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文化生活主观题

2024-07-02

高二文化生活主观题(精选6篇)

篇1:高二文化生活主观题

高二政治 文化生活主观题精练

1、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的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国人民历来崇尚的“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胸怀,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留下了不少对外交流的千古佳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对外持之以礼,睦近交远。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应如何处理中外文化的关系。(12分)

2、实现民族复兴梦,建设美丽广东,必须留住美丽村庄。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我国农耕文明留下的重要遗产。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我省一些传统村落人文特色日渐消退,甚至正慢慢退出人们的视野。如何让传统村落诗意地栖居在美丽的中国大地成了人们的期盼。

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阐述“让传统村落诗意地栖居在美丽的中国大地”的理由。(12分)

3、材料一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是有独特优势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同时,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上需要花更大气力。只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尽快把我们各级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本领都提高起来,尽快把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的工作能力都提高起来,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更加有效运转。

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有关知识,分析如何发挥文化在国家治理过程中的作用。(10分)

4、材料二中国人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辞旧迎新的传统习俗已延续千年。面对空气严重污染的现状,许多市民自觉减少燃放烟花爆竹。

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的相关知识,谈你对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这一习俗的认识。

5、人多未必力量大,关键是人的素质高低。中国需要从控制人口数量转向优化人口素质,只有全民族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不断提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请从文化角度给出提升我国人口素质的建议。

6、2014年新春佳节之际,中央电视台推出一个特别调查节目《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好的“家风”需要一个有庭一代人乃至数代人的日积月累和一定的文化沉淀才能形成,所以当记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时,很多普通老百姓都很难回答出“家风”是什么。经过一番思考,回答大致是,“家风就是爱国家,爱家人”、“要孝顺父母,要以身作则”、“讲诚信,诚信是做人最基本的东西”、“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干事”等。尽管回答各式各式,但总基调都是向上、善的。(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弘扬优良家风的积极作用。

(2)请你从个人的角度,就弘扬优良家风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7、材料一:

注:中国文化产品输出仅占引进的30%,中国文化价值、中国理念输出还很弱;我国真正具有创

意、研发、制作水平的文化企业不多,创造内涵深刻、形式新颖、技术先进的精品力作和知名的文化品牌有限;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有待加强。

材料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材料一反映出我国文化发展上存在哪些问题?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就解决其中某个问题的必要性谈谈你的认识。(6分)

8.20l3年10月11日,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在齐鲁大地拉开帷幕。山东省委高度重视此次盛会,要求“办好艺术盛会,建设文化强省”。为此,必须进一步打造加快文化发展的“新优势”:要紧紧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构建更加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立足山东文化资源优势,赋予齐鲁传统文化以新的形式和内涵。以“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宗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让群众成为真正的主角,让广大人民享受到了真正的文化大餐。

结合材料,运用、发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我省该如何打造文化发展的“新优势”。(8分)

9.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创新不仅仅限于经济领域,从某种角度来看,文化更需要创新。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都以各自方式为世界文明作出贡献,都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只有吸收百家之精华,借鉴各种文化之所长,才能更好地促进本国文化发展;如果自我封闭、排斥外来,就会失去发展的活力,甚至走向消亡。

我国应如何吸收借鉴国外的优秀文化成果,推动文化创新?(11分)

10.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整治荧屏三俗后,各综艺节目为了保持收视率,纷纷引进海外节目。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前8个月,全国综艺节目收视率排名前十强中绝大部分为引进节目,从《中国达人秀》到《中国好声音》,再到《爸爸去哪儿》,都是靠花巨额资金引进的海外版权。继而再“你模仿我,我拷贝他”,以致一连30档“洋模式”节目扎堆荧屏。在引进版节目和模仿版的夹击下,缺少创意的本土节目表现平平,只有央视的《开讲啦》及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因富有原创特色而让人耳目一新。面对如潮的“洋模式”节目,广电总局规定,每家卫视每年播出的新引进境外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过一档,当年不得安排在黄金时间播出。

结合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广电总局有关规定的认识。(12分)

11.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于2013年10月11日至26日在山东省举办,充分展示了近年来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最新成果。让我们走进“十艺节”,领略文化的魅力。

