寄情于景,盛满衣袖的哪里是菊香啊,正是满怀的相思寂寥!

4.听一个小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琅嬛记》)不论这一故事的可信程度如何,单从这故事的流传就足以说明李清照词作妙笔生花的魅力,不是一般词人所能望其项背的。提出思考,小组讨论:“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说说李清照这三句神来之笔的佳妙之处。

明确:词人踽踽独行,离开东篱,回到闺房,瑟瑟西风把帘子“卷”起,用一“卷”字写出西风之大、猛,菊花凋零、脱落之状,环境更凄清、冷寂,寒意更浓。于是词人反诘、激问“莫道”,这份思愁能否让人失魂只有当局者感受最切!(1)以人瘦来形容人的长时间的相思之苦,这样更形象。

(2)以菊比瘦,这里用比喻,比直接将衣带渐宽要生动,菊的形象素淡,给人消瘦的感受,是得其形。

(3)菊的形象积淀着文化内涵,菊甘于素淡的品格,代表人的高洁的情怀,是得其神。(4)结构上,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愁是原因,瘦是结果。

(四)四读:体会细腻、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感情 哪些词语最富有表现力? “永”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点出了愁的长久。透露出独处香闺、度日如年的心境。“又”表明与亲人离别已久,独过佳节已非一回。“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透”点出了秋寒心冷,辗转反侧。

“比”人不至于比花还瘦弱吧?因此“比”强调的不仅仅是外形,更多的是精神。西风中的菊花尚且能斗风傲霜,但帘内的词人却因为思念和孤独而萎靡不振,反衬人尚不如花。思念把人都折磨得比黄花还瘦,可见词人心里有多苦,思念有多深。

(五)总结:

上片 重阳思亲(写愁)下片饮酒赏菊(写瘦)技巧鉴赏

(1)善于用典(2)个性化修辞

①巧妙的比喻:以“花”喻己,表现因思念而悲伤的情感 ②反问的修辞:“莫道不消魂”带有反诘与激问的成分,体现了因思念而伤怀的感情。(3)移情于物:将自己的愁绪寄托于薄雾、浓云、瑞脑、玉枕、纱橱,使文中虽仅一个“愁”字,却“愁”遍全词。

培根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伟人在谈话”,其实读一首好词也就是与词人的穿越时空的交谈。学者沈曾植赞誉易安之词“堕情者醉其芳馨,飞想者赏其神骏。易安有灵,后者当许为知己。”

自是花中第一流,怎奈愁情恨悠悠。漱玉飘香天地间,独领风骚万古流。

篇2:醉花阴 实用教案

讲课大赛教案

序号:9号 姓名:孙仲伯 篇目:《醉花阴》

《醉花阴》教案设计 文学院 2016级 孙仲伯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李清照的词风格调,了解李清照创作本词的背景。2、从炼字、炼句的角度,体会本词的语言美。把握全词的感情基调,体味出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能够熟练背诵并默写全词

二、教学重点:

能够总结词的意境,体会其意境美。

三、教学难点: 解读意向,体会情感。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简单介绍李清照的出身背景及评价,介绍本首词的创作背景。2、逐句赏析:

分上下阙,逐句赏析(原文+翻译+赏析),为同学们构造一幅离人相思图。

3、提出问题:(导学稿问题)(1)词人为何而愁?

(2)指出“人比黄花瘦”的“瘦”字的含义。4、解决问题: 5、课堂总结:

篇3:李清照《醉花阴》赏析

此词可分为四个层次, 分别叙写顺次发生的四个时段里的光景: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屋外, 空中是淡淡的雾, 天上是浓浓的云;屋内, 瑞脑在金兽炉中燃烧。瑞脑, 又称龙脑, 以示其珍贵。天然龙脑质地纯净, 熏燃时不仅香气浓郁, 而且烟气甚小, 但在此处词人将其与“薄云浓雾”并列, 仿佛屋内也如屋外一般一片愁云惨雾。这实在是因为词人自己内心深处一片愁云惨雾, 所以触处是引人发愁之景。这里写的是白天, 是阴历九月九日的白天。此时已非白昼长于夜的夏日, 所以这“永” (永, 长也) 字应同“瑞脑销金兽”一样, 不光是在写客观的事实, 而且也在传达一种主观的感受。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又到佳节重阳, 这本是家家户户登高游远、欢饮聚会的日子, 词人此时自然也有这样的心思, 但她看到屋外“薄雾浓云”的, 天气不好 (其实是明诚不在, 没有意兴, 未必是天有多阴沉) 后, 就退回屋内懒懒地躺在床上去了。词人躺在床上就想:躺在这纱帐之内, 玉枕之上, 现在还好。唉, 到了半夜之时, 那秋凉就会穿透薄衾, 寒气袭人了。此处写白天因为明诚不在, 没有意兴去登高游远、欢饮聚会, 而退回房内懒懒地躺在床上时的想象,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是虚写。这“又”字用得好, 因为重阳本是佳节, 但爱人不在, 反而让人生出厌憎之感!这“初”字用得妙, 因为半夜时分已是“凉初透”, 那后半夜会越来越冷, 怎么办?讲课时一个学生说:“好办, 再加床被子不就得了!”那倒也是, 不过, 我想词人李清照恐怕不是这么想的!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词人也许就一直躺在床上胡思乱想着, 也许不知不觉就昏沉沉地睡着了。忽觉已是黄昏, 白天就要过去了!既然没有去登高远游, 那就在院内东边的篱笆墙边赏赏菊花, 也算过重阳节了吧! (若您还记得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以及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便可知登高游远、欢饮聚会、插茱萸、赏菊等都是过重阳节的项目) , 在把酒赏菊的过程中, 词人留意到有一股暗香“盈袖”。这是什么香呢?有同学说是酒香。有道理!从前文的“瑞脑”、“金兽”、“玉枕”、“纱厨”等词人所用器具可知词人的身份、地位不一般, 那么词人“把酒”时喝的酒也应为好酒, 会是清香浓郁的。不过端着酒杯说酒香应是“明香”而不是“暗香”!有同学说是花香。有道理!因为此处“黄昏后”的“后”用得高!有了“后”字, 这“黄昏后”三字就绝不是仅指出一个时间点, 而是说了一个时间段:词人从什么时候站在这儿, 一直站到黄昏?又从黄昏站到黄昏以后什么时候?我们不知道, 但我们知道, 反正是很久很久, 而站在菊花前这么久了, 菊“香盈袖”也是很自然的。况且, 我们知道李清照在少女时就有嗅青梅的举动 (见李清照《点绛唇》) , 此时自然也会有拈菊来嗅的可能。不过, 假如有过这样的举动, 那么词人岂不自然明白是花香吗?因为花就在眼前, 自己做过什么一想即知, 也还谈不上“暗”字!又有同学说是“瑞脑”之香。有道理!顾后还能瞻前, 好!我们前文已经讲过“天然”龙脑质地纯净, 熏燃时香气浓郁, 又知词人身份、地位不比寻常, 那这瑞脑很有可能就是“天然”龙脑。词人懒懒地躺在屋内久了, 瑞脑“香盈袖”也是很自然的。讲衣袖而不讲是身上其他地方, 也可这样来理解:因为心绪无聊, 词人的手可能曾在金兽炉前晃来晃去过, 而作者此时一时间忘了此前之事也是有可能的。不过, 此说虽通, 仍可以有此辩解:李清照可能并不像笔者这样笨, 什么东西都记不住!那么你说, 这香到底是什么香呢?笔者猜想, 有可能是脂粉香, 也有可能是体香。不过猜想终归只是猜想, 猜出来的要么根本不是, 要么也不能确定!而李清照自己究竟知不知道这是什么香呢?笔者猜想她知道, 赵明诚也知道, 而别人不会知道!这也终归只是猜想!一个“暗”字能带给我们这么多的想象, 这“暗”字用得真是好、妙、高、美了!词汇贫乏的笔者真不知道再出现写得好的地方, 还能用什么赞词来赞美了!

