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文化与生活

2024-05-20

高二政治文化与生活(通用8篇)

篇1:高二政治文化与生活

《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说课稿

高二政治 田德鹏

一、本单元在模块中的地位和主要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讲了什么社文化,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是理解《文化生活》模块内容的基础,在整个模块起着中的统领和导入作用。掌握本单元的基本知识可以为学生学习其他知识奠定基础。随着社会发展,文化不仅对个人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对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国际舞台上,文化这个角色也越来越引人注目。那么,到底什么是“文化”?文化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什么影响?这些就是第一单元要探讨的问题。只有明确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更好的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认识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懂得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本单元共设两课,即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和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一课从感悟文化现象入手,让学生理解文化是什么、文化的巨大力量,然后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综合国力的关系的角度,引导学生明确文化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密切关系,感受早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第二课从感受文化对人的影响入手,帮助学生体会文化对人的影响及其特点,明确文化在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可以看出,第一单元分别从社会与个人两个角度引导学生透视文化,引导学生认识文化的内涵和重要作用。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达到以下基本目标:

从知识方面看:理解文化的内涵,理解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的巨大作用,理解经济政治的密切关系,感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和作用,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

从能力方面看: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比如,透过纷繁的文化现象认识文化的本质,透过西方文化输出认识文化霸权主义的等;理论联系实际的,认识当前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重大意义。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辩证认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看:通过感受文化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参与文化生活的积极性;感受先进文化的对人的巨大影响,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自觉抵制文化霸权主义,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观。

三、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文化对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作用。教学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四、本单元教学方法

本单元主题是“文化与升华”,无论从课程标准的要求看,还是从教材的呈现方式来看,都力图实现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来呈现问题,以循循善诱的设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进而得出基本观点。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中,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综合运用以下教学方式组织教学:

1.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社会调查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和发现知识、培养能力。

2.体验式教学法: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体验,利用各种机会去看去听去触摸,了解文化现象。

3.情景探究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结合情景探究活动,自主讨论、交流、经历辨析的过程,生成观点,提高能力。

3、课堂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本单元主要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以讨论式、探究式方法为主,注重学生的参与,实现教学互动。本单元主要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调查研究法、情景探究法、案例分析法。

六、本单元教学实施过程

本单元教学内容非常贴近学生。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一开始,就设计几个社会调查活动,以调动学生参与文化生活、参与文化学习的热情。初步设计让学生开展一个“走近文化生活,关注文化消费”的调查活动,让学生一起走进文化产业,体验文化的精神力量,感悟文化的重要作用。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在这一课一开始,我安排一个小组进行本地文化生活状况的调查。比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村居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开展情况,再比如比如当地书店、网吧、影剧院、庆典公司营业情况等。通过本次主题活动,调查了解当地文化发展的特点、优势、存在的问题等基本状况,认识文化对当地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以此帮助学生从最熟悉的文化现象入手,让学生在调查研究中逐步把握什么是文化、文化的特点、文化的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初步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为等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关注和参与文化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参与能力。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这一课里,我安排二个小组分别进行本地文化习俗调查和中学生读书、上网情况调查。通过通过第一项调查,比如,中秋节习俗对人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当地文化习俗的特点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此引导学生发现并分析文化影响人的表现、方式、特点,掌握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

通过第二项调查,比如对暑假读书活动的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1)暑假是否读书;(2)读了什么书;(3)有什么感触。然后,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再比如,对本班同学上网情况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1)是否上网;(2)每周或每天上网的时间;(3)上网对自己学习的影响等。以“网络文化的两面性”为主题,组织一次辩论会。通过这两项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并分析读书活动和网络文化对人的影响,特别是优秀文化对人发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感受落后文化对人的危害,由此,然学生感受“文化塑造人生”的重要价值。

这样,通过这些调查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文化对人影响的内容和特点,真正感受文化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逐渐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观。

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

在课前,我安排三个小组分别上网调查中外外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让学生通过学生收集资料、课堂展示、小组讨论及教师总结和讲解等形式,明确文化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感受各国各国日益激烈的文化竞争力,探讨如何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责任意识、科技意识和成才意识。

活动过程如下:

1、学生收集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资料,并要求制成简单的课件,对比图表。在大屏幕进行展示。

2、分组讨论

①为什么我国的文化产业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如何才能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②应该如何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三个小组同学之间注意资源共享,成果交流,通过调查讨论,学生多家度、多侧面的感受到文化竞争力,感受到提高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最后,我让学生就本次探究写出探究报告或小论文,并对当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的健康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至此,本单元教学,圆满达成各项教学目标。

以上是我对本单元的教学设计。本设计主要遵循了一下教学理念: 1.整体构建单元教学

就是把整个单元看作是一个整体,围绕单元的主题,整体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活动有机地整合起来,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2.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教学设计,特别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在活动探究、情景探究和课外实践中体验、感悟,把“纸上谈兵”变为“实践应用”,有利于学生深化知识、内化知识,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3.尊重学生的探究精神

本教学设计让学生围绕单元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中,发现知识、建构知识,把“学习知识”变为“发现知识”,把“接受知识”变为“建构知识”,有利于发挥和发展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篇2:高二政治文化与生活

一、单项选择题:

A 1.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越来越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吃饭讲求饮食文化,穿衣讲求服饰文化,住房讲求建筑文化,出行讲求旅游文化。这说明

①人们的生活已离不开文化 ②文化现象丰富多彩

③人们对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 ④没有文化人们已经无法生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B 2.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无时不在。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化现象渗透在社会发展历程中 B.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C.图腾崇拜属于原始的文化现象 D.文化现象存在于人类社会中

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是一座千古文化名山。据此回答3~4题。

C 3.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地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B.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C.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

C 4.庐山兼具六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宗教圣地,该地正倾力打造宗教名山品牌,积极将宗教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开辟极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圣地游。这表明