“十艺节”中,吕剧《一个钱包》感人肺腑,好评如潮。该剧根据山东省道德模范李玉坤的事迹

改编。十几年来,李玉坤几乎将自己微薄收入连同检破烂的所得全部捐助贫困学生,默默奉献。她用朴实的行动阐释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诉说着新时期的价值观。她的爱心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捐资助学的队伍中来。

运用文化建设中心环节的有关知识说明,李玉坤的感人事迹对青年学生有什么启示。(9分)

12、未来时代,数据无所不在,网络无所不至。借助宽带提升信息消费水平,实现互联互通、融合创新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宽带网络技术平台是提升信息消费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它的使用,大大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加快了信息的网络传输速度,拓展了网络的覆盖范围,提高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使人们更为迅捷地接触到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文化,感受到不同文化的交汇与激荡。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我们青年学生应当如何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13.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于2013年10月11日至26日在山东省举办,充分展示了近年来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最新成果。让我们走进“十艺节”,领略文化的魅力。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标志((祥和))(右图),以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知意为载体,既融合了山东古文化、儒家文化的精髓,又凸显了和谐祥瑞的时代风尚。CHINA首字母“C”字形状,寓意中国艺术节面向世界、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熔铸百家的气魄。

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结合“十艺节”标志的创作思路说明如何实现我国文化的创新。

14、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需要民族精神,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需要强基固本的“主心骨”。浙江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浙江人民励精图治,开拓创业。浙江省委、省政府所倡导的“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浙江精神已成为浙江打造区域发展新优势的核心“软实力”。浙江文化底蕴深厚,海纳百川。在浙江精神鼓舞下,全省人民努力实现浙江“人文精神高尚、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氛围浓郁、文化形象鲜明”的文化强省梦。

浙江文化底蕴深厚,海纳百川。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实现浙江省文化强省梦。

高二政治 文化生活主观题精练

1、①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崇尚“和而不同”,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3 分)② 要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既要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又要取长补短.并在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征的新文化。(3 分)③ 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3 分)④ 在处理中外文化关系上,要坚持正确方向,防止出现“封闭主义”以及“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倾向。(3 分)

2、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传统村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信息。(4分)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传统村落不仅对于研究农耕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4分)③保护传统村落有利于继承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4分)(注: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酌情给分)

3、(1)①重视科技、教育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作用,大力推动优秀文化和先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着力提高国民素质;(3分)②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增强国民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3分)③积极推动文化创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4分)

4、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燃放烟花爆竹辞旧迎新的传统习俗已延续千年说明春节文化保留了基本特征;许多市民面对空气严重污染的现状,自觉减少燃放烟花爆竹说明传统文化的内涵因时而变。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如能顺应社会生活变迁,对民族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对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的传统习俗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促进春节文化的传承。

5、①国家: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2分)

②个人: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2分)

6、(1)①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2分)。弘扬优良家风有利于塑造健全人格,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分)。②文化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1分)。弘扬优良的家风会促进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1分)。

③弘扬优良的家风有利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2分)。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弘扬优良家风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分)。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1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1分)。(若学生从其他角度回答,如有利于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等,可酌情给2分)

(2)①,脚踏实地、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2分)。②积极参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2分)。

7、问题:文化产业发展滞后,文化“走出去”步伐缓慢,文化创新能力不足,青少年文化道德素养亟需提高。(2分)

认识: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②文化在交流、传播中发展,要

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③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④思想道德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4分,只要选择一个问题谈认识即可)

8、打造文化发展的“新优势”要①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2分)②立足于山东文化建设的实践,继承山东文化的优秀传统,不断创新。(2分)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分)④深化山东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发展。(2分)

9.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2分)尊重文化多样性,加强与不同民族文化的平等交流、相互借鉴;(3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时,保持我们文化的民族特色;(3分)克服“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3分)10.①限制引进境外版权模式节目有利于传媒行业充分挖掘有本土特色的优秀文化,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有利于推动传媒文化行业内容形式与传播手段的创新,获取新的发展空间,发挥文化对经济的贡献率;有利于促进传媒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6分)②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文化领域应坚持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造”的道路。(6分)

11、①山东省道德模范李玉坤爱心助学的先进事迹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加人到捐资助学的队伍中来,启示青年学生应该向道德模范学习。(3分)②李玉坤用朴实的行动阐释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诉说着新时期的价值观。启示青年学生应该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分)③李玉坤通过朴实的行动默默奉献,启示青年学生要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改造主观世界,脚踏实地、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3分)