“东篱”应是用了典故的。词人本来心不宁静, 却想学陶潜的潇洒, 不过我们从她的长久伫立里看到的不是淡泊, 而是百无聊赖;从她的“有暗香盈袖”一语里看到的不只是诱惑, 还有顾影自怜!

早晨起来无意游, 躺在床上皱眉头。佳节又到思佳人, 想那黑夜怎到头!无聊来把陶潜学, 自斟自酌愁更愁!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时间很晚了, 词人又回到了屋内, 却无心睡觉!“莫道不销魂”, 那“道”什么呢?我们仿佛看到词人躺在纱帐之内、玉枕之上, 摇头、甩胳膊、蹬腿, 听到她嘴里喊着“销魂啊!销魂啊!真是销魂啊!”她有多销魂呢?她的明诚从她屋外———屋内———屋外———屋内的空间上的来来回回, 从她从早到晚愁云惨雾般的心境、夜寒难耐的想象、坐卧不宁的表现、借酒消愁的行为、不一心赏菊而自赏的顾影自怜、躺在床上无心睡觉的状态应该已经能感知、领会得到了。不过, 她说, 你感知、领会不到我有多销魂!每当秋风一吹, 卷起了珠帘, 我都以为是你回来了, 思念之愁与失望之苦把我折磨得比我刚才所赏的菊花还瘦!“人比黄花瘦”使用了对比的手法与拟人 (花瘦) 、借代、夸张的修辞。我们说人消瘦, 常用“形销骨立”一词, 感觉挺生动挺形象的, 不过拿来与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一比, 就知道什么是“一代词宗”了!“人比黄花瘦”不只是更瘦, 也比前者更富有美感。用“黄花”代指菊花, 同样也更为生动形象。而“西风”一词则可能还用了典故。据说, 晋朝吴地人张翰在洛阳做官, 在秋季西风起时, 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 便立即辞官归乡。李清照此时身在赵氏的故里青州, 而赵明诚被朝廷起用, 在异地莱州任知州。李清照是不是在请求丈夫弃官归来呢?笔者觉得有这个可能, 因为在此之前, 李家、赵家都曾在政治上遭受过比较大的打击。不过, 我们所应注意的是词人劝诱的方式的是多么的含蓄, 用来劝诱的东西———“暗香”, 是多么的富有诱惑力!

不能体会这首词美在何处的读者, 见到前文所讲的那个故事时, 往往会比较注意陆徳夫所给的高度评价, 并根据这个提示去孤立地赏析这三句话。这三句当然很美, 不过这首词绝非只此三句绝佳!

应该说陆徳夫是有不错的鉴赏力的:一、赵明诚与李清照在作词上的功力固然不在一个水平上, 不过他好胜心如此之强, 又确实下了一番功夫, 又敢拿出去请人品评, 想必也不会太次。德夫能在这五十一篇中发现这首词也有一定难度。二、能在这首词中发现这三句话更是不易!笔者否定的是此词“只三句绝佳”这句话———如果这句话是指其他词句平平的话!而他突出、强调这三句有一定的合理性:他看到了这三句或者说这一层次事实上与前三个层次除了存在时间上的承续关系之外, 还存在另外一种关系———总分关系。词人喊“销魂”的举动、见西风卷帘的情景以及“人比黄花瘦”的感叹是在最后一个时段里发生的, 所以依照时间顺序我们可以如前文所述划分为四个时段, 各个时段里发生的内容之间是承接关系。不过, 前三个层次主要是寓情于景, 而最后一个层次则直接喊出销魂, 接着形象而夸张地道出销魂的程度。若依此角度来划分层次, 则四个层次的关系则是分、分、分与总的关系了!徳夫特别突出这三句, 以笔者的理解, 就应该是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首词的。不过即便如此, 要真正能理解这三句好在何处, 还得如前文笔者赏析这三句话时那样, 要联系前文词人在空间上从屋外到屋内的来来回回、各个时间段里的各种表现。有前文如此丰富的叙描做铺垫, 最后三句的感叹与夸张才能显得这样出彩!最后三句的赏析必须联系前文, 虽然单独来看这三句还能看出“莫道不销魂”比直喊“销魂啊!销魂啊!”含蓄, 看出“帘卷西风”使用了倒装句式, 运用了多种修辞, 从而很是新奇别致等等。

篇4:《醉花阴.重阳》鉴赏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重阳》

靖国元年(1101),十八岁的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伉俪情深,相濡以沫,他们这种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生活持续了十多年。宣和三年(1121),赵明诚出去做官了。这个时期,李清照写了很多红颜易衰之叹、离愁别恨寂寞孤苦之怨的诗词,《醉花阴》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首。当时词人与赵明诚受朝廷党争牵连,回山东原籍。赵明诚在外地做官,夫妻分居,李清照一人在家独守空房,适遇阴历九月九重阳佳节,李清照思夫心切,写下了这首《醉花阴·重阳》。

