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校本课程教案

2024-06-21

合唱校本课程教案(通用7篇)

篇1:合唱校本课程教案

合唱校本课程教案

第一课时

训练内容:听音(练耳)模唱

训练目的:加强学生的音高概念,提高学生的音准。

训练过程:教师先弹奏C大调音阶一次,接着给学生一个音(标准音)a,然后分别让学生听出10个单音:1、3、5、6、7、4、2、3、5、1,第二步,三个音为一组,依次弹出,弹三组,让学生先用“啦”模唱,最后要求学生唱出唱名,如第一组1 3 5,第二组2 4 6,第三组3 5 7。

第二、三课时 训练内容:乐理教学

训练目的:学生对和声有个初步的了解

训练过程:采用有讲、有练、有问、有答的启发式进行。比如讲解音程时,可用生活中两地之间的距离叫做路程进行导入,接着讲音程——两音之间的音高距离,并说明这个距离使用“度”来做单位计算的。还可结合音响效果,区别大小二度、大小三度、大小七度等不同音程。

第四、五、六课时 训练内容:发声训练

训练目的:利用口腔和后鼻腔的共鸣使声音放松及高位置歌唱,改变叫喊、紧压的声音习惯

训练过程: 用元音“u”、“yu”进行发声练习,唱单音,让学生体会声音放松,高位置的感觉。

1、5432U ———————— YU ———————

2、分声部演唱 3 34 5 56 54 32 1 17 1 12 3 34 32 17 1

U——————————————

(一)合唱中的呼吸训练

1、单纯的呼吸训练;

2、结合练声乐句的呼吸训练;

(二)合唱中的发声训练

1、正确的起声训练;

2、硬起声和软起声;

3、起声与气息的配合;

(三)合唱训练的基本内容

1、基本母音的训练;

2、头声的训练;

3、扩展音域及换声训练;

4、几种基本唱法的练习;

(四)合唱的音准训练

1、影响合唱音准的各种因素;

2、在一定调式内音准倾向关系处理;

3、变化音的倾向关系及音准处理练习;

4、二部合唱的音准处理;

5、合唱中的和声音准问题的解决。

(五)合唱音响平衡的练习

1、合唱中和弦的平衡关系;

2、处理和弦音响平衡与力度变化的练习;

3、各声部及织体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 第七课时

训练内容:歌曲《花非花》的排练

训练目的:要唱准音、调整好气息、二声部的演唱。训练过程:

1、发声练习(注意声音的位置,口腔的位置,气息的运用)

2、学生自己按自己的声部演唱歌谱

3、教师用琴弹奏歌谱,学生对照自己的演唱看看哪个音没有唱对,急时改正

4、跟琴用唱名唱歌谱

5、用“U”唱歌谱

第八课时

训练内容:歌曲《花非花》的排练

训练目的:加入歌词的演唱,音准、气息、二声部要演唱好。训练过程:

1、发声练习

2、音高的练习

3、用“U”分声部演唱歌曲

4、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5、加上歌词演唱全曲。注意唱的时候声音要统一,气息要均匀。第九、十课时

训练内容:歌曲《花非花》的排练 训练目的:歌曲感情的处理 训练过程:

1、发声练习

2、和声练习

3、完整演唱歌曲《花非花》

4、教师讲解歌曲的情感,并给学生解说对歌曲的处理。

5、学生按照歌曲和老师的要求演唱歌曲《花非花》

第十一课时

训练内容:歌曲《雨花石》的排练 训练目的:初步学唱歌曲 训练过程:

1、发声练习

2、学生按声部自学歌曲的旋律

3、听范唱,找出自己唱的不对的地方

4、分声部用“U”唱歌曲旋律

5、用“U”完整的演唱歌曲

第十二课时

训练内容:歌曲《雨花石》的排练 训练目的:能加入歌词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训练过程:

1、发声练习

2、和声练习

3、有“U”演唱歌曲

4、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5、填入歌词分声部的演唱歌曲

第十三、十四课时

训练内容:歌曲《雨花石》的排练

训练目的:能按歌曲的要求和老师的要求很好的演唱歌曲 训练过程:

1、发声练习

2、学生演唱歌曲《雨花石》

3、教师讲解歌曲的意境和对歌曲要做的艺术处理

4、学生按老师的要求来演唱歌曲《雨花石》

第十五课时

训练内容:歌曲《雨花石》的排练 训练目的:能带表演的演唱歌曲《雨花石》 训练过程:

1、发声练习

2、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雨花石》

3、教师教演唱歌曲中的队形变化及动作 4、5、能边表演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篇2:合唱校本课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新同学,提出合唱队的纪律要求

2、了解童声合唱的基本知识---------童声的类别

3、分好高中低三个声部

二、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检查出勤情况。

●对小学阶段参加过合唱队的学生情况进行了解。

●提出合唱课的一些纪律要求;准时参加每周的活动;有事提前请假;课上认真练习,做好笔记;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挑选合唱队队长,提出要求。

2、了解童声合唱的基本知识---------童声的类别

童声可以分成三个阶段:6-8岁为童声前期,这一阶段对孩子进行合唱基础训练,培养孩子们的多声部音乐感觉;9-12岁为童声成熟期,这一时期的合唱团可以承担一些较为复杂的作品的排练和演出;12-15岁为童声后期,这个阶段是童声艺术的高峰期,无论是音乐修养、语言、音量、音色变化、音域宽度、或是演唱技巧,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艺术表现力很强。处在这一时期的合唱团也可称之为少年合唱团。