A.在宗教文化圣地,人人都应该参加宗教活动

B.与旅游相结合的宗教活动都属于正常的宗教活动

C.文化资源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源 D.宗教思想是先进的文化

C 5.伟大诗人雪莱说: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

A.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C.文化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广度和深度

在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体味到文化。据此回答6~7题。

B 6.从文化的来源看,文化是

A.在人们头脑中主观自主的 B.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C.人们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D.前人通过书本传承下来的

C 7.在下列现象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帮农民生产致富

B.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C.游客在云南丽江观赏《丽水金沙》大型歌舞表演

D.黄山秀美的自然风光

校训作为学校规定的对学生具有指导意义的词语,体现着一个学校的教育理念。据此回答8~9题。

C 8.清华大学的校训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这是一种 文化。

A.社区 B.都市 C.校园 D.民族

D 9.清华大学的校训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所起的作用主要是

A.能促进社会文化牛产力的发展 B.能促进人们参与政治生活能力的提高

C.会极大地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D.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

★ 文化传播公司简介

★ 文化多样性与全球化

★ 文化传播公司工作总结

★ 《离骚》教案及同步测试题含答案

★ 《圆明园的毁灭》主要内容及测试题含答案

★ 高一政治期中测试题参考

★ 七年级政治上册期末测试题参考

★ 初二下册政治第八单元测试题

★ 《俗文化的广告传播》的阅读题及答案

篇3:思想政治《文化生活》教材分析

《文化生活》教材一共分为四个单元, 每个单元的后面还设置了一个“综合探究”内容。前面我们已经说过,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在编写时应该注意在思想层面上要有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 而《文化生活》教材的四个单元的正是按照这样的逻辑关系排列的, 并且每个单元的内容也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编写的。

朱明光在《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实验) 解读》这本书里说到, 《文化生活》课程的四个主题, 大体遵循“是什么:文化的概念”“为什么:文化的发展”“怎么看:民族精神”“怎么办:文化建设”的逻辑顺序排列。而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也充分考虑到了这一内在联系, 按照这一逻辑顺序编写教材。

第一单元主要介绍文化是什么, 文化对社会有什么作用, 以及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等。通过这些内容让学生对“文化”这一概念有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围绕文化的发展展开的, 详细介绍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过程。本单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知道了文化是什么以后, 接下来要进一步阐述文化为什么会发展, 为后面的内容作铺垫。在这一单元, 学生将了解到文化是通过传承和创新发展的, 文化还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因此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要学会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围绕怎么看待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问题展开的, 主要介绍了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内容、特点和意义。就是在知道了文化的发展过程的基础上, 让学生理解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是我国的优良文化传统。通过学习, 学生将会看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它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民族精神则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这一单元的内容在思想较前两个单元有了一个提升的过程, 在前面内容的基础之上,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第四单元是本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 围绕的主题是我们该怎样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是本课程在思想上的一个高度概括和提升。通过前面的学习, 已经知道了文化是什么, 文化为什么发展, 以及对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也有了初步了解。那么, 接下来就应该考虑该怎样发展先进文化了, 即本单元的主题是“怎么办”。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目标和要求的学习,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使他们投身到建设先进文化的伟大事业中来, 这是本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

全书的结构图如下:

2 《文化生活》教材的特点

2.1 具有很强的生活性和时代感

本次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中设置的各个必修模块都是以学生生活为背景的, 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生活, 反映生活, 与生活紧密联系, 为生活服务。《文化生活》课程也具备这一特征, 而且在教材的编写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要求。

从内容设置上看, 《文化生活》教材力图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 通过学生熟悉的内容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比如说举了很多例子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场景, 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公共生活等, 让学生从这些熟悉的场景中体会文化现象, 从而使课程教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真正做到让学生从经验中学习。此外, 教材内容还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经验, 从实际生活环境出发, 教育学生在文化生活中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观。

从学生学习方法上看, 《文化生活》教材也充分体现了生活性这一特点。最明显的就是在每个单元后面都设置了一个综合探究, 是要求学生自己利用多种用多样的学习方法, 从现实生活中获得学习经验。上课之前, 需要学生自己去观察、记录;课堂上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或他人亲身经历的事情以及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课后学生又通过小组活动、讨论、演讲、模仿等活动开展学习。这样就真正实现了有效的、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的教学方法。

此外, 《文化生活》教材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前面我们在介绍课程设置的背景时说过, 《文化生活》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而设置的。而时代要求我们教育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态度和观念, 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这一要求, 从结构的安排和内容的规定都凸显了时代特征。这也是本教材的一大特点。

2.2 呈现方式多样化

原来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内容形式比较单一, 除了正文, 另一部分主要的内容就是用比正文更小的字体来呈现, 即所谓的“小字部分”。这部分内容主要以实例为主, 是正文的辅文。此外, 尽管在页面的侧边还有一些小栏目, 比如说名人名言、“议一议”、思考题等等, 但是就教材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还是显得过于单一, 阅读起来比较枯燥、单调。

新教材在这一方面有了很好的改善。《文化生活》教材的内容形式非常丰富, 呈现方式也是多样化。教材总共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又分别分为两课, 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分别分为三课。每课下面又设了框题, 框题下又设目题。即教材的正文一共分为四个层次:单元、课题、框题、目题。每个单元都有序言, 是对本单元基本内容的一个概述。每课也都有一个导言, 有抛砖引玉的功能, 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正文除了使用宋体作为主要内容以外, 还穿插了其他字体作为对图片的说明。

辅文部分设置了三个栏目:“专家点评”、“相关链接”、“文化名人”。其中“专家点评”是对疑难问题的解析和拓展性说明;“相关链接”是对事例、资料、数据的引述;“文化名人”是对有关人物文化贡献和影响的简要介绍。这些内容丰富了教材的知识含量, 增加了教材的可读性, 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3 《文化生活》教材存在的问题