首句“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薄雾浓云是天上由早晨到白天的景象,对应着室内龙脑香料在兽形铜香炉中渐渐消熔为烟的时间流逝。彷徨室内,仰望天际,一副寂寞无主的神情可见。心理感觉化的时间不同于自然时间,它可以把自然时间伸长或缩短。重阳已是白天渐短的时节,但耐不住似雾如云的愁思把它拉长为“永昼”。“永昼”多用以形容夏日,而时下已是昼短夜长的深秋季节,可知“永昼”当是一种对时间的心理错觉,作者借此点出了她独守空闺时的度日如年之感。一种无可宣泄的孤寂情感和相思愁绪便从这些景语中浮离出来,它与温庭筠的小令《望江南》中的“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处写“愁”的手法皆为“移情于景”,这两种“愁”同是女子思夫之愁,不同的意象竟然可以给我们相似的感受。选择“薄雾”、“浓云”这样两个意象开头,以天气暗寓心情,所写是个阴天,天阴沉,雾蒙蒙。据心理学家研究,天气颇能影响人的心情,许多文学作品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都善于用天气作陪衬。李清照在此首词中,也运用了同样的手法,因为“薄雾浓云”导致“愁永昼”。此句关键词是个“愁”字,这个“愁”也是全词的词眼,但为什么愁全词却并未挑明。原因有二:其一,文学贵在含蓄,诗词更讲究内蕴,诗词的主旨不宜直言,要靠读者慢慢品尝,才有味道。其二,古代社会妇人思夫不便直说,只能婉转地表白。

次句“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词人选定了一个特定的日期来写自己铭心刻骨的相思情怀。“每逢佳节倍思亲”,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以往的重阳佳节,一定是夫妻共同登高赋诗,或者是把酒赏菊。所以,离别以后,再逢重阳,千万种思绪涌上心头,词人就难以自我把持了。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况高雅的玉瓷枕,避蚊的碧纱厨,往昔是与丈夫与共的,可如今却是“半夜凉初透”。显然,这里的“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时下已是昼短夜长的深秋季节,深秋的夜晚颇有凉意,这是大自然的症候,人人都可以理解。然而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绝不仅仅是一种大自然的现象,而是借此表现一个独守空房的妇人对丈夫思念的悲伤和痛苦,更为深刻的涵义是表达内心的苦楚和凄凉。此句与前面的“薄雾浓云愁永昼”一样,表面写天气和季节导致人们身体的“愁”与“凉”,骨子里则含蓄地表达作者因为孤独和寂寞,思夫而不能相见的痛苦导致内心的“愁”和“凉”,孤眠独寝,触景生情,柔肠寸断心欲碎,多少的悠悠思夫情,都传神地从“凉初透”中表现出来了。李清照主张“以寻常言语度入音律”,她这不假修饰、明白如话的淡淡的叙述,却使词的语言艺术取得了最好的效果。

第三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唐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有暗香盈袖”一句)。然而,词人又不禁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在异地的亲人。奈何在黄昏时分饮酒却又平添了几许烦忧,作者在借酒浇愁,可哪堪知,借酒浇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真真应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再一次渲染了李清照孤独而茫然的心境。

篇5:醉花阴教案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

醉花阴:毛滂创调。

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一种香料,俗称冰片。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纱厨:纱帐。

东篱:泛指采菊之地,取自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

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古诗《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这里用其意。

消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西风;秋风。

黄花:菊花。

课标要求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教学目标:1.结合作者及背景,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吟诵这首词。

2.解读词的意象,感受词的意境美,把握景与情的关系。

3.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体会其“愁”情。

教学重点:

1、朗读感悟词中的相思之情;

2、解读词中意象。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中“愁”的内涵。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她是临水照花的乱世美神;

——她是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 ——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你知道她是谁吗?李清照

展示学习目标

1.结合作者及背景,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吟诵这首词。2.解读词的意象,感受词的意境美,把握景与情的关系。

3.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体会其“愁”情。

一、知人论世以人探情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婉约派代表词人,创“词,别是一家”之说,其词被称为“易安体”,著有 词集《漱玉集》。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女文学家,亦称“一代词宗”。

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活动

闺情、离愁--清丽婉转。南渡后:表现思夫、思国、思乡,浓愁、哀愁--沉郁凄 凉

作者介绍

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18岁嫁给太学士赵明诚为妻。两人情趣相投,你吟诗来我作对,还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笃厚,家庭美满幸福。

李清照的一生有过幸福甜蜜,但中晚年历经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相对于她后半生的苦难生活,她前期所写的少女、少妇时期的闺怨离愁,都是一种奢侈的幸福。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前期的怀人之作。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到外地求学,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二、细读慢赏以文解情

1、听范读

2、整体把握(1)、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丈夫的思念之情)(2)、通过词中哪个字体现的?(愁)

3、赏析【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词人是如何渲染愁苦之情的? 明确:1).“薄雾”、“浓云”渲染天气阴暗,使人整天愁闷,借景抒情。2).“永昼”点出愁的长久。3).“瑞脑销金兽”,看着瑞脑香在金兽炉中慢慢焚烧着,既点出了时间的漫长,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词人百无聊赖的愁情。

4、赏析【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重阳,本身夫妻登高求福的日子,偏偏丈夫游学未归,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之悲。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

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

5、赏析【清代的陈廷焯[zhuō]曾评论此词“无一字不秀雅,深情苦闷,元人往往宗之。”】

上片开篇即用一“愁”字点明心情。除此外,还有哪一字暗示了作者的心情,试结合上片分析。明确:“凉”一语双关。

A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B深层面:独居家中,爱人不在旁侧,内心感觉孤独凄凉。继续看下片。

一个人有了愁绪,怎么办?任由愁绪来折磨自己吗? 如何消解愁绪?(饮酒,东篱把酒)

6、赏析【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篱,是菊圃的代称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盈袖,因饮酒时衣袖挥动,带来的香气充盈衣袖。了解历史故事

三、能力提升品读佳句

方法指导:赏析句子的方法1.抓重点字2.抓意象3.手法(修辞等)4.感情

合作释疑: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三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李清照这三句中哪一字最为佳妙?哪一句意境最佳? 明确:【炼字】

 “卷”字写出了西风的大、猛,因此风中的菊花才会被吹得凋零,脱落。

 词人用一“瘦”字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愁思本来应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词人却巧妙地用黄花这种真实可感的形象把抽象的“愁 ”具体地表达出来了。

【炼句】末句:

结构上,“瘦”字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因为有刻骨的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 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以菊喻人),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因思念日渐消瘦的形象;

内容上,“瘦”字,归结全篇的情意,上面种种景物描写,都是表达这刻骨的离愁的。词人因相思而成的寂寞忧郁跃然纸上。

四、课堂小结

凄凉寂寥的意境——思念丈夫的情感——寂寞忧郁的基调 上片

重阳思亲(写愁)下片

饮酒赏菊(写瘦)

本词通过多方渲染烘托,刻画了一个日夜想念丈夫,愁情满怀的少妇形象

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 的体现。可以说全篇画龙,结句点睛,巧妙结合相映成辉,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浓”的情境

五、拓展延伸

点 绛 唇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①,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②。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篇6:李清照《醉花阴》教案