12、①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既要尊重本民族文化,又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交流与传播中做到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发展。(4分)②要充分利用宽带信息技术便利、迅捷的特点,促使大众传媒现代化,充分发挥其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使信息在更广的范围、以更快的速度传播。(3分)③青年学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增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感,努力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2分)

13、Q《祥和》既融合了山东古文化、儒家文化的精髓,又凸显了和谐祥瑞的时代风尚。实现我国的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4分)② "C”字形状寓意面向世界、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熔铸百家的气魄,进行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4分)加强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4分)

14、①浙江省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立足浙江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推进文化创新。(3分)

②继承浙江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3分)

③同时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交流,吸收、借鉴其他优秀文化成果,不断推陈出新,以其海纳百川的开放性,兼容并蓄来实现文化强省梦。(3分)

④发挥浙江人民群众建设文化强省的积极性,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推动人文精神高尚、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氛围浓郁、文化形象鲜明”新局面。(3分)

篇2:高二文化生活主观题

1、在广州亚运会吉祥物和会徽的设计上引发了国内的争论,这种争论反映了时代对传统文化发展的再认识。如今我们处于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对待传统文化应当抱三种态度,即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前瞻的态度。

说明材料中对待传统文化的“三个态度”的内涵。(10分)

2、由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主办的“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评选表彰晚会于 2008年6月28日在北京举行。50位“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候选人在抗震救灾中所表现出的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高尚品质让我们为之感动和自豪。举办“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评选表彰活动,有利于激励广大未成年人学习“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优秀品德,共同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励广大未成年人奋发向上、健康成长。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说明国家举办“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评选表彰活动的依据。(6分)

(2)上述活动的开展,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何道德启示?(6分)

3、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漫画《引向歧路》的认识。(9分)

4、本届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充分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当代文明成就,荟萃了当今科学技术和产业技术成果,反映了人类社会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愿望,展示了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理念和实践,谱写了世界博览史的辉煌篇章;本届世博会上全球许多政治家、企业家、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莅临中国,在上海世博会系列论坛上发表真知灼见,探索未来世界,碰撞出无数睿智的思想火花,极大促进了世界的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推动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

(1)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举办上海世博会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意义。(12分)

(2)如果你去游览上海世博会,你认为应如何正确对待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6分)

5、挖掘文化元素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途径之一。某工艺品公司,由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缺乏特色和金融危机的冲击,曾经濒临倒闭。2010年来,公司在员工中开展 “厂兴我荣、厂衰我辱”教育的同时,创新经营理念,重视品牌建设,运用先进技术和工艺将文化与产品“嫁接”起来,结合百家姓、中国历史名著中的人物故事等创造性地开发出一系列新的工艺品,大大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和产品的附加值。目前,该公司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0%,产品远销欧美市场,企业前景一片光明。

结合材料,分析该公司采取的举措所蕴涵的《文化生活》道理。(10分)

6、某电视台新闻访谈日记者围绕“关注用工荒,破解招工难”话题,展开调查和采访。

[新闻采访]为了探寻“用工荒”的原因,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员:

农民工:东南部地区的工资虽然较高,但生活成本很高,子女的教育受到很多限制,很难照顾好家庭。况且目前家乡就业机会多了,打工何必舍近求远。

技术人员:尽管在东南部打工收入较高,但是压力大,在落户、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碰到许多实际困难,难以享受“市民”待遇,个人发展空间有限,所以更愿意回家乡创业。

大学生:我们希望有良好的薪资待遇、舒适宜居的物质文化生活环境,能有更多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价值,到哪里发展都可以。

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如何满足劳动者的精神文化需求。(8分)

7、材料 2010年5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京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根据材料的内容,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国家重视教育的理由?(10分)

8.材料一:下图是几届世博会会徽图:

材料二:在主题为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美国馆主题为“拥抱挑战”,俄罗斯馆主题为“新俄罗斯:城市与人”;英国馆主题为“传承经典,铸就未来”。材料三: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一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而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1)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我们应如何认识这一现象?(14分)

(2)结合材料三,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8分)

参考答案:

1、①所谓分析的态度,就是要辨证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3分)

②所谓开放的态度,就是要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既要吸取世界上各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也要让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走向世界。(3分)

③所谓前瞻的态度,就是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关系,面向未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4分)

2、(1)①举办“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评选表彰活动是思想道德建设活动,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这个中心环节。(3分)