3.1 对编写理念把握不够准确

这首先体现在对教材整体设计的理念上。本次课程改革要求从学生的生活出发, 以生活为主线成为编写教材的一个基本理念。但是《文化生活》教材并没有很好地体现这一理念, 在内容的编排上仍然从概念出发, 首先一来就谈文化是什么。而一直到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才开始涉及到学生的生活。这样的编排方式并没有体现出以学生生活为主的理念。

另外, 教材中有的内容和《课标》的要求也有偏差。我们知道, 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是《课标》。《纲要》里指出: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而《文化生活》教材有的内容与《课标》要求不符, 甚至存在超出《课标》要求的问题。

《课标》对《文化与生活》模块的第一部分规定了这样一条内容目标:“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 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文化生活》教材是这样安排这两部分内容的:把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放在了第二课即“文化对人的影响”中, 而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则放在了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中。我们说教材应该忠实于《课标》并不是说教材要死板地按照《课标》的要求来编写, 但是一些基本的框架和结构还是要遵循的。《课标》在这里是希望通过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 得出文化生活和政治、经济相互交融的结论。而教材把前提放在后面, 结论放在前面, 这与《课标》的本意不符。

第九课第二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下面包含了三个目题, 分别从三个方面谈了我们应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包括根本目标是培育“四有”新人, 要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是亿万人民的创建活动等。《课标》中要求的是理解发展先进文化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 并没有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明确要求。而且教材把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同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这也是不恰当的。

3.2 教材的知识结构缺乏逻辑性

教材的编写应该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因为教材是规范性的读物。教材的呈现方式要十分规范, 在形式上必须层次分明, 条理清楚。而《文化生活》教材有的内容之间衔接并不是很好, 缺乏一定的逻辑顺序。

这个问题在目题与目题之间尤为明显。比如第三课的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下面的三个目题分别是“生活中的文化传播”、“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和“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第一个目题描述了生活中的文化现象, 说明了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第二个目题又谈文化传播的手段;第三个说的是文化交流对中华文化传播的意义。各个部分都是一个独立的内容, 虽然都和文化传播有关, 但是相互之间没有逻辑关系, 跳跃太大, 使教师很难把握。

有的目题之间的关系也比较混乱, 比如第五课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下面的三个目题分别为:“不尽的源泉, 不竭的动力”、“巨大的作用, 深刻的意义”和“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从内容上来看, 第一个目题谈的是源泉, 第二个谈的是作用, 而第三个谈的还是作用, 即文化创新的时代意义。这样一来, 目题一与目题二之间是独立关系, 而目题二和目题三又是并列关系, 显得逻辑有些混乱。如果按照内容来编排的话, 目题三应该归到目题二里面去。

另外, 教材中有的标题编写不恰当, 容易导致理解上的误区。教材在设置标题的时候应该清楚标题的作用是对下面的内容进行提炼和概括, 要让人一看就知道下面的内容是围绕什么主题展开的。但是《文化生活》教材有的标题并不能起到这个作用, 反而会误导对内容的理解。比如第四课第一框的第一个目题, 标题为“传统文化面面观”。“面面观”这个词是指主语的各方面的一些表现, 比如在第二课的第一框里, 第一个目题是“文化影响面面观”, 下面说的就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具体内容和表现。那么, 看到“传统文化面面观”, 就会认为应该是介绍传统文化的内容和表现, 比如传统文化包含哪些方面。但是教材在这一目题下面写的内容却是传统文化的继承, 显然会误导读者的理解。

3.3 教材引用的部分材料不妥当

教材引用的材料是教材正文的辅助性工具, 能够充实教材的内容,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正文的知识点。但是《文化生活》这本教材里引用的材料有一些并不妥当, 有的比较陈旧、老化, 还有的比较幼稚。

比如教材第17页, 在“相关链接”这一栏目下引用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个例子, 以说明文化对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影响。这部名著曾经影响了我国几代青年的成长, 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和环境的变化, 它的教育意义已经缺乏现实性了。如果引用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 离他们生活的时代很近, 对他们的教育意义将会更加深刻。

还有的材料对于高中生来说显得比较幼稚, 这些材料不仅不能起到辅助作用, 还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比如课本第7页有一组漫画, 描写的是发生在公交车上的事情, 镜头一是一个男青年在公交车上抽烟, 镜头二是一名背书包的小学生在给一位老奶奶让座。漫画的下面设了一个思维训练题:你认为, 这两个镜头中西装革履的男青年和稚气未脱的学生, 谁更有“文化”?如果这组图和这个思考题放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里, 也许具有很深的教育意义。但是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 难免显得有些幼稚。

参考文献

[1]朱明光.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实验) 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2]黄静敏.“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四个特征[J].思想政治课教学, 2005, (1) .

[3]慕惠君.略论课程改革的趋势[J].继续教育研究, 2004, (1) .

篇4:浅析学习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的意义

文化是个抽象概念,但是它能体现一个国家,名族和人的精神面貌。近年来,文化的软实力越来越被国家所重视,作为我们个体,越来越能感觉到文化冲击的力量。那么,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新课改要求我们通过课本的学习,学以致用,巧妙运用文化建设改造我们自己。通过学习高中政治文化生活,让学生提升自己的文化认同感。

一、文化的概念以及推广

文化是可以指导人们社会活动的,积极的、向上的文化可以带来促进效果,文化是个大的概念和领域,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我将从生活中找出文化,让他们感触文化的基本概念。我鼓励学生发现我们校园有哪些文化?生1:我们的校训就是一种文化,倡导师生认真做人,努力学习。我们有尊师重教的理念,所以,我们平等的进行学术交流。我们也有珍贵的友情、互相帮助的理念,所以,我们同学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在生活中也是一样。生2:课堂上敢于提出质疑也是一种文化,让我们有了师生平等理念,对知识探索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所以,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有理,符合科学常规即可。生3:每年学校主办的校运动会、文艺节目、观看电影等教育视频也是一种文化,通过校运动会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理念,培养师生健体的习惯,同时加强团队意识的培养,文化艺术及教育影视的观看,是为了增强师生的精神文化,让我们关注其他领域的文化传播,这些对我们的精神文化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解读我国文化的软实力状况