2,知人论世:李清照的生平可根据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

前期:其父亲是李格非,饱读诗书,精通儒家经典,进士出身,才学之士。在北宋社会,大户人家选女婿,主要是重才,中了进士的男子都受到尊重。中了进士后,曾做过山东郓州的教授(相当于教育局局长)。后来升官,做过太学录、太学士、太学博士(相当于京师大学堂里担任教授)得到苏轼赏识,成为“苏后四学士”之一。性格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在郓州时,很清贫,连当地知州都觉得他可怜,劝他私吞,但他不听;在江西上饶做官,当地有个专门妖言惑众危言耸听的道士,有一次,两个人的车碰见,李格非当即叫人把他拖出去,痛打一顿,驱逐出境。最后进入宋史人物传记。母亲是王氏。王氏祖父是王拱辰,宋仁宗时的科举状元,先后担任过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国家人事部部长)、三司使(财务部部长),王氏从小在诗书世家里长大。“妻王氏,拱辰孙女,亦善文“——《宋史》。李清照: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比当时的女孩子有着更为宽松自由的环境。古代女孩子应过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待字闺中,专攻女红的生活。感受少年时代的词:《如梦令》

丈夫:赵明诚。为人品行端正,情趣高雅,从小喜欢收集金石字画文物,其父赵挺之,与李格非是同乡人,山东,政治上是变法派,与李格非刚好相对。当时流传这么一个故事,赵明诚和父亲说,做了一个梦,请父亲解梦: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词女之夫)刚好宋徽宗上位,采取折中政策,政治矛盾暂趋缓和,故赵明诚与李清照得以结为秦晋之好。这时李18岁,赵21岁。

命运转变:婚后不久,新旧两党又开始争斗,赵挺之打击李格非,李清照曾写援书,但没得到帮助。李格非被贬回老家。新党内部争斗,赵挺之死于京师,赵家也遭受灾祸。

后期:靖康事变,北宋灭亡。北方大乱,赵家大多书册文物被焚,逃难到南方。丈夫病逝。李清照曾经改嫁。一个叫张汝舟的人为骗文物而与她结婚,结果得不到,这次婚姻完全是个骗局。李清照告他虚报举数,借此离婚。她也因此坐了两年牢,但获得众人帮助,九天后出来了。最后一个人在孤独中去世。

3,写作背景《醉花阴》写于前期。夫妻俩婚后不久,感情甚笃。后来,赵明诚宦游在外,李清照生活孤寂,对丈夫思念甚深,本词为相思之作。

6,深入鉴赏。整首词笼罩着一种氛围,即“愁”。里面写了很多景,融入了作者的“愁”情,运用了情景交融。自由选择词中的意象分析,如何体现了“愁”?(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薄雾浓云:雾气不散,犹如心中绘制不散的惆怅;浓浓的云,给人压抑之感。

永昼:既是真正的白天,也是心灵上的时间,太难熬,太孤单,这一切何时才是尽头!

瑞脑销金兽:百无聊赖,没有人气,极其凄寂。

(2)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每逢佳节倍思亲,“又”说明分离已不是一两次。凉:既是身体感受,也是内心寒冷。(3)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东篱:种有菊花的田圃。语出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后泛指赏菊之处。李清照非常欣赏陶渊明,其“易安居士”也是出自诗句《归去来兮辞》:依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把酒:端着酒杯喝酒。暗香:幽香,指菊花。重九赏菊,是由来已久的文苑雅事。不过李清照没有这种兴致,到东篱把酒赏菊,完全是为了派遣离愁,尽量酒喝了,菊赏了,袖间还沾带了扑鼻的幽香,却更勾引起一腔思绪:过去都有心上人陪着自己,而今却形只影单,此等良辰美景,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为绝佳三句)

有这么一故事,李清照由于思念寄给赵明诚一首诗。赵明诚觉得这诗写得太好了,自己要“须眉不让巾帼”,写了五十首诗,其中夹着李的诗,给友人看。友人说,只有三句最佳,就是这三句。这三句有什么美呢?大家谈谈。明确:用帘外之黄花之瘦比喻人之形体销魂,创意极美。古人喜欢用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如“芙蓉如画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李却以憔悴的“黄花”自指,此为独创。

人称“李三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新来瘦,非于病酒,不是悲秋。下片以“愁”为暗线,“东篱把酒”为了排遣离愁,“暗香盈袖”更触动愁绪,“莫道”提出“销魂”,正是“愁”的表现,最后落到“瘦”字,是愁的深化,与上片的“愁”相呼应。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7,课外拓展。请学生用刚刚学过的方法分析鉴赏李清照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篇7:醉花阴李清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体会其“愁”情,李清照醉花阴教案。

2,解读词的意象,感受词的意境美,把握景与情的关系。

二,重难点

1,解读词的意象,把握词的意境。

2,理解作品中“愁”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了水星上面的15座环形山,用15个世界名人的名字来命名他们,其中有一个是中国古代女性,她的名字叫李清照。作为一个封建时代女性,这是一种何等的荣耀啊!那她凭什么获得如此名誉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词人的世界,感受她的非凡才气。

2,知人论世:李清照的生平可根据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

前期:其父亲是李格非,饱读诗书,精通儒家经典,进士出身,才学之士。在北宋社会,大户人家选女婿,主要是重才,中了进士的男子都受到尊重。中了进士后,曾做过山东郓州的教授(相当于教育局局长)。后来升官,做过太学录、太学士、太学博士(相当于京师大学堂里担任教授)得到苏轼赏识,成为“苏后四学士”之一。性格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在郓州时,很清贫,连当地知州都觉得他可怜,劝他私吞,但他不听;在江西上饶做官,当地有个专门妖言惑众危言耸听的道士,有一次,两个人的车碰见,李格非当即叫人把他拖出去,痛打一顿,驱逐出境。最后进入宋史人物传记。

母亲是王氏。王氏祖父是王拱辰,宋仁宗时的科举状元,先后担任过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国家人事部部长)、三司使(财务部部长),王氏从小在诗书世家里长大。“妻王氏,拱辰孙女,亦善文”--《宋史》。

李清照: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比当时的女孩子有着更为宽松自由的环境。古代女孩子应过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待字闺中,专攻女红的生活。

感受少年时代的.词:《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摊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丈夫:赵明诚。为人品行端正,情趣高雅,从小喜欢收集金石字画文物,其父赵挺之,与李格非是同乡人,山东,政治上是变法派,与李格非刚好相对,教案《李清照醉花阴教案》。当时流传这么一个故事,赵明诚和父亲说,做了一个梦,请父亲解梦: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词女之夫)刚好宋徽宗上位,采取折中政策,政治矛盾暂趋缓和,故赵明诚与李清照得以结为秦晋之好。这时李18岁,赵21岁。