3、给孩子们分声部 集体演唱音阶 逐一演唱音阶

根据孩子的音色、音域安排声部 调整各声部的座位。

4、课堂小结

合唱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呼吸训练

2、均衡呼吸的发声练习

二、教学过程

歌唱的原动力是气息,正确的呼吸不但是歌唱技巧的基础,而且也是重要的艺术手段。

1、练习呼吸

●自然吸-------------------自然吐

双手叉腰,胸部平直,切忌弯腰挺胸。先做自然的吸气,然后自然的吐气。吸与吐时值相等。

●缓吸---------------------缓吐

缓吸像闻花或是吸管吸汽水的感觉。吸气时比自然吸气时吸气量多一些,吐气的时值尽量延长,吐气越慢越好。要求做到“匀、慢、稳”,注意形成平直的线条,好像在吹蜡烛的火苗,又不让火苗左右晃动般的感觉。●急吸-----------------------缓吐

急吸时像受惊的感觉。集体练习时,让学生用S(丝)进行。

2、训练

●逐步加入适当的停顿

自然吸--------吐-----停-----吐--------停----------急速吐出剩余的气。缓吸-------缓吐-----停-----吐-----停------吐-----停--------急速吐出剩余的气。急吸----停------吐----停-------吐----停------急速吐出剩余的气。

3、自己体会、集体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课堂小结

合唱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呼吸训练

2、均衡呼吸的发声练习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呼吸训练 学生自己练习相互练习教师单独指导

2、均衡呼吸的发声练习采用慢吸慢吐的方法进行 1 2 3-3 2 1-m mu mi

3、在上一条的基础上将音域扩大为5度。1 2 3 4 5 4 3 2 1----m mu mo ma

4、练习提示

● 吸气要自然而缓慢,吐气要均匀。● 内口呈打开状态 ● 音量不可太大

● 逐步以半音模进上行联系到C大调高八度为止。

5、课堂小结

合唱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均衡呼吸的发声练习

2、用歌曲《送别》来感受软起声的状态

二、教学过程

1、发声练习1 2 3-3 2 1-m mu mi 1 2 3 4 5 4 3 2 1----m mu mo ma 1 3 5 1 7 5 4 2 1-----m ma mi 上行跳进时要注意内口开度,逐渐提软口盖,尽可能发柔和的声音,腹部肌肉要在唱完以后才可以放松。

2、歌曲《送别》

软起声指在起声前用缓吸气的状态,而发音后仍继续保持吸气状态,让声音徐缓而出,犹如小溪流水般流畅自如。

让学生在枯燥的练声曲后用歌曲再次感受,把这种歌唱状态固定下来。

3、课堂小结

合唱教案5

一、教学目的

1、跳音的气息控制练习

二、教学过程 1、1.23.45.43.21-

m

la

le 这条练习要求又弹性,音程在五度以内,锻炼横膈膜及呼吸器官的敏锐反应。练习提示:

● 吸气量不能太多,吸气动作迅速。

● 要求发音有颗粒状,注意附点音符音与音之间要断开。● 要求腹部肌肉有弹性。逐步按半音练习到B大调。1.23.4 5.6 7.1 1.7 6.5 4.3 2.1 1-------m la lo 1.1 5.3 1.1

5.3 1-----lu lo la 练习提示:

● 要求用半急吸气,吸气要充分,发音前要有短暂的停顿。● 按lulola的顺序进行。感受声音的“竖”与“通”。● 音头要结实有弹性。2、3条练声曲逐层深入,并用均衡呼吸的发声曲让学生感受发声的不同,为增加学习兴趣,采用多种学习手段,如小组合作式、师生接唱式等等。

3、课堂小结。

合唱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复习跳音的发声练习曲

2、硬起声训练

二、教学过程

1、复习跳音的发声练习曲 1.23.45.43.21-m la le 1.23.4 5.6 7.1 1.7 6.5 4.3 2.1 1-------m la lo 1.1 5.3 1.1

5.3 1-----lu lo la

3、硬起声练习,训练无乐音哼鸣 m m m m m m--------步骤:先低后高,先慢后快,先渐强后减弱。

这是基音,要求纯净清晰、圆润富有弹性,基音要有振动感,且要有假声的高位置。6 6 6 6 6 6--------m ma a

4、课堂小结。

合唱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基本母音的训练

2、和弦的听唱练习

三、教学过程

1、在说话的基础上有意识的打开口腔,唱母音a或o时,咽部含着一个小乒乓球的感觉。唱u时,咽部的感觉基本不变,运用调整唇部的大小及下颚来形成a、o、u三个不同的母音。然后唱e,在唱a的基础上调整舌部;进而再调整微收下颚,形成圆润的i。在练习时让孩子们明显感觉到不同的母音有着明显的不同色彩,但咽部状态不改变。

u----------o---------------a---------------e-------------------i 母音色彩逐渐明亮

i------------e--------------a---------------o------------------u 母音色彩逐渐发暗

2、在单个母音进出上可以两两结合、过渡练习u+o o+a a+e

e+i 注意e和i的区别,前者口部开度较小,后者开度较大,这样可以防止声道堵塞或喉部发紧的现象。

3、集体练声时,可采用多声部和弦来进行。5--

5--

4--1--

1-6 5 4 3 2 1 Lv

lv

lv

lv-u-a

a a a a a a a 练习提示:

● 要求长音处在lv后,逐步转换成uoa,事口型及色彩做到渐变。● 第1-3个音是为长音做准备。

● 只有当vu母音得到巩固后,才可以进入其他音,这样可以保持住声音的高位置。

4、课堂小结。

合唱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共鸣训练的方法之一--------哼鸣唱法

二、教学过程

1、此时要求上下牙不能紧咬,双唇松闭,舌根平放,唱时唇部及鼻腔有轻微的振动感,好像声音是从鼻子上端发出似的,然后慢慢张开唇部来唱母音。1 2 321m-i-m-a-m-i

m-a-m-i-练习提示:

● 上下牙不能咬紧,唇部轻轻合拢而松弛。● 音量不宜过强。● 声音不要穿鼻而过。● 舌头平放,舌尖轻抵下牙龈。● 有控制的气息支持。

● “激起”时要敏锐,“舒起”时要流畅。

这样就可以求得最大的共鸣效果,这对于寻找上部共鸣极为有利。

3、练声曲

0 5 0 5 0 5 0 5 0 5 0 5 0 53

0 3 0 3 0 3 0 3 0 3 0 3 0 31

0 3 0 1 0 1 0 1 0 1 0 1 0 1m

m

m

m

m

m

m

m------ma

ma

ma

ma

ma

ma

ma

ma------练习提示:

● 吸气后需要有短暂停顿,然后再发音。● 只有将短音唱稳之后再发长音 ● 声音不可穿鼻而过

● 可按半音逐步向上练习至A大调

4、课堂小结

合唱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1、合唱歌曲《送别》排练

二、教学过程

1、歌曲介绍

这是我国最早的学堂乐歌之一,早起的学堂乐歌很多采用欧美货日本流行的简短歌曲填词而成。《送别》就是其中之一。原曲作者是美国作曲家奥德威,由李叔同填词而成。

2、作者简介;李叔同,浙江平湖人。音乐、美术教育家及话剧家。多才多艺,诗词书画无所不能,是我国学堂乐歌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梦》、《悲秋》、《月》、《忆儿时》、《送别》等。

3、杨鸿年改编的合唱,歌曲在统一中带有一些对比,更有层次感,听起来更丰富。音乐朴实、深情。演唱注意:

● 9-16小节的领唱声音要求圆润、甜美、深情,不能太强。

● 17-24小节的合唱轻轻地进入,方能将领唱的情绪延续下去。4人的句尾助唱要很轻,好像藏在合唱里面一般。第21、22小节合唱背景以哼唱形式出现时,尤其要注意内声部下辅助音半音进行的表现力,表现了无限惆怅之感。● 25-32小节合唱的音响层次比前面稍微加强,体现出情感上的再次推进,同时要注意助唱声部要有起伏感,表现一种依恋之情。

● 33-40小节的特点是中、低声部演唱和声式的主调织体,而高声部则以背景词“呜”演唱,使感情得到深化。

● 41-49小节合唱没有歌词,以逐句渐弱的处理,体现此时余言难尽的境界,使离别的依依惜别之情尽在无言中。

4、分段落练习。

篇3:合唱校本课程教案

关键词:高校《合唱与指挥》,教学模式,教材,评价方式

一、我国高校《合唱与指挥》教学历史回顾

我国高校《合唱与指挥》教学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 其教学性质多以辅助性或实践性形式存在, 对合唱教学的认识缺乏科学性, 教学形式单一。基于历史原因, 这个时期的合唱教学基本上是以时代最强音为表现特征的, 歌咏成份居多, 大多是以革命性、斗争性及艺术性相融的合唱曲目作为教学选择范畴, 缺乏对合唱声音的精雕细琢、合唱概念的建立、音色的追求及多声部思维的培养等,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八十年代末。

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末期, 随着国内学术气氛逐渐浓厚, 合唱学及合唱训练学的理论和合唱教学的理念与信息逐步深入到高校合唱教学体系之中, 合唱教学整体意识普遍提高, 教学内容逐步由单一转向多元化;曲目选择艺术化逐步加强, 作品风格多样化;混声合唱、童声合唱、无伴奏合唱等合唱形式在合唱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合唱概念强调和谐、统一, 追求共性、美感;合唱技巧如呼吸、发声、共鸣、节奏、音准、谐和、音色等得到长足发展。

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十年来, 合唱教学可谓百花齐放, 教学风格也呈多元化, 有“直声、美声、柔声、假声、真假声结合、民族、原生态、自然声、通俗、爵士乐与现代技法合唱等多种演唱风格;纵观世界各国学校的合唱教学舞台上, 有欧洲传统式的合唱, 有德国的宗教合唱, 有匈牙利民歌无伴奏合唱, 有载歌载舞的非洲表演民谣合唱, 有粗狂豪放的美国爵士乐黑人灵歌合唱, 有现代通俗音乐合唱, 有现代技法合唱……” (1)

总之, 我国合唱指挥教育的成就是突出的, 发展是跨越式的, 但存在的诸多问题也不容忽视。

二、我国《合唱与指挥》教学突出之问题及对策

中国合唱音乐教学发展之迅猛是令人欣慰的, 然则问题也凸显不少,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模式及内容单一, 缺乏对学生能动性的培养

长期以来, 很多院校在课堂教学中存在形式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守旧, 授课内容单一等诸多问题, 只注意知识的灌输, 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使合唱教学停留在浅层表面上, 为教学而教学, 为排练而排练, 合唱的作品处理, 声音概念及原理学生似懂非懂……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的接受教学内容, 缺乏思考, 如对合唱作品的理解和处理, 基本上是按照教师的意图实施, 在实践教学 (如:合唱活动) 过程中, 则全部由指挥教师承担, 学生很少提出问题和发表自己的见解, 致使学生在实际独立处理合唱作品时, 显得束手无策, 不能胜任。