文化体现在具体领域之中,课堂上我会拿出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做对比,通过文艺、电影、体育等各个方面对比,显然西方文化的参透力显得更强,影响力更大。今年来,中国也在加强自己文化的建设,例如,孔子学院的建立,孔子教学理念大范围传播,古代建筑讲究天人合一理念的运用,注重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京剧等戏剧产业化,让人们感受到祖国的文艺活动丰富多彩。国家想要繁荣昌盛,就离不开文化的建设。加强素质教育就是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培养自己艰苦奋斗的意识,增加个人的基本技能,明确自己的目标,发现自己的长处,养成自信的气质。对于企业也是一样,寻找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以人为本,注重员工的基本要求,同时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培养企业的凝聚力,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执政部门来说,执政为民、公正廉政是对官员的基本要求,为人民服务便是宗旨,为企业和个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由此可见,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个人、企业,执政人员的共同努力。而这些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我们将积极的、正能量的文化凝聚在一起,便建设出自己强大的国家文化,在国际上树立大国的风范,提高自己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们了解中国的文化。

三、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对学生的影响

高中政治的学习不是孤立的,它是一门生活学科。所以,不能局限课堂上的学习,我经常通过身边的事物给学生以灵感,让他们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在讲到“文化对人的影响”时,通过大量讲解世界名著,历史人物,激发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让学生感触历史人物强大的文化力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说到:“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部著作深深影响到了几代革命青年的成长。可见,积极的文化力量的强大,它能支持你的信念,而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需要这样的信念,有自己的独特人生观,我们需要努力成长,有自己的座右铭,有自己的榜样,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司马迁的《史记》,闻名于世,在极其屈辱下完成文学历史巨匠,让后人赞叹不已,为追求正义不惜献出生命是何其震撼,高中政治课本上有很多这样的名人记事,这些历史记录极大的鼓舞着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在自己心中树立榜样,成为一个正直,有理想,为之努力奋斗的年轻人。

四、培养自己的三观,成为一个充满文化力量的中学生

学习的目的在于指导现实生活,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的学习在于改变学生的落后思想观念、意识局限性。通过大量的科学知识学习,让学生培养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习诚实守信,做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不弄虚作假,不损害他人利益,学习艰苦奋斗,不守株待兔,努力学习和生活,将来踏踏实实工作,明确自己的目标,然后去实现它。同时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符合新时代的要求,改变陈旧的思想,汲取新鲜血液。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要求学生不断关注时事、开拓视野,培养自己的逆向思维,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通过高中政治文化学习,改变自己的点点滴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

篇5:高二政治文化与生活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象形文字的字形来源于对实物的描摹,因此它本身就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如图)。马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与马有关的字就造了许多,如驳(马的颜色不纯)、冯(疾行中的马)等。这一现象说明

A.文化是自然而然产生的

B.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就是指语言文字

D.文化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2.1月9日,教育部、团中央号召各地各高校利用20寒假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使青年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收获表明()

A.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B.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C.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文化具有互补性

D.参加社会实践是提高个人 文化素养的唯一途径

3.南京青奥会吉祥物阿福、阿禧是江苏最具代表与典型意义的城市独特元素,其亲和朴拙、对称和谐的造型,诠释了江苏文化的时代价值。不少商家及时推出了体现江苏文化特色的青奥会吉祥物产品,这些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这说明()

A.文化创造力是综合国力的首要标志

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

C.传统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4.(?太原模拟)孔庙、孔府、孔林合称为“三孔”,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游览胜地。“三孔”就是一本很好的历史教科书,均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这说明()

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C.精神产品具有继承性

D.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5.时下,征集和提炼城市精神的热潮正在全国兴起,越来越多的城市纷纷塑造自身本质特征和文化识别的城市精神,以凝心聚气,引领城市发展。城市精神是

()

A.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产物

B.城市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城市特有文化品质的集中表达

D.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6.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系统。我们建设和谐文化,是因为()

A.和谐文化就是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

B.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C.建设和谐文化需要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

D.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 支柱

7.(2013?宿州模拟)“最美司机”吴斌在剧痛中完成了常人难以完成的壮举。人们被吴斌恪守职业道德的坚强意志感动。在杭州,一座城送一个人,上万市民自发为吴斌送行,泪水滴落,哭声回荡,道不尽对平民英雄的不舍和敬佩。崇高职业道德能感染民众,说明()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B.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C.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D.文化对人的制约是决定性的

8.网络语言是一种夹杂了数字代码、外语字母以及谐音假借文字的交际工具。当众多网友在报纸、杂志、作文、书信中使用网络语言的时候,它就会进入全民语言,成为汉语言文字的组成部分。网络语言成为人们的交流工具,这体现了

()

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D.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9.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香港骏豪集团主席朱鼎健认为,内地与香港应为青少年构建“文化同源工程”,即从日常生活出发,加深双方互相了解,彼此融合学习先进文化和健康生活观念,乃至形成价值观方面的共同共通点,进而产生长久、良性的包容和互信。这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

A .生活习惯和社会风尚

B.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D.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10.(2013?合肥模拟)对于徽文化,每个人的体会都有所不同,有的人看到的是重风水理论、尊儒重教、以程朱理学来规范道德等人文理念;有的人看到的是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对自然的充分尊重,注重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需求;有的人看到的是徽商聚财、敛财的思想。这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

A.是消极被动的 B.是潜移默化的

C.是主动接受的 D.是深远持久的

11.(2013?中山模拟)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看,下列典故和成语体现的道理与之一致的是()

①孟母三迁 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③东施效颦 ④月是故乡明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2.(2013?池州模拟)在英国伦敦举行的奥运会成为了一场空前的文化盛宴,它以其融万邦风情、纳异域特色的文化吸引着人们驻足流连。来自全世界的旅游者由此开阔了视野,感受异域文化魅力。这表明()