命运转变:婚后不久,新旧两党又开始争斗,赵挺之打击李格非,李清照曾写援书,但没得到帮助。李格非被贬回老家。新党内部争斗,赵挺之死于京师,赵家也遭受灾祸。

后期:靖康事变,北宋灭亡。北方大乱,赵家大多书册文物被焚,逃难到南方。丈夫病逝。李清照曾经改嫁。一个叫张汝舟的人为骗文物而与她结婚,结果得不到,这次婚姻完全是个骗局。李清照告他虚报举数,借此离婚。她也因此坐了两年牢,但获得众人帮助,九天后出来了。最后一个人在孤独中去世。

3,写作背景

《醉花阴》写于前期。夫妻俩婚后不久,感情甚笃。后来,赵明诚宦游在外,李清照生活孤寂,对丈夫思念甚深,本词为相思之作。

4,听录音,朗读,整体感知。

5,整体把握,运用想象,勾勒出你脑中的画面。(自由发言)

明确:上片重阳思亲;下片饮酒赏菊。

6,深入鉴赏。整首词笼罩着一种氛围,即“愁”。里面写了很多景,融入了作者的“愁”情,运用了情景交融。自由选择词中的意象分析,如何体现了“愁”?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薄雾浓云:雾气不散,犹如心中绘制不散的惆怅;浓浓的云,给人压抑之感。

永昼:既是真正的白天,也是心灵上的时间,太难熬,太孤单,这一切何时才是尽头!

瑞脑销金兽:百无聊赖,没有人气,极其凄寂。

(2)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每逢佳节倍思亲,“又”说明分离已不是一两次。凉:既是身体感受,也是内心寒冷。

(3)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东篱:种有菊花的田圃。语出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后泛指赏菊之处。

李清照非常欣赏陶渊明,其“易安居士”也是出自诗句《归去来兮辞》:依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把酒:端着酒杯喝酒。

暗香:幽香,指菊花。

重九赏菊,是由来已久的文苑雅事。不过李清照没有这种兴致,到东篱把酒赏菊,完全是为了派遣离愁,尽量酒喝了,菊赏了,袖间还沾带了扑鼻的幽香,却更勾引起一腔思绪:过去都有心上人陪着自己,而今却形只影单,此等良辰美景,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为绝佳三句)

有这么一故事,李清照由于思念寄给赵明诚一首诗。赵明诚觉得这诗写得太好了,自己要“须眉不让巾帼”,写了五十首诗,其中夹着李的诗,给友人看。友人说,只有三句最佳,就是这三句。这三句有什么美呢?大家谈谈。

明确:用帘外之黄花之瘦比喻人之形体销魂,创意极美。古人喜欢用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如“芙蓉如画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李却以憔悴的“黄花”自指,此为独创。

人称“李三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新来瘦,非于病酒,不是悲秋。

下片以“愁”为暗线,“东篱把酒”为了排遣离愁,“暗香盈袖”更触动愁绪,“莫道”提出“销魂”,正是“愁”的表现,最后落到“瘦”字,是愁的深化,与上片的“愁”相呼应。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7,课外拓展。请学生用刚刚学过的方法分析鉴赏李清照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五,总结: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李清照用清丽的语言,抒发了她对丈夫浓浓的思念,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忧愁而美丽的画面。而这种愁情,能穿透时空,引起每一个人内心的共鸣。

六,板书设计

上片:愁永昼:薄雾浓云,瑞脑销金兽--孤独寂寞

佳节重阳,半夜凉初透--思念难眠

篇8:醉花阴声声慢教案(小编推荐)

师: 请大家看幻灯片上的这幅对联: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这两幅对联说的是谁呢? 生:李清照。

师:那你们以前学过李清照的哪些词? 生:齐诵《如梦令》

师: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李清照,走进李清照的《醉花阴》,走进李清照的心。师:请大家大家回顾一下李清照其人。生1:南宋女词人。生2:号易安居士。

生3:嫁给了学士赵明诚。

师总结:清照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师:现在让我们在诵读中初步感受此词。

(先老师配乐(《雪千寻》)范读,接着学生配乐朗读,最后听名家诵唱。)师:读完此词,你感觉词中哪个字最能体现作者的心情?

生(齐答):愁

师:作者开篇写愁,可是愁是抽象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尝不了,在李清照之前,有很多人写愁,而且都是写愁高手。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前人的经典愁句。生1: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写出愁像三千发丝一样长。生2: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出愁多如水。生3:秦观的“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写出愁深似海。

师:这些写愁高手,有的突出愁之长,有的突出愁之深,有的突出愁之多,那么旷世才女李清照要突出愁的什么呢? 生:愁的长久。

师:那李清照的愁延续了多久呢? 生1:一天,“薄雾浓云愁永昼” 生2:不止一天,是几个月。

生3:应该是一年,因为词中说“佳节又重阳”。

师(总结):李清照是日也愁,夜也愁,佳节又临更添愁,夫君未归难断愁。是愁满心房,黯然神伤。

师:一个人有了愁绪,怎么办?任由愁绪来折磨自己吗?你们有了愁会怎么排遣? 众生:听音乐、看书、咆哮几声、到操场打球、拼命吃东西、和好友聊天…… 师:看来大家排愁法还挺多的,那你们知道古代的诗人词人最喜欢拿什么当作愁的解药呢?

生(齐答):酒。师:何以见得?

生1:曹操说过“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生2:范仲淹写过“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生3:李白也说过“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师:大家都说的非常好,李清照自己也说过“把酒浇愁愈魂销,思君折人比花瘦”。那么酒真的有那么大的威力能把李清照的愁消解掉吗? 生:不能。师:为什么?

生:词的最后一句说“人比黄花瘦”,可见愁并没有排遣掉。

师:说的好,烈酒只能暂时的麻醉一下自己,让自己暂时忘却忧愁烦恼,酒醒即愁醒。从词中看哪个字可以看出没有消解掉?愁的最终结果如何? 生:瘦

师:一个人整日整夜的思念,问题是不止一天,能不消瘦吗?柳永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什么意思?瘦了呗,正所谓减肤损肌,清减了小腰围。

师:瘦成什么程度? 生:瘦比黄花

师:人比黄花瘦,这句用到什么修辞手法? 生:比喻

师:比喻的构成要素有什么? 生:本体、喻体、比喻词。

师:还要注意到一点,比喻句要有相似点,这一点非常重要。大家看,人和黄花之间有什么相似点?前人喜欢以花比人,花容月貌闭月羞花,都是说女子容貌美丽;而这里以人喻花,来形容什么的? 生:人的憔悴。

师:两者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落蕊的秋菊,是憔悴的,相思中的女子是憔悴的。

师:这是外型上的相似,叫做形似。如果要体现出女子的相思消瘦,何必要用菊花呢,柳条又细又长,我们说杨柳小蛮腰,腰细呀。这样好不好?生笑 师:黄花是什么花? 生:菊花