②举办“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评选表彰活动,对于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3分)

(2)①青少年在加强科学文化修养的同时,必须重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2分)

②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2分)

③在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中,要以“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为榜样,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2分)

3、(1)漫画反映了当前我国文化市场中存在的落后、腐朽文化对人产生消极影响,会把人引向歧途,影响人的健康成长。(3分)

(2)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的实践方式、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对人的影响。(3分)

(3)国家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奏响主旋律,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同时,公民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自觉主动地选择先进健康有益的文化。(3分)

4、(1)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经济。上海世博会交流各国经济和科技成果,有利于推动各国自主创新,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发展低碳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维护世界和平提供保障。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影响政治。上海世博会不仅展示了中国实力,更将有利于促进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上海世博会大极大提升了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开放城市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中国必将为世界的和平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12分)

(2)①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2分)②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互相借鉴,求同存异,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2分)③加强文化交流,创新中华文化,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2分)

5、(1)“厂兴我荣、厂衰我辱”的教育,激发了员工的生产积极性,经营理念的创新则使该公司走出困境,说明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经济的发展。(3分)

(2)文化与产品“嫁接”,提高了品牌知名度,增加了产品附加值,拓展了市场,表明文化与经济日益交融,文化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在产品中融入文化元素,创造性地开发新产品,使该公司由衰转盛,体现了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3分)

6、①大力发展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满足劳动者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②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④立足社会实践,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7、(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提高公民政治素养,提高公民政治素养,促进政治文明。【与经济政治】

(2)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一种综合力量,其中科技与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育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提升文化国际竞争力

(3)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合作,推动文化的繁荣与发展。P35【 教育与文化传播】

(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教育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实现文化创新。P46【教育与文化传承】

(5)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103【精神文明建设】

(6)教育能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教育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教育)对人的作用】

8、(1)①说明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分)

②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所以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④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⑤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坚持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②─⑤回答其中4点即可,每点3分)

(2)①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3分)

②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3分)

篇3:高二文化生活主观题

1. 文化的作用

文化的社会作用是一个高频考点, 各地高考命题年年都有考查。试题既有客观题, 也有主观题, 试题考查往往结合具体的文化现象或者是各地文化建设的具体事例。作为命题者一般命题的角度大致有如下几点: (1)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 说明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 (2)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 说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性。 (3) 运用“文化的社会作用”的知识, 谈谈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必要性。 (4) 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 说明构建汽车文明 (海洋文明、企业文化) 的必要性。 (5) 用文化生活的知识, 说明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的原因。

在对比课本知识点后, 我觉得常考知识点有如: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弘扬民族精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 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越发达, 对一个国家的文化也有重要的影响, 反过来文化越发达的国家, 它本国的政治制度, 方针政策越完善, 那么它就越能有利于该国的政治、经济的发展。正所谓“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就是这个道理。 (3)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从2015年9月3日我国的抗日战争胜利暨反法西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中可以看出, 我国的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上升体现了这一原理。

2. 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一个高频考点, 历年高考命题都有考查。试题考查往往结合许多文化设施的建设, 或者是联系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学习。

常见设问角度: (1)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内容, 分析应当怎样认识网络文化对个人发展的积极意义。 (2) 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 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 (3) 请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 说明“先进人物活动”常态化对人们的生活会有哪些影响?

而本节常考知识点主要有如下几点: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弘扬民族精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答题技巧: (1)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 来自一定的文化氛围, 来自于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 (2)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1) 从影响的过程来看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2) 从影响的效果来看, 具有持久深远的影响。 (4) 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 文化交流

加强文化交流是一个高频考点, 近年来高考命题有加大考查的趋势。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中外文化交流也日趋活跃, 试题对中外文化交流的活动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措施。出题背景根据近几年的高考命题趋势来看, 我国在国外设立“孔子学院”、与其他国家互办“文化年活动”, 互派学者等都是加强文化交流的具体体现。对于本节知识, 作为高考题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所以命题出题不会出得过于简单, 但是又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历史史实和当今的时政热点情况问题, 例如2015年全国高考二卷就考到国家的“一带一路”如何加强国家间的交流。针对这种情况, 我归纳了以下常见设问角度:

(1) 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 说明为什么会出现“学习汉语热”的现象?