A.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B.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陶冶人的情操

D.优秀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推动社会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26分)(2013?广州模拟)材料一 中国是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诚信一向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在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中,诚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人无信不立,家无信不睦,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宁。然而,在我国当前的社会转型时期,诚信缺失问题却相当突出,信用违规的事情却不绝于耳,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虚假广告、毁合约、作假账、学术不端等现象屡禁不止,一次次地触动公众的道德神经。诚信缺失、不讲信用,不仅危害经济社会发展,破坏市场和社会秩序,而且损害社会公正,损害群众利益,妨碍民族和社会文明进步。 诚信缺失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反映了人们对构建诚信社会的强烈愿望。

材料二 在整个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一直关注思想道德建设尤其是诚信文化建设,始终强调把诚信建设放在思想道德建设的突出位置,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

运用“文化的社会作用”的知识,说明“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的理论依据。

14.(26分)材料一 某地对中学生在网吧上网内容调查情况表

内容 聊天、

游戏 浏览不健

康网站 查阅学习资料 听音乐、

看电影 其他

比例 50% 15% 20% 10% 5%

材料二 203月份以来,广西各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认真开展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低俗视听节目专项行动。截至7月中旬,全区各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共责令15家含有低俗视听节目的网站限期整改,查处非法登载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及“网络共享”设备广告网站23家,通过自治区通信管理部门协调有关手机网络运营商处置低俗手机电视节目15个。

(1)请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分析说明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净化网络文化环境的必要性。(13分)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怎样才能有效发挥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13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象形文字来源于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由此说明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B项正确。A、C属于错误观点,D观点与题意不符。

2.【解析】选A。材料表明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了个人文化素养,说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A项正确。B、C两项与题意无关;D项观点错误,学习等也是提高个人文化素养的途径。

3.【解析】选D。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创造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A项错误。B项与题意无关。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C项错误。题中文化产品受到消费者欢迎,体现了文化本身重要的经济功能,D项正确。

4.【解析】选D。“三孔”作为旅游胜地同时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表明了文化作为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D项正确。A、C两项与题意不符;先进、健康的文化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B项观点错误。

【变式备选】温家宝指出,读书决定着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着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这是因为()

①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③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文化能够反作用于经济、政治,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D。读书属于文化 现象,读书对个人、对民族和国家都有重要的影响,③④符合题意。①②与题意不符。

5.【解 析】选C。城市精神是对该地文化的集中提炼和表达,C项正确。A项与题意无关;文化遗产是城市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B项错误;从目前看,改革开放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D项错误。

6.【解析】选D。文化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柱,D项正确。A项缩小了和谐文化的内涵,观点错误;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B项错误;C项不是题干原因,而是强调怎么做,与题意不符。

7.【解析】选B。崇高职业道德属于优秀文化,它对民众的感染作用说明了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B项正确。A项与题意不符;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C项错误;文化对人起影响作用但不是决定性的,D项错误。

8.【解析】选A。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器物等。网络语言影响人们的语言,当然是文化对人们交往方式的影响,A项正确。B、C、D三项题中未体现。

9.【解析】选D。通过加强“文化同源工程”促进内地与香港青少年互相了解并形成共同共通点,正是由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D项正确。A、B、C三项皆不正确。

10.【解析】选C。不同的人由于自身需求不同,对徽文化的理解不同,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人主动接受的,C项正确,A项错误。B、D两项与题意不符。

11.【解析】选A。荀子的话强调了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①②正确。③表明的是刻意模仿,④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皆与题意不符。

12.【解析】选C。A项与题意无关;材料未涉及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B项不选;开阔视野,感受文化魅力,体现了优秀文化对人的积极影响,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优秀文化对社会的推动作用,D项与题意不符。

13.【解析】根据设问明确知识范围为“文化的社会作用”,由此结合材料中诚信的重要性、失信的危害,从文化的实质,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等方面说明重视诚信的理论依据。

答案 :(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有深刻影响。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和社会文明进步具有深刻影响。

(2)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和社会文明进步具有积极作用;诚信缺失、不讲信用,不仅危害经济社会发展,破坏市场和社会秩序,而且损害社会公正,损害群众利益,妨碍民族和社会文明进步。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越 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诚信美德,对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和社会文明进步具有深刻影响,有利于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14.【解析】本题立足文化对人的影响,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第(1)问首先要审设问:净化网络文化环境——文化对人的影响。其次要抓要点:文化影响人的特点、文化影响人的内容、文化塑造人生。最后对应知识点整合材料作答。第(2)问属于探究性问题,应该从网络文化发展所涉及的主体(国家、网吧或者企业、个人)角度来分析。

答案:(1)①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人的成长有重要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不同的文化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会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影响。②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净化网络文化环境,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用优秀、健康向上的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①国家应加强对网络的监管,严厉打击网络犯罪,为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

篇6: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学反思

第一,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在正式上课之前必须花时间精心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内容。通过钻研,把握好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整合,对一些知识进行扩展。尤其是要分清重点和非重点,这对教学是非常的重要。在时间分配方面,要注意合理利用,把与高考考点有关的知识一定要分析细致,讲解透彻。对一些知识的补充也是必要的,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读懂教材,深挖教材。例如,在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的教学过程中,对“文化软实力”的补充是必要的。文化软实力作为一个比较热的词,本人觉得主要是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综合国力”、“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进行理解,“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的措施”也有必要讲解。上完一节课,我觉得一定要对重难点的把握进行反思,问问自己重点讲透了吗?难点化解了吗?等。同时对于理科班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也不能忽视,因为他们要进行专业水平测试。