合唱与指挥教学是一个系统的教学体系, 每个环节都应该体现出其特有的课程内涵特点, 一般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有步骤地涉及以下几点:1.合唱学理论:主要学习合唱理论知识;不同的合唱分类, 各声部的人员编制比例、队形、各个声部音色特点以及音域范围, 还包括对合唱作品进行技术与理论分析、改编合唱作品等;2.合唱作品演唱 (排练) :主要学习合唱的发声概念, 合唱声部协调与配合, 音乐作品的演唱处理等, 所选择的作品应该广泛, 既有民族民间作品, 又有歌剧中的合唱曲;既有传统的经典曲目, 又有新创作的作品;既有宗教作品又有流行音乐作品等;3.指挥基本技能:如起拍、收拍、渐强、渐弱、连音、顿音等各种挥拍技法以及合唱总谱读法等;4、合唱指挥实践:这是将指挥技法、合唱排练、合唱理论、和声、曲式、视唱练耳等所有相关课程融会贯通的重要纽带, 在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老师的指导下轮流进行指挥角色的“演练”。教师应在教学大纲和具体课堂上有计划地实施上述内容, 使合唱指挥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形式多样, 提高教学质量, 保证教学效果。

2. 教材局限性问题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 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 是进行教学工作, 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2) , 大学教材应具有“为具体教学服务的专用性 (3) ”。

目前高校合唱教材各式各样, 形形色色不下几十种, 虽都冠以“高师”, “高校”等字样, 但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各层面合唱教学的通用教材, 没有体现出高校合唱教学的特点, 更没有“专用性”这个特点了。另外一种情况是相当一部分高校主讲老师用手头的资料和积累的乐谱组合编写的教材, 这种情况因个人认知能力及爱好偏颇等诸多因素的原因导致“合唱”“指挥”专业知识, 技能技巧方面的差异, 影响到知识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

《合唱与指挥》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的课程, 理论方面要完善合唱指挥教学体系, 把合唱发展史、合唱音响的演变与声音概念、合唱学、合唱训练学、合唱编配等教学内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使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清晰明了, 摒弃学习上的盲目性。另外, 应以合唱基础理论为指导, 使学生掌握合唱演唱的基本技能以及合唱队的组织、训练、作品的排练、处理和实际指挥等方面的一系列规范、实用、操作性强的内容, 和严谨、科学行之有效的训练步骤及方法。

教材在合唱作品的选择上要突出高校教育的特点, 国内外各个时期的优秀代表作品都要涉及, 并照顾到风格、体裁、题材、形式、内容包括流行音乐等。要增加作品的背景简介、作品分析和演唱、指挥作原则上的提示和说明, 使教学练习和指挥思维规范化

3. 本课程教学评价 (考试或考查) 方式问题

长时期以来, 《合唱与指挥》的考试是由学生自选曲目一首, 或者是由教师规定曲目范围, 以抽条的形式决定演唱哪首曲目, 以男声、女声四重唱或女声、男声二重唱、三重唱的形式进行, 指挥考试以学生个体登台指挥全班学生的形式进行, 这种方式并不结合实际的排练能力及作品的完成质量, 评定方式不仅过于单一, 而且几乎不可能准确而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 也容易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偏差, 因此应规范教学评价 (考试或考查) 方式。

评价形式应该分为三部分:1.平时评价:因为本课程的学生个体态度和表现直接影响着整体和他人, 所以本课程教学评价首先应注重学生在课堂、日常教学及艺术实践中的表现, 根据学生学习态度、协作精神、协调能力等方面加以考核;2.理论评价:理论考试目的是为了督促学生重视课堂的理论学习, 另外也促使学生学会做作品处理, 指挥设计, 排练计划等案头工作, 培养学生严谨有序的良好习惯。考试内容应涉及基本理论和知识点, 以及作品分析和指挥设计等内容。3.实践评价:应对实际操作过程提出要求并予以量化, 如指挥图式、起拍、收拍、快慢、强弱、连音、顿音以及作品应有的特殊手势等各种挥拍技法, 还有音乐感、表情、形体等给以全面地评价。

虽然我国高校合唱指挥课程目前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但只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 克服困难, 积极进取、锐意改革, 我国高校的合唱指挥教学定会日臻完美, 为我国合唱事业的蓬勃发展发挥巨大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①张耀, 《合唱教学的探求与发展》, 《中国音乐教育》[J], 2007年第1期。

篇4:高师合唱与指挥课程改革初探

[关键词]高师 合唱与指挥 改革 建议

“合唱与指挥”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以下简称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长期以来,高师“合唱与指挥”课在教学模式和形式、教学观念和方法等方面,受音乐院校合唱指挥专业的影响较大,难以适应基础教育的新标准和新要求,必须加以改革。

(一)高师“合唱与指挥”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均对世界各国的国民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伴随国家教育部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与实施,我国进入了现代教育史上最深刻、最全面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同时掀起了面向基础教育培养优秀教师的高师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合唱与指挥”一直是我国高师音乐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1981年9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印发高等师范院校艺术专业教学大纲草案的通知》,完成了包括合唱、指挥等在内的中国第一套完整的高师院校四年制本科音乐专业教学大纲。1996年2月国家教委体艺卫教司颁发《高等师范专科二年制三年制音乐教育专业学科课程方案试行》,在这门专业课程设置名称及课时分配中规定“合唱与指挥”为108课时,其课时要求仅次于视唱练耳课时、钢琴与伴奏课时、音乐简史与欣赏课时。2004年12月教育部教体艺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该方案建议“合唱与指挥”课程从4学分增加至6学分。可以看出,我国高师的“合唱与指挥”教育在国民音乐教育中一直处于重要地位,并一直受到国家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与支持。

但是,目前该课程教学踯躅在传统教学模式当中,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学生毕业后胜任合唱排练和指挥工作。

(二)当前高师“合唱与指挥”课程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由于传统的“合唱与指挥”缺乏一个整体计划和教学体系,高师“合唱与指挥”课程的施教过程中,通