(2)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如何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

(3) 结合所学文化生活知识, 就如何提高我国文化的影响力提二至三条建议。

(4) 怎样理解越是民族的, 就越是世界的。

针对以上问题常考的知识点有: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文化的传承和文化的创新。

而同学们在问答题时在你组织答案的过程中就必须要包含以下知识点:

(1) 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的多样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 一方面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 另一方面也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要相互借鉴, 求同存异, 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 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要尊重差异, 理解个性, 和平共处, 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文化与生活》这门课, 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上起来比较轻松, 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容易学的, 但是有一个特点就是学生不好把握考试的重点与难点在哪里, 再加上目前每年在高考中《文化与生活》在试卷中又只考一道选择题, 分值也只有4分, 问答题又只有一个10分左右, 所以该门课最不容易引起学生的重视, 而在平时的复习迎考中也只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复习《经济生活》、《哲学与生活》, 《政治生活》当中去了, 所以《文化与生活》的相关题目学生在做题时也不是很有把握做得对,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明确命题人的意图, 如果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 把握了命题者的意图, 又掌握了具体的知识和答题技巧, 相信在高考的过程中会考出令人满意的成绩的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文化与生活》.

篇4:《政治生活》主观题答题技巧

《政治生活》中的行为主体主要有:

一、公 民

第一,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要积极参与国家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间接行使)。

第二,我国公民与国家是和谐统一的关系。国家依法保护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第三,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最基本政治权利)、政治自由、监督权等政治权利和自由。我国的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特点。

第四,公民应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第五,公民应正确处理自由与法律的关系。世界上没有脱离法律的绝对自由,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障。自由与法律是统一的,公民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在社会主义法制的轨道上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

第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二、政 府

第一,政府的性质。我国政府是我国的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第二,政府的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对内和对外职能(国家的外交政策)。

第三,政府的作用,管理与服务。便民利民的政府。

第四,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第五,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第六,政府的权威。

三、人大代表

第一,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第二,人大代表要增强履职意识,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要依法行使提案权、质询权等权利,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四、政党——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主体)

第一,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第二,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三,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

第四,地位:执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第五,执政方式:①科学执政;②民主执政;③依法执政。

第六,党的建设:①执政能力建设;②思想、组织、作风建设;③民主集中制(制度建设)。

第七,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第八,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政治上,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组织上,相互独立;法律地位上,平等。

五、主权国家(外交政策的主体)

第一,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我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联合国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相悖则是引起国家间摩擦或冲突的根源。

第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第四,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第五,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①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首要目标),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第二目标),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②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④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⑤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第六,中国提出的(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内容。

第七,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例,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科综合,第36题。

3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材料三:为推动粤东、粤西和粤北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2008年以来,广东省政府积极实施“双转移”(即把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出去和把山区劳动力转移进产业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通过发挥财政作用激励珠三角周边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组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等,初步形成了“转一个,富一家;转一批,富一方”的可喜局面。

……

(3)運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府的知识。分析材料三是如何体现服务型政府建设的。(11分)

参考答案:

(3)①广东加速欠发达地区发展,促进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体现出政府是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政府。②政府在履行职能中体现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政府运用财政手段调控产业转移,履行了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政府组织农民技能培训,履行了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学生在答题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较突出的问题是审题不清,没有抓住主体“政府”。有的学生答了“党”的知识,浪费了时间,占用了答题位置,以致该写的没写。此题只需抓住主体“政府”,用有关“政府”的知识结合材料作答即可。

以上是我的一点体会,希望对同学们有些帮助!

篇5:高二政治哲学主观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分析深圳市发展文化强市战略取得成功的道理。(8分 ①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圳着力培育城市人文精神,建设了城市核心价值体系。(1分)

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深圳加大投入力度,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了人民基本文化权益。(2分)

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深圳市当好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头羊”,能够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深圳文化软实力。(1分)

④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不断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圳扎根特区创新实践、服务基层群众等,充分体现了立足实践不断创新,满足群众文化需求。(2分)

⑤要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增强文化影响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深圳打造一流现代传媒的“新高地”有利于提升深圳文化的影响力。(2分)

材料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于20ll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中根据我国现实国情对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做出新部署,并提出“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强调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以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着力点,以重点工程为抓手,以文化设施为载体,以文化服务为核心,加大建设力度,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蓬勃发展。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就我国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提几点建议。(6分)

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把握好文化的前进方向,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1分)②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1分)

③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1分)