第二,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也许大家都觉得《文化生活》是挺好学的,而事实并非如此。虽然“文化”这个词大家都很熟悉,但《文化生活》的基本理论都是抽象而深奥的。如果再从概念到概念,只是空洞的说教,而没有具体的实例,那学生们是不可能喜欢你的课堂的。因此,如何想方设法地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是值得思考的。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要善于运用好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政治课堂的吸引力。同时本人觉得在教学过程中要慎重使用讨论法。如果在学生比较活跃的班级,最好少用这一方法,除非你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否则会比较难收拾,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要给予恰当的引导。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从那些直观的具体的现象以及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生活常识入手,组织授课内容,把学科知识和生活现象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抽象的知识。例如本人在教“文化塑造人生”这一框题的内容时,举了“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的例子,但学生在课堂上都说没看过,没听过。经过一番分析,也觉得确实是如此。在山区特别是住宿生,他们基本上都是在学校,没有收听广播,没有看新闻联播,没有报纸等。但作为文科班的学生,一点时政知识都没有是不行的,因此我强调他们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一些时事,我利用每周的第一节政治课的五分钟时间让学生之间分享自己收集到的新闻。一开始,很少学生发言,于是我就自己讲给学生听。第二次有学生发言了,第三次、第四次越来越多的同学愿意分享了。这也让我感到高兴,学生比较关注时政了。

第三,对教学关系的.反思。

篇7:高二政治文化生活9月检测

出题人:

审核人:

审批人: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

2012年6月16日是中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目前我国已有30多处文化古迹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回答1~2题。1.我国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A.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文化遗产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C.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趋同

D.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2.如果请你给中学生写一份“行动起来,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作贡献”的倡议书,需要用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①文化保证人的成才

②社会制度的更替是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的③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④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2012年9月6日,山东大学文化节正式开幕。文化节对进一步推动文化传播和交流,丰富校园文化的国际化内涵,助力学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工作起了积极作用。进行国际文化交流()①必须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有利于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③有利于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④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12年3月德国多特蒙德世乒团体锦标赛借助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的作用,把世乒赛事和世乒精神、世乒理念传递到千家万户,受到了国人和世人的好评。这说明()A.旧的传媒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

B.文化传播要注重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

C.大众传媒是以印刷媒体的出现为标志的D.大众传媒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5.2012年春节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冒着细雨前往革命老区,同干部群众跳着欢快的独具客家特色的“节节高舞”,喜迎新春。这主要体现了()A.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B.中华传统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D.传统习俗是永恒不变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6.2012年9月召开的第五届世界儒学大会旨在共同探讨儒学的现代价值,推进儒学国际化的研究、交流、合作。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下列对儒学的正确认识是()A.用外来文化改造儒学,才能推动和谐文化的发展

B.儒学中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对于构建和谐世界有重要意义

C.儒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源泉

D.要辩证地看待儒学,在实践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7.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正确的道路是这样的,吸收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从《文化生活》角度,这句话告诉我们()A.应该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 B.要继承传统的文学艺术

C.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D.传统文化应该全部抛弃,重新创造新文化

8.“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每一次社会变革,都会涌现出一大批著名文学家、诗人、画家等文艺工作者。这说明()A.每次社会变革,都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文艺工作者 B.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C.社会制度更替时,文化会经历一个新文化形态取代旧文化形态的过程

D.文化的发展影响社会制度的更替

9.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国人在春节时都有张贴对联、年画、“福”字的传统习惯。由此可见,传统文化()A.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B.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C.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D.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

10.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这表明()A.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B.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助于文化发展

C.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D.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

11.阿拉伯人有长衫、印度有纱丽、日本有和服、越南有奥黛。中山装曾作为中国人一度推崇的常式礼服,离我们的生活虽然有点遥远,但其文化的密码却在现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得以保存下来,比如人权思想、革命精神和民族复兴精神,它同时也承载着一种文化、一种礼仪、一份民族自尊和自豪感。这说明()①文化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文化具有传承性和民族性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2.近年来祖国大陆与台湾在文化交流上深入发展,互动频繁,两岸各界人士积极响应。这种积极响应折射的文化认同主要说明()A.文化只有在传播交流中才能发展

B.传统文化有相对的稳定性,被人们世代沿袭

C.推动中华文化的创新是两岸同胞共同的责任

D.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13.白居易有诗:“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词《杨柳枝》。”刘禹锡有诗:“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这四句诗共同体现了对________的讴歌。()A.文化创新

B.文化交流

C.文化传承

D.文化融合14.粤菜作为我国八大菜系之一,不仅选料广博,而且能根据本地人的饮食习惯与爱好,不断吸收内地烹饪技艺和西餐烹饪技艺,如泡、扒、浸等法就是从北方爆、扒、氽制法移植过来的,而红烧乳鸽、松子鱼、柠汁鸭则是西餐风格。粤菜的变化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于()A.摒弃了传统文化,大胆进行文化创新 B文化创作者的灵感提供了创新源泉 C.遵循各国在文化上一律平等的原则

D.吸收和移植各地精华进行文化创新

15.《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是中国第一部深入探索东西方文化的纪录片,该片用全球化的视野展现文化交流与碰撞,包容共同与差异,将思考隐于影像的绚烂之中,一经播出就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能够促进文化创新

②民族文化的个性要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③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④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实现文化繁荣的必要条件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11年3月,大型史诗动画片《孔子》登录央视荧屏并于2011年5月13日在第64届法国戛纳电影节亮相,同时作为教材进入全球孔子学院。回答16~17题。16.孔子崇尚“述而不作”的原则,他的弟子将其主要言论集结编纂成《论语》,从而将孔子的思想形诸文字。如果不是他的弟子的努力,孔子的思想就可能因为缺少文本而不易广泛传播和发扬,这说明()A.孔子的言论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B.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不会消亡

C.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D.儒家思想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存的精神纽带

17.孔子思想历经两千多年依旧被传承,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下列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①其特有的包容性 ②史书典籍的传承

③汉字的使用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我们要把“孔子”这个国际品牌做大做强,进一步发掘和丰富孔子儒家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使之不断创新发展,以“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胸怀走向世界。“和而不同”指的是()A.能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求同存异