常把“合唱”与“指挥”作为两门课程进行教学,把合唱课变成了“视唱课”、“声乐课”,指挥课变成了“体育课”。具体来说,主要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1.教学内容缺失“师范性”。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普通中小学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高师的合唱教学课程应立足于基础教育,其性质应是一门师范性和综合技能性较强的课程, 不应成为一般性的基础课程。但是,目前高师教学计划中“合唱与指挥”课程的设置和目的及内容要求,有着很大的差别,各高师范院校对于合唱与指挥课程的教学安排存在着对课程定位的不同理解,教学内容偏离了“师范性”特点。

2.教材内容存在缺陷。目前我国“合唱与指挥”相关教材非常多,但缺乏基本上能全国通用的、适合现今高师音乐教育发展的、能够体现师范教育特征的高师“合唱与指挥”课程教材。无论是高师“合唱与指挥”教材编写组编写的《合唱与指挥》、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组编的《合唱与指挥》,还是秋里著的《合唱指挥与合唱训练》、周正松编著的《合唱与指挥教程》等书籍,在内容和结构上都不十分详尽、全面。

3.专业教师的欠缺。高师普遍缺乏专业的“合唱与指挥”教师,而多是由声乐教师、器乐教师或理论课教师兼任授课,或是由院系选送教师到专业院校进行短期进修培训,这就造成合唱课教学内容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系统的“合唱与指挥”教学方法。

4.教学模式严重不适应需要。目前,师范院校的合唱课多是专业合唱团合唱排练的教学模式,学生以合唱队员的身份被定位于某一个声部,教师从音准、音色、音量、感情等方面对作品进行专业性地合唱排练,其教学过程往往是偏重近期的演唱效果而忽视长期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及教学组织。因此,由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对“合唱教学法”的系统学习,他们往往只会“唱”合唱,而不会“教”合唱,不懂如何用恰当的语言组织教学,更不能适应将来中小学合唱教学工作的需要。

5.学生对本课程的重视不够。长期以来,由于受专业音乐学院办学模式的影响,高师的学生多重技能、轻理论;重技能小课、轻技能大课;重单科领域的“高、精、尖”技巧、轻专业知识技能的均衡性和通用性;重音乐专业学术水平、轻教育学科理论和教育实践以及综合人文素质的养成。这种现象造成了学生对“合唱与指挥”这类集体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同时,由于高师“合唱与指挥”教师普遍缺乏科学的合唱教学理念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贯彻师范性、实践性的教学原则,以及学生中普遍存在“只要声乐学得好,合唱不用学一样能唱好”的错误思想,造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学习效率不高。

(三)高师“合唱与指挥”课程改革的建议

1.构建适应基础教育的合唱教学内容体系。在高师“合唱与指挥”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以基础内容为主。另外,从师范实用性的角度而言,要使学生能够胜任各类中小学合唱队的组织、训练、辅导工作,就必须要求合唱与指挥的教学要达到一定的规格,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合唱与指挥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创造力和不断自修进步的能力。

2.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编写适合高师合唱与指挥教学的优秀教材是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高师在选编教材时,应从单声部的齐唱开始,逐步安排二部合唱、三部合唱、四部合唱乃至更多声部的合唱。在合唱与指挥的训练和教学过程中所选的合唱作品在风格、形式、类型以及题材上应该多样化。在高师合唱与指挥教材曲目的选编中,要充分地体现合唱艺术的民族性。此外,高师合唱与指挥的教材中,还应选编一些不同时期优秀的、反映时代精神的合唱精品。

3.加强高师合唱教师队伍建设。新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呼唤新型教师,合唱艺术的创新教学呼唤合唱教师的创新素质。合唱教师除了具备普通音乐教师的基本素质之外,还应具备现代教育的理念和一定科学研究的意识,具备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基本能力和反思评价的能力。

4.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要合理安排知识点,优化组合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要注重知识的综合性和概括性;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点的安排应讲究科学与合理。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掌握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知识点,为他们以后进一步研修合唱与指挥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5.完善配套的辅助教学体系,突出趣味性。一方面,要建立兴趣小组、多参加艺术实践、广泛接触作品等措施,以此确保《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之余,还应定期安排和举办一系列的合唱作品欣赏讲座,充分利用一切现代化的电教手段欣赏优秀的合唱音乐会,观摩优秀合唱团的排练和演出,对世界一些著名的合唱团队演唱的优秀合唱作品进行深刻的剖析和详细的讲解,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合唱声音概念,不断提高学生的合唱鉴赏力。

总之,高师“合唱与指挥”课程的改革应立足于师范教育,以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为目的,努力使“合唱与指挥”课程能适应新世纪高师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聂中明,蓬勃.合唱与合唱指挥[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

[2]冯冶冰.对高师合唱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音乐,2004,(3).

篇5:合唱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童声合唱 课程类型:艺术类 课程资源:自编 开发教师:张丽娟

学习对象:小学2-4年级学生 学习时间:每周1课时,共15课时

一、课程背景:

1、教师和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对歌唱的向往;

2、学生掌握了基础的乐理知识和视唱练耳;

3、教师的深入研究和学习;

4、学校提供了专门的合唱教室。综合上述条件,成功开设了合唱课程。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通过校本课程教学,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技能

(二)具体目标

1、养成良好而正确的发声姿势,扎扎实实地进行音准与节奏训练,注重训练合唱音响的协调、咬字吐字的清晰。

2、加强合唱欣赏,培养合唱兴趣。注意以科学的方法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深一层的歌唱方法和形态训练。

3、在歌唱的学习中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激发、振奋孩子们的乐观精神,丰富其形象思维的能力,促进智商的发展,自然建立和谐融洽的合作友

谊。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提高。

三、课程内容:

1、唱姿训练

2、气息训练

3、发声训练

4、音准训练

5、节奏训练

6、合作意识

7、作品处理

8、情感要求

四、课程实施

课时设置:采用每周二课时的方式;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练法

组织形式:面向2至4年级对音乐有简单基础的学生,合作学习场地设置:音乐教室 班级规模:40人左右

五、课程评价

指导思想:课程评价从促进学生发展入手,重视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积极主动而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特长。评价类型:日常学生评价、阶段性学生评价、期末或学生参加演出评价。评价方式: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相结合。主要评价等级:“真棒!”“还行!”“加油!” 具体评价文案:

(一)日常学生评价

1.课堂学习记录:通过学生学习态度,课内表现和反映,随机打分记下平时成绩。

2.平时歌唱作品表现:根据课内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评价,给出成绩,随机评分。

(二)阶段性评价

1.小组评价,评出组内优胜者。2.定期进行歌曲作品展示比赛

(三)学生期末评价

评价分四部分,自评部分、互评部分、师评部分、家长评部分。自评部分:20分(自我评价,为自己的作品打分); 互评部分:20分(同伴之间互相打分); 教师评价部分:30分; 家长评部分:30分

南流小学校本课程——《童声合唱》

课程纲要

姓名:张丽娟

篇6:校本合唱计划教案

校本课小合唱活动计划

为了加强学校的艺术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艺术修养,进一步展示我校落实素质教育的艺术风采和文化底蕴,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培养其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的学生大部分音色较好,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也是比较有音乐潜力及天赋的孩子。还有一部分学生是有经过上学期的训练,也基本了解气息、歌唱的正确位置。但也存在气吸的浅、位置低、口腔张不开、下巴紧等现象。

二、训练方法及过程:

训练为了提高,提高为了表现。训练要有手段,合唱的基础在于提高声部的齐唱能力,声部的基础在于提高个人的基本功。为了使学生达到声音上的和谐统一、自然清新、明亮甜美的效果,需要解决用声上的响而不噪、轻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现象。并逐渐扩充到音准、节奏、音域、咬字、吐字等现象。

(一)科学正确的气息训练

气息是发声的动力,只有掌握正确的呼吸后,才能获得理想的声音。如静坐练习、抽泣练习、放松叹气练习、闻花香练习等来体会胸腹式呼吸法:慢吸慢呼、快吸快呼、呼吸控制训练等。这一环节,我采用先集体示范讲解、再“一对一”严格把关检查指导的方法。

(二)重视发声训练

每节课根据学生的气息及声音水平,进行不同的发声训练。如:平稳连贯的唱法训练、弹跳有力的唱法训练等。

(三)努力做到字正腔圆

正确的咬字吐字是歌唱技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针对学生“奶声”“扁嘴”的现象、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发声状态和正确的母音口形,多用“a”“o”的母音训练。针对字头吐不清、喷吐能力差的学生,多用爆破音的字进行练习。并让学生坚持说普通话。掌握好普通话的正确发音。结合发声训练不同声母、韵母的正确口形,使学生逐步学会自然圆润的发声。

(四)音准训练:

音准是音乐表现的基础,好的音准来源于基础训练。多声部合唱的音准训练较为复杂。采用先入为主的方法,让学生先学低声部旋律。

三、歌曲的演唱:

掌握了声乐基本功,队员将把发声训练与歌曲有机的结合起来,并满足校内外组织的各种文艺活动需要,如:独唱、重唱、组唱等。使学生更多得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机会。通过排练好一首歌曲,不仅有利于学生听觉和乐感的培养,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四、曲目的选择。

本学期,将重点排练《让我们荡起双桨》

五、活动时间:周五下午两节课

总之,我将努力完善我的教学,尽我所能,让孩子们那甜美、纯净的童声充满校园。

合唱校本课程教案

第一课时

训练内容:听音(练耳)模唱

训练目的:加强学生的音高概念,提高学生的音准。

训练过程:教师先弹奏C大调音阶一次,接着给学生一个音(标准音)a,然后分别让学生听出10个单音:1、3、5、6、7、4、2、3、5、1,第二步,三个音为一组,依次弹出,弹三组,让学生先用“啦”模唱,最后要求学生唱出唱名,如第一组1 3 5,第二组2 4 6,第三组3 5 7。

第二课时

训练内容:乐理教学

训练目的:学生对和声有个初步的了解

训练过程:采用有讲、有练、有问、有答的启发式进行。比如讲解音程时,可用生活中两地之间的距离叫做路程进行导入,接着讲音程——两音之间的音高距离,并说明这个距离使用“度”来做单位计算的。还可结合音响效果,区别大小二度、大小三度、大小七度等不同音程。

第三课时

训练内容:乐理教学

训练目的:学生对和声有个初步的了解

训练过程:采用有讲、有练、有问、有答的启发式进行。比如讲解音程时,可用生活中两地之间的距离叫做路程进行导入,接着讲音程——两音之间的音高距离,并说明这个距离使用“度”来做单位计算的。还可结合音响效果,区别大小二度、大小三度、大小七度等不同音程。

第四课时

训练内容:发声训练

训练目的:利用口腔和后鼻腔的共鸣使声音放松及高位置歌唱,改变叫喊、紧压的声音习惯

训练过程:

用元音“u”、“yu”进行发声练习,唱单音,让学生体会声音放松,高位置的感觉。

1、5432U ———————— YU ———————

2、分声部演唱 3 34 5 56 54 32 1 17 1 12 3 34 32 17 1

U——————————————

(一)合唱中的呼吸训练

1、单纯的呼吸训练;

2、结合练声乐句的呼吸训练;

(二)合唱中的发声训练

1、正确的起声训练;