④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不断增加公共文化投入,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分)

⑤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创作积极性。(1分)⑥精神文明建设重在实践,要大力培育文明风尚,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1分)

2.材料:由于渔民的过度捕捞,加上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严重破坏了海洋原有的生态系统,导致近海无鱼。有人认为造成近海资源枯揭的一个极其重要原因是思想道德的缺失。

针对材料中观点,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青年学生应该做些什么。(12分)

①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这样有助于青年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作出理性的行为选择,为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尽自己的责任。

②自觉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青年学生平时要注重提高思想道德认识。重视思想道德情操,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③在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中,青年学生保护海洋环境要脚踏实地,不空谈,重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3.瘦弱的她,冲入滚滚车流救下受伤女子。2012年3月1日,山东烟台女孩刁娜出现在济南泉城广场学雷锋活动上,虽然还只能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走路,但她的倩影却让所有看到的人忍不住赞美一句“中国最美女孩”。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大学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家华曾表示,人需要“义利观”,义在利之上。而且社会观点会更加丰富、多元,不过有一点不会改变,那就是一个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除了经济价值,还有道德价值和社会价值。”

请你谈谈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今天,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原因和措施?(14分)原因:①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能够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对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先进文化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③社会主义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养。

措施:①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4分)

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4分)

4.材料二:山东省全面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把2013年作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攻坚”,拨款新建美术馆等三馆,供免费使用;作为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丰收年”,举办“开心广场、百姓舞台”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作为文艺创作生产的“提升年”,发挥其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作用,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同时,还围绕“山东精神”,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

材料三:山东省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分析和把握山东文化的优势和劣势,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全省文化场馆建设;划拨群众性文化活动专项资金打造一批具有山东特色、齐鲁风格的文化品牌;在发展自身特色的同时,广泛吸收借鉴兄弟省份、世界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成果。

运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二、三中文化强省建设做法的依据。8分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拨款建三馆供免费使用。大力开展群众性活动,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

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道德领域的专项治理。

篇6:高二文化生活主观题

组题:高二政治备课组温 敏

1.(2011高考山东卷29)汉阳铁厂的兴衰和武汉钢铁厂的建设见证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

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

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6)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

爱国主义教育。(7分)

2.(2011高考天津卷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根据表3左列信息,将下

3.山东走“齐鲁之邦”,有着深厚的人文、地理资源优势。近几年来,齐鲁音像出版社根据文化市场需求的新变化,广泛与山东各地方剧团合作,已累计完成拍摄出版吕剧、山东梆子、茂腔、莱芜梆子、柳琴、枣梆、太平调等150余部山东地方戏曲,年发行量200多万盘。同时以山东风光、齐鲁文化为切入点,又相继出版了《中华秦山》《孔子与曲阜》等大型历史文化片和介绍青岛、蓬莱等各地的“山东风光”系列旅游片。这些措施不但取得了可现的经济效益,而且为拯救民族传统文化、振兴山东戏曲,让更多的传统剧种以现代的传媒方式延续和流传,为齐鲁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做出了突出贡故。

结合上述材科,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对齐鲁音像出版社的做法的怎样认识?

4.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20l0年5月1日正式开幕.某校高2二(18)

班同学开展了“走进世博,参与世博、做世博会文明使者“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材料一:世界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展览会以来,世博会因其发展迅速而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世博会上的展馆,更是体现了“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以下是部分国家馆。

(1)结合上述材料,对我国举办世博会的文化价值进行解读。(9分)

材料二:在上海世博园区参观,不难发现一种有趣的“反差”。有些是最“超前”的:高科技,智能,挑战极限;有些则是最“落伍”的:古旧,手工,神秘莫测。传统性和现代感兼具的展品更是引来观者如潮。比如,中国馆内用高科技投影技术制作的《清明上河图》,日本馆内会用小提琴拉《茉莉花》的智能机器人等,都是人气最高的展品。世博会凝聚着人们对所处世界最深刻的思考,这种思考追溯过去,引向未来。

(2)结合《文化生活》知识,阅读上述材料,你发现了什么?(9分)

材料三:上海世博会副主题是: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3)结合上述副主题,从文化角度,说明城市如何才能让人们生活更美好?(8分)