B.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C.中华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虽不同但在逐渐走向融合D.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是根本不相容的

19.2012年 9月2日,由山东省政府主办、济南市政府承办的第四届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成功闭幕。展会重点打造具有浓郁山东风情的文化品牌,突出文创、动漫、多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优势,大力推介原创文化产品、服务项目及数字文化产品,以展现山东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特色。这表明()A.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C.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20.中秋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人们最主要的活动就是赏月和吃月饼了。但中国各地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如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等。这表明()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③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④文化的丰富多彩反映了经济的繁荣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④

21.2012年2月28日上午,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山东省沂南县沂蒙红色影视基地“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举行。该活动旨在用沂蒙红嫂的事迹教育妇女,用沂蒙红嫂的精神激励妇女,用沂蒙红嫂的爱国情怀凝聚妇女,团结动员广大妇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之所以要举行这一活动,是因为爱国主义()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为主题

③是我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④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和最重要的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2.下列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名言或典故是()①四海之内皆兄弟 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③天道酬勤

④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3.2012年江西卫视《中华红歌会》备受关注。《红梅赞》《过雪山草地》《延安颂》《咱们的领袖毛泽东》《保卫黄河》《在太行山上》……一首首经典的红歌唤起了观众的红色记忆。这些歌曲之所以在人民群众中久唱不衰,是因为它们()①是由世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并积累下来的②充分表达了人们深沉饱满的爱国主义情怀

③抒发了人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④体现的爱国主义内涵为所有人所认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1年7月21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光学家王大珩在北京逝世。回答24~25题。

24.20世纪中叶,在王大珩领导下,我国研制出第一炉光学玻璃,建立起全套规模生产技术和设备;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激光器,成为我国激光科技事业的开端;研制出我国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台红外夜视光学设备。他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国防尖端科技作出了巨大贡献。这说明()①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②拥有爱国主义精神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③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社会实践中

④自强不息精神是鞭策中华儿女开拓进取的永恒精神力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5.王大珩作为中国光学工程的重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在研制原子弹、氢弹和导弹的过程中,发扬了崇高的“两弹一星”精神,为研制中国自己的原子弹(氢弹和导弹)作出了突出贡献。下列对“两弹一星”精神认识正确的是()①它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

②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③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体现

④它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四大题,50分)

26、有位哲人说得好,一种声音谈不上动听,一种颜色构不成五彩,一种味道算不上佳肴,一种事物则无法比较。我们看到,不同的色彩构成最美的图画,万紫千红才会有繁花满园;不同的音调产生最美的和谐,管弦琴瑟必然此起彼伏。“和而不同”是中国人自古尊崇的处世之道,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们应坚持“和而不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要重视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应提倡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处,取长补短。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请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1)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国为什么坚持“和而不同”?(6分)(2)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时,应如何做到“和而不同”?(6分)

27、材料一: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至今已历史悠久。“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也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中秋节习俗代代流传,中秋节的习俗共同之处不外乎:祭月、赏月、观花灯、吃月饼。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中秋节文化的多样性。我们都有责任继承和发扬这种优秀传统,让亲情永恒,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材料二:2012年中秋节、国庆节从9月30日至10月7日放假调休,共8天。中秋节放假,不仅体现了我国政府的人性化管理,而且也是对我国传统节日的重视。

结合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回答:

⑴材料一主要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哪些特点?(6分)

⑵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传统节日的原因。(8分)

28、文化引擎助推临朐精彩蝶变,目前,临朐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快速发展, 临朐书画、小戏、雕塑、奇石“四大文化品牌”绽放异彩,迈上了扩规模、增后劲、提档次的奋进之旅。目前全县文化企业发展到260家,并不断加强对外交流,学习,形成了涵盖影视传媒、工艺美术、红木嵌银、演艺会展、文化旅游业以及艺术培训业等40多个门类150多种产品的文化产业体系。

结合上述材料,请你就如何推动“文化临朐”建设提出你的建议。(12分)

29、神舟九号飞船于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成功发射,中国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第一次入住“天宫”。九天揽月、五洋捉鳖,昔日梦想和传说都已变成现实,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为此感到自豪。这次神舟九号飞船的成功发射,见证了这项伟大事业的成功,也充分展现了成功背后的种种艰辛。今年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20周年。20年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鼓舞了成千上万科技人员不畏艰苦,拼搏创新,勇攀科学的高峰。载人航天精神,也是当下的中国社会急需的精神力量。结合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回答:

⑴载人航天精神体现了怎样的中华民族精神?(2分)

篇8:高二政治文化与生活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质量。近年来, 随着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方面的研究的深入, 作为主观幸福感的重要指标的生活满意度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生活满意度 (life satisfaction, LS) 是个体依照自己所选定的标准对自己的大部分时间或持续一定时期生活状况的总体性评价, 是衡量某一社会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参数。[1]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专门用于测量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的量表开始出现。这些测量可划分为两种框架:单维模式和多维模式。单维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单一的总体分数来反映生活满意度的不同水平, 如生活满意度量表 (SWLS) (Diener, 1985) ;多维模式则假设在一般生活满意度下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维度, 每个维度的分数代表不同的信息, 如多维生活满意度量表 (MSLSS) 。目前, 生活满意度的多维模式已达成共识。[2]

生活满意度分为领域生活满意度和整体生活满意度。领域生活满意度是指个体对其具有重要影响的生活领域, 如家庭、学校、环境的具体评价。整体生活满意度指个体在领域判断之上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总体评价。[3]

目前国内关于生活满意度的研究侧重以大学生和老年人为研究对象, 探讨他们的生活满意度。但涉及高中生, 尤其是具体针对高二学生的生活满意度的研究相当匮乏。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选取安徽省四所高中的部分高二学生作为被试, 共发放问卷390份, 回收有效问卷357份, 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1.54%。被试具体分布情况如表1。