师:菊花有什么特征?菊花除了外形消瘦外,还有什么意蕴没有? 东篱把酒黄昏后,这一句有什么典故? 生: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师:这里的采菊不指隐居,而言其清高孤傲,菊花之高洁,与其贵妇人身份相符合。师:清代陈廷焯评价此词:“无一字不秀雅,深情苦闷,元人往往宗之。”接下来老师就把主动权交给你们,让大家自由发挥,说说这首词中自己最喜欢的字词句,并加以赏析。

生1:我喜欢最后三句,一个销魂很让人神伤,再加上瑟瑟西风,更添凄凉之感,最后又以花喻人,说人比黄花还瘦,简直把愁表现得让人有点心疼。

师:你真具慧眼,关于这三句还有一个“巾帼压倒须眉”的经典故事呢!据《琅嬛记》记载:

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

生2:我喜欢“半夜凉初透”的“透”字,不仅写出因夜深带来的身凉,更写出词人的心凉。

生3:我喜欢前两句,作者借助了秋景和细节来表现漫漫白日孤独寂寞、百无聊赖的愁苦。

生4:我喜欢“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重阳黄昏,词人东篱独酌,酒香花美,但心愁依旧。

师(评):因为思考因为爱,大家都把自己喜欢的词句一吐为快了,而且都说的非常好。

师(总结):《醉花阴》一词,开篇点“愁”,结尾言“瘦”。“愁”是“瘦”之因,“瘦”是“愁”之果。秋景因心愁而倍感凄凉,心愁因形瘦而无比形象。好一个情深深、愁浓浓的李清照。

师(结语):一首《醉花阴》,满腹闺怨情,这是李清照少妇时代的主打情怀。下篇课文,我们将会读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将体味到李清照晚年的别样心境:秋天里,亡国飘泊寡居的凄苦!

二、听朗读,整体感知,说出最初感觉。找出定下全诗情感基调的句子。师:请用一个字说出对此词的感觉。师:你认为哪句词定下了全诗的基调?

三、知人论世,探究诗歌开篇情感美

探究1:诗人到底在寻觅什么?寻觅到了没有?内心感觉怎样?怎样用声音传达?请 生1:这是词人南渡后的作品。“寻寻觅觅”时,李清照已国破家亡夫死。词人可能在寻觅往日欢笑的岁月,流亡前的太平生活,丈夫在世时的爱情,还可能是其它心爱之物,但却又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找。所以应该读出一种缓慢、迷茫、若有所失的感觉。生2:通过查找她的后半身经历和诗词文章,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寻觅三样东西。一是觅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在这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他们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觅幸福的梦,但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还被以“不终晚节”载入史书,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她能说什么呢?也只有独自一人愁。三是寻觅自身价值。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陆游这样热血的爱国诗人,也认为

“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一个人愁。虽然个人已遭不幸,但她还心忧天下,为国而愁,虽历经苦难,依然倔强,依然执着。所以,读的时候,要读出词人的执着、坚定和倔强。

生3:我同意第二位同学的观点。我们小组认为冷冷清清是寻觅的效果,诗人苦苦寻觅却无人理会,无人回应,所以应读出一丝苦涩。

生4:我们小组认为“凄凄惨惨戚戚”是写诗人的心理感受沉痛、凄厉。应该读的一字一顿,字字泣血。

师总结:同学们的发言都有一定的见解。词的一开篇,诗人就坦露自己的情感。这种情感很真,很美。自己已经够惨了,偏偏还心忧天下,愁国家大事。这种悲悯的情怀,怎不让人感动唏嘘?

环顾三千年封建历史,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你看,北宋仓皇南渡后不是又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 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咏岁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有多少女性,不学什么词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行,觅爱情之尊。让人肃然起敬!

五、再读,品味诗歌意象美。

1、品味诗歌意象美,点拨诵读。

师:中国古典诗歌特别讲究抒情的含蓄,面对自然界的月缺月圆,花开花落,文人们把自己或喜或悲的情感涂抹在他所见到的自然景物上,让自然之景充满了人的情趣,让人的心情更增添了细腻含蓄的意味,从而增强了诗歌的美感。诗人所选用的寄托他个人情感的自然景物即是诗歌意象。在这首词中,词人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来抒

情?

生:酒、风、雁、黄花、雨、梧桐

师:这些意象都有一个修饰语,请把这些修饰语找出来:

学生齐找——

淡酒

风急

过雁

黄花憔悴、细雨、梧桐

师: 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为何说是“淡酒”?

生: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体现了作者愁情之浓重。所以读的时候要强调淡,把重音放在淡字上。师:古代诗词中,写到“酒”的地方很多,请大家想想与酒有关的诗句。

生1: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生2: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生3: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纵观这些诗句,我们可以发现:酒往往与“愁”有关,人生短暂的感慨,依依惜别的情感,都要借酒浇愁。但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何况还有凄紧的西风,更增诗人的凄凉之感。师:我们再来看作者选取的第二个意象:

风——怎敌他、晚来风急?

生1: 秋风是一冷色的意象,这一意象本已给人萧条、肃杀之感,再以晚急来描述,更给人以寒气逼人之感,从而烘托出词人内心的凄凉。

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诗句,与风有关的有——

生1: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生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生3: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师:秋风渲染了作者深重的愁情

淡酒难消愁,风急又添愁,作者的视线无奈转向长空的过雁: 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过雁,即南归的大雁;每到秋季,大雁都要奋力飞回故巢。雁声凄惨,本就容易勾起人的愁绪,成群的归雁更显出词人的形单影只来;此时的大雁向南飞来,而词人当时也正在南方避难,不禁让词人有“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并且,雁属候鸟,可随季节变化而南来北往,而词人却无法再次北归,这更勾起了她的国破之痛、怀乡之情。

诗人为什么要强调那大雁是“旧时相识”?

生:

李清照《一剪梅》中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那雁,也许就是当年为他们传信的使者。

师:昔日的海誓山盟言犹在耳,爱人却已永逝,千山暮雪,万里层云,雁归何处?而爱人又魂归何处?睹物思人,却物是人非,这让诗人情何以堪啊。

总结上阕:作者为我们选取了酒、西风、雁三个意象,渲染了凄清的气氛,烘托了诗人凄苦的心境。

下面请大家展开联想与想象,讨论探究,小组合作,自主解决下阕问题。请品味黄花、梧桐、细雨这三个意象,说说它们蕴含的情感。<>1.张焱焱:是这一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与上一首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个形成对比,上一首词写的是她思念自己的丈夫。下首词丈夫已经去世,而且国破家亡,然后作者的心情就变得更加的惆怅,“满地黄花堆积”,就让人看到一副更凄凉的画面。

教师:更凄凉的画面。如果说上面的黄花是飘零、消瘦,但毕竟还是盛开的,还是绽放的,还能让人有一丝怜爱之心,而这里的黄花是“黄花堆积”,已经惹不起任何人的怜爱,所以作者说,“如今有谁堪摘”?更写出了自己的悲情。

刘代磊:“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可以联想到一个女子,倚靠在窗前,等待着一个永远回不来的人。

教师:这个想象很好,等待一个永远回不来的人。刘代磊:而且还是独自,一个人怎样才能挨到天黑。教师:这怎样表现她的愁情的呢?