2、硬起声和软起声;

3、起声与气息的配合;

(三)合唱训练的基本内容

1、基本母音的训练;

2、头声的训练;

3、扩展音域及换声训练;

4、几种基本唱法的练习;

(四)合唱的音准训练

1、影响合唱音准的各种因素;

2、在一定调式内音准倾向关系处理;

3、变化音的倾向关系及音准处理练习;

4、二部合唱的音准处理;

5、合唱中的和声音准问题的解决。

(五)合唱音响平衡的练习

1、合唱中和弦的平衡关系;

2、处理和弦音响平衡与力度变化的练习;

3、各声部及织体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

第五课时

训练内容:发声训练

训练目的:利用口腔和后鼻腔的共鸣使声音放松及高位置歌唱,改变叫喊、紧压的声音习惯

训练过程:

用元音“u”、“yu”进行发声练习,唱单音,让学生体会声音放松,高位置的感觉。

1、5432U ———————— YU ———————

2、分声部演唱 3 34 5 56 54 32 1 17 1 12 3 34 32 17 1

U——————————————

(一)合唱中的呼吸训练

1、单纯的呼吸训练;

2、结合练声乐句的呼吸训练;

(二)合唱中的发声训练

1、正确的起声训练;

2、硬起声和软起声;

3、起声与气息的配合;

(三)合唱训练的基本内容

1、基本母音的训练;

2、头声的训练;

3、扩展音域及换声训练;

4、几种基本唱法的练习;

(四)合唱的音准训练

1、影响合唱音准的各种因素;

2、在一定调式内音准倾向关系处理;

3、变化音的倾向关系及音准处理练习;

4、二部合唱的音准处理;

5、合唱中的和声音准问题的解决。

(五)合唱音响平衡的练习

1、合唱中和弦的平衡关系;

2、处理和弦音响平衡与力度变化的练习;

3、各声部及织体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

第六课时

训练内容:发声训练

训练目的:利用口腔和后鼻腔的共鸣使声音放松及高位置歌唱,改变叫喊、紧压的声音习惯

训练过程:

用元音“u”、“yu”进行发声练习,唱单音,让学生体会声音放松,高位置的感觉。

1、5432U ———————— YU ———————

2、分声部演唱 3 34 5 56 54 32 1 17 1 12 3 34 32 17 1

U——————————————

(一)合唱中的呼吸训练

1、单纯的呼吸训练;

2、结合练声乐句的呼吸训练;

(二)合唱中的发声训练

1、正确的起声训练;

2、硬起声和软起声;

3、起声与气息的配合;

(三)合唱训练的基本内容

1、基本母音的训练;

2、头声的训练;

3、扩展音域及换声训练;

4、几种基本唱法的练习;

(四)合唱的音准训练

1、影响合唱音准的各种因素;

2、在一定调式内音准倾向关系处理;

3、变化音的倾向关系及音准处理练习;

4、二部合唱的音准处理;

5、合唱中的和声音准问题的解决。

(五)合唱音响平衡的练习

1、合唱中和弦的平衡关系;

2、处理和弦音响平衡与力度变化的练习;

3、各声部及织体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

第七课时

训练内容:歌曲《花非花》的排练

训练目的:要唱准音、调整好气息、二声部的演唱。

训练过程:

1、发声练习(注意声音的位置,口腔的位置,气息的运用)

2、学生自己按自己的声部演唱歌谱

3、教师用琴弹奏歌谱,学生对照自己的演唱看看哪个音没有唱对,急时改正

4、跟琴用唱名唱歌谱

5、用“U”唱歌谱

第八课时

训练内容:歌曲《花非花》的排练

训练目的:加入歌词的演唱,音准、气息、二声部要演唱好。训练过程:

1、发声练习

2、音高的练习

3、用“U”分声部演唱歌曲

4、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5、加上歌词演唱全曲。注意唱的时候声音要统一,气息要均匀。第九、十课时

训练内容:歌曲《花非花》的排练 训练目的:歌曲感情的处理 训练过程:

1、发声练习

2、和声练习

3、完整演唱歌曲《花非花》

4、教师讲解歌曲的情感,并给学生解说对歌曲的处理。

5、学生按照歌曲和老师的要求演唱歌曲《花非花》 第十一课时

训练内容:歌曲《雨花石》的排练 训练目的:初步学唱歌曲 训练过程:

1、发声练习

2、学生按声部自学歌曲的旋律

3、听范唱,找出自己唱的不对的地方

4、分声部用“U”唱歌曲旋律

5、用“U”完整的演唱歌曲

第十二课时

训练内容:歌曲《雨花石》的排练 训练目的:能加入歌词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训练过程:

1、发声练习

2、和声练习

3、有“U”演唱歌曲

4、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5、填入歌词分声部的演唱歌曲

第十三、十四课时

训练内容:歌曲《雨花石》的排练

训练目的:能按歌曲的要求和老师的要求很好的演唱歌曲 训练过程:

1、发声练习

2、学生演唱歌曲《雨花石》

3、教师讲解歌曲的意境和对歌曲要做的艺术处理

4、学生按老师的要求来演唱歌曲《雨花石》

第十五课时

训练内容:歌曲《雨花石》的排练

训练目的:能带表演的演唱歌曲《雨花石》 训练过程:

1、发声练习

2、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雨花石》

3、教师教演唱歌曲中的队形变化及动作

4、学生学习动作和队形的变化

篇7:合唱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训练内容:欣赏合唱视频

训练目的:加强合唱欣赏,培养合唱兴趣。训练过程:

1、讲授合唱团纪律要求。

2、分声部,排队型。

3、欣赏合唱视频。

第二课时

训练内容:听音(练耳)模唱

训练目的:加强学生的音高概念,提高学生的音准。训练过程:

教师先弹奏C大调音阶一次,接着给学生一个音(标准音)a,然后分别让学生听出10个单音:1、3、5、6、7、4、2、3、5、1,第二步,三个音为一组,依次弹出,弹三组,让学生先用“啦”模唱,最后要求学生唱出唱名,如第一组1 3 5,第二组2 4 6,第三组3 5 7。

第三课时

训练内容:乐理教学

训练目的:学生对和声有个初步的了解

训练过程:

采用有讲、有练、有问、有答的启发式进行。比如讲解音程时,可用生活中两地之间的距离叫做路程进行导入,接着讲音程——两音之间的音高距离,并说明这个距离使用“度”来做单位计算的。还可结合音响效果,区别大小二度、大小三度、大小七度等不同音程。

第四课时

训练内容:视唱教学——节奏训练 训练目的:扎扎实实地进行节奏训练。训练过程: 1、2∕4拍,3∕4拍,4∕4拍,3∕8拍的讲解。

2、音符的时值、如何打拍。

3、训练简单的节奏练习。

第五课时

训练内容:视唱教学

训练目的:扎扎实实地进行音准训练。训练过程:

1、音阶的上下行训练

2、听单音的训练,给出标准音,让学生用“啦”听唱出高低音。

3、练习视唱条目。

第六课时

训练内容:发声训练

训练目的:利用口腔和后鼻腔的共鸣使声音放松及高位置歌唱,改变叫喊、紧压的声音习惯.训练过程:

用元音“u”、“yu”进行发声练习,唱单音,让学生体会声音放松,高位置的感觉。

1、5 4 3 2 1 U ———————— YU ———————

2、分声部演唱 3 34 5 56 54 32 1 17 1 12 3 34 32 17 1 U——————————————

第七课时

训练内容:发声训练

训练目的:利用口腔和后鼻腔的共鸣使声音放松及高位置歌唱,改变叫喊、紧压的声音习惯.训练过程:

用元音“u”、“yu”进行发声练习,唱单音,让学生体会声音放松,高位置的感觉。

1、5 4 3 2 1

U ———————— YU ———————

(一)合唱中的呼吸训练

1、单纯的呼吸训练;

2、结合练声乐句的呼吸训练;

(二)合唱中的发声训练

1、正确的起声训练;

2、硬起声和软起声;

3、起声与气息的配合;

(三)合唱训练的基本内容

1、基本母音的训练;

2、头声的训练;

3、扩展音域及换声训练;

4、几种基本唱法的练习;

(四)合唱的音准训练

1、影响合唱音准的各种因素;

2、在一定调式内音准倾向关系处理;

3、变化音的倾向关系及音准处理练习;

4、二部合唱的音准处理;

5、合唱中的和声音准问题的解决。

(五)合唱音响平衡的练习

1、合唱中和弦的平衡关系;

2、处理和弦音响平衡与力度变化的练习;

3、各声部及织体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

第八课时

训练内容:歌曲《花非花》的排练

训练目的:要唱准音、调整好气息、二声部的演唱。训练过程:

1、发声练习(注意声音的位置,口腔的位置,气息的运用)

2、学生自己按自己的声部演唱歌谱

3、教师用琴弹奏歌谱,学生对照自己的演唱看看哪个音没有唱对,急时改正

4、跟琴用唱名唱歌谱

5、用“U”唱歌谱

第九课时

训练内容:歌曲《花非花》的排练

训练目的:加入歌词的演唱,音准、气息、二声部要演唱好。训练过程:

1、发声练习

2、音高的练习

3、用“U”分声部演唱歌曲

4、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5、加上歌词演唱全曲。注意唱的时候声音要统一,气息要均匀。

第十课时

训练内容:歌曲《花非花》的排练 训练目的:歌曲感情的处理 训练过程:

1、发声练习

2、和声练习

3、完整演唱歌曲《花非花》

4、教师讲解歌曲的情感,并给学生解说对歌曲的处理。

5、学生按照歌曲和老师的要求演唱歌曲《花非花》

第十一课时

训练内容:歌曲《明天会更好》的排练 训练目的:初步学唱歌曲 训练过程:

1、发声练习

2、学生按声部自学歌曲的旋律。

3、听范唱,找出自己唱的不对的地方

4、分声部用“U”唱歌曲旋律

5、用“U”完整的演唱歌曲

第十二课时

训练内容:歌曲《明天会更好》的低声部排练 训练目的:能演唱两个声部的曲调。训练过程:

1、发声练习

2、和声练习

3、U”演唱歌曲

4、低声部的强化训练

5、两声部配合。

第十三课时

训练内容:歌曲《明天会更好》的排练 训练目的:能按歌曲的要求把全曲通唱下来。训练过程:

1、发声练习

2、学生演唱歌曲《明天会更好》

3、教师讲解歌曲的意境和对歌曲要做的艺术处理

4、学生按老师的要求来演唱歌曲《明天会更好》

第十四课时

训练内容:歌曲《明天会更好》的排练

训练目的:能按歌曲的要求和老师的要求很好的演唱歌曲 训练过程:

1、发声练习

2、学生演唱歌曲《明天会更好》

3、教师讲解歌曲的意境和对歌曲要做的艺术处理

4、学生按老师的要求来演唱歌曲《明天会更好》

第十五课时

训练内容:歌曲《明天会更好》的排练 训练目的:能带表演的演唱歌曲《明天会更好》 训练过程:

1、发声练习

2、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明天会更好》

3、教师教演唱歌曲中的队形变化及动作

4、学生学习动作和队形的变化

上一篇:四六级单词经典词组下一篇:2022给朋友的国庆节祝词