2.2 研究工具

采用张兴贵等人编制的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 [4]整个量表共37个问题, 各项目均为1—7评分。对每个项目, 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完全不符合”、“不符合”、“有点不符合”、“说不定”、“有点符合”、“符合”或“完全符合”。评分时, “完全不符合”记1分, “不符合”记2分, “有点不符合”记3分, “说不定”记4分, “有点符合”记5分, “符合”记6分, “完全符合”记7分。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采用同质性信度和重测信度对量表的信度进行检验。结果, 除大学生在友谊和自由维度上, 高中生在环境维度上的同质性信度低于.70外, 在其余维度上, 各年级的信度均高于.70, 样本总体的同质性信度介于.71—.91之间。总量表和各分量表的稳定性信度介于.54—.85之间。效度通过结构效度、构想效度、内容效度、聚合效度和辨别效度来进行衡量。研究表明, 整个量表具有一定的辨别效度。[5]

2.3 研究程序

研究者主持每次测量, 运用统一指导语,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量。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3. 研究结果

从总体水平来看, 高二学生在生活满意度的六个分量表上得分只有学业满意度低于中间值4分, 其余五个维度的得分均超过中间值4分。在友谊满意度上得分最高, 都高于5分。家庭、自由、学校、环境满意度的得分居中, 即生活满意度六个维度的得分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友谊、家庭、自由、学校、环境、学业。且男生的生活满意度除学业满意度高于女生外, 其他五个维度的满意度都低于女生的满意度, 理科学生各维度的满意度都高于文科学生满意度。各个维度的得分详见表2。

由上表可以看出:

3.1 高二学生友谊满意度存在差异

高二男生在该维度上的得分 (5.2±0.9) 显著低于高二女生 (5.4±0.7) 。

3.2 高二学生家庭满意度存在表差异

关于家庭满意度, 性别和文理科的主效应都不显著。

3.3 高二学生自由满意度存在差异

关于自由满意度, 性别和文理科的主效应都不显著。

3.4 高二学生学校满意度存在差异

在学校满意度方面, 高二男生在该维度上的得分 (4.1±1.3) 显著低于高二女生 (4.5±1.0) 。高二理科学生在该维度上的得分 (4.4±1.3) 显著高于高二文科学生 (4.2±1.1) 。

3.5 高二学生环境满意度存在差异

对于环境满意度, 高二男生在该维度上的得分 (4.0±1.1) 显著低于高二女生 (4.3±1.1) 。高二理科学生在该维度上的得分 (4.3±1.1) 显著高于高二文科学生 (4.1±1.1) 。

3.6 高二学生学业满意度存在差异

对于学业满意度, 高二男生在该维度上的得分 (3.4±1.1) 显著高于高二女生 (3.0±0.9) 。

4. 分析与讨论

4.1 高二学生生活满意度的总体特点

从总体来看, 高二学生在生活满意度的六个分量表上得分只有学业满意度低于中间值4分, 其余五个维度的得分均超过中间值4分。在友谊满意度上得分最高, 都高于5分。家庭、自由、学校、环境满意度的得分都居中。本研究表明, 高二学生的友谊和家庭具有较高满意度。这与中华民族重亲情、重家庭和睦、重团结友爱的优良传统有关。注重和朋友亲人间的交流与沟通, 把家庭和友谊放在很高的位置。

4.2 高二学生生活满意度的性别差异分析

本研究发现, 高二年级女生在友谊、学校和环境上的满意程度要显著高于男生。该结果与国外学者Huebner[6]有关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研究结果一致, 这可能与父母对待儿子和女儿的教养方式不同有关。对于女生, 父母可能在方方面面关爱呵护女生, 而对于男生, 父母则更多地让他们自己面对生活的方方面面, 独立地处理各种事情, 以培养他们果断、独立的个性, 因此男生对家庭、朋友的依赖性较低。而对于学业满意度在性别上的差异则表明男生的学业满意度高于女生 (如表2所示) , 这与余强、金怀伟的男生学业生活满意度高于女生[7]的结果一致。究其原因, 可能是由高二阶段所学课程和男女所擅长的思维方式不同所引起的。从高二所学课程看, 理科的抽象思维比重加大了, 而女生则更擅长于具体形象思维。那么与女生相比, 更擅长抽象逻辑思维的男生在这些学科的学习上往往要优于女生, 这就增加了女生的学习压力, 导致学业满意度低于男生。

4.3 高二学生生活满意度的文理科差异分析

文科生对生活满意的标准比较高, 他们体会到的生活满意度就会较低, 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当然, 还有可能是现在高中似乎存在一个误区, 很多学校都认为理科比文科重要, 理科学生各方面的表现似乎比文科学生的表现更符合学校、家庭、社会的要求, 因此学校、家庭及社会各方面给予理科学生的关注都多于文科学生。在一定程度上, 这也引起理科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各方面均高于文科学生的生活满意度, 这是很有可能的。

5. 结语

5.1高二学生在生活满意度量表的六个分量表上的得分只有学业满意度低于中间值4分, 其余五个维度的得分均超过中间值4分。六个维度的得分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友谊、家庭、自由、学校、环境、学业。

5.2高二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存在性别差异, 男生的学业满意度显著高于女生, 而女生的友谊、学校和环境满意度则显著高于男生。

5.3 高二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存在文理科差异, 理科学生的学校和环境的满意程度要显著高于文科学生。

5.4 性别与文理科的交互作用在高二学生生活满意度六个维度分量表上都不显著。

参考文献

[1][3]邹琼.主观幸福感与文化的关系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 2005, 28, (3) :632-633.

[2][5]张兴贵, 何立国, 郑雪.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结构和量表编制[J].心理科学2004, 27, (5) :1257-1260.

[4]张兴贵.青少年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 2003.

[6]Huebner, E.S., Diane, W., Valois, R.F.Levelsand de-mographic corelates adolescent life satisfaction reports[J].School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 2000, 21, (3) :281-292.

上一篇:电商工作人员KPI考核(电商人员绩效考核)下一篇:研究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