刘代磊:她的愁就是每天觉得时间过的非常的慢。教师:独自怎生得黑,同学们看课文注释―― 刘代磊:怎样挨到天黑。

教师:这说明时间过的慢,说明自己心中―― 刘代磊:非常凄凉,也是空虚。

教师;凄凉、空虚、悲愁,所以才感觉到时光难挨。

既然这首词是写愁的,那么她是如何表达她如此深重,浓得化不开的愁呢?你认为哪些词句写的最好,最深刻,表达的淋漓尽致?《声声慢》被称为千古第一悲情之词,写愁写悲写得最深,从哪些地方能传达出来?

赵恒(自己站起来):我觉得是第一句,首先是她是用叠词,可以让愁使人感觉更加丰富。她的寻觅、冷清、凄惨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教师插话:有层次感。

赵恒:对。(教师插话:怎么讲?)因为她写《声声慢》的时候她的丈夫已经去世,所以说她一个人感到很孤独,开始寻觅。寻觅过后没有结果,或者说她寻觅的结果就是冷清。感觉到冷清之后,她自己内心的感受,就是非常凄惨。

教师:我没有办法讲了,但是我有问题。我们抛开文本,从生活常识来看,人在什么情况下才寻觅? 赵恒:内心有所失落。

学生(小声):东西丢了。

教师:有两种情况,一是我们的东西丢了,寻觅,但一般不说“寻寻觅觅”;心中失落的时候,怅然若失就“寻寻觅觅”,仿佛一直在找在什么。那么李清照她在寻觅什么呢?

赵恒:她和丈夫在一起时候的那段时光。教师:那段幸福的日子。还有吗? 赵恒:还有国家的命运非常凄惨,她想找些出路。

教师:好像在寻找一切,寻找她以前那段所有的美好时光,美好的日子。但最后找的结果只是冷冷清清。

同学们看课本49页,刚才赵恒讲的那个意思其实和文学大家唐圭璋讲的意思是一样的。我找个同学读一下。

教师:我想问问赵恒,你刚才看这段话没有? 赵恒:没有。

教师:所以同学们应该自信,相信自己的阅读鉴赏能力。

王小婧:《声声慢》起下十四字叠字,总言心情之悲伤。中心无定,如有所失,故曰“寻寻觅觅”。房栊(教师插话:栊lóng是“窗户”的意思,同学们记一下)寂静,空床无人,故曰“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六字,更深一层,写孤独之苦况,愈难为怀。

教师:那么其实开篇十四个叠字,她(赵恒)刚才讲到层次,我们可以简单地分析一下层次。

寻寻觅觅明显是李清照的一个动作。

那么寻觅的结果是冷冷清清。这里的冷清是描写什么的? 陈志鹏(小声):环境。

其实这里的冷清的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周围的环境的确是冷清,冷清还反应出内心的冷清。

如果说冷清只是暗示出内心的环境,那么最后的“凄凄惨惨戚戚”纯粹是写心情或者说心理。

动作――环境――心理(板书)或者我们还可以换一种表述方式:

寻寻觅觅,心中若有所失,我们可以换个词――恍恍惚惚。然后她的情感,冷冷清清,冷清的环境有一种凄冷,一种寂寞。而最后的凄凄惨惨戚戚,则纯粹的是一种悲伤。恍惚――寂寞――悲伤(板书)

前人对李清照连用十四个叠字评价非常之高,说是“出奇制胜,匪夷所思矣”(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那么我们怎样从写作上来借鉴它?

其实连用十四个叠字的,可以说前无古人,暂无来者。我们写作并非一定要连用这么多叠字,古人有时只是连用几个叠字,就有无限的妙处。比如李清照的“庭院深深深几许”。

如果要我们来写可能会是“很深的庭院”,或是深深的庭院。而这就是叠字的妙处。刘驾还有诗:树树树梢啼晓莺,夜夜夜深闻子规。

还有我们学过的《木兰诗》中的“唧唧复唧唧”,还有“行行重行行。

还有另外形式的叠字,比如说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中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年年岁岁,岁岁年年,重复使用。

单个字叠用最长的就是我们讲过的:浮云长(zhǎng)长长(chángcháng)长(zhǎng)长(cháng)长(zhǎng)长(cháng)消。

这就是我们写作文可以借用的地方――叠字。

教师:我们接着来找,其中的哪些诗句还反映出李清照的愁情。刘代磊:“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可以联想到一个女子,倚靠在窗前,等待着一个永远回不来的人。

教师:这个想象很好,等待一个永远回不来的人。刘代磊:而且还是独自,一个人怎样才能挨到天黑。教师:这怎样表现她的愁情的呢?

刘代磊:她的愁就是每天觉得时间过的非常的慢。教师:独自怎生得黑,同学们看课文注释―― 刘代磊:怎样挨到天黑。

教师:这说明时间过的慢,说明自己心中―― 刘代磊:非常凄凉,也是空虚。

教师;凄凉、空虚、悲愁,所以才感觉到时光难挨。

其实同学们找一找李清照词中经常这样运用(以时光难挨来反应内心的悲愁)。上首词(醉花阴),怎么讲的―― 学生:薄雾浓云愁永昼。

教师:时间过得太漫长了,时间漫长恰恰是内心悲苦、凄凉、寂寞的一种写照。还有吗?