4.2010年9月7日上午,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与我国福建籍渔船发生碰撞。随后,日方巡逻船对中方渔船实施拦截。8日,日本海上保安厅逮捕了渔船船长詹其雄,直到9月25日凌晨4时,被日方非法抓扣17天的中国渔船船长詹其雄才回国。面对日本的霸道行为,我国政府保持了最大克制,进行了合法的,有理有节的反制,既回击了日本,又不让局势失控,维护了地区和平。面对日本非法扣押,所谓的非法审判,詹其雄坚持原则,始终坚持钓鱼岛是我们的领土,不向日方妥协,表现出很强的主权观念和民族精神。在9月18当天,我国各地民众和海外华人也纷纷自发到日本使领馆示威,抗议日本企图侵占我钓鱼岛的行为。民间保钓协会甚至准备登岛宣示主权。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的?﹙10分﹚

5.材料一:祝福美好新生活的歌曲《吉祥三宝》大胆突破人们对歌曲艺术的心理预期,把蒙古族传统的说唱与演唱结合起来,歌词简约得近似一幅稚拙的简笔画,一家三口几番设问,几对答,音乐旋律从容、节奏轻盈、演唱生活化,把鲜明的时代气息、和谐的抒情意蕴、蓬勃的生命活力融为一体。

材料二:杂技剧《天鹅湖》在充分运用杂技艺术顶级技巧的同时,大胆采用芭蕾舞姿,使古老的东方杂技和优美的西方芭蕾这两种分别以刚柔相对立的艺术门类,在作品中被嫁接得天衣无缝,实现了东方神韵与西方经典的完美结合,受到国内外广大观众欢迎。

(1)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分别对材料

一、材料二加以说明。(6分)(2)两则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6分)

6:2010年,某市第二届龙虾节隆重开幕,《朝闻天下》、《新闻30分》等多家媒体报道了龙虾节盛况,国内外商贸企业家纷至沓来,掀起了打造小龙虾品牌的“红色风暴”。龙虾节期间举办了多场文艺演出,推荐该市优秀民间文化,广大市民热烈欢迎、积极参与。上述材料体现文化生活哪些道理?

7.:2010年,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在多个方面深入推进,同时继续依法关闭传播淫秽色情和低俗内容的违法违规网站。专项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但整治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有的不法分子为谋取不义之财,以更加隐蔽的手段继续传播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网上淫秽色情和低俗内容泛滥,不仅阻碍我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而且严重侵蚀人们的心灵,败坏社会风气,危害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1)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的原因。(4分)

(2)运用《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的知识,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来解决网络世界的问题,规范网络秩序?(7分)

(3)运用《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的知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见闻等,谈谈青少年学生应如何正确上网?(3分)

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

务院在京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发展。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于2010年10月15日在京召开,会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加快教育改革发展。

(1)根据材料,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的原因。(12分)

9.材料一 “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盼母归”。劝戒世人珍惜生命、爱护自然。这种思想在注:类似的内容在以后各朝代都有规定

材料二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党的十七大提出进一步建设和谐社会,其中就包括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1)材料一、二共同反映了什么主题?

(2)材料一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什么特点?

(3)试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的内在联系

10.、在我国传统文化的百花园中,有一支四季常青的奇葩“竹文化”。历代文人雅士都被竹子“未出土便有节,及凌云常虚心”的自然形态及丰富的精神内涵所倾倒,并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书卷与美谈。

苏东坡有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郑板桥的题竹诗脍炙人口,百读不厌:“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1)有人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坚韧顽强的竹子,已经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

(2)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应当怎样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

11.在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和社情民意的基础上,国务院于2007年12月7日通过并公布了修改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根据此《办法》,自2008年起,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普遍重视的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新增为国家法定节日。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新增传统节日为国家法定节日的看法。

12.各类大型活动的理念与口号在表达组织者对活动的愿景和祝福的同时,也具有国际性、新颖性、互动性、亲和力、感召力等特征。诸如:

①2010年8月14日—8月26日,首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新加坡举行,理念与口号——“运动使身体更健康!”

②第二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2014年将在中国南京市举行。申办宗旨为“让青年走进奥运,让奥运拥抱青年”。理念与口号——“与青奥共成长”。

③2010年11月12日—11月27日,第16届亚运会在中国广州举行。理念与口号——“激情盛会,和谐亚洲”。

上一篇:数据挖掘--实施SAP HANA 农夫山泉做首下一篇:阜阳市成效中学 九年级英语课堂模式(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