张焱焱:是这一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与上一首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个形成对比,上一首词写的是她思念自己的丈夫。下首词丈夫已经去世,而且国破家亡,然后作者的心情就变得更加的惆怅,“满地黄花堆积”,就让人看到一副更凄凉的画面。

教师:更凄凉的画面。如果说上面的黄花是飘零、消瘦,但毕竟还是盛开的,还是绽放的,还能让人有一丝怜爱之心,而这里的黄花是“黄花堆积”,已经惹不起任何人的怜爱,所以作者说,“如今有谁堪摘”?更写出了自己的悲情。其它地方还有,哪位同学来说?找到自己站起来。写李清照的悲愁的地方。

况萍: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相识,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大雁还在,而她的丈夫已经不在了,所以很伤心。

教师:我们知道古代有鱼雁传书的故事,这只旧时相识的大雁,也许过去曾经给丈夫传过书信。如今呢?我们用一个词来形容。张泽阳:物是人非。

教师;其实李清照另一首写愁写大雁的词同学们应该熟悉: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那只旧时传递书信的大雁还在,但丈夫已经不在了,所以是“雁过也,正伤心”。还有没有?还有最精彩的地方没有人分析。

张泽阳: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我认为这句写的最好,因为她身边没有人照顾,所以对天气非常……

教师:怎么讲,(这时的张泽阳是抱着翻译书在那里读别人的观点,在我的追问下,她承认没有想好,坐下了)。没有想好。

教师:我不希望同学们拿着参考书来念。自己的感悟也许很浅薄,但是最是最真实的。

赵恒:有一个疑问。“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菊花是秋天开的,这里的黄花不应该是落的一地的菊花,而是开得很茂盛的菊花。教师:怎么讲?

赵恒:憔悴损,有可能是因为凉风把这些菊花的花瓣吹的一地,可能感觉很凄凉。但是我觉得“憔悴损”还有一层意思,是写到自己。“如今有谁堪摘”也是的,不一定只是说菊花凋零一地,没有人怜爱,也有可能是说到自己,丈夫去世之后,自己也是人老珠黄,没有人来怜爱。(教师插话:就是这样)满地黄花堆积,是开得很茂盛,而不是堆积到一起。

教师:她的疑问,更加深了我们的理解,这里的堆积可以是绽放的花朵的堆积,也可能花飘零之后的堆积。秋风正急,也有可能是被吹落的花瓣的堆积。其实在里写菊花,也是暗示自己,以花来写人。

教师:还有一个写的最精彩的地方。我之所以没有说,是因为我没有理解透,不知道她是怎样写愁情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里是写景的,这景中我怎么看也没有看出愁情来,同学们看这春天如果是黄昏,下点小雨多么美好而浪漫?他怎么能和愁情联系起来的,哪位同学能帮助我一下吗?

这里李清照可能写错了?

贾茜茜:春天的小雨缠缠绵绵,暗示词人内心的缠绵,很郁闷那种。

张泽阳:我认为是这样的,到黄昏点点滴滴,说明她坐了很长时间,看了很久,愁了很久。

贾茜茜:这里的雨下的很短,而她内心的愁,不会随着雨停而停,就形成了一个反差。

教师:你以为这是什么季节,秋天的秋雨怎么样。贾茜茜:很缠绵。

教师:贺铸的《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时的雨下得时间长,缠绵。

(当时讲的时候就感觉有些不妥,课下查了一下,是这样介绍的:在气象上,把梅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称为“入梅“”和“出梅””。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每年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历时20多天。虽然季节不太对,但雨的特点是对的。)

王小婧:秋谨有诗云“秋风秋雨愁煞人”。除了李清照的诗,我很快的就联想到《红楼梦》里的《红豆曲》,感觉那个词写的,整个一段词都可以用来描述李清照后期家破人亡那种情感:“展不开的眉头,挨不完的更漏。”“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感觉“点点滴滴”的愁情,和李清照后期灵魂的那种愁苦或者很多情感,总是缠缠绵绵环绕着自己。

教师:我的理解,秋风秋雨本身就给人以哀愁的象征,而且王小婧刚才讲“点点滴滴”一种愁情反反复复地缠绕自己。我问一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它不是滂沱大雨,而是点点滴滴的细雨,你能听到吗?什么时候才能听到。那么李清照听到这种雨打梧桐的声音到底怎样的感觉?

(见学生没有醒悟,教师引导学生看黑板上的诗句。)

梧桐细雨是中国古典文化中一个经典的意象,我们来看一些诗词你就会明白了。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碧纱秋月,梧桐细雨,几回无寐。晏殊《撼庭秋》

窗在梧桐叶底,更黄昏细雨,枕前前事上心来,独自个,怎生睡。

――欧阳修《一落索》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周紫芝《鹧鸪天》

可堪疏雨梧桐,空阶络纬,背人处,偷弹泪珠。

――张元干《祝英台近》 此情谁会,梧桐叶上疏雨。

――黄升《酹江月·夜凉》

结合这几首诗,我找同学谈一谈,梧桐秋雨给你怎样的感受? 看你口口中念念有词,王毅。

王毅:秋天梧桐叶子落了,打在上面,给你一种凄冷的感觉。还有黄昏。教师:对,黄昏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意象。

赵星:应该和“满地黄花堆积”对比一下,也就是说,黄花是风可以吹走的,黄花的愁是可以带走的。而后文的愁即使雨停了,也带不走。也就是说她愁非常深。刘代磊:我是从白居易《长恨歌》中的诗句去感受的。“春风桃李花开日”是一种万物盛开的景象。“秋雨梧桐叶落”秋天的绵绵细雨打在这已经发黄梧桐叶上,梧桐叶随风慢慢地落下来。显得十分的凄凉,一种深秋的孤独与寂寞。而且是到了黄昏,雨停后,雨在树上点点滴滴落下来,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寂寞与孤独,觉得自己生命是一种悲凉。

教师:最后我想把这个意象和《红楼梦》中林黛玉最欣赏的李义山的诗句比较一下……王小婧插话:留得残荷听雨声。

教师;的确我们班学生的水平的确非常高,只是有时同学们不自信。留得残荷听雨声。(板书)

在这里我们知道秋夜漫长,雨声敲打在已经败落的荷叶之上,那种声音,只有夜深人静,难以入眠的时候,只有心中极端苦痛的时候才会听得如此真切,那一滴滴的雨声,敲打在荷叶上,也敲打在梧桐叶上,更敲打在词人的心里。李清最后一句诗喷薄而出,直抒胸臆。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就是李清照无法言说,也说不尽的愁情。

教师:无论是《醉花阴》,还是《声声慢》都反映了诗人李清照内心无端的悲苦,那么她内心的愁情到底是什么呢,我们能否结合她的身世、生平来谈谈。

(因为已经给同学们读了那篇梁衡先生写的《乱世中的美神》,所以这里没有对李清照身世的介绍),她的愁到底是什么愁情?

李清照早期的愁写的非常美,正如上节课节在3班有同学说,《醉花阴》中的愁情还有一份甜美在里面,那么《声声慢》里这种愁情全都是凄苦,浓得化不开的愁情,我们结合李清照的身世来谈谈。

张洁:这个时候她丈夫已经死了,没有她没有人怜爱,她后来嫁给了张汝舟,一个非常差的人,还有就是国破家亡。

张焱焱:这首诗写了词人家破家亡,年老色衰(教师插话,这个词不恰当)的感情,日晚倦梳头。内心比较惆怅,自己也不如从前那样漂亮。

上一篇:开拓一队2011年度管理创新总结下一篇:白露